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精优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范文大全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意义与路径

时间:2023-07-06 15:40:08 来源:精优范文网
导读: 刘单单李永春[摘要]高校将以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华人文精神为内涵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

刘单单 李永春

[摘要]高校将以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华人文精神为内涵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全过程,有助于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重塑职业价值观念,养成积极进取品格。因此,高校需要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实施“三全育人”,提升大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增强大学生的职业素质。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
意义;
路径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和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等教育大众化已成为不争事实。与此同时,择业与就业、适岗与成才也成为广大毕业生必须面对的重大人生课题。在此背景下,对大学生而言,其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其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念,对大学生长远规划职业生涯具有重要意义。高校要想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职业生涯中充分發挥作用,就必须加强在校大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入脑”“入心”,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实现高等教育的“立德树人”。王勋(2017)[1]、刘名森和肖强(2018)[2]等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职业生涯的影响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论述还不够深入、不够全面。为此,文章拟从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内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现实意义,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路径三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度融合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提供新路径,为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提供新思考。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内涵

大学生职业生涯指大学生毕业后从事所有职业活动的全部历程,是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主动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仅关系到大学生本人,也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大计。大学生要开启的自己职业生涯,并进行合理规划,既需要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还需要具备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正确的价值观。学生形成这些素养,除了接受专业知识教育,还要接受包含传统文化的素质教育。其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提升大学生素养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只有重视包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内的素质教育,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人教育”,从而培养出拥有健全人格的人才。基于此,文章提到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不同于以往学者们所坚持的狭义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文章所提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指广义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即大学生全部的大学生活教育,可表述为“从当代中国文化语境的视域来界定的,是立足于当代中国大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价值定位,以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质拓展、核心素养提升、成长成才引导为主线的全程化综合性教育活动,是高校就业创业工作、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3]。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现实意义

高校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对切实增强大学生职业素养大有裨益,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核心思想理念,有利于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包括精忠报国、以民为本、天下大同等。这些核心思想理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契合。因此,高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有助于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推动大学生主动将自身发展与国家发展相结合,从而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贡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但孕育了民族精神,还是文化自信的根基。2014年4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谈道:“中国人独特而悠久的精神世界,让中国人具有很强的民族自信心,也培育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4]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5]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中华传统美德,有助于大学生重塑职业观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诚实守信、礼义廉耻、克己奉公、敬业乐群、温良恭俭让等中华优秀传统美德。这些传统美德是大家公认的道德标准。拥有这些传统美德的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会很快适应工作。高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全过程,着重培养大学生高尚品德,有助于大学生重塑职业观念,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职业素养,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就业时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基于此,高校亟待加强蕴含中华传统美德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中华人文精神,有助于大学生养成积极进取品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积极进取精神。《易经》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礼记·大学》提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格言警句体现的精神就是不屈不挠的进取精神,而这种积极有为的进取精神正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它是中华民族前进的动力和源泉。正如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6]因此,高校把以自强不息为代表的中华人文精神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养成积极进取品格。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路径

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该文件强调高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在新时期的育人过程中,要坚持“三全育人”,即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三全育人”理念的指导思想是系统论,这符合高等教育系统化工程的特点。因此,高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于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也应该坚持“三全育人”的理念。

(一)实施“全员育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

“全员育人”强调育人主体的完整性,要求所有和教育相关的人员都要参与到育人过程中,做到育人主体不缺席。“全员育人”包括宏观层面的全员育人和微观层面的全员育人。宏观层面的全员育人强调高校应明晰高校、家庭、社会以及个人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过程中的责任,构建高校、家庭、社会以及个人“四位一体”的全要素育人体系。微观层面的全员育人强调高校工作人员,无论是专任教师、管理人员,还是后勤人员都要承担起自身的育人责任。从宏观层面上讲,高校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需要家庭、社会和大学生的参与,因此高校要加强与家庭、社会在育人方面的联系,要加强对大学生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引导,做到同频共振,同向发力。高校要主动承担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职责,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责任,抓牢、抓实、抓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社会大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不亚于学校教育。家庭更要担负起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子女的重要角色。父母是子女最好的教师,父母的言行对子女有着深远持久的影响。父母要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诚实、守信、孝顺、友爱、勤俭、担当、爱国等价值观念通过自己的言行传递给子女。大学生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自觉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微观层面上讲,高校工作人员,无论是一线教师、教育管理者,还是后勤人员都肩负有育人责任,只不过责任大小不同,分工也不同。在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的同时,高校工作人员既需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要坚持协同育人。一线教师、教育管理者以及后勤人员都需要具备一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明确自己的育人责任,通过授课、管理和服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传授给大学生。高校通过“全员育人”,能够形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在育人主体上的全员性,实现育人主体不缺席。

(二)实施“全过程育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

“全过程育人”强调育人过程的完整性,要求高校充分利用大学生自入校到离校这段有限的教育时间,把握好每个教育环节,做到育人环节不断环。高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全过程,需要坚持全过程育人,即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贯穿大学生的大学生活。因此,高校要做好统筹规划,有序推进。2014年3月26日,教育部印發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7]。鉴于此,笔者认为,高校在大学一年级要抓好“领航”教育。在该阶段,高校要重点抓好以爱国主义、理想信念为主题的入学教育。在大学二年级、三年级,高校要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课程。这类课程不仅包括以讲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核心课程,还包括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其他课程,高校通过这些课程可以对大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华人文精神教育。在大学四年级,高校要对大学生开展职业道德教育,让大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同时,高校也要利用好大学生的寒暑假。高校在大学生寒暑假期间可以组织大学生开展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实践活动,通过主题鲜明的实践活动,有效提升大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高校通过“全过程育人”,能够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在时间上的连续性,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环节不断环。

(三)实施“全方位育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

“全方位育人”强调育人要素的全面性,“注重四面八方的优质资源和教育资源的汇聚”[8]。高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还需要坚持“全方位育人”。因此,高校需要构建三个体系,一是高校要构建线下教学和线上教学相结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主讲教师除了通过课堂讲授来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需要重视并利用好线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组织教学。二是高校要构建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体系。在这个体系中,第一课堂是通过上课时间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第二课堂则是通过组织有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对大学生进行耳濡目染的熏陶。目前,大多数高校对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主要集中在第一课堂,忽视了第二课堂。笔者认为,各高校可针对大学生的兴趣爱好,成立相关社团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园活动。三是高校要构建理论学习与实习实训相结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体系。该体系强调高校打通理论与实践之环,在理论课学习过程中或者理论课学习结束之后,在实习实训环节合理安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实践活动。高校通过“全方位育人”,能够实现传统文化育人在空间上的完整性,做到传统文化育人阵地不缺失。

四、结语

总之,高校将以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华人文精神为内涵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全过程,有助于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重塑职业价值观念、养成积极进取品格,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全过程中,高校必须坚持立德树人,主动承担起育人的主体责任,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当代大学生职业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课,贯穿始终。高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路径,即实施“三全育人”,做到传统文化育人主体不缺席、传统文化育人过程不断环、传统文化育人阵地不缺失。通过贯彻“三全育人”理念,高校能够全面提升大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切实增强大学生的职业素质。

[参考文献]

[1]王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24):77-78.

[2]刘名森,肖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探析[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5):152-156.

[3]方伟.构建中国特色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理论体系探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2(07):10-18.

[4]习近平.习近平在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EB/OL].(2014-04-01)[2023-01-12].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4/01/c_1110054309.htm.

[5]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EB/OL].(2014-10-15)[2023-01-12].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5/1015/c1024-27698943-2.html.

[6]习近平.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EB/OL].(2020-05-15)[2023-01-12].http://www.qstheory.cn/dukan/qs/2020-05/15/c_1125987668.htm.

[7]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14-03-26)[2023-01-12].http://www.moe.gov.cn/srcsite/A13/s7061/201403/t20140328_166543.html.

[8]肖建国,李永贤.研究生“三全”育人模式及其实践路径优化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1(06):42-47.

猜你喜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义一件有意义的事新少年(2022年9期)2022-09-17有意义的一天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20年6期)2020-12-16生之意义文苑(2020年12期)2020-04-13“k”的几何意义及其应用中学生数理化·中考版(2019年12期)2019-09-23有意义和无意义幼儿100(2019年35期)2019-02-1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教育途径探讨学理论·下(2016年11期)2016-12-27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文教资料(2016年22期)2016-11-28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法制与社会(2016年30期)2016-11-24诗里有你北极光(2014年8期)2015-03-30

推荐访问:中华 职业生涯 传统文化

本文链接:https://www.xpbxgsx.cn/zhuantifanwen/fanwendaquan/5999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24 精优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浙ICP备15042696号-1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