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精优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范文大全 >

对民族双语教育的看法15篇

时间:2022-11-18 08:15:25 来源:精优范文网
导读: 对民族双语教育的看法15篇对民族双语教育的看法  对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发展的探讨  作者:杨丽宏,李莲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20期  杨丽宏,李莲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

对民族双语教育的看法15篇对民族双语教育的看法  对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发展的探讨  作者:杨丽宏,李莲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20期  杨丽宏,李莲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对民族双语教育的看法15篇,供大家参考。

对民族双语教育的看法15篇

篇一:对民族双语教育的看法

  对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发展的探讨

  作者:杨丽宏,李莲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20期

  杨丽宏,李莲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云南芒市678400)

  摘要:双语教育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普遍存在,虽得到政府认可,但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走向并不明朗。本文通过云南省X村双语教育政策的实施效果为例,分析了双语教育政策的发展及成效,并对其中一些问题进行反思。

  关键词: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双语教育政策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0-0241-03

  双语教育在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和地区是一种广泛存在的教育现象,然而,国内外学术界对双语教育没有统一的界定。综观国内外有关双语教育的界定,可以把它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在我国狭义的双语教育指以少数民族学生为教育对象,使用其本族语和主流语(族际语)两种语言的教育系统即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目前,比较一致的观点是:双语教育是使用两种语言进行教学的一种教育形式,是学校依据政策在民族地区进行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的教育。中国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采用的是“多元一体”的政策。党和国家历来坚持民族语言平等政策,先后在多种法案和文件中明确了少数民族实施双语教育。解放以来,党和国家为保护和发展少数语言文字、传承民族文化,为发展以“民汉兼通”的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事业做了大量的工作。不仅对推动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各少数民族人口文化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而且对争取各民族在其他领域的平等权益、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随着民族融合进程的不断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教育”将何去何从?本文通过X村的案例对此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一、双语教育政策在X村的实施及作用

  X村是聚居在云南省南部汉族地区的一个傣族村寨,现有90户家庭共452人口。自给自足的经济生活和一定的民族语言文化使X村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状态。该村村民常用语是她们的母语———傣语。“文革”结束后,考虑到X村的特殊性,经过当地教育部门和政府部门的协商,在X村兴办了一师一校的“双语教育”教学点。由于书面傣语在X村并没有得到普及,他们的双语教育仅仅是使用傣语对汉语进行解释和说明,以增进学生对汉语的掌握和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教育教学中也没有采用傣文教材和文字。同时由于适龄人口较少,X村设立的教学点仅有一个教室、隔年招生,共设一至三年级,村里的傣族学生在教学点掌握基本汉语和达到一定年龄后再送往完全小学与其他同年级合并。所以,X村从1976年以后的教育是一种“一师一校双语复式教育”特殊模式。自设立一师一校实施双语教育以来,该校点发挥了X村儿童一至三年级的汉语教育、知识文化教育和成人扫盲教育的功能。在未设立校点之前,该村村民没有一位村民因受教育而得到“铁饭碗”,没人接受过高中阶段教育;新设立校点后,该村至今已产生6名中师生、4名中专生、4名大学生和1名研究生,扫除了全村的青壮年文盲,这一成绩远远超出了该地区一般小学的教育成就。同时,双语教育还顺应学生思维的发展,开发了傣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X村儿童具备了与其他民族儿童共处的能力,提高了傣族儿童的生存技能。随着双语教育的进行和汉语普及,1986年以后上学的学生基本上都能到乡镇接受初中教育,约有一半以上青年毕业后能外出打工,绝大多数村民能无障碍地使用当地汉语进行交流,为X村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双语教育政策在X村的终结

  在取得辉煌成绩后,2000年X村双语教育在走过24个春秋后走到它的尽头。教学点被撤并,傣族学生回到了完全小学的大教室和其他民族学生一起接受学校教育。曾在当地辉煌一时的双语教育为何会突然结束呢?首先,价值观念的改变是X村双语教育政策终结最主要的原因。改革开放以后,随着X村经济的发展和经济文化交往范围的扩大,人们的语言观念发生根本变化,语言的经济价值成为人们对语言选择的决定性因素,外出打工或做小生意都离不开流利的汉语,在学习方面也如此。因此,X村的很多家长强调汉语在经济建设和个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所以,X村大多数新生一代儿童在入学前就能完成基本汉语训练,进入学校后能逐渐跟上汉族学生,人们也就不在乎是否真正需要“双语教育”。其次,民族融合的加快是X村双语教育政策终结的根本原因。X村双语教育专门为该村儿童听不懂汉语现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实施,尽管该地区还有一些与X村相似的傣族村寨,但村民日常主要交往的对象还是周围的汉族人民,X村及其周围的村寨在面临实际的发展问题时选择了主动融合。傣族的风俗习惯逐渐与周围汉族融合在一起,不同民族之间通婚的现象也被广泛接受。再次,资源的不足是X村双语教育政策终结的直接原因。X村双语教育办得最好的时候得益于在此工作长达18年的傣族教师,这位教师退休后,该教学点换了4名教师,但他们都无法长期坚持下去。在生源方面,一方面随着人口出生率的下降,适龄儿童逐渐减少;另一方面教育也提倡规模效益。在资金方面,该地区是贫困县的贫困乡,教育经费在该地区较为吃紧,因此撤并教学点也就成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一种方式。

  三、对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思考

  X村的双语教育从开始的实施到最后的撤并,从表面看来是成功的。笔者访谈了完全小学的老师了解到,傣族学生在学习成绩、思想品德、社会发展等方面与其他民族的学生并没有显著差异,有的傣族学生还名列前茅。这充分说明了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以少数民族语言促进对汉语的理解、提高教育质量的“双语教育”是教育政策成功的典型案例。但“双语教育”涉及到民族文化特色、民族属性、民族认同等问题,因此必须对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一些问题进行思考。首先是少数民族文化、语言的价值问题。少数民族文化、语言是民族群体和个体的生活和情感交往、沟通的桥梁,调节和处理着少数民族与其生活环境、社会等多重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少数民族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不仅是两种语言教育的问题,事实上也是两种文化的教育,两种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在倡导“多元一体”的时代,少数民族文化、语言是人类文化花园中的一朵瑰丽奇葩,对少数民族文化价值的承认和尊重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促进人类的跨文化沟通交流,有利于发展文化产业,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只有在承认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价值的基础上,双语教育才有可能长期存在的必要性,才有可能被成功地执行,否则将成为一种过渡性的教育随时间的流逝而消亡。其次是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目的和功能的问题。教育是文化传承最主要的手段,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不仅要传承大家庭中的主体民族文化,而且理应在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和创造上发挥最主要的作用。因此,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不仅要通过双语教育增进少数民族学生对现代知识和科学技术的了解和掌握,也要在民族文化传承、发掘和创新上发挥其功能。但目前很多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仅停留在用一种语言注解第二语言以增进知识,或者仅停留在用第一语言翻译第二语言的教育资料的水平上。再者就是在促进地方经济建设上培养一些熟悉汉语的人,远远没有考虑到民族文化的传承、应用和开发创造。再次是双语教育的支持和帮助的问题。当以上两个问题得以澄清后,讨论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经费、师资、教材、招生等问题才有必要性。在这些方面,政府不仅需要出台和颁布有利的政策,而且更需要对颁布政策给予保证、监督、支持和帮助,尤其是资金支持。实施双语教育的少数民族地区多数是欠发达地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一些群众甚至不了解自己民族文化存在的意义。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仅颁布政策而没有行动上的支持和带领,仅靠当地政府和人民的努力是很难达到其目标的。最后是双语教育发展的问题。尽管双语教育在一些民族地区逐渐被普通教育所取代,但在多民族的中国大家庭,双语教育对少数

  

篇二:对民族双语教育的看法

  一、我国双语教育的发展概况“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在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汉族由于人口众多、经济文化发达,在与其他民族的交往和融合中逐渐形成了一个点线结合、东密西疏的架构。汉民族在发展中的“以夏变夷”的理念,以自己的内在文化精髓吸收各民族的精华,创生出华夏文明;其他民族在自身演变过程中也不断吸收汉文化和汉语,借助汉民族的文明来发展自己。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而历史上的几次民族大迁徙更是加速了各民族的融合和发展。由于经济、文化、人口等因素的作用,汉语成为了中华民族的共同语。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保障各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的权利,维护国家统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民族地区广泛实施了双语教育,大大地提高了少数民族的文化素质,保护了少数民族的宝贵遗产。但是,由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阶段的民族问题的认识曾出现了“左倾”错误,限制甚至取消民族地区的双语教育,少数民族地区的文教事业受到了极大地挑战,进而使全国的科教事业经历了严重挫折。建国后中国双语教育政策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初创期(1949—1957)、挫折期(1958—1977)和恢复期(1978—今)。第一阶段:初创期(1949--1957):从1949至1957年,中央政府从多个方面促进了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发展。以民族平等和语言平等的马列主义原理来看,这系列的政策保障了少数民族使用自己语言的权利,极大地提高了全国总体的文化教育水平。50年代我国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确保少数民族的语言权利,同时国家为实现各项决策而做的各种努力也为今后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二阶段:挫折期(1958—1977):这段时期,民族地区的双语教育在语言、政治、教学上都陷入了困境。1958年1月,国务院批准了《汉语拼音方案》,周恩来总理强调“汉语拼音方案可以作为各少数民族创造和改革文字的共同基础”,并要求“今后各民族创造或者改革文字的时候,原则上应该以拉丁字母为基础,并且应该在字母的读音和用法上尽量跟汉语拼音方案取得一致。然而,在“民族融合风”的影响下,双语教育面临着众多的诘难。

  第三阶段:恢复期(1978-今):1976年,伴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开始重新审视社会主义阶段的基本问题。1992年,指出90年代民族工作五项任务是:“加快经济改革;发展教育、科学、卫生事业;增强民族地区的经济独立;提高自治水平;增进民族团结。”当然我们仍旧不容小觑的是我国民族地区的学校非常缺乏合格的双语教师。加上交通不便利、信息不通畅、生活窘迫、教育落伍、人们的经济社会地位不高,民族地区不能吸引和留住足够的合格双语教师。对此,党和国家已经对民族地区的教师和教师教育在各方面做出倾斜,但民族地区的双语师资仍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二、对我国双语教育的建议1、双语教育是对人类内在本质在的探寻在对话关系中,对话者从自己独特的社会文化视角出发,叙述自己眼中的世界,以此来影响和改变别人。通过双方语言的接触,对话者进入了对方的语言中。“对话的我懂得使他或她存在的正是你(而不是我),他也明白,促使自身存在的你反过来又构成我中有你和你中有我。根据这些关系的辩证原理,我和你因此变成了两个你,而这两个你又变成了两个我。”2、双语教育是促进儿童成长的必由之路传统的教育消极地看待儿童的未成熟状态,因而总是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把学生置于一个被动学习的地位。我们应该在教学中考虑到了学生不同的语言背景,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语言的主体性地位。只有如此,学生才会对语言学习产生兴趣。“兴趣就词源学上来说,含有居问的事物的意思,即把两个本来远离的东西联结起来的事物?在学习中,学生现有的能力是开始阶段;教师的目的代表遥远的终点,只有通过居间的事物,开始的活动才能取得完满的结果。”3、将双语教育置于民族教育的重中之重能否认识到双语教育在民族教育中的重要性将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效果和成败。双语教育是促进少数民族社会流动的重要途径,是维护社会安定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也是承认和尊重少数民族自由、权利、尊严。充足的双语人才对于促进国际贸易和地区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实施双语教育是一项兴国安邦的大业。4、从国家整体发展规划的角度建构双语教育政策

  双语教育并不是一个单纯的语言问题,它自始至终与政治、经济、社会问题息息相关。“要提高双语教学课程的质量,继续扩大双语教学课程的数量。积极鼓励高等学校在本科教学领域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很多情况下,双语教育不能得以有效实施的主要原因,往往并非决策者忽略了双语教育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而在于双语教育关涉的政治社会问题是否成为决策者优先考虑的对象。

  5、加强双语教育立法建设双语教育是一项关乎社会长远发展和稳定的大事,然而双语教育的经费、师资、教材等却是一笔不小的经费。可见,双语教育是一项成本高、见效慢的工程。在国家经费相对紧张的情况下,双语教育即便是得到了政策的支撑,但是缺乏具体法律法规的约束,也难以有效地实施。因而,为了尽量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保证双语教育的有效施行,具备具体的双语教育法规势在必行。当前,在我国依法治国的方略下,作为民族教育重要环节的双语教育法必须尽快提上日程。6、加快师资队伍建设和教材开发作为双语者和双文化者的双语教师不仅要具有高学历,经过专门的训练要,而且应该具有从事双语教学的综合能力和积极有效的教学策略。这一切使得双语师资的培养和培训需要大量的物质和智力投入。“我国正在努力建立健全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上海市委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等相关机构研究建立双语教师培训和考评体系,预计2007年起将对上海中小学双语教学的师资进行资格认证”再者,对于相对贫困的民族地区来说,合格的双语教师极度匮乏也是一件迫在眉睫的大问题。而解决制约双语教育发展的这一瓶颈的出路不仅在于要加大民族地区双语教师教育的资金投入,还要完善相应的双语教师培训体系和教师资格证的规定。

  

  

篇三:对民族双语教育的看法

  民汉双语教学一直以来是我国少数民族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环节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思想下民汉双语教学就是对母语非汉语少数民族学生采用少数民族语与汉语两种教学语言开展教学工作既尊重少数民族学生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权利让少数民族学生全面掌握本民族语言文字又向少数民族学生推广汉语普通话让少数民族学生逐步达到民汉兼通

  对少数民族学生实施“民汉”双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民汉”双语教学一直以来是我国少数民族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思想下,“民汉”双语教学就是对母语非汉语的少数民族学生采用少数民族语和汉语两种教学语言开展教学工作,既尊重少数民族学生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让少数民族学生全面掌握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又向少数民族学生推广汉语普通话,让少数民族学生逐步达到“民汉兼通”。本文主要探讨实施“民汉”双语教学模式。

  一、开展“民汉”双语教学模式转型的必要性

  当前全国双语教学模式缺乏科学性和创新性,教学模式与当地语言环境、语言习惯结合不够紧密,没有遵循学生的认知和语言思维转换规律。而且双语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教材体系、结构不合理,教师队伍建设不完善,对双语教学的认识不统一,即语言学习以民族语言为主,还是汉语为主,如何确定两者的地位,这些都是值得探索和思考的问题。目前“民汉”双语教学模式已经进入了瓶颈期,要在国家方针政策下提高双语教学效果,就必须进行“民汉”双语教学模式转型。[1]

  “民汉”双语教学是保存与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一方面,“民汉”双语教学可以让少数民族学生通过学习本民族语言传承本民族文化;另一方面,“民汉”双语教学有利于少数民族学生掌握民族共同语――汉语普通话,从而加强和其他民族的交流。“民汉”双语教学能更好地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少数民族人才,更好地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其他民

  族地区交流。此外,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民汉”双语教学可以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

  认知水平,激发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民汉”双语教学的现状及特点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国家,民族间存在较大的文化差异,特别是语言不同,这造成了民族间相互交流的困难。国家在推行“民汉”双语教学方面不遗余力,目的就是增强民族团结和交流,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沟通的平台,也为民族地区建设培养大批“民汉兼通”的有用之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要在全国范围内促进少数民族“民汉”双语教学模式的转型,实现“民汉兼通”。[2]目前全国民族地区双语教学正逐步探索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依从母语、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以及语言和思维转换规律的“双语”教学模式,并逐步完善这一教学模式,使大部分地区的“双语”教学进入不断规范、健康稳步发展的轨道。双语教学依赖语言环境、教学模式、教材体系和师资队伍等方面的构建,下面具体分析全国双语教学的现状和特点。

  (一)双语教学模式

  现在的双语教学已经度过了起步建设阶段,平稳进入质量提高阶段,但是双语教学的普及程度仍然需要提高。虽然各个民族地区的双语教学模式有差异,但从总体上来看,大部分地区还是把汉语作为一门课程讲授,而其他科目采用民族语言讲授,没有真正实现双语教学。目前这

  种教学模式还广泛存在,究其原因,是害怕汉语教学削弱民族语言教学。为培养“民汉兼通”的人才,部分学校探索出“部分科目使用少数民族语教学,部分科目使用汉语教学”的模式,但是究竟哪些科目用民族语言,哪些科目用汉语,仍有待研究。而且,在课堂上同时用汉语和民族语言教学也是需要研究和突破的方向。

  (二)课程模式选择

  目前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少数民族教学课程模式包括“一类模式”和“二类模式”。以藏族地区双语教学为例,藏族地区双语教学是藏汉双语教学,按不同语言环境的生源区来划分“一类模式”与“二类模式”学校和班级。根据藏族地区“一类模式”与“二类模式”班级学生的成绩统计表,“一类模式”班级学生的成绩普遍比“二类模式”班级学生的成绩高出许多。这还要考虑按成绩分班的因素:某些学校在分班时,将成绩好的学生分到A班,用“二类模式”教学,将成绩不好的学生分到B班,用“一类模式”教学。一年后,B班学生的平均成绩超过A班学生的平均成绩。采用“一类教学”模式取得了意想不到的结果。虽然这样的经验并不能直接“嫁接”到其他民族地区,但是这说明了全国范围内课程模式选择不当会大大影响双语教学的效果。

  (三)双语教师培养

  双语教学的关键是培养大批具备“民汉兼通”的双语教师。目前全国范围内对双语教师的需求仍然很大,对双语教师教学的要求也在逐步提升。以青海省双语教师培养为例,该省主要由六州民族师范学院培养

  小学双语教师,由青海师范大学、青海民族大学等学校培养中学双语教师,培养目标以“一专多能,适应民族双语教学”为主。近年来,这些学校为青海省、四川省、甘肃省、云南省等输送了大批双语教师。

  三、“民汉”双语教学模式探析

  我国“民汉”双语教学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人们对“民汉”双语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使“民汉”双语教学并重的观点深入人心,使“民汉”双语教学成为主流思想。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民汉”双语在少数民族地区正在显示出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汉语地位的提高使得少数民族语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轻视、忽视母语的现象已经出现,部分少数民族语濒临消失的境地。这种现象的出现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对待“民汉”双语教学的态度。可以明确的是,少数民族语在相当长时间内具有不可忽视和取代的作用。(一)普通“民汉”双语教学模式普通“民汉”双语教学模式是指整个基础教育阶段实施“民汉”双语教学。通过“民汉”双语教学,使学生在中学毕业时能达到“民汉兼通”。普通“民汉”双语教学有两种模式。

  第一种教学模式是少数民族语为主导。采用这种教学模式的学校主要以少数民族语为教学语言,汉语作为一门第二语言课程开设。这种模式的双语教学,贯彻了“学校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的精神,也突出了母语教育在少数民族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保证学生“民汉兼通”。新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的双语学校大都采用这种教学模式。

  第二种教学模式是“民汉”语兼用。采用这种教学模式的学校,少数民族语和汉语均作为一门语言课程开设,两门课程贯穿于整个教育阶段。其他课程部分用少数民族语讲授,部分课程用汉语讲授,一般理科课程采用汉语教材,用汉语讲授。东北的朝鲜族、西北的蒙古族、西南的彝族都有采用这种教学模式的双语学校。

  (二)初级“民汉”双语教学模式

  初级“民汉”双语教学是指小学阶段的双语教学,这个阶段的教学也有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

  第一种模式是从小学一年级开设少数民族语文课和汉语会话课,到高年级时,少数民族语文课程逐步减少,汉语文课程逐步增加,双语教学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云南傣族、傈僳族的双语学校多采用这类教学模式。

  第二种模式是在学前班和小学一年级学习少数民族语文课程,用本民族语言讲课;小学中年级使用“民汉”双语对照课本,用本民族语和汉语两种语言讲授;小学年级使用全国统编教材,用汉语授课。少数民族语文作为一门课程从入学开设至毕业。西藏自治区部分县级学校采用这种教学模式。

  四、结束语

  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研究会理事会负责人邓文录指出,“为适应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尽快地发展

  ‘双语’教学形式实属必要,其目的是更好地维护少数民族受教育的权利,培养一批既懂民族语又懂汉语的双语人才”。因此,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双语教学是继承社会文明,促进社会和谐,培养民族人才的重要举措,要根据各民族地区差异,按照国家方针政策大力改革和创新“民汉”双语教学,探索出适合各民族地区双语教学特点的教学模式。

  

  

篇四:对民族双语教育的看法

  word格式-可编辑-感谢下载支持

  为什么要推行双语教育?

  ——双语教育宣讲提纲

  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以下简称双语教育)是指在少数民族教育教学过程中,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本民族语言文字开展相关课程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

  双语教育是新疆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通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来学习中华民族文化、国家主流文化、现代科技文化,使少数民族学生能够面向全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获得更大发展;通过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来学习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使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一、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是法律的规定在宪法和有关法律中,专门列出条款,要求公民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三十七条规定“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班级)和其他教育机构,根据情况从小学低年级或者高年级开设汉语文课程,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汉语是国家的通用语言,是包括各民族在内的中国公民都必须学习使用的语言。作为中国的公民学习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是天经地义

  word格式-可编辑-感谢下载支持

  的。学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仅体现了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员,同时也是实现在更大范围内的交往和发展,当然也是国家的语言文字法律和民族政策在教育领域中的具体体现,有利于少数民族更好地参与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活动。

  二、关于双语教育政策规定(一)双语教育是民汉兼通教育。双语教育坚持民汉教学并重、民汉兼通培养,一直把母语教学作为双语教育工作的重点。中小学双语教育主要有两种模式,模式1是理科用汉语授课,文科用母语授课。模式2是全部课程用汉语授课,开设民族语文课程,不具备师资条件的学校,体育、音乐、美术可以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授课。这两种模式都是双语教育,采取哪种模式,按照群众的意愿、教师和学生的情况由各地自行确定。

  在中小学双语教育两种模式中,民族语文课程是从小学一年级起直到高中都开设,此外双语教育中还有一些涉及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课程仍是用少数民族语言为主进行教学的,这些课程以及相应的教学课时都是要求开齐开足的。此外,自治区在民考汉学生中开展开设母语文课程试点。要求适当保留民语授课普通班,供学生和家长选择。加大对母语文和使用母语教学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同时,开发和引进优质的教学资源辅助母语教学,保证母语教学质量。在学前双语教育阶段,语言领域学习中就有少数民族母语的学习。

  (二)从“娃娃抓起”是双语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大量研究成果和语言习得实践告诉我们,幼儿学习语言,特别是学习口语有明显

  word格式-可编辑-感谢下载支持

  的优势,所以,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机,在学前阶段,给他们提供较好的语言环境,按照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提供大量实践机会,促使他们学好母语和汉语,能为他们进入小学后用双语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基础,能提高双语教学效果。

  三、双语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一)双语教育是民族振兴之路。人类靠教育来传递先人的经验,培养一代又一代的新人,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由于历史和自然环境等原因,新疆民族教育基础薄弱,发展不平衡。一方面由于民语教学资源翻译滞后,教学资源短缺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另一方面,由于民族毕业生不懂国家通用语言,影响着他们直接获取更多信息。

  在世界进入21世纪的今天,我国改革开放日趋深化,国家和社会发展使得对双语人才的需求程度迅速提高。实施双语教育,是为了满足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学生将来为了科研工作、获取信息、出国深造、谋求“高薪”职业,都必须具有双语能力,必须是双语人才,这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懂自己的语言而拒绝其他语言只能使自己变成“井底之蛙”,要想爬出深井就必须学习其他语言文字从而在世人面前展示自己。“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果我们等到发现孩子在高中乃至大学毕业以后,因为汉语等语言方面明显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限制了学生个体的发展,那时才来实施双语教育,那我们就过于滞后了。

  双语教育丰富了民族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明确了民族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一方面双语教育丰富了教学资源,进而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改变,增强了教学实效,提高了少数民族教

  word格式-可编辑-感谢下载支持

  育质量。另一方面双语教育拓展了信息渠道,有利于少数民族学生和教师直接、快捷获取信息,开阔视野,有利于提高民族教育教学质量。

  新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少数民族群众的广泛参与和共同努力。而广大少数民族群众只懂少数民族语言获取信息是有限的,而懂得第二语言、特别是品种多、使用人数多的第二语言,则会大大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提高竞争能力,这样,也更有利于个人就业、创业,有利于个人和家庭的发展,有利于脱贫致富。

  (二)世界各国人民都热衷学习汉语。据统计,2011年全球10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300多所孔子学院和500多个孔子课堂,海外学汉语人数已超过4000万。目前我区来华学习汉语的外国留学生近5000人。在当今世界各国人民都热衷学习汉语的情况下,作为中国的公民学习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是天经地义的。

  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正在积极推广双语教育。例如,新加坡也是一个双语化程度很高的国家,有80%以上的华人,国家规定4种官方语言,英语不是外语,而是全国官方语言,华语也是华人的官方语言。

  日本一直是一个双语国家,古代使用中文和日文,一战前贸易利用英语,科技利用德语。二战以后,充分利用英语,引进新技术,使日本发达起来,成为经济强国。有一篇《日本酝酿“英语革命”》的文章建议“国会以立法的形式,正式确立英文作为第二官方语言的地位。”请注意这里说的是“第二官方语言”,不是作为第二外语。如果日本真正实现把英语作为第二官方语言,日本的双语化程度将更进一步提高。

  word格式-可编辑-感谢下载支持

  印度也是一个双语或多语国家,而且双语化程度也是相当高的。印度国家官方语言是“印地语”,除此之外,还有十几种邦属官方语言,语言的复杂程度可想而知,但是英语成为全国共同语与各邦语言之间的纽带。说明在印度国内部英语化水平是多么的高。正因为如此,其IT技术才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此外,在加拿大、卢森堡、马来西亚、科威特、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双语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三)双语教育是发展繁荣少数民族文化的迫切需要。语言是交流沟通的工具。我国各民族的交流沟通主要是由国家通用语言完成的,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一切活动也主要是用国家通用语言来进行的,它的这种社会功能是国内其他任何一种语言所无法取代的。

  双语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双语能力和文化交际能力为主要目标,是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基石。少数民族在掌握母语的基础上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有利于与其他民族的沟通,有利于创造各民族之间相互欣赏、相互包容的良好氛围。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只局限于本民族文化的框框内,必将自我限制,只有当它吸收了其他文化的先进养分之后,才能弥补自己的不足,更好地发挥本民族文化的长处。双语教育正是文化交汇的特殊桥梁,无论哪个民族如果忽视了这座桥梁,那么它的文化也会进入狭小的死胡同而不能自拔。

  实践证明,双语教育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得到包括广大学生、家长在内的社会各界人士的衷心拥护,群众送孩子进双语班的热情很高。在尚未具备条件开双语班和双语幼儿园的地方,群众也要求尽快创造条件办双语班、建双语幼儿园。

  word格式-可编辑-感谢下载支持

  2006年首届少儿双语口语大赛,全区有近4万名少数民族儿童参加大赛。2009年第二届少儿双语口语大赛,全区有100多万名各民族儿童参加。2009年首届大学生双语能力大赛,参赛选手达到4万名,共收到网络投票百万余张。规模空前,深受各界关注。获奖选手无论是母语水平还是汉语水平都很高,展示了双语教学的良好效果。

  双语教育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业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2011年自治区启动首次双语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开展了小学四、六年级双语班和普通班的汉语学科质量监测,七个地州50个县市4万名学生参加测试。从此次监测结果分析来看,接受双语教育的学生的汉语成绩好于民语授课普通班,双语教育模式2好于模式1。据统计,双语班学生升入内初班、内高班和普通高校的人数逐年增加,录取分数线也不断提高。

  因此,实施双语教育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双语教育不仅贯彻落实了法律规定,更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和弘扬的必由之路,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可以肯定为是一种进步的表现。人心所向,群众的期盼,是双语教育发展的巨大动力。

  

  

篇五:对民族双语教育的看法

  式三的优势及不足以沙雅县第四小学为例21什么是双语教学22新疆双语教学三种模式的提出31沙雅县第四小学的基本情况32办学条件33教材选用34师资情况35学生基本情况41沙雅县第四小学模式三双语教学的优势42沙雅县第四小学模式三双语教学的丌足51适当加强母语教学52根据学生情况选用教材53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推行人本主义教学法54教学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55构建家庭和学校乊间相亏沟通的桥梁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模式三的优势及不足以沙雅县第四小学为例摘要

  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模式三的优势及不足-以沙

  雅县第四小学为例

  目录

  1引言......................................................................12模式三“双语”教学的由来...................................................1

  2.1什么是双语教学...............................................12.2新疆双语教学三种模式的提出...................................23.1沙雅县第四小学的基本情况.....................................23.2办学条件.....................................................23.3教材选用.....................................................23.4师资情况.....................................................33.5学生基本情况.................................................3

  4.沙雅县第四小学模式三“双语”教学的优势与不足..............................4

  4.1沙雅县第四小学模式三“双语”教学的优势.......................44.2沙雅县第四小学模式三“双语”教学的不足.......................5

  5.基于沙雅县第四小学“模式三”教学不足的建议................................6

  5.1适当加强母语教学.............................................65.2根据学生情况选用教材.........................................75.3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推行人本主义教学法.....................75.4教学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85.5构建家庭和学校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8

  6.结语......................................................................8参考文献:...................................................................9

  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模式三的优势及不足-以沙雅县第四

  小学为例

  摘要:目前,我区少数民族双语教学蓬勃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双语教学的认识趋于统一,双语教学的类型和模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最近有些地区进行了模式三“双语”教学。模式三“双语”教学对我区“双语”教学的推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文章结合目前我区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中的模式三“双语”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以阿克苏地区沙雅县第四小学为例,剖析现有模式三“双语”教学的不足并提出改良建议。关键词:双语教学;模式三“双语”教学;沙雅县

  ‫شىنجاڭدىكىئازسانلىقمىللەتلەرنىڭ«ئۈچئەندىزىلىك»قوشتىلئوقۇتۇشىدىكى‬

  ‫ئەۋزەللىكلەرۋەيىتەرسىزلىكلەر‬

  ‫(شايارناھىيىلىك‪-4‬باشلانغۇچمەكتەپ)‬

  ‫ئاساسلىقمەزمونى‪:‬ھازىررايونىمىزدىكىئازسانلىقمىللەتلەرنىڭقوشتىلئوقۇتۇشىتىزسۈر‪-‬ئەتتەتەرەقق‬‫ىيقىلىپ‪،‬مۇئەييەننەتىجىلەرنىقولغاكەلتۈردى‪.‬ھەمدەقوشتىلئوقۇتۇشىغانىسبەتەنبىردەكتونۇشقائگە‬‫بولدى‪.‬قوشتىلئوقۇتۇشىنىڭتۈرىھەمئەندىزىلىرىھەرخىلئالاھىدىلىكلەرنىنامايەنقىلدى‪.‬يىقىندىنبۇيانب‬‫ەزىرايونلاردا«ئۈچئەندىزىلىك»قوشتىلئوقۇتۇشىئىلىپبېرىلىپ‪،‬رايونىمىزنىڭقوشتىلئوقۇتۇشىنى‬‫ئىلگىرىسۈرۈشتەئاكتىپرولئوينىدى‪،‬بىراقئەمەلىيلەشتۈرۈشجەريانىدايەنەبىرئازمەسىلىلەرمۇبايقال‬‫دى‪.‬مەزكۇرماقالىدەرايونىمىزدىكىئازسانلىقمىللەتلەرنىڭقوشتىلئوقۇتۇشىدىكى«ئۈچئەندىزىلىك»قو‬‫شتىلئوقۇتۇشىنىڭھازىرقىئەمەلىيئوقۇتۇشئەھۋالىتەھلىلقىلنىپ‪،‬ئاقسۇۋىلايەتلىكشايارناھىىيسىنىڭ‪4‬‬‫‪-‬باشلانغۇچمەكتەپنىڭ«ئۈچئەندىزىلىك»قوشتىلئوقۇتۇشىمىسالقىلنىپ‪،‬ھازىرقى«ئۈچئەندىزىلىك»‬

  ‫قوشتىلئوقۇتۇشىنىڭيىتەرسىزلىكلىرىھەمدەئۇنىڭغائۆزگەرتىشتەكلىپىبېرىلدى‪.‬‬‫ھالقىلىقسۆزلەر‪:‬قوشتىلئوقۇتۇشى؛«ئۈچئەندىزىلىك»قوشتىلئوقۇتۇشى؛شايارناھىيىسى‬

  1引言

  大力开展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是全面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推动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1991年4月,自治区教委选定伊宁市一中、哈密地区一中等十所民族中学(民汉合校)作为自治区“民汉兼通”的试点学校。1992年7月以新教普字[1992]32号文件的形式进行了确认。这是自治区开办最早的“民汉兼通”的实验学校,其目的是在校园内通过多种途径加强汉语教学。这些学校中的一部分后来发展成为部分学科汉语授课实验的主要学校。1993年10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委组织召开首次“民族学生部分学科用汉语授课实验研讨会”以这次研讨会为转折点,自治区的汉语教学开始逐步向双语教学发展。1999年3月,自治区教委要求,1964年以后出生的少数民族青年教师在继续巩固提高母语水平的同时,学好汉语。其中,汉语教师的HSK水平为高中8级、初中6级、小学5级,其他学科教师高中5级、初中4级、小学3级。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开展对少数民族的双语教学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也积累了许多实践经验。在这样的背景下,阿克苏地区进行了模式三“双语”教学。本文以沙雅县第四小学的模式三“双语”教学的实际情况为例,分析模式三“双语”教学的优势及不足。

  2模式三“双语”教学的由来

  2.1什么是双语教学

  所谓的“双语”教学是即用非母语进行部分或全部非语言学科的教学。

  从双语教学的定义看,双语教学是由英语“bilingualeducation”翻译而来。至今为止,有关双语教学的界定不下几十种,但可以把它划分为广义的双语教学和狭义的双语教学两种:广义的双语教学指的是学校中使用两种语言的教学。狭义的双语教学指的是学校中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传授学科内容的教学。我国目前开展的双语教学基本符合狭义的双语教学的界定。从双语教学的属性看,大体可以分为添加性和缩减性双语教育两种类型。添加性双语教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第二语言或外语作为教学语言,目的不是准备替代学生的母语或第一语言,而是培养学生掌握两门语言。缩减性双语教育是指用第二语言或外语替代学生的母语或第一语言,如美国对少数民族语言学生实施的过渡性双语教育。我国

  1

  双语教学明显具有添加性双语教育的特征。

  2.2新疆双语教学三种模式的提出

  在新疆双语教学是指使用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言组织教育教学的教育教学模式。新疆双语教学主要有三种模式,模式一为理科及外语使用汉语授课,其他课程使用母语授课;模式二为民语文使用民族语言授课,音乐等课程中涉及民族传统音乐和传统文化的内容,可以用民族语言讲授,其他课程使用汉语授课;模式三为在民语言小学一年级开始全部课程都用汉语教学,从三年级开始加入母语课程的教学模式。

  3沙雅县第四小学进行模式三“双语”教学的现状

  3.1沙雅县第四小学的基本情况

  沙雅县第四小学是在县城的边上,这该学校是民汉寄宿制学校,全校总共有80多位教职工,1642名学生,其中,少数名族教师有13位,少数名族学生有800多名,分30个班。其中民语普通班2个,“模式三”双语班有三个,民族汉语班有四个,其余的是汉族班。

  为了提高本校双语教学质量,根据新教基【2007】50号文件精神和本校实际情况结合教育局的指示,依据该校的实际情况,经本校委会研究决定从一年级到三年级开设“模式三”教学。所以该校对这三个班级除了母语以外全部课程使用汉语授课。

  3.2办学条件

  学校总面积是54亩地,有一个四层的教学楼,三层的学生公寓楼,两层的食堂,还有一个体育场。学校具有先进的电教媒体,有两个微机室、两个多媒体教室、一个语音室。每个班有一台电视机、VCD等电教媒体。

  3.3教材选用

  模式三“双语”班的教材选用人教版的教材。除了母语文外,“双语”班其它的课程安排与设置均跟汉族班一样,有以下的十门课程。母语文,汉语,数学、新疆、校本、科学与实践、体育、美术、英语、品德与生活。

  2

  3.4师资情况

  学校有13名维吾尔族教师,其中2名是民考汉,其他为民考民教师其中HSK成绩8级的1名、7级的1名、6级的1名、5级的5名、4级的2名(1名是已47岁)。

  3.5学生基本情况

  学校模式三“双语”班有三个年级5个班。分别是一年级(3)班有50名学生,二年级(3)、(4)班有109名学生,三年级(3)、(4)班有112名学生。

  学班

  生数数

  一年级的15%的学生接受过学前“双语”教学,所以在教学中学习成绩比较

  好。二年级的学生基本上没有接受过学前“双语”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有困难。

  三年级的学生之前根本没有接受过“双语”教学。沙雅县第四小学模式三“双语”班的情况(表1-1)

  班主任基本情况

  年级

  班主任姓名出生日期

  性族参加工作时最后学HSK

  双语培训备注

  别别间

  历

  等级时间

  150一年级(4)班阿玛尼沙1983-4女维2007.9

  本科7级

  二年级(3)班2109

  二年级(4)班

  三年级(3)班2112

  三年级(4)班

  武雅雯

  热汗古丽。艾则孜

  1982-61983-12

  女汉2002.2女维2007.9

  袁绍鲁

  1980-6男汉2007.1

  阿依谢母1983-4女维2002.2

  149四年级

  艾比拜木1978-8女维1996.9

  大专

  本科5级

  大专大专本科

  6级

  07-(3-9月)

  洛阳

  5级

  07-(3-9洛阳月)

  154五年级

  岩红王

  1973-2女回911991

  本科

  3

  4沙雅县第四小学模式三“双语”教学的优势与不足

  4.1沙雅县第四小学模式三“双语”教学的优势

  4.1.1学校具有良好的汉语学习环境

  沙雅县第四小学是个民汉合校,汉族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的比率相差不多。对少数民族学生而言,有很好的汉语环境,学生每天可以跟汉族学生一起玩、学习、交流,这一点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汉语口语能力。对双语教师来说,也有个很好的学习汉语的环境,民汉教师在一个办公室每天在一起上班,彼此交流教学方法,这些不仅仅有利于提高少数民族教师的汉语水平,还有利于提高教学能力。给模式三“双语”班授课的汉族老师也能学会维吾尔语,这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加强相互间的交流。

  4.1.2具有汉语水平比较高的教师队伍

  对模式三“双语”班的任课教师的要求比较高。汉语语文由汉族老师代课,数学和班主任的工作由汉语水平高的维吾尔族老师承担,副班主任的工作则由汉族老师来承担。

  4.1.3学校汉语活动课程丰富

  学校着重于安排各种双语比赛,还有娱乐性的活动。教研组每个月安排一次双语演讲比赛,比赛中也有猜谜、唱歌等环节,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此外,该校每周二下午安排一节课的“第二课堂”活动。第二课堂活动由教研组的汉族教师来承担,他们给学生讲汉语故事、幽默、唱歌等各种形式来启发学生的学习汉语的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汉语听说能力。

  4.1.4具有比较好的教学条件

  学校有两个多媒体班、两个微机室,一个图书馆还有一个专门的语音室。每个班都有一台电视机、VCD。

  每周三上午在多媒体班教研组安排公开课。从三年级以上的班一周都有两节

  4

  课的计算机课,其中语文课和英语课各有一节必须在语音室上。

  4.2沙雅县第四小学模式三“双语”教学的不足

  4.2.1学校只狠抓汉语,忽视母语对第二语言的影响

  学校为模式三“双语”班只安排了每周两节课的母语课。较多的研究成果表明,第二语言学习者,母语的掌握水平直接影响到其对第二语言的学习。

  双语教学中要求教师完全使用汉语授课,结果教师满堂用汉语讲解,而不少学生由于汉语基础差,加上母语能力也不足,往往是一头雾水;在自由讨论时,发言者就是那寥寥几个程度较好的学生,其他同学多保持沉默。

  4.2.2教材选用不当

  教材选用不恰当,增加了学生的负担,使学生容易失去学习双语的兴趣爱好。模式三的汉语语文是由四章内容构成,每一章有四篇课文,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一首古诗,最后有一个语文园地。语文园地又分成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等五个部分。其中对学生而言最难的部分当属习作部分,因为学生没有足够的词汇、语法知识。此外,课文内容让学生难以理解;如,古诗部分“夜书所见”、“望天门山”、“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加之,课文大多数是与汉族文化和传统习俗、古代典型人物有关,所以学生难以理解。比如说,“孔子拜师”、“矛和盾的集合”、“盘古开天地”、“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模式三“双语”班选用的教材对于没有汉语基础和汉文化背景的学生而言学习困难突显。以该校三年级为例,由于三年级的同学在一年级到二年级上学期进行的是模式一“双语”教学。从二年级下学期开始进行模式三“双语”教学。所以,班里50%的学生汉语基础不够扎实,有的学生连拼音都不会,在这样的状况下进行模式三“双语”教学对这些学生来说更是困难重重,对学生和教师的压力都很大。最后,教材的授课进度安排不够恰当;模式三的汉语教学,其教材及教学进度与汉族学生均相同,对少数民族学生而言,尤其是没有任何基础的少数民族学生而言,存在很大的学习困难。

  5

  4.2.3课程安排欠妥当

  学校安排的课程表是一个形式而已,以三年级为例,原来的课程安排是每天上午有一节数学课和一节语文课还有科学、品德、体育、新疆等课程。但是实际上每天上午给他们讲的是两节数学课和两节汉语语文课。下午要看班主任怎么安排,大多数是数学老师和汉语语文老师轮流上课。母语一周有两节课,其它课程可能一学期期间最多上3-4节课。这样的课程安排会影响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容易厌烦教师,并失去学习兴趣,还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

  4.2.4学生学习压力过大

  学校和教师盲目地追求教学成效而忽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自由空间。如,每周汉语和数学课本应有14节课,但是为了追求教学成效一周上26节课,作业有小练习册、作业本、大练习册、一连通、口算等五种作业,一天至少要做三种。学生回家后要用2个多小时左右完成数学作业,用1个小时完成语文作业,用1个小时完成母语作业,用1个小时完成英语作业。算下来他们的作业时间最少是5个小时。

  4.2.5教学方法不得当

  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多年来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问题仍然突出在沙雅县第四小学教学实践中仍然是以教材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生为中心。汉语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精讲多练。但我们通过听课发现,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着重讲解教材的内容,而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还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只强调课堂纪律,忽视学生的学习兴趣、效果。

  5基于沙雅县第四小学“模式三”教学不足的建议

  5.1适当加强母语教学

  母语是一个人自咿呀学语的孩童时代就浸染其中并在成长中受到其文化内核影响的语言,是个体最熟练、使用最便捷的语言。在“双语教学”中,一般而言,除母语学科用母语教学外,其他学科的教学都用非母语,而且只能用非母语语言开展教学;所以,双语教学开展的关键在于如何让学生融入并适应社会,以

  6

  母语为桥梁,耳濡目染地学会和掌握第二语言。由此可见,在双语教学中要使用“双语并重原则”。

  所谓“双语并重”就是在进行双语教育的时候,既提供给学生最好的母语教育,也提供给学生最好的第二语言教育,并尽量避免产生负面的影响,让他们可以把从母语中学到的方法转移到其他语言的学习中,使其他语言的学习更容易。

  在双语教育中,母语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基于逻辑思维的养成和稳定性,双语教学应在掌握好母语的基础上进行。而由于语言和文化关系密切,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不仅包含了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也蕴涵了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等。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特征,在语言学习中只学习语法规则和词汇是远远不够的,学习者必须了解或熟知与该目的语相关的文化。因此,在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汉文化的导入一直是汉语教师所关心的话题。在此种情况下,完全用汉语解读汉民族文化实属不易,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更是困难,此时,母语可以发挥其桥梁作用。

  5.2根据学生情况选用教材

  教材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材不仅能反映教学理论和教学研究的深度,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能决定教与学的效果。由于双语班采用汉语和维语授课,各开办双语教学班的学校应使用汉语和母语两种语言的教材。比如,数学和汉语可以用人教版的教材,但是新疆、品德与生活、科学与实践可以选用新疆双语版的教材。

  5.3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推行人本主义教学法

  人本主义教学法,又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它的主要原则就是使学生积极学习并积极参加所进行的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及主体作用。基于这样的原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教具。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及提出自己的看法,还要善于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比如说,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不管是错还是对应该鼓励他们积极发言。课间抽出一两分钟的时间引导学生独自思考问题。

  此外,汉语教学中可以适时、适度的利用母语,发挥母语的必要作用。但是同时必须注意,使用母语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所以双语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排除母语的干扰,发挥其积极作用,避免母语的滥用,防止其反作用。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汉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使他们能同时掌握母语和汉语能使用母语和汉

  7

  语进思维,能在这两种语言之间根据交际对象和工作环境的需要进行自由的切换,实现“民汉兼通”。

  5.4教学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促进教师使用先进的电教媒体,利用教学资源,为课堂教学注入时代的活力。以听说为主方向,让学生在有意和无意中体会语文乐趣。加强词语积累,语句练习,写作练习。发挥游戏的作用,在游戏中获得知识。每周最少有一节课要在多媒体班上课,在网上有不少的有关教学内容的短片和谜语、图片等材料,教师要善于利用电教媒体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5构建家庭和学校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

  家庭和学校应该为孩子的成长共同努力,学校要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开办家长学校,这是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的有效途径;二是学校设家长接待日,专门接待来访家长,在某些问题上进行交流、沟通、达成共识;三是教师要定期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以及学生在家里的表现,与家长在教育学生上达成一致,因材施教;四是设立“家校联系卡”,定期或不定期发送到家长手中,并回收反馈信息,使学校与家庭密切配合,共同教育好学生。

  6结语

  我国有56个民族,在这个大家庭中,语言是人们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的工具。学习和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因此,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就尤为重要了。

  在我区开展的对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目的不仅是通过在学科教育中使用民、汉两种教学语言,培养学生使用两种语言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少数民族的双语教学,加强少数民族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促进少数民族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全面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推动民族教育事业。因此,在双语教学研究中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以期使我区双语教学能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模式三“双语”教学在各分地区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显示出一定的问题,因此,应进行及时总结与分析,以期对“双语”教学的胜利推进换供改良建议。

  8

  参考文献:

  [1]、古力加娜提.艾乃吐拉.民族教育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09年第1期.[2]、欧阳志.新疆解放以来有关汉语和双语教学的文件及政策规定综述[M].新疆:新疆中小学汉语、双语教学研究文献集.2009年.[3]、方晓华.新疆“双语”教学的现状与发展前进[M].新疆:新疆中小学汉语、双语教学研究文献.2009年.[4]、教研组.沙雅县第四小学双语一年级开设模式三实施情况、新疆沙雅第四小学,(2009-2010).[5]、教研组.沙雅县第四小学“双语”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新措施(2009-2010)、新疆沙雅县第四小学,(2009-2010).[6]、教研组.双语班任课教师情况.沙雅县第四小学,2010年.[7]、教研组.双语教研工作计划.沙雅县第四小学,2010年.[8]、教研组.模式三双语教学工作汇报.沙雅县第四小学,2010年.[9]、陶啸云.浅议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的差异[J].大众科技,2006年第4期.[10]、齐玉龙.浅谈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中母语的地位和作用[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第27卷第三期.

  9

  

  

篇六:对民族双语教育的看法

  教师双语教育教学心得体会(优秀范文5篇)

  >第一篇:教师双语教育教学心得体会20xx—20xx年我在兵团电视大学参加了“双语”骨干教师培训,在两年集中

  培训过程中,我的汉语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较大提高,基本达到使用汉语授课的基本素质和能力。20xx年再次参加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提高培训。通过在xx中学一年认真地培训学习,我深深认识到了“双语”学习和教学的极其重要性,在新疆这样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边远贫困地区,能否实现党中央提出的战略目标,关键取决于科技教育的发展,取决于我们能否为自治区各项建设事业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科技创新人才,特别是培养德才兼备、民汉兼通的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劳动者和科技创新人才。

  为此,我加倍珍惜本次来之不易的培训机会,努力学习,取得了可喜成绩。下面是我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点体会,我认为:学生们开始时会一时无法适应正规的双语学习,我们就让他们更自由一些,可以用轻松愉快的教学方式赢得学生们的喜爱,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课堂更加有趣味性,适合学生们的特点。对于刚接触汉语的学生来说,需要老师提出一定的要求,应该知道作为学生所要达到的标准,每一堂课,我都会使用新学的教学理念运用于课堂,给每一位学生讲清楚该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只要每一天学生都在努力、在进步,我们就应该很欣慰!对于一直生活在母语环境下的学生来说,一下子去适应双语环境,在我们看来的确很困难。然而,要知道学生们的语言接受能力极强,他们很快会接受双语环境。与之相配合,我们这些教师自然也应该与学生共同努力,去适应孩子们在双语语言上的发展。我们要坚持去听汉语课,学习汉语技能,去把握孩子们一段时间内所掌握的汉语,并为双语思维能力的培养做好铺垫工作。在双语课中,要把握住其中的基本原则:重点就是建立双语思维,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要一直在适应学生们的语言变化、同他们一起交流、教学中改变自己,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师生都会很快乐!

  作为教师,应该从学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培养、训练抓起。尤其要注意到教学与生活的衔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在生活中,做为教师我们不用担心他们不会这、又不会那。要让学生懂得在生活中,运用语言去帮助别人、关心别人,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我认为:在“双语”教学问题上,没有任何捷径可走,我县缺乏“双语”教师,但缺的是素质高的双语教师,低素质双语教师最终将使我们的双语教学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误人子弟,使我校的少数民族教育质量难以提高。

  总之,我一定坚持双语学习,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扎实工作、持之以恒,努力做好双语教学工作,把在xx中学学到的经验运用到本职工作中,为开创我校双语教学工作新局面,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展开阅读第一篇全文

  第二篇:双语教学心得体会双语教学的重要意义及心得体会----拜城县三中阿曼古丽〃海维尔我从2000年工作至今,一直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通过短短一年来的初步双语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双语教学的好处,但同时,我也领悟到双语教学不是简单的学科+汉语,而是学科与汉语相辅相成的,即汉语与学科教学是自然的融合在一起的,汉语的引入应该为学科教学服务,而不是单纯的把母语换成汉语就行了,更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而采取相应的教学模式。双语教学对我来说,实际上是一个在实践中慢慢地摸索,应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的困难过程,有小心翼翼,但更多的是打破常规与勇往直前;有困难重重,但更多的是唤来欣慰与继续努力;我也有不知所措,但经常是一切迎刃而解。我们一直在努力着,争取多一点的收获。一年多的时光转瞬即逝,我们双语班的学生进步都非常大,真不敢想刚是由双语授课时他们的样子,那时的确很难,可是也有有很少一部分孩子的适应能力非常强,他们很快就进入了角色;学生们的进步就是我们的骄傲!一、教学与常规的关系既然学生们一时无法适应正规的双语学习,我们就让他们更自由一些:轻松愉快的教学方式赢得了孩子们的喜爱,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让课堂更加有趣味性,适合学生们的特点。

  对于刚接触汉语的学生来说,需要老师提出一定的要求,应该知道作为学生所要达到的标准,每一堂课,我都会先抓紧常规,给每一位学生讲清楚该怎样做才是最好的;每一天孩子们都在努力,都在进步,我很欣慰!

  二、教学与生活的关系作为教师,从学生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培养训练抓起。尤其注意到了教学与生活的衔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一个学期以来,孩子们的进步非常大。尤其在生活中,不用再为他们担心,不会这,又不会那的。更让人欣喜的是,许多孩子都懂得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去帮助别人,去关心别人。三、教学与双语的关系对于一直生活在母语环境下的学生来说,一下子去适应双语环境,在我们看来的确很困难。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学生们的语言接受能力极强,他们很快接受了。与之相配合,我们这些教师自然也应该与学生共同努力,努力去适应孩子们在双语语言上的发展。我们坚持去听汉语课,去把握孩子们一段时间内所掌握的汉语,并为双语思维能力的培养做好铺垫工作。在双语课中,要把握住其中的基本原则:重点就是建立双语思维,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双语思维。应该说要一直在适应学生们的语言变化,同他们一起交流、教学,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师生都很快乐!也许,在这一年多的时光中,我的工作仍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我有我所期望的获得:学生们都进步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仍然会承接着前一阶段的工作,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不断努力。让咱们学校的双语试验教学更好!下面我想重点就双语教学的重要意义谈一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我有幸参加了为期一年的自治区”双语”强化培训,原来我是一名一直使用母语授课、但具备一定汉语水平的少数民族教师,在一年集中培训过程中,我的HSK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较大提高,基本达到使用汉语授课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当然,这种合格是一个低水平、低层次的要求,与真正”双语”教师的标准还差得很远,这需要我继续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努力学习,提高”双语”水平,并带动其他少数民族教师学习汉语、掌握汉语、使用汉语,形成学习汉语的浓厚氛围,为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保持社会稳定发挥自己的作用。目前,我县推进”双语”教学的热情高

  涨,少数民族群众要求子女接受”双语”教学的愿望十分迫切,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汉语言学校建设相对较为薄弱,办学规模较小,与教育需求之间产生了脱节现象,致使一些汉语言学校班额一扩再扩,教师负担沉重,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民语言学校要积极主动,取得汉语言学校的帮助和支持,实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我认为,我县缺乏”双语”教师,但缺的是”真正顶用的”“双语”教师,如果学校现在的”双语”教师达不到”双语’教学的基本要求,再怎么搞培训,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都是一句空话,低素质”双语”教师”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现象将无法得到遏制,这样做的恶果,最终将使我们的”双语”教学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误人子弟,少数民族教育质量难以提高。

  虽然推进”双语”教学是趋势,但也要看到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将会是”双语”教学与民语教学并存的局面,由于受教师资源所限,”双语”教学班的扩展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所以,在大力推进”双语”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抓好民语教学,不断提高民语教学质量,尤其是理科民语教学质量,同时加授好汉语课,为推动”双语”教学打好基础。

  在新疆这样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边远贫困地区,能否实现中央提出的战略目标,关键取决于科技教育的发展,取决于我们能否为自治区各项建设事业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科技创新人才,特别是培养德才兼备、民汉兼通的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劳动者和科技创新人才。

  推进中小学”双语”教学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建设,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提升各民族综合素质的根本性措施,是我区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历史选择,是广大人民群众融人现代社会生活的客观现实需要,是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共同繁荣必由之路。我们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坚持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教育发展观,真正理解和把握”双语”教学的深刻内涵,真正把思想认识统一到自治区2号文件精神上来,真正树立起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肩负起历史的重任,克服困难,迎接挑战,扎扎实实地做好推进”双语”教学的每一项工作,为自治区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跨跃式发展贡献力量。

  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双语”

  教学工作的决定》,深化少数民族教育改革,为少数民族中小学全面实施”双语”教学奠定基础,加强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寓”双语”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不断强化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双语”教学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为培养“民汉兼通”的少数民族人才夯实基础。对深化我区少数民族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和水平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为此,我们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中小学”双语”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教育是现代文明的基石,是一项关系全局、影响未来的事业。少数民族教育是整个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民族工作的重要方面,也是自治区教育发展的重点。加强中小学”双语”教学工作,是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对于促我区教育事业发展,提高少数民族素质,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与同繁荣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大力推进中小学”双语”教学,是落实”三个代表”重思想的具体体现。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办好人民满意育事业,不断开创教育工作新局面的根本保证。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体现了先进生产力的要求,代表了先进文的发展方向,也充分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新疆这样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大力推进中小学”双语”教学是高少数民族质量的突破口,是少数民族群众获取更多知识信息,得更多发展机遇的”通行证”。正因为如此,我区少数民族群众对”双语”教学的需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他们不仅希望己学会、学好汉语,借助汉语吸收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现代信息,缩小同其他民族在经济、文化方面的差距,而且更寄希望于下一代“民汉兼通”,成为能够面向全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新型人。努力满足各族群众教育需求,大力推进申小学”双语”教学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族众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第二,大力推进中小学”双语”教学,是加快全面小康社会进程,构建和谐新疆,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的战略举措。当今世界,语言文字作为信息和重

  要载体,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过程申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任何国家、任何地区、任何民都不可能不与周围的国家、地区和民族交往。只要交往,语言就为第一需要。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从政治与法律的度讲,各民族都有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不同民族语言地位是平等的。但是语言的使用范围及社会交际作用不同,决定了不同的语言具有不同的社会功能。汉语是我国的通用语言,是各民族人民交流的主要语言。我国科技文化经济等主要信息体是汉语,在获取传播信息方面具有绝对优势。随着我国经济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汉语正逐步成为国际通用语言。在经济全球化、科技飞速发展、知识更日新月异的今天,不学汉语就无法面向全国,不学外语就无法走向世界,这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新疆是我国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要加快我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实现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各族人民和衷共济,共同奋斗;需要各民族和谐发展,繁荣进步。“双语”教学作为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疆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是促进各民族繁荣进步的”金钥匙”。大力推进中小学”双语”教学,使各少数民族熟练掌握和使用汉语言文字,实现民汉兼通。不仅能够缩小各民族之间的教育差距虚高少数民族素质,而且能够增进各民族之间的交通,进一步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和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推动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新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第三,大力推进中小学”双语”教学,是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培养少数民族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少数民族教育是我区基础教育发展的关键。长期以来,国家和自治区始终坚持把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摆在重要位臵来抓,采取倾斜与扶持政策,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从根本上改变了少数民族教育基础薄弱、发展滞后的状况。在少数民族教育发展过程中,我们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其中至关重要的一条就是加强中小学”双语”教学,不断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实践反复证明,只有高质量的少数民族教育,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少数民族人才。大力加强中小学”双语”教学,是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是实现民汉兼通”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目标的根基,关系到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到新疆的未来和前途,对于提高各族人民群众的综合素质,维护边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自治区六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功我区”十一五”的发展描绘

  了宏伟蓝图,明确提出要加快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全方位开放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科教兴新和人才强区战略,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对”双语”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必须立足我县加快发展的需要,大力培养少数民族新型人才。”十一五”期间,是我县落实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要加快发展,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并为拜城长远的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必须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臵,高度重视少数民族教育工作。学校一定要从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高度,坚持把推进中小学”双语”教学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来抓,为培养千千万万适应我县发展需求的少数民族新型人才奠定基础。要认真贯彻自治区关于少数民族教育特别是中小学”双语”教学工作的战略部署,优化配臵教育资源力加强中小学”双语”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要把中小学”双语”教学作为学生开阔视野,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实现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让少数民族中小学生在学好母语的基础上熟练掌握汉语,不断提高汉语水平。通过”双语”教学,使少数民族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不断拓展,视野不断开阔,科学文化素养不断增强倔早成为“民汉兼通”型人才。要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为我区各项事业的发展培养输送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新型人才。坚持”从自己抓起”,进一步提高思想和业务素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目前,我校”双语”教师存在”一缺二低”,即数量缺乏和汉语水平低、教学能力低的现象,严重制约了”双语”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为此,国家和自治区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各级教育部门、培训院校也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一大批经过培训的中小学”双语”教师成为”双语”教学的重要力量。但总体来看,我校”双语”教师不足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还远远不能满足”双语”教学工作,在搞好集中培训的同时,积极挖掘自身潜力,依托远程教育资源,大力推进普及性”双语”培训,切实提高培训质量。要积极想办法,多渠道筹措资金,利用各种形式,尽快提高”双语”教师的汉语言水平和教学能力。要广泛宣传动员,积极协调各有关方面,保障经费投人,提供政策指导,开展督导检查,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中小学”

  双语”教学工作的良好局面。坚持社会主义教学方向,加强自己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做好”双语”教

  学工作。要旗臶鲜明地在学生中深入进行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宗教观、文化观教育和无神论教育,大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使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和”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更加深人人心。用科学理论和知识武装头脑,加强教学研究工作,重在提高学生素质上下功夫,不断提高”双语”授课水平。努力营造组织实施”双语”教学的班内环境,形成班级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齐抓共管的教育格局。

  坚持用科学态度,因地制宜地看待”双语”教学推进质量问题。有的教师的汉语水平低,学生听起来有困难;还有有的学生的汉语水平低,教师教起来有困难;”双语”教学的模式多样,教学要求、目标不明确,教材不统一等。对于这些问题一定要及时加以研究和改进。只要我们用心去搭建”双语”教学的发展平台,我校的”双语”教学推进工作就一定会取得成效。

  坚持科学的态度,还要从各民族情况不同、地方情况不同和使用语言情况不同的实际出发,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合理做好”双语”教学工作,不搞”一刀切”。另外要加强对”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的宣传工作,对”双语”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实事求是,科学规划,统筹安排,确保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双语”教学的连贯统一,使”双语”教学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协调健康向前推进。三要防止”双语”教学片面化倾向,强调文理科课程汉语授课,以提高汉语言水平为突破口,促进”双语”教学向纵深发展;要大力提高学生参加内地高中班和初中班考试工作,充分发挥内高班、内初班在推进”双语”教学中的导向作用,不断拓展”双语”教学模式,拓宽“民汉兼通”人才培养渠道。在”双语”教学问题上,没有任何捷径可走,也绝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用一句通俗的话讲,抓“双语”教学”松不得、等不得、急躁不得”,要想从根子上解决”双语”教学问题,实现”双语”教学质量的突破,探索建立符合少数民族学生身心特点的”双语”教育体系进行汉语训练,为推进”双语”教学奠定基础。推进”双语”教学,必须做出科学规划,而科学的规划,必须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地区实际。虽然各地在”双语”教学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制定了整体推进规划,但在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的情况下,

  先期制定的规划需要适时予以调整,使之与不断发展变化的教育教学实际相吻合,与”双语”教学的整体发展趋势相适应。因此,科学调整和完善”双语”教学发展规划,是确保“双语”教学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发展轨道的前提和保证,要开拓创新,探索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又要实事求是,注重实效。开拓创新不等于盲目求快,因地制宜不等于消极等待。推进”双语”教学是一项战略任务,既要从现在做起,加大推动力度,又要树立长期作战思想,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消极等待和急于求成,只能阻碍”双语”教学的发展进程,影响和耽误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健康成长。我们要争当”双语”教学的改革者和实践者,要坚决贯彻落实自治区的总体部署,从学前教育阶段抓起,把”双语”教学延伸到各个学段;从理科教学起步,把”双语”教学辐射到各个学科。要认真制定”双语”教学的计划及措施,考虑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协调,兼顾学校的均衡发展,对”双语”课程设臵、教学内容、学段衔接、升学政策等问题,及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尝试”双语”新的教学改革和发展。

  抓住关键,确保质量,积极参加”双语”培训工作。积极参加远程汉语培训、”双语”教师的培训和再培训、教师基础培训和校本培训工作,尽快地达到更高的HSK水平,落实民汉学校教师交流制度,积极争取到汉语言授课学校(班级)实习机会。

  我们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大力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的关键时期。让我们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在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领导下,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臶,振奋精神,扎实工作,肩负起历史的责任,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坚定信心,持之以恒,苦抓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切实把”双语”教学工作抓出成效,不断开创我校”双语”教学工作新局面,把我校”双语”教学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实现我县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为推进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做出更大的贡献!

  拜城县三中阿曼古丽〃海维尔202X年4月28日展开阅读第二篇全文第三篇:双语教学心得体会

  双语教学心得体会研究表明,3-6岁是幼儿语言学习的最佳时期。《指南》在语言部分开宗明义地支出:“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儿童的语言学习与发展非常重要。在我园提出开展双语教学的初期,我觉得这对幼儿和老师都是一个新的挑战,因为我是汉族老师,对于哈语教学是一点摸不着头脑,只能从简单的词开始学习,如:“你好”“请坐”“吃饭”等学起,然后到简单的儿歌。出乎我的意料,刚学习的哈语很实用,一下拉近了和民族孩子的距离。让我受益匪浅。感收到不同语言的魅力。对于一直生活在母语环境下的幼儿来说,一下子去适应双语环境,在我们看来的确很困难。然而,要知道孩子们的语言接受能力极强,他们很快会接受双语环境。与之相配合,我们这些教师自然也应该与孩子共同努力,去适应孩子们在双语语言上的发展。我们要坚持去学习哈语,学习哈语技能,去把握孩子们一段时间内所掌握的汉语,并为双语思维能力的培养做好铺垫工作。在双语课中,要把握住其中的基本原则:重点就是建立双语思维,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要一直在适应孩子们的语言变化、同他们一起交流、教学中改变自己,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师生都会很快乐!只要每一天孩子都在努力、在进步,我们就应该很欣慰!作为教师,应该从学生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培养、训练抓起。尤其要注意到教学与生活的衔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双语教学!在生活中,做为教师我们不用担心他们不会这、又不会那。要让孩子懂得在生活运用语言去帮助别人、关心别人,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我认为:在“双语”教学问题上,没有任何捷径可走,我们缺乏“双语”教师,更缺的是素质高的双语教师,我们只有不断学习积累在学习,在积累,不断实践,不断提高。总之,我一定坚持双语学习,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扎实工作、持之以恒,努力做好双语教学工作,把学到的双语运用到本职工作中,为开创我校双语教学工作新局面,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彭曼展开阅读第三篇全文

  第四篇:双语教学心得体会双语教学心得体会----萨木于孜乡中小学校一年多的时光转瞬即逝,我们双语班的学生进步都非常大,真不敢想刚是由双语授课时他们的样子,那时的确很难,可是也有有很少一部分孩子的适应能力非常强,他们很快就进入了角色;学生们的进步就是我们的骄傲!一、教学与常规的关系既然学生们一时无法适应正规的双语学习,我们就让他们更自由一些:轻松愉快的教学方式赢得了孩子们的喜爱,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让课堂更加有趣味性,适合学生们的特点。对于刚接触汉语的学生来说,需要老师提出一定的要求,应该知道作为学生所要达到的标准,每一堂课,我都会先抓紧常规,给每一位学生讲清楚该怎样做才是最好的;每一天孩子们都在努力,都在进步,我很欣慰!二、教学与生活的关系作为教师,从学生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培养训练抓起。尤其注意到了教学与生活的衔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一个学期以来,孩子们的进步非常大。尤其在生活中,不用再为他们担心,不会这,又不会那的。更让人欣喜的是,许多孩子都懂得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去帮助别人,去关心别人。三、教学与双语的关系对于一直生活在母语环境下的学生来说,一下子去适应双语环境,在我们看来的确很困难。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学生们的语言接受能力极强,他们很快接受了。与之相配合,我们这些教师自然也应该与学生共同努力,努力去适应孩子们在双语语言上的发展。我们坚持去听汉语课,去把握孩子们一段时间内所掌握的汉语,并为双语思维能力的培养做好铺垫工作。在双语课中,要把握住其中的基本原则:重点就是建立双语思维,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双语思维。应该说要一直在适应学生们的语言变化,同他们一起交流、教学,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师生都很快乐!也许,在这一年多的时光中,我的工作仍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我有我所期望的获得:学生们都进步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仍然会承接着前一阶段的工作,

  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不断努力。让咱们学校的双语试验教学更好!下面我想重点就双语教学的重要意义谈一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我有幸参加了为期一年的自治区”双语”强化培训,原来我是一名一直使用

  母语授课、但具备一定汉语水平的少数民族教师,在一年集中培训过程中,我的HSK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较大提高,基本达到使用汉语授课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当然,这种合格是一个低水平、低层次的要求,与真正”双语”教师的标准还差得很远,这需要我继续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努力学习,提高”双语”水平,并带动其他少数民族教师学习汉语、掌握汉语、使用汉语,形成学习汉语的浓厚氛围,为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

  一、保持社会稳定发挥自己的作用。目前,我县推进”双语”教学的热情高涨,少数民族群众要求子女接受”双语”教学的愿望十分迫切,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汉语言学校建设相对较为薄弱,办学规模较小,与教育需求之间产生了脱节现象,致使一些汉语言学校班额一扩再扩,教师负担沉重,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民语言学校要积极主动,取得汉语言学校的帮助和支持,实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我认为,我县缺乏”双语”教师,但缺的是”真正顶用的”“双语”教师,如果学校现在的”双语”教师达不到”双语’教学的基本要求,再怎么搞培训,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都是一句空话,低素质”双语”教师”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现象将无法得到遏制,这样做的恶果,最终将使我们的”双语”教学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误人子弟,少数民族教育质量难以提高。

  虽然推进”双语”教学是趋势,但也要看到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将会是”双语”教学与民语教学并存的局面,由于受教师资源所限,”双语”教学班的扩展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所以,在大力推进”双语”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抓好民语教学,不断提高民语教学质量,尤其是理科民语教学质量,同时加授好汉语课,为推动”双语”教学打好基础。

  在新疆这样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边远贫困地区,能否实现中央提出的战略目标,关键取决于科技教育的发展,取决于我们能否为自治区各项建设事业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科技创新人才,特别是培养德才兼备、民汉兼通的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劳动者和科技创新人才。

  推进中小学”双语”教学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建设,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提升各民族综合素质的根本性措施,是我区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历史选择,是广大人民群众融人现代社会生活的客观现实需要,是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共同繁荣必由之路。我们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坚持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教育发展观,真正理解和把握”双语”教学的深刻内涵,真正把思想认识统一到自治区2号文件精神上来,真正树立起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肩负起历史的重任,克服困难,迎接挑战,扎扎实实地做好推进”双语”教学的每一项工作,为我校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跨跃式发展贡献力量。

  202X-7-2沙比拉展开阅读第四篇全文第五篇:双语教师实习心得体会双语教师实习心得体会尊敬的校领导、老师你好:我是双语实习老师吾吉阿力木.吾吉阿西木。通过此次实习,让我学到了很多课堂上更本学不到的东西,仿佛自己一下子变成真正的双语教师了,懂得了做人做事的道理,也懂得了学习的意义,时间的宝贵,人生的真谛。明白人世间一生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的,只要勇敢去面对人生中的每个驿站!这让我清楚地感到了自己肩上的重任,看清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也让我认识到了教育工作应支持仔细认真的工作态度,要有一种平和的心态和不耻下问的精神,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要认真地去思考,多听别人的建议,不要太过急燥,要对自己所做事去负责,不要轻易的去承诺,承诺了就要努力去兑现。32中学也培养了我的双语教学能力,增加了实际的工作经验,对实际的教学工作的有了一个新的开始,更好地为我们今后的双语教学工作积累经验。我知道工作是一项热情的事业,并且要持之以恒的品质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品质。我觉得重要的是在这段实习期间里,我真正的融入了社会,在实践中了解社会掌握了一些与人交往的技能,并且在次期间,我注意观察了前辈是怎样与上级领导交往,怎样处理之间的关系。利用这次难得的机会,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投入到双语教学实践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实习期间,我从末出现无故缺勤。我勤奋好学.谦虚谨慎,认真听取指导教

  师的意见,对于别人提出的工作建议虚心听取。并能够仔1细观察、切身体验、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并努力把学到的知道应用到实

  际工作中,尽力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最佳状态,培养了我执着的敬业精神和勤奋踏实的工作作风。也培养了我的耐心和素质。能够做到服从指挥,与同事友好相处,尊重领导,工作认真负责,责任心强,能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并始终坚持一条原则: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最好。

  实习结束了,我在实习中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收益非浅.现在我对这次的实习做一个工作小结。

  回想自己在这期间的工作情况,不尽如意。对此我思考过,学习经验自然是一个因素,然而更重要的是心态的转变没有做到位。现在发现了这个不足之处,应该还算是及时吧,因为我明白了何谓工作。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会朝这个方向努力,我相信自己能够把那些不该再存在的“特点”抹掉。感谢老师们在这段时间里对我的指导和教诲,我从中受益非浅。

  工作过程使我受益匪浅。不仅双语教学能力提高,最主要是懂得了如何更好的为人处事。当今社会一直处在加速的发展变化中,所以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就要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完善自我。老师说作为一名老师,一名传授知识老师,所受的社会压力将比其他行业更加沉重,要学会创新求变,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如果是在单位,那就更需要掌握全面的专业知识,因为小到健身,大到体育运动赛事,都需要一个人有很好的专业知识。可以

  说,近3个月的双语实习工作使我成长了不少,从中有不少感悟,下面就是我的一点心得:

  第一是要真诚:你可以伪装你的面孔你的心,但绝不可以忽略真诚的力量。第一天去课室上课,心里不可避免的有些紧张:不知道其他怎么样怎么样,应该去怎么做啊,要去干些什么等等!踏进学校的办公室,只见几个陌生的脸孔用莫名而疑惑的眼神看着我。我微笑着和他们打招呼,尴尬的局面立刻得到了缓解,大家多很友善的微笑欢迎我的到来。从那天起,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早上见到他们都要微笑的说声:“老师早”,那是我心底真诚的问候。我总觉得,经常有一些细微的东西容易被我们忽略,比如轻轻的一声问候,但它却表达了对老师同事对朋友的尊重关心,也让他人感觉到被重视与被关心。仅仅几天的时间,我

  就和老师们打成一片,很好的跟他们交流沟通学习,我想,应该是我的真诚,换得了老师的信任。他们把我当朋友也愿意指导我。

  第二是沟通:要想在短暂的实习时间内,尽可能多的学一些东西,这就需要跟老师有很好的沟通,加深彼此的了解,刚到会计部,主任并不了解你的工作学习能力,不清楚你会做哪些工作,不清楚你想了解什么样的知识,所以跟主任建立起很好的沟通是很必要的。同时我觉得这也是我们将来走上社会的一把不可获缺的钥匙。通过沟通了解,指导老师对我有了大体的了解,一边有针对性的教我一些会计实际知识,一边根据我的特长给予我更多的指导与帮助,在这次的工作中,我真正学到了汉语教科书上所没有的知识,拥有了教学

  经验,这才真正体现了知识的真正价值,学以致用。第三是激情与耐心:激情与耐心,就像火与冰,看似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却能碰撞出最美丽的火花。在中心时,老师就跟我说,想做会计这一块,激情与耐心必不可少,在整理帐簿这方面,这一行业就像做新闻工作,需要你有耐心去实事求是,而你的耐心就要用到不断的学习新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当中去。在一些具体的工作当中也是这样的。后来我又进行了汉语专业的规范案例,一遍又一遍的研究,自然有些烦,但我用我的热情与耐心克服这些困难,指导教师也帮我用书面的方式整理了不少关于汉语教学的工作经验。这些在平常的书本上仅仅是获得感性的认识,而在这里真的实践了,才算是真正的掌握了,也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告诫自己,不管做什么,切忌眼高手低,要善于钻研。老师说对学生都要认真负责,具有基本的专业素养,因为认真负责是做好每一件事情所必备的基本条件,基本的专业素养是做好工作的前提。为期短短的三个月时间,我学会了很多,虽然累,但是值得。。我把这次的双语实习作为我人生新的起点,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不断要求自己,完善自己让自己成为名副其实的双语教师。语言学院202X秋季初中汉语班吾吉阿力木.吾吉阿西木202X年5月27日双语教师实习心得体会学院:语言学院202X秋季初中汉语班姓名:吾吉阿力木.吾吉阿西木202X年5月27日阅读推荐

  

  

篇七:对民族双语教育的看法

  双语教学心得体会

  双语教学心得体会(通用5篇)

  双语教学心得体会1

  一、德育工作扎实有效

  我们加强了领导班子队伍建设。今年学校充实了年级主任队伍,强化了年级主任职责,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工作十条要求》和《领导干部一周常规》。我们实施了领导干部评议制度,学期初,各学部都组织了领导干部工作打算交流,学期末组织了述职评议,全体领导干部的满意率在不断提升。

  我们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总校和各学部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班主任培训活动,总校利用《双语教研》和《政工通讯》,宣传工作中的教师典型。我们在全体教师中开展了“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和“我最爱戴的老师”评选活动。今年教师节期间,我们组织了第五届“年度十杰教师”评选,并举行了“十杰教师”事迹报告会,在广大教师中引起了很好的反响。

  我们扎实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各学部以《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序列方案》为载体,推进德育序列化工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我们依托“关工委”组织,充分发挥社区、老年公寓、图书馆等阵地优势,开展了以落实“三个走进”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实践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年来,我校的德育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今年x月x日,我校作为示范点现场,承担了烟台市关工委工作现场会和龙口市关工委示范点现场会的观摩任务。10月x日—21日,我校承担了全国“和谐德育年会”的展示任务,被授予“全国和谐德育先进实验学校”称号。11月x日,龙口市德育工作现场会在南山旅游学校召开。在今年x月份龙口市关工委、团市委联合组织的“十佳道德少年”评选活动中,我校初中部隋佳良同学光荣当眩

  二、素质教育全面落实

  今年x月份,南山基础教育办公室制定了《强力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方案》,我们从两个方面扎实做好素质教育的推进工作:

  一是全面落实课程规范。我们按照义务教育课程实施方案要求,全面开设了各类课程。(特别是强化了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的开全和开足,坚持挖掘现有教师资源与社会招聘相结合,配备了音体美学科的师资,形成了一支数量足够、质量保证的教师队伍。在抓好音体美课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体育、艺

  术活动和大课间体育活动。10月x日,我校组织整理了“我与祖国同行”冬季长跑启动仪式。

  二是加强了“三级课程”、学生学业评价等方面的研究。今年上半年,南山基础教育办公室多次组织双语东海两校的素质教育研讨会,推动了双语学校素质教育的研究进程。中小学

  的以“三个走进”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两卷四评一制”的学业评价模式、中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中小学作业改革等多项研究,均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效,山东省教育厅网站、《今日龙口报》等媒体都给予了专题报道。

  今年x月份,小学部迎接了烟台市教科院对我校的“山东省规范化”学校的检查验收,专家组对我校的素质教育工作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在今年x月份全市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会议上,我校被授予“素质教育示范学校”荣誉称号,这是我校连续第九年获得该项称号。

  三、“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研究有序推进

  我校是烟台市教科院确定的“?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实验点校”,各学部认真贯彻落实总校提出的打造“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的要求,努力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下工夫。为了推进“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研究,总校把上半年的四五月份、下半年的10月份确定为“课堂教学研究月”,并以【20xx】4号文的形式公布了《课堂教学研究月活动实施方案》。各学部在总校的统一部署下,扎实开展了以“赛课”活动为主线的课堂教学

  双语教学心得体会2

  双语”教学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努力下,我校坚持“双语”教学实验工作,继续探索“双语”教学的发展道路。继续以提高全校师生的“双语”水平,提高双语教师业务水平为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探索,开展“双语”教学实验工作。“双语”教学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但总体教学水平还比较低,“双语”教学发展缓慢,制约了民族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上级有关“双语”教学的文件精神,我校成立了以学校校长为组长的“双语”教学工作领导小组。

  办学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加强汉语学习,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积极推进并努力探索双语教学的模式,以培养“民汉兼通”的人才为目的,为中学输送合格的生源。

  一、办学思路及目标

  (一)办学思路:

  1、逐步过渡到除母语文之外的其它课程用汉语授课的模式。

  2、最终过渡到全部课程用汉语言授课,同时加授母语文的模式。

  (二)办学目标:

  1、提高汉语水平,促进“民汉兼通”目标的实现,小学毕业生达到一定的汉语听说读写水平。

  2、强化理科教学,数学用汉语授课的成绩接近或达到本地区汉语授课学校数学平均成绩水平。

  3、使少数民族学生毕业达到“民汉兼通”目标,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建设,夯实基础

  为了使学生感受到更多的汉语,学校从软、硬两方面入手,营造了浓厚的汉语学习氛围。

  1、硬环境建设。学校将走廊布置,班级布置等有利于双语教学的环境建设,让学生在校园内时时处处感受到汉语。

  2、软环境建设。多渠道、全方位创设课内外汉语语言实践的条件和环境。利用校园广播,开展每日汉语每个班级开设了汉语专栏,实现师生间、生生间真情互动。另外,学校多次举办“双语”竞赛。如双语演讲,升旗仪式,口语大赛等等。为全校师生营造了浓厚的汉语氛围。

  3、加强教师培训。“双语”能否顺利推进,关键是要有一支过硬的懂双语的教师队伍。为此学校通过校本培训要求全体民族教师学习《汉语强化培训》,通过集中学

  习和自学相结合,民汉教师结对子,互相学习,互相提高双语水平,以便更好的为教学服务。学校也创设各种机会让教师出去听双语课,提高教师授课水平。

  三、积极实践,努力尝试

  我校多渠道、全方位创设课内外汉语语言实践的条件和环境。开展每日汉语每个班级开设了汉语专栏,实现师生间、生生间真情互动。另外,学校多次举办双语演讲,升旗仪式,口语大赛、汉语书写比赛并和实验小学师生联欢等各项活动,激发了学生学汉语、用汉语的热情,锻炼了同学们的汉语综合运用能力。为全校师生营造了浓厚的汉语氛围。

  开展“双语”教学,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对于教师,既要有很深的学科知识功底,又要有过硬的汉语语言能力。对于学生,则要有较扎实的汉语基础知识和较高的汉语运用水平。针对此,学校为提高教学效率为中心。向40分钟要质量,教师要做到超周备课,认真研究教材,教师之间广泛交流经验,认真上好每一节课。精心设计作业,有批改,有反馈。作业种类可分为听力、口语、阅读、笔试、背诵等。针对我校生源基本上都是来自周边农村的学生,家长也无法辅导孩子,这就需要教师耐心的有针对性地辅导学困生,用游戏、儿歌、主题活动等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教师之间互相听课、评课、集体备课、培养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鼓励教师立足教育实践,大力开展教研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素质。

  四、“双语”教学面临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上有困难。从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自治区还未发行“双语”班教学课程计划。根据双语教学要求,还需加大数学、语文等一些课程的课时量,因此这给双语教学课程设置带来一定困难。虽然“双语”教学已进行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但还没有统一的规范,在一定程序上制约了“双语”教学的发展进程。

  2、师资问题,教授汉语课的汉族老师或民考汉老师紧缺。

  3、教学内容不断深化、拓展的困难。

  双语教学心得体会3

  新世纪新疆双语教学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少数民族群众对双语教学的认识、党和政府的重视程度、师资水平、双语教学研究与理论的水平、教材建设工作、教学模式以及汉语学习的环境等七大方面。

  学汉语、懂汉语光荣,当一个双语人光荣的思想已深入人心。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少数民族群众进一步认识到掌握双语是当今各国在语言选择和使用上的大趋势,是少数民族发展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的必由之路。

  198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规定从小学四年级起开设汉语课,直到高中毕业。自此,民族小学真正开始开设汉语课。

  “双语”教学的推进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双语”教学是指少数民族学校使用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言组织教学的.一种教学形式。由于经济发展、教育基础和语言环境的差异,决定了新疆“双语”教学模式的多样化。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一是母语授课、加授汉语的教学模式;二是汉语授课、加授母语的教学模式;三是部分课程使用母语授课、部分课程使用汉语授课,其中以少数民族中小学数、理、化等课程使用汉语授课,其它课程使用母语授课的教学模式居多。

  2004年,自治区党委、人民的政府在总结20年“双语”教学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颁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提出目标,即在巩固和提高母语教学质量的同时,以提高汉语教学质量为重点,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区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逐步推进双语教学工作,不断扩大“双语”教学的范围和规模,提高少数民族教育教学质量。使少数民族语言授课的中小学,其“双语”教学模式,由现阶段的以理科授课为主的部分课程用汉语授课,或除母语文之外的其它课程用汉语授课的模式,最终过渡到全部课程用汉语授课的模式,同时加授母语文的模式,使少数民族学生高中毕业达到“民汉兼通”的目标,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习掌握母语的关系

  在“双语”教学中汉语教学是薄弱环节,所以在当前把汉语教学作为重点,但并不意味着放弃母语教学,而强调的是在巩固和提高母语教学质量的同时学习汉语,这也决定了“双语”教学的性质。另外,“双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民汉兼通”的人才,这就要求少数民族学生必须学好母语。因此,推进“双语”教学不是不要母语,而是要求在学好母语的基础上掌握汉语。

  双语教学心得体会4

  双语教学的真正含义是将母语以外的另外一种语言直接应用于语言学科以外的其他学科的教学,使第二语言的学习与各学科知识的获取同步。作为一名双语班的英语教师和班主任,我认为在双语教学中,学科知识的获得是主要目的,同时也是给学习者创造学习和使用第二语言的空间,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能够尽可能多地使用需要他们掌握的第二语言,这就是双语教学的标志。

  第一、采用原版教材

  近些年来,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更为自由与宽广获得知识的途径。在学生对于课外知识的强烈要求下,我通过各种途径,为学生提供与学科相关的外文资料,我注意到双语教学必须使用英文原版教材,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学习学科的同时既增强了英语阅读的理解能力,又及时了解到国外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课后,我有时也布置一些双语作业,例如要求学生利用互联网去搜索外文信息,作为学科知识的课外补充,同时也是对学生自我学习的技能的培养。

  第二、创造双语环境

  教育环境是人格的魔术师。校园中一景一物,皆具教育意涵,对学生的培养具有“润物细无声”的功效。作为双语班的班主任,我注重加强双语教学氛围的整体设计,通过精心设计班级环境和各种形式的班队活动,让每一面墙,每一件物,每一句口号,每一个标记,都使学生感到换了一个全新的语言环境,让学生时时、事

  事、处处看到英语,听到英语,使用英语,逐步让英语成为班内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际的手段。

  我根据学生的自由组合,把他们分成若干个小组,让他们自己收集双语材料布置班级的墙面、板报和英语角。有时,我也提一些参考意见。一轮下来再进行评眩这样使他们在好胜心的驱使下,不由自主的接触到了丰富多彩的课外知识,拓宽了学习英语的广度和深度。

  我还不定时地组织学生收看英语影视节目和收听英语广播;在班会课上组织英语故事会、朗诵会。在学校组织的演讲比赛、文艺演出、文化节等活动中,我鼓励他们多拿出些有质量的英语节目,真正做到全面发展。

  这点谈不上技巧和经验,但它对于双语教学特别重要,尤其在我校,双语教学还是处于初步阶段,没有太多的氛围,学生英语基础不是太好,若不能做好自己和学生双方面的思想工作,往往会出现半途而废,虎头蛇尾的境况。对于教师,必须自己清晰地认识到双语教学的目的,端正好自己的教学动机,不能只为课程、专业建设,甚至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工作量。要做到对双语充满激情,必须有良好、单纯地动机,对于我个人,当初教学的目的,完全只因自己喜欢英语,热爱英语,而非其它,只有这样,才会勇敢面对、解决以后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不断创新;对于学生,必须让他们明白双语教学的意义、目的以及英语和专业英语等对他们今后学习的重要性,这些思想工作都必须在双语课开课之前做好,而且不能空洞,教师可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们真正从心里上能够接受双语的教学,对双语产生一定的兴趣和期待。

  语言的本质是工具,但人类在进步,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进,外语已从一种工具变为一种思想,一种知识库。从学习者的认知角度来看,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认识世界的工具,掌握一种语言也即掌握了一种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和习惯,而学习另外一种语言就意味着学习另外一种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和习惯。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会一门外语,不但是多了一双眼睛、一对耳朵和一张嘴,甚至还多了一个头脑!我们应当看到,外语教学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必然产生重大影响。所以对中学生来说,打好英语基础是至关重要的,是决定双语教学是否能向着大家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一个重要保证。

  第三、注重自身修养

  教师的亲和力,青春活力和人格魅力是双语教学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富有个性的教学艺术,吸引学生“眼球”。过去以“说教”为特征的教学,对新时代的青少年缺乏应有的感染力,“亲其师,信其道”才是教育的真谛。要教好学生,教师首先要做长流常新的“活水”,不断补充知识量,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双语教育的出现是与国际接轨、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将双语教学的探索顺利成功地进行下去,只有通过学习思考,认真分析研究,理清思路才能完成,作为一名工作在教育一线的教师,要尽我的微薄之力,为的双语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双语教学心得体会5

  紧张而又忙碌的一学期工作即将结束,我们又面临新学年的开始,为使新学年的工作有一个良好的开端,现将本学期双语教学工作心得总结如下:

  首先我校根据师生自身情况,认真制定了符合学校实际的双语教学工作计划,各项活动的开展都以计划为主,本着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学生的汉语口语表达能力进行培养,使汉语教学取得较大成绩,努力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

  一、要努力营造双语学习氛围

  学校加大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创设浓厚的双语学习氛围。让学生一走进校门,就感受到强烈的汉语语言环境,时时处处看到汉语、听到汉语、使用汉语,使汉语成为校内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际的手段,

  1、校园内创设汉语氛围浓的学习环境。有名人名言等,供学生在课间和午休时学习交流。

  2、校园内的标牌、文化墙、班级文化墙等尽量用汉语呈现。例如欢迎词,标牌,板报等。

  3、各班教室辟出学习园地、雏鹰争章台,布置力求做到有主题,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汉语学习的兴趣;设立图书角,添置一些少儿汉语读物;黑板报上设置“每周一句”。

  4、师生尽量用汉语进行日常问候,如见面语、课堂用语和日常会话,让学生随处听到汉语,用到汉语。

  5、充分利用红领巾广播做好“每日一句”的活动。

  6、让学生自编手抄报、作文、读后感等张贴在班级橱窗里,在学生中起到广泛宣传的作用。

  二、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双语教学的需要,学校每学期制定全员培训计划,要求学校教师参加校级汉语培训。期末组织汉语达标考核,使大多数教师都能用较流利的汉语组织课堂教学和与学生进行沟通,用汉语书写教案,让汉语时时处处存在,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汉语氛围。

  对教师除了进行校本培训之外,还分期分批选送双语教师外出培训,加强和提高双语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对于民考民教师在校本培训方面,要求其参加所教学科的双语教学培训,同汉族教师一样,在学期末统一参加考试,考试成绩合格者可

  进行下一期培训,成绩不合格者给一定的复习时间进行复习,最后参加补考,如补考成绩还不合格者,将依据学校制定的相关培训制度进行处罚,年终考评将予已减分,旨在推出一批优秀双语教师,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双语教师队伍。并鼓励双语教师自我学习培训,参加高一等级的汉语等级考试。

  三、要开展双语教学研讨活动

  针对双语教学,学校定期展开教研活动,学习有关理论、共同备课、互相听课、评课。加强双语教师之间的沟通,探讨遇到的问题,商讨相应的解决办法,并适时地进行交流总结。

  1、精心备课。鼓励教师用汉语备课,比如标题、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具、教学任务及流程、板书、后记等。此外在教学过程中的课堂用语、学生活动、教学方法等也要用汉语表达。这样大大促进了教师用汉语进行授课,完成教学任务。

  2、积极听课。本学期我校在三大教研组中,开展组内公开课、校级公开课活动,授课教师须提前进行说课,完成集体备课,并对教案认真修改后,方可进教室上课,课后及时进行点评,授课教师也要及时自我反思。

  3、教学研讨。每周二定为集体备课日;教师必须参加并在本学期开一堂公开课,从中挑选1-2名比较优秀的教师面向全校开一次教学公开研讨课,组织教师观摩评课交流,每学期末双语教师要有阶段性总结。

  4、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开展了手抄报比赛、歌咏比赛、心算、口算比赛、汉语朗读比赛、组词比赛等活动。

  

  

篇八:对民族双语教育的看法

  关于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问题的若干思考

  王鉴

  【摘要】我国双语教学的内涵实际上包括两层:第一层是民族地区两种语言课的开设,第二层是教学用语的选择与使用。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基本模式是"民加汉双语教学模式"和"汉加民双语教学模式"。两种双语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策略都需要深入研究,以保障双语教学的科学有效性。%Bilingualteachinginourcountryentailstwoaspects,thefirstbeingsettingupcoursesoftwolanguagesintheethnicminoritiesregions,andthesecondbeingthechoiceanduseoftheinstructionlanguage.Themostcommonlyadoptedmodesofbilingualteachinginourcountryare"ethnicminoritylanguage+Chinesebilingualteaching"and"Chinese+ethnicminoritylanguagebilingualteaching".Thereisstillanacuteneedforfurtherprobingintothetheoreticalbasisofthetwoteachingmodessoastoguaranteetheeffectivenessofbilingualteaching.

  【期刊名称】《当代教育与文化》

  【年(卷),期】2012(004)004

  【总页数】5页(P1-5)

  【关键词】双语教学;理论依据;有效模式

  【作者】王鉴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甘肃兰州73007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52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普遍推行双语教学的政策,双语教学便成为民族教育中一个十分复杂而又重要的问题,是民族教育的特色之一。我国60余年的双语教学政策执行及实践运作,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不同的历史时期,双语教学的背景与环境都会发生变化,双语教学的重心也随之发生转移,这里面有些影响双语教学的因素是变化的,如语言环境、语言关系、民族成员的语言态度、学生的语言基础等,有些因素却是不变的,如双语教学中的语言学理论依据、心理学理论依据、教育学理论依据、文化社会学理论依据等。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双语教学模式呈现多样化发展。为此,深入思考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科学内涵、政策变革、理论基础、有效模式等问题,无疑对于进一步推进双语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英国著名的朗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所给的定义是:“Theuseofasecondorforeignlanguageinschoolfortheteachingofcontentsubjects.”该词典还概括了“双语教学”的三种主要形式:(1)学校使用一种不是学生在家使用的语言进行教学,这种模式称之为浸入型双语教学。(2)学生刚进入学校时使用本族语,然后逐渐地使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其它学科仍使用母语教学,这种模式称之为保持型双语教学。(3)学生进入学校以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然后逐步转变为只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教学,这种模式称之为过渡型双语教学。简言之,“双语”和“双语教学”的界定是:将学生的外语或第二语言,通过教学和环境,经过若干阶段的训练,使之能代替,或接近母语的表达水平。[1]中央民族大学戴庆厦教授认为“双语教学,是指在少数民族地区用两种语言文字

  进行教学。”[2]我国语言文字专家王均认为“真正称得上双语教学的,是从学生的母语入手,先把孩子的心智打开,诱发儿童学习的兴趣,再在他们初步掌握母语的基础上,逐步增加第二语言即汉语的教学。”[3]中央民族大学哈经雄教授认为“双语教育不仅包括是否开设两种语言的语文课,还包括其他科目教材的教学媒介的使用。”[4]笔者在1992年出版的《民族教育学》中提出“双语教学是指在民族学校中开设民族语文课和汉语文课,并采用其中一种作为主要教学用语,另一种作为辅助教学用语的特殊教学活动。”[5]上述理解大都是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观点,此后双语教学经历了十多年最快最好的发展阶段。现在看来,我国双语教学的内涵实际上包括两层:第一层是民族地区两种语言课的开设。过去的做法通常有三种,一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同时开设民族语文和汉语文课程;二是先开设民族语文课程,再在小学三、四年级开始开设汉语文课程;三是从初中一年级开始开设汉语文课程。现在随着语言环境的改变及学生语言基础的发展,通常都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同时开设两种语文课程。第二层是教学用语的选择与使用,也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教学用语主要使用母语,同时加授汉语文课程,俗称“民加汉”;另一种是教学用语主要使用汉语文,同时加授民族语文课程,俗称“汉加民”。在双语教学的两层含义中,两种语文课程的开设是基础、是条件,而民族语文课程的开设更是基础中的基础、条件中的条件,教学用语的选择与使用是工具、是途径,都是为传承民族文化服务的,都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1952年颁布的我国第一部《宪法》明确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1952年公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自治实施纲要》规定:“自治机关采用一种在自治区内通用的民族文字为行使职权的主要工具,对不适用

  此种文字的民族行使职权时,应同时采用该民族的文字。”“自治机关采用各民族自己的语言文字,以发展各民族的文化教育事业。”两部法典中关于民族语言文字使用的权利规定得非常具体,即充分尊重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学习和使用汉语言文字。1951年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民族教育会议关于少数民族教育中的语文问题,会议规定凡有现行通用文字的民族如蒙古族、朝鲜族、藏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小学和中学的各科课程必须用本民族语文教学。有独立语言而尚无文字或文字不完全的民族,一面着手创立文字和改革文字,一面得按自愿原则,采用汉族或本民族所习用的语文进行教育。关于少数民族学生学汉文的问题,会议一致同意各少数民族的各级学校要按当地少数民族的需要和自愿设汉文课。1956年第二次全国民族教育会议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民族教育工作,讨论和确定了今后民族教育的方针和任务,提出民族教育事业逐步接近和赶上汉族水平,在民族地区开展扫盲教育和普及小学义务教育。会议还研究并制定了1956年至1967年全国民族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其中关于民族语文教学的政策与第一次会议内容基本一致。1981年,第三次全国民族教育会议召开,关于民族语文教学提出,要尊重民族特点,在学校教育中,要加强少数民族语文教学,切实搞好少数民族语文教材的建设。少数民族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应先学好本民族语文,在此基础上学习汉语文,有条件的还要学习外语。民族文字教材要反映民族地区的特点和民族文化的传统。1992年,第四次全国民族教育会议提出坚持从少数民族的特点和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重视和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在语言文字政策方面支持了第四次民族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2002年,第五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提出民族教育的改革发展,要坚持分类指导、分区规划,分步实施,积极推进的方针。在语言文字方面充分尊重少数民族语

  言文字使用权利的同时,大力推进汉语文教学,完善双语教学体系,有条件的民族地区可开展三语教学。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全面开设汉语文课程,全面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接受教育的权利。全面加强学前双语教育。国家对双语教学的师资培养培训、教学研究、教材开发和出版给予支持。为适应新的形势及语言环境变化的需要,国家在201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于双语教学及其表述有了新的变化,即由过去一直强调“在充分尊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教学的基础上推进汉语文教学”转变为“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全面开设汉语文课程,全面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接受教育的权利。”当然,民族教育的新的形势及语言环境的变化使得大力推进汉语文教学的条件逐渐成熟,双语教学的重心可以从民族语言文字转向汉语文教学,但是在两种语言的关系问题上,一定是先有母语的学习和运用,然后才有汉语言文字的学习和使用。因此,即使是大力推进汉语言文字的教学,还是要在充分尊重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基础上进行。所以我们一方面要把民族语言与汉语言之间的关系搞清楚,另一方面还要把双语教学的重点领域搞清楚,这两个方面的关系不能互相代替。即在充分尊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学习和使用的基础上,全面开设汉语文课程,全面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双语教学在理论上有较为宽厚的学科依据,这些学科主要包括: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文化社会学等。为什么要开展双语教学,什么时候开展双语教学,如何开展双语教学等等,这些问题均要依据科学的理论作为基础。过去我国在双语教学方面更多的是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开展双语教学工作,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但在双语教学的理论基础研究方面,做的工作比较少。这样,我国双语教学模式操

  作中的许多方法缺乏科学依据,造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局面。西方国家在双语教学的理论基础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早,尤其是在语言心理学和文化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成果较为丰硕,借鉴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深化我国双语教学的理论基础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我国学者也要就双语教学的理论基础开展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为实践中的双语教学模式提供科学依据。在语言学领域,双语教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母语在人的发展中的特殊作用,第二语言的习得理论,母语与第二语言的关系问题等等。西方学者在英法双语浸入式教学理论中,较多地研究了这些问题,并得出了一些基本的结论。人们普遍认为第一语言对二语习得有重要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好的影响,即所谓的正迁移;另一种是起阻碍作用的影响,即所谓的负迁移。双语教学就是要充分发挥母语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正迁移作用,促进第二语言的学习与运用。1994年美国费城Temple大学教育学院教授RodEllis撰写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总结了有关学习者语言本质的主要理论,包括学习者错误、发展模式、语言变项和语用特征。从外部因素解释第二语言的习得,主要阐述社会因素和输入及交互的作用。从内部因素解释第二语言的习得,包括语言迁移、认知论解释和语言普遍性。从学习转移到学习者,论述了第二语言习得的个体差异和学习策略。[6]420母语与第二语言的关系如同一条河的此岸与彼岸,要从母语到第二语言,如同从河的此岸到河的彼岸,中间的桥梁是由两种语言的材料共同建立起来的,因此学习和掌握母语有利于第二语言的学习和运用。在心理学领域,关注的是人们学习母语和第二语言的认知、思维、理解能力等智力因素与态度、动机、情感等非智力因素。这些因素对学习者的影响因人而异,但同时有较普遍的规律。尤其是语言心理学更多地研究了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因素。我们也曾专门就藏族双语人在学习母语与汉语的语言态度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藏族双语人积极的态度在学习两种语言过程中都发挥着正的迁移作用,而且两种

  语言之间也存在着正的迁移作用。[7]我们在双语教学政策的制定过程中,不仅要考虑语言学习中的智力因素,更重要的是考虑语言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在教育学领域,除了语言教育的理论与方法之外,双语教学还涉及两种教学用语的选择与使用问题,所以,教育学领域还要从课程论与教学论的角度,研究教学用语与教学内容的匹配问题,即用什么样的语言传承什么样的文化更有效的问题。过去我们常常是用汉语言的工具传承民族文化的内容,或者用民族语言的工具传承的是汉文化的内容,这一点在过去的藏族地区的课程与教学中和在维吾尔族的课程与教学中较为普遍地存在,主要原因是认为不管哪种形式,只要传承了文化内容就行,并不考虑其有效性问题,而现在随着双语教学科学化进程的推进,以民族语言文字传承民族文化的内容的做法得到了较为广泛的执行,这就是民族地区的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中的主要模式。这个领域的实践探索也刚刚开始,理论研究需要随时跟进,为双语教学的有效性提供理论依据。在文化社会学领域,主要研究的内容包括:民族语言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民族语言与民族成员情感态度的关系,社会交往与语言选择与使用,语言环境与语言学习等。在这些问题中,最为重要也是研究最多的两个领域是民族语言与民族文化的关系,社会交往与语言教育的关系。从前一个问题来看,民族语言的教育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工具的获得与使用的问题,更是一个文化的表达问题。语言本身是文化的构成内容,是民族特征和民族认同的重要指标,所以母语对于任何一个民族或者民族成员来说,都意味着其对文化的认同与表达。语言的学习和文化的传承是分不开的,二者之间相互促进对于语言的获得和文化的传承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在大力推进汉语文的学习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忽视民族语言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因此,大力推进汉语言的前提条件是民族语言与民族文化的学习与发展水平的提升。从第二个问题来看,社会交往决定社会语言的选择和使用。就我国民族地区而言,社会交往不像西方国家移民形成的语言环境,而是呈现明显的中国特色,由民族地区向

  全国扩展,母语学习向汉语学习扩展。在这一过程中,社会交往中语言的使用与语言的选择及学习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需要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这也是制定国家民族教育政策与语言教育政策的重要依据。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教学类型主要有两种:第一种也是最主要的一种就是有语言和文字的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教学,如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地区的双语教学;第二种主要是有语言而没有文字的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教学,这是一种辅助型或称为“拐杖型”的双语教学模式,民族语言只起着一种辅助学习汉语言文字的作用,如我国的东乡族、裕固族等。在第一种类型中,形成了两种主要的双语教学模式,即“民加汉双语教学模式”和“汉加民双语教学模式”。双语教学研究的重点就在这两种模式方面。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模式的研究主要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理论方面主要研究影响双语教学的重要因素,双语教学的科学依据,双语教学的操作策略等,实践方面主要是探索双语教学的两种模式。在理论方面,双语教学的影响因素研究是一个重点。我国双语教学的综合性、复杂性、因而影响其模式设计的因素也比较复杂,主要的因素有:(1)我国少数民族居住于分布的特点呈现大聚居区、小聚居、散杂居的分布特点不同,在民族地区实行双语教学的模式也会随之不同。(2)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多语性、多文性,语、文关系的多样性,分布区域的不均衡性,使用人数的悬殊性,发展趋向的兼语性和动态性这六大特点,必然影响设计少数民族的双语教学模式。(3)对双语教学的基础的不同认识,持不同的基础观点,便会形成不同的双语教学的指导思想,而这一点正是双语教学模式设计的首要因素,也是关键因素(4)双语文教学在先行学校教育中的使用情况是影响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模式设计的重要因素。双语教学的科学依据研究主要集中在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文化社会学等学科领域。双语教学的操作策略研究重点是要解决两种语言的过渡及其二者的相互关系。在实践方面,双语教学重点探索不同的模式。如桂诗春将双语教育归纳为四种模式:

  一是双语社区模式,二是殖民地模式,三是多民族混居地区或国家模式,四是校园模式。我们通常探讨的双语教育是指最后一种模式。[8]严学窘提出不同地区双语教育的六种模式:延边式、内蒙古式、新疆式、西藏式、西南式、扫盲式;[9]85周庆生从功能出发将双语教学计划分为保存型、过渡型、权宜型;[10]笔者在《民族教育学》一书中也提出我国现行的双语教学模式有三种:保存双语教学模式,过渡双语教学模式,权宜双语教学模式。[11]120现在随着双语教学实践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中的主要模式都形成了“民加汉双语教学模式”和“汉加民双语教学模式”两种,现在主要的问题是如何保障这两种模式的有效性及其两种模式之间的关系问题。关于有效性问题更多的是涉及双语教学的科学依据及正确处理两种语言的关系问题,这需要实验性试点研究,国家应该像倡导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那样,在西部民族地区开展双语教学实验区,有效地探寻双语教学的最佳模式。关于两种模式的关系问题是民族教育发展模式的选择问题,是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同校好呢,还是独立建立民族教育学校教育体系好呢?同校可以实现真正的民族平等与公平,西方国家就是这么做的。分校可以更有组织的体现民族特色,但不利于教育机会的均等发展。这是一个敏感的问题,但同时是一个真正值得研究的问题,民族教育领域的研究者既要比较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差异,又要结合中国民族教育的实际情况,大胆地探索,为国家在这方面的改革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责任编辑陈育/校对云月)

  【相关文献】

  [1]http://baike.baidu.com/view.[2]戴庆厦.我国双语研究的现状及展望[J].民族教育,1989,(3).[3]王均.双语教学是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J].民族教育,1989,(3).

  [4]哈经雄,滕星.民族教育学通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5]王鉴.民族教育学[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2.[6]埃里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11.[7]万明钢,王鉴.藏族双语人双语态度的调查研究[J].心理学报,1997,(3).[8]桂诗春.我的双语教育[J].外国语,2004,(1).[9]严学窘.中国对比语言学浅说[M].武汉: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5.[10]周庆生.中国双语教育类型[J].民族语文,1991,(3).[11]王鉴.民族教育学[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2.

  

  

篇九:对民族双语教育的看法

  我从20xx年工作至今一直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通过短短一年来的初步双语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双语教学的好处但同时我也领悟到双语教学不是简单的学科汉语而是学科与汉语相辅相成的即汉语与学科教学是自然的融合在一起的汉语的引入应该为学科教学服务而不是单纯的把母语换成汉语就行了更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而采取相应的教学模式

  双语教学心得体会(精选6篇)

  双语教学心得体会(精选6篇)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双语教学心得体会(精选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双语教学心得体会1我从20xx年工作至今,一直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通过短短一年来的初步双语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双语教学的好处,但同时,我也领悟到双语教学不是简单的学科+汉语,而是学科与汉语相辅相成的,即汉语与学科教学是自然的融合在一起的,汉语的引入应该为学科教学服务,而不是单纯的把母语换成汉语就行了,更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而采取相应的教学模式。双语教学对我来说,实际上是一个在实践中慢慢地摸索,应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的困难过程,有小心翼翼,但更多的是打破常规与勇往直前;有困难重重,但更多的是唤来欣慰与继续努力;我也有不知所措,但经常是一切迎刃而解。我们一直在努力着,争取多一点的收获。一年多的时光转瞬即逝,我们双语班的学生进步都非常大,真不敢想刚是由双语授课时他们的样子,那时的确很难,可是也有有很少一部分孩子的适应能力非常强,他们很快就进入了角色;学生们的进步就是我们的骄傲!一、教学与常规的关系既然学生们一时无法适应正规的双语学习,我们就让他们更自由一些:轻松愉快的教学方式赢得了孩子们的喜爱,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让课堂更加有趣味性,适合学生们的特点。对于刚接触汉语的学生来说,需要老师提出一定的要求,应该知道作为学生所要达到的标准,每一堂课,我都会先抓紧常规,给每一位学生讲清楚该怎样做才是最好的;每一天孩子们都在努力,都在进步,我很欣慰!二、教学与生活的关系作为教师,从学生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培养训练抓起。尤其注

  意到了教学与生活的衔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一个学期以来,孩子们的进步非常大。尤其在生活中,不用再为他们担心,不会这,又不会那的。更让人欣喜的是,许多孩子都懂得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去帮助别人,去关心别人。

  三、教学与双语的关系对于一直生活在母语环境下的学生来说,一下子去适应双语环境,在我们看来的确很困难。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学生们的语言接受能力极强,他们很快接受了。与之相配合,我们这些教师自然也应该与学生共同努力,努力去适应孩子们在双语语言上的发展。我们坚持去听汉语课,去把握孩子们一段时间内所掌握的汉语,并为双语思维能力的培养做好铺垫工作。在双语课中,要把握住其中的基本原则:重点就是建立双语思维,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双语思维。应该说要一直在适应学生们的语言变化,同他们一起交流、教学,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师生都很快乐!也许,在这一年多的时光中,我的工作仍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我有我所期望的获得:学生们都进步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仍然会承接着前一阶段的工作,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不断努力。让咱们学校的双语试验教学更好!双语教学心得体会2作为一名新疆的人民教师,我有幸参加了为期一年的自治区双语强化培训,原来我是一名一直使用母语授课、但具备一定汉语水平的少数民族教师,在一年集中培训过程中,我的hsk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较大提高,基本达到使用汉语授课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当然,这种合格是一个低水平、低层次的要求,与真正双语教师的标准还差得很远,这需要我继续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努力学习,提高双语水平,并带动其他少数民族教师学习汉语、掌握汉语、使用汉语,形成学习汉语的浓厚氛围,为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保持社会稳定发挥自己的作用。目前,我县推进双语教学的热情高涨,少数民族群众要求子女接受双语教学的愿望十分迫切,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汉语言学校建设相对较为薄弱,办学规模较小,与教育需求之间产生了脱节现象,致使

  一些汉语言学校班额一扩再扩,教师负担沉重,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民语言学校要积极主动,取得汉语言学校的帮助和支持,实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我认为,我县缺乏双语教师,但缺的是真正顶用的双语教师,如果学校现在的双语教师达不到双语教学的基本要求,再怎么搞培训,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都是一句空话,低素质双语教师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现象将无法得到遏制,这样做的恶果,最终将使我们的双语教学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误人子弟,少数民族教育质量难以提高。

  虽然推进双语教学是趋势,但也要看到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将会是双语教学与民语教学并存的局面,由于受教师资源所限,双语教学班的扩展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所以,在大力推进双语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抓好民语教学,不断提高民语教学质量,尤其是理科民语教学质量,同时加授好汉语课,为推动双语教学打好基础。在新疆这样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边远贫困地区,能否实现中央提出的战略目标,关键取决于科技教育的发展,取决于我们能否为自治区各项建设事业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科技创新人才,特别是培养德才兼备、民汉兼通的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劳动者和科技创新人才。推进中小学双语教学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建设,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提升各民族综合素质的根本性措施,是我区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历史选择,是广大人民群众融人现代社会生活的客观现实需要,是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共同繁荣必由之路。我们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坚持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教育发展观,真正理解和把握双语教学的深刻内涵,真正把思想认识统一到自治区2号文件精神上来,真正树立起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肩负起历史的重任,克服困难,迎接挑战,扎扎实实地做好推进双语教学的每一项工作,为自治区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跨跃式发展贡献力量。

  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自治区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深化少数民族教育改革,为少数民族中小学全面实施双语教学奠定基础,加强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寓双语教育

  于各项活动之中,不断强化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双语教学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为培养“民汉兼通的少数民族人才夯实基础。对深化我区少数民族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和水平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为此,我们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中小学双语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教育是现代文明的基石,是一项关系全局、影响未来的.事业。少数民族教育是整个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民族工作的重要方面,也是自治区教育发展的重点。加强中小学双语教学工作,是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对于促我区教育事业发展,提高少数民族素质,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与同繁荣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力推进中小学双语教学,是落实三个代表重思想的具体体现。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办好人民满意育事业,不断开创教育工作新局面的根本保证。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体现了先进生产力的要求,代表了先进文的发展方向,也充分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新疆这样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大力推进中小学双语教学是高少数民族质量的突破口,是少数民族群众获取更多知识信息,得更多发展机遇的通行证。正因为如此,我区少数民族群众对双语教学的需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他们不仅希望己学会、学好汉语,借助汉语吸收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现代信息,缩小同其他民族在经济、文化方面的差距,而且更寄希望于下一代“民汉兼通,成为能够面向全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新型人。双语教学心得体会3

  我是拜城县三中的数学教师,名字叫吐尔逊古丽〃吐尼亚孜,原来我一直使用母语授课、但具备一定汉语水平的少数民族教师,HSK水平不高。20xx至20xx年我在xx教育学院参加了“双语”骨干教师培训,在一年集中培训过程中,我的HSK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较大提高,基本达到使用汉语授课的基本素质和能力。通过培训,我深深地认识到了“双语”学习和教学的极端重要性,在xx这样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边远贫困地区,能否实现中央提出的战略目标,关键取决

  于科技教育的发展,取决于我们能否为自治区各项建设事业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科技创新人才,特别是培养德才兼备、民汉兼通的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劳动者和科技创新人才。

  为此,我加倍珍惜这一来之不易的培训机会,努力学习,取得了可喜成绩。

  下面是我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点认识,我认为:学生们开始时会一时无法适应正规的双语学习,我们就让他们更自由一些:可以用轻松愉快的教学方式赢得学生们的喜爱,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课堂更加有趣味性,适合学生们的特点。对于刚接触汉语的学生来说,需要老师提出一定的要求,应该知道作为学生所要达到的标准,每一堂课,我都会先抓紧常规,给每一位学生讲清楚该怎样做才是最好的;只要每一天学生都在努力、在进步,我们就应该很欣慰!对于一直生活在母语环境下的学生来说,一下子去适应双语环境,在我们看来的确很困难。然而,要知道学生们的语言接受能力极强,他们很快会接受得。与之相配合,我们这些教师自然也应该与学生共同努力,努力去适应孩子们在双语语言上的发展。我们要坚持去听汉语课,去把握孩子们一段时间内所掌握的汉语,并为双语思维能力的培养做好铺垫工作。在双语课中,要把握住其中的基本原则:重点就是建立双语思维,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双语思维。应该说要一直在适应学生们的语言变化,同他们一起交流、教学,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师生都会很快乐!作为教师,应该从学生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培养训练抓起。尤其注意到教学与生活的衔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尤其在生活中,我们做教师的不用为他们担心,不会这,又不会那的。要让学生懂得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去帮助别人,去关心别人。我认为,在"双语"教学问题上,没有任何捷径可走,我县缺乏"双语"教师,但缺的是"真正顶用的""双语"教师,低素质"双语"教师"最终将使我们的"双语"教学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误人子弟,少数民族教育质量难以提高。

  我一定决心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坚定信心,持之以恒,努力做好"双语"教学工作,开创"双语"教学工作新局面,与其他同事一起把我校"双语"教学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我县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和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双语教学心得体会4

  在xx东部的苗族地方,这里聚居约六十多万的苗族人,他们一向以勤劳、朴实、豪放、好客,和勇敢而著称,特别是女友巧夺天工蜡染和民族刺绣;男有能上刀山,下火海的勇敢豪情。他们有独特的服饰和语言等等,他们是世界上最悠久而有多灾多难的民族之一。

  在xx苗族自治县的苗族就达30万人以上,绝大多数的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是用苗语交流。由于居于xx的东部,所以这系苗语被专家和学称之为东方语言。这里的苗族人

  祖祖辈辈的母语就是东方语言了。许多小孩刚上学是听不懂汉语的,更不要说普通话了,何况还要去学什么字、词、句等等。可见老师教学生难,学生学习更艰难。我从小就是这样的,听不懂汉语,那个时候,我们八、九岁才读一年级,记得我们的老师先用汉语讲一次,再用苗语解释一遍,就这样让我们逐渐由不懂到懂一点点,再懂一些……直到上三年级时才基本听懂汉语。如今身为老师的我,看着这些可爱又天真的小学低年级学生,又何尝不类似孩童时的我呢?

  随着我国的发展,在这个社会主义民族大家庭里,各民族和谐相处,共同繁荣发展,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和大力支持,悠久古老的苗族人构建了多姿多彩的古代文化——苗语。我们要去好好传承,去探究,更没有理由抛弃它。

  20xx年6月26日,我有幸被安排去参加苗汉双语培训,而且培训地点在省府贵阳民族学院,我又激动又高兴。当我们一行100多人来到xx民族学院,眼前的校园让我们倍感大学生的气息,景色秀丽的校园让我们几乎忘记一天奔波的疲倦。

  在培训前,县教育局吴局长和教育厅黄燕处长的重要讲话,让我明白许多苗族人的发展史,明白领导们殷切的愿望和嘱予的重托。我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和好学习,不要辜负领导们的期望,只有这样,

  才能把知识更好传授给我这些天真、可爱的小弟妹们。在培训期间,龙智先老师教我们苗族东部方言语言文字概述,让我明白了苗语的创建历尽艰辛,接着教我们生母、韵母,以及声调。学员们个个都很认真,练习读,练习拼写。我感到特别的高兴,以前我只能说而不会写,如今我又多了一种技能了。特别是苗语中的声调,与汉语拼音有很大的差异,它们的区别有以下几处:一。汉语声调有4个,而苗语是6个;二。声调的表示形式不同,汉语用一段直线表示,而苗文声调用b、x、d、l、t、s表示;三。汉语拼音声调标在韵母上方,而苗文声调标在韵母最后面。在声母和韵母,苗汉的读法绝大多数也不同。苗愈的发音大多声母比汉语声母读法多有啊音;韵母苗文比汉语韵母要多的:如ea、nh、nb、np、nd、nt等等,许多韵母读法也不同的。

  之后又腾继承等老师教的词汇,也让我们学到了不少的苗语知识。随着苗文琅琅的读书声,喻意透彻的苗歌声在大学里流淌与飞扬,让我们这些学员感慨万千。我们一定要传承好我们苗族文化,把它发扬拓宽,我们深信,将来我们的苗、汉双语教学一定取得重大成效,教育事业将得到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双语教学心得体会5新世纪新疆双语教学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少数民族群众对双语教学的认识、党和政府的重视程度、师资水平、双语教学研究与理论的水平、教材建设工作、教学模式以及汉语学习的环境等七大方面。学汉语、懂汉语光荣,当一个双语人光荣的思想已深入人心。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少数民族群众进一步认识到掌握双语是当今各国在语言选择和使用上的大趋势,是少数民族发展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的必由之路。20x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规定从小学四年级起开设汉语课,直到高中毕业。自此,民族小学真正开始开设汉语课。“双语”教学的推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双语”教学是指少数民族学校使用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言组织教学的一种教学形式。由于经济发展、教育基础和语言环境的差异,决定了新疆“双语”教学模式的多样化。主要有

  以下三种类型:一是母语授课、加授汉语的教学模式;二是汉语授课、加授母语的教学模式;三是部分课程使用母语授课、部分课程使用汉语授课,其中以少数民族中小学数、理、化等课程使用汉语授课,其它课程使用母语授课的教学模式居多。

  自治区党委、人民的政府在总结20年“双语”教学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颁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提出目标,即在巩固和提高母语教学质量的同时,以提高汉语教学质量为重点,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区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逐步推进双语教学工作,不断扩大“双语”教学的范围和规模,提高少数民族教育教学质量。使少数民族语言授课的中小学,其“双语”教学模式,由现阶段的以理科授课为主的部分课程用汉语授课,或除母语文之外的其它课程用汉语授课的模式,最终过渡到全部课程用汉语授课的模式,同时加授母语文的模式,使少数民族学生高中毕业达到“民汉兼通”的目标,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习掌握母语的关系在“双语”教学中汉语教学是薄弱环节,所以在当前把汉语教学作为重点,但并不意味着放弃母语教学,而强调的是在巩固和提高母语教学质量的同时学习汉语,这也决定了“双语”教学的性质。另外,“双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民汉兼通”的人才,这就要求少数民族学生必须学好母语。因此,推进“双语”教学不是不要母语,而是要求在学好母语的基础上掌握汉语。双语教学心得体会6紧张而又忙碌的一学期工作即将结束,我们又面临新学年的开始,为使新学年的工作有一个良好的开端,现将本学期双语教学工作心得总结如下:首先我校根据师生自身情况,认真制定了符合学校实际的双语教学工作计划,各项活动的开展都以计划为主,本着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学生的汉语口语表达能力进行培养,使汉语教学取得较大成绩,努力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一、要努力营造双语学习氛围

  学校加大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创设浓厚的双语学习氛围。让学生一走进校门,就感受到强烈的汉语语言环境,时时处处看到汉语、听到汉语、使用汉语,使汉语成为校内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际的手段,

  1、校园内创设汉语氛围浓的学习环境。有名人名言等,供学生在课间和午休时学习交流。

  2、校园内的标牌、文化墙、班级文化墙等尽量用汉语呈现。例如欢迎词,标牌,板报等。

  3、各班教室辟出学习园地、雏鹰争章台,布置力求做到有主题,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汉语学习的兴趣;设立图书角,添置一些少儿汉语读物;黑板报上设置“每周一句”。

  4、师生尽量用汉语进行日常问候,如见面语、课堂用语和日常会话,让学生随处听到汉语,用到汉语。

  5、充分利用红领巾广播做好“每日一句”的活动。6、让学生自编手抄报、作文、读后感等张贴在班级橱窗里,在学生中起到广泛宣传的作用。二、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了双语教学的需要,学校每学期制定全员培训计划,要求学校教师参加校级汉语培训。期末组织汉语达标考核,使大多数教师都能用较流利的汉语组织课堂教学和与学生进行沟通,用汉语书写教案,让汉语时时处处存在,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汉语氛围。对教师除了进行校本培训之外,还分期分批选送双语教师外出培训,加强和提高双语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对于民考民教师在校本培训方面,要求其参加所教学科的双语教学培训,同汉族教师一样,在学期末统一参加考试,考试成绩合格者可进行下一期培训,成绩不合格者给一定的复习时间进行复习,最后参加补考,如补考成绩还不合格者,将依据学校制定的相关培训制度进行处罚,年终考评将予已减分,旨在推出一批优秀双语教师,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双语教师队伍。并鼓励双语教师自我学习培训,参加高一等级的汉语等级考试。三、要开展双语教学研讨活动针对双语教学,学校定期展开教研活动,学习有关理论、共同备

  课、互相听课、评课。加强双语教师之间的沟通,探讨遇到的问题,商讨相应的解决办法,并适时地进行交流总结。

  1、精心备课。鼓励教师用汉语备课,比如标题、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具、教学任务及流程、板书、后记等。此外在教学过程中的课堂用语、学生活动、教学方法等也要用汉语表达。这样大大促进了教师用汉语进行授课,完成教学任务。

  2、积极听课。本学期我校在三大教研组中,开展组内公开课、校级公开课活动,授课教师须提前进行说课,完成集体备课,并对教案认真修改后,方可进教室上课,课后及时进行点评,授课教师也要及时自我反思。

  3、教学研讨。每周二定为集体备课日;教师必须参加并在本学期开一堂公开课,从中挑选1-2名比较优秀的教师面向全校开一次教学公开研讨课,组织教师观摩评课交流,每学期末双语教师要有阶段性总结。

  4、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开展了手抄报比赛、歌咏比赛、心算、口算比赛、汉语朗读比赛、组词比赛等活动。

  

  

篇十:对民族双语教育的看法

  浅析少数民族民汉双语教育的本体价值

  作者:谷亚华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第48期

  谷亚华

  (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北京100081)

  摘要: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有目的、有意义的活动。在民族地区实施少数民族民汉双语教育政策对于国家、社会、少数民族群体和个人都具有很重要的价值。教育的价值,首先是育人价值,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对于少数民族个体的价值即是本体价值,即对少数民族个体的教育价值和生存价值。

  关键词:少数民族;双语教育;育人价值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8-0225-02

  在民族地区实施少数民族民汉双语教育政策,一直是我国的一项战略举措。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即是对少数民族学生运用两种语言进行教育教学的模式。这两种语言中,有一种语言是本民族语或其他民族语,另一种语言是族际语汉语。这种教育,既让少数民族学习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尊重少数民族使用自己民族语言的权利,又向少数民族推广族际语言即汉语普通话,让少数民族成员逐步可以民汗兼通,成为双语、双文化人才。对少数民族进行民汉双语教育对少数民族个体发展价值有以下几点。

  一、价值与教育的价值

  我们知道,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指向一定目的的,都是为了满足人类的某种需要而进行的有意义的活动。而价值就是基于主体需要的基础上,客体属性对主体需要满足的意义关系。客体不仅是主体认识和改造的对象,而且还是主体使用、享受的对象。某种事物一旦进入主体的对象性活动范围,必然随之产生对主体的意义问题,即对主体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能否满足主体物质或精神方面的某种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如何,这就是客体对主体的价值关系。如果某种事物或现象以自身的形态、属性和功能及其变化,能够满足主体的某方面的需要包括物质或精神的需要,对于主体具有可以肯定的积极意义,就被主体认为是有价值可取的;反之,如果某事物或现象不能满足主体的某种需要,对主体没有肯定的积极意义,或仅具有消极意义,那就被主体认为是无价值、不可取的。因此,价值具有主观性、主体性,它是人的需要的满足,而需要是因人而异的,因此对同一事物价值不同的人由于各自不同的需要而会做出不同的评价。价值体现的是主体性,是主观、相对的;对象本身有没有价值及其价值的大小,要看其属性能否和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主体的需要。

  自从有人类社会以来,教育作为人类的一种活动从来没有停止过。从原始的家庭教育到现代的家庭教育,从原始的部落教育到现代的学校教育,从原始的狩猎活动教育到现代社会教育,教育作为人类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都是有一定价值取向。而教育的价值,首先就是育人价值,即对个人生存和发展的价值。教育,首先要满足个人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然后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教育要满足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首先就要通过教育来发展个体的智力水平、提高个体的文化素质、培养个人生存的技能技巧、增强个人的生存能力。这使受教育者和没有受过教育的人在综合素质方面有天壤之别。这才是教育的价值所在。这也是教育的本体价值。然后,我们要通过教育培养出的高水平、高质量的人才对社会所做的贡献,来体现教育的社会价值。而双语教育的价值无疑就是双语教育活动和通过双语教育活动培养出来的双语人才对于作为双语教育主体的国家、个人、社会和少数民族群体的意义。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对于少

  数民族群体、社会和国家的价值是从双语教育的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方面体现出来。那么,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对少数民族个体有什么价值,也就是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本体价值是什么?这是我们要讨论的主要内容。下面,我们从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对个体的教育价值和生存价值两个方面去分析这个问题。

  二、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对个人的教育价值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很多资料显示,接受双语教育的人与没有接受双语教育的人相比,智商一般比较高,思维更加敏捷。英国教育家、Bangor大学的副校长、欧盟观察员ColinBaker教授在其著的《双语与双语教育概论》中通过总结大量研究,讨论了双语教育对于人的创造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发展的意义。“在发散思维的检测中,双语人的表现要强于单语人”,并且,他认为,“如果第二语言的能力低于某种门槛水平,就不会为认知能力的发展带来任何的好处,只有当儿童的第二语言能力几乎达到第一语言能力的水平时,认知能力才能得到有利的发展”。在我国大量实例证明,在民族地区实施双语教育,能够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智力,从而提高民族教育的质量,提高少数民族的综合素质。笔者通过访谈100多名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彝族、蒙古族、朝鲜族、藏族等本科生和研究生,发现同时精通汉语和本民族语的学生,其智力和学业水平都普遍高于单语或双语都懂但其中一种语言不太熟练的学生。并且,笔者通过调研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和幼儿园,了解到双语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尤其重要。学生年龄越小,掌握双语的速度和效度越高。这使学生更容易学会用双语进行思维。在双语做得较早的中小学混合使用两种语言授课,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另外,少数民族地区在学前教育阶段普及双语教育,还可以让少数民族儿童更加熟练地掌握民族语和汉语两种语言,并学会汉语思维,达到用汉语和母语替换思维的效果,有利于他们进入基础教育阶段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文化基础知识,全面提高民族教育质量。

  数理化基础知识比较抽象难懂,如果用少数民族学生不太熟练或非思维用的语言进行授课,学生很难理解听懂。而学生对听不懂的知识就不感兴趣,久而久之就形成重文轻理的心理,造成在民族地区普遍存在数理化基础差的现象,从而导致辍学率增高。这种现象的出现就是因为数理化课程没有用学生熟悉的母语去教授讲解,而偏离了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因此,在基础教育阶段,对于接受双语教育较晚、习惯于用母语、民族语、单语思维的中小学生,教师要用母语讲授数理化基础知识,更便于学生理解、消化和吸收,使学生自然地将教师讲授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知识结构的一部分。教师再用汉语讲授文科知识,能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从而从两个方面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提高民族教育的质量。民族基础教育的成功与否影响少数民族成员的一生。如果在基础教育阶段,少数民族学生的理科基础打不好,对于学生将来高考和大学阶段理工科人才的培养都非常不利。因而,在基础教育阶段,灵活运用双语讲授不同的课程,是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双语教育是普及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重要手段,它能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有效地提高少数民族劳动者的素质,从而加速少数民族人才的成长,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篇十一:对民族双语教育的看法

 民汉双语教学点滴谈

  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约占全国总人口的

  8%。

  各少数民族几乎以同种民族世居各地,都有着本族语言,并以本族语言为主要交流工具,尤其是儿童单一用母语进行交流是普遍性。教育离不开语言,在教育实践中,学校课程教学的第一媒介就是语言。我们大多数少数民族地区使用现行的国家课程以汉语为教学第一媒介,这种教学媒介恰恰与少数民族母语在语言交流

  互不相通,特别是对少数民族儿童刚入学时,我们直接使用汉语组织教学是行不通的,因为这些儿童对汉语在语感上未能领会,这就需要教学组织者必行双语教学。就此问题,笔者对双语教学进行了一些探索性研究,通过学习借鉴、观课探究、座谈交流、访谈沟通、问卷调查、教学实践等,归纳出一些看法,以此抛砖引玉,引起更多的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更加热爱双语教学,让双语教学真正成为少数民族地区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有力推动基础教育发展,提高基础教育质量。

  、什么是民、汉双语教学

  根据双语教育的概说及其定义指出,民汉双语教学是指少数民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民语和汉语(普通话)切换使用来引导少数民族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特殊的培养活动。

  二、民语在教学中的作用

  在少数民族地区小学低中年级课内时间全部用汉语进行教

  学是行不通,需要通过母语的支配形成双语教学模式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因此,民语在教学中的作用始终不容忽视。

  第一,民语引导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直接性的易于接受学习的语言信息,有助于学生准确理解汉语的使用。

  第二,民语引导教学有助于发展学生最基本的认读能力。

  第三,民语引导教学能够为学生学习学科知识提供安全感。

  这里为什么提到安全感,由于任课教师能顺畅运用学生的第一语言组织教学,减少了学生害怕因为听不懂第二语言授课而产生的种种顾虑,从心理上保证学生对学习有安全感。

  三、民、汉双语教学的类型

  民汉双语教学主要易于引导学生认识汉语拼音和汉字、

  数和

  数学概念。母语辅助汉语教学有助于扩散学生思维,

  提高学生的

  想象力和记忆力,推动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建立数感。学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启蒙型、过渡型、短暂型。

  民汉双语教

  (一)启蒙型双语教学

  儿童刚入学组织教学时,使用民语引导,然后用汉语认读,再用民语释读,教师引导和师生在互动、交流所致的母语较多,汉语较少。这种类型称之为启蒙型双语教学。这种启蒙型双语教学着重在小学一至二年级或学前教育使用的教学模式。

  (二)过渡型双语教学

  教学初期还用到母语引导,但后期转型为汉语教学的,这种

  教学模式称之为过渡型双语教学。

  这种模式模式着重在三至四年级使用。也就是说,教师在课堂教学引导时,口语交际时还使用母语较多,到后期逐步转换为汉语口语交流的多。即在三年级还用母语辅助教学,到了四年级所用的母语较少,或者几乎脱离了母语,直接用汉语组织教学。

  那么我们在这学段要把握好双语教学规律,正确使用母语与汉语的交接过程,让学生到四年级尽快脱颖而出,使课堂逐步转型为汉语普通话教学。

  三)短暂型双语教学

  在学生已经掌握部分汉字(常用汉字2500个)的基础上,教师

  使用第二语言(汉语)进行教学,但教学中偶尔遇上一些难以用汉语说明清楚的,还需要用母语解释更为适宜,并且母语教学时间较为短暂的。这种模式称之为短暂型双语教学。这种模式

  般在小学五至六年级有时用得上。

  四、民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认真实施好双语教学

  统一使用普通话是对的,但在民族地区要有一定的过程才能合匕实现。有的理解不深,以为教学上使用普通是最好的,在民族地区从一年级开始就全部使用普通话,甚至还安排不懂民语的教师给不通汉话的低年级学生上课。这样的教学实在使学生难以接受,教学方式不对,结果事倍功半。

  二)使用双语教学有些教师只管教学生会读,忽视了引导

  学生去理解字义

  经调研发现民族地区部分教师只管教学生会读,并不关注学生对字词的理解。我们调研组到部分民族乡镇学校针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抽样测试,有相当部分学生只会读,不理解生字、词语的意思。

  三)不掌握双语教学规律,泛滥使用母语

  1)教学上,教师反反复复使用母语过多,挤占教学时间。2)高年级仍然使用较多的母语,不符合双语教学规律,阻碍

  学生认知规律。

  四)忽视了启发式教学

  课堂上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收获不大,质量不高。

  五、正确处理好民汉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识字教学,不仅教学生会读、会写汉字,还要教学生

  会理解汉字、句子,或者数学概念。

  2)母语使用要交代清楚,不能含糊不清。

  避免不通民语的教师对不通汉话的低年级学生授课。对教学内容要分清层次,民汉双语灵活切换使用得当。备课不仅备课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还要备母语教学”。该用母语的,要用母语引导、解释。

  6)已经可以完全转用汉语教学的,或基本通晓汉语的年

  级,不要再开展双语教学。也就是说,由低到高年级,教师注意扩大学生第二语言的词汇量。但教师尽量将第一语言的运用逐步降低到最低限度,避免学生对第一语言产生依赖心理。

  以上所述,是笔者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低年级开展课题研究所理解和认识到的。“教有法,但无定法”,我们在教学工作中,要

  不断探索双语教学方法,把握双语教学规律,夯实基础教育根基,让我们的教育教学和谐、健康、稳步发展。

  

  

篇十二:对民族双语教育的看法

 双语教学的重要意义及心得体会

  我从2000年工作至今,一直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通过短短一年来的初步双语教学理论,我深深体会到双语教学的好处,但同时,我也领悟到双语教学不是简单的学科+汉语,而是学科与汉语相辅相成的,即汉语与学科教学是自然的交融在一起的,汉语的引入应该为学科教学效劳,而不是单纯的把母语换成汉语就行了,更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而采取相应的教学形式。双语教学对我来说,实际上是一个在理论中渐渐地探究,应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的困难过程,有小心翼翼,但更多的是打破常规与勇往直前;有困难重重,但更多的是唤来欣慰与继续努力;我也有不知所措,但经常是一切迎刃而解。我们一直在努力着,争取多一点的收获。

  一年多的光阴转瞬即逝,我们双语班的学生进步都非常大,真不敢想刚是由双语授课时他们的样子,那时确实很难,可是也有有很少一局部孩子的适应才能非常强,他们很快就进入了角色;学生们的进步就是我们的骄傲!一、教学与常规的关系

  既然学生们一时无法适应正规的双语学习,我们就让他们更自由一些:轻松愉快的教学方式赢得了孩子们的喜欢,一改传统的教学形式,让课堂更加有兴趣性,合适学生们的特点。对于刚接触汉语的学生来说,需要老师提出一定的要求,应该知道作为学生所要到达的标准,每一堂课,我都会先抓紧常规,给每一位学生讲清楚该怎样做才是最好的;每一天孩子们都在努力,都在进步,我很欣慰!二、教学与生活的关系

  作为老师,从学生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培养训练抓起。尤其注意到了教学与生活的衔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进展教学!一个学期以来,孩子们的进步非常大。尤其在生活中,不用再为他们担忧,不会这,又不会那的。更让人欣喜的是,许多孩子都懂得在生活中应该

  怎样去帮助别人,去关心别人。三、教学与双语的关系

  对于一直生活在母语环境下的学生来说,一下子去适应双语环境,在我们看来确实很困难。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学生们的语言承受才能极强,他们很快承受了。与之相配合,我们这些老师自然也应该与学生共同努力,努力去适应孩子们在双语语言上的开展。我们坚持去听汉语课,去把握孩子们一段时间内所掌握的汉语,并为双语思维才能的培养做好铺垫工作。在双语课中,要把握住其中的根本原那么:重点就是建立双语思维,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双语思维。应该说要一直在适应学生们的语言变化,同他们一起交流、教学,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师生都很快乐!

  也许,在这一年多的光阴中,我的工作仍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我有我所期望的获得:学生们都进步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仍然会承接着前一阶段的工作,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不断努力。让咱们学校的双语试验教学更好!

  下面我想重点就双语教学的重要意义谈一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我有幸参加了为期一年的自治区"双语"强化培训,原来我是一名

  一直使用母语授课、但具备一定汉语程度的少数民族老师,在一年集

  中培训过程中,我的HSK程度在原有的根底上有了较大进步,根本到

  达使用汉语授课的根本素质和才能。当然,这种合格是一个低程度、

  低层次的要求,与真正"双语"老师的标准还差得很远,这需要我继续

  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努力学习,进步"双语"程度,并带动其他少数民

  族老师学习汉语、掌握汉语、使用汉语,形成学习汉语的浓重气氛,

  为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保持社会稳定发挥自己的作用。

  目前,我县推进"双语"教学的热情高涨,少数民族群众要求子女承

  受"双语"教学的愿望非常迫切,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汉语言学校建立

  相对较为薄弱,办学规模较小,与教育需求之间产生了脱节现象,致使一些汉语言学校班额一扩再扩,老师负担沉重,不利于学生的安康成长。我们民语言学校要积极主动,获得汉语言学校的帮助和支持,实现互相促进,共同进步。

  我认为,我县缺乏"双语"老师,但缺的是"真正顶用的""双语"老师,假如学校如今的"双语"老师达不到"双语'教学的根本要求,再怎么搞培训,老师整体素质的进步都是一句空话,低素质"双语"老师"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现象将无法得到遏制,这样做的恶果,最终将使我们的"双语"教学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误人子弟,少数民族教育质量难以进步。

  虽然推进"双语"教学是趋势,但也要看到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将会是"双语"教学与民语教学并存的场面,由于受老师资源所限,"双语"教学班的扩展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所以,在大力推进"双语"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抓好民语教学,不断进步民语教学质量,尤其是理科民语教学质量,同时加授好汉语课,为推动"双语"教学打好根底。

  在新疆这样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遥远贫困地区,能否实现中央提出的战略目的,关键取决于科技教育的开展,取决于我们能否为自治区各项建立事业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科技创新人才,特别是培养德才兼备、民汉兼通的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劳动者和科技创新人才。

  推进中小学"双语"教学是面向世界、面向将来、面向现代化建立,进步少数民族教育质量,提升各民族综合素质的根本性措施,是我区少数民族教育开展的历史选择,是广阔人民群众融人现代社会生活的客观现实需要,是各民族共同开展、共同进步、共同繁荣必由之路。

  我们要从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坚持科学开展观指导下的教育开展观,真正理解和把握"双语"教学的深化内涵,真正把思想认识统一到自治区2号文件精神上来,真正树立起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肩负起历史的重任,克制困难,迎接挑战,扎扎实实地做好推进"双语"教学的每一项工作,为自治区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跨跃式开展奉献力量。

  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深化少数民族教育改革,为少数民族中小学全面施行"双语"教学奠定根底,加强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寓"双语"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不断强化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双语"教学协调开展,不断进步少数民族教育质量,为培养“民汉兼通"的少数民族人才夯实根底。对深化我区少数民族教育教学改革、进步根底教育质量和程度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为此,我们一定要统一思想,进步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中小学"双语"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教育是现代文明的基石,是一项关系全局、影响将来的事业。少数民族教育是整个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局部,是党和国家民族工作的重要方面,也是自治区教育开展的重点。加强中小学"双语"教学工作,是进步少数民族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对于促我区教育事业开展,进步少数民族素质,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与同繁荣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一、大力推进中小学"双语"教学,是落实"三个代表"重思想的

  详细表达。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办好人民满意育事业,不断创始教育工作新场面的根本保证。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力开展教育事业,表达了先进消费力的要求,代表了先进文的开展方向,也充分表达了最广阔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新疆这样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大力推进中小学"双语"教学是高少数民族质量的打破口,是少数民族群众获取更多知识信息,得更多开展机遇的"通行证"。正因为如此,我区少数民族群众对"双语"教学的需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他们不仅希望己学会、学好汉语,借助汉语吸收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现代信息,缩小同其他民族在经济、文化方面的差距,而且更寄希望于下一代“民汉兼通",成为可以面向全国、面向世界、面向将来的新型人。努力满足各族群众教育需求,大力推进申小学"双语"教学工作是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好、维护好、开展好各族众根本利益的详细表达。

  第二,大力推进中小学"双语"教学,是加快全面小康社会进程,构建和谐新疆,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的战略举措。当今世界,语言文字作为信息和重要载体,在推动经济开展和社会进步过程申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任何国家、任何地区、任何民都不可能不与周围的国家、地区和民族交往。只要交往,语言就为第一需要。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从政治与法律的度讲,各民族都有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不同民族语言地位是平等的。但是语言的使用范围及社会交际作用不同,决定了不同的语言具有不同的社会功能。汉语是我国的通用语言,是各民族人民交流的主要语言。我国科技文化经济等主要信息体是汉语,在获取传播信息方面具有绝对优势。随着

  我国经济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汉语正逐步成为国际通用语言。在经济全球化、科技飞速开展、知识更日新月异的今天,不学汉语就无法面向全国,不学外语就无法走向世界,这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新疆是我国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要加快我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步伐,实现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建立小康社会,需要各族人民和衷共济,共同奋斗;需要各民族和谐开展,繁荣进步。“双语〞教学作为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局部,是新疆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开展的现实需要,是促进各民族繁荣进步的"金钥匙"。大力推进中小学"双语"教学,使各少数民族纯熟掌握和使用汉语言文字,实现民汉兼通。不仅可以缩小各民族之间的教育差距虚高少数民族素质,而且可以增进各民族之间的交通,进一步稳固平等、团结、互助、和和谐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推动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开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对全面建立小康社会、构建和谐新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第三,大力推进中小学"双语"教学,是进步少数民族教育质量,培养少数民族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少数民族教育是我区根底教育开展的关键。长期以来,国家和自治区始终坚持把开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摆在重要位置来抓,采取倾斜与扶持政策,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从根本上改变了少数民族教育根底薄弱、开展滞后的状况。在少数民族教育开展过程中,我们积累了许多成功经历,其中至关重要的一条就是加强中小学"双语"教学,不断进步少数民族教育质量。理论反复证明,只有高质量的少数民族教育,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少数民族人才。大力加强中小学"双语"教学,是进步少数民族教育质量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是实现民汉兼通"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目的的根基,关系到新

  疆经济社会开展,关系到新疆的将来和前途,对于进步各族人民群众的综合素质,维护边疆安定团结的政治场面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自治区六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功我区"十一五"的开展描绘了宏伟蓝图,明确提出要加快施行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全方位开放战略、可持续开展战略以及科教兴新和人才强区战略,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对"双语"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必须立足我县加快开展的需要,大力培养少数民族新型人才。"十一五"期间,是我县落实开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要加快开展,实现既定的开展目的,并为拜城长远的开展奠定一个坚实的根底,必须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开展的位置,高度重视少数民族教育工作。学校一定要从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开展的高度,坚持把推进中小学"双语"教学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来抓,为培养千千万万适应我县开展需求的少数民族新型人才奠定根底。要认真贯彻自治区关于少数民族教育特别是中小学"双语"教学工作的战略部署,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力加强中小学"双语"师资队伍建立不断进步少数民族教育质量。要把中小学"双语"教学作为学生开阔视野,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实现全面开展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让少数民族中小学生在学好母语的根底上纯熟掌握汉语,不断进步汉语程度。通过"双语"教学,使少数民族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不断拓展,视野不断开阔,科学文化素养不断增强倔早成为“民汉兼通"型人才。要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理论才能,实现全面开展和安康成长,为我区各项事业的开展培养输送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新型人才。

  坚持"从自己抓起",进一步进步思想和业务素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老师为本。目前,我校"双语"老师存在"一缺二低",即数量缺乏和汉语程度低、教学才能低的现象,严重制约了"双语"教学的改革与开展。为此,国家和自治区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各级教育部门、培训院校也做了大量艰辛细致的工作,获得了初步的成效,一大批经过培训的中小学"双语"老师成为"双语"教学的重要力量。但总体来看,我校"双语"老师缺乏的问题仍然非常突出,还远远不能满足"双语"教学工作,在搞好集中培训的同时,积极挖掘自身潜力,依托远程教育资源,大力推进普及性"双语"培训,实在进步培训质量。要积极想方法,多渠道筹措资金,利用各种形式,尽快进步"双语"老师的汉语言程度和教学才能。

  要广泛宣传发动,积极协调各有关方面,保障经费投人,提供政策指导,开展督导检查,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中小学"双语"教学工作的良好场面。

  坚持社会主义教学方向,加强自己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做好"双语"教学工作。要旗帜鲜明地在学生中深化进展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宗教观、文化观教育和无神论教育,大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使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和"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更加深人人心。用科学理论和知识武装头脑,加强教学研究工作,重在进步学生素质上下功夫,不断进步"双语"授课程度。努力营造组织施行"双语"教学的班内环境,形成班级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齐抓共管的教育格局。

  坚持用科学态度,因地制宜地对待"双语"教学推进质量问题。有

  的老师的汉语程度低,学生听起来有困难;还有有的学生的汉语程度低,老师教起来有困难;"双语"教学的形式多样,教学要求、目的不明确,教材不统一等。对于这些问题一定要及时加以研究和改良。只要我们用心去搭建"双语"教学的开展平台,我校的"双语"教学推进工作就一定会获得成效。

  坚持科学的态度,还要从各民族情况不同、地方情况不同和使用语言情况不同的实际出发,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那么,合理做好"双语"教学工作,不搞"一刀切"。另外要加强对"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的宣传工作,对"双语"教学形式进展深化研究,实事求是,科学规划,统筹安排,确保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双语"教学的连接统一,使"双语"教学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协调安康向前推进。三要防止"双语"教学片面化倾向,强调文理科课程汉语授课,以进步汉语言程度为打破口,促进"双语"教学向纵深开展;要大力进步学生参加内地高中班和初中班考试工作,充分发挥内高班、内初班在推进"双语"教学中的导向作用,不断拓展"双语"教学形式,拓宽“民汉兼通"人才培养渠道。

  在"双语"教学问题上,没有任何捷径可走,也绝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用一句通俗的话讲,抓“双语"教学"松不得、等不得、急躁不得",要想从根子上解决〞双语"教学问题,实现"双语"教学质量的打破,探究建立符合少数民族学生身心特点的"双语"教育体系进展汉语训练,为推进"双语"教学奠定根底。

  推进"双语"教学,必须做出科学规划,而科学的规划,必须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地区实际。虽然各地在"双语"教学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制定了整体推进规划,但在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的情况下,

  先期制定的规划需要适时予以调整,使之与不断开展变化的教育教学实际相吻合,与"双语"教学的整体开展趋势相适应。因此,科学调整和完善"双语"教学开展规划,是确保“双语"教学走向标准化、科学化开展轨道的前提和保证,要开拓创新,探究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又要实事求是,注重实效。开拓创新不等于盲目求快,因地制宜不等于消极等待。推进"双语"教学是一项战略任务,既要从如今做起,加大推动力度,又要树立长期作战思想,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消极等待和急于求成,只能阻碍"双语"教学的开展进程,影响和耽误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安康成长。我们要争当"双语"教学的改革者和理论者,要坚决贯彻落实自治区的总体部署,从学前教育阶段抓起,把"双语"教学延伸到各个学段;从理科教学起步,把"双语"教学辐射到各个学科。要认真制定"双语"教学的方案及措施,考虑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之间的互相协调,兼顾学校的平衡开展,对"双语"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学段衔接、升学政策等问题,及时制定实在可行的措施和方法,尝试"双语"新的教学改革和开展。

  抓住关键,确保质量,积极参加"双语"培训工作。积极参加远程汉语培训、"双语"老师的培训和再培训、老师根底培训和校本培训工作,尽快地到达更高的HSK程度,落实民汉学校老师交流制度,积极争取到汉语言授课学校(班级)实习时机。

  我们正处在全面建立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大力进步少数民族教育质量的关键时期。让我们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的开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在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指导下,严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

  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振奋精神,扎实工作,肩负起历史的责任,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坚决信心,持之以恒,苦抓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实在把"双语"教学工作抓出成效,不断创始我校"双语"教学工作新场面,把我校"双语"教学工作进步到一个新的程度,实现我县教育事业跨越式开展,为推进我县经济和社会开展、全面建立小康社会进程做出更大的奉献!

  

  

篇十三:对民族双语教育的看法

 关于新疆双语教育的几点思考

  摘要:新疆自实施双语教育以来,在党和政府的推动和扶持下,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本文从宏观的角度,就双语教育的本质、双语教育的激励机制、双语教育的评价体系、双语教育的人才培养、双语教育的政治导向五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本人的一些见解。

  关键词:双语教育;宏观;问题;见解

  双语教育是由英语“bilingualeducation”翻译而来的。国外有关双语教育的界定很多,在《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中给“双语教育”下的定义是“能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本文的“双语教育”指的是使用汉语和新疆少数民族母语作为媒介的教育活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1964年实行双语教育的尝试以来,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我们看到,在新疆比较偏远的地方,大部分的学校已经在用双语授课,许多少数民族学习者的汉语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汉语来交流、学习。

  然而,我们也注意到,双语教育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的得到纠正,很可能会影响到双语教育的实施效果和未来的走向。

  一、立足传统、面向未来

  新疆自实施双语教育以来,关于它的实质和最终目标的争论就从未停歇过。近几年来,广大的语言学家和教育界人士已敏锐的感觉到,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作为一个民族重要特征的语言,已经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逐渐衰退或消亡。

  那么未来的社会,是存在一种语言,还是多种语言?是要求文化的一体化还是多元化?是需要民族的同化还是多元化?如何认识双语教育和由此衍生的这些问题,将直接影响到我们未来对双语教育所采取的对策。

  在这里我们有必要深化对语言性质的认识。语言学家给语言下的定义是:“语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是人们表达其文化价值观的基本工具,是人们观察世界的眼睛……,由于语言文化的紧密关联,理解并把语言教育当作多元文化教育的组成部分至关重要。”

  如果把语言仅仅看成是一种交际工具,那么世界上只存在一种语言就可以了,在语言中,由于它还承载着历史文化、人类智慧及情感的一些因素,这使得它成为一个民族乃至国家的重要财富,也是它应加以保存的价值所在。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双语教育的实质不是让少数民族放弃自己的母语,而是要在掌握本民族语言的基础上,提高少数民族学习者的汉语水平,以适应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在世界进入21世纪的今天,中国改革开放日趋深化,未来的社会,全球化的发展要求我们学习包括汉语在内的几种少数的语言,以求获得信息的最大化,但未来的世界同样需要多元化的存在,我们还需立足传统,继往开来。

  二、重视价值,发挥效用

  为了促进新疆少数民族学习者更好的学习汉语,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把汉语学习的程度纳入到诸如升学、就业、评职称、公务员提升等等涉及到个人利益的考评体系中,在同等程度下,汉语水平较高的可优先录用。这种激励机制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了汉语学习者的积极性,但这种利益的驱动发挥的效用是有限的。当一个学习者没有机会和能力去获得这些利益时,他的学习就失去了动力。尤其是对于那些远离经济发展中心的少数民族学习者。

  那么,怎么样我们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汉语的持续的积极性呢?这就要从学习的主体——学习者的动机来说起。

  在实践中我们忽视了对学习者内在学习动机的激发,如果一方面,能让学习者认识到学习汉语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是信息时代社会进步的需要,是社会交往的桥梁,是满足于学习者未来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渠道向少数民族学习者宣传汉文化的魅力,在学语言的同时,让双语学习者了解它背后所承载的文化内涵,而不是把语言从文化中剥离出来,只是在简单的教授语言学习的技巧,以便于培养他们对学习汉语的兴趣,把学习和实现自我的价值、进而上升到对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的高度,从而让他们愿意主动地去了解、学习汉民族的文化,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可能效果会更好。因此,如何促使学习者外在的要求、外在的力量转化为个体内在的需要,并使之成为学习的推动力对教育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在双语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既要重视外在激励机制的作用,同时也要重视内在学习动机的激发,使他们懂得汉语所包含的人类智慧和人文精神,注重学习的实效。

  三、关注理论,重视实践

  双语学习者的汉语学习主要靠学校教育。在学生中,我们发现,尽管有一些人的考核成绩并不低,但他的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相对很差。也就是说分数和他的实际语言水平严重脱节。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情况的发生呢?

  我们只要稍加思索就不难明白,一个主要的因素就是不合理的评价体系。在新疆,大多数测试学习者汉语水平的方法主要采取试卷考试的形式,就是国家HSK考试,也是偏重于理论知识的考查,考查的重点放在听和写(写汉字,而不是写作)上,说和读的能力不能反映在分数上。学习者对

  分数的追求,使得他们越来越倾向于努力去提高汉语的前两种能力,后两种能力严重被弱化。因此就会出现评价结果不能反映学习者的实际能力的情况。

  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社会机构开始意识到现行评价体系的弊病,并在实际操作中,另外加入了实践的内容,这使双语学习者产生了更多的困惑,为什么有些社会机构不能认可国家制定的评价体系,为什么国家制定的评价体系和社会无法很好的接轨呢?

  也就是说,学习者对语言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社会竞争力,然而,考试和评价体系并没有合理的关注社会对学习者的要求。因此,改革现行的评价体系和考试制度迫在眉睫。

  评价体系是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不仅可以对教育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对教育的效果做出检验,而更重要的是它会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一种方向。目前,我国对双语教育评价体系的研究尚不成熟,评价和测试的内容偏向于主流文化的理论上的掌握,而忽视了双语学习者个体及所在地区和民族文化在观念上、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上对他的影响。

  如何来解决这一问题呢?笔者认为我们应该明确三点:

  第一,政府应出台相关的政策,改革现行的评价体系,运用更为科学的、多元的,而不是片面的、单一的,既关注理论的,又重视实践的的评价标准来对汉语学习者的能力加以考核。

  第二,教育机构和社会机构应为学习汉语者提供语言实践的便利环境和条件,以便于汉语学习者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第三,在现行的评价体系下,学习者所得的分数不能全面地、整体地反映一个人的真实水平,我们不能为了分数而学习汉语,应在实践中着重提高汉语水平。

  总之,科学的评价体系会使评价结果更为客观真实,更为适合社会的需要,它将有利于引导学习者对实践能力的重视,从而使之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并重和共同提升。

  四、发展个性,培养人才

  双语教育依存于学校教育,是一种规范性和批量性的教育。在学校“统一目标、统一学制、统一课程、统一教学、统一管理等都是必要的。”但也容易造成共性代替个性、统一性代替个体性,因而不利于学习者个性化和多样性的发展,不利于具有自主性、创新性的人才的脱颖而出。

  培养创造型的人才,已经成为我国教育在当前和未来的根本任务。对于双语教育来说,它的目标就是要培养能熟练的运用本族语和汉语进行交际、工作、学习的双语人才。但这只是一个普遍的目标,双语教育也同样要担负起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历史责任。

  由于双语学习者自身所承载的本体文化,决定了他会以不同的视角去观照异族的文化,当他对不同的民族文化产生了互动,并在传承、批判、整合的的探索中,使传统文化中那些具有超时代意义的因素萌芽、发展,进而在新的条件下得以发育、成长和完善,并把这些都转变成现实的文化的时候,那么他就会影响和引领本民族文化发展的方向,使其融入到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现代化的潮流中,这是一个创造型人才所应承担的历史责任,也应该是双语教育人才培养努力要实现的目标。

  当前,在双语教育中,我们重在培养“民汉兼通”的少数民族人才。而要实现各民族经济和文化的健康互动与协调发展,不仅需要“民汉兼通”的少数民族人才,也需要精通少数民族语言的汉族人才。这样,通过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不仅可以促进各民族之间文化的相互学习,还有利于科学技术、经济政治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为实现各民族文化的融通和共建,实现中华民族经济文化的繁荣做出贡献。

  因此,我们的双语教育,既应该是为全体学习者的普遍发展提出共同的目标和提供必要的条件,也要大力鼓励个性化的发展,积极倡导有利于高层次的双语人才的培养、选拔机制的探索。

  五、注重导向,塑造人格

  双语教育是在主流文化背景下展开的,由于社会评价过分的强调比较和选拔,使得少数民族双语学习者在现行的教育体系中很明显的处于弱势,并由此产生了一些自卑甚至抵触的情緒,这种情绪在少数民族地区如果不加以合理的引导,很可能上升到民族团结和国防安全的问题,为双语教育的开展设置了障碍。

  新疆的双语教育与内地相比,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民族性和特殊性,双语教育的贯彻执行必须是在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前提下,双语教育培养的人才首先必须是在政治上合格的人。

  新疆由于“西部大开发”的推动,发展较快,但总的来说,经济基础还是很薄弱,有民族特色的代表性的产业还处在比较低的层次上,造成这种现状的因素当然有很多,但民族教育的落后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双语教育是民族教育很重要的一部分,必须把双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到统一祖国,维护各民族的大团结,振兴民族经济,巩固边疆的高度上来认识,

  即它必须服从于国家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有利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大局上来。

  双语教育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要充分体现中华民族的民族性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思想,这是毋庸置疑。而它的实践性就是要通过学习别的民族的语言达到了解其他民族文化并通过其所包含的文化精神达到对于人的塑造。这就要求把双语教育和学习者的人格修炼和道德完善、理想塑造、境界提升结合起来。

  六、总结

  总之,我国的双语教育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虽然在新疆双语教学试验早已开始,到而今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相关的法规、政策和评价体系相对滞后,在实践的过程中仍面临着一些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应该说双语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实现它的健康、长效、可持续发展,我们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篇十四:对民族双语教育的看法

 :对少数民族学生实施“民汉”双语教学模式思考

  对少量民族学生实行“民汉”双语教课模式的思虑

  “民汉”双语教课向来以来是我国少量民族教育系统中特别重要的环节,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思想下,“民汉”双语教课就是对母语非汉语的少量民族学生采纳少量民族语和汉语两种教课语言展开教课工作,既尊敬少量民族学生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益,让少量民族学生全面掌握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又向少量民族学生推行汉语一般话,让少量民族学生逐渐达到“民汉兼通”。本文主要商讨实行“民汉”双语教课模式。

  一、展开“民汉”双语教课模式转型的必需性

  目前全国双语教课模式缺少科学性和创新性,教课模式与当地语言环境、语言习惯联合不够密切,没有依据学生的认知和语言思想变换规律。并且双语教课还存在好多问题,比如:教材系统、构造不合理,教师队伍建设不完美,对双语教课的认识不一致,即语言学习以民族语言为主,仍是汉语为主,怎样确立二者的地位,这些都是值得探究和思虑的问题。目前“民汉”双语教课模式已经进入了瓶颈期,要在国家目标政策下提高双语教课成效,就一定进行“民汉”双语教课模式转型。[1]

  “民汉”双语教课是保留与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一方面,“民汉”双语教课能够让少量民族学生经过学习本民族语言传承本民族文化;另一方面,“民汉”双语教课有益于少量民族学生掌握民族共同语――汉语一般话,进而增强和其余民族的交流。“民汉”双语教课能更好地帮助少量民族地域培育少量民族人材,更好地促使少量民族地域和其余民

  1/6

  :对少数民族学生实施“民汉”双语教学模式思考

  族地域交流。别的,在少量民族地域展开“民汉”双语教课能够提高少量民族学生的

  认知水平,激发少量民族学生学习的踊跃性。二、“民汉”双语教课的现状及特色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国家,民族间存在较大的文化差别,特别是语言不一样,这造成了民族间互相交流的困难。国家在实行“民汉”双语教课方面竭尽全力,目的就是增强民族团结和交流,为建立和睦社会创造交流的平台,也为民族地域建设培育大量“民汉兼通”的实用之才。

  《国家中长久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大纲(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要在全国范围内促使少量民族“民汉”双语教课模式的转型,实现“民汉兼通”。[2]目前全公民族地域双语教课正逐渐探究脚踏实地、因地制宜,允从母语、依据小孩认知规律以及语言和思想变换规律的“双语”教课模式,并逐渐完美这一教课模式,使大多数地域的“双语”教课进入不停规范、健康稳步发展的轨道。双语教课依靠语言环境、教课模式、教材系统和师资队伍等方面的建立,下边详细剖析全国双语教课的现状和特色。

  (一)双语教课模式此刻的双语教课已经度过了起步建设阶段,安稳进入质量提高阶段,可是双语教课的普及程度仍旧需要提高。固然各个民族地域的双语教学模式有差别,但从整体上来看,大多数地域仍是把汉语作为一门课程讲解,而其余科目采纳民族语言讲解,没有真实实现双语教课。目前这

  2/6

  :对少数民族学生实施“民汉”双语教学模式思考

  种教课模式还宽泛存在,究其原由,是惧怕汉语教课削弱民族语言教学。为培育“民汉兼通”的人材,部分学校探究出“部分科目使用少量民族语教课,部分科目使用汉语教课”的模式,可是终究哪些科目用民族语言,哪些科目用汉语,仍有待研究。并且,在讲堂上同时用汉语和民族语言教课也是需要研究和打破的方向。

  (二)课程模式选择目前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少量民族教课课程模式包含“一类模式”和“二类模式”。以藏族地域双语教课为例,藏族地域双语教课是藏汉双语教课,按不一样语言环境的生源区来区分“一类模式”与“二类模式”学校和班级。依据藏族地域“一类模式”与“二类模式”班级学生的成绩统计表,“一类模式”班级学生的成绩广泛比“二类模式”班级学生的成绩超出很多。这还要考虑按成绩分班的要素:某些学校在分班时,将成绩好的学生疏到A班,用“二类模式”教课,将成绩不好的学生疏到B班,用“一类模式”教课。一年后,B班学生的均匀成绩超出A班学生的均匀成绩。采纳“一类教课”模式获得了意想不到的结果。固然这样的经验其实不可以直接“嫁接”到其余民族地域,可是这说了然全国范围内课程模式选择不妥会大大影响双语教课的成效。(三)双语教师培育双语教课的重点是培育大量具备“民汉兼通”的双语教师。目前全国范围内对双语教师的需求仍旧很大,对双语教师教课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以青海省双语教师培育为例,该省主要由六州民族师范学院培育

  3/6

  :对少数民族学生实施“民汉”双语教学模式思考

  小学双语教师,由青海师范大学、青海民族大学等学校培育中学双语教师,培育目标以“一专多能,适应民族双语教课”为主。最近几年来,这些学校为青海省、四川省、甘肃省、云南省等输送了大量双语教师。

  三、“民汉”双语教课模式探析

  我国“民汉”双语教课要实现可连续发展,一定增强者们对“民汉”双语教课重要性的认识,使“民汉”双语教课并重的看法人心所向,使“民汉”双

  语教课成为主流思想。跟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民汉”双语在少量民

  族地域正在显示出极其重要的作用,可是汉语地位的提高使得少量民族语遇到了极大的冲击,小看、忽略母语的现象已经出现,部分少量民族语濒临消逝的境地。这种现象的出现使我们不得不从头审察对待“民

  汉”双语教课的态度。能够明确的是,少量民族语在相当长时间内拥有不行忽略和代替的作用。(一)一般“民汉”双语教课模式一般“民汉”双语

  教课模式是指整个基础教育阶段实行“民汉”双语教课。经过“民汉”双语教课,使学生在中学毕业时能达到“民汉兼通”。一般“民汉”双语教课有两种模式。

  第一种教课模式是少量民族语为主导。采纳这种教课模式的学校主要以少量民族语为教课语言,汉语作为一门第二语言课程开设。这种模式的双语教课,贯彻了“学校应该推行使用全国通用的一般话”的精神,也突出了母语教育在少量民族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保证学生“民汉兼通”。新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的双语学校多数采纳这种教课模式。

  4/6

  :对少数民族学生实施“民汉”双语教学模式思考

  第二种教课模式是“民汉”语兼用。采纳这种教课模式的学校,少量民族语和汉语均作为一门语言课程开设,两门课程贯串于整个教育阶段。其余课程部分用少量民族语讲解,部分课程用汉语讲解,一般理科课程采纳汉语教材,用汉语讲解。东北的朝鲜族、西北的蒙古族、西南的彝族都有采纳这种教课模式的双语学校。

  (二)初级“民汉”双语教课模式初级“民汉”双语教课是指小学阶段的双语教课,这个阶段的教课也有两种不一样的教课模式。

  第一种模式是从小学一年级开设少量民族语文课和汉语会话课,到高年级时,少量民族语文课程逐渐减少,汉语文课程逐渐增添,双语教课贯串于整个小学阶段。云南傣族、傈僳族的双语学校多采纳这种教课模式。

  第二种模式是在学前班和小学一年级学习少量民族语文课程,用本民族语言授课;小学中年级使用“民汉”双语比较课本,用本民族语和汉语两种语言讲解;小学年级使用全国统编教材,用汉语授课。少量民族语文作为一门课程从入学开设至毕业。西藏自治区部分县级学校采纳这种教课模式。

  四、结束语中国少量民族“双语”教课研究会理事会负责人邓文录指出,“为适应少量民族地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赶快地发展

  5/6

  :对少数民族学生实施“民汉”双语教学模式思考

  ‘双语’教课形式实属必需,其目的是更好地保护少量民族受教育的权益,培育一批既懂民族语又懂汉语的双语人材”。所以,在少量民族地区展开双语教课是继承社会文明,促使社会和睦,培育民族人材的重要措施,要依据各民族地域差别,依据国家目标政策鼎力改革和创新“民汉”双语教课,探究出合适各民族地域双语教课特色的教课模式。

  6/6

  

  

篇十五:对民族双语教育的看法

 对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点滴思考

  作者:吴江萍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6年第16期

  吴江萍

  (新疆喀什巴楚县夏马勒乡人民政府,新疆喀什巴楚843800)

  摘要:在我国实行双语教学,是体现我国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重要体现。近几年,在部分地区双语教学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能更进一步做好双语教学教学工作,应该在如下方面做一些修缮:首先是少数民族地区师资配备问题,其次是应当编写适合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教材,再次是增开内地初高中班数目,适当开设校本课程,最后是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硬件设施的配置。

  关键词:双语教学模式;双语教学问题;双语教学提高的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0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6-0276-03

  近年来,随着国家和自治区在新疆大力推广双语教育,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各地区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些适合本地区发展的双语教学模式。这些新模式的推出,对当地的教育事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使双语和教学达到最佳水平,所以,有必要对新的教学模式进行一些探索。

  一、双语教学的模式及其类型

  双语教学的意思是指,在某个国家或某个地区,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民族同时存在,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文化历史背景条件下,可能或必须运用两种语言进行交流的情景。这两种语言中,通常有一种是母语或本族语,而另一种,往往是后天习得而来的第二种语言或者是外国语。所谓双语教学,即能在教学里使用的第二种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新疆各中小学实行了双语教学,但都采用了汉语为第二语言进行教学的模式,所以效果并不显著,对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水平效果不理想。为进一步提高新疆中小学双语教学质量,2008年自治区党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学工作的意见》明确了新疆双语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两种模式:模式一(普及模式):小学汉语、数学、科学、信息技术;初中汉语、外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高中汉语、外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其他课程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授课(可以简称为“部分课程使用汉语授课、部分课程使用民语授课”)。模式二(目标模式):全部课程使用国家通用的语言文字授课,开设民族语文课程。不具备师资条件的学校,体育、音乐、美术可以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授课。各地和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实施双语教学模式。由于新疆各地存在着民族分布的差异,所以在双语教学实践中,各地都在创造着属于自己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主要以下几种:模式一:以本民族的语言为主,加授汉语。这种模式主要是分布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如喀什、阿克苏、和田、吐鲁番等地,这种教学模式主要以民族中小学比较多见。采用这种模式授课学校,主要语言为民语,加授汉语为第二语言,尽可能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学习汉语的机会。在一些条件较好的学校,在初中一年级的时候开设了英语课程,所以少数民族学生,不仅仅学到了本民族的文化知识,而且还学习到了博大精深的汉语知识,更重要的是有机会了解外国文化,对开拓学生思维起了积极作用。模式二:部分课程采用双语教学模式。即少数民族学生部分课程,主要是理科类课程(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英语)采用汉语授课,部分课程,主要是文科类(民语文、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等)用母语授课。这种教学模式主要适用于双语学校,学生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汉

  语基础,才能掌握理科类课程的知识。对于汉语水平相对薄弱的地区,学校就加大了汉语语文的课时量,这样为学生理解理科类课程的专业知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模式三:全部使用汉语授课,加授民语语文课程。这种模式是最理想的完全双语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除了加授母语语文外,其他的课程设置语汉语学校基本一致。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受地域和民族分布特点的影响,只能在汉语言环境较好的学校使用,或者一些民汉(汉回)学校中使用。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目标是采用和汉族学校一致的教学体系,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水平,从而全方位地提高民族学生各个学科成绩,为少数民族学生考入内地初中班和内地高中班,打下坚实基础。模式四:加授民族语文课程,其他课程全部使用汉语授课。这种模式主要适用在少数民族聚居的汉族地区,汉族为了适应和少数民族的沟通交流,在汉族学校或汉回合校的汉语班或汉回班,加授了民族语文课程,或基础维吾尔语,这种教学模式的推出,符合了当地的民族和文化发展特色,促进了各民族之间语言文化交流,繁荣了当地经济,增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二、存在的问题及现状分析

  1.部分地区师资不足,急功近利。为了响应国家号召,新疆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都已经开始推行双语教学模式,但是从创痛教学模式向新型教学模式转变的过程中,大部分地区双语教师配备不足,而学校模式正处在转型期。需要即会汉语又会民语的教师进行授课,而学校在职的教师大部分是民语教师,让他们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一下子转变为部分课程使用汉语授课的新模式,使教师难以掌握。学校不顾教师的客观实际条件,盲目地推崇新的教学模式,使不懂汉语的民语教师陷入了教学困境,教呢,只会民语不懂汉语,不教呢,学生又不会。还有一些民语教师的汉语水平较低,只能认识简单的汉字,却不会用汉语表达,在教学过程中,因为教师的汉语水平较低,所以对课本内容表达不完整,意思表达不准确,学生在接受知识时候也遇到了困难,考出的成绩不理想,严重挫伤了一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有大部分地区学生和班级人数较多,双语教师十分匮乏,有些汉语课程也不是专任教师教授,无法达到预期教学目标,所以教学质量很难有进一步的提高。

  2.双语教材难度大,学生接纳程度偏低。在双语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双语教材大多数是从人教版的教材翻译而来,而人教版的教材针对的主要是以汉语为母语的学生使用的教科书,编书者没有根据新疆的实际情况进行编译,而是整体翻译,少数民族学生接纳程度有限,因此对课本知识掌握程度较低。现在推行的教学模式,大多数是从小学三年级开设汉语课程,数学课程已经采用了汉语教学,到了七年级,理科课程已经全部采用汉文教材,与汉语班的理科教材完全相同,这样在同样水平下,势必会对民族学生造成更大的学习压力。因此,双语地区的汉语教材,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写。

  

推荐访问:对民族双语教育的看法 双语 看法 民族

本文链接:https://www.xpbxgsx.cn/zhuantifanwen/fanwendaquan/3228.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4 精优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浙ICP备15042696号-1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