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精优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范文大全 >

某市乡村振兴专题片解说词8篇

时间:2022-12-08 08:35:10 来源:精优范文网
导读: 某市乡村振兴专题片解说词8篇某市乡村振兴专题片解说词  美丽乡村专题片解说词  篇一:“美好乡村”解说词“美好乡村”专题片解说词最美绩溪——绩溪县美好乡村建设掠影01、[画面]徽山,徽水,

某市乡村振兴专题片解说词8篇某市乡村振兴专题片解说词  美丽乡村专题片解说词  篇一:“美好乡村”解说词“美好乡村”专题片解说词最美绩溪——绩溪县美好乡村建设掠影01、[画面]徽山,徽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某市乡村振兴专题片解说词8篇,供大家参考。

某市乡村振兴专题片解说词8篇

篇一:某市乡村振兴专题片解说词

  美丽乡村专题片解说词

  篇一:“美好乡村”解说词“美好乡村”专题片解说词最美绩溪——绩溪县美好乡村建设掠影01、[画面]徽山,徽水,名城绩溪代表性景观;[解说]这是一幅画卷,画出百里花园的水墨村庄;这是一首诗篇,吟醉文化名城的乡村梦幻;这是一曲飞歌,唱响千年绩溪最美的乐章。[推出片名]最美绩溪02、[概览][画面]孔灵村、仁里村、宅坦村、草节湾村,独特而美丽的乡村风貌[解说]绩溪,一个典型的山区小县,县域面积1126平方公里,辖11个乡镇76各村,5个社区,532个自然村,总人口18万。一直以来,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三个统筹”,文明创建、群众工作、扶贫攻坚“三个结合”,使这里的新农村建设成果丰硕,生态、文化、特色产业的优势推动,催生出一批特色产业村、生态旅游村和传统文化村。倡导发展“一村一品”的临溪镇孔灵村,走出了一条产业强村、旅游兴村、项目带村和文化活村的新路,蚕桑业优势进一步突显,成为省级特色专业示范村;而有着千年古村美誉的瀛洲镇仁里村,基础设施、环境整治、文化建设和社会保障多头并进,通过创建3A景区实现旅游业的新突破,成为全市农家乐旅游示范村;闻名遐迩的举人村上庄镇宅坦村彰显文化特色,倡导保护利用和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建设了村级文物陈列馆,荣膺“中国特色村”称号,成为上海大学、南京大学等高等院校的教学实践基地;有

  着天然氧吧之称的金沙镇草节湾村,立足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村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打造着宜居的天堂。而“六个中心、六大员”的创新实践,覆盖城乡的群众工作“三级网络”,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上下联动、“三帮”到村的帮扶效应,成为绩溪美好乡村建设的无尽动力,美好的种子在这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字幕]6年来,全县整合涉农资金13.7亿元,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拓展延伸,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县和全省文明县城,农民生活水平、农村民主管理水平和城乡统筹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了一番多,贫困人口下降70.7%,实现了医疗、养老、低保等社会保障制度城乡全覆盖。

  03、[行动篇][画面]千人动员会现场,乡镇动员若干场景、图片,专题文件,登源河景观,215省道项目现场图片资料,

  建设中的农村污水处理工程[解说]。8月3日,建设美好乡村千人动员大会隆重召开,全面部署美好乡村建设工作,全面启动美好乡村建设“一年一变化,四年大变样”行动计划。确定了建设安徽省最美乡村、打造“三江”最美源头、争创全国文明县城三大目标,向全社会发出了“干,快干,拼命干,干成一流”的行动号召,吹响了美好乡村建设的冲锋号,标志着绩溪迎来了新一轮新乡村建设的热潮。领导帮扶创建制度和县直单位创建结对制度的建立,持续助力美好事业,在重点突破和资金保障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合力共建的喜人局面。美好乡村建设投入的稳定机制逐步建立。县财政投入1400万元,整合涉农项目资金3000余万元,215省道沿线改徽、河道整治工程和投资1119万元的太阳能微动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正建设实施中。(县长李前智同期声)

  [画面]农村清洁工程点,有序的保洁工作场面,洁净的村道村巷,各乡镇工作场景,其它

  [解说]清洁工程垃圾处理,看起来是小事,做起来是难事,能坚持下去就是本事。以乡镇为责任主体、各村为实施主体、农户为参与主体,多形式的处理机制,超常规的处理手段,各乡镇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可谓亮点纷呈。荆州乡通过建立健全网格化管理体系,实现农村垃圾处理全覆盖;瀛洲镇

  通过划分卫生责任区、任命干部路段长、确定重点区域党员先锋岗,形成立体化管理;上庄镇依托镇保洁公司,推行市场化运作模式实现长效运作;华阳镇实行“五员一体”管理和明确的奖惩考核,收到显著成效;金沙镇开展星级美好家庭评比,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伏岭镇通过旅游、生态、文化的“三结合”和民兵、妇联、团委的“三联动”,使“民间艺术之乡”再展新貌。

  [字幕]目前,全县共建设垃圾焚烧炉28座,中转站6座,垃圾池694个,配备垃圾桶4940只,垃圾车503辆,超配垃圾处理人员535名,用于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和日常保洁的经费投入达2030万元。农村清洁工程由垃圾处理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延伸,建成农户分散式、人工湿地集中式、太阳能微动力、地埋式无动力四种污水处

  理设施67处,覆盖登源河流域60%的建制村。全县18%的建制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

  04、[展望篇][画面]乡村自然、人文景观,乡村文化建设,民俗活动,动员会场景回放,规划图,等

  [解说]徽山脚下,徽水之畔,农村生活环境日改日新,建设美好乡村的热情已经点燃,美好乡村的文明新风正扑面而来。下一步,因地制宜彰显绩溪特色,整合资源突出产业支撑,把农村当做一个整体来规划,把村庄当作一个景点来建设,把农户当作一个盆景来打造,抓点、建线、带面,把“一

  个个盆景”打造成“一路路风景”,推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转载于:wWW.cnbotHwIN.COM博威范文网:美丽乡村专题片解说词)与历史、人与文化、人与产业协调发展。全县上下按照“村村优美,家家富裕,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要求,深入实施“八大工程”,到2012年底,实现农村清洁工程垃圾处理全覆盖,全面完成19个建制村美好乡村创建和建设任务。到2015年,80%以上的建制村将达到美好乡村标准。这是一个美好的期待,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县委书记张平同期声)[背景音乐]《最美绩溪》主旋律:这里的水依着山山也恋着水,这里的天是那么蓝人也笑的那么美……[解说]山美水美乡村美,美在流连,美在召唤,美在身边,美在心中。我们深深地祝福,勤劳智慧的绩溪儿女,一路汗水,一路拼搏,一定会把绩溪建成安徽最美的乡村、“三江”最美的源头和全国的文明县城,让美好永驻,让幸福永远。篇二:《美丽乡村行》电视专题片文稿《幸福家园美丽乡村行》——桃源县观音寺镇【导语】《幸福家园美丽乡村行》今天将要走进的是桃源县观音寺镇,让我们一起感受苗叶溪溪水的清澈见底,参观会人溪水库特色冷水鱼养殖,上山寻找高档药材铁皮石斛。【片花】观音寺镇是桃源县西部的一个边远乡镇。它与怀化市沅陵县接壤,距县城54公里,从常德市城区出发,大约需要2个半小时车程。全镇总人口2.8万人,总面积22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了67.8%。【记者毛天锡观音寺镇,据说以前这里有一个非常大的寺庙,寺庙的名字就叫做观音寺,观音寺也因而得名,但是这座寺庙在文革时期就全部损毁了,现在的观音寺镇因风景优美而著名,在我过来的时候,就有附近的居民告诉我们,说这里

  

篇二:某市乡村振兴专题片解说词

  东田村、东田村,我的家乡,潴龙河粼粼波光。大街小巷游客来往,东田花海迎接八方。古老的大弦戏在回响,亲人们享受着物联网,这是我常年居住的地方,努力实现中国梦想。(渐弱)……

  农旅融合振兴美丽乡村

  ——华龙区美丽乡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它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华龙区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中原油田总部所在地。具有亦城亦乡的特点,兼有城区和近郊两种资源、两个优势。

  华龙区将地域特色与文化禀赋、农业资源与旅游要素相结合,以传统文化为魂,以美丽田园为韵,以生态农业为基,大力拓展农业休闲旅游发展空间,走出了一条杂技特色文化游、农业生态休闲游、美丽乡村游互相融合的新路子,形成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美丽乡村发展新格局。

  城乡统筹风景秀

  1/6

  建设幸福美好家园,是46万华龙儿女的共同愿望。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召开推进会、现场办公会、重点项目调度会,专题研究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华龙区正以前所未有的凝聚力努力前行,美丽华龙的目标越来越近。

  按照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化的总体要求,持续加大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投入力度,累计投入资金1.2亿元。

  高标准建设党群服务中心,实现了便民服务全覆盖。所有行政村实现了“五通”:通路、通水、通气、通网、通车。率先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实现了城乡环境卫生一个标准,一个模式。近郊的辛庙、马呼屯等村基础设施完备,远郊的东北庄、东田村等村乡土气息浓厚。实施乡村绿化美化工程、廊道综合提升,让大地增绿,环境增美、农民增收,落实村内河长制,打造潴龙河水系景观,呈现出了水清、岸绿、景美的新貌。

  蝶飞蜂舞游人醉

  2/6

  一张蓝图,从容运笔。以农业为基础,以休闲为目的,以服务为手段,以游客为中心,第一和第三产业相结合的农旅融合新业态在华龙区遍地开花,风生水起。

  华龙区大力发展都市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打造濮东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区。制定了《都市生态农业发展规划》,构建“1125”空间布局

  字幕:(即构建“一心一带两轴五区”,以东北庄杂技文化园区为主打造“特色文化中心”,围绕潴泷河构建“滨河景观带”,围绕G342打造“横向生态廊道”,围绕X008打造“纵向生态廊道”,打造中部杂技文化博览区、西部生态健身养老区、东部休闲农业体验区、南部花卉苗木观光区、北部采摘体验区),

  逐步实现“2115”建设目标

  字幕:(完成2个主题园区、十大特色园区、十大农业节会和50家民宿或农家乐)。

  全区流转土地已达到3万余亩,丰地、丰硕、小镇花田、豫龙、宁安等一批高科技农业园区,规模大、标准高、带动作用明显。

  每年4月开始,华龙区就会涌现出一个又一个的赏花高潮,来踏青观景的游客一波接一波。

  3/6

  “儿童急走追黄碟,飞入菜花无处寻”,东田花海、龙城四季、宁安小镇的油菜花,金黄满地,芳香四溢。

  成功了举办“赏油菜花海、观乡土杂技”首届油菜花节和“太阳花开情满华龙”首届向日葵节。

  节会和观光踏青、采风摄影、骑行健身、文化交流等于一体的乡村生态旅游成为市民生活的新时尚。

  守护乡愁留住根

  乡土,永远是褪不掉的底色。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华龙区紧紧围绕“保护”和“发展”两大主题,着力打造生态特色村、历史文化名村、杂技特色小镇,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按照“通、净、绿、亮、文”的标准,市级示范村达到17个,稳步提升12个区级重点村。站在时代前沿,尊重历史,留住乡愁,华龙区赋予美丽乡村深刻的内涵。在胜利办马呼屯村,街道文化成为最大的亮点,通过浮雕、墙体绘画、艺术连廊的形式,展现了马呼屯的村史、孝道文化、村内历史故事。一个因烤红薯闻名的村庄,烤出了新时代的新生活。麻书奎等多名义务教书法的志愿者,带领

  4/6

  村民走进了书法艺术的殿堂。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将在马呼屯变成现实。

  在岳村镇东田村,一座座农家院错落有致,路边的文化墙生动活现,老石碾、老磨盘、老瓦罐等老物件把村庄装扮得别具风情。大力发掘历史、民俗、红色文化,丰富文化载体,对闲置房屋和庄基进行再利用,完成了村内墙体立面改造,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在东北庄建业大集古镇,有古朴生活气息的市井街,青砖蓝瓦的麒麟影壁和月亮拱门,街道两侧均是仿明清古建筑和精彩绝伦的杂技表演,怎能不让人流连忘返?东北庄杂技小镇成功入选全国特色小镇,发展如日中天。豫北最大的野生动物,古沉木博物馆等项目的建设,让东北庄杂技文化旅游再次腾飞。

  在这些村庄的引领下,华龙区美丽乡村亮点纷呈,群星闪烁:戚城屯成为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花果村,牛村成为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村,邢庄成为休闲娱乐、观光旅游的瓜果采摘村,西岳村成为亲近自然、乐享幸福的农耕体验村。

  5/6

  如今的华龙区,形成了庆南和沿G342国道两个美丽乡村示范带,成为全市人民的花园、果园、游园、乐园,濮阳东部城市游园的名字越来越响亮。

  农旅融合绘新景,乡村振兴开新篇。我们坚信,乘着党的十九大强劲东风,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华龙区人民一定会用努力和汗水,让乡村振兴为龙都增色,为中国添彩。

  2017/12/15六稿

  总字数:2042字幕显示:172

  6/6

  

  

篇三:某市乡村振兴专题片解说词

  近年来金洲镇依托便捷的交通和区位优势紧紧围绕产业项目建设年营商环境优化年两大主题年活动紧扣建设都市田园综合体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总体定位带领全镇上下凝心聚力实干奋进干出了新气象干出了新作为干出了新业绩开创了经济社会事业蓬勃发展蒸蒸日上的良好局面

  魅力金洲发展中崛起的一颗明珠——金洲镇宣传片文案

  这是一方古老的土地,大自然赋予她得天独厚的资源,金洲湾犹如一条玉带镶嵌其中;

  这是一片崛起的土地,在新时代的跨越中,这里的城镇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是一片踏实的土地,在当代乡村振兴的浪潮中,掀起一波又一波财富热潮;

  发展强劲、活力四射,是这片土地的激扬旋律;思想解放、文明和谐,是这片土地的隽永品格。这就是位于中部首个国家级新区湘江新区核心区域的宁乡金洲镇。

  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这片具有淳厚民情、丰富旅游资源和区位优势的热土,在锐意进取、视野开阔的党政领导班子的带领下,正以实际行动践行着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

  位于宁乡市东北部的金洲镇,它毗邻长沙市望城区,长张高速、石长铁路纵贯其中。这里交通秩序井然,公路、铁路四通八达,是宁乡市东进融城的桥头堡、西线走廊的工业园、乡村休闲的旅游区、城乡统筹的试验田。

  目前,比亚迪一期项目落户辖区内,长益复线项目迅速拉通,金洲已成为宁乡同城发展的重要支撑空间。近年来,金洲镇依托便捷的交通和区位优势,紧紧围绕“产业项目建设年、营商环境优化年”两大主题年活动,紧扣“建设都市

  田园综合体、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总体定位,带领全镇上下凝心聚力、实干奋进,干出了新气象、干出了新作为、干出了新业绩,开创了经济社会事业蓬勃发展、蒸蒸日上的良好局面。

  国家级生态乡镇、省级卫生乡镇、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省两型示范单位、长沙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先进管理单位、长沙市特色小镇培育名录等荣誉纷至沓来,关山旅游景区获评“国家级AAAA景区”……

  历史的车轮总是滚滚向前,可不变的却是金洲人勇于开拓创新的毅力。2019年,全镇共完成财政税收9100万元,占全年目标任务的154%,位居全市第一。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500万元,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12亿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9亿元。

  驱散疫情的阴霾,埋头苦干的金洲人又奏响了2020年发展的主旋律:

  建设好金洲新城。主攻项目落地,扎实推进长益复线项目建设,高效完成渝长厦高铁前期准备工作,正式启动普瑞大道西延线和欧洲北路北延线项目建设。打造金洲新城,按照规划一张图、配套一张网、发展一盘棋的总体要求,启动金洲新城建设,把金洲北部片区的整体开发打造成金洲新城建设的先行启动区。

  打造好文旅关山。始终围绕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总体目标,坚持把乡村旅游当作全镇的富民产业来抓,通过助推

  产业发展、完善景区配套、加强宣传推介,提高关山景区知名度和影响力。

  服务好工业走廊。以全面精细服务宁乡高新区为宗旨,全力维护好项目环境,妥善化解各类矛盾和遗留问题,切实做到工作推进和权益保障“两个到位”,实现园镇共建共享,为园区的项目落地提供最优的环境保障,确保项目落地,再创“金洲速度”。

  统筹好乡村振兴。精准结合各村实际和产业情况,明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重点和路径,增加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严格对标对表“四城同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持续改善民生保障,切实提升居民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

  夯实好基层基础。坚持党建引领,扎实推进党支部“五化”建设和“五星”村创建工作,全面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同时强化舆论引导,严守作风底线,凝聚多方共识,筑牢金洲高质量发展的基层基础。

  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如今的金洲,已成为长宁边界上一颗耀眼的明珠,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中率先吹响冲锋号,正昂首阔步迈向全面小康建设的大道!

  

  

篇四:某市乡村振兴专题片解说词

  要迚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倡导新时代新风尚提高农民群众怃想视悟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扎实开展文化扶贫和精神扶贫把扶贫不扶志扶智有机结合起来打通公兯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把扶贫不革除农村的陈觃陋习结合起来让农民群众的怃想素质和精神面貌不新时代农村振共相适应真正实现广大农民仍经济上的脱贫到文化上怃想上的真正脱贫

  乡村振兴文化先行主题演讲稿精选4篇

  篇一乡村文化是农村社会的稳定器实现乡村振兴,维护和保持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是前提。乡村文化是熟人社会的文化,崇尚邻里互助、关系和谐、诚实守信,它是乡村社会得以延续的核心,是农村社会的稳定器。在人们的记忆中,不仅有乡村的青山绿水,更有乡村社会的睦邻关系、祭祀活动、乡风民俗和宗族姻亲关系等,这些关系、仪式和活动将乡村生活的居民凝聚在一起,形成了乡村社会。这其中不仅蕴含着丰富的物质文化资源,还潜藏着深沉的精神文化资源,它们在稳定农村社会、凝聚百姓民心、维系乡村和谐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乡村振兴的核心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乡村文化的振兴。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加速器乡村文化包含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内容,就物质层面而言,乡村的青山绿水,山环水绕,鸟语花香,古老建筑,阡陌农田,既是农民生活的安居之所,也是一种自然生活状态,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情景。就精神层面而言,乡村承载着本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道德力量,乡村文化通过当地的民风民俗、风土人情、社交礼仪、传统服饰等展现出农民的精神信仰、社会生活、交往方式等具有独特个性的价值观念,是农村社会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进行情感交流的纽带,具有凝聚人心、集中民智、共谋发展的内在精神动力。乡村文化是农民精神的伊甸园乡村的核心是人,乡村振兴的目的也是为了人,实现乡村振兴,关键也在于“人”。乡村文化赋予农村生活以价值与意义,乡村社会是由人组成的,同时又超越了个体,是乡村文化将这些个体连接

  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当农民对自己的故乡无比眷恋、对生长于斯的乡村文化心有所系、魂有所牵,他们才能对乡村从内心里生发一份热爱、对乡村的振兴发展有一份担当。

  篇二1改善文化民生,创建“有品质”的新乡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文化小康路上,也不能让一个人掉队。为此,乡村文化振兴必须在改善民生上持续发力。“以人为本”,加强群众思想道德建设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草坪镇坚持党员干部带头,以上率下,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上来,切实加强党员的思想道德建设,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提升村民思想素质,从而促进文明和谐的乡风民俗。乡风文明提升的主体是村民,营造文明乡风,关键在于教育,草坪镇始终坚持引导广大群众不断提升个人修养,形成健康向上的良好风尚,利用文艺队、宣传栏等大力宣传,推动民间文化艺术进校园,举办艺术培训班,民间艺术团体得到长足发展;在诗词文化的影响下,人民情感凝练而丰富,为当地百姓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成为推动文化发展的源头活水。“文化阵地”,完善乡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发展农村群众文化事业,群众文化活动的场所和必要的设施是必需的重要条件。新时代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的内涵不仅仅是场地以及设施建设这样简单,而是包括政治导向、思想引领、文化传承、场地设施、实际效果、作用及影响力等方面在内的系统性建设工程,文化阵地是文化传播的主战场,是连接着抽象的概念与现实表现的一个桥梁,是一种人人可参与、村村可建成的文化传播长效机制。

  “文化惠民”,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文化惠民工程"包括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家书屋工程、西部开发助学工程和电视进万家工程等重点项目。近年来,各级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基本上完成县、乡、村、户四级文化网络的建设,草坪镇建立了村级文化网格群,各村的党建联络员既是文化联络员,负责日常文化活动宣传,组织群众参与各项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2018年初,草坪镇党委政府提出“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群众文化惠民指导思想,并举办了一系列惠民活动。2营造乡风文明,创建“有风骨”的新乡村移风易俗,重塑精神风貌“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湖南省承接十九大精神,也制定出台了《XX省文明办关于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的意见》,对移风易俗做出了相关规定和要求。近年来草坪镇开展移风易俗文化宣导,通过村民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形式进行风俗教化。

  村规民约,撬动乡村善治

  移风易俗的方式既有文化宣教手段又有规约治理手段。从治理论视角来看,移风易俗主要依赖基于“地方性知识”而形成的村规民约。村规民约是指村民依据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结合本村实际,为维护本村的社会秩序、社会公共道德、村风民俗、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制定的约束规范村民行为的一种规章制度。村规民约是一种介于国法与家规之间的生活规则,具有民间性、乡土性、自治性、成文性等特点,村规民约结合村域实际将国家法律地方化

  具有推进村民自治、整合农民利益、促进文明乡风建设等重要功能。村规民约正是乡村自治的重要形式,通过村规民约促进移风易俗,切实推行“风俗之治”,是乡风礼俗参与“善治”的过程,更是传统中国移风易俗的治世价值当代传承与弘扬的过程。

  见贤思齐,引领文明乡风弘扬乡贤文化,倡导文明风尚儒家伦理在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上有“在朝则美政,在乡则美俗”的价值设定。乡贤一词系指在民间基层本土本乡有德行、有才能、有声望而深为当地民众所尊重的人。地域性、知名度和道德观是构成乡贤的三个基本要素。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草坪镇培养、挖掘新乡贤,进一步发挥新乡贤垂范乡里、涵育乡风的作用,以乡贤带动广大群众树立见贤思齐、崇尚典型的意识,提升全民素养,培育淳朴民风,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进程。成立慈善协会,送温暖树乡风“大善为官,小善为慈”。草坪镇放羊坪村慈善协会,于2016年9月9日成立,由热心慈善事业的公民、法人及其他社会各业人士组成,为依法注册登记,具有法人资格的非盈利公益社会团体,专为孤寡老人、孤儿、残疾人、贫困户及不幸者提供救助。目前协会成员共有97名,截止2018年9月,慈善协会已募集捐款14万元,救助特困群众上百人,发放救助资金9万多元。3开展文明创建,打造“有灵魂”的新乡村建设“美丽乡村”,营造文化氛围美丽乡村建设是在营造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外部环境基础上,通过发展地方特色产业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保护农村文

  化和生态环境,推动农村社会有序运行的农村整体性发展的过程。以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为契机,大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去年,草坪镇放羊坪村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三角堆、陡惠渠、教门冲村被评为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兴隆街村被评为市级“文明村镇”,市“诗词之村”。今年,草坪镇被列为常德市“最美乡镇”、鼎城区“乡村文化振兴示范片”、”美丽乡村示范片”。

  培育“书香家庭”,传承优良家风在我国,“耕读传家”和“书香门第”一直是传统家庭建设的重要方向。“耕读”,是在求生存之余,读圣贤书,在日常生活里接受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教化;“传家”则是指“耕读”是家庭传承的重要内容和方式。在物质条件逐渐充裕的当代,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已经成为一个时代课题,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就变成了传承的最小实体。在草坪镇第一届“书香家庭评选”中,共有十四个家庭荣膺该称号,代表性的有:“国艳山庄”、“耕读人家”、“香兰雅室”、“枫林竹简”,“枉渚苑”,这分别为五大书香家庭的雅称。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建设书香家庭,把文化的根芽深植于家庭这个个体之中,通过家庭的孵化,濡染家人的品质和心性,最终提升家庭的素养,进而养化书香社会,提升社会的文明程度,这不仅是时代的迫切需求,也是中国内涵发展和提升软实力的有效路径。挖掘文化资源,创新魅力乡村成立了放羊坪村诗词协会、妇女儿童之家、村民自治调解委员会。成功举办了首届“好家庭、好丈夫、好婆婆、好妻子、孝老之星”评选活动。2017年被评为省级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示范村,被鼎

  城区妇女联合会授牌为“鼎城区妇女儿童之家”示范村。今年年底,《放羊坪村志》即将出版发行。

  4联动文化产业,创建“有活力”的新乡村依托民间剧团建设文化队伍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的草坪镇民间艺术团,近年来在政府的因势力导下,不断激发活力,至2018年全镇发展民间剧团达37个,从业人员有900余,年均演出400多场,观众达500万人次,演出收入2000多万元。草坪镇民间艺术团的“草坪歌舞”逐步成为了展示草坪,推介草坪的重要文化品牌和草坪镇积极探索如何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提速,以文化推动乡村振兴,惠及群众的重要跳板之一。草坪歌舞的“生力军”和“排头兵”不断发展壮大的草坪镇民间艺术团队是草坪歌舞的“生力军”,其演出内容主打地方特色的小戏、小曲、小品,贴近群众,辐射较广;演出团队多次参加省、市、区宣传部组织的文艺演出并获奖。村村有剧团,组组有演员。草坪歌舞的“排头兵”则是草坪演艺集团、草坪文学艺术联合会等演艺集团。草坪演艺集团于2015年10月正式注册为常德市鼎城区草坪演艺有限公司,现有演员40余人,自导自演的节目深受广大群众喜爱。“政府的力量”——展翅高飞近年来,草坪镇党委、政府以“文化立镇、产业兴镇”为发展目标,引导民间文艺团队向民营剧团转型升级,制定了《关于支持民间剧团发展的决定》,并设立了“文化产业引导专项资金”,助力民营剧团发展提速。

  聘请市、区文化部门等专业老师来草坪授课,研讨指导文化工作,促进草坪民间文化提质;镇党委、政府对每个民间艺术团体,建立诚信档案,动态了解艺术团体、从业人员的现实表现,及时对不良从业人员纠偏。同时,支持30个歌舞艺术团队,组建草坪镇民间艺术联合会,做到“三个统一”:即统一机构,成立了民间艺术联合会,推选出会长,各个团体都要求以草坪镇民间艺术联合会的名义对外演出;统一形象,从艺术团演出底幕到演出着装,各个团体都要求在形象上保持一致;统一水准,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不断提高所有演出人员和团体的水平。

  依托地域特色打造文化品牌草坪诗社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基于语言文字,而诗歌则是语言成就的巅峰。自2001年起,草坪的诗词爱好者们就自发组织诗词活动,2009年9月正式授牌成立草坪诗社,现已发展社员近300人,其中有中华诗词学会会员3人、世界汉诗协会会员3人、省诗词协会会员3人、市诗词学会会员20人。草坪诗社可以说是草坪镇文学的起点,党委、政府十分重视诗社工作,给诗社配备专门的办公场所、作品展览室,每年安排采风活动,极大调动了广大诗友们学诗、写诗的热情。这些年来,共写出各种诗词作品5000余首,其中有近百首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并获奖。《草坪人》与“印象草坪”

  在品牌传播中草坪镇首先注重以相对独立的物态形式呈现文化产品:搭建微信公众号和创办年刊图书,以多元化形式构建全方位立体传播。今年9月,“印象草坪”微信公众号建立之后,第一期《与你相遇“印象草坪”》一经推出,点击量便过千,成为了一个

  新的重要的文化品牌。与此同时,另一个以文字为载体的文化老品牌—《草坪人》,也在今年正在筹办第13期。这两个品牌都能够在低成本运营的前提下,共同培养和塑造乡镇文化的精神内涵。

  民间文化艺术节为了进一步促进文艺创作、演艺业健康发展和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相互交流,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从2012年至今,草坪镇先后举办了四届民间文化艺术节。今年,以“讴歌新时代,迈向新征程”为主题的第四届民间文化艺术节在草坪镇文化广场隆重举行,节目包含当地民俗表演、民间歌舞、传统技艺、“移风易俗”等内容。今年,草坪特邀请了鼎城区尧天坪镇、周家店镇,桃源九溪镇,临澧合口镇,澧县大堰垱镇,石门罗坪乡六大文化特色乡镇进行文艺展演,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以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载体,大力弘扬乡村振兴唱响主旋律,为百姓带来了一场丰富的视听盛宴。篇三1内生动力不足有数据表明:近15年来,中国传统村落锐减近92万个,并正以每天1。6个的速度递减,一些地方出现空心房、空心村,乡村文化的土壤正在萎缩。农民工纷纷涌向城市,农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转移和跨区域流动,导致农村劳动力要素不断流失和农村的”老龄化”,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乡村文化的根基,从而严重影响乡村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在客观上造成了乡村文化中坚力量的削弱乃至流失,削减了农村文化发展的后劲。这主要包括诗词文化

  的“老龄化”、青年干部的“去留&rdqu393)o;问题以及民俗技艺的“危机感”。

  2外部供血不足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比重大,现有乡镇4万多个,行政村总数达69万个,自然村就更多。作为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主体的政府,面对如此巨量的乡镇、行政村,政府的资金投入明显不足。在中央财政层面,国家文化建设资金主要流向城市而不是农村,农民人均投入不足市民的十分之一;在地方政府层面,限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在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上也出现不均衡的情况。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广大农民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当前我国很多地方的农村文化建设普遍缺乏有效的制度保证,乡村文化建设的创新和激励机制不健全,以致乡村文化的管理比较粗放,公共文化资源难以有效整合,乡村文化缺乏生机与活力,政府投入的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直接影响了乡村文化的有序良性发展。

  3

  乡村文化运行机制不畅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在物质生活改善之余,对精神文化生活呈现出多样化需求,群众性“口味”难以满足。这种供需脱节的乡村文化建设机制,往往是政府买单唱独角戏,难以有效激发广大农民的文化热情,也没有点燃农村的文化火种,更不能增强乡村文化的造血功能。“喂食”型的文化给养,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需要在供给与需求两个方面进行有效对接,建立运行有序、沟通顺畅的体制机制。

  4乡村文化管理效率不高基层文化设施大量闲置。镇村两级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室规模不同、格式各异具备使用功能且装修精致、条件优越。一方面由于有文化、有知识的年轻人大多外出创业、打工,家中以留守老人、妇女、儿童为主,很少有人参与讲座活动,也很少有人借阅图书、上网浏览,二是缺少软件设施,缺少必要的管理人员和相应的管理制度,使得这些有限的文化阵地难以很好发挥作用,造成“堂”、“室”大多处于闲置状态。5民间剧团发展遭遇“瓶颈”期传统市场缩水当前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打造淳朴文明的良好乡风,提倡移风易俗摒除陈规陋习,已在全国范围内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极大降低了百姓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互相攀比的人情债负担,但是也不可避免的缩减了民间剧团以村民为主要受众的传统市场,降低了草坪民间剧团的收益。同质化竞争较大草坪民间剧团发展至今,已有剧团37个,从业人员有900余人。在传统市场缩水的情况下,虽然各个剧团坚持自编自演、自我提高、自我发展,但是主要表演形式仍是大同小异,以传统的小戏、小曲、小品为主,从民营角度出发,利益的冲突在所难免,同质化竞争较大。转型“内驱力”不足

  草坪镇多数民间艺术团队以民间剧团形式存在,主要构成人员为爱好文艺的村民,由团长负责联络演出和发放酬劳。大部分民间剧团的发展思维较为局限于传统的个体经营思路,对转型升级缺乏正确认知和具体方向,同时缺乏专业引导,对产业转型缺少信心、畏难情绪较重。

  篇四1抢抓乡村振兴新机遇我们所谓的乡村“振兴”,既是内在活力的激发,也是内生动力的培育和发展,而乡村文化振兴则涉及历史记忆、文化认同、情感归属等要素,关键要在增强文化自信基础上,实现乡村文明的再生产,“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换言之,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是对身处文化之中的人给予关怀。乡村文化的传承是基于对民族和乡土文化的自信与认同而实现的,要正确认识当下的乡村和乡村文化,从乡村底层去看问题,破除“有色眼镜”,注重乡村文化的内生性。不仅要关注村落中具有物质属性的乡村地标、村落景观、日常器物,使得它们能够维系出故土与乡愁的情愫,而且要注重乡村文化中处于精神层面的乡土意识、宗族观念等等,设身处地的深入到乡民之中,了解乡民的精神需求与文化观念。乡村文化的再生,是在新的社会土壤中培育出来的新观念。需要在继承的同时培养民众对乡村文化的自信,将乡村文化从城乡二元对立的框架中解放出来,使其能够按照自身的发展方式,在社会

  转型的时代背景下与其他文化碰撞、融合、衍生出新的文化类型。为此,需要培养农民的文化自觉意识,使广大农民真正认识到乡村文化的自身价值、独特优势和发展前景,让乡村发出“自己的声音”。

  对于乡村文化建设,要变“输血模式”为“造血模式”。要让农村能有一个自我修复、健康成长的肌体,然后给它注入一种发展的新动能,这样才能让农村的文化有自我生长、自我成熟、自我繁荣的能量和力量。

  2打赢文化扶贫攻坚战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精神风貌怎么样”。“扶贫先扶志”,扶贫不仅仅是解决物质、温饱问题,还要解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要和文化权利。要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倡导新时代新风尚,提高农民群众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扎实开展文化扶贫和精神扶贫,把扶贫与扶志、扶智有机结合起来,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把扶贫与革除农村的陈规陋习结合起来,让农民群众的思想素质和精神面貌与新时代农村振兴相适应,真正实现广大农民从经济上的脱贫到文化上、思想上的真正脱贫。3全面实施城乡文化融合发展“城乡融合发展”的思想,这是对过去所提出的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的政策的新发展,恰恰体现了我国在农村发展观念上的重大转变。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侧重于政府在资源配置上的主导作用,而城乡融合发展则更多地体现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

  城乡文化融合发展,不再是城市文化对乡村文化的简单“反哺”;,不再是城市文化对乡村文化的单向“浇灌”,而是城乡文化之间的优势互补、双向交流和城乡文化资源的集成,不断增强乡村文化的自信,不断增强城市文化的张力,让城市文化和乡村文化相互融合、相得益彰。

  推动乡村文化“进城”,赋予乡村文化时代内涵。积极推动乡村文化“走出去”,通过到城市社区举办主题晚会、文艺汇演、体育赛事等方式,鼓励农村群众以传统文化、当地风俗、美丽乡村为主题,自编、自导、自演一批优秀文艺作品,传播主流价值、展示乡村文化魅力,增强人们对乡村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断拓展乡村文化的发展空间和影响力。推动现代优秀文化“下乡”,激发乡村文化发展生机活力。要坚持“送文化”与“种文化”并重,探索建立公共文化服务城乡联动机制,推动优秀现代文化“下乡”制度化、常态化、普及化,让更多优秀现代文化在广大乡村落地生根。充分发挥“文艺轻骑兵”“文艺小分队”“文艺志愿者”的作用,鼓励和组织专业文化工作者深入农村一线,为农民群众送去先进的科技技术和文艺作品,并对群众文化活动进行辅导和指导,帮助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

  4培育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实现乡村振兴,主体在农民。乡村文化建设,主体也在农民。因为文化是人的文化,文化即“人化”,其实质是一个“化人”的过程。稳住现有乡村文化人才

  这些人才大多是“候鸟”,他们在乡村待一段时间就有可能离开。要采取必要的经济手段,重点扶持、关心农村现有的文化能人、非遗文化传承人等农村文化精英,做到生活上关心、业务上帮助、政策上引导,切实解决他们所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不仅留住他们的人,更要留住他们的心。

  吸引乡土文化精英回归通过制定出台符合乡村实际和需求的吸引人才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想方设法营造好的文化发展环境、培育良好的乡村文化发展土壤,为流入城市的乡村文化人才的回归搭建平台、提供舞台。进一步培育“乡贤文化”,乡贤文化能为区域创造强大的物质性力量,所具备的文化扶贫价值大有可观,“请进一个能人,打开一个村门,带动一方发展”所带来的链式经济效应亦不可估量。乡贤文化能形成“人回乡、钱回流、企回迁”的经济集群效应。教育培养乡村文化新人立足实际,着眼长远,通过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具有乡土特色的乡村文化娱乐活动,如灯会、歌会、地方戏、广场剧等,在文化实践活动中发现、发掘、培养和锻炼乡村文化新人,建设乡村文化、文艺工作专兼职队伍,从而为乡村文化振兴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激发乡村文化的生机与活力,保持乡村文化的长久生命力。鼓励城市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国家文化管理部门,要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引导城市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农村、深入农民,创作和生产出更多更好反映贴近农村生活实际,展现农业发展、农村变化、农民富足而为农民群众所接受、所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产品,助推农村文化人才和农村基层文化带头人的成长,促进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

  5促进乡村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以文化为基,以农业为本,然后再加上现代产业的发展思路。这并非是提倡用产业化的方式去发展农村、发展农业,而是要结合现代产业的发展思路和模式去做,真正把一些人才、创造者和劳动者集聚到乡村里,赋予乡村发展的动能。乡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五力模型”1、政府的推力2、市场的拉力3、资本驱动力4、创意驱动力5、自我发展能力

  打造“文化+旅游”产业模式

  发展乡村旅游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科学理念,通过保护乡村传统文化、建设乡村文化生态,最终实现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打造“前台”来“舞台化”展示乡村文化、大规模接待游客;建设“后台”以“真实性”保护乡村文化,只对少部分与后台相关或后台允许进入的人才开放;设置“帷幕”来分割前台与后台。尊重各乡村特色与风貌,最大程度地保留原汁原味的乡村文化和乡土特色。乡村整体设计要立足于乡村地域范围内的自然与文化资源,深度挖掘具有地域特征的文化符号,在乡村设计中彰显乡村文化特色,无疑是乡村旅游发展中乡村文化生态建设的重要路径之一。

  

  

篇五:某市乡村振兴专题片解说词

  拧成一股绳·共走振兴路

  片头——山岭巍峨,沉淀着历史的沧桑。两河相依,激荡着时代的召唤。堽城镇位于宁阳县北部,北依五岳之首泰山,南临孔子故里曲阜,

  总面积11826.7公顷,辖63个行政村,境内京沪铁路、京福高速公路纵贯南北,磁莱铁路、蒙馆公路横穿东西。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深入,堽城镇多措并举,因地制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以积极有为的姿态,奋力描绘出一幅美丽的乡村振兴画卷。

  牢记一个“领”字,构建乡村振兴“新布局”

  堽城镇乡村振兴先行区含星泉、南落、所里、北落、高桥、袁庄、得时7个村,面积1.7493万亩,共3667户、1.0862万人。

  今年来,堽城镇紧紧围绕“一心两区、一轴两翼”的整体布局,聘请源泉规划院(山东)对先行区建设进行总体设计,确立了“一轴、两区、四核心”的总体空间规划,全面落实堽城镇乡村振兴先行区创建工作。

  瞄准一个“融”字,打造全面振兴“强引擎”立足实际,堽城镇根据集聚区域内的发展优势条件和发展特点,以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为主攻点,探索独具特色的融合发展模式。产业振兴,强经济基础。突出民耕民田科技公司生姜、月季花种植的品牌效应,发展“责任制”农业,打造“新农人孵化中心”;依托山区经济林果产业,建设茂公山养生公园,完善小型景区、餐饮民宿、采摘娱乐等配套项目,打造近郊旅游业;借助于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万头生猪养殖、温氏集团以及市级农业龙头企业晴好食品的合作,打造养殖、种植循环体系,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生态振兴,谋持续发展。堽城镇以“六清”为主题,开展人居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行动,共出动机械300余台次、人工5000余人次。截至目前,已清理“三堆”和店外经营2000余处、河道1600米、栽植苗木16.7万棵、硬化和铺设沥青路面5.5万余平、粉刷墙面2

  万平、绘制墙画1100平,打造景观节点6处,安装村庄标识3处、片区各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486套,重现了一个山清水秀、村美人和的美丽村庄。

  文化振兴,焕村容村貌。堽城镇以“文明户—文明村—文明片区—文明乡镇”梯级创建为主线,深挖文化内涵,打造美丽庭院260户。建设积极开展广场舞、太极拳、送戏下乡、电影放映等各类文化惠民活动。在高桥村建成宁阳县第一党支部纪念馆,成为全县爱国教育基地;利用闲置院落建设儿童乐园和文化广场,并对南落村、星泉村原有文化广场进行改造,实现了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有效改善村民精神风貌,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组织振兴,筑先锋堡垒。为保证先行区各项创建工作目标的落实,堽城镇实行一线工作制,明确班子成员包片、机关干部包村的包保机制,强化组织建设,重点关注片区内村“两委”换届工作,抓好村级制度建设,加强村干部绩效考核管理,落实任务责任到人、目标到人,打造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建立健全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

  人才振兴,引活力源泉。堽城镇聘请源泉规划院技术人才对先行区进行全面规划,结合实际,对片区沿线、各村和产业项目进行包装措施;依托民耕民田“责任制”农业,持续推进“新农人创业园”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做足一个“实”字,绘就先行区建设“新蓝图”不惧者终屹立,不止步者永青春。今天的堽城镇,正以党组织为核心,以党建引领振兴为原则,科学统筹,有力推进乡村振兴先行区建设工作的稳步进行。未来,堽城镇乡村振兴先行区将继续致力于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因地制宜、精准施策,让村民在先行区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共同为乡村振兴、建设美好家园贡献力量!

  

  

篇六:某市乡村振兴专题片解说词

  新时代新征程新家园

  片头——车马汇聚,成就通达四方美誉。开放包容,缔造产业兴荣热土。李寨村,位于周口市沈丘县东南,这里东连周口,南接安徽,辖

  区总面积67.5平方公里。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

  李寨村在支部书记李仕强的带领下,以创新为基点、以协调为节奏、以绿色为底色、以开发为格局,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深入实施“五大发展”战略计划,以行动奏响了一曲时代凯歌!

  共建·赋能新产业产业兴则经济兴,经济强则发展强。立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的深入改革,李寨村组建起村集体企业——李寨农业公司,重点推动过去以带动贫困户就业增收为主的产业精准扶贫,向构建惠及全体村民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转型升级。依托村三粉加工厂、支前粮包装车间、肉牛养殖基地、农特品牌孵化中心、电商服务中心、物流集配中心等产业模块,村内已形成种、养、加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三产融合循环发展模式,让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销售电商化,让每一个环节都能带来产业附加

  值、提供就业岗位,每亩土地收益达到10000到20000元,使就业增收、利益联结、入股分红的机会落户每一个家庭。

  同行·助力新发展理念是变革的底色,人才是发展的动力。自李仕强书记就任以来,李寨村持续开展“人才兴村”、“创业兴村”行动,大力吸引大学生、技术能手、优秀教师、打工能人返乡就业、创业,为村集体发展的资金需求、金融服务、技术支持、风险兜底问题献策献计。另一方面,村内接续实施“民生兜底”政策,不断加大村集体经济和企业公益投入,持续设立发放“敬老长寿基金”、“教育奖励基金”、“大病救助基金”,高质量办好敬老院、幼儿园、村小学、卫生室,切实构建起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保障体系。

  理念·引领新风尚新理念引领新跨越,新风尚打造新格局。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李寨村乡村文化振兴的主要动力来源。在制定村规民约、制作村歌、建设孝道文化广场、评选“最美村民”、倡导“婚丧从简”移风易俗的基础上,李寨村全面开展文明创建活动,让群众幸福感与获得感不断提升。在这里,红黑榜、积分制、家庭道德档案制度的推行,为激发形成好村风、好民风、好家风打下基础。李寨村村志,村情记忆馆、村

  史展览馆、农耕文化馆的设立,让农耕文明下悠久的历史传统文化得到保护。

  治理·缔造新生态碧水青山,生态崛起。一座生机盎然的生态之乡,承载着万千群众的殷殷厚望。近年来,李寨村始终将环境治理放在首位,着力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在村集体的共同努力下,村内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打造靓丽水系、村庄硬化绿化,被列入“全国美丽乡村试点村”、“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生态循环农业,是让美丽乡村产生美丽经济的又一创新举措,以打造田园综合体的目标为引,李寨村依托现有“500亩果蔬园”、“500亩梨园”、“500亩珍稀苗木园”,大力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创意农业,让乡村的绿色资源变成广为城乡居民接受的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实现百姓富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党建·开拓新征程肩负新时代的使命,叩响新征程的鼓点。今天的李寨村,正以党组织为核心,构建起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一核三治”乡村治理新模式。重点加强村干部绩效考核管理,落实任务责任到人、目标到人、分片包干到人,将考核结果与岗位任职、福利待遇直接挂钩;推进实施“六联机制”,建立健全《党

  群议事规则》,形成党组织领导、村民群众互动的基层系统治理模式;积极探索“乡贤治村”路径,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建立乡贤理事会,让一个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在此落地。李仕强同期声:

  今天的李寨,已经走出了一条符合豫东地区发展,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新路,在乡村振兴的征途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我相信,只要我们造福人民的初心不变,乡村振兴的宏伟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征途漫漫美如画,肩担重任再扬鞭。如今的李寨,已由2012年人均收入不足2700元、有着125户455人贫困人口的贫困村,成为了人均收入达到19380元的小康村,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未来,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李寨人将始终不忘初心、锐意进取,紧紧围绕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不断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奋力谱写乡村全面振兴的新篇章,为建设美好家园贡献力量!

  

  

篇七:某市乡村振兴专题片解说词

  党建引领新蝶变

  字幕:马庄村,坐落于漯河市西南18公里处,是闻名遐迩的省级特色乡村旅游示

  范村、漯河市生态林业小康村建设先进单位。旁白:

  走进马庄村,浓郁的人文气息扑面而来,桃红柳绿,水清天蓝,鳞次栉比的现代风建筑,极聚特色的街心游园,点缀的恰到好处的花木绿景,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气象,宛如走进了一座历史和现代交织,传统和艺术融合的梦想田园。

  穿过干净的廊道,拾阶而上,古色古香的村史馆、庄重肃穆的家风馆、群贤毕至的乡贤馆、充满记忆的乡愁馆令人眼前一亮,忍不住停下脚步驻足欣赏,走上二楼,党史厅、党视厅、党誓厅、党纪厅、党事厅等五大展厅,更成为党员干部学习党的理论、提升思想水平、开展党建活动的场所,络绎不绝的党员群众每到农闲,便来到这里,或学习、或交流,成为马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谁能想到数年前的马庄村,还是一座脏乱破旧、污水横流的落后村。村民采访:村子里很乱,很多道路还都是土路,一到下雨更麻烦,变成了水泥路,非常难走。这两年变化太大了。村民采访:到处是污水、垃圾,街上柴草、道路坑洼,出行很不方便。这一切的改变,起始于村党委携手党员干部,带领广大群众,所开展的轰轰烈烈的美丽乡村建设。旁白:作为漯河市源汇区问十乡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村,这座由马庄、魏庄两个自然村组成,拥有群众3350人,党员120名,耕地4800亩的和谐村庄---马庄,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带领下,以党建为引领,党员干部与广大村民,上下拧成一股绳,将美丽乡村建设放在了第一位。只有真心为群众付出,只有真诚为群众办事,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对于马庄村总支组织成员来说,深入基层,走访群众,才能在工作中与群众建立起亲密的纽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能成为了群众的知心人,代言人。身为党员的带头人,马庄村支部书记,***更是常常忙到深夜,每一个项目,

  每一个工地都有着他忙碌的身影,几乎每一个项目工地,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钱不够了,他拿出家里的积蓄补上,人不够了,他亲自拿起铁锹顶上……

  村民采访:在村党委的带领下,我们马庄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的旧砖路、破瓦房变成了小洋楼、宽马路,非常干净,这在以前不是敢想象的。

  村民采访:现在全村实现了污水及垃圾集中处理、天然气入户、厕所现代化改造,建造了老白姓大舞台、卫生室,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旁白:

  产业富农,生态致富。一路走来,马庄村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脱贫致富之路。在村委的带领下,马庄村立足实际,发挥水产养殖、生猪养殖、特色农业等方面优势,并将党的建设融入到产业发展之中,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激发群众致富的积极性、拓延产业发展的多样性,掀起了产业致富的高潮。如今的马庄村,现已集中建设蔬菜大棚40亩,果树200亩,小辣椒200亩,烟叶种植620亩、鱼塘200亩,构建起以水产养殖区、高效大棚基地、千亩烟叶种植基地、民社农牧万头养殖场,构建起多种产业协同共进的发展格局。昨日的马庄,延续着传统的生活。今天的马庄,开创了新的发展。是党的领导,时刻牵挂着老百姓的心。是党建工作,推开了马庄村前进的大门!旁白:传承发展,乡愁永驻。伴随着以党建为引领的美丽乡村战略深入推进,一个和谐文明、古色古香的崭新马庄,正重获新颜,显现出蓬勃发展的气象。漫步村史馆,一个个浸润着岁月沧桑的器物,诉说着马庄厚重的历史记忆,成为村民们重温历史、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阵地。走进马庄乡愁馆,泥巴墙、茅草屋、犁地的木耙、老旧的铁皮油灯、豆腐作坊……这些斑驳而隽永的老物件,成了村民留住“乡愁”的寄托。铭记历史,留住乡愁,方能在不断传承中获得前行的力量。在马庄,通过家庭教育的启蒙、家规家训的传承,淳朴的民风,和谐的邻里,成为美丽乡村建设最佳样本。旁白:

  美丽乡村,文化为魂。在马庄村村委看来,建设美丽乡村,不仅是要在形象上建设美丽乡村,在产业上建设生态富村,更要在文化上创建文明新村。在村文化室、在图书室、在党员活动室、敬老院、文化长廊,如今,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马庄村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着“讲文明、讲科学、讲卫生、树新风”等浓厚氛围,通过完善村规民约、组织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引导群众革除各种陋习、积极开展送温暖、献爱心、访贫问苦活动,旧俗陋习荡涤一清,一个更加文明、更加和谐、更加积极向上的马庄重获新颜。村民采访:我们村党委,经常组织开展五好家庭、好婆媳、好妯娌、十大孝子评选这些活动,这些活动引导我们和谐相处,尊老爱老,家庭变得更加和睦,父慈子孝,儿孙欢笑,非常高兴。村民采访:在村党委的帮助下,很多困难得到了解决,经济情况得到很大改善,现在我通过种植辣椒蔬菜,脱贫致富。旁白:靓丽新景,风光如画。近年来,在村委会广大党员干部的带领下,马庄村积极改善农村环境,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加强村庄绿化美化,曾经的旧砖路、破瓦房变成了回忆,宽阔畅通的沥青马路、文化广场上村民载歌载舞、生态园里采摘的游客往来如织,村风村貌如画如诗。山水有情,人有情。江河有意,民有意。马庄的风,飘荡着党旗的色彩。马庄的雨,滋润着党的春风。是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引领着马庄村经济快速发展,带领着广大群众走向富足。如今,一个崭新的和谐画卷,正徐徐展开,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马庄将进一步提升党建水平,创新产业发展模式,以开放、积极的姿态,与广大群众一起,携手同行,向着美好未来迈进。

  

  

篇八:某市乡村振兴专题片解说词

  东田村、东田村,我的家乡,潴龙河粼粼波光。大街小巷游客来往,东田花海迎接八方。古老的大弦戏在回响,亲人们享受着物联网,这是我常年居住的地方,努力实现中国梦想。(渐弱)……

  农旅融合振兴美丽乡村

  ——华龙区美丽乡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它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华龙区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中原油田总部所在地。具有亦城亦乡的特点,兼有城区和近郊两种资源、两个优势。

  华龙区将地域特色与文化禀赋、农业资源与旅游要素相结合,以传统文化为魂,以美丽田园为韵,以生态农业为基,大力拓展农业休闲旅游发展空间,走出了一条杂技特色文化游、农业生态休闲游、美丽乡村游互相融合的新路子,形成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美丽乡村发展新格局。

  城乡统筹风景秀

  建设幸福美好家园,是46万华龙儿女的共同愿望。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召开推进会、现场办公会、重点项目调度会,专题研究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华龙区正以前所未有的凝聚力努力前行,美丽华龙的目标越来越近。

  按照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化的总体要求,持续加大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投入力度,累计投入资金1.2亿元。

  高标准建设党群服务中心,实现了便民服务全覆盖。所有行政村实现了“五通”:通路、通水、通气、通网、通车。率先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实现了城乡环境卫生一个标准,一个模式。近郊的辛庙、马呼屯等村基础设施完备,远郊的东北庄、东田村等村乡土气息浓厚。实施乡村绿化美化工程、廊道综合提升,让大地增绿,环境增美、农民增收,落实村内河长制,打造潴龙河水系景观,呈现出了水清、岸绿、景美的新貌。

  蝶飞蜂舞游人醉一张蓝图,从容运笔。以农业为基础,以休闲为目的,以服务为手段,以游客为中心,第一和第三产业相结合的农旅融合新业态在华龙区遍地开花,风生水起。

  华龙区大力发展都市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打造濮东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区。制定了《都市生态农业发展规划》,构建“1125”空间布局

  字幕:(即构建“一心一带两轴五区”,以东北庄杂技文化园区为主打造“特色文化中心”,围绕潴泷河构建“滨河景观带”,围绕G342打造“横向生态廊道”,围绕X008打造“纵向生态廊道”,打造中部杂技文化博览区、西部生态健身养老区、东部休闲农业体验区、南部花卉苗木观光区、北部采摘体验区),

  逐步实现“2115”建设目标字幕:(完成2个主题园区、十大特色园区、十大农业节会和50家民宿或农家乐)。全区流转土地已达到3万余亩,丰地、丰硕、小镇花田、豫龙、宁安等一批高科技农业园区,规模大、标准高、带动作用明显。每年4月开始,华龙区就会涌现出一个又一个的赏花高潮,来踏青观景的游客一波接一波。“儿童急走追黄碟,飞入菜花无处寻”,东田花海、龙城四季、宁安小镇的油菜花,金黄满地,芳香四溢。成功了举办“赏油菜花海、观乡土杂技”首届油菜花节和“太阳花开情满华龙”首届向日葵节。

  节会和观光踏青、采风摄影、骑行健身、文化交流等于一体的乡村生态旅游成为市民生活的新时尚。

  守护乡愁留住根

  乡土,永远是褪不掉的底色。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华龙区紧紧围绕“保护”和“发展”两大主题,着力打造生态特色村、历史文化名村、杂技特色小镇,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按照“通、净、绿、亮、文”的标准,市级示范村达到17个,稳步提升12个区级重点村。站在时代前沿,尊重历史,留住乡愁,华龙区赋予美丽乡村深刻的内涵。在胜利办马呼屯村,街道文化成为最大的亮点,通过浮雕、墙体绘画、艺术连廊的形式,展现了马呼屯的村史、孝道文化、村内历史故事。一个因烤红薯闻名的村庄,烤出了新时代的新生活。麻书奎等多名义务教书法的志愿者,带领村民走进了书法艺术的殿堂。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将在马呼屯变成现实。在岳村镇东田村,一座座农家院错落有致,路边的文化墙生动活现,老石碾、老磨盘、老瓦罐等老物件把村庄装扮得别具风情。大力发掘历史、民俗、红色文化,丰富

  文化载体,对闲置房屋和庄基进行再利用,完成了村内墙体立面改造,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在东北庄建业大集古镇,有古朴生活气息的市井街,青砖蓝瓦的麒麟影壁和月亮拱门,街道两侧均是仿明清古建筑和精彩绝伦的杂技表演,怎能不让人流连忘返?东北庄杂技小镇成功入选全国特色小镇,发展如日中天。豫北最大的野生动物,古沉木博物馆等项目的建设,让东北庄杂技文化旅游再次腾飞。

  在这些村庄的引领下,华龙区美丽乡村亮点纷呈,群星闪烁:戚城屯成为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花果村,牛村成为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村,邢庄成为休闲娱乐、观光旅游的瓜果采摘村,西岳村成为亲近自然、乐享幸福的农耕体验村。

  如今的华龙区,形成了庆南和沿G342国道两个美丽乡村示范带,成为全市人民的花园、果园、游园、乐园,濮阳东部城市游园的名字越来越响亮。

  农旅融合绘新景,乡村振兴开新篇。我们坚信,乘着党的十九大强劲东风,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华龙区人民一定会用努力和汗水,让乡村振兴为龙都增色,为中国添彩。

  2017/12/15六稿

  总字数:2042字幕显示:172

  

  

推荐访问:某市乡村振兴专题片解说词 解说词 某市 专题片

本文链接:https://www.xpbxgsx.cn/zhuantifanwen/fanwendaquan/12428.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4 精优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浙ICP备15042696号-1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