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精优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范文大全 >

2023年高中物理课件7篇

时间:2023-07-20 10:20:04 来源:精优范文网
导读: 高中物理课件摘要:奥妙无时不在,学问无处不在。落实到高中学校内部的物理教学实践当中,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应用技术参与到教学实践当中,给物理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

高中物理课件摘要:奥妙无时不在,学问无处不在。落实到高中学校内部的物理教学实践当中,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应用技术参与到教学实践当中,给物理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物理课件7篇,供大家参考。

高中物理课件7篇

高中物理课件篇1

摘要:

奥妙无时不在,学问无处不在。落实到高中学校内部的物理教学实践当中,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应用技术参与到教学实践当中,给物理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以多媒体课件参与为引导,分析其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关键词:

多媒体课件;高中物理教学;教学实践

高中物理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全体高中生的科学素养,如逻辑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和物理思维方法的掌握是相辅相成的。正如所有的学科一样,学生运用知识规律去解决问题的前提是要对所运用的知识规律本身有一个清晰、全面、深入的理解。

一、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创设出动态情境,以鲜明的色彩和活动的画面把活动过程全面展现出来,既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抽象为具体,又可促进思维导向由模糊变清晰。这样的课件参与教学,带给学生的是有趣、形象的学习内容和画面,让学生在真正参与中受益。

例如,在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这一节中,教师可以用动画演示波的形成和传播时的动态过程,在这里绳子被分成无数个有相互作用的质点,用不同颜色的小球来表示,学生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当一个小球波源振动起来时,就带动和它相邻的小球质点振动,这个小球又带动和它相邻的质点振动,这样质点依次振动起来波就由近及远地传播开来,而且还可以清楚地看到当波向前传播时每一个质点都不沿波的传播方向迁移,只是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

二、教学形式丰富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思考

物理课程是一门重理性、重逻辑的学科,在高中物理的实践教学课堂上,教师简单的讲解和分析,对学生来说,其思维想象以及思考会出现一定的局限性,多媒体课件的参与和辅助,带给学生无限的可能。

例如,楞次定律的小动画一定要在实验演示进行过程中让学生先自己判断感应电流方向,感到模糊有疑问时再用课件显示原磁场的磁感线穿过某个面的磁通量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等一系列抽象的物理概念和变化的物理过程,会让学生有眼前一亮的感觉,思路立刻清晰起来。

综上所述,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形成物理图像,掌握物理方法养成,物理思维方式,这是多媒体技术带给学生新的思维和逻辑上的理解,是新技术在现代高中物理实践参与中真正的落实和参与。相信在以后的实践教学中,高中物理会以新的教学方式造福于学生。

参考文献:

马俊峰。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D]。延安大学,2010.

高中物理课件篇2

一。实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⑴知道物体的沉浮条件,会根据沉浮条件判断物体的浮沉。⑵知道通过改变物体受到的浮力或重力的大小可控制物体上浮或下沉。⑶能应用沉浮条件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亲手制作浮沉子和课堂上的实验探究,加深对物体浮沉条件的理解和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有关情景的创设,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体验探究活动中,提升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兴趣,强化协作、探究问题的意识,感悟浮力应用的社会意义与价值。

二。实验内容设计

从知识储备上看,学生已经学习了受力分析、二力平衡、阿基米德原理和浮力等相关知识。虽然他们在生活中已经对常见的物体的浮沉现象有了大致了解,但是毕竟没有经过系统学习,难免会有一些潜在的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意识,比如:物体的浮沉状态究竟有哪些?物体浮沉条件是怎样的?是不是重的物体就一定会下沉,而轻的物体就一定会上浮等等。而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就会一直困扰着学生。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较多的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实验活动,如:让他们多动手实验,通过亲手制作浮沉子和课堂上的实验探究,加深对物体浮沉条件的理解和认识。再通过观察老师演示的两个小实验(水中的小鸭子和盐水中的鸡蛋)引出物体浮沉现象观察实验探究,留给他们足够多的时间去思考,真正帮助学生纠正认知上的错误,理解他们所学的知识。引出本节课的内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三。实验方法设计

1、创设情景,以引导学生体验探究为主进行教学

虽然本节内容教材上没有设定学生小组实验,但这节内容却是这学期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便通过实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相互合作交流得出物体浮沉条件”。

2、采取让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

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情况,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总之,实验主要运用直观法(演示实验、多媒体课件)、作图分析法、讨论法归纳法。

高中物理课件篇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会使用线圈以及常见磁铁完成简单的实验。

(二)过程与方法

学会通过实验观察、记录结果、分析论证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物理学方法的教育,通过实验观察和实验探究,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举例说明电磁感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观察和实验探究,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教学难点: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教学方法

实验观察法、分析法、实验归纳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

条形磁铁(两个),导体棒,示教电流表,线圈(粗、细各一个),学生电源,开关,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

教学过程

一、基本知识

(一)知识准备

①磁通量

定义:公式:?=BS单位:符号:

推导:B=?/S,磁感应强度又叫磁通密度,用Wb/m2表示B的单位;

计算:当B与S垂直时,或当B与S不垂直时,?的计算

②初中知识回顾:当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会产生感应电流。

电磁感应现象:由磁产生电的现象

(二)新课讲解

1、实验一:闭合电路的部分导线在匀强磁场中切割磁感线,教材P6图4.2-1

探究导线运动快慢与电流表示数大小的关系。

实验二:向线圈中插入磁铁,或把磁铁从线圈中抽出,教材P6图4.2-2

探究磁铁插入或抽出快慢与电流表示数大小的关系

2、模仿法拉第的实验:通电线圈放入大线圈或从大线圈中拔出,或改变

线圈中电流的大小(改变滑线变阻器的滑片位置),教材P7图4.2-3

探究将小线圈从大线圈中抽出或放入快慢与电流表示数的关系

3、分析论证:

实验一:磁场强度不发生变化,但闭合线圈的面积发生变化;

实验二:①磁铁插入线圈时,线圈的面积不变,但磁场由弱变强;

②磁铁从线圈中抽出时,线圈的面积也不改变,磁场由强变弱;

实验三:①通电线圈

插入大线圈时,大线圈的面积不变,但磁场由弱变强;

②通电线圈从大线圈中抽出时,大线圈的面积也不改变,

但磁场由强变弱;

③当迅速移动滑线变阻器的滑片,小线圈中的电流迅速

变化,电流产生的磁场也随之而变化,而大线圈的面积

不发生变化,但穿过线圈的磁场强度发生了变化。

4、归纳总结:

在几种实验中,有的磁感应强度没有发生变化,面积发生

了变化;而又有的线圈的面积没有变化,但穿过线圈的磁感应强

度发生了变化。其共同点是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发生了变化。磁通量变化的快慢与闭合回路中感应电流的大小有关。

结论:只要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

5、课堂总结:

1、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①电路闭合;②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改变

2、电磁感应现象: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

3、感应电流:由磁场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高中物理课件篇4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三相交变电流是如何产生的。了解三相交变电流是三个相同的交流电组成的。

2、了解三相交变电流的图象,知道在图象中三个交变电流在时间上依次落后1/3周期。

3、知道产生三相交变电流的三个线圈中的电动势的最大值和周期都相同,但它们不是同时达到最大值(或为零)。

4、了解三相四线制中相线(火线)、中性线、零线、相电压、线电压等概念。

5、知道什么是星形连接、三角形连接、零线、火线、线电压及相电压。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将知识进行类比、迁移的能力。

2、使学生理解如何用数学工具将物理规律建立成新模型。

3、训练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的演绎思维能力。

4、努力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了解我国的电力事业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2、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三相交流电的对称美。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三相电流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学生应对它有一定的了解。但这里只对学生可能接触较多的知识做些介绍,而不涉及太多实际应用中的具体问题。三相交变电流在生产生活实际中应用广泛,所以其基本常识应让每个学生了解。

1、在介绍三相交变电流的产生时,除课本中提供的插图外,教师可以再找一些图片或模型,使学生明白,三个相同的线圈同时在同一磁场中转动,产生三相交变电流,它们依次落后1/3周期。三相交变电流就是三个相同的交变电流,它们具有相同的最大值、周期、频率。每一个交变电流是一个单相电。

2、要让学生知道,三个线圈相互独立,每一个都可以相当于一个独立的电源单独供电。由于三个线圈平面依次相差120o角。它们达到最大值(或零)的时间就依次相差1/3周期。用挂图配合三相电机的模型演示,效果很好。

让三个线圈通过星形连接或三角形连接后对外供电,一方面比用三个交变电流单独供电大大节省了线路的材料,另一方面,可同时提供两种不同电压值的交变电流。教师应组织学生观察生活实际中的交变电流的连接方式,理解课本中所介绍的三相电的连接。

教学设计方案

三相交变电流

教学目的

1、知道三相交变电流的产生及特点。

2、知道星形接法、三角形接法和相电压、线电压知识。

教具:演示用交流发电机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本章前面学习了一个线圈在磁场中转动,电路中产生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如果三组互成120°角的线圈在磁场中转动,三组线圈产生三个交变电流。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三相交变电流。

板书:第六节三相交变电流

二、进行新课

演示单相交流发电机模型:只有一个线圈在磁场中转动,电路中只产生一个交变电动势,这样的发电机叫单相交流发电机。它发出的电流叫单相交变电流。

演示:三相交流发电机模型,提出研究三相交变电流的产生。

板书:一、三相交变电流的产生

1、三相交变电流的产生:互成120°角的线圈在磁场中转动,三组线圈各自产生交变电流。

2、三相交变电流的特点:最大值和周期是相同的。

板书:三组线圈到达最大值(或零值)的时间依次落后1/3周期

我们还可以用图像描述三相交变电流

板书:三相交变电流的图像

三组线圈产生三相交变电流可对三组负载供电,那么三组线圈和三个负载是怎样连接的呢?

板书:二、星形连接和三角形连接

1、星形连接

说明:在实际应用中,三相发电机和负载并不用6条导线连接,而是把线圈末端和负载之间用一条导线连接,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星形连接

①把线圈末端和负载之间用一条导线连接的方法叫星形连接(符号Y)

②端线、火线和中性线、零线。

从每个线圈始端引出的导线叫端线,也叫相线,在照明电路里俗称火线。从公共点引出的导线叫中性线,照明电路中,中性线是接地的叫做零线。

③相电压和线电压

端线和中性线之间的电压叫做相电压。

两条端线之间的电压叫做线电压。

我国日常电路中,相电压是220V、线电压是380V。

2、三角形连接

①把发电机的三个线圈始端和末端依次相连的方式叫三角板连接(符号△)。

②相电压和线电压。

两条端线之间的电压就是其中一个线圈的相电压,所以三角形连接中相电压等于线电压。

高中物理课件篇5

各位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功。

下面我将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以及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六个模块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及作用

本节课是机械能这一章的第一节,机械能这一章主要讲解功和能的关系问题,是解决动力学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高考的热点之一,然而要想准确地把握功能关系就必须对功的概念有一个明确地认识,能够熟练的计算相关力对物体做的功。

(二)教学目标

依据以上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制定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功的概念、功的两个要素及正负功的含义;会用定义式计算恒力功。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功的学习认识建立物理概念的一般方法;感受正交分解推导做功的计算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

依据以上对教学目标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理解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要素,并会计算功。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对正功、负功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

所面对的学生是高一学生,虽然高一学生经过上一个学期的物理知识学习,对于抽象思维能力已经有所提高,但是还是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因此在教学当中应当引入更多的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更具体形象的去了解功的相关知识。此外,学生在初中已经初步掌握了有关功的知识,但是他们所掌握的做功是建立在力与位移在同一个方向的前提下的,对于力与位移存在夹角的情况的功的计算,学生是有一定困难的。但是在前面的数学及物理学习当中,学生已经接触到有关矢量的知识,并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掌握。在矢量分解的基础下,进一步的去学习力与位移存在一定夹角的情况下,学生在这个基础上掌握还是比较简单的。

三、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将主要采取探究式教法,并以讨论法和合作交流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让学生亲身参与课堂教学,成为学习的主体,且从生活实例出发,让学生对知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四、说学法

依据教学目标,结合物理情境进行探究式学习,在处理具体问题中学会思考与分析、演绎推理和归纳总结。学生在此过程中对知识由生疑到释疑,从而提高对知识的认知能力,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自信心。

五、教学流程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渠道,整个教学活动我主要安排了四个环节。下面我将以板块的形式陈述我的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课

师生共同复习初中学习过的有关功的知识,通过这样的导入,可以让学生温故而知新,为本节课的新授做准备,让学生积极的投入到本节课的新授中来。

(二)创设情境,加深理解

找两位体重相差悬殊的同学,让体重小的同学抱体重大的同学,没有抱动;再让体重大的同学抱起体重小的同学,并在教室前面做匀速走动。让学生思考两种情况,是否有做功?学生思考、分析之后交流看法并回答问题,老师加以总结归纳。

通过这样的设计,让学生亲身参与课堂中来,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并使学生更加透彻切身的体会到做功的条件:物体要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一段位移。

(三)合作交流,导出新知

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果物体的位移不在力的方向上,那么力是否还对物体做功,如果有做功,应该如何计算功的大小?”

学生经过思考、小组合作与交流后回答问题,老师在学生小组交流与讨论的过程,加以巡视并给予一定的引导帮助,小组派代表上讲台回答问题,下面的同学加以判断与评价,最后老师加以归纳、补充。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合作交流,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落实了新课程理念,提高学生的分析、沟通能力

最后总结出两种解决问题,一种是从物理意义的角度出发利用正交分解法对力F进行分解,最后得出公式W=FScosθ,一种是利用数学手段从矢量相乘的角度出发直接计算,最后也得出公式W=FScosθ。

通过此环节也让学生体验到解决物理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增强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以后能多角度、多方法的思考物理问题,也提高了用数学手段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功的计算公式,此时,他们急于寻找用武之地,以展示自我,体验成功,于是我把学生导入下一环节: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四)延伸,深化理解。

首先通过教材66面讨论与交流部分的问题“有人说,一个力对物体做-10J的功,另一个力对物体做5J的功,-10J的功一定比5J的功小。对此,你有何看法”学生错误的回答引起学生的思想矛盾,让学生迫切的欲求真知。

通过教师引导下对公式W=FScosθ中θ的不同取值情况加以分析,使学生茅塞顿开,领悟到功中的正负号不表示大小,表示做功的性质,是做正功还是做负功,起到很好透彻作用

最后指出阻力对物体做负功也可以说成是物体克服阻力做正功。这个环节从引起思想矛盾到解决问题的设计,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新的计算公式的理解。

(五)加强练习,联系实际

同时还设计闯关游戏分三个层次(基础题、发展题、开放题)深化理解掌握计算技能。分层练习的精心设置,最大限度地照顾到了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思维潜力,让不同的学生在物理上有不同的发展。

例题、两质量相等的物体A、B分别放在粗糙水平面上和光滑的水平面上,在同样的拉力F作用下,产生相同的位移S,则拉力:

A、对A做的功多B、对B做功多

C、一样多D、以上都有可能

通过问题的针对性,加强学生对本节的理解

(六)评价激励、深入体会

学生说一说自己对本节课的收获,对本节课的新知进行一次梳理,通过总结概括再次体验到探索新知的乐趣。

六、板书设计

(一)功的两个要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位移

(二)功的计算方法W=FScosα

(三)正功和负功

1、当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的夹角在于零小于九十度时,力对物体做正功。

2、当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的夹角大于九十度小于一百八十度时,力对物体做负功。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非常感谢各位评委老师的聆听!

高中物理课件篇6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与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相关的物理学史。

2.知道电磁感应、感应电流的定义。

(二)过程与方法

领悟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观察实验、分析论证、归纳总结等要素在研究物理问题时的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会科学家对自然现象、自然规律的某些猜想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性。

2.以科学家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激励自己。

教学重点

知道与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相关的物理学史。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艰难历程。培养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

教学难点

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艰难历程。培养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手段

计算机、投影仪、录像片

教学过程

一、奥斯特梦圆“电生磁”------电流的磁效应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内容。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1)是什么信念激励奥斯特寻找电与磁的联系的?在这之前,科学研究领域存在怎样的历史背景?

(2)奥斯特的研究是一帆风顺的吗?奥斯特面对失败是怎样做的?

(3)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过程是怎样的?用学过的知识如何解释?

(4)电流磁效应的发现有何意义?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活动:结合思考题,认真阅读教材,分成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法拉第心系“磁生电”------电磁感应现象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的内容。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1)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引发了怎样的哲学思考?法拉第持怎样的观点?

(2)法拉第的研究是一帆风顺的吗?法拉第面对失败是怎样做的?

(3)法拉第做了大量实验都是以失败告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4)法拉第经历了多次失败后,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他发现电磁感应

现象的具体的过程是怎样的?之后他又做了大量的实验都取得了成功,他认为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5)从法拉第探索电磁感应现象的历程中,你学到了什么?谈谈自己的体会。

学生活动:结合思考题,认真阅读教材,分成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科学的足迹

1、科学家的启迪教材P4

2、伟大的科学家法拉第教材

四、实例探究

【例1】发电的基本原理是电磁感应。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家是(C)

A.安培B.赫兹C.法拉第D.麦克斯韦

【例2】发现电流磁效应现象的科学家是__奥斯特__,发现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规律的科学家是_安培_,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家是_法拉第_,发现电荷间相互作用力规律的的科学家是_库仑_。

【例3】下列现象中属于电磁感应现象的是(B)

A.磁场对电流产生力的作用B.变化的磁场使闭合电路中产生电流

C.插在通电螺线管中的软铁棒被磁化D.电流周围产生磁场

五、学生的思考:

1、我们可以通过哪些实验与现象来说明(证实)磁现象与电现象有联系

2、如何让磁生成电?

高中物理课件篇7

教材分析

磁现象和磁场是新教材中磁场章节的第一节课,从整个章节的知识安排来看,本节是此章的知识预备阶段,是本章后期学习的基础,是让学生建立学习磁知识兴趣的第一课,也是让学生建立电磁相互联系这一观点很重要的一节课,为以后学习电磁感应等知识提供铺垫。整节课主要侧重要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磁现象的了解如我国古代在磁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生活中熟悉的地磁场和其他天体的磁场(太阳、月亮等),故本节课首先应通过学生自己总结生活中与磁有关的现象。电流磁效应现象和磁场对通电导线作用的教育是学生树立起事物之间存在普遍联系观点的重要教学点,是学生在以后学习物理、研究物理问题中应有的一种思想和观点。

学生分析

磁场的基本知识在初中学习中已经有所接触,学生在生活中对磁现象的了解也有一定的基础。但磁之间的相互作用毕竟是抽象的,并且大部分学生可能知道电与磁的联系,但没有用一种普遍联系的观点去看电与磁的关系,也没有一种自主的能力去用物理的思想推理实验现象和理论的联系。学生对磁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是比较感兴趣的,故通过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能了解地磁场、太阳的磁场和自然界的一些现象的联系(如黑子、极光等),满足学生渴望获取新知识的需求。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自己总结生活中与磁有关的现象,了解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磁现象和应用,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2、通过实验了解磁与磁、磁与电的相互作用,掌握电流磁效应现象。使学生具有普遍联系事物的能力,培养观察实验能力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3、通过直观的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熟悉了解地磁场和其他天体的磁场及与之有关的自然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参与课前的准备工作,收集课外的各种磁有关的现象和应用。

2、在电流磁效应现象的教育中,本节课采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还原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强调学生自主参与。

3、学生对物理现象进行分析、比较、归纳,采用老师与学生双向交流感知现象下的物理规律的普遍联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对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现象的教育中,要让学生知道奥斯特的伟大在于揭示电和磁的联系,打开了科学中一个黑暗领域的大门。也让学生懂得看似简单的物理现象在它发现的最初过程中是如何的艰难。

2、通过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精神,树立起事物之间存在普遍联系的观点。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对磁的应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3、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产生积极情感。

重点难点

电流磁效应的研究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设计思想

1、这是磁场章节的第一节课,教学过程应重在显示学生对磁这一知识的了解和对磁知识的生活的体验。为此,本节课采用以问题为主线、实验为基础的教学策略。问题情景的创设,是思维的启动点和切入口,而实验是物理研究的理论支持。

2、电流磁效应的研究是本节课的重点,在设计中可让学生自己讨论研究的思想,在这基础上再提出奥斯特的实验及其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困难。然后自然得过渡到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上来。

3、在天体磁场的教学中,本设计注意用多媒体手段,将大量的图片、影象资料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对地磁的应用及其它天体磁场的认识,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调查、准备

教师提出问题:1、你对生活中有关磁的现象和应用了解多少,能否举出你所熟悉的一些现象和应用呢?

任务:在课前请同学通过网络去获知磁有关的知识

二、实验演示,引入新课

1、利用磁钢堆硬币积木。

实施过程:在木凳的下方可事先藏一小块磁钢,在木凳的上方在磁钢的磁化作用下可堆起四层高的硬币积木。

2、演示“磁悬浮”小实验

师:以上两实验的现象是如何出现的呢?具体的奥妙在那里呢?

学生非常新奇,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猜测各种原因,激起学生学习磁知识的兴趣

三、实验探索、新课教学

师:在初中我们已接触了一些磁有关的知识,生活中有哪些与磁有关的现象和应用?同学之间可互相讨论。

(因课前有准备,学生相对比较活跃,要充分把学生所知道的知识表述出来)

师:对磁的认识和应用,早在我国古代就开始了

多媒体投影补充说明磁有关的现象和应用:

1、天然磁石(成分:Fe3O4)

2、司南的照片

东汉王充在《论衡》中写道:“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

3、磁悬浮列车

上海磁悬浮列车专线西起上海地铁龙阳路站,东至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列车加速到平稳运行之后,速度是430公里/小时。这个速度超过了F1赛事的最高时速,车厢里上下颠簸很小,左右摇摆得相对还大一些。

4、飞鸽依靠地磁场识路等

从学生最熟悉的磁知识着手,引出磁的一些概念:

磁铁吸引铁质物质

5、实物投影指南针的指向

磁性:磁体能吸引铁质物体的性质

磁极:磁体中磁性最强的区域。从中引出N、S极的定义。

让学生从磁铁使铁质物体磁化联系到电能使铁质物体磁化,从而来说明电与磁的关系,引出奥斯特电流磁效应现象。

师:磁铁能吸引铁钉,铁钉是磁铁吗?为什么磁铁可以吸引铁钉?

学生回答:铁钉被磁化

师问:那么在自然界中还有没有什么其他的东西能使铁质物体磁化的呢?

(请同学互相帮助想一想,然后回答)

学生:电流可以使铁质物体磁化

可以向学生说明:1731年,英国商人发现雷电后,刀叉具有磁性。1751年,富兰克林发现莱顿瓶放电可以使缝衣针磁化。

另师:自然界中磁铁的相互作用早已被人所知,同名磁极排斥,异名磁极吸引,这与我们学过的什么力的作用很相似?

学生:电荷之间的作用力相似。

师:那么会不会说明两者存在联系呢?如果让你去研究电与磁的关系,你会如何去设计?

学生由于已受初中磁知识学习的影响,大部分都提出让通电导线对小磁针作用。

投影介绍奥斯特的生平

实验演示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

师说明:在奥斯特研究的最初,他受到力总是沿着物体连线方向这个观念的影响,总是在沿电流的方向放置磁针,使磁针在导线的延长线上,均以失败告终。1820年4月,在一次讲课中,他偶然把导线沿南北放置在一个带玻璃罩的指南针的上方,通电时磁针转动了

老师在此说明奥斯特的生平和发现电流磁效应的历程,让学生知道每一次科学新发现是艰难的,需要付出的是前期不断的努力和对科学的执著、自信。

实验说明:通电导线会产生磁场,对磁针产生力的作用。

提问:既然电流对磁铁有力的作用,那么磁铁是否也应该对通电导线有力的作用呢?

学生回答:应该有。但可能有部分学生因没有普遍联系的观点而不知如何进行逻辑推理。

演示实验:

安培在此三个月后发现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提问:综上所述,磁铁与磁铁的力,磁铁和电流的力,它们是如何产生的呢?是通过什么去实现这力的作用呢?

学生:磁场

因磁场是一种抽象的物质,学生对其了解较少,故可能有一些疑问。

多媒体演示磁场是力发生的媒介,让学生对磁场的作用有更形象的理解。

师问:司南、信鸽传书等都是利用了地磁场对它们的受力作用,那么地磁场是如何产生,又是如何分布的呢?同学们对此的了解有多少?

(先请学生说说自己对此的认识,可分组讨论,最后由代表发言

师:总结学生的观点,后通过视频说明:

地磁场的分布及与地磁南北极与地理南北极的方向关系

视频介绍:

地磁场形成的一种原因。

投影介绍地磁场的衰减及其可能的原因

介绍磁偏角的概念及其发现的实际意义

指南针所指的南北(磁场的南北极)与地理上的南北极并不完全一致,两者之间存在着偏角,即磁偏角。

师指出: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指出:“常微偏东,不全南也”。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磁偏角的记载。

师问:除了地球有磁场外,其他天体是否也有磁场呢?

有些学生的课外知识较广,可请个别学生把自己对其他天体的磁场的认识阐述一下。

师投影介绍:地球的磁场不是独立的,太阳、月亮等天体都有磁场,并且太阳光、太阳黑子、极光形成都与太阳磁场有关。

视频介绍:太阳黑子的形成

视频介绍:太阳风、极光的形成原因

板书设计

磁现象和磁场

磁现象

磁性:磁体能吸引铁质物体的性质磁极:磁体中磁性最强的区域

电流的磁效应

奥斯特生平介绍电流磁效应实验

磁场

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磁场的作用

地球和其他天体的磁场

教学后记

本教案设计保留了传统教案的一些优点,采用了问题讨论式探究的模式,通过精心创设情景,一路与学生一起摸索,相互讨论,得出结论,再引发新的问题,从而加深学生对磁场这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外,这节课通过大量的图片介绍古代和现代对磁的应用,了解我国古代在磁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并通过直观的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熟悉地磁场分布,使学生从中了解磁偏角的概念、让学生能了解太阳的磁场和自然界的一些现象的联系,如黑子、极光等,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知识面,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整节课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发现,让他们自主寻找问题的根源,注重情感教育和德育渗透。

推荐访问:课件 高中物理 高中物理课件ppt 高中物理课件免费 高中物理课件百度网盘 高中物理课件全套 高中物理课件谁的好 高中物理课件百度云 高中物理课件制作 高中物理课件龟兔赛跑 高中物理课件公众号 高中物理ppt课件免费

本文链接:https://www.xpbxgsx.cn/zhuantifanwen/fanwendaquan/6635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4 精优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浙ICP备15042696号-1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