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精优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脱贫攻坚 >

如何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8篇

时间:2022-11-29 16:50:07 来源:精优范文网
导读: 如何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8篇如何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发言  材料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发言材料今年以来,X市保持定力、增强动力

如何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8篇如何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发言  材料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发言材料今年以来,X市保持定力、增强动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如何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8篇,供大家参考。

如何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8篇

篇一:如何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发言

  材料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发言材料今年以来,X市保持定力、增强动力、精准发力,全力做好巩固拓展、有效衔接、示范引领三篇“文章”,确保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局良好、行稳致远。

  (一)保持定力,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一是强化动态监测帮扶。出台《关于健全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实施意见》,健全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设立监测网格__个、网格监测员__名。新增监测对象__户__人,及时落实相应帮扶措施,致贫返贫风险基本消除。二是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全面落实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政策,结合产业、就业、光伏、社保等帮扶政策,因户因人施策。实施后续扶持项目__个,总投资__万元。举办“春风行动”等就业招聘会,帮助__余搬迁群众稳定就业。三是强化产业就业扶持。按照“山茶畈瓜”产业布局,重点支持瓜蒌、茶叶等特色产业发展。辐射带动全国瓜蒌种植面积达__万亩,稳定发展茶叶基地__万亩。全市脱贫人口返岗就业__人,为上一年度的__%。四是强化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市乡村同步启动扶贫项目核查和扶贫资产确权登记工作,建立三级扶贫资产动态管理X本台账,扶贫项目资产安全性、持久性和效益性明显提升。五是强化社会帮扶。在__个脱贫村之外,增加遴选乡村振兴示范村X个、重点帮扶村X个、红色美丽村X个,共选派X名干部。深化与X区、X市结对帮扶,互派交流挂职干部__人,落

  实帮扶资金__万元、实施帮扶项目__个。六是加强生态帮扶。出台《国有林场助推乡村振兴十条措施》,推动国有林场与乡村振兴

  融合发展。继续做好生态护林员稳岗就业,结合月度考核强化岗位日常管理,保证全市__名中央财政供给生态护林员队伍稳定。

  (二)增强动力,加快实现有效衔接。一是强化政策供给。出台《关于加快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明确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和推动脱贫攻坚工作体系全面转向乡村振兴三项重点任务,__项工作举措。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__万元,支持宜居宜业宜游宜养“四宜”特色村镇建设,第一批__个项目正在抓紧建设。与政策性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X省分行深化战略合作,设立我市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项目资金需求__个,累计获信贷资金支持__亿元。推动数字赋能党建引领信用村、党建引领信用村市级服务平台等建设,对信用村集体经济股份经济合作社给予__万__万元的授信额度,专项用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三是争取智力支持。中国农科院植保所X市专家工作站、华东理工大学国内首个县域乡村振兴研究基地在我市挂牌设立。举办第三届传统村落保护暨乡村振兴——北京-X两地论坛,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在我市联合设立“吾土乡村振兴工作站__站”,开启传统村落保护与乡村振兴新征程。

  (三)接续发力,示范引领乡村振兴。一是创建环潜水河乡村振兴示范区。按照“绿色发展、示范引导”理念和“一次谋划、分步推进”思路,科学推进环X河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打造三产融合发展先导区、生态文明

  建设样板区、串接全域旅游景观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区。环X河乡村振兴示范区已列入国家乡村振兴局、财政部2021年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的__个欠发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工作试点,获__万元资金支持,X个年度实施项目正在有序推进。

  二是推进“四宜”特色村镇试点。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旅则旅的原则,以乡镇为主体,突出“特色产业、自然风情、乡土气息、文化品味”,创新推进“四宜”特色村镇建设,用三年时间打造__个左右特色村镇。今年经乡镇选点申报、策划方案比选、规划专家评审等遴选程序,第一批X个试点村镇初见成效,第二批试点村镇遴选工作有序开展。三是推进X“两化”融合副中心建设。将X镇作为乡村振兴市级试点,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城乡融合发展和市域经济副中心“两化融合副中心”建设,重点实施__件实事工程。聚焦产业发展,建成X省印刷制品质量监督检测研究中心、刷艺小镇客厅、跨境电商产业园,成功设立代理报关窗口,获批建设保税仓库,建设__万平方米刷业高新创业园标准化厂房,打造国家级创新型刷业产业集群。聚焦功能提升,推进集镇风貌和环境整治,完成X大道等路网“黑色化”改造,新建永大体育、X河、X三大公园和市第一人民医院、X中心小学等配套设施,实施X湖至X高速X出入口段快速通道改建,建设环X湖“两山”理论实践示范区。

  

  

篇二:如何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乡村振兴衔接方案

  为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推动领导体制、工作体系、发展规划、政策举措、机构队伍、考核机制等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推进方案。

  一、总体要求。以*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共同富裕发展方向,坚持生态、绿色、高质量发展要求,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和塞罕坝精神,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规模性返贫作为头等大事、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建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着力提升脱贫地区整体发展水平,积极稳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过渡,科学有序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走出一条具有我县特色、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为全面推进美丽幸福新县提供有力支撑。

  二、主要目标。*年,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脱贫群众增收、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任务,捋清问题底数,查找问题短板,逐项细化、实化、具体化年度目标任务及推进举措,实行清单化推进,确保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进一步健全,现行标准下农村人口不返贫、无新贫。

  全县无收入负增长户,脱贫人口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农民平均水平。有劳动能力户实现产业就业全覆盖,工资性收入和生产经营性收入占比明显提升;无劳动力户实现户用光伏、产业分红、兜底保障等政策帮扶全覆盖。“*+*”保障全面达标。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样板有序打造。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有序推进。

  到*年,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县域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经济实力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乡村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明显提高,基本实现特色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乡村建设行动扎实推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乡风文明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农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基本得到满足;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明显加强,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基本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分类帮扶长效机制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县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农民平均水平。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成效显著,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在全县全面推开。

  到*年,全县农村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乡村振兴取得重大进展,农村低收入人口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基本完善,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三、重点工作

  (一)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不断健全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扎实做好防贫监测和帮扶工作。健全常

  态排查核查机制。健全农户主动申请、部门信息比对、基层干部定期跟踪回访相结合的发现和核查机制,强化县乡村三级主体责任,实施网格包联,建立规模摸底和常态化排查相结合机制,对符合条件户及时纳入,对风险消除户及时退出,做到动态管理、精准进出、不漏一人、不错一人。健全动态监测预警机制。充分利用国家和省防止返贫致贫大数据监测平台,对脱贫人口实行监测和帮扶全覆盖。不断完善我县医保、卫健、教体、住建、民政、残联、交警等多部门、全方位预警监测机制,实现信息数据准确共享,每月动态开展入户核查。将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作为易返贫致贫人口重点监测,及时发布预警,确保快速发现,科学处置,动态清零。健全防贫帮扶救助机制。坚持预防性措施和事后帮扶相结合,全面落实大病生活救助、教育专项救助、民政帮扶救助、产业扶持、就业扶持、金融信贷、敬老孝亲等防贫举措,继续实施防贫保险,对因病、因学、因灾导致出现的风险户,及时落实防贫保险报销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刚性支出,全面阻断致贫返贫风险。(牵头单位:县乡村振兴局;责任单位:县民政局、县教体局、县卫健局、县医保局、县人社局、县住建局、县水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应急管理局、县残联、县交警队等部门,各乡镇、开发区)

  *.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和“空心村”治理后续工作。持续推进*个易地移民搬迁安置区配套产业园区建设,重点配建和提升人才家园集中安置区。持续加大产业、就业、兜底等政策扶持,确保搬迁脱贫户中至少有一项产业覆盖,有劳动能力的搬迁脱贫户至少实现*人稳定就业,搬迁人口*户*人产业就业全覆盖。做好

  分散安置*户*人后续跟踪服务。持续巩固*个已通过易地搬迁方式解决的空心村治理。全面加强安置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做好县城人才家园集中安置区社区管理服务工作,加快推进新型社区建设,建立关爱机制,促进社会融入。依法依规推进*套安置住房产权登记办理工作,*月底前发放完成,*月底前完成所有搬迁安置区用地审批手续。加快宅基地复垦和节余指标流转,确保*月底前通过复垦验收。(牵头单位:县发改局、县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县乡村振兴局、县民政局、县人社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部门,各乡镇、开发区、人才家园管委会)

  *.巩固“三保障一安全”成果。落实行业主管部门工作责任,建立健全定期排查、动态监测、长效管护机制,确保有问题随时发现、动态清零。提升义务教育保障水平。健全控辍保学工作机制,持续落实“七长”责任制,建立健全县、乡、村校适龄儿童少年台账,实施任务清单制度和台账纪实管理,确保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除身体原因外不失学辍学。继续落实“两免一补”“三免一助”“雨露计划”等政策,实现应助尽助。提升基本医疗保障能力。全面落实“三重保障”政策,脱贫人口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覆盖率达到*%,按规定落实分类资助参保政策。“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全面落实。继续加强专职村医定向培养和配备工作。推行门诊慢性病网上评审认定新模式,对于特殊人员实行上门认定服务,确保不落一人。健全住房安全保障机制。建立住房安全保障动态监测机制,持续开展覆盖所有农户的住房安全大排查和*类重点对象危房等级鉴定“再排查”,将因火灾、雹灾、雨雪灾害和房屋老化等不可抗力形成的动

  

篇三:如何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创新体制机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

  接措施方案

  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脱贫攻坚,是打赢打好打胜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工作机制之一。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起步之年,更需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然而,社会力量难统筹、对接对象难瞄准、资源配置难精确成为困扰和制约社会力量进一步深入参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短板和弱项。

  第一,社会力量难统筹。实施脱贫攻坚以来,我国诸多新型经营组织、民营企业、社会组织以及个人等社会力量和社会各界各类资源不断参与到助力脱贫攻坚战,成为我国社会扶贫的重要支撑。这些力量散而广,细而碎,分布于千家万户,林林总总,难以统筹、难以集中、难以凝聚。仅就目前一些社会公益组织已有的运行模式也难以实现全面宣传、全面覆盖、全面参与。要统筹、组织、吸引全社会力量及时、广泛地参与巩固拓

  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难以实现。第二,对接对象难瞄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需要对接的群体主

  要有三类:一是因病因灾因意外造成收入骤减、支出骤增的这部分群体的需求,难以统计;二是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等脱贫群体的需求,不易掌握;三是其他低收入人口等特殊困难群体的社会求助信息,难以发布。

  第三,资源配置难精准。目前,部分公益社会组织和捐赠主体会为了追求轰动效应或舆论影响,紧跟社会焦点、舆论热点设计实施一些扶贫项目和提供扶贫资金,这会导致资金和项目的供给难以瞄准困难群体的需求。综上所述,建议创新社会力量参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体制机制,为实现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汇聚磅礴伟力,具体举措有三:设立“扶贫振兴日”。“十四五”期间,将每年的10月17日“扶贫日”设立为“扶贫振兴日”,从制度上为社会扶贫资源配置提供保障,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高质量发展。

  建立、完善防贫监测帮扶平台。针对需要帮扶的因病因灾因意外造成收入骤减、支出骤增的特别群体、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等脱贫群体和其他低收入人口等特殊困难群体三类重点群体,建立健全以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为依托的防贫监测帮扶平台,对重点群体实现实时监测,做到防贫监测、临贫预警、骤贫处置的帮扶机制。我们xx就进行了有益探索。以xx市防贫监测帮扶平台为例,通过乡村干部日常走访、各级各类监督以及各行业部门信息数据比对,反映出xxxx多户万多监测对象个性化防返贫致贫消除风险需求,并通过政府政策工具、市场工具和社会工具分类施策,点对点实现风险消除。

  成立社会扶贫联盟。以中国社会扶贫网为平台,由各地政府扶贫主管部门牵头整合中国社会扶贫网的现有爱心力量和有资质的社会公益组织以及志愿者、科技专家等社会力量,成立社会扶贫联盟。由社会扶贫联盟动员、凝聚、协调、对接线上线下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源聚焦精准对接三类困难群体需求,对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需求。联盟成员在联盟的指导下,动员大家安装中国社会扶贫网手机APP,注册为“社会爱心人士”。社会联盟实时发布困难群体需求在线上;联盟成员则可捐款捐物,也可提供志愿服务信息;还可发挥行业、部门优势,捐赠药品、食品、家电等生活用品;或者免费开展送技术、送岗位、送信息等,均能极大地帮扶目标困难群体

  实现需求对接。以xx为例,脱贫攻坚战以来,以中国社会扶贫网为依托,在全国独创开通中国社会扶贫网xx频道,广泛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战,营造了人人皆可为、人人皆愿为、人人皆能为的社会扶贫新风尚,确保了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了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据不完全了解,仅xx省中国社会扶贫网的爱心人士注册就达到xxxx万多人,贫困户xxx多万户,已发布贫困需求xxx万多条,对接成功需求xxx万多条,极大地吸引了广大社会爱心人士的参与,有效地满足了困难群体贫困需求。在此基础上,若广泛动员志愿者、社会公益组织参与中国社会扶贫网,线上线下齐动员、齐参与,必将进一步提高对接率,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凝心聚力。

  

  

篇四:如何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如何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

  刘奇【期刊名称】《中国农村科技》【年(卷),期】2019(000)002【总页数】1页(P7)【作者】刘奇【作者单位】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

  目前,脱贫攻坚战正处于三年攻坚期,乡村振兴正处于“三年取得重大进展”关键开局年,两大战略的政策契合度、实践衔接度关乎这三年工作是事半功倍还是事倍功半。笔者认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的共同点在于,旨在做到“三个消除”,即消除绝对贫困、消除城乡差距、消除社会偏见。所谓消除社会偏见,即消除长期形成的“重城轻乡”的惯性思维,优先发展农业农村。两大战略的不同点在于,脱贫攻坚具有紧迫性、突击性、局部性和特殊性等特点,乡村振兴则具有渐进性、持久性、整体性、综合性等特点;脱贫攻坚主要解决发展中的不平衡问题,乡村振兴则主要通过解决发展不充分来解决不平衡问题。在组织和推进实施这两项战略的过程中,要充分把握两者的特性和不同,在宏观上做到不能因为脱贫攻坚为乡村振兴留下隐患,也不能因为乡村振兴影响脱贫目标如期实现。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乡村振兴是脱贫攻坚的动力,二者相辅相成,

  互为因果。做好两大战略的有机衔接,需要从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这五项目标任务着手。目前,脱贫攻坚中的产业扶贫一般都是专项的、单一的产业,且多集中在农业。要实现两大战略的有机衔接,须找好产业发展衔接点,按照乡村振兴中产业兴旺的内在要求,重点向农产品加工业、农业服务业拓展延伸,实现三产融合发展,同时还要积极开发新产业新业态,实现多功能的发展。这样的产业兴旺,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就广义而言,生态宜居应包括环境优美度、生活便利度、社会文明度、资源承载度等。当前,有些地方为了“温饱”不顾“环保”,既影响脱贫攻坚质量,也影响乡村振兴进程。因此,在两大战略的衔接中,首先应正确处理好“温饱”和“环保”的关系。再者,“宜居”应以原住民的视角和利益打造。乡村文明可以从治理村户环境、制定家训家风和重修乡规民约三个方面入手,让这些行为准则潜移默化地对当地每个居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到引领性和导向性的作用。治理有效就是政令畅通,民心相通,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五级书记抓脱贫攻坚在农村力度最大、最有成效,使农村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改革开放以来,没有哪项政策的实行能像脱贫攻坚这样有力度、有实效,主要经验就是五级书记一起抓,应将这一举措总结提炼、推广运用到乡村振兴当中。乡村的有效治理仅靠政府是远远不够的,应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的作用,给市场和社会更多的自由度和主动权。同时,还应打造一个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生活富裕应包括物质的富裕和精神的富裕。脱贫攻坚主要是解决物质生活的保障问题,但也不可忽视精神文明的建设;乡村振兴既要抓好物质生活富裕,还要抓好精

  神生活富裕,精神生活的富裕要贯穿于物质富裕的任务和目标之中。

  

  

篇五:如何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及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思路

  党的十九磊大作出了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部署,并首次明确提出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当前,xx个贫困县全部退出贫困县序列,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告别了延续千年的绝对贫困。但“十四五”期间,xx仍面临补短板、强基础、强产业、促增收等重点任务。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助力解决乡村相对贫困,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和现实需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应重点做好体制机制、政策体系、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三农”队伍建设、乡风文明建设六个方面的衔接工作。

  加快建立健全衔接机制,做好体制机制衔接。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根本和关键是建立健全有机衔接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要强化部门联动,研究制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相关政策和实施方案,明确衔接的重点内容、关键环节、体制机制。应尽快探索建立各级政府工作协调和项目统筹机制,从组织领导责任体系、考核考评监督体系、政策支撑体系、要素投入体系等方面构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制度支撑体系。一是探索建立省级扶贫机构和乡村振兴领导机构等多部门联合办公机制,增强领导决策的一致性、协同性、高效性。二是参考借鉴脱贫攻坚经验,进一步延续并建立完善“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组织领导机制,推动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主动谋划政策举措、协调解决困难问题,督促各项政策落实。三是结合乡村振兴需要,在认真梳理总结脱贫攻坚考核监督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的考核机制,发挥考核的指导督促作用。

  全面梳理整合政策,做好政策体系衔接。在脱贫攻坚中,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政策体系。

  “十四五”时期,要结合各自实际,按照“取消一批、保留一批、优化一批、强化一批”的总体思路,对各类支持脱贫攻坚、农业农村发展的特惠性、普惠性政策进行系统的分类梳理、清理整合,推动聚焦个体化发展转变为支持多元化发展、特惠性扶贫政策转变为普惠性民生政策、特殊性帮扶措施转变为常态化扶持措施,将脱贫攻坚中有用管用的政策措施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制度性安排。

  如在社会保障政策方面,可根据相对贫困人口结构特点,相应调整扶贫政策,将扶贫保障性政策与民政部门负责的低保、五保、残疾人救助等政策进行统筹衔接,在认定标准、扶持救助、管理系统等方面逐步实现并轨运行,形成乡村振兴中相对贫困群体保障和帮扶的长效机制。如在资金扶持政策方面,可在前期探索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的基础上,按照“能归尽归”的原则,进一步将各类扶贫资金、涉农资金全面归并整合,设立乡村振兴重大专项资金,发挥资金规模效益,改革创新资金管理体制机制,提高资金效益。

  推进乡村产业升级,做好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衔接。产业发展是巩固脱贫成果、衔接乡村振兴的最大结合点,是实现乡村振兴、脱贫致富的关键。在脱贫攻坚阶段,扶贫产业具有就业门槛低、增收见效快的优势,能够支撑贫困地区较快实现脱贫。但从长远来看,这些扶贫产业项目大多存在短期化倾向,产业发展基础不够牢固、可持续性有待增强。应综合考虑产业选择、政策支持、技术服务、组织形式和利益联结机制等方面内容,将产业发展的重点转换到产业兴旺的要求上来,在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上下功夫,推动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一是接续构建良好的乡村产业发展环境。在产业扶贫中,各地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扶贫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实施消费扶贫,为扶贫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应接续推进乡村产业发展环境优化。如可衔接好土地资源配置、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资金扶持、消费市场对接等做法,将在脱贫攻坚中发挥良好效益的扶贫产业纳入重点发展产业给予培育,支持其进一步做优做大做强。二是接续提高农业产业组织化程度。可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产业扶贫过程中形成的各类稳定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不断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提高产业规模和效益。三是立足当地实际、发挥当地特色,分类提升乡村的生产功能、生活功能、生态功能、旅游功能、文化功能、景观功能等,在提升农村各项功能的基础上,以功能融合促进产业融合,推动农业产业链条多维延伸,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夯实发展基础,做好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衔接。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强内生发展能力、促进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各地根据《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加快实施交通扶贫行动、大力推进水利扶贫行动、大力实施电力和网络扶贫行动、大力推进贫困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动贫困地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要在乡村振兴总体规划的指引下,抢抓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

  建设行动”机遇,做好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衔接。一是持续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因地制宜加快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加快有条件地区的农村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建设,加强农村地区垃圾收运及处理处置系统建设。二是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和田间道路公用设施建设,持续扎实建设高标准农田。因地制宜加大农业领域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夯实智慧农业发展基础。三是做好扶贫资产后续管理,全面梳理脱贫攻坚以来形成的扶贫资产,加快建立健全产权归属明晰、管理运行规范的扶贫资产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促进扶贫资产保值增值。另外,还要构建多元主体参与体系,提高农村公用基础设施的管理运行维护能力。

  强化“三农”队伍建设,做好人才工作衔接。干部人才和基层组织建设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两者的衔接离不开人才队伍的衔接。一是可继续下派乡村振兴指导员,组建乡村振兴服务团(队),夯实“三农”工作的干部队伍基础。二是可试点将公费师范生、医学生的招收培养范围扩大至农科生,并逐年提高农科生招生录取人数,引导更多人才到农村干事创业、建功立业。三是抓住农业农村部、教育部联合开展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院校推介工作的机遇,鼓励省内涉农高校、涉农职业院校树立产业办学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构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体系。四是持续加强科技和人才投入力度,建立健全结对帮扶机制,推动科研机构、高校和大型企业与农村地区建立长期帮扶与合作机制,增强农业农村发展能力。

  聚焦乡风文明,做好“扶志扶智”与文化振兴衔接。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基础,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在脱贫攻坚阶段,各地坚持“富脑袋”和“富口袋”并重,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各地以多种形式大力开展感恩教育,兴建了一批传习所、乡村图书馆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应持续巩固拓展乡风文明成果、接续推进文化振兴。一是持续举办“乡村振兴大讲堂”“农村法治课堂”“农民夜校”等系列活动,邀请专家、行业带头人等结合各地实际,解读乡村振兴战略,提高农民法治意识,开展农业生产培训,补齐农民“精神短板”和“能力短板”,巩固提升“扶志扶智”工作。二是实施乡村文化人才培养工程,支持具有民族特色的乡土文艺团组发展,推广优秀民间文化艺术。充分挖掘乡村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和特色文化,发展“文化+旅游”“文化+产品”等文化产业业态,激活乡村文化生命力。三是持

  续深化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持续开展文明村寨、最美家庭等创建活动,挖掘和树立道德榜样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营造良好的乡风文明新风貌。

  

  

篇六:如何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二、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三)设立衔接过渡期

  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做到扶上马送一程。过渡期内保持现有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并逐项分类优化调整,合理把握节奏、力度和时限,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推动“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抓紧出台各项政策完善优化的具体实施办法,确保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

  (四)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及时发现、及时帮扶,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以大中型集中安置区为重点,扎实做好易地搬迁后续帮扶工作,持续加大就业和产业扶持力度,继续完善安置区配套基础设施、产业园区配套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切实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

  (五)接续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

  实施脱贫地区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广泛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深化拓展消费帮扶。持续做好有组织劳务输出工作。统筹用好公益岗位,对符合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进行就业援助。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吸纳更多脱贫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就地就近就业。在脱贫地区重点建设一批区域性和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加大对脱贫县乡村振兴支持力度。在西部地区脱贫县中确定一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集中支持。支持各地自主选择部分脱贫县作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坚持和完善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社会力量参与帮扶等机制。

  (六)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

  开展农村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实行分层分类帮扶。对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低收入人口,坚持开发式帮扶,帮助其提高内生发展能力,发展产业、参与就业,依靠双手勤劳致富。对脱贫人口中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人口,以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为基础,按规定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并按困难类型及时给予专项救助、临时救助。

  

篇七:如何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纳雍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

  兴相衔接的对策建议

  【摘要】进入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党的十九大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上党和国家重要议事日程,对破解当前“三农”工作中存在的难题、推进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具有伟大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根据要求,本人对纳雍县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调研。结合调研过程中发现、了解、掌握的实际情况,针对当前纳雍县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找出纳雍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优势和存在的短板,力求为纳雍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加快提升

  一、基本情况

  纳雍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毕节市中南部,国土面积2448平方公里,辖26个乡镇(街道)、427个村(社区),总人口108.1万,聚居着苗、彝、白、布依等22个少数民族,其中农村人口94.64万,属乌蒙山区典型农业县。2017年末,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2.67万人,贫困发生率13.12%,贫困村190个(深度贫困村98个),属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自然资源扶贫政策支持贫困县、贵州省14个深度贫困县之一。

  纳雍县平均海拔1684米,年平均气温13.6摄氏度,年均降雨量1243.5毫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已探明煤、铅锌、大理石、硫铁等20余种矿藏。境内有总溪河、纳雍河、武佐河等重要水系和旅游资源,已经建成黔中水利枢纽,正在建设夹岩水利枢纽工程。全县茶叶种植面积20余万亩,品质优良,被誉为“中国高山生态有机茶之乡”。境内珍稀植物——珙桐,是贵州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珙桐自然分布区域,荣获“中国珙桐之乡”称号。

  二、情况分析

  2016年以来,纳雍县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大扶贫”战略行动为抓手,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2018年上半年,在全省经济发展综合测评第二方阵23个县区中排第8位,比2017年提升3位。2018年前三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1亿元,同比增长11.8%;2000万元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0.1%;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23.78亿元,同比增长18%;财政总收入11.28亿元,同比增长1.25%;税收收入9.86亿元,同比增长7.69%;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2014元、5728元,分别增长8.4%、10.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31亿元,同比增长10.3%

  纳雍县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人力资源、自然资源丰富,人文风情独特;厦蓉、杭瑞两条高速交汇互通,织纳铁路穿境而过,交通区位优势明显。从长远来看,纳雍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巨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民族风情独特。有苗族芦笙舞“滚山珠”、箐苗服饰两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小花苗服饰、苗族飞歌、“划筷祭祖”、苗族蜡染、纳雍傩戏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民族文化旅游有很大优势,对促进乡村旅游服务业发展,增加农村群众收入,拉动县域经济发展有巨大助推作用。

  二是区位优势明显。纳雍周边有织金洞、百里杜鹃、草海、九洞天等旅游名胜景区,境内有化作乡枪杆岩、维新镇总溪河两个3A级景区。厦蓉、杭瑞两条高速公路和织纳铁路穿境而过,融入贵阳、遵义、安顺一小时经济圈,系毕水兴交通枢纽重要节点城市。同时,纳雍至大方、纳雍至赫章、纳雍至六枝高速公路和纳雍至水城铁路建设正在加快推进,纳雍资源和人力优势正伴随着交通瓶颈的突破,联通外界市场。

  三是工业发展快速。依托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煤炭储量大的优势,大力发展煤电经济,建有2座4x30万千瓦火电厂,是贵州省“西电东送”的重要能源基地。毕节200万吨/年煤制清洁燃料项目落地纳雍,待环评、项目核准后即可开工建设。煤矿“两化”改造稳步推进。经济开发区博润环保、大拓新能源、唯特高新能源等环保节能、新能源企业加速发展,逐渐形成规模,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四是脱贫思路清晰。按照生态循环发展的理念,谋划发展以土鸡、食用菌等为主的“33216”脱贫主导产业,各产业之间相互融合发展互为生态循环产业链,打造全国生态土鸡产业大县、肉牛产业强县、食用菌产业裂变县的定位精准。

  此外,纳雍还是民革中央、广州天河区、深圳宝安区、贵阳国家高新区、恒大集团、金元集团及省自然资源厅、省农业农村厅等省直部门对口帮扶县,社会各界帮扶优势突出。

  三、存在问题

  在看到纳雍经济社会发展巨大潜力的同时,在调研中,也发现影响和制约纳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新旧动能转换较慢。煤电是纳雍县重大支柱产业。近年来受国家政策调控、煤炭市场价格指数及煤炭采掘失调等因素影响,煤炭、电力等传统支柱产业增长乏力,由于我们对煤电的依赖性较强,也给高质量发展带来了不少困扰和难题。煤制清洁燃料项目、风力发电等新能源项目推进缓慢,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科技等产业市场影响力不够,新兴产业尚未形成支柱。财政收支矛盾突出,非税占比过高,新的税源支柱尚未形成。

  二是发展质量效益不高。从产业结构的角度看,产业结构单一,空间布局不够合理,主导主攻产业见效慢,品牌化、集约化、现代化水平不高。从科技创新的角度看,企业创新意识不强,科研技术水平不高,新产品研发进度慢,煤矿“两化”(机械化、智能化)改造推进缓慢,高技术制造业占比小、贡献弱。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低,对整个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够明显。从市场主体的结构看,企业规模发展不均衡,市场集中度低,整体规模小、基础差、产品影响力不高,企业效益不稳定。从资源利用的角度看,对特定自然资源依赖性强,发展矛盾突出,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地质灾害隐患点多面广、治理难度较大。

  三是脱贫攻坚任务较重。纳雍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区域性、整体性贫困现象十分突出,脱贫基础薄弱、主导产业见效慢、资金缺口量大是最大的短板。离国定脱贫期限仅剩两年时间,可以说已经到火烧眉毛、争分夺秒的紧要关头,而且时间越是往后,短板越突出、任务越重、困难越多、压力越大。

  四是乡村发展动力不足。当前,农村普遍存在发展动力不足问题,部分群众思想观念保守,内生动力不强。通过走访和询问发现,一些群众特别是深度贫困村的贫困群众,还存在“等靠要”思想,甚至有的还存在“争当贫困户”现象,自己不愿吃苦、不愿劳动,坐等国家扶贫。还有部分群众发展愿望不强,虽然摆脱了贫困线,但安于现状,满足于小富即安。

  五是乡村治理创新不够。农村产业发展不快,产业还比较单一,种植业、养殖业依然是农村经济的主要来源,群众收入渠道不多。一些农村陋习还不同程度存在,群众参与环保自觉性和主动性不强,农村垃圾污水、白色垃圾等环境问题还需加强整改和治理。农村矛盾纠纷化解力度不够,骔岭镇小屯村“七人议事小组”等先进经验缺乏有效推广,群众法制观念还不强,村民自治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六是基层组织堡垒不强。少数基层党组织对党员疏于管理教育,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空洞、方法老套,教育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一些基层党组织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不强,对出现的问题不能客观地分析研究,工作作风不实,工作方法简单,缺乏担当意识,习惯把困难上交,不能积极、主动、有效地解决问题,在广大群众中缺乏凝聚力和号召力,难以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1.对策建议

  乡村振兴是国家继脱贫攻坚之后的又一重大战略,其宗旨在于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解决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这一最为突出结构性矛盾,推进三农工作快速健康发展,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战场和脱贫攻坚一样,依然是广大农村,主体依然是广大群众。

  (一)紧扣“全”字做文章,坚决消除返贫风险。聚焦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扎实抓好预警核实、走访帮扶、问题整改、特困保障等工作,坚决防止返贫致贫现象发生。一是预警线索全核实。印发《纳雍县进一步强化防贫监测预警和帮扶机制的工作方案》,按季度实行动态管理,2020年底全县脱贫不稳定

  户1517户7453人、边缘易致贫户1954户8178人全部消除返贫致贫风险。2021年以来,共收集教育、卫健、医保、公安、应急管理、残联、农业农村、人社等县直部门预警线索共16051条,经走访核实,对发现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7户农户,果断采取临时救助、低保等帮扶措施,纳入监测帮扶范围。二是走访帮扶全覆盖。印发《关于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期内持续开展干部结对帮扶工作的通知》,保持原结对帮扶关系不变,持续开展干部结对帮扶工作,坚决防止贫困反弹。2021年第一季度走访排查中,全县共发现短板问题2个,已将问题反馈给涉及的行业部门整改销号。三是短板问题全整改。印发《纳雍县脱贫攻坚成效巩固全面排查整改工作方案的通知》,把人均纯收入、两不愁三保障作为排查的重点内容,切实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回头看”,组织全县扶贫干部开展全排全查,认真填报《纳雍县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入户走访核查表》《纳雍县防止返贫致贫监测排查问题台账》,对排查出的问题短板弱项,坚决抓好问题整改,做到问题整改持续见底清零。四是特殊困难全保障。按照“应保尽保,应兜尽兜”的原则,对“老、弱、病、残、酒、疯”等特殊群体进行深入细致走访排查,将符合条件的对象严格按照程序纳入低保保障。2021年第一季度,全县有特困供养对象2442户2710人,其中全护理305人、半护理680人,共发放特困供养金及护理费1057.16万元,实施临时救助3768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300.06万元,确保兜底保障对象及时得到有效帮扶救助。

  (二)围绕“稳”字下功夫,坚决筑牢兜底保障。聚焦全县大局、民心、力量、成效稳定,坚持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切实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责任扛在肩上,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坚决筑牢兜底保障底线。一是摘帽不摘责任稳大局。印发《关于调整纳雍县脱贫攻坚指挥部的通知》,保持原有脱贫攻坚指挥体系不变,定期研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相关工作,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纳入“十四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头等重要位置。二是摘帽不摘政策稳民心。用好用活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6079万元,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对脱贫对象“扶上马、送一程”,继续执行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方面帮扶政策。三是摘帽不摘帮扶稳力量。坚持驻村队伍不撤、人员不减、帮扶不断,全县260个村第一书记、541名驻村干部吃住在村,工作到户,定点或结对

  帮扶单位到村指导推动工作人数2855人次,7981名干部对全县55384户脱贫户实行结对帮扶。2021年5月6日,对部分驻村人员进行了轮换,选派驻村组长279名,驻村队员558名,实现原建档立卡贫困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乡村振兴示范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驻村队伍全覆盖。四是摘帽不摘监管稳成效。强化作风纪律建设,由县纪委县监委和乡村振兴指挥部办公室组织力量,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专项督查检查。组建5个工作组,对全县29个乡镇(街道)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工作情况开展了专项督查,对问题整改、政策稳定、监测帮扶、资产监管、稳定就业、基础设施、基层能力建设等方面开展督查检查,切实加强监管。

  (三)立足“聚”字促实效,坚决夯实振兴基础。成立纳雍县乡村振兴指挥部,全面加强对乡村振兴工作的组织领导。通过聚焦“五大振兴”目标,聚合“三类”要素,聚力“四个留下”,统筹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是聚焦“五大振兴”目标“点上开花”。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目标,积极开展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示范试点选点申报工作,我县勺窝镇务井村和联新社区、寨乐镇偏洞社区和新寨社区等4个村纳入全省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示范试点候选名单。县级出台《关于申报乡村振兴示范点(样板点)的通知》,各乡镇(街道)共申报县级示范点(样板点)36个。通过打造乡村振兴综合示范试点,示范引领全县乡村振兴实施。二是聚合“三类三级”要素“线上联动”。印发《关于对全县村(居)进行分类分级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通知》,将全县29个乡镇(街道)444个村(社)按先行示范村、重点推进村、夯实基础村分为三类,其中先行示范村(社)117个、重点推进村(社)232个、夯实基础村(社)95个,明确了点任务,分类进行指导,有序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根据各村(社)实际情况,按省、市、县三级标准,聚合各级各类政策、资金、项目等要素,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村形成“线上联动”格局。三是聚力“四个留下”措施“面上铺开”。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农业农村和乡村治理有关要求,聚力推动“四个留下”工作,夯实党在农村基层执政根基,着力留下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留下一批活力强劲的合作社、留下一份殷实厚重的村集体资产、留下一套高效管用的乡村治理体系,为

  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打下坚实的基础。

  -10-

  

  

篇八:如何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如何衔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作者:王庆凯韩璐

  来源:《源流》2020年第06期

  中国眼下正不遗余力啃脱贫“硬骨头”,但脱贫摘帽远非“万事大吉”。如何防止返贫,怎样迈向致富,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成为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建立长效机制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不少贫困地区劳动力外出就业困难,一些农产品遭遇“卖难”,原本红火的乡村旅游陷入冷清,返贫致贫压力加大,巩固脱贫成果面临挑战。

  据官方数据,全国已脱贫人口中有近200万人存在返贫风险,边缘人口中有近300万人存在致贫风险。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熊晓冬认为,返贫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贫困户增收项目不稳定,二是产业扶贫项目持久性有待加强,利益联结机制还不健全。为有效防贫、防止返贫,今后应加快建立健全产业扶贫机制,重点发展对贫困户增收带动作用明显的优势产业,打造扶贫产品品牌。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苗绣传承人李绍玉表示,只有让产业真正融入贫困地区民众的生产生活,脱贫和致富才有保障。

  一些地方已经开始探索长效机制。今年3月,贵州省遵义市实现全面脱贫。全国人大代表、遵义市委书记魏树旺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该市统筹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防贫监测预警帮扶机制,涵盖“监测、预警、扶持、保障”四个环节,避免贫困人口返贫。

  坚持“再送一程”

  民革中央在提案中提出设立“过渡期”的建议,提出脱贫攻坚政策不应骤然退出,甚至在整个“十四五”期间,扶贫政策应适当调整、逐渐过渡。驻村工作队、扶贫工作队、包村责任制在2020年之后也應延续一段时间。

  全国政协常委温思美也表示,可以设定过渡期,期间政策补助不减少,确保家庭总收入稳定增长。特别是对深度贫困地区,要保证过渡期内维持稳定的收入来源,适当延长政策扶持时间跨度。

  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政协主席李微微亦称,绝对贫困消除后,相对贫困仍将长期存在,这就需要政府继续支持,政策延续优化。在过渡期内,责任、政策、帮扶和监管不能摘,脱贫攻坚中形成的好理念、好机制、好做法、好习惯也应得到延续、完善和发展。

  加强东西部协作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扶贫,接续推进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多位代表委员认为,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是中国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重大战略。脱贫攻坚完成以后,这些对口支援机制还应持续一段时间。

  “东西部协作对我们深度贫困的地方基础设施方面帮助特别大。通组串户路、广场、林区道路、产业路,全部覆盖了。”全国人大代表、黔西南州鹧鸪园村党支部书记余必丽对东西部协作带来的改变深有感触。

  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张大方认为,当前应依据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与水平,将各县市区划分为乡村振兴“先行区”“推进区”“启动与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区”,分类指导、分类施策。加强顶层设计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衔接的战略框架。

  

推荐访问:如何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脱贫 攻坚 衔接

本文链接:https://www.xpbxgsx.cn/zhuantifanwen/tuopingongjian/8558.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4 精优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浙ICP备15042696号-1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