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精优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范文大全 >

好品行成就终身——试析良好品行在幼儿教育中的培养策略

时间:2023-07-18 14:30:03 来源:精优范文网
导读: 文 柯丽萍幼儿教育是我国系统教育的“预备役”,是引导幼儿实现各方面素养“从无到有”转变的重要教育阶段

文 /柯丽萍

幼儿教育是我国系统教育的“预备役”,是引导幼儿实现各方面素养“从无到有”转变的重要教育阶段。幼儿正处于身心发育的萌芽期,对外界信息缺乏基本的判断能力,在言谈举止上也充满了本能气息,既没有能力也没有意识去自发地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而这也成为幼儿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诸多问题产生的主要源头。因此,广大幼儿教师务必对幼儿良好品行的培养报以十二万分的重视,并在这个基础上结合幼儿的群体特点以及有关工作的具体内容、方向设计科学的引导策略,从而实现幼儿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的优质塑造。

尽管并不以知识的教授为主要任务,但是作为一种教育模式,幼儿教育仍然承担着在一定程度上构建幼儿基础知识体系的任务[1]。幼儿教师要将这一方面的工作当作开展幼儿德育的基础平台,结合幼儿的认知能力、兴趣以及知识信息的具体内容、形式等元素来挖掘其中的道德教育资源,使幼儿得以同步达到知识积累和品质优化的双元目标。

(一)结合知识教育内容开展德育渗透

从本质上来讲,“道德”本身就是一种人们根据客观世界认知总结、提炼而成的知识性信息,因此,其必然能够在诸多方面的知识内容中得到直接或间接的体现[2]。幼儿教师要认识到这一点,在带领幼儿了解一些自然、社会常识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建立起知识内容和道德概念的内在联系,使幼儿能够在理解、记住知识的同时形成对道德概念的关联性认知,并让二者以“结对记忆”的形式深植于幼儿的心中。为了进一步优化这一教育模式的效果,幼儿教师还可借助多媒体等更具感官作用性的工具来将信息的呈现形式具象化,并更好地调动幼儿的思维兴趣。

例如,在带领幼儿认识“蚂蚁”这种昆虫时,教师可以着重强调蚂蚁的群居性习性,并播放一些表现蚂蚁们通过结队的方式来搬运比自己沉很多的食物或者抵抗巨大的天敌的视频镜头,让幼儿从小小的蚂蚁身上看到“团结互助”的力量,进而形成朴素的集体主义思想。

借助这样的德育形式,幼儿能够获得富有质感的道德品质认知载体,同时能从具体的实例中了解到“道德”的大致内涵,这对于强化幼儿品质优化工作的执行基础而言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结合知识教育形式开展德育渗透

“道德”的存在以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为社会性前提,而对于幼儿来说,平日里最常参与的一项人际相处活动便是和教师之间的教育互动。从这一个角度可以看出,幼儿教师不仅要在知识教育的内容上做到“深挖精炼”,还要从知识教育的形式上着眼,通过完善自身与幼儿之间的多维互动来引导幼儿具体感受到良好行为品质的意义与价值。在具体开展这项工作时,幼儿教师要以“幼本位”为核心指导,彰显出幼儿自身的品质优化能动作用,同时辅以教师自己的必要引导,以期进一步凸显幼儿的主体价值。

例如,在带领幼儿认识一些常见字时,教师可以首先将这些字写在展板上,问一问有没有哪个幼儿知道这些字念什么,是什么意思,如果有幼儿举手则可给他们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
在完成这些字的读法、写法示范后,教师可鼓励一些幼儿来到展板前,试着在上面“临摹”出今天学的汉字并给予他们必要的表扬,用这些方法来培养幼儿的自信意识。

在这种教育模式的作用下,幼儿能够依托于前端的德育渗透成果,进一步完成对良好品质的内在解读,同时以自主体验的方式实现道德品质和个人情绪的有机融合,进而让教师的道德引导工作取得更显著的成果。

正如笔者在前文中所提到的,幼儿教育不以课堂上的教学为主要任务,不过也同样会通过对各种资源的开发来完成对幼儿人文意识和情怀的塑造——道德便是其中最为主要且最具兼容存在性的一个。据此,幼儿教师要把培养幼儿良好品质的工作重点放到对诸多人文资源的开发、利用上,为幼儿正确道德意识和行为观念的形成提供更丰富的土壤[3]。

(一)依托生活元素,塑造幼儿良好品质

一切的认知均以生活为母体,道德品质也概莫能外[4]。幼儿还没有真正的社会意识,但是对自己身边的“生活圈”有了一定的感知和体会。幼儿教师在培养幼儿良好品质时要充分认识到这两点,根据幼儿的生活经历、认知水平以及具体的德育工作目标、内容,引导幼儿从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发现一切体现美好品质或能引起情感共鸣的“正能量”,一方面让幼儿凭借自己的生活理解来降低认识道德的难度,另一方面有力地向幼儿证明道德的无处不在,从而进一步拉近幼儿和美好道德品质之间的认知距离。

例如,在为幼儿讲《爱吃蜂蜜的小熊》这则童话故事时,教师可以根据故事中“熊妈妈”为孩子掏蜂蜜等情节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妈妈都会为自己做哪些爱吃的菜,或者让大家说一说自己和爸爸、妈妈之间发生过哪些温馨的小故事,用这些回忆来带领幼儿体会父母给予自己的关爱,培养幼儿感恩父母、尊亲孝亲的美好品质。

通过这样“接地气”的方式,幼儿对道德的认知将更加清晰也更有温度,并对道德的具体作用也能形成颇具能动性的主观意识,继而实现品质优化工作从理念到行为的顺利衔接。

(二)依托艺术元素,塑造幼儿良好品质

艺术是最具情绪感染力的一种文化形式,同时也更能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良好认知感受;
幼儿的理解能力相对薄弱,然而他们常常有着耳聪目明、“脑洞”大开的优势条件,反而更便于去感受艺术元素中的情感内涵。根据这两点客观事实,幼儿教师应在塑造幼儿良好品质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出艺术作品的作用,带领幼儿欣赏一些契合其主观认知层次、兴趣以及德育工作内容、目标的艺术作品,一边让幼儿受到来自艺术的自然陶冶,一边以活灵活现的形式去为幼儿阐述美好品德的具体含义和表现形式,以此来达成更加灵活、生动、高效的品质优化工作目标。

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唱一唱《好朋友过架桥》《勾勾手,做朋友》等以“友谊”为主题的儿歌,并带领大家随着儿歌的歌词做出诸如手挽手、握手、勾手指、拥抱等动作,让幼儿切实体会到歌曲中所表现出的对友谊的珍视和赞美,继而培养幼儿尊重朋友、礼貌待人的行为品质。在这之后,教师还可以让幼儿观看这些歌曲的MV,用更为生动的儿童舞蹈进一步加强对应品质的塑造效力。

这种依托于艺术的德育渗透模式具有更强的主观亲和力,能够充分唤起幼儿的内在积极性和道德感知潜能,同时还可以创造出更多师幼之间、幼儿之间的交流契机,对其他方面品质优化工作的开展也大有裨益[5]。

幼儿有着活泼、好动、爱玩的天性,天生就喜欢参加有意思的活动,同时也可以在参加这些活动时表现出更强的悟性和融汇能力[6]。幼儿教师要充分利用幼儿的这一优势条件,在德育渗透工作中参照具体的工作内容、目的和幼儿的兴趣、能力设计出颇具品质塑造功效的活动,从而让“寓德于乐”的理念得以真正落实。

(一)利用趣味游戏活动完成德育渗透

幼儿是与生俱来的“游戏家”,善于也乐于在游戏中形成认知、发展自我。幼儿教师在设计德育游戏时,首先要表现出对集体性游戏的侧重,让幼儿能在合作当中获得品质优化的交际助力;
其次还要体现出游戏活动的竞争性,利用幼儿天生的表现欲和好胜心来激发他们自主成长的潜能;
最后也要让自己以一定的程度参与幼儿的游戏,一来为他们提供必要的保护和帮助,二来也能更多地拉近师幼之间的心理距离。

例如,教师可以将幼儿带到铺有软垫的活动区,组织大家玩一场“二人三腿”的游戏:将幼儿分成若干个二人小组,每组成员用软绳绑住彼此的一条腿;
教师发令后,各组按顺序在最短时间内跑到终点并折返;
跑完全程用时最短且中途停顿次数最少的一组即为获胜组。

利用这样的游戏塑造法,幼儿的品质优化积极性将得到空前调动,能够在快乐情绪的“加持”下表现出对教师教育工作更为良好的配合态度,同时还能够借助自身的行为、认知潜能来让品质的优化成果更具个性色彩,可谓“一举三得”。

(二)利用实践活动完成德育渗透

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任何一种教育活动的成果都不能依靠“纸上谈兵”来取得,最终都要落到实践中。根据这一科学认识,幼儿教师要把对德育活动的设计和组织也作为培养幼儿良好品质的一项重要内容,引导幼儿将自己先前认识到的道德内涵或正确行为准则落到实践中,同时又在实践中进一步获取强化前端道德认知的素材,最终形成一个促进自身良好品质不断发展的良性循环圈。这些活动的设计同样要遵循“发展幼儿”“迎合幼儿”的准则,以使执行的成果最大化。

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来到院子中的花圃或绿化带附近坐在自己带来的小板凳上,闭上眼睛闻一闻周围的花香,听一听树梢的鸟鸣,再找一找、认一认自己知道的植物和昆虫,使他们感受大自然的美与和谐,继而形成欣赏自然、呵护生命的美好品质。

利用这样的德育渗透手段,幼儿的成长主体地位将得到更大程度的彰显,每个幼儿的个性化能量也会被进一步开发。这会让幼儿以最具代入性和感知性的方式完成自身道德认知和行为尝试的融合,让品质优化工作的成果质量更上一层楼。

“寓教于常”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核心宗旨之一,更是道德渗透教育必须遵循的一项工作准则。幼儿教师在培养幼儿良好品质的过程中不仅要对集中性指导资源进行深度利用,更要将眼光投向对日常资源的开发,以此来实现德育渗透工作的根本性内化。

(一)结合幼儿日常活动进行品质优化

不同于以课堂学习为主的学校教育,幼儿教育主张通过多元的活动来培养幼儿多方位的基础素养,这就意味着幼儿能够在园中接触到更多的日常活动。幼儿教师要切实利用这些日常活动,让幼儿在园中的每一时每一刻都能做到感受道德、了解道德、践行道德、弘扬道德,为幼儿园良好风气的形成注入一股强劲的助力。需要强调的是,这一工作的开展要以保证幼儿园内活动的秩序性为前提,不可“舍本逐末”。

例如,教师可以在幼儿每次吃完饭后,要求大家将桌子上掉落的饭菜收拾起来并丢到指定的容器里;
还可以鼓励大家在打饭时向盛菜、盛饭的叔叔阿姨说一声“谢谢”或“您辛苦啦”。当幼儿午休结束时,教师要叮嘱大家叠好自己的被褥,并要主动帮助手脚慢的同伴做好这项工作。

在这样的日常引导下,幼儿可以获得更多的品质优化支点,在一件件小事中逐步矫正、充实自己的道德认知;
同时,每个幼儿也能在践行道德的过程中得到来自他人的表扬,这对于他们良好品质的形成也是很有帮助的。

(二)结合日常环境进行品质优化

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细致入微而又巨大、深远的,能够在无声无息之间改变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因此,幼儿教师在完善幼儿道德品质时也要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效,在幼儿经常活动的场所环境中融入一些体现道德“正能量”、符合幼儿审美情趣和认知能力的德育元素,使幼儿无时无刻不处在美德的熏陶之下,以耳濡目染的方式为他们良好品质的形成和成长提供可观的软性助力。当然,这些元素的设计和呈现形式务必自然,要与整体环境融为一体,否则会让幼儿感到突兀。

例如,教师可以在幼儿活动的教室墙壁上贴上“见到朋友要打招呼”“遇到老师要鞠躬”“帮爸爸妈妈做家务”等德育贴纸,在户外的院落墙壁上画上表现“闻鸡起舞”“孔融让梨”“凿壁借光”等传统美德故事的彩绘画和简要的故事、人物介绍,在花园里种上一些君子兰、斑竹、梅花等能使人感到心旷神怡的植物。

如此一来,幼儿的良好品质形成将得到来自常态视觉角度的助力,同时,幼儿能够在这个过程中直观地体会到美德带给自己的审美享受,“寓教于常”的德育渗透理念也能够真正落实。

教育并不是教师的“特权”,它的有效开展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与默契配合。幼儿教师要将家园合作机制引入对幼儿良好品行的培养工作,一方面借助家园之间的信息沟通掌握更精准、丰富的德育渗透资讯,另一方面也让幼儿在居家期间同样得到正确的品行成长指导,使这一项工作的开展体现出更强的整体性和连续性。

(一)依托家园沟通完善品质培养档案的建设

准确地了解幼儿是帮助他们实现品行正向发展的先决条件。虽然幼儿有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在幼儿园中度过的,但是家长无疑是更加熟悉他们的人。因此,幼儿教师要积极和幼儿家长保持常态沟通,从家长口中了解每个孩子的日常行为习惯、性格以及最近的居家表现,从中发现有利于自身德育渗透工作完善的素材,使自己的工作能够做到“有的放矢”。

例如,教师可以建立一个家园沟通群,定期通过群聊或私聊的方式从家长们口中了解幼儿有哪些小毛病,将这些作为后续开展品行矫正工作的主要标靶。

借助这种有效的沟通,教师的德育渗透工作将更具有精准性和效率性,能够让每个幼儿都得到最切合自身实际和最能满足未来成长需要的品行塑造指导,使有关工作的开展质量实现破壁性提高。

(二)依托家园沟通优化家长的居家德育辅导条件

对子女的良好品行的培养,是每个家长都非常看重的事。然而,由于文化水平和主观认知等方面的参差性,很多家长在这方面并不具有全面、正确的认知,有时会出现“好心帮倒忙”的问题。对此,幼儿教师要借助家园沟通渠道为家长们提供一些正确的建议,同时围绕“居家育儿”的话题分享一些成功的德育案例,让家长能够在配合教师工作时做到“心中有数”,进一步促进家园德育合作的高质量开展。

例如,教师可以就“如何纠正孩子的错误”这个话题撰写一篇短文,从“引导孩子自己意识到错误”“帮助孩子自行改正错误”“对孩子的进步给予表扬”等角度出发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鼓励家长在遇到类似情况时试着用一用,并就应用的结果和教师沟通。如此一来,家长们不仅获得了更好地开展居家德育辅导的条件,同时也更能理解教师在塑造孩子良好品行时所做的工作,而孩子自身也能得到更完整、更有效的德育保障。

对于幼儿来说,教师无疑是“自带光环”的一个群体,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能给幼儿的认知带来巨大的影响。因此,幼儿教师在塑造幼儿良好品行时,务必树立起“言传身教”的意识,首先规范自身的日常品行,确保自己能够在幼儿面前做出一个好的道德表率,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感染幼儿、带动幼儿、发展幼儿。

例如,教师在平常和幼儿说话时要做到语气和善,多用商量的口吻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要在幼儿遇到困难或伤心事时及时给予帮助、安慰,还应对幼儿的隐私和人格给予最基本的尊重,等等。

通过这样的手段,教师在幼儿心中的形象会更加高大,幼儿也就更愿意配合教师的要求来实现品行的自觉优化;
此外,教师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将自己打造成一个活的“美德风向标”,让幼儿更加真切地了解到美好品德的含义和日常表现方式,最终在“有样学样”的过程中使自己的综合道德水准得到提升。

幼儿教师要在日常工作中重视对幼儿良好品行的培养和持续优化,围绕多元主题制订、实施系统性的策略,帮助幼儿从根本上了解美德、感受美德、践行美德、弘扬美德,将德育渗透进幼儿园教育的方方面面,使幼儿从小就树立起与人为善、自立自强、和谐友爱、尊亲孝亲等美好的品质,从而为他们将来进一步的成长和人生价值的实现提供最为有力的保障。

猜你喜欢品行幼儿教师道德优良品行疯狂英语·新策略(2022年9期)2022-09-07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十几岁(2021年24期)2021-11-18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跟踪导练(五)(2)时代英语·高一(2019年5期)2019-09-03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9年2期)2019-08-24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9期)2019-05-28善念是一种高贵的品行金桥(2018年8期)2018-09-28富川县安监局开展“ 讲道德、有品行” 专题学习研讨会安全生产与监督(2016年10期)2016-08-15彭林军:诚实守信 砥砺品行金色年华(2016年7期)2016-02-28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新闻前哨(2015年2期)2015-03-11

推荐访问:品行 幼儿教育 终身

本文链接:https://www.xpbxgsx.cn/zhuantifanwen/fanwendaquan/6556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标签
Copyright © 2024 精优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浙ICP备15042696号-1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