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精优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范文大全 >

情感教育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时间:2023-07-15 13:40:03 来源:精优范文网
导读: 吴琼【摘要】新课改背景下,对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及学生的学科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

吴琼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对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及学生的学科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学习需求,探究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及学科素养的明显提升。本文就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进行探究,以期对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水平有所增益。

【关键词】情感教育;道德与法治;应用策略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是一门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且具有广泛应用性的学科,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生活及情感体验展开课堂教学,以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情感共鸣。这种情感教育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兴趣,促使其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不断提高学生的深度思考能力,促进学生道德修养及品质素养得到提升,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一、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意义

基于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具有丰富的历史、人文、科学、哲学、法律等知识,而这些知识无不与人们的生活体验及情感认知密切相关。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情感教育,有助于实现教学的知行统一,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良好的思想陶冶和对知识的深度理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有助于在课堂营造出浓厚的、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感氛围,促进学生在心灵上与教学内容形成情感共鸣。这种情感共鸣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使其在课堂教学中认真听讲、深入思考,能够快速领悟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有助于丰富课程教学内容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运用情感教育,需要教师围绕教学内容,合理拓展相关生活案例、信息和资料,从而使教学内容得到丰富和拓展,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拓展其学习视野,优化其创新思维,还能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思考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得到明显提升。

(三)有助于增强师生教学互动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情感教育法,有助于拉近教师与学生、学生与知识点之间的距离,促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疑问,并就所思考的问题与教师展开互动与交流,不断深化其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认知。同时,情感教育能够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使其在学习中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探究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创设相关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基于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他们对于社会生活及实践的体验还较少,缺乏丰富的阅历,因而对于部分理论性、思想性较强的内容,难以深入领会并灵活运用以解决生活中出现的实际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创设相关教学情境,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情感共鸣,促使学生积极、高效地投入课堂教学活动中,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入思考和探究各教学问题。在教学情境的创设方面,教师可从如下几方面展开:一是教师要在充分解析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设计教学导问,启发和引导学生不断深入思考教学内容并对其历史、现实意义进行探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以促使其认知的深刻性。务必基于教学内容与学生认知需求之间的来层层设疑。二是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借助微视频等方式营造相关教学情境,将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点以生动直观且富于趣味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以增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深入、快速理解,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去发现、分析和解决生活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如,在《中国担当》章节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通过学习,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和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增进学生的责任意识,教师可从网络上寻找近年来我国在参与国际事物与合作方面的事例,再利用多媒体制作成教学视频,使学生全面了解我国在积极参与国际维和、对外经济援助、全球环境保护、各种灾难救援等方面所做的贡献,清晰感知一个大国对国际事务方面的担当,了解当今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与形象。特别是选取今年在中国及世界范围内爆发、给全世界人民生命安全及经济发展所带来严重影响的新冠肺炎抗击、防范的视频、图片及文字资料播放给学生。由于本次疫情对每个人,包括每位學生的健康、学习及生活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教师可通过视频,呈现我国政府在抗击疫情方面所制定的各项措施、所投入的巨大人力、物力,体现了一个国家对人民生命安全的保护。正是由于政府的决断与担当,有效阻击了新冠疫情在我国的广泛传播,也给世界各国应对疫情提供了宝贵的时间与经验。此后,我国又先后派出多支专家医疗队前往国外疫情严重的国家进行援助,这种针对学生生活体验的情感教育,更容易使学生直观理解大国担当背后所体现的责任意识,使课堂教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再如,在关于友谊相关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创设出班中教学情境,以学生视角,针对某一位好朋友违反了班规的情况,让学生思考应不应当指出来。学生一方面会因为好朋友犯错而不好意思指出来,另一方面又觉得帮助自己的好朋友认识并改正错误才是真正对朋友好,才是朋友间最长久和真挚的友谊。教师可让几名同学以情景剧的形势呈现这一心理过程,并使用合理的语言、动作、表情等来呈现这一教学情境,使学生从内心对友谊的内涵有更深刻的认知。

(二)课堂教学结合生活实际调动其情感体验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中,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需要教师采取寓教于乐的方式来展开。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新教学模式,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其由被动的学习转为主动学习、乐于学习。对于教学各环节的设计,教师要把控好多种教学变量,通过增强学生的学习快乐体验,强化其道德与法治意识。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增进了国与国之间及不同组织、机构及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也意味着社会中的每个人都不可能脱离社会与组织而独立存在,都需要在一个组织或单元中承担自己应承担的责任。这种责任担当意识,是一个人思想、认知成熟的标志。教师应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其树立良好的责任意识,这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担当的少年。如,在《少年的担当》章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学生在家庭、班级、学校、社会实践中的活动视频片段,帮助学生从多角度认知自我,要求学生回答每个人在不同组织、不同单元中都扮演什么角色?每个角色都要承担哪些相应的责任?如果每个个体都不愿意承担自己的责任会造成哪些结果?如果每个人都清醒认知自己的定位并力所能及地尽好应尽的责任对家庭、对班级、对社会会产生哪些积极的影响?通过这一系列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明确自我的存在和主体意识,认识到作为一个个性、思想独立的个体对家人、对同学、对朋友、对社会、对国家均承担着一定的责任。而对责任的担当,意味着要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我境界,拓展思维与格局,通过能力的增长更好地行使自己承担的每一份责任。如,对祖国的热爱、对父母的孝敬、对同学的友善关爱、对班级荣誉的爱护、对社会的关注与维护、对环境的保护等,明确自身的职能,方能行使好职责。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与法治意识。

(三)在教学中增进师生情感交融以优化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运用情感教学,也包含师生间的情感交融,融洽、和谐的师生情感是保证课堂教学目标顺利达成的保证。教师可在教学中有效利用情感教学法,培养学生独立的个性,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自我发展与展示的平台。在这样充满温馨和谐的班集体中,有助于学生更清晰地认知自我,以及自己在班集体中的存在和意义,并在学习活动中与教师、同学保持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平等、互为帮助、互为成就的关系,对于学生的学习及身心健康发展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也会推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如,在部编版七年级上《师生交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日常针对纠正学生不良习惯、批评指正学生违纪现象等,引导学生思考老师为什么要对违反班纪校规、学习懒散的学生进行严厉批评?老师放任学生的不良言行是对学生好还是对学生有偏见?如果老师不再严格管理学生,学生会出现什么结果?等,使学生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从而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融洽师生关系,使学生全心投入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学习态度及学习效率的不断改善和提升。

(四)创新教学模式以关注学生情感表达需求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一言堂的教学模式,结合教学内容,吸纳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充分落实生本教育理念,积极探究新的教学模式,以营造自由、平等、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推动学生积极、自主地投入学习活动中。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也融入了更多与现实密切相关的内容,涵盖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多方面的内容,充分体现了道德与法治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和广泛应用。教师可在教学中针对各知识点,结合当下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教学,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体验,提高学生对社会问题深入思考的能力。如,在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章节的教学中,对于生态安全的教学,教师可为学生播放央视《焦点访谈》《人与自然》等节目中关于人的行为对社会、环境影响的视频片段,引导学生对其中的内容及嘉宾的观点进行探讨,并表达自己的意见,让学生各抒己见。也可针对节目中的热度话题,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合作探究式学习,并就相关问题展开辨析,在相互辩论和探讨中培养学生关注实事、关注社会发展的良好的习惯,提高其道德与法治的学科素养。

综上所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采用情感教学模式,能够有效落实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深度思考能力。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生活实践,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增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情感认知,使之深刻體会到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与自己学习、生活、道德修养及思维品质等各方面的密切联系。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将情感教学有效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提高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廖晓庆.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20

[2]马琳.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才智,2020(16):108

[3]劳婷婷.体验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4):23-24

[4]牟宗兰.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文理导航,2018(05):78-79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即情感教育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西方学者把情感教育看成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而不是将它看成是一种特殊的独立的教育形式。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真正成为品德、智力、体质、美感及劳动态度和习惯都得到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情感教育的相对概念是“唯理智教育”,也就是“唯理智教育倾向”。这种教育倾向的具体表现就是:没有把情感发展列入教育目标系列之中,知识获得或智力训练的目标占据教育目标系列的中心位置;在教育过程中漠视、扭曲和阻碍学生的情感发展,师生之间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为了达到纯粹的理智训练的目的,或者为了维护教育者本人的权威,随意侮辱学生的人格尊严,根本不把学生当成是一个有感情的人;缺乏评价学生情感发展的一整套措施或标准。

对于“优秀生”来说,学习成绩突出,出类拔萃,常受到教师的表扬,家长、朋友的夸奖。他们的情感态度除了积极进取,同时又存在自私自利、好胜心切,害怕别人超过自己,浮躁的,自我炫耀的或者是心不在焉,有时高度焦虑。其实“优秀生”还有另一面没有被看到,那就是他们要承受来自家庭、来自学校、来自老师的期望,要感受来自“差生”和“中等生”的异样的目光。这种目光、这种期待正是他们内心世界最大的压力。

“后进生”的情感表现可能是心不在焉、躲避的、依附的、沉默(或者破坏的),他们有自卑感、厌烦感、恐惧感。往往在平时的教学当中,教师把赞许的目光投向优秀生,而对差生则冷眼相待。稍有过失,就会导致他们心理消极,自暴自弃,自我贬低。沉重的压力使得“后进生”对自己缺乏信心,情绪不稳定、紧张、烦躁不安,他们往往以反社会或自我退缩的行为去寻找和表现个人价值,走向极端则会出现犯罪、离家出走、逃学、自杀等倾向。

当今教育界的一些有识之士极力呼吁情感教育,并将情感的发展列入评价人发展的重要指标。从情感入手是现代教学的标志之一,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情感是获取知识的土壤和动力”,而布鲁姆则把情感看作是影响教育过程的三大动力之一。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精神萎靡、麻木不仁,得过且过、心如死灰这都是教育的大敌。而情感充沛、精神饱满,潜心投入、信心十足、追求卓越,则是学生获得更充分发展的心理基础和人格品质。培养学生敏感的心灵、丰富的体验、细腻的感受,是完整人的教育所需要的。

猜你喜欢情感教育道德与法治应用策略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中小学德育(2017年1期)2017-02-09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中)(2016年9期)2016-10-20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6年9期)2016-09-30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课堂内外·教师版(2016年6期)2016-06-12

推荐访问:学中 情感 研究

本文链接:https://www.xpbxgsx.cn/zhuantifanwen/fanwendaquan/6413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标签
Copyright © 2024 精优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浙ICP备15042696号-1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