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精优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范文大全 >

双循环背景下农产品流通效率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动态演进机制研究

时间:2023-07-07 08:45:04 来源:精优范文网
导读: 杨海丽,郭昊,邹剑涛(重庆工商大学a 经济学院;b 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c 重庆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

杨海丽,郭 昊,邹剑涛

(重庆工商大学 a.经济学院;
b.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
c.重庆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 重庆 400067)

2017年,中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出台一系列政策推进,搞活农村市场,助力农村进一步发展。2020年5月和7月,中央政治局两次会议都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使商贸流通业的地位更加凸显,农产品流通得以进一步发展。在此背景下,农产品流通和乡村振兴发展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并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在以自给自足为主的传统农产品生产体系中,农产品流通的区域空间受限,产业化水平严重偏低。2000年以来,中国积极推进“农超对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等专项政策,刺激农产品流通业发展,不断提升农产品流通产业化水平。2004年,中央1号文件要求放开粮食收购和销售价格管制后,中国农产品流通业规模不断扩大,流通产业体系逐渐形成;
2005年2月,商务部启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以补助或贴息的方式引导城市连锁店或超市等流通企业向农村延伸发展“农家店”,形成“村—乡—县”三级流通网络,完成了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网络的建设;
2008年12月,各地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推进鲜活农产品“超市+基地”的流通模式;
2016年8月,商务部提出“中国流通2025行动纲领”,助推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提升。

在乡村振兴政策持续刺激下,农产品流通发生了巨大变化。从总量增速来看,2006年中国农产品流通业增速仅为3.71%,而2008年已达到35.82%,2009—2015年均保持两位数的增速(1)数据来源:2006、2008年《中国贸易外经统计年鉴》。,农产品流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指示器和推动力。伴随着农业生产现代化和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产品流通中传统粗放式经营所带来的效率低下问题不断暴露[1];
同时,中国农产品生产从总量不足的供给制约向局部结构过剩的需求制约转变,2015年农产品流通业增速下降(6.91%),受多种因素影响,2015—2020年农产品流通增速均为个位数。从农产品流通业规模变化来看,1989—2020年30年间中国农产品流通规模实现了约3倍增长,整体处于上升趋势;
2016年以来增速放缓,2017年同比增长为8%(2)数据来源:1898—2019年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库。。从农产品流通增长方式来看,1989—2020年实现从粗放式到集约式的转变,完成了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到知识密集型的不断变迁。从农产品流通业态来看,完成了从供销合作社单一模式到现代化多业态模式的转变。从农产品流通渠道来看,实现了从线下实体渠道到线上线下全渠道销售的转变。从农产品基础设施来看,实现了农产品流通从“无路可走”“无冷库可储存”到“村村通公路”“家家有网络”“冷库随时随地可租赁”的现代农产品流通设施的转变。

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能够有效促进农产品种植、农村基础设施网络及农产品加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可以从根源上改善农产品流通所依赖的基础设施条件,从根本上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提升能够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升级,有效提升农产品供给体系质量,同时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实际支撑。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能够有效刺激农村基础设施、教育、文化、产业的协同发展,为农产品生产和流通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人工智能、大数据与云计算等数字技术与农产品流通的不断融合发展,带动了农产品生产与流通方式的转型升级,提高了流通质量和效率,实现了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提升,能够增强农村地区农产品供应能力,推动农村产业结构改革,并有利于提升农村居民收入,从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等多角度促进乡村振兴。因此,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是农产品流通效率提升的基础支撑,农产品流通效率提升可以多方位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成果显现,所以研究二者的耦合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农业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产业,农产品流通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支撑一环,意味着其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必将发挥重要作用,两者耦合协调发展,能够从农村基础产业出发,从根本上释放农村市场活力,从而更好地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本研究从农产品流通效率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发展的角度,尝试回答两者之间存在怎样的耦合关系,以及耦合关系的机制是怎样的,并用实证验证两者之间的耦合关系。

在“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背景下,构建现代化流通体系可以有效促进经济循环。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是构建现代化流通体系的重要一环,部分专家学者在此背景下,研究农产品流通对经济发展、流通体系现代化等的影响[2-3]。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下,专家学者逐渐将农产品流通与农业高质量发展联系起来,重点研究农产品流通在连接农产品生产与消费中的作用机制,提出了提升生产效率、流通效率和消费效果等重要举措[4]。

探讨农产品流通效率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关系能够有效推动理论到实践、实践到理论的融合发展,为探究乡村发展的有效路径提供新的思考方向。乡村振兴战略明确要求继续进行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农产品流通在供给侧改革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产品因其特殊性,必须保证其流通效率,农产品流通效率对于其价值实现具有直接影响[5]。从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层次深入探讨农产品流通效率与乡村振兴间的关系,并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论证,能够推动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6-7]。

在新发展格局背景下,研究农产品流通效率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关系,能够显现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在构建现代物流体系中的基础作用,进而激发农村市场活力,提升乡村振兴水平。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需要现代流通体系做支撑,所以必须以大流通观去理解与构建现代流通体系,以保证中国超大国际贸易流量所需要的现代物流能力[8-9]。而农产品流通体系现代化在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形成中具有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重视农产品流通体系的标准化与制度化建设,对于农产品流通的提质增效具有促进作用,并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提供基础保证。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提升提供了政策保障与基础设施支撑。关于农产品流通效率的评价,以往学者主要从产业基础、基础设施水平、农民意识等角度构建指标体系,这些方面又影响着乡村振兴水平。部分学者从企业这一微观角度测算农产品流通效率,主要包括农产品流通服务质量、成本和企业利润等指标[10];
也有学者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合作意愿、产业协作等角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测算[11-13]。研究方法方面,学界主要运用熵值法和DEA模型测算中国农产品流通效率[14-15]。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农村基础设施、市场化程度等因素。可以通过乡村振兴,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等硬件和市场化方式等软件的建设,促进集农产品种养植、运输、加工、交易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形成,进而从全产业链的角度促进农产品流通业的发展[16-17]。

现有评价乡村振兴水平的指标体系中的指标,都与农产品流通的影响因素息息相关,在此基础上研究二者的耦合关系尤为重要。关于乡村振兴指标的研究,多位学者提出了不同的指标体系,分别从城乡发展角度与农业、农村、农民的角度构建了相关的指标体系[18-19];
还有学者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中提到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5个方面筛选并构建了15个三级指标和44个四级指标[20]。

关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研究,学者们主要关注构建现代流通体系及其可实现途径,而对于现代流通体系的重要作用的研究,以及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思考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与乡村振兴之间关系的研究还相对比较薄弱。对农产品流通效率的研究,主要是关于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指标构建和影响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因素等的研究,强调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应从改善基础设施、促进农产品市场化和增强流通组织化程度等视角着手。现有文献也从不同的视角对乡村振兴进行了大量研究,包括制度影响、经济影响和农民收入与就业影响等。而关于农产品流通效率与乡村振兴水平的研究还比较少,尽管有些资料和文献中也有零散分析,但是缺少对农产品流通效率与乡村振兴水平关系的系统研究,特别是关于农产品流通效率与乡村振兴水平的耦合关系的研究在现有文献中基本没有。

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要正确认识农产品流通发展面临的新机遇,通过构建现代化农产品流通体系,推动我国商贸流通现代化的建立。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而农产品流通对于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具有重要影响。党的二十大报告更进一步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32]。乡村振兴战略,关乎三农问题的解决,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观测两者关系可以发现,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提升,与农村产业结构和基础设施存在密切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能保障农民生活需求,提升乡村振兴水平,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农产品流通效率与乡村振兴的相互作用机理如图1所示。

图1 新发展格局下农产品流通效率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动态演进机制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现代化商贸流通体系的建立能够有效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能与乡村振兴战略进行有效联动,发挥“流通促振兴、振兴提效率”的双向作用。从农产品流通效率提升的角度来看,首先,一方面可以增加农产品供给数量和质量,促进农村地区生产与消费;
另一方面可以有效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推进农村产业结构升级,以此促进乡村振兴水平的提升。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可以通过直接方式保障农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也可以在促进乡村振兴水平提升的基础上,推动农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21]。其次,农产品流通业的进一步发展,能够有效扩大农产品市场空间,优化农产品的市场结构,进而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为农民增收拓宽相应渠道。由此可见,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有利于搞活农村市场,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从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来看,实现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农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个方面的要求和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指示,农民需要从传统农业种植的土地中分离出来,农村土地要转向规模化经营,农产品种植需要由分散无计划转向集中有计划的模式。农产品流通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中介,农产品种植方式的转变对农产品流通业产生极大影响[22]。首先,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农产品产业链不断延伸,农业产业不断发展,为市场提供了更多、更优质的农产品,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改善农村营商环境,因此乡村振兴战略可以有效推动农产品流通业的发展。其次,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能够有效促进农村营商环境与基础设施水平的不断完善,提升农产品物流效率和农产品流通效率。再次,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能够有效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的落后现状,促进道路桥梁、网络通信的辐射范围增加,推进各类农产品产业链的延长,有利于节约农产品流通成本和提升流通速度,从而促进农产品流通业的进一步发展。最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后,农村产业快速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如盒马村模式,一些外出务工的农村居民转向本地就业,其外出务工的经验和见识对本地农业产业和农村工业的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因为外出务工人员作为既相对熟悉现代流通业,也熟知农产品特性的农业技术专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产品流通中所遇到的劳动力困境,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23]。

(一)指标体系的构建

基于科学性、系统性、可获取性、可操作性等原则,借鉴已有关于农产品流通效率的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按照农产品流通的投入和产出,构建出测算农产品流通效率的5个维度10个指标;
乡村振兴水平评价指数以西南财经大学提出的5个维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治理有效)35个细分指标为基准,基于数据可得性和研究目标的需要,最终选取了5个维度16个指标予以近似考察(见表1)[24-26]。

表1 农产品流通效率与乡村振兴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二)研究方法

1.DEA与Malmquist模型测算

DEA模型中的CCR与BCC模型应用最为广泛,根据研究需要,本文选用BCC模型。基于Malmquist指数模型对农产品流通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以探究农产品流通业的要素投入变化[27]。

2.指标权重及评价指数计算方法

运用极差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运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由此计算得出乡村振兴的评价指数[26]。

表3 耦合协调度等级划分参考表

3.耦合度模型

以耦合度模型计算并评价农产品流通与乡村振兴相互影响的程度,C值越大,表明二者之间耦合程度越高。本研究用耦合度的高低来判断农产品流通效率与乡村振兴之间相互影响程度,耦合度越高,说明两者之间相互关系越密切,相互影响程度越大。参考相关研究成果,将耦合度C的评判标准分为4个等级(见表2)[28]。

4.耦合协调度模型

耦合协调度可判断农产品流通效率与乡村振兴水平之间的协调发展程度,D值越大,表明二者之间协调水平越高[29],参考相关研究成果,将耦合协调度D的等级评判标准分为10个等级(见表3)。耦合协调度指耦合相互作用关系中良性耦合程度的大小,它可体现出协调状况的好坏,耦合协调度越高,说明农产品流通效率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协调发展程度越好,两者相互正向促进效应更明显。

(三)数据来源说明

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于整理、收集2007—2020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以及全国30个省市的统计年鉴、统计公报等资料,个别缺失数据的年份利用插值法补齐。

采用BCC模型测算的农产品流通业的技术效率与乡村振兴水平(3)备索,2010年和2018年各省农产品流通业技术效率与乡村振兴水平表。的动态分布见图2、图3,Malmquist指数(4)备索,2007—2018年各省农产品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分解。计算结果见表4。

(一)农产品流通业生产率指数变化及分析

农产品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驱动因素存在地区差异,且较为明显,例如东部地区主要由技术进步推动,而中西部地区是由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同时推动的[30]。东中西(5)本文采用国家统计局对东中西“三大地带”的划分标准,根据相应的自然资源、人口、文化风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差异,将31个省市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在实证过程中,考虑到西藏自治区的数据缺失较为严重,为了保障实证结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因此在实证的过程中剔除了西藏自治区的数据。三大区域的农产品流通业生产率增长呈现一定的差异(见表4)。

表4 2007—2020年全国及三大区域农产品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分解

由表4可知,中国农产品流通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从全要素生产率来看,技术进步对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明显。同时纯技术变化效率为负,表明农产品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主要是由技术进步引起的,而不是由纯技术效率的变化引起的。其原因主要有:一是中国农产品流通业发展较为缓慢,对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比传统制造业反应更敏感;
二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中国农村的管理机制、发展模式的创新和软技术的优化对于农产品流通业效率的提升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农产品流通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差异来看,从高到低的排序为:西部地区(1.01)、中部地区(0.98)、东部地区(0.95)。原因是东部地区农产品流通业发展基础较好,因此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对其建设水平影响不大。而西部地区农村基础设施水平落后,乡村振兴战略对基础设施的改善具有明显正向影响,所以为农产品流通效率提升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分解全要素生产率,三大地区技术变化的差异度不高,均值为0.96。同时,西部与中部地区的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大于1,而东部地区的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部分年份小于1,这一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农产品流通业生产率的提升主要依赖技术进步,西部与中部地区由于本身基础相对较差,生产技术与生产规模对技术的依赖度偏高。

(二)农产品流通业技术效率与乡村振兴指数增速的空间差异

中国农产品流通业技术效率总体保持较快增速:从产值视角来看,中国农产品流通业产值2020年与2007相比增长约2.5倍,年增速基本保持在两位数以上;
从流通规模看,2007—2020年中国农产品流通规模持续扩大;
但是从技术效率看,中国农产品流通业技术效率增长较为缓慢(6)数据来源:2007—2020年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库。。2007—2020年,在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下,中国乡村振兴指数水平持续上升(具体结果见附件4),综合指数水平增长约3倍,具体如图2、图3所示(7)此处农产品流通业技术效率与乡村振兴指数划分情况,根据整数年和2017年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等原因,选取2010年和2018年两个特殊年份进行展示,其他年份数据备索。。

图2 2018年农产品流通业技术效率与乡村振兴指数划分情况

由上图可知,采用BCC模型测算的农产品流通业的技术效率与乡村振兴水平综合指数相比,增速相对较慢,并且贵州、陕西、新疆、青海和海南5个省的技术效率水平偏低。2010年和2018年,乡村振兴水平综合指数增长率远超农产品流通业的技术效率。比较图2和图3可知,全国30个省市的农产品流通业技术效率与乡村振兴水平评价指数有向上转移的趋势,特别是乡村振兴水平评价指数,各省市都有所提高,说明乡村振兴战略在各省市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从区域来看,全国30省市之间的农产品流通业技术效率差异明显。对比图2与图3数据特征,可以将农产品流通业技术效率与乡村振兴指数的变化划分为4类:第一类是技术效率提升较快,但乡村振兴指数提升相对缓慢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浙江、山东、吉林等地,这些地区经济和工业基础好,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农产品流通相关技术效率提升较快,因此乡村振兴战略的成效不明显,指数反而偏低;
第二类是技术效率与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均缓慢的地区,属于这一区域的省市基本没有,表明科技融入与乡村振兴的助推,对全国各省农产品流通业技术效率与乡村振兴水平均有明显提升作用;
第三类区域是技术效率与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均有较快发展的地区,包括东部部分省市,如广东、福建,以及西部部分发展潜力大的省市,如重庆、四川等;
第四类属于技术效率低但乡村振兴水平提升快的地区,包括西部和南部部分省市,如陕西、新疆、贵州、青海和海南等,这些省市工业基础相对较差,地形复杂,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耗费高,导致农产品技术效率总体偏低,但是依托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发展机遇,如政策资金倾斜、人才吸引力提升等,使得这部分地区的乡村振兴水平提升速度较快。

(三)农产品流通业效率和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的动态耦合研究

资源禀赋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乡村振兴发展水平与农产品流通效率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均存在空间差异(8)备索,2007—2018年各省农产品流通效率与乡村振兴水平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具体如表5所示。

表5 三大地区农产品流通效率与乡村振兴水平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

由表5可知,2007—2020年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从时间维度看,2007—2020年乡村振兴与农产品流通效率之间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呈现逐年稳步增长的趋势。从实践角度看,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效果,首先表现为农村交通、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其次表现为农村教育、医疗和养老设施的发展和完善,促进了农村相关服务业的繁荣和兴旺;
最后表现为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协同发展,促进了农业新模式的崛起以及工业转型升级和服务业水平和质量的提升。因此,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创造了就业机会和创业机会,提高了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率和高端人才引进率。观察指标变化,可以发现近年来各地区农产品流通效率与乡村振兴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持续增长,说明我国乡村振兴水平与农业发展紧密相关。在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农产品流通效率与乡村振兴水平之间相互影响的作用不断增强,并且两者之间协调状况不断优化。同时,验证了前文关于农产品流通效率与乡村振兴动态演进机制中的关系。

从区域空间维度看,同一年份区域之间的耦合协调度相对于耦合度差异更明显,值得注意的是,2007年部分地区的耦合度值低于耦合协调度,即乡村振兴与农产品流通的协调发展特征明显,而相互之间的带动作用不明显。究其原因,各地区之间乡村振兴政策的实施时间较短,侧重点有所差异,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改善表现不一致,导致不同区域乡村振兴与农产品流通业的相互带动作用不明显。由此看出,各地区农村基础设施水平不同,其农产品流通与乡村振兴的发展程度也有很大差异。在东部地区,农村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网络化、数字化程度高,农产品流通效率高,所以东部地区可以更好地实现农产品流通效率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两者共同发力,促进农村经济协调发展。西部地区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但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农村基础设施水平有所提升,农村营商环境有所改善,农产品流通效率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近年来,农村电商、农产品直播带货的迅速崛起,也助推西部地区的农产品流通效率提升,出现了农产品流通效率提升速度快于乡村振兴水平提升速度的趋势。这种空间差异,验证了两者耦合度的提高对双方是有利的。

从交叉维度来看,部分地区农产品流通效率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结果表现不一致,即耦合度高而耦合协调度偏低,西部地区最为明显,耦合度极高而耦合协调度为中度。这说明乡村振兴战略与农产品流通效率之间存在很强的关联度,但是两者在动态变化中未能实现互相促进,协调发展水平不高,即乡村振兴与农产品流通效率之间发展水平不同步。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短期资金投入结构存在差异,大多用于农村医疗、养老、教育、互联网,甚至乡镇工业等方面,短期资金投入未能及时转化为农产品流通效率提升的动力。

(四)农产品流通效率与乡村振兴水平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动态演进

经济活动发展的差异表现为时间和空间双重维度,农产品流通效率与乡村振兴水平之间的耦合关系从时空动态演进来看,存在明显的特征:

从空间动态演进来看,两者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在测算时间内表现为稳步持续上升趋势。从区域差异来看,2007年,北京、浙江、广东3个省市耦合度较高,达到0.80左右,其他省市的耦合度都集中在0.20左右,耦合度低;
北京、浙江、广东耦合协调度仅0.50左右,濒临失调的状态,其他省市处于0.20~0.30,中度失调的阶段。2008—2020年,中国各地区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均大幅度提高,到2018年,全国30省市的耦合度均达到0.90以上,耦合度极高,耦合协调度为0.70以上,达到中等耦合协调的状态。由此可见,东部沿海省市农产品流通效率与乡村振兴之间的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水平较高,因为东部地区农村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农产品产业链相对较长,数字化水平高,可以有效转变农村产业结构,以此提升乡村振兴水平与农产品流通效率双提高,促进二者融合协调发展。另外,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政策支持和农产品流通效率提升带来的产业发展双向协调耦合,能够有效增加当地农民就业与创业机会,带动农民收入增长,从而吸引优秀人才返乡,为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和农产品流通效率提升提供人才支撑。

从时间动态演进的差异来看,乡村振兴水平与农产品流通效率从低水平的高耦合向高水平的高耦合变动。2007—2008年,中国大部分省市的耦合度达到了极高的水平,但是2010年,耦合协调度仍处在勉强耦合协调水平。可见,两者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仍存在不一致的现象;
2008年,农产品流通效率与乡村振兴水平属于低层次的耦合状态;
2008—2013年,两者的耦合度层次稳步提升;
2014—2020年,两者的耦合协调度均达到0.70以上,属于中等耦合协调度,即中等层次的耦合。由此可见,农产品流通效率与乡村振兴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实现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科技投入不断加大的趋势下,农产品流通效率在大部分省市实现了增长,流通反作用于生产,所以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提升刺激了农产品供应数量,改善了农产品供应质量,搞活了农产市场活力,推动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改善了农村营商环境,特别是加大了对农村的投资,增加了网络、教育、交通等的投入,从根本上提升了基础设施水平,对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提升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在农产品流通效率提升与乡村振兴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两者相互影响也在不断强化,两者的正向促进作用不断加强,从而助推农村经济繁荣和共同富裕

(一)结论

1.农产品流通效率偏低是制约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的重要因素

中国部分地区的农产品流通业技术效率增速缓慢,是造成农产品流通效率低下与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业产业快速发展之间矛盾的主要原因,进而导致区域之间经济协调发展受到制约。这一矛盾在省际间的差异明显,缘于各省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速度的不一致。农产品流通效率高的地区,乡村振兴推进更高效;
反之,农产品流通效率低的地区,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受到制约。农村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进程、农村劳动力人口外流情况等方面的协同发展,对农产品流通和乡村振兴相互协同有明显的影响。

2.从区域和时间维度来看,农产品流通效率提升的动力来源存在差异,但总体源于技术进步

中国三大区域的农产品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在测算时间内都有所提升,但深究其原因可以看出,不同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驱动因素并不相同。东部地区主要依靠技术进步驱动,而中西部受技术进步、技术效率、规模效率3个方面共同驱动。由计算结果的时间变化趋势可以看出,在中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驱动因素中,技术进步的影响趋于增大,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影响趋于减缓,这表明:长期来看,农产品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技术进步是主力。

3.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深入推进,有助于促进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提高

从理论和实践看,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中国大部分农村的营商环境和基础设施水平有了质的提升,为农产品流通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例如,福建、云南等地从2010年农产品流通低效率与乡村振兴低水平的耦合状态,到2020年转变为农产品流通高效率与乡村振兴高水平的耦合状态,表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提升提供了基础和条件保障,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提升为乡村振兴战略的进一步推进提供坚实的动力源泉。

4.中国东中西部农产品流通效率与乡村振兴水平之间的耦合状态呈现明显空间差异

东部地区农产品流通效率与乡村振兴水平的耦合度、耦合协调度比中西部地区要高,但是区域内部各省市之间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差异较大,且各省市之间的差异大于东中西部之间的差异。农产品流通业与乡村振兴的耦合机制是两者相互促进发展的基础,因此乡村振兴战略将成为农产品流通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而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提升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高质量推进提供了支撑和保障。例如,近年来农产品电商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带动了农业种植业质量的提升;
另一方面,提升了农村居民本地就业水平和质量,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促进了乡村振兴。

(二)建议

1.科技赋能,促进农产品流通业的空间协调,缩小空间差异,推动两者均衡耦合发展

农产品流通与乡村振兴的关系既是典型的农业问题,也是国家发展战略问题,国内外学者关注度不断提高。在双循环与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支撑下,一系列政策能够有效提升乡村振兴与农产品流通效率的耦合质量和耦合效率,对发展农村经济、解决农村落后问题有着深远影响。因此,要加快完善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引导人、财、物向农产品流通领域倾斜,科技赋能农业,促进农产品流通模式创新,如引入盒马村模式,实现农业创新发展,实现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数字化与规模化。

2.创新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切实推进农产品“新型产供销一体化”发展,刺激两者相互带动

各地区要充分依托农业资源优势,通过与大型、新型流通企业合作(如永辉的超级物种、新型社区农产品团购等),从需求出发,依托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构建“需求—渠道—供给”的新型供应链,着力推进农产品流通设施、模式、结构和资源的创新发展。要借助乡村振兴的政策优势,提升农产品种植质量和流通质量,减轻农产品供需矛盾,实现以需定产,构建以需求为中心的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以此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提振乡村振兴水平。

3.充分利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带来的政策红利,创新两者耦合动态机制,提升两者耦合质量

依托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充分引入市场机制,在农产品采购环节中发挥市场的作用,建设现代化的农产品冷链、农产品就地深加工产业,充分运用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机遇,完善国内农产品流通体系和机制,培育大型现代化农产品流通企业,运用新技术,以需求为基础,与农业合作社合作,完成从田间到终端销售一体化的流通全景式模式,实现农产品流通与乡村振兴高质量耦合。

4.构建农产品流通引导生产的机制,以流通促振兴,推动两者协调演进

构建现代化农产品流通体系,可以在传统农产品流通业的基础上提质增效,对农产品供需失衡、资源错配等情况有效矫正,以此推动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需求导向的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增加高端有效供给,减少低端无效供给,以此推动乡村振兴水平的提升[31]。从乡村振兴的角度来看,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配套的农业政策可以有效促进农产品流通渠道的拓宽,进而推动农产品现代化流通网络体系逐步完善,提升农村“双向流通”质量。要加强产地农产品采集预冷、分级分等、包装仓储、安全检测、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农产品流通源头的损耗严重问题,逐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提升竞争优势,朝着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以此有效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和质量。要通过农产品流通引导农村产业结构改革,通过乡村振兴战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环境,在此双向影响下,两者协调发展,有效激活农村市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流通业耦合度流通中国北方蒸散-降水耦合度时空变化与水热因子的关系干旱气象(2022年5期)2022-11-16双速感应电机绕组耦合度研究防爆电机(2022年1期)2022-02-16“互联网+”背景下肇庆市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路径现代企业(2021年2期)2021-07-20辽宁省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性分析生产力研究(2020年5期)2020-06-10现代流通业水平的评价维度及三大经济区发展比较商业经济研究(2020年10期)2020-05-23我国流通业增长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商业经济研究(2020年10期)2020-05-23物流技术革新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大众投资指南(2019年10期)2019-12-20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西藏艺术研究(2019年4期)2019-09-07“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17年2期)2017-06-05基于耦合度分析的家禽孵化过程模糊解耦控制系统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3期)2016-07-10

推荐访问:双循环 耦合 演进

本文链接:https://www.xpbxgsx.cn/zhuantifanwen/fanwendaquan/6021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标签
Copyright © 2024 精优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浙ICP备15042696号-1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