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精优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范文大全 >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14篇(完整)

时间:2023-08-08 20:40:03 来源:精优范文网
导读: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一、校园文化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人的性格的形成,先天遗传占有较小比例,大部分是靠后天习得。班级同学每天的行为表现会在不知不觉中相互产生影响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一、校园文化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人的性格的形成,先天遗传占有较小比例,大部分是靠后天习得。班级同学每天的行为表现会在不知不觉中相互产生影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14篇,供大家参考。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14篇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篇1

一、校园文化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人的性格的形成,先天遗传占有较小比例,大部分是靠后天习得。班级同学每天的行为表现会在不知不觉中相互产生影响,特别是优良意志品质的陶冶。调查发现:约45%的学生会在有心事时找同学倾诉,但这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学会找信得过的同学倾诉,这不仅有益与我们心理的健康发展,而且有助于同学之间良好关系的建立和维持。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

1、校方应从四个方面着手加强小学生校园文化建设

校方在小学生校园文化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在中国学校是由学校建立并实施日常的管理,要想全面细致的搞好小学生的校园文化,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校方必须积极努力,落实到日常行动中去。

1.1完善校园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构造美丽校园文化氛围。美好校园文化的建设离不开校园基础设施和物质环境的建造,只有美好、舒适的校园环境更能让学生有“家”的温馨感觉,校园文化建设才更能得到学生的重视和支持,才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教室里、走廊上,悬挂学生的优秀作品,可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张贴有关人生观、道德观、世界观等的格言警句,可促进学生树立道德及责任意识。

1.2继续改进和完善校园各项规章制度

在思想道德建设上,我们要以不带有约束性的正面引导为主要手段,但还要制定各种制度来规范学生行为。首先,《小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生学籍管理规定》这样的基础规范要紧跟实际进行动态修订,其次,要制定更加详细和实际操作性更强的标准,促使学生行为主动化和自律化。并且要不断对这些制度进行反思,及时的修订完善,让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有效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2、学生自身和教师应做的努力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要想全面深入地建设小学生校园文化必须要充分发挥小学生自身的能动作用,同时班级的干部要发挥带头模范作用。

2.1提高学生认知能力

创造良好物质环境。良好的精神面貌离不开清洁舒适的自然环境,在舒心的环境中,小学生的精力会更加充沛,行为也会更加积极主动,从而促进良好校园文化的建设。因此,应提高学生自己的主人翁意识,努力营造干净、舒适的校园环境。

2.2充分发挥学生楷模带头作用

学生楷模映射出良好的校园文化和校园价值观,他们为其他学生提供可资借鉴的成功范本,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同时,他们也是学生与学校情感沟通的中介桥梁,从而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找到行动的抓手,规范自我言行,强化自身价值观,体现良好的学校精神风貌。

2.3努力发挥教师的作用

建设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教师担负着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合格人才的繁重任务,教师在学生面前的言行均会影响小学生行为价值观的确立,因此,教师要从自身做起,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建立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

2.4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

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有效将教育与实践活动结合为一体,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真善美,通过活动,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从而能更好地自我成长。要注意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的丰富性和创新性,要能满足不同特点学生各方面发展的需求。

3、结语

总之,建设良好的校园环境是培养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环节,并且当前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还需要更多的人不断地在实践中发现探索,才能总结出更好的建设校园文化的措施,才能有利于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的形成。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篇2

1、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探讨——以高中生认识自我心理辅导课设计为例

2、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的开展效果

3、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对弱势群体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4、浅议初中班主任如何做好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5、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与教育对策探讨

6、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教育

7、浅析校园心理剧在技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8、美术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9、关于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的探讨

10、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究

11、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效果

12、试论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3、创设情景法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14、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现状及对策

15、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16、素质拓展训练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探讨

17、微探初中思想品德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8、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19、多媒体应用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实践与分析

20、探讨高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1、心理健康教育漫画多模态话语分析

22、高一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教育对策

23、浅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与技巧

24、网络环境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

25、高职院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初探

26、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27、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28、萨提亚治疗模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29、浅析如何对孩子进行家庭的心理健康教育

30、探讨同伴教育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应用

31、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护理教学全程的价值分析

32、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对焦虑抑郁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探讨

33、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探析

34、“三全育人”理念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35、试论“三全育人”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

36、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37、短视频传播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38、艺术教育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39、中英两国中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异同分析

40、新形势下山东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41、批评教育在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中的应用价值

42、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家园合作有效性策略探讨

43、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策略研究

44、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45、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实践研究

46、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整合

47、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学科教学的实践探索——以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为例

48、基于整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初中历史教学探究

49、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作用

50、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中的应用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篇3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啦啦操,通常称为“拉拉队运动或啦啦舞”,其英文名称为“cheerleading”。它是一项集竞技性、艺术性、观赏性和娱乐性为一体的新兴运动项目。啦啦操是在音乐的衬托下,通过运动员完成高超的啦啦队特殊运动技巧,并结合各种舞蹈动作,展现青春活力,体现团队凝聚力,追求最高团队荣誉,其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亲睐。啦啦操运动自传入我国后,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在中国体育总局体操中心的引领与大力推广下,啦啦操成为时尚、健康、快乐的现代大众健身项目的代表之一,其具备的强烈的视觉冲击感,感染力、号召力以及竞技性,符合现代小学生的审美需求,且啦啦操运动与中国教育部门提出的“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相吻合,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体现学生的青春活力,磨炼其坚毅的意志品质,更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因此,研究花球啦啦操训练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具有现实意义,能够丰富小学花球舞蹈啦啦操理论研究内容,提高学校啦啦操技术技能水平,帮助小学生正确认识啦啦操的锻炼价值,有助于啦啦操运动在小学更好地普及与开展,并可形成学校特色文化项目,为其他中小学啦啦操队伍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以无锡市××学校小学生为研究对象。无锡市××学校是一所新开办的公办学校,自2014年9月开办以来,一直在摸索与尝试,具有校园特色的体育项目。学校体育项目从枯燥乏味的广播操发展到具有民族特色的武术操,现在又有了新引入的啦啦操,体育课、大课间、课外活动以及啦啦操训练使校园风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一改懒洋洋的运动态度,他们现在一听到音乐就活力四射,花球啦啦操的引入给学校注入了新的活力,在经过短短一个多月的推广与训练后,学生发生了从零基础到问鼎2014年12月份的全国啦啦操冠军赛校园花球示范套路冠军的巨大变化,活跃了教学氛围,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也为学校体育特色项目的确定指明了方向。

本文采用实验研究法,研究啦啦操训练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实验组学生参加啦啦操训练,控制组学生不参加啦啦操训练。实验周期为一年。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啦啦操训练对小学生自我认知的影响

在学生啦啦操训练过程中,每个动作与配合都要求有美的展现—动作美、姿态美、线条美,这样有利于学生良好身体形态的塑造以及自信心的培养。啦啦操所特有的积极向上、振奋人心的激情口号,使学生在啦啦操运动中尽情释放压力与表现,培养自信。啦啦操需要极强的团队协作意识,学生在训练中,更清楚地明白一人之力微不足道,全体队员之间的完美、默契配合才有更大的爆发力。然而,不参加啦啦操训练的学生,他们在动作技术上对自己的要求较低,认为学会动作就已经学会了,对动作的发力与控制的认识,以及对团队协作能力的认知存在误区。因此,啦啦操运动员比一般学生能更客观、更正确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他们在欣赏自己的同时也欣赏他人。进行啦啦操训练能让学生不断完善与提高认知能力。

2、啦啦操训练对小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

团队精神是啦啦操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它需要运动员之间协调配合,完成口号、配合动作以及队形的变换等,营造彼此信任的团队氛围,提高团队凝聚力,激励队员的斗志。在啦啦操训练中,既强调团队完成动作的高度一致性,也注重个体能力发展。为了提高学生动作的一致性,在啦啦操训练中,生生交流、师生交流贯穿整个训练过程。交流从团队建设出发,对于难以记忆的动作或队形,大家往往表现出更强的团结合作能力,以使大家能够动作统一,有鲜明的层次变化等。配合技巧是啦啦操的特色,很多配合难度都需要大家相互信任与齐心协力,在训练中,团结协作配合能力得到了极好的发展,同时小学生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也能得到极好的促进。

3、啦啦操训练对小学生社会适应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啦啦操也在不断翻新,啦啦操动作的编排、难度的大小、音乐的选择、队形的变化也越来越国际化,越来越生活化。从全国第一套啦啦操规定套路的编排到全国第三套啦啦操规定套路的发行,舞蹈与音乐越来越国际化、多元化,越来越能让运动员产生共鸣,这比其他项目的发展具有更大的冲击力,学生通过啦啦操的训练,更能融入多元的社会环境,进而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同时,啦啦操能够强身健体,提高学生心肺、耐力、柔韧、力量、团结协作等各项身体素质。另外,啦啦操能够培养学生们的团队意识,增强大家相互协作的能力,提高学生之间的责任心和责任感,增进队员之间的信任感等。當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学生不会因为身体素质不好而感觉难以适应,相反他们会尝试利用团队的协作能力来将难题解决。经过啦啦操训练的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往往比没参加训练的学生强。

4、啦啦操训练对小学生意志行为的影响

啦啦操训练往往因为动作难度大、花样多、节奏快而使身体负荷加大。在这种大负荷下训练的学生要比一般学生更能吃苦、更加坚毅。尤其是参加比赛的学生,更能理解只有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离自己的目标更近一步的道理。学校啦啦队的孩子不仅在啦啦操方面表现突出,而且在学业成绩中也名列前茅,在游泳、跑步、舞蹈、演讲等比赛和活动中,都能体现啦啦操积极向上和不服输的精神。学生即便面临各种压力、挫折、失败甚至打击,也不会轻易放弃,而是能更勇敢坚强地面对,能更积极自信地迎接挑战。

5、啦啦操训练对小学生生活态度的影响

舞蹈啦啦操刚柔并济、激情四射、奔放洒脱,是一种典型的青春文化,传递着人们对青春生命的渴望,非常符合小学阶段学习压力大、家长期望值高和运动不足的学生,通过啦啦操训练中肢体语言与富有节奏感音乐的结合,能让学生释放出那些负面压力,有利于学生心情的放松,让他们放下心理包袱,走出室外,以积极心态迎接生活。参加啦啦操训练,通过各类啦啦操比赛,提升学生的竞争力,让他们积极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压力,从而学会生活,享受生活。

综上所述,啦啦操训练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啦啦操训练能使学生产生正确的自我认知能力,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对锻炼学生健全的意志行为、平衡学生的生活态度具有积极的影响。啦啦操运动能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其可作为学校的特色体育文化,在中小学范围内广泛开展。

啦啦操虽然很受学生喜爱,但由于啦啦操师资力量薄弱,所以很多学校尚未开展,学生也从未了解和学习过啦啦操。学校领导应对学校体育项目的开展有长期有效的规划,应督促体育教师进行啦啦操教学,鼓励体育教师定期参加教学培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其他任课教师也应积极配合,促使啦啦操能够长期有效地发展。同时,教育部门应加大对啦啦操的支持与推广力度,给学校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和教材,以促进啦啦操更好地开展。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篇4

一、在小学管理中应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可以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保障学生健康成长;

(2)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为教学工作做铺垫,让学生在健康的心理的支撑下,全身心、高效率地投入到学习中,提升小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3)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今后的成长、成才,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是学生今后发展进步的基石和保障。

二、在小学管理中应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

在小学管理过程中,定期举办一些有针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讲座,对于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非常有效果的。在心理健康讲座中,可以邀请相关的专家学者或者小学生心理健康研究人员到现场进行讲座,将通俗易懂的道理与一些能够吸引小学生、引导小学生的生动事例相结合,让小学生对心理健康有一个简单的、正确的认识,并学会如何面对困难、挫折,如何处理生活中的一些心理难题,如何与人交流相处等,让小学生通过心理健康讲座,能够对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有一个简单的认知,了解到什么样的心理状态是不好的,什么样的心理状态是健康的,并在今后的生活中学会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学会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讲座,一定要注意语言的通俗性、生动性,要多结合相关故事、事例,要注意通过适当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避免由于讲座的枯燥、难懂造成学生的反感。

2、观察学生的心理状况

在小学管理中,和学生接触最多的是教师,因此,教师最可能了解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状况,最可能发现心理不够健康的学生。教师对于班级内学生的心理状况的观察,对于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观察,教师应当做到这几点:

(1)及时发现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及时与学生沟通,了解其心理状况,在必要的时候和学生家长交流,告知家长学生心理存在的问题,共同寻找解决办法;

(2)在平时的生活和授课过程中对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采取特殊的、有针对性的方式进行相处和交流,让学生感受到班集体和教师、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产生自信心,通过健康、积极的环境影响,让学生的心理逐渐回到正轨。

3、制订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和目标

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取得显著的教育效果,因此,在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前,首先应当制订一套详尽、科学的计划,包含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内容、流程、参与人员、意外情况处理等,并为心理健康教育制订阶段性的目标,如此,方能有效避免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化、空洞化的情况发生。另外,不同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计划和目标并不是完全相同的,相关的小学管理工作者应当根据学校自身的学生人数、经费、课程安排等,灵活制订心理健康教育的计划和目标,在心理健康教育和教学工作不冲突的前提下,通过对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和阶段性目标的制订和严格实施,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效率。

三、结语

当前小学管理中,对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问题越来越重视,这是我国小学教育以人为本理念的体现,也是未来小学教育和管理的发展趋势。因此,相关小学管理者和小学教师都应当深刻认识到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实现小学生心理健康程度的提升。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篇5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我国基础教育逐渐打破了单一的知识传递、能力训练与文化渗透的模式, 并给予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更高的关注, 尤其是在当前信息爆炸、社会发展多元的背景下, 小学生在心理环境塑造中会受到社会、家庭、网络、校园暴力等多方面的冲击, 这对其未来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语文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主要学科, 深厚的人文价值使得其与心理教育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 应积极面对当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并结合语文教学的具体内容做好心理辅导, 以帮助小学生走出心理困境。

关键词:小学; 心理健康; 语文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极有必要, 对于有效应对当前小学生所存在的以自我为中心、共情能力不足等心理问题不可或缺。教师应根据当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转变教育理念, 创造心理健康教育条件;明确教育目的, 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发展;抓住教育要领, 满足学生心理发展需要。

一、当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自卑、焦虑、抑郁、耐挫力差、以自我为中心, 共情能力不足等种种心理问题使得一些小学生在外在行为上表现出孤僻、语言表达能力不足、暴躁、偷窃、逃学、甚至校园暴力等行为, 这些学生在学校教育中通常会被打上“差生”的标签, 但是“贴标签”并不能帮助教育工作者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因此, 从心理角度出发, 对小学生的诸多不良行为进行分析, 我们才能够更好地了解当代小学生的心理状况, 并针对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这样不仅能够为学生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更能够在心理健康发展上给予其支持。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路径

语文是一门蕴含着丰富人文情感的学科, 诸多文学作品中对人的情感刻画为我们探索心理问题提供了路径。在小学阶段, 基于课程目标, 许多教师都将语文课程作为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基本学科, 而忽略了其中包含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能够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 让学生在文字的带领下认识并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其次, 能够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 让学生在文化氛围的熏陶中, 学会总结、反思, 强化对心理健康的认识;最后, 能够丰富语文教学内涵, 让语文学科突破文化知识的限制, 从人文角度实现情感挖掘, 进而拓宽学生的语文视角。那么,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应如何实现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呢?接下来笔者就结合教学实践进行简要探析。

(一) 转变教育理念, 创造心理健康教育条件

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 教师应积极转变教育理念, 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作为教育教学的基本内容,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条件。首先, 教师应注重师生关系的改善, 传统教育模式中, 师生关系的隔阂不仅影响了学生对教师的心理求助, 更是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学生的心理障碍, 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应与学生建立平等关系, 用公平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 并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 在与家长的沟通中给予帮助;其次, 树立终身发展的教育理念, 从时间上对教育进行重新定义, 明确当前某些不当的教育行为会对学生造成的心理阴影, 并从学生的终身发展出发, 构建良好的心理教育环境;最后, 教师应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技能, 在基本的语文教学素养前提下广泛涉猎心理学知识, 从而为语文教学与心理教育的融合做好准备。

(二) 明确教育目的, 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发展

心理健康问题与个体的思维发展与意志品质塑造密切相关。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 教师应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深入挖掘语文学科中的情感资源, 为学生的思维培养与意志品质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一方面要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锻炼小学生坚强的意志, 结合文学阅读引导学生正确定位自我价值, 避免因为一时的失败否定自我, 提高其抗击挫折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 思维是心理活动中的重点组成部分。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和转折期,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应训练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 以促进学生对自我心理问题的思考、分析与解决。

(三) 抓住教育要领, 满足学生心理发展需要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 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对心理问题进行全面分析, 了解其心理健康教育需求, 并在语文教学中加以体现。首先, 教师应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整合语文教学目标, 这其中不仅包括学生智力的发展、文化素养的提升, 更包括心理、情感体验;其次, 构建教学情境, 让学生在情境的引导下, 及时反思自我, 并获得有效的心理指导, 如在《窗前的气球》《假如》等课文的阅读教学中, 教师应通过情境构建,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自我与他人的关系, 并从社会性发展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品质;最后, 打破单纯的语言讲解, 将学生带领到实践中来, 让学生在亲自动手、认真观察、合作互动的过程中改善心理环境, 并提高对自我、他人、社会的认识。

总之, 从当前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来看, 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为严峻。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 教师不应该将学生的培养局限在知识的积累与能力的训练上, 而是应该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出发, 挖掘学科中的教育资源, 在小学生心理环境构建的初级阶段, 引导学生逐渐突破心理困境, 更加从容地面对社会、面对他人、面对自己, 为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参考文献

[1]杨亚文。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学周刊, 2016 (7) 。

[2]任耀春。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华夏教师, 2017 (5) 。

[3]韩玉双。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几点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 2014 (S2) 。

[4]邹紫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小学科学 (教师版) , 2016 (7) 。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篇6

当代中小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做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每次看到一些有关学生因品行障碍或人格障碍做出违法事情的时候,我的心情便很沉重。为何有那么多的学生,会无所顾忌地去违法犯罪,为患社会,我想这除了少数客观的原因以外,更多的还在于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不够重视,导致他们的心理不够健康。下面我来谈谈开展适合中小学生身心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点体会。

(一)学校内部心理环境建设是实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

1、校园主环境建设。一流教育要有一流主环境建设,主环境建设是学校心理建设的首要任务。学校主环境,应以崭新面貌出现,尽可能地体现“新颖、整洁、明亮、美丽”的风貌。要把各种建筑物构建在绿化环境中,使学校成为花园式的大教室,让池塘、名花异草、茂林修竹、绿色草坪也成为学生修身养性的环境。

2、校园文化建设。学校要通过开展各种艺术、文化、体育、科技和学习名人等活动,提高学生兴趣,活跃学生身心,达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融洽师生关系的目的,改善学生心理环境。

3、学校校风、班风、教风、学风“四风”建设。学生的生理、心理、智力、能力等综合素质,在良好的校风校貌这个心理环境中能得到良好的发展。良好的校风校貌也能为学校综合性心理健康教育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4、学校还应努力创设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学校可以联合居委会等社区基层组织,定期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向家长传授孩子身心发展的常识。让家长们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离不开和睦、文明、明朗、愉快的家庭环境。学生从小能生活在温暖、愉快的家庭中,得到父母、长辈的正确的爱,必然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安全、愉快,充满欢乐和信心,良好的情绪从小就占据心理状态的主要地位,从而保证每一个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是教师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一两位专业教师的事,它还需要全体教师的重视和参与。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楷模,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较大影响。我认为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还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1、教师要尊重学生。“该生是否尊重师长”是班主任评定一个学生品行的首要条件,而作为班主任是否问过自己“我尊重学生了吗?”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成绩,尊重学生的隐私……

2、教师不可有私心。这“私心”指的是班主任对待学生要公平、公正,不能感情用事。成绩好的学生都受老师的青睐,但是我们教师不能因为某某学生成绩好而偏心偏爱他,甚至做出不公平的决定。

3、教师要讲诚信。“诚信”这词不只是适用于商品社会,也是教师要做到的。有些教师在向家长汇报学生情况时,会无意地把情况夸大或缩小;应承了学生某些事情,过后又不认帐;有时在学生面前和同事无所顾忌地乱扯……这些微小的事儿都会让学生觉得,教师都可撒谎,我们怎么不可以呢?

(三)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各学科教学中,是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

1、每一位教师在上课时都应该时刻记得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对学生要和蔼可亲,以诱发其良好情绪;善于观察学生情绪变化,及时排除不良情绪的干扰;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创造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情境,使学生乐于学习;发现并表扬学生的优点,尤其是弱视群体,更应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抓住教育契机给予不同方式的赞许,鼓励他们进取。

2、利用学科知识加强情感教育,培养健康情绪,使学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

(四)建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保证。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心理相容。一个学生能与周围人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

随着社会的重视,目前学校教育已慢慢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战场。这不仅仅需要专业的心理辅导员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更需要其他各科老师结合本学科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方法充分运用到教学中,两者有机结合,确保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和谐发展,为适应未来的社会需要在能力上和心理上作好准备。使他们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篇7

1、 农村小学寄宿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探究

2、 浅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

3、 如何对小学低年级学困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4、 小学教育专业研究生心理健康管理探析

5、 谈小学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与渗透

6、 谈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7、 谈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整合

8、 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研究——以张掖市中小学为例

9、 农村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研究

10、 团体心理辅导对小学五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干预研究

11、 小学生自我概念、心理健康和学业成绩的关系——以兰州市安宁区某城区小学为例

12、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策略分析

13、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4、 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辅导策略——以兰州市安宁区某小学为例

15、 浅谈开设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必要性

16、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以小学数学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成绩为例

17、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18、 浅析心理健康对本科小学教育专业教师培养的价值

19、 心理健康教育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与有效性研究

20、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整合初探

21、 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22、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以沈阳市__小学为例

23、 农村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分析

24、 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着力点

25、 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26、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涂鸦”语言

27、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怎样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8、 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活动设计的思考

29、 农村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探究

30、 家校合作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31、 甘肃省偏远山区小学教师心理健康评估

32、 浅析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33、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34、 关于小学思品课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35、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36、 自主、自觉、自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清华附中朝阳学校小学部举行幸福村学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展示活动

37、 小学语文班主任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思考

38、 浅谈庆阳市合水县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

39、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40、 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

41、 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研究

42、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探析

43、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44、 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方法

45、 情境育心 相伴成长——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践

46、 实践型小学心理健康社团活动的尝试

47、 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状况综述

48、 浅析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

49、 小学体育课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50、 每个生命都是一朵花——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设计

51、 用画陪伴 用心助力——江苏省江阴市北大街小学绘画心理健康教育掠影

52、 浅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53、 组织活动,开展小学高段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54、 新时期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探析

55、 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思考

56、 浅谈小学班主任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57、 浅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58、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英语课堂的实践

59、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60、 用“爱的教育”思想引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篇8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住、升学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中国梦未来实现音的素质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已成为政府、社会、学校、老师和家长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小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第一,厌学问题小学生学习压力大,作业负担重,课外作业量普遍高于国家教委规定的标准,这t现象在农村小学更加严重很多农村小学的学生家长仍然把考大学当做是子女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一条重要出路许多城市学生家长还给子女幵“小灶”,导致小学生学习时间过长,休息时间不够,睡眠时间不足9小时有的小学生放学之后还要参加特长班小学生学习压力大,会产生恶心、呕吐等生理反应,会有抑郁、不自信、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消极心理现象,严重的导致厌学、逃学甚至辍学。

第二,性格问题小学生处于身心发育的快速时期,良好的性格养成对于他们日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小学生自身经历、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他们身上存在着一些性格缺陷诸如“虎妈”“鹰爸”这种强势的家长容易给子女一种压抑感,久而久之造成子女性格懦弱胆怯,没有主见甚至抑郁家长对子女过度溺爱,容易导致子女没有自主性,对家长严重依赖,成为“奶嘴男”或“奶嘴女”,难以适应外部新环境调查表明:固执、任性(15.5%),依赖他人(12.4%),容易发火(12.4%),胆怯、害羞(10.3%),遇事犹豫不决。

第三,人际交住障碍孩子被家长过度溺爱,是家里的小皇帝,普遍存在着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任性自私的特点以一副唯我独尊的样子去对待他人,容易发生矛盾和冲突遇到困难不能克服,也不想克服,极度缺乏自信心,致使小学生难以与人正常交住第四,焦虑现象考试住住容易导致小学生产生焦虑情绪面对考试,低年级的小学生会紧张压抑,高年级的学生因面临的压力更大,因此对考试的担忧更加明显,会出现头晕、胸闷、心慌、呼吸急促、出汗和失眠等症状。

二、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

第一,身心发育失衡小学生处于生理发育急剧变化的时期,他们社会阅历少,知识和经验贫乏,在认识、理解、思维等方面还不成熟甚至很幼稚这种生心发育失衡导致小学生出现许多疑惑和迷茫,更有甚音会产生心理障碍和严重的心理问题。

第二,家庭教育失当有的家长视子女为掌上明珠,对子女关怀备至,结果保护过度,使子女形成了“唯我独尊”的心理,对家人颐指气使发号施令,宛如“小皇帝”一般当他们走出家门与他人交住,很容易遇到挫折,产生挫败感,甚至产生心理问题有的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秉承“棍棒之下出孝子”的传统教育方法,对子女过于严厉,甚至打骂和体罚子女还有的独生子女家庭中存在谩骂、讽剌侮辱的教育方法,伤害了子女的自尊心,形成反抗、疑惧、胆怯等消极心理品质,诱发严重心理问题。

第三,学校教育失误学校在应试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过分重视升学率,重智力轻德育,重成绩轻能力,导致对学生的评价“唯成绩论”部分教师一味地给小学生施加压力要成绩要名次,导致小学生不堪重负产生诸多心理问题。

三、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第一,家长要掌握心理辅导技巧家长要改变传统观念,正确认识心理问题不少家长对心理问题认识不科学甚至存在偏见,谈“心理问题”色变他们存在认识的误区,把心理问题、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混为一谈家长要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巧,多关注子女的生活和学习,高度重视对孩子的心理辅导要建立民主平等的亲子关系,注意倾听子女的心亩,及时发现子女的心理问题,促进子女健康茁壮成长。

第二,学校要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摒弃应试教育的思想,以素质教育为指导,以人为本,科学办学学校组织学生经常听一些小学生心理健康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小学生学会倾诉以排解不良情绪学校要建立心理咨询中心,设立心理问题信箱,及时解答学生心理疑问幵设心理知识宣传画廊,以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和浅显易懂的语言,介绍心理健康知识加强校医合作,定期邀请医院心理医生来校培训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教师,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建立心理健康定期筛查制度,及时发现和治疗小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成立小学生互助小组,帮助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回归温暖大家庭,感受健康生活幵展校园文化活动,以游戏的形式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小学生之间的交流,激发小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健康心态。

第三,社会要开展心理知识宣传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可分为三大类型,即发展型、预防型和治疗型发展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预防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面对的是部分在学习、心理及生活上有潜在的或可能发生不适应问题的学生治疗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面对的是在心理、学习、社会适应方面产生重大问题或不正常状态,或性格出现偏差,非常需要心理指导的特定学生心理健康事关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事关中国梦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因此,学校、家庭和社会要共同努力、形成合力,为小学生的成长营造轻松愉快、积极向上的氛围,塑造小学生乐观、向上、阳光、开朗的心理品质。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篇9

【摘要】大学生时代是人生中一段既美好又特殊的时期。现在的社会给我们提供了充分施展自我才能的舞台和多方面的发展机遇,而他们可凭借的竞争优势已不单单是智力和体力,更重要的是健康和健全的人格。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由青春期向成年期转变的重要时段,也是自我意识不断完善的重要时期。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尤其重要,大学生们应加强认识,掌握技巧,积极训练,不断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促使自我健康成长。

【关键字】大学生心理健康,人格的发展和培养,大学生恋爱心理,大学生自我认识,心理教育。

【引言】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都迅速发展的阶段,也是一个伴随着个体心,理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一个过渡时期。由于生活环境、学习特点、人际交往、自我角色等方面的改变。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塑造健全人格、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正文】

一、大学生的时代主题

心理健康是时代的主题,是现在社会进步与人类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对当代大学生而言,全方位开放的新局面为其提供了成才得广阔舞台和更多的发展机会,但同时,激烈的竞争也带来更多严峻的挑战,时代的发展对大学生提出了更多、更新、更强的要求。提高个人的修养,保持心理的健康,增强人格的魅力,优化心理素质是每一个立志成才的大学生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

当代大学生面临着新世纪的挑战。综合国力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人才素质的提高和合格人才的培养。心理素质是人才素质系统中的基础,同时又渗透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职业素质之中。由于21世纪对人才的素质要求更高、更全面,与以往任何时期相比,当代大学生更需要心理健康的指导和锻炼。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二、大学生人格的培养与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极地附属于这种转化,而是在转化过程中能动地引导受教育者调整方向,使个体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认识评价,从而达到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三,大学生恋爱心理分析

步入大学,许多的同学都步入了大学恋爱这一人生事业当中。大学恋爱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现象,而是已经从现象转变成了潮流,就像许多同学说的那样,在大学恋爱是正常,不恋爱才是不正常,因此,大学生恋爱是个值得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

大学生恋爱,除具有一般青年恋爱的特性外,还具有自己独有的特点:

1) 注重恋爱过程,轻视恋爱结果;

2) 主观学业第一,客观爱情至上

3) 恋爱观念开放,传统道德淡化;

4) 失恋态度宽容,承受能力较弱。

大学生恋爱的利弊并不是恋爱与生俱来的东西,而关键取决于我们对待恋爱问题的态度,以及是否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是否正确选择恋爱时机,是否能正确处理恋爱与学业的关系等因素。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不确定的,都是因人而异的。处理的当,可以成为学习和事业的催化剂,使人努力学习,成绩上升。而处理不当,则可能分散精力,浪费时间,情绪波动,成绩下滑。大学生的恋爱问题关键取决于自己,而学校则应当加以正确的引导。

四,大学生自我认识

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

大学生处于青年期阶段,青年期的突出特点是人的性生理在经历了从萌发到成熟的过渡之后,逐渐进入活跃状态。从心理发展的意义上说,这个阶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这是因为,经验的缺乏和知识的幼稚决定了这个时期人的心理发展的某些方面落后于生理机能的成长速度。因而,在其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许多尴尬、困惑、烦恼和苦闷。另一方面,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正在发生复杂和深刻的变化,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科学技术急剧发展。这种情况也会在早晚要进入社会的青年学生中引发这样或那样的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例如父母下岗、家庭生活发生变故、学习成绩不佳、交友失败、失恋等。这些心理问题如果总是挥之不去,日积月累,就有可能成为心理障碍而影响学习和生活。让学生和苦闷。另一方面,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正在发生复杂和深刻的变化,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

五、对大学生心理教育

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校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尝试,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良好效果,但同时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有待改进。以下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

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近年来心理咨询机构不断完善,增设了多种形式的服务,已成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

2、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

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主动约请他们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每年约有 10%的新生被约请面谈,根据面谈分析,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

3、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

通过各科教学进行心素质教育既是学校心理教育实施的途径,也是各科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科教学过程都包括着极其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为教学过程是经社会历史积淀的文化知识、道德规范、思想价值观念为内容和主导的。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只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教育意义,就能够把人类历史形成的知识、经验、技能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即内化成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在他们身上持久扎根。

4、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学校应该花力量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

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应该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情,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未来的建设添砖加瓦。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篇10

科学技术进步,生活节奏加快,人际关系复杂,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不正之风和xx现象日益横行,社会环境也日趋复杂。这一切给人们的心灵带来极大的冲击,也波及到了校园,波及到了学生。加之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受家庭的宠爱、社会的宠爱等种种原因,造成学生心理问题日渐增多,其中存在心理异常甚至心理疾病的学生已占了不小比例,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完备的社会教育是学校—家庭教育。”在影响孩子成长的各种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两个,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对孩子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面,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学校教育更加突出重要。为此,教师学习和掌握心理卫生常识尤为关键。

下面我谈两点自己在新课程改革中自己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点尝试和体会:

一般情况下,家庭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而学校教育则是有意识、有计划的。教学着重学生智能的发展,如果忽视了教学心理卫生,学生智能发展不但受到影响,其身心健康也会受到损害,仅就负担过重而言,引起的学生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是不可忽视的,尤其是后者。长期疲劳就会造成学生视力减退、食欲不振、面色苍白、血压升高、失眠、心情忧郁、情绪不安、信心不足、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严重的还会引起学生精神失常,甚至轻生。学校教育应当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及日常管理中去。这就对教师的心理素质和教育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不同的教师所带的学生也存在不小差异,教师正是用自己的一切去教育学生、影响学生。

首先教师自己要能够面对现实、积极乐观,对前途有信心;具有能够胜任教学工作的认知能力。有独创性,能运用有效合理的方式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有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和活动能力;有健全的人格,在与他人交往中能和谐相处,积极态度(如尊敬、羡慕、信任、赞美等)多于消极态度(如畏惧、怀疑、憎恶、嫉妒等)。教师的心理常态应是不卑不亢,不愠不哀,宽严适度,既有激情,又很理智。教师无论处于何种状态下,都必须表现出心理状态的稳定性。教师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要大大超过学生,要做“宰相”,豁达大度,心胸宽广,气量宏大,能容人之过,甘当人梯,喜欢学生超过自己。举止大方,态度端庄,不论何时都不忘记为人师表,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教师要对每位学生的态度保持均衡,不能凭自己的好恶感,偏袒、庇护和鄙视、冷淡学生。遇事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的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厚此薄彼,要和每个学生的心理距离应是一致的、等距的。教师自己也要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注意自我心理的完善。如果学生眼中看到的是一名能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的教师,看到他自尊但不自傲、自重但不自夸、自信但不固执,能正确对待挫折、乐观向上、尊重自己的事业、尊重他人、言行一致,可以想象他在学生心中的地位会怎样。尤其是小学生,他们模仿性很强,这样的教师一定会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巨大的、深远的影响。所以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我们教师应首先拥有同样健康的心理。

教师拥有了健康的心理,还需要良好的教育方式。

一、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

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

壁,让孩子自由描绘;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如校园的户外场地富有变化,则具有激发小学生多种经验,诱发小学多种活动行为的功能。在活动场内,设计丰富多彩的设备和材料,使处处充满绿色和生机。教室是小学生主要的活动空间,我们力争使室内宽敞明亮,温馨舒适。所布置的内容随着教育目标、季节变化而变化。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小学生情操,充实了小学生生活,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二、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

校园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是指校园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校园校风、氛围等,它包括小学生生活、学习和游戏的人文因素和活动空间。

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对认知与情感的关系,作了这样一个生动而贴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地上。”反过来讲,如果离开“情感”这块“肥沃的土地”,也就结不出“良好的发展”的果实。

1、平等相待学生,跨越陈旧的“代沟”。

在课程改革环境下,要求教师转变心态,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权威态度,以亲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谐的口吻与学生交流,缩短师生间的“心距”。学生在这样一个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就能尽情释放自己潜在的创造能量,毫无顾虑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困惑疑问,首先就是创设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高质量教学的有力保证。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紧张、冷漠的气氛会大大抑制学生学习的热情。如何减轻消除学生学习上的心理压力,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一种良好心态?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心灵得到沟通,理念得到认同,情绪得到调节,行为得到训练,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学得懂、学得好、学得轻松。这样不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当学生的思维、情趣、爱好都有了张扬的空间时,就会走进老师和老师攀谈并成为朋友,为学生的心理能够健全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师生真诚相对,理解铸就成长。

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蒙台梭利说:“教师不仅是一个教师,还是一个心理学家,因为他要指导儿童的生活和心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理解。成年人渴望理解,小孩更渴望理解。许多成功的教育案例告诉我们:不理解何来教育。我们只有通过各种途径,深入地理解我们的学生,才能达到成功教育的目的。

作为一名老师,一名心理辅导员,如果不理解儿童的心理情感,不与他们真诚的相处,他是难以顺利开展工作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人的心理也在不断地变化着。社会的因素,家庭的教育都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唯有积极探索,适应新情况,敢于面对新问题,才能不断地发现儿童的最新动态,走出一条与时俱进而不会落后的道路。

现代的教育观认为,教师不应该是教育的主宰,不应该再有权威不可侵犯的思想。命令、强迫的教育方式其实是把软刀子,不但否定了学生的权利和尊严,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而且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放下架子,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用真诚换真诚,让学生切实感觉到你是他的朋友,你才能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使他们从心里接受你善意的意见与建议。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素质教育总体结构中的奠基性工程。可以说,没有健康的心理,一切形式的素质教育都是无从谈起的。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篇11

摘要: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小学生易出现孤独、自闭、依赖等心理健康问题,给他们的成长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既能够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又能够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积极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本文通过分析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讨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

关键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途径存在问题

近年来,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一方面家庭中的独生子女数量增多,孩子受到父母过分的溺爱,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小学生处于瞬息万变的大环境下,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心理问题。小学生心理健康不仅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还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小学必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依据“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教学,不断推进素质教育,逐步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整个学校教育过程中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小学教师必须具备健康的心理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够在日常教学中更好地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小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笔者根据实际教学经验,通过分析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出现的问题,进而探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

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专业人员,部分教师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许多小学由于师资力量的限制,没有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都是由政教处主任、团委书记、德育副校长、班主任等监管,谁有时间谁抓,但是他们基本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心理教育培训,在工作中难以运用心理学知识引导小学生健康成长,难以帮助小学生改变性格上的缺陷,造成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表面上看是齐抓共管,统筹兼顾,实际上都是表面文章,没有发挥实际作用。一些小学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个人素质偏低,工作积极性不高,往往都是带领小学生观看教学视频或者电子课件等,不能对小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

(二)在辅导上偏重学校,忽视家庭和社会的配合。

目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大多偏重于学校教育,认为小学生只有在学校里才能够身心健康发展,完全忽视了家庭和社会的作用。实际上,家庭和社会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一个不和谐的家庭或者一个不安逸的社会都会造成小学生个性偏激,性格孤僻。一些小学还依旧施行“关门教育”的策略,以为通过上辅导课,搞心理辅导活动,或者聘请专家到学校进行讲座就可以促进小学生成长。其实,这样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脱离了家庭支持、社会配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必然是片面的。心理健康的真正目标是锻炼小学生的意志和能力,提高他们对于学习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

(三)存在错误的认识,把心理健康教育当做摆设。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仍然存在错误的认识,经常会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处于从属地位,把心理健康当成摆设,仅仅是为了应付上级教育部门的检查。而且小学里常常将一些不能胜任一线教育工作的教师安排为心理辅导员,这些教师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使心理健康教育名存实亡,似有实无。有些学校用闲置的教师作为心理咨询室,条件简陋,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学设施,也没有固定的资金投入,渐渐的小学生就对心理健康失去了兴趣。而且目前小学心理健康课程开设不完善,没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整体教学体系中,只重视数学语文等学科的教育工作。

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

(一)积极开展师资培训,建立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

近年来,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因此小学必须将心理健康教育提上日程,积极开展师资培训,逐步建立一支既有扎实基础又有丰富经验的心理专业教师队伍,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学校必须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因为小学生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如果不能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就很容易走上歧途。要把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放到与其他学科教育同等的地位,并且纳入学校的重点工作,使小学生获得更加全面和科学的心理健康辅导。要协调好心理健康与学科教学的关系,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知识。还可以给小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定期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检查和考核,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整体教育网。

学校要注意到家庭和社会在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积极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创新管理模式,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让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获得更多的收获和启迪。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社会经验不足,家长要给予小学生正确的教育,给他们营造和谐友爱的家庭环境,鼓励孩子尊老爱幼和乐于助人。同时,学校要积极争取更多的社会力量的帮助,比如医疗、环保、公益等,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社会资源,让小学生享受开心快乐的童年。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只有将学校、家庭、社会的力量统一起来,才能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三)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重视程度。

要想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挥作用,就必须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心理教育活动,比如可以根据学校的师资力量等情况合理建立心理咨询室,配备基本的教育设施,选拔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改善小学缺乏心理健康教师和心理健康场所的现状。要根据不同年级小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程,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我调节能力等,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规范的行为习惯,提高学习兴趣,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为了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学校必须建立完善的工作任务和目标,并且定期进行自我总结和反思。

三、结语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是小学生成长的需要,而且是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基本要求,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要提高重视程度,秉承生本教育理念,遵循新课改的要求,加强师资配备,建立完善的协调机制,规范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加强与家庭、社会的结合,从而实现高效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王海宁。小学生心理问题及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分析[J]。科技展望,2014年第17期。

[2]董靖平。中小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J]。考试周刊,2014年第14期。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篇12

1、 素质教育观念下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究

2、 接纳承诺疗法在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中的应用与展望

3、 上海市高危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4、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5、 农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与网络行为

6、 艺术疗法及其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

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角下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路径探析

8、 关注、关心,静待花开——网络环境下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观察与思考

9、 山东省青少年性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10、 自媒体时代下传统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与改进

11、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索

12、 青少年睡眠习惯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

13、 汶川地震10个受灾市县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14、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与群体差异——基于CEPS数据的多水平分析

15、 功能性音乐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促进研究

16、 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17、 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遵医行为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

18、 生态系统理论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19、 社会情绪学习对儿童青少年情绪智力的影响探析——基于心理健康教育视角

20、 积极青少年发展视角下的心理健康预防与促进

21、 加强心理干预 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22、 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心理健康关系的元分析

23、 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政策的经济环境分析

24、 瑜伽运动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研究述评

25、 武清区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效果评价

26、 儿童青少年个性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

27、 心理护理结合健康教育对青少年轻度焦虑症患者焦虑症状的影响

28、 移动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29、 积极家庭教育理念下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路径初探

30、 流动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31、 基于“三位一体”思想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32、 浅析手机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与对策

33、 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

34、 基于希望感研究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析

35、 创建专业支持性环境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美丽心灵”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与应用浅谈

36、 新希望 新构想——抚顺市留守、离异家庭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关爱“新希望”项目构想

37、 关爱与守护——抚顺市留守、离异家庭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关爱“新希望”项目实施

38、 以美术教学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

39、 主观生活质量: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视角

40、 基于素质教育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41、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非生态问题的治理

42、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成长

43、 自媒体时代下传统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44、 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45、 自我同情有益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46、 希望感研究下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路径

47、 青少年学习焦虑的心理健康干预模式建构

48、 浅析在思想政治学科中渗透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49、 青少年抑郁症一级亲属心理健康、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分析

50、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51、 少数民族青少年心理健康测验量表编制及常模建构

52、 论家庭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53、 当代农村青少年性别差异对性心理健康影响的调查分析

54、 微信平台在社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55、 从三级预防保健理念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56、 青少年人际宽恕与心理健康:愤怒和主观幸福感的多重中介作用

57、 挑战与应答:国际视野下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保障探析

58、 探讨高尔夫球运动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启示和影响

59、 心理赋能及其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启示

60、 国内外流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篇13

摘要:小学美术教学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其心理健康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美术可以帮助学生净化心灵、调节自我、克服脆弱或自卑的心理,增强其自信心,矫正孤独或封闭的心理。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净化心灵;增强信心;矫正心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改革,一些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导致部分小学生的心理压力较大。目前,一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情绪不稳、缺乏自信心、意志薄弱、心理承受能力低、思维贫乏、缺乏决断能力、缺乏观察力、缺乏表达力等。美术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按照一定的目的与计划,有组织、有方法地对受教育者施以多方面影响的教育活动。在实施过程中,美术教育不仅能满足人们经济和文化方面的需要,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学者尹少淳认为,强调过程和娱乐性的美术活动,有助于帮助学生恢复信心,促进他们心理健康发展。

一、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可以调节学生心理

美术欣赏是美术教育中的重要环节,欣赏美术作品是美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心理学家斯宾塞曾经说过:“没有油画、雕塑、音乐、诗歌以及各种自然美所引起的情感,人生乐趣便失去了一半,这就会给各种疾病的入侵开了门户。”

①笔者曾经研究过一堂美术欣赏课。在欣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时,笔者对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面对这幅名画,你有什么样的感觉?”有的学生说:“文化课学习让内心烦躁不安,可在《蒙娜丽莎》面前似乎可以忘记时间,可以一动不动地一直注视下去。”有的学生说:“感觉她的眼睛是会动的,不论从哪个角度去看,她似乎都在看着你、关注着你,她的身体也会跟着眼神转向你。”有的学生说:“《蒙娜丽莎》让人感觉舒适,似乎忘却了一切的压力和烦恼,心里只有这张画,眼里只有她和她的微笑。”还有的学生说:“蒙娜丽莎就像现实生活中的人,可以与她说话、聊天,而且她好像明白我的内心,使我的内心达到一种平衡、和谐的状态。”《蒙娜丽莎》的微笑是真实的、迷人的,让人感到心灵的净化,如沐春风。学生在欣赏时虽然心境不同,但得到的都是相似的平静感和净化感。在欣赏作品时,色彩影响着人的心理,它能使人产生轻松、紧张、烦躁、兴奋、安定等心理。正如柏拉图在谈到艺术对人们的心灵净化作用时所说的那样:“我们应该寻找一些有本领的艺术家,把自然的优美方面描绘出来,使我们的青年们像住在风和日暖的地带一样,四周一切都对健康有益,天天耳闻目染于优美的作品,像从一种清幽境界呼吸一阵清风,来呼吸它们的好影响……”

②由此可见,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在调节学生心理、营造和谐心态、净化心灵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二、小学美术作业教学可以增强学生自信

小学美术教学的整个作业过程都处于一种相对宽松、自由的状态下,是帮助学生克服脆弱心理、自卑心理,增强其自信心的重要过程。美术作业是学生悉心创作的劳动成果。在作业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很多困难,如材料的准备、理论的理解等。这就要求学生要有解决困难的决心和信心。在作业过程中,学生还会出现某些问题:有的学生缺乏自信,常常根据教师的讲解、演示亦步亦趋;有的学生草草完工、应付了事;有的学生垂头丧气地坐在座位上,感到无从下手;有的学生的作品构思与别人雷同;有的学生的作品画面单调、空洞……针对他们遇到的困难与存在的某些心理障碍,教师要及时与学生沟通,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指导、启发学生,使其始终觉得“我可以、我行”。对于学生的奇思妙想应给予正确的引导,活跃其思维,鼓励学生认真观察、大胆想象,充分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增强其成功感,进而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问题,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三、小学美术活动可以使学生身心愉悦

美术活动是指课堂教学场所以外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室外(校园里)、学校外(美术馆、博物馆、文化古迹、乡村等),主要有美展、竞赛、讲座、墙报、课外兴趣小组、校园美化等形式。美术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必要延伸,它是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的活动,以自愿与鼓励为原则,具有课堂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这些美术活动,教师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时间,增加学生交往、协作的机会,对矫正、克服学生的孤独心理、封闭心理具有重要的作用。综上所述,小学美术教学在学生心理成长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小学美术教学日益显示出其教育功能的特殊性,美术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功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1]叶奕乾,祝蓓里,谭和平。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李勇。美术教育学。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篇14

摘要: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突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到国民精神风貌的塑造和国家的强盛。因此,笔者结合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探究影响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期对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可行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 心理问题

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和物质世界的日益充裕,人们关心的焦点从传统的衣食住行等生理需求逐步转向对人的心理世界的关注这个更深的层面上来。尤其是对不管是生理还是心理都正处于转型和塑造期的大学生来说,个人角色的转换、所处环境的变迁、心智成熟度的增加等使得大学生群体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凸显出来,也日益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国家教委近年在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被调查的12.6万大学生中,近五分之一的大学生存在着各种程度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具体表现在大学生感情脆弱、意志消沉、迷惘困惑、自卑感强、人格丧失、心理承受能力弱、人际交往障碍等方面上。这也是影响当代大学生成长和成才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栋梁,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身心健康的大学生群体不仅关系到国民精神风貌和精神文明建设,更关系到国家的富强。因此,笔者结合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探究影响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期为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可行建议。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突出表现

(一)环境巨变引起心理不适应

现在大学生多出身于独身子女群体,自理能力较差,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一旦脱离原来由家长进行全方位照顾的环境进入到大学,一切生活起居皆要开始自行处理。此时,如果不能很快学会自理和适应集体生活,就会产生自卑、困惑、茫然无措、无助等心理障碍。此外,一部分来自农村的同学,远离家乡来到喧嚣和繁华的新环境,往往会由于语言、气候、生活习惯等多方面的不适应,产生恐慌、惧怕心理。

此外,就社交环境来说,大学生来自天南海北,大家齐聚一堂,交际圈子变广、变复杂,难免会产生各种摩擦,如果不能尽快适应这种变化,心理会容易受到挫伤,感到孤立无援,而且这张心理创伤对人的影响最大,伴随时间最长,解除的难度也最大。

(二)个性缺陷

基础教育阶段应试教育成为教育的核心和重点,心理教育往往被人忽视,难免会造成学生心理和个性上的多样化。大学阶段,群体生活和交际成为日常学习生活中的重点之一。个性的多样化往往会造成交际和集体生活中的摩擦。有个性孤僻、急躁易怒、斤斤计较、胸怀狭窄、贪恋虚荣等个性缺陷的人在大学生活中比那些个性开朗、内心阳光的人更容易受到各种心理问题的困扰。

(三)自我逃避

当前教育体制的缺陷使得大学生在学校和专业选择上缺乏自主性,很多学生并不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学校和专业,这使得他们由于梦想和现实的矛盾对现在的专业学习产生了懈怠和逃避,这不仅严重阻碍了学生独立意识的发展,还使得学生在学习上缺乏长远的规划,使得学习和人生失去了方向性和目标性,感情容易变得脆弱,在遇到挫折和失败时容易不知所措、自暴自弃,长此以往,会对学习和人生产生一种逃避心理。

(四)求职就业问题

高校的迅猛扩招使得大学教育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这也使得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严重。由于种种客观原因造成的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和就业压力的日益加重,使很多大学生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进而对自我、对人生产生怀疑,变得消极悲观、怨天尤人。

二、引起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个人心理发展阶段

大学生的心理成长正处在走向成熟但又不完全成熟的时期,是人一生中心理逐步塑造成型的时期。因此,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常常面临着理想与现实、理智与情感、独立与依赖、自尊与自卑等方面的矛盾。这些矛盾如果不及时得到疏导和解决,长久郁积在心很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障碍。

(二)社会转型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政治、社会的全面转型期,这使得整个社会的意识观念、价值观、利益格局等发生重要转变,人们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重要的变化。大学生虽然有自己的判断力和行为准则,但是情感上和心智上毕竟并未完全走向成熟,其日益觉醒的民主、科学、公平等一时在面对社会现实尤其是负面现实时往往会产生心理失衡,变得激进或者与世同浊。此外,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人际关系的日益负责使得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进而滋生负面心理,产生心理障碍。

(三)学校心理教育缺失

应试教育使得学校成为单纯成绩、升学率等数字符号的机构,导致了对学生社会认知、道德教育、情感教育、“三观”教育的缺失。这使得一些大学生道德信念缺失、以自我为中心、“三观’’不正、抗挫折能力差等。从大学生群体校园文化塑造来看,当前学校普遍缺乏应对多样化的大学生文化群体的准备,使得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无法通过一个普遍共识的文化平台来加以交流和疏导,从而加剧了大学生人际交往和集体生活的摩擦。

(四)家庭因素

家庭文化、家庭教育和家庭的和谐、幸福等对学生的心理塑造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甚至可以说,在学校心理教育缺失的现状下,家庭因素是形成大学生人格和心理的重要因素。如父母的溺爱导致孩子自理能力的缺失和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格的形成;家庭的贫困导致学生的高度自卑,家庭不和谐导致学生没有安全感、感情脆弱等,因此,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可忽视家庭因素的作用。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对策

结合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及其主要成因,笔者从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强调大学生人格的健全和发展,它在注重学生思维、智力、知识、技能等系统性的知识认知学习之外,还注重对学生兴趣、情感、信念、决断、价值观等心理认知的培育和塑造,切实追求

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协调发展。因此,当前大学生教育要强调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切实关注学生心理,注重做好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工作和心理健康的塑造,切实培育学生的主体意识,倾听学生心理诉求,为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夯实牢固的心理基础。

(二)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

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是个体化差异明显的大学生群体进行和谐、广泛交流的良好平台,也是在积极的环境下潜移默化地培育和影响学生心理的重要途径。丰富多彩、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等够对大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调节、陶冶情操、启迪思想、提升修养,还能减少人际交往和集体生活中的矛盾和摩擦。因此,当前大学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充分发挥校园广播、校报、学生社团的文化宣传和塑造的优势,将校园文化建设和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三)构造全面、多元的心理预防和援助机制

当前大学应当普遍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等常设机构,训练一支由专业心理教师、辅导员和学生干部组成的心理健康工作队伍,以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方面的工作,倾听学生心理诉求,帮助其分析和解决和心理问题。同时,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学生普及心理教育,从整体上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心理问题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为此,我们还要紧紧抓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个主题,积极、及时的发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新苗头、新趋势、新内容和新形式,真正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个长期工程,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实现新的提升。

推荐访问:心理健康教育 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2000字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题目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题目推荐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关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小学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800字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1500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1000字

本文链接:https://www.xpbxgsx.cn/zhuantifanwen/fanwendaquan/7076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4 精优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浙ICP备15042696号-1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