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精优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观后感 >

家风不正家难安警示教育片观后感17篇

时间:2022-11-27 17:25:08 来源:精优范文网
导读: 家风不正家难安警示教育片观后感17篇家风不正家难安警示教育片观后感  《家风》观后感范文  《家风》观后感范文当看完一部作品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何不写一篇记录  下呢?现在你是否对观后感一筹莫展呢

家风不正家难安警示教育片观后感17篇家风不正家难安警示教育片观后感  《家风》观后感范文  《家风》观后感范文当看完一部作品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何不写一篇记录  下呢?现在你是否对观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风不正家难安警示教育片观后感17篇,供大家参考。

家风不正家难安警示教育片观后感17篇

篇一:家风不正家难安警示教育片观后感

  《家风》观后感范文

  《家风》观后感范文当看完一部作品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何不写一篇记录

  下呢?现在你是否对观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为大家的《家风》观后感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弘扬中华文化首先要弘扬优秀的家风文化。如今“家风”那些事又被重新提起。中央电视台刚刚播出的纪录片《家风》,应时、及时。

  家风影响着一个家族每一代人的成长。万丈高楼始于基,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起点是家风,家风就是一个人和一家人成长的“地基”,从《颜氏家训》《朱子家训》到《曾国藩家书》《钱氏家训》,这些优良家风的教导,成就的是我们熟知的大家。纪录片《家风》选取几个家族中最具知名度的一两个成员的典型故事,是其家风教育的缩影。颜氏家族中,除了颜之推,主要通过讲述观众熟悉的书法家颜真卿的故事,阐释修身、治家、处世、为学的《颜氏家训》;钱氏家族中,讲述了人们熟知的钱穆、钱伟长的故事,答复了钱氏家族为什么会出那么多院士的疑问。通过聚焦谭氏家族中谭正岩的敬业,我们看到了从谭鑫培到谭正岩这个七代京剧世家德艺兼优的家风。当镜头把观众带到重庆的新叶村时,原来在纵横交织的街巷中,许多路面是由一块块石板连接而成,是为了读书人“足不涉泥,雨不湿靴”而着意铺设的。纪录片自古至今,从城市到乡村,令观众感受到家风文化源远流长,“少成假设天性,习惯如自然”。

  家风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家族绵延不断的教育形成的家庭风气。纪录片从清代曾国藩的家风讲起,接着跨越到南北朝,

  追溯中国最早且有完整文字记载的家训——《颜氏家训》。颜氏家族把“读书做人”作为家风的核心,把先居家尽孝,才能为国尽忠作为家风的要义。接着讲述的《钱氏家训》《朱子家训》一脉相承,“读书报国”的家风成就了钱氏家族。“读书修身”,成了新叶村民的最高理想境界。我们的家风在一个共性家风文化的影响下,每个家族又有其鲜明的家风特征。纪录片上集开篇讲述的是曾国藩的家风,其家风文化的核心是勤与俭,曾国藩家书中出现最多的两个字就是“勤”与“俭”,他留下的十六字箴言:“家俭那么兴,人勤那么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成为曾家突出的家风文化。

  纪录片通过聚焦几个有代表性的家族来诠释家风文化和家风传承,启发我们思考:优良的家风传下来了吗?纪录片不无忧虑地提示观众:家庭构造变了,如果家风在,精神就在,核心价值就能传承。

  片中介绍,按照家族传统,钱氏家族每有新生儿诞生,就要全家人一起恭读《钱氏家训》。这在当下已根本见不到了,但今天的家风教育更强调的是父辈身教的传递。家风的传承,如果只有家训、包括非常正式的`规那么文字,还缺乏以保证家风得以完美的传承。能让家风传承下去的是一辈传一辈的身体力行。在讲到京剧世家的家风故事时,年近90岁的谭元寿每天练嗓子,这是对孙子谭正岩最好的身教。家长的一次身教胜于百次说教,反之家长的一次谎话亦会粉碎对孩子百次的诚信教育。《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里讲述的“曾子杀猪”的故事,是今天进展诚信教育最好的例子。从家庭到社会,从做父亲到一名党员干部,都应该从这个故事里悟出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

  《家风》的拍摄手法、镜头语言、叙事策略等固然重要,但故事内涵显得更重要,该片从创意到讲述,重温家风历史,呼唤当下家风建立,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篇二:家风不正家难安警示教育片观后感

  干部家风不正典型案件警示录观后感四篇

  领导干部家风不正典型案件警示录观后感精选篇一2月28日上午,隆林各族自治县桠杈镇纪委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在四楼会议室

  集中观看《领导干部家风不正典型案件警示录专题片》。在第一集《家庭失德祸患不远》教育片播放到5分16秒时,视频里突然出现的一个面孔让我大为震惊。定睛一看,那个正做着深刻反省的人不就是我们曾经的大学老师韦光吗?

  思绪倒回到20**年的9月,那时的我还是一名大二学生。在大二学期的课程安排中,我们有一门专业课《新闻传播学》,而这门专业课的授课老师便是韦光。

  在记忆里,课堂上的韦光老师总是穿着白衬衫与西裤,轻声细语的讲课。除了在黑板上书写知识点时他抬头之外,其余时候他都是微低着头,包括与我们对话。

  韦光老师在我们的印象里一直是一位干净整洁、文质彬彬、知识渊博的学者形象。他曾在课堂上与我们说,他在做大学老师之前,曾在一所高中教书,后来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考上重庆某大学的研究生,毕业之后便来到百色学院任职,成为一名大学老师。他也常常用他的“求学事迹”鼓励我们,不要把自己求学的脚步停滞在“大学专科”的毕业证上,要往更高的学历去冲刺。社会不断地在进步,你不努力学习,不提高自己的学历,很可能在某一天我们便会被社会淘汰。即使毕业多年,我们依旧记得韦光老师曾经在课堂上的谆谆教导与鼓励。只是不曾想,当年站在三尺讲台上向我们传授知识的韦光老师,现如今已沦为阶下囚,沦为家风不正典型案例。

  视频里,他正在讲述着自己受贿的经历,依旧是穿着白衬衫,可他身上的那

  件衬衫却不再如当年的那般“洁白”。那件衬衫,已沾染上“家庭式腐败之风”“以权谋私之风”“贪污腐败之风”“有违师德之风”。而一直以来树立在我们这些学生心目中那个为人正直、积极向上、正面的师德形象,在这一刻瞬间崩塌。

  从“韦光的入狱”事件,我看到了他的三个丧失和一个藐视。一是党性丧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讲党性,要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与政治规矩。要廉洁自律,要坚决对“腐败受贿”说不。反观韦光,当“不正当”的金钱第一次来叩响他的“心门”时,他把党性抛之脑后,没有做到自觉抵制“金钱诱惑”,没有坚守住共产党员的底线,而是卸下“廉洁自律”这把大锁,向“腐败受贿”敞开了心门;二是师德丧失。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人类灵魂工程师,应该热爱自己的教学,追求精神上的富有和思考如何教育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反光韦光,他热衷的是叔叔韦瑞灵手中的权力,追求的是生活上的奢靡享乐,思考的是如何抓住叔叔韦瑞灵在位期间,最大化的使用他手中的权力去谋取私利,满足自己内心贪婪的欲望;三是家德丧失。造成韦光走到今天这个地步,他的叔叔韦瑞灵有很大的责任。韦瑞灵利用手中权力带头大搞权钱交易,给自己的亲属树立了不良的榜样,他的一言一行也对侄子韦光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侄子韦光便滋生了利用叔叔的权力去走捷径“捞一把”的想法;当侄子韦光大胆向他提出要通过“暗箱操作”方式去收取“好处费”来叔侄平分要求时,韦瑞灵对侄子的违规行为没有加以制止与训斥,而是给予了他“支持”与“帮助”,甚至明目张胆的纵容侄子韦光继续打着他的旗号去大肆敛财,谋取私利,导致韦光越陷越深。如果一开始韦瑞灵就对韦光进行严厉的制止与思想教育的话,韦光便不会从一名教师沦为“阶下囚”;四是藐视法律法规。韦光拥有研究生学历,是一位大学老师。你说他不学法,不懂法吗?不,他懂法知法,却选择藐视法律法规,知法犯法,把个人私欲贪念凌驾于法律之上。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有着叔叔这个“护身符”和“保护伞”,所以

  韦光才会如此肆无忌惮的藐视法律,大胆地去触碰法律的红线,逾越法律的底线。此刻,我把目光转回到自己。如今的我是一名在基层一线工作的公职人员,

  已有10年的党龄,同时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以“韦光的入狱”为鉴。我作为党员,要始终保持对党的敬畏之心,对党忠诚;要坚守入党初心,坚守高举右手时,向党旗做出的郑重承诺;要遵纪守法,不触碰法律的红线;要廉洁自律,筑牢反腐倡廉的家庭防线,自己不动贪念与私欲,更不纵容亲属打着旗号谋取私利。我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要做好家庭家风家教,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清正廉洁的正面榜样;要爱之必以其道,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为人处世的道德观。(隆林各族自治县纪委监委龙洌夏玖玲)

  领导干部家风不正典型案件警示录观后感精选篇二观看完以韦瑞灵、徐贵等七人严重违纪违法事实案例制作的《领导干部家风不

  正典型案例警示录》后,了解到该片深度剖析领导干部丧失理想信念,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的原因都是不注重家风教育,家风不正,纵容家人、亲戚违法乱纪,最终走上犯罪道路。这一起起“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案例,使我感到震撼,同时发人深省;让我感受到了家风建设德必要性和重要性。

  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了家风建设的重要性,指出“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一定要重视家教家风,以身作则管好配偶、子女,本分做人、干净做事”。在《警示录》第一集中韦瑞灵纵容其妻子、侄子打着他的旗号到处伸手,尤其是他妻子在退休前竟然还是一名公职人员,还知法犯法;张先进对其妻子提出的合法、不合法要求都一概答应,毫无底线;黄国旺则是利用妻子职务之便疯狂敛财,妻子知道但并没有劝阻;从中就可以看出一些领导干部忽视家风教育,对家人失管失教,而导致“全家腐”的现象出现。

  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表现。近年来,“全家腐”的违纪违法案件并不少,领导干部更应该领悟家风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把家风建设作为一项必修课。领导干部首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锤炼党性、涵养作风,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才能正确引导家人正心修身、崇廉尚洁、戒贪弃污,建设优良家风。

  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要把“严是爱、松是害,大家要严格要求亲友,过好家庭关、亲情关”这句话悬挂在心头,时刻把清正廉洁作为守家之要,自觉当好家风建设的主角。在自身方面上,始终将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做到守住底线、不踩红线、不碰高压线;在立廉上以身作则,做到廉洁修身、廉洁齐家,严于律己、严于治家;加强理论学习和党性锻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财富关,端正思想作风,提升思想境界;做到知足常乐,保持平衡心态;在家人上,要防好家庭防线的后门,要做到该提醒的提醒,该管理的管理,管好家人不添乱,多观看相关警示片时常敲响我和家人警钟,一起筑牢家庭防腐墙。

  领导干部家风不正典型案件警示录观后感精选篇三观看完以韦瑞灵、徐贵等七人严重违纪违法事实案例制作的《领导干部家风不

  正典型案例警示录》后,了解到该片深度剖析领导干部丧失理想信念,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的原因都是不注重家风教育,家风不正,纵容家人、亲戚违法乱纪,最终走上犯罪道路。这一起起“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案例,使我感到震撼,同时发人深省;让我感受到了家风建设德必要性和重要性。

  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了家风建设的重要性,指出“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一定要重视家教家风,以身作则管好配偶、子女,本分做人、干净做事”。在《警示录》第一集中韦瑞灵纵容其妻子、侄子打着他的旗号到处伸手,

  尤其是他妻子在退休前竟然还是一名公职人员,还知法犯法;张先进对其妻子提出的合法、不合法要求都一概答应,毫无底线;黄国旺则是利用妻子职务之便疯狂敛财,妻子知道但并没有劝阻;从中就可以看出一些领导干部忽视家风教育,对家人失管失教,而导致“全家腐”的现象出现。

  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表现。近年来,“全家腐”的违纪违法案件并不少,领导干部更应该领悟家风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把家风建设作为一项必修课。领导干部首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锤炼党性、涵养作风,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才能正确引导家人正心修身、崇廉尚洁、戒贪弃污,建设优良家风。

  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要把“严是爱、松是害,大家要严格要求亲友,过好家庭关、亲情关”这句话悬挂在心头,时刻把清正廉洁作为守家之要,自觉当好家风建设的主角。在自身方面上,始终将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做到守住底线、不踩红线、不碰高压线;在立廉上以身作则,做到廉洁修身、廉洁齐家,严于律己、严于治家;加强理论学习和党性锻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财富关,端正思想作风,提升思想境界;做到知足常乐,保持平衡心态;在家人上,要防好家庭防线的后门,要做到该提醒的提醒,该管理的管理,管好家人不添乱,多观看相关警示片时常敲响我和家人警钟,一起筑牢家庭防腐墙。

  领导干部家风不正典型案件警示录观后感精选篇四观看完以韦瑞灵、徐贵等七人严重违纪违法事实案例制作的《领导干部家风不

  正典型案例警示录》后,了解到该片深度剖析领导干部丧失理想信念,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的原因都是不注重家风教育,家风不正,纵容家人、亲戚违法乱纪,最终走上犯罪道路。这一起起“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案例,使我感到震撼,同时

  发人深省;让我感受到了家风建设德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了家风建设的重要性,指出“领导干部特

  别是高级干部一定要重视家教家风,以身作则管好配偶、子女,本分做人、干净做事”。在《警示录》第一集中韦瑞灵纵容其妻子、侄子打着他的旗号到处伸手,尤其是他妻子在退休前竟然还是一名公职人员,还知法犯法;张先进对其妻子提出的合法、不合法要求都一概答应,毫无底线;黄国旺则是利用妻子职务之便疯狂敛财,妻子知道但并没有劝阻;从中就可以看出一些领导干部忽视家风教育,对家人失管失教,而导致“全家腐”的现象出现。

  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表现。近年来,“全家腐”的违纪违法案件并不少,领导干部更应该领悟家风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把家风建设作为一项必修课。领导干部首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锤炼党性、涵养作风,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才能正确引导家人正心修身、崇廉尚洁、戒贪弃污,建设优良家风。

  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要把“严是爱、松是害,大家要严格要求亲友,过好家庭关、亲情关”这句话悬挂在心头,时刻把清正廉洁作为守家之要,自觉当好家风建设的主角。在自身方面上,始终将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做到守住底线、不踩红线、不碰高压线;在立廉上以身作则,做到廉洁修身、廉洁齐家,严于律己、严于治家;加强理论学习和党性锻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财富关,端正思想作风,提升思想境界;做到知足常乐,保持平衡心态;在家人上,要防好家庭防线的后门,要做到该提醒的提醒,该管理的管理,管好家人不添乱,多观看相关警示片时常敲响我和家人警钟,一起筑牢家庭防腐墙。

  

  

篇三:家风不正家难安警示教育片观后感

  纪录片家风观后感6篇

  家风家训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为进一步做好文明单位创立工作,弘扬优秀的家风家训文化,倡导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浓厚风气,12月4日下午,省生态环境厅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在厅综合楼三楼会议室集体观看了《家风》纪录片。

  纪录片从清代曾国藩的家风讲起,跨越到南北朝,追溯中国最早且有完整文字记载的家训《颜氏家训》。颜氏家族把读书做人作为家风的核心,把先居家尽孝、才能为国尽忠作为家风的要义,讲述《钱氏家训》《朱子家训》一脉相承,读书报国的家风成就了钱氏家族。

  家风在一个共性家风文化的影响下,每个家族又有其鲜明的家风特征。通过观看纪录片,让全体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弘扬家风的重要性,以良好家风锤炼作风,把家风建设作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肃党内正直生活的重要内容,促使干部职工更加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廉洁修身、廉洁齐家,使良好的家风成为全体干部职工为人做事的保险栓,抵御歪风邪气的防火墙。

  由央视科教频道、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联合制作的纪录片《家风》播出后引发强烈反响。

  《家风》使人们感受到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根脉和悠远绵长的文化根基,值得老中青少几代人共同学习。是迄今为止国内第一部系统阐述家风的纪录片,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重要意义。片中生动的人物故事、厚重的历史文化、娓娓道来的讲述风格犹如温暖春风,将家风深入浅出地层层剖析,令人赞叹。纪录片《家风》以古代著名家训为切入口,讲述家风形成的历史脉络,以及一个个家族对传统美德的执着追求,表达中国人超越时代的家族凝聚力与责任感。

  在传统中国,家国一体,家是缩小的国,国即放大的家。在此情况下,家风家教被提高到了关乎社稷兴衰与天下存亡的高度,受到了上至天子下至庶民的高度重视,这对中华文化数千年传承从未中断可谓居功至伟。与之相应,家风家教也在岁月的积淀中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弘扬中华文化首先要弘扬优秀的家风文化。家风影响着一个家族每一代

  1/6

  人的成长。万丈高楼始于基,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起点是家风,家风就是一个人和一家人成长的地基,从《颜氏家训》《朱子家训》到《曾国藩家书》《钱氏家训》,这些优良家风的教诲,成就的是我们熟知的大家。

  纪录片《家风》选取几个家族中最具知名度的一两个成员的典型故事,是其家风教育的缩影。颜氏家族中,除了颜之推,主要通过讲述观众熟悉的书法家颜真卿的故事,阐释修身、治家、处世、为学的《颜氏家训》;钱氏家族中,讲述了人们熟知的钱穆、钱伟长的故事,答复了钱氏家族为什么会出那么多院士的疑问。通过聚焦谭氏家族中谭正岩的敬业,我们看到了从谭鑫培到谭正岩这个七代京剧世家德艺兼优的家风。当镜头把观众带到重庆的新叶村时,原来在纵横交错的街巷中,许多路面是由一块块石板连接而成,是为了读书人足不涉泥,雨不湿靴而着意铺设的。纪录片自古至今,从城市到乡村,令观众感受到家风文化源远流长,少成假设天性,习惯如自然。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家风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有家就有家风,家风往往形成于祖先定下的祖训,并逐渐成为了家族中族人的行为准那么。

  良好的家风是优良品质在家庭中的积淀和传承,是家庭留给每个成员的珍贵精神财富,古有仁智礼义信,今有勤孝谦和思,良好家风因背景各异,也各有千秋。其中,曾国藩与颜之推二位名士的家风家训称得上是典范。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国藩,出身于地主家庭,他的父亲饱读四书五经,在书香气息极为浓厚的环境下,27岁曾国藩成功考取进士及第,且自他之后,曾氏一族人才辈出。这样的荣耀多半要归功于曾家的家风文化之核心勤与俭。曾国藩的家书中出现最多的两个字便是勤和俭,他教导子女,家俭那么兴,人勤那么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他身体力行以俭持家的观念,誓不以军中一钱寄家用,他的原配夫人一直带着子女住在乡下老家,并亲自下厨和纺织。他要求子女勤于治学,为读书明理之君子,从而报效国家。他警示后人骄奢倦怠,未有不败,他一生手不释卷,甚至去世前一天仍在读书。曾国藩的家训比起什么华而不实的致富宝典,留下的勤、俭这两大根本准那么,以及耕读传家的家训核心,就显得珍贵得多,这样的家风极大的影响了曾家后人,更成就了曾氏家族。

  而在南北朝那个动乱割据的时代,到处都是清谈玄学的庸庸碌碌之徒,中国最早且有完整文字记载的家训《颜氏家训》就在这时成文,它在当时的社会中

  2/6

  称得上是一股清流。北齐的学士颜之推在书中,将儒家思想与自己的家训相结合,总结出了自己在修身、治家、处世、为学四个方面的经验,以读书做人为核心,充分表达了封建社会家庭教育的思想。此书被后世评价道:古今家训,以此为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古代无数文人的理想,颜之推以此为出发点教育后人,并以居家尽孝,为国尽忠为要义,教育后人学以致用和修身养性的重要性。这样的家训同样深深地影响了颜氏后人,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家风,有先辈的言传身教,才会出现像书法大家颜真卿这样,在安禄山之变时高呼与其苟存不如奋起,与兄长愤然起兵讨逆,在大多数人都只顾个人利益,苟且偷生之时,仍坚持保国终于保家的观念,践行着颜氏家训;正是因为颜氏家训的传承,颜家的家业门风才会辉煌了由隋至唐整整三个世纪。

  国有法,乡有约,家有训。无论是太宗李世民的《帝范》,还是曾国藩的家书,又或是《颜氏家训》,上至帝王之家,下至百姓之家,家风这一重要的教育形式,都起到了不可无视的作用。家风的形成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经验积累,需要标杆式人物以身作那么去践行家风。这样代代相传,绵延不绝的教育传统为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人才培养作出奉献,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传统,中华文化中的无数瑰宝才得以永世流传,华夏民族才得以繁荣至今。家风影响着一个家族每一代人的成长。万丈高楼始于基,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起点是家风,家风就是一个人和一家人成长的地基,打好了地基,社会这个高层建筑才能稳定开展。而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弘扬中华文化首先就要弘扬优秀的家风文化。我们应当重新重视家风文化,传承和弘扬优秀家风,让这一传统延续下去,并从自己做起,践行家风。

  去参加孩子二年级的散学典礼,学校组织家长观看家风的视屏,感触良多,也受益匪浅。在此,谈谈我的内心感受。家风,就是一个家庭或者家族的传统风气,是我们立身做人的行为准那么。我不出于名门望族,也不出于诗书世家,更不出于达官贵族,就是千千万万普通劳动者家庭中的一员。有自己的家教,爷爷是位老生产队长,做人力求公平,不假公济私,爱劳动,80多岁的人也喜欢下地劳作,不想给儿子们添加负担。其实大家早就叫他休息。

  他说已经习惯了,不劳动就要打瞌睡。爸爸常告诉我一句话,什么事都要靠自己的双手去挣,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他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为我们撑起了一

  3/6

  片天,默默的关爱孩子,不光是把好吃的东西留给孩子们,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提醒和指点。轮到我当爸爸了,自己觉得还不是一个有着好的教育孩子方法的好爸爸。我会把长辈们言传身教的品质慢慢递给他,爱他不骄纵他,穷大人不穷孩子,希望他坚强独立,把身体锻炼好,待人老实有信,靠自己地双手去争取更好的生活,做任何一件事,只要在做,力求把他做好。同时也要好好提高自己的修养,多学习和孩子的相处之道。活到老,学到老。无形的家风必须要靠有形的家教才能发扬光大,从这个层面来理解的话,我们也是有家风的。我更希望,在下一代的努力下,真正能有一个家族的家风,而且能长久的流传下去,去影响一代又一代家族的后来者。

  在记忆里,我从小和母亲相依为命,同学家的客厅中央都是摆放着漂亮的装饰品,而我家客厅中央却一直摆放着一张英俊潇洒穿警服的相片,妈妈告诉我这就是我的父亲,他到很远很远地方出差去了,等我长大了父亲就会回来。

  小时候,每当我看到同伴们在爸爸怀里撒娇时,我羡慕、沮丧、泪流不止,盼望着自己也有那么开心、快乐的一天。在读小学时,我一直不理解,总觉得爸爸虽然是烈士,受人尊重,但他在冲进瓦斯爆炸现场时,为什么没有想到过妈妈和仅仅2岁的我。随着我慢慢长大,我逐渐明白父亲为大家、舍小家,在生死面前选择了大爱,是个大英雄。当一名荣耀的人民警察,是从小就埋在我心里的一颗种子。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公安机关的关心关爱下,现在我如愿以偿,成为一名新警,我终于可以骄傲地向父亲一样,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在观看了央视《家风》后,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忍不住要谈一点自己的体会和感悟:一是要广读书。腹有诗书气自华,母亲经常教导我说:你父亲就是一个非常爱读书的人,你一定要多读书,从书本中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

  母亲自己也常说要利用空闲时间广读书,书里有很多快乐,很多精神食粮,要做一个有素质的知性女性。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经常看见母亲在饭后休息时总是拿着一本书、一支笔,一边看书、一边把好的句子和文章记在笔记本上,并经常在省厅、市局发表文章。父亲母亲读书的良好习惯深深影响着我,我也酷爱读书,喜欢写点小文章。二是要勤与俭。父母的勤奋与节俭在我的老家是出了名的,听爷爷讲:父亲在高考的那一年,一件军大衣,一把竹躺椅就是他的床,为了考出好成绩,他每天都学到凌晨1、2点,正是由于他的勤奋才脱颖而出考上警校,

  4/6

  跳出农村,吃上公粮。母亲的节俭在姊妹中也是出了名,因父亲的离去,一直是母亲单独带我,经济上的捉襟和精神上的无依无靠并没有击垮母亲,她刻薄自己,精打细算,给了我一个宽松、舒适的成长环境,和我接触过的同学、朋友、老师都说看不出我是一个这样家庭长大的孩子。父母的言传身教让我明白了勤奋、节俭、上进的道理。三是要宽待人。母亲总是告诉我:生活中遇到不如意,不要埋怨别人。做好自己就可以了。当别人有困难找她帮助时,她总是尽力提供帮助,甚至有时候委屈自己帮助他人,我一直认为母亲犯傻。现在我终于理解,正如母亲所讲: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本来都不容易,不要计较别人的过失和自己得失,吃亏是福,对待他人要宽宏大量。四是要懂感恩。

  每当我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不顺心向母亲吐槽时,母亲总会对我说:女儿,你要珍惜我俩现在拥有的一切,当初你父亲离开我们时,你缺乏3岁,我才24岁,组织上为了让你爸爸安息,尽最大能力给我们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把我从教育战线改行到公安战线,并总是尽力帮助我们这个家庭,这么多年我能安心生活工作,你能健康成长、顺利完成学业进入宜昌公安都离不开组织的照顾和关爱。我们一定要懂得感恩,要感恩组织、感恩社会。在母亲的教育下,我一直也知足感恩,现在我已正式踏入工作岗位,我将以努力的工作来回报组织、社会和需要我帮助的人。五是要尽职责。爱岗敬业、恪尽职守,这一点父亲永远是我的楷模和典范。记得在父亲牺牲后,母亲带我到父亲墓前哭诉:魁魁,我知道你很爱你的工作,也知道你一直以来将群众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甚至高于你的生命,我一直害怕有一天你会因工作而离开我和女儿,但没有想到这一天真的来了,而且来的这么快、这么突然,你丢下年幼的女儿和我,叫我今后怎么办?。从母亲的哭诉中我看到了父亲对工作的挚爱和奉献,虽然他很平凡,但是他在我心目中很伟岸。而我的母亲虽然是位普通的社区民警,从事着公安最基层、最琐碎的工作,但她十分爱岗敬业,像父亲一样视工作为生命,常挂在她嘴边的一句话是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的事就是自己的事。父母对工作的挚爱让我深受鼓舞,在今后工作中,我要和他们一样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有情怀的人民警察,无愧于藏蓝色的警服和头顶上神圣的国徽。

  亘古中华,滔滔黄河,在这热土上奔腾千年。数千年前,中华文明之血,参加了它的怒涛,在其中翻腾、绽放,那华夏之血脉,与此河一样,千年不断。

  5/6

  文明之开端,便有宗法。它奠定了中华人对血脉、血缘的重视,家,传之为族。所以,家有了风骨,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创造了家传的精神链条家风。于是,一些精神上的巨人无以安坐,为了保传家风不断,着手起草家训。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家训出自五百年来两大完人之一的曾国藩。曾文正一生清廉,纵后有家财万贯,亦活得清贫,曾国藩有一名联曰: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前者有主敬之韵,后者有清苦之味。

  他这一生不断自省,不断提高,品行高洁,端正而傲岸,以身作那么树立典范之形象,真正撑起了两根穷骨头。而且其后代亦在其尊尊教诲之下,几乎个个为人刚正不阿,后人仿佛可以在他们身上看到千百年前的曾氏,这便是家风的力量。家风不仅在家族中传播,亦可播撒大地,再绿江南。其弟子李鸿章自青年时拜在曾国藩门下,深受其家风之熏陶。后来,成了洋务运动的领导人之一,晚晴一代名臣。家之风骨,凌霜傲雪,露出祖辈对子子孙孙似火的热忱,它使人懂得脊梁要正,芒寒色正,铮铮有声;它裹挟千古的涤荡,猛假设疾风,一掠千秋,铸熔于黄河,随滔滔流水飞越时间的桎梏,在亘古的中华,回响。

  6/6

  

  

篇四:家风不正家难安警示教育片观后感

  纪录片家风观后感6篇

  纪录片家风观后感6篇第一篇

  家风家训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为进一步做好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弘扬优秀的家风家训文化,倡导“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浓厚风气,12月4日下午,省生态环境厅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在厅综合楼三楼会议室集体观看了《家风》纪录片。

  纪录片从清代曾国藩的家风讲起,跨越到南北朝,追溯中国最早且有完整文字记载的家训—《颜氏家训》。颜氏家族把“读书做人”作为家风的核心,把先居家尽孝、才能为国尽忠作为家风的要义,讲述《钱氏家训》《朱子家训》一脉相承,“读书报国”的家风成就了钱氏家族。

  家风在一个共性家风文化的影响下,每个家族又有其鲜明的家风特征。通过观看纪录片,让全体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弘扬“家风”的重要性,以良好家风锤炼作风,把家风建设作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肃党内正直生活的重要内容,促使干部职工更加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廉洁修身、廉洁齐家,使良好的家风成为全体干部职工为人做事的“保险栓”,抵御歪风邪气的“防火墙”。

  第二篇由央视科教频道、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联合制作的纪

  录片《家风》播出后引发强烈反响。

  1/9

  《家风》使人们感受到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根脉和悠远绵长的文化根基,值得老中青少几代人共同学习。是迄今为止国内第一部系统阐述家风的纪录片,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重要意义。片中生动的人物故事、厚重的历史文化、娓娓道来的讲述风格犹如和煦春风,将家风深入浅出地层层剖析,令人赞叹。纪录片《家风》以古代著名家训为切入口,讲述家风形成的历史脉络,以及一个个家族对传统美德的执着追求,体现中国人超越时代的家族凝聚力与责任感。

  在传统中国,“家国一体”,“家”是缩小的“国”,“国”即放大的“家”。在此情况下,家风家教被提高到了关乎社稷兴衰与天下存亡的高度,受到了上至天子下至庶民的高度重视,这对中华文化数千年传承从未中断可谓居功至伟。与之相应,家风家教也在岁月的积淀中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弘扬中华文化首先要弘扬优秀的家风文化。家风影响着一个家族每一代人的成长。万丈高楼始于基,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起点是家风,家风就是一个人和一家人成长的“地基”,从《颜氏家训》《朱子家训》到《曾国藩家书》《钱氏家训》,这些优良家风的教诲,成就的是我们熟知的大家。

  纪录片《家风》选取几个家族中最具知名度的一两个成员的典型故事,是其家风教育的缩影。颜氏家族中,除了颜之推,主要通过讲述观众熟悉的书法家颜真卿的故事,阐释修身、治家、处世、为学的《颜氏家训》;钱氏家族中,讲述了人们熟知的钱穆、钱伟长的故事,回答了钱氏家族为什么会出那么多院士的疑问。通过聚焦谭氏家族中谭正岩的敬业,我们看到了从谭鑫培到谭正岩这个七代

  2/9

  京剧世家德艺兼优的家风。当镜头把观众带到重庆的新叶村时,原来在纵横交错的街巷中,许多路面是由一块块石板连接而成,是为了读书人“足不涉泥,雨不湿靴”而着意铺设的。纪录片自古至今,从城市到乡村,令观众感受到家风文化源远流长,“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第三篇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家风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有家就有家风,家

  风往往形成于祖先定下的祖训,并逐渐成为了家族中族人的行为准则。

  良好的家风是优良品质在家庭中的积淀和传承,是家庭留给每个成员的宝贵

  精神财富,古有仁智礼义信,今有勤孝谦和思,良好家风因背景各异,也各有千

  秋。其中,曾国藩与颜之推二位名士的家风家训称得上是典范。晚清四大名臣之

  一的曾国藩,出身于地主家庭,他的父亲饱读四书五经,在书香气息极为浓厚的

  环境下,27岁曾国藩成功考取进士及第,且自他之后,曾氏一族人才辈出。这

  样的荣耀多半要归功于曾家的家风文化之核心——“勤”与“俭”。曾国藩的家

  书中出现最多的两个字便是“勤”和“俭”,他教导子女,“家俭则兴,人勤则

  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他身体力行“以俭持家”的观念,“誓不以军中一

  钱寄家用”,他的原配夫人一直带着子女住在乡下老家,并亲自下厨和纺织。他

  要求子女勤于治学,“为读书明理之君子”,从而报效国家。他警示后人“骄奢

  倦怠,未有不败”,他一生手不释卷,甚至去世前一天仍在读书。曾国藩的家训

  比起什么华而不实的“致富宝典”,留下的勤、俭这两大基本准则,以及耕读传

  家的家训核心,就显得珍贵得多,这样的家风极大的影响了曾家后人,更成就了

  曾氏家族。

  3/9

  而在南北朝那个动荡割据的时代,到处都是清谈玄学的庸庸碌碌之徒,中国最早且有完整文字记载的家训——《颜氏家训》就在这时成文,它在当时的社会中称得上是一股清流。北齐的学士颜之推在书中,将儒家思想与自己的家训相结合,总结出了自己在修身、治家、处世、为学四个方面的经验,以“读书做人”为核心,充分体现了封建社会家庭教育的思想。此书被后世评价道:古今家训,以此为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古代无数文人的理想,颜之推以此为出发点教育后人,并以“居家尽孝,为国尽忠”为要义,教育后人学以致用和修身养性的重要性。这样的家训同样深深地影响了颜氏后人,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家风,有先辈的言传身教,才会出现像书法大家颜真卿这样,在安禄山之变时高呼“与其苟存不如奋起”,与兄长愤然起兵讨逆,在大多数人都只顾个人利益,苟且偷生之时,仍坚持保国终于保家的观念,践行着颜氏家训;正是因为颜氏家训的传承,颜家的家业门风才会辉煌了由隋至唐整整三个世纪。

  国有法,乡有约,家有训。无论是太宗李世民的《帝范》,还是曾国藩的家书,又或是《颜氏家训》,上至帝王之家,下至百姓之家,家风这一重要的教育形式,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家风的形成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经验积累,需要“标杆式人物”以身作则去践行家风。这样代代相传,绵延不绝的教育传统为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人才培养作出贡献,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传统,中华文化中的无数瑰宝才得以永世流传,华夏民族才得以繁荣至今。家风影响着一个家族每一代人的成长。万丈高楼始于基,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起点是家风,家风就是一个人和一家人成长的“地基”,打好了“地基”,社会这个高层建筑才能稳定发展。而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弘扬中华文化首先就要弘扬优秀的家风文化。我

  

篇五:家风不正家难安警示教育片观后感

  观央视家风节目观后感2值此神州大地欢度农历马年新春佳节之际央视记者在街头采访百姓关于家风家规的报道引发人们的注视男女老少港澳台同胞众说纷纭很有教育意义也引起我的兴趣联想到我们杨家的家风家规特撰文回忆叙述之??我的祖辈解放前是生意人小时候就常听祖上说我们是杨家将的后人在北宋靖康年间南渡到高淳芦溪定居的我们也是汉代关西夫子杨震的后代

  观央视家风节目观后感五篇

  最近,纪录片《家风》上下集在央视播出之后,引发了人们广泛关注使得很多人发现家风的重要性,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观央视家风节目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观央视家风节目观后感1中国古代有许多名门大族都有成文的家规家训,其后人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达官显贵,都会相对遵纪守法,这其中家风的影响力不容小觑。因为这些族人从小就耳濡目染,良好的家风对他们有着润物无声的教化作用,同时,有明确文字记载的家规家训对他们有着强烈的道德约束力。今日,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下,加强党员干部家风作风建设,这些传统资源无疑都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父子相传,精神相继。父母是子女言传身教最好的典范,为人父母树立道德上的典范,养成良好的家风,最受益的人恐怕就是至亲骨肉。宋代名臣范仲淹一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被纪晓岚称颂为“行求无愧于圣贤,学求有济于天下”,自身立言立德的同时,对子女教育亦非常严苛。在良好家风的熏陶下,其子女也得以传承父辈精神,为后人所称道。要想为子孙后代树立良好家风,首先得自己行得端正,坚守原则。

  自己作出典范,无论是在多么恶劣的政治环境中,始终保持清廉本色,这才能够成为后人的榜样。现在的党员干部也要先做到自身过硬,这样才能正人正己。同时,家风也需要有意识的养成,对子女亲属的不当行为要时常提点,才能及时矫正,筑牢思想防线。

  如今,以“两学一座”学习教育活动为契机,无论是党员干部还是普通党员,都应该意识到正家风的重要性,在家庭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时刻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执政为民,执法为民,时时刻刻以人民群众高不高兴,满不满意作为检验我们工作的试金石,廉洁自律,做新时代的先锋队。牢固树立家风,将优良的家风传承下去。

  通过对“传家风,立家规,树新风”的学习,我会不断加强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党性修养,求真务实地把各项工作做到实处,用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以实际行动树立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做到平常时间能看得出来,关键时刻能冲得出来,危难时刻能站得出来,把领导交给我的各项工作做实,做细。

  观央视家风节目观后感2值此神州大地欢度农历马年新春佳节之际,央视记者在街头采访百姓关于家风家规的报道,引发人们的注视,男女老少,港澳台同胞众说纷纭,很有教育意义,也引起我的兴趣,联想到我们杨家的家风

  家规,特撰文回忆叙述之……我的祖辈解放前是生意人,小时候就常听祖上说,我们是“杨家

  将”的后人,在北宋靖康年间南渡到高淳芦溪定居的,我们也是汉代关西夫子杨震的后代。“四知堂”人遵忠廉,是我们杨家先祖的祖训。从我记事起,我家厅堂每年过年都要悬挂施斗南先生题写的“道德功于孝悌,清白传之子孙”的对联。受此起示,搬入新居后,我也自撰一幅:“诗文书岁月,清白传子孙”的春联贴在大门上,用以警示家人遵循家规家风。

  在我读中学时,父亲对我说,我们是“四知堂”的后人,是清白人家,道德之家。作为杨家子孙,不能做辱没家规家风的事情,并向我详细解释“清白”的含义是三个方面——政治清白,经济清白,做人清白。所谓政治清白是指,不能做违背国家人民利益的事,不参与政治角逐,做一个遵章守法的老百姓。所谓经济清白是指,不取不义、不法之财,做诚信经商,童叟无欺,自劳而获的人。所谓做人清白是指,做一个不贪不奢的正人君子,不做奸诈狡猾的小人,要本着好人自有好报的期盼,老老实实做人,本本份份做事。

  我的祖辈们就是这么做的!他们一生济贫救济孤,助人为乐的善举为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也获得了社会的认同与赞扬。

  在世风日下,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我们应该遵循中华民族优秀

  的传统道德文化,发扬每个家庭的优良家风家规,建立和谐社会、礼义之邦的国风国规,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观央视家风节目观后感3好家风、好家训是传家宝。一些历史故事中,我们也能窥见家风对后代为人处世的影响。我们所熟知的张英“六尺巷”故事,“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这样的胸襟与包容,化干戈为玉帛,很好的化解了邻里之争,传为后世美谈。而这种淡泊致远、克已清廉的家风也获得了其后代很好的传承,张英儿子张廷玉三朝为官,清廉公正,学识过人,为史家公认的学者大儒,六尺巷在父辈那里宽了六尺,而在他的心胸中又宽了万丈,“心底无私天地宽”,无私的心胸因此坦荡而无垠!家风虽小事,关乎大国治。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家风相连形成民风,民风相融促成社会风气。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社风清。传承好家风,对社会而言,是一种巨大的道德精神力量。一个社会要和谐美好,弘扬家风不可或缺。当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必须从一个家庭做起。尤其要重视家风和家教,突出价值观和道德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每个家庭和每个公民的日常道德行为中,真正凝聚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基本力量。

  好家风是祖辈经历沧桑岁月,用智慧结晶出来的精神财富。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家风传承内容也应与时俱进,适时补充外延,做到与时代同歌,与发展共舞。特别是要与我们倡导的核心价值观顺接,要延伸至我们今天的时代主题中去,使得诸如环境保护、低碳生活、生态文明建设等要素增添到家风家教中,为这些好的倡导增添一份遵守与执行力,同时也使美好家风获得新的发展空间而千载传承。

  观央视家风节目观后感4欲“治国平天下”,需先做到“修身齐家”。家庭,是构成社会的最小单元,是每一个人成长的根基。正所谓“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家风良好,则族风良好、民风良好,进而国风良好。一个家庭的“家风”,对人的成长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纯正的家风会在无形中引领人迈向光明坦途,而倘若家风不正,便会扭曲人生之路。清廉为官者,往往受到良好家风的熏陶,心有底线,做人堂堂正正;家风败坏者,往往丧失做人做事的底线,寡廉鲜耻,走向腐败堕落。无论从个人、家庭,还是社会、国家来说,无论从普通百姓、经商者,还是为官者、执政者来说,都需要树立良好的家风,将优良传统传承下来,方能有坚实的根基做人做事。“锄经种德”的贺氏家族,父诏其子,兄勉其弟,血脉延续,让

  文明家风代代流传;无私奉献、服务社会的杨氏家族,用一身正气,走出了光明磊落的人生坦途;廉俭一生的范氏家族,用先忧后乐的家国情怀,谱写了一曲文明的颂歌……一个个优秀的家风案例,无不体现出良好家风的重要性——它可以引导自身,也可以影响别人;它可以传承先辈,也可以熏陶后代;它是每一个小家的文化传承,更是优秀中华传统美德的延续。我们一定要积极传承良好家风,大力弘扬中华美德,让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

  观央视家风节目观后感5最近,纪录片《家风》上下集在央视播出之后,引发了人们广泛关注。这部纪录片夹叙夹议,巧妙地将名物典故、风土人情和现代教育融为一体,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新时代的公民意识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有益的借鉴。观众若悉心品味《家风》的文化内涵,逐步感受从“孕育”到“传承”的生命气息,反求诸己,躬身践行,自可提升人生境界。儒家讲求修身之道,是活泼泼的富有生活色彩的“百姓日用之道”,而不是虚无缥缈、莫可名状的谈玄说妙。《家风》上集以“孕育”作为题目,向观众讲述《曾国藩家书》中的平实道理,采用类似山水画中的“平远”透视法,突出儒家圣贤终身坚持不懈的“自得”工夫。士人君子修身力行,务求平实,切忌好高骛远。无论富足安康,还是

  颠沛流离,士人君子都要尊道而行。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诚如片中陈述的那样,曾国藩教育子侄家人,从不诱以功名利禄,而是告诫大家掌握生存技能,磨砺意志,学以明理,报效国家。传统社会孕育出“天人合一”的思想。曾国藩在耕读传家的文化氛围里洞察到“万物并育而不害”的勃勃生机,在乡野村夫的生产活动中体会到“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的深刻涵义。从孔子“多能鄙事”到汉儒躬耕自养,从吴与弼“手自簸谷”到颜元“甘艰苦劳动”,再到曾国藩写信敦促家人种蔬养鱼养猪,儒家文化一直在“平实”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诚信经营,铸就高尚情操。宋明以来,“尊德性”与百姓日用紧密结合,产生了能够满足当时社会需求的民间儒学。民间儒者一方面能够信守儒学的真精神和真价值,另一方面能够密切关注普通民众的生存状况,不失时机地阐发儒家的道义进而满足普通民众的精神需求。民间儒学构成了增进民族心理认同和公共生活规则的基础。由此产生了一大批身份普通、德行卓越的平民儒者。良知当下呈现,自利利他,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成为圣人。时至今日,许多普通人依然记得“君子以成德为行”、“圣人可学可至”、“人无信不立”等古训,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成就圣贤品格。《家风》下集中讲述了重庆市江津区中山

  古镇“方家药铺九龄堂”的职业操守,扶危济困,施药救人,诚信经营,惠及邻里。方联海是方家药铺第十二代传人,身上担荷着悬壶济世、童叟无欺的家业。纵览古今,无论是大宅门的“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还是川黔交界的禁售发水米的碑文,无不展示诚信经营的恒久魅力。

  忠孝传家久。《家风》下集以“传承”作为题目,通过采访社会贤达、收集名人轶事、探求社会治理的古老智慧,引导人们传承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片中的亮点之一就是京剧谭门第七代人物谭正岩的讲述,他提到祖上以“百行孝为先”作为训诫后人的格言警句,培养儿孙的规矩意识,从生活细节入手,做一个有“家德”的人。长辈抚养晚辈,晚辈回报长辈。人伦情怀萦绕其间,无法割舍。孝道,不仅要求奉养长辈,而且强调尊敬长辈。从个体的心灵感受而言,孝道要求道德主体的反省与自觉,为孝行提供真切的心理支撑,而不能将孝行流于形式,即所谓“忠者,其孝之本与!”古人将这里的“忠”解释为“敬”。敬是孝的根本。真正的孝应当是孝敬。片中,谭孝曾带领谭正岩等人去看望谭元寿,接受家族传统的熏陶——“孝和义,于家表现为相亲相爱,尊老爱幼,于国那就是报效祖国,国比天大”。两千多年来,士人君子“移孝为忠”,使得家庭家族这个“小家”与国家兴亡这个“大家”休戚与共,息息相关,开明的统治者“求忠臣

  于孝子之门”,将家庭伦理延伸到国家治理技艺,早已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共识。今天,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我们应当继承其中符合时代主旋律的有益成分,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促进文化综合创新。

  廉洁奉公,警示后人。古人遵行孝道,旨在维系家庭伦理。在家国同构的格局中,“熟人社会”势必要求广大成员廉洁奉公,更好地维护家族和国家的利益。毋庸讳言,古人遵循“学而优则仕”的教诲,认为跻身仕途可以光耀门楣。然而古人更看到贪污腐化的巨大危害,主张“临财毋苟得”,反对唯利是图;主张“以义制利”,反对见利忘义;“以财发身”,反对为富不仁,贿赂营私。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士人君子信奉“富润屋,德润身”的准则,当面对个体之利与个体之义发生冲突时,理应成全后者。正如孔子所言:“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清末名臣曾国藩为教育后代,将其在双峰荷叶堂所建的住宅命名为“八本堂”,教导子女“居官以不要钱为本”。

  观央视家风节目观后感

  

  

篇六:家风不正家难安警示教育片观后感

  央视纪录片《家风》观后感

  央视纪录片《家风》观后感人之初,性本善,基于家风,起于家风。吾幼家贫,兄妹众多,父母虽辛劳,仍有捉襟见肘时,但不失

  老实之本分。七十年代中期,家乡旱灾,粮食减产,肚子闹荒。生产队秋收分粮,父母回家复称,多出五六斤,连夜送回。吾不解,父母教导“不是自已的不能拿。恶念一生,恶贯一生!”八十年代初之寒假,随父母、大哥到几十公里外修公路,寒冬腊月,风削手裂,有人如厕实躲借宿民家烤火,吾亦学之,被父母擒出:劳之诚,民之本;耍奸滑,万人喷!

  踏实做事,本分做人,是父母打小时的教导,时刻拴挂在心。后参军、入警,一直当做座佑铭,也遇诱惑、惶恐,却未放弃。吾感才疏学浅,智力低下,唯负组织培养、领导希望、同事信任,唯小心慎重、如履薄冰,别让自己砸了锅。与人初识,让人高冷难处,久之,忠厚老实之人。吾非圣人,也抱怨牢骚,也叹时事不济,但不偏执不轻狂,份里份外,只要领导交办、只要受领任务,便百分百应对,哪怕八分能耐,也要尽十二分努力,心方安。工作如饭碗,吾曾放言:能力再强,离开单位啥也不是!

  前年底受命参与某舆情处置,时感身体不适,低烧头晕,仍全力赴之。连续夜战,甚至夜赶两稿,通宿未眠,质虽不高,幸未遗漏。后为终审报告反复修改,几宿未安,唯恐能力不济,有负使命。日继复年,加班加点,习以为常,然家属不解,初有抱怨,后也习惯,进而理解支持,实仍大幸。

  工作三十年,最大的感悟是:幸运总会光临勤奋儿。无论是部队还是警队,从未送过一分钱、一份礼,也未认过一家领导门,更

  未为个人前途担忧过,但组织和领导却给予许多,有的.甚至超出自身付出。譬如竞争正科职位,能力强吾者多不胜数,但幸运之神光临,是组织的培养、领导的关、同事的支持。尤为吾查出肿瘤治疗以来,市局党委和杨局、何局等领导,指挥中心支部和所有同事、战友,对吾关爱有加,不仅到医院看望,还时时问候鼓励,在经济上给予帮助,在上给予抚慰,让吾倍增,此时家属也欣慰“你人缘真好!”吾知自已不善言辞,更不善表达,歌功颂德、言不由衷的事做不来,有的只是一份真心。

  吾当保存真心,继续前进,战胜病魔,不负组织、领导和同事们的厚爱,早日归岗,本分工作。

  

  

篇七:家风不正家难安警示教育片观后感

  《家风》观后感

  《家风》观后感范文当看完一部作品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何不写一篇观后感记录下呢?现在你是否对观后感一

  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风》观后感范文,欢迎大家分享。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弘扬中华文化首先要弘扬优秀的家风文化。如今“家风”那些事又被重新提起。

  中央电视台刚刚播出的纪录片《家风》,应时、及时。家风影响着一个家族每一代人的成长。万丈高楼始于基,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起点是家风,家风就

  是一个人和一家人成长的“地基”,从《颜氏家训》《朱子家训》到《曾国藩家书》《钱氏家训》,这些优良家风的教诲,成就的是我们熟知的大家。纪录片《家风》选取几个家族中最具知名度的一两个成员的典型故事,是其家风教育的缩影。颜氏家族中,除了颜之推,主要通过讲述观众熟悉的书法家颜真卿的故事,阐释修身、治家、处世、为学的《颜氏家训》;钱氏家族中,讲述了人们熟知的钱穆、钱伟长的故事,回答了钱氏家族为什么会出那么多院士的疑问。通过聚焦谭氏家族中谭正岩的敬业,我们看到了从谭鑫培到谭正岩这个七代京剧世家德艺兼优的家风。当镜头把观众带到重庆的新叶村时,原来在纵横交错的街巷中,许多路面是由一块块石板连接而成,是为了读书人“足不涉泥,雨不湿靴”而着意铺设的。纪录片自古至今,从城市到乡村,令观众感受到家风文化源远流长,“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家风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家族绵延不断的教育形成的家庭风气。纪录片从清代曾国藩的家风讲起,接着跨越到南北朝,追溯中国最早且有完整文字记载的家训——《颜氏家训》。颜氏家族把“读书做人”作为家风的核心,把先居家尽孝,才能为国尽忠作为家风的要义。接着讲述的《钱氏家训》《朱子家训》一脉相承,“读书报国”的家风成就了钱氏家族。“读书修身”,成了新叶村民的最高理想境界。我们的家风在一个共性家风文化的影响下,每个家族又有其鲜明的家风特征。纪录片上集开篇讲述的是曾国藩的家风,其家风文化的核心是勤与俭,曾国藩家书中出现最多的两个字就是“勤”与“俭”,他留下的十六字箴言:“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成为曾家突出的家风文化。

  纪录片通过聚焦几个有代表性的家族来诠释家风文化和家风传承,启发我们思考:优良的家风传下来了吗?纪录片不无忧虑地提示观众:家庭结构变了,如果家风在,精神就在,核心价值就能传承。

  片中介绍,按照家族传统,钱氏家族每有新生儿诞生,就要全家人一起恭读《钱氏家训》。这在当下已基本见不到了,但今天的家风教育更强调的是父辈身教的传递。家风的传承,如果只有家训、包括非常正式的规则文字,还不足以保证家风得以完美的传承。能让家风传承下去的是一辈传一辈的身体力行。在讲到京剧世家的家风故事时,年近90岁的谭元寿每天练嗓子,这是对孙子谭正岩最好的身教。家长的一次身教胜于百次说教,反之家长的一次谎言亦会粉碎对孩子百次的诚信教育。《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里讲述的“曾子杀猪”的故事,是今天进行诚信教育最好的例子。从家庭到社会,从做父亲到一名党员干部,都应该从这个故事里悟出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

  《家风》的拍摄手法、镜头语言、叙事策略等固然重要,但故事内涵显得更重要,该片从创意到讲述,重温家风历史,呼唤当下家风建设,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孔子的课堂丰富多彩,与现在大不相同。他不布置作业,不考试,不惩罚学生,而是与同学们交流知识,周游列国,让同学们只是面更广,学到更多知识。

  孔子的课堂丰富多彩,与现在大不相同。他不布置作业,不考试,不惩罚学生,而是与同学们交流知识,周游列国,让同学们只是面更广,学到更多知识。

  在《孔子学堂》这本书里,我们不仅可以知道孔子言行的原文与翻译,它给我们呈现出孔子上课时的情景,让我们更了解到孔子是一个讲理、礼让、谦虚的人。

  孔子从不写书,而他和他的弟-子讨论的话题都是常见的,也是从古书上总结的。可他们却可以“温

  故而知新”,从旧的知识中找到新的`理解和体会。有时一个话题可以聊上几节课,孔子老师也会有时被同学们问得答不出,只能思考,却不会为学生的问题而恼怒。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可见礼让多么重要,只要礼让治国,还有什么事办不到呢?人们要学会礼让,别人就会尊敬你;国与国之间互相礼让,战争也不会发生;君臣民之间互相礼让,这个国家民心不会动摇,将坚不可摧。孔子对他人礼让相待,他人也就以礼相待。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几个人走在一起,一定有我的老师。每个人都有长处与短处,要学会谦虚,要相互学习。孔子老师在谈论“君子”时,子贡夸他而孔子却说这是给他戴高帽子。以及谈论其他问题时,孔子让学生们各抒己见,只要有道理,就值得深思。可见孔子是个多么谦虚的人。

  走进《孔子学堂》,让我们重新认识到一个不同的老师——孔子,他在课堂上与学生们讨论,让学生们学会为人处事的道理,怎样才算有君子风范,让学生们在社会上能更好的生活,交到更多朋友。如果每个人都有孔子的精神,那么世界不再有战争,各地都有你的朋友,那是多么美好。

  最近,纪录片《家风》上下集在央视播出之后,引发了人们广泛关注。这部纪录片夹叙夹议,巧妙地将名物典故、风土人情和现代教育融为一体,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新时代的公民意识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有益的借鉴。观众若悉心品味《家风》的文化内涵,逐步感受从“孕育”到“传承”的生命气息,反求诸己,躬身践行,自可提升人生境界。

  儒家讲求修身之道,是活泼泼的富有生活色彩的“百姓日用之道”,而不是虚无缥缈、莫可名状的谈玄说妙。《家风》上集以“孕育”作为题目,向观众讲述《曾国藩家书》中的平实道理,采用类似山水画中的“平远”透视法,突出儒家圣贤终身坚持不懈的“自得”工夫。士人君子修身力行,务求平实,切忌好高骛远。无论富足安康,还是颠沛流离,士人君子都要尊道而行。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孟子·离娄下》)诚如片中陈述的那样,曾国藩教育子侄家人,从不诱以功名利禄,而是告诫大家掌握生存技能,磨砺意志,学以明理,报效国家。传统社會孕育出“天人合一”的思想。曾国藩在耕读传家的文化氛围里洞察到“万物并育而不害”的勃勃生机,在乡野村夫的生产活动中体會到“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的深刻涵义。从孔子“多能鄙事”到汉儒躬耕自养,从吴与弼“手自簸谷”到颜元“甘艰苦劳动”,再到曾国藩写信敦促家人种蔬养鱼养猪,儒家文化一直在“平实”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诚信经营,铸就高尚情操。宋明以来,“尊德性”与百姓日用紧密结合,产生了能够满足当时社會需求的民间儒学。民间儒者一方面能够信守儒学的真精神和真价值,另一方面能够密切关注普通民众的生存状况,不失时机地阐发儒家的道义进而满足普通民众的精神需求。民间儒学构成了增进民族心理认同和公共生活规则的基础。由此产生了一大批身份普通、德行卓越的平民儒者。良知当下呈现,自利利他,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成为圣人。时至今日,许多普通人依然记得“君子以成德为行”、“圣人可学可至”、“人无信不立”等古训,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成就圣贤品格。《家风》下集中讲述了重庆市江津区中山古镇“方家药铺九龄堂”的职业操守,扶危济困,施药救人,诚信经营,惠及邻里。方联海是方家药铺第十二代传人,身上担荷着悬壶济世、童叟无欺的家业。纵览古今,无论是大宅门的“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还是川黔交界的禁售发水米的碑文,无不展示诚信经营的恒久魅力。

  忠孝传家久。《家风》下集以“传承”作为题目,通过采访社會贤达、收集名人轶事、探求社會治理的古老智慧,引导人们传承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片中的亮点之一就是京剧谭门第七代人物谭正岩的讲述,他提到祖上以“百行孝为先”作为训诫后人的格言警句,培养儿孙的规矩意识,从生活细节入手,做一个有“家德”的人。长辈抚养晚辈,晚辈回报长辈。人伦情怀萦绕其间,无法割舍。孝道,不仅要求奉养长辈,而且强调尊敬长辈。从个体的心灵感受而言,孝道要求道德主体的反省与自觉,为孝行提供真切的心理支撑,而不能将孝行流于形式,即所谓“忠者,其孝之本与!”(《大戴礼记·曾子本孝》)古人将这里的“忠”解释为“敬”。敬是孝的根本。真正的孝应当是孝敬。片中,谭孝曾带领谭正岩等人去看望谭元寿,接受家族传统的熏陶——“孝和义,于家表现为相亲相爱,尊老爱幼,于国那就是报效祖国,

  国比天大”。两千多年来,士人君子“移孝为忠”,使得家庭家族这个“小家”与国家兴亡这个“大家”休戚与共,息息相关,开明的统治者“求忠臣于孝子之门”,将家庭伦理延伸到国家治理技艺,早已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社會共识。今天,在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我们应当继承其中符合时代主旋律的有益成分,引领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识,促进文化综合创新。

  廉洁奉公,警示后人。古人遵行孝道,旨在维系家庭伦理。在家国同构的格局中,“熟人社會”势必要求广大成员廉洁奉公,更好地维护家族和国家的利益。毋庸讳言,古人遵循“学而优则仕”的教诲,认为跻身仕途可以光耀门楣。然而古人更看到贪污腐化的巨大危害,主张“临财毋苟得”,反对唯利是图;主张“以义制利”,反对见利忘义;“以财发身”,反对为富不仁,贿赂营私。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士人君子信奉“富润屋,德润身”的准则,当面对个体之利与个体之义发生冲突时,理应成全后者。正如孔子所言:“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清末名臣曾国藩为教育后代,将其在双峰荷叶堂所建的住宅命名为“八本堂”,教导子女“居官以不要钱为本”。

  传承家风,挺立道德主体,求名当求万世名,计利当计天下利。片中列举了吴越王钱镠的后人如何在《钱氏家训》的感召下取得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仅在宋朝就出现了三百五十名进士,近代以来在五十多个国家有将近两百位院士。家训犹如祖宅珍宝,亘古弥珍。在传统社會中,家风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传承延续的美好风尚。它潜移默化,深入人心,早已成为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基因。在探寻中国历史和社會治理的演进轨迹时,我们不难发现,家风的孕育和传承,不仅可以为个人的健康成长提供切实保障,更能促成一个家庭、家族甚至地区的持续繁荣。家风不同于宗教诫命和国家法律。它不必借助强力手段,就能达到善世化俗的效果。

  今天,我们更应正视理解“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的时代价值,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制度保证。“家风”是“人文化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云:“上所化曰风,下所习为俗”。“风俗”不是强制灌输,而是引领时尚,开启风气。曾国藩有言:“风俗之于人之心,始乎微,而终乎不可御者也。”这也正是《家风》这部纪录片引发强烈反响的根源所在。

  

  

篇八:家风不正家难安警示教育片观后感

  观看纪录片《家风》观后感心得范文六篇

  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观看纪录片《家风》观后感心得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观看纪录片《家风》观后感范文(1)

  近日,按照要求观看了科教播出的纪录片《家风》,全警议家风、评家风、教育自我建设美好和谐家庭,写心得体会,开展“弘扬好家风,助推转作风、正警风”活动。

  《家风》用“孕育”和“传承”为题,以古代著名家训为切入口,夹叙夹议,讲述家风形成的历史脉络,以及一个个家族对传统美德的执着追求,体现中国人超越时代的家族凝聚力与责任感。片中人物故事、厚重的历史文化、娓娓道来的讲述风格犹如和煦春风,将家风深入浅出地层层剖析,令人赞叹。观看《家风》,就如何倡导文明新家风,教育自我建设美好和谐家庭,助推转作风、正警风,体会如下:

  一、修身养性,立身做人

  修身养性,顾名思义就是修养身心,使心智本性不受损害,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使身心达到完美的境界。中国封建社会古人个人修养主要是灌输儒家的修身思想,即“三纲五常”(三纲:君臣义、父子亲、夫妻顺;五

  1/13

  常:仁、义、礼、智、信)。《家风》晚清名人曾国藩,在其祖父儒家耕读传家的传统思想熏陶和教诲下,修身养性,成就了一生的辉煌。

  新时代,我们该如何做?浅显地认为:多读书,多感悟,做人诚,要有德,行事低调。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说明了读书的重要性。坚持读书,既获取了知识,又培养勤的习惯和持之以恒的毅力。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自古英雄人才辈出,有帝王风范,有忠孝典范,有仁义楷模,也有小人窃窃…………,我们可从中找亮点,找标杆,学做人,学做事,积善积德,立身做人,提高个人修养。

  二、立规齐“家”,树文明新风

  每个人是家庭的细胞,个人的品行影响家庭,而家风门风又可塑造一个人和一个家族。家风影响一个家族每一代人的成长,是个人和一家人成长的基石。“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严氏家训》、《朱子家训》、《曾国藩家书》、《钱氏家训》,这些优良的家风教诲,成就了我们熟知的大家。曾国藩“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十六字家风,塑造了曾氏一门的成就。

  新时代,我们如何齐“家”,树文明新风?我认为立规矩,树形象,以身作则。“不谈过高之理,不行架空之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持之以恒,忠孝仁义,身体力行,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教育下一代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做一个对社会有用之人。

  “弘扬好家风,助推转作风、正警风”。作为单位负责人,是单位的“家长”,必须对单位成员严格教育和管理,让无形的新警风在有形的教育管理中展现。依照法律法规和各项规定,结合单位实际,制定管理制度,以制度管人,懂

  2/13

  得“学会先做人、后做事”的道理,培养“德、廉、勤、能”的多面手,用绵延不绝的教育方式,形成单位教育的方法,严格管理,打造一支有形象、有素质的新型警队。

  三、有“家国”情怀,齐家“平天下”的思想

  《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证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治国,国治而后天下平。”在传统中,家国一体,家是缩小的国,国是放大的家。

  “修身齐家,心系天下;家训家规,余韵流芳;家风蔚然,国风浩荡。”正是纪录片《家风》的魂。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新时代的公民意识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有益的借鉴。

  新时代,我们要有“家和万事兴,国泰则民安。”的家国情怀,要有“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建警治警理念,要有“小家稳,社会安”的大局意识,努力做到家庭和谐、带好队伍、实现社会秩序良好,风清气正的局面,响应时代召唤,修身齐家,转作风,正警风,平天下。

  以家风促警风

  ——观看纪录片《家风》观后感范文(2)

  一个人的成长成材,离不开家风的潜移默化;而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即是

  千万家庭家教家风的总和。“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的古训仍历历在

  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信条更是千年不殒,中国古人对于家风的重视由

  此可见一斑。

  3/13

  家风是一个家族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处世之道,是祖先历经世事之后的经验之言,可以成册,可以言传,但无论是哪种形式,必是对儿孙的谆谆劝诫。好的家风淳朴无华,催人向善,是引导儿孙成人成材的不二法门,也是约束儿孙行为规范的内心准则;反之,则误人误己,诱导儿孙步入歧途。往小看是修身齐家,往大看是治国平天下。优良家风需要传承,需要推广,社会正气需要弘扬。

  家风对个人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家庭是个人的第一课堂,我们常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便是对于家风的一个最通俗的理解,也是一个真实的写照。父母诚朴,则儿孙向善,父母贪腐,则儿孙效仿,家风直接影响个人的价值观与世界观。古来宗族大家庭,必让孩子以德高望重者为榜样,而今家庭变小了,更需要家长做好教育的第一任老师,让优良的家风传承下去,为后代茵福。

  警察的高标准职业要求也促使了必须要有良好的家风,好的家风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养成的,他需要长期的克制与坚守,锤炼优良的警风更是需要下大力气,常抓不懈,才能做到清正廉洁,为民服务。作为人民警察,我们也应该把“淡泊、宁静、勤俭、好学”作为家规,树立“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良好警风,真正做到“家风铸警风,警风引家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良好的家风能形成廉洁的警风。近年来,警察子女家属腐败事件频发,影响恶劣,不免令人质疑其家风。“小来偷针,长大偷金”,不良家风追求物质、追求欲望、追求攀比,不仅自己锒铛入狱,也为儿孙后代埋下祸根。值得庆幸的是,廉洁公正的人也大有人在,他们一生奉公执法,淳朴善良,为人民办实事,广受尊敬与爱戴。家风会蔓延到工作作风,优良的家风则是法制化建设的重要推力,而行政作风的廉洁公正则需要家风正统来保证。

  

篇九:家风不正家难安警示教育片观后感

  特别是要与我们倡导的核心价值观顺接要延伸至我们今天的时代主题中去使得诸如环境保护低碳生活生态文明建设等要素增添到家风家教中为这些好的倡导增添一份遵守与执行力同时也使美好家风获得新的发展空间而千载传承

  看央视纪录片家风观后感范文五篇

  家风的观后感1

  好家风、好家训是传家宝。一些历史故事中,我们也能窥见家风对后代为人处世的影响。我们所熟知的张英“六尺巷”故事,“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这样的胸襟与包容,化干戈为玉帛,很好的化解了邻里之争,传为后世美谈。而这种淡泊致远、克已清廉的家风也获得了其后代很好的传承,张英儿子张廷玉三朝为官,清廉公正,学识过人,为史家公认的学者大儒,六尺巷在父辈那里宽了六尺,而在他的心胸中又宽了万丈,“心底无私天地宽”,无私的心胸因此坦荡而无垠!

  家风虽小事,关乎大国治。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家风相连形成民风,民风相融促成社会风气。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社风清。传承好家风,对社会而言,是一种巨大的道德精神力量。一个社会要和谐美好,弘扬家风不可或缺。当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必须从一个家庭做起。尤其要重视家风和家教,突出价值观和道德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每个家庭和每个公民的日常道德行为中,真正凝聚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基本力量。

  好家风是祖辈经历沧桑岁月,用智慧结晶出来的精神财富。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家风传承内容也应与时俱进,适时补充外延,做到与时代同歌,与发展共舞。特别是要与我们倡导的核心价值观顺接,要延伸至我们今天的时代主题中去,使得诸如环境保护、低碳生活、生态文明建设等要素增添到家风家教中,为这些好的倡导增添一份遵守与执行力,同时也使美好家风获得新的发展空间而千载传承。

  家风的观后感2

  欲“治国平天下”,需先做到“修身齐家”。家庭,是构成社会的最小单元,是每一个人成长的根基。正所谓“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家风良好,则族风良好、民风良好,进而国风良好。一个家庭的“家风”,对人的成长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纯正的家风会在无形中引领人迈向光明坦途,而倘若家风不正,便会扭曲人生之路。

  清廉为官者,往往受到良好家风的熏陶,心有底线,做人堂堂正正;家风败坏者,往往丧失做人做事的底线,寡廉鲜耻,走向腐败堕落。无论从个人、家庭,还是社会、国家来说,无论从普通百姓、经商者,还是为官者、执政者来说,都需要树立良好的家风,将优良传统传承下来,方能有坚实的根基做人做事。

  “锄经种德”的贺氏家族,父诏其子,兄勉其弟,血脉延续,让文明家风代代流传;无私奉献、服务社会的杨氏家族,用一身正气,走出了光明磊落的人生坦途;廉俭一生的范氏家族,用先忧后乐的家国情怀,谱写了一曲文明的颂歌……一个个优秀的家风案例,无不体现出良好家风的重要性——它可以引导自身,也可以影响别人;它可以传承先辈,也可以熏陶后代;它是每一个小家的文化传承,更是优秀中华传统美德的延续。我们一定要积极传承良好家风,大力弘扬中华美德,让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

  家风的观后感3

  最近,纪录片《家风》上下集在央视播出之后,引发了人们广泛关注。这部纪录片夹叙夹议,巧妙地将名物典故、风土人情和现代教育融为一体,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新时代的公民意识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有益的借鉴。观众若悉心品味《家风》的文化内涵,逐步感受从“孕育”到“传承”的生命气息,反求诸己,躬身践行,自可提升人生境界。

  儒家讲求修身之道,是活泼泼的富有生活色彩的“百姓日用之道”,而不是虚无缥缈、莫可名状的谈玄说妙。《家风》上集以“孕育”作为题目,向观众讲述《曾国藩家书》中的平实道理,采用类似山水画中的“平远”透视法,突出儒家

  圣贤终身坚持不懈的“自得”工夫。士人君子修身力行,务求平实,切忌好高骛远。无论富足安康,还是颠沛流离,士人君子都要尊道而行。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孟子·离娄下》)诚如片中陈述的那样,曾国藩教育子侄家人,从不诱以功名利禄,而是告诫大家掌握生存技能,磨砺意志,学以明理,报效国家。传统社会孕育出“天人合一”的思想。曾国藩在耕读传家的文化氛围里洞察到“万物并育而不害”的勃勃生机,在乡野村夫的生产活动中体会到“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的深刻涵义。从孔子“多能鄙事”到汉儒躬耕自养,从吴与弼“手自簸谷”到颜元“甘艰苦劳动”,再到曾国藩写信敦促家人种蔬养鱼养猪,儒家文化一直在“平实”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诚信经营,铸就高尚情操。宋明以来,“尊德性”与百姓日用紧密结合,产生了能够满足当时社会需求的民间儒学。民间儒者一方面能够信守儒学的真精神和真价值,另一方面能够密切关注普通民众的生存状况,不失时机地阐发儒家的道义进而满足普通民众的精神需求。民间儒学构成了增进民族心理认同和公共生活规则的基础。由此产生了一大批身份普通、德行卓越的平民儒者。良知当下呈现,自利利他,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成为圣人。时至今日,许多普通人依然记得“君子以成德为行”、“圣人可学可至”、“人无信不立”

  等古训,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成就圣贤品格。《家风》下集中讲述了重庆市江津区中山古镇“方家药铺九龄堂”的职业操守,扶危济困,施药救人,诚信经营,惠及邻里。方联海是方家药铺第十二代传人,身上担荷着悬壶济世、童叟无欺的家业。纵览古今,无论是大宅门的“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还是川黔交界的禁售发水米的碑文,无不展示诚信经营的恒久魅力。

  忠孝传家久。《家风》下集以“传承”作为题目,通过采访社会贤达、收集名人轶事、探求社会治理的古老智慧,引导人们传承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片中的亮点之一就是京剧谭门第七代人物谭正岩的讲述,他提到祖上以“百行孝为先”作为训诫后人的格言警句,培养儿孙的.规矩意识,从生活细节入手,做一个有“家德”的人。长辈抚养晚辈,晚辈回报长辈。人伦情怀萦绕其间,无法割舍。孝道,不仅要求奉养长辈,而且强调尊敬长辈。从个体的心灵感受而言,孝道要求道德主体的反省与自觉,为孝行提供真切的心理支撑,而不能将孝行流于形式,即所谓“忠者,其孝之本与!”(《大戴礼记·曾子本孝》)古人将这里的“忠”解释为“敬”。敬是孝的根本。真正的孝应当是孝敬。片中,谭孝曾带领谭正岩等人去看望谭元寿,接受家族传统的熏陶——“孝和义,于家表现为相亲相爱,尊老爱幼,于国那就是报效祖国,国比天大”。两千多年来,士人君子“移孝为忠”,使得家庭家族这个“小家”与国家兴亡这个“大家”休戚与共,息息相

  关,开明的统治者“求忠臣于孝子之门”,将家庭伦理延伸到国家治理技艺,早已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共识。今天,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我们应当继承其中符合时代主旋律的有益成分,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促进文化综合创新。

  廉洁奉公,警示后人。古人遵行孝道,旨在维系家庭伦理。在家国同构的格局中,“熟人社会”势必要求广大成员廉洁奉公,更好地维护家族和国家的利益。毋庸讳言,古人遵循“学而优则仕”的教诲,认为跻身仕途可以光耀门楣。然而古人更看到贪污腐化的巨大危害,主张“临财毋苟得”,反对唯利是图;主张“以义制利”,反对见利忘义;“以财发身”,反对为富不仁,贿赂营私。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士人君子信奉“富润屋,德润身”的准则,当面对个体之利与个体之义发生冲突时,理应成全后者。正如孔子所言:“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清末名臣曾国藩为教育后代,将其在双峰荷叶堂所建的住宅命名为“八本堂”,教导子女“居官以不要钱为本”。

  传承家风,挺立道德主体,求名当求万世名,计利当计天下利。片中列举了吴越王钱镠的后人如何在《钱氏家训》的感召下取得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仅在宋朝就出现了三百五十名进士,近代以来在五十多个国家有将近两百位院士。家训犹如祖宅珍宝,亘古弥珍。在传统社会中,家风是指一

  个家庭或家族传承延续的美好风尚。它潜移默化,深入人心,早已成为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基因。在探寻中国历史和社会治理的演进轨迹时,我们不难发现,家风的孕育和传承,不仅可以为个人的健康成长提供切实保障,更能促成一个家庭、家族甚至地区的持续繁荣。家风不同于宗教诫命和国家法律。它不必借助强力手段,就能达到善世化俗的效果。

  今天,我们更应正视理解“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的时代价值,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制度保证。“家风”是“人文化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云:“上所化曰风,下所习为俗”。“风俗”不是强制灌输,而是引领时尚,开启风气。曾国藩有言:“风俗之于人之心,始乎微,而终乎不可御者也。”这也正是《家风》这部纪录片引发强烈反响的根源所在。

  纪录片家风观后感4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弘扬中华文化首先要弘扬优秀的家风文化。如今“家风”那些事又被重新提起。中央电视台刚刚播出的纪录片《家风》,应时、及时。

  家风影响着一个家族每一代人的成长。万丈高楼始于基,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起点是家风,家风就是一个人和一家人成长的“地基”,从《颜氏家训》《朱子家训》到《曾国

  藩家书》《钱氏家训》,这些优良家风的教诲,成就的是我们熟知的大家。纪录片《家风》选取几个家族中最具知名度的一两个成员的典型故事,是其家风教育的缩影。颜氏家族中,除了颜之推,主要通过讲述观众熟悉的书法家颜真卿的故事,阐释修身、治家、处世、为学的《颜氏家训》;钱氏家族中,讲述了人们熟知的钱穆、钱伟长的故事,回答了钱氏家族为什么会出那么多院士的疑问。通过聚焦谭氏家族中谭正岩的敬业,我们看到了从谭鑫培到谭正岩这个七代京剧世家德艺兼优的家风。当镜头把观众带到重庆的新叶村时,原来在纵横交错的街巷中,许多路面是由一块块石板连接而成,是为了读书人“足不涉泥,雨不湿靴”而着意铺设的。纪录片自古至今,从城市到乡村,令观众感受到家风文化源远流长,“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家风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家族绵延不断的教育形成的家庭风气。纪录片从清代曾国藩的家风讲起,接着跨越到南北朝,追溯中国最早且有完整文字记载的家训——《颜氏家训》。颜氏家族把“读书做人”作为家风的核心,把先居家尽孝,才能为国尽忠作为家风的要义。接着讲述的《钱氏家训》《朱子家训》一脉相承,“读书报国”的家风成就了钱氏家族。“读书修身”,成了新叶村民的最高理想境界。我们的家风在一个共性家风文化的影响下,每个家族又有其鲜明的家风特征。纪录片上集开篇讲述的是曾国藩的家风,其家风文化的核心是勤与俭,曾国藩家书中出现最多的两个

  字就是“勤”与“俭”,他留下的十六字箴言:“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成为曾家突出的家风文化。

  纪录片通过聚焦几个有代表性的家族来诠释家风文化和家风传承,启发我们思考:优良的家风传下来了吗?纪录片不无忧虑地提示观众:家庭结构变了,如果家风在,精神就在,核心价值就能传承。

  片中介绍,按照家族传统,钱氏家族每有新生儿诞生,就要全家人一起恭读《钱氏家训》。这在当下已基本见不到了,但今天的家风教育更强调的是父辈身教的传递。家风的传承,如果只有家训、包括非常正式的规则文字,还不足以保证家风得以完美的传承。能让家风传承下去的是一辈传一辈的身体力行。在讲到京剧世家的家风故事时,年近90岁的谭元寿每天练嗓子,这是对孙子谭正岩最好的身教。家长的一次身教胜于百次说教,反之家长的一次谎言亦会粉碎对孩子百次的诚信教育。《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里讲述的“曾子杀猪”的故事,是今天进行诚信教育最好的例子。从家庭到社会,从做父亲到一名党员干部,都应该从这个故事里悟出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

  《家风》的拍摄手法、镜头语言、叙事策略等固然重要,但故事内涵显得更重要,该片从创意到讲述,重温家风历史,

  呼唤当下家风建设,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家风的观后感5

  对于如今的许多家庭来说,家风,可以说是一个久违了的字眼,让人既熟悉又陌生。说它熟悉,是因为我们常在一些影视剧中看到,一些豪门大户、达官贵人十分强调家风,注重诗礼传家;在很多文化典籍中,一些革命先烈、知名学者等,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治家格言”、“家训家规”。寒假期间,儿子学校老师给家长布置了一项作业,读《家风》,而且要写读后感,这项任务引发我对我们寻常百姓“家风”的思考。20xx年央视访谈“家风是什么”广受关注赞许。节目既体现家风传统对中国人的无声滋润和深刻影响,也反映人们对家风传统日渐流失的无奈和感慨,以及重温家风的热切期盼。在我看来,央视探讨“家风是什么”,有益于清白、正面家风的传播,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大有裨益。而拜读了一系列家风的相关文章后让我认识到好的家风可以通过自己及家人的共同努力创建。并且我认识到通过家风影响社会风气,创建和谐家庭便是创建和谐社会的主要组成部分。

  家风又称门风,是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良好的家风对社会而言,就是一种道德的力量。电视里的被采访者回答的很多关于家风的答案都是社会需要的优良传统,这种家风需要大家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

  如果每个家庭都能传承优良的家风、如果每个家庭成员都能拥有良好的家风意识,令人心寒的社会道德滑坡,就一定能得到有力遏制。一个家庭的家风是积极向善的,一个家的所有家庭成员的品德是纯洁的、高尚的,那么一个社会定然是和谐的。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是国风的基础,家风正则国风清,家风乱,则国风浊。

  在现代社会,尽管大多数家庭都没有成文的家规,但家家都有家风,大都推崇正直、守法、勤俭、淳朴、孝顺、诚信、友善,求学、上进等,清正的家风向社会道德注入了正能量,守住了国风的本色。

  但是,我们的家风中也有一些个性或共性的问题,比如,有的家庭教育子女自私自利、不能吃一点亏,有的家庭迷信不良的社会潜规则,把投机取巧、不择手段、托关系走后门、欺诈失信甚至违法乱纪视为能事,有的家庭好吃懒做,有的家庭骄奢淫逸,有的家庭长幼失序??类似不良家风只会向社会道德注入负能量,侵蚀国风。

  家风是家庭的性格,是家庭的形象,是家庭的魂魄,好的家风对家庭有益,对国家也有益,每一个家庭都应该根据法律、社会公德树立正派、健康、积极的家风,摒弃歪门邪

  道、丑陋、消极的家风。

  家风能够影响国风,反过来又受国风的影响。鉴于此,我们应该做到家风、国风共树,让家风国风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愿每个家庭都能从自身做起,传承优秀的家规和家训,树立一种令人肃然起敬的家风,共同为醇化民风、国风,促进社会风气进一步好转努一把力,合力推动我们这个社会以满满的正能量向前发展!

  

  

篇十:家风不正家难安警示教育片观后感

  2021年家风不正家难安观后感多篇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2021年家风不正家难安观后感三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1年家风不正家难安观后感一篇当老年人豁达开朗,当中年人坚强阳光,当青年人充满力量;当00后成为后浪闪亮登场,当90后已张开保卫世界的臂膀,当拿着保温杯的中年依然斗志昂扬……这,是自立自强的家风在传扬!自立自强的记忆,是黑夜中最闪亮的星,指引我前行。“不搞特殊化”,父亲的教导一如迷茫时引路的启明星,指引着焦守凤一家自立自强,穿过光环的迷惑,撑过艰苦的岁月,走出自己的幸福之路。海明威说:“你可以杀死我,可就是打不败我,永远永远打不败我!”当秦世俊怀揣着造飞机的梦想投入哈飞时,命运却给了他当头一棒,让他成了一名普通铣工。他没有就此止步,而是从普通铣床练起,学徒两年,记40多本笔记;工作18年,完成28年的工作量,让“航空报国”的梦想在奋斗中找到了方向。

  因为,他的父亲是劳模,那张胸带红花的照片,给了他“自立自强获得光荣”的启蒙。这启蒙引领,足以闪亮一生。

  自立自强的坚守,是天亮前最温柔的黎明,给我相信的勇气。三寸核桃核,世相万千绘。90后核雕艺人朱蒙佳,在传统手工艺无人问津的境地,仍牢记教导,守住初心,创业创新,坚持让非遗看到未来;身为“绣三代”的郁竹君,在沉静寂寞的时光里坚信,苏绣走入世界的“宏大”时刻定会到来;对传统手工耳濡目染的殷子晴,带着太平泥叫叫闯入西半球,让其“叫好又叫座”。毕淑敏在《握紧你的右手》说:“我不相信命运,我只相信我的手。我不相信手掌的纹路,但我相信手掌加上手指的力量。”当社会愈来愈快的节奏响起,那坚守着的人,始终相信,当清晨的第一缕光线亮起,到来的绝不是黑夜,而是我们自立自强的未来。自立自强的传承,是酷暑中最清凉的泉泓,带我越过人海去拥抱你。从百年前被坚船利炮打开国门的屈辱,到陷入内战的颠沛流离,到建国后的一穷二白,到前所未有的改革开放,到脱贫致富的“攻坚战”……百年前,无数前辈先贤自立自强,为中国的命运苦苦求索;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同样自强自立,让中华民族走近伟大复兴的时刻。倪萍说姥姥曾叮嘱自己:“自己不倒,啥都能过去;自己倒了,谁也扶不起你。”是啊,如果只是坐等,如果只是旁观,如果只有犹疑,如果只有抱怨,我们如何让我们去拥抱更好的自

  己?又如何让这个国家,拥抱更好的未来?岁月如歌,初心如磐,你我奋勇向前;不忘初心,未来待启,

  我们将用行动告白:传承共同记忆,深烙自立自强之印。未来,我已来!

  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2021年家风不正家难安观后感二篇要说好家风,我家的好家风是勤劳和守时,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守时是诚信的一种表现,优秀的家风是一个航行灯、一个风向标指引着我们。早上,不到五点钟奶奶就起床了,起来的时候,我也醒了,发现天还没有亮呢!奶奶总是轻声轻脚的穿上衣服,生怕打扰了我们的睡眠,给全家人做早饭,做完早饭,又开始忙东忙西——奶奶先用净水把拖布涮干净,然后就开始擦地,再然后,用电磁炉烧一锅热水,让我们全家有热的水可以刷牙洗脸。大约到六点钟,我的爸妈也陆续起床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奶奶的影响下,我和妈妈也被带动起来,早晨从来不贪床,即使是节假日也不例外。每天早上奶奶忙着给我们做饭,妈妈忙着打扫房间,而爸爸却在听音乐,我在念英语。不到七点,奶奶的饭做熟了,妈妈把房间也收拾的干干净净,我更是收获巨大,把英语单词背得滚瓜烂熟!接下来就是我们全家其乐融融地坐在餐桌旁享受美餐了!俗话说得好啊,一天

  之计在于晨,早晨这段时间我还真是蛮享受的嘛!我家祖孙三代早起不贪床,守时更是是我家的一个良好的家

  风。每次,和别人约定出行时间时,妈妈总是要提早几分钟到达。她说,这样,才不会让别人等我们。有一次我和妈妈参加聚会,妈妈对我说,你快点,时间快到啦,我说离约定的时间还有好长时间呢。妈妈郑重其事地对我说“咱们要提前几分钟到,不能让别人等咱们。”我还戏谑道"宁教天下人等我,休教我等天下人"。但是,久而久之,我也耳濡目染,学着妈妈,养成了守时的好习惯!

  一个好家风是家庭的航行灯,是家庭的风向标,每个家庭的家风都是好的学习典范。

  2021年家风不正家难安观后感三篇新年之际,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一个特别调查节目“家风是什么?”,节目一播出,立即引发了人们对“家风”的关注,“家风”一词也风靡大街小巷,网络上关于“家风”的报导更是铺天盖地,尤其是一张小学生在开学之日,在教室里一起晒“家风”照片,给我留下非常深的印象。没有看节目的时候,“家风”一词对我来说是非常陌生的,通过记者的的镜头,让我对“家风”有了一些理解,在网上我查了“家风”的解释,说“家风”又称门风,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我认为“家风”不是说出来的,而是用实际行动从一点一滴中做出来的。没事的时候我也在想我家的“家风”是什么?从记事

  的时候就没有听父母对我们讲过什么大道理,邻里间的和睦,父母的勤劳,是我童年里最深的画面,爸爸的时间观念非常强,经常告诉我们要遵守时间,不论做什么,都要准时,不能迟到。现在这个习惯仍然伴随着我,细想一下,我们的生活习惯都是跟随着父母的习惯慢慢养成的,并以此来教育自己的孩子。记得成家后一次与家人闲聊时,爸爸的一句话,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印象,就是“好男不吃分家饭,好女不穿出嫁衣”,就是这一句话,让我的心态有了非常大改变,日常生活我不会计较婆媳妯娌以及姐妹之间的一些琐事,让我感叹的是原来一个大家庭的和睦竟是如此的简单。

  

  

篇十一:家风不正家难安警示教育片观后感

 看央视纪录片家风观后感五篇

  家风的观后感1

  好家风、好家训是传家宝。一些历史故事中,我们也能窥见家风对后代为人处世的影响。我们所熟知的张英“六尺巷”故事,“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这样的胸襟与包容,化干戈为玉帛,很好的化解了邻里之争,传为后世美谈。而这种淡泊致远、克已清廉的家风也获得了其后代很好的传承,张英儿子张廷玉三朝为官,清廉公正,学识过人,为史家公认的学者大儒,六尺巷在父辈那里宽了六尺,而在他的心胸中又宽了万丈,“心底无私天地宽”,无私的心胸因此坦荡而无垠!

  家风虽小事,关乎大国治。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家风相连形成民风,民风相融促成社会风气。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社风清。传承好家风,对社会而言,是一种巨大的道德精神力量。一个社会要和谐美好,弘扬家风不可或缺。当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必须从一个家庭做起。尤其要重视家风和家教,突出价值观和道德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每个家庭和每个公民的日常道德行为中,真正凝聚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基本力量。

  好家风是祖辈经历沧桑岁月,用智慧结晶出来的精神财富。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家风传承内容也应与时俱进,适时补充外

  延,做到与时代同歌,与发展共舞。特别是要与我们倡导的核心价值观顺接,要延伸至我们今天的时代主题中去,使得诸如环境保护、低碳生活、生态文明建设等要素增添到家风家教中,为这些好的倡导增添一份遵守与执行力,同时也使美好家风获得新的发展空间而千载传承。

  家风的观后感2欲“治国平天下”,需先做到“修身齐家”。家庭,是构成社会的最小单元,是每一个人成长的根基。正所谓“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家风良好,则族风良好、民风良好,进而国风良好。一个家庭的“家风”,对人的成长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纯正的家风会在无形中引领人迈向光明坦途,而倘若家风不正,便会扭曲人生之路。

  清廉为官者,往往受到良好家风的熏陶,心有底线,做人堂堂正正;家风败坏者,往往丧失做人做事的底线,寡廉鲜耻,走向腐败堕落。无论从个人、家庭,还是社会、国家来说,无论从普通百姓、经商者,还是为官者、执政者来说,都需要树立良好的家风,将优良传统传承下来,方能有坚实的根基做人做事。

  “锄经种德”的贺氏家族,父诏其子,兄勉其弟,血脉延续,让文明家风代代流传;无私奉献、服务社会的杨氏家族,用一身正气,走出了光明磊落的人生坦途;廉俭一生的范氏家族,用先忧后乐的家国情怀,谱写了一曲文明的颂歌……一个个优秀的家风案例,无不体现出良好家风的重要性一一它可以引导自

  身,也可以影响别人;它可以传承先辈,也可以熏陶后代;它是每一个小家的文化传承,更是优秀中华传统美德的延续。我们一定要积极传承良好家风,大力弘扬中华美德,让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

  家风的观后感3

  最近,纪录片《家风》上下集在央视播出之后,引发了人们广泛关注。这部纪录片夹叙夹议,巧妙地将名物典故、风土人情和现代教育融为一体,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新时代的公民意识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有益的借鉴。观众若悉心品味《家风》的文化内涵,逐步感受从“孕育”到“传承”的生命气息,反求诸己,躬身践行,自可提升人生境界。

  儒家讲求修身之道,是活泼泼的富有生活色彩的“百姓日用之道”,而不是虚无缥缈、莫可名状的谈玄说妙。《家风》上集以“孕育”作为题目,向观众讲述《曾国藩家书》中的平实道理,采用类似山水画中的“平远”透视法,突出儒家圣贤终身坚持不懈的“自得”工夫。士人君子修身力行,务求平实,切忌好高鹫远。无论富足安康,还是颠沛流离,士人君子都要尊道而行。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孟子离娄下》)诚如片中陈述的那样,曾

  国藩教育子侄家人,从不诱以功名利禄,而是告诫大家掌握生存技能,磨砺意志,学以明理,报效国家。传统社会孕育出“天人合一”的思想。曾国藩在耕读传家的文化氛围里洞察到“万物并育而不害”的勃勃生机,在乡野村夫的生产活动中体会到“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的深刻涵义。从孔子“多能鄙事”到汉儒躬耕自养,从吴与弼“手自簸谷”到颜元“甘艰苦劳动”,再到曾国藩写信敦促家人种蔬养鱼养猪,儒家文化一直在“平实”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诚信经营,铸就高尚情操。宋明以来,“尊德性”与百姓日用紧密结合,产生了能够满足当时社会需求的民间儒学。民间儒者一方面能够信守儒学的真精神和真价值,另一方面能够密切关注普通民众的生存状况,不失时机地阐发儒家的道义进而满足普通民众的精神需求。民间儒学构成了增进民族心理认同和公共生活规则的基础。由此产生了一大批身份普通、德行卓越的平民儒者。良知当下呈现,自利利他,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成为圣人。时至今日,许多普通人依然记得“君子以成德为行”、“圣人可学可至“、“人无信不立”等古训,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成就圣贤品格。《家风》下集中讲述了重庆市江津区中山古镇“方家药铺九龄堂”的职业操守,扶危济困,施药救人,诚信经营,惠及邻里。方联海是方家药铺第十二代传人,身上担荷着悬壶济世、童叟无欺的家业。纵览古今,无论是大宅门的“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还是川黔交界的禁售发水米

  的碑文,无不展示诚信经营的恒久魅力。

  忠孝传家久。《家风》下集以“传承”作为题目,通过采访社会贤达、收集名人轶事、探求社会治理的古老智慧,引导人们传承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片中的亮点之一就是京剧谭门第七代人物谭正岩的讲述,他提到祖上以“百行孝为先”作为训诫后人的格言警句,培养儿孙的.规矩意识,从生活细节入手,做一个有“家德”的人。长辈抚养晚辈,晚辈回报长辈。人伦情怀萦绕其间,无法割舍。孝道,不仅要求奉养长辈,而且强调尊敬长辈。从个体的心灵感受而言,孝道要求道德主体的反省与自觉,为孝行提供真切的心理支撑,而不能将孝行流于形式,即所谓“忠者,其孝之本与!”(《大戴礼记曾子本孝》)古人将这里的“忠”解释为“敬”。敬是孝的根本。真正的孝应当是孝敬。片中,谭孝曾带领谭正岩等人去看望谭元寿,接受家族传统的熏陶一一“孝和义,于家表现为相亲相爱,尊老爱幼,于国那就是报效祖国,国比天大”。两千多年来,士人君子“移孝为忠”,使得家庭家族这个“小家”与国家兴亡这个“大家”休戚与共,息息相关,开明的统治者“求忠臣于孝子之门”,将家庭伦理延伸到国家治理技艺,早已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共识。今天,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我们应当继承其中符合时代主旋律的有益成分,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促进文化综合创新。

  

篇十二:家风不正家难安警示教育片观后感

 观看纪录片家风观后感6篇

  家庭的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的行为和做法会直接成为孩子效仿的对象。这就是今天我们在这里谈家风的意义。从这部纪录片中,我们看到了家和国之间的关系。以下是观看纪录片家风观后感6篇,一起来看看吧。

  

  风,将家风深入浅出地层层剖析,令人赞叹。纪录片《家风》以古代著名家训为切入口,讲述家风形成的历史脉络,以及一个个家族对传统美德的执着追求,体现中国人超越时代的家族凝聚力与责任感。

  在传统中国,“家国一体”,“家”是缩小的“国”,“国”即放大的“家”。在此情况下,家风家教被提高到了关乎社稷兴衰与天下存亡的高度,受到了上至天子下至庶民的高度重视,这对中华文化数千年传承从未中断可谓居功至伟。与之相应,家风家教也在岁月的积淀中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弘扬中华文化首先要弘扬优秀的家风文化。家风影响着一个家族每一代人的成长。万丈高楼始于基,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起点是家风,家风就是一个人和一家人成长的“地基”,从《颜氏家训》《朱子家训》到《曾国藩家书》《钱氏家训》,这些优良家风的教诲,成就的是我们熟知的大家。纪录片《家风》选取几个家族中最具知名度的一两个成员的典型故事,是其家风教育的缩影。颜氏家族中,除了颜之推,主要通过讲述观众熟悉的书法家颜真卿的故事,阐释修身、治家、处世、为学的《颜氏家训》;钱氏家族中,讲述了人们熟知的钱穆、钱伟长的故事,回答了钱氏家族为什么会出那么多院士的疑问。通过聚焦谭氏家族中谭正岩的敬业,我们看到了从谭鑫培到谭正岩这个七代京剧世家德艺兼优的家风。当镜头把观众带到重庆的新叶村时,原来在纵横交错的街巷中,许多路面是由一块块石板连接而成,是为了读书人“足不涉泥,雨不湿靴”而着意铺设的。纪录片自古至今,从城市到乡村,令观众感受到家风文化源远流长,“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国藩,出身于地主家庭,他的父亲饱读四书五经,在书香气息极为浓厚的环境下,27岁曾国藩成功考取进士及

  育传统为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人才培养作出贡献,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传统,中华文化中的无数瑰宝才得以永世流传,华夏民族才得以繁荣至今。

  家风影响着一个家族每一代人的成长。万丈高楼始于基,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起点是家风,家风就是一个人和一家人成长的“地基”,打好了“地基”,社会这个高层建筑才能稳定发展。而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弘扬中华文化首先就要弘扬优秀的家风文化。我们应当重新重视家风文化,传承和弘扬优秀家风,让这一传统延续下去,并从自己做起,践行家风。

  

  在记忆里,我从小和母亲相依为命,同学家的客厅中央都是摆放着漂亮的装饰品,而我家客厅中央却一直摆放着一张英俊潇洒穿警服的相片,妈妈告诉我这就是我的父亲,他到很远很远地方出差去了,等我长大了父亲就会回来。小时候,每当我看到同伴们在爸爸怀里撒娇时,我羡慕、沮丧、泪流不止,盼望着自己也有那么开心、快乐的一天。在读小学时,我一直不理解,总觉得“爸爸虽然是烈士,受人尊重,但他在冲进瓦斯爆炸现场时,为什么没有想到过妈妈和仅仅2岁的我”。随着我慢慢长大,我逐渐明白父亲为大家、舍小家,在生死面前选择了大爱,是个大英雄。当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是从小就埋在我心里的一颗种子。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公安机关的关心关爱下,现在我如愿以偿,成为一名新警,我终于可以骄傲地向父亲一样,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在观看了央视《家风》后,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忍不住要谈一点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一是要广读书。“腹有诗书气自华”,母亲经常教导我说:“你父亲就是一个非常爱读书的人,你一定要多读书,从书本中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母亲自己也常说要利用空闲时间广读书,书里有很多快乐,很多精神食粮,要做一个有素质的知性女性。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经常看见母亲在饭后休息时总是拿着一本书、一支笔,一边看书、一边把好的句子和文章记在笔记本上,并经常在省厅、市局发表文章。父亲母亲读书的良好习惯深深影响着我,我也酷爱读书,喜欢写点小文章。

  二是要勤与俭。父母的勤奋与节俭在我的老家是出了名的,听爷爷讲:父亲在高考的那一年,一件军大衣,一把竹躺椅就是他的床,为了考出好成绩,他每天都学到凌晨1、2点,正是由于他的勤奋才脱颖而出考上警校,跳出农村,吃上公粮。母亲的节俭在姊妹中也是出了名,因父亲的离去,一直是母亲独自带我,经济上的捉襟和精神上的无依无靠并没有击垮母亲,她刻薄自己,精打细算,给了我一个宽松、舒适的成长环境,和我接触过的同学、朋友、老师都说看不出我是一个这样家庭长大的孩子。父母的言传身教让我明白了勤奋、节俭、上进的道理。

  三是要宽待人。母亲总是告诉我:生活中遇到不如意,不要埋怨别人。做

  

  好自己就可以了。当别人有困难找她帮忙时,她总是尽力提供帮助,甚至有时候委屈自己帮助他人,我一直认为母亲犯傻。现在我终于理解,正如母亲所讲:“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本来都不容易,不要计较别人的过失和自己得失,吃亏是福,对待他人要宽宏大量”。

  四是要懂感恩。每当我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不顺心向母亲吐槽时,母亲总会对我说:“女儿,你要珍惜我俩现在拥有的一切,当初你父亲离开我们时,你不足3岁,我才24岁,组织上为了让你爸爸安息,尽最大能力给我们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把我从教育战线改行到公安战线,并总是尽力帮助我们这个家庭,这么多年我能安心生活工作,你能健康成长、顺利完成学业进入宜昌公安都离不开组织的照顾和关爱。我们一定要懂得感恩,要感恩组织、感恩社会”。在母亲的教育下,我一直也知足感恩,现在我已正式踏入工作岗位,我将以努力的工作来回报组织、社会和需要我帮助的人。

  五是要尽职责。“爱岗敬业、恪尽职守”,这一点父亲永远是我的楷模和榜样。记得在父亲牺牲后,母亲带我到父亲墓前哭诉:“魁魁,我知道你很爱你的工作,也知道你一直以来将群众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甚至高于你的生命,我一直害怕有一天你会因工作而离开我和女儿,但没有想到这一天真的来了,而且来的这么快、这么突然,你丢下年幼的女儿和我,叫我今后怎么办?”。从母亲的哭诉中我看到了父亲对工作的挚爱和奉献,虽然他很平凡,但是他在我心目中很伟岸。而我的母亲虽然是位普通的社区民警,从事着公安最基层、最琐碎的工作,但她十分爱岗敬业,像父亲一样视工作为生命,常挂在她嘴边的一句话是“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的事就是自己的事”。父母对工作的挚爱让我深受鼓舞,在今后工作中,我要和他们一样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有情怀的人民警察,无愧于藏蓝色的警服和头顶上神圣的国徽。

  

  文明之开端,便有宗法。它奠定了中华人对血脉、血缘的重视,家,传之为族。

  所以,家有了风骨,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创造了家传的精神链条——家风。于是,一些精神上的巨人无以安坐,为了保传家风不断,着手起草家训。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家训出自五百年来“两大完人之一的曾国藩”。

  曾文正一生清廉,纵后有家财万贯,亦活得清贫,曾国藩有一名联曰:“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前者有主敬之韵,后者有清苦之味。他这一生不断自省,不断提高,品行高洁,端正而傲岸,以身作则树立榜样之形象,真正撑起了两根穷骨头。而且其后代亦在其尊尊教诲之下,几乎个个为人刚正不阿,后人仿佛可以在他们身上看到千百年前的曾氏,这便是家风的力量。

  家风不仅在家族中传播,亦可播撒大地,再绿江南。其弟子李鸿章自青年时拜在曾国藩门下,深受其家风之熏陶。后来,成了洋务运动的领导人之一,晚晴一代名臣。

  家之风骨,凌霜傲雪,露出祖辈对子子孙孙似火的热忱,它使人懂得脊梁要正,芒寒色正,铮铮有声;它裹挟千古的涤荡,猛若疾风,一掠千秋,铸熔于黄河,随滔滔流水飞越时间的桎梏,在亘古的中华,回响。

  

  

  

篇十三:家风不正家难安警示教育片观后感

 《远离家庭腐败》观后感

  _月__日,通过观看警示教育片《远离家庭腐败》,我深有感悟,片中领导干部放纵自我,逐渐堕落的事例证明不求新知,不思进取,放松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改造,必将走向人民的反面,最终也会毁了自我。而从小事做起、从日常做起,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政治理论水平、精神境界和政治素质,是拒腐防变的一个重要途径。

  片中案件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把个人凌驾组织之上,踏制度红线如平地,擅权妄为,最终身败名裂。这警示我们,制度就是规矩,就是高压线,必须始终把权力置于党性约束、法纪约束和监督制约之下。百行德为先,立言复立行。无论官有多大,身居何位,都要以坚强的党性立身立德、立言立行,遵守社会公德、勤修人品官德,培养家庭美德,成为社会道德先行者,成为群众追随好干部,成为家庭和美受益者。

  一是要进一步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在工作中克服过得去思想,真正树立要过得硬的高标准思想,确实做到工作务实,作风扎实;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倾向,树立为群众解难、让群众满意观念,自觉用是否有利于建设发展进步、有利于工作绩效提高、有利于解决基层的实际问题来衡量和检验自己的工作。

  二是要进一步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认真吸取罪途短片中案件警示教训,发挥三个以案的警示教育作用,注重世界观的改造,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宗旨,增强党的观念。要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自觉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摆在第一位,时刻牢记两个务必,

  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不断锤炼自我的意志、品质和作风。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岗位,把精力最大限度地用在为党的事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勤奋工作上,做一个纯洁的人、高尚的人,做一个党组织和群众信得过的人。

  三是要恪尽职守,勤奋工作,执政为民。要克服官僚主义、自由主义的侵袭,努力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克服私心杂念和进取心不强的问题,充分认识肩负的职责,振奋精神,不辱使命,克服困难,勤奋工作。

  正确的理想信念,不会与生俱来,也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一劳永逸,必须终身加强才能获得拒腐防变的免疫力,才能时刻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要永树不差毫厘的纪律观念,不能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当摆设,缺乏敬畏,用权任性。必须始终强化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把守纪律守规矩落实到具体行动中,永守不可逾越的制度红线。

  为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加强党性修养,树立群众观点,弘扬优良作风,坚持清廉本色,__午时,__镇组织所有镇、村干部到县廉政建设教育基地开展警示教育活动。

  通过组织观看了《远离家庭腐败》教育警示片,让我们在心灵上受到了强烈的震撼。这些人原先作为我们党的领导干部,无视党纪国法,一步步走向堕落腐败,以至违法犯罪,其教训值得我们每一位同志,异常是党员干部认真反思,认识到加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教育和增强锻炼拒腐防变本事建设的极端重要性。这次警示教育活动让我们从中看到很多东西,也想到了很多东西。

  一、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必将迷失方向。他们之所以从工作岗位走向审判台,从一个对家人挡风遮雨的大树变成一个让家人牵肠挂肚的罪人,就是因为长期没有理解正确的世界观改造,对自我放松了要求造成的。这些鲜活的事例警示我们党员干部在地位不断提高的同时,必须要加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学习和改造,在工作中要强化自律意识,切实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慎独、慎初、慎微、慎行,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除非分之想,常守为官之德,以高尚的人品、良好的官德、坚强的党性廉洁自律。二、丧失正确的权利观,人生必将身陷囹圄。德是人的行为规范。头上三尺有神明,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有一种无形的道德约束,而党员干部又更多一层,那就是怎样用权?作为党员干部,没有正确的权力观,就会把手中的权利当成个人谋求私利的手段;就会把手中的权利当成满足个人私欲的工具。这提醒我们始终要坚持正确的权利观,权利是人民赋予的,应始终把人民的利益和公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应始终切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提醒我们党员干部要坚持依法用权,任何组织、领导的用权行为,都不能逾越法律法规、党纪党规许可的范围。要强化职责意识,既要有一种如履薄冰的危机感,谨慎用权,又要本着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大胆地尽好职用好权,确保我们所作的每一项决策、行使的每一个权力,都能经得起群众的检验、组织的检验和历史的检验。三、脱离组织的人生观,人生必将离心离德党组织的教育是党员干部思想提高的重要途径,理解党组织的教育是每

  一名党员干部的权利和职责,仅有在党组织的教育中,不断加强学习才能提高自身素质和本事。警示介绍中的他们在谈到他们犯罪的根源时,都把放松学习、逃避党组织的教育作为首要原因。活生生的事实告诉我们,不学习,不理解党组织的教育,思想就得不到改造,心就不静,心不静,欲望就容易膨胀,就拒绝不了诱惑,一遇到诱惑就容易乱了方寸,就容易被诱惑的绳索绊倒,最终与党离心离德,堕落成罪犯。他们的所作所为给我们一个启示:党员干部不管你官有多大、资历有多深、水平有多高,都应自觉和定期理解党组织的教育并及时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应始终和党组织坚持一致,一切行动听指挥,避免个人主义观念的滋生和蔓延。

  四、逃避组织群众监督,人生必将腐败堕落历史和现实已经反复证明,廉洁总是得益于对权力的有效监督和制约,腐败又总是和权力的失控紧密联系在一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异常是市场经济的趋利性、开放性、竞争性、等价交换等原则,不可避免地会渗透到党内政治生活,影响到党员干部权力的正常运作。党员干部由于所处的位置特殊,历来就是不法分子拉拢腐蚀的对象;由于自由度比较大,思想和行为往往不易掌控;由于是管人的人,难以听到部属和群众的意见。我们的一言一行如果脱离了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就会放松自我,个人主义就会膨胀,权力就会受到滥用。葛某、夏某等人原先都是党的领导干部,就是因为缺少人民群众的监督,对党组织长期隐瞒自我的错误行为,以致一步步走向深渊。作为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权力监督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自觉把自我置于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之下,保证手中的权力正确行使和运行。

  针对上述问题,我认为要防止腐败犯罪,需做到以下几方面:一、始终坚持宗旨教育作为一名___,要严格执行中央上下的各项规定,要廉洁从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政之德,首当清廉,要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短时间可能很容易,长时间就要不断自我提醒,自我反省,自我激励,需要做到警钟长鸣。仅有不断完善和提高自我,才能确保高质量地完成好党交给的工作任务,才能更好地保证自身的廉洁清正。二、始终坚持一切为民要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完成好党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最根本的就是要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与党和人民利益的关系,在任何时候都要把党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要时刻注意树立警醒意识,在大是大非面前坚持正确立场和态度,自觉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进一步加强世界观的改造,用马克思唯物主义的观点去确定、检验是非功过。正确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心系组织重托,心系群众冷暖。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进行自我批评和自我教育,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端正思想作风,提升思想境界,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三、始终坚持法度约束在社会主义__,法律面前没有特殊公民,党纪面前没有特殊党员。一个党员干部,不管地位多高,权力多大,只要违法乱纪,终究逃不脱党纪国法的严厉制裁,以身试法者必亡。所以,作为党员,必须进取维护党纪国法的严肃性,既用宪法和法律约束自我,也用党章和党的纪律规范自我,以实际行动带动党风和社会风气的进一步好转。异常要严格遵守廉洁自律

  的有关规定,耐得住艰苦,管得住小节,挡得住诱惑,做一个清清白白的人。

  所以,要从这次警示教育活动中汲取教训,做到举一反三,警钟长鸣,牢记党的宗旨,做好本职工作,恪尽职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光辉形象靠党员的共同努力来增彩,党的利益需要我们大家来共同维护。我将以此警示自我,防微杜渐,警钟长鸣,牢牢树立勤政为民、廉政为民的思想观念,真正做到上不负党,下不负民,为卢集镇经济建设作出最大的贡献。

  为进一步强化检察人员廉洁从检意识,增强检察人员拒腐防变能力,8月25日__人民检察院全体干警观看了省院组织播放的《远离家庭腐败》警示教育片。

  从普通群众来看可能是一个个小故事,但对于政法队伍一名新入职的干警,带来的是深深的震撼和反思,该片对家庭腐败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历数家庭腐败种种现状,深刻揭示党员领导干部家规不严、家风不正、家庭不廉带来的严重危害。通过真实案例真正达到以案示警、以案为戒、以案促改的作用。我深受感触,感慨良多。

  家庭,是每个人的幸福源泉、精神港湾,更是人生的重要课堂。____总书记指出,家风正,则民风淳;家风正,则政风清;家风正,则党风端。涵养良好家风,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党员干部来说,廉洁,是最重要的家风;清廉,是送给家人最好的礼物。

  8月中旬在全国开展第二批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是政法战线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刀刃向内的一场自我革命。本人作为新入职的__人民检察院新人,

  要深入学习队伍教育整顿工作,固化干警良好家风,用良好家风涵养初心使命,《远离家庭腐败》专题片警示性很强,要以案为鉴,警钟长鸣。在今后工作中,我会继续坚持敬业奉献精神,坚守初心与使命,提高党性修养,坚决做到忠诚之心对待工作,履职尽责,继续强化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教育管理好家人。

  作为新人更要深刻理解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的重要意义,怀有敬畏之心,自觉学法守法,深入贯彻落实三个规定的要求,实事求是,积极净化朋友圈、社交圈,自觉抵制不良风气,我会用初心来践行自己的庄严承诺,把教育整顿作为政治建检的铸魂工程,以最严的态度、最硬的作风、最实的举措,共同完成好各项队伍教育整顿工作,为农垦检察事业的发展做己应有的贡献!

  

  

篇十四:家风不正家难安警示教育片观后感

 看央视纪录片家风观后感范文五篇

  家风的观后感1

  好家风、好家训是传家宝。一些历史故事中,我们也能窥见家风对后代为人处世的影响。我们所熟知的张英“六尺巷”故事,“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这样的胸襟与包容,化干戈为玉帛,很好的化解了邻里之争,传为后世美谈。而这种淡泊致远、克已清廉的家风也获得了其后代很好的传承,张英儿子张廷玉三朝为官,清廉公正,学识过人,为史家公认的学者大儒,六尺巷在父辈那里宽了六尺,而在他的心胸中又宽了万丈,“心底无私天地宽”,无私的心胸因此坦荡而无垠!

  家风虽小事,关乎大国治。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家风相连形成民风,民风相融促成社会风气。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社风清。传承好家风,对社会而言,是一种巨大的道德精神力量。一个社会要和谐美好,弘扬家风不可或缺。当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必须从一个家庭做起。尤其要重视家风和家教,突出价值观和道德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每个家庭和每个公民的日常道德行为中,真正凝聚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基本力量。

  好家风是祖辈经历沧桑岁月,用智慧结晶出来的精神财富。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家风传承内容也应与时俱进,适时补充外延,做到与时代同歌,与发展共舞。特别是要与我们倡导的核心价值观顺接,要延伸至我们今天的时代主题中去,使得诸如环境保护、低碳生活、生态文明建设等要素增添到家风家教中,为这些好的倡导增添一份遵守与执行力,同时也使美好家风获得新的发展空间而千载传承。

  家风的观后感2

  欲“治国平天下”,需先做到“修身齐家”。家庭,是构成社会的最小单元,是每一个人成长的根基。正所谓“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家风良好,则族风良好、民风良好,进而国风良好。一个家庭的“家风”,对人的成长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纯正的家风会在无形中引领人迈向光明坦途,而倘若家风不正,便会扭曲人生之路。

  清廉为官者,往往受到良好家风的熏陶,心有底线,做人堂堂正正;家风败坏者,往往丧失做人做事的底线,寡廉鲜耻,走向腐败堕落。无论从个人、家庭,还是社会、国家来说,无论从普通百姓、经商者,还是为官者、执政者来说,都需要树立良好的家风,将优良传统传承下来,方能有坚实的根基做人做事。

  “锄经种德”的贺氏家族,父诏其子,兄勉其弟,血脉延续,让文明家风代代流传;无私奉献、服务社会的杨氏家族,用一身正气,走出了光明磊落的人生坦途;廉俭一生的范氏家族,用先忧后乐的家国情怀,谱写了一曲文明的颂歌……一个个优秀的家风案例,无不体现出良好家风的重要性——它可以引导自身,也可以影响别人;它可以传承先辈,也可以熏陶后代;它是每一个小家的文化传承,更是优秀中华传统美德的延续。我们一定要积极传承良好家风,大力弘扬中华美德,让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

  家风的观后感3

  最近,纪录片《家风》上下集在央视播出之后,引发了人们广泛关注。这部纪录片夹叙夹议,巧妙地将名物典故、风土人情和现代教育融为一体,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新时代的公民意识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有益的借鉴。观众若悉心品味《家风》的文化内涵,逐步感受从“孕育”到“传承”的生命气息,反求诸己,躬身践行,自可提升人生境界。

  儒家讲求修身之道,是活泼泼的富有生活色彩的“百姓日用之道”,而不是虚无缥缈、莫可名状的谈玄说妙。《家风》上集以“孕育”作为题目,向观众讲述《曾国藩家书》中的平实道理,采用类似山水画中的“平远”透视法,突出儒家

  圣贤终身坚持不懈的“自得”工夫。士人君子修身力行,务求平实,切忌好高骛远。无论富足安康,还是颠沛流离,士人君子都要尊道而行。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孟子·离娄下》)诚如片中陈述的那样,曾国藩教育子侄家人,从不诱以功名利禄,而是告诫大家掌握生存技能,磨砺意志,学以明理,报效国家。传统社会孕育出“天人合一”的思想。曾国藩在耕读传家的文化氛围里洞察到“万物并育而不害”的勃勃生机,在乡野村夫的生产活动中体会到“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的深刻涵义。从孔子“多能鄙事”到汉儒躬耕自养,从吴与弼“手自簸谷”到颜元“甘艰苦劳动”,再到曾国藩写信敦促家人种蔬养鱼养猪,儒家文化一直在“平实”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诚信经营,铸就高尚情操。宋明以来,“尊德性”与百姓日用紧密结合,产生了能够满足当时社会需求的民间儒学。民间儒者一方面能够信守儒学的真精神和真价值,另一方面能够密切关注普通民众的生存状况,不失时机地阐发儒家的道义进而满足普通民众的精神需求。民间儒学构成了增进民族心理认同和公共生活规则的基础。由此产生了一大批身份普通、德行卓越的平民儒者。良知当下呈现,自利利他,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成为圣人。时至今日,许多普通人依然记得“君子以成德为行”、“圣人可学可至”、“人无信不立”

  等古训,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成就圣贤品格。《家风》下集中讲述了重庆市江津区中山古镇“方家药铺九龄堂”的职业操守,扶危济困,施药救人,诚信经营,惠及邻里。方联海是方家药铺第十二代传人,身上担荷着悬壶济世、童叟无欺的家业。纵览古今,无论是大宅门的“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还是川黔交界的禁售发水米的碑文,无不展示诚信经营的恒久魅力。

  忠孝传家久。《家风》下集以“传承”作为题目,通过采访社会贤达、收集名人轶事、探求社会治理的古老智慧,引导人们传承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片中的亮点之一就是京剧谭门第七代人物谭正岩的讲述,他提到祖上以“百行孝为先”作为训诫后人的格言警句,培养儿孙的.规矩意识,从生活细节入手,做一个有“家德”的人。长辈抚养晚辈,晚辈回报长辈。人伦情怀萦绕其间,无法割舍。孝道,不仅要求奉养长辈,而且强调尊敬长辈。从个体的心灵感受而言,孝道要求道德主体的反省与自觉,为孝行提供真切的心理支撑,而不能将孝行流于形式,即所谓“忠者,其孝之本与!”(《大戴礼记·曾子本孝》)古人将这里的“忠”解释为“敬”。敬是孝的根本。真正的孝应当是孝敬。片中,谭孝曾带领谭正岩等人去看望谭元寿,接受家族传统的熏陶——“孝和义,于家表现为相亲相爱,尊老爱幼,于国那就是报效祖国,国比天大”。两千多年来,士人君子“移孝为忠”,使得家庭家族这个“小家”与国家兴亡这个“大家”休戚与共,息息相

  

篇十五:家风不正家难安警示教育片观后感

 家风警示教育心得体

  家风警示教育心得体1通过本次案例警示教育使我感触颇多,进一步提升了自己对廉洁

  合规从业、遵纪守法的认识,学习体会如下:一.以案为鉴,牢固树立合规意识案例中每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无不发人深思。越过高压线之后的

  惨痛代价,引人叹息。人一旦贪欲膨胀、利欲熏心,则贻误事业发展,一旦追名逐利、恃权轻法,则极易触犯法律,受到应有的制裁。“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因此,我们需以案为鉴,做到知行合一,增加制度的执行力度,做到有章必循,规范操作。绝不能以习惯代替制度,以人情代替纪律,以信任代替管理。要恪守职业操守,专心履行岗位职责,提高自身的合规经营意识和制度执行力。

  二.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思想决定行动,合规行动必需提高自身思想意识,牢固树立合规意识,强化合法意识。通过学习案例,明确什么是“底线”,什么是“红线”,对违规违法的事敬而远之。加强学习,提高辩明是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职业操守,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以正确的三观引导自己始终保持在合法合规的轨道上,严格遵从操作规范,在日常工作中把合规经营理念贯穿到每一项工作中。三.坚决合规意识,从我做起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一名员工,必需身正行直,牢记合规合法的宗旨,强化责任意识,注重学习与本岗位相关的各类业务学问、合规学问,法律学问,坚决抵制有违于法律法规的事情,认清违规与违法的明确界限,对自身负责,对银行负责,把合规执业的各项要求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切实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不断提升自身业务素质和技能,满意快速发展的需要,满意新形势下合规管理的需要。

  通过本次警示教育活动的学习,加强了对风险防控重要性的认知,丰富了合规执业的学问,提升了自身业务能力。在日后工作中,努力做到遵纪守法,严以律己,以案为戒,恪守道德,做遵纪守法的建行人。家风警示教育心得体2

  在读罢《国有企业典型案例选编-反腐倡廉警示教育读本》后,面对着一个个党员干部们的违法案例,我心情沉重,看到一个个党员干部因抱负信念不坚决、因权力观和政绩观缺失、因经不住诱惑、因贪小利而失大义等,面对这些腐败现象,我想到的是,越是在这样的形势和发展趋势下,越是要坚决我们的抱负信念,同时我们要增加自身的拒腐防变素质,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事业观和权力观。到处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作好表率,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和带动四周的人,做到堂堂正正做人,明明白白做事,干洁净净做官,首先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正确对待权力,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首先要明白权力是谁给的,要明白为谁用权的问题。有的认为权力是靠个人努力得来的;

  有的认为权力是靠竞争上岗争来的;有的认为是某个领导个人的赏赐。这些认识都是极端错误的。一个人走上领导岗位,获得了肯定的权力,尽管和个人努力和领导关心分不开,但归根结底是广阔职工和组织的信任。个人德、才的提高,离不开组织和广阔职工的长期培养和教育。其次要时刻饮水思源,想到权力来源于广阔职工的重托,来源于组织的信任。在掌权后,要不辱使命,不负重托,真正做到仰不负党,俯不愧民;同时,要明白权力是一种责任,权力意味着为广阔职工服务这一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责任。二、加强学习,坚决信念作为企业领导人员要以自身作则,加强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端正思想作风,提升思想境界,模范遵守国家和企业有关廉洁从业的各项规定。一个人假如平常不学习,放松自我教育,久而久之就会遗忘了自己的职责,思想上就会慢慢放松警惕,贪欲的思想可能就会渐渐滋长。学习对一个领导人员来说是一个特别重要的环节,通过政治理论学习可不断提高个人的思想境界,陶冶个人的情操,但有的人平常常以工作忙、没空等理由而不参与集体政治理论学习,这样不利于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一个人常常不学习头脑很简单产生麻木,渐渐丢失警惕性,从而可能向犯罪迈出

  与政治学习,这样才能在思想上筑好防腐

  慢慢放松警惕,最终沦为阶下囚。正所谓: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家风警示教育心得体3

  银行号称“三铁:“铁制度、铁算盘、铁账本”。正因为有了银行的“三铁”,银行在百姓心中才是可以信任的。员工行为的规范与否,取决于广阔员工对各项规章制度的糊涂认识与熟练把握程度,有规不遵,有章不遁是各行业之大忌,车行千里始有道,对于规章制度的执行,就一线柜员而言,从内部讲要做到从我做起,正确办理每一笔业务,专心审核每张票据,监督授权业务的合法合规,严格执行业务操作系统平安防范,抵制各种违规作业等等,做好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不能碍于同事情面或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背离规章制度而不顾。坚持至始至终地按规章办事。如此以来,我们的制度才得于实施,我们的资金平安防范才有保障。再好的制度,假如不能得到好的执行,那也将走向它的反面。

  

篇十六:家风不正家难安警示教育片观后感

 2021年家风不正家难安观后感三篇

  2021年家风不正家难安观后感一篇当老年人豁达开朗,当中年人坚强阳光,当青年人充满力量;当00后成为后浪闪亮登场,当90后已张开保卫世界的臂膀,当拿着保温杯的中年依然斗志昂扬……这,是自立自强的家风在传扬!自立自强的记忆,是黑夜中最闪亮的星,指引我前行。“不搞特殊化”,父亲的教导一如迷茫时引路的启明星,指引着焦守凤一家自立自强,穿过光环的迷惑,撑过艰苦的岁月,走出自己的幸福之路。海明威说:“你可以杀死我,可就是打不败我,永远永远打不败我!”当秦世俊怀揣着造飞机的梦想投入哈飞时,命运却给了他当头一棒,让他成了一名普通铣工。他没有就此止步,而是从普通铣床练起,学徒两年,记40多本笔记;工作18年,完成28年的工作量,让“航空报国”的梦想在奋斗中找到了方向。因为,他的父亲是劳模,那张胸带红花的照片,给了他“自立自强获得光荣”的启蒙。这启蒙引领,足以闪亮一生。自立自强的坚守,是天亮前最温柔的黎明,给我相信的勇气。三寸核桃核,世相万千绘。90后核雕艺人朱蒙佳,在传统手工艺无人问津的境地,仍牢记教导,守住初心,创业创新,坚持让非遗

  看到未来;身为“绣三代”的郁竹君,在沉静寂寞的时光里坚信,苏绣走入世界的“宏大”时刻定会到来;对传统手工耳濡目染的殷子晴,带着太平泥叫叫闯入西半球,让其“叫好又叫座”。毕淑敏在《握紧你的右手》说:“我不相信命运,我只相信我的手。我不相信手掌的纹路,但我相信手掌加上手指的力量。”当社会愈来愈快的节奏响起,那坚守着的人,始终相信,当清晨的第一缕光线亮起,到来的绝不是黑夜,而是我们自立自强的未来。

  自立自强的传承,是酷暑中最清凉的泉泓,带我越过人海去拥抱你。

  从百年前被坚船利炮打开国门的屈辱,到陷入内战的颠沛流离,到建国后的一穷二白,到前所未有的改革开放,到脱贫致富的“攻坚战”……百年前,无数前辈先贤自立自强,为中国的命运苦苦求索;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同样自强自立,让中华民族走近伟大复兴的时刻。倪萍说姥姥曾叮嘱自己:“自己不倒,啥都能过去;自己倒了,谁也扶不起你。”是啊,如果只是坐等,如果只是旁观,如果只有犹疑,如果只有抱怨,我们如何让我们去拥抱更好的自己?又如何让这个国家,拥抱更好的未来?

  岁月如歌,初心如磐,你我奋勇向前;不忘初心,未来待启,我们将用行动告白:传承共同记忆,深烙自立自强之印。未来,我已来!

  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2021年家风不正家难安观后感二篇要说好家风,我家的好家风是勤劳和守时,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守时是诚信的一种表现,优秀的家风是一个航行灯、一个风向标指引着我们。早上,不到五点钟奶奶就起床了,起来的时候,我也醒了,发现天还没有亮呢!奶奶总是轻声轻脚的穿上衣服,生怕打扰了我们的睡眠,给全家人做早饭,做完早饭,又开始忙东忙西——奶奶先用净水把拖布涮干净,然后就开始擦地,再然后,用电磁炉烧一锅热水,让我们全家有热的水可以刷牙洗脸。大约到六点钟,我的爸妈也陆续起床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奶奶的影响下,我和妈妈也被带动起来,早晨从来不贪床,即使是节假日也不例外。每天早上奶奶忙着给我们做饭,妈妈忙着打扫房间,而爸爸却在听音乐,我在念英语。不到七点,奶奶的饭做熟了,妈妈把房间也收拾的干干净净,我更是收获巨大,把英语单词背得滚瓜烂熟!接下来就是我们全家其乐融融地坐在餐桌旁享受美餐了!俗话说得好啊,一天之计在于晨,早晨这段时间我还真是蛮享受的嘛!我家祖孙三代早起不贪床,守时更是是我家的一个良好的家风。

  每次,和别人约定出行时间时,妈妈总是要提早几分钟到达。她说,这样,才不会让别人等我们。有一次我和妈妈参加聚会,妈妈对我说,你快点,时间快到啦,我说离约定的时间还有好长时间呢。妈妈郑重其事地对我说“咱们要提前几分钟到,不能让别人等咱们。”我还戏谑道"宁教天下人等我,休教我等天下人"。但是,久而久之,我也耳濡目染,学着妈妈,养成了守时的好习惯!

  一个好家风是家庭的航行灯,是家庭的风向标,每个家庭的家风都是好的学习典范。

  2021年家风不正家难安观后感三篇新年之际,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一个特别调查节目“家风是什么?”,节目一播出,立即引发了人们对“家风”的关注,“家风”一词也风靡大街小巷,网络上关于“家风”的报导更是铺天盖地,尤其是一张小学生在开学之日,在教室里一起晒“家风”照片,给我留下非常深的印象。没有看节目的时候,“家风”一词对我来说是非常陌生的,通过记者的的镜头,让我对“家风”有了一些理解,在网上我查了“家风”的解释,说“家风”又称门风,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我认为“家风”不是说出来的,而是用实际行动从一点一滴中做出来的。没事的时候我也在想我家的“家风”是什么?从记事的时候

  就没有听父母对我们讲过什么大道理,邻里间的和睦,父母的勤劳,是我童年里最深的画面,爸爸的时间观念非常强,经常告诉我们要遵守时间,不论做什么,都要准时,不能迟到。现在这个习惯仍然伴随着我,细想一下,我们的生活习惯都是跟随着父母的习惯慢慢养成的,并以此来教育自己的孩子。记得成家后一次与家人闲聊时,爸爸的一句话,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印象,就是“好男不吃分家饭,好女不穿出嫁衣”,就是这一句话,让我的心态有了非常大改变,日常生活我不会计较婆媳妯娌以及姐妹之间的一些琐事,让我感叹的是原来一个大家庭的和睦竟是如此的简单。

  

  

篇十七:家风不正家难安警示教育片观后感

 观看纪录片家风观后感6篇

  家庭的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的行为和做法会直接成为孩子效仿的对象。这就是今天我们在这里谈家风的意义。从这部纪录片中,我们看到了家和国之间的关系。以下是观看纪录片家风观后感6篇,一起来看看吧。

  家风家训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为进一步做好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弘扬优秀的家风家训文化,倡导"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浓厚风气,12月4日下午,省生态环境厅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在厅综合楼三楼会议室集体观看了《家风》纪录片。

  纪录片从清代曾国藩的家风讲起,跨越到南北朝,追溯中国最早且有完整文字记载的家训-《颜氏家训》。颜氏家族把"读书做人"作为家风的核心,把先居家尽孝、才能为国尽忠作为家风的要义,讲述《钱氏家训》《朱子家训》一脉相承,"读书报国"的家风成就了钱氏家族。家风在一个共性家风文化的影响下,每个家族又有其鲜明的家风特征。

  通过观看纪录片,让全体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弘扬"家风"的重要性,以良好家风锤炼作风,把家风建设作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促使干部职工更加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廉洁修身、廉洁齐家,使良好的家风成为全体干部职工为人做事的"保险栓",抵御歪风邪气的"防火墙"。

  由央视科教频道、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联合制作的纪录片《家风》播出后引发强烈反响。《家风》使人们感受到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根脉和悠远绵长的文化根基,值得老中青少几代人共同学习。是迄今为止国内第一部系统阐述家风的纪录片,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重要意义。

  片中生动的人物故事、厚重的历史文化、娓娓道来的讲述风格犹如和煦春风,将家风深入浅出地层层剖析,令人赞叹。纪录片《家风》以古代著名家训为切入口,讲述家风形成的历史脉络,以及一个个家族对传统美德的执着追求,体现中国人超越时代的家族凝聚力与责任感。

  在传统中国,"家国一体","家"是缩小的"国","国"即放大的"家"。在此情况下,家风家教被提高到了关乎社稷兴衰与天下存亡的高度,受到

  1

  了上至天子下至庶民的高度重视,这对中华文化数千年传承从未中断可谓居功至伟。与之相应,家风家教也在岁月的积淀中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弘扬中华文化首先要弘扬优秀的家风文化。家风影响着一个家族每一代人的成长。万丈高楼始于基,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起点是家风,家风就是一个人和一家人成长的"地基",从《颜氏家训》《朱子家训》到《曾国藩家书》《钱氏家训》,这些优良家风的教诲,成就的是我们熟知的大家。纪录片《家风》选取几个家族中最具知名度的一两个成员的典型故事,是其家风教育的缩影。颜氏家族中,除了颜之推,主要通过讲述观众熟悉的书法家颜真卿的故事,阐释修身、治家、处世、为学的《颜氏家训》;钱氏家族中,讲述了人们熟知的钱穆、钱伟长的故事,回答了钱氏家族为什么会出那么多院士的疑问。通过聚焦谭氏家族中谭正岩的敬业,我们看到了从谭鑫培到谭正岩这个七代京剧世家德艺兼优的家风。当镜头把观众带到xx的新叶村时,原来在纵横交错的街巷中,许多路面是由一块块石板连接而成,是为了读书人"足不涉泥,雨不湿靴"而着意铺设的。纪录片自古至今,从城市到乡村,令观众感受到家风文化源远流长,"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家风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有家就有家风,家风往往形成于祖先定下的祖训,并逐渐成为了家族中族人的行为准则。良好的家风是优良品质在家庭中的积淀和传承,是家庭留给每个成员的宝贵精神财富,古有仁智礼义信,今有勤孝谦和思,良好家风因背景各异,也各有千秋。其中,曾国藩与颜之推二位名士的家风家训称得上是典范。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国藩,出身于地主家庭,他的父亲饱读四书五经,在书香气息极为浓厚的环境下,27岁曾国藩成功考取进士及第,且自他之后,曾氏一族人才辈出。这样的荣耀多半要归功于曾家的家风文化之核心--"勤"与"俭"。曾国藩的家书中出现最多的两个字便是"勤"和"俭",他教导子女,"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他身体力行"以俭持家"的观念,"誓不以军中一钱寄家用",他的原配夫人一直带着子女住在乡下老家,并亲自下厨和纺织。他要求子女勤于治学,"为读书明理之君子",从而报效国家。他警

  2

  示后人"骄奢倦怠,未有不败",他一生手不释卷,甚至去世前一天仍在读书。曾国藩的家训比起什么华而不实的"致富宝典",留下的勤、俭这两大基本准则,以及耕读传家的家训核心,就显得珍贵得多,这样的家风极大的影响了曾家后人,更成就了曾氏家族。

  而在南北朝那个动荡割据的时代,到处都是清谈玄学的庸庸碌碌之徒,中国最早且有完整文字记载的家训--《颜氏家训》就在这时成文,它在当时的社会中称得上是一股清流。北齐的学士颜之推在书中,将儒家思想与自己的家训相结合,总结出了自己在修身、治家、处世、为学四个方面的经验,以"读书做人"为核心,充分体现了封建社会家庭教育的思想。此书被后世评价道:古今家训,以此为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古代无数文人的理想,颜之推以此为出发点教育后人,并以"居家尽孝,为国尽忠"为要义,教育后人学以致用和修身养性的重要性。这样的家训同样深深地影响了颜氏后人,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家风,有先辈的言传身教,才会出现像书法大家颜真卿这样,在安禄山之变时高呼"与其苟存不如奋起",与兄长愤然起兵讨逆,在大多数人都只顾个人利益,苟且偷生之时,仍坚持保国终于保家的观念,践行着颜氏家训;正是因为颜氏家训的传承,颜家的家业门风才会辉煌了由隋至唐整整三个世纪。

  国有法,乡有约,家有训。无论是太宗李世民的《帝范》,还是曾国藩的家书,又或是《颜氏家训》,上至帝王之家,下至百姓之家,家风这一重要的教育形式,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家风的形成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经验积累,需要"标杆式人物"以身作则去践行家风。这样代代相传,绵延不绝的教育传统为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人才培养作出贡献,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传统,中华文化中的无数瑰宝才得以永世流传,华夏民族才得以繁荣至今。

  家风影响着一个家族每一代人的成长。万丈高楼始于基,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起点是家风,家风就是一个人和一家人成长的"地基",打好了"地基",社会这个高层建筑才能稳定发展。而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弘扬中华文化首先就要弘扬优秀的家风文化。我们应当重新重视家风文化,传承和弘扬优秀家风,让这一传统延续下去,并从自己做起,践行家风。

  去参加孩子二年级的散学典礼,学校组织家长观看家风的视屏,感触良多,也受益匪浅。在此,谈谈我的内心感受。

  3

  家风,就是一个家庭或者家族的传统风尚,是我们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我不出于名门望族,也不出于诗书世家,更不出于达官贵族,就是千千万万普通劳动者家庭中的一员。有自己的家教,爷爷是位老生产队长,做人力求公平,不假公济私,爱劳动,80多岁的人也喜欢下地劳作,不想给儿子们添加负担。其实大家早就叫他休息。他说已经习惯了,不劳动就要打瞌睡。爸爸常告诉我一句话,什么事都要靠自己的双手去挣,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他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为我们撑起了一片天,默默的关爱孩子,不光是把好吃的东西留给孩子们,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提醒和指点。

  轮到我当爸爸了,自己觉得还不是一个有着好的教育孩子方法的好爸爸。我会把长辈们言传身教的品质慢慢递给他,爱他不骄纵他,穷大人不穷孩子,希望他坚强独立,把身体锻炼好,待人诚实有信,靠自己地双手去争取更好的生活,做任何一件事,只要在做,力求把他做好。同时也要好好提高自己的修养,多学习和孩子的相处之道。

  活到老,学到老。无形的家风必须要靠有形的家教才能发扬光大,从这个层面来理解的话,我们也是有家风的。我更希望,在下一代的努力下,真正能有一个家族的家风,而且能长久的流传下去,去影响一代又一代家族的后来者。

  在记忆里,我从小和母亲相依为命,同学家的客厅中央都是摆放着漂亮的装饰品,而我家客厅中央却一直摆放着一张英俊潇洒穿警服的相片,妈妈告诉我这就是我的父亲,他到很远很远地方出差去了,等我长大了父亲就会回来。小时候,每当我看到同伴们在爸爸怀里撒娇时,我羡慕、沮丧、泪流不止,盼望着自己也有那么开心、快乐的一天。在读小学时,我一直不理解,总觉得"爸爸虽然是烈士,受人尊重,但他在冲进瓦斯爆炸现场时,为什么没有想到过妈妈和仅仅2岁的我"。随着我慢慢长大,我逐渐明白父亲为大家、舍小家,在生死面前选择了大爱,是个大英雄。当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是从小就埋在我心里的一颗种子。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公安机关的关心关爱下,现在我如愿以偿,成为一名新警,我终于可以骄傲地向父亲一样,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在观看了央视《家风》后,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忍不住要谈一点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一是要广读书。"腹有诗书气自华",母亲经常教导我说:"你父亲就是一个非常爱读书的人,你一定要多读书,从书本中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母亲

  4

  自己也常说要利用空闲时间广读书,书里有很多快乐,很多精神食粮,要做一个有素质的知性女性。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经常看见母亲在饭后休息时总是拿着一本书、一支笔,一边看书、一边把好的句子和文章记在笔记本上,并经常在省厅、市局发表文章。父亲母亲读书的良好习惯深深影响着我,我也酷爱读书,喜欢写点小文章。

  二是要勤与俭。父母的勤奋与节俭在我的老家是出了名的,听爷爷讲:父亲在高考的那一年,一件军大衣,一把竹躺椅就是他的床,为了考出好成绩,他每天都学到凌晨1、2点,正是由于他的勤奋才脱颖而出考上警校,跳出农村,吃上公粮。母亲的节俭在姊妹中也是出了名,因父亲的离去,一直是母亲独自带我,经济上的捉襟和精神上的无依无靠并没有击垮母亲,她刻薄自己,精打细算,给了我一个宽松、舒适的成长环境,和我接触过的同学、朋友、老师都说看不出我是一个这样家庭长大的孩子。父母的言传身教让我明白了勤奋、节俭、上进的道理。

  三是要宽待人。母亲总是告诉我:生活中遇到不如意,不要埋怨别人。做好自己就可以了。当别人有困难找她帮忙时,她总是尽力提供帮助,甚至有时候委屈自己帮助他人,我一直认为母亲犯傻。现在我终于理解,正如母亲所讲:"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本来都不容易,不要计较别人的过失和自己得失,吃亏是福,对待他人要宽宏大量"。

  四是要懂感恩。每当我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不顺心向母亲吐槽时,母亲总会对我说:"女儿,你要珍惜我俩现在拥有的一切,当初你父亲离开我们时,你不足3岁,我才24岁,组织上为了让你爸爸安息,尽最大能力给我们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把我从教育战线改行到公安战线,并总是尽力帮助我们这个家庭,这么多年我能安心生活工作,你能健康成长、顺利完成学业进入宜昌公安都离不开组织的照顾和关爱。我们一定要懂得感恩,要感恩组织、感恩社会"。在母亲的教育下,我一直也知足感恩,现在我已正式踏入工作岗位,我将以努力的工作来回报组织、社会和需要我帮助的人。

  五是要尽职责。"爱岗敬业、恪尽职守",这一点父亲永远是我的楷模和榜样。记得在父亲牺牲后,母亲带我到父亲墓前哭诉:"魁魁,我知道你很爱你的工作,也知道你一直以来将群众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甚至高于你的生命,

  5

  我一直害怕有一天你会因工作而离开我和女儿,但没有想到这一天真的来了,而且来的这么快、这么突然,你丢下年幼的女儿和我,叫我今后怎么办?"。从母亲的哭诉中我看到了父亲对工作的挚爱和奉献,虽然他很平凡,但是他在我心目中很伟岸。而我的母亲虽然是位普通的社区民警,从事着公安最基层、最琐碎的工作,但她十分爱岗敬业,像父亲一样视工作为生命,常挂在她嘴边的一句话是"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的事就是自己的事"。父母对工作的挚爱让我深受鼓舞,在今后工作中,我要和他们一样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有情怀的人民警察,无愧于藏蓝色的警服和头顶上神圣的国徽。

  亘古中华,滔滔黄河,在这热土上奔腾千年。数千年前,中华文明之血,加入了它的怒涛,在其中翻腾、绽放,那华夏之血脉,与此河一样,千年不断。

  文明之开端,便有宗法。它奠定了中华人对血脉、血缘的重视,家,传之为族。

  所以,家有了风骨,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创造了家传的精神链条--家风。于是,一些精神上的巨人无以安坐,为了保传家风不断,着手起草家训。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家训出自五百年来"两大完人之一的曾国藩"。

  曾文正一生清廉,纵后有家财万贯,亦活得清贫,曾国藩有一名联曰:"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前者有主敬之韵,后者有清苦之味。他这一生不断自省,不断提高,品行高洁,端正而傲岸,以身作则树立榜样之形象,真正撑起了两根穷骨头。而且其后代亦在其尊尊教诲之下,几乎个个为人刚正不阿,后人仿佛可以在他们身上看到千百年前的曾氏,这便是家风的力量。

  家风不仅在家族中传播,亦可播撒大地,再绿江南。其弟子李鸿章自青年时拜在曾国藩门下,深受其家风之熏陶。后来,成了洋务运动的领导人之一,晚晴一代名臣。

  家之风骨,凌霜傲雪,露出祖辈对子子孙孙似火的热忱,它使人懂得脊梁要正,芒寒色正,铮铮有声;它裹挟千古的涤荡,猛若疾风,一掠千秋,铸熔于黄河,随滔滔流水飞越时间的桎梏,在亘古的中华,回响。

  6

  

  

推荐访问:家风不正家难安警示教育片观后感 教育片 家风 观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xpbxgsx.cn/zhuantifanwen/guanhougan/776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24 精优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浙ICP备15042696号-1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