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精优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范文大全 >

日本人的面具微笑与心象

时间:2023-07-06 11:50:06 来源:精优范文网
导读: 近来,网络媒体上拿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与2021年东京奥运会开幕式进行对比,网友们发出类似于“日本人为

近来,网络媒体上拿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与2021年东京奥运会开幕式进行对比,网友们发出类似于“日本人为什么会这样想?为什么这样做?”的困惑和不解。确实,东京奥运会闭幕会上的表演,其所展示的现实与幻象、鬼魅妖怪与现代文明、当代时尚与远古的往昔……特别是那高高漂浮的似笑非笑的巨大面具,让人们感到疑惑,甚至表示“无法欣赏”。如此盛大的国际的场合,以这样的方式“露脸”并导致这样的观感,确实遗憾。

作为对日本文化有一定了解的人,我正好手里有一本研究日本文化传统的著作,对于这次奇怪的表演事件的认识相信会有所帮助的。认识什么?——日本人的面具及其心灵的实像。不过对于汉译版权的引进,我力有不逮。但向国内的读者推介一二式是可以做到的。

本书书名且叫作《日本人的表情——对其根源的探寻》(暂译),作者是京都大学专门研究日本学的学者山折哲雄,由日本放松出版协会1984年出版发行。在当年——2004年,我在东京神保町书店街购买该书的时候,该书业已重印十次了,就学术书来说,应该说是畅销书了。估计现在还在销售。这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日本学研究领域的佳作。

一个日本学者研究本民族的传统,这种情况,按时下语境,应该是“文化自觉”行为吧。

从明治维新开始,日本把“脱亚入欧”当作国策,把不合乎“世界文明发展大势”的东西视作拦路虎,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中予以革除。为迅速赶上西方业已“近代化”的脚步,对本国一些固有的文化和传统的抛弃与忽视是难免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惨败,促使日本的知识阶层从多角度“反省自我”。伴随战后的经济复苏和快速发展,日本学术界从文化比较的视角,多学科地“认识自我”,也是自然的趋势。日本学一马当先,成果斐然。对日本文化感兴趣的读者,本书不可不读。

作者谙熟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在书中他以宽阔的文化视野,从历史、宗教、文化艺术等多角度,对日本人的深层精神世界提出自己富有创见的独特理解。

本书一开始,作者就从蒙娜丽莎的微笑和日本式的微笑二者的比较视角切入讨论。

蒙娜丽莎的微笑为世人所熟悉,她神秘而美丽。作者认为,在日本社会也存在蒙娜丽莎的“日本式的微笑”,类似于传统剧能的面具。但是不同于挂在墙壁上的名画,日本式的“蒙娜丽莎的微笑”却真实地展现在生活中的日本人身上。“然而,对于一个不熟悉日本文化的外国人来说,这样的日本式微笑可能是最难理解的表达。”作者又说:“这是许多外国和日本学员指出的,不少日本人也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如果你不熟悉日本的文化传统,没有什么比表达无意识的微笑更难对付的了。”

日本社会所以存在这种漂游在人群的“微笑”,作者提出的论点是:日本人根子上自我意识发育不完全,灵魂易于从身体游离开来,即日本人身上存在的所谓“游离魂感觉”。换言之,作者认为从古代开始,日本人就清晰地感觉身上的灵魂是可以从肉体脱离出来,并且在另一个地方存在的。

当然作者也注意到,“灵魂从肉体游离出来”的感觉,亚洲很多地区都存在,并非日本所独有。但是,“那样的感觉”清晰、牢固,并广泛地影响着社会方方面面,为日本所独有。而且这个“游离魂感觉”成为日本文化的一大特色,它根植于日本国民性中,虽然历经时代变迁和文明的运动,依然难以撼动。并且这种根深蒂固的感觉,在接受和抵抗外来文明的历史过程中,隐身其中,起着很大的作用而没有引起后世研究者的重视。

在书中,作者分四部共十一章展开讨论,在开始和结尾还有“序章”和“终章”。

在第一部中,作者从“日本人的表情的原乡”为题开始,以明治天皇薨为线索,探索了日本人的“游离魂感觉”,其实根植于日本风土,千年延续。

明治天皇薨于1912年7月30日。老臣大将乃木希典在天皇入葬之日,以自殉的方式,“寻明治天皇足迹而去”。作者认为,虽然是明治时代,但在作为老臣的乃木希典那里,传统观念依然根深蒂固,“忠义”的方式不仅“行动上脚步紧跟”,灵魂也一刻不离,甚至在天皇薨后,自己也要以自杀的方式放下肉体,让灵魂得以自由追随。

即使明治维新已近三十年,对于这种根植国民性的千年延续的“灵魂游离感”,业已“彻底西化”的知识界以现代的观念来批评和排斥,实际上难以办到。因为这种“游离魂感觉”已经成为 民族性的一部分,无法割裂。

在第二和第四两部,重点论及日本人对“超越性存在”的追求,谈到佛教对日本人的身心影响。佛教非日本原产,是外来文化之一,日本同样迅速地全盘接受。佛教对身心的凝视、对“心”的追求,可以说是外来文化第一次对日本人传统的“游离魂感觉”一大挑战。从六世纪“大化改新”到12世纪镰仓幕府引入的禅宗,从身心信仰到社会生活,佛教的影响是全面而彻底的。在这一波消化外来文化的历史进程中,最古老的传统依然在接受和抵抗的模式中以新的面貌凸显出来。

书中也论及净土宗信仰。高僧大德们比如空海、信源开示给信众的是,在自力无法把握的情况下,最终的“净死”,如果按照大师的指导,是可以实现的。这個“净死”,就是让灵魂从肮脏的肉体脱离出来。即所谓“灵魂从体内游离出来”,奔向佛教所讲的西方世界。死亡后的葬礼上,法事里的咒术和撒落在遗骸上的沙土等作为,都是为着帮助引导灵魂从肉体出离,实现“净死”,避免“秽死”的目的。而“净死”与灵魂的目标这个西方世界的这个乌托邦,两者是同一件事。在后来的大徳比如道元、法然、亲鸾那里,在法悦体验即三昧体验那里,无不有身心脱落感、灵魂出窍的飞翔感。

在第三部里,谈到西方对待自然的态度。在西方早期基督教的绘画里并没有“自然”的位置。而日本古代的人,则透过与信仰密切关联的象征性图画春日曼陀罗,实现“以月观心,遥想西方”。自然物之“月亮”纳入了心灵的轨道,成了灵魂飘离、前往“西方世界”的媒介。

在全书的“终章”,作者将游离魂感觉、自我感觉“稀薄”和“不发达”的概念扩展到更广阔的视野,并认为“心灵突破身体飞翔、灵魂游离肉体起舞的这种身心分离感,是我们的文化底层根深蒂固的”,又说:“敏锐而自觉地让灵和魂发挥出从身体游离出来的生理和心理的功能,并最大限度地运用的职能者,自古以来各个领域层出不穷。”

作者特别注意到12世纪著名诗人西行在诗中所体现的“灵魂脱离肉体”的境界,谈到日本人与樱花之间在国民中普遍存在的密切关联。他说,类似西行一样看到樱花内心便骚动不定的情绪,在日本樱花树下如今依然随处可见。涉及日本学研究,作者又强调指出,日本从古到今延续不变的天皇体制的现实,明确显示日本社会和日本民族在文化意识中一直占统治地位的是萨满主义。他说,一代一代的天皇“通过镇魂仪式把灵魂附身在自己肉身中,才成为威力巨大的天皇”。大尝祭让天皇复活,意味着“在王权基础上认可萨满教的机制”。忘我和痴狂的状态对日本国民的日常生活乃至历史事件的影响,是清晰可辨的。作者认为,对这个日本式萨满主义的尊重和认知,是日本学研究的前提。

作为资深学者,作者表现出日本学人所具有的那种对历史文献的翔实研究,以及令人佩服的扎实作风。更重要的是,作者深刻剖析了日本人深层心理——体现在佛教、诗歌和日常中日本人独特的精神境界“游离魂感觉”。作者深厚的日本文化功力,尤其建立在身心体证的基础上对日本宗教的精辟研究以及对文化艺术的独到见解,确实让人耳目一新,对于我们认识日本、日本人确有裨益。

最后,作为本文结尾,我想选取书中提及的、在中国也有知名度的诗人石川琢木的作品,也就是他的早期名作之一,与大家共赏。

原文:

不来方(こずかた)のお域(いき)の草(くさ)に寝(ね)ころびて

空に吸はれし

十五のこころ

译文:

仰卧在不来方的城址的草地上,

给天空吸去了的,

啊,十五岁的心。

躺在一个高高的草坪上,仰望天空,忽然自己的心瞬间被吸入那一望无际的清澈透明的蓝天里去了!留在地上的身体成了没有灵魂的空壳。日本人称之为“出神”。日常里他们拉长了这个状态,就成了“无我”“无心”。这个时候,“日本人的自我意识变得极其稀薄,像风一样轻盈滑行”。那个漂浮半空中的愉快的“微笑”表情,不正是2021年东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空的似笑非笑的神秘面具吗?

(张民,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肉体游离微笑莫须有、蜿蜒、夜游离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29期)2020-10-21珍妮·萨维尔作品(2020年8期)2020-08-06生 活诗选刊(2019年9期)2019-11-20若想念,微笑吧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从肉体之欢到灵魂之爱——中国古代爱情小说的三大里程碑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1期)2017-01-15《肉体的记忆》中“桥”的解读英语知识(2016年1期)2016-11-11种微笑娃娃乐园·3-7岁综合智能(2016年4期)2016-10-24超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实用手外科杂志(2015年4期)2015-08-27游离血红蛋白室内质控物的制备及应用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5年4期)2015-02-06游离于翻译的精确与模糊之间——兼评第八届CASIO杯翻译竞赛获奖译文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4年2期)2014-06-21

推荐访问:心象 日本人 面具

本文链接:https://www.xpbxgsx.cn/zhuantifanwen/fanwendaquan/5985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标签
Copyright © 2024 精优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浙ICP备15042696号-1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