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精优范文网 > 思想汇报 >

基于慕课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

时间:2023-07-09 19:40:04 来源:精优范文网
导读: 张泽天(甘肃民族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合作747000)2018年,教育部印发了《新时代高校思

张泽天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合作 747000)

2018年, 教育部印发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提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必须与现代信息技术高度整合,创新思政课网络教学。[1]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撰文《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这些充分说明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办好高校思政课高度重视。在思政课的教学历程中,单一的灌输教学模式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这种教学模式重教师的“教”而轻学生的“学”,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在新时代的今天,弊端更加明显。“慕课”作为一种全新的知识传授模式和学生学习模式,[2]是以联通主义和互联网平台为前提的,教师从整个课堂教学的讲授者和主导者转变为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辅助者和指导者,完全以学生为主体,一切教学活动为学生服务,大幅度提高了学生积极学习的参与性和主动性。这种教学模式的兴起,正好契合了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的步伐,为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一种新思路。结合传统思政课教学模式的优点,充分发挥慕课教学的便捷性、开放性和自主性等优势,探索和建立与新时代相适应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已经迫在眉睫。当前,为了增强高校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切实提升高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实效性,我们必须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作出重大改革。

所谓教学模式一般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念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在狭义上,它突出的是达到教学目的的手段,核心内涵就是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方式。[3]当前,紧扣时代特点,借鉴“慕课”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具有重大作用。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是新时代国家战略需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党准确把握我国发展新战略新形势做出的一个重大历史判断。与此同时,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推进“互联网+”战略上升至国家战略。这些都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高校思政课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性质和功能决定了它不仅仅是向大学生传授知识,让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而且是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让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从宏观的高度对思政课改革创新做了部署和安排,指出当前我们必须狠下功夫花大气力全面提高思政课质量。这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明确了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根本遵循,强调了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不可替代性,并把思政课的地位提升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问题上。党的十九大的召开,新的发展历史方位的确定,积极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 必然成为写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时代新篇章的奋进之笔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一环。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是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

当前,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通信技术已经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严重影响人们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充分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平台, 让互联网与高校思政课深度融合, 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内在需要。在传统的思政课教学中,教师主要通过课堂讲授,利用粉笔、黑板、投影仪等,把教学内容灌输给学生,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是课堂的控制者,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者,处于从属地位。这种以“传道授业解惑”为中心的思政课教学模式,教学形式简单粗放,教学资源封闭单一,教学内容晦涩抽象难以理解,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和交流,漠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而慕课教学模式,充分运用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通信技术,颠覆了传统的课堂教学,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学生服务,将枯燥无味的教材内容转换为一个个生动具体的教学案例,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丰富多彩的图片、视频、音乐、动画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增进思政课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同时,这种教学模式拓展了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可以不限时间不限地点地自主学习、主动学习。

“互联网+”作为国家战略被提出以来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教育也不例外。慕课作为“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在我国高等教育教学领域备受推崇。“互联网+”时代要想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青年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要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我们就要高度重视慕课对思政课的教学影响,勇于接纳这种新型教学模式。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改革历来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点问题,但长期以来一些突出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一是内容理论性强,不能与时俱进。众所周知,思政课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理论性,内容深奥抽象。譬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和《思想道德和法治》这两门课程,虽然教材编排体系、内容结构框架等一直在不断修订,但总体变化不大。加之课时安排有限,教师授课大多采用讲授法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这就导致课堂教学教师常常按照理论的逻辑体系按部就班地讲授,很难理论联系实际,用社会热点事件、时事政治、视频参考资料等拓展课堂。

二是实行大班教学,学生参与度低。我国高校扩招以来,由于学生数量的急剧增长,高校普遍采用大班教学。大班教学虽然缓解了高校教学资源贫乏的压力,但弊端也是显而易见。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的学生编排成一个教学班,在一个教室上课,教师很难组织好课堂教学活动,课堂的一些提问、讨论、回答,常常流于形式。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完全处于一个陌生的环境,疲于应付。

三是教学资源贫乏,教学效果不高。一本书、一支笔、一份课件,这是常见的一堂思政课装备,足以顺利完成一节课教学任务。但是,面对今天的学生,这样的一堂课很难令学生满意。一方面,学生在进入大学时,已经在中学接受了些许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
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利用电脑、手机等各种电子产品获取大量的信息、知识、经验与智慧,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教师能获得的一切知识,学生都能在互联网上找到。

(二)慕课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合的优势

“慕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大规模”“开放性”和“共享性”的特点,契合了思政课教学改革需要。

一是重构内容呈现方式。慕课平台可以很便捷地将教学内容、教学案例、教学重难点、教学参考资料等制作成“电子文本”“短视频”“动画”等上传平台,这种立体化的教学内容样态,让教学活动由静态变为动态、由知识传授变为知识再现,让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变得具体和生动。线上平台和线下课堂相结合,打破了传统思政课学习的时空界限,教学内容线上线下实时呈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

二是重构师生互动方式。慕课教学互动性强,提高了学生学习参与度。教师和学生关系不再像传统教学那么壁垒分明,两种角色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师生关系的转化,确立了平等的教学活动学习场域,教师和学生均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只不过分工不同。教师的职责,主要是教学资源的收集和整理、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制定、教学过程的辅助和指导,甚至教学反馈的积累和挖掘。

三是重构资源获取方式。慕课的本质是“互联网+教育”的深度融合,是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一次创新。慕课的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和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随着“互联网+教育”的不断融合,高校都建立慕课平台和思政课教学资源库。这些资源库能为学生提供大量有价值的学习材料,并且是免费阅读的,能帮助学生拓展教材内容,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同样,一门思政课慕课的建成,不仅可以校内校际共享,也可以在全国全球共享,不仅让教育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也能让思政课教学效果得到最大幅度提升。

借助慕课的优势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进行改革,以期适应高校思政课慕课教学的特殊性。这样才能够有效增强高校思政课的针对性,切实提升思政课的感染力和亲和力。

(一)线上平台以“专题教学”为主,传授知识

“互联网+”时代,如何运用慕课平台开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推动教学内容与教学平台最大化发挥思政课实效性,也是思政课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问题。专题教学,依据学生学习认知特点,打破教材编排逻辑体系,让教材内容由传统的点线链条式学习转换为点面模块化学习,形成一系列既独立又联系的模块化专题。这是近年来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2019年上半年,教育领域专家和学者在教育主管部门安排下,统筹编写了高校思政课的专题教学指南,7月份下发给各高校一线思政课教师试用。[4]这种专题教学契合了慕课教学的优势,“慕课平台+思政课专题教学”,互联网技术与高校思政课高度融合,提升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为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课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虽然经过多次修订,但是其版本的逻辑体系、理论体系和文本内容基本变化不大,每次都只是稍做修改。这些特征与慕课教学模式和专题教学均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和一致性。“原理”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组成的,它们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非常有助于突破教材体系,将其内容重新分化组合成多个教学专题。同时,采用电脑技术和手段把专题教学的各个知识点制作成短视频上传慕课平台,供学生学习。慕课与专题教学相结合,也有助于加强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提高学生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二)线下课堂以“问题导向”为主,互动交流

传统教学,线下课堂是主课堂,承担着整个思政课教学任务。这种纯粹以知识讲授为主的填鸭式灌输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个体性,常常出现一边倒的课堂现象,教师在上面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问题导向”,把问题的创设看成是教学首要的课堂设计任务。[5]习近平同志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思政课运用“问题导向”教学,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教学方法的革新,从属性上讲它更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学实践过程,必须建立在对线上慕课平台教学内容整体把握和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围绕线上平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提出问题,建立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堂教学体系。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精心设计,要有针对性和探究性。教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必须做到精准到位,要逻辑清晰有的放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指导学生,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回答,多和学生交流,激发学生的热情和自信。

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例。在教材“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一节中,依据教学目标,本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了什么?”。通过问题导向分析,出现四个子问题,即“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分别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四个子问题呈现依次递进的因果逻辑关系,即“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军事侵略”,“军事侵略”成为第一张多米诺骨牌,“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只不过是连锁反应。而通过问题导向分析,“军事侵略”又出现三个子问题,即“发动侵略战争, 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 划分势力范围”“勒索赔款, 抢掠财富”又分别给中国带来了什么?此时问题已经具体化了,答案也清晰明了。这样一个复杂的问题,经过抽丝剥茧层层推进,精准透彻地解决了。

(三)实践教学以“红色文化”为主,树立信念

实践教学历来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之一,是学生感知社会生活和提高实践能力的主要方式。但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认识的偏差、经费的短缺和场地的限制等问题,实践教学常常流于形式。经常以学生观看影视作品写观后感,阅读书籍文章撰写读书笔记,组织辩论赛、知识竞赛等活动撰写活动总结,安排社会调查撰写调研报告或调研总结等形式进行。这种实践活动形式单一,不接地气,缺乏亲身体验,严重打击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让实践活动效果大打折扣、事倍功半。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过程中创造的,是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和物质载体的总称。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独特精神气质的一种先进文化,具体而言,精神内涵包括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中国共产党的优良革命传统精神,物质载体包括遗物、遗址、遗存等革命纪念场所。[6]

红色文化蕴含丰富的思想、深厚的文化和鲜活的现实,独具特色的魅力与高校思政课存在重大的内在关联与耦合。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具有重要价值,可有效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热情,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崇高信念。红色文化融入实践教学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归纳为以下三类。一是校内课堂教学,主要有读经典名著、唱红色歌曲、看红色影片、写红色格言、办红色讲座等。二是校外实践基地,主要有参观革命遗址、寻访红色足迹、倾听红色故事、走访红色场馆等。三是网上红色展馆,主要有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推出的“红色记忆”、人民网上线的“红色云展厅”、黑龙江百年党史网上展馆“红色印记”、大众报业集团融媒体中心制作上线的“云上学党史”等。

猜你喜欢理论课思政教学模式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少男少女·教育管理(2022年3期)2022-05-12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思政课“需求侧”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新课程研究(2016年21期)2016-02-28“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学习月刊(2015年18期)2015-07-09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学习月刊(2015年6期)2015-07-09“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学习月刊(2015年12期)2015-07-09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理科考试研究·高中(2014年8期)2014-10-17

推荐访问:政治理论 课教学 思想

本文链接:https://www.xpbxgsx.cn/sixianghuibao/61539.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4 精优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浙ICP备15042696号-1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