您的当前位置:精优范文网 > 思想汇报 >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重点7篇

时间:2022-12-08 20:40:06 来源:精优范文网
导读: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重点7篇思想政治课的教学重点  十一教材分析得具体方法p199知识分析法心理分析法方法论分析法十二思想政治学科教材分析得基本要求p2021教材分析要明确明确目得2教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重点7篇思想政治课的教学重点  十一教材分析得具体方法p199知识分析法心理分析法方法论分析法十二思想政治学科教材分析得基本要求p2021教材分析要明确明确目得2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思想政治课的教学重点7篇,供大家参考。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重点7篇

篇一:思想政治课的教学重点

  十一教材分析得具体方法p199知识分析法心理分析法方法论分析法十二思想政治学科教材分析得基本要求p2021教材分析要明确明确目得2教材分析要回归教材3教材分析要系统全面4教材分析学习与创新第十章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中得教材处理一依据新得教材观处理教材得基本思路p2121尊重教学实际2尊重教材3不拘泥与教材二思想政治教材处理得内容与方法p2131恰当安排教学内容结构2合理取舍教材内容3积极突出教材重点4有效突破教材难点5灵活运用教材所留空间6有效升华教材主题三思想政治教材处理得基本原则1方向性原则2整体性原则3针对性原则4灵活性原则高中部分知识点补充第一部分

  《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主要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的基本知识

  一、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的定义(P2)思想政治学科课程就是在中学课程体系中,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性质、担负着中学思想教育的主要任务、承载着中学思想教育的主要内容、成为中学思想教育的主要渠道的教学科目。二、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的地位(P3)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是中学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一方面,它是中学课程方案明确规定的国家课程。另一方面,中学思想政治课程也是中学的一门必修课程。此外,中学思想政治课程也是中学德育的核心。三、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的特征(P4)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为核心的,具有思想性、综合性、人文性、实践性特点的社会主义公民素质教育课程。1、思想政治课程是社会主义公民素质教育课程。2、思想政治课程是知识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课程。3、思想政治课程是具有思想性、综合性、人文性、实践性特点的课程。四、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的理念(P13)(一)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理念1、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2、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3、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语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课程的基本原则。(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基本理念1、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2、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3、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4、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5、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五、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的区别(P17)1、教育目的体现国家总体的终极的教育价值,适用于整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教学,属第一层次。2、培养目标体现不同性质教育和不同阶段教育的价值,适用于一定性质和阶段的教育教学,属第二层次。3、课程目标体现一定课程的价值,适用于一定课程的设计、实施、评价,属第三层次。4、教学目标体现课程中一定内容教学的价值,适用于一定内容的教学与评价,属第四层次。六、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目标的含义(P17)思想政治课程的目标就是学生通过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和标准,是通过完成规定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而使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1、思想政治课程目标的指向是学生,而不是教师。2、思想政治课程目标是预期的结果和标准。3、思想政治课程的实施,尤其是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七、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目标的结构(P18)(一)课程目标的两个层次课程目标的两个层次即课程总目标和课程分类目标。1、课程总目标是从宏观层面规定的课程的整体目标,相对比较抽象、概括,是具体教学目标的设计和教学行为活动的宗旨或方针,

  需要通过一些具体的课程目标来细化和体现。2、课程分类目标是课程总目标的具体化,是在对构成课程目标基本要素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对各类课程目标进行恰当定位。(二)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根据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标准,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个维度。在这三维目标中,知识目标是支撑全部课程目标实施的基础,服务并服从于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力目标强调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的发展,是组织和呈现课程内容的主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主体是思想政治观点,是优先设置和实施的课程目标。

  第二章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标准概述

  一、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标准的含义(P28)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标准就是由国家最高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规定思想政治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要求、学习方式、计划安排、实施建议等,并用以指导、规范、评估和管理思想政治学科课程与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文件,具有法规性质,体现着国家意志,体现国家对思想政治课程的要求。具体来看:1、从性质来看,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标准是由国家最高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课程文件,具有法规性质,体现着国家意志,体现国家对思想政治课程的要求。2、从内容来看,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着思想政治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要求、学习方式、计划安排、实施建议等,是国家用以指导、规范、评估和管理思想政治学科课程与教学活动的基本规章。3、从行为指向来看,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标准指向的是学生的学习行为和目标要求,是对多数学生经过某一阶段学习之后所应达到的最基本要求的原则规定,而不是对具体教学内容的规定。4、从作用来看,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标准是思想政治教材编写的依据,是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依据,是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评价的依据。二、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标准分析(P40)(一)分析课程标准的重要性1、分析课程标准是进行教学准备的基础。2、分析课程标准是有效组织教学活动的保证。3、分析课程标准是科学进行教学评价的基本要求。(二)分析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1、全面领会课程标准的内容。2、认真贯彻课程标准的精神。3、严格执行课程标准的要求。

  第三章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标准解析

  一、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标准的基本结构(P45)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总体框架是一致的,都由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部分构成。1、第一部分为前言,主要是对课程标准的研制背景、研制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主要依据以及课程的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等进行明确的规定。2、第二部分为课程目标,包括总目标和分类目标,分类目标又由三维目标组成。3、第三部分为内容标准,是课程标准的主体,它根据课程目标,结合课程内容,用尽可能清晰的行为动词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描述。4、第四部分为实施建议,主要为教师、教材编写人员、教育管理者提供有关教学、教材编写、教学评价、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方面的建议。

  二、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定位(P46)(一)总目标1、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总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旨在促进初中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2、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总目标:知道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常识;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备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态度;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情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分类目标(略,P47)三、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内容标准(P50)根据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设计思路,思想品德的内容标准从初中学生出发,以认识自我、我与他人和集体、我与国家和社会为主线,将心理、道德、法律和国情四方面内容有机整合。整个内容标准大体由内容目标、内容标准、活动建议三方面构成。

  第九章思想政治学科教材分析的一般原理

  一、思想政治学科教材分析的含义(P181)教材分析是立足于学生发展的、置于特定背景下的、对教材以及与教材相关因素的整体分析。同时明确以下三点:1、思想政治学科教材分析是一种整体分析。2、思想政治学科教材分析立足于学生发展。3、思想政治学科教材分析要置于一定的背景下。二、思想政治学科教材分析的特点(P182)1、教材分析是一种综合性的活动2、教材分析是一种连接性的活动3、教材分析是一种建构性的活动4、教材分析是一种反复上升性的活动三、思想政治学科教材分析的重要性(P183)1、教材分析是完整、准确把握教材的必经之路2、教材分析是教师教学设计的基础3、教材分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4、教材分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条件5、教材分析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四、思想政治学科教材分析的基本步骤(P184)(一)做好教材分析的准备(P184)1、明确教材分析的目的2、把握教材分析的依据。教材分析的基本依据应当是课程标准、学生实际和学科知识体系。(1)仔细研读课程标准(2)深入了解学生实际(3)把握学科知识体系3、熟悉教材分析的对象4、掌握教材分析的方法(二)进行教材分析活动(P186)1、从上到下(1)既要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也要分析学生的实际基础。

  (2)既要分析教材编写者的编写意图,也要分析学生学习基础和认识规律。2、瞻前顾后(1)从教材本身来看,要分析教材的前后联系。(2)从学生来说,要分析学生学习该教材内容之前学过些什么、在这之后又要学些什么。(3)从教学来说,要分析教材的承上启下作业。3、左顾右盼(1)关注相关学科及其教材。(2)关注学校有关的德育工作安排。4、动静兼顾(1)静态分析指把教材作为一种现存的教学材料,进行客观分析和描述。(2)动态分析指把教材看做教学系统中的一个变量,与教师、学生、教学环境、教育目的、社会实际等因素相互作用,从这种相互作用中对教材进行分析。5、宏观微观结合(1)所谓教材的宏观把握,是指把教材视为教学系统中的一个变量,从教材与其他相关因素的联系,对教材进行分析。具体来说:第一,要了解教材编写和使用的时代背景。第二,分析教材与课程标准的关系。第三,分析教材与学生的关系,主要是分析学生学习相关教材的已有基础、生活经验、以及学习中可能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等。第四,分析与教材相关的各种储备资料。(2)所谓教材的微观分析,是指对教材本身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具体来说:第一,划分教学因子第二,分析教材的内部联系,包括教材内容之间的联系和教材表述方式之间的联系。第三,分析教材的主要功能,包括知识教育、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方面的功能。五、思想政治学科教材分析的内容思想政治学科教材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教材地位分析、教材功能分析、教材结构分析、教材内容分析、重难点分析。六、思想政治学科教材分析的两种不同思路(P188)1、从教材本身出发,对教材本身的要素构成进行逐一分析,明确各个构成要素的实质及其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达到对教材的全面理解和系统把握,完成教材分析的任务。2、根据教学设计的需要,按照教学设计所需要了解的项目去研究教材,进行教材分析。七、教材地位分析(P189)教材地位分析可从两个角度进行:1、分析所研究的教材在整体教材体系中的地位。2、分析该教材在学生发展中的地位八、教材结构分析(P190)(一)教材整体结构分析(二)教材单元结构分析(三)教材课时内容结构分析教材课时内容分析结构分析,就是指每一课时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思想政治学科教材各框、目中,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多种多样,比较常见的有以下五类:递进关系、相似关系、辩证关系、包含关系、并列关系。九、教材内容分析(P193)(一)学科知识分析学科知识分析重点关注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1、知识的圈定2、知识的整理3、知识的延伸值得延伸的知识主要包括以下两类:(1)与社会现实密切联系的知识和观点。(2)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知识和观点。4、知识的运用(二)学科能力分析能力培养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一般能力的培养,另一类是学科特殊能力的培养。(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就是分析教材中隐含的有关情感、态度、价值观因素,并最终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十、重难点分析(P195)(一)重点(P195)1、重点的含义:指教材中最基本、最重要、最具现实意义的核心部分,在整个教材分析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2、确定和分析教材重难点应从以下三个角度来考虑:(1)从课程标准角度看,教材的重点应该是体现了课程标准特别的课程目标中最重要、最基本的要求的部分。(2)从学生角度看,教材重点是教材中能够满足当下学生生活需求和学习成长的需要,与学生实际相联系,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起关键作用的内容。(3)从社会角度看,在教材中用于认识和解决当下社会现实和社会发展突出问题、紧迫问题的内容是教材的重难点。(二)难点(P196)1、难点的含义:指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的部分。2、具体看来,形成难点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五点:(1)学习内容的抽象、复杂。(2)学生缺乏相关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3)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差。(4)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行为习惯的养成的长期性和艰巨性。(5)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十一、教材分析的具体方法(P199)知识分析法、心理分析法、方法论分析法十二、思想政治学科教材分析的基本要求(P202)1、教材分析要明确明确目的2、教材分析要回归教材3、教材分析要系统全面4、教材分析学习与创新

  第十章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中的教材处理

  一、依据新的教材观处理教材的基本思路(P212)1、尊重教学实际2、尊重教材3、不拘泥与教材二、思想政治教材处理的内容和方法(P213)1、恰当安排教学内容结构

  2、合理取舍教材内容3、积极突出教材重点4、有效突破教材难点5、灵活运用教材所留空间6、有效升华教材主题三、思想政治教材处理的基本原则1、方向性原则2、整体性原则3、针对性原则4、灵活性原则高中部分知识点补充第一部分:高中政治必修教材设计与编写一、编写体例(一)开篇:《致同学们》1、怎么看待这门课(本课程的研究对象,课程与学生成长的关系,课程的主要内容以及学习本课程的意义);2、如何使用这本教材(教材是如何呈现,如何把握教材中不同栏目)(二)单元(包括导语和综合探究)1、以生活主题组织知识内容(有序言、知识结构图表,简介该单元的内容及意义)2、导语的作用:引入话题,承前启后,揭示单元主要内容,需达成主要目标。3、综合探究的特点:实践性、开放性。4、综合探究着眼于:(1)学生兴趣爱好和生活经验;(2)本单元教学内容;(3)学生调查分析合作交流探究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5、综合探究的地位作用:教材的系统化和进一步深化,有机组成部分。(三)课1、构成:导言+N框2、导言:(1)源于学生生活,切合学生心理体验和认知发展特点;(2)体现参与性有助于激发学生参与意识;(3)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激发学习兴趣。(四)框1、构成:N目(正文和辅助文)2、正文:基本观点、基本原理、基本结论等是学习的主体,承载课程与教材内容目标。3、辅助文:对正文的补充、说明、解释。(包括以下三点)(1)名词解释(2)相关链接(2)专家点评。二、内容框架(一)经济生活:1、生活与消费2、投资与创业3、收入与分配4、面对市场经济(二)政治生活1、公民与政治生活2、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3、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4、当代国际社会(三)文化生活1、文化与生活2、文化传承与创新3、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4、发展先进文化(四)生活与哲学1、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2、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3、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4、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三、教材呈现方式(关注过程性和探究性,突出可读性和趣味性)1、以生活为基础,关注过程和方法生活主题主要有:①基于案例②基于情境③基于问题2、图文并茂,凸显可读性和趣味性四、活动设计的类别(7类)1、体验感受类2、举例说明类3、观点辨析类4、材料分析类5、查阅资料类五、教材的主要特点1、以思想政治观点统领知识点,突出思想政治教育。2、学科逻辑服从生活逻辑,加强思政教育的针对性。3、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4、创新呈现方式,提高教材的可读性和趣味性。第二部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新课标解读一、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安排必修课程——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选修课程——科学社会主义常识、经济学常识、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科学思维常识、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二、设立选修课程的目的(一)满足升学和就业需要。(二)满足学科领域的拓展性学习需求。(三)体现特殊价值和需要。三、选修课程呈现的特点(一)着眼于推介(二)具有鲜明的专题特征

  

  

篇二:思想政治课的教学重点

  经济生活教师教学用书前言一教材的基本理念二教材的主要特点三教材的设计思路单元一本单元的地位二本单元内容结构一本课设计意图二本课教学内容分析三本课重点难点分析四教学方法建议五教学评价建议六教学资源链接综合探究一综合探究设计的意图二探究活动开展建议三补充资源政治生活教师教学用书前言一教材的指导思想二教材体系结构及与课程标准的对应三教材的主要特点四教学建议五教学评价建议单元一本单元的地位二本单元的内容结构一教育教学目标二教学内容分析及教学建议三教学重点与难点四疑难问题释疑五课时安排与教学方法六教学资源链接七检测与参考答案综合探究一结构分析二设计意图三操作建议四评价建议五教学资源链接使用新教材的教学步骤设计参考第二章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课程标准

  第一章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概述一、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历史考察1、新中国成立以来政治课程的演进概况。(P28阅读视野)(P3随堂讨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学思想政治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不断进行着调整,这种调整体现出思想政治课怎样的特点?-----思想政治课程的内容是根据国内外形势发展密切配合政治运动设置的,强调课程的政治功能。)2、政治课改革的进程1)标志思想政治课进入改革时期:1985年中共中央发出的《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2)第一阶段:改革实验:1985-1992第二阶段:调整完善:1992-1994

  第三阶段:总结发展:1994-1999第四阶段:思想政治(品德)新课程改革(1999至今)P4第四阶段概况?)①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颁布,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②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颁布③随后,教育部又制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拉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序幕④根据新课程改革精神,2003年和2004年教育部先后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并组织编写了相应的教材,逐步在全国推广使用。3、新课程改革中政治课的新变化?(P4-5六点新变化?)1)改变课程名称。2)转变课程功能。首先,兼顾社会需要和学生发展;其次,凸显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3)调整课程结构。首先,必修与选修相结合,加强选修课程。其次,关注国家课程的同时,为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提供了较大的空间。4)更新课程内容。5)变革教学方式:教师教的方式:教师传授,学生接受→教师主导“目标—策略—评价”与学生经历“活动—体验—表现”相结合。学生学的方式:接受性学习→研究性学习6)重建评价体系。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思考:新课程改革中政治课的新变化?新教材的新变化?(两者区分)二、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性质1、思想政治课程性质认识的发展①智育说②德育说③德智兼容说④思想政治教育说⑤公民教育说(社会主义现代公民素质教育课)■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它对坚持学校的社会主义性质,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政治方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到主导决定性作用。2、思想政治(品德)课性质教材观点:P8思想政治(品德)课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为核心的,具有思想性、综合性、人文性、实践性特点的社会主义公民素质教育课程。三、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地位■在中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P11理论研究:德育与智育的关系问题:①德育是统帅,指导何促进智育和体育的发展;②智育是中心,德育、体育本身也包含智育的内容;③体育是基础,是德育、智育存在和发展的重要保证。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必修德育为首,三育并举】1、从课程设置看——是主要学科;2、从学生发展看——处于首要地位;3、从学校德育工作看——是中学德育的核心。四、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目标(一)目标的分类1、政治课程目标的结构分类:■所谓结构分类:以一定的标准和程序,把思想政治(品德)的课程目标划分为相对独立的若干方面。(1)以知识、能力、觉悟为基本要素的结构分类(2)以知识、情感、行为为基本要素的结构分类(3)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基本要素的结构分类(“三维目标”)2、课程标准确定的政治课的“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2)能力目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3、知政识治目课标程:目标的水平分类:P16表格

  能力目标:

  (①二支)撑目全标部定课位程的目价标值实取施向的基础;

  ①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的发展

  1.课②程服目从标并定服位务有于三能种力不目同标的及价情值感取态向:P16理论探究

  ②组织和呈现教学内容为主导

  度1与)价社值会观本目位标的课程目标。主要强调课程的社会价值,以社会发展为中心设计课程的目标,重点规定能够为

  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人才的标准。

  2)学生本位的课程目标。主要强调课程的个体发展价值,以学生个体的发展为核心定位课程目标。

  3)学科本位课程目标。主要强调课情程感的、学态科度发与展价价值值观,目重标点:围绕学科专业人才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定位课

  程目标。

  ①思想政治观点是主体

  五、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理念②优先设置和实施的课程目标

  ■课程理念是课程的核心,是制约课程建设的灵魂。

  1、基础教育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及其价值取向:P22

  1)核心理念: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2)基本价值取向: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造就高素质的社会公民,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理念:P24-26(高中课标)

  1)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

  2)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

  3)建构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4)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5)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

  3、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理念:P26-27(初中课标)

  1)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是课程的追求

  2)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本课程遵循的基本原则

  ■第一章复习思考题

  1、建国以来,政治课的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不断进行调整,这种调整体现出政治课怎样的特点?

  2、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政治课出现了哪些新变化?

  3、政治课是什么性质的课程?为什么?

  4、政治课的“三维目标”是什么?

  第二章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标准和教材一、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标准1、课程标准的含义及其把握(1)含义:P33

  根据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们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的建议。(2)把握:【性质、内容、行为指向、作用P33—34】第一,性质:课程标准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课程文件,具有法规性质,体现着国家意志和国家对课程的要求。第二,内容:课程标准规定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要求、学习方式、计划安排、实施建议等,是国家利用以指导、规范、评估和管理课程与教学活动的基本规章。第三,行为指向:课程标准指向是学生的学习行为和目标要求,是对多数学生经过某一阶段学习之后所应达到的最基本要求的原则规定。■合作学习内容:①阅读P32“一次中美顶尖高中生的对话”,思考面对就业竞争,特别要警惕“说起来天下无敌,做起了有心无力”的现象。美国学生:成熟、干练、稳重。中国学生:表现与社会实际生活完全脱钩,眼界狭窄,缺乏整体意识,除了才艺展现,就是书本上的知识,缺乏独立思考的心智,在现实面前一筹莫展,没有实际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思考:比较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异同。P34-35第一,结构不同。第二,从性质看第三,从目标看第四,从服务对象看第五,从作用方式看第六,从本质特点看二、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标准1、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分析(1)了解普通高中课程设置的规定:P37(2)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基本结构①课标的框架结构:P38

  第一部分:前言②必修模块的①核课心程概性念质及②其课主程题的结基构本:理P念39③—课40程设计思路(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以求真务实的价值观和方法论来认识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

  ■以求真务实的价值观和方法论来认识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物质文明)核第心二概部念分::市课场程经目济标思想政治必修①二总:目政标治②生分活类(目政标治:文知明识);核能心力概;念情:感民、主态政度治与价值观

  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精神文明)核心概念:先进文化

  思想政治必修二:哲学与生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核心概念:求真务实

  ③选修模块的名称及主要内容:P41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第一、科学社①会必主修义课常程识②第选二修,课经程济学常识第三,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第四,科学思维常识第五,生活中的法律常识第六,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三、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标准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①教学建议②评价建议③教科书编写建议④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

  3、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标准的特点及其表现(1)特点:P42最突出特点是实现了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学生为本、学生发展为本的转变。(2)表现:P42-43第一,突出了素质教育的思想第二,关注了课程的基础性和选择性第三,推进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第四,体现了发展性评价的要求■合作学习内容:阅读P43实践反思,探讨课程标准给“唯分数评价”带来了什么样的挑战?答:打破这种评价,建立发展性评价或综合性评价(多元性评价),改革考试制度。二、思想政治(品德)教材1、对教材含义的不同理解:P47

  第一,广义:指课堂上和课堂外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所有教学材料,比如:课本、练习册、活动册、补充练习、辅导资料、自学手册、录音带、卡片、教学实物等,凡是有利于学习者增长知识或发展技能的材料都可以称为教材

  第二,狭义:指教科书。教科书是根据各科课程标准系统编写的教学用书。日常所说的为狭义。2、教材(教科书)与教学的关系:P47-48

  【课堂讨论:有人认为,教师教学的任务就是把教材讲清,把教材内容讲透,你是怎样看待这种认识?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第一,教师用教材教,教材是教师教的材料第二,学生用教材学,教材是学生学的材料第三,教材承载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工具3、教材(教科书)与课标的关系:P48【课堂讨论:教材多样,教材编写多样化现象是否意味着教材编写脱离课标?为什么?】1)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教材是课程标准主要的载体和具体体现2)事实上,教材编写中以什么为指导思想、编写那些内容,选用什么样的材料,采用什么样的编写体例等,都体现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和要求。3)教材编写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绝不意味着教材编写时生搬硬套课程标准,而只是强调贯彻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精神。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教材编写在符合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可以多样化。第一,适应不同学生的多样需求第二,要适应不同地区的发展实际4、思想政治教材分析(1)不实行“一标多本”(2)教材编写体例的特点:P51-52(3)教材内容选择的逻辑性特点:P52(4)各必修模块的内容框架:P52-55(5)思想政治(人教版)教材的主要特点:P53-551)以思想政治观点统领知识点,突出思想政治教育2)学科逻辑服从生活逻辑,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3)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注重教材的过程性、实践性和开放性。5、思想政治教材的使用问题:P56(1)总的原则:(2)处理好五个关系:第一,“教教材”与“用教材教”的关系第二,尊重教材与灵活处理教材的关系第三,学生主体地位与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第五,教材的相对稳定性与时代发展的关系第四,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和知识教学的关系■示例分析解读高中政治课标【初中课标2011版】

  解读政治必修一课标必修“注”内容目标:采用不同的行为动词规范学习行为和表现,表达内容标准的过程性和结果性两种要求。行为主体是学生。提示与建议:针对“内容目标”的实施,提供相应的内容和路径,是可选择、供参照的建议。运用主体是教师。经济生活教师教学用书前言一、教材的基本理念二、教材的主要特点三、教材的设计思路单元一、本单元的地位二、本单元内容结构课一、本课设计意图二、本课教学内容分析三、本课重点难点分析四、教学方法建议五、教学评价建议六、教学资源链接综合探究一、综合探究设计的意图二、探究活动开展建议三、补充资源政治生活教师教学用书前言一、教材的指导思想二、教材体系结构及与课程标准的对应三、教材的主要特点四、教学建议五、教学评价建议单元一、本单元的地位二、本单元的内容结构课一、教育教学目标二、教学内容分析及教学建议三、教学重点与难点四、疑难问题释疑五、课时安排与教学方法六、教学资源链接七、检测与参考答案综合探究一、结构分析二、设计意图三、操作建议四、评价建议五、教学资源链接使用新教材的教学步骤设计(参考)第二章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课程标准?思想政治课标有哪些特点?2、什么是教材?思想政治(新)教材有哪些特点?【提醒:区分“思想政治新课程的特点。”】3、介绍思想政治必修模块的内容框架。4、思想政治教师应当如何使用思想政治教材?第三章思想政治(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一、课程资源的概述1、课程资源概念的各种观点(1)—(8)P62(2)课标的观点:

  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发展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2、课程资源的特点德智共生性、多样性、开放性、发展性、交叉性3、课程资源的类型(1)—(6)P65(2)教学实践常用的分类P65文字与音像资源、人力资源、实践活动资源、信息化资源4、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意义

  1)有利于体现思想政治(品德)课的学科特点2)有利于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改革的发展3)有利于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方式的转变4)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好的成长5)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品德)教师的素质二、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P681、目的性原则:围绕课标服务课标2、综合性原则:整合资源提高效能3、时代性原则:最富有时代感的课程4、实践性原则:在实践中落实“双引导”5、优先性原则:优先目标、成本、特色6、主体性原则: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三、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存在问题P701、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主体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发主体单一、开发意识薄弱、开发能力缺乏】2、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客体方面存在的问题【资源结构单一、资源内容远离学生生活】3、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利用方式方面存在的问题【忽视发现探究、缺乏创新改造、挖掘利用不充分】4、利用空间方面的存在问题【课堂是最主要的场所】四、课程资源利用开发的基本策略和途径1、基本策略P73-74(1)强化意识,把握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出发点(2)挖掘教材,明确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点(3)立足生本,抓住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关键点(4)发挥优势,凸显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闪光点(5)走出校园,激活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拓展点2、主要途径P77-78(1)建立课程资源库(2)形成资源开发的网络(3)重视民族文化课程资源与实践活动资源(4)利用网络信息资源(5)构建资源开发的奖励机制▲第三章复习思考题1、如何理解课程资源的含义?

  2、教学实践中,常见的政治课课程资源有哪些类型?3、概述政治课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存在问题。4、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更好地开发利用政治课课程资源。【P79本章小结1、2、5、7】第四章思想政治(品德)的教学过程使用新教材的教学步骤设计(参考)一、教学过程的本质1、对“教学过程本质”的认识(1)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2)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相统一的实现过程。(3)是知、情、信、意、行相统一的培养和发展过程。(4)是教师和学生认识与实践、继承与创造的活动过程。2、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过程的本质P86…是教师和学生双边的认识、实践和创造性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教师的帮助获得知识、形成能力、修养品德和陶冶情操。二、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过程的特征1、区分概念:教学过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P87、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过程2、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过程是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的特殊教学过程P86

  1)教学内容的特定性和多变性2)教学任务的德育性3)所要解决的矛盾的复杂性3、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过程是不同于一般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教育过程P871)教育内容的系统性2)教育效果的持久性3)教育途径的固定性三、教学过程的基本结构1、要素结构(1)基本要素:思想政治(品德)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条件(2)教学主体性问题(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问题)P89.不同观点:教师主题说、双主体说、双向互动说、主体际说(3)教材、教学条件与教师、学生的关系P90

  教师和学生是根据教材、在一定的教学条件下形成主导与主题关系的:1)教材、教学条件是教师和学生联系的中介2)教师和学生能够合理地利用教材和教学条件2、逻辑结构(1)含义:指教学过程运行的逻辑程序,它是教学过程在时间上的延续和展开。特点:逻辑结构是时间结构,是动态的(2)基本阶段: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P91(3)特别注意:

  教学实施→课堂教学→新教材教学步骤设计教学过程的要素结构(八要素说)1、中学生:学习的主体2、政治教师:教学的主导3、政治课课程(内容):教什么、学什么

  4、教学目的:为什么教、为什么学5、教学方法:如何教、如何学6、教学媒体:更好地教、更好地学7、教学环境:教学活动的基本条件8、教学反馈:教得怎样、学得怎样新课程如何对待“教学主体性问题”?(1)转变教师角色: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人生的指路人(2)转变教师行为:教师要尊重、赞赏每一位学生。教育从尊重开始。赞赏是教育的最好武器。理解批评和责罚的教育意义。四、思想政治(品德)的教学理念1、区分课程理念P22

  教学理念P91是在思想政治(品德)教学实践中形成的,用以指导思想政治(品德)教学的观念和信念。2、思想政治(品德)教学理念(1)以人为本的理念

  1)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2)教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2)理论联系实际的理念

  1)提包自觉性2)坚持科学性3)强化针对性4)注重典型性5)要把理论联系实际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3)知识性与教育性相统一的理念1)正确认识知识性与教育性的关系2)向学生传授正确系统的科学知识3)挖掘教材的思想教育因素(4)开放性教学的理念1)教学内容开放2)教学时间开放3)教学空间开放4)教学形式开放(5)教学生活化的理念1)确立生活化的教学目标2)精选生活化的教学内容3)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4)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氛围五、教学过程的最优化P991、含义:指思想政治(品德)教师有目的地选择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争取在现有条件下,

  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大的效果。2、最优化的基本标准:效果标准;时间标准3、最优化的方法体系:(1)实现教学要素的最优化。(2)教师教的最优化和学生学的最优化第四章复习思考题1、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有哪些?2、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什么?3、思想政治(品德)的教学理念有哪些?4、如何实现思想政治(品德)教学的最优化?第五章思想政治(品德)的教学设计

  一、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设计的概述1、设计的动机:P104教学实施是教师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基础2、设计的指导思想: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3、设计的含义:P105【要素、环节、关系…可行、可操作性的程序或方案的过程】答:指思想政治(品德)教师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应用系统方法对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过程的诸要素、环节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科学的分析、描述、计划或规定,为教学活动制定具体可行、可操作性的程序或者方案的过程。4、设计的主要内容:P106第一,我们期望学生学会什么?或说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教学目标第二,如何使学生达到预期目标?或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教学策略、媒体第三,如何及时获得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或教师教得怎么样和学生学得怎么样?---教学评价4、设计的主要类型:P1105、设计的主要依据:P106-107第一,现代教学理论第二,系统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第三,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性质和特征第四,教学的实际需要第五,学生的实际第六,教师的教学经验6、设计的准备工作:P107-109【熟悉政策;解读课标钻研教材;了解学生;搜集整理资料】二、思想政治(品德)课时教学(方案)设计P1121、教案→(课时)教学设计;说案→说课设计2、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P115-116答:教案编写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教学课题及授课时间、班级;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媒体、教具、学具;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板书设计;课后分析等。其中教学过程是教案的核心部分,一般包括教学的主要环节和基本内容,如教学程序的安排,教学方法运用、课堂环境创设、知识结构、课堂练习、导入与结束、课外作业等。3、教学设计的完整结构【掌握】

  1)教学目标设计第一,教学目标要符合学校教育总目标,体现社会发展需求。第二,要全面,要做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的目标的内在统一。第三,要符合学生实际,注重学生的发展阶段性和可接受性。

  第四,要有弹性,给学生留下发挥主体性的空间与时间第五,要明确具体,便于操作。2)教学重点和难点的设计①教学重点是指在整个教学内容中最关键、最核心、最具现实意义的部分。确定重点依据如下:第一,教材中关键性的知识,学生领会知识的关键点,第二,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带有倾向性的思想认识问题。②教学难点是学生在接受知识、能力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障碍,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中碰到的困惑。确定难点依据如下:第一,教材内容中学生最难接受,最难理解的知识或思想道德观点,特别是比较抽象的教学内容。第二,理论上容易理解,但在思想道德上难于接受的问题第三,容易混淆的知识3)教学内容的设计第一,教材内容分析第二,教学内容选择第三,教学内容组织第四,教学内容的呈现4)教学方法的设计■主要有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参观法、练习法、讨论法。

  第一,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教学时间设计教学方法

  第二,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如学生年龄、能力、心理发展水平等是选择方法的重要基础。

  第三,依据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师特长,力戒千篇一律。

  第四,端正教学思想,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尽量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互动

  第五,注意各种教学方法的特性。广泛了解、优化选择、合理组合。

  5)教学媒体的设计

  ■包括语言、文字、粉笔、黑板、幻灯、录音、录像、电影、电视和电脑灯各种现代教学媒体。

  第一,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第二,依据教学对象。

  第三,依据媒体技术特性。

  第四,依据教师的实际。

  第五,依据经济条件

  6)教学过程的设计

  ■教学过程主要是解决一堂课的结构问题,以及各部分的衔接问题。

  第一,理清教学思路,设计教学环节。

  第二,安排教学时间

  第三,调整教学节奏

  4、教学设计的类型【P116第2自然段】

  (1)内容详略——详案与简案(略案)

  (2)表现形式——文字式、图表式(表格式)

  5、课时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P121-122】

  内容完整;科学规范;加工创造;简明清晰;

  因人而异;要有弹性(精心“预设”与即时“生成”相统一)三、思想政治(品德)说课设计

  教学设计的完整结构【掌握】

  ①课题:【《框题》课时教学设计P112案例分析】

  ②教学目标:【三维目标P117案例展示】

  ③教学重点和难点:

  【P118:是什么-教学设计;为什么-说课设计】

  ④教法和学法:

  【P120:是什么-教学设计;为什么-说课设计。学法-第九章】

  ⑤教学媒体(教具):

  【P120-121:是什么-教学设计;为什么-说课设计。】

  ⑥教学过程:

  【P121;主体部分-教学过程的基本结构问题】

  ⑦板书设计:⑧练习作业:⑨教学后记:

  教学后记(反思)应记有价值的内容

  ①课前整体构思和设计与课堂教学实施的变动和不一之处进行记录,并指出变化的原因。

  ②教师的精彩讲解、巧妙引导和学生的知识理解、语言运用等方面的“闪光点”进行记录。

  ③课堂教学进程中出现的教学失误或教学不足进行记录并重点分析原因。

  ④课堂教学进程中教师的体验和教师用心观察到的学生知识理解、方法运用和情感反应等进行记录和评价。

  表格式课时教学设计【P116附1附2】(参考1)

  课题

  备

  教学目标教学设想教学过程教学后记

  1、知识目标;2、能力目标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重点难点;2、教法学法3、板书设计;4、教具

  1、创设情境;2、学习探究3、形成理念;4、践行要求

  表格式课时教学设计(参考2)

  课题

  ???㏒???琰茞??ü

  教学目标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板书

  教学后记

  表格式课时教学设计(参考3)课题

  教学目标

  教法学法

  教学环节

  教学程序内容

  教学板书

  注

  ??ü

  备注

  备注

  ()分钟()分钟()分钟()分钟

  教学后记

  二、思想政治(品德)课时教学(方案)设计P112

  三、思想政治(品德)说课设计1、“说课”的概述P127(1)意义:【教学工作规范化、合理化、有序化;教书匠→学者型】(2)含义:【口头语言、同行-述说-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教研活动形式】(3)类型【课前说课——课后说课P127随堂讨论】(4)说课与备课的关系:【联系?区别?】(5)说课设计的基本内容:P128【灵活处理说教材、说学情】(6)说课设计的基本要求:P128-1292、说课设计的完整结构【掌握】【区别教学设计】①题目(课题)②教学目标分析【说教学目标】③重点难点分析【说重点难点】④教法学法分析【说教法学法】⑤教学媒体分析【说教学媒体】⑥教学过程分析【说教学过程】⑦相关说明(板书设计、练习作业等等)示例:教学过程分析【说教学过程】

  基本环主要内教师活学生活设计意

  节

  容

  动动图

  (时

  【P112案例】

  间)

  情景导

  入

  (分

  钟)

  学习探

  究

  (分

  钟)

  形成理

  念(分

  钟)

  践行要

  求

  (分

  钟)

  3、说课设计(说课)注意问题(1)不要混淆教学设计与说课设计(2)对板书的要求不同【说课:说案结构板书-课堂主板书。课堂教学:主板书-副板书。】(3)适应时间(目的)要求,调整说课的内容(4)其他问题:【选择说课媒体、确定内容详略、说课的语言、说课的教态】(5)说课训练:说课的语言技术(技能)说课的语言技术(技能)使用标准的普通话

  注意说话(口语表达)的语气【既自信又谦虚;既坚定又可以商榷;不武断不傲慢,不随意凑合没有主见。】掌握说课语言表达的形式:【演讲式、专业式、教学式、沟通式、交流性。】说课语言表达的形式:①演讲式语言【以逻辑的力量吸引人。】②专业式语言(行话、术语)【学科通用语言,一语中的。】③教学式语言(课堂中对学生):【作为一种典型引用和示范,创设一种课堂教学情境。】④沟通式语言【即相互探讨,平等交流的语言。】⑤交流性语言、体态性语言【互动过程,与听众心理相呼应相悦纳。】第五章复习思考题1、根据课堂教学记录,掌握教学设计概述的相关内容。2、根据课堂教学记录,掌握说课设计概述的相关内容。3、比较教学设计与说课设计撰写的异同。4、选择思想政治(品德)同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分别进行教学设计和说课设计;并在完成教学设计和说课设计基础上分别进行课堂教学和说课。【合作学习-交流-实践-观摩-改进】教学论期中考查方式【五选一】1、课程资源库文件夹2、政治课课堂教学(说课)视频及你对该视频的点评(不少于500字)3、你自己的政治课教学视频(不超过15分钟)【发送】【大头照班别姓名】4、你的教学论课堂笔记5、政治课教学设计或说课设计【纸质版,照片,班别姓名】注意:1、第九周四课堂完成,周五学委收齐上交。2、可以个人完成,可以小组(不超过6人)完成。

  

  

篇三:思想政治课的教学重点

  《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主要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的基本知识

  一、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的定义(P2)思想政治学科课程就是在中学课程体系中,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性质、担负着中学思想教育的主要任务、承载着中学思想教育的主要内容、成为中学思想教育的主要渠道的教学科目。二、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的地位(P3)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是中学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一方面,它是中学课程方案明确规定的国家课程。另一方面,中学思想政治课程也是中学的一门必修课程。此外,中学思想政治课程也是中学德育的核心。三、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的特征(P4)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为核心的,具有思想性、综合性、人文性、实践性特点的社会主义公民素质教育课程。1、思想政治课程是社会主义公民素质教育课程。2、思想政治课程是知识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课程。3、思想政治课程是具有思想性、综合性、人文性、实践性特点的课程。四、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的理念(P13)(一)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理念1、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2、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3、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语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课程的基本原则。(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基本理念1、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2、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3、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4、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5、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五、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的区别(P17)1、教育目的体现国家总体的终极的教育价值,适用于整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教学,属第一层次。2、培养目标体现不同性质教育和不同阶段教育的价值,适用于一定性质和阶段的教育教学,属第二层次。3、课程目标体现一定课程的价值,适用于一定课程的设计、实施、评价,属第三层次。4、教学目标体现课程中一定内容教学的价值,适用于一定内容的教学与评价,属第四层次。六、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目标的含义(P17)思想政治课程的目标就是学生通过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和标准,是通过完成规定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而使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1、思想政治课程目标的指向是学生,而不是教师。2、思想政治课程目标是预期的结果和标准。3、思想政治课程的实施,尤其是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七、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目标的结构(P18)(一)课程目标的两个层次课程目标的两个层次即课程总目标和课程分类目标。1、课程总目标是从宏观层面规定的课程的整体目标,相对比较抽象、概括,是具体教学目标的设计和教学行为活动的宗旨或方针,

  需要通过一些具体的课程目标来细化和体现。2、课程分类目标是课程总目标的具体化,是在对构成课程目标基本要素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对各类课程目标进行恰当定位。(二)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根据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标准,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个维度。在这三维目标中,知识目标是支撑全部课程目标实施的基础,服务并服从于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力目标强调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的发展,是组织和呈现课程内容的主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主体是思想政治观点,是优先设置和实施的课程目标。

  第二章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标准概述

  一、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标准的含义(P28)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标准就是由国家最高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规定思想政治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要求、学习方式、计划安排、实施建议等,并用以指导、规范、评估和管理思想政治学科课程与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文件,具有法规性质,体现着国家意志,体现国家对思想政治课程的要求。具体来看:1、从性质来看,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标准是由国家最高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课程文件,具有法规性质,体现着国家意志,体现国家对思想政治课程的要求。2、从内容来看,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着思想政治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要求、学习方式、计划安排、实施建议等,是国家用以指导、规范、评估和管理思想政治学科课程与教学活动的基本规章。3、从行为指向来看,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标准指向的是学生的学习行为和目标要求,是对多数学生经过某一阶段学习之后所应达到的最基本要求的原则规定,而不是对具体教学内容的规定。4、从作用来看,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标准是思想政治教材编写的依据,是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依据,是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评价的依据。二、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标准分析(P40)(一)分析课程标准的重要性1、分析课程标准是进行教学准备的基础。2、分析课程标准是有效组织教学活动的保证。3、分析课程标准是科学进行教学评价的基本要求。(二)分析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1、全面领会课程标准的内容。2、认真贯彻课程标准的精神。3、严格执行课程标准的要求。

  第三章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标准解析

  一、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标准的基本结构(P45)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总体框架是一致的,都由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部分构成。1、第一部分为前言,主要是对课程标准的研制背景、研制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主要依据以及课程的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等进行明确的规定。2、第二部分为课程目标,包括总目标和分类目标,分类目标又由三维目标组成。3、第三部分为内容标准,是课程标准的主体,它根据课程目标,结合课程内容,用尽可能清晰的行为动词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描述。

  4、第四部分为实施建议,主要为教师、教材编写人员、教育管理者提供有关教学、教材编写、教学评价、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方面的建议。二、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定位(P46)(一)总目标1、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总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旨在促进初中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2、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总目标:知道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常识;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备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态度;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情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分类目标(略,P47)三、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内容标准(P50)根据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设计思路,思想品德的内容标准从初中学生出发,以认识自我、我与他人和集体、我与国家和社会为主线,将心理、道德、法律和国情四方面内容有机整合。整个内容标准大体由内容目标、内容标准、活动建议三方面构成。

  

篇四:思想政治课的教学重点

  .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

  1、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逻辑起点是“学习〞。

  2、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思想政治教学论是研究思想政

  治教育专业教与学的科学规律和艺术的一门学科。〔是研究学科教学

  论的根本问题〕

  3、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学科性质:具有理论科学的性质,又具有

  应用和研究科学的性质。

  4、学习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意义:

  (一)成为合格思想政治课教师的需要

  教师的知识理论素质构成,既要有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有教育理论知

  识和教育技能。

  〔二〕培养学习型教师的需要

  更新知识需要学习教学论。

  人才竞争需要学习教学论。

  教师自我开展需要学习教学论。

  成为知名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教学论。

  5、德育理论的根本容

  〔一〕人全面和谐开展的思想

  〔二〕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思想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三〕德育工作的地位

  〔四〕德育的目标

  -

  .word.zl.

  .

  〔五〕德育的容〔六〕德育的方式(七)德育的原那么(八)教师队伍建立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德育的核心思想7、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我国的道德思想的精华8、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勤劳勇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9、时代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以人为本、依法办事、面向世界的时代精神10、素质教育的特征:目的性、育人性、全体性、全面性、根底性、主体性11、素质教育的核心:培养学生具有一个安康完美的人格12、创新是现代人才素质的核心〔一〕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二〕培养人的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重点之一〔三〕培养创新人才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①思想政治教育能为创新人才提供正确的指导思想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培养创新人才的良好品格13、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功能〔一〕导向性功能①目标导向

  -

  .word.zl.

  .

  ②价值导向③行为导向(二)规性功能①对政治方向的规②对思想观念的规③对道德行为的规(三)个性化功能①对个性化开展具有定向作用②对个性开展具有合理的建构作用③对个性化的开展具有个体享用作用14、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根本畴: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根本概念,使人们在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带有规律性的认识结果和理性符号,是人们认识和掌握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现象之网的网上扭结〞,也是人们认识和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的工具。①教师与学生: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中最根本因素,也是教学活动中最核心的关系。②教育和教学:这里的教育特指思想政治教育,可称之为教学过程中的“教育性〞;这里的教学是特指传授知识的教学,可称之为教学过程中的“知识性〞。③传授与承受:所谓传授也就是传递和教给,使人们以各种方式向他人传递和教给各种知识信息的活动。所谓承受,就是认可和接纳,是

  -

  .word.zl.

  .

  指人们对语言及其他中介表征出来的信息和知识的择取、理解和整合过程。④化和外化:所谓化是指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教育、帮助或在其他社会教育因素的作用下,通过心理因素的矛盾作用和情感的中介,将社会要求的良好的政治观点、思想体系、道德畴等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意识和信念。所谓外化,是指受教育者将良好的思想意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信念,通过意志的中介,转化为自己的行为实践,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⑤理论和实践15、课程的定义:课程是指学科;课程是指教材或课程资源;课程是指教学目标或方案;课程是指学习经历或体验。16、根底课程改革的目标:①在课程目标方面,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树立学生开展本位的课程教学价值观②在课程构造方面,表达综合化课程特点,改变过粉强调学科体系严密性的倾向③咱课程容方面,密切课程同生活的联系,改变课程容“繁、难、偏、旧〞的现状④在课程实施方面,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改革机械记忆的学习倾向⑤在评价方面,建立开展性的评价体系,改革过于重视终结性评价的做法⑥在课程管理体制方面,实行三级管理制度,改革管理过于集中的现

  -

  .word.zl.

  .

  象17、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①“普通性目标〞取向②“行为目标〞取向③“生成性目标〞取向④“表现性目标〞取向18、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分类:情意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道德目标19、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的本质:①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认识和实践的活动②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继承和创造的活动过程20、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的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手段、教学环境21、学习力的要素构成:学习动机、学习情趣、学习毅力、学习能力、学习方法22、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规律:①知行统一的规律②灌输与疏导统一的规律③间接经历和直接经历相结合的规律④时代性规律23、理论联系实际的容:①联系我国社会主义建立的实际

  -

  .word.zl.

  .

  ②联系学生实际③联系国际政治的实际④联系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实际24、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原那么①方向性原那么:是指在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中,始终要表达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立中公民道德建立总目标要求保护一致,要与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保持一致,在理论教育上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学生,要使教学为实现公民道德建立总目标和党在社会主义时期的根本路线效劳。②授业与传道相结合原那么:是指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既要把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注意对学生进展思想教育,就是既要进展智育,又要进展德育,把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③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那么④正面教育与积极疏导原那么:就是指直接用正确的思想政治理论对学生进展教育,教育过程中要摆事实、讲道理。鼓励雪或缩能克制缺点,发扬优点,积极进取。⑤师生合作原那么:是指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相互结成团结、协作的关系⑥课课外教学活动相结合原那么⑦创新性原那么⑧以鼓励为主的原那么:是指在教学中,不管学生呢裹足学习中的表现,还是在思想品德中的表现,教师都要多给学生以肯定、鼓励和表

  -

  .word.zl.

  .

  扬。教师应以兴奋的情绪、热切的关注、殷切的期待、友好的感受去

  鼓励、唤醒、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1、方向性原那么:含义意义①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决定它必须坚持为公民道德建立总目标效劳②思想政治课的任务决定它要坚持方向性原那么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本身要求思想政治课必须坚持方向性原那么2、授业与传道相结合原那么含义意义①授业与传道相结合原那么是思政课两种属性的表达②授业与传道相结合原那么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3、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那么含义意义①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那么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运用②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那么是克制教学上主观主义倾向的最好方法4、正面教育与积极疏导原那么含义意义①坚持正面教育与积极疏导原那么是思政教育过程的特点决定的②坚持正面教育与积极疏导原那么是我国教育性质和任务决定的5、师生合作原那么含义意义

  -

  .word.zl.

  .

  ①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②能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6、课课外教学活动相结合原那么含义意义①贯彻课课外教学活动相结合原那么是由思政课的实践性决定的②贯彻课课外教学活动相结合原那么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③贯彻课课外教学活动相结合原那么有利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和提高7、创新性原那么含义意义①贯彻创新性原那么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②贯彻创新性原那么有利于培养学生安康的个性8、以鼓励为主的原那么含义意义①多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自尊心②多鼓励学生,增强学生成长的自信心③鼓励学生上进,塑造学生善良的人格】25、课堂教学的含义:课堂教学就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方案,规定教学容和时间,在教室里对全班同学同时进展教学的组织形式,也称班级授课制。

  -

  .word.zl.

  .

  26、课堂教学的主要类型:绪论课、授新课、讨论研究课、复习课、考察课、讲评课、综合课27、教学模式:依据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教学规律而形成的比拟稳定的、比拟经典的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的策略体系。特点:有效性、可操作性、稳定性、参照性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就是现代教学的指导思想。28、启发式教学模式:所谓启发式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引导他们主动活泼地学习,使其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融会贯穿地掌握知识,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特征:a确定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地位b表达了学生学习力的能动性的作用c它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形式和途径:启发式教学的实质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启迪学生的思维。只要符合这一点,无论何种形式的教学方法,都是启发式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它是教师组织教学,选择教学方法的根本指导思想,带有普遍的指导意义。】29、案例教学法:就使用案例进展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对一个具体的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种典型、特殊事情的情景和境况进展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30、情感教学的含义:所谓情感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一定教育手段,有目的地引人或创设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激发、调动和

  -

  .word.zl.

  .

  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容,并使学生的知识、情感、意识、行为等方面得到积极变化的教学活动。31、情感教学的特征:a以智育情b以意育情c以情育情d以境育情32、思想政治学科运用情感教学的必要性:①情感教学能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开展②情感教学是根底教育改革的需要③加强情感教育,是改革思想政治学科现状的需要33、教学设计的原那么:主体性原那么、系统性原那么、灵活性原那么、创新性原那么34、备课: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35、优化课堂教学:

  教学最优化:所谓教学最优化,是指根据国家规定的教学目标,选择最正确的教学方案,使教师和学生消耗最少的教学时间,取得最正确的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最优化的原那么:目的性原那么、整体性原那么、和谐型原那么

  优化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标准:质量标准、效率标准、教育标准的相对性

  优化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容:①根据?课程标准?突出重点容的讲授②删除和简化旧、重复和穿插的教学容

  -

  .word.zl.

  .

  ③学生熟悉的容讲课时可以从略④根据政治形势的变化,随时补充新的教学容优化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①加强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②学生带着社会责任感自觉承受思想政治教育③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可信程度,排除学生学习的障碍④通过引导在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智力〔示性引导、实证性引导、逻辑引导、反驳性引导、探索性引导〕⑤优化课堂教学构造,提高教学整体效益⑥教会学生在运用中学习和培养能力36、教学艺术的功能:①提高威信能力②激发动机功能③全面育才功能④优化气氛功能37、教学艺术风格:教师在一定理论指导下和长期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富有成熟的教学思想、教学技巧和教学风度的独特结合和稳定表现。38、教学艺术风格的特征:一、独特性:1、独特的教学思路。2、独特的教学方法。3、独特的表达方式。二、多样性:1、理智型2、情感型三、稳定型教学艺术风格一旦形成,就会在一定时期根本保持不变,具有相对稳定性。

  -

  .word.zl.

  .

  四、开展性〔表达〕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是不断探索开展的过程。教学艺术风格形成后,也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开展。39、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一: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的过程:①模仿教学阶段②熟练教学阶段③创造教学阶段④风格形成阶段二:形成教学艺术风格的根本要求:①要对事业充满爱心②要提高理论要求③要把继承与开展、学习与创新结合起来④要有执著追求的精神40、组织教学的艺术:一般艺术:①用目光组织教学②用语言组织教学③用情感组织教学④设疑提问组织教学特殊艺术:①偶然事件多种多样,有的是由教学疑难本身所引起的②由课堂上突然出现的学生不良行为引起的③由外来干扰引发的④由教师在课堂上自身出现的失误造成的41、教育启发的艺术:提问启发、比照启发、材料启发、设疑启发、直观启发、语言启发42、鼓励方法:典范鼓励、目标鼓励、奖惩鼓励、情感谢励、竞赛鼓励43、学习的类型:①按学习的自由性程度划分〔自发、自主、自觉、创造〕②按学习的目标划分〔知识性、技能性、思想性〕

  -

  .word.zl.

  .

  ③按学习场所划分〔课堂、课外〕④按学习组织形式划分〔个人、合作〕⑤按掌握知识的方法划分〔承受式、发现式〕⑥按有无指导和帮助划分〔有指导学习、自学〕44、终身学习:终身学习是通过一个不断地支持过程来发挥人类的潜能,它鼓励病使人们有权利去火的他们终身所需要的全部知识、价值、技能与理解,并在任何任务、情况和环境中有信心,有创造性和愉快地应用它们。45、研究性学习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46、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目的: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③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的能力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⑤培养学生关注现实、关注人类开展的意识和责任感47、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开放性、自主性、合作性、创造性、过程性、问题性、实践性、化性48、合作性学习法:合作性学习是指通过教师设计、布置教学任务,学生以小组为活动单位进展学习,互助合作,完全共同的学习任务,从而获得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49、合作性学习法的特点:学习的协作性、知识和情感的交融性、个体效能的展示性、学生和学生的互动性

  -

  .word.zl.

  .

  50、教学评价的分类:〔一〕根据教学评价在教学活动中的具体作用进展分类: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二〕依据教学评价标准进展分类: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个体差异评价51、素质教育开展性评价体系〔建构〕:①评价功能以促进学生开展为本②评价容综合化③评价方法多样化④评价主体多元化⑤评价的重心是教学过程52、评课的原那么:客观公平的原那么、科学性原那么、重点性原那么、理解性原那么、整体性原那么53、教师职业的社会作用:①人类精神文化的传递作用②造就人才的作用③教育过程中的组织和领导作用④社会精神文明建立中的示作用54、教师职业的特点:①教师职业具有很强的责任性②复杂性③奉献性④育人性⑤教师劳动效果的滞后性和深远性55、思想政治学科对学生个体开展的价值:①理论武装作用②政治导向作用③能力培养作用④道德规作用⑤法制观念的强化作用⑥心理素质优化作用⑦审美情操冶作用56、思想政治学科的社会价值:〔一〕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性作用1、思想政治课是学校的社会性质的标志;2、思想政治课决定了人才培养的政治方向;〔二〕思想政治课的经济性作用1、思想意识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作用;

  -

  .word.zl.

  .

  2、思想意识对科技开展的促进作用;3、思想觉悟对生产的推动作用;〔三〕思想政治课的政治性作用1、培养无产阶级事业接班人,为维护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政治效劳;2、传播政治理论,形成政治舆论,维护国家政治稳定;57、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素质〔1〕高尚的思想品德修养。思想素质:科学的世界观、积极的人生观、与素质教育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特点。政治素质:保证学校的社会主义方向,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学生,把学生培养成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道德素质:热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热爱学生、严格要求学生、为人师表,以身作那么,团结协作。〔2〕广博的知识经历。学科知识、相关学科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心理学知识四个方面。〔3〕现代化的教育能力。智能: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教学实践能力:教学能力、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组织管理的能力、表达能力、育人能力、交往能力、科研能力、现代化教学技术能力。〔4〕安康的身心。心理素质:成熟的性格、融洽和谐的心理状态、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身体素质:锻炼身体、劳逸结合。〔5〕受人尊重的外在形象。风度:礼貌待人,语言文明,举止沉着适度。仪表行为:仪表应该符合育人角色的特点,要表达自己的性格特点,表达职业特点。58、教育实习的准备工作:〔一〕思想准备

  -

  .word.zl.

  .

  〔二〕教学准备:1、备课;2、试讲

  〔三〕心理准备

  〔四〕实习班主任工作的准备

  -

  .word.zl.

  

  

篇五:思想政治课的教学重点

  思想政治品德学科教学论知识点

  Documentserial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第一章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概述一、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历史考察1、新中国成立以来政治课程的演进概况。(P28阅读视野)(P3随堂讨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学思想政治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不断进行着调整,这种调整体现出思想政治课怎样的特点----思想政治课程的内容是根据国内外形势发展密切配合政治运动设置的,强调课程的政治功能。)

  2、政治课改革的进程1)标志思想政治课进入改革时期:1985年中共中央发出的《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2)第一阶段:改革实验:1985-1992第二阶段:调整完善:1992-1994

  第三阶段:总结发展:1994-1999第四阶段:思想政治(品德)新课程改革(1999至今)P4第四阶段概况)

  ①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颁布,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②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颁布③随后,教育部又制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拉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序幕④根据新课程改革精神,2003年和2004年教育部先后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并组织编写了相应的教材,逐步在全国推广使用。3、新课程改革中政治课的新变化(P4-5六点新变化)

  1)改变课程名称。2)转变课程功能。首先,兼顾社会需要和学生发展;其次,凸显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3)调整课程结构。首先,必修与选修相结合,加强选修课程。其次,关注国家课程的同时,为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提供了较大的空间。4)更新课程内容。5)变革教学方式:教师教的方式:教师传授,学生接受→教师主导“目标—策略—评价”与学生经历“活动—体验—表现”相结合。学生学的方式:接受性学习→研究性学习6)重建评价体系。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思考:新课程改革中政治课的新变化新教材的新变化(两者区分)

  二、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性质1、思想政治课程性质认识的发展①智育说②德育说③德智兼容说④思想政治教育说⑤公民教育说(社会主义现代公民素质教育课)

  ■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它对坚持学校的社会主义性质,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政治方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到主导决定性作用。2、思想政治(品德)课性质教材观点:P8思想政治(品德)课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为核心的,具有思想性、综合性、人文性、实践性特点的社会主义公民素质教育课程。三、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地位■在中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P11理论研究:德育与智育的关系问题:①德育是统帅,指导何促进智育和体育的发展;②智育是中心,德育、体育本身也包含智育的内容;③体育是基础,是德育、智育存在和发展的重要保证。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必修德育为首,三育并举】1、从课程设置看——是主要学科;2、从学生发展看——处于首要地位;3、从学校德育工作看——是中学德育的核心。四、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目标(一)目标的分类1、政治课程目标的结构分类:■所谓结构分类:以一定的标准和程序,把思想政治(品德)的课程目标划分为相对独立的若干方面。(1)以知识、能力、觉悟为基本要素的结构分类(2)以知识、情感、行为为基本要素的结构分类(3)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基本要素的结构分类(“三维目标”)2、课程标准确定的政治课的“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2)能力目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3、知政识治目课标程:目标的水平分类:P16表格

  能力目标:

  (①二支)撑目全标部定课位程的目价标值实取施向的

  ①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的发

  1.基课础程;目标定位有三种不同的价值取向:P16理论探究展

  ②1服)从社并会服本务位于的能课力程目目标标及。主要强调课程的社会价值②,组以织社和会呈发现展教为学中内心容设为计主课程的目

  标情,感重态点度规与定价能值够观为目社标会发展作出贡献的人才的标准。导

  2)学生本位的课程目标。主要强调课程的个体发展价值,以学生个体的发展为核心定位

  课程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3)学科本位课程目标。主要①强思调想课政程治的观学点科是发主展体价值,重点围绕学科专业人才应该具备

  的基本素养定位课程目标。②优先设置和实施的课程目

  五、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理标念

  ■课程理念是课程的核心,是制约课程建设的灵魂。

  1、基础教育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及其价值取向:P22

  1)核心理念: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2)基本价值取向: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造就

  高素质的社会公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理念:P24-26(高中课标)

  1)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

  2)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

  3)建构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4)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5)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3、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理念:P26-27(初中课标)1)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是课程的追求2)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本课程遵循的基本原则■第一章复习思考题1、建国以来,政治课的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不断进行调整,这种调整体现出政治课怎样的特点?2、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政治课出现了哪些新变化?3、政治课是什么性质的课程为什么

  4、政治课的“三维目标”是什么?

  第二章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标准和教材一、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标准1、课程标准的含义及其把握(1)含义:P33

  根据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们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的建议。(2)把握:【性质、内容、行为指向、作用P33—34】第一,性质:课程标准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课程文件,具有法规性质,体现着国家意志和国家对课程的要求。第二,内容:课程标准规定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要求、学习方式、计划安排、实施建议等,是国家利用以指导、规范、评估和管理课程与教学活动的基本规章。第三,行为指向:课程标准指向是学生的学习行为和目标要求,是对多数学生经过某一阶段学习之后所应达到的最基本要求的原则规定。■合作学习内容:①阅读P32“一次中美顶尖高中生的对话”,思考面对就业竞争,特别要警惕“说起来天下无敌,做起了有心无力”的现象。美国学生:成熟、干练、稳重。中国学生:表现与社会实际生活完全脱钩,眼界狭窄,缺乏整体意识,除了才艺展现,就是书本上的知识,缺乏独立思考的心智,在现实面前一筹莫展,没有实际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思考:比较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异同。P34-35第一,结构不同。第二,从性质看第三,从目标看第四,从服务对象看第五,从作用方式看第六,从本质特点看二、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标准

  1、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分析(1)了解普通高中课程设置的规定:P37(2)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基本结构①课标的框架结构:P38

  第一部分:前言②必修模块①的课核程心性概质念②及课其程主的题基结本构理:念P③39课—程40设计思路(必修课程,选修■以求真课务程实)的价值观和方法论来认识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以求真务实的价值观和方法论来认识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物质第文二明部)分核:心课概程念目:标市场经济思想政治必①修总二目:标政②治分生类活目(标政:治知文识明;)能核力心;概情念感:、民态主度政与治价值观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精神文明)核心概念:先进文化思想政治必修二:哲学与生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核心概念:求真务实③选修模块的名称及主要内容:P第41三部分:内容标准第一、科学①社必会修主课义程常②识选第修二课,程经济学常识第三,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第四,科学思维常识第五,生活中的法律常识第六,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三、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标准3、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标准的第特四点部及分其:表实现施建议(1)特点①:教P4学2最建突议出②特评点价是建实议现③了教从科学书科编本写位建、议知④识课本程位资向源学的生开为发本与、利学生发展为本的转变。用建议(2)表现:P42-43第一,突出了素质教育的思想第二,关注了课程的基础性和选择性第三,推进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第四,体现了发展性评价的要求■合作学习内容:阅读P43实践反思,探讨课程标准给“唯分数评价”带来了什么样的挑战?

  答:打破这种评价,建立发展性评价或综合性评价(多元性评价),改革考试制度。二、思想政治(品德)教材1、对教材含义的不同理解:P47

  第一,广义:指课堂上和课堂外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所有教学材料,比如:课本、练习册、活动册、补充练习、辅导资料、自学手册、录音带、卡片、教学实物等,凡是有利于学习者增长知识或发展技能的材料都可以称为教材

  第二,狭义:指教科书。教科书是根据各科课程标准系统编写的教学用书。日常所说的为狭义。2、教材(教科书)与教学的关系:P47-48

  【课堂讨论:有人认为,教师教学的任务就是把教材讲清,把教材内容讲透,你是怎样看待这种认识?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第一,教师用教材教,教材是教师教的材料第二,学生用教材学,教材是学生学的材料第三,教材承载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工具3、教材(教科书)与课标的关系:P48【课堂讨论:教材多样,教材编写多样化现象是否意味着教材编写脱离课标为什么】1)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教材是课程标准主要的载体和具体体现2)事实上,教材编写中以什么为指导思想、编写那些内容,选用什么样的材料,采用什么样的编写体例等,都体现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和要求。

  3)教材编写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绝不意味着教材编写时生搬硬套课程标准,而只是强调贯彻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精神。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教材编写在符合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可以多样化。第一,适应不同学生的多样需求第二,要适应不同地区的发展实际4、思想政治教材分析(1)不实行“一标多本”(2)教材编写体例的特点:P51-52(3)教材内容选择的逻辑性特点:P52(4)各必修模块的内容框架:P52-55(5)思想政治(人教版)教材的主要特点:P53-55

  1)以思想政治观点统领知识点,突出思想政治教育2)学科逻辑服从生活逻辑,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3)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注重教材的过程性、实践性和开放性。5、思想政治教材的使用问题:P56(1)总的原则:(2)处理好五个关系:第一,“教教材”与“用教材教”的关系第二,尊重教材与灵活处理教材的关系第三,学生主体地位与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第五,教材的相对稳定性与时代发展的关系第四,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和知识教学的关系■示例分析解读高中政治课标【初中课标2011版】解读政治必修一课标必修“注”内容目标:采用不同的行为动词规范学习行为和表现,表达内容标准的过程性和结果性两种要求。行为主体是学生。提示与建议:针对“内容目标”的实施,提供相应的内容和路径,是可选择、供参照的建议。运用主体是教师。经济生活教师教学用书前言一、教材的基本理念二、教材的主要特点三、教材的设计思路单元一、本单元的地位二、本单元内容结构课一、本课设计意图二、本课教学内容分析三、本课重点难点分析四、教学方法建议五、教学评价建议六、教学资源链接综合探究一、综合探究设计的意图二、探究活动开展建议三、补充资源政治生活教师教学用书前言一、教材的指导思想二、教材体系结构及与课程标准的对应三、教材的主要特点四、教学建议五、教学评价建议

  单元一、本单元的地位二、本单元的内容结构课一、教育教学目标二、教学内容分析及教学建议三、教学重点与难点四、疑难问题释疑五、课时安排与教学方法六、教学资源链接七、检测与参考答案综合探究一、结构分析二、设计意图三、操作建议四、评价建议五、教学资源链接使用新教材的教学步骤设计(参考)第二章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课程标准思想政治课标有哪些特点2、什么是教材思想政治(新)教材有哪些特点【提醒:区分“思想政治新课程的特点。”】3、介绍思想政治必修模块的内容框架。4、思想政治教师应当如何使用思想政治教材?

  第三章思想政治(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一、课程资源的概述1、课程资源概念的各种观点(1)—(8)P62(2)课标的观点:

  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发展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2、课程资源的特点德智共生性、多样性、开放性、发展性、交叉性3、课程资源的类型(1)—(6)P65(2)教学实践常用的分类P65文字与音像资源、人力资源、实践活动资源、信息化资源4、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意义

  1)有利于体现思想政治(品德)课的学科特点2)有利于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改革的发展3)有利于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方式的转变4)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好的成长5)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品德)教师的素质二、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P681、目的性原则:围绕课标服务课标2、综合性原则:整合资源提高效能3、时代性原则:最富有时代感的课程4、实践性原则:在实践中落实“双引导”5、优先性原则:优先目标、成本、特色6、主体性原则: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三、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存在问题P701、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主体方面存在的问题

  【开发主体单一、开发意识薄弱、开发能力缺乏】2、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客体方面存在的问题【资源结构单一、资源内容远离学生生活】3、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利用方式方面存在的问题【忽视发现探究、缺乏创新改造、挖掘利用不充分】4、利用空间方面的存在问题【课堂是最主要的场所】四、课程资源利用开发的基本策略和途径1、基本策略P73-74(1)强化意识,把握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出发点(2)挖掘教材,明确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点(3)立足生本,抓住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关键点(4)发挥优势,凸显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闪光点(5)走出校园,激活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拓展点2、主要途径P77-78(1)建立课程资源库(2)形成资源开发的网络(3)重视民族文化课程资源与实践活动资源(4)利用网络信息资源(5)构建资源开发的奖励机制▲第三章复习思考题1、如何理解课程资源的含义?2、教学实践中,常见的政治课课程资源有哪些类型?3、概述政治课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存在问题。4、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更好地开发利用政治课课程资源。【P79本章小结1、2、5、7】第四章思想政治(品德)的教学过程使用新教材的教学步骤设计(参考)一、教学过程的本质1、对“教学过程本质”的认识(1)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2)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相统一的实现过程。(3)是知、情、信、意、行相统一的培养和发展过程。(4)是教师和学生认识与实践、继承与创造的活动过程。2、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过程的本质P86…是教师和学生双边的认识、实践和创造性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教师的帮助获得知识、形成能力、修养品德和陶冶情操。二、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过程的特征1、区分概念:教学过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P87、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过程2、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过程是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的特殊教学过程P86

  1)教学内容的特定性和多变性2)教学任务的德育性3)所要解决的矛盾的复杂性3、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过程是不同于一般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教育过程P87

  1)教育内容的系统性2)教育效果的持久性3)教育途径的固定性三、教学过程的基本结构1、要素结构(1)基本要素:思想政治(品德)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条件(2)教学主体性问题(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问题)P89.不同观点:教师主题说、双主体说、双向互动说、主体际说(3)教材、教学条件与教师、学生的关系P90

  教师和学生是根据教材、在一定的教学条件下形成主导与主题关系的:1)教材、教学条件是教师和学生联系的中介2)教师和学生能够合理地利用教材和教学条件2、逻辑结构(1)含义:指教学过程运行的逻辑程序,它是教学过程在时间上的延续和展开。特点:逻辑结构是时间结构,是动态的(2)基本阶段: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P91(3)特别注意:教学实施→课堂教学→新教材教学步骤设计教学过程的要素结构(八要素说)1、中学生:学习的主体2、政治教师:教学的主导3、政治课课程(内容):教什么、学什么4、教学目的:为什么教、为什么学5、教学方法:如何教、如何学6、教学媒体:更好地教、更好地学7、教学环境:教学活动的基本条件8、教学反馈:教得怎样、学得怎样新课程如何对待“教学主体性问题”

  (1)转变教师角色: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人生的指路人(2)转变教师行为:教师要尊重、赞赏每一位学生。教育从尊重开始。赞赏是教育的最好武器。理解批评和责罚的教育意义。四、思想政治(品德)的教学理念1、区分课程理念P22

  教学理念P91是在思想政治(品德)教学实践中形成的,用以指导思想政治(品德)教学的观念和信念。2、思想政治(品德)教学理念(1)以人为本的理念

  1)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2)教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2)理论联系实际的理念

  1)提包自觉性2)坚持科学性3)强化针对性4)注重典型性5)要把理论联系实际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3)知识性与教育性相统一的理念

  1)正确认识知识性与教育性的关系2)向学生传授正确系统的科学知识3)挖掘教材的思想教育因素(4)开放性教学的理念1)教学内容开放2)教学时间开放3)教学空间开放4)教学形式开放(5)教学生活化的理念1)确立生活化的教学目标2)精选生活化的教学内容3)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4)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氛围五、教学过程的最优化P991、含义:指思想政治(品德)教师有目的地选择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争取在现有条件下,

  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大的效果。2、最优化的基本标准:效果标准;时间标准3、最优化的方法体系:(1)实现教学要素的最优化。(2)教师教的最优化和学生学的最优化第四章复习思考题1、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有哪些?2、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什么?3、思想政治(品德)的教学理念有哪些?4、如何实现思想政治(品德)教学的最优化?第五章思想政治(品德)的教学设计一、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设计的概述1、设计的动机:P104教学实施是教师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基础2、设计的指导思想: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3、设计的含义:P105【要素、环节、关系…可行、可操作性的程序或方案的过程】答:指思想政治(品德)教师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应用系统方法对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过程的诸要素、环节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科学的分析、描述、计划或规定,为教学活动制定具体可行、可操作性的程序或者方案的过程。4、设计的主要内容:P106第一,我们期望学生学会什么或说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教学目标

  第二,如何使学生达到预期目标或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教学策略、媒体

  第三,如何及时获得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或教师教得怎么样和学生学得怎么样---教学评价

  4、设计的主要类型:P1105、设计的主要依据:P106-107第一,现代教学理论第二,系统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第三,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性质和特征第四,教学的实际需要第五,学生的实际第六,教师的教学经验

  6、设计的准备工作:P107-109【熟悉政策;解读课标钻研教材;了解学生;搜集整理资料】二、思想政治(品德)课时教学(方案)设计P1121、教案→(课时)教学设计;说案→说课设计2、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P115-116答:教案编写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教学课题及授课时间、班级;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媒体、教具、学具;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板书设计;课后分析等。其中教学过程是教案的核心部分,一般包括教学的主要环节和基本内容,如教学程序的安排,教学方法运用、课堂环境创设、知识结构、课堂练习、导入与结束、课外作业等。3、教学设计的完整结构【掌握】

  1)教学目标设计第一,教学目标要符合学校教育总目标,体现社会发展需求。第二,要全面,要做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的目标的内在统一。第三,要符合学生实际,注重学生的发展阶段性和可接受性。

  第四,要有弹性,给学生留下发挥主体性的空间与时间第五,要明确具体,便于操作。2)教学重点和难点的设计①教学重点是指在整个教学内容中最关键、最核心、最具现实意义的部分。确定重点依据如下:第一,教材中关键性的知识,学生领会知识的关键点,第二,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带有倾向性的思想认识问题。②教学难点是学生在接受知识、能力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障碍,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中碰到的困惑。确定难点依据如下:第一,教材内容中学生最难接受,最难理解的知识或思想道德观点,特别是比较抽象的教学内容。第二,理论上容易理解,但在思想道德上难于接受的问题第三,容易混淆的知识3)教学内容的设计第一,教材内容分析第二,教学内容选择第三,教学内容组织第四,教学内容的呈现4)教学方法的设计■主要有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参观法、练习法、讨论法。第一,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教学时间设计教学方法第二,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如学生年龄、能力、心理发展水平等是选择方法的重要基础。第三,依据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师特长,力戒千篇一律。第四,端正教学思想,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尽量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互动第五,注意各种教学方法的特性。广泛了解、优化选择、合理组合。5)教学媒体的设计■包括语言、文字、粉笔、黑板、幻灯、录音、录像、电影、电视和电脑灯各种现代教学媒体。第一,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第二,依据教学对象。第三,依据媒体技术特性。第四,依据教师的实际。第五,依据经济条件

  6)教学过程的设计

  ■教学过程主要是解决一堂课的结构问题,以及各部分的衔接问题。

  第一,理清教学思路,设计教学环节。

  第二,安排教学时间

  第三,调整教学节奏

  4、教学设计的类型【P116第2自然段】

  (1)内容详略——详案与简案(略案)

  (2)表现形式——文字式、图表式(表格式)

  5、课时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P121-122】

  内容完整;科学规范;加工创造;简明清晰;

  因人而异;要有弹性(精心“预设”与即时“生成”相统一)三、思想政治(品德)说课设

  计

  教学设计的完整结构【掌握】

  ①课题:【《框题》课时教学设计P112案例分析】

  ②教学目标:【三维目标P117案例展示】

  ③教学重点和难点:

  【P118:是什么-教学设计;为什么-说课设计】

  ④教法和学法:

  【P120:是什么-教学设计;为什么-说课设计。学法-第九章】

  ⑤教学媒体(教具):

  【P120-121:是什么-教学设计;为什么-说课设计。】

  ⑥教学过程:

  【P121;主体部分-教学过程的基本结构问题】

  ⑦板书设计:⑧练习作业:⑨教学后记:

  教学后记(反思)应记有价值的内容

  ①课前整体构思和设计与课堂教学实施的变动和不一之处进行记录,并指出变化的原因。

  ②教师的精彩讲解、巧妙引导和学生的知识理解、语言运用等方面的“闪光点”进行记录。

  ③课堂教学进程中出现的教学失误或教学不足进行记录并重点分析原因。

  ④课堂教学进程中教师的体验和教师用心观察到的学生知识理解、方法运用和情感反应等进

  行记录和评价。

  表格式课时教学设计【P116附1附2】(参考1)

  课题

  备

  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2、能力目标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教学设想

  1、重点难点;2、教法学法3、板书设计;4、教具

  教学过程教学后记

  1、创设情境;2、学习探究3、形成理念;4、践行要求

  表格式课时教学设计(参考2)

  课题

  ㏒?琰茞ü

  教学目标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板书

  教学后记

  表格式课时教学设计(参考3)课题

  教学目标

  教法学法

  教学环节

  教学程序内容

  ()分钟()分钟()分钟()分钟

  教学板书

  ü

  备注

  备注

  教学后记

  二、思想政治(品德)课时教学(方案)设计P112

  三、思想政治(品德)说课设计1、“说课”的概述P127(1)意义:【教学工作规范化、合理化、有序化;教书匠→学者型】(2)含义:【口头语言、同行-述说-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教研活动形式】(3)类型【课前说课——课后说课P127随堂讨论】(4)说课与备课的关系:【联系区别】

  (5)说课设计的基本内容:P128【灵活处理说教材、说学情】(6)说课设计的基本要求:P128-1292、说课设计的完整结构【掌握】【区别教学设计】①题目(课题)②教学目标分析【说教学目标】③重点难点分析【说重点难点】④教法学法分析【说教法学法】⑤教学媒体分析【说教学媒体】⑥教学过程分析【说教学过程】⑦相关说明(板书设计、练习作业等等)示例:教学过程分析【说教学过程】

  基本环主要内教师活学生活设计意

  节

  容

  动动图

  (时

  【P112案例】

  间)

  情景导入

  (分钟)

  学习探究

  (分钟)

  形成理

  念(分钟)

  践行要

  求(分钟)

  3、说课设计(说课)注意问题(1)不要混淆教学设计与说课设计(2)对板书的要求不同【说课:说案结构板书-课堂主板书。课堂教学:主板书-副板书。】(3)适应时间(目的)要求,调整说课的内容(4)其他问题:【选择说课媒体、确定内容详略、说课的语言、说课的教态】(5)说课训练:说课的语言技术(技能)说课的语言技术(技能)使用标准的普通话注意说话(口语表达)的语气【既自信又谦虚;既坚定又可以商榷;不武断不傲慢,不随意凑合没有主见。】掌握说课语言表达的形式:【演讲式、专业式、教学式、沟通式、交流性。】说课语言表达的形式:①演讲式语言【以逻辑的力量吸引人。】②专业式语言(行话、术语)

  【学科通用语言,一语中的。】③教学式语言(课堂中对学生):【作为一种典型引用和示范,创设一种课堂教学情境。】④沟通式语言【即相互探讨,平等交流的语言。】⑤交流性语言、体态性语言【互动过程,与听众心理相呼应相悦纳。】第五章复习思考题1、根据课堂教学记录,掌握教学设计概述的相关内容。2、根据课堂教学记录,掌握说课设计概述的相关内容。3、比较教学设计与说课设计撰写的异同。4、选择思想政治(品德)同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分别进行教学设计和说课设计;并在完成教学设计和说课设计基础上分别进行课堂教学和说课。【合作学习-交流-实践-观摩-改进】教学论期中考查方式【五选一】1、课程资源库文件夹2、政治课课堂教学(说课)视频及你对该视频的点评(不少于500字)3、你自己的政治课教学视频(不超过15分钟)【发送】【大头照班别姓名】4、你的教学论课堂笔记5、政治课教学设计或说课设计【纸质版,照片,班别姓名】注意:1、第九周四课堂完成,周五学委收齐上交。2、可以个人完成,可以小组(不超过6人)完成。

  

  

篇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重点

  一、(一)思想政治教育失效的主要原因、(一1、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滞后性(思想活动问题);2、思想政治教育者人格力量削弱(教育者问题);3、环境发生变化(环境问题);4、人们的价值取向扭曲(教育对象问题)(二)思想政治教育失效性的后果1.出现道德失范现象;2.出现教育薄弱环节;3.出现政工队伍不稳定(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特点1.意识形态性1.意识形态性意识形态是系统地、自觉地、直接地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思想体系,是社会意识诸形式中构成观念上层建筑的部分。在阶级社会中,意识形态具有阶级性,集中体现一定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意识形态按其阶级内容和它所反映的社会经济形态即生产关系可分为:奴隶主意识形态、封建主意识形态、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无产阶级意识形态。每个社会的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都是占社会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它集中反映该社会的经济基础,表现出该社会的思想特征。2.实践性实践性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实践性,指它与实践紧密联系的原则性。2.实践性3.综合性(研究对象的综合性;学科知识整合).概念:二、概念:思想,是指客观存在在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下,经过思维活动而产思想生的理性认识和观念。行为,行为是指人在环境刺激下为实现某种目的自身机体作出的连续反应过程。政治工作,是一定的阶级、政党、团体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纲领和根本政治工作任务而进行的全部社会实践活动。思想工作,思想工作是一定的阶级或群体帮助人们树立与社会发展要求一致的思想,改变偏离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所进行的活动。政治思想工作,一定的阶级、政党和国家,为实现自己的政治任务,政治思想工作达到一定的政治目的对广大民众所进行的动员、组织和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思想政治教育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广(义的思想政治教育:义的思想政治教育人类阶级社会共有的从思想政治品德上培养教育人的活动。狭义的思想政治教育狭义的思想政治教育:无产阶级特有的从思想政治品德上狭义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教育人的活动。)教育,是社会按照一定需要培养合格的社会成员的实践活动。教育

  灌输论,是指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反对自发论,坚持把科学社会主义思灌输论想灌注和输送到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中去,提高其政治意识和阶级觉悟的学说。思想政治品德,是指人们在一定社会的思想体系指导下,集中表现在思想政治品德个体身上的某些心理特征、思想倾向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的总和。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过程,人们自身的知、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过程是指在处部环境的影响下,情、信、意、行五要素辩证发展,不断在新的基础上达到平衡的一个循环变化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为完成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在对教育对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所采用的一切方式、方法或手段的总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指在一定环境的影响下,思想政治教育者根据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一定社会指导思想的要求和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的教育,对受教育者进行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品德所经过的程序。人生观,是人生目的、人生观是指人们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人生价值、人生态度的统一。三、怎么坚持马克思主义:1.坚持完整、准确的马克思主义体系指导怎么坚持马克思主义:怎么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2.坚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3.坚定不移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4.必须不断丰富、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四、对传统思想道德教育的批判继承中国古代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一)中国古代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1、在道德教育原则上,强调以育人为中心,2、在教育内容上,注重修身为本,追求理想人格的实现(圣人境界),3、在道德教育途径上,重视通过多种途径进行,4、在道德教育方法上,注重教化与修身的统一。我国传统道德教育的局限性:(二)我国传统道德教育的局限性:1.在教育方法上,以灌输式教育为主,2.在道德教育内容上,重私德轻公德,3、在教育目的上,重规范轻个性传统思想道德资源的“古为今用”:1.德育至上(德育地位)(三)传统思想道德资源的“古为今用2.教书育人(教师职责)3.合力育人(教育途径)对资本主义国家思想道德资源的批评借鉴:五、对资本主义国家思想道德资源的批评借鉴:资本主义国家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一)资本主义国家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1、在目的上,强调个性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2、在内容上,坚持以人道主义为基础

  3、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4、在方法上,倡导情感和理性相结合资本主义国家思想道德教育的局限性:(二)资本主义国家思想道德教育的局限性:1.以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思想体系为基础;2.从抽象的人性论和人道主义出发六、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1.保证功能保证功能:1.保证功能:(1)坚持社会主义方向(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3)调动人们社会主义积极性和创造性(4)防止和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侵蚀2.导向功能导向功能:2.导向功能:(1)导向活动的特点(指向的鲜明性,内容和方式的多样性)(2)导向作用的表现(目标导向,政策导向,舆论导向,自主导向)3.凝聚功能凝聚功能:3.凝聚功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凝聚作用的主要途径:(1)共同理想(2)马克思主义理论(3)爱国主义(4)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4.激励功能:(1)激励类别:物质激励;精神激励4.激励功能:激励功能(2)激励方法:民主激励;榜样激励;情感激励;奖惩激励5.调节功能调节功能:5.调节功能:主要途径:心理调适;情绪调控;人际关系调整;利益调节6.转化功能转化功能:6.转化功能:转化的三个层次:认识的转化;态度的转化;行为的转化7.开发功能开发功能:7.开发功能:开发内在潜能、(一工人阶级:1.变化变化:(1)工人阶级队伍不断扩大,基本六、(一)工人阶级:1.变化素质不断增强;(2)工人阶级分布日趋多样化,内部日益分化为众多阶层;(3)工人阶级内部各阶层利益和矛盾的复杂化和多样化;(4)就业方式、劳动关系灵活多样2.工人阶级的思想特点:(1)2.工人阶级的思想特点工人阶级的思想特点:现代意识不断增强;(2)就业观念、竞争意识全面改变;(3)主体意识、阶级意识、集体意识全面变化农民阶级:1.变化(1)(二)农民阶级:变化:农民的经济地位发生了重要变化;(2)1.农民内部构成复杂化;(3)农民的收入增加了,生活普遍得到改善;(4)农民的文化素质提高了,价值观念有了较大变化;2.农民阶级的思想2.农民阶级的思想2.特点:特点:(1)主体意识逐步确立但依附意识仍不同程度地存在;(2)市场意识逐步确立,但小农意识仍存在;(3)科技意识增强,但封;建迷信思想仍然存在;(4)现代意识发展不平衡。青年学生的特点:七、青年学生的特点:1.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认同感;2.主体性和创新意识强;3.民主意识和法治意识强烈;4.勤奋学习、努力成才;5.逆反心理较重、(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育人特点:八、(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育人特点:1.自发性与导向性并存;2.渗透性与驱动性共生;3.直观性与感染性互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思想教育:(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1、思想教育:主要是进行世界观、方法论教育,着重解决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问题。(帮助受教育者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克服资产阶级及其他一切剥削阶级的思想影响。)

  2、政治教育:主要是进行政治理想、政治信念、政治方向、政治立政治教育:场、政治观点、政治情感、政治方法、政治纪律等方面的教育,重点是解决对国家、阶级、社会制度等重大政治问题的立场和态度。(政治观教育、法制观教育、公民教育等)道德教育:3、道德教育:主要是进行行为规范的教育,内化道德规范,形成道德观念,发展道德判断,培养道德情感,养成道德行为,提高道德素质。心理教育:4、心理教育:主要是提高受教育者心理素质的教育。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使受教育者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健康的情感,乐观的心态,坚强的意志,特别是在激烈竞争中勇于进取、不怕挫折、自立自强、艰苦创业的意志品质和能力。九、(一)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过程1.内在转化过程2.情(思想品德情感)3.信(思想品德信念)4.意(思想品德意志)5.行(思想品德行为)(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特点1.同时性与多端性的统一2.开放性与可控性的统一3.知与行的统一4.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环节1.调查研究,掌握信息;2.确定目标,设计方案;3.选择机制,组织活动;4.调节内外因素,控制消极影响;5.指导品德实践,促进知行转化;6.总结检查,巩固提高。十、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原则1.方向原则(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要有明确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方1.方向原则向要与中国共产党的纲领与宗旨相一致)2.求实原则求实原则(就是实事求是原则,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始终要坚持理论2.求实原则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根本原则)3.民主原则民主原则(指思想政治教育要在民主集中制原则指导下,正确地发3.民主原则扬民主精神、民主作风和坚持民主方法)4.渗透原则渗透原则(指思想政治教育要遵循人的思想“综合影响”形成和“渐4.渗透原则次发展”规律,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经济工作、业务工作中去,与各项具体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融合各种教育因素及中介,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循序进行)5.层次原则层次原则(指思想政治教育要根据受教育者不同的思想情况和觉悟5.层次原则水平,区别对待,分层次进行)6.激励原则激励原则(6.激励原则(就是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善于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和精神手段,通过外在激励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思想动机,调动其内在激励,自觉将组织目标转化为个人目标并为之奋斗的工作准则)

  7.主体原则7.主体原则(是指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教育者将受教育者视为教主体原则育主体,充分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注意调动其自我积极性,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行为准则)8.示范原则示范原则(8.示范原则(是指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和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榜样模范作用,感染和启发受教育者,以促进其思想认识与觉悟不断提高的工作准则)十一、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特点:十一、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特点:1.承载性;2.传导性;3.关联性;4.互动性;5.可操作性;十二、思想政治教育决策的原则:十二、一)(思想政治教育决策的原则:1.目的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联系性原则;4.预见性原则;5.可调性原则思想政治教育决策的方法:(二)思想政治教育决策的方法:1.专家研讨法;2.集体磋商法;3.经验判断法;4.系统分析法;5.试点方法十三、关于邓小平理论十三、

  邓小平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他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它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各个领域,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技、军事、外交等各个方面,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因而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全面的指导意义。

  十四、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十四、思想政治教育目的:1.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2.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十五、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功能:1.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指明了方向;十五、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功能:2.为开展思想政治活动提供了动力;3.为衡量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成效提供了依据。十六、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十六、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十七、四有新人的培养:1.帮助人们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2.引导人十七、四有新人的培养:2们形成积极健康的精神状态;3.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品质;4.增强人34们的法制纪律观念;5.促使人们养成重视教育的态度。十八、思想政治教育三个阶段:十八、思想政治教育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教育者将社会的指导思想灌输给受教育者,受教育者则根据自己的需要,在其它因素的作用下,有选择地接受教育者传授的思想,内化为自己个人的思想;第二阶段:受教育者将自己在内化变为动机,去支配或调节自己的行为,形成行为习惯;

  第三阶段: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共同努力下,将个体行为所产生的社会效果通过评估和反馈,去丰富社会和个人的思想。十九、文化建设面临的新课题新挑战主要有:十九、文化建设面临的新课题新挑战主要有:

  如何用马克思主义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引领整合多样的社会思潮,最大限度地形成广泛的社会思想共识;如何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倡导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推动和谐文化建设;如何学习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传承弘扬中华文化,更好地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食粮;如何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文化体制,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做大做强,增强中国文化的竞争力;如何在新形势下捍卫国家的基本价值观和文化传统,有效抵御西方思想文化渗透、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国家文化安全;如何加强对新兴媒体的应用和管理,使之与报刊、电台、电视台等主流媒体一样形成正面舆论主流。二十、二十、案例分析故事中的这条渤海鱼具有顽强的品质和执著追求的精神,但结果却没有正确的方向而走向了死亡,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我们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就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我们必须明确:只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才能保证我们的改革开放沿着社会主义方向顺利发展;如果说改革开放是经济建设这艘航船的动力系统,那么,四项基本原则就是这艘的导航系统。如果我们不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就不能保证经济建设的正确方向,那样的结果,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将会是一条“游向高原的鱼”。

  二十一、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实施方法:理论教育法实践锻炼法二十一、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实施方法:榜样教育法其他方法(对比教育法;批评教育法;个别教育法;感化教育法;管理教育法;逆反心理消除法;群动疏导法;后进转化法)二十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准则:二十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准则:1.方向性与实效性的统一1.方向性与实效性的统一

  方向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必须有明确的政治方向,它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一个基本原则,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阶级本质的基本要求。实效性,即注重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效果,涉及效率和质量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不能满足一般的效果,必须讲究高标准、高效率、高质量,取得相对满意的效果。

  2.理论性与渗透性的统一2.理论性与渗透性的统一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学科,它具有很强的理论性,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必须始终贯彻理论性原则,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有效地组织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渗透性,就是要遵循人的思想发展规律,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经济工作、业务工作中去,与各种具体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融合各种教育因素和中介,用潜移默化的形式循序渐进。

  

  

篇七:思想政治课的教学重点

  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教学的重点难点分析

  马晓梅【摘要】具有敏锐的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并能探索解决问题,是创新性人才的重要特征.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真正做到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引领作用,采用问题教学无疑是符合大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模式的重点难点可以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期刊名称】《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年(卷),期】2013(025)006【总页数】3页(P58-60)【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教学;重点难点;创新能力【作者】马晓梅【作者单位】西安财经学院思政部,陕西西安710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2

  当今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对人才智能品质方面的迫切要求,强化了问题教学的需要,促进了以问题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的趋势。问题教学就是在借鉴科学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教学法,为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需求而产生的。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价值导向是通过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理性地将个人志向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贯通起来,实现大学生成才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机结合。作为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成果,同名教材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有了有效的载体。但要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上下功夫,真正做到对教材的融会贯通和熟练驾驭,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中的引领作用,首要的问题是确定问题教学的重点、难点,这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在激发思维中感悟马克思主义科学探索只能从问题开始。“问题是这样一种情境,个体想做某件事,但不能马上知道对这件事所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就构成问题。”[1]要做好对问题的科学探索,必须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纲的相关要求与大学生的认知状况、联系教学实施的相关要素与环节,对其中所要涉及的问题进行研究,在激发思维中使学生达到对马克思主义的感悟。(一)关注学生个性特点是问题产生的催化剂在现代大学里,如果要教师尤其是专业教师在课堂以外去了解每位学生个性的方方面面,是有一定困难的。然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要想取得实效,又必须关注学生的个性,否则就容易脱离学生的思想实际,缺乏针对性。如何解决上述矛盾?问题教学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路径。养成大胆的质疑习惯是培养问题意识的关键。人的问题意识并非天生的,它需要唤起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被关注,在学习中伴随着情感体验和投入,提出问题就成为自己主观所需,成为主动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发现每个学生的智能的差异性,并从学生的经验、先备知识(如文理科学生的差异)、认知能力出发,给学生提供发展创造力以及充分展示潜能的机会和环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最大程度地唤起每个人的自信心。要允许学生根据自

  己的认知特点去认识事物,教师对学生个性特点的尊重和认可,给学生多元发展的机会,是问题教学的重要原则。在了解学生动态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关注的知识点,让学生提出感兴趣的、有价值的问题并进行收集和点评,一方面体现了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另一方面也给予学生表达个性的机会,同时也为教师了解学生提供了契机。(二)营造问题场,激励学生的参与当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欲望。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体,学生们的参与热情一经激发,随之而来的不是对理论的简单接受,而是对理论与现实之间具有反差的问题产生疑惑。“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它是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2]思想政治理论课涵盖面广,许多宏大的主题沉浸其间,它进入大学生的学习课程,必然会唤起其关注与思考。但在传统的教学课堂里,学生不敢提问,不喜欢提问,甚至不发言,失语现象比较严重。如何避免学生出现纯粹完成任务式的提问,促使学生思考和质疑,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由不敢问不会问到敢问会问,就成为提出问题的难点。从“无疑”到“有疑”,就是问题酝酿和生成的过程,而酝酿和生成问题需要合适的场境和氛围,也就是问题场。问题场创设不到位,学生问题意识与提问能力欠缺,学习效果必然不佳。因此,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基础,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利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有意识地创设一种有利于问题生成的学习场境,培养一种有利于问题酝酿的氛围。这就要求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通过多种方式,如紧扣学生关注的现实导入新课,运用多媒体集结教学素材,组织学生进行竞赛,引导学生广泛阅读等方法营造问题场,使教学活动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和浓厚的生活气息,帮助学生迅速进入思维活跃状态。也就是说,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相互启发,使学生学习的过程变成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

  二、明确目标,定向问题——在分析问题中启迪智慧当问题产生后,学生有了消除问题的意向,就进入了分析问题的过程。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既要在“疑”和“难”两个字上做文章,又要充分体现各问题之间的关联性、针对性和发散性,使问题更具有吸引力。要让学生的探究活动既有趣,又真正起到思想政治课的作用,教师就要认真思索如何分析问题,把问题设计得有价值、有深度,能妥当地进行问题的转换和链接,把问题问在重点处、疑难处和关键处,促使学生产生质疑问难、探索求解的创新性学习动机。(一)梳理问题,整合教学内容与学生需要在师生共同创设的问题情境下,如何梳理学生感兴趣的有价值的问题,使教学内容和学生需要相结合,激发学生求知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思考和质疑,就成为分析问题的难点。教师是问题的策划者,是学生走上解决问题之路的引路人,因此,问题梳理的过程就是教师去繁就简的备课过程。当教师设计问题教学时,不能像原来那样备一课书,讲一节课,同时要克服追求面面俱到、全面系统、不分轻重的倾向,以保证学生在不增加负担的情况下,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完成核心内容的学习活动。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引导其重点关注那些有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的问题,明确哪些内容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最有价值的,哪些内容是最能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取向的,从多角度质疑所思考的问题,通过分析、比较、梳理、整合,进而达成学生对问题本质的认同。(二)建立问题体系学生的问题和思考是学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前提。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规定了问题教学不应是单一的问题,而是系列的问题,是一个以诠释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统领体系,不同类型之间应当是有机联系的。这些问题与其背后的重要主题、核心知识以及思维方式等要素相联系,通过学生的探究和学习,把学生引导到

  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上,并全面开发学生的潜能,使之成为有效的问题解决者。问题逻辑是一个理性的人如何询问和回答的[3]。问题特别是具有逻辑关联的问题体系,本身蕴含着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方式。教师建立问题体系不仅是梳理学生知识、了解其知识结构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将学生的思考引入探索的过程。在建立问题体系中,学生问题与教学内容链接,就形成了一个根据教材更新和学生问题的丰富不断的良性循环。这样,一个教学周期就是教学内容和学生问题的一次新的链接,每一次新的链接都是具有不同专业、不同特点的学生的问题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新结合,不仅反映了不同学期学生的理解特点,而且反映了他们在特定社会发展时期成才的需要。这样不断更新问题体系,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有了更具体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教学效果的提高就有了更具体的基础,这种良性循环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课程的关键机制。三、拓展思维,探究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内化心灵提高探究能力,造就创新人才,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成为滋养心灵,锻造品格的课程,是时代赋予教育的使命,更是每一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责所在。问题教学是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特别是问题解决过程中,教育活动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全方位多层次的相互作用,教与学都是为了促进问题解决的进程和师生的不断进步。(一)课堂实践问题教学就是使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自行探究,通过搜集资料、处理资料、积极思考、合作交流来解决问题,增长知识和才干,发展健全的个性。这样的教学比传统的技能操练式的教学更能使学生对教学知识形成深刻的、结构化的理解,形成自己的、可迁移的问题解决能力,而且对课程形成更为积极的兴趣、态度和信念。学生的课堂实践目标定位,分别是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实践能力,发展创新精神和培养合作精神。问题教学所涉及的知识一般不会是单一的知识,因此问题

  的解决需要综合相关知识,有利于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如联系现实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放性的问题强化了人是知识的积极创造者的观念,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班级或小组活动,是在问题解决中常见的组织形式,同学之间通过团结、协作和交流,实现资源共享来解决问题。学生要充分利用一切机会,以主导者的身份去观察、思考和分析理论与现实热点问题,进而更加主动地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精神实质融入自己的思想深处。诸如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给学生提供阅读的书籍和参考资料,然后让学生写出读书笔记在课堂上交流。每学期单独列出一次或两次课的时间让学生搞课堂实践,提前由学生分组围绕自己感兴趣的专题,做多媒体课件,以演讲、表演等多种形式展示自己小组的成果。学生还可采取课堂上与老师换位的方式作为主讲者,进行热点评述、专题辩论、案例分析等,增进师生互动,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锋,使各种观点互相碰撞,最终明确认识、达成共识,完成问题的解决。这一过程既使学生在准备过程中有所收获,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实现了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学生在思考时,有推理、论证等思维活动参与,思维过程的有效性得到重视,进而推出正确结论。学生的能力、素质和人格全面发展,充分体现出问题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的社会功能,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心灵的内化。(二)课外实践课堂教学是主渠道,但不是唯一的渠道。为了使问题得到正确的结论,学生不但要充分利用图书馆、实验室等设施和多媒体、报告会、座谈会等方式加强与教师、同学以及环境的互动,而且要将课程从校内扩展到校外,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都是课外实践的好场所。学生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参观相关的场所,在参观前搜集资料,熟悉情况。在参观后,学生可以讨论,写调查报告。“从根本上说,不仅认识的目的是为了实践”,“而且认识问题的解决最终要接受

  实践的检验”[4]。课外实践通过在真实情境中学习与运用知识,引起探索和求解的愿望,提高了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解决思想或实践中遇到的思想问题和重大社会问题的能力,是训练学生创新性思维的一个重要环节。总之,确定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教学的重点、难点,把教学过程设计成为师生和谐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努力发挥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学科知识的主动构建者的同时,教师也从侧重理论知识的讲授者转变为学生良好品德和创新能力形成的促进者、引导者。师生在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和“问”与“答”的互动中加深了师生感情,达到了真正的教学相长和共同提高。问题教学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动态的、开放的发展过程之中,建造起学生能自由发展的空间,展现了课程的理论魅力,实现了对学生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参考文献][1]陈琦,刘德儒.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50.[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290.[3]宋文淦.问题逻辑[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9.[4]张掌然.问题的哲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134.

  

  

推荐访问:思想政治课的教学重点 政治课 重点 思想

本文链接:https://www.xpbxgsx.cn/sixianghuibao/12858.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4 精优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浙ICP备15042696号-1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