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精优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范文大全 >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机制改革的探索与研究

时间:2023-08-03 19:25:02 来源:精优范文网
导读: 石泉摘要:高校“形势与政策”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课程之一,担负着帮助学生认清当前复杂国际形

石泉

摘 要:高校“形势与政策”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课程之一,担负着帮助学生认清当前复杂国际形势、及时解读国内政策、深入全面理解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的功能。针对教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在课程体系改革上形成了一些特色的做法。通过开展广泛调研,切实掌握了学生反馈意见,为下一阶段改革提供了方向。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建设教育强国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形势与政策”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之一,其特点就是能够对最新国内外热点进行“及时引导、即时反馈”,第一时间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打造一门解读准确、及时解渴的“形势与政策”课程,是国内学者和一线教育工作者一直以来关注的焦点。笔者高校在“形势与政策”教学中发现了一系列问题,探索建立了一套针对性较强的教学机制。通过在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开展了涵盖所有开课年级的调研,收集了教学机制改革后学生们的直接反馈,共回收有效问卷970份,同时抽取了10名学生进行了深入的一对一访谈。

“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形势与政策”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具有鲜明的特色和显著的育人成效,课程相关的政策和指引已经较为完善,但教学实践也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矛盾不容忽视。

1.课程管理体系构建不完善。“形势与政策”教学内容相对其他课程较少,导致在教学时间、地点安排上不受重视,授课方式上会简单化处理。课程安排每学期不足8学时,没有实施大一至大四年级全过程培养;
在教学管理分责中,采取折中形式交由党委宣传部门、学生管理部门等共同承担。这种安排会导致部分教师对于“形势与政策”的理解产生偏差、单纯当作所谓“摊派任务”,没有达到应有课堂效果,不能起到引领学生的作用,反而弱化了育人效果。

2.授课教师队伍面临的困境。“形势与政策”课程涵盖面广泛,教师在备课时需要对当前国内外整体形势、国内经济、社会现状、文化冲突、生态文明等多方面有充分了解。与之相对,国内外每年时事情况不同,教学要点也会不断变化,这种独特的时效性要求教师持续不断更新备课内容,工作量较大。在授课时,受限于个人研究范围,教师就算备课充分也只能根据对当前局势的个人判断进行讲解,讲不透、讲不深、讲不活就无法形成教学相长的良好氛围,更无法引起学生的关注。

案例研究: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形势与政策”课程基于“1+N+X”协同教学机制的改革与探索

“形势与政策”课程是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新时代国内外形势,深刻领会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面临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的核心课程[1],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以下简称学校)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力争把课堂打造成引导大学生准确理解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重要渠道。

1.高度重视,保证教学机制落地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观摩思政课智慧教室现场教学时,将“重不重视”看作思政课发挥应有作用的首要因素[2]。学校从源头上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建设,专门制定出臺了《中共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委员会深化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行动方案》,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做到“五带头”。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带头学习、带头听课讲课、带头推动思政课改革、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带头解决思政课难题。同时,将“形势与政策”课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整体规划,建立了由主管学生思政工作、思政课建设和教学工作校领导牵头,马克思主义学院为主导,党委学工部、党委宣传部、教务处等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办好“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合力。在笔者调研中,87.84%的学生选择“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学校牵头组织开课的学院,证明了学校建立的体系清晰明确、深入人心。

2.协同联动,多学院、多部门形成育人合力。首先,教务处将“形势与政策”课程列为本科生必修课程,按2学分纳入教学计划,进学生培养方案、进学生课表,每学期开课不低于8课时。调研中,关于学校是否面向本校各年级学生每学期开设“形势与政策”课程(即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开课不断线),98.14%的学生选择“是”。其次,通过系统中各部门的协同联动,加强了对课程的过程化管理。对学生每学期学习情况进行考核、健全课程档案、确保教学全过程可追溯。最后,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选派思政课教师担任课程组负责人,定期组织任课教师开展集体备课、确定教学专题、明确教学重点和规范教学要求。所在教学院(部)负责选派辅导员、政治素质高的教师做好“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导学、教学组织、学生考勤、答疑、成绩评定和课程档案等具体工作。由此,形成了全程、全方位教学保障团队,充分发挥了专职、兼职、领导干部队伍集成优势、协同效应。在调研中,关于学校是否根据形势发展要求和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内容,及时回应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93.92%的学生选择“是”,6.08%的学生选择“否”;
关于是否了解“形势与政策”课学习的主要目标,92.78%的学生选择“是”,7.22%的学生选择“否”。数据体现了协同系统能够帮助学生们了解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方向,并且可以及时有效反映学生需求,有针对性地调整课程专题,充分展示了“形式与政策”课程的时效性特点。

3.同频共振,校内外专家共同丰富课程内容。学校领导、党政干部、思政课专兼职教师、校外专家等共同参与“形势与政策”课程授课,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生动实践转化为鲜活课堂内容,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学生头脑。例如:2022年,学校全体校领导走进课堂为学生们带来多场富有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的思政课。学校党委书记以《勇当开路先锋、争当事业闯将——以青春昂扬姿态迈上新的征程》为题,为全校2022届毕业生讲“形势与政策”课,全校本科应届毕业生、硕士应届毕业生、辅导员班主任和各学院负责人共2,100余人参加线上学习;
学校校长以“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及其重大意义”为题,为2021级的300余名本科生讲授课程。学校的其他校领导们也纷纷走进2022年春季的线上课堂,与外请专家一道讲授了系列课程,有针对性地丰富了课程内容。在调研中,是否有学校领导承担“形势与政策”课程,85.77%的学生选择“是”,证明学校领导参与到课程中给大多数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结合学校发展目标,接续优化教学建设

笔者高校在学校重大项目中计划构建“双碳”目标下的基于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实践环节与产教融合“四位一体”的新工科、新文科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提升学生的“双碳”科学素养、培育具有绿色低碳意识的高素质人才。“形势与政策”课程更需要与学校发展目标同向同行,引导学生知国情、明道理。作为学校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已初步开始将“双碳”科学素养、绿色低碳意识培育融入课堂,笔者在调研中通过了解学生反馈,试分析学生能否通过课程培育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意识,为下一阶段个性化课程内容的计划提供遵循。

1.针对学生反馈,提前规划课程内容。调研中,是否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了解过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个问题,94.85%的学生选择“是”,5.15%的学生选择“否”;
对于碳达峰、碳中和等国家可持续发展重大战略的了解程度,47.32%的学生选择“非常了解”,50.21%的学生选择“有点了解”,2.47%的学生选择“完全不了解”。由此可见,学校需要在后续课程内容规划中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相關知识。

关于了解掌握碳达峰、碳中和相关信息的主要途径,87.32%的学生选择“官方新闻媒体”, 72.47%的学生选择“学校课程”,50.52%的学生选择“社区宣传”,45.26%的学生选择“环保组织宣传”。充分体现了新媒体作为当代学生的首选信息渠道,更应重视发挥校院两级新媒体矩阵的功能。

关于希望“以什么形式继续深入学习可持续发展战略”, 67.73%的学生选择“融入‘形势与政策课程”,64.64%的学生选择“融入思政课程”, 58.76%的学生选择“设立专门课程”,40.52%的学生选择“融入团日活动”,1.03%的学生选择“其他”。在下一阶段进行课程总体设计时,可以尝试将社团组织等学生组织与课程联合,通过“第二课堂”扩展“形势与政策”课程的体系边界。

2.发挥课程特点,针对性培育学生可持续发展基本素养。在调研的基础上,笔者随机抽取了6个学院的10名学生进行深入交流。大家普遍对“双碳”、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文明思想有了初步认识,能够理解绿色可持续发展政策会与自己的专业有紧密联系。在访谈中,出现的高频词汇有:“传统专业绿色低碳升级”“绿色低碳新工科人才”“绿色低碳复合型人才”“绿色低碳行业就业前景”“行业标准差异”等。可见,学生们对所学知识和专业之间的联系较为重视,这要求学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要进一步转变思路,内容要与时俱进,提前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专题内容的个性化设计,实现差异化指导。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课程所包含的信息量都将非常大,进行课程设计时不仅要把现在发生的事件的问题、原因梳理分析到位;
而且还要能够联系过去的实践把历史经验教训总结明白;
更要能结合当下把如何应对未来可能发生事件的方法、措施、对策说清楚,要紧紧抓住学校特色、课程特点,让听课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尽可能吸收更多的专业知识,加深对形势的理解和对政策内容的把握。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服务高质量发展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新的历史阶段、新的发展机会需要我们不断更新课程建设理念,在国际意识形态斗争愈发尖锐和复杂的今天,提升“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质量具有更加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高校应抓住契机,顺势而为,围绕“谁开课、怎么开、教什么、用什么教、谁来教、怎么教、怎么评、怎样管”等方面积极开拓思路,[3]不断优化教育模式,切实增强“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时效性、针对性。通过课程学习提高大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增强使命担当。

参考文献:

[1]周鑫,申慧.高校“形势与政策”课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38(1):73-79.

[2]王万奇,贺伟华.形势与政策“金课”建设的原则、境遇及有效路径[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2,23(4):77-80.

[3]罗英,罗玉洁,黄艳.大力推动“形势与政策”课高质量发展——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队伍建设学术研讨会综述[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22(11):44-47.

(作者单位:北京石油化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翟 迪]

猜你喜欢形势与政策思想政治理论课移动互联网对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挑战与应对商情(2016年42期)2016-12-23大学生党建会与形势政策学习的调研报告文学教育·中旬版(2016年11期)2016-12-21TBL教学模式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的运用亚太教育(2016年31期)2016-12-12“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科学与财富(2016年15期)2016-11-24浅析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现状及成因散文百家·下旬刊(2016年9期)2016-11-23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科教导刊(2016年26期)2016-11-15“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效果研究科技资讯(2016年19期)2016-11-15基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科技资讯(2016年19期)2016-11-15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文教资料(2016年20期)2016-11-07新媒体技术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文教资料(2016年20期)2016-11-07

推荐访问:课程教学 形势 机制

本文链接:https://www.xpbxgsx.cn/zhuantifanwen/fanwendaquan/7058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从“我”到“我们”
下一篇:避瘴保命
热门标签
Copyright © 2024 精优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浙ICP备15042696号-1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