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精优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范文大全 >

社区内部制度建设严重滞后(6篇)

时间:2022-12-02 13:05:04 来源:精优范文网
导读: 社区内部制度建设严重滞后(6篇)社区内部制度建设严重滞后  城市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城市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内容摘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社区管理相对于社区建设明显滞

社区内部制度建设严重滞后(6篇)社区内部制度建设严重滞后  城市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城市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内容摘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社区管理相对于社区建设明显滞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区内部制度建设严重滞后(6篇),供大家参考。

社区内部制度建设严重滞后(6篇)

篇一:社区内部制度建设严重滞后

  城市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城市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内容摘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社区管理相对于社区建设明显滞后,社区管理研究往往以经验居多,没有形成一个相对未来发展趋势的理论指引,同时,社区管理体制大都停留在政府治理的范畴内,与"社区"本质是实现居民自治相违背。本文讨论了城市社区管理制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对社区管理的科学规划、多元投入提出了实用性对策,认为应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团体对发展社区管理的共同作用,促进城市社区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社区

  城市社区

  城市社区管理

  对策研究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城市社会发展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几大变化:一是随着单位人转为社会人,城市社区成为我国城市最重要的社会组织方式;二是随着城市房地产业的兴起和住房商品化的进程,城市社会的结构,特别是居住空间结构变化急剧;三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流动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同时城市内部的人口流动也日益增强。所有这些变化汇集到一起的结果,是使城市社会管理的难度、广度、复杂程度进一步加大。

  一、城市社区的现状

  1、问题的提出

  而全",相互之间没有实现充分整合。如民政部门重视对老年人口的生活照料服务,卫生部门大力推进社区卫生康复治疗服务;文化部门提倡社区文化设施的充分使用,教育部门要求发挥社区教育功能;卫生部门促进卫生保健的开展,计划生育部门开展对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服务等等。这些社区服务具有很大的共通性和重复性,这其实是旧管理体制条块分割的矛盾在社区管理体制未得到充分完善时期的表现。对社区服务资源的优化整合,将是进一步完善社区管理体制的重要内容,也是进一步发挥社区服务功能的关键问题。

  2,政府部门在社区管理中存在经常性的"越位"问题

  有些政府部门仍在行使本应由社区企业行使的职能,有些政府部门承揽和包办了许多本应由社会自治组织办理的事物,街道办事处直接领导和管理居民委员会工作的现象还较为普遍的存在,街道办事处还时常干预社会中介组织行使社会职能。

  3,社区管理工作人员队伍薄弱,整体专业化程度偏低

  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人员队年龄结构的不适应,绝大多数社区工作人员年龄偏大,老龄化现象严重。再是非专业化现象严重。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政府对城市居民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单位来实现的,居委会作为单位体制的补充,只管理单位体制以外的社会人员,它负有的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功能还相对较少,工作比较简单,因而在居委会人员的任职资格方面,条件比较宽松,只要有热心,有时间和精力就基本上能够胜任居委会的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求趋向多元化和复杂化对社区服务

  与管理的专业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居委会成员的非专业化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对社区管理者的要求。

  4,对社区管理不重视,认识上有误区

  目前,一些领导和基层工作者对新形势下社区工作的变化和社区建设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作用认识不足,有的甚至认为社区居委会无非就是多了两个字,工作性质还是"换汤不换药",只是在原来居委会的摊子上换了形式和说法。因此,社区建设工作处于可有可无的位置,既无班子(领导班子),也没法子和房子。也有人认为社区建设是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所需要做的事,于是以本地经济尚不发达、资金短缺、基础设施差等理由为借口,工作始终务"虚"不务实,社区调整力度不大,社区建设投入小,各项工作迟迟无法落实。

  三、解决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完善社区治理制度规范

  健全的城市社区治理规范是良好治理的前提和保障,从制度顶层入手健全法律法规,完善社区治理政策规范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国家立法机关应出台适应新形势下发展所需的《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在宏观层面统筹规划;其次,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制定基层社区服务标准及管理办法、居民满意评测等制度,完善地方行政法规;最后,社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制定本社区特色的具体制度,保障和规范居民对社区治理的积极有序参与。

  2.培育多元主体共建治理

  城市社区治理体制是个复杂多样的开放系统,各主体之间存在目标差异和利益分化,根据治理理论,无论公共主体还是居民个人,都没有独立解决复杂社区问题的能力。构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机制,实现城市社区治理长久发展,需要政府、基层政府组织、社区、居民、社区组织等相关部门的协调合作与共同努力。

  (1)明确政府职能。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对社区“必须是宏观、平均、参数式的控制,即外部控制体系只负责制定大的政策,只起‘参数’作用,而不能向系统内部输入特定的‘指令’,否则,系统的演化就变成‘被组织’的了。”因此,政府在社区治理中所应发挥主导、引导、配合社区工作、组织管理等职能,尊重社区自治,促使社区自治组织把协助政府工作与自主为居民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其提高自治水平。

  (2)促进居民参与。城市社区是居民参与公共事务、实现公民权益和社会价值的直接场所,居民是社区治理的重要主体。首先,政府部门通过完善规范制度保障公民自由平等的参与社区事务,以主人翁心态积极参与社区管理建设之中,实现“当家作主”。其次,提高居民自我治理和管理社区事务的能力,社区定期公布提供发展现状与建设意见,充分信息公开,积极引导居民由分散的个体走向组织化的公民参与网络体系。最后,广泛拓展社区居民参与途径。在传统正式参与

  的基础上,建立民间组织、社团等非正式参与途径,通过规章制度加以规范,保证居民顺利参与。

  (3)发展非政府组织。要实现“政府分权”和“社会赋权”的社会变革,并非简单的由政府向社会放权,而是通过培育非政府组织,在政府与社会之间建立良性合作关系,由直接控制管理方式转变为相互协作、共同治理。因此,城市社区治理的实现也应以非政府组织为依托,其发展程度对社区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政府要坚持培育发展和监督管理并重,在政策上加大扶持力度,在资金上减税补贴,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优势,使之成为政府与社区基层沟通互助的桥梁。

  3,通过宣传教育,加强居民对社区的认知和认同

  由于根深蒂固的中位意识和长期以来居委会的行政化色彩,多数居民把社区当成一级行政组织,认为跟自己没多大关系。因此,有必要通过多种途径如黑板报、标语、宣传栏、市民学校等,宣传有关城市社区建设的相关法律、文件,以及社区内的好人好事、与社区相关的重要消息。使居民明确社区居委会是群众性自治组织,社区应是一个守望相助的共同体,以此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

  4,探索新的城市社区财力机制,为社区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和物质支撑

  城市社区建设,需要有稳定的资金保障和物质支撑。近年来,虽然各级政府对社区建设有一些投入,但与社区所承担的工作相比,还远不相适应。多数社区的办公场所相对简陋,办公设施和服务设施标

  准不高,社区干部的工作条件还较艰苦,待遇较低,客观上影响了社区总体服务水平的提高。长此下去不仅不利于社区建设的深入开展,还会挫伤社区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一些高素质人才就可能流失。为此、必须探索一种有利于形成社区组织的稳定财力来源的新的社区财力机制,使社区建设资金的来源多元化、制度化。

  总之,通过本文的分析和探讨,影响城市社区管理的好坏有着许许多多的因素,目前我国城市社区组织的发育程度还不高,社区成员的参与能力也有待提高,社区自治的客观条件尚不充分。从这个意义上说,高度社会化与强势政府的互动、政府主导与社区自治的共治是当前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的理想构架。

  才能在对社区治理的借鉴引入和制度把握中,应从实际出发,注重因地制宜,结合我国国情和社区地域特色,才能形成适合自身长久发展的城市社区治理模式。

  【参考文献】

  1、赵妍霞:《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研究》,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07。

  2、邹晓燕:《济南市城市社区类型划分与管理模式研究》,中国优秀硕博论文网,2004。

  3、韦克难:《社区管理》,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版。

  4、任远:《城市社区服务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现代城市研究》,2001。

  5、马军涛,周剑:《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4。

  6、陆德佳:《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的构建于完善》,苏州,苏州大学,2008。

  7、杨峻:《中小城市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社会报》,2003。

  8、黄富维:《银海区政协建言和谐社区建设》,《广西政协报》,2008.

篇二:社区内部制度建设严重滞后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作者:李枭

  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4年第29期

  摘要: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然面临诸多问题。本文基于当前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发展现状,就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建议。

  关键词:城市社区治理

  改革成效

  问题分析

  社区治理是指政府、企业、第三部门、社区自治组织和居民通过共同参与和通力合作,解决社区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的过程。社区治理是城市社区建设与管理的一种新理念,能有效引导基层社区实现良好的自治局面,弥补政府和市场在社会管理中的失灵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城市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这为解决城市社区治理问题、实现良好城市社区治理局面指明了方向。

  一、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现状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政府开始倡导实行社区治理理念而进行基层城市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要求各级政府转变职能,进一步推进社区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创新,将权力下放给社区,促进社会管理职能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行政指令向具体指导、下派任务向积极扶持的转变,在探索发展社区治理格局方面成绩显著。具体而言,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现状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一是建立了包括居委会、居民小组等完善的基层城市社区自治组织机构。据民政部数据显示,截至到2013年底,我国建立了94620个居委会和135.7万个居民小组,居委会成员达到48.4万人。基层城市自治组织机构为城市社区治理提供了良好的组织保障,为满足城市居民生活需求承担起了社会事务和公共服务方面的有效供给职能。

  二是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的局面初现。各类为社区服务的社会性组织发展迅速,据民政部数据显示,2013年底我国共有各类社区服务机构25.2万个,社区服务机构覆盖率36.9%,城镇便民和利民服务网点35.9万个,社区志愿服务组织12.8万个。这些参与社区治理的社会性组织能够有效弥补政府、企业和居委会在社区治理供给服务方面的不足。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三是在城市社区治理制度建设方面,除了《宪法》等国家大法外,还颁布了《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以及民政部出台的一系列有关推进社区发展、建设和治理方面的行政法规,为城市社区治理提供了制度规范保障。

  四是各地方积极进行城市社区治理实践,并形成了一些典型性的社区治理模式,积累了丰富的城市社区治理经验。比如沈阳模式、盐田模式、武汉模式、青岛模式、深圳模式等。

  二、我国城市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

  (一)居民对社区治理的参与度不高

  良好的社区治理局面应是一个政府有效引导、社区组织广泛动员和居民热情参与的综合体。但我国现实情况是,社区治理无法调动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尚未形成多元主体参与的真正互动局面。居民对社区治理的参与度不高,主要体现为:一是参与治理的居民不具广泛性和代表性,当前社区居委会动员离退休老人、党员干部、社区工作者参与社区管理的行为并不具有广泛代表性,多数是一种政治动员性质的参与;二是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当前社区主体仍将社区管理事务当成街道、居委会等机构的行政事务,对社区经济建设、文娱活动、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等参与广度和深度不够。社区居民有效参与不足的结果是,一方面,影响了社区基层民主政治和治理理念的培育和发展;另一方面,会导致邻里关系的冷漠淡化。

  (二)政府社区治理的行为失范

  政府应在社区治理的过程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减少对城市社区治理微观层面的行政管控。但就当前的治理现状而言,政府社区治理的行为失范严重,表现为“越位”、“缺位”和“错位”行为明显。政府社区治理的“越位”是指政府有悖于社区自治和发挥服务型政府功能的角色定位,对社区建设和管理进行管控,将居委会等居民自治组织变为其下属机构,直接行政管理居委会的日常工作;政府社区治理的“缺位”是指政府并未履行好其应履行的治理引导职责,比如街道办事处、居委会正常经费得不到保障,建立业主委员会并未进行指导,基层自治所需要的资源缺乏而政府并未提供有效的供给等;政府社区治理的“缺位”是指政府引导社区治理过程中仍然习惯于行政管控和“大包大揽”,忽略其在宏观指导方面的作用。

  (三)第三部门发展不成熟

  纵观国外城市社区治理的历程和经验,第三部门在社区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能够有效弥补政府部门、企业、居民自治组织参与城市社区治理方面的不足。当前参与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第三部门组织较少,且不成熟,难以对城市社区内的治理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由于当前政府在城市社区治理过程中承担了过多的具体事务,该交给社会组织承担的职能仍然大包大揽,严重阻碍了第三部门的发展和志愿组织的培育。而且,政府对培育和发展志愿性、公益性、自治型等参与社区治理的第三部门组织的重视程度不够。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四)社区治理手段滞后和治理水平不高

  科学的社区治理手段和良好的社区治理水平是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局面的基础。当前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手段滞后及治理水平不高问题突出,具体表现为:一是社区管理工作者团队专业化水平不够,社区工作人员普遍存在年龄大、本地化、学历低、效率差等特点,对社区治理往往采取传统的行政方法,对于社区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居民提出的多样化需求不能进行创新性思维;二是社区治理缺乏科学性的指导,由于没有专业的技术培训和理论学习,社区治理容易出现盲目性和非理性的问题,对于治理理念的理解不够;三是社区治理所依托的法律法规等制度不健全,不能为创新社区治理手段和提升社区治理水平提供必要的保障,宏观层面国家大法和微观层面的《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只是一个框架性和抽象性的法律规定,对于具体问题没有明确规定和指导,导致解决某些社区治理问题出现无法可依的局面,影响社区治理手段的创新和治理水平的提高。

  三、相关对策建议

  综上所述,本文就当前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可看到,当前我国城市社区治理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同时也存在居民参与度不高、政府社区治理行为失范、第三部门发展不成熟、社区治理手段和水平不高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如下建议,以期为更好促进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改革的发展提供有益政策参考。

  第一,要培养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意识,提高其参与的积极性。

  第二,要规范政府社区治理行为,对其“越位”、“缺位”、“错位”问题逐步解决。合理对政府职能进行定位,政府要充分发挥其在社区治理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在宏观层面进行政策指导、制度保障和社会秩序保证,退出其在微观事务方面“大包大揽”的行政管控角色,将本由社会承担的职能交还给社会,真正实现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的局面。

  第三,培育和发展第三部门。要认识到志愿性、公益性和自治型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重要性,逐步放开对成立第三部门社会组织的注册管理。依托政府部门、企业和社区,成立一系列服务于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的自治型组织,扩大社区自治组织的影响力,使其在动员居民参与方面的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第四,要创新社区治理手段和提升社区治理水平。比如倡导多元主体参与治理、社区共治、协同治理等理念,对社区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和理论水平的培训,健全各项保障社区建设和管理的法律法规制度等,通过多方法多渠道来创新城市社区治理手段和提升其治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向德平,申可君.社区自治与基层社区治理模式的重构[J].甘肃社会科学,2013(2)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2]杨敏.公民参与、群众参与与社区参与[J].社会,2005(5)

  [3]史云贵.当前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现状、问题与若干思考[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3(3)

  [4]BrayD..BuildingCommunity:NewStrategiesofGovernanceinUrbanChina[J].EconomyandSociety,2006(4):530—549[5]WuF..RediscoveringtheG-ateUnderMarketTransition:FromWork-unitCompoundstoCommodityHousingEnclaves[J].HousingStudies,2005(2):235—254[6]EvaSprensen,JacobTorfing.MakingGovernanceNetworksEffectiveandDemocraticthroughMetagovernance[J].PublicAdministration,2009(2):234—25〔本文系辽宁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辽宁省基层公立医院改革研究”(项目编号:L12AGL003)阶段性成果;东北财经大学2014年校级科研基地项目“‘新农保’制度信任机制构建研究”(项目编号:DUFE2014J27)阶段性成果〕

  (李枭,1986年生,辽宁沈阳人,东北财经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行政和社会治理)

篇三:社区内部制度建设严重滞后

  内控制度执行情况不到位成因分析

  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是联系农牧民最好的金融纽带。加强和完善农村信用社内控制度建设,强化自律经营意识,防范金融经营风险,对保障农村信用社各项业务正常、合法、安全、高效地运行,将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根据我联社实际,结合自身岗位,现就内控制度执行不到位的原因分析如下:

  一、内控制度执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我联社内控制度建设和执行的检查情况看,当前我联社在执行内控制度工作中,存在着一些不可小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存在侥幸心理严重。基层信用社在执行内控制度中存在着偏差。广大职工思想认识不到位,把制度建设和执行制度当成两回事,即制度归制度,执行归执行,导致把制度当成摆设而执行不力的现象时有发生。个别基层信用社负责人重业务轻管理的思想,尤其是对信用社内控机制的指导思想不明确,内控意识淡薄,对加强内控机制建设的重要性和重要作用认识肤浅,忽视了对员工的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少数员工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发生了偏向,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信用社信誉和利益。其根本原因在于大多数职工的思想不够重视,没有真正认识到内控制度执行的重要性、1紧迫性和现实性,仍然存在“三分靠管理,七分靠运气”的想法,一味追求便利而疏忽整体利益,存在着侥幸心理。

  (二)职工责任心、意识性不强。在平时检查工作中,发现基层信用社执行内控制度不严,体现在印、押、证分管形同虚设,重要空白凭证领用、使用、销号手续执行不严,四双制度执行不力,主任查库管理不实,贷款不按“三查”制度的有关规定随意发放,安全保卫工作措施落实流于形式,临柜微机人员离岗不将口令退至login状况下、操作口令没有按期更换等,这些问题存在着极大的经营风险事故隐患。其主要原因在于广大职工的工作责任心、忧患意识不强,职工之间时常以信任代替制度,把规定的制约制度抛在脑后,从而产生了应付检查工作的现象。根本没有考虑到失去制约的操作,往往会导致重大事故或案件的发生。如果广大职工没有管好自己的工作,就会惹祸上身,轻则负经济损失责任,重则负法律责任。

  (三)法制观念淡薄,风险意识不强。由于农村信用社地处农村牧区,经常与广大农牧民打交道,部分职工认为山高皇帝远,上面不容易下来进行检查。同时,对上级下发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不加强学习,对业务经营中容易发生风险的部位认识不到位、不够重视。造成部分基层信用社职工法制观念淡薄,风险意识不强,有章不循,有令不行,使得内控制度的执行不严,从而造成不必要的责任事故和案件的发生。

  (四)检查监督不到位,处罚措施不得力。内控制度是否2严格执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检查、监督处罚力度是否到位。虽然我联社现在设立了稽核部门,并配备了专职稽核员,但还是存在稽核检查力量薄弱、功能不全、监控检查不到位等问题,与业务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内部监督机制不完善。主要表现在随着电子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与之相应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尚未建立,对计算机程序的设计、运行以及计算机数据流向过程没有有效监督;由于稽核人员业务知识不全面,致使对计算机、中间业务等方面失去有效监控;稽核工作以事后监督为主,往往是亡羊补牢,事后补救,缺少事前、事中的监督;稽核部门对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督促检查不力,发现了内控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但是考虑到一些原因,进行处罚的力度不够。

  二、内控制度执行不到位的主要原因

  (一)基层信用社主任疏于对内部监督和管理。部分基层负责人重经营、重业务开拓、重考核得分,而对内部管理不够重视,认为内控管理是会计的事,平常根本不到柜面检查工作,与职工谈心、沟通更是少之又少。有时即使发现小问题、小瞄头,不是举一反三、追根溯源,而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就为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提供了作案时机。

  (二)委派会计不能完全履行岗位职责。一是以信任代替制度,不能在事前、事中监督柜员,甚至事后也不认真逐笔审核柜员办理的业务;为图方便,相关登记簿事后补登,更有甚3者甚至连查库登记簿都弄虚作假的;二是以感情代替制度,对柜员违规操作不及时指出和纠正,而是帮助隐藏,表面上是出于好心,实际是制度执行不严格,流于形式,为伺机作案的人提供了方便;三是以习惯代替制度,受传统工作思维影响,凭感觉、经验办事,依法合规经营意识较差,没法依法、依制度办事的良好习惯;四是缺乏管理能力,使得部分员工在业务操作上相互推诿,造成业务操作流程脱节,以致问题长期不能得到及时解决。

  (三)员工案防意识仍未提高。一是政治学习流于形式,员工疏于自省,忽视了自身的职业道德教育,对社会上不良习气抵抗力降低;二是员工之间缺乏互相配合,“各扫门前雪”的现象严重,对本职之外事情不闻不问,出了问题互相推诿;三是案防责任感不强,对同事缺乏防范心理,同时认为银行是领导的银行,解决问题缺乏主动性。

  (四)操作人员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部分员工对新业务的学习滞后,不注重加强自身理论知识学习和业务知识学习,对新增业务掌握不透彻,对业务流程理解不深不细,专业水平低等因素也产生了许多风险隐患。

  (五)检查责任追究一罚了之。对一些违规操作进行处罚力度不够,往往主要是以书面形式通报和罚款,并没有从源头上进行原因分析、总结教训,这样以来,既起不到举一反三作用,又使检查的效果打了折扣。

  三、加强内控制度建设的主要对策

  加强和完善内控制度建设,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有效途径,防范金融风险工作已成为农村信用社业务发展的一个重点。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为了消除安全事故和隐患的发生,杜绝所造成的制度风险和操作风险的发生,应切实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加以防范和完善。

  (一)以人为本,加强教育。一是加强教育,增强职工的自觉性。要有计划地分期分批组织职工认真学习会计、出纳、储蓄、信贷、结算、安全保卫、电脑业务操作等基本制度,使职工掌握各项制度的具体规定,熟悉各项操作规程。同时,要加强执行制度重要性的教育,使职工真正认识到执行基本制度是保证各项业务工作安全运行的基础和保障,从而提高职工认真贯彻执行内控制度的自觉性。二是加强管理,增强基层信用社主任内控执行意识。一个基层负责人对内控机制的认识程度往往决定了该社的内部控制制度实施的有效性,所以加强基层信用社主任的内控意识和依法合规经营意识。端正他们的思想认识,解决重视建立规章制度,轻视落实规章制度的问题。三是提高认识,增强职工内控执行的责任心。纵观农村信用社出现的事故和案件,多与职工不严格执行内控制度,对工作不负责任有关。因此,作为信合员工,要严于律己,一丝不苟,对每一笔业务,都要认真细致合规合法经营办理,规范操作行为。同时,树立监督意识,严格遵守基本制度,实行监督与相互制5约相结合。只要全体员工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严格遵守各项内控制度,做到有章必依,执章必严,坚决反对“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错误倾向,就能确保各项工作的安全运行。

  (二)完善各项制度,明确责任落实。要对现有的各项制度进行梳理,对每一项业务,每一个工作环节都要有明确的责任,要严格细化,使每个员工都要明确自己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该负哪些责任。如果违反了制度要承担什么责任,从而杜绝混合操作现象的发生,分明权责利。一是要明确联社的经营方针和策略。联社应当按照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合法、合规制定稳建的经营方针和策略,各基层信用社要严格按照方针和策略经营。二是明确完善联社岗位责任制。实行岗位责任制是我们稳建运行的基础,制定规范的岗位责任制,严格操作程序是建立相互配合、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工作关系。三是要建立灵敏的系统。我们在业务经营活动过程中,一旦出现经营风险、责任事故和案件的发生,应立即发出预警、预报,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四是对重要岗位人员实行岗位轮换。要推行重要害岗位人员备忘录制度,每年对要害岗位人员进行测评一次,这样有利于提高员工各岗位业务素质、有利于防范思想动荡不定的人员。五是落实案件防范责任制,每年联社要与基层信用社层层签订了“思想政治工作”、“安全工作及三防一保”、“义务消防”和“案件查防”责任书,从而提高了内控制度相互监督制约机制。六是建立有效的内部监督制度从而及6时发现经营过程中的问题,防范于未然,减少不必要的失误和损失,把业务经营风险降低到最低点或零。

  (三)加大监督力度,实行责任追究。为了认真抓好内控制度的建设、完善、落实,就离不开对内控制度执行的检查、稽核和监督。我们要加大对内控制度执行的稽核检查力度,增加检查频率,对发现的问题要对症下药、提出整改措施和意见,并监督整改。对那些屡教不改的,要加大检查处罚追究力度,并针对违章违制事件,要从三个层面进行追究处罚,即对直接责任人的追究处罚、对不执行制度的相关人员追究处罚、对管理层人员的追究处罚,确保责任追究查处切实到位,决不搞下不为例,做到罚一敬百。只有通过稽核检查,发现问题,纠正问题,并落实制度,完善制度,才能确保联社的人、财、物、资金的安全。

  (四)总结经验,推进管理。我们在认真执行内控制度的同时,还要不断总结经验,改进管理方式

  。一是要认真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发现和树立内控制度建设执行管理的先进典型,以推动内控制度建设执行管理工作;二是对检查中发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要认真仔细地进行调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有效的内控制度管理办法,堵塞现行内控制度在执行中出现的漏洞,从而,确保联社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篇四:社区内部制度建设严重滞后

  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快节奏的工作、生活方式,使社区在城市居民生活中作用越发突出。近年来,我们主动适应城市工作的新变化,坚持把加强社区服务、增强社区凝聚力作为巩固党在城市执政的基础、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胆创新组织体系,丰富社区活动载体,使社区建设焕发出了蓬勃的生机和活力,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在新的形势下,努力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彻落实到社区工作的方方面面,切实加强社区建设,提升社区服务水平,不断满足辖区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是我们每一个社区工作者都必须深入思考和践行的实际问题。

  一、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在市、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社区建设扎实推进,成效明显,但客观地讲,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社区的服务职能不能充分发挥

  社区服务主要包括面向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面向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社会贫困户、优抚对象的社会救助服务,面向社区居民的文化教育和社区安全等便民利民服务等。社区服务功能不强,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社区工作行政化倾向比较严重,便民利民服务开展不够深入.由于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各职能部门、单位将本属于

  自身业务工作范畴以内的常规工作“转嫁”到社区,造成社区负担过重,大量的非服务性工作流入社区,导致了社区服务性工作不能有效开展.二是再就业服务存在局限.再就业服务对象单一,重点放在解决下岗人员的就业上,对其他就业困难群体,如贫困户、优抚对象和缺乏工作技能的青年人群体的就业服务关注程度不够。就业培训形式单一且缺乏针对性,主要集中在烹饪、裁剪、电脑等方面,忽视了了部分受训者的实际情况和个人爱好,不能充分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三是社会保障和救济服务供给不足。对生活困难的群体,多数社区都只是在国家法定重大节日对他们进行慰问,长久的、行之有效的社区社会保障工作机制尚未完善。同时缺乏对空巢老人、弱势儿童的情感扶助和心理健康辅导,相应的服务机制仍很落后.(二)居委会自治功能较弱

  一是居委会自治职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社区居委会工作力量普遍不足,社区干部绝大部分精力都用于应付政府下派的工作任务,组织居民办理社区自治事务的作用发挥不够。二是社区居委会对社区民间组织培育、指导、管理、监督不够。社区民间组织尤其是居民自发的志愿者服务组织总量少,居民参与度低,活动开展无序。三是社区居委会对社区物业管理的指导、协调和监督工作落实不到位。新区一般都设有自成体系的物业管理公司,社区居委会与物业管理公司关系不顺;老居民区受基础设施落后、居民结构复杂等因素的影响,难以实行现代物业管理,社区居委会在组织居民开展

  自助式物业管理的职能没有发挥应有作用。

  (三)社区文体活动组织乏力

  一是开展文化活动经费不足。尽管各级政府对社区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逐年增加,但通过调查分析,经费不足仍是影响和制约社区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造成部分街道、社区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缺乏经常性、持续性及周期性。二是社区居民对文化活动功能的认识尚不全面,缺乏自主意识。社区的文体活动,不仅能使居民受到效果显著的教育,而且能强化他们的社区意识,进而促进社会稳定。调查表明,大多数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目的仍停留在

  “锻炼身体”上。三是社区文化活动参与群体的单一化制约了社区文化的发展。目前社区在组织开展社区文化活动时,依靠的对象、参与的对象和服务的对象多是老年群体、部分失业人员等“弱势群体”,而在职中青年或学生却参与不多,造成社区文化活动参与群体的单一化,文化活动的功能未能真正体现。

  (四)社区基础建设滞后

  随着大量的离退休人员、下岗职工、改制企业职工移交社区、流动人口涌入社区,对社区的服务管理需求增加。一是公益性服务设施跟不上社区建设需要。近些年,由于各个部门的工作都要进社区,社会保障、残疾人、治安联防、计生、工、青、妇和司法等工作,许多部门都要在社区设置工作机构,使得社区工作用房和服务设施紧缺。有些社区由于受场地、资金、人员匮乏的限制,社区的服务设施和服务项目还远不适应当今社区工作需要。二是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流动过频,导致服务工作缺乏稳定性。调查发现,社区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和工作人员同工不同酬的问题已经制约了社区的长足发展。因社区工作负担过重,社区工作者压力过大,社区工作者待遇与超强的工作负荷难以对应等原因导致社区工作者队伍不稳定,变动较频繁,造成部分社区出现了服务岗位人员短缺,服务质量难以保证的困境。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针对社区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我们要以强化服务居民为前提,以扩大居民参与为方向,以文化建设为载体,全面提高社区建设水平,不断开创社区工作新局面。

  (一)强化社区服务功能,确保服务居民不断深入

  一要完善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的服务功能,深入推进“一站式”服务。以建立规范化和服务化社区为契机,深化现有的“政务中心职能”,将为民便民服务规范化、专业化。建议政府各有关职能部门对在各社区设立的行政事务服务项目进一步优化,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规范化服务标准。同时要修订完善落实社区工作准入制度,明确准入监督和责任追究主体,督查、举报和监督三结合,严禁各种形式的工作“转嫁”,切实为社区“减压"、“松绑”。二要积极开展社区就业服务.强化劳动保障部门对社区就业工作的认识,清晰定位社区就业服务项目。立足社情民意,加强就业培训的针对性,积极开展适合用人单位需求的就业培训工作。实施约束和激励机制,参加次数少或不参加就业培训的人员,收回再就业优惠证或取消优惠待遇,优先向用人单位推荐积极参加就业培训

  者。除下岗失业人员外,逐渐将外来劳动者和新增劳动力纳入社区就业服务范围.三要调动整合民间资源,加强社区保障和社会救助服务的力量。针对各社区目前经费少、人手紧的情况,除适度增加政府的社会保障财政预算拨款外,建议政府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群众性自治组织的作用,为老弱病残贫等弱势群体提供各种应急服务和情感扶助。

  (二)发挥居委会自治职能,确保居民自主参与社区建设

  一要强化社区自治功能。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完善自治制度,创新自治载体,实现政府行政管理和社区自我管理有效衔接。二要广泛开展社区群众性自助和互助服务.居委会应建立与社会服务、市场服务相衔接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积极探索建立志愿服务管理制度和服务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建设,促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深入开展.三要在新建住宅区全面实行物业管理的同时,积极探索在老居民区实行自助式物业管理的有效办法,切实改善老居民区的生活环境。

  (三)加大社区文化建设的力度,确保居民文化活动持续开展

  一要多渠道筹措社区文化建设资金。目前,社区文化发展,政府投入固然重要,但社区在经费筹集方面还是大有可为的.如现在很多企业有宣传品牌和开发客户的需求,而社区就是一个很好的合作平台,社区可以利用现有资源和企业联合举办一些社区文化活动。这既丰富了社区文化活动的内容,又拓展了社区文化活动的载体。二要以文化为纽带,培养共同

  的社区意识,提高居民参与度.社区文化建设要以社区文化活动的普及和深化作为切入点,以社区道德规范的提倡和养成作为支撑点,以社区精神的提炼和培育作为核心点,以社区良好形象的营造和展示作为关键点。靠文化认同,在价值观,思想方法和生活方式上找到同一的感觉,培养共同的社区意识,担负共同的责任,提高居民参与度,充分显示社区的社会参与的价值功能.通过主流文化的传递,新的价值观的确立,为社区居民行为提供明确的方向,推动社会健康稳步向前发展。三要培育和建立一支具有社区特色、素质较好、年龄结构较为合理的文化队伍。一方面要对现有参与群众加强文艺培训,使他们成为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要从政策上鼓励年轻人投身社区文化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强社区文化活动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促进社区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

  (四)加强社区基础建设,确保社区服务工作不断加强

  一要加强社区公共设施建设。充分协调各部门,多方争取上级部门的资金支撑,进一步加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力度和社区办公环境的改善,确保社区的各项服务工作顺利开展。二要进一步加大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和服务意识,并出台相应的绩效考核制度,确保服务工作落到实处。要实行末位淘汰和公开择优补充录用双向机制,对现有公益性岗位临聘人员开展“换血”和换位,以提高现有公益性岗位临聘人员的工作责任、促使其积极服务居民。同时要出台明确的工资增长机制,逐

  步提高公益性岗位临聘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以充分调动公益性岗位临聘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成效。

篇五:社区内部制度建设严重滞后

  当前社区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社区是党在城市工作和发展经济的执政基础,是政府的行政末梢,是实现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重要基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2016年6月份,我利用在团结街道某某社区蹲点期间,围绕社区建设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作了调研,形成了个人一些粗浅的看法和观点,仅共大家参考。

  一、某某社区建设现状

  (一)辖区基本状况。某某社区位于某某市中心地段、东起萨依巴格路,南至孔雀河畔,西起团结北路,北以人民西路,总社区面积为0.53万平方米。辖区内居民小区数14个,居民住宅37栋,一个平房区5个巷道,住户3098户,社区总人口4242人。辖区内居住着维、汉、蒙、回、满、瑶、苗、羌等8个,其中:汉族3765人,维吾尔族389人,蒙古族31人,其他民族57人。辖区行政事业单位5家,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

  组织2家,社会组织党组织1家。按照社区“四化”建设的要求,划分网格4个,建立网格党支部1个,网格员10人。

  (二)社区硬件设施现状。基础设施方面:某某社区办公场地在辖区内锦官高层二楼,总面积400平方米,但无自主产权,为借用某某市热力公司商用房;办公设备方面:基本上配备了电脑、电话、办公桌、椅、柜等办公设备,但电脑还没有做到人手一台。服务设施方面:社区于2016年7月建成卫生室,但卫生面积不达标,有社区警务室1个,社区图书室(阅览室)、会议室、活动室为一体,面积不足60平方米。

  (三)人员结构情况。2012年6月成立党委,社区党委班子共有6人,其中书记、主任各1人,副主任3人,社区民警兼任副主任1人,社区现有工作人员26人,国家干部5人、社区事业岗5人、聘用人员7人,党员8人,文化结构:具有本科学历11人,大专文化程度9人,高中(含中专)6人;年龄结构:35岁以下16人,36至55岁10人。民族结构:汉族6人,蒙古族1人,维吾族

  19人。性别结构:男性3人,女性23人。

  (四)工作现状。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支持和团结街道党工委领导下,社区基本职能能够正常发挥,组织机构建立健全,社区职能定位明确,设立有民政、综治、计生、劳动保障管理等机构,工作人员队伍基本保持稳定,办事流程、服务指南等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完善,特别是通过站居分设、设立民事账本、落实政务公开等为居民提供了便利服务。同时,社区经常性组织市民开展文明常识、法律法规教育培训,较好的调动了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社区全面建设取得明显进步,先后获得20余项荣誉。

  二、社区存在问题

  这几年来,某某市委、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街道党工委的具体指导下,作为成立较老的社区,某某社区建设虽然取得明显进展,但在调研中也发现今后发展很多制约因素,特别是有些特别重大的问题和面临困难比较突出,需要某某市、团结街道各级共同努力,各有关部门大力协作给予有效协调解决。

  一是社区阵地建设问题,成为制约社区发展的瓶颈。某某社区现办公场地是借用某某市热力公司商用房,面积仅有400平方米,且各项活动场地不配套,按照自治区、自治州有关加强基层阵地建设文件精神,阵地建设要达到“5+2”目标,面积不少于800平方米,即有办公场所,有服务中心、有警务室、有周转房,有活动室,努力做到有双语幼儿园、村卫生室。但某某社区阵地建设与此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办公场地紧张,配套设施不齐全,社区没有养老、康复、心理咨询等服务设施。对社区公共服务人力资源、设施资源、项目资源都不能有效整合,发展思路不清晰。

  二是社区工作人员待遇偏低,难以调动和发挥工作积极性。难以调动和发挥。社区工作人员中除了5个正式在编、14个事业岗位人员以外,有7人为聘用人员,这部分人员工资待遇普遍低,每月工资不到2000元,且没有维稳补贴、精神文明建设和综合治理等有关奖励工资,收入非常低。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物价上涨等因素,给家庭生活

  带来而他们个人实际用于工作的开支却不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工作积极性的发挥,加之现在社区工作量大,很多招聘人员,干不了多长时间就辞职,造成干部队伍不够稳定,影响了社区工作开展。

  三是社区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导致各项工作质量不高。社区干部中虽然有大专以上学历20人,高中中专6人,整体看似乎还可以,但实际工作能力和素质高低不一,有些对上级文件精神学习理解能力不强,对安排的工作落实和执行上有差距;有的汉语水平能力不高,与群众交流交往缺乏经验,尤其是缺少文字功底较好的写作人才;社区干部队伍中有汉族6人,蒙古族1人,维吾族19人;男性工作人员仅为3人,民族比例、男女比例严重失调,这种干部队伍结构性地不合理,为社区开展各项工作,特别是维护稳定工作带来结构性障碍。

  四是工作任务重,头绪繁多,影响社区服务功能发挥。社区作为居民自治组织,其中心任务和主要功能就是维护辖区社会稳定和服务居民群众。但从目前现状来看,各级职能部门不断将自身业务向街道、社区延伸,各项检查评比考核服务项目繁多,据不完全统计,社区工作从大的方面分为党建、维护稳定、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精神文明等等方面,虽然从去年以来,各级都强调要减轻基层负担,减少考核评比项目,但目前仍有120多项具体工作任务。明目繁多的检查考核和工作任务,导致社区中心工作任务不集中,聚焦不准。尤其是在对居民服务方面,无法满足居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社区居委会难以发挥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实际上每日从事大量本来由政府职能部门或社会中介组织承担的事务性工作。目前,社区大部分时间在处于被动应付,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社区的工作负担,使社区干部普遍感到工作负荷大、压力大。

  六是社区共建机制不完善,影响辖区单位参与共建积极性。虽然社区成立有辖区单位领导担任的大党委,但实际发挥作用不够,共建机制不完善,各单位参与共建共驻积极性不够高,特别是少数单位在将各项社会事务向社区移交时,不能相应积极为社区

  解决必要的办公用房、办公设备,不能提供必要的管理条件等等,给社区工作带来较多难度。目前社区建设仍停留在政府用行政力量推进阶段,社区居民和社区驻区单位参与意识不浓。社区居民群众中,仅有部分热心社区建设,自主、自愿参与社区自治的群众覆盖面还不够广。另外,社区对辖区单位缺乏制约,尤其是正常上班的居民,对于自己所在的单位有着高度的依赖性,而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较弱,社区召集会议辖区单位、居民都不够重视,社区组织活动参与热情不高,支持力度不大。不能自觉地融入社区共驻共建中来。社区大党委联席会议、共驻共建协调会议等社区共建机制在建立操作中还存在一定困难,如何融洽社区、职能部门和驻地单位三方的关系,使之切实有效地发挥共驻共建作用,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几点对策建议

  当前,社区建设正步入构建和谐社区的新阶段。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如何进一步加大社区建设力度,针对社

  区建设的现状和薄弱环节,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是强化认识,明确目标,促进社区整体建设水平。目前,辖区各单位、部门都不同速度存在着“社区建设是街道办事处和民政部门的事”的模糊认识。为此,应从规划顶层设计出发,制定一个有关加强社区建设,努力提升社区服务工作水平的意见,完善充实全市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导、协调、督促、检查社区建设工作。要加强社区工作站建设,让社区工作站作为政府公共服务向社区延伸的承担部门,实现政府行政管理和社区事务的分离,做到各司其职,责权统一,逐步改变社区自治组织承担大量政府行政工作的现状,从而全面履行社区居委会的职责,广泛发动居民参与社区自治。

  二是加大投入,政策扶持,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社区工作用房和公益性服务设施的落实,像抓村级组织阵地建设一样,对现有社区基础服务设施用房,采取政府投入主体、镇(街道)适当补助、辖区单

  位和包挂单位帮扶、社区自我发展的办法,力争社区办公活动用房面积在800平方米以上。同时,在制定发展规划时,将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总体发展规划,要求建设规划部门在批准新建、改建住宅小区、城镇居民区和村镇建设的规划工作时,应包括社区服务用房和居民活动场地等公益性设施建设规划,确保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建设、集镇改造同步。

  三是尊重历史,明确权责,确保工作经费和人员待遇的落实。要探索制定有利于稳定社区干部队伍的薪酬标准,要坚持社区居委会成员和专职工作人员工资收入总额原则上不低于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水平,由财政纳入年度预算,切实改善社区干部的工资收入、福利待遇和工作条件。建立正常的晋资机制,划分补贴档次,体现干得久与干得短的差别,干得好与干得差的不同,调动其潜能,充分发挥其积极性。社区专职工作者的基本补贴及福利待遇,要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的增长和福利待遇的调整

  情况适时增长或调整。同时,加强财政保障支持力度,保障社区办公经费,并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并建立自然增长机制,确保所有社区工作经费随经济发展适当增长而增长。

  四是依法依规,循序渐进,逐步理顺社区管理体制。探索推行社区公共事务分类管理,对确需社区工作站承办或协助办理的非社区工作站职责范围内或社区工作站工作目录以外的工作,原则上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申请和审批,统一在社区设立窗口,实行“一站式”服务;市、镇(街道)有关部门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根据交办工作量的大小、难易程度、人员多少和时间长短,通过签定协议、购买服务、项目管理等方式,进一步规范社区居委会积极履行职责,协助街道做好相关工作。要通过会议方式,扩大宣传,引导州市直相关职能部门尊重和维护社区居委会的合法权益,指导其依法开展自治,帮助解决工作的实际困难,并自觉接受社区组织和居民代表的监督和评议,尽快理顺基层社会管理体制。

  五是部门牵头,单位参与,形成共驻

  共建格局。要切实加强社区大党委建设,完善党委工作制度,进一步建全完善党建联系会议制度,促进驻区单位主动参与到社区社会事务决策与管理中;不断规范社区辖区单位重大评选表优征求社区意见工作制度,完善驻区单位参加社区活动的长效机制;协力出台优惠政策,激励驻社区单位、各类社会组织和服务机构开发、开放社区居民所需的体育场所、图书室等活动场地,最大限度地实现社区资源共享,促进社区资源整合。

  六是培育发展,积极引导、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营造有利于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强化职能部门服务意识,鼓励支持社区服务实体、慈善公益组织和专业性社会机构等组织,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到社区开展活动;鼓励辖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建设,拓宽服务社会的领域,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引导鼓励两新组织发挥作用;拓展社会管理中“社会协同”的发展空间,把政府部门可以不直接承担的社会服务性和事务性工作,以及企事业单位剥离的社会职能、服务职能,通过委托、购买、授权等

  形式交给社会组织承担。对政府部门和镇(街道)授权或委托社会组织承担的在社区开展的管理服务事项,按照政府购买社区公共服务项目管理的规定执行。同时,要坚持定期专题召开社区工作会议,交流经验、表彰先进、专题研究社区工作,从而不断提升社区正规化建设水平。

篇六:社区内部制度建设严重滞后

  中小城市社区建设滞后原因探析

  赵振军

  【期刊名称】《泰山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3(025)001【摘

  要】中小城市在我国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在当前的社区建设热中却成了被遗忘的角落,中小城市社区建设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其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并不相称.研究中小城市社区建设的特殊规律,探讨中小城市社区建设的有效机制,对于推进中小城市社区建设,推动宏观社区建设发展,实现我国社会整体进步具有重要价值.

  【总页数】5页(P94-98)

  【作

  者】赵振军

  【作者单位】泰山学院,政法系,山东,泰安,271021【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F299.23【相关文献】

  1.中小城市智慧社区建设的几点思考[J],邹迎辉

  2.社区建设热中的中小城市社区建设[J],袁梦醒;曲昕

  3.基于物联网环境下中小城市智慧社区建设研究[J],李逦

  4.有关中小城市智慧社区建设模式的探讨——以丹东为例[J],方新栋;宋清男;毕欣宇

  5.有关中小城市智慧社区建设模式的探讨——以丹东为例[J],方新栋;宋清男;毕欣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推荐访问:社区内部制度建设严重滞后 滞后 制度建设 社区

本文链接:https://www.xpbxgsx.cn/zhuantifanwen/fanwendaquan/9788.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4 精优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浙ICP备15042696号-1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