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精优范文网 > 心得体会 >

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现实困境与对策分析心得体会17篇

时间:2022-11-25 19:40:03 来源:精优范文网
导读: 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现实困境与对策分析心得体会17篇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现实困境与对策分析心得体会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我教你学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除传统的知识外还注重培养学生全方位地应用汉语的能力要求采用汉语进行专业知识的

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现实困境与对策分析心得体会17篇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现实困境与对策分析心得体会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我教你学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除传统的知识外还注重培养学生全方位地应用汉语的能力要求采用汉语进行专业知识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现实困境与对策分析心得体会17篇,供大家参考。

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现实困境与对策分析心得体会17篇

篇一: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现实困境与对策分析心得体会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我教你学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除传统的知识外还注重培养学生全方位地应用汉语的能力要求采用汉语进行专业知识的交流和完成作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积极的参与汉语教学使师生之间形成良好互动的教学氛围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浅析新疆地区双语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作者:杨雅芳来源:《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年第15期

  【摘要】本文通过对“双语”教学的意义和现状的分析,提出双语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爱岗敬业,把教书育人放在第一位;选择合适的双语教材;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和大家一起交流探讨,促进教学的发展。【关键词】双语教学;汉语;主要问题;改进措施【中图分类号】G6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5-00-01大力开展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是全面提高民族教育质量,推动民族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开展对少数民族的双语教学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也积累了许多实践经验。目前,新疆正全面推进双语教学,少数民族学习汉语的热情高涨,双语教学工作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新局面。本人从事教学工作以来,在教学过程中遇到过很多的问题和我认为可行的措施,在此进行简要的小结。一、双语教学的重要性语言是人们学习、工作、生活和社会交往的重要工具。提倡和鼓励各民族互相学习文字,将为各民族带来更广阔的视野,汲取人类更多的精神财富,增加更为丰富的社会体验,提供更大的生活空间,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双语教学即能在学校里使用汉语言进行各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教学。学校鼓励双语教学是对旧的教学方法的改革,对传统的教学观念的改变。通过双语教学,首先改变汉语教学重视画面,忽略听说;重视知识,忽略能力;重视教材,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忽略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其次,改变专业教学与汉语教学相脱离的现象。双语教学将汉语作为工具和媒体,在教师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专业方面的汉语听,说,阅读能力。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将起着积极的作用。所以,学校加强双语教学势在必行,是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引人注目的视点,具有全面提升学校双语教学质量的现实意义。二、双语教学的现状我们要顺利而有效的开展“双语教学”,就必须对“双语教学”的现状,包括语言环境,学生和老师的现况,教材等,有比较准确而实事求是的认识。1.目前我们面对的客观现实是我们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和边远地区,缺乏学习汉语的环境,而这种汉语环境的建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是必须通过长期,不懈地努力才能逐渐形成的。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2.我校学生的汉语基础水平相差悬殊,汉语基础较差的学生对汉语课程感到特别困难,尤其是对于来自于农村的学生,这种困难更为严重。3.不少专业教师接受的是传统教育,虽有较扎实的专业功底,但缺少专业的交叉和融合,缺乏全面的驾御汉语的能力。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语言表达的自由度和准确度。虽然才用汉语原版教材,但是大量采用维语(母语)授课偶然使用一点汉语专业词语,学生视觉上面对的是汉语教材,而听觉上受到的是大量维语或母语,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不和谐。4.缺乏较好的汉语教材和专业教材,而不少原版参考教材昂贵,学生难以承受,特别是对贫困学生。此外,部分教师担心如采用双语教学,可能完成不了教学大纲的内容或担心用汉语讲不好。所以,今后的“双语教学”是长期性的“汉语教学”。因为我们正处在汉语教学的低级阶段,所以,只有正视现状,克服困难,才能把双语教学步步推向前进。三、双语教学实践的思考双语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双语教学要求教师既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资质证书,同时,了解汉族文化,风土人情,风俗习惯,词语概念和体态语言等有关知识,惟其这样,才能更好地避免由于文化差异而造成的误解,顺利地运用汉语进行交流,做到语言得体,理解正确。可见,双语教学教师必须是一位复合型教师。我认为要胜任双语教学,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1.爱岗敬业,把教书育人放在第一位教师要努力学习,精心备课,不断实践。并尽自己最大努力,用汉语进行知识的讲解,避免由于语言滞后造成学生的思维障碍。教师要“自我加压,自我充电”,迅速提高自身素质。积极争取参加在职专业教师的培训,国内学术交流,内地短期进修等,在提高专业教学技能的同时,不断提高专业汉语的能力,整体提高自己的汉语教学能力,成为专业精,汉语强的教师。2.选择合适的双语教材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维语和汉语有着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习惯和思维习惯。双语教材必须使用汉语原版的各类专业教材,这样在视觉和听觉上做到同步,达到语言和思维的同步与和谐,有利于最大限度地锤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第二语言进行思维的能力。目前适合本校的专业教材比较缺乏,而是直接采用其他学校的原版专业教材,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汉语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教师在消化吸收原版教材的同时,精心备课,结合本校,本地实际进行重点地补充和说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3.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我教你学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除传统的知识外还注重培养学生全方位地应用汉语的能力,要求采用汉语进行专业知识的交流和完成作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动积极的参与汉语教学,使师生之间形成良好互动的教学氛围。同时,可以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实现双语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直观,形象地提示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以降低学生在汉语理解上的难度,而且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设置双语课程时,可适当的增加学时数,以鼓励和适应双语教学的开展;分层次设置双语教学课程,供不同汉语程度的学生选择;正确评价双语教师工作量,建立双语教学的评价体系;对开展双语教学的教师,提供必要的进修,交流,学习机会,引导更多的教师投入到双语教学的实践中来;鼓励教师在原版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和地区教学实际,改编双语课程教材,做到教材,教育课程,习题集等的配套。然而随着更多的少数民族家长为了子女的前途,择校观念开始更新,他们为自己的孩子选择了一条从小学开始接受汉文化教育的道路;更多的少数民族学生会逐渐开始对汉语学习产生浓厚兴趣,他们会懂得,只有学好汉语,才能了解、接受更多的信息和科技文化。总之,通过双语教学的试点与尝试,使我们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尽管要真正实施双语教学,还需要克服许多实际困难和问题,但只要从我们的实践出发,踏踏实实,勇于实践,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就会有效提高双语教学质量。参考文献:[1]刘上连.新疆双语教育现状研究[J].石河子大学,2013[2]张兴,崔静.论新疆双语教学课程知识体系的建构[J].双语教育研究,2014(3):35-39.[3]陈得军,刘琴,方晓华.文化生态语境下的新疆双语教育模式[J].民族论坛,2014(1):63-67.

  

  

篇二: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现实困境与对策分析心得体会

  精选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

  学习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政策解读活动心得

  学习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政策解读活动心得

  新世纪新疆双语教学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少数民族群众对双语教学的认识、党和政府的重视程度、师资水平、双语教学研究与理论的水平、教材建设工作、教学模式以及汉语学习的环境等七大方面。

  学汉语、懂汉语光荣,当一个双语人光荣的思想已深入人心。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少数民族群众进一步认识到掌握双语是当今各国在语言选择和使用上的大趋势,是少数民族发展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的必由之路。198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规定从小学四年级起开设汉语课,直到高中毕业。自此,民族小学真正开始开设汉语课。

  双语”教学的推进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双语”教学是指少数民族学校使用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言组织教学的一种教学形式。由于经济发展、教育基础和语言环境的差异,决定了新疆“双语”教学模式的多样化。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一是母语授课、加授汉语的教学模式;二是汉语授课、加授母语的教学模式;三是部分课程使用母语授课、部分课程使用汉语授课,其中以少数民族中小学数、理、化等课程使用汉语授课,其它课程使用母语授课的教学模式居多。

  201*年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在总结20年“双语”教学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颁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提出目标,即在巩固和提高母语教学质量的同时,以提高汉语教学质量为重点,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区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逐步推进双语教学工作,不断扩大“双语”教学的范围和规模,提高少数民族教育教学质量。使少数民族语言授课的中小学,其“双语”教学模式,由现阶段的以理科授课为主的部分课程用汉语授课,或除母语文之外的其它课程用汉语授课的模式,最终过渡到全部课程用汉语授课的模式,同时加授母语文的模式,使少数民族学生高中毕业达到“民汉兼通”的目标,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矗

  学习掌握母语的关系

  在“双语”教学中汉语教学是薄弱环节,所以在当前把汉语教学作为重点,但并不意味着放弃母语教学,而强调的是在巩固和提高母语教学质量的同时学习汉语,这也决定了“双语”教学的性质。另外,“双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民汉兼通”的人才,这就要求少数民族学生必须学好母语。因此,推进“双语”教学不是不要母语,而是要求在学好母语的基础上掌握汉语。

  扩展阅读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教育

  精选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

  浅谈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教育

  摘要新疆地区对于双语教育越来越重视,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双语教学的一线教师,对双语教学有一点点独特的见解。关键词双语教育;教学;语言环境;师资

  我是一名来自双语教育第一线的双语教师。双语教学是时代的需要。进行双语教学可以加大语言训练的分量,特别是培养他们倾听的习惯,带动听、说的兴趣,提高说的积极性;进行双语教学能促进学生认知、记忆、想象等能力的协调发展,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提高人际交往的积极性。双语教学还刚刚起步,尚处于摸索阶段,出现一些问题和引起一些争议是不足为怪的。特别是家长对孩子在双语学习与发展方面的期望与学校在师资和教学上的不足之间产生的矛盾,常常困扰着学校,也困扰着家长。

  大多数人可能只是研究、分析、调查和实践。真正接触第一线的机会可能是很少。我从事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教育已经有七年的时间了,对于双语教育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一、在教学方面应该从入学抓起

  从入学开始就应该接触双语,开始时可以少一点,慢一点,以达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的程度。提到教学,首先想到的就是新课讲授前的导入程序,导入在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有趣的导入,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对你所授的知识不感兴趣,接受的效果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成绩。所以,我觉得双语教学的导入尤为重要。要在课前设计小游戏或生活中的实际情景,让他们投入其中。还有一点,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学习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政策解读活动心得》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学习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政策解读活动心得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篇三: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现实困境与对策分析心得体会

  云南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双语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武咏梅

  【摘要】少数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育不仅关系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还涉及到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通过对云南省少数民族聚居地25个有代表性的城乡幼儿园或学前双语教育培训机构的抽样调查,分析了学前双语教育的机构设置、教学态度、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学前双语教育机构人员自我评价及社会效益,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Preschoolbilingualeducationinethnicareasispivotaltothesuccessionandpreservationoftra-ditionalethnicculture,andtothesocialandeconomicdevelopmentofareasconcernedaswell.Thispapersur-veysintotwenty-fivekindergartensandtraininginstitutionsprovidingpreschoolbilingualeducationinruralandurbanareaswhereethnicminoritygroupsinYunnanprovinceinhabit.Byconductinganalysisintothestructuralestablishment,attitudetowardsteaching,teachingcontent,pedagogyinrelevantinstitutionstogetherwiththeself-evaluationofthepersonnelandtheembeddedsocialbenefits,insightshavebeenshedwithsug-gestionsgiven.

  【期刊名称】《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6(031)010

  【总页数】4页(P35-38)

  【关键词】学前双语教育;教育质量;建议

  【作者】武咏梅

  【作者单位】云南财经大学国际语言文化学院,云南昆明6502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10

  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解决全球化与民族文化多元化之间的冲突已成为各多民族国家必须面对的问题。云南的25个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劳动和生活中形成了自己的语言和文化,随着各民族的交往与融合,在一些多民族聚焦区很多少数民族群众都使用多种语言,事实上非正规的双语教育在建国前就已经存在。随着全球化与一体化的快速推进,云南的社会文化也发生着急剧的变化,少数民族群众在力图融入当今主流社会、分享现代化社会文明成果的同时,又担心失去本民族的传统语言与文化,处于两难境地,因而学前双语教育的发展也面临着许多亟待探索研究的新问题。国外学者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关注双语教育,尤其是移民儿童的学前双语教育习得,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语言学与文化人类学等不同学科视角进行了探索。国内学者的主要成就在于:从教育发展战略的宏观层面和民族教育学的角度探讨了双语教育与双语教育的问题。以多元文化思想、第二语言学习规律和双语教育原理等理论为依据,具体分析了双语教育的实际问题,尤其是少数民族教育的问题。例如,强海燕论证了外语学习对幼儿社会性方面发展的促进作用,凸显了外语教学对儿童性格的影响,尤其是有利于培养儿童的外向型性格特征。[1]高一虹的研究表明,双语教育不仅不会影响儿童学习母语的能力,还有助于促进儿童交往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升。[2]此外,陈红涛、万明钢、余强等学者,从国家政策和法律的角度论述了少数民族地区实施双语教育的重要性,从不同的学科视角对双语教育的有效路径、实施策略进行了分析,包括多语转化、适合不同民族双语教材的编写等。基于以上认识,本文在国际全球化背景下研究云南省少数民族聚居区学前双语教育

  的发展问题,从文化变迁的角度对云南省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发展现状、特点及影响因素进行解释,同时对学前双语教育发展在全球化时代面临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探讨,探求发展策略,从而进一步深化对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研究。(一)调查对象及样本对云南省少数民族聚居地(昆明市、大理白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临沧市)的25个有代表性的城乡幼儿园或学前双语教育培训机构进行抽样调查,每个幼儿园或学前双语教育培训机构随机抽取10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在这25个幼儿园或学前双语教育培训机构随机抽取400名学生家长进行学前双语教育基本状况问卷调查。具体调查内容包括机构调查、幼儿园或学前双语教育培训机构教师调查、学生调查等。(二)数据分析与处理方法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收集到的幼儿园或学前双语教育培训机构的基本情况、教师基本情况和学生满意度进行整理、编号、数据录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一)学前双语教育机构设置基本情况1.创办主体情况我国政府一直倡导“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多种形式发展学前双语教育”的发展思路,鼓励不同形式的举办主体参与创建学前双语教育机构。2012年颁布的《云南省学前教育条例》第3条明确规定:“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学前教育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原则,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的方针。鼓励、支持单位和个人依法举办学前教育机构或者为学前教育提供资助。”[3]调查结果表明,在所有抽样调查的学前双语教育机构中,机构主办主体正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社会力量已介入学前教育体系,其中以公办学前教育机构为主要创办主体,民营资本的创办主体仅占12%。

  2.教育服务覆盖率从学前双语教育机构的服务区域范围来看,所调查的25个机构的平均服务半径为1.43公里,其中服务半径最大的是昆明理工大学幼儿园(4公里),最小的是国营勐腊农场幼儿园(0.2公里)。学前双语教育机构的服务半径大致与人口的密度成正比,人口密度越大,服务半径越小,反之亦然。同时,25个学前双语教育机构的平均服务覆盖人口为0.23万人(见表1)。3.工作人员的结构由于云南省学前双语教育起步较晚,截至2013年底,全省幼儿园数为4768所,比2012年增加978所;教职工数为59613名,比2012年增加12612人,增长26.83%;专任教师数为35581名,比2012年增加6378名,增长21.84%。2013年全省学前毛入园率达48.95%,比2012年增长11.52%,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步伐加快。但总体上看,学前教育是全省各级各类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大多数人不愿意去私立的学前双语教育机构从事教育工作,更多的人力资源集中在公立幼儿园。调查结果显示,所调查的25个学前双语教育机构的在职在岗平均人数为9人,其中聘用人员的平均人数为12人。(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1.教学内容语言是幼儿将来能够顺利融入社会最重要、最基础的条件,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幼儿能够运用汉语进行表达和交际。调查发现,大部分教师对幼儿双语教育的目标是明确的。他们认为,培养幼儿对汉语的兴趣和汉语的初步运用能力是教学的重要目标。幼儿园双语教育应该培养幼儿对汉语的兴趣、运用汉语的能力和启蒙其多元文化的思维为宗旨。调查结果显示,在幼儿园教学中,日常用语、词语、句子、拼音及汉字的比例分别为79.38%,47.19%,36.68%,28.54%和21.78%。可见,在教师看来,幼儿学习汉语主要以口头语言为主。

  2.教学方式幼儿园双语教育的主要方式包括教师教学、游戏实践和模拟生活等,其中游戏活动作为幼儿最基本、最主要的活动,是幼儿教师的主要教学方式,在幼儿语言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活动的开展,为幼儿语言的发展创设条件、提供机会,让幼儿在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获得语言的发展。调查显示,幼儿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是:示范模仿法、游戏法、儿歌唱诵法、表演法、练习法和讲授法。这些方法的使用率分别为:示范模仿法占77.45%、游戏法占71.46%、儿歌唱诵法占66.23%、表演法占45.37%、练习法占35.65%、讲授法占25.10%。(三)学前双语教育机构人员自我评价情况为了深入了解学前双语教育机构人员对学前双语教育发展的看法及其工作效率,本次调查从25个幼儿园或学前双语教育机构随机抽取了30名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学前双语教育工作情况、对学前双语教育工作所持有的态度以及对学前双语教育未来发展的观点等方面。本次随机抽取的样本,男性7人,占23.3%,女性23人,占76.7%。从年龄结构来看,40岁以上的调查对象所占比例较大,占50%。目前学前双语教育机构的教师以经验丰富、工作年限较长的群体为主,年轻人相对较少。在所调查的教师中,学历以大专为主,占40%,中专学历或相应水平的占20%,本科以上学历只占7%,这说明学前双语教育机构教师的整体学历偏低,有待进一步提升。在被调查的工作人员中,30%的教师专业为幼教,30%为英语,而专业背景为儿童教育、教育管理的教师比例仅为6.7%和3.3%。在所有被调查的人员中,40%的工作人员的月收入低于2000元,月收入超过3000元以上的比例仅占20%,可见,学前教育机构工作人员的整体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因此,大约有50%的教师曾经想离开现在的工作岗位,具体的原因包括收入低、工作量大、工作条件差、没有发展前途等。

  学前双语教育机构的办学成绩,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也得到了学生家长或领导的认可,这一点与公立学前双语教育工作人员的观点基本一致。在本次调查中,大部分学前双语教育机构工作人员对学前双语教育机构的发展困境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中22%的工作人员认为,学前双语教育机构发展的困境在于政府财政投入不足,15%的人认为是缺乏技术指导,14%的人认为是专业人才紧缺。面对如何走出学前双语教育机构发展困境这一问题,86.7%的工作人员认为应该提高技术水平,80%的人认为应该改善员工福利、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66.7%的人认为应该引进专业人才。(四)学前双语教育的社会效益评价学前双语教育的社会效益是影响学前双语教育机构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必须从服务消费者(本研究为学生家长)的角度进行考察。为此,本次调查在25个学前双语教育机构随机抽取了400名家长进行调查,最终收回有效问卷385份,有效回收率为98.75%。满意度是学前双语教育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指标。学生及家长对学前双语教育教学的满意度直接反映出学前双语教育的质量及社会效益。调查结果显示,在所调查的385名学生家长中,对学前双语教育质量的综合满意度已达到53.1%,该数据表明云南省学前双语教育发展较为迅速,并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还需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在就读满意程度方面,52.4%的学生家长表示“非常满意”,36.2%的学生家长表示“比较满意”;在接送时间方面,27%的学生家长表示“非常满意”;在服务态度、受尊重程度、交流沟通方面的满意度也相对较高。因此,由于学前双语教育机构通常设置于人口聚居区的中心位置,这极大地方便了学生的就读,为家长接送孩子缩短了时间,而且接送时与老师之间的熟悉程度也有助于构建和谐的互动关系。在设备设施、技术水平和就读安全性方面,学生家长对学前双语教育机构的满意度

  相对较低,仅有13.9%的学生家长表示“非常满意”,44.1%的学生家长表示“比较满意”;在技术水平方面,只有14.9%的学生家长表示“非常满意”;22.5%的学生家长对就读安全性表示“非常满意”。可见,学生家长对学前双语教育机构所提供的多元化教学还是不太放心,特别是私立幼儿园,这也说明我国城市的学前教育资源绝大部分集中于大型幼儿园或公办幼儿园,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在学费方面,家长的满意度并不高,仅有14.2%的学生家长对学费价格表示“非常满意”,50.4%的学生家长表示“比较满意”。总体而言,学生家长对学前双语教育机构学费收费标准的认可度不高,应该进一步降低学前双语教育机构的就读成本。根据上述调查分析,笔者认为,云南省多民族地区的学前双语教育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1)对学前双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2)双语师资队伍总体水平不高;(3)缺乏符合云南省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双语教材;(4)缺乏有效的政策配套与评估机制。基于现存的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建议,以期进一步促进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育的发展。第一,完善学前双语教育保障机制制度建设是保障云南省学前双语教育健康发展的前提,因此,笔者建议完善以下保障机制:首先,明确地方政府在幼儿园双语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和角色定位,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的幼儿园发展思路,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幼儿园的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办园和捐资助园。其次,设立学前双语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合理分担城镇公办三年制幼儿园成本;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儿童;针对孤残儿童实施普惠性教育。公共财政保障应涵盖学前两年双语教育。最后,完善督导评估学前双语教育工作的各项措施和标准,以督促检查、考核奖惩和问责为主要方式,确保行之有效地发展学前双语教育。[4](P26-27)第二,加强学前双语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云南省学前双语教师的后备力量不足,专业素养好、汉语水平高的年轻专业人才倾向于选择小学或相关事业单位。汉语水平欠佳,专业素养好的年轻教师,只有极少数愿意从事幼儿学前教育,目前从事幼儿教学的教师的汉语水平几乎都不足以胜任双语教育。要改变这一境况,笔者认为,在职教师的培训势在必行。在职教师的培训是提升幼儿园双语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可采取校本培训、依托高校培训等方式,加强教师的汉语口语训练,在口语水平得以提高的同时,接受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幼儿园双语教师的汉语能力和教学水平,从而提高双语教育的水平和质量。相关部门必须有序地、有计划地在云南省各个州市推进在职培训,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民办幼儿园教师培训。接受培训的教师可主辅兼修,在学好必修课程的同时,选修双语教师必备素养和能力的相关课程,使其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第三,强化双语教材和教辅资源建设教材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是教学要求的具体体现,是衡量和检测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以及保证达到教育目的的关键因素之一。教材的编写,除借鉴和吸收其他民族尤其是汉族的优秀文化外,还应富含地区特色的文化,充分考虑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类型和地方性知识,让学生感到教材并不脱离他们的生活实际,所学的内容在日常生活中有实用价值,以增强语言学习的生活适应性。其次,组建双语教材编写团队,除聘请基础教育专家、学科课程专家和双语教育专家外,还应聘请通晓少数民族语言文化、谙熟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生活和思维习惯的学者以及从事学前双语教育的一线教师参与编写。第四,建立和完善学前双语教育的评价机制目前,云南省幼儿园双语教育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各个州市的双语教育评价标准差异较大,甚至有些州市没有制定相应的评价制度。因此,参照义务教育的教学评

  价体制形成适合幼儿园双语教育的评价标准尤其重要,并且要区别于之前的义务教育评价体系。笔者认为,幼儿园双语教育的评价应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效果三个方面入手,其中教学内容应包括少数民族语言教学、普通话教学以及有条件的外语教学,教学手段应多元化,涵盖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教学效果评价应引入多元评价,包括同行教师听课评价、主管部门评价和学生家长评价,从而形成多元化评价机制。

  【相关文献】

  [1]赵琳,强海燕.儿童早期第二语言侵入式教学与课程建构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2,(2).[2]高一虹,等.本科生英语学习动机强度与自我认同化[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5).[3]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云南省学前教育条例[S].2012.[4]巴桑卓玛.西藏学前双语教育有关问题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篇四: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现实困境与对策分析心得体会

  我从20xx年工作至今一直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通过短短一年来的初步双语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双语教学的好处但同时我也领悟到双语教学不是简单的学科汉语而是学科与汉语相辅相成的即汉语与学科教学是自然的融合在一起的汉语的引入应该为学科教学服务而不是单纯的把母语换成汉语就行了更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而采取相应的教学模式

  双语教学心得体会(精选6篇)

  双语教学心得体会(精选6篇)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双语教学心得体会(精选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双语教学心得体会1我从20xx年工作至今,一直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通过短短一年来的初步双语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双语教学的好处,但同时,我也领悟到双语教学不是简单的学科+汉语,而是学科与汉语相辅相成的,即汉语与学科教学是自然的融合在一起的,汉语的引入应该为学科教学服务,而不是单纯的把母语换成汉语就行了,更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而采取相应的教学模式。双语教学对我来说,实际上是一个在实践中慢慢地摸索,应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的困难过程,有小心翼翼,但更多的是打破常规与勇往直前;有困难重重,但更多的是唤来欣慰与继续努力;我也有不知所措,但经常是一切迎刃而解。我们一直在努力着,争取多一点的收获。一年多的时光转瞬即逝,我们双语班的学生进步都非常大,真不敢想刚是由双语授课时他们的样子,那时的确很难,可是也有有很少一部分孩子的适应能力非常强,他们很快就进入了角色;学生们的进步就是我们的骄傲!一、教学与常规的关系既然学生们一时无法适应正规的双语学习,我们就让他们更自由一些:轻松愉快的教学方式赢得了孩子们的喜爱,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让课堂更加有趣味性,适合学生们的特点。对于刚接触汉语的学生来说,需要老师提出一定的要求,应该知道作为学生所要达到的标准,每一堂课,我都会先抓紧常规,给每一位学生讲清楚该怎样做才是最好的;每一天孩子们都在努力,都在进步,我很欣慰!二、教学与生活的关系作为教师,从学生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培养训练抓起。尤其注

  意到了教学与生活的衔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一个学期以来,孩子们的进步非常大。尤其在生活中,不用再为他们担心,不会这,又不会那的。更让人欣喜的是,许多孩子都懂得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去帮助别人,去关心别人。

  三、教学与双语的关系对于一直生活在母语环境下的学生来说,一下子去适应双语环境,在我们看来的确很困难。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学生们的语言接受能力极强,他们很快接受了。与之相配合,我们这些教师自然也应该与学生共同努力,努力去适应孩子们在双语语言上的发展。我们坚持去听汉语课,去把握孩子们一段时间内所掌握的汉语,并为双语思维能力的培养做好铺垫工作。在双语课中,要把握住其中的基本原则:重点就是建立双语思维,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双语思维。应该说要一直在适应学生们的语言变化,同他们一起交流、教学,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师生都很快乐!也许,在这一年多的时光中,我的工作仍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我有我所期望的获得:学生们都进步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仍然会承接着前一阶段的工作,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不断努力。让咱们学校的双语试验教学更好!双语教学心得体会2作为一名新疆的人民教师,我有幸参加了为期一年的自治区双语强化培训,原来我是一名一直使用母语授课、但具备一定汉语水平的少数民族教师,在一年集中培训过程中,我的hsk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较大提高,基本达到使用汉语授课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当然,这种合格是一个低水平、低层次的要求,与真正双语教师的标准还差得很远,这需要我继续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努力学习,提高双语水平,并带动其他少数民族教师学习汉语、掌握汉语、使用汉语,形成学习汉语的浓厚氛围,为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保持社会稳定发挥自己的作用。目前,我县推进双语教学的热情高涨,少数民族群众要求子女接受双语教学的愿望十分迫切,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汉语言学校建设相对较为薄弱,办学规模较小,与教育需求之间产生了脱节现象,致使

  一些汉语言学校班额一扩再扩,教师负担沉重,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民语言学校要积极主动,取得汉语言学校的帮助和支持,实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我认为,我县缺乏双语教师,但缺的是真正顶用的双语教师,如果学校现在的双语教师达不到双语教学的基本要求,再怎么搞培训,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都是一句空话,低素质双语教师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现象将无法得到遏制,这样做的恶果,最终将使我们的双语教学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误人子弟,少数民族教育质量难以提高。

  虽然推进双语教学是趋势,但也要看到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将会是双语教学与民语教学并存的局面,由于受教师资源所限,双语教学班的扩展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所以,在大力推进双语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抓好民语教学,不断提高民语教学质量,尤其是理科民语教学质量,同时加授好汉语课,为推动双语教学打好基础。在新疆这样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边远贫困地区,能否实现中央提出的战略目标,关键取决于科技教育的发展,取决于我们能否为自治区各项建设事业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科技创新人才,特别是培养德才兼备、民汉兼通的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劳动者和科技创新人才。推进中小学双语教学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建设,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提升各民族综合素质的根本性措施,是我区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历史选择,是广大人民群众融人现代社会生活的客观现实需要,是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共同繁荣必由之路。我们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坚持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教育发展观,真正理解和把握双语教学的深刻内涵,真正把思想认识统一到自治区2号文件精神上来,真正树立起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肩负起历史的重任,克服困难,迎接挑战,扎扎实实地做好推进双语教学的每一项工作,为自治区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跨跃式发展贡献力量。

  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自治区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深化少数民族教育改革,为少数民族中小学全面实施双语教学奠定基础,加强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寓双语教育

  于各项活动之中,不断强化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双语教学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为培养“民汉兼通的少数民族人才夯实基础。对深化我区少数民族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和水平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为此,我们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中小学双语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教育是现代文明的基石,是一项关系全局、影响未来的.事业。少数民族教育是整个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民族工作的重要方面,也是自治区教育发展的重点。加强中小学双语教学工作,是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对于促我区教育事业发展,提高少数民族素质,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与同繁荣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力推进中小学双语教学,是落实三个代表重思想的具体体现。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办好人民满意育事业,不断开创教育工作新局面的根本保证。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体现了先进生产力的要求,代表了先进文的发展方向,也充分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新疆这样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大力推进中小学双语教学是高少数民族质量的突破口,是少数民族群众获取更多知识信息,得更多发展机遇的通行证。正因为如此,我区少数民族群众对双语教学的需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他们不仅希望己学会、学好汉语,借助汉语吸收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现代信息,缩小同其他民族在经济、文化方面的差距,而且更寄希望于下一代“民汉兼通,成为能够面向全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新型人。双语教学心得体会3

  我是拜城县三中的数学教师,名字叫吐尔逊古丽〃吐尼亚孜,原来我一直使用母语授课、但具备一定汉语水平的少数民族教师,HSK水平不高。20xx至20xx年我在xx教育学院参加了“双语”骨干教师培训,在一年集中培训过程中,我的HSK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较大提高,基本达到使用汉语授课的基本素质和能力。通过培训,我深深地认识到了“双语”学习和教学的极端重要性,在xx这样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边远贫困地区,能否实现中央提出的战略目标,关键取决

  于科技教育的发展,取决于我们能否为自治区各项建设事业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科技创新人才,特别是培养德才兼备、民汉兼通的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劳动者和科技创新人才。

  为此,我加倍珍惜这一来之不易的培训机会,努力学习,取得了可喜成绩。

  下面是我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点认识,我认为:学生们开始时会一时无法适应正规的双语学习,我们就让他们更自由一些:可以用轻松愉快的教学方式赢得学生们的喜爱,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课堂更加有趣味性,适合学生们的特点。对于刚接触汉语的学生来说,需要老师提出一定的要求,应该知道作为学生所要达到的标准,每一堂课,我都会先抓紧常规,给每一位学生讲清楚该怎样做才是最好的;只要每一天学生都在努力、在进步,我们就应该很欣慰!对于一直生活在母语环境下的学生来说,一下子去适应双语环境,在我们看来的确很困难。然而,要知道学生们的语言接受能力极强,他们很快会接受得。与之相配合,我们这些教师自然也应该与学生共同努力,努力去适应孩子们在双语语言上的发展。我们要坚持去听汉语课,去把握孩子们一段时间内所掌握的汉语,并为双语思维能力的培养做好铺垫工作。在双语课中,要把握住其中的基本原则:重点就是建立双语思维,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双语思维。应该说要一直在适应学生们的语言变化,同他们一起交流、教学,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师生都会很快乐!作为教师,应该从学生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培养训练抓起。尤其注意到教学与生活的衔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尤其在生活中,我们做教师的不用为他们担心,不会这,又不会那的。要让学生懂得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去帮助别人,去关心别人。我认为,在"双语"教学问题上,没有任何捷径可走,我县缺乏"双语"教师,但缺的是"真正顶用的""双语"教师,低素质"双语"教师"最终将使我们的"双语"教学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误人子弟,少数民族教育质量难以提高。

  我一定决心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坚定信心,持之以恒,努力做好"双语"教学工作,开创"双语"教学工作新局面,与其他同事一起把我校"双语"教学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我县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和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双语教学心得体会4

  在xx东部的苗族地方,这里聚居约六十多万的苗族人,他们一向以勤劳、朴实、豪放、好客,和勇敢而著称,特别是女友巧夺天工蜡染和民族刺绣;男有能上刀山,下火海的勇敢豪情。他们有独特的服饰和语言等等,他们是世界上最悠久而有多灾多难的民族之一。

  在xx苗族自治县的苗族就达30万人以上,绝大多数的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是用苗语交流。由于居于xx的东部,所以这系苗语被专家和学称之为东方语言。这里的苗族人

  祖祖辈辈的母语就是东方语言了。许多小孩刚上学是听不懂汉语的,更不要说普通话了,何况还要去学什么字、词、句等等。可见老师教学生难,学生学习更艰难。我从小就是这样的,听不懂汉语,那个时候,我们八、九岁才读一年级,记得我们的老师先用汉语讲一次,再用苗语解释一遍,就这样让我们逐渐由不懂到懂一点点,再懂一些……直到上三年级时才基本听懂汉语。如今身为老师的我,看着这些可爱又天真的小学低年级学生,又何尝不类似孩童时的我呢?

  随着我国的发展,在这个社会主义民族大家庭里,各民族和谐相处,共同繁荣发展,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和大力支持,悠久古老的苗族人构建了多姿多彩的古代文化——苗语。我们要去好好传承,去探究,更没有理由抛弃它。

  20xx年6月26日,我有幸被安排去参加苗汉双语培训,而且培训地点在省府贵阳民族学院,我又激动又高兴。当我们一行100多人来到xx民族学院,眼前的校园让我们倍感大学生的气息,景色秀丽的校园让我们几乎忘记一天奔波的疲倦。

  在培训前,县教育局吴局长和教育厅黄燕处长的重要讲话,让我明白许多苗族人的发展史,明白领导们殷切的愿望和嘱予的重托。我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和好学习,不要辜负领导们的期望,只有这样,

  才能把知识更好传授给我这些天真、可爱的小弟妹们。在培训期间,龙智先老师教我们苗族东部方言语言文字概述,让我明白了苗语的创建历尽艰辛,接着教我们生母、韵母,以及声调。学员们个个都很认真,练习读,练习拼写。我感到特别的高兴,以前我只能说而不会写,如今我又多了一种技能了。特别是苗语中的声调,与汉语拼音有很大的差异,它们的区别有以下几处:一。汉语声调有4个,而苗语是6个;二。声调的表示形式不同,汉语用一段直线表示,而苗文声调用b、x、d、l、t、s表示;三。汉语拼音声调标在韵母上方,而苗文声调标在韵母最后面。在声母和韵母,苗汉的读法绝大多数也不同。苗愈的发音大多声母比汉语声母读法多有啊音;韵母苗文比汉语韵母要多的:如ea、nh、nb、np、nd、nt等等,许多韵母读法也不同的。

  之后又腾继承等老师教的词汇,也让我们学到了不少的苗语知识。随着苗文琅琅的读书声,喻意透彻的苗歌声在大学里流淌与飞扬,让我们这些学员感慨万千。我们一定要传承好我们苗族文化,把它发扬拓宽,我们深信,将来我们的苗、汉双语教学一定取得重大成效,教育事业将得到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双语教学心得体会5新世纪新疆双语教学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少数民族群众对双语教学的认识、党和政府的重视程度、师资水平、双语教学研究与理论的水平、教材建设工作、教学模式以及汉语学习的环境等七大方面。学汉语、懂汉语光荣,当一个双语人光荣的思想已深入人心。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少数民族群众进一步认识到掌握双语是当今各国在语言选择和使用上的大趋势,是少数民族发展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的必由之路。20x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规定从小学四年级起开设汉语课,直到高中毕业。自此,民族小学真正开始开设汉语课。“双语”教学的推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双语”教学是指少数民族学校使用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言组织教学的一种教学形式。由于经济发展、教育基础和语言环境的差异,决定了新疆“双语”教学模式的多样化。主要有

  以下三种类型:一是母语授课、加授汉语的教学模式;二是汉语授课、加授母语的教学模式;三是部分课程使用母语授课、部分课程使用汉语授课,其中以少数民族中小学数、理、化等课程使用汉语授课,其它课程使用母语授课的教学模式居多。

  自治区党委、人民的政府在总结20年“双语”教学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颁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提出目标,即在巩固和提高母语教学质量的同时,以提高汉语教学质量为重点,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区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逐步推进双语教学工作,不断扩大“双语”教学的范围和规模,提高少数民族教育教学质量。使少数民族语言授课的中小学,其“双语”教学模式,由现阶段的以理科授课为主的部分课程用汉语授课,或除母语文之外的其它课程用汉语授课的模式,最终过渡到全部课程用汉语授课的模式,同时加授母语文的模式,使少数民族学生高中毕业达到“民汉兼通”的目标,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习掌握母语的关系在“双语”教学中汉语教学是薄弱环节,所以在当前把汉语教学作为重点,但并不意味着放弃母语教学,而强调的是在巩固和提高母语教学质量的同时学习汉语,这也决定了“双语”教学的性质。另外,“双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民汉兼通”的人才,这就要求少数民族学生必须学好母语。因此,推进“双语”教学不是不要母语,而是要求在学好母语的基础上掌握汉语。双语教学心得体会6紧张而又忙碌的一学期工作即将结束,我们又面临新学年的开始,为使新学年的工作有一个良好的开端,现将本学期双语教学工作心得总结如下:首先我校根据师生自身情况,认真制定了符合学校实际的双语教学工作计划,各项活动的开展都以计划为主,本着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学生的汉语口语表达能力进行培养,使汉语教学取得较大成绩,努力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一、要努力营造双语学习氛围

  学校加大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创设浓厚的双语学习氛围。让学生一走进校门,就感受到强烈的汉语语言环境,时时处处看到汉语、听到汉语、使用汉语,使汉语成为校内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际的手段,

  1、校园内创设汉语氛围浓的学习环境。有名人名言等,供学生在课间和午休时学习交流。

  2、校园内的标牌、文化墙、班级文化墙等尽量用汉语呈现。例如欢迎词,标牌,板报等。

  3、各班教室辟出学习园地、雏鹰争章台,布置力求做到有主题,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汉语学习的兴趣;设立图书角,添置一些少儿汉语读物;黑板报上设置“每周一句”。

  4、师生尽量用汉语进行日常问候,如见面语、课堂用语和日常会话,让学生随处听到汉语,用到汉语。

  5、充分利用红领巾广播做好“每日一句”的活动。6、让学生自编手抄报、作文、读后感等张贴在班级橱窗里,在学生中起到广泛宣传的作用。二、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了双语教学的需要,学校每学期制定全员培训计划,要求学校教师参加校级汉语培训。期末组织汉语达标考核,使大多数教师都能用较流利的汉语组织课堂教学和与学生进行沟通,用汉语书写教案,让汉语时时处处存在,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汉语氛围。对教师除了进行校本培训之外,还分期分批选送双语教师外出培训,加强和提高双语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对于民考民教师在校本培训方面,要求其参加所教学科的双语教学培训,同汉族教师一样,在学期末统一参加考试,考试成绩合格者可进行下一期培训,成绩不合格者给一定的复习时间进行复习,最后参加补考,如补考成绩还不合格者,将依据学校制定的相关培训制度进行处罚,年终考评将予已减分,旨在推出一批优秀双语教师,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双语教师队伍。并鼓励双语教师自我学习培训,参加高一等级的汉语等级考试。三、要开展双语教学研讨活动针对双语教学,学校定期展开教研活动,学习有关理论、共同备

  课、互相听课、评课。加强双语教师之间的沟通,探讨遇到的问题,商讨相应的解决办法,并适时地进行交流总结。

  1、精心备课。鼓励教师用汉语备课,比如标题、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具、教学任务及流程、板书、后记等。此外在教学过程中的课堂用语、学生活动、教学方法等也要用汉语表达。这样大大促进了教师用汉语进行授课,完成教学任务。

  2、积极听课。本学期我校在三大教研组中,开展组内公开课、校级公开课活动,授课教师须提前进行说课,完成集体备课,并对教案认真修改后,方可进教室上课,课后及时进行点评,授课教师也要及时自我反思。

  3、教学研讨。每周二定为集体备课日;教师必须参加并在本学期开一堂公开课,从中挑选1-2名比较优秀的教师面向全校开一次教学公开研讨课,组织教师观摩评课交流,每学期末双语教师要有阶段性总结。

  4、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开展了手抄报比赛、歌咏比赛、心算、口算比赛、汉语朗读比赛、组词比赛等活动。

  

  

篇五: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现实困境与对策分析心得体会

  通过在十团中学一年认真地培训学习我深深认识到了双语学习和教学的极其重要性在新疆这样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边远贫困地区能否实现中央提出的战略目标关键取决于科技教育的发展取决于我们能否为自治区各项建设事业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科技创新人才特别是培养德才兼备民汉兼通的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劳动者和科技创新人才

  双语教学心得体会精选三篇

  双语教育的实施及其教学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现代社会背景下个人综合素质的高低,也反映着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高低。你知道双语教学心得体会是什么吗?接下来就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双语教学心得体会,供大家阅读!双语教学心得体会篇【1】

  我是拜城县三中的数学教师,名字叫吐尔逊古丽·吐尼亚孜,原来我一直使用母语授课、但具备一定汉语水平的少数民族教师,HSK水平不高。2004至2005年我在新疆教育学院参加了“双语”骨干教师培训,在一年集中培训过程中,我的HSK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较大提高,基本达到使用汉语授课的基本素质和能力。通过培训,我深深地认识到了“双语”学习和教学的极端重要性,在新疆这样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边远贫困地区,能否实现中央提出的战略目标,关键取决于科技教育的发展,取决于我们能否为自治区各项建设事业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科技创新人才,特别是培养德才兼备、民汉兼通的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劳动者和科技创新人才。

  为此,我加倍珍惜这一来之不易的培训机会,努力学习,取得了可喜成绩。

  下面是我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点认识,我认为:学生们开始时会一时无法适应正规的双语学习,我们就让他们更自由一些:可以用轻松愉快的教学方式赢得学生们的喜爱,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课堂更加有趣味性,适合学生们的特点。对于刚接触汉语的学生来说,需要老师提出一定的要求,应该知道作为学生所要达到的标准,每一堂课,我都会先抓紧常规,给每一位学生讲清楚该怎样做才是最好的;只要每一天学生都在努力、在进步,我们就应该很欣慰!对于一直生活在母语环境下的学生来说,一下子去适应双语环境,在我们看来的确很困难。然而,要知道学生们的语言接受能力极强,他们很快会接受得。与之相配合,我们这些教师自然也应该与学生共

  同努力,努力去适应孩子们在双语语言上的发展。我们要坚持去听汉语课,去把握孩子们一段时间内所掌握的汉语,并为双语思维能力的培养做好铺垫工作。在双语课中,要把握住其中的基本原则:重点就是建立双语思维,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双语思维。应该说要一直在适应学生们的语言变化,同他们一起交流、教学,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师生都会很快乐!

  作为教师,应该从学生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培养训练抓起。尤其注意到教学与生活的衔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尤其在生活中,我们做教师的不用为他们担心,不会这,又不会那的。要让学生懂得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去帮助别人,去关心别人。

  我认为,在“双语”教学问题上,没有任何捷径可走,我县缺乏“双语”教师,但缺的是“真正顶用的”“双语”教师,低素质“双语”教师最终将使我们的"双语"教学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误人子弟,少数民族教育质量难以提高。

  我一定决心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坚定信心,持之以恒,努力做好"双语"教学工作,开创"双语"教学工作新局面,与其他同事一起把我校"双语"教学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我县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和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双语教学心得体会篇【2】

  我们114名新疆老师根据新疆教育厅的安排,从新疆各地选派,为了参加新疆双语骨干教师培训来到了北京。我们到北京西站时在火车站出口北京教育学院,北京市盲人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们等待着我们。他们对我们很热情,很温柔。首次感受让我们充满了信心。下面我叙述一下,这一年的培训当中自我心得。

  1、通过这次的培训,在老师们的帮助下我学会了很多新知识,新方法。我的汉语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我们在北京的新生活开始了,培训也正式开始。这次培训班学习,开设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是《阅读理解》、《写作能力提高》、《汉语口语》、《汉语语法》等提高汉语能力的课程,也有开设高中数学课程新课改的有关知识。教师们的关怀,认真上课,充分调动了

  广大学员参与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来到北京之前,我一直自豪于我的汉语水平,已经通过了六七级,在学习当中,我发现了自身的很多不足,我深深的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那么他的事业就难以不断超越,打到一个新的高度。通过这次的培训,在老师们的帮助下我们学会了很多新知识,新方法。不仅提高了我们的汉语水平,更重要的是使我们在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上获得了直观的启迪。通过培训学习,为自己在今后做好本职工作不仅增加了信心,而且打下了牢固的基础,一名合格的教师,就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在教学工作中,要具有踏实的工作作风灵活的头脑和一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恒心,当好领导的参谋助手,要善于总结和积累工作经验,拓展工作思路,要由创新精神,要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实际中去,去处理好同事之间,人与人之间、领导之间的和谐,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提高工作效率。

  2、通过一个月的实习,提高了我的汉语表达能力,用汉语备课、上课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

  我们14位新疆老师从20__年4月6日到5月6日在北京市中关村中学进行了实习。4月6日我们来到中关村中学以后,得到了邢校长带头的校领导和各位老师的热情接待。我们由首次感受,充满了信心。这次实习工作学校安排得很周到,很仔细。我们感觉到学校非常重视了,对我们新疆老师的实习工作。

  来学校的第一天,我们参观了学校的环境,硬件。软件建设,教学设备。我们经过参观贵校的整体面貌,展览室,标本室,实验室,体育馆等活动场所和教学设备进一步感觉到了学校整体环境应该怎么样?学校应该有怎么样的活动场所和教学设备,各种设施的装备,管理,爱护应该怎么样?等等。

  从第二天起我们短短一个月的实习生活就开始了,给每个人安排了一位有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给我们指导,我们每天认真听课,作记录,学习老师引入问题的技巧,讲课分析的方法,学习了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接受能力来调整讲课速度,和难度方面的经验。我们在听课,备课,上课,互相访谈过程中,指导教师们的高尚品质,先进教学方

  法,管理学生方面的经验,工作方法,工作积极性,学生的精神面貌,学习积极性,纪律观点,等方面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掌握了许多,新知识,新方法,新事物。我们的观点有了很多的转变。取得了很好的收获。

  3、通过参观、旅游北京的很多景点并互相相遇北京人,开阔了眼界,增多了见识,进一步了解了北京及北京人;对北京及北京人形成了深厚的感情。

  培训期间学校还把我们组织到北京的很多景点去参观,旅游。我们先后游览了景色秀丽的北海公园、中山公园、颐和园、世界公园、龙庆峡、奥体公园、双子湖公园、北戴河,秦皇岛、动物园、海洋馆、圆明园;故宫等景点。观看了庄严的升国旗仪式;领略了天安门广场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雄伟壮丽;瞻仰了_纪念堂;感到很荣幸。登上了八达岭长城,真正体会了_那句“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含义;参观了2008年奥运会主场地——鸟巢和水立方,国家科技馆;还参观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我国的最高学府,开阔了眼界,增多了见识。整个北京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美好回忆。我感觉到北京的旅游资源确实很丰富,值得游览的景点非常多。

  人是一个复杂的多面体,不同的棱面折射出不同的色彩。顾我在相遇我们的老师们、实习学校的老师,逛街买东西或者其它来往过程中,我觉得总体来说北京人还是友好的,文明的。除了部分青年人以外大部分都是对人很热情、很温柔,十分注重人际关系;见了谁都是一副客客气气的模样。不会无缘无故瞧不起外地人,只要自己有亲和力他们也还是很亲切的,有时候亲切起来会像自己的亲戚一样。

  北京的公交也很方便,公交费也很低。市场很繁华,你要什么可以找什么。城市环境很美,很干净。

  总的来说我在北京度过的这一年是,对我影响最深刻的、收获很多的一年。这一年当中我的汉语水平、综合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开阔了我的眼界。我对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的观点,对各种问题的看法,今后的欲望有了很大的转变。我对北京形成了深厚的感情。下次在内地还有旅游,学习的机会我还是选择北京;我忘不了在北京度过

  的这一年。我回到原工作单位以后,以北京教育学院、北京市盲人学校及中

  关村中学的校领导和教师们的高尚品质、工作方法、工作作风、敬业精神为榜样,把各方面所学的新知识、新方法、优点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为了本地区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双语教学心得体会篇【3】

  20__至20__年我在兵团电视大学参加了“双语”骨干教师培训,在二年集中培训过程中,我的汉语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较大提高,基本达到使用汉语授课的基本素质和能力。20__年再次参加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提高培训。通过在十团中学一年认真地培训学习,我深深认识到了“双语”学习和教学的极其重要性,在新疆这样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边远贫困地区,能否实现中央提出的战略目标,关键取决于科技教育的发展,取决于我们能否为自治区各项建设事业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科技创新人才,特别是培养德才兼备、民汉兼通的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劳动者和科技创新人才。

  为此,我加倍珍惜本次来之不易的培训机会,努力学习,取得了可喜成绩。

  下面是我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点体会,我认为:学生们开始时会一时无法适应正规的双语学习,我们就让他们更自由一些:可以用轻松愉快的教学方式赢得学生们的喜爱,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课堂更加有趣味性,适合学生们的特点。对于刚接触汉语的学生来说,需要老师提出一定的要求,应该知道作为学生所要达到的标准,每一堂课,我都会使用新学的教学理念运用于课堂,给每一位学生讲清楚该怎样做才是最好的;只要每一天学生都在努力、在进步,我们就应该很欣慰!对于一直生活在母语环境下的学生来说,一下子去适应双语环境,在我们看来的确很困难。然而,要知道学生们的语言接受能力极强,他们很快会接受双语环境。与之相配合,我们这些教师自然也应该与学生共同努力,去适应孩子们在双语语言上的发展。我们要坚持去听汉语课,学习汉语技能,去把握孩子们一段时间内所掌握的汉语,并

  为双语思维能力的培养做好铺垫工作。在双语课中,要把握住其中的基本原则:重点就是建立双语思维,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要一直在适应学生们的语言变化、同他们一起交流、教学中改变自己,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师生都会很快乐!

  作为教师,应该从学生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培养、训练抓起。尤其要注意到教学与生活的衔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在生活中,做为教师我们不用担心他们不会这、又不会那。要让学生懂得在生活运用语言去帮助别人、关心别人,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我认为:在“双语”教学问题上,没有任何捷径可走,我县缺乏“双语”教师,但缺的是素质高的双语教师,低素质双语教师最终将使我们的双语教学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误人子弟,使我校的少数民族教育质量难以提高。

  总之,我一定坚持双语学习,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扎实工作、持之以恒,努力做好双语教学工作,把在十团中学学到的经验运用到本职工作中,为开创我校双语教学工作新局面,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双语教学心得体会篇【4】

  一年多的时光转瞬即逝,我们双语班的学生进步都非常大,真不敢想刚是由双语授课时他们的样子,那时的确很难,可是也有有很少一部分孩子的适应能力非常强,他们很快就进入了角色;学生们的进步就是我们的骄傲!

  一、教学与常规的关系既然学生们一时无法适应正规的双语学习,我们就让他们更自由一些:轻松愉快的教学方式赢得了孩子们的喜爱,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让课堂更加有趣味性,适合学生们的特点。对于刚接触汉语的学生来说,需要老师提出一定的要求,应该知道作为学生所要达到的标准,每一堂课,我都会先抓紧常规,给每一位学生讲清楚该怎样做才是最好的;每一天孩子们都在努力,都在进步,我很欣慰!二、教学与生活的关系

  作为教师,从学生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培养训练抓起。尤其注意到了教学与生活的衔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一个学期以来,孩子们的进步非常大。尤其在生活中,不用再为他们担心,不会这,又不会那的。更让人欣喜的是,许多孩子都懂得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去帮助别人,去关心别人。

  三、教学与双语的关系对于一直生活在母语环境下的学生来说,一下子去适应双语环境,在我们看来的确很困难。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学生们的语言接受能力极强,他们很快接受了。与之相配合,我们这些教师自然也应该与学生共同努力,努力去适应孩子们在双语语言上的发展。我们坚持去听汉语课,去把握孩子们一段时间内所掌握的汉语,并为双语思维能力的培养做好铺垫工作。在双语课中,要把握住其中的基本原则:重点就是建立双语思维,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双语思维。应该说要一直在适应学生们的语言变化,同他们一起交流、教学,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师生都很快乐!也许,在这一年多的时光中,我的工作仍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我有我所期望的获得:学生们都进步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仍然会承接着前一阶段的工作,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不断努力。让咱们学校的双语试验教学更好!

  

  

篇六: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现实困境与对策分析心得体会

  藏汉双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困境与思

  考

  大力推进民族地区双语教师专业发展,是提升民族地区双语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甘肃省甘南州双语教学模式主要分为“以藏为主”和“以汉为主”两类:以藏为主类是指除汉语文课程外,其余课程都用藏语授课的教学模式,也称之为“一类模式”;以汉为主类是指除藏语文课程外,其余课程都用汉语授课的教学模式,也称之为“二类模式”。

  目前,甘南州中小学及幼儿园少数民族在校学生和幼儿有*****名,其中藏族学生和幼儿*****名。开设藏文课的中小学143所,占全州中小学数的31%;实行藏汉双语教学的中小学生*****名,占全州中小学生数的37%。寄宿制学校175所,占全州中小学数的38%;寄宿学生*****名,占全州中小学学生数71%。

  多年来,甘南州双语类小学“以汉为主”三科合格率不足50%,“以藏为主”三科合格率仅为20%左右;初中“以藏为主”类六科合格率仅为10%左右,“以汉为主”类合格率仅为15%左右,部分县、校六科合格率为零的局面依然难以突破。双语类中小学与普通类中小学之间的质量差距依然较大。提升双语教师的能力是缩小这种差距的关键。

  一、影响藏汉双语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1.自然环境恶劣,长年缺氧高原独特的自然环境决定了人的相应的行为模式。专家研究得出,由于高原吸氧量降低,人体机体组织缺氧,会导致机体生理功能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人的大脑皮层对缺氧最为敏感。每克脑组织每分钟的需氧量几乎是肌肉组织需氧量的20倍。进入机体的氧,约有1/4被大约占体重2.5%的大脑所耗用。因此,在高原缺氧的条件下,高级神经活动的改变出现较早。对动物的实验结果表明,在中等高度上就会出现高级神经活动的初期变化,表现在内抑制过程减弱。在海拔4000米的高度上,可观察到一时性神经活动暂停现象。缺氧对人的植物神经系统有明显的影响。轻度缺氧时,感受器神经紧张性增强,如眼皮颤抖、头痛、易怒等。严重缺氧时,出现副交感神经紧张力增强和迷走神经过敏症候群,如恶心、呕吐、头痛等。缺氧时,感官功能也发生改变。有些人在海拔5000米高度上味觉感受能力下降,以致难以分辨大葱和胡椒。从海拔2000米起,视觉功能开始改变。甘南州大部分地区在海拔3000米以上,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长年处于高原缺氧状态,作为脑力劳动者,教师对缺氧更为敏感,这在他们的专业发展中形成了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2.工作量大,专业学习时间严重不足甘南州地广人稀,草原广袤,居住分散,寄宿制成为主要的

  办学形式,教师除了上好课之外,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学习都得照顾,周课时量一般都在16节左右,再加上班主任工作、早晚自习、批改作业、备写教案以及维稳等工作任务及政治学习,基本上没有学习专业知识的时间。教师们基本都是清晨五六点钟起床,忙到晚上很晚才能休息。长年累月的辛劳,使许多老师积劳成疾,未老先衰,提前病休的很多。

  时间和精力是保障教师专业发展程度的关键性要素。问卷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中小学藏汉双语教师明确表示工作压力太大,没有精力、没有时间学习,直接原因是教师编制紧张,教师工作量大,精力不够。由于双语教师特别紧缺,学校几乎很难派出教师去进行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教师专业基础薄弱的问题长期得不到改善。仅靠假期短短的几天培训根本无法完成专业知识更新,尤其是跨学科任教的教师更是低水平重复,如此恶性循环,致使甘南藏区教育质量常年难以提高。

  3.学科结构性缺失普遍,学科专业再学习需求紧迫专业教师学科结构性缺失是指教师总量基本足够的情况下,按照学校课程设置,有些学科没有或缺少本专业的教师,而有些学科则出现了教师过剩现象,学校为了开齐开足课程,只能将有些专业富余出来的教师调剂到那些没有专业教师的学科任教。在甘南藏区这种现象非常普遍,原因是相对于双语类中小学的课程设置,民族类高等院校的专业门类不全,导致了双语类毕业生专业种类单一,因此,在双语类中小学,跨专业任教教师的比例达

  到60%以上。全国大学的专业设置中藏语方向极少设置生物、地理、化学等专业。这就造成了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双语教师学科结构性缺失现象。笔者在研究中发现,除了藏语文之外,其他学科课程普遍存在专业教师结构性缺失现象。例如,某藏族中学化学教师有11人,专业教师只有2人;物理教师6名,没有专业教师;政治教师8人,专业教师只有1人;历史教师9人,专业教师只有2人;其余的都是由藏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教师调剂任教,这些教师在岗前没有接受过任何学科专业知识培训,就凭一本教材、一本教参直接上岗。任教与藏语言文学同属文科类的政治、历史等课程,教师仅凭文字理解、向同行请教等方式,还勉强能应付教材内容,但任教偏理科性质的生物、物理、化学和地理等课程就感觉捉襟见肘。这是甘南藏区双语教师专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4.专业标准尚未建立,教师双语能力较弱教师专业标准是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教师专业标准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提供了依据。藏汉双语教师与普通中小学教师的区别在于:除了要具有与普通中小学教师一样的职业素养外,还需要在语言上具有“藏汉兼通”的能力,通过良好的藏汉互译能力进行对译转换后,在课堂上用藏语全程讲授或辅助教学。由于目前没有制定出专门针对藏汉双语教师的专业标准,致使在双语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方面标准参差不齊,目前甘南藏区能达到“藏汉兼通”的双语教师比

  例不足20%,双语能力较弱导致教师专业学习困难重重。5.专业引领资源匮乏,专业水平提升空间受限双语类学校缺乏高校研究者、教研员和优秀教师的专业引领,

  长期制约着教师专业发展,成为普通类学校和双语类学校教师素质差距较大的影响因素。一方面,双语类学校内部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导致内部专业引领资源匮乏。一是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青年教师较多,而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教师缺乏,大量的新任教师没有指导教师。二是教师职称结构不合理,拥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人数与普通类学校相比少很多,使得双语类学校缺乏专家型教师。在研究过程中笔者发现,各学校高级职称教师人数均较少,多数学科没有高级职称教师,某校14个学科的116名教师中,仅化学和数学各有1名高级职称教师。另一方面,校外专业引领资源受交通、时间、经费、语言等制约收效甚微,致使校外专业引领很难实现。

  二、提升藏汉双语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对策1.制定《中小学藏汉双语教师专业标准》,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专业准则笔者认为,中小学藏汉双语教师专业发展陷此窘境,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缺乏可参照的专业准则。因此,西藏自治区和四省(青海、四川、云南、甘肃)藏区应该统一协调,在教育部印发的普通教师专业标准的基础上,结合藏汉双语教育教学的特点,制定《中小学藏汉双语教师专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对藏汉

  双语教师从双语能力、双语文化素养、双语教育科学知识、双语学科专业知识、双语教育教学机制方面提出特殊的规定。这样,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能以《标准》作为藏汉双语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依据,制定教师准入标准,严把教师入口关;从事藏汉双语教师教育的院校能以《标准》作为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建立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加强教育学科和专业建设,完善教师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教师教育课程,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制度;学校能以《标准》作为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完善教师岗位职责和考核评价制度;教师能以《标准》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基本依据,制定自我专业发展规划,增强专业发展自觉性。

  2.统筹规划藏汉双语教师培养院校的专业设置,增强人才培养的适用性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范围内培养藏汉双语人才的民族高等院校及民族高等师范院校共有11所,针对目前藏语言文学专业人才过剩而其他专业人才紧缺的现状,笔者认为,应该全国一盘棋,统筹协调,统一规划这些院校的专业设置及培养规模,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减少过剩专业的招生数量,新增某些紧缺专业,或者在原有成熟专业的基础上设置某些专业方向,或者采取主辅修的办法(如藏语言+历史主辅修等),根据藏区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培养人才。

  3.完善现有培训体系,加强中小学藏汉双语教师轮训依托现有资源推进双语师资培训基地建设,实施定期轮训制

  度,提高师资队伍的双语教育能力;建立双语教师培训长效机制,每年安排专项经费,开展双语教师培训工作,采取赴高校培训或挂职学习等办法,争取用3年时间完成一轮双语教师全员培训,不断提高双语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值得强调的是,教师轮训要一改往日的通识培训,严格按专业分类进行。同时对于跨专业任教的教师要通过顶岗实习的方式与高校藏汉双语类实习生进行岗位置换,加强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

  4.补充双语教师编制,增加教师业余自学时间建议甘肃省人社厅按照甘南州现有的学校规模、在校学生数、寄宿制学校的特殊性等情况重新核定教职工基本编制和附加编制,一次性完成增加的编制数额;甘南州政府对全州教育系统职工编制实行动态管理的方式,由甘南州教育局进行统一管理,在全州范围内统一调配。同时,由州教育局统一通过教师招考录用和“特岗计划”等途径,按学校专业需求补充合格教师,解决教师不足的矛盾。通过增加编制减轻教师的工作量,使他们有更多的业余时间提升专业水平。5.提高教师的工资和福利待遇,保持双语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在全藏区内实行中小学藏汉双语教师统一工资标准,尽快使甘南州中小学双语教师工资水平能和西藏自治区及青海藏区保持一致;建立教师定期体检制度和老教师疗养制度,在气候条件较好的地区建设退休教职工安置房;建立中小学藏汉双语教师工作生活补助制度,每人每年获得一定数量的额外补助;适当放宽

  退休年龄限制。通过这些待遇保障,能让教师在艰苦的自然环境中安心工作。

  6.开展贴近实际需要的专业支持,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加大省内中小学对甘南的支教帮扶力度,甘肃省应协调相关学校,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中小学骨干教师赴甘南支教,引進先进理念和教学手段,以便起到传帮带的作用。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应该为双语类高等院校研究者、各类培训机构人员、教研员提供智力援助,延伸当前双语教师集中培训战线,将教师培训的触角引向农牧区域,根据当地教师的切实需要,配备合适培训人员,做好“培训下乡”。先期着力培养“种子”教师,通过“种子”教师建立城乡之间、高校与农村学校之间、培训机构与农村教师之间稳定的联系网络。学校应完善图书馆及其藏书建设,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必要的书籍、杂志和报刊等学习资源,以校为本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效进行。

  

  

篇七: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现实困境与对策分析心得体会

  双语教学(jiāoxué)实践心得体会

  双语教学(jiāoxué)实践心得体会双语教学(jiāoxué)实践心得体会双语教学的真正含义是将母语以外的另外一种语言直接应用于语言学科以外的其他学科的教学,使

  件物,每一句口号,每一个标记,都使学生感到换了一个全新的语言环境,让学生时时、事事、处处看到英语,听到英语,使用英语,逐步让英语成为班内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际的手段。我根据学生的自由组合,把他们分成假设干个小组,让他们自己收集双语材料布置班级的墙面、板报和英语角。有时,我也提一些参考意见。一轮下来再进行评选。这样使他们在好胜心的驱使下,不由自主的接触到了丰富多彩的课外知识,拓宽了学习英语的广度和深度。我还不定时地组织学生收看英语影视节目和收听英语播送;在班会课上组织英语故事会、朗诵会。在学校组织的演讲比赛、文艺演出、文化节等活动中,我鼓励他们多拿出些有质量的英语节目,真正做到全面开展。

  这点谈不上技巧和经验,但它对于双语教学特别重要,尤其在我校,双语教学还是处于初步阶段,没有太多的气氛,学生英语根底不是太好,假设不能做好自己和学生双方面的思想工作,往往会出现半途而废,虎头蛇尾的境况。对于教师,必须自己清晰地认识到双语教学的目的,端正好自己的教学动机,不能只为课程、专业建设,甚至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工作量。要做到对双语充满激情,必须有良好、单纯地动机,对于我个人,当初教学的目的,完全只因自己喜欢英语,热爱英语,而非其它,只有这样,才会勇敢面对、解决以后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不断创新;对于学生,必须让他们明白双语教学的意义、目的以及英语和专业英语等对他们今后学习的重要性,这些思想工作都必须在双语课开课之前做好,而且不能空洞,教师可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们真正从心里上能够接受双语的教学,对双语产生一定的兴趣和期待。语言的本质是工具,但人类在进步,时代在开展,社会在前进,

  

  外语已从一种工具变为一种思想,一种知识库。从学习者的认知角度来看,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认识世界的工具,掌握一种语言也即掌握了一种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和习惯,而学习另外一种语言就意味着学习另外一种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和习惯。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会一门外语,不但是多了一双眼睛、一对耳朵和一张嘴,甚至还多了一个头脑!我们应当看到,外语教学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必然产生重大影响。所以对中学生来说,打好英语根底是至关重要的,是决定双语教学是否能向着大家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一个重要保证。

  我从2022年工作至今,一直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通过短短一年来的初步双语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双语教学的好处,但同时,我也领悟到双语教学不是简单的学科+汉语,而是学科与汉语相辅相成的,即汉语与学科教学是自然的融合在一起的,汉语的引入应该为学科教学效劳,而不是单纯的把母语换成汉语就行了,更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而采取相应的教学模式。双语教学对我来说,实际上是一个在实践中慢慢地摸索,应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的困难过程,有小心翼翼,但更多的是打破常规与勇往直前;有困难重重,但更多的是唤来欣慰与继续努力;我也有不知所措,但经常是一切迎刃而解。我们一直在努力着,争取多一点的收获。

  一年多的时光转瞬即逝,我们双语班的学生进步都非常大,真不敢想刚是由双语授课时他们的样子,那时确实很难,可是也有有很少一局部孩子的适应能力非常强,他们很快就进入了角色;学生们的进步就是我们的骄傲!一、教学与常规的关系

  既然学生们一时无法适应正规的双语学习,我们就让他们更自由一些:轻松愉快的教学方式赢得了孩子们的喜爱,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让课堂更加有趣味性,适合学生们的特点。

  对于刚接触汉语的学生来说,需要老师提出一定的要求,应该知道作为学生所要到达的标准,每一堂课,我都会先抓紧常规,给每一位学生讲清楚该怎样做才是最好的;每一天孩子们都在努力,都在进步,我很欣慰!

  二、教学与生活的关系作为教师,从学生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培养训练抓起。尤其注意到了教

  

  学与生活的衔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一个学期以来,孩子们的进步非常大。尤其在生活中,不用再为他们担忧,不会这,又不会那的。更让人欣喜的是,许多孩子都懂得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去帮助别人,去关心别人。三、教学与双语的关系

  对于一直生活在母语环境下的学生来说,一下子去适应双语环境,在我们看来确实很困难。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学生们的语言接受能力极强,他们很快接受了。与之相配合,我们这些教师自然也应该与学生共同努力,努力去适应孩子们在双语语言上的开展。我们坚持去听汉语课,去把握孩子们一段时间内所掌握的汉语,并为双语思维能力的培养做好铺垫工作。在双语课中,要把握住其中的根本原那么:重点就是建立双语思维,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双语思维。应该说要一直在适应学生们的语言变化,同他们一起交流、教学,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师生都很快乐!

  也许,在这一年多的时光中,我的工作仍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我有我所期望的获得:学生们都进步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仍然会承接着前一阶段的工作,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不断努力。让咱们学校的双语试验教学更好!下面我想重点就双语教学的重要意义谈一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我有幸参加了为期一年的自治区"双语"强化培训,原来我是一名一直使用母语授课、但具备一定汉语水平的少数民族教师,在一年集中培训过程中,我的HSK水平在原有的根底上有了较大提高,根本到达使用汉语授课的根本素质和能力。当然,这种合格是一个低水平、低层次的要求,与真正"双语"教师的标准还差得很远,这需要我继续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努力学习,提高"双语"水平,并带动

  

  其他少数民族教师学习汉语、掌握汉语、使用汉语,形成学习汉语的浓厚气氛,为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保持社会稳定发挥自己的作用。目前,我县推进"双语"教学的热情高涨,少数民族群众要求子女接受"双语"教学的愿望十分迫切,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汉语言学校建设相对较为薄弱,办学规模较小,与教育需求之间产生了脱节现象,致使一些汉语言学校班额一扩再扩,教师负担沉重,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民语言学校要积极主动,取得汉语言学校的帮助和支持,实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我认为,我县缺乏"双语"教师,但缺的是"真正顶用的""双语"教师,如果学校现在的"双语"教师达不到"双语"教学的根本要求,再怎么搞培训,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都是一句空话,低素质"双语"教师"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现象将无法得到遏制,这样做的恶果,最终将使我们的"双语"教学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误人子弟,少数民族教育质量难以提高。

  虽然推进"双语"教学是趋势,但也要看到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将会是"双语"教学与民语教学并存的局面,由于受教师资源所限,"双语"教学班的扩展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所以,在大力推进"双语"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抓好民语教学,不断提高民语教学质量,尤其是理科民语教学质量,同时加授好汉语课,为推动"双语"教学打好根底。在新疆这样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遥远贫困地区,能否实现中央提出的战略目标,关键取决于科技教育的开展,取决于我们能否为自治区各项建设事业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科技创新人才,特别是培养德才兼备、民汉兼通的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劳动者和科技创新人才。推进中小学"双语"教学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建设,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

  

  量,提升各民族综合素质的根本性措施,是我区少数民族教育开展的历史选择,是广阔人民群众融人现代社会生活的客观现实需要,是各民族共同开展、共同进步、共同繁荣必由之路。我们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坚持科学开展观指导下的教育开展观,真正理解和把握"双语"教学的深刻内涵,真正把思想认识统一到自治区2号文件精神上来,真正树立起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肩负起历史的重任,克服困难,迎接挑战,扎扎实实地做好推进"双语"教学的每一项工作,为自治区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跨跃式开展奉献力量。

  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深化少数民族教育改革,为少数民族中小学全面实施"双语"教学奠定根底,加强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寓"双语"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不断强化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双语"教学协调开展,不断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为培养“民汉兼通"的少数民族人才夯实根底。对深化我区少数民族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根底教育质量和水平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为此,我们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中小学"双语"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教育是现代文明的基石,是一项关系全局、影响未来的事业。少数民族教育是整个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局部,是党和国家民族工作的重要方面,也是自治区教育开展的重点。加强中小学"双语"教学工作,是提高少数民族教育

  

  质量的重要举措,对于促我区教育事业开展,提高少数民族素质,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与同繁荣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能。汉语是我国的通用语言,是各民族人民交流的主要语言。我国科技文化经济等主要信息体是汉语,在获取传播信息方面具有绝对优势。随着我国经济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汉语正逐步成为国际通用语言。在经济全球化、科技飞速开展、知识更日新月异的今天,不学汉语就无法面向全国,不学外语就无法走向世界,这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新疆是我国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要加快我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实现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各族人民和衷共济,共同奋斗;需要各民族和谐开展,繁荣进步。“双语〞教学作为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局部,是新疆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开展的现实需要,是促进各民族繁荣进步的"金钥匙"。大力推进中小学"双语"教学,使各少数民族熟练掌握和使用汉语言文字,实现民汉兼通。不仅能够缩小各民族之间的教育差距虚高少数民族素质,而且能够增进各民族之间的交通,进一步稳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和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推动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开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新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教育质量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是实现民汉兼通"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目标的根基,关系到新疆经济社会开展,关系到新疆的未来和前途,对于提高各族人民群众的综合素质,维护边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自治区六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功我区"十一五"的开展描绘了宏伟蓝图,明确提出要加快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全方位开放战略、可持续开展战略以及科教兴新和人才强区战略,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对"双语"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必须立足我县加快开展的需要,大力培养少数民族新型人才。"十一五"期间,是我县落实开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要加快开展,实现既定的开展目标,并为拜城长远的开展奠定一个坚实的根底,必须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开展的位,高度重视少数民族教育工作。学校一定要从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开展的高度,坚持把推进中小学"双语"教学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来抓,为培养千千万万适应我县开展需求的少数民族新型人才奠定根底。要认真贯彻自治区关于少数民族教育特别是中小学"双语"教学工作的战略部署,优化配教育资源力加强中小学"双语"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要把中小学"双语"教学作为学生开阔视野,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实现全面开展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让少数民族中小学生在学好母语的根底上熟练掌握汉语,不断提高汉语水平。通过"双语"教学,使少数民族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不断拓展,视野不断开阔,科学文化素养不断增强倔早成为“民汉兼通"型人才。要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全面开展和健康成长,为我区各项事业的开展培养输送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

  

  律的高素质新型人才。坚持"从自己抓起",进一步提高思想和业务素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目前,我校"双语"教师存在"一缺二低",即数量缺乏和汉语水平低、教学能力低的现象,严重制约了"双语"教学的改革与开展。为此,国家和自治区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各级教育部门、培训院校也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一大批经过培训的中小学"双语"教师成为"双语"教学的重要力量。但总体来看,我校"双语"教师缺乏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还远远不能满足"双语"教学工作,在搞好集中培训的同时,积极挖掘自身潜力,依托远程教育资源,大力推进普及性"双语"培训,切实提高培训质量。要积极想方法,多渠道筹措资金,利用各种形式,尽快提高"双语"教师的汉语言水平和教学能力。要广泛宣传发动,积极协调各有关方面,保障经费投人,提供政策指导,开展督导检查,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中小学"双语"教学工作的良好局面。

  坚持社会主义教学方向,加强自己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做好"双语"教学工作。要旗鲜明地在学生中深入进行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宗教观、文化观教育和无神论教育,大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使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和"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更加深人人心。用科学理论和知识武装头脑,加强教学研究工作,重在提高学生素质上下功夫,不断提高"双语"授课水平。努力营造组织实施"双语"教学的班内环境,形成班级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齐抓共管的教育格局。

  坚持用科学态度,因地制宜地看待"双语"教学推进质量问题。有的教师的汉语水平低,学生听起来有困难;还有有的学生的汉语水平低,教师教起来有

  

  困难;"双语"教学的模式多样,教学要求、目标不明确,教材不统一等。对于这些问题一定要及时加以研究和改良。只要我们用心去搭建"双语"教学的开展平台,我校的"双语"教学推进工作就一定会取得成效。

  坚持科学的态度,还要从各民族情况不同、地方情况不同和使用语言情况不同的实际出发,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那么,合理做好"双语"教学工作,不搞"一刀切"。另外要加强对"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的宣传工作,对"双语"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实事求是,科学规划,统筹安排,确保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双语"教学的连贯统一,使"双语"教学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协调健康向前推进。三要防止"双语"教学片面化倾向,强调文理科课程汉语授课,以提高汉语言水平为突破口,促进"双语"教学向纵深开展;要大力提高学生参加内地高中班和初中班考试工作,充分发挥内高班、内初班在推进"双语"教学中的导向作用,不断拓展"双语"教学模式,拓宽“民汉兼通"人才培养渠道。在"双语"教学问题上,没有任何捷径可走,也绝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用一句通俗的话讲,抓“双语"教学"松不得、等不得、急躁不得",要想从根子上解决〞双语"教学问题,实现"双语"教学质量的突破,探索建立符合少数民族学生身心特点的"双语"教育体系进行汉语训练,为推进"双语"教学奠定根底。推进"双语"教学,必须做出科学规划,而科学的规划,必须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地区实际。虽然各地在"双语"教学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制定了整体推进规划,但在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的情况下,先期制定的规划需要适时予以调整,使之与不断开展变化的教育教学实际相吻合,与"双语"教学的整体开展趋势相适应。因此,科学调整和完善"双语"教学

  

  开展规划,是确保“双语"教学走向标准化、科学化开展轨道的前提和保证,要开拓创新,探索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又要实事求是,注重实效。开拓创新不等于盲目求快,因地制宜不等于消极等待。推进"双语"教学是一项战略任务,既要从现在做起,加大推动力度,又要树立长期作战思想,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消极等待和急于求成,只能阻碍"双语"教学的开展进程,影响和耽误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健康成长。我们要争当"双语"教学的改革者和实践者,要坚决贯彻落实自治区的总体部署,从学前教育阶段抓起,把"双语"教学延伸到各个学段;从理科教学起步,把"双语"教学辐射到各个学科。要认真制定"双语"教学的方案及措施,考虑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协调,兼顾学校的均衡开展,对"双语"课程设、教学内容、学段衔接、升学政策等问题,及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方法,尝试"双语"新的教学改革和开展。

  抓住关键,确保质量,积极参加"双语"培训工作。积极参加远程汉语培训、"双语"教师的培训和再培训、教师根底培训和校本培训工作,尽快地到达更高的HSK水平,落实民汉学校教师交流制度,积极争取到汉语言授课学校(班级)实习时机。

  我们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大力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的关键时期。让我们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的开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在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领导下,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振奋精神,扎实工作,肩负起历史的责任,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坚决信心,持之以恒,苦抓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切实

  

  把"双语"教学工作抓出成效,不断开创我校"双语"教学工作新局面,把我校"双语"教学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实现我县教育事业跨越式开展,为推进我县经济和社会开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做出更大的奉献!

  拜城县三中阿曼古丽〃海维尔2022年4月28日

  内容总结

  (1)双语教学实践心得体会双语教学实践心得体会双语教学实践心得体会双语教学的真正含义是将母语以外的另外一种语言直接应用于语言学

  科以外的其他学科的教学,使

  

  

篇八: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现实困境与对策分析心得体会

  关于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问题的若干思考

  王鉴

  【摘要】我国双语教学的内涵实际上包括两层:第一层是民族地区两种语言课的开设,第二层是教学用语的选择与使用。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基本模式是"民加汉双语教学模式"和"汉加民双语教学模式"。两种双语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策略都需要深入研究,以保障双语教学的科学有效性。%Bilingualteachinginourcountryentailstwoaspects,thefirstbeingsettingupcoursesoftwolanguagesintheethnicminoritiesregions,andthesecondbeingthechoiceanduseoftheinstructionlanguage.Themostcommonlyadoptedmodesofbilingualteachinginourcountryare"ethnicminoritylanguage+Chinesebilingualteaching"and"Chinese+ethnicminoritylanguagebilingualteaching".Thereisstillanacuteneedforfurtherprobingintothetheoreticalbasisofthetwoteachingmodessoastoguaranteetheeffectivenessofbilingualteaching.

  【期刊名称】《当代教育与文化》

  【年(卷),期】2012(004)004

  【总页数】5页(P1-5)

  【关键词】双语教学;理论依据;有效模式

  【作者】王鉴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甘肃兰州73007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52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普遍推行双语教学的政策,双语教学便成为民族教育中一个十分复杂而又重要的问题,是民族教育的特色之一。我国60余年的双语教学政策执行及实践运作,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不同的历史时期,双语教学的背景与环境都会发生变化,双语教学的重心也随之发生转移,这里面有些影响双语教学的因素是变化的,如语言环境、语言关系、民族成员的语言态度、学生的语言基础等,有些因素却是不变的,如双语教学中的语言学理论依据、心理学理论依据、教育学理论依据、文化社会学理论依据等。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双语教学模式呈现多样化发展。为此,深入思考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科学内涵、政策变革、理论基础、有效模式等问题,无疑对于进一步推进双语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英国著名的朗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所给的定义是:“Theuseofasecondorforeignlanguageinschoolfortheteachingofcontentsubjects.”该词典还概括了“双语教学”的三种主要形式:(1)学校使用一种不是学生在家使用的语言进行教学,这种模式称之为浸入型双语教学。(2)学生刚进入学校时使用本族语,然后逐渐地使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其它学科仍使用母语教学,这种模式称之为保持型双语教学。(3)学生进入学校以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然后逐步转变为只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教学,这种模式称之为过渡型双语教学。简言之,“双语”和“双语教学”的界定是:将学生的外语或第二语言,通过教学和环境,经过若干阶段的训练,使之能代替,或接近母语的表达水平。[1]中央民族大学戴庆厦教授认为“双语教学,是指在少数民族地区用两种语言文字

  进行教学。”[2]我国语言文字专家王均认为“真正称得上双语教学的,是从学生的母语入手,先把孩子的心智打开,诱发儿童学习的兴趣,再在他们初步掌握母语的基础上,逐步增加第二语言即汉语的教学。”[3]中央民族大学哈经雄教授认为“双语教育不仅包括是否开设两种语言的语文课,还包括其他科目教材的教学媒介的使用。”[4]笔者在1992年出版的《民族教育学》中提出“双语教学是指在民族学校中开设民族语文课和汉语文课,并采用其中一种作为主要教学用语,另一种作为辅助教学用语的特殊教学活动。”[5]上述理解大都是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观点,此后双语教学经历了十多年最快最好的发展阶段。现在看来,我国双语教学的内涵实际上包括两层:第一层是民族地区两种语言课的开设。过去的做法通常有三种,一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同时开设民族语文和汉语文课程;二是先开设民族语文课程,再在小学三、四年级开始开设汉语文课程;三是从初中一年级开始开设汉语文课程。现在随着语言环境的改变及学生语言基础的发展,通常都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同时开设两种语文课程。第二层是教学用语的选择与使用,也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教学用语主要使用母语,同时加授汉语文课程,俗称“民加汉”;另一种是教学用语主要使用汉语文,同时加授民族语文课程,俗称“汉加民”。在双语教学的两层含义中,两种语文课程的开设是基础、是条件,而民族语文课程的开设更是基础中的基础、条件中的条件,教学用语的选择与使用是工具、是途径,都是为传承民族文化服务的,都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1952年颁布的我国第一部《宪法》明确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1952年公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自治实施纲要》规定:“自治机关采用一种在自治区内通用的民族文字为行使职权的主要工具,对不适用

  此种文字的民族行使职权时,应同时采用该民族的文字。”“自治机关采用各民族自己的语言文字,以发展各民族的文化教育事业。”两部法典中关于民族语言文字使用的权利规定得非常具体,即充分尊重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学习和使用汉语言文字。1951年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民族教育会议关于少数民族教育中的语文问题,会议规定凡有现行通用文字的民族如蒙古族、朝鲜族、藏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小学和中学的各科课程必须用本民族语文教学。有独立语言而尚无文字或文字不完全的民族,一面着手创立文字和改革文字,一面得按自愿原则,采用汉族或本民族所习用的语文进行教育。关于少数民族学生学汉文的问题,会议一致同意各少数民族的各级学校要按当地少数民族的需要和自愿设汉文课。1956年第二次全国民族教育会议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民族教育工作,讨论和确定了今后民族教育的方针和任务,提出民族教育事业逐步接近和赶上汉族水平,在民族地区开展扫盲教育和普及小学义务教育。会议还研究并制定了1956年至1967年全国民族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其中关于民族语文教学的政策与第一次会议内容基本一致。1981年,第三次全国民族教育会议召开,关于民族语文教学提出,要尊重民族特点,在学校教育中,要加强少数民族语文教学,切实搞好少数民族语文教材的建设。少数民族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应先学好本民族语文,在此基础上学习汉语文,有条件的还要学习外语。民族文字教材要反映民族地区的特点和民族文化的传统。1992年,第四次全国民族教育会议提出坚持从少数民族的特点和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重视和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在语言文字政策方面支持了第四次民族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2002年,第五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提出民族教育的改革发展,要坚持分类指导、分区规划,分步实施,积极推进的方针。在语言文字方面充分尊重少数民族语

  言文字使用权利的同时,大力推进汉语文教学,完善双语教学体系,有条件的民族地区可开展三语教学。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全面开设汉语文课程,全面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接受教育的权利。全面加强学前双语教育。国家对双语教学的师资培养培训、教学研究、教材开发和出版给予支持。为适应新的形势及语言环境变化的需要,国家在201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于双语教学及其表述有了新的变化,即由过去一直强调“在充分尊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教学的基础上推进汉语文教学”转变为“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全面开设汉语文课程,全面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接受教育的权利。”当然,民族教育的新的形势及语言环境的变化使得大力推进汉语文教学的条件逐渐成熟,双语教学的重心可以从民族语言文字转向汉语文教学,但是在两种语言的关系问题上,一定是先有母语的学习和运用,然后才有汉语言文字的学习和使用。因此,即使是大力推进汉语言文字的教学,还是要在充分尊重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基础上进行。所以我们一方面要把民族语言与汉语言之间的关系搞清楚,另一方面还要把双语教学的重点领域搞清楚,这两个方面的关系不能互相代替。即在充分尊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学习和使用的基础上,全面开设汉语文课程,全面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双语教学在理论上有较为宽厚的学科依据,这些学科主要包括: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文化社会学等。为什么要开展双语教学,什么时候开展双语教学,如何开展双语教学等等,这些问题均要依据科学的理论作为基础。过去我国在双语教学方面更多的是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开展双语教学工作,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但在双语教学的理论基础研究方面,做的工作比较少。这样,我国双语教学模式操

  作中的许多方法缺乏科学依据,造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局面。西方国家在双语教学的理论基础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早,尤其是在语言心理学和文化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成果较为丰硕,借鉴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深化我国双语教学的理论基础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我国学者也要就双语教学的理论基础开展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为实践中的双语教学模式提供科学依据。在语言学领域,双语教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母语在人的发展中的特殊作用,第二语言的习得理论,母语与第二语言的关系问题等等。西方学者在英法双语浸入式教学理论中,较多地研究了这些问题,并得出了一些基本的结论。人们普遍认为第一语言对二语习得有重要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好的影响,即所谓的正迁移;另一种是起阻碍作用的影响,即所谓的负迁移。双语教学就是要充分发挥母语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正迁移作用,促进第二语言的学习与运用。1994年美国费城Temple大学教育学院教授RodEllis撰写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总结了有关学习者语言本质的主要理论,包括学习者错误、发展模式、语言变项和语用特征。从外部因素解释第二语言的习得,主要阐述社会因素和输入及交互的作用。从内部因素解释第二语言的习得,包括语言迁移、认知论解释和语言普遍性。从学习转移到学习者,论述了第二语言习得的个体差异和学习策略。[6]420母语与第二语言的关系如同一条河的此岸与彼岸,要从母语到第二语言,如同从河的此岸到河的彼岸,中间的桥梁是由两种语言的材料共同建立起来的,因此学习和掌握母语有利于第二语言的学习和运用。在心理学领域,关注的是人们学习母语和第二语言的认知、思维、理解能力等智力因素与态度、动机、情感等非智力因素。这些因素对学习者的影响因人而异,但同时有较普遍的规律。尤其是语言心理学更多地研究了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因素。我们也曾专门就藏族双语人在学习母语与汉语的语言态度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藏族双语人积极的态度在学习两种语言过程中都发挥着正的迁移作用,而且两种

  语言之间也存在着正的迁移作用。[7]我们在双语教学政策的制定过程中,不仅要考虑语言学习中的智力因素,更重要的是考虑语言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在教育学领域,除了语言教育的理论与方法之外,双语教学还涉及两种教学用语的选择与使用问题,所以,教育学领域还要从课程论与教学论的角度,研究教学用语与教学内容的匹配问题,即用什么样的语言传承什么样的文化更有效的问题。过去我们常常是用汉语言的工具传承民族文化的内容,或者用民族语言的工具传承的是汉文化的内容,这一点在过去的藏族地区的课程与教学中和在维吾尔族的课程与教学中较为普遍地存在,主要原因是认为不管哪种形式,只要传承了文化内容就行,并不考虑其有效性问题,而现在随着双语教学科学化进程的推进,以民族语言文字传承民族文化的内容的做法得到了较为广泛的执行,这就是民族地区的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中的主要模式。这个领域的实践探索也刚刚开始,理论研究需要随时跟进,为双语教学的有效性提供理论依据。在文化社会学领域,主要研究的内容包括:民族语言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民族语言与民族成员情感态度的关系,社会交往与语言选择与使用,语言环境与语言学习等。在这些问题中,最为重要也是研究最多的两个领域是民族语言与民族文化的关系,社会交往与语言教育的关系。从前一个问题来看,民族语言的教育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工具的获得与使用的问题,更是一个文化的表达问题。语言本身是文化的构成内容,是民族特征和民族认同的重要指标,所以母语对于任何一个民族或者民族成员来说,都意味着其对文化的认同与表达。语言的学习和文化的传承是分不开的,二者之间相互促进对于语言的获得和文化的传承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在大力推进汉语文的学习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忽视民族语言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因此,大力推进汉语言的前提条件是民族语言与民族文化的学习与发展水平的提升。从第二个问题来看,社会交往决定社会语言的选择和使用。就我国民族地区而言,社会交往不像西方国家移民形成的语言环境,而是呈现明显的中国特色,由民族地区向

  全国扩展,母语学习向汉语学习扩展。在这一过程中,社会交往中语言的使用与语言的选择及学习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需要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这也是制定国家民族教育政策与语言教育政策的重要依据。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教学类型主要有两种:第一种也是最主要的一种就是有语言和文字的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教学,如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地区的双语教学;第二种主要是有语言而没有文字的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教学,这是一种辅助型或称为“拐杖型”的双语教学模式,民族语言只起着一种辅助学习汉语言文字的作用,如我国的东乡族、裕固族等。在第一种类型中,形成了两种主要的双语教学模式,即“民加汉双语教学模式”和“汉加民双语教学模式”。双语教学研究的重点就在这两种模式方面。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模式的研究主要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理论方面主要研究影响双语教学的重要因素,双语教学的科学依据,双语教学的操作策略等,实践方面主要是探索双语教学的两种模式。在理论方面,双语教学的影响因素研究是一个重点。我国双语教学的综合性、复杂性、因而影响其模式设计的因素也比较复杂,主要的因素有:(1)我国少数民族居住于分布的特点呈现大聚居区、小聚居、散杂居的分布特点不同,在民族地区实行双语教学的模式也会随之不同。(2)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多语性、多文性,语、文关系的多样性,分布区域的不均衡性,使用人数的悬殊性,发展趋向的兼语性和动态性这六大特点,必然影响设计少数民族的双语教学模式。(3)对双语教学的基础的不同认识,持不同的基础观点,便会形成不同的双语教学的指导思想,而这一点正是双语教学模式设计的首要因素,也是关键因素(4)双语文教学在先行学校教育中的使用情况是影响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模式设计的重要因素。双语教学的科学依据研究主要集中在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文化社会学等学科领域。双语教学的操作策略研究重点是要解决两种语言的过渡及其二者的相互关系。在实践方面,双语教学重点探索不同的模式。如桂诗春将双语教育归纳为四种模式:

  一是双语社区模式,二是殖民地模式,三是多民族混居地区或国家模式,四是校园模式。我们通常探讨的双语教育是指最后一种模式。[8]严学窘提出不同地区双语教育的六种模式:延边式、内蒙古式、新疆式、西藏式、西南式、扫盲式;[9]85周庆生从功能出发将双语教学计划分为保存型、过渡型、权宜型;[10]笔者在《民族教育学》一书中也提出我国现行的双语教学模式有三种:保存双语教学模式,过渡双语教学模式,权宜双语教学模式。[11]120现在随着双语教学实践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中的主要模式都形成了“民加汉双语教学模式”和“汉加民双语教学模式”两种,现在主要的问题是如何保障这两种模式的有效性及其两种模式之间的关系问题。关于有效性问题更多的是涉及双语教学的科学依据及正确处理两种语言的关系问题,这需要实验性试点研究,国家应该像倡导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那样,在西部民族地区开展双语教学实验区,有效地探寻双语教学的最佳模式。关于两种模式的关系问题是民族教育发展模式的选择问题,是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同校好呢,还是独立建立民族教育学校教育体系好呢?同校可以实现真正的民族平等与公平,西方国家就是这么做的。分校可以更有组织的体现民族特色,但不利于教育机会的均等发展。这是一个敏感的问题,但同时是一个真正值得研究的问题,民族教育领域的研究者既要比较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差异,又要结合中国民族教育的实际情况,大胆地探索,为国家在这方面的改革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责任编辑陈育/校对云月)

  【相关文献】

  [1]http://baike.baidu.com/view.[2]戴庆厦.我国双语研究的现状及展望[J].民族教育,1989,(3).[3]王均.双语教学是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J].民族教育,1989,(3).

  [4]哈经雄,滕星.民族教育学通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5]王鉴.民族教育学[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2.[6]埃里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11.[7]万明钢,王鉴.藏族双语人双语态度的调查研究[J].心理学报,1997,(3).[8]桂诗春.我的双语教育[J].外国语,2004,(1).[9]严学窘.中国对比语言学浅说[M].武汉: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5.[10]周庆生.中国双语教育类型[J].民族语文,1991,(3).[11]王鉴.民族教育学[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2.

  

  

篇九: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现实困境与对策分析心得体会

  双语教学的重要意义及心得体会

  我从2000年工作至今,一直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通过短短一年来的初步双语教学理论,我深深体会到双语教学的好处,但同时,我也领悟到双语教学不是简单的学科+汉语,而是学科与汉语相辅相成的,即汉语与学科教学是自然的交融在一起的,汉语的引入应该为学科教学效劳,而不是单纯的把母语换成汉语就行了,更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而采取相应的教学形式。双语教学对我来说,实际上是一个在理论中渐渐地探究,应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的困难过程,有小心翼翼,但更多的是打破常规与勇往直前;有困难重重,但更多的是唤来欣慰与继续努力;我也有不知所措,但经常是一切迎刃而解。我们一直在努力着,争取多一点的收获。

  一年多的光阴转瞬即逝,我们双语班的学生进步都非常大,真不敢想刚是由双语授课时他们的样子,那时确实很难,可是也有有很少一局部孩子的适应才能非常强,他们很快就进入了角色;学生们的进步就是我们的骄傲!一、教学与常规的关系

  既然学生们一时无法适应正规的双语学习,我们就让他们更自由一些:轻松愉快的教学方式赢得了孩子们的喜欢,一改传统的教学形式,让课堂更加有兴趣性,合适学生们的特点。对于刚接触汉语的学生来说,需要老师提出一定的要求,应该知道作为学生所要到达的标准,每一堂课,我都会先抓紧常规,给每一位学生讲清楚该怎样做才是最好的;每一天孩子们都在努力,都在进步,我很欣慰!二、教学与生活的关系

  作为老师,从学生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培养训练抓起。尤其注意到了教学与生活的衔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进展教学!一个学期以来,孩子们的进步非常大。尤其在生活中,不用再为他们担忧,不会这,又不会那的。更让人欣喜的是,许多孩子都懂得在生活中应该

  怎样去帮助别人,去关心别人。三、教学与双语的关系

  对于一直生活在母语环境下的学生来说,一下子去适应双语环境,在我们看来确实很困难。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学生们的语言承受才能极强,他们很快承受了。与之相配合,我们这些老师自然也应该与学生共同努力,努力去适应孩子们在双语语言上的开展。我们坚持去听汉语课,去把握孩子们一段时间内所掌握的汉语,并为双语思维才能的培养做好铺垫工作。在双语课中,要把握住其中的根本原那么:重点就是建立双语思维,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双语思维。应该说要一直在适应学生们的语言变化,同他们一起交流、教学,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师生都很快乐!

  也许,在这一年多的光阴中,我的工作仍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我有我所期望的获得:学生们都进步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仍然会承接着前一阶段的工作,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不断努力。让咱们学校的双语试验教学更好!

  下面我想重点就双语教学的重要意义谈一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我有幸参加了为期一年的自治区"双语"强化培训,原来我是一名

  一直使用母语授课、但具备一定汉语程度的少数民族老师,在一年集

  中培训过程中,我的HSK程度在原有的根底上有了较大进步,根本到

  达使用汉语授课的根本素质和才能。当然,这种合格是一个低程度、

  低层次的要求,与真正"双语"老师的标准还差得很远,这需要我继续

  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努力学习,进步"双语"程度,并带动其他少数民

  族老师学习汉语、掌握汉语、使用汉语,形成学习汉语的浓重气氛,

  为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保持社会稳定发挥自己的作用。

  目前,我县推进"双语"教学的热情高涨,少数民族群众要求子女承

  受"双语"教学的愿望非常迫切,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汉语言学校建立

  相对较为薄弱,办学规模较小,与教育需求之间产生了脱节现象,致使一些汉语言学校班额一扩再扩,老师负担沉重,不利于学生的安康成长。我们民语言学校要积极主动,获得汉语言学校的帮助和支持,实现互相促进,共同进步。

  我认为,我县缺乏"双语"老师,但缺的是"真正顶用的""双语"老师,假如学校如今的"双语"老师达不到"双语'教学的根本要求,再怎么搞培训,老师整体素质的进步都是一句空话,低素质"双语"老师"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现象将无法得到遏制,这样做的恶果,最终将使我们的"双语"教学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误人子弟,少数民族教育质量难以进步。

  虽然推进"双语"教学是趋势,但也要看到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将会是"双语"教学与民语教学并存的场面,由于受老师资源所限,"双语"教学班的扩展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所以,在大力推进"双语"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抓好民语教学,不断进步民语教学质量,尤其是理科民语教学质量,同时加授好汉语课,为推动"双语"教学打好根底。

  在新疆这样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遥远贫困地区,能否实现中央提出的战略目的,关键取决于科技教育的开展,取决于我们能否为自治区各项建立事业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科技创新人才,特别是培养德才兼备、民汉兼通的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劳动者和科技创新人才。

  推进中小学"双语"教学是面向世界、面向将来、面向现代化建立,进步少数民族教育质量,提升各民族综合素质的根本性措施,是我区少数民族教育开展的历史选择,是广阔人民群众融人现代社会生活的客观现实需要,是各民族共同开展、共同进步、共同繁荣必由之路。

  我们要从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坚持科学开展观指导下的教育开展观,真正理解和把握"双语"教学的深化内涵,真正把思想认识统一到自治区2号文件精神上来,真正树立起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肩负起历史的重任,克制困难,迎接挑战,扎扎实实地做好推进"双语"教学的每一项工作,为自治区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跨跃式开展奉献力量。

  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深化少数民族教育改革,为少数民族中小学全面施行"双语"教学奠定根底,加强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寓"双语"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不断强化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双语"教学协调开展,不断进步少数民族教育质量,为培养“民汉兼通"的少数民族人才夯实根底。对深化我区少数民族教育教学改革、进步根底教育质量和程度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为此,我们一定要统一思想,进步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中小学"双语"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教育是现代文明的基石,是一项关系全局、影响将来的事业。少数民族教育是整个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局部,是党和国家民族工作的重要方面,也是自治区教育开展的重点。加强中小学"双语"教学工作,是进步少数民族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对于促我区教育事业开展,进步少数民族素质,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与同繁荣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一、大力推进中小学"双语"教学,是落实"三个代表"重思想的

  详细表达。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办好人民满意育事业,不断创始教育工作新场面的根本保证。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力开展教育事业,表达了先进消费力的要求,代表了先进文的开展方向,也充分表达了最广阔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新疆这样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大力推进中小学"双语"教学是高少数民族质量的打破口,是少数民族群众获取更多知识信息,得更多开展机遇的"通行证"。正因为如此,我区少数民族群众对"双语"教学的需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他们不仅希望己学会、学好汉语,借助汉语吸收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现代信息,缩小同其他民族在经济、文化方面的差距,而且更寄希望于下一代“民汉兼通",成为可以面向全国、面向世界、面向将来的新型人。努力满足各族群众教育需求,大力推进申小学"双语"教学工作是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好、维护好、开展好各族众根本利益的详细表达。

  第二,大力推进中小学"双语"教学,是加快全面小康社会进程,构建和谐新疆,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的战略举措。当今世界,语言文字作为信息和重要载体,在推动经济开展和社会进步过程申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任何国家、任何地区、任何民都不可能不与周围的国家、地区和民族交往。只要交往,语言就为第一需要。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从政治与法律的度讲,各民族都有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不同民族语言地位是平等的。但是语言的使用范围及社会交际作用不同,决定了不同的语言具有不同的社会功能。汉语是我国的通用语言,是各民族人民交流的主要语言。我国科技文化经济等主要信息体是汉语,在获取传播信息方面具有绝对优势。随着

  我国经济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汉语正逐步成为国际通用语言。在经济全球化、科技飞速开展、知识更日新月异的今天,不学汉语就无法面向全国,不学外语就无法走向世界,这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新疆是我国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要加快我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步伐,实现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建立小康社会,需要各族人民和衷共济,共同奋斗;需要各民族和谐开展,繁荣进步。“双语〞教学作为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局部,是新疆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开展的现实需要,是促进各民族繁荣进步的"金钥匙"。大力推进中小学"双语"教学,使各少数民族纯熟掌握和使用汉语言文字,实现民汉兼通。不仅可以缩小各民族之间的教育差距虚高少数民族素质,而且可以增进各民族之间的交通,进一步稳固平等、团结、互助、和和谐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推动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开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对全面建立小康社会、构建和谐新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第三,大力推进中小学"双语"教学,是进步少数民族教育质量,培养少数民族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少数民族教育是我区根底教育开展的关键。长期以来,国家和自治区始终坚持把开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摆在重要位置来抓,采取倾斜与扶持政策,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从根本上改变了少数民族教育根底薄弱、开展滞后的状况。在少数民族教育开展过程中,我们积累了许多成功经历,其中至关重要的一条就是加强中小学"双语"教学,不断进步少数民族教育质量。理论反复证明,只有高质量的少数民族教育,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少数民族人才。大力加强中小学"双语"教学,是进步少数民族教育质量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是实现民汉兼通"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目的的根基,关系到新

  疆经济社会开展,关系到新疆的将来和前途,对于进步各族人民群众的综合素质,维护边疆安定团结的政治场面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自治区六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功我区"十一五"的开展描绘了宏伟蓝图,明确提出要加快施行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全方位开放战略、可持续开展战略以及科教兴新和人才强区战略,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对"双语"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必须立足我县加快开展的需要,大力培养少数民族新型人才。"十一五"期间,是我县落实开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要加快开展,实现既定的开展目的,并为拜城长远的开展奠定一个坚实的根底,必须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开展的位置,高度重视少数民族教育工作。学校一定要从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开展的高度,坚持把推进中小学"双语"教学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来抓,为培养千千万万适应我县开展需求的少数民族新型人才奠定根底。要认真贯彻自治区关于少数民族教育特别是中小学"双语"教学工作的战略部署,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力加强中小学"双语"师资队伍建立不断进步少数民族教育质量。要把中小学"双语"教学作为学生开阔视野,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实现全面开展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让少数民族中小学生在学好母语的根底上纯熟掌握汉语,不断进步汉语程度。通过"双语"教学,使少数民族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不断拓展,视野不断开阔,科学文化素养不断增强倔早成为“民汉兼通"型人才。要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理论才能,实现全面开展和安康成长,为我区各项事业的开展培养输送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新型人才。

  坚持"从自己抓起",进一步进步思想和业务素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老师为本。目前,我校"双语"老师存在"一缺二低",即数量缺乏和汉语程度低、教学才能低的现象,严重制约了"双语"教学的改革与开展。为此,国家和自治区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各级教育部门、培训院校也做了大量艰辛细致的工作,获得了初步的成效,一大批经过培训的中小学"双语"老师成为"双语"教学的重要力量。但总体来看,我校"双语"老师缺乏的问题仍然非常突出,还远远不能满足"双语"教学工作,在搞好集中培训的同时,积极挖掘自身潜力,依托远程教育资源,大力推进普及性"双语"培训,实在进步培训质量。要积极想方法,多渠道筹措资金,利用各种形式,尽快进步"双语"老师的汉语言程度和教学才能。

  要广泛宣传发动,积极协调各有关方面,保障经费投人,提供政策指导,开展督导检查,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中小学"双语"教学工作的良好场面。

  坚持社会主义教学方向,加强自己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做好"双语"教学工作。要旗帜鲜明地在学生中深化进展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宗教观、文化观教育和无神论教育,大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使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和"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更加深人人心。用科学理论和知识武装头脑,加强教学研究工作,重在进步学生素质上下功夫,不断进步"双语"授课程度。努力营造组织施行"双语"教学的班内环境,形成班级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齐抓共管的教育格局。

  坚持用科学态度,因地制宜地对待"双语"教学推进质量问题。有

  的老师的汉语程度低,学生听起来有困难;还有有的学生的汉语程度低,老师教起来有困难;"双语"教学的形式多样,教学要求、目的不明确,教材不统一等。对于这些问题一定要及时加以研究和改良。只要我们用心去搭建"双语"教学的开展平台,我校的"双语"教学推进工作就一定会获得成效。

  坚持科学的态度,还要从各民族情况不同、地方情况不同和使用语言情况不同的实际出发,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那么,合理做好"双语"教学工作,不搞"一刀切"。另外要加强对"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的宣传工作,对"双语"教学形式进展深化研究,实事求是,科学规划,统筹安排,确保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双语"教学的连接统一,使"双语"教学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协调安康向前推进。三要防止"双语"教学片面化倾向,强调文理科课程汉语授课,以进步汉语言程度为打破口,促进"双语"教学向纵深开展;要大力进步学生参加内地高中班和初中班考试工作,充分发挥内高班、内初班在推进"双语"教学中的导向作用,不断拓展"双语"教学形式,拓宽“民汉兼通"人才培养渠道。

  在"双语"教学问题上,没有任何捷径可走,也绝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用一句通俗的话讲,抓“双语"教学"松不得、等不得、急躁不得",要想从根子上解决〞双语"教学问题,实现"双语"教学质量的打破,探究建立符合少数民族学生身心特点的"双语"教育体系进展汉语训练,为推进"双语"教学奠定根底。

  推进"双语"教学,必须做出科学规划,而科学的规划,必须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地区实际。虽然各地在"双语"教学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制定了整体推进规划,但在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的情况下,

  先期制定的规划需要适时予以调整,使之与不断开展变化的教育教学实际相吻合,与"双语"教学的整体开展趋势相适应。因此,科学调整和完善"双语"教学开展规划,是确保“双语"教学走向标准化、科学化开展轨道的前提和保证,要开拓创新,探究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又要实事求是,注重实效。开拓创新不等于盲目求快,因地制宜不等于消极等待。推进"双语"教学是一项战略任务,既要从如今做起,加大推动力度,又要树立长期作战思想,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消极等待和急于求成,只能阻碍"双语"教学的开展进程,影响和耽误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安康成长。我们要争当"双语"教学的改革者和理论者,要坚决贯彻落实自治区的总体部署,从学前教育阶段抓起,把"双语"教学延伸到各个学段;从理科教学起步,把"双语"教学辐射到各个学科。要认真制定"双语"教学的方案及措施,考虑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之间的互相协调,兼顾学校的平衡开展,对"双语"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学段衔接、升学政策等问题,及时制定实在可行的措施和方法,尝试"双语"新的教学改革和开展。

  抓住关键,确保质量,积极参加"双语"培训工作。积极参加远程汉语培训、"双语"老师的培训和再培训、老师根底培训和校本培训工作,尽快地到达更高的HSK程度,落实民汉学校老师交流制度,积极争取到汉语言授课学校(班级)实习时机。

  我们正处在全面建立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大力进步少数民族教育质量的关键时期。让我们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的开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在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指导下,严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

  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振奋精神,扎实工作,肩负起历史的责任,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坚决信心,持之以恒,苦抓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实在把"双语"教学工作抓出成效,不断创始我校"双语"教学工作新场面,把我校"双语"教学工作进步到一个新的程度,实现我县教育事业跨越式开展,为推进我县经济和社会开展、全面建立小康社会进程做出更大的奉献!

  

  

篇十: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现实困境与对策分析心得体会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

  究

  作者:艾山江·吾买尔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上》2016年第05期

  【摘要】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大计,对于促进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我们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教育政策。近年来,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良好而又快速的发展,但不可否认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还存在一定问题的事实,本文简要总结了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以期对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少数民族双语教育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043-02

  我国是一个拥有众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有着自己的语言和文化,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使得双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和国家对其高度重视。近年来,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在国家的支持下,已经取得了良好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对于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发展双语教育对于我国民族的团结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重要意义

  首先,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双语教育能够实现我国民族的团结,维护国家稳定和社会和谐。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化,语言是每个民族文化的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实行双语教育能够促进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促进民族融合,有利于实现民族团结,提高各少数民族对我们为大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其次,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双语教育有利于对其文化的传承及保护。民族语言是少数民族文化的载体,是人们获取知识不可缺少的途径,民族语言不仅仅是少数民族人们互相之间进行交流的一种工具,更是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是少数民族精神与凝聚力的体现。再次,实现少数民族双语教育能够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内容。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等紧密相联,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长治久安以及跨越式的发展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可以满足少数民族多方位、多层次的发展需求,从而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发展、大繁荣。最后,少数民族双语教育能够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大量的优秀人才,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双语教育不仅能够让少数民族学生深入学习本民族的文化知识,对本民族的文化进行传承与发展,还能通过学习汉语,学习中华民族的先进文化知识,有利于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与发展。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积极在少数民族地区推进双语教育,不断提高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质量,能够为我国培养优秀的双语人才,从而推动对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二、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引导下,已经取得了良好的发展,为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夯实了基础,然而,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发展,笔者对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总结,期望对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发展有所帮助。

  1.对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理解和定位模糊

  目前,我国对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理论研究比较少,理论水平还不太高,对于双语教育问题的研究是我国民族学研究中的薄弱之处,也是我国教育相关理论研究的薄弱环节,对双语教育的研究甚少。部分少数民族群众对双语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在他们看来,实行少数民族双语教育限制了他们对本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些人甚至认为,双语教育是在搞同化,这也极不利于双语教育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展。另外,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之间的关系是双语教育中比较复杂的问题,部分学者认为,当今社会高度融合,少数民族语言在当今社会用处较少,并且使用量也在不断的减小,所以,在双语教育中应该以汉语为主进行教学,少数民族语言为辅。而有些学者认为,少数民族语言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应该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使得少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得以保留。这就使得少数民族双语教育问题的定位不太明确,双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不利于双语教育的开展。

  2.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教师是教育的执行者,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教育质量的好坏。然而,就目前来看,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师资力量却是比较薄弱,师资水平有待提高,师资力量远远不能满足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需求。我国少数民族大部分分布在我国的偏远地区,生活条件比较差,待遇水平相对较低,大多数教师不愿长久待在这些地区,教师流动性很大,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教师偏少。另外,少数民族教师对汉语的掌握程度不高,汉语水平相对比较低,双语教学的水平相对不高,这就导致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质量相对较差。所以,提高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师资力量,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师是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3.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没能因地制宜和因时而宜

  我国少数民族众多,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不同,所以双语教育不能一概而论,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时而宜。而在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具体实践当中,没能结合少数民族地区的师资力量、学生自身的语言能力以及当地的具体环境因素,选择合理有效的教育模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式,而是希望一步到位,导致双语教育效果并不理想,达不到双语教育的目的。另外,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教材的选择不合适当地的实际情况,双语教材的编写大都有一定的汉语背景,而少数民族地区偏远,存在民族封闭的现象,语言不通,所以对教材背景不太了解,不能够很好的理解教材内容,导致双语教育质量不高。所以,双语教材的编写一定要结合不同民族的特点,编写带有本民族译文的教材,使得学生与老师对教材内容能够做到深入的理解。

  

篇十一: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现实困境与对策分析心得体会

 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

  摘要:摘要:目前,我区少数民族双语教学蓬勃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双语教学的认识趋于统一,双语教学的类型和模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文章结合目前我区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实际对我区双语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大力开展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是全面提高民族教育质量,推动民族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开展对少数民族的双语教学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也积累了许多实践经验。目前,新疆正全面推进双语教学,少数民族学习汉语的热情高涨,双语教学工作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新局面。一、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的基本情况根据自治区教育厅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统计资料(2005年)》显示,2005年我区共有7161所中小学,专任教师共有236469人,其中少数民族专任教师141281人,占教师总数的9.75%;中小学共有学生3685115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2261920人,占中小学生总数的61.38%。在发展少数民族教育的过程中,自治区始终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民族平等的原则,保障各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我区普通中小学采用维、汉、哈、柯、蒙、锡、俄七种语言进行教学,大中专院校采用汉、维、哈、蒙四种语言授课。截止2005年9月统计,全区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授课的普通中学有937所,占总数的48%;小学有3616所,占总数的69.42%。在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授课的中小学中,全区有维吾尔语小学3195所,中学710所;哈萨克语小学326所,中学172所;蒙古语小学15所,中学23所;锡伯语小学4所,中学4所;柯尔克孜语小学79所,中学28所;原1所俄罗斯语小学2004年底改为双语小学。目前,为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精神,我区十五个地、州、市正在继续进行民汉合校的建设工作,边远农牧区的少数民族寄宿制学校建设也在规划和建设之中,截至2005年9月全区共有707所民汉合校的中小学,312所寄宿制学校。因此,我区少数民族中小学的办学类别和办学格局近几年中还将会有较大的变化。二、少数民族中小学各类办学模式的发展情况语言从属于民族。民族人口的地理分布,必然影响其语言的分布。办学模式是与民族分布密切相关的。我区各民族生活地域基本上是大杂居、小聚居的形态,南疆的少数民族呈片

  状分布,北疆则多呈点状分布。南疆喀什、克孜勒苏、和田、阿克苏四地州总人口为8260177人,其中少数民族(主要是维吾尔族等)人口7273384人,占到总人口的88%。和田地区182.5万人口中,维吾尔等少数民族有176.4万人,约占人口总数的97%。在校生353213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342542人,占学生总数的96.98%。乌鲁木齐、昌吉、克拉玛依、石河子、库尔勒等地区,少数民族以乡(镇)、村或居民区为单位相对集中聚居。在汉族人口较多的地区(如乌鲁木齐市、石河子市、奎屯市、克拉玛依市等),汉语是强势语言,是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主要交流工具;在民族成分较为复杂,多民族杂居的城市(如哈密市、伊宁市、库尔勒市、塔城市、阿勒泰市及焉耆、乌苏县城等)汉语则与当地的主要民族语言如维吾尔或哈萨克语双语并行,共同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主要交流工具;而在地域广阔、汉族人口稀少、少数民族高度聚居的农牧区,如和田、喀什等地区汉族人口比重极小,少数民族语言在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呈现出明显的强势,当地人口使用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蒙古等少数民族语言作为主要交流工具是必然的。正是基于我区这种存在着汉语单语区(如石河子市等)、民语单语区(如喀什、和田等地区农村)、汉语和少数民族语双语甚至多语并用区(如伊宁市、塔城市等)的复杂语言环境现象,决定了我区基础教育总体发展上的不平衡性,同时也造成了在选择双语教育模式上的多样性。目前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主要有以下模式:(一)小学阶段以母语教育为启蒙教育,加授汉语课,小学高年级完全采用汉一小学阶段以母语教育为启蒙教育,加授汉语课,语授课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由人口数量较少、既希望保持和发展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又希望与主体民族同步发展的锡伯等少数民族学校采用,部分在中小城市或城郊长期与汉民族杂居的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学校也正在采用这种双语教学模式。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区只有4所(占民语学校总数的0.11%)学校完全采用这一教学模式,学生人数总计1271人,占少数民族学生总数的0.05%,民语授课的专任教师总数有100人,占全部民族中小学总数的0.04%。(二)部分课程双语教学模式这种模式部分课程用汉语授课(数、理、化、生及英语等)、部分课程(语文、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等)用母语授课。截至2005年10月,全区15个地、州、市双语班总数已增加到4505个,就读学生达到145138人,其中学前双语班1045个,在读学生30269人;小学双语班2074个,在读学生60886人;初中双语班1140个,在读学生43521人;

  高中双语班246个,在读学生10462人。各学段双语教学专任教师总数有7073人。双语教学从中学下移到了小学或学前阶段,由城镇办班延伸到了乡村,部分地州市中小学包括少量农牧区乡镇学校的双语教学已从数、理、化使用汉语教学发展到除母语外,其他学科全部使用汉语教学的模式。目前,接受这种模式的双语班就读的少数民族学生总数占全区民族中小学生总数的6.41%,在各学段双语班任教的少数民族教师占教师总数的2.87%。此种模式是目前我区主要的双语教学模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和《关于加强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意见》颁布以来,各地区都相应制定了针对于本地区的双语教学发展规划,提出了推进目标时限。目前,不仅民汉合校的学校中有一定数量的双语班,而且主要在乡镇独立设置的3000多所民族中小学中也有1/3左右开办有双语班。今后几年中,全区以这种模式开办的双语班数将会大幅增长。(三)完全双语教育模式这种模式除母语文外,其余课程全部用汉语授课。200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下发的《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指出,双语教学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在巩固和提高母语教学质量的同时,以提高汉语教学质量为重点,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区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逐步推进“双语”教学工作,不断扩大“双语”教学的范围和规模,提高少数民族教育教学质量。使少数民族语言授课的中小学其“双语”教学模式由现阶段的以理科为主的部分课程用汉语授课或除母语文授课之外的其他课程用汉语授课的模式,最终过渡到全部课程用汉语言授课,同时加授母语文的教学模式。目前,这种模式主要集中在地州以上城市的民族学校,少数条件好的县城也有少量分布。采用这类办学模式的学校基本实现了民汉合校,办学规模约占我区双语班总数的1/3。此种模式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提倡的模式。就目前情况而言,这种模式主要受两方面的因素制约:一是学生的汉语水平,即学生使用汉语学习课程的能力;二是师资,包括汉语教师和双语教师。随着我区学前双语教育的大力推进和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工作的不断深入,这类办学模式将会有较大的发展,最终成为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主导模式。(四)内地高中班和区内初中班模式根据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地区人才培养工作意见的通知》精神,国务院自2000年开始在内地部分发达的城市开办新疆内地高中班,2000-2002年总招生量就达到了3540人,到2004年底,内地高中班在校生总数已达到5080人。从2005年开始,国家进一步加大了这一工作的力度,内地高中班的举办城市

  从12个扩大到25个,招生规模也继续扩大,2005年9月已按计划招生3150名,到2007年将再扩大到5000人,使在校生总数超过两万人。内地高中班的办学模式是双语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发展,对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的双语教学工作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2003年9月,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为了探索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新途径,加快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使更多的少数民族农牧区子女享受到优质教育,决定参照内地新疆高中班模式,在乌鲁木齐市、昌吉市、石河子市等八个经济和教育条件较好的城市开办区内初中班,2004年9月招生1000人,2005年9月扩大招生到3000人,到2006年9月招生规模扩大到5000人,逐步使在校生总数达到15000人以上。内地高中班和区内初中班正处于探索和初步发展阶段,从已经毕业的内地高中班升学和即将毕业的区内初中班的学业成绩来看,比其他类型的学生的成绩要高出许多,成为目前新疆双语教学成功的范例。三、思考与对策(一)思考新疆的少数民族在人口分布、语言环境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以维吾尔族为例,维吾尔族的人口地理分布,北疆、东疆与南疆不同,北疆、东疆多聚居在点上,形成了大分散小集中的聚居特点。这种分布实际上是一种杂居状态下的聚居。而南疆不仅在点上的聚居程度高,而且面上的聚居特征也非常明显,形成成片聚居的格局。根据民汉语言的实际使用情况,新疆的语言环境可以分为:母语为主少数民族聚居区、民汉杂居区、少数民族杂居区、汉语为主聚居区。城市与农村的语言环境、基础教育条件差异较大。通过对目前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语言文化生态环境是评价新疆双语教学的重要参考依据。多年来,因历史、地理、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新疆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实际上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个别地区聚居程度极高的居住特点。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新疆城乡居民所处的语言文化生态环境的差异日益显露。不同的语言文化生态环境对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产生了不同影响。在这种大的社会背景中,评价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就必须把实施双语教育的学校和课堂与周围的社会语言文化生态环境联系起来。2.语言文化生态环境是影响和制约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语言文化生态环境差异影响着新疆双语教育实施对象的语言态度和学习积极性、双语教育实施过程与实施效果。3.新疆的语言文化生态环境的多样性特点决定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类型与

  模式必然是多样性的。我区地理环境独特,少数民族人口分布特殊,有高度聚集的地区,也有散居、杂居区,人口多少不一,语言文化生态环境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一种固定的双语教育模式难以适应实际需要。4.双语教学是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主要途径,开展双语教育的重点在基础教育阶段。普及和巩固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的目标决定了学前和小学阶段的双语教学将是今后一段时期内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重点。5.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是提高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质量和水平的突破口。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影响着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普及程度,必须提高少数民族学生运用汉语的能力以适应双语教育的需要。6.双语教学师资紧缺,双语教学的能力和水平亟待提高。双语师资的缺乏,双语教学能力和水平不高已成为制约我区全面推进双语教学的瓶颈,提高双语师资队伍的整体能力和水平是现阶段我区双语教学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二)对策今后,新疆开展对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必须充分考虑上述诸多因素,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加强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的理论研究1.加强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的理论研究对于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研究,过去我们习惯使用“双语教学”这个术语,以后随着研究的深入,对双语教育复杂性的认识逐步加深,开始使用“双语教育”一词,但对二者的区别不甚了解,甚至认为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双语教学就是汉语教学。笔者曾对“义教工程”的学员做过关于“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的问卷调查,这些学员都是从事双语教学的少数民族教师。调查结果显示,几乎所有参加调查的学员对“双语教育”“双语教学”的概念不了解或知之甚少,没有人参加过专门、的“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理论培训。这一方面说明我们对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的理论研究有待于进一步深入,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缺乏对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理论的学习。没有对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理论深入的研究以及对相关理论的普及,在我区开展双语教学只能浮于表面,很难有实质性突破。2.明确双语教育的目标2.明确双语教育的目标国外双语教育的基本目的在于:多元文化的认同、教育机会的平等和语言水平的提高。内地进行双语教学实验最直接的、最主要的出发点是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在更广的学科领域中,获取更多的知识信息。在我区开展的对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目的不仅是通过在学科教育中使用民、汉两种教学语言,培养学生使用两种语言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少数民族的

  双语教学,加强少数民族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促进少数民族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全面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推动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3.营造语言环境,3.营造语言环境,推动双语教育营造语言环境无论是母语的学习还是第二语言的学习,都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习得的。双语教育的不同类型与模式都是根据不同社会语言文化生态环境而选择的,而双语教育的语言环境是双语教育成功必备的基本条件和基本保证。新疆少数民族人口众多,而且聚居程度高,语言环境比较特殊,因此,开展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时,构建相应的双语学习环境是非常必要的。双语环境的构造有两层:一是学校通过双语教学为学习者提供更多的汉语学习的环境;二是为了推进双语教学,在更大范围内营造双语学习的空间。就学校而言,要通过双语教学在更大程度上给少数民族学生创设出一种在学中用、在用中学的良好的汉语学习环境与氛围。要让学生一走进校门,就感到换了一个语言环境,时时、事事、处处看到汉语,听到汉语,使用汉语,逐步让汉语成为校内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际的手段。如果仅仅只是在课堂上用汉语授课,只有课堂而没有课堂以外的语言环境,只在课堂上学而不能在其他场合使用,那么学习效果是难以保持和巩固的。少数民族高度聚居地区,由于没有巩固汉语的语言环境,学生上课用汉语,但是一下课,就又开始用母语交谈,汉语成了仅仅在上课时才能说的语言,使得课堂上学到的汉语被淹没掉。因此,必须在更大范围内营造学习汉语的环境和空间。就目前来讲,新疆开展双语教育中的汉语学习环境还需要大力地去营造。2004年自治区下发的《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宣传、出版、语言文字、民族、宗教等部门,都要重视和支持双语教学工作,协助教育等部门做好双语教学工作。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做好双语教学宣传工作,提高全社会对双语教学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营造有利于双语教学的良好舆论环境。因”此,形成双语教育的良好氛围,构建社会双语环境,对推进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至关重要,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实现。4.优化基础教育资源4.优化基础教育资源优化基础教育资相当长时间以来,新疆一直实行民语和汉语两套教学体系。由于历史的原因,两套教学体系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少数民族教育教学质量相对滞后。在开展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时,应充分考虑到两种教学体系的教育资源整合和优化的问题。目前,我区的民汉合校在这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今后,应在总结民汉合

  校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民汉教育资源共享的新途径,实现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模式、布局、课程设置、管理等方面的优化,最终达到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实现“民汉兼通”的培养目标。5.因地制宜,5.因地制宜,确立培养模式因地制宜新疆的少数民族在人口地理分布、双语状况、语言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呈现出巨大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决定了今后我区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必然是多种类型的,其培养模式也应当是多样化的。少数民族高度聚居地区,缺乏双语环境,双语基础薄弱,汉语教学的任务比较重。而在民汉杂居地区,双语环境相对稳定,有双语基础,比较有利于用汉语讲授学科知识。新疆不同地区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有共性,但不能忽视其特殊性。在具体对策上应本着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有利于少数民族学生全面发展的宗旨,不能一概而论,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合不同地区的双语教育模式。6.加大双语师资的培养力度6.加大双语师资的培养力度加大双语师资大力培养具有双语能力的专业师资是顺利开展双语教学并取得一定效果的关键。新疆的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在不断地完善和壮大,但是在双语教学推进过程中最大的困难还是双语师资的质量、数量和水平问题。我区的双语教学要取得实质性的进展,首要的问题是少数民族双语师资问题。在目前条件下,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从源头上抓起,加强少数民族教师教育,使师范院校成为培养合格双语教育师资队伍的重要基地。其次,对现有少数民族双语师资队伍进行学科教学能力和汉语授课能力培训,使之尽快适应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发展的要求。此外,有关教育行政部门要继续鼓励并提供资助,提供政策保障。四、结束语经过不断的试验、探索,新疆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不断完善,已形成了特色,取得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不可否认,新疆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学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民、汉双语社会语言环境的形成,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新疆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必定会迈开大步,为提高少数民族综合素质、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付东明:<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8.1]

  

  

篇十二: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现实困境与对策分析心得体会

 教师双语教育教学心得体会(优秀范文5篇)

  >第一篇:教师双语教育教学心得体会20xx—20xx年我在兵团电视大学参加了“双语”骨干教师培训,在两年集中

  培训过程中,我的汉语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较大提高,基本达到使用汉语授课的基本素质和能力。20xx年再次参加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提高培训。通过在xx中学一年认真地培训学习,我深深认识到了“双语”学习和教学的极其重要性,在新疆这样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边远贫困地区,能否实现党中央提出的战略目标,关键取决于科技教育的发展,取决于我们能否为自治区各项建设事业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科技创新人才,特别是培养德才兼备、民汉兼通的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劳动者和科技创新人才。

  为此,我加倍珍惜本次来之不易的培训机会,努力学习,取得了可喜成绩。下面是我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点体会,我认为:学生们开始时会一时无法适应正规的双语学习,我们就让他们更自由一些,可以用轻松愉快的教学方式赢得学生们的喜爱,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课堂更加有趣味性,适合学生们的特点。对于刚接触汉语的学生来说,需要老师提出一定的要求,应该知道作为学生所要达到的标准,每一堂课,我都会使用新学的教学理念运用于课堂,给每一位学生讲清楚该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只要每一天学生都在努力、在进步,我们就应该很欣慰!对于一直生活在母语环境下的学生来说,一下子去适应双语环境,在我们看来的确很困难。然而,要知道学生们的语言接受能力极强,他们很快会接受双语环境。与之相配合,我们这些教师自然也应该与学生共同努力,去适应孩子们在双语语言上的发展。我们要坚持去听汉语课,学习汉语技能,去把握孩子们一段时间内所掌握的汉语,并为双语思维能力的培养做好铺垫工作。在双语课中,要把握住其中的基本原则:重点就是建立双语思维,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要一直在适应学生们的语言变化、同他们一起交流、教学中改变自己,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师生都会很快乐!

  作为教师,应该从学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培养、训练抓起。尤其要注意到教学与生活的衔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在生活中,做为教师我们不用担心他们不会这、又不会那。要让学生懂得在生活中,运用语言去帮助别人、关心别人,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我认为:在“双语”教学问题上,没有任何捷径可走,我县缺乏“双语”教师,但缺的是素质高的双语教师,低素质双语教师最终将使我们的双语教学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误人子弟,使我校的少数民族教育质量难以提高。

  总之,我一定坚持双语学习,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扎实工作、持之以恒,努力做好双语教学工作,把在xx中学学到的经验运用到本职工作中,为开创我校双语教学工作新局面,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展开阅读第一篇全文

  第二篇:双语教学心得体会双语教学的重要意义及心得体会----拜城县三中阿曼古丽〃海维尔我从2000年工作至今,一直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通过短短一年来的初步双语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双语教学的好处,但同时,我也领悟到双语教学不是简单的学科+汉语,而是学科与汉语相辅相成的,即汉语与学科教学是自然的融合在一起的,汉语的引入应该为学科教学服务,而不是单纯的把母语换成汉语就行了,更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而采取相应的教学模式。双语教学对我来说,实际上是一个在实践中慢慢地摸索,应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的困难过程,有小心翼翼,但更多的是打破常规与勇往直前;有困难重重,但更多的是唤来欣慰与继续努力;我也有不知所措,但经常是一切迎刃而解。我们一直在努力着,争取多一点的收获。一年多的时光转瞬即逝,我们双语班的学生进步都非常大,真不敢想刚是由双语授课时他们的样子,那时的确很难,可是也有有很少一部分孩子的适应能力非常强,他们很快就进入了角色;学生们的进步就是我们的骄傲!一、教学与常规的关系既然学生们一时无法适应正规的双语学习,我们就让他们更自由一些:轻松愉快的教学方式赢得了孩子们的喜爱,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让课堂更加有趣味性,适合学生们的特点。

  对于刚接触汉语的学生来说,需要老师提出一定的要求,应该知道作为学生所要达到的标准,每一堂课,我都会先抓紧常规,给每一位学生讲清楚该怎样做才是最好的;每一天孩子们都在努力,都在进步,我很欣慰!

  二、教学与生活的关系作为教师,从学生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培养训练抓起。尤其注意到了教学与生活的衔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一个学期以来,孩子们的进步非常大。尤其在生活中,不用再为他们担心,不会这,又不会那的。更让人欣喜的是,许多孩子都懂得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去帮助别人,去关心别人。三、教学与双语的关系对于一直生活在母语环境下的学生来说,一下子去适应双语环境,在我们看来的确很困难。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学生们的语言接受能力极强,他们很快接受了。与之相配合,我们这些教师自然也应该与学生共同努力,努力去适应孩子们在双语语言上的发展。我们坚持去听汉语课,去把握孩子们一段时间内所掌握的汉语,并为双语思维能力的培养做好铺垫工作。在双语课中,要把握住其中的基本原则:重点就是建立双语思维,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双语思维。应该说要一直在适应学生们的语言变化,同他们一起交流、教学,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师生都很快乐!也许,在这一年多的时光中,我的工作仍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我有我所期望的获得:学生们都进步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仍然会承接着前一阶段的工作,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不断努力。让咱们学校的双语试验教学更好!下面我想重点就双语教学的重要意义谈一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我有幸参加了为期一年的自治区”双语”强化培训,原来我是一名一直使用母语授课、但具备一定汉语水平的少数民族教师,在一年集中培训过程中,我的HSK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较大提高,基本达到使用汉语授课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当然,这种合格是一个低水平、低层次的要求,与真正”双语”教师的标准还差得很远,这需要我继续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努力学习,提高”双语”水平,并带动其他少数民族教师学习汉语、掌握汉语、使用汉语,形成学习汉语的浓厚氛围,为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保持社会稳定发挥自己的作用。目前,我县推进”双语”教学的热情高

  涨,少数民族群众要求子女接受”双语”教学的愿望十分迫切,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汉语言学校建设相对较为薄弱,办学规模较小,与教育需求之间产生了脱节现象,致使一些汉语言学校班额一扩再扩,教师负担沉重,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民语言学校要积极主动,取得汉语言学校的帮助和支持,实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我认为,我县缺乏”双语”教师,但缺的是”真正顶用的”“双语”教师,如果学校现在的”双语”教师达不到”双语’教学的基本要求,再怎么搞培训,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都是一句空话,低素质”双语”教师”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现象将无法得到遏制,这样做的恶果,最终将使我们的”双语”教学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误人子弟,少数民族教育质量难以提高。

  虽然推进”双语”教学是趋势,但也要看到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将会是”双语”教学与民语教学并存的局面,由于受教师资源所限,”双语”教学班的扩展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所以,在大力推进”双语”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抓好民语教学,不断提高民语教学质量,尤其是理科民语教学质量,同时加授好汉语课,为推动”双语”教学打好基础。

  在新疆这样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边远贫困地区,能否实现中央提出的战略目标,关键取决于科技教育的发展,取决于我们能否为自治区各项建设事业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科技创新人才,特别是培养德才兼备、民汉兼通的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劳动者和科技创新人才。

  推进中小学”双语”教学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建设,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提升各民族综合素质的根本性措施,是我区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历史选择,是广大人民群众融人现代社会生活的客观现实需要,是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共同繁荣必由之路。我们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坚持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教育发展观,真正理解和把握”双语”教学的深刻内涵,真正把思想认识统一到自治区2号文件精神上来,真正树立起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肩负起历史的重任,克服困难,迎接挑战,扎扎实实地做好推进”双语”教学的每一项工作,为自治区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跨跃式发展贡献力量。

  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双语”

  教学工作的决定》,深化少数民族教育改革,为少数民族中小学全面实施”双语”教学奠定基础,加强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寓”双语”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不断强化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双语”教学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为培养“民汉兼通”的少数民族人才夯实基础。对深化我区少数民族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和水平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为此,我们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中小学”双语”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教育是现代文明的基石,是一项关系全局、影响未来的事业。少数民族教育是整个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民族工作的重要方面,也是自治区教育发展的重点。加强中小学”双语”教学工作,是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对于促我区教育事业发展,提高少数民族素质,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与同繁荣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大力推进中小学”双语”教学,是落实”三个代表”重思想的具体体现。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办好人民满意育事业,不断开创教育工作新局面的根本保证。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体现了先进生产力的要求,代表了先进文的发展方向,也充分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新疆这样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大力推进中小学”双语”教学是高少数民族质量的突破口,是少数民族群众获取更多知识信息,得更多发展机遇的”通行证”。正因为如此,我区少数民族群众对”双语”教学的需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他们不仅希望己学会、学好汉语,借助汉语吸收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现代信息,缩小同其他民族在经济、文化方面的差距,而且更寄希望于下一代“民汉兼通”,成为能够面向全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新型人。努力满足各族群众教育需求,大力推进申小学”双语”教学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族众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第二,大力推进中小学”双语”教学,是加快全面小康社会进程,构建和谐新疆,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的战略举措。当今世界,语言文字作为信息和重

  要载体,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过程申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任何国家、任何地区、任何民都不可能不与周围的国家、地区和民族交往。只要交往,语言就为第一需要。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从政治与法律的度讲,各民族都有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不同民族语言地位是平等的。但是语言的使用范围及社会交际作用不同,决定了不同的语言具有不同的社会功能。汉语是我国的通用语言,是各民族人民交流的主要语言。我国科技文化经济等主要信息体是汉语,在获取传播信息方面具有绝对优势。随着我国经济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汉语正逐步成为国际通用语言。在经济全球化、科技飞速发展、知识更日新月异的今天,不学汉语就无法面向全国,不学外语就无法走向世界,这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新疆是我国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要加快我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实现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各族人民和衷共济,共同奋斗;需要各民族和谐发展,繁荣进步。“双语”教学作为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疆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是促进各民族繁荣进步的”金钥匙”。大力推进中小学”双语”教学,使各少数民族熟练掌握和使用汉语言文字,实现民汉兼通。不仅能够缩小各民族之间的教育差距虚高少数民族素质,而且能够增进各民族之间的交通,进一步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和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推动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新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第三,大力推进中小学”双语”教学,是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培养少数民族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少数民族教育是我区基础教育发展的关键。长期以来,国家和自治区始终坚持把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摆在重要位臵来抓,采取倾斜与扶持政策,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从根本上改变了少数民族教育基础薄弱、发展滞后的状况。在少数民族教育发展过程中,我们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其中至关重要的一条就是加强中小学”双语”教学,不断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实践反复证明,只有高质量的少数民族教育,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少数民族人才。大力加强中小学”双语”教学,是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是实现民汉兼通”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目标的根基,关系到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到新疆的未来和前途,对于提高各族人民群众的综合素质,维护边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自治区六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功我区”十一五”的发展描绘

  了宏伟蓝图,明确提出要加快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全方位开放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科教兴新和人才强区战略,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对”双语”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必须立足我县加快发展的需要,大力培养少数民族新型人才。”十一五”期间,是我县落实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要加快发展,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并为拜城长远的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必须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臵,高度重视少数民族教育工作。学校一定要从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高度,坚持把推进中小学”双语”教学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来抓,为培养千千万万适应我县发展需求的少数民族新型人才奠定基础。要认真贯彻自治区关于少数民族教育特别是中小学”双语”教学工作的战略部署,优化配臵教育资源力加强中小学”双语”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要把中小学”双语”教学作为学生开阔视野,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实现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让少数民族中小学生在学好母语的基础上熟练掌握汉语,不断提高汉语水平。通过”双语”教学,使少数民族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不断拓展,视野不断开阔,科学文化素养不断增强倔早成为“民汉兼通”型人才。要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为我区各项事业的发展培养输送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新型人才。坚持”从自己抓起”,进一步提高思想和业务素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目前,我校”双语”教师存在”一缺二低”,即数量缺乏和汉语水平低、教学能力低的现象,严重制约了”双语”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为此,国家和自治区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各级教育部门、培训院校也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一大批经过培训的中小学”双语”教师成为”双语”教学的重要力量。但总体来看,我校”双语”教师不足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还远远不能满足”双语”教学工作,在搞好集中培训的同时,积极挖掘自身潜力,依托远程教育资源,大力推进普及性”双语”培训,切实提高培训质量。要积极想办法,多渠道筹措资金,利用各种形式,尽快提高”双语”教师的汉语言水平和教学能力。要广泛宣传动员,积极协调各有关方面,保障经费投人,提供政策指导,开展督导检查,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中小学”

  双语”教学工作的良好局面。坚持社会主义教学方向,加强自己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做好”双语”教

  学工作。要旗臶鲜明地在学生中深入进行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宗教观、文化观教育和无神论教育,大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使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和”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更加深人人心。用科学理论和知识武装头脑,加强教学研究工作,重在提高学生素质上下功夫,不断提高”双语”授课水平。努力营造组织实施”双语”教学的班内环境,形成班级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齐抓共管的教育格局。

  坚持用科学态度,因地制宜地看待”双语”教学推进质量问题。有的教师的汉语水平低,学生听起来有困难;还有有的学生的汉语水平低,教师教起来有困难;”双语”教学的模式多样,教学要求、目标不明确,教材不统一等。对于这些问题一定要及时加以研究和改进。只要我们用心去搭建”双语”教学的发展平台,我校的”双语”教学推进工作就一定会取得成效。

  坚持科学的态度,还要从各民族情况不同、地方情况不同和使用语言情况不同的实际出发,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合理做好”双语”教学工作,不搞”一刀切”。另外要加强对”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的宣传工作,对”双语”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实事求是,科学规划,统筹安排,确保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双语”教学的连贯统一,使”双语”教学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协调健康向前推进。三要防止”双语”教学片面化倾向,强调文理科课程汉语授课,以提高汉语言水平为突破口,促进”双语”教学向纵深发展;要大力提高学生参加内地高中班和初中班考试工作,充分发挥内高班、内初班在推进”双语”教学中的导向作用,不断拓展”双语”教学模式,拓宽“民汉兼通”人才培养渠道。在”双语”教学问题上,没有任何捷径可走,也绝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用一句通俗的话讲,抓“双语”教学”松不得、等不得、急躁不得”,要想从根子上解决”双语”教学问题,实现”双语”教学质量的突破,探索建立符合少数民族学生身心特点的”双语”教育体系进行汉语训练,为推进”双语”教学奠定基础。推进”双语”教学,必须做出科学规划,而科学的规划,必须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地区实际。虽然各地在”双语”教学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制定了整体推进规划,但在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的情况下,

  先期制定的规划需要适时予以调整,使之与不断发展变化的教育教学实际相吻合,与”双语”教学的整体发展趋势相适应。因此,科学调整和完善”双语”教学发展规划,是确保“双语”教学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发展轨道的前提和保证,要开拓创新,探索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又要实事求是,注重实效。开拓创新不等于盲目求快,因地制宜不等于消极等待。推进”双语”教学是一项战略任务,既要从现在做起,加大推动力度,又要树立长期作战思想,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消极等待和急于求成,只能阻碍”双语”教学的发展进程,影响和耽误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健康成长。我们要争当”双语”教学的改革者和实践者,要坚决贯彻落实自治区的总体部署,从学前教育阶段抓起,把”双语”教学延伸到各个学段;从理科教学起步,把”双语”教学辐射到各个学科。要认真制定”双语”教学的计划及措施,考虑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协调,兼顾学校的均衡发展,对”双语”课程设臵、教学内容、学段衔接、升学政策等问题,及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尝试”双语”新的教学改革和发展。

  抓住关键,确保质量,积极参加”双语”培训工作。积极参加远程汉语培训、”双语”教师的培训和再培训、教师基础培训和校本培训工作,尽快地达到更高的HSK水平,落实民汉学校教师交流制度,积极争取到汉语言授课学校(班级)实习机会。

  我们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大力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的关键时期。让我们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在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领导下,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臶,振奋精神,扎实工作,肩负起历史的责任,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坚定信心,持之以恒,苦抓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切实把”双语”教学工作抓出成效,不断开创我校”双语”教学工作新局面,把我校”双语”教学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实现我县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为推进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做出更大的贡献!

  拜城县三中阿曼古丽〃海维尔202X年4月28日展开阅读第二篇全文第三篇:双语教学心得体会

  双语教学心得体会研究表明,3-6岁是幼儿语言学习的最佳时期。《指南》在语言部分开宗明义地支出:“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儿童的语言学习与发展非常重要。在我园提出开展双语教学的初期,我觉得这对幼儿和老师都是一个新的挑战,因为我是汉族老师,对于哈语教学是一点摸不着头脑,只能从简单的词开始学习,如:“你好”“请坐”“吃饭”等学起,然后到简单的儿歌。出乎我的意料,刚学习的哈语很实用,一下拉近了和民族孩子的距离。让我受益匪浅。感收到不同语言的魅力。对于一直生活在母语环境下的幼儿来说,一下子去适应双语环境,在我们看来的确很困难。然而,要知道孩子们的语言接受能力极强,他们很快会接受双语环境。与之相配合,我们这些教师自然也应该与孩子共同努力,去适应孩子们在双语语言上的发展。我们要坚持去学习哈语,学习哈语技能,去把握孩子们一段时间内所掌握的汉语,并为双语思维能力的培养做好铺垫工作。在双语课中,要把握住其中的基本原则:重点就是建立双语思维,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要一直在适应孩子们的语言变化、同他们一起交流、教学中改变自己,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师生都会很快乐!只要每一天孩子都在努力、在进步,我们就应该很欣慰!作为教师,应该从学生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培养、训练抓起。尤其要注意到教学与生活的衔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双语教学!在生活中,做为教师我们不用担心他们不会这、又不会那。要让孩子懂得在生活运用语言去帮助别人、关心别人,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我认为:在“双语”教学问题上,没有任何捷径可走,我们缺乏“双语”教师,更缺的是素质高的双语教师,我们只有不断学习积累在学习,在积累,不断实践,不断提高。总之,我一定坚持双语学习,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扎实工作、持之以恒,努力做好双语教学工作,把学到的双语运用到本职工作中,为开创我校双语教学工作新局面,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彭曼展开阅读第三篇全文

  第四篇:双语教学心得体会双语教学心得体会----萨木于孜乡中小学校一年多的时光转瞬即逝,我们双语班的学生进步都非常大,真不敢想刚是由双语授课时他们的样子,那时的确很难,可是也有有很少一部分孩子的适应能力非常强,他们很快就进入了角色;学生们的进步就是我们的骄傲!一、教学与常规的关系既然学生们一时无法适应正规的双语学习,我们就让他们更自由一些:轻松愉快的教学方式赢得了孩子们的喜爱,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让课堂更加有趣味性,适合学生们的特点。对于刚接触汉语的学生来说,需要老师提出一定的要求,应该知道作为学生所要达到的标准,每一堂课,我都会先抓紧常规,给每一位学生讲清楚该怎样做才是最好的;每一天孩子们都在努力,都在进步,我很欣慰!二、教学与生活的关系作为教师,从学生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培养训练抓起。尤其注意到了教学与生活的衔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一个学期以来,孩子们的进步非常大。尤其在生活中,不用再为他们担心,不会这,又不会那的。更让人欣喜的是,许多孩子都懂得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去帮助别人,去关心别人。三、教学与双语的关系对于一直生活在母语环境下的学生来说,一下子去适应双语环境,在我们看来的确很困难。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学生们的语言接受能力极强,他们很快接受了。与之相配合,我们这些教师自然也应该与学生共同努力,努力去适应孩子们在双语语言上的发展。我们坚持去听汉语课,去把握孩子们一段时间内所掌握的汉语,并为双语思维能力的培养做好铺垫工作。在双语课中,要把握住其中的基本原则:重点就是建立双语思维,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双语思维。应该说要一直在适应学生们的语言变化,同他们一起交流、教学,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师生都很快乐!也许,在这一年多的时光中,我的工作仍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我有我所期望的获得:学生们都进步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仍然会承接着前一阶段的工作,

  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不断努力。让咱们学校的双语试验教学更好!下面我想重点就双语教学的重要意义谈一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我有幸参加了为期一年的自治区”双语”强化培训,原来我是一名一直使用

  母语授课、但具备一定汉语水平的少数民族教师,在一年集中培训过程中,我的HSK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较大提高,基本达到使用汉语授课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当然,这种合格是一个低水平、低层次的要求,与真正”双语”教师的标准还差得很远,这需要我继续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努力学习,提高”双语”水平,并带动其他少数民族教师学习汉语、掌握汉语、使用汉语,形成学习汉语的浓厚氛围,为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

  一、保持社会稳定发挥自己的作用。目前,我县推进”双语”教学的热情高涨,少数民族群众要求子女接受”双语”教学的愿望十分迫切,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汉语言学校建设相对较为薄弱,办学规模较小,与教育需求之间产生了脱节现象,致使一些汉语言学校班额一扩再扩,教师负担沉重,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民语言学校要积极主动,取得汉语言学校的帮助和支持,实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我认为,我县缺乏”双语”教师,但缺的是”真正顶用的”“双语”教师,如果学校现在的”双语”教师达不到”双语’教学的基本要求,再怎么搞培训,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都是一句空话,低素质”双语”教师”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现象将无法得到遏制,这样做的恶果,最终将使我们的”双语”教学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误人子弟,少数民族教育质量难以提高。

  虽然推进”双语”教学是趋势,但也要看到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将会是”双语”教学与民语教学并存的局面,由于受教师资源所限,”双语”教学班的扩展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所以,在大力推进”双语”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抓好民语教学,不断提高民语教学质量,尤其是理科民语教学质量,同时加授好汉语课,为推动”双语”教学打好基础。

  在新疆这样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边远贫困地区,能否实现中央提出的战略目标,关键取决于科技教育的发展,取决于我们能否为自治区各项建设事业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科技创新人才,特别是培养德才兼备、民汉兼通的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劳动者和科技创新人才。

  推进中小学”双语”教学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建设,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提升各民族综合素质的根本性措施,是我区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历史选择,是广大人民群众融人现代社会生活的客观现实需要,是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共同繁荣必由之路。我们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坚持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教育发展观,真正理解和把握”双语”教学的深刻内涵,真正把思想认识统一到自治区2号文件精神上来,真正树立起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肩负起历史的重任,克服困难,迎接挑战,扎扎实实地做好推进”双语”教学的每一项工作,为我校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跨跃式发展贡献力量。

  202X-7-2沙比拉展开阅读第四篇全文第五篇:双语教师实习心得体会双语教师实习心得体会尊敬的校领导、老师你好:我是双语实习老师吾吉阿力木.吾吉阿西木。通过此次实习,让我学到了很多课堂上更本学不到的东西,仿佛自己一下子变成真正的双语教师了,懂得了做人做事的道理,也懂得了学习的意义,时间的宝贵,人生的真谛。明白人世间一生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的,只要勇敢去面对人生中的每个驿站!这让我清楚地感到了自己肩上的重任,看清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也让我认识到了教育工作应支持仔细认真的工作态度,要有一种平和的心态和不耻下问的精神,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要认真地去思考,多听别人的建议,不要太过急燥,要对自己所做事去负责,不要轻易的去承诺,承诺了就要努力去兑现。32中学也培养了我的双语教学能力,增加了实际的工作经验,对实际的教学工作的有了一个新的开始,更好地为我们今后的双语教学工作积累经验。我知道工作是一项热情的事业,并且要持之以恒的品质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品质。我觉得重要的是在这段实习期间里,我真正的融入了社会,在实践中了解社会掌握了一些与人交往的技能,并且在次期间,我注意观察了前辈是怎样与上级领导交往,怎样处理之间的关系。利用这次难得的机会,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投入到双语教学实践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实习期间,我从末出现无故缺勤。我勤奋好学.谦虚谨慎,认真听取指导教

  师的意见,对于别人提出的工作建议虚心听取。并能够仔1细观察、切身体验、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并努力把学到的知道应用到实

  际工作中,尽力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最佳状态,培养了我执着的敬业精神和勤奋踏实的工作作风。也培养了我的耐心和素质。能够做到服从指挥,与同事友好相处,尊重领导,工作认真负责,责任心强,能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并始终坚持一条原则: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最好。

  实习结束了,我在实习中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收益非浅.现在我对这次的实习做一个工作小结。

  回想自己在这期间的工作情况,不尽如意。对此我思考过,学习经验自然是一个因素,然而更重要的是心态的转变没有做到位。现在发现了这个不足之处,应该还算是及时吧,因为我明白了何谓工作。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会朝这个方向努力,我相信自己能够把那些不该再存在的“特点”抹掉。感谢老师们在这段时间里对我的指导和教诲,我从中受益非浅。

  工作过程使我受益匪浅。不仅双语教学能力提高,最主要是懂得了如何更好的为人处事。当今社会一直处在加速的发展变化中,所以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就要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完善自我。老师说作为一名老师,一名传授知识老师,所受的社会压力将比其他行业更加沉重,要学会创新求变,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如果是在单位,那就更需要掌握全面的专业知识,因为小到健身,大到体育运动赛事,都需要一个人有很好的专业知识。可以

  说,近3个月的双语实习工作使我成长了不少,从中有不少感悟,下面就是我的一点心得:

  第一是要真诚:你可以伪装你的面孔你的心,但绝不可以忽略真诚的力量。第一天去课室上课,心里不可避免的有些紧张:不知道其他怎么样怎么样,应该去怎么做啊,要去干些什么等等!踏进学校的办公室,只见几个陌生的脸孔用莫名而疑惑的眼神看着我。我微笑着和他们打招呼,尴尬的局面立刻得到了缓解,大家多很友善的微笑欢迎我的到来。从那天起,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早上见到他们都要微笑的说声:“老师早”,那是我心底真诚的问候。我总觉得,经常有一些细微的东西容易被我们忽略,比如轻轻的一声问候,但它却表达了对老师同事对朋友的尊重关心,也让他人感觉到被重视与被关心。仅仅几天的时间,我

  就和老师们打成一片,很好的跟他们交流沟通学习,我想,应该是我的真诚,换得了老师的信任。他们把我当朋友也愿意指导我。

  第二是沟通:要想在短暂的实习时间内,尽可能多的学一些东西,这就需要跟老师有很好的沟通,加深彼此的了解,刚到会计部,主任并不了解你的工作学习能力,不清楚你会做哪些工作,不清楚你想了解什么样的知识,所以跟主任建立起很好的沟通是很必要的。同时我觉得这也是我们将来走上社会的一把不可获缺的钥匙。通过沟通了解,指导老师对我有了大体的了解,一边有针对性的教我一些会计实际知识,一边根据我的特长给予我更多的指导与帮助,在这次的工作中,我真正学到了汉语教科书上所没有的知识,拥有了教学

  经验,这才真正体现了知识的真正价值,学以致用。第三是激情与耐心:激情与耐心,就像火与冰,看似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却能碰撞出最美丽的火花。在中心时,老师就跟我说,想做会计这一块,激情与耐心必不可少,在整理帐簿这方面,这一行业就像做新闻工作,需要你有耐心去实事求是,而你的耐心就要用到不断的学习新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当中去。在一些具体的工作当中也是这样的。后来我又进行了汉语专业的规范案例,一遍又一遍的研究,自然有些烦,但我用我的热情与耐心克服这些困难,指导教师也帮我用书面的方式整理了不少关于汉语教学的工作经验。这些在平常的书本上仅仅是获得感性的认识,而在这里真的实践了,才算是真正的掌握了,也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告诫自己,不管做什么,切忌眼高手低,要善于钻研。老师说对学生都要认真负责,具有基本的专业素养,因为认真负责是做好每一件事情所必备的基本条件,基本的专业素养是做好工作的前提。为期短短的三个月时间,我学会了很多,虽然累,但是值得。。我把这次的双语实习作为我人生新的起点,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不断要求自己,完善自己让自己成为名副其实的双语教师。语言学院202X秋季初中汉语班吾吉阿力木.吾吉阿西木202X年5月27日双语教师实习心得体会学院:语言学院202X秋季初中汉语班姓名:吾吉阿力木.吾吉阿西木202X年5月27日阅读推荐

  

  

篇十三: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现实困境与对策分析心得体会

 双语教材问题是制约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少数民族语言多样各个民族地区都有其特殊的民族化特征双语教材的编者只能以大众化的标准为标准编制教材虽然在内容上没有太大的偏离但由于对少数民族各个区域的个性化存在不熟悉教材结构内容和文化知识体系缺乏针对性部分内容并不完全契合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特点特色的民族文化内容的融入也相对缺乏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现实困境与对策分析

  作者:丁俊锋来源:《文学教育》2018年第12期

  内容摘要: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地区使用超过120种民族语言。多元文化境域下,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承担着传承民族语言与文化的重要职能。在教育活动中坚持“多元一体”的双语教育理念,以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开展教育活动,探析当下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认知、师资队伍、教材建设、培训体系等的客观存在,理论视角提出突破双语教育困境的应对之策。

  关键词: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现实困境对策分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民族地区要搞好民汉双语教育,实行“民汉兼通”。对民族国家而言,双语教育是民族教育的基石,是传承民族文化的基础内容,更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重要保障;对学生自身而言,民汉双语为媒介展开各学科知识的学习,不仅打下了坚实的双语基础,更有助于学生后续其它专业知识的学习。汉语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是包含民族学生在内的每一个学生未来生存发展的必须,而少数民族语言本身即为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内容,也是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学生日常交流的基础语言,在教育过程中开展双语教育,是教育进步的重要标志。分析当前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面临的困境,以有效方式突破这些困境,是提升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质量,促进国家整体多元文化发展的迫切任务。

  一.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实施的现实:价值彰显

  双语教育(BilingualEducation)是指在教育过程中,以两种语言为教育媒介,接受母语教育的同时接受第二语言教育。第二语言并不特指某一种语言,广义上理解可将非母语的任意一种语言作为第二种语言媒介。本文探讨的双语教育是指,将少数民族地区学生作为教育对象,以少数民族传统语言为母语,以国家通用语(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展开教学。少数民族实施双语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少数民族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并应用两种语言,尊重少数民族使用自身民族语言权利的同时,积极推广和普及汉语普通话。在教育过程中,以民族语言、汉语两种语言展开教学,将每一个学生培养为双语双文化人才,不仅有助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对于民族国家本身也有重要的意义。

  二.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问题:矛盾发展

  1.城乡教育差异大,双语教育认知有待提升

  双语教育发展不均衡、城乡教育差异大,部分地区对双语教育的认知不足,增大了双语教育普及和推广的难度。近年来,少数民族地区以双语教育为代表的民族教育进步明显,实现了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较大发展。但不可否认,少数民族部分聚居地区受经济、文化、政治以及地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城乡教育差异,制约着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有效实施。部分农村地区的师资力量、教学设备、教育水平相对较为落后,与城市地区存在明显的层次差别,可以说城市学生与农村学生拥有同等的教育机会,但实际教育差异却不容忽视。教育教学理念、设施等软硬件的不均衡,导致整体区域双语教育水平难以提升。笔者了解到,少数民族边远地区的农村和牧区,双语教育的推行力度难以满足社会的内在教育需求,很多学生只能在汉语课上简单的学习基础汉语,其它课程基本以少数民族语言进行,且日常交流也很少使用汉语。城市地区双语教育的普及力度较大,除了专业的汉语课程,其它诸如课程教育、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都能够有效应用汉语交流。由于教学资源匮乏,民族农村地区双语教育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对双语教育重要性的认知不足,导致农村双语教育水平滞后,在未来发展中,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机构应该重视这一问题,重视民族语基础上的汉语教学,均衡城乡的教育发展水平。

  2.教师流动性大,双语教师队伍须强基稳心

  教师是教育的直接实施者,也是与学生接触最多,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导者。一支专业水平过硬、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是促进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实施的重要基础。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少数民族地区缺少大量合格的专职双语教育教师,严重制约了双语教育的普及和发展。由此可见各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教学对双语师资的需求极大,而对双语教育教师的要求也更为严格,与实际教学需求相比,少数民族地区现有的双语教学资源、师资队伍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师资力量薄弱是制约双语教育发展的主要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少数民族地区部分学校的教师只能应用一种语言教学,或者民族语言、或者汉语,能够双语互通且教育质量较高的教师严重空缺;二是双语教师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不合理。从教育整体而言,双语教学不仅仅是在课程体系中开设一门汉语课程,而是要以双语为媒介展开教育,让学生能够熟练应用双语交流和学习,例如体育、音乐、数学、自然、美术、计算机等各个学科,都应该以双语展开教学。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教学中以民族语言为主的学校不在少数,相当部分学校无法达到双语开课的这一标准要求,从分布上看,条件较为艰苦、资源相对匮乏的偏远学校,教师资源严重匮乏,教师的学历、资历也不合理,部分教师虽然以函授、电大、自考等方式提升了学历,但并未经过师范类院校的专业教育和培训,难以满足双语教育的实际要求。

  具有双语教育能力的师资队伍是开展双语教育的基础。笔者查阅国内权威性的文献库,近年来关于少数民族地区,如新疆地区、壮族地区等地区的双语教育的相关研究较多,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现状、教育困境展开了全面的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有效建议。在此形式下,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教育进一步发展,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师的流动性较大,双语教师队伍不稳定,对双语教育的全面实施有很大的影响。少数民族地区城市学校教师超编、农村地区教师缺编现象普遍存在,尤其是农村地区,教师的流动性较大,部分教师难以适应农村学校艰苦的条件,希望在条件较好、资源齐全的学校稳定发展,导致农村地区的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师离职后难以短时间内补充新的教师,往往一个双语教师要教授多个班级,工作任务繁重,却始终难以满足双语教育的切实要求。拓宽教师来源渠道的前提在于改善教育环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境,提升教师的从教地位,以支教、定向招生的方法及时补充教师,但偏远地区、条件较差的区域很难满足这些条件,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也难以有效解决。

  3.双语教材建设滞后,教材教辅资料须与时俱进

  教材、教辅资料是教育活动开展必不可少的工具,科学、完整、内容丰富的教材是教师教育中依据和辅助的工具,而教辅资料则是学生巩固学习成果,练习和复习的重要资料,无论是教材还是教辅资料,对双语教育的实施都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双语教材问题是制约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少数民族语言多样,各个民族地区都有其特殊的民族化特征,双语教材的编者只能以大众化的标准为标准编制教材,虽然在内容上没有太大的偏离,但由于对少数民族各个区域的个性化存在不熟悉,教材结构内容和文化知识体系缺乏针对性,部分内容并不完全契合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特点,特色的民族文化内容的融入也相对缺乏。国家通用版教材应用率较高,其中涉及的汉语知识点、重点的专业程度较高,对于汉语基础薄弱的少数民族地区学生而言,最大可能的理解和吸收知识显得力不从心,导致实际学习中跟不上进度,难以提升学习效果。除了教材之外,少数民族地区部分学校教辅资料配备不齐,或选用与当地民族教育实际不适宜的教辅资料,或选择过于简单的教辅资料,导致学生在学习之后,难以通过教辅资料达到巩固知识、复习知识、加深记忆和练习的目的。此外,部分条件较差的学校,甚至没有教辅资料,同时教学挂图、视听音像、测试题库等也未能配套,这些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双语教育的实际发展。

  4.师资培训体系建设不足,教师双语教学能力有待提升

  师资培训系统的建设实施关系着教育质量以及双语教育的推行效果。现阶段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师的培训问题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重视,部分地区已经加强了分层培训模式的构建和实施力度,双语教育培训计划的实施已经成为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一种常态,但从新时代国家对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实际要求来看,师资培训系统的建设力度依然难以满足现实教育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培训经费不足。完善的师资培训体系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少数民族部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教师培训的经费投入缺乏,导致培训系统不完善,培训力度也难以加强。双语教师需要培训的专业、内容众多,且尚需接受培训的教师数量只增不减,整体的培训效果不容乐观;二是双语教师培训时间设置、名额分派不合理。现今,国家对双语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强,教师的教育教学任务较重,若培训时间安排在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部分教师难以抽身参加培训,且部分学校为了不浪费培训名额,随便指派一些教师前去培训,由此培训的实效性未能充分发挥。

  三.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质量的提升:合理存在

  双语教育的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传承民族语言文化,由此双语教育要尊重少数民族特色,结合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语言特点、母语特点、教育实际情况展开教育,如此才能使双语教育与少数民族语言教育更充分的融合,发挥双语教育的实际价值。不同的少数民族母语不同,汉语教育开展的难度也有差异,且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基础也决定了双语教育开展的成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效,部分少数民族鲜少结合和应用汉语,这一类民族地区,汉语教育开展的难度较大,都是零基础教学。部分少数民族及地区日常生活中能够接触和学习汉语,学生有一定的汉语言基础,这一部分地区民族双语教育开展更为顺利,教育进度也更快。中小学教育阶段是开展双语教育的基础性阶段,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不仅要在学校教育中推广和学习汉语,更要将汉语逐渐普及到人们的生活中,让学生能够在学校、生活中都能够使用双语交流,巩固自身所学习的汉语知识,提升学习效果。

  1.转变双语教育观念,做好民族地区双语教育顶层设计

  转变双语教育观念,是促进双语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础。教育观念与教育本质息息相关,不同的时代教育要求不同,教育观念也要不断的更新,如此才能适应社会发展,才能在不断变迁的各个时代紧跟现实,为社会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实施,应该立足本地区教育实际,改变教育观念,在民族教育体制改革的要求下,在教育中注入新时期全新的教育观念,突破传统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的束缚,进一步探索适宜该地区民族教育的办学模式和体制,让双语教育在少数民族各个区域普及和发展的同时,将双语教育的价值和功能落到实处。近年来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改革力度在不断加大,此背景下,双语教育观念的改革,必须整合多方教育资源,加强教育办学形式、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等多项内容的理论探索,将理论探索的成果转化为教育实际方案,融合现代化教育理念,促进双语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

  重视双语教育,让少数民族各个地区切实认识到新时代推动双语教育深层次发展的重要意义。发展双语教育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结合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实际,因地区、因民族制宜,尊重少数民族民族语言、民族教育特点的基础上做好城乡双语教育顶层设计,内容包括双语教育改革步骤、教育目标、教育要求、办学模式、教材选择、课程设置、学制要求等方面。将少数民族经济建设与双语教育发展融为一体,缩小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城乡差距,促进城市地区双语教育进一步提升和发展的同时,加强农村地区双语教育建设力度,配备完善的教育设施,逐步改变农村地区的双语教育现状。少数民族地区不仅要加强双语教育的推行力度,强化对双语教育重要性的认知,还要针对性的做好教育规划,设置教育目标,分析以往教育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以有效方式突破困局,解决矛盾,确保双语教育能够在少数民族地区延续性、规范性实施和发展。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稳定双语教育人才,提高整体教育水平

  构建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促进双语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教师是教育的直接实施者,更是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动力源泉,教师的素质决定了最终的教育质量,也决定了双语教育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对于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师严重缺失的现象,要建立双语教师长效补充机制,及时补充双语教师的空缺,确保教育活动正常开展。除了构建双语教育教师补充机制,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在核定各校教职工数时,应该充分考虑双语教育学校的实际教育状况,结合学生数量、规模等实际要素,适当压缩城镇学校编制,放宽农村学校编制,以解决城镇学校教师超编、农村学校编制不足的问题。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双语教师人才流失严重,为稳定教师队伍,应该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让双语教师有教育生命的归属感,能够心甘情愿的奉献自身的力量,全身心的投入到双语教育事业中,为学校、学生、教育以及自身的共同发展而发挥自身的最大价值。例如提高教师的工作档次,适宜发放生活、社会补助,提供进修、晋升的平台和机会,解决其住宿、子女入学等问题,从而吸引优秀的双语教育人才加入到双语教育中,并长期稳定的从教。此外,应该加强师范生定向培养力度,开展义务支教工作,均衡城镇学校、农村学校的教师结构,保障农村偏远地区、师资力量薄弱地区也有专业性较强,职称结构层次较高的教师任教。城镇学校可定期选派教学经验丰富、有组织能力的优秀双语教师赴农村地区支教,为教育薄弱地区提供教育支持,并且普及丰富的双语教育经验,让农村长期任教的教师了解和学习。

  3.丰富教材内容,配置合适的双语教材教辅资料

  丰富教材内容,配置全套的双语教辅资料,是扩充教育资源,针对性开展双语教育的有效措施。少数民族有自身独特的文化、历史以及语言文字,各民族、各地区的双语教材不能一概而论,适宜地区发展,符合民族语言特色的教材,才能发挥真正的教育价值。由此,要求双语教材编译工作应该结合教育实际、地域特点进行,区分不同少数民族语言、语言特色,在此技术上灵活多样的编制教材内容,例如在历史、地理、语文等教材中,可以适当增加该民族的文化内容,这样在双语教学正式开展的过程中,学生在自觉内质的文化氛围中,更易于学习和记忆,了解和掌握双语转换的技巧。此外,结合教材内容,应该配备全套的教学挂图、识字卡片、视听音像、测试题库等资料,选择难度适宜、符合学生知识体系的教辅教材,让学生能够多层次、多角度的学习和练习,从而提升学习效率。

  4.完善师资培训体系,实施分层培训重点培养

  加大教师培训的资金投入,完善师资培训系统,建立梯级网络,实施分层培训,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提升教师队伍素质的重要任务。不同的地区结合双语教师的实际情况,应该采取适宜、合理的培训方式,对于教育经验丰富、专业水平较高的教师,可提升培训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对于教育年限较短,双语专业水平稍弱的双语教师,应该加强双语教育的基础内容培训,让教师掌握更多双语教育的技能和方法,不断提升和积累教育经验。教育部门组织教师系统性培训时,应该将培训时间设置为节假日教师空闲的时间,且各个学校应该合理分配培训名额,结合培训的具体内容,选择有真正培训需求的教师参与培训。如此,才能促进双语教师队伍专业水平的进一步提升,确保各个地区双语教育的均衡有效发展。

  四.结语

  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当下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发展获得长足进步,但仍然面临诸多问题,部分地区对双语教育的认知不够,导致城乡教育差异较大、发展不均衡,双语教师结构不稳定,双语教材缺失、教师培训等问题都必然地制约了双语教育的发展和提升。面对这些问题,应该提升对双语教育的重视程度,基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实现双语的共同教育、共同提升目标,保留民族语言文化的同时,提升规范性、通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用性语言的教育质量。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应该切合地域文化实际,突显少数民族特色,加大对双语教育的投入,提高教师素质,从而缩小城乡双语教育的差距,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整体的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桑木旦,郝亚琪,旭东英.我国藏汉双语教学研究的计量分析与述评—基于1994~2015年CNKI来源期刊文献的分析[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1:186-193.

  [2]杜慧敏.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现状与对策—基于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的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04:109-111.

  [3]彭柯凡.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现状与反思—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6,04:67-74.

  [4]拉毛草,范忠雄.藏汉双语数学教育研究现状与展望—基于研究论文的统计分析[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2:25-31.

  [5]隗牧羊,潘红祥.少数民族语言权利视域下藏汉双语教学的现状与对策——以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区泽库县为分析对象[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3:146151.

  [6]黄雪茹.云南边境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双语教学的现状研究—以瑞丽市5所小学为例[J].云南开放大学学报,2017,03:51-54.

  [7]海路.壮汉双语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武鸣县三所壮文实验学校为个案[J].广西民族研究,2015,04:106-112.

  [8]卡迪尔亚·阿布力克木,周庚信.新疆高职院校双语教学的现状与对策——以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市场,2015,33:160-161.

  [9]拉格,祁进玉.青海东部农业区藏汉双语教育现状调查—以卓仓藏族为例[J].青藏高原论坛,2015,03:97-102.

  [10]赵旭东,王跃东.双语教育背景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与社会适应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以西安市高校为主要调查对象[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7,06:47-55.

  (作者介绍:丁俊锋,安顺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基本理论、高等教育管理、民族教育)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篇十四: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现实困境与对策分析心得体会

 对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点滴思考

  作者:吴江萍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6年第16期

  吴江萍

  (新疆喀什巴楚县夏马勒乡人民政府,新疆喀什巴楚843800)

  摘要:在我国实行双语教学,是体现我国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重要体现。近几年,在部分地区双语教学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能更进一步做好双语教学教学工作,应该在如下方面做一些修缮:首先是少数民族地区师资配备问题,其次是应当编写适合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教材,再次是增开内地初高中班数目,适当开设校本课程,最后是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硬件设施的配置。

  关键词:双语教学模式;双语教学问题;双语教学提高的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0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6-0276-03

  近年来,随着国家和自治区在新疆大力推广双语教育,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各地区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些适合本地区发展的双语教学模式。这些新模式的推出,对当地的教育事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使双语和教学达到最佳水平,所以,有必要对新的教学模式进行一些探索。

  一、双语教学的模式及其类型

  双语教学的意思是指,在某个国家或某个地区,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民族同时存在,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文化历史背景条件下,可能或必须运用两种语言进行交流的情景。这两种语言中,通常有一种是母语或本族语,而另一种,往往是后天习得而来的第二种语言或者是外国语。所谓双语教学,即能在教学里使用的第二种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新疆各中小学实行了双语教学,但都采用了汉语为第二语言进行教学的模式,所以效果并不显著,对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水平效果不理想。为进一步提高新疆中小学双语教学质量,2008年自治区党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学工作的意见》明确了新疆双语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两种模式:模式一(普及模式):小学汉语、数学、科学、信息技术;初中汉语、外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高中汉语、外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其他课程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授课(可以简称为“部分课程使用汉语授课、部分课程使用民语授课”)。模式二(目标模式):全部课程使用国家通用的语言文字授课,开设民族语文课程。不具备师资条件的学校,体育、音乐、美术可以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授课。各地和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实施双语教学模式。由于新疆各地存在着民族分布的差异,所以在双语教学实践中,各地都在创造着属于自己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主要以下几种:模式一:以本民族的语言为主,加授汉语。这种模式主要是分布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如喀什、阿克苏、和田、吐鲁番等地,这种教学模式主要以民族中小学比较多见。采用这种模式授课学校,主要语言为民语,加授汉语为第二语言,尽可能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学习汉语的机会。在一些条件较好的学校,在初中一年级的时候开设了英语课程,所以少数民族学生,不仅仅学到了本民族的文化知识,而且还学习到了博大精深的汉语知识,更重要的是有机会了解外国文化,对开拓学生思维起了积极作用。模式二:部分课程采用双语教学模式。即少数民族学生部分课程,主要是理科类课程(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英语)采用汉语授课,部分课程,主要是文科类(民语文、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等)用母语授课。这种教学模式主要适用于双语学校,学生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汉

  语基础,才能掌握理科类课程的知识。对于汉语水平相对薄弱的地区,学校就加大了汉语语文的课时量,这样为学生理解理科类课程的专业知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模式三:全部使用汉语授课,加授民语语文课程。这种模式是最理想的完全双语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除了加授母语语文外,其他的课程设置语汉语学校基本一致。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受地域和民族分布特点的影响,只能在汉语言环境较好的学校使用,或者一些民汉(汉回)学校中使用。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目标是采用和汉族学校一致的教学体系,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水平,从而全方位地提高民族学生各个学科成绩,为少数民族学生考入内地初中班和内地高中班,打下坚实基础。模式四:加授民族语文课程,其他课程全部使用汉语授课。这种模式主要适用在少数民族聚居的汉族地区,汉族为了适应和少数民族的沟通交流,在汉族学校或汉回合校的汉语班或汉回班,加授了民族语文课程,或基础维吾尔语,这种教学模式的推出,符合了当地的民族和文化发展特色,促进了各民族之间语言文化交流,繁荣了当地经济,增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二、存在的问题及现状分析

  1.部分地区师资不足,急功近利。为了响应国家号召,新疆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都已经开始推行双语教学模式,但是从创痛教学模式向新型教学模式转变的过程中,大部分地区双语教师配备不足,而学校模式正处在转型期。需要即会汉语又会民语的教师进行授课,而学校在职的教师大部分是民语教师,让他们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一下子转变为部分课程使用汉语授课的新模式,使教师难以掌握。学校不顾教师的客观实际条件,盲目地推崇新的教学模式,使不懂汉语的民语教师陷入了教学困境,教呢,只会民语不懂汉语,不教呢,学生又不会。还有一些民语教师的汉语水平较低,只能认识简单的汉字,却不会用汉语表达,在教学过程中,因为教师的汉语水平较低,所以对课本内容表达不完整,意思表达不准确,学生在接受知识时候也遇到了困难,考出的成绩不理想,严重挫伤了一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有大部分地区学生和班级人数较多,双语教师十分匮乏,有些汉语课程也不是专任教师教授,无法达到预期教学目标,所以教学质量很难有进一步的提高。

  2.双语教材难度大,学生接纳程度偏低。在双语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双语教材大多数是从人教版的教材翻译而来,而人教版的教材针对的主要是以汉语为母语的学生使用的教科书,编书者没有根据新疆的实际情况进行编译,而是整体翻译,少数民族学生接纳程度有限,因此对课本知识掌握程度较低。现在推行的教学模式,大多数是从小学三年级开设汉语课程,数学课程已经采用了汉语教学,到了七年级,理科课程已经全部采用汉文教材,与汉语班的理科教材完全相同,这样在同样水平下,势必会对民族学生造成更大的学习压力。因此,双语地区的汉语教材,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写。

  

篇十五: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现实困境与对策分析心得体会

 民族地区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为了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实现民族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国家大力倡导民族地区双语教育政策的落实。近年来,双语教育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民族考生与汉族学生交往的能力,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促进了学生自身全面的发展。但是,民族地区的双语教育发展存在一些问题,使双语教育政策落实的不够理想。本文就民族地区双语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措施做了分析,进一步促进双语教育的快算发展与政策的有效落实。

  一、民族地区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民族地区双语教学的定位比较模糊。民族地区双语教学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取决于双语教学的定位问题,也就是民族语言教学与汉语的关系问题。两种教学语言如何有机融合才是搞好双语教学的关键所在。在双语教学的问题上,存在着许多声音,有些认为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一体化必然使汉语成为国家的通用语言,渗透在生产生活的每个细节上,少数民族语言的使用率逐年降低,汉语成为交流与沟通的主题语言;也有的认为语言是民族文化的精华,学习语言就是传承民族文化,如果民族缺少了自己的语言,那么这个民族很快就会消失。以上两种声音都有自己的依据,但是双语教学的开展如何有效的进行,将两种语言都能学好和运用好,所有学者和一线教师没有同意的见解,还在探索研究中。

  (二)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待提高。民族地区属于中国边远的山区,经济比较落后,生活环境较差,使许多经验丰富的教师不愿前往就职,而且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容易外流,只能聘请文化层次比较低的代课教师,导致学校的师资力量较弱,学生的双语教学质量无法保证;其次,民族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偏低,部分学校的双语教学水平较差。许多民族地区的学校教师都是本地人,大部分都是毕业于本地师范学校或者从其他专业专任的毕业生,这些教师的汉语水平不达标,汉语词汇不丰富、发音不准、语法应用不准确,从而使学生的汉语教学水平也比较差。

  (三)民族地区双语教学的教材设置不合理。教材是教师教学的工具。教师依据教材开展活动,而学生以教材为主系统的学习语言知识。双语教学的教材编制与使用时一个解决双语教学问题的关键性环节。当前,所使用的双语教

  1/3

  学教材主要包括以下三种:一是教材以本民族语言为主,汉语课程单独开设,以汉语授课;二是以汉语教材为主,只增开民族语言课程;三是汉语教材为主,全部对汉语教材译文,形成汉藏语言对照的教材。在这些教材的选择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是教材内容脱离生活实际。

  民族地区为了让学生尽快的学习汉语和应用汉语,选择全国统一编制的汉语教材,或者汉藏对照译文的统编教材,这些教材内全是经典的汉族文化,完全不同少数民族学生的知识存量和生活背景,致使民族学生不能学习和理解;二是教师不能正确的对待教材的功能,认为教材是学习的唯一依据,部分教师将双语教学的教材作为教学的重点,忽视了学生对教学内容本身的学习,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最终影响双语教学的效果。

  二、民族地区双语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

  (一)正确认识民族地区双语教学的重要性。针对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不能否认学者们提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双语教学解决的问题是那种语言在教学中的位置较高,而是如何协调好二者的关系。民族地区双语教学的目的是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本民族语言和传承本民族文化,又要学习好汉语,使民族学生能够融入到汉语为主体文化的社会中,实现民族学生的全面发展。双语教学不仅仅是一门语言的学习课程,还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运用到其他课程的授课中。因此,民族地区汉语和藏语的学习并不是一个两难的问题,而是相互学习,相互融合的过程。

  在双语教学中,教师形成统一的认识,将两种语言结合起来,促进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发展。

  (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的水平决定者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民族地区双语教学的发展上,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民族地区的教育行政部门加大教育的投入,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从根本上留住优秀教师;二是提高教师的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教师文化素质的提升需要教师参与教学交流和培训,不断的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掌握新的教学技巧、教学内容和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提高教师的语言水平,使教师能够熟练的使用本民族语言和汉语进行授课。民族地区双语教育必须具有两种语言和文化的思维,根据教学实际灵活运用,不局限于教材和

  2/3

  教学大纲。民族地区的老师要给予崇高的敬意和尊重,在肯定教师成绩的基础上,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这样才能促进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发展。

  (三)选择适合的民族双语教学教材。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依据,也是双语教学的理论依据。双语教学的教材必须按照教学的实际和学生的基础选择教材,强调教材与学生的学习水平同步,与生活同步,贴近生活。同时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生活环境,编排教学内容,使自编教材对童便教材的一个补充,也是教材反应的内容与民族文化相关,从而拉近了教材与生活的距离,从而提高双语教材的质量,满足少数民族地区广大师生的需求。

  3/3

  

  

篇十六: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现实困境与对策分析心得体会

 一、我国双语教育的发展概况“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在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汉族由于人口众多、经济文化发达,在与其他民族的交往和融合中逐渐形成了一个点线结合、东密西疏的架构。汉民族在发展中的“以夏变夷”的理念,以自己的内在文化精髓吸收各民族的精华,创生出华夏文明;其他民族在自身演变过程中也不断吸收汉文化和汉语,借助汉民族的文明来发展自己。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而历史上的几次民族大迁徙更是加速了各民族的融合和发展。由于经济、文化、人口等因素的作用,汉语成为了中华民族的共同语。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保障各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的权利,维护国家统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民族地区广泛实施了双语教育,大大地提高了少数民族的文化素质,保护了少数民族的宝贵遗产。但是,由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阶段的民族问题的认识曾出现了“左倾”错误,限制甚至取消民族地区的双语教育,少数民族地区的文教事业受到了极大地挑战,进而使全国的科教事业经历了严重挫折。建国后中国双语教育政策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初创期(1949—1957)、挫折期(1958—1977)和恢复期(1978—今)。第一阶段:初创期(1949--1957):从1949至1957年,中央政府从多个方面促进了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发展。以民族平等和语言平等的马列主义原理来看,这系列的政策保障了少数民族使用自己语言的权利,极大地提高了全国总体的文化教育水平。50年代我国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确保少数民族的语言权利,同时国家为实现各项决策而做的各种努力也为今后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二阶段:挫折期(1958—1977):这段时期,民族地区的双语教育在语言、政治、教学上都陷入了困境。1958年1月,国务院批准了《汉语拼音方案》,周恩来总理强调“汉语拼音方案可以作为各少数民族创造和改革文字的共同基础”,并要求“今后各民族创造或者改革文字的时候,原则上应该以拉丁字母为基础,并且应该在字母的读音和用法上尽量跟汉语拼音方案取得一致。然而,在“民族融合风”的影响下,双语教育面临着众多的诘难。

  第三阶段:恢复期(1978-今):1976年,伴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开始重新审视社会主义阶段的基本问题。1992年,指出90年代民族工作五项任务是:“加快经济改革;发展教育、科学、卫生事业;增强民族地区的经济独立;提高自治水平;增进民族团结。”当然我们仍旧不容小觑的是我国民族地区的学校非常缺乏合格的双语教师。加上交通不便利、信息不通畅、生活窘迫、教育落伍、人们的经济社会地位不高,民族地区不能吸引和留住足够的合格双语教师。对此,党和国家已经对民族地区的教师和教师教育在各方面做出倾斜,但民族地区的双语师资仍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二、对我国双语教育的建议1、双语教育是对人类内在本质在的探寻在对话关系中,对话者从自己独特的社会文化视角出发,叙述自己眼中的世界,以此来影响和改变别人。通过双方语言的接触,对话者进入了对方的语言中。“对话的我懂得使他或她存在的正是你(而不是我),他也明白,促使自身存在的你反过来又构成我中有你和你中有我。根据这些关系的辩证原理,我和你因此变成了两个你,而这两个你又变成了两个我。”2、双语教育是促进儿童成长的必由之路传统的教育消极地看待儿童的未成熟状态,因而总是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把学生置于一个被动学习的地位。我们应该在教学中考虑到了学生不同的语言背景,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语言的主体性地位。只有如此,学生才会对语言学习产生兴趣。“兴趣就词源学上来说,含有居问的事物的意思,即把两个本来远离的东西联结起来的事物?在学习中,学生现有的能力是开始阶段;教师的目的代表遥远的终点,只有通过居间的事物,开始的活动才能取得完满的结果。”3、将双语教育置于民族教育的重中之重能否认识到双语教育在民族教育中的重要性将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效果和成败。双语教育是促进少数民族社会流动的重要途径,是维护社会安定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也是承认和尊重少数民族自由、权利、尊严。充足的双语人才对于促进国际贸易和地区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实施双语教育是一项兴国安邦的大业。4、从国家整体发展规划的角度建构双语教育政策

  双语教育并不是一个单纯的语言问题,它自始至终与政治、经济、社会问题息息相关。“要提高双语教学课程的质量,继续扩大双语教学课程的数量。积极鼓励高等学校在本科教学领域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很多情况下,双语教育不能得以有效实施的主要原因,往往并非决策者忽略了双语教育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而在于双语教育关涉的政治社会问题是否成为决策者优先考虑的对象。

  5、加强双语教育立法建设双语教育是一项关乎社会长远发展和稳定的大事,然而双语教育的经费、师资、教材等却是一笔不小的经费。可见,双语教育是一项成本高、见效慢的工程。在国家经费相对紧张的情况下,双语教育即便是得到了政策的支撑,但是缺乏具体法律法规的约束,也难以有效地实施。因而,为了尽量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保证双语教育的有效施行,具备具体的双语教育法规势在必行。当前,在我国依法治国的方略下,作为民族教育重要环节的双语教育法必须尽快提上日程。6、加快师资队伍建设和教材开发作为双语者和双文化者的双语教师不仅要具有高学历,经过专门的训练要,而且应该具有从事双语教学的综合能力和积极有效的教学策略。这一切使得双语师资的培养和培训需要大量的物质和智力投入。“我国正在努力建立健全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上海市委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等相关机构研究建立双语教师培训和考评体系,预计2007年起将对上海中小学双语教学的师资进行资格认证”再者,对于相对贫困的民族地区来说,合格的双语教师极度匮乏也是一件迫在眉睫的大问题。而解决制约双语教育发展的这一瓶颈的出路不仅在于要加大民族地区双语教师教育的资金投入,还要完善相应的双语教师培训体系和教师资格证的规定。

  

  

篇十七: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现实困境与对策分析心得体会

 为了迎合各民族之间越来越频繁的相互沟通与融合的需求为了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与文化发展为了提高全民族的教育素质和确保整个社会的长治久安在少数民族地区大力发展双语教学针对各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特点制定切实合理的教学策略是当前我国双语教学应该努力的方向

  浅析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摘要】我国是一个由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很多民族并不以汉语作为第一语言。为了迎合各民族之间越来越频繁的相互沟通与融合的需求,为了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与文化发展,为了提高全民族的教育素质和确保整个社会的长治久安,在少数民族地区大力发展双语教学,针对各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特点,制定切实合理的教学策略,是当前我国双语教学应该努力的方向。【关键词】少数民族;双语教学;问题;措施在党中央的大力宣传与支持以及少数民族地区自身的积极响应与努力下,我国少数民族的双语教学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少数民族同胞学习汉语的热情高涨,双语教学在少数民族地区蓬勃发展。然而,在形势一片大好的同时,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一、目前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定位模糊提到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中的问题,我们经常会提到其特殊性和复杂性。而一些专家和一线教师认为最特殊、最复杂的部分,通常是双语教学在少数民族地区教学中的定位问题。也就是汉语与民族语的关系问题。处理好两种语言的关系,是开展好双语教学的前提。有的学者和一线教师认为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对于少数民族语言的使用率降低,其社会功能必然随之降低,因此,双语教学应该以汉语为主;也有的学者或教师认为,民族语言是少数民族自古以来的主要交流工具,要保持民族性,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教学就必须以民族语为主。而对这一争论不能很好的解决,我们的学者们就不能统一步调,不能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教学共同出谋划策,同时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也就缺乏参考和指导。2.教师教学水平有待提高,双语水平有待加强首先,很多少数民族地区由于位置偏远,条件较差,工资待遇不高等原因,导致很多教师不愿意去就职。很多学校只能聘请代课老师,作为权宜之计,不能吸引或者留住一些骨干教师,导致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师资不稳,学生的双语学习没有连续性。其次,教师整体水平相对不高,导致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水平偏低。在我国很多少数民族地区,在职教师都是本地人,并且有很大一部分人都毕业于当地的师范院校。这些老师对于汉语的掌握情况并不理想,多数教师都有发音不准、汉语词汇不丰富、语法应用不准确、无法根据具体语言环境熟练运用正规的汉语等问题。教师的汉语水平有限,那么对于学生的汉语教授工作的结果一定是差强人意。3.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教材中存在的问题教材是教学活动中的主要工具,是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的中介。教师依据教材开展教学活动,而学生依据教材系统学习文化知识。在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中,教材的合理选择和使用,是一个关键问题。目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教材主要分以下三种情况:①所有教材以本民族语言为主,汉语作为一门课程单独开设。②以汉文编写教材,以汉语为主要教学语言,本民族语言只起辅助作用。③以汉文教材为主,全部采用统编的教材的译文。各校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当的教材。然而无论如何,教师和学生在选择教材的过程中,都难免遇到以下的问题:①学校所选用的教材内容,脱离了学生的

  实际生活经验。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为了让学生尽快适应汉语教学,选择使用全国统编的汉语教材,或者是使用本民族译文的统编教材。在这种情况下,就很容易产生教材中阐述的内容,完全超出少数民族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的情况。比如教材中提到的一些物品或是事物,都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没有接触到的,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范围。这种情况下,教材不仅不能辅助学生学习知识,还可能对学生造成困扰。②一些教师和学生,不能正确认识教材的真正功能。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一些老师在双语教学中把教材看成是让学生学习汉语的一种工具。过于强调学生对于汉语知识的接受和认可,忽略了学生对于专业学科的学习,使学生丧失了对于专业学科学习的兴趣,影响了学生对于专业学科的学习。这是得不偿失的。二、针对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措施1.在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的地位举足轻重针对上文中提到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定位模糊的问题,无可否认,两方学者的观点都有一定道理,都是从我国民族教育和社会发展着眼。然而,双语教学要解决的并不是究竟要偏重哪一方的问题,而是如何协调好两方面关系的问题。在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的地位举足轻重。通过双语教学,既要让学生熟练掌握本民族语言,传承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又要让学生学习汉族文化,以便能更好地融入到主体文化之中,放眼未来,走向世界。另外,双语教学并不只是意味着开设两种语言的语文课,它还应作为媒介,运用到其他学科的教材和授课当中。学生对于语言的学习和对文化知识的学习是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以上阐述我们不难明白,在少数民族地区,汉语与民族语并不是相互排斥或者相互取代的关系,而是相互辅助、相互补充的关系。两者应该齐头并进,共同发展,而绝对不可以厚此薄彼,有所偏颇。由此,在处理二者关系上,无论是学者们还是一线教师们都大可以统一思想认识,共同促进双语教学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2.提高教师队伍的工作能力和教学水平是关键要想发展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汉语文化水平,提高教师队伍的工作能力和教学水平是关键。在解决这一问题方面,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首先,少数民族地区地方政府与教育部门要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环境,解决教师生活和工作中存在的困难,从根本上吸引和留住教师。要先种梧桐树,才能引得凤凰来。其次,提高少数民族地区教师的整体素质。为了提高少数民族地区教师的整体素质,我们可以进行以下的努力:①提高双语教师的教育理论知识。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要具备扎实的教学理论基础来指导教学。在少数民族地区,作为双语教学的老师,不仅要精通所教授的课程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对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理论知识有熟练掌握。只有这样,才能使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在双语学习方面也取得突破和进展。②提高双语教师的语言水平。在少数民族地区,作为双语教师,无论其所教专业是什么,必须要具备熟练运用当地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两种语言进行授课的能力。因此,对于少数民族双语教师的语言水平就有很高的要求。双语教师必须具备双语思维,能根据实际授课情况,对两种语言灵活运用,自由切换。在少数民族地区,只有让老师在工作中得到充分的尊重,劳动得到相应的肯定的基础上,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整个少数民族地

  区的双语教育的发展。3.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中,教材的合理选择和使用是关键要加强双语教学理论的研究,提高教师对双语教学的认识水平,增强对于双语教学教材的鉴别和使用能力。合理选择适合当地情况的教材,要大力推进双语教材的建设工作,提高双语教材编写队伍的整体素质,从而提高双语教材的质量,满足少数民族地区广大师生的需求。三、结语综上所述,目前在我国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是极其必要的。只有推进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发展,才能实现各民族文化交融,构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也只有通过发展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才能让少数民族的孩子立足民族,放眼全国,走向世界。要想使双语教学取得长久稳定的发展,我们就要不断的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使各民族的文化通过语言的交流实现融合与升华。参考文献:[1]杨浩强.对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中几个问题的认识[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2):15.[2]李枚珍.30年来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发展与现状[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1):185.[3]方晓华.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现状、特点及其反思[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4):59.[4]柳元丰.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中双语师资的现状及思考[J].语文学刊,2010(1):164.

  

  

推荐访问: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现实困境与对策分析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双语 困境

本文链接:https://www.xpbxgsx.cn/xindetihui/691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4 精优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浙ICP备15042696号-1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