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精优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范文大全 >

互联网涉军舆情分级应对处置办法七个方面(14篇)

时间:2022-12-01 19:20:06 来源:精优范文网
导读: 互联网涉军舆情分级应对处置办法七个方面(14篇)互联网涉军舆情分级应对处置办法七个方面  -网络舆情监控应对的原则是  “统一领导  ,分工负责”;基本办法是  “专人巡查  ,  提早发现  ,合理研判  ,积极应对  

互联网涉军舆情分级应对处置办法七个方面(14篇)互联网涉军舆情分级应对处置办法七个方面  -网络舆情监控应对的原则是  “统一领导  ,分工负责”;基本办法是  “专人巡查  ,  提早发现  ,合理研判  ,积极应对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互联网涉军舆情分级应对处置办法七个方面(14篇),供大家参考。

互联网涉军舆情分级应对处置办法七个方面(14篇)

篇一:互联网涉军舆情分级应对处置办法七个方面

  -网络舆情监控应对的原则是

  “统一领导

  ,分工负责”;基本办法是

  “专人巡查

  ,

  提早发现

  ,合理研判

  ,积极应对

  ,先入为主

  ,科学处置

  ,消除影响,以下是

  520作文网小

  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办法,以供大家参考

  !

  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办法

  第一条

  总

  则

  为提高网络舆情应急处置水平,明确网络舆情预防、预警、应对的组织机构

  和程序,及时、准确发布有关信息,澄清事实,引导舆论,最大程度避免、缩小

  和消除因网络媒体报道可能对我县造成的各种负面影响,维护洛南对外形象,特

  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工作原则

  1、及时主动,准确把握。重大网络舆情发生后,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向

  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报送准确信息,以便及时了解情况,随时进行研判,稳定

  公众情绪,掌控舆论的主导权和话语权。

  2、强化引导,注重效果。提高正确引导舆论的意识和工作水平,使网络舆

  情的宣传报道有利于我县的工作大局,有利于涉及事件的妥善处置。

  3、明确职责,严格制度。按照分工协作、归口处置、集中应对的原则,具

  有较大影响的特别重大网络舆情的处置工作,上报上级由县委办、县政府办负责

  组织协调并及时上报上级有关部门。

  4、突出导向,分类处理。网络舆情发生时,新闻宣传工作服从现场处置工

  作。涉及重大政治性、群体性事件,危害国家安全、损害我县形象的事件,由县

  委宣传部牵头负责,相关部门紧密配合形成准确报道。

  第三条组织机构

  设立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

  1、及时落实主要领导关于网络舆情的批示要求

  ;

  2、对涉及芦山的网络舆情采取有效措施,协调和处理与媒体的相关事宜

  3、根据需要确定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应对新闻发言人

  ;

  4、审定舆情处置预案,确定宣传报道内容,安排新闻发布,接待、引导采

  访事件的媒体记者

  ;

  5、收集、跟踪、分析、处置境内外舆情,及时向主要领导汇报情况,并向

  有关单位和部门通报舆情进展情况,采取相应措施,指导相关单位澄清事实,批

  驳谣言,引导舆论

  ;

  6、向相关领导和部门及时上报舆情信息处理进展情况。

  第四条舆情预警

  各科室要尽快组建一支能预测、善分析、助决策的舆情预警队伍

  (即舆情评论

  员),舆情评论员每天上网浏览有关芦山的相关信息,及时收集舆情危机事件及其

  苗头动向,分析评估态势趋向和可能产生的社会效果。对发现的舆情,须第一时

  间填报

  《舆情处置单》,向领导小组汇报,并提出舆情处置建议。

  在报告的同时采

  用“及时处理、组织跟帖、公布事实”等办法,有条不紊地开展舆情处置工作,控制舆情升级、扩散和蔓延。

  第五条舆情引导

  突发舆情发生后,要按照“快速反应、确认事实、正面回应、妥善处理”的总体要求,在第一时间启动响应机制。当网上出现涉及芦山的负面报道后,应坚

  持积极正面引导,进行有针对性地解答及跟帖,以正视听。有重大影响的舆情在

  领导小组的指导下,以新闻发布会、通气会等形式迅速反应,协调主流媒体,推

  出相关报道,引领社会舆论

  第六条舆情处置

  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早平息”的基本要求,及时了解舆情出处,对引发该舆情的不实之处进行澄清。同时组织舆情主体单位和评论员,以普通群

  众的身份、从普通网民的角度出发,对负面质疑进行反驳,引导舆情的正面发展。

  当负面影响增大时,领导小组应有意识地选择重要信息在主流媒体发布,维护洛

  南的良好形象。

  第七条舆情应对

  1、明确态度。应在第一时间表明态度,快讲事实

  ,慎讲原因

  ,对事件及时关注

  和重视,不能漠视、一概不知和回避。

  2、提高速度。要迅速与有关单位和媒体取得联系,征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协助工作人员及时处理违法信息。

  3、把握尺度。要及时拿出统一的解释口径,当事实的调查时间较长,一时

  拿不出完全的调查结论,也要考虑梯度发布信息,分阶段降低不良信息的影响。

  4、规范法度。在消除负面报道危害时,要有的放矢,方法得当,分清轻重

  缓急,有所为有所不为,密切关注媒体动态,防止事态反复

  5、调整角度。对于确属工作人员失误的情况,可以将着眼点放在事后的处

  理、原因的调查以及责任的追究上,显示县委、县政府“执政为民”的积极态度。

  6、提高满意度。要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力争把重大舆情和网络不

  良信息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努力营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第八条舆情协调

  建立与网络舆情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加强联系,定期沟通,及时了解

  网络舆情的最新动态,学习提高网络舆情应对的科学方法。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办法

  为快速妥当处置市档案局

  (馆)突发重大网络舆情,有序引导网络舆论,有效

  预防、减少和消除突发重大网络舆情造成的负面影响,切实提升应对网络媒体的能力,营造建设文化强市的良好网络舆论环境,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市、区县档案局

  (馆)被国内外网络媒体登载有对本地区经

  济发

  展、社会稳定、公共安全、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档案方面

  信息,或对本单位正常工作秩序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相关信息等突发网络舆论情

  况的应对处置工作。

  二、工作原则

  (一)统一领导,统筹组织。将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纳入全市档案

  系统应急管理工作统筹安排,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加强组织协调。

  (二)分级负责,依法处置。按照辖区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依法依规

  组织实施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和应急处置工作。

  (三)监测预警,及早防范。建立网络信息监测、报告、通报制度,及时发现

  和掌握互联网上动态性、苗头性和预警性信息,加强分析研判,有针对性地采取

  防范和控制措施,及时预防和消除不良影响。

  (四)服务发展,防止危机。立足于服务发展、保障民生、维护稳定,采取法

  律、管理、技术、舆情疏导等综合措施加强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有

  效防止网络舆情危机发生

  三、组织体系及工作职责

  (一)领导机构及职责

  成立黄山市档案系统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由局党组书

  记、局长任组长,分管安全工作的领导任副组长,各区县档案局

  (馆)、局机关各

  科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主要负责审定全市档案系统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急处置

  预案、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

  ;督导有关科室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研判

  “网络问政”形势,有序引导网络监督。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市局科教编研科,负责日常工作。

  (二)主要成员单位职责

  市局科教编研科:统筹、协调有关单位落实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

  及其他相关工作。

  各县(区)档案局(馆):负责组织、协调、督导本单位突发重大网络舆情的应急

  处置工作。

  四、处置程序及办法

  (一)研判预警

  对本单位可能引发重大网络舆情的突发事件、热点敏感问题,要及时搜集掌

  握有关真实信息,做好应对处置准备,增强工作前瞻性和时效性。

  (二)快速反应

  发现重大网络舆情后,要按照应急管理规定时限和逐级报告、双重报告等要

  求,及时将情况报告市局科教编研科,由市局科教编研科报告分管领导、主要领

  导。同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建专门工作组,制定并落实应急处置措施,于发

  现后三小时内以单位或网络新闻发言人的名义跟帖依法依规告知事实真相、事件

  处置情况或答疑释惑,及时、有效控制事态,正面、有序引导网络舆论。在应急

  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

  (三)分类处置

  对网络媒体出现的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在严格执行保密法律法规、新闻宣传

  纪律等规定的基础上,按以下办法分类处置:

  1、属询问、置疑、诉求类的,安排相关职能科

  (股)室位依法依规进行办理、提出答复意见,经各县

  (区)局负责人审定后统一回复

  ;能当即回复的要当即回复,需要一段时间办理后才能回复的,要在发现当日内回复处理意见并在办结之日内

  回复处理结果

  2、属对某一突发事件或社会热点、敏感问题恶意传播或炒作类的,要依法

  告知事实真相或事件处置情况

  ;对于造成重大负面影响或严重损失,告知事实真

  相、事件处置情况后仍继续恶意传播或炒作的,商请执纪执法部门依纪依法查处。

  3、属捏造、歪曲或夸大事实,恶意攻击、诽谤,煽动网民闹事或涉嫌网上

  违法犯罪活动类的,要依法澄清事实真相,并商请执纪执法部门依纪依法查处。

  4、属对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工作有重要积极意义类的,要积极采纳建议

  并按要求予以回复。

  (四)动态跟踪

  落实专人对突发重大舆情及处置后的事态实行动态跟踪,适时采取应对处置

  措施,坚决防止网络舆情危机发生。

  (五)总结评估

  在网络舆情被消除或趋于平稳后,根据舆情的发生、传播和处置情况及时进

  行总结、梳理、反思,将应对处置工作书面报告报送市局科教编研科,并健全完

  善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应对网络媒体的能力

  五、工作保障

  要配备必要的设施设备和网管技术人员,保障必要的工作经费,建立网络舆

  情监管机制,在单位干部职工中培养一批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懂政策法规、善应对网络的网民队伍,确保一旦发生重大网络舆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处置。

  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办法

  一、目的为了保障市交通局政务信息公开工作的安全,提高处置网络和网站突发公共

  事件的能力,及时掌握网络舆情动态,把握涉及交通工作网络舆情的话语权和主

  动权,及时发现、上报和处理突发网络舆情,最大限度地避免、减少和消除由网

  络舆情造成的负面影响,特制定本办法。

  二、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处置各级各类网站、微博和贴吧发生的涉及市交通局及下属单

  位工作的网络舆情。

  三、工作原则

  (一)及时准确,公开透明。遵循“快报事实,慎报原因”的原则,在突发网

  络舆情公共事件后,要在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充分满足

  群众信息需求,防止出现因处置不当造成信息失真和谣言泛滥。

  (二)主动引导,突出重点。坚持“准确报道事实、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疏堵结合,以疏为主,通过撰写网评文章等引导方式,先入为主,打好网络宣传

  主动仗。要着重组织宣传报道市交通局及下属单位妥善处理事件的情况,引导公

  众以健康的心态看待舆论,相信党和政府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网上舆情有利于社

  会稳定和事件的妥善处理。

  (三)分工负责,形成合力。进一步完善交通工作网络舆情处置制度,严格执

  行网络舆情处置工作流程,各司其职,协调配合,上下联动,形成合力,对违反

  工作纪律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依纪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三、网络处置应急响应

  (一)启动网络舆情应对机制

  网络舆情发生后,第一时间由领导组组织召开网络舆情应对专题部署会,传

  达市委的指示精神,分析舆情的发展形势,统一宣传口径,明确引导要求,建立

  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

  (二)启动新闻发布审批和通报机制

  网络舆情发生后,严格按照《安庆市交通运输局新闻发言人制度》,迅速制定

  新闻发布方案和发布内容,报市委批准后组织发布,及时通报网络舆情发展,汇

  编舆情专报。

  (三)启动网络监控和引导机制

  启动公安局网络监控设备,严密监控舆情的发展动向

  ;及时封堵和删除网上有

  害信息,组织网络舆情监测员针对突发公共事件相关舆情和舆论引导工作,积极

  撰写网评文章,通过发帖、跟帖等形式进行解释疏导,引导正确舆论发展方向,做好网络媒体的宣传导向工作。

  四、总结评估

  做好应急处置结束后的善后各项工作,并对事件的发生、发展、应急处置过

  程中各相关部门及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与评估,针对处置过程中的成

  功经验和暴露出的问题,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本办法。

  对参与突发公共事件网络宣传引导工作并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

  彰,对工作不力、玩忽职守造成重大影响和严重后果的人员及部门由纪检部门实

  行问责制。

篇二:互联网涉军舆情分级应对处置办法七个方面

  舆情管理篇

  第十七章

  网络舆情的应对与处置

  第一节

  国外的经验和做法

  “网络舆情”这一概念在中国被提出只有短短十几年时间,在实践的丰富程度上与其他国家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但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越来越迅速,网络舆情的应对与处置也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如今,网络舆情不断呈现出新的形态,舆情的应对与处置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状况,研究吸取国外网络舆情应对与处置的经验,对于提高我国网络舆情的管理水平亦有裨益。

  一、美国:奥巴马竞选团队对网络舆情的应对与处置

  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时,奥巴马团队基于Web2.0模式建立了竞选门户网站,该网站包括当时先进的社交网络工具,具备充分交互功能的“奥巴马答复中心”,可以让网民向竞选团队提出各种意见和建议并进行沟通交流。同时,网站支持网络支付功能,为奥巴马筹集到超过4.4亿美元的竞选经费。此外,奥巴马团队通过“脸谱网”使奥巴马拥有200多万好友,在“MySpace”网站拥有41.5万个朋友,并通过搜索引擎设置关键词广告扩展奥巴马的政治宣传,通过“YouTube”为奥巴马树立正面的政治形象。

  奥巴马的互联网竞选团队拥有多达百余人,全方位关注和竞选相关的网上舆论并进行引导。团队中包括许多高素质精英,既有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的专家学者,也有“谷歌”、“脸谱网”、“eBay”的CEO或创始人等互联网企业高管,甚至还有网络游戏“魔兽世界”的顶尖玩家。互联网竞选团队成功运用网站宣传、网络广告、网络视频、网络游戏、在线捐款、社交群体、搜索引擎、电子邮件、手机短信、手机软件等多种政治网络营销手段,为奥巴马竞选创造了有利的网络舆论环境,为竞选奠定良好的基础。团队还建立了“反诽谤网站”,全面反击各种针对奥巴马的谣言,并提供相关“真相”视频,或呼吁网民现身说法进行辟谣。

  2008年2月,一张奥巴马身着索马里传统服装的照片在网上出现,引起人们对奥巴马与穆斯林关系的猜测,网上舆论一片哗然。但其竞选团队事先已做好应急预案,开动多种政治网络营销手段迅速应对,通过网络渠道发起声势浩大的舆论对竞选对手团队进行反击,树立起奥巴马受冤的形象,扭转了不利局面,支持率不降反升。

  二、日本:政府对应急事务网络舆情的应对与处置

  日本在《灾害对策基本法》的基础上,制定《灾害救助法》、《建筑基准法》、《地震保险法》等;并通过修订《大地震对策特别措施法》、《原子能灾害对策特别措施法》、《自卫队法》等一系列相关法律,从立法角度对应急事务形成了制度性的总体设计,建立了完整的应急法律体系。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政府在传统舆情应对措施的基础上,将网络舆情的发现与处置也归并其中:一是在传统机构内阁信息中心的基础上增设部门,24小时全天候工作,迅速搜集和分析包括网上来源在内的与灾害等应急事务相关的信息。二是日本各地都建立了都道府县的紧急防灾对策本部指挥中心,通过网络对所属地区进行监控或进行救灾指挥,并通过信息网络与所属地区各类管理部门联系,保证信息通畅和救灾行动实施。三是多渠道发布预警性信息,如在发生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时,通过厚生劳动省网

  站、媒体网站、社交媒体等向民众发布相关信息及预防措施。四是政府各部门均有负责宣传的工作人员,在发生应急事务时负责与包括网络媒体在内的媒体机构联络或召开新闻发布会等,并通过各部门所设立的“记者俱乐部”保持与各媒体的长期稳定沟通。

  三、法国:政府对骚乱及袭击事件相关网络舆情的应对与处置

  2015年1月7日,位于法国巴黎的讽刺杂志《沙尔利周刊》总部遭到武装分子袭击,造成12人死亡,多人受伤,成为近年来法国遭受的最为严重的恐怖袭击。为了避免因事件涉及的宗教问题引发国内穆斯林民众骚乱,法国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一是迅速主动引导舆论。袭击案发生不到一个小时,法国总统奥朗德就发表讲话,称该事件“无疑是一起恐怖袭击”。法国总理瓦尔斯随即宣布将巴黎大区反恐级别提升至最高级。在这一定性之下,包括网上舆论在内的主流舆论都将不满与指责集中指向了袭击者。二是不间断地发布信息。事件发生后,政府通过新闻发言人和媒体不断地向外界发布包括事件信息、政府工作动态、领导人的表态等,平息舆论的猜测和恐慌。三是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在网上的引导作用。由于法国媒体绝大多数都是法新社的新闻用户,因此政府选择了法新社作为重大事件信息发布的主要渠道,通过法新社及其网站的报道引导包括网上媒体在内的媒体报道导向。

  第二节

  网络舆情处置的基本原则

  一、注重规律

  互联网舆情从形成到结束,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在此过程中,互联网舆情也会遵循某些规律来运行,我们在进行处置时必须遵守这些规律。如应理解网络信息传播的运行机制,处理好疏与堵的关系,注重意见领袖、公众人物、传统媒体等的重要作用等。通过对近年来互联网舆情的考察,我们发现,像潮水涨落一样,互联网舆情也会出现涨落,涨落规律可以说是互联网舆情变化的最基本规律。在涨落的过程中,互联网舆情的发展变化过程呈现出以下几种主要形态:

  (一)倒V形或者单峰形

  倒V形或单峰形可以说是互联网舆情发展变化过程中最简单的形态,即互联网舆情从形成至达到最高点后立即下落。倒V形的互联网舆情来得快,去得也快,持续时间往往只有几天甚至一两天。门户网站的头版新闻大多属于此类型,网民对这些新闻的关注持续时间不长,很可能第二天就会转移关注焦点。

  (二)圆形

  互联网舆情事件发生后,经过一系列发展变化而壮大,呈现逐步上升趋势。当上升到某一临界点,互联网舆情达到顶点。随后政府往往会出台一些举措对事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或者对网民情绪进行疏导。但由于网民对事件仍保持着极高的关注度,这时候互联网舆情并不会呈现立即下落的趋势。社会矛盾的解决需要一段时间,人们的态度改变也需要一个过程,在经历一段时期后,随着问题解决和民众情绪疏导的效果显现,舆情开始逐渐下落,构成类似圆形的形态。呈现这一形态的互联网舆情多由一些重大突发事件引发。

  (三)双峰形或者多峰形

  与单峰形不同的是,双峰形或者多峰形的互联网舆情的最高点有两个或者多

  个。此类互联网舆情事件发生后,互联网舆情形成并逐步上升,达到第一个最高点,在经过一段时间后,舆论关注度开始下降,互联网舆情出现明显回落,但随着媒体对事件持续跟踪,如挖掘出更多相关信息或政府对事件进行处理,互联网舆论对该事件的关注度又重新提升,舆情再次攀升,从而形成两个或多个最高点。

  (四)波浪形

  波浪形的互联网舆情往往是长期性的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的舆情反映。只要该现象或社会问题持续存在,网民就会对其给予长期关注。互联网舆情会在不同因素的影响下或涨或落,原本呈现回落趋势的舆情可能死灰复燃,原本剧烈上升的舆情也可能逐步消解。在我国,由股市问题、房价问题、贫富差距等问题所引发的互联网舆情往往呈现出波浪形态。

  二、迅速反应

  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格局、社会舆论生态和公众参与方式已发生了深刻变化。近年来的很多网络舆情事件,都是由网民爆料引发,继而发酵扩散,再由传统媒体跟进,从网络舆论热点逐渐变为整个社会的舆论热点。在网络传播“一秒传千里”的效果下,如果说迅速反应是新闻从业者的生命线,那么就更是网络舆情工作者的重要原则。政府等部门必须及时对网上动态做出反应,才能牵引舆论走向,把握舆情处置话语权和主动权。

  在“会理悬浮照事件”中,当地政府不仅未对照片进行删堵,反而在照片曝光一天后就迅速开通官方微博,承认“网友的质疑是对的”,并向公众道歉,保证今后不再发生类似事件;同时顺着网民心理自我调侃“感谢网友让县领导周游世界”,获得了多数网民的理解,不仅将汹涌的网络舆情化“危”为“机”,也意外地提高了会理县的知名度。

  而反之如果一味躲闪,不予回应,不仅不会放慢消息在网上扩散传播的速度,反而容易引发公众焦虑,导致事态扩大。如2011年故宫博物院连续遭遇文物失窃事件和文物受损事件,但博物院院长持续不现身回应,且从文物损坏到被爆料其间近30天故宫未发布任何消息也未上报主管部门,引发网民对故宫管理的质疑。一系列事件反映出院方在民意沟通等方面长期存在缺陷,将一些本可“大事化小”的事件硬生生“拖”成了网络舆情事件,使公众对国家文物管理产生不信任的情绪。

  三、依法科学

  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治安事件规定》等政策法规,在对网络舆情进行处置时,应遵守相关法律规定,在客观全面还原事实的基础上,用证据和法律得出令人信服的公正结论。依法科学处置是我们不受媒体和舆论裹挟的根本依凭,彰显法制和公平公正是我们不被少数人制造的网络舆论假象所迷惑,避免为网络暴力所影响的正确方法。只有处置方式合法合规,在实际操作中才能避免引发舆情的二次危机,避免后顾之忧。

  比如,近年来发生河南王帅事件

  、甘肃王鹏事件

  等多起网民发帖举报遭跨省拘捕事件,地方政府在面对群众网上举报和负面舆情时,未能根据网上信息传播的特点进行科学处置,反而是以“诽谤罪”、“危害社会秩序罪”等为名将举报者拘捕。由于公安部明确规定,刑事案件由犯罪地的公安机关或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的公安机关管辖,因此这些事件中采取跨省拘捕的地方公安机关涉嫌越权和滥用职权,所提出的罪名也大多证据不足,在法律上不能成立。类似事件不仅使

  得公安机关公正执法的形象受损,也显示出部分地方政府依法办事的意识仍有待加强。

  四、不卑不亢

  一方面,不慌不怕,不堵不纵。在舆情事件中,政府等部门往往处于“被围观”的境地,曝光于公众监督之下,此时如果慌张应对、主观武断、乱下结论,容易乱中出错,使舆论形势进一步恶化,给处置工作带来被动。坦然而镇静地面对现实,有助于理性把握舆情处置的主动权,合理化解舆情。同时,网络舆情往往“来势凶猛”,如果只以“灭火”心态一味封杀,可能引起舆论对真相的更积极追索,使得简单问题复杂化,引发舆论危机。但面对舆论压力一味妥协退让,进行“断腕切割”,也并非永远明智的做法。这样可能损害自身形象和切身利益,甚至成为众矢之的,激起舆论更多的“拍砖”。

  另一方面,敬畏民意,以人为本。网络舆情因人而产生,因人而传播,在网络舆论场里既要抱持尊重的态度加强与网民的平等交流,也要在舆情处置时考虑民意的认可度与承受力,化解社会不满。这也表现在对待舆论漩涡中的具体当事人权益,应注重给予保障。

  如在“7·23甬温线特大动车事故”中,铁道部新闻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回应媒体关于“宣布无生命体征后为何还能救出小女孩伊伊”的疑问时称,“这只能说是生命的奇迹”,“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言论引发舆论哗然,网民批评这一过于随意的发言“正反映了对生命的不尊重”,并改造出“高铁体”等语汇进行调侃和抨击。事后该发言人承认言语有些不当,并称“当时要是再冷静一点,再诚恳一点,也许就会让记者朋友们少些不满”。

  2013年7月,有网民在贵州省某政府官员转发的有关美国枪击案的微博下评论称“中国也有城管伤害小贩事件”,被该官员回应“有人巴不得祖国天天出事”。在被网民反驳后又提出“这些人不爱国,让他们赶紧去美国,越快越好,败类!人渣!”引发舆论进一步质疑。有网民认为该官员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在网络公共平台以偏颇言语和粗口抨击他人,与其政府官员形象不符。该官员事后道歉。此事体现出保持不卑不亢、平等理性的态度是妥善应对网络舆情的基本要求之一。

  五、职责明确

  网络舆情事件的处置不但要快速,更要统一,以免造成民众不必要的误解。因此在进行舆情处置时,要明确各部门的职责权限、领导关系和责任,保证各部门之间的协调统一。对于不同类型的网络舆情,可能需要由不同层级、类型的指挥机构来统一指挥,因此应明确界定,根据网络舆情事件的类型、影响范围、危害程度、表现形式等因素,确定指挥部门的级别层次和专业性能,规定需要动员的人员范围,制定处理原则和职责,在统一指挥下反应灵敏、协调有序、机动高效地开展处置工作。

  如在2008年初的湖南冰冻灾害事件中,受灾初期,网上和社会上流传一些传言和有关政府管理的负面情绪,对此湖南省政府各部门遵循互联网传播规律,及时发布新闻,掌控信息源头,遏制谣言流传,成功引导舆论。具体来看,1月下旬湖南省抗冰救灾指挥部成立,省政府新闻办迅速启动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应急预案,及时介入包括互联网在内的新闻传播渠道,形成各部门协调统一的消息出口。11天时间内组织召开13场新闻发布会,向民众发布灾情、损失和救灾信息。在出行受阻、信息不畅的情况下,新闻发布会成为各类媒体的主要信息来源,而新闻网站对发布会信息的报道,又成为网民的重要消息渠道。在救灾工作

  取得胜利后,当地又围绕灾后重建召开了一系列新闻发布会,内容既包括基层地方政府帮农民卖农产品等“接地气”活动,也包括省广电局、教育局、民政厅等部门围绕广电设施修复、教育基础设施重建、募捐款物管理使用等多方面政府实际工作,较好地回应了舆论关切。

  第三节

  健全网络舆情应对处置机制

  一、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监测工作

  对舆情信息的监测与分析,必须浏览和查找海量的网络信息,包括网络新闻报道、相关评论、网络论坛等,从这些信息中提取与事件相关的舆情信息并进行分析。互联网舆情信息种类繁多、信息量大,更新快、传播迅速而广泛,仅仅依靠人工值守监测,劳力成本高,效率相对低下,难以及时有效搜集与监测舆情信息。这就需要依托于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收集和分析。

  网络舆情采集监测范围包括新闻网站、帖吧、论坛、博客、社交网站、微博客、微信、音视频网站等。现有的网上信息技术手段主要是结合网站应用程序接口采集和网页采集的方式,从网上自动获取页面信息。对收集到的信息要进行预处理,如格式转换、数据清理,数据统计。对于新闻评论,需要滤除无关信息,保存新闻的标题、出处、发布时间、内容、点击次数、评论人、评论内容、评论数量等。对于论坛BBS,需要记录帖子的标题、发言人、发布时间、内容、回帖内容、回帖数量等,最后形成格式化信息。通过上述方式做好对网络舆情的监测工作,从而为下一步开展网络舆情评估做好准备。

  二、建立科学的网络舆情评估研判体系

  通过对采集到的公开通道和非公开通道的舆情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构建完整的指标体系指导网络舆情监控,通过指标的反馈明确网络舆情信息采集的来源、范围和方向;以舆情指标为基础建立态势分析模型模拟舆情发展趋势,对区域性、行业性、全国性突发事件和敏感事件进行态势分析。

  通过统计学方法对定量指标进行分析,得到相应的数值,能够较清楚地反映某一时间段内的网络舆情状态,如热点事件、敏感事件和事件发展态势等,但都只是客观反映网络舆情状况。网络舆情的主体是网民,网民对待某一事件的态度和网上各类信息内容本身反映的情感信息还不能了解。这就需要我们除了定量指标之外,还应建立定性指标,用于了解网民的情感态度和网上内容(文章、帖子)等的情感特征。如心理特征指标(通常对一篇文章持什么意见,包括不活跃、活跃、从众/中庸、情感强烈、反对、支持等);态度倾向性指标(态度是正面、负面还是中立)等。然后通过对网上内容中表示情感的特定词汇进行预先分析处理,对评论中涉及的情感词汇进行统计,从而得到评论的正负取向。还可以基于自然语言的处理技术,对网上的内容进行语言学分析(语义分析),同时将分析结果与特定表达情感趋向的模板进行比较,从而判断出语义的趋向。如目前一些舆情分析软件可在短时间内阅读数篇文章,自动分析新闻网站等媒介发表文章所持的基本观点倾向。

  三、建设网络舆情预警的技术手段和业务体系

  无论是网络舆情信息的采集和分析,还是对根据分析结果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对网络舆情进行评估,最终目的是要对网络舆情做出预警,及时布置、防风险于未然,打信息安全的主动仗。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民直接通过网络表达利益诉求成为一种普遍的方式。为了及时、有效地发现苗头性、倾向性信息,维护社会稳定,有必要在网络舆情获取和分析的基础上实现网络舆情的预警,对不同

  通道、不同信息源上表现出来的网络舆情进行快速反应、科学预测和动态预警。

  目前,实现网络预警主要是通过建立案例知识库、人物库、敏感词库等知识库,根据已往突发事件的发生态势,结合舆情指标体系及舆情态势分析结果,建立舆情预警业务模型。通过专家互动平台,对区域性、行业性、全国性突发事件、敏感事件进行预警,并提供给上级监控单位和地方相关部门。

  四、制定网络舆情应对处置预案

  网络舆情事件处置预案是针对需要进行处置的网络舆情事件制定的预案。通常预案应该是一个体系,不但有一般情况下的预案,还要有针对不同事件类型和发展模式的各类典型预案,如周期性网络舆情事件处置预案、自然灾害类网络舆情事件处置预案等。在实际工作中,还应构建网络舆情事件应对处置的领导机构和专家咨询队伍。同时,还应完善网络舆情事件处置管理法制框架,使网络舆情事件的应急处置更加制度化和法制化。

  参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一般预案的内容包括总则、组织体系、运行机制、应急保障、监督管理等。结合网络舆情事件处置的特点,一般网络舆情事件处置预案可包括六部分内容:概况、预测预警、处置响应、恢复观察、处置保障、培训评估。

  (一)概况

  本部分可通过分析相关网络舆情事件的特性,制定事件处置的方针、原则、目的、适用范围等,同时针对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确定事件的分级,从而针对不同的情况分级启动预案,确定相应的处置领导机构,落实领导责任,采取相应的应对方式和手段。

  (二)预测预警

  通过预测预警,可对潜在或可能事件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或发布预警信息。预测预警体系应结合以往经验和事件特点进行,并建立预警专家咨询队伍。网络舆情事件的预测预警是一项综合性工作,绝不是一个计算机系统或者一套人马就能实现的。它既要求有严密的网上监测系统,也需组织、人员、制度等保障。

  我国在国防、消防、卫生等领域已建立了预警组织体系,建立网络舆情事件预警组织体系要建立各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的横向体系,形成不同机构间的信息共享;同时,还应建立各级相关职能部门的从中央到基层的纵向体系。

  (三)处置响应

  建立预案的分级响应机制,在预案启动时,保证各机构人员明确自身职责,哪些部门负责协调、哪些部门负责现场的哪些任务以及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等都应有明确的规定。明确预案实施的流程和步骤,快速采取相应的处置手段,同时明确处置预案实施结束的标志。在处置响应中,要建立有力的协调机制,做到统一指挥、分工协作,并实现信息共通共用。更为重要的是,处置响应中使用的处置手段和方法应是法律法规授权的结果,否则将给实践操作带来缺乏法律依据的不便。

  (四)恢复观察

  在实施处置后,舆情事件将逐渐衰退,但由于网络舆情存在随机性、传染性等不易预测的特性,在事件趋于平稳后不能立即终止预案,应经过一个相对更长

  时间的观察,以防事件出现突然激化或向其他方向转化。同时,应及时调查、总结舆情事件中反映出来的更深层次的问题,力求加以解决。这样才能从根源上防止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达到舆情事件处置的更高要求和最终目标。

  (五)处置保障

  虽然网络舆情事件的发生发展场所主要是在虚拟的互联网空间,但在处置中必然与现实空间发生关联,必须建立必要的保障措施,包括物资、通信、基础设施、技术等多个方面,涉及多个部门的时候也要注意协调相关关系。同时,还应针对事件的发展,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予以评估并给予重视,建立互助保障机制。

  (六)培训评估

  预案制定后必须进行培训甚至演练,加强相关机构和人员的学习贯彻,才能保障预案的快速有效实施。培训应该有一个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案,绝不能是走过场。同时,处置预案应一直通过评估、修订,处在不断完善、与时俱进的过程中。在预案实施前对其进行评估,可从预案编制原则、构成要素等方面进行,评价预案制定的科学性、内容的完备性等;在预案实施后对其进行评估,可以根据实施情况了解预案编制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评价预案实施的效果。预案的评估应建立综合、客观、科学的指标体系,同时根据评估应认真对预案进行修订,并加以培训。

  五、构建联动应急机制应对网络舆情事件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多数网络舆情事件的应对与处置都不是哪一个部门单独可以完成的。尤其在突发网络舆情事件和重大网络舆情保障任务中,更需要多个部门协调配合,建立包括监测发现、研判分析、技术管控、舆论引导在内的完善的应急处置机制,才能妥善应对各类网络舆情事件。

  在日常网络舆情事件处置过程中,目前已初步形成以宣传、工信、公安为主的协调处置机制。针对网上突发事件,各部门加强日常网络舆情监测,将监测到的有害信息汇总,由相关部门进行研判分析。根据研判结果,对于网上有害信息,采取管理措施;对于屡屡大量传播有害信息的网站,有关部门依法予以关闭。网信部门负责网上舆论的引导。上述协调处置机制已日趋常态化,成为处理日常网络信息安全事件的有效手段。

  在重大突发网络舆情事件中,由于涉及部门多,影响范围广,时效性强,日常协调处置机制难以应对,则需要建立由更多部门参与、时效性更强的应急处置工作机制。如在发生一些特大公共安全事件后,公安、消防、交通、安全、宣传、卫生等多个部门往往会迅速成立联合工作小组,建立信息共享、联合研判、及时处置的工作机制。第一时间将各部门掌握的信息汇总,集中研判后做出处置措施。通过上述工作,分析事件对网络舆情的影响,针对不同情况制定应急处置预案,妥善应对网络舆情变化。(本章完)

篇三:互联网涉军舆情分级应对处置办法七个方面

  网络舆情的分级响应与处置

  【摘要】科学应对网络舆情,地方政府必须首先建立一套完善的日常监测系统,根据舆情性质、影响程度、涉及范围等因素将捕捉到的各种舆情信息划归为网络民意、负面舆情、重大舆情三种不同的预警等级。面对网络民意,应建立快速回应机制;针对负面

  舆情,应建立调控引导机制;应对重大舆情,则应建立联动应急机制,有效开展全方位差异化的应对处置。

  【关键词】网络舆情

  监测系统

  舆情评估

  分级响应

  舆情危机处置

  目前受社会转型影响,我国各地突发事件不断,由此带来的网络舆情危机此起彼伏,对社会发展造成了相当程度的影响,然而受公共管理传统思维模式的束缚,一些地方政府在应对网络舆情危机这一新现象时却相当被动,如何妥善应对网络舆情考量着地方政府的执政能力。从实现“善治”、维护社会和谐的角度来说,地方政府必须提高对网络舆情的重视程度,努力形成由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宣传部门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主动参与共同推进的舆论应对引导工作新格局,建立健全适应现代舆论环境、传播手段、传播格局的网络舆情管理机制,务必尽早发现舆情,及时响应和处置,有效疏导与控制,从而为地方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网络舆情呈现的最新趋势

  近年来,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微博、手机即时通信等成为备受广大公众追捧的舆论新阵地,从而使网络舆情呈现如下新特点:

  传播更为迅速。与传统媒体单向线性传播不同,网络舆情传播具有非线性、爆炸式的特点,2010年微博的兴起更是推动了网络信息传播形式的巨大改变。微博短短百字的发文限制大大降低了公众的准入门槛,公众可以通过互联网或手机随时随地将所见、所想第一时间上传至网络,而粉丝加粉丝“一键式”的互相转发,更使网上信息呈几何级的速度裂变传播。

  内容更趋多元化。近几年,更多公众的参与使得网络舆论话题日趋宽泛、内容更加多元化。目前,网络舆论的主题从国家政策、军事外交、文化娱乐、企业生产到百姓生活,无所不包。既有积极向上的言论、合理的利益诉求,也有消极、庸俗化的言论和情绪表达,各种价值理念、思想意识、道德观念似乎都可以在网上形成一个小舆论场。

  影响力日趋增大。近几年,网络强大的社会组织动员能力凸显,像“天价香烟”事件的反腐舆论监督、“7·23”甬温线特大铁路交通事故的爱心传递,都彰显了网络巨大的民意力量。CNNIC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6月我国网民数量已达5.38亿。5.38亿网民形成的巨大的舆论场,或发布信息,或评论,或质疑,必将深刻影响我国的社会生态,加速中国社会的法治化进程。

  危害性更为严重。网络在给人们提供海量信息的同时,不免泥沙俱下,“碘盐防辐射”、“军车进京”这些在网上迅速传播的虚假谣言,极大误导了公众,引发了社会性恐慌。而那些极端、非理性的信息,更是利用网络信息传播的迅速性和匿名性,在某些网络推手、反动分子的恶意推动下大量传播,形成“网络暴力”,杀伤力巨大,给政府工作和社会稳定带来极大危害。

  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网络舆情巨大的影响力和危害性给各级政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各级地方政府除了直面这一新挑战,别无选择。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地方政府领导对网络的了解还处于起步阶段,面对网络舆情,缺乏完备的预警和应对机制,治理方法也很不科学。

  缺乏危机意识,治理观念滞后。作为一种新型公共安全危机,网络舆情必须引起各级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但是,从调研中我们却发现,目前不少地方政府的工作方法还停留在“老套路”上,思想观念并未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而转变。要么根本就未意识到网络对现实世界和政府管理所产生的巨大影响,要么对自己的社会治理能力过分自信,通过照搬照套“老办法”、“老手段”来应对网络社会中遇到的新问题。滞后的思想观念致使许多地方政府面对网络突发事件常常不知所措,陷入被动。以华南虎事件为例,在这一事件中,处置观念的滞后使得当地政府在众多网民的质询和拷问下形象大失。因此,地方政府必须意识到网络时代的到来无法回避,与其消极应付不如积极面对,而要做到有效应对,必须首先树立危机意识,转变治理理念。

  缺乏完备的应对机制,治理方法不科学。截至目前,不少地方政府还未把握网络舆情的特点及其发展演变规律,尚未建立完备的应对机制,治理方法很不科学,具体表现如下:一是缺乏应急预案。完备的应急预案是有效应对网络舆情的前提,但调研中我们发现,许多地方政府目前尚无网络舆情应急预案,已有的预案也多为原则性规定,缺乏实际操作意义。应急方案的缺乏使得许多地方政府一旦遭遇网络舆情危机事件便陷入茫然境地,找不准工作的切入点,无法对症下药;二是缺乏监测预警机制。敏捷的监测预警机制是有效应对网络舆情的基础。互联网信息量巨大,必须使用有效的监测系统才能实现对海量信息的迅速收集和处理,但是目前许多地方政府尚未建成这一系统,导致舆情危机事件发生后,难以及时获取深层次、高质量的舆情信息,造成了处置工作的被动;三是缺乏系统化应对机制。系统化的应对机制是有效应对网络舆情的保证。目前许多地方政府尚无差异化的网络舆情应对机制,只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简单粗暴地以“封”、“堵”、“删”等手段对付一切网络言论,这往往致使网民情绪更加激化,甚至引发恶性公共事件。

  建立分级响应与处置机制,科学应对网络舆情

  和谐的网络环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地方政府必须提高对网络舆情的重视程度,建立科学的分级响应与处置机制,有效应对网络舆情,既充分发挥网络在民意表达中的积极作用,促进政府工作,又有效规避其负面影响,维护社会稳定。

  第一,建立网络舆情日常监测机制,准确把握网络舆情。建立完善的网络舆情日常监测机制是地方政府有效应对网络舆情的基础。地方政府必须首先依托专业组织和专业人员,建立一套由相关部门共同组成、高效运作的网络舆情日常监测系统。该系统主要进行四个环节的工作:一是舆情规划,根据地方政府对舆情信息的需求,确定需采集的舆情信息内容;二是舆情收集,采用自动信息采集和人工干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网络舆情信息收集。重点关注网络社区/论坛/BBS、博客、微博等网络舆情的主要载体,特别要监测本地

  论坛、百度贴吧等网民较为活跃的场所;三是舆情分析,将收集到的舆情信息按主题自动分类、聚类,根据新闻评论的数量、发言的密集度识别热点话题,利用关键字布控和语义分析识别敏感话题,分析舆情信息的倾向性,生成舆情信息简报;四是舆情报送,及时向相关部门通报舆情分析结果,以便各部门及时采取处置措施,避免群体非理性行为的发生。

  第二,分级评估网络舆情,有效开展全方位舆情应对。分级评估网络舆情,开展全方位舆情应对是地方政府有效应对网络舆情的关键。地方政府要对报送的舆情认真会商、研判,根据舆情性质、影响程度、涉及范围等因素,将其划归为网络民意、负面舆情、重大舆情三种预警等级,针对不同情况,启动不同的应对机制,实施差异化的处置方案,有效开展全方位舆情应对。(如图1所示)

  图1网络舆情分级处置与应对示意图

  一是建立网络民意回应机制,切实解决舆情热点问题。面对网络民意,建立快速回应机制。完善网络民意的审核、答复和转办机制,促使各部门积极回应各自工作领域中网民关心的议题,通过积极的沟通对话,提高民众的政府认可,释缓民间不满情绪。这一环节的工作需做到两个方面:回复网民制度化和解决问题常态化。

  回复网民制度化。构建回复问题的制度化机制,从受理内容、回复原则、回复程序等方面规范网民留言批示件网上回复工作规则和流程。积极回应网民问题,根据不同情况,做好处置和答复工作:咨询类问题,及时回帖,耐心解释政府政策;建议类问题,认真分析论证,科学合理采纳;投诉类问题,严格核实,妥善做好化解处置工作。通过积极的、制度化的沟通对话,提高民众的政府满意度,有效促进政府工作。

  解决问题常态化。构建解决问题的常态化机制,以认真、负责的态度解决网民反映的突出问题。规范网民问题的受理、转办、反馈等工作流程,做到统一受理,分级负责,归口办理。情况复杂,需多个部门参与才能解决的问题,要及时在网上说明并在规定

  时限内办毕。对于网上群众反映的食品安全、官员腐败等突出问题,一经查实,务必坚决处理相关责任人,做到“网上问事、网下问人”。同时,明确专人进行督办,定期通报网络社情民意办理处置情况,真正形成长效机制和问责机制。

  二是建立负面舆情引导机制,正确引导网络舆论。针对负面舆情,建立调控引导机制。利用正确的舆论宣传造势推动事物朝正方向发展,规避负面舆情带来的不利影响。这一环节的工作须做到三个发挥:

  发挥主场优势,及时澄清事实。首先要迅速启动网络新闻发言制度,开展与网络媒体的联系协调,系统化有节奏地发布经核实的权威信息,阐释政府政策,回应质疑,消除误解,化解矛盾;其次要充分发挥自属主流网站作用。主动设置网络议题,集中以视频、文字、图片等多种形式就事件最新发展作真实发布,尽可能地把网民都吸引到自属网站上来,确保舆论的主流按网站设计的方向前进。

  发挥权威媒体作用,孤立非主流言论。最大限度地争取传统媒体的支持。报纸、广播、电视传播信息虽不如网络快捷,但其权威性却不容动摇。传统媒体的这一优势使其可以在很多方面影响和规范网络信息传播。地方政府可通过在传统媒体发新闻通稿等形式,扩大正面声音的作用范围,消解噪音、杂音造成的不良影响;最大限度地争取大型门户网站的支持。一般来讲,发生热点事件时,网民通常选择第一时间登录公信力强、影响力大、转载率高的大型门户网站查询相关信息,因此,地方政府应积极与搜狐、新浪等网站建立联系,在这些大型门户网站上搭建权威发布平台,使网民能够及时查询到权威、准确的信息资料,而不被错误信息所干扰。

  发挥舆论领袖作用,增强网上权威声音的力量。拉扎斯菲尔德的二级传播理论指出,当网上各种信息糅合在一起、各种观点激荡时,舆论领袖将成为核心人物,从而对网上舆论起到控制性作用。面对负面舆情,地方政府需注重发挥舆论领袖的作用,努力增强正面控制力。首先要安排知名官员、学者与网民交流,利用权威引导舆论。通过意见权威

  的理性分析、阐述,澄清虚假不完整信息,引导舆论朝着理性、可控方向发展;其次要在“公民报道者”和“网络意见领袖”中发展“盟友”,通过摆事实讲道路说服对方,使其实现“舆论反转”;最后,挑选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强的人才,充实到网络评论队伍中,围绕网上热点难点问题,适时发表政策解读文章与正面评论,主动引导网上舆论。

  三是建立重大舆情快速反应机制,科学化解舆论危机。应对重大舆情,建立联动应急机制。面对舆情危机事件,地方政府必须及时形成统一高效的决策机制,顺畅有序的危机协调机制,务实有力的危机执行机制,务必及时化解危机,维护社会稳定。这一环节的工作需做到两个有效:有效处理和有效评估。

  有效处理即迅速启动网络舆情应急预案。参照危机处理预案成立领导小组、事件监控小组、调查处理小组和新闻发布小组,各司其责,做好各种走向的应对准备,力争迅速控制事态。同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实施抑制。以“关键词过滤”技术屏蔽敏感词组,通过“删帖”、“锁贴”、“沉贴”的方式冷却、降温热贴,延迟审核和发布网站新帖等。对网上信息的删除、整理等工作要选择在上网的峰谷时段,避免在高峰期进行,以防事态扩大,引发新的舆论热点。此法虽有争议,但却是目前国际社会的通行做法;利用正确的舆论宣传规避不利影响。坚持网络舆情危机事件处置与新闻舆论引导同时布置、同时落实。启用“舆论领袖”等负面舆情引导机制对公众进行正确引导,必要时可以深入挖掘事件背景,澄清是非,使舆论危机转化为舆论讨论。同时,对处置事件的行动做出及时解释说明。努力解释事件的具体情况和发展状况,争取将处理原因、处理结果等及时通过相关部门、权威媒体、地方网站向公众发布,使公众获知事件真相,感知政府的努力和诚意;遵照“合法、合理、合情、有效”的原则处理相关责任人。第一时间查实负面信息所涉事件和相关责任人,及时进行处理。别有用心地对党和社会主义政权进行攻击的敌对分子或故意散布网络谣言引发社会恐慌者要予以严厉打击,对不明真相的人民群众予以耐心教育引导,既要遵守法律,又要考虑社会

  观感;强化对危机淡化期的信息跟踪和反馈。24小时不间断地对事件进行跟踪和反馈,不间断地对重点网站、重点论坛等进行主题检测和专题聚焦,保持对事态的第一时间获知权,利用技术手段继续对事件进行调控,防止事件死灰复燃,真正确保事件平息。

  有效评估即重大舆情危机处置后,地方政府应对舆情引导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考核评估,认真对前一阶段舆情应对的情况进行总结、反思,并对应对不力者进行问责,如此才能真正提升其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地方政府需要注意的是,重大舆情危机的处置不是公关活动。重大舆情是社会矛盾、社会冲突的集中反映,其根源在于现实问题尚未得到妥善解决,如果不正视这些问题,网络舆情的引导、应对就不可能取得根本成效。

篇四:互联网涉军舆情分级应对处置办法七个方面

  作者:张锋

  作者机构:解放军报政治部

  出版物刊名:中国新闻年鉴

  页码:475-477页

  年卷期:2016年

  第1期

  主题词:网络舆论;舆情;敏感;网络话语权;意识形态领域;媒体炒作;课题

  摘要:近年来,涉军话题成为网络舆论关注的热点和媒体炒作的焦点,涉军网络舆论对军队的影响也El益增大,其实质是意识形态领域的较量,关键在于能否正确应对并处置网络涉军敏感舆情,核心是争夺网络话语权的斗争。如何在日趋复杂激烈的网络斗争中,把握我军话语权,有效应对处置网络涉军敏感舆情,是一个重大而现实的紧迫课题。

篇五:互联网涉军舆情分级应对处置办法七个方面

  网络涉军负面舆情处置工作亟待加强

  网络涉军负面舆情是指通过互联网传播的一些公众对现实生活中军队某些热点、焦点问题所持的负面言论和观点。其主要特点是传播速度快,有效控制难;诱发原因多,容易成焦点;片面性较强,真假难辨别。网络涉军负面舆情的成因既有政治因素,又有社会问题,还有部队自身原因,相互交织,错综复杂。其主要成因是敌对势力恶意攻击、部分社会人员心理失衡、商业利益炒作需要以及个别官兵思想行为失范。网络涉军负面舆情丑化军队良好形象、诋毁军队性质本色、挑拨军政军民关系,严重损害军队的声誉地位。为此,各级要进一步增强网络涉军舆情处置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切实维护部队的良好形象。

  建立健全预防体系,立足早发现、早应对,牢牢把握处置工作的主动权。一是建立军地协查机制。主动加强与地方公安网监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借助地方科技手段,建立优势互补、信息共享、顺畅高效的监控体系,对网络信息实施24小时不间断监控。一旦发现有涉军负面舆情,公安网监部门应立即以传真、电话等方式及时通报部队,确保部队能够迅速找到发布源头,第一时间掌握第一手资料,迅速作出反应。二是健全军队自查机制。信息化、军务、保卫、宣传等部门要联合建立网络舆情监测室,专设网络信息员、侦察员,依据“专机入网,专室处置,专盘存储,专人管理”的原则,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后,设立互联网监控专线,安排专人值班,利用网络舆情监控软件和网络监控技术,采取确定涉军敏感信息检索内容和关键词等手段,全天候、全时段对大型网站、微博、帖吧进行搜索侦控,实时掌握涉军负面舆情动态,提高信息获取能力。三是完善应急处置机制。根据可能出现的网络涉军负面舆情,及时制定完善《涉军负面舆情应急处置方案》,明确任务区分、组织指挥、处置方法等具体细节,定期组织演练,达到一有情况能够反应迅速、指挥顺畅、分工明确、行动有序、处置得当,使负面舆情止于初萌、扼于未散、止于未果。

  坚持客观处置与积极引导相结合,及时有效查处解决。一是调查取证,判别真假。一旦发现网络涉军负面舆情,部队军务(警备)、保卫等部门要在第一时间赶赴第一现场进行调查取证,会同地方公安、宣传、信访、民政等部门和舆情事实涉及单位,尽快查清负面舆情的真、伪、虚、实。对于虚假的涉军负面舆情信息,要迅速联系地方公安网监、宣传广电部门进行覆盖、删除,同时认真追查发布负面舆情的人员、网站,运用法律手段追究相关责任,及时消除不良影响。二是区分情况,迅速处置。对发现的涉军负面舆情情况属实的,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及时通报或抄告舆情涉及单位认真调查核实,区分性质,查清责任,依据法律法规对相关单位和人员进行严肃惩处。同时,一方面积极协调地方公安网监、宣传广电等部门对负面舆情进行封堵、删除,缩小传播范围,控制事态发展;另一方面要及时利用各种媒体平台开诚布公地向民众作出科学合理的解释,及时回应公众疑问,尽快化解舆情危机,严防一些人恶意炒作和诱发群体性事件。三是持续跟踪,正面引导。处理网络涉军负面舆情要注意持续跟踪引导,防止因情况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演变成热点敏感问题。要积极发挥军队专家学者、先进典型、网评员和网络新闻发言人的引领作用,对已经扩散的涉军负面舆情利用各种媒体加强正面引导,坚持用典型说话、用数据说话、用事实说话,通过主动、及时、全面、权威的信息发布,引导负面舆情朝着良性方向发展。

  持续深入开展“崇尚军人荣誉、维护军队形象”教育活动,打牢处置工作的坚实基础。一是抓好专题教育整顿活动。持续抓好“崇尚军人荣誉、维护军队形象”专题教育整顿活动,进一步强化官兵的形象意识、纪律意识和荣誉意识,切实用条令条例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树立和维护军队的良好形象。二是塑造外出军人、军车的良好形象。依据条令条例及相关规定,对外出军人、军车的行为举止进行规范。外出军人要做到:遵守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举止文明,维护军人形象,不得军服与便服混穿;不得围观、参与地方各种非法集会;不得酗酒滋事、涉足不健康场所;不得着军服、带军车出入地方餐饮娱乐场所等。外出军车要做到:遵守交通规则,维护军队的声誉,不得闯红灯、走禁行、酒后驾车;不得开快车、占道挤道、强行超车;不得乱停乱放、不服从交通管理、滥用警灯警报器等。三是从严查纠外出军人、军车的违规违纪行为。警备司令部要加强对外出军人、军车的检查纠察,重点关注开“违法车”、“霸王车”、“特权车”现象,特别是对军容不整、酗酒滋事、闯红灯、走逆行、与交警发生冲突等容易在地方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的违纪行为,要敢于“唱黑脸”、“出重拳”、“下猛药”,从严从重进行处理,切实维护军队的形象和纪律。

篇六:互联网涉军舆情分级应对处置办法七个方面

  第一条总则

  为提高网络舆情应急处置水平,明确网络舆情预防、预警、应对的组织机构

  和程序,及时、准确发布有关信息,澄清事实,引导舆论,最大程度避免、缩小

  和消除因网络媒体报道可能对我县造成的各种负面影响,维护洛南对外形象,特

  制定本办法。

  笫二条工作原则

  1、及时主动,准确把握。重大网络舆情发生后,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向

  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报送准确信息,以便及时了解情况,随时进行研判,稳定

  公众情绪,掌控舆论的主导权和话语权。

  2、强化引导,注重效果。提高正确引导舆论的意识和工作水平,使网络舆

  情的宣传报道有利于我县的工作大局,有利于涉及事件的妥善处置。

  3、明确职责,严格制度。按照分工协作、归口处置、集中应对的原则,具

  有较大影响的特别重大网络舆情的处置工作,上报上级由县委办、县政府办负责

  组织协调并及时上报上级有关部门。

  4、突出导向,分类处理。网络舆情发生时,新闻宣传工作服从现场处置工

  作。涉及重大政治性、群体性事件,危害国家安全、损害我县形象的事件,由县

  委宣传部牵头负责,相关部门紧密配合形成准确报道。

  笫三条组织机构

  设立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

  1、及时落实主要领导关于网络舆情的批示要求;

  2、对涉及芦山的网络舆情采取有效措施,协调和处理与媒体的相关事宜;

  3、根据需要确定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应对新闻发言人;

  4、审定舆情处置预案,确定宣传报道内容,安排新闻发布,接待、引导采

  访事件的媒体记者;

  5、收集、跟踪、分析、处置境内外舆情,及时向主要领导汇报情况,并向

  有关单位和部门通报舆情进展情况,采取相应措施,指导相关单位澄清事实,批

  驳谣言,引导舆论;

  6、向相关领导和部门及时上报舆情信息处理进展情况。

  第四条舆情预警

  各科室要尽快组建一支能预测、善分析、助决策的舆情预警队伍(即舆情评

  论员),舆情评论员每天上网浏览有关芦山的相关信息,及时收集舆情危机事件

  及其苗头动向,分析评估态势趋向和可能产生的社会效果。对发现的舆情,须第

  一时间填报《舆情处置单》,向领导小组汇报,并提出舆情处置建议。在报告的同时采用“及时处理、组织跟帖、公布事实”等办法,有条不紊地开展舆情处置

  工作,控制舆情升级、扩散和蔓延。

  第五条舆情引导

  突发舆情发生后,要按照“快速反应、确认事实、正面回应、妥善处理”的总体要求,在第一时间启动响应机制。当网上出现涉及芦山的负面报道后,应坚

  持积极正面引导,进行有针对性地解答及跟帖,以正视听。有重大影响的舆情在

  领导小组的指导下,以新闻发布会、通气会等形式迅速反应,协调主流媒体,推

  出相关报道,引领社会舆论。

  第六条舆情处置

  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早平息”的基本要求,及时了解舆情出处,对引发该舆情的不实之处进行澄清。同时组织舆情主体单位和评论员,以普通群

  众的身份、从普通网民的角度出发,对负面质疑进行反驳,引导舆情的正面发展。

  当负面影响增大时,领导小组应有意识地选择重要信息在主流媒体发布,维护洛

  南的良好形象。

  第七条舆情应对

  1、明确态度。应在第一时间表明态度,快讲事实,慎讲原因,对事件及时关

  注和重视,不能漠视、一概不知和回避。

  2、提高速度。要迅速与有关单位和媒体取得联系,征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协助工作人员及时处理违法信息。

  3、把握尺度。要及时拿出统一的解释口径,当事实的调查时间较长,一时

  拿不出完全的调查结论,也要考虑梯度发布信息,分阶段降低不良信息的影响。

  4、规范法度。在消除负面报道危害时,要有的放矢,方法得当,分清轻重

  缓急,有所为有所不为,密切关注媒体动态,防止事态反复。

  5、调整角度。对于确属工作人员失误的情况,可以将着眼点放在事后的处

  理、原因的调查以及责任的追究上,显示县委、县政府“执政为民”的积极态度。

  6、提高满意度。要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力争把重大舆情和网络不

  良信息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努力营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

  氛围。

  第八条舆情协调

  建立与网络舆情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加强联系,定期沟通,及时了解

  网络舆情的最新动态,学习提高网络舆情应对的科学方法。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为快速妥当处置市档案局(馆)突发重大网络舆情,有序引导网络舆论,有效

  预防、减少和消除突发重大网络舆情造成的负面影响,切实提升应对网络媒体的能力,营造建设文化强市的良好网络舆论环境,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市、区县档案局(馆)被国内外网络媒体登载有对本地区经

  济发展、社会稳定、公共安全、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档案方面

  信息,或对本单位正常工作秩序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相关信息等突发网络舆论情

  况的应对处置工作。

  二、工作原则

  (一)统一领导,统筹组织。将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纳入全市档案

  系统应急管理工作统筹安排,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加强组织协调。

  (二)分级负责,依法处置。按照辖区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依法依规

  组织实施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和应急处置工作。

  (三)监测预警,及早防范。建立网络信息监测、报告、通报制度,及时发现

  和掌握互联网上动态性、苗头性和预警性信息,加强分析研判,有针对性地采取

  防范和控制措施,及时预防和消除不良影响。

  (四)服务发展,防止危机。立足于服务发展、保障民生、维护稳定,采取法

  律、管理、技术、舆情疏导等综合措施加强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有

  效防止网络舆情危机发生。

  三、组织体系及工作职责

  (一)领导机构及职责

  成立黄山市档案系统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山局党组书

  记、局长任组长,分管安全工作的领导任副组长,各区县档案局(馆)、局机关各

  科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主要负责审定全市档案系统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急处置

  预案、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督导有关科室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研

  判“网

  络问政”形势,有序引导网络监督。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市局科教编研

  科,负责日常工作。

  (二)主要成员单位职责

  市局科教编研科:统筹、协调有关单位落实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

  及其他相关工作。

  各县(区)档案局(馆):负责组织、协调、督导本单位突发重大网络舆情的应

  急处置工作。

  四、处置程序及办法

  (一)研判预警

  对本单位可能引发重大网络舆情的突发事件、热点敏感问题,要及时搜集掌

  握有关真实信息,做好应对处置准备,增强工作前瞻性和时效性。

  (二)快速反应

  发现重大网络舆情后,要按照应急管理规定时限和逐级报告、双重报告等要

  求,及时将情况报告市局科教编研科,由市局科教编研科报告分管领导、主要领

  导。同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建专门工作组,制定并落实应急处置措施,于发

  现后三小时内以单位或网络新闻发言人的名义跟帖依法依规告知事实真相、事件

  处置情况或答疑释惑,及时、有效控制事态,正面、有序引导网络舆论。在应急

  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

  (三)分类处置

  对网络媒体出现的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在严格执行保密法律法规、新闻宣传

  纪律等规定的基础上,按以下办法分类处置:

  1、属询问、置疑、诉求类的,安排相关职能科(股)室位依法依规进行办理、提出答复意见,经各县(区)局负责人审定后统一回复;能当即回复的要当即回复,需要一段时间办理后才能回复的,要在发现当日内回复处理意见并在办结之日内

  回复处理结果。

  2、属对某一突发事件或社会热点、敏感问题恶意传播或炒作类的,要依法

  告知事实真相或事件处置情况;对于造成重大负面影响或严重损失,告知事实真

  相、事件处置情况后仍继续恶意传播或炒作的,商请执纪执法部门依纪依法查处。

  3、属捏造、歪曲或夸大事实,恶意攻击、诽谤,煽动网民闹事或涉嫌网上

  违法犯罪活动类的,要依法澄清事实真相,并商请执纪执法部门依纪依法查处。

  4、属对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工作有重要积极意义类的,要积极采纳建议

  并按要求予以回复。

  (四)动态跟踪

  落实专人对突发重大舆情及处置后的事态实行动态跟踪,适时采取应对处置

  措施,坚决防止网络舆情危机发生。

  (五)总结评估

  在网络舆情被消除或趋于平稳后,根据舆情的发生、传播和处置情况及时进

  行总结、梳理、反思,将应对处置工作书面报告报送市局科教编研科,并健全完

  善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应对网络媒体的能力。

  五、工作保障

  要配备必要的设施设备和网管技术人员,保障必要的工作经费,建立网络舆

  情监管机制,在单位干部职工中培养一批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懂政策法规、善应对网络的网民队伍,确保一旦发生重大网络舆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处置。

  一、目的为了保障市交通局政务信息公开工作的安全,提高处置网络和网站突发公共

  事件的能力,及时掌握网络舆情动态,把握涉及交通工作网络舆情的话语权和主

  动权,及时发现、上报和处理突发网络舆情,最大限度地避免、减少和消除山网

  络舆情造成的负面影响,特制定本办法。

  二、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处置各级各类网站、微博和贴吧发生的涉及市交通局及下属单

  位工作的网络舆情。

  三、工作原则

  (一)及时准确,公开透明。遵循“快报事实,慎报原因”的原则,在突发网

  络舆情公共事件后,要在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充分满足

  群众信息需求,防止出现因处置不当造成信息失真和谣言泛滥。

  (二)主动引导,突出重点。坚持“准确报道事实、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疏堵结合,以疏为主,通过撰写网评文章等引导方式,先入为主,打好网络宣传

  主动仗。要着重组织宣传报道市交通局及下属单位妥善处理事件的情况,引导公

  众以健康的心态看待舆论,相信党和政府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网上舆情有利于社

  会稳定和事件的妥善处理。

  (三)分工负责,形成合力。进一步完善交通工作网络舆情处置制度,严格执

  行网络舆情处置工作流程,各司其职,协调配合,上下联动,形成合力,对违反

  工作纪律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依纪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三、网络处置应急响应

  (一)启动网络舆情应对机制

  网络舆情发生后,第一时间由领导组组织召开网络舆情应对专题部署会,传

  达市委的指示精神,分析舆情的发展形势,统一宣传口径,明确引导要求,建立

  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

  (二)启动新闻发布审批和通报机制

  网络舆情发生后,严格按照《安庆市交通运输局新闻发言人制度》,迅速制

  定新闻发布方案和发布内容,报市委批准后组织发布,及时通报网络舆情发展,汇编舆情专报。

  (三)启动网络监控和引导机制

  启动公安局网络监控设备,严密监控舆情的发展动向;及时封堵和删除网上

  有害信息,组织网络舆情监测员针对突发公共事件相关舆情和舆论引导工作,积

  极撰写网评文章,通过发帖、跟帖等形式进行解释疏导,引导正确舆论发展方向,做好网络媒体的宣传导向工作。

  四、总结评估

  做好应急处置结束后的善后各项工作,并对事件的发生、发展、应急处置过

  程中各相关部门及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与评估,针对处置过程中的成

  功经验和暴露出的问题,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本办法。

  对参与突发公共事件网络宣传引导工作并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

  表彰,对工作不力、玩忽职守造成重大影响和严重后果的人员及部门由纪检部门

  实行问责制。

篇七:互联网涉军舆情分级应对处置办法七个方面

  浅谈涉军网络舆情的应对和引导

  本文阐述了网络意见领袖的含义、特征及种类,分析了网络意见领袖对网络舆论的影响作用,提出了加强对涉军网络舆情的应对和引导策略。要发挥现有网络意见领袖的积极作用,注重培养军队网络意见领袖,强化对网络意见领袖的约束。

  标签:

  网络意见领袖;涉军网络舆情;引导

  习主席指出,“要创新舆论引导方式方法,正面引导网上舆论”,舆论引导“关键是要提高质量和水平,把握好时、度、效”。做好新时期涉军网络舆情应对引导工作,就必须充分认清网络意见领袖群体的特点影响,掌握应对引导的方法手段,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大胆探索,主动作为,充分发挥网络意见领袖“舆论风向标”的作用,切实增强涉军网络舆情应对引导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营造有利的舆论环境。

  一、网络意见领袖的含义、特征及种类

  1、网络意见领袖的含义

  意见领袖(opinionleader)又称舆论领袖,是指在信息传递和人际互动过程中,能够通过其言论观点,非正式影响部门公众的态度、立场或行为方式的人物。意见领袖一般为人们信赖,能在某个领域有专长与独到见解并能为人们提供信息、建议与解释。

  随着互联网迅速发展,每个网民都可以进入公共领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一批新兴的意见领袖也随之出现。他们往往针对社会热点问题,通过贴吧、论坛、博客、微博等媒介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言论,并得到众多网友的关注,从而引导舆论观点的走向,对网民产生深刻的影响。这些在网络群体性交流场所中表现活跃并能引领社会舆论方向的人或组织即“网络意见领袖”。可以说,网络意见领袖是互联网背景下对意见领袖这一传统概念的延伸。与传统媒介环境下的“意见领袖”相比,”网络意见领袖”并不集中于特定的群体或阶层,而是广泛地分布于社会上任何群体和阶层中,他们隐藏在网络群体中,通过与网民频繁地互动接触来影响他人。

  2、网络意见领袖的特征

  网络意见领袖是网络大众传播中的评论员、传达者和鼓动者,在网络沟通中扮演着“向导”和“桥梁”的角色。网络意见领袖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一是行为表现活跃。成为网络意见领袖,就必须有积极的网络参与行为,扩大自己的知名度。一般来说,一个人的发帖数量、论坛级别、粉丝数量、关注量

篇八:互联网涉军舆情分级应对处置办法七个方面

  网络舆情处置办法

  安乐河镇网络舆情管理及处置工作方案

  第一章

  总那么

  第一条

  为了更好地标准网络舆情管理与处置工作,提升网络舆情处置水平,通过舆情处置促进作风改变,发现工作中存在的缺乏,推进民生问题的解决,营造良好的舆论气氛和清朗的网络空间,特制定本方案。

  第二条

  本方法中的网络舆情是指在网络上发布的对我镇工作和社会现象存在问题提出批评和建议的网络舆论,是社会舆论的一种表现形式。

  第三条

  坚持把网络舆情处置作为解决民生诉求和群众

  需求的重要渠道,按照“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答复〞

  的要求,多渠道、多方位做好舆情收集,及时、标准、合理地做好舆情处置。

  第二章

  网络舆情管理及处置的组织机构

  第四条

  镇党委政府是舆情管理与处置工作的主体责任单位,负责网络舆情处置的具体工作。

  第三章

  网络舆情信息发布的管理

  第五条

  在网络上发布信息要做到真实客观、文明理性。

  第六条

  鼓励网民发布涉及本区域的具有建设性的网络

  建议与意见。

  第七条

  回复网络舆情信息要严把审核关,确保信息准确。

  网络舆情处置办法

  第八条

  加快推进网络实名制,确保网络信息平安。

  第四章

  网络舆情处置工作流程

  第九条

  网络舆情的收集:

  〔一〕安排专人对网络上涉及我镇的舆情进行多渠道收集。

  〔二〕各村、各单位安排专人,按照主体责任要求,主动做好舆情收集工作。

  〔三〕网络单位要自主做好本单位网络平台的舆情收集工作。

  第十条

  网络舆情的研判:

  〔一〕对收集到的舆情进行核实,明确真实性。

  〔二〕初步分析并判定舆情的性质、重要性及责任单位。第十一条

  网络舆情的分类:一类为答复类舆情,另一类

  为非答复类舆情。

  第十二条

  非答复类舆情的处理:

  针对非答复类舆情,要主动加强引导,疏导情绪,宣传部门积极给予支持帮助。

  第十三条

  答复类舆情的处理:

  〔一〕舆情的送达:通过网络、简报、短信、等方式送到达相关村、单位,重要舆情同时上报上级管理部门。

  〔二〕舆情的答复:

  网络舆情处置办法

  1.

  接到舆情通报后,要在网上及时作出受理应答,并在一个工作日内给予正式答复,难以回复或复杂舆情最迟不超过3个工作日。

  2.

  一般舆情回复由主要领导审核把关后发布,重大舆情报上级部门审核后发布。

  3.

  网络舆情回复内容主要包括事实情况、解决方法、解决时间和责任单位等四个方面。

  〔三〕舆情的线下处置:

  1.

  针对需解决的舆情,各镇、各单位要根据不同舆情,采用不同方式进行处置。

  〔1〕对一般性舆情,要及时组织人员调查了解,立即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2〕对短期内难以解决的舆情,要说明原因并排上议事日程予以处理。

  〔3〕对一个单位不能解决的舆情,要牵头组织联络相关部门单位共同研究协调解决。

  〔4〕对难以解决或不能解决的舆情,要主动做好解释沟通工作。

  〔四〕针对答复充分的网络舆情,原那么上不再发布相同或相类似的舆情信息。

  第五章

  附那么

  网络舆情处置办法

  第十四条

  本方法由安乐河镇党委、政府负责解释并监督

  执行。

  第十五条

  本方法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中共安乐河镇委员会

  安乐河镇人民政府

  年1月1日

  2021

篇九:互联网涉军舆情分级应对处置办法七个方面

  网络涉军负面舆情处置工作亟待加强

  网络涉军负面舆情处置工作亟待加强

  网络涉军负面舆情是指通过互联网传播的一些公众对现实生活中军队某些热点、焦点问题所持的负面言论和观点。其主要特点是传播速度快,有效控制难;诱发原因多,容易成焦点;片面性较强,真假难辨别。网络涉军负面舆情的成因既有政治因素,又有社会问题,还有部队自身原因,相互交织,错综复杂。其主要成因是敌对势力恶意攻击、部分社会人员心理失衡、商业利益炒作需要以及个别官兵思想行为失范。网络涉军负面舆情丑化军队良好形象、诋毁军队性质本色、挑拨军政军民关系,严重损害军队的声誉地位。为此,各级要进一步增强网络涉军舆情处置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切实维

  护部队的良好形象。

  建立健全预防体系,立足早发现、早应对,牢牢把握处置工作的主动权。一是建立军地协查机制。主动加强与地方公安网监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借助地方科技手段,建立优势互补、信息共享、顺畅高效的监控体系,对网络信息实施24小时不间断监控。一旦发现有涉军负面舆情,公安网监部门应立即以传真、电话等方式及时通报部队,确保部队能够迅速找到发布源头,第一时间掌握第一手资料,迅速作出反应。二是健全军队自查机制。信息化、军务、保卫、宣传等部门要联合建立网络舆情监测室,专设网络信息员、侦察员,依据“专机入网,专室处置,专盘存储,专人管理”的原则,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后,设立互联网监控专线,安排专人值班,利用网络舆情监控软件和网络监控技术,采取确定涉军敏感信息检索内容和关键词等手段,全天候、全时段对大型网站、微博、帖吧进行搜索侦控,实时掌握涉军负面舆情动态,提高信息获取能力。三是完善应急处置机制。根据可能出现的网络涉军负面舆情,及时制定完善《涉军负面舆情应急处置方案》,明确任务区分、组织指挥、处置方法等具体细节,定期组织演练,达到一有情况能够反应迅速、指挥顺畅、分工明确、行动有序、处置得当,使负面舆情止于初萌、扼于未散、止于未果。

  坚持客观处置与积极引导相结合,及时有效查处解决。一是调查取证,判别真假。一旦发现网络涉军负面舆情,部队军务(警备)、保卫等部门要在第一时间赶赴第一现场进行调查取证,会同地方公安、宣传、信访、民政等部门和舆情事实涉及单位,尽快查清负面舆情的真、伪、虚、实。对于虚假的涉军负面舆情信息,要迅速联系地方公安网监、宣传广电部门进行覆盖、删除,同时认真追查发布负面舆情的人员、网站,运用法律手段追究相关责任,及时消除不良影响。二是区分情况,迅速处置。对发现的涉军负面舆情情况属实的,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及时通报或抄告舆情涉及单位认真调查核实,区分性质,查清责任,依据法律法规对相关单位和人员进行严肃惩处。同时,一方面积极协调地方公安网监、宣传广电等部门对负面舆情进行封堵、删除,缩小传播范围,控制事态发展;另一方面要及时利用各种媒体平台开诚布公地向民众作出科学合理的解释,及时回应公众疑问,尽快化解舆情危机,严防一些人恶意炒作和诱发群体性事件。三是持续跟踪,正面引导。处理网络涉军负面舆情要注意持续跟踪引导,防止因情况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演变成热点敏感问题。要积极发挥军队专家学者、先进典型、网评员和网络新闻发言人的引领作用,对已经扩散的涉军负面舆情利用各种媒体加强正面引导,坚持用典型说话、用数据说话、用事实说话,通过主动、及时、全面、权威的信息发布,引导负面舆情朝着良性方向发展。

  持续深入开展“崇尚军人荣誉、维护军队形象”教育活动,打牢处置工作的坚实基础。一是抓好专题教育整顿活动。持续抓好“崇尚军人荣誉、维护军队形象”专题教育整顿活动,进一步强化官兵的形象意识、纪律意识和荣誉意识,切实用条令条例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树立和维护军队的良好形象。二是塑造外出军人、军车的良好形象。依据条令条例及相关规定,对外出军人、军车的行为举止进行规范。外出军人要做到:遵守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举止文明,维护军人形象,不得军服与便服混穿;不得围观、参与地方各种非法集会;不得酗酒滋事、涉足不健康场所;不得着军服、带军车出入地方餐饮娱乐场所等。外出军车要做到:遵守交通规则,维护军队的声誉,不得闯

  红灯、走禁行、酒后驾车;不得开快车、占道挤道、强行超车;不得乱停乱放、不服从交通管理、滥用警灯警报器等。三是从严查纠外出军人、军车的违规违纪行为。警备司令部要加强对外出军人、军车的检查纠察,重点关注开“违法车”、“霸王车”、“特权车”现象,特别是对军容不整、酗酒滋事、闯红灯、走逆行、与交警发生冲突等容易在地方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的违纪行为,要敢于“唱黑脸”、“出重拳”、“下猛药”,从严从重进行处理,切实维护军队的形象和纪律。

篇十:互联网涉军舆情分级应对处置办法七个方面

  网络舆情应对处置的基本方法与实战技巧

  起泽云

  网络负面舆情是社会舆情的一个重要内容,如何应对和处置网络负面舆情,是对政府和官员行政能力及行政效率的一个考验。恰当而及时地应对和处置网络舆情能提升政府公信力对树立政府和官员良好的形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网络舆情“风暴”中,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随时有可能被推到风口浪尖。因此,作为主要领导很有必要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更应接受相关培训。笔者从部门职能职责出发,结合自己的思考和一些工作经验,提出应对和处置网络舆情的方法和技巧,仅供参考。

  一、网络舆情的含义

  什么是网络舆情?目前尚无权威的被广泛认同的定义。一般认为,网络舆情是指网民在互联网上对社会问题具有不同看法的网络舆论,是社会舆论的一种表现形式,是通过互联网传播的公众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热点、焦点问题所持的有较强影响力、倾向性的言论

  -1-

  和观点。简而言之,网络舆情就是网民对某一社会问题或事件所产生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言论、观点、态度和情绪的总和。从这个简单的定义来看,我们可以明确以下几点:第一,网络舆情的主体是网民,这个很好理解,没有网民便没人能发表言论和观点,我们也无从知道其态度和情绪;第二,没有网络就不可能产生网络舆情。这些言论、观点、态度和情绪必须通过网络途径传播;第三,这些言论、观点和态度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可以简单理解为,网民对社会热点问题和焦点问题有一定的判断,比如,对舆情好坏的判断,通过网络舆情,我们可以大致了解网民的言论、观点及态度和情绪。

  本文所说的网络舆情主要是指负面的舆情,也就是平时说的来自网络的“不好的”、对我们造成不利影响的社会舆论。

  二、网络舆情应对处置的重要意义

  我们必须正确面对网络舆情。有人害怕网络,视网络舆情为“洪水猛兽”,其实大可不必。首先,网络舆情是我们通过舆情信息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虽然网络舆情不一定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出民情民意,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网络了解网民的真实想法,是顺畅民意诉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对于缓解和化解社会矛盾有一定的-2-

  积极作用。其次,网络舆情是公众对政府进行监督的有效手段。它能促进政府公开、透明、公正地解决社会问题,对于提升政府公信力,提升政府和官员形象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确认识了网络舆情的作用,我们才能以正确、积极的态度来对待网络舆情、开展应对与处置工作。

  有网络就会有网络舆情,有舆情就需要我们正确引导。网络舆情的应对与处置是政府的一项基本工作,也是领导干部的一门必修课。网络舆情的应对处置体现着政府的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恰当而及时地处理网络舆情,能最大限度消除不利影响,提升政府公信力和官员形象,否则反之。

  三、网络舆情的监测

  一般最简单的方法是通过百度、谷歌等搜索网站,限定一定的关键词搜索,比如,以关键词“元谋

  霜冻灾”搜索,检索出375个结果。在检索出我们需要的结果后,再通过浏览网页获取我们需要的舆情,这种方法多半是要人工分析的,费时且效率低。还有一种方法是用软件检索,这种方法简单高效,但是软件需要付费新华舆情在线(http://www.xinhuanet.com/yuqing/)和人民网舆情

  -3-

  频道(yuqing.people.com.cn/)等是国内比较权威的舆情监测专业网站。目前我们普遍采用的是第一种层次比较低的方法“盯网”——手动搜索加上人工分析,所以出现“漏网之鱼”在所难免。每天上网搜索,关注BBS(英文BulletinBoardSystem的缩写)论坛、关注当地的新闻。这些都是良好的习惯,对于我们了解最新信息,随时掌握舆论动态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还可以关注微博、微信、手机短信和网络社群(简称“群”,比如QQ群)等信息,这些也是获取舆情信息的一个重要手段。另外,我们还可以在一些区域设立舆情直报点。也许有人会说这个不是来自网络的舆情啊,有没有搞错?其实我们知道,既然都同属于“舆情”范畴,真实的社会舆情和来自网络的舆情二者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比如,有的群众在请求相关部门甚至上访要求解决问题无果之后,才转向媒体和网络求助。因此,收集好舆情直报点的舆情信息、利用好直报点也是我们获取网络舆情信息的一个重要手段之一,有时甚至可能赶在网络舆情发生之前就已经开始应对处置,及时化解社会矛盾。

  人多力量大,笔者建议大家可以互通信息,发现负面舆情立即通知相关领导,并报告县新闻外宣办,以便迅速组织应对处置。之

  -4-

  前也曾有领导因害怕由负面舆情造成负面影响,既不上报也不处理,采取一种非常冒险的方法——掖着捂着,但毕竟纸包不住火,万一火势太大,一旦超出了你能扑灭的最大能力范围,亡羊补牢则悔之晚矣,情况更严重的甚至会引火烧身。

  四、网络舆情的处置程序及实战技巧

  在处置网络舆情之前,我们首先必须成立网络舆情应对处置领导小组,负责网络舆情工作的日常管理和舆情信息处置应对的指导和领导。现在对于网络舆情应对处置,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专家们有不同的方法。但是笔者认为,网络重大负面舆情的处置至少应该包括以下这样几个阶段:发现(负面)舆情、调查事实真相、分析研判、形成新闻通稿统一宣传口径、组织回应或继续监测、总结上报。

  (一)发现负面舆情。元谋县,除了宣传员和分管宣传的领导外,每年不仅聘任了特约通讯员,还要求每个部门单位和乡镇明确专门的领导和网络评论员负责网络舆情的监测及处置。他们就是网络监测员,舆情信息管理必须培养和利用好这支队伍。发现舆情后,要求先报告分管宣传或部门单位的主要领导,领导根据情况安排上

  -5-

  报县新闻外宣办和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如果是严重的群体性事件等重大事件引发的负面舆情,还必须同时报告县政法委、县公安局及相关职能部门,以便多部门协同及时采取措施,维护社会稳定和防止事态扩大升级。重大的负面舆情信息还必须形成舆情专报,让县委县政府领导及时了解掌握最新舆论动态。

  (二)调查事实真相。在上报舆情的同时,各部门单位和乡镇必须同时组织调查核实事实真相,第一时间掌握事态发展情况。如果是影响较大的负面舆情,可能还需要成立由相关部门、人员组成的调查组,在最短时间内掌握事情的前因后果和最新发展动态,并形成文字材料,为下步的分析研判、撰写新闻通稿等一系列工作奠定基础。在应对处置可能引起重大网络舆情的事件时,不仅要组织相关部门人员及专家参与调查,还可以邀请网民全程参与,提高事件调查的可信度与透明度,有了这样诚恳的态度,要取得网民的理解和支持也就会更容易。

  (三)分析研判。简单说就是对舆情最新动向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研究与判断,比如说这个负面舆情对我们有什么影响,是否会在网上被“热炒”,下步采取什么措施才可能把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等

  -6-

  等。在此基础上,还必须口头或书面提出应对网络舆情的初步方案,以供领导决策参考。对于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网络舆情,还要适时启动应急预案,这个内容后面还会提及。

  (四)形成新闻通稿、统一宣传口径。这是应对和处置网络舆情的一个重要工作。其实这里面包含了这样一种假设:我们将被公众广泛关注,将会被媒体“热炒”。负面舆情发生后,媒体记者可能会接踵而至,一下子涌向舆情爆发地;或者是引发一场“没有硝烟”的网络舆情大战,展开一场势均力敌的网络博弈。虽然说狼不一定会来,但是请做好随时被狼“咬一大口”的准备,如果没有这个准备,等到狼真的来了,你会乱了阵脚,陷入非常被动的尴尬境地。

  新闻通稿就是为了发布信息或者媒体采访时我们能提供给记者所需要的文字材料。最常见的新闻通稿结构可以采取典型的“三段式”:即第一部分简单陈述事实真相;第二部分陈述我们采取了什么有效措施(消除不利影响);第三部分陈述事态最新进展。如果还没采取措施解决问题,也可以省略第二部分;如果已经采取了措施,则要把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效果作为一个重点内容。新闻通稿必须抓住网民最关心、最想了解的事实真相,而淡化其它方面,-7-

  甚至可以避而不提。通稿的撰写和拟定要求目的明确,言简意赅,尽量避免长篇大论。俗话说“言多必失”,有时说多了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可能还会由此引发更多的问题。另外,掌握了多少真实情况就说多少,拿不准的、不确定的不能乱说。有专家建议用“挤牙膏”的方式,等事情有了新的进展再发布或提供新的信息,不要一次就把所有的东西如“竹筒倒豆子”般全盘托出。除了很复杂的事件,我们建议新闻通稿几百字、一两页纸能说清楚就不要再繁杂累赘了。还有一点很重要,新闻通稿力求避免板着面孔、使用“八股”的官话套话,这样会给人盛气凌人、高高在上、官僚作风十足的印象,会严重影响政府和官员形象。在这里我们建议领导除了站在自己的立场思考问题外,还要换位思考,站在记者、媒体和公众的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甚至平时创造机会进行实战演习,培养和锻炼一支能胜任网络舆情管理、能打“硬仗”的宣传干部队伍,在残酷的网络博弈里成为成功的胜利者。

  统一宣传口径,我们可以理解为异口同声,一个鼻孔出气。统一宣传口径的最好方法,除了之前说的拟定新闻通稿外,就是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指定新闻发言人,由新闻发言人或授权的组织发

  -8-

  布信息,接受媒体采访。其他不熟悉情况或者未得到授权的组织或个人可以拒绝接受采访和提供情况,把发言权“推给”新闻发言人或授权组织。尤其是在接受外国媒体和境外媒体采访的时候,我们不能限制获得批准的记者入境采访,但是可以想办法让当事人拒绝接受采访,把发言权交给新闻发言人和经授权的组织或个人。当然避而不见也未必不可,如果没有比“躲”更好的办法,这也不失为一时的权宜之计。根据实际情况,在向县新闻外宣办申请并获批准后,除了让新闻发言人接受采访答记者问外,还可以举办记者招待会或新闻发布会,变被动接受采访为“主动说”。接受采访或召开新闻发布会也需要灵活处理,对于比较有争议,比较棘手的负面舆情,可以先让副职或工作人员出面说,必要时才让主要领导上场讲,这样做是居于这样的考虑:万一先出面的有什么闪失,后上场的才能有更大的回旋余地,目的是人为制造一个可以缓冲、减压的“挡箭牌”。当然,如果是事实清楚,处理起来比较简单的情况,直接让主要领导接受采访、发布信息效果会更好。但是非常时期更需要我们勇于担当重任,我们更需要有气魄、敢于面对挑战的、沉着冷静、随机应变的新闻发言人。不管领导小组安排谁先“出场”,目

  -9-

  的都是为了更好地消除不利影响,使事态向着更好的、更有利于我们的方向发展。

  总之,有了新闻通稿、统一了外宣口径,我们就能够在接受媒体采访和发布信息的时候言行一致,从容应对,避免有人抓住“话柄”炒作。

  (五)组织回应或继续监测。这个阶段要注意把握好宣传和舆论引导的时、效、度。如果说之前的工作是“备战”阶段,那么这个阶段就是“真枪实刀”的实战,这是网络负面舆情应对与处置的一个关键环节。

  经过初步分析研判,对于网民关注度高,可能对我们越来越不利的负面舆情,回应的时间越短,反应速度越快效果越好。要在尽可能在短的时间内做出回应。回应主要是指前面所说的接受媒体记者采访、召开新闻发布会或者通过微博、短信、网络论坛等媒体“主动发声”,抢占舆论引导的主阵地。当然,回应也包括对引起负面舆论的部门单位或个人的恰当处理。如果是不当言行引发的负面舆情,还可以让相关部门单位或个人出面真诚道歉,以求获得谅解,尽快息事宁人。对于因官员或一般干部个人严重的失职或错误言行

  -10-

  引发的负面舆情,我们主张尽快采取“切割”战术:割断这些人和部门单位、和上级之间的关系。比如辞退、开除甚至依法依规移交纪检、司法机关处理等。目的就是切断这些人和部门单位以及上级部门、领导之间的关联,不因一人一事而影响“一大片”。当然,也别一出事就老拿“临时工”说事儿,连我们都不信了,你说网民还会信吗?

  对于关注度不高,可能不会引起更多负面影响的舆情,我们建议继续加强监测,但在表面上不动声色,甚至“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时沉默就是最好的回应。如有些舆情,过一段时间或两三天后这些负面影响就会烟消云散,不攻自破,不战而胜。但是即便如此,我们仍须随时关注事态发展,一旦情况发生逆转就要及时跟进,组织网络评论员回复和跟帖、举行新闻发布会。无论是回复还是跟帖,我们都主张尽量使用网络语言,给网民亲切、轻松的感觉,拉近政府、官员与网民的距离,尽量避免把政府和网民置于矛盾对立的位置。出于这样的目的,我们平时也要积极参与网络评论,研究其特点和规律,熟练掌握和运用网络语言。另外,建议网络评论员和主要领导开通微博、注册重点论坛和网站,抽空参与网络讨论,提升

  -11-

  个人的网络影响力。平时与媒体、记者交朋友也很重要,一旦需要,我们可以主动联系媒体和记者,把新闻通稿交给他们发布出去,为我们“正名”。这样在处置网络舆情时才能占据更有利位置,虽然“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也能起一定的作用,但是没有平时工作中的这些必要准备,在实战中却仍会被动挨打。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恰当的措施,这个能力也非一日之功,一蹴而就的,必须经过长期的实战和平时的学习、演练才能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能力水平。

  (六)总结上报。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必须有始有终,总结上报是舆情应对处置的一个必要的“收尾”工作,就是在前面几个阶段的工作完成后,及时总结成功经验,找出问题和不足,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弥补不足的措施,以期今后能做得更好,这也是自我完善和提高的一个必要手段。同时要注意收集整理痕迹材料,上报给县新闻外宣办和相关职能部门,以备今后查阅和相互交流学习。经过这些程序和环节,网络舆情处置才算暂告一段落。

  五、加强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的几点建议

  1、要领导挂帅,亲自指挥。在应对和处置重大负面网络舆情时,主要领导必须亲自指挥。虽然在接受采访和发布新闻信息时,-12-

篇十一:互联网涉军舆情分级应对处置办法七个方面

 网络舆情处置工作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分局络舆情的处置与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络舆情处置机制,妥善处置上舆情,有效引导络舆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华宁公路分局营造良的舆论环境,根据《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应急办法》(中办发【2022】22号)等件精神,制定本细则。

  第二章

  舆情分类

  第三条

  根据络舆情的影响力和发展态势,将舆情分为三级:一级(重大)舆情、二级(严重)舆情、三级(一般)舆情。一级舆情是指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有可能形成重大络热点事件的苗头性舆情,或本属二级舆情,因处置不当,导致发展态势进一步扩大的络舆情。如中央级媒体关注或报道、国内大型门户站刊发后引起和可能引起广泛关注的舆情。二级舆情是指上影响较大、可能会引发络热点事件的舆情,或本属三级舆情,因处置不当,导致发展态势进一步扩大的络舆情。如省内媒体关注或报道、云南及市内主要站刊发的容易引起关注和需要市委、市政府协调解决的重大民生诉求等方面的舆情。三级舆情是指市内站的一般爆料、投诉、普通民生诉求等方面需要及时解决的络舆情。

  第四条

  舆情级别由省公路局党委和玉溪公路局党委和市管办确定。

  第三章

  舆情处置

  第一节

  责任主体及分工

  第五条

  分局主要领导和分局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络舆情处置第一责任人,对重大舆情要亲自处置。分管领导(络发言人)是直接责任人,负

  责处置涉及本部门的络舆情。市管办负责协调、指导全市络舆情处置工作,涉事部门分管领导(络发言人)负责协调、指导本地本部门络舆情处置工作。

  第六条

  各部门明确一名成员分管络舆情工作并担任络发言人,至少配备一名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有一定写作能力的同志担任络舆情管理员,武装多名高素质络评论员。全分局上下形成涉事部门牵头协调、相关职能部门整体联动、全体干部职工积极参与的络舆情处置与管理工作格局。形成络发言人统一指挥、络舆情管理员具体负责、各职能部门和评员积极配合的工作格局。

  第二节

  舆情监测

  第三节

  舆情研判

  第九条

  一级舆情,由领导小组和玉溪公路党委召集涉事部门举行舆情研判联席会议,研究制定舆情处置方案。

  第十条

  二级舆情由领导小组和涉事部门及时进行研判。对舆情的性质、舆情走势、可能出现的风险等进行及时准确的评估并制定舆情处置方案。

  第十一条

  三级舆情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告知涉事部门,涉事单位进行处理,处理结果报局党委。

  第十二条

  已经在全省、全国围内引起广泛关注的特别重大突发事件和络热点事件,涉事部门要在第一时间报分局党总支,党总支向上级部门和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汇报,制定舆情处置方案。

  第四节

  舆情报送

  第十三条

  一级舆情采用快报制。快报分为手机快报和纸质快报。由分局党总支在舆情发生半小时内采用手机快报报给市局主要要领导,需要报送到省的络舆情,由玉溪公路局和相关部门负责分头按要求报送。纸质快报在一小时内送达市局主要领导。

  第十四条

  二级舆情采用《上舆情》形式上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上报到市局有关部门。

  第十五条

  三级舆情采用直办制。由分局党总支指导涉事部门直接进行处理。

  第五节

  处置原则、流程及要求

  第十六条

  舆情处置按照“三同步”原则进行,即事件应急与新闻应急同步布置;处置工作与对外发布口径同步研究;处置授权与发布授权同步安排。

  第十七条

  一级舆情处置:1、华宁公路分局舆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成立舆情处置专班,启动突发事件和络热点事件新闻应急预案,制定舆情监控和舆论引导方案。2、按一级舆情处置流程图进行处置(流程图附后)。二级舆情处置:涉事地部门可参照一级舆情处置办法进行处置。舆情发现后,涉事部门在向分局主要领导汇报的同时,向玉溪公路局只管部门征求处置意见。

  舆情形成《上舆情》内参报送局领导,并被局领导签批的,根据市局批示意见迅速进行事件处置。对领导未签批的《上舆情》,由分局党总支督促涉事部门持续监测舆情,若舆情进一步升级,要及时上报分局领导和市局有关部门,确保舆情不造成大围的影响。

  分局党总支办要对二级舆情处置进行全程跟踪督办。三级舆情处置:涉事地方或部门要认真调查核实,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处置工作,并向市局回告,同时将办理情况在上反馈。

  有关人民《地方领导留言板》舆情:省委书记、市委书记留言版内容对口市委督办室,省长、市长留言版内容对口市政府督办室。发现舆情后,报送给对应的市领导。

  第十八条

  各部门需要市局有关部门办协调处理的上信息,须出具书面报告,请求市局协调落实。

  第十九条

  各部门需要协调市外、省外媒体采访报道的,须出具书面报告,请求市局有关部门协调处理。

  第六节

  舆论引导

  第二十条

  络舆论引导按照“及时准确、公开透明、有序开放、正确引导”原则进行。

  第二十一条

  一级舆情新闻通稿须经处置专班或局党委宣传部审核后发布,二级舆情新闻通稿须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后发布,三级舆情上回复稿须经分管本部门主要领导审核或商请市局有关部门后回复。

  第二十二条

  需要组织上舆论引导的,由涉事部门提出引导口径报市局,并动员本地本部门评员在市局管办指导下进行。发生一级舆情时,由市局管办协调组织全局管员、评员,统一部署进行舆论引导。

  第二十三条

  需要统筹传统媒体、络媒体进行舆论引导的,涉事部门先提交书面报告,报市局管办同意后进行。

  第二十四条

  召开新闻发布会时,有涉外、中央及省级新闻媒体参加的,须在市局党工部、省局宣传处指导下进行。

  第二十五条

  各地各部门在接受媒体采访、对外披露信息时,必须统一事实、统一数据、统一口径、统一出口。

  第二十六条

  各部门在成功处置一、二级络舆情后,要对处置工作进行总结、反思,对下阶段舆情走势进行分析研判,并将总结报告存入案例库,为应对未来的络舆情提供指导和借鉴。

  第二十七条

  主动建立与上级主流媒体和重要站合作机制,充分利用上级媒体资源,进行舆情发现、研判处置和引导等多个环节的合作,做到有效应对舆情。

  第四章

  考评

  第二十八条

  将因络舆情处置不力,或不按要求开展舆情引导,迟报、瞒报、漏报、谎报信息,未经批准擅自对外发布和泄露信息,造成重大消极影响和严重后果的,进行通报处理,部门和当事人不得评为优秀等次,同时依法依纪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二十九条

  考评工作由市局管办会同市局有关部门进行。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条

  本细则由华宁公路分局舆情处置工作办公室负责解释。本细则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本细则属内部管理细则,对相关内容务必保密。

  1月10日起实施

篇十二:互联网涉军舆情分级应对处置办法七个方面

 舆情应对处置预案

  舆情应对处置预案33篇

  一、责任主体

  (一)局法规科负责全局网络舆情工作的牵头协调,负责网络舆情信息的汇总、报送,负责网络舆情监控及评论员队伍管理。

  (二)局法规科负责“武侯人社局”(新浪和腾讯)微博舆情的监控、收集、研判、处置、引导工作;局人才中心负责“武侯人才”(新浪和腾讯)微博舆情的监控、收集、研判、处置、引导工作;各科室(单位)负责本科室(单位)业务范围内网络舆情的监控、收集、研判、处置、引导工作;各

  工作群负责人负责本群舆情的监控、收集、研判、处置、引导工作。

  (三)局办公室负责网络舆情监控及评论员队伍建设,会同局法规科组织相关培训。

  二、工作机制

  (一)舆情监测报告机制。各责任主体将监控和收集到的网络舆情信息实时报送局法规科;法规科汇总网络舆情信息后实时以电话、短信方式报告局领导,由局领导牵头视情组建舆情应对处置小组,决定是否向上级报告;法规科按照局领导指示督促各责任主体及时处置负面舆情,并动态跟踪、实时汇报舆情处置情况。

  (二)舆情研判预警机制。各责任主体应认真甄别收集到

  的舆情,对舆情最新动向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p判断,提出舆情工作措施;重大政策出台、重要活动举办时,要分析^p判断可能出现的负面舆情,拟制舆情预警应对方案,准备应答口径,做到业务工作与舆论引导、舆情应对同步部署、同步推进、统筹兼顾。

  (三)舆情应急处置机制。网络上突发涉及人力资社会保障的公共事件,或出现涉及人力资社会保障的热点、敏感、负面舆情时,各责任主体要严格按照局领导

  指示,及时组织局网络舆情监控及评论员开展网络舆情评论,通过网络跟帖评论、论坛发帖、撰写博文、微博发布等形式,抢占先机,正面引导舆论走向。

  (四)舆情外联协调机制。各责任主体应加强与省人社厅、市人社局和区委宣传部对口处室、对口单位的联系,经请示局领导同意后及时汇报,争取省、市、区及相关领导对我局工作的了解和支持。

  三、工作要求

  (一)增强主动性。人力资社会保障网络舆情工作关系民生,影响部门形象,全局干部职工要强化大局观念、整体意识和协作精神,积极主动并富有前瞻性地自觉做好网络舆情工作。

  (二)提高时效性。各责任主体要切实增强网络舆情工作敏感性,严格按照责任分工,不断提高网络舆情工作时效,不得迟报、谎报、瞒报、漏报舆情信息,不得应付、敷衍、拖沓、草率处置舆情。

  舆情应对处置预案·2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市民族宗教系统被国内外网络媒体登载舆情信息,或对本系统正常工作秩序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相关信息等突发网络舆论情况的应对处置工作。

  二、工作原则

  (一)统一领导,统筹组织。将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纳入全市民族宗教系统应急管理工作统筹安排,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加强组织协调。

  (二)分级负责,依法处置。按照辖区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依法依规组织实施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和应急处置工作。

  (三)监测预警,及早防范。建立网络信息监测、报告、通报制度,及时发现和掌握互联网上动态性、苗头性和预警性信息,加强分析^p研判,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和控制措施,及时预防和消除不良影响。

  (四)服务发展,防止危机。立足于服务发展、保障民生、维护稳定,采取法律、管理、技术、舆情疏导等综合措施加强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有效防止网络舆情危机发生。

  三、组织体系及工作职责

  (一)领导机构及职责

  成立市民族宗教系统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办公室工作的领导任副组长,有关科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主要负责审定全市民族宗教系统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急处置预案、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督导、考核有关单位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研判“网络问政”形势,有序引导网络监督。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机关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二)主要职责

  办公室:统筹、协调有关单位落实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及其他相关工作。

  各科室:负责组织实施本单位突发重大网络舆情的应急处置工作。

  四、处置程序及办法

  (一)研判预警

  各科室对所可能引发重大网络舆情的突发事件、热点敏感问题,要及时搜集掌握有关真实信息,做好应对处置准备,增强工作前瞻性和时效性。

  (二)快速反应

  各科室发现重大网络舆情后,应立即向重大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最迟不得超过2小时,同时向有关部门通报。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事件处置进

  展和可能衍生的新情况。紧急情况下,可电话口头报告突发事件信息,并在

  30分钟内报送书面信息。在重大网络舆情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

  (三)分类处置

  对网络媒体出现的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在严格执行保密法律法规、新闻宣传纪律等规定的基础上,按以下办法分类处置:

  1、属询问、置疑、诉求类的,安排相关科室、直属单位依法依规进行办理、提出答复意见,经各科室和直属单位负责人审定后统一回复;能当即回复的要当即回复,需要一段时间办理后才能回复的,要在发现当日内回复处理意见并在办结之日内回复处理结果。

  2、属对某一突发事件或社会热点、敏感问题恶意传播或炒作类的,要依法告知事实真相或事件处置情况;对于造成重大负面影响或严重损失,告知事实真相、事件处置情况后仍继续恶意传播或炒作的,商请执纪执法部门依纪依法查处。

  3、属捏造、歪曲或夸大事实,恶意攻击、诽谤,煽动网民闹事或涉嫌网上违法犯罪活动类的,要依法澄清事实真相,并商请监察执法部门依纪依法查处。

  4、属对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工作有重要积极意义类的,要积极采纳建议并按要求予以回复。

  (四)动态跟踪

  各相关科室、二级单位要落实专人对突发重大舆情及处置后的事态实行动态跟踪,适时采取应对处置措施,坚决防止网络舆情危机发生。

  (五)总结评估

  在网络舆情被消除或趋于平稳后,各相关科室和二级单位要根据舆情的发生、传播和处置情况及时进行总结、梳理、反思,将应对处置工作书面报告三日内报送办公室,并健全完善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应对网络媒体的能力。

  五、工作保障

  各科室和二级单位指定专门的舆情监控人员,建立网络舆情监管机制,在单位干部职工中培养一批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懂政策法规、善应对网络的网民队伍,确保一旦发生重大网络舆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处置。

  六、责任追究

  重大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各科室、二级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奖励及责任追究机制,对迟报、漏报、谎报和瞒报突发事件重要情况或者应急处置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依法对有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应给予表彰和奖励。

  舆情应对处置预案·3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社会上出现的任何与我行、主发起行及主要股东等有关的舆情信息。

  二、工作原则

  (一)统一领导,明确职责。在我行董事会的统一领导下,各分支机构、各部室应负责对舆情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上报,舆情应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对我行各类舆情统一对外宣传、解释和应对处置,其他分支机构、部门及人员不得擅自行动。

  (二)快速反应,积极应对。发现涉及我行、主发起行及主要股东等社会舆情和公共突发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第一时间监测发现、第一时间分析^p研判、第一时间上报信息、第一时间应对处置,最大限度消除社会负面舆论影响。

  (三)把握导向,确保稳定。应急工作以服务我行中心工作和发展为大局,本着有利于平息事态的原则,切实化解

  负面舆论,维护我行良好社会形象。

  (四)疏堵结合,正确引导。合理把握评议尺度,及时回应社会公众关切,发布正面信息,正确引导舆情,预防不良炒作。

  (五)预防为主,防患未然。密切关注各类舆情信息,及时发现负面舆情,通过与各信息发布平台的及时沟通,有效遏制信息传播,从头上预防不良信息的扩散。

  三、组织领导

  (一)成立柳河蒙银村镇银行舆情应急领导小组,作为全行舆情应急指挥的非常设领导机构,在董事会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组织有关部门审定应对不良舆情信息发布方案、发布口径、原则、内容及范围;审定统一的新闻发布稿;确定接受媒体采访的本行高管和相关部门负责人;通过各种方式,有针对性地解疑释惑、澄清事实、批驳谣言、引导舆论。

  舆情领导小组组长:徐芳

  领导小组副组长:胡顺利、罗慧、陈永新

  成员:赵媛媛、苏晓迪、郑兆铭、关健、张雪、杨中将、张强

  (二)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该办公室设在柳河蒙银村镇银行综合管理部。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舆情信息的监测、搜集、整理以及对外宣传、解释和应对的具体工作。

  舆情领导办公室负责人:杨中将

  联络人:张强、李萍

  四、舆情分类

  (一)特别重大舆情

  涉及到本行或主发起行业务经营、稳定发展等重大媒体热点事件或重特大突发事件,引起或可能引起大规模媒体炒作和群体性事件的不良舆情。

  (二)重大或较大舆情

  主要涉及我行、主发起行或主要股东的社会不良舆情或突发事件,媒体“炒作”敏感度高,可能引起或已经引发较大规模“炒作”,并有继续升级的可能。

  (三)一般舆情

  传播范围较小,暂未形成集中的舆论场,总体可控。但也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在一定情况下可能升级的、涉及我行的社会不良舆情,应给与一定的预警关注。

  (四)影响较小的舆情

  敏感度较低,不具有一定的传播性,能够在短时间予以化解的舆情信息。

  五、应急程序

  (一)监测舆情。我行将舆情监测作为一项日常工作持续进行,随时掌握社会有关我行的舆情导向、特点和趋势。及时通过各类渠道了解相关信息,通过判断,筛选出相关不良舆情,记录其出处并分类。通过分类选择特重大或重大舆

  情先报、早报,尽可能减少不良的影响。

  (二)跟踪舆情。此项工作贯穿整个舆情应对处置工作,发现舆情后我行时刻监测舆情发展动向,直至舆情平息为止。在监测过程中发现不良舆情恶化、影响面扩大等趋势时,要及时上报本行舆情应急领导小组,以便迅速有效地处理。

  (三)信息报送。我行各分支机构、各部室按照我行规定及时向舆情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舆情信息,重大情况随时上

  报。针对各种类型的舆情事件,密切关注事态发展,第一时间了解事态进展。

  (四)会商措施。接到舆情上报后,舆情应急领导小组及时召开舆情应对会,会商出舆情处理措施。如为特别重大或重大舆情,及时听取监管部门和主发起行的会商措施并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拿出最终处理措施,以便及时有效地对舆情加以引导和回复。

  (五)舆情管控。针对不实报道,由舆情应急领导小组积极采取措施,与刊登不实消息的相关方进行沟通,积极控制不良信息的传播;针对突发事件产生的舆情,及时汇集、整理、分析^p,及时研究解决对策,及时做好与相关网络媒体沟通工作,在第一时间内发出官方声音,有效引导舆论,最大限度控制不良影响。

  (六)宣传引导。舆情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相关责任主体或责任部门制定舆论引导、正面宣传方案,拟定发布口径

  稿,明确目标媒体、发布渠道和发布要求、方式,在舆情领导小组指导下有序发布,并及时监督反馈宣传效果;根据舆情反映事件的程度,必要时及时组织新闻发布会,向公众澄清事实,积极加强正面引导,消除不利影响。

  (七)协调联动。各分支机构、各部室要及时做好本机构、本部门公众舆论的监控管理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上报信息,及时反馈舆情发展动向,按照领导小组要求统一回复,从而实现上下联动,对舆情的正确引导,直至舆情缓退、平息。

  (八)舆情报送流程。经我行舆情应急领导小组确定为特别重大、重大或较大舆情的事件,在第一时间报告本行董事会。同时,在12小时内以书面形式(特紧急情况,先以口头形式)上报属地监管部门和主发起行。

  六、应急评估

  (一)后期工作

  1.舆情应急处置结束后,应继续加强对舆情事件相关性质、相关领域、相关群体的舆情信息研判和应对处置,避免形成共振效应和连锁反应。

  2.涉及相关主体责任部门的舆论事件,应依法有序做好善后处理工作,妥善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好本行良好的社会形象。

  3.加强正面形象宣传,组织策划新的宣传主题和亮点,消减舆论影响。

  (二)分析^p总结

  根据工作开展情况,就舆情发展特点、舆情应对措施及效果、取得的经验、存在的问题、对策建议等进行认真分析^p总结,形成舆情分析^p专题报告,进一步完善舆情处置应急预案。

  七、应急保障

  (一)通信保障

  应急领导小组在我行由各分支机构、各部室负责人专人负责,确保舆情相关工作,联络畅通、及时。

  (二)培训保障

  应定期组织负责舆情方面的人员培训,不断提高其舆情应急处置人员政治上、业务上的敏感性和应急处置的娴熟能力。

  八、附则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并由____村镇银行负责解释。

篇十三:互联网涉军舆情分级应对处置办法七个方面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word可编辑

  网络舆情处置工作细则

  网络舆情处置工作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分局网络舆情的处置与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网络舆情处置机制,妥善处置网上舆情,有效引导网络舆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华宁公路分局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根据《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应急办法》(中办发【2008】22号)等文件精神,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中的网络舆情是指通过新闻报道、新闻爆料、论坛、博客、播客、微博、微信、QQ群等互联网形式,反映出来的涉及华宁公路分局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和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有较强影响力、倾向性重大事件的言论和观点信息,以及可能或已经对华宁公路分局形象、公信力产生不良影响的网上负面报道和负面言论。

  第二章

  舆情分类

  第三条

  根据网络舆情的影响力和发展态势,将舆情分为三级:一级(重大)舆情、二级(严重)舆情、三级(一般)舆情。一级舆情是指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有可能形成重大网络热点事件的苗头性舆情,或本属二级舆情,因处置不当,导致发展态势进一步扩大的网络舆情。如中央级媒体关注或报道、国内大型门户网站刊发后引起和可能引起广泛关注的舆情。二级舆情是指网上影响较大、可能会引发网络热点事件的舆情,或本属三级舆情,因处置不当,导致发展态势进一步扩大的网络舆情。如省内媒体关注或报道、云南网及市内主要网站刊发的容易引起关注和需要市委、市政府协1/6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word可编辑

  调解决的重大民生诉求等方面的舆情。三级舆情是指市内网站的一般爆料、投诉、普通民生诉求等方面需要及时解决的网络舆情。

  第四条

  舆情级别由省公路局党委和玉溪公路局党委和市网管办确定。

  第三章

  舆情处置

  第一节

  责任主体及分工

  第五条

  分局主要领导和分局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网络舆情处置第一责任人,对重大舆情要亲自处置。分管领导(网络发言人)是直接责任人,负责处置涉及本部门的网络舆情。市网管办负责协调、指导全市网络舆情处置工作,涉事部门分管领导(网络发言人)负责协调、指导本地本部门网络舆情处置工作。

  第六条

  各部门明确一名成员分管网络舆情工作并担任网络发言人,至少配备一名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有一定写作能力的同志担任网络舆情管理员,武装多名高素质网络评论员。全分局上下形成涉事部门牵头协调、相关职能部门整体联动、全体干部职工积极参与的网络舆情处置与管理工作格局。形成网络发言人统一指挥、网络舆情管理员具体负责、各职能部门和网评员积极配合的工作格局。

  第二节

  舆情监测

  第七条

  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每日对主要新闻网站、大型门户网站、市内主要网站通过新闻报道、社区论坛、博客、播客以及微博、微信和QQ群等发布的涉分局舆情进行搜索、监测、研判、预警。对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网民涉分局留言进行搜集,确保第一时间掌握涉分局重大舆情。

  2/6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word可编辑

  第八条

  市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建立网络管理QQ群,对各部门网络发言人、网管员实行统一管理。

  第三节

  舆情研判

  第九条

  一级舆情,由领导小组和玉溪公路党委召集涉事部门举行舆情研判联席会议,研究制定舆情处置方案。

  第十条

  二级舆情由领导小组和涉事部门及时进行研判。对舆情的性质、舆情走势、可能出现的风险等进行及时准确的评估并制定舆情处置方案。

  第十一条

  三级舆情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告知涉事部门,涉事单位进行处理,处理结果报局党委。

  第十二条

  已经在全省、全国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的特别重大突发事件和网络热点事件,涉事部门要在第一时间报分局党总支,党总支向上级部门和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汇报,制定舆情处置方案。

  第四节

  舆情报送

  第十三条

  一级舆情采用快报制。快报分为手机快报和纸质快报。由分局党总支在舆情发生半小时内采用手机快报报给市局主要要领导,需要报送到省的网络舆情,由玉溪公路局和相关部门负责分头按要求报送。纸质快报在一小时内送达市局主要领导。

  第十四条

  二级舆情采用《网上舆情》形式上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上报到市局有关部门。

  第十五条

  三级舆情采用直办制。由分局党总支指导涉事部门直接进行处理。

  3/6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word可编辑

  第五节

  处置原则、流程及要求

  第十六条

  舆情处置按照“三同步”原则进行,即事件应急与新闻应急同步布置;处置工作与对外发布口径同步研究;处置授权与发布授权同步安排。

  第十七条

  一级舆情处置:1、华宁公路分局舆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成立舆情处置专班,启动突发事件和网络热点事件新闻应急预案,制定舆情监控和舆论引导方案。2、按一级舆情处置流程图进行处置(流程图附后)。二级舆情处置:涉事地部门可参照一级舆情处置办法进行处置。舆情发现后,涉事部门在向分局主要领导汇报的同时,向玉溪公路局只管部门征求处置意见。

  舆情形成《网上舆情》内参报送局领导,并被局领导签批的,根据市局批示意见迅速进行事件处置。对领导未签批的《网上舆情》,由分局党总支督促涉事部门持续监测舆情,若舆情进一步升级,要及时上报分局领导和市局有关部门,确保舆情不造成大范围的影响。

  分局党总支办要对二级舆情处置进行全程跟踪督办。三级舆情处置:涉事地方或部门要认真调查核实,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处置工作,并向市局回告,同时将办理情况在网上反馈。

  有关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舆情:省委书记、市委书记留言版内容对口市委督办室,省长、市长留言版内容对口市政府督办室。发现舆情后,报送给对应的市领导。

  第十八条

  各部门需要市局有关部门办协调处理的网上信息,须出具书面报告,请求市局协调落实。

  4/6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word可编辑

  第十九条

  各部门需要协调市外、省外媒体采访报道的,须出具书面报告,请求市局有关部门协调处理。

  第六节

  舆论引导

  第二十条

  网络舆论引导按照“及时准确、公开透明、有序开放、正确引导”原则进行。

  第二十一条

  一级舆情新闻通稿须经处置专班或局党委宣传部审核后发布,二级舆情新闻通稿须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后发布,三级舆情网上回复稿须经分管本部门主要领导审核或商请市局有关部门后回复。

  第二十二条

  需要组织网上舆论引导的,由涉事部门提出引导口径报市局,并动员本地本部门网评员在市局网管办指导下进行。发生一级舆情时,由市局网管办协调组织全局网管员、网评员,统一部署进行舆论引导。

  第二十三条

  需要统筹传统媒体、网络媒体进行舆论引导的,涉事部门先提交书面报告,报市局网管办同意后进行。

  第二十四条

  召开新闻发布会时,有涉外、中央及省级新闻媒体参加的,须在市局党工部、省局宣传处指导下进行。

  第二十五条

  各地各部门在接受媒体采访、对外披露信息时,必须统一事实、统一数据、统一口径、统一出口。

  第二十六条

  各部门在成功处置一、二级网络舆情后,要对处置工作进行总结、反思,对下阶段舆情走势进行分析研判,并将总结报告存入案例库,为应对未来的网络舆情提供指导和借鉴。

  5/6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word可编辑

  第二十七条

  主动建立与上级主流媒体和重要网站合作机制,充分利用上级媒体资源,进行舆情发现、研判处置和引导等多个环节的合作,做到有效应对舆情。

  第四章

  考评

  第二十八条

  将因网络舆情处置不力,或不按要求开展舆情引导,迟报、瞒报、漏报、谎报信息,未经批准擅自对外发布和泄露信息,造成重大消极影响和严重后果的,进行通报处理,部门和当事人不得评为优秀等次,同时依法依纪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二十九条

  考评工作由市局网管办会同市局有关部门进行。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条

  本细则由华宁公路分局舆情处置工作办公室负责解释。本细则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本细则属内部管理细则,对相关内容务必保密。

  第三十一条

  本细则自202*年1月10日起实施

  6/6

篇十四:互联网涉军舆情分级应对处置办法七个方面

 网络舆情应对处置的基本方法与实战技巧

  起泽云

  网络负面舆情是社会舆情的一个重要内容,如何应对和处置网络负面舆情,是对政府和官员行政能力及行政效率的一个考验。恰当而及时地应对和处置网络舆情能提升政府公信力对树立政府和官员良好的形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网络舆情“风暴”中,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随时有可能被推到风口浪尖。因此,作为主要领导很有必要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更应接受相关培训。笔者从部门职能职责出发,结合自己的思考和一些工作经验,提出应对和处置网络舆情的方法和技巧,仅供参考。

  一、网络舆情的含义

  什么是网络舆情?目前尚无权威的被广泛认同的定义。一般认为,网络舆情是指网民在互联网上对社会问题具有不同看法的网络舆论,是社会舆论的一种表现形式,是通过互联网传播的公众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热点、焦点问题所持的有较强影响力、倾向性的言论

  -1-

  和观点。简而言之,网络舆情就是网民对某一社会问题或事件所产生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言论、观点、态度和情绪的总和。从这个简单的定义来看,我们可以明确以下几点:第一,网络舆情的主体是网民,这个很好理解,没有网民便没人能发表言论和观点,我们也无从知道其态度和情绪;第二,没有网络就不可能产生网络舆情。这些言论、观点、态度和情绪必须通过网络途径传播;第三,这些言论、观点和态度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可以简单理解为,网民对社会热点问题和焦点问题有一定的判断,比如,对舆情好坏的判断,通过网络舆情,我们可以大致了解网民的言论、观点及态度和情绪。

  本文所说的网络舆情主要是指负面的舆情,也就是平时说的来自网络的“不好的”、对我们造成不利影响的社会舆论。

  二、网络舆情应对处置的重要意义

  我们必须正确面对网络舆情。有人害怕网络,视网络舆情为“洪水猛兽”,其实大可不必。首先,网络舆情是我们通过舆情信息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虽然网络舆情不一定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出民情民意,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网络了解网民的真实想法,是顺畅民意诉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对于缓解和化解社会矛盾有一定的-2-

  积极作用。其次,网络舆情是公众对政府进行监督的有效手段。它能促进政府公开、透明、公正地解决社会问题,对于提升政府公信力,提升政府和官员形象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确认识了网络舆情的作用,我们才能以正确、积极的态度来对待网络舆情、开展应对与处置工作。

  有网络就会有网络舆情,有舆情就需要我们正确引导。网络舆情的应对与处置是政府的一项基本工作,也是领导干部的一门必修课。网络舆情的应对处置体现着政府的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恰当而及时地处理网络舆情,能最大限度消除不利影响,提升政府公信力和官员形象,否则反之。

  三、网络舆情的监测

  一般最简单的方法是通过百度、谷歌等搜索网站,限定一定的关键词搜索,比如,以关键词“元谋

  霜冻灾”搜索,检索出375个结果。在检索出我们需要的结果后,再通过浏览网页获取我们需要的舆情,这种方法多半是要人工分析的,费时且效率低。还有一种方法是用软件检索,这种方法简单高效,但是软件需要付费新华舆情在线(http://www.xinhuanet.com/yuqing/)和人民网舆情

  -3-

  频道(yuqing.people.com.cn/)等是国内比较权威的舆情监测专业网站。目前我们普遍采用的是第一种层次比较低的方法“盯网”——手动搜索加上人工分析,所以出现“漏网之鱼”在所难免。每天上网搜索,关注BBS(英文BulletinBoardSystem的缩写)论坛、关注当地的新闻。这些都是良好的习惯,对于我们了解最新信息,随时掌握舆论动态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还可以关注微博、微信、手机短信和网络社群(简称“群”,比如QQ群)等信息,这些也是获取舆情信息的一个重要手段。另外,我们还可以在一些区域设立舆情直报点。也许有人会说这个不是来自网络的舆情啊,有没有搞错?其实我们知道,既然都同属于“舆情”范畴,真实的社会舆情和来自网络的舆情二者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比如,有的群众在请求相关部门甚至上访要求解决问题无果之后,才转向媒体和网络求助。因此,收集好舆情直报点的舆情信息、利用好直报点也是我们获取网络舆情信息的一个重要手段之一,有时甚至可能赶在网络舆情发生之前就已经开始应对处置,及时化解社会矛盾。

  人多力量大,笔者建议大家可以互通信息,发现负面舆情立即通知相关领导,并报告县新闻外宣办,以便迅速组织应对处置。之

  -4-

  前也曾有领导因害怕由负面舆情造成负面影响,既不上报也不处理,采取一种非常冒险的方法——掖着捂着,但毕竟纸包不住火,万一火势太大,一旦超出了你能扑灭的最大能力范围,亡羊补牢则悔之晚矣,情况更严重的甚至会引火烧身。

  四、网络舆情的处置程序及实战技巧

  在处置网络舆情之前,我们首先必须成立网络舆情应对处置领导小组,负责网络舆情工作的日常管理和舆情信息处置应对的指导和领导。现在对于网络舆情应对处置,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专家们有不同的方法。但是笔者认为,网络重大负面舆情的处置至少应该包括以下这样几个阶段:发现(负面)舆情、调查事实真相、分析研判、形成新闻通稿统一宣传口径、组织回应或继续监测、总结上报。

  (一)发现负面舆情。元谋县,除了宣传员和分管宣传的领导外,每年不仅聘任了特约通讯员,还要求每个部门单位和乡镇明确专门的领导和网络评论员负责网络舆情的监测及处置。他们就是网络监测员,舆情信息管理必须培养和利用好这支队伍。发现舆情后,要求先报告分管宣传或部门单位的主要领导,领导根据情况安排上

  -5-

  报县新闻外宣办和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如果是严重的群体性事件等重大事件引发的负面舆情,还必须同时报告县政法委、县公安局及相关职能部门,以便多部门协同及时采取措施,维护社会稳定和防止事态扩大升级。重大的负面舆情信息还必须形成舆情专报,让县委县政府领导及时了解掌握最新舆论动态。

  (二)调查事实真相。在上报舆情的同时,各部门单位和乡镇必须同时组织调查核实事实真相,第一时间掌握事态发展情况。如果是影响较大的负面舆情,可能还需要成立由相关部门、人员组成的调查组,在最短时间内掌握事情的前因后果和最新发展动态,并形成文字材料,为下步的分析研判、撰写新闻通稿等一系列工作奠定基础。在应对处置可能引起重大网络舆情的事件时,不仅要组织相关部门人员及专家参与调查,还可以邀请网民全程参与,提高事件调查的可信度与透明度,有了这样诚恳的态度,要取得网民的理解和支持也就会更容易。

  (三)分析研判。简单说就是对舆情最新动向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研究与判断,比如说这个负面舆情对我们有什么影响,是否会在网上被“热炒”,下步采取什么措施才可能把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等

  -6-

  等。在此基础上,还必须口头或书面提出应对网络舆情的初步方案,以供领导决策参考。对于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网络舆情,还要适时启动应急预案,这个内容后面还会提及。

  (四)形成新闻通稿、统一宣传口径。这是应对和处置网络舆情的一个重要工作。其实这里面包含了这样一种假设:我们将被公众广泛关注,将会被媒体“热炒”。负面舆情发生后,媒体记者可能会接踵而至,一下子涌向舆情爆发地;或者是引发一场“没有硝烟”的网络舆情大战,展开一场势均力敌的网络博弈。虽然说狼不一定会来,但是请做好随时被狼“咬一大口”的准备,如果没有这个准备,等到狼真的来了,你会乱了阵脚,陷入非常被动的尴尬境地。

  新闻通稿就是为了发布信息或者媒体采访时我们能提供给记者所需要的文字材料。最常见的新闻通稿结构可以采取典型的“三段式”:即第一部分简单陈述事实真相;第二部分陈述我们采取了什么有效措施(消除不利影响);第三部分陈述事态最新进展。如果还没采取措施解决问题,也可以省略第二部分;如果已经采取了措施,则要把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效果作为一个重点内容。新闻通稿必须抓住网民最关心、最想了解的事实真相,而淡化其它方面,-7-

  甚至可以避而不提。通稿的撰写和拟定要求目的明确,言简意赅,尽量避免长篇大论。俗话说“言多必失”,有时说多了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可能还会由此引发更多的问题。另外,掌握了多少真实情况就说多少,拿不准的、不确定的不能乱说。有专家建议用“挤牙膏”的方式,等事情有了新的进展再发布或提供新的信息,不要一次就把所有的东西如“竹筒倒豆子”般全盘托出。除了很复杂的事件,我们建议新闻通稿几百字、一两页纸能说清楚就不要再繁杂累赘了。还有一点很重要,新闻通稿力求避免板着面孔、使用“八股”的官话套话,这样会给人盛气凌人、高高在上、官僚作风十足的印象,会严重影响政府和官员形象。在这里我们建议领导除了站在自己的立场思考问题外,还要换位思考,站在记者、媒体和公众的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甚至平时创造机会进行实战演习,培养和锻炼一支能胜任网络舆情管理、能打“硬仗”的宣传干部队伍,在残酷的网络博弈里成为成功的胜利者。

  统一宣传口径,我们可以理解为异口同声,一个鼻孔出气。统一宣传口径的最好方法,除了之前说的拟定新闻通稿外,就是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指定新闻发言人,由新闻发言人或授权的组织发

  -8-

  布信息,接受媒体采访。其他不熟悉情况或者未得到授权的组织或个人可以拒绝接受采访和提供情况,把发言权“推给”新闻发言人或授权组织。尤其是在接受外国媒体和境外媒体采访的时候,我们不能限制获得批准的记者入境采访,但是可以想办法让当事人拒绝接受采访,把发言权交给新闻发言人和经授权的组织或个人。当然避而不见也未必不可,如果没有比“躲”更好的办法,这也不失为一时的权宜之计。根据实际情况,在向县新闻外宣办申请并获批准后,除了让新闻发言人接受采访答记者问外,还可以举办记者招待会或新闻发布会,变被动接受采访为“主动说”。接受采访或召开新闻发布会也需要灵活处理,对于比较有争议,比较棘手的负面舆情,可以先让副职或工作人员出面说,必要时才让主要领导上场讲,这样做是居于这样的考虑:万一先出面的有什么闪失,后上场的才能有更大的回旋余地,目的是人为制造一个可以缓冲、减压的“挡箭牌”。当然,如果是事实清楚,处理起来比较简单的情况,直接让主要领导接受采访、发布信息效果会更好。但是非常时期更需要我们勇于担当重任,我们更需要有气魄、敢于面对挑战的、沉着冷静、随机应变的新闻发言人。不管领导小组安排谁先“出场”,目

  -9-

  的都是为了更好地消除不利影响,使事态向着更好的、更有利于我们的方向发展。

  总之,有了新闻通稿、统一了外宣口径,我们就能够在接受媒体采访和发布信息的时候言行一致,从容应对,避免有人抓住“话柄”炒作。

  (五)组织回应或继续监测。这个阶段要注意把握好宣传和舆论引导的时、效、度。如果说之前的工作是“备战”阶段,那么这个阶段就是“真枪实刀”的实战,这是网络负面舆情应对与处置的一个关键环节。

  经过初步分析研判,对于网民关注度高,可能对我们越来越不利的负面舆情,回应的时间越短,反应速度越快效果越好。要在尽可能在短的时间内做出回应。回应主要是指前面所说的接受媒体记者采访、召开新闻发布会或者通过微博、短信、网络论坛等媒体“主动发声”,抢占舆论引导的主阵地。当然,回应也包括对引起负面舆论的部门单位或个人的恰当处理。如果是不当言行引发的负面舆情,还可以让相关部门单位或个人出面真诚道歉,以求获得谅解,尽快息事宁人。对于因官员或一般干部个人严重的失职或错误言行

  -10-

  引发的负面舆情,我们主张尽快采取“切割”战术:割断这些人和部门单位、和上级之间的关系。比如辞退、开除甚至依法依规移交纪检、司法机关处理等。目的就是切断这些人和部门单位以及上级部门、领导之间的关联,不因一人一事而影响“一大片”。当然,也别一出事就老拿“临时工”说事儿,连我们都不信了,你说网民还会信吗?

  对于关注度不高,可能不会引起更多负面影响的舆情,我们建议继续加强监测,但在表面上不动声色,甚至“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时沉默就是最好的回应。如有些舆情,过一段时间或两三天后这些负面影响就会烟消云散,不攻自破,不战而胜。但是即便如此,我们仍须随时关注事态发展,一旦情况发生逆转就要及时跟进,组织网络评论员回复和跟帖、举行新闻发布会。无论是回复还是跟帖,我们都主张尽量使用网络语言,给网民亲切、轻松的感觉,拉近政府、官员与网民的距离,尽量避免把政府和网民置于矛盾对立的位置。出于这样的目的,我们平时也要积极参与网络评论,研究其特点和规律,熟练掌握和运用网络语言。另外,建议网络评论员和主要领导开通微博、注册重点论坛和网站,抽空参与网络讨论,提升

  -11-

  个人的网络影响力。平时与媒体、记者交朋友也很重要,一旦需要,我们可以主动联系媒体和记者,把新闻通稿交给他们发布出去,为我们“正名”。这样在处置网络舆情时才能占据更有利位置,虽然“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也能起一定的作用,但是没有平时工作中的这些必要准备,在实战中却仍会被动挨打。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恰当的措施,这个能力也非一日之功,一蹴而就的,必须经过长期的实战和平时的学习、演练才能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能力水平。

  (六)总结上报。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必须有始有终,总结上报是舆情应对处置的一个必要的“收尾”工作,就是在前面几个阶段的工作完成后,及时总结成功经验,找出问题和不足,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弥补不足的措施,以期今后能做得更好,这也是自我完善和提高的一个必要手段。同时要注意收集整理痕迹材料,上报给县新闻外宣办和相关职能部门,以备今后查阅和相互交流学习。经过这些程序和环节,网络舆情处置才算暂告一段落。

  五、加强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的几点建议

  1、要领导挂帅,亲自指挥。在应对和处置重大负面网络舆情时,主要领导必须亲自指挥。虽然在接受采访和发布新闻信息时,-12-

推荐访问:互联网涉军舆情分级应对处置办法七个方面 舆情 互联网 分级

本文链接:https://www.xpbxgsx.cn/zhuantifanwen/fanwendaquan/9548.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4 精优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浙ICP备15042696号-1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