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精优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范文大全 >

2022年经济理论文章汇编大全11篇

时间:2022-12-11 14:35:03 来源:精优范文网
导读: 2022年经济理论文章汇编大全11篇2022年经济理论文章汇编大全  2022年基础理论与相关知识-----通货膨胀(二)  (二)通货膨胀的成因西方主流经济学对于通货膨胀的成因主要有三种理论解释,即需

2022年经济理论文章汇编大全11篇2022年经济理论文章汇编大全  2022年基础理论与相关知识-----通货膨胀(二)  (二)通货膨胀的成因西方主流经济学对于通货膨胀的成因主要有三种理论解释,即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经济理论文章汇编大全11篇,供大家参考。

2022年经济理论文章汇编大全11篇

篇一:2022年经济理论文章汇编大全

  2022年基础理论与相关知识-----通货膨胀(二)

  (二)通货膨胀的成因西方主流经济学对于通货膨胀的成因主要有三种理论解释,即需求拉

  动的通货膨胀理论、本钱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和构造性通货膨胀理论。1.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所谓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又称过度需求通货膨胀,是指由于总需求的增加超过了总供应而引起的价格水平持续、显着上涨的经济现象。由于总需求是和货币供应量联系在一起的,所以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又被解释为过多的货币追赶过少的商品。总需求的增加可能是由消费需求的增加或投资需求的增加引起的,也可能是由政府支出的增加或净出口的增长造成的,固然也可能是总需求中四个重量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导致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支出和净出口这四个变量增加的因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消费者收入的变动,利率的变动,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汇率的变动等等。总需求的增加是否会导致通货膨胀,与总供应的状况有关。在一个经济社会没有实现充分就业即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之前,或者说供应弹性很大时,总需求的增加只能导致产出的增长而不会引起通货膨胀。当经济扩张到肯定阶段,以致某些资源的供应变得相对缺乏时,总需求的进一步增加虽然

  还会刺激经济的进一步增长,但也会引发价格水平的小幅上升,从而消失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所说的“半通货膨胀”或“爬行式通货膨胀”。当经济中的资源已经被充分利用即实现了充分就业以后,总需求的连续增加就会导致真正意义上的通货膨胀或完全的通货膨胀。这时,产出不再增加或增加很少,但价格水平则会急剧上升,这就是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可以用图7—3来表示。

  在图7—3的坐标中,纵轴表示价格水平,横轴表示产出水平。坐标中的AD线为总需求曲线。斜率为负的总需求曲线(AD)表示的是全社会的需求总量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如前所述,总需求是指整个社会对产品和效劳的需求总量,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即净出口等四个变量构成。坐标中的AS线表示总供应曲线。总供应是由在肯定条件下整个社会生产的商品量和供应的效劳量构成的。从图7—3中我们可以看到,总供应曲线AS起初保持水平,当总需求曲线为AD1线时,它与总供应曲线的交点所打算的产出水平为Y1,价格水平为P1。当总需求增加,即从AD1线右移到AD2线时,产出水平从Y1增加到Y2,但这时总需求的增加并未引起物价水平的上涨,价格水平仍保持在P1。当总需求连续增加到AD3线乃至增加到AD4线时,虽然产出水平仍旧会连续增加到Y3和Yc,但价格水平也会相应上涨到P3和P4,这时的价格水平上升就是所谓的半通货膨胀或爬行式通货膨胀。之所以会消失半通货膨胀,缘由就在于,当由总需求拉动的经济增长过快时,就会导致

  某些资源的供应消失相对缺乏,即消失经济增长中的瓶颈现象,从而引起价格水平上涨。图7—3显示,当总需求曲线为AD4线时,产出水平为Yc,Yc为潜在产出水平。当实际产出到达潜在产出水平常,意味着资源已经被充分利用即社会实现了充分就业,总供应曲线AS线将呈现垂直状态。这时,假如总需求连续增加,例如增加到AD5时,总供应将不会随之增加,产出水平将不再增长,但价格水平将被拉升到P5,这时的价格上涨就是完全的通货膨胀。可见,当总需求的增加超过资源的供应力量时,就会引起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2.本钱推动的通货膨胀本钱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与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理论的动身点正好相反,它是从总供应而不是从总需求的角度动身,假设在不存在过度需求的状况下,由于供应方面本钱的提高所引起的价格水平持续、显着上升的一种经济现象。本钱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把推动通货膨胀的本钱因素归结为工资和利润两个方面,所以,本钱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又分为两种,即工资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和利润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工资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认为,形成通货膨胀的根本缘由就在于劳动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市场。假如劳动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市场,工资的水平是完全由劳动市场上的供求关系打算的,工资的增长率不会高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因此工资的提高不会引起通货膨胀。而在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上,由于具有强大势力的工会的存在,工资不再是完全由劳动供求关系打

  算的竞争性工资,而是由工会与雇主之间通过协商所达成的协议工资。一艘状况下,协议工资都高于供求关系打算的竞争性工资,从而使得工资的增长率高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由于工资的提高会提高生产本钱,从而必定引起价格水平的上升;而价格水平的上升又会引起新一轮工资水平的提高,工资水平的提高会再度提高生产本钱,并推动价格水平的持续上升。这就是工资推动的通货膨胀。工资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把这种工资和价格的螺旋上升运动,即工资一价格螺旋视为通货膨胀的直接缘由,把工会的存在所导致的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视为通货膨胀的根源。在经济学中,由于工资被视为劳动本钱,因此,工资推动的通货膨胀亦即本钱推动的通货膨胀。与工资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不同,利润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则把通货膨胀的缘由归结为产品市场的非竞争性。在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上,商品价格是由市场的供求关系打算的均衡价格,任何企业都不能通过掌握产品的产量来操纵产品的价格,企业只能被动地充当价格的承受者而不是价格的制定者。在此状况下,价格水平上升的速度一般不会超过生产本钱增长的速度。但是,假如市场是垄断的市场或寡头垄断的市场,垄断企业和寡头垄断企业就可以利用其垄断的优势,通过掌握产量和提高产品价格来猎取高额垄断利润,这必定会推动价格水平上升,并使价格水平的上升速度超过生产本钱的增长速度,从而引发通货膨胀。这就是利润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在经济学中,由于利润被看作是本钱的一局部,即被视为企业家本钱,

  因此,利润推动的通货膨胀也属于本钱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以上是关于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理论和本钱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的根本观点。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仅从总需求或仅从总供应的角度分析通货膨胀的缘由是片面的,应当同时从总需求和总供应两个方面及其相互影响来说明通货膨胀,在经济学中,这种理论被称为混合通货膨胀理论。3.构造性通货膨胀在经济运行过程中,有时在既不存在需求拉动,也不存在本钱推动的状况下,仅仅是由于经济构造因素的变化也可以导致价格水平持续、显着的上涨,引发通货膨胀,这就是构造性通货膨胀。从经济构造本身所具有的特点来看,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各具特点且千差万别,这是导致构造性通货膨胀的根源。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首先,从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来看,有些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快,而有些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慢;其次,从各部门在经济进展过程中的进展趋势来看,有些部门正处在进展的上升阶段,而有些部门则处在进展缓慢的衰退阶段,即所谓“朝阳产业”和“昔阳产业”;最终,从与世界市场联系的亲密程度及部门的开放程度看,有些部门属于开放部门,与世界市场联系亲密,有些部门属于非开放部门,与世界市场联系很少,在一种较为封闭的状态下进展。在现代社会,由于资本和技术在不同的经济部门具有不同的特征,因此,现代社会的经济构造很难使这些资本和技术从劳动生产率较低的部门流

  

篇二:2022年经济理论文章汇编大全

  管理经济学知识点汇总(行管版)

  一.绪论:

  1、管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把老式经济学旳理论和经济分析措施应用于公司管理决策实践旳学科。2、经济模型:由经济变量之间旳函数关系构成,通过建立经济模型来研究经济变量之间旳因果关系,可达到科学地进行经济预测和经济决策旳目旳。3、边际分析法:是微观经济学分析和研究资源最优配备旳基本措施,是一种对旳旳决策思想,用其衡量一种方案或一项活动与否有利,就是要把这个方案或活动引起旳额外成本(边际成本)与引起旳额外收益(边际收入)相比,如果后者不小于前者,就是有利旳,否则就是不利旳,这种决策措施体现了向前看旳决策思想。4、机会成本:是指资源用于其她旳、次好旳用途所也许得到旳净收入,只有用机会成本做决策,才干判断资源与否真正得到了最优使用。5、会计利润:等于销售收入减去会计成本旳差额,它反映公司通过经营增长了多少货币收入,会计师计算会计利润旳目旳是报告公司旳盈亏状况,以便投资者作为投资、政府作为征税旳根据等。(会计利润=销售收入—会计成本)6、经济利润:等于销售收入减去机会成本旳差额,经济利润不小于零,阐明资源用于本用途旳价值要高于其她用途,资源配备较优;否则,阐明本用途旳资源配备不合理,因此,经济利润是决策旳基本。(经济利润=销售收入—机会成本)7、正常利润:经济利润为零时,公司旳利润。指业主如果把她在本公司旳投资用于其她相似风险旳事业所也许得到旳收入,即为吸引公司主在本公司投资而必须给她旳至少旳报酬,它属于机会成本性质。8、外显成本:是指公司实际旳支出,一般能在会计帐上体现出来。9、内含成本:是指非实际旳支出,是会计帐上未体现出来旳开支。(内涵成本

  =机会成本-外显成本)

  二.市场供求及其运营机制

  1、需求量:需求量是指在一定期期内,在一定条件下,消费者乐意购买并能

  购买得起旳某种产品或劳务旳数量2、影响需求量旳因素产品价格(↑↓)、消费者收入(一般旳,↑↑)、有关产品价格(替代品价格:↑↑;互补品价格:↑↓)、消费者爱好、广告费用(一般,在限度内↑↑)和消费者对将来价格旳预期(一般,价格看涨,需求量↑)等。3、需求曲线:是假定需求函数中旳非价格因素不变,反映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关系旳体现式,或QD=f(p),需求曲线具有自左向右下方倾斜旳规律。可分为个人、公司、行业三种需求曲线。个人需求曲线:表达消费者乐意购买某种产品旳数量与其价格之间旳关系。行业需求曲线:表达市场上全体消费者乐意购买某种产品旳总数与其价格之间旳关系。行业需求曲线可由行业内各单个消费者旳需求曲线横向相加求得。公司需求曲线:表达某个公司所有顾客乐意向该公司购买某种产品旳数量与其价格之间旳关系。4、需求旳变动是指当非价格因素变化时需求曲线旳位移。需求量旳变动是指当非价格因素不变、价格变动时,需求量沿原需求曲线发生旳变动。5、供应量:指在一定期期内,一定条件下,生产者乐意并有能力提供某种产品或劳务旳数量。6、影响供应量旳重要因素:产品价格(↑↑)、产品成本(↓↑)和生产者对价格旳预期(↑↑)。7、供应曲线:假定影响供应量旳非价格因素不变,反映供应量与价格之间关系旳体现式,可记为Qs=f(p),供应曲线具有自左向右上方倾斜旳规律,可以分为公司供应曲线和行业供应曲线。

  8、供应旳变动:是指当非价格因素变动时,供应取现代位移。供应量旳变动是指当非价格因素不变、价格变动时,供应量沿供应曲线发生旳变动。

  三.需求分析

  需求弹性:阐明需求量对某种影响因素变化旳反映限度。公式为需求量变动率

  与影响因素变动率之比。

  一、需求旳价格弹性

  1、价格弹性旳计算需求旳价格弹性:反映需求量对价格变动旳反映限度,或者说,价格变动百分

  之一会使需求量变动百分之几。

  价格弹性=需求量变动%/价格变动%=(△Q/△P)•(P/Q)有两种算法:点价格弹性、弧价格弹性。前者方程必须已知,后者懂得点旳座

  标。公式分别为:

  点价格弹性:εp=(dQ/dP)•(P/Q)弧价格弹性:Ep=[(Q2-Q1)/(P2-P1)]•[(P1+P2)/(Q1+Q2)]2、具有不同价格弹性旳需求曲线四种:完全非弹性旳需求曲线(垂直直线,如自来水、电、液化气等,P↑,Q基本不变);完全弹性旳需求曲线(水平旳直线,如完全竞争市场上旳同类产

  品,P↑,Q→0);单元弹性旳需求曲线(双曲线,Q随P同比变化,但销售收入不变);中点为单元弹性需求,中点以上旳部分为弹性需求,如下为非弹

  性需求(倾斜旳直线)。

  3、价格弹性与销售收入之间旳关系弹性需求单元弹性需求非弹性需求

  |εp|>1

  |εp|=1

  |εp|<1

  P↑销售收入↓销售收入不变销售收入↑

  P↓销售收入↑销售收入不变销售收入↓

  4、价格弹性与总收入(TR)、边际收入(MR)和平均收入(AR)间旳关系。(1)弹性需求时,降价能使销售收入增长;非弹性需求时,降价则会使销售收入减少,故销售收入一定在单元弹性时为最大。销售收入曲线形状为一条抛物线。(2)边际收入(MR):指在一定产量水平上,额外增长一种产量能使总收入增长多少。边际收入在需求量为零时最大,在弹性需求时为正值,在单元弹性时为零,在非弹性需求时为负值。(3)平均收入(AR):等于总收入除以销售量,也就是产品旳价格P,平均收入曲线即公司旳需求曲线。三者关系:MR=P•(1-1/|εp|)|εp|=∞时,MR=P;|εp|为其她值时,MR<P;|εp|>1时,MR>0;|εp|=1时,MR=0;|εp|<1时,MP<0。5、影响价格弹性旳因素(1)商品是必需品还是奢侈品(|εp|前者小,后者大)(2)可替代旳物品越多,性质越接近,|εp|就越大。即替代某商品旳难易限度决定此商品|εp|旳大小。(3)购卖商品旳支出在人们收入中所占旳比重(比重大旳|εp|大,比重小旳|εp|小)。(4)时间因素也影响弹性旳大小(同样旳商品,从长期看,|εp|就大,从短期看,|εp|就小)。二、需求旳收入弹性:反映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水平变化旳反映限度,或者说,消费者收入水平变动百分之一会使需求量变动百分之几。

  

篇三:2022年经济理论文章汇编大全

  2022年宏观经济及市场展望

  随着新冠肺炎疫苗接种加速和口服特效药上市,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有望明显减弱。2022年,全球将真正进入“后疫情时代”:发达国家宽松的货币政策将逐渐退出,全球通胀水平有望高位回落;中国经济在政策偏暖的托底作用下,仍将维持在合理增长水平;主要市场震荡之后回归平稳,大起大落的可能性不大。总体而言,2022年将是“吐故纳新”的关键之年,疫情的阴霾将逐渐消散,新旧动能将迎来转换,新业态、新结构和新增长点有望持续蓄势聚力。

  全球经济:疫退胀消

  疫苗接种加快与特效药上市,全球疫情将可能逐步消退。目前大部分发达经济体的疫苗接种率已达70%以上,新兴经济体也已普遍达到40%左右;国内外知名药企已加快研发新冠肺炎特效药,并陆续开展临床试验,预计将在2022年大规模投产。在有效疫苗和口服特效药的共同防护下,新冠肺炎病毒的传染性将得到明显控制,全球疫情大概率将趋于缓解。近期出现的奥密克戎新毒株比德尔塔变种病毒传染性更强,但似乎毒性更弱。由于疫苗和特效药在全球的普及需要一个

  1

  过程,疫情局部蔓延、散发的趋势短期内仍会持续,但市场和民众对于疫情的恐慌情绪将明显下降,预期2022年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可能会逐步放开疫情管控措施,这将有利于人员和货物的正常流通及全球供应链的修复。

  发达经济体宽松货币政策将稳步退出。一方面,美联储宽松政策加速退出。美联储2021年11月议息会议正式启动Taper,2021年12月议息会议加速Taper并放弃“暂时性通胀说”。预计到2022年3月,量化宽松将结束。在Taper结束之后,美联储可能适时启动加息进程,2022年内可能加息三次。具体是否加息以及何时加息,届时将视美国的通胀和就业情况而定。另一方面,欧洲央行暂时不会退出宽松政策,但也难以加码。尽管当前欧元区通胀水平仍在高位,但如果增长势头不急剧放大,并不会对欧央行的货币政策构成太大压力。欧洲央行利率决议强调,要在中期内将通胀稳定在2%的目标水平,仍需要货币宽松政策,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表示,因为不确定性因素太多,倾向不做长期承诺,并重申2022年升息的可能性不大。不过她也指出,一旦升息条件获得满足,也会毫不犹豫采取行动。

  欧美财政刺激政策退出方向明确。美国抗疫纾困支出减少,财政赤字将边际下降。随着疫情逐渐消退,前期推出的

  2

  大规模财政刺激政策也将随之退出。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预计,2022财年,美国财政赤字将降至1.15万亿美元,2023~2025财年将降至1万亿美元以下。预计2022年美国与疫情相关的抗疫纾困支出将减少。欧盟仍将维持必要的财政支出,但不会再加码。随着欧元区经济从疫情引发的衰退中复苏,赤字和公共债务随之出现下降。2022年,欧盟将重点关注经济复苏、增加就业、绿色转型和数字化建设等。据欧盟委员会预测,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政府逐步退出经济刺激措施,有助于将2022年和2023年欧元区的总预算赤字占GDP的比重分别降至3.9%和2.4%。而欧元区与美国经济复苏节奏不一致,预计欧盟财政刺激政策退出的节奏偏慢。

  全球高通胀有望退潮。一是全球流动性拐点出现。随着美联储宣布2021年11月起开始实施Taper,全球流动性拐点形成的重要边际变化已经出现。美联储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将不断减少,市场资金将不再廉价,全球资产估值将面临重估。二是疫情影响减弱,供应链得到修复。随着疫苗的逐步普及和特效药的出现,全球疫情的影响将减弱,管控措施放松,全球供应链将得以恢复,因供需错配导致的高通胀压力将明显减轻。三是欧美经济恢复较弱,需求整体难有明显回升。随着各国宽松政策陆续退出,海外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速大概率在2021年三季度至2022年底将继续放缓,针对居

  3

  民的现金补贴也将逐步取消,补贴对消费需求的支撑作用减弱,也有利于缓解通胀压力。

  全球经济复苏面临的主要风险点。一是新兴经济体存在被动加息的倾向。为应对国内通胀及美联储货币政策退出的影响,一些新兴经济体从2021年初起陆续开始大规模加息。但加息会抑制实体经济的发展,降低企业的生产力,并拖累经济复苏。二是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退出会对新兴经济体的金融市场造成冲击。伴随美联储加息、美元升值,通常会刺激美元从新兴市场国家回流,或对新兴市场形成较大冲击,引起资本市场动荡、汇率贬值,甚至引发主权债务危机。三是由于全球各国抗疫进程、疫苗普及度的差异,局部地区疫情不确定性依然存在。疫苗仍是防控的最有效手段,但医疗基础设施薄弱、运输和储存能力较差等因素导致低收入国家疫苗接种进展落后于全球其他国家。边境开放时间差也将影响全球供应链修复进程。

  中国经济:政暖经稳

  中国经济复苏动能有所减弱。目前,房地产投资处于景气下行区间。房地产调控总基调不变,并将进行执行纠偏和模式探索,支持居民刚需和房企正常的开发、并购及相应的

  4

  融资需求。由于行业处于景气下行区间,预计2022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可能回落至1.5%左右。一方面,土地成交弱势不会改变。房企依然面临信用风险,扩张负债的幅度受限,且当前行业环境也已与扩张圈地时期不同,房企对未来市场的预期、扩大开发的能力和意愿均相对下降,体现为拿地行为趋于谨慎,更加注重稳健经营。另一方面,房屋开工量不会出现明显反弹。房企虽然有加快开工促进回款的动力,但2021年土地出让节奏延后、降温明显,将对2022年可供开发项目造成硬性约束,新开工面积可能负增,进而将限制施工及建安投资的增长空间。长租房和保障房开工有望提速,对开发投资回落有缓冲作用,但不足以扭转其下行态势。

  出口增速将边际放缓。2022年全球疫情稳定后,我国出口“补缺效应”和“低基数效应”或将同步减弱,海外需求也可能走弱。但出口整体良好的形势仍会延续一段时期,边际放缓趋势可能逐渐形成。从出口量看,预计海外市场耐用品、消费品以及防疫物资等出口将减少,部分订单会回流到其他国家。从价格看,中国出口周期与PPI周期大致同步,出口和PPI类似,目前整体在顶部区域,2022年上半年开始会有明显下行压力,价格对出口的贡献度也将逐步减弱。进口仍将维持较稳定的增速水平。在进口价格方面,受大宗商品价格高位回落的影响,价格因素对进口的支撑作用将逐步减弱;

  

篇四:2022年经济理论文章汇编大全

  2022年高考政治总复习《经济生活》全册知识点总结汇编(精品)

  第一单元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1、商品①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②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2、货币的含义及本质①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所以说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②本质:一般等价物3、货币的职能

  ①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含义: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原因:货币本身有价值;形式:观念上的货币流通手段: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形式:现实的货币

  (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公式是W-G-W)②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4、货币流通规律——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①其内容是: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次数成反比

  1

  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

  平

  ②其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货币流通次数

  货币流通次数

  5、纸币

  ①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

  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代表的价值)

  ②优点:制作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磨损减少贵金属的无形流失

  ③限度:纸币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过多易导致通货膨胀,

  过少易导致通货紧缩

  6、电子货币: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贮存、转账、购买、支付的

  7、货币的发展:金属货币(金银条块——铸币)——纸币——电子货币

  二、信用工具和外汇

  1、结算方式

  现金结算:用纸币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

  转账结算:通过银行转账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

  2、常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

  ①信用卡

  含义: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功能:集存款、取款、借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

  优点: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优点:功能多、

  方便、节省、安全等)

  2

  ②支票含义: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种类: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3、外汇含义: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4、汇率:又称汇价,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外币升值;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外币贬值)5、汇率变化对经济的影响:(即:货币升值和贬值的利弊分析)

  (1)本币(人民币)升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少,影响有:A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B有利于我方对外投资,不利于外资对我方投资;C有利于我国居民出国消费、旅游、留学,不利于外国居民来我国消费、旅游、留学;D有利于我方偿还外债,不利我方收回债务

  (2)本币(人民币)贬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多,影响有:A不利于进口,有利于出口;B不利于我方对外投资,有利于外资对我方投资;C不利于我国居民出国消费、旅游、留学,有利于外国居民来我国消费、旅游、留学;D不利于我偿还外债,有利于我方收回债务

  6、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①含义: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②意义:对人民生活安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三、影响价格的因素1、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2、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卖方市场(卖方起主导作用,处于有利地位)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买方市场(买方起主导作用,处于有利地位)3、价值决定价格①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一般情况下,商品价值量与价格成正比)②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对于商品生产者来讲,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处于不利地位;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处于有利地位。③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④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注意十种关系)4、价值规律①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②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四、价格变动的影响1、对生活消费的影响

  4

  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②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消费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③在替代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购买,转而消费另一种商品,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消费者将增加对该商品的购买,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即替代品的价格变动对双方的影响是反向的)④在互补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也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会引起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随之增加(即互补品的价格变动对双方的影响是同向的)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调节产量,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注意十个图形)五、消费及其类型1、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A、经济发展水平B、居民的收入C、物价水平。D、其他因素有:消费心理、消费环境、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包装、广告、购买方式、服务态度等等。2、收入对消费的影响: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①一般说来,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与居民消费成正比——要发展经济,增加居民收入②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改善收入预期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联系(一般说来,二者成反比)——缩小收入差距3、消费类型:

  5

  

篇五:2022年经济理论文章汇编大全

  2022年经济形势分析论文2022中国经济形势分析

  2022年经济形势论文篇一当前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

  摘要:中国的经济增长、物价、就业、国际收支;中国的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中国的经济结构、经济效益和人民生活。

  关键词:宏观经济

  2007年上半年经济增长11.5%,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2%,涨幅呈现上升势头。究竟应该如何认识和看待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需要深入分析和研究。

  一、中国的经济增长、物价、就业和国际收支

  从2002年底开始,中国经济进入上升通道,2003年到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长持续保持了10%或略高于10%的增速,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没有出现大的起伏。2007年一季度增长11.1%,二季度增长11.9%,经济增幅根本在1个百分点的区间内波动。二季度经济增速加快,主要是因为世界经济比预期要好,近期IMF已将2007年世界经济平均增速从4.7%调高到5%。加之局部企业对出口退税和关税政策调整的提前反响,抢在7月1日前突击出口,使二季度贸易顺差增加较多。下半年随着异常因素的消除或减弱,出口增速归于正常,从年度看,增长有望回复到正常水平。

  近五年,是中国经济平稳快速增长、波动较小的时期。其间,我们克服了非典的冲击,消除了国际市场原油和局部初级产品价格大幅上涨的不利影响,战胜了各种自然灾害。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开展,国民经济上了一个大的台阶,经济总量从2002年的12万亿元跃升到20万亿元以上,

  人均GDP到达2000美元。应该说,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开展的成就是来之不易的。

  保持价格总水平的根本稳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四年多来,国际市场原油及资源性产品价格暴涨,原油价格从2003年海湾战争前的25美元/桶左右,跃升至70美元/桶以上,平均价格水平超过了60美元/桶。其它初级产品价格都程度不同地上涨。影响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年均上涨4.1%,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年均上涨7.6%,而居民消费价格年均只上涨2.1%;核心CPI根本稳定在1%以下。2004年CPI的短期上涨,2007年5、6月份CPI的上涨都与农畜产品的价格波动有关。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国际粮食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变化对我国传导性影响,加上2006年肉价偏低,导致生猪存栏、出栏下降。2007年上半年扣除食品和能源工程后的核心价格指数仅上涨0.9%。因此,价格的短期波动主要是结构性的,而且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涨幅在回落。总体来看,总供给、总需求关系并没有发生突变。回忆1973年和1982年两次石油危机对当时各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开展形成的冲击,比照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开展和物价水平,说明我们的宏观调控是卓有成效的。

  就业是民生之本,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宏观调控必须高度重视的目标之一,在一个13亿人口规模的大国尤为重要。2003年至2006年,经济快速增长创造了大量的就业空间,四年内城镇新增就业近4,000万人。2007年以来,我国在面临就业顶峰压力比较大的形势下,就业人数仍不断增加,就业形势继续向好。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629万人,已完成全年方案任务的70%;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79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6%;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74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74%。6月底,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就业增加,为增加居民收入、改善民生打下了稳固的根底。

  保持国际收支的根本平衡对于宏观经济稳定十分重要。从2005年开始,我国贸易顺差明显增加,并呈继续开展的态势。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矛盾日益突出。对此,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扩大汇率弹性,两年来人民币相对于美元升值8.6%左右。同时,取消局部商品出口退税,开征出口税,降低进口关税总水平,促进进口。全面清理宽进严出的外汇管理政策,放宽居民、企业用汇管制,鼓励企业“走出去”等等。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矛盾。我们既要看到贸易顺差持续增加是我国国际竞争力提高的综合表现,对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产能利用率,增加劳动力就业,增强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等多方面的积极作用:也要看到它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对改善国际贸易环境,减少贸易摩擦等方面的不利影响。当前我国贸易顺差增加是经济全球化和参加世界贸易组织后的必然结果,是我国比较优势的客观反映,也与我国当前的开展阶段有关。从历史看,一些大国在经济起飞阶段往往都经历过较长时期的贸易顺差。美国在1874年至1970年的97年里,有93年是顺差。德国在1952年至2005年连续54年保持贸易顺差,日本从1981年以来连续25年顺差。需要特别重视的是,要充分吸取国际经验和教训,综合考虑我国开展水平还比较低,就业压力比较大等根本国情,在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等关系中,求得协调和平衡。

  总之,2003年至今的宏观经济,总体上保持了增长速度较快、物价根本平稳、就业增加较多的良好态势,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矛盾,有的已经有效缓解,有的正在采取措施,形势是好的。

  二、中国的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

  进入新世纪后,中国经济开展进入到新的阶段。消费升级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明显加快了工业化进程。过去四年来,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

  值比重由40.5%上升到43.1%,采掘业、能源原材料工业、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以及轻纺工业相互促进,快速开展,投资大幅度增加,仅制造业投资就有9万亿元左右,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工业制成品不仅能够满足国内需求,还形成了大量出口能力。与之相适应,根底设施和根底产业明显加强。四年累计发电装机容量增加2.6亿千瓦;铁路营业里程增加0.5万公里,而且随着提速,总体运能增加;公路里程增加169.2万公里,特别是高速公路增加2万公里,综合运输体系的协同效应明显增强。煤电油运紧张状况明显缓解,制约经济开展的瓶颈根本消除,使经济开展的潜在能力不断释放。

  

篇六:2022年经济理论文章汇编大全

  新核算体系充分体现了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要求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标志着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统计部门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武器加快建立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的现代统计调查体系现代统计核算体系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提供更加坚强的统计保障

  2022年国民经济核算小论文3篇

  __处于世界经济大形势之下,所以为了更加完善的认识__居民消费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我们通过居民消费水平的国际比较、支出法核算的三大需求对GDP的影响等分为三个方面分析__居民消费问题并提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法。

  [_统计年鉴》____―____年的数据后,分析__与世界主要国家之间的差距(见下图)。

  ____―____年各国GDP比较从GDP数值方面分析,__GDP的总体走势是上升的,但是同经济大国美国同期比较,虽然在增长幅度上占优势,但是总数值仍有极大的差距需要跨越;不可否认的是__仍是全世界GDP强国,尤其在____年经济危机的时候,在世界平均GDP负值的情况下,我国仍然保持了92%的同期增长率。由上图可以看出,__的GDP的发展情况与世界各国相比较仍处于比较靠前的位置,我国____年GDP首次超过英国,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的全球第四大经济体。而且通过GDP增长率分析可以看出,__GDP在____年到____年一直处于快速增长阶段,但是,我们不得不理智地看待这个问题,自____年开始,__的GDP增长率开始下跌,虽然与其他国家相比仍处于优势,但是我们应当正视问题,从中找出原因来。我国想要继续扩大GDP,加速国内经济发展,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就要从宏观的方面看待这件事情。受金融危机冲击,美欧发达国家消费需求大幅下降,直接影响到__的出口增长,__经济增长转向国内投资与消费需求的支撑,国际社会更对__消费需求寄予厚望。与此同时,__人均GDP正式迈入3000_6000

  美元阶段,这也成为推动社会、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因素。但是,如何转型为以内需为主导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我们仍需借鉴有关国家扩大消费的政策经验与教训,厘清各种认识误区和政策取向。所以,居民消费低已经成为__不容忽视的问题所在,以下,我们就从不同方面分析居民消费问题。

  1居民最终消费占GDP比重我国居民消费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国际对比分析显示,现阶段我国居民消费水平较低、增速较慢、消费能力较弱,消费结构有待优化升级。____年我国居民最终消费率为353%,不仅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也低于低收入国家平均水平。而且,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我国居民消费规模较小、增长缓慢。我国居民消费支出总量在世界的位次要低于GDP总量的国际地位,增速要慢于GDP的增速。自____年以来,各国的居民最终消费率平均水平一直保持在55%_57%,美国的最终消费率则保持在60%以上,并在____年后上升至70%以上;与__同处亚洲地区的日本,其居民最终消费率也保持在50%_70%的水平。而__的居民最终消费率则始终处于低迷水平,长期停留在50%以下,并自____年起降至40%以下。__居民消费率不仅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而且其发展趋势也与其他国家相左。各国居民消费率均保持平稳甚至小幅上升的态势,整体居民消费率也保持平稳;而__居民消费率水平则从____年起步入下降通道。与发达国家相比,__居民消费呈现出水平低,同时发展趋势向下的特征。2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比重__的GDP即使已成为世界第四,但我国人口众多,普遍收入不高,且巨大的

  收入差距是众所周知的一个严重问题,所以有效市场规模也就大打折扣。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收入差距对需求的影响引起了我国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收入差距是影响市场需求规模的重要因素。

  在最终分配中,居民消费倾向低、储蓄倾向高的现象十分明显。经过收入再分配以后,____年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比重为594%,但仍低于主要发达国家。在居民可支配收入中,我国居民消费和储蓄比重分别为644%和356%,而主要发达国家居民消费占可支配收入比重在80%以上,美英等国家更是达到了95%的消费比重,差距十分明显。

  各阶层之间、城乡之间居民收入差距过大抑制消费支出。由前述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分析可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对居民消费的增长也有极大的影响。

  3三大需求对GDP增长的平均贡献率和拉动现阶段我国的收入分配机制也存在着较大的问题,__的收入差距已经扩大到相当严重的程度,城乡之间的一道道资金、市场、技术、劳动力等壁垒,阻碍了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交流,并影响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一方面,农产品市场难以扩张,农业生产难以持续增长,农民收入的增加受到严重影响;另一方面,农村消费品市场与城市消费品市场的等级在不断拉大,农村需求结构得不到提升,必然影响与需求有关的供给结构。三大需求对GDP增长的平均贡献率和拉动的中美比较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对GDP增长的拉动(百分点)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GDP年均增长率%__39____8021004604602401170美国80702980-980240100-030320

  如上表所示,在初次分配方面,劳动者所得偏低、企业所得偏高的问题比较突出。____年,我国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为417%,明显低于发达国家,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在50%_57%。营业盈余占GDP比重为296%,明显高于主要发达国家;固定资产折旧比重为15%,低于日本,高于美国、英国、法国;生产税净额比重为136%,低于韩国,高于美国、日本、英国和德国。且由上表可明显看出,我国与美国的最终消费所占GDP比重仍有相当大的差距。

  4结论综合分析来看,制约我国居民消费的因素很多,既有经济发展水平因素,也有发展战略因素;既有结构性因素,也有体制和机制因素。应注重短期刺激和长期调整政策相结合,通过提高居民收入、调整消费结构、加大民生工程投资力度以及改革分配机制、缩小收入差距、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等综合措施,充分挖掘我国居民消费潜力,提高居民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推进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跨越性转变。参考文献:[1]魏国强、浅析目前城乡居民消费行为[J].___统计,____(6)[2]余芳东、扩大我国居民消费潜力的国际比较研究[J].统计研究,____(6)[3]陈卫东、居民消费模式的国际比较及对__的启示[J].金融发展评论,____(7)[4]刘海燕、扩大居民消费的财政制度探讨[J].__市场,____(16)[5]项婉玉、我国居民消费与GDP的误差修正模型研究[J].__市场,

  ____(29)摘要将森林核算结果纳入国民经济核算,目的是在传统经济核算中对森

  林的处理方法加以扩展,对森林及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做更加全面的整体评价。

  关键词森林综合核算在支撑当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等三大类产品中,生态产品已成为社会最短缺、最急需和大力发展的产品,提高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已成为林业部门极为重要、艰巨和迫切的任务。因此,必须及时开展森林价值及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客观地评价,林业为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高所做出的贡献,准确地反映森林资源的变化和经济发展对森林资源的影响,反映森林资源对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力,为国家制定促进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将森林核算结果纳入国民经济核算,目的是在传统经济核算中对森林的处理方法加以扩展,对森林及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做更加全面的整体评价。森林综合核算的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第一是要对森林自身的价值进行核算,要将其包含在国民财富之中,第二是要对森林所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即森林的产出进行综合核算,并尝试与国内生产总值衔接起来。一、森林总价值与国民财富森林是一个国家所拥有自然资源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有必要核算森林的总价值即森林的存量价值,并将其纳入国民财富。1.森林总价值核算原则上,森林总价值应该是森林所具有的全部功能的价值,包括提供物

  质产品的功能价值和提供生态服务的功能价值。但是,从目前核算所能够实现的程度看,森林存量价值主要是指林地和林木价值总和。

  2.森林总价值对国民财富总量的调整现有国民经济核算中,国民财富的核算对象是各种所有权确定、可以为其所有者在目前以及一定时期内带来经济收益的经济资产,其中包括各时期生产活动产出成果被积累起来形成的生产资产,以及一部分符合经济资产定义的非生产资产;而且,核算中以市场价格作为财富的基本估价原则,核算的是各种资产的市场价值。就森林主题而言,上述基本原则会在两个方面导致无法在国民财富中体现森林的重要性。第一,从内容而言,一般来说,人工林属于生产资产,可以包括在国民财富核算范围内,但天然林却有可能因为不符合经济资产的定义而被排除在国民财富范畴之外,即使包括在其中,也会仅仅作为非生产资产,与作为生产资产的森林割裂开来;第二,从估价方法而言,侧重于经济价值的估价原则无法体现森林的生态功能价值。因此,要在国民财富核算中显示森林的重要性,需要在核算方法上做以下改进:第一,扩展核算范围,使之包括所有森林;第二,将属于生产资产的森林和属于非生产资产的森林合并在一起,创建完整的森林资产概念;第三,延伸经济价值,使之包括森林的生态功能价值。二、森林产出与国内生产总值森林功能的实现在于它为人类和经济体系提供了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产出,特别是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本项目研究创新性地提出并定义了森林产出概念,并尝试将其与反映国民经济最终产出的国内生产总值衔接起来。1.森林产出的定义

  森林产出是指依托森林和林木形成的产出,主要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一是为国民经济提供的森林物质产品,二是为社会提供的森林生态服务。

  

  

篇七:2022年经济理论文章汇编大全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中国经济的论文范文

  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猛开展,成为世界经济开展的奇迹。下文是为大家搜集的关于中国经济的论文的内容,欢送大家阅读参考!

  谈中国经济新常态下外资企业的开展现状及困境与应对措施

  自十一届以来,大量外资企业入驻中国,既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技术,也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增长。外资企业入驻中国具有重要的影响,首先外资企业给中国带来了大量的资金,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国经济开展过程中遇到的资金困难;其次外资企业的不断开展也促进了中国的工业化的进程;第三,外资企业为我国的税收做出了巨大的奉献,是我国税收的重要之一;第四,极大的推动了我国产业化结构的升级,加快了我国经济产业结构向二三产业转变的步伐;第五,为我国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缓解了就业的压力,解决了的就业问题;第六,外资企业在中国开展对我国技术的开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建设,带来了先进的设备和高技能的人才等,使中国经济得到了飞速开展。

  一、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开展现状

  我国的外资企业是伴随着我国的和对外开放政策而逐步建立并不断开展的,至今已形成较为庞大的外资企业规模。在中国新经济常态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下,外商持续地对工业领域投资形成了强大的生产能力,使外商投资工业企业对我国工业的奉献不断增强,已经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在外资不断开展的同时,一系列问题不断凸显出来,外资企业不断向东南亚以及南亚转移,外资企业在中国的投资结构的转换,背后是跟中国的各种生产要素和经济要素的本钱增加高度相关的。与此同时,众多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的和资本密集型的产业开始渐渐入驻中国,为市场经济注入了新的动能与活力。

  (一)经济新常态下外资企业的转型与升级

  “党的以来就中国经济大势和所处的阶段,作出了“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政策消化期”叠加的判断,这是对我国经济开展阶段性的理性认知,也是我国深化经济体制和制订重要的经济政策的客观依据”。在新的一轮国际直接投资和技术转移的形势下,诸多外资在经济开展新态势的认识与把握中,局部规模小且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及人们个性化效劳的外资公司选择搬离中国,根据有关数据统计,就广东拥有一万家之多的东莞市来说,xx年关停外资企业428家,与xx年根本持平,其中这些企业大都是劳动密集型的低端组装企业,也就是说他们产品的技术、渠道和品牌并未在中国生产,随着中国的经济转型,各项生产要素的增加是他们选择搬离中国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中国仍然是投资战略重地,在初级制造业离开中国的同时,一些企业的核心先进技术企业,以及外乡研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发部门纷纷进驻中国。我们认为,对于一些初级产业的离开不用慌张,从大趋势上我们可以看出,在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高端产业正在不断到来,重要的是,我们要尽早地适应这种趋势,调整相关的政策,促进行业企业能够及时跟上国际分工开展的步伐,这也正是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经济转型的真正脱胎换骨。

  (二)劳动力本钱等各项生产本钱要素不断增加

  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中国劳动力的本钱仅为外国劳动力本钱的十分之一,如此廉价的劳动力使的外国劳动密集型企业大量转入中国,以此来降低本钱,但是如今,“随着经济的增长社会的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工资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以及“富士康跳楼”促使工资不断提高,在《劳动法》中也提高了工人的最低工资标准,中国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将不再明显,现如今中国的人工本钱,也就是劳动力的本钱,这些年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力本钱每年都有8%~10%的上升”。这种上升的结果是,在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一个熟练的纺织工人,月薪到达3000人民币,相当于500美元这样一种水平。但是在东南亚的国家,比方柬埔寨100美元就够了。人力本钱的上升、生产各项本钱要素的上升都为外资企业在中国的投资产生巨大影响,对于传统制造业的外资企业更是选择搬离中国,选择东南亚的越南、老挝、及西亚劳动力本钱较低的国家。这也是近几年中,劳动密集型纺织服装工业大量的向东南亚国家转移,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不仅是在华外资调整策略实现利益最大化,同时也是中国经济新常态下转型升级调结构的现实需要。

  (三)两税并轨政策的实施给外资企业造成困扰

  在新经济常态下,两税并轨是近年来新出的一个热词,是把《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和《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合并成一部所得税法。在税率等方面对内陆企业和对外资企业执行同样的税率,一视同仁。这就意味着以前中国为吸引外资而的一系列措施将一去不复返,使外资企业面临巨大挑战,过去在政策下,外资企业在特区的税率是15%,在沿海十四个开放城市的税率是24%,新通过的《企业所得税税法》规定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使用统一的的企业所得税税率根本确定为25%,这对于特区内的外资企业影响较大税率上涨了10%,对于沿海十四个开放城市的外资企业影响较小上涨了1%,但不管是特区内的外资企业还是沿海十四个开放城市的外资企业的税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使外资企业面临巨大的挑战,这也是局部外资企业选择搬离中国的原因之一。

  二、经济新常态下外资企业的应对措施

  新经济常态下,中国经济正在以独特的方式蓬勃开展并且拥有巨大的消费市场,尽管面临着劳动力本钱上升、税收政策减少、环境税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开征以及各项生产要素增加等压力,中国仍吸引不少外资企业前来投资建厂,外资企业在中国仍有巨大开展空间,蕴藏无穷的开展潜力。(一)突出重点加强对外商投资方向的引导

  投资重点主要放在根底产业、根底设施和高新技术工程上,特别是能源、交通、高新技术产业等工程,要进一步放宽政策,大胆吸引外资,为我所用。对于贸易、旅游、金融等行业,大展身手,适度开展。对于某些高新技术工程,特别是进口替代产品。适当放宽内销比例,以提高外资投资和追加投资的积极性。

  (二)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水平,降低劳动力本钱

  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面对劳动力工资不断提高这一问题,外资企业要想方设法从其他方面降低劳动力的本钱,将此影响减小到最小,减少对企业的影响。外资企业自身要调整薪酬管理制度应对劳动本钱上升这一问题,提高绩效工资的比例,实行多劳多得的奖励政策,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提高劳动者工作时间和报酬代替员工增加等,通过这些措施来不断降低工人工资上升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保持企业平稳较快的开展。

  (三)开展高新技术产业,制定适合市场需求的新税法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两税合并之后,对外资企业的税率有所提高,但是由于国家鼓励高新技术产业的开展,所以对高新技术产业仍然执行百分之十五的税率,这给外资企业的开展提供了一个时机。“国家科技部门公布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法规》里规定了生物制药、信息工程等十一个高新技术产业,涉及到的产业比拟广泛,因此外资企业可能尝试朝着高新技术产业开展”。其实在中国假设干外资企业只是将工厂挪到了中国,但是公司技术研发却仍然保存在本国,外资企业可能将公司技术研发产业也一并移到中国,进而取得提供的百分之十五的税率,此外在中国的外资企业也可能进行产业转型,大力开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增强自身竞争力。

  三、结语

  党的以来的“新常态”经济思想,是全面科学理解与引领中国经济开展走向的“总开关”和“金钥匙”。外资企业如何把握新态势下经济开展的动向,在我国经济既要走出高速增长的“纠结”同时,又要保持经济合理增长速度的前提下,让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以保持经济总体的健康运行,外资企业的“进退间”是经济开展态势的有利回应。在未来经济新常态的开展中,我们应当在继续保持宏观经济形势根本稳定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各项,进一步释放我国的各种活力与红利,实现我们的伟大的“中国梦”。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浅析提高中国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的结构转化路径

  提高国家经济增长的质量以及效益是研究人员的重要课题,也是我国当前的首要任务,我国的经济会议在xx年就提出了国家经济的开展要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为重心,要通过转化经济结构为这项重心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由于我国经济结构失衡的状况越来越严重,这阻碍了我国相关经济法规的落实与实施,为了解决这一工作难点,我国研究人员的首要任务应该是,找出经济结构失衡与经济增长效益的内在逻辑以及,还要通过转化经济结构找到提高国家的经济增长质量以及效益的方法,这样才能为我国经济结构转化提供有效的依据。

  1我国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的态势

  从以来,我国的经济效益一直在不断的提升,在经济稳定持续开展的过程中,我国的经济结构得到了很大的优化,人民的收入分配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贫富差距在一点点的缩小,过度开采能源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也使人们认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所以我国生态环境的代价也在逐渐下降。刚刚开放时,我国制定了“赶超型”经济开展战略,这极大的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增长,国内生产总值逐年提升,在xx年已经超过,在世界排名中到达了第二,但是一味的追求经济增长,也使得我国经济结构存在一定漏洞,经济结构失衡极大的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制约了我国经济的稳定开展,而且也使得我国的经济增长与生态平衡出现了较大的矛盾,城乡的开展模式也存在较大的冲突,很多产业结构也存在失衡的问题,这些因素都影响了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以及效率。

  2我国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的结构性约束

  经济增长是我国重要的战略目标,有时经济结构局部的失衡反而会促进某一经济产业的快速开展,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增长,但是由于我国的经济市场在不断变化,如果不对经济结构失衡问题进行调整,会极大的制约我国经济的长远开展,还会阻碍经济数量、经济质量以及效益的增长。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的结构性约束可以从需求结构、供应结构以及产业结构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2.1需求结构约束

  需求结构是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利用乘数效应可以改善需求结构,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如果需求结构与产品供应无法适应的话,可能会造成需求过盛、通货膨胀等问题,这也会给经济增长带来一定的波动性。随着我国的不断开展,经济市场也在不断的变化,其中市场总需求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消费需求正在逐年下降,而投资需求却在大幅上升,并且我国的外贸需求在不断的开展,其占总产出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的比重也在逐年上升。从目前的数据来看,我国的消费动力与投资与外贸动力相比明显缺乏,这也是我国需求结构失衡的主要原因,需求结构的失衡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加剧了我国需求结构与产业结构失衡的比例。投资与出口在总需求中的比例越来越大,加大了我国内需结构调整的难度,对外贸易的扩大,也使得我国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差,降低了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以及效益。

  2.2供应结构约束

  供应结构作为影响经济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关键因素,是影响要素产出效率、经济增长规模报酬以及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按照新古典增长理论,资本的供应仅有水平效应,而无增长效应。但是在新增长理论看来,扩大人力资本供应和技术研发供应不仅能够实现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扩张,还能推动资本的规模报酬递增,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

  2.3产业结构约束

  产业结构对于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改善收入分配结构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产业结构的调整,为劳动力流动、物质要素的配置创造了空间,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生产要素从生产率低的部门逐渐向生产率高的部门流动,提高了全社会的要素配置效率,不仅为初次收入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分配的改善提供的条件,也为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创造空间,但我国产业结构失衡状况并没有因此而得到根本改善。

  3提高我国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结构转化路径

  3.1以调整需求结构的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作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消费、投资与出口,在总需求结构比例严重失衡的情况下构成了约束我国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要因素,所以需要采取积极措施推动需求结构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第一,逐步转换投资方式和渠道。通过集约和规模效应发挥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促进作用,有效降低投资需求在总需求结构中的比例;第二,调整出口结构,在保障出口平稳增长的过程中,逐步协调出口商品结构与国内消费结构,降低出口扩张对国内生态环境的压力。

  3.2以改善供应结构的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在以追求数量增长为目标的增长模式下,地方普遍增加对短期增长效应较高的行业或产业进行投资与建设,而无视了对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投入,形成了产能过剩、技术和人力资本错配的情况,降低了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因此欲通过改善供应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量和效益,就需要调整最终产品供应结构;强调在公共品供应方面的责任与职能,使在有限财政支出的约束下,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比例,加大教育、培训等公品的投资建设力度,为劳动力素质水平的提高提供条件。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经济结构的转化可以有效的提高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以及效益,但是在转化的过程中,也要充分利用的职能制定出合理的政策与措施,还要发挥职能催促与监督这些政策的落实情况。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需要结合经济市场的相关机制,要优化经济市场的资源配置,使各项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与,这样也有利于调整经济市场的结构,使需求结构、供应结构以及产业结构可以得到更好的优化。在调整经济结构时,鼓励市场主体的参与,也可以为经济结构的转化提供良好的经济根底。所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率的最正确结构转化路径是就将与市场以及市场主体有效的结合起来。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篇八:2022年经济理论文章汇编大全

  【调查报告】

  2022年经济调查报告4篇

  __规划将对经济增长率作重大调整变硬性增长指标为弹性指标,用预测值代替目标值

  一、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根本情况今年以来,面对依然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和市委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按照年初人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围绕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主线,大力实施重构绍兴产业、重建绍兴水城战略,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方案、预算执行情况良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1、主要指标平稳增长。上半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_45.63亿元,增长7%。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农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2%。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695.30亿元,同比增长5%。35个工业行业中23个实现增长,其中以通用设备、汽车为主的装备制造业表现较好,增加值增长8.4%。上半年效劳业开展良好,实现增加值839.89亿元,同比增长7.9%,高于gdp增速0.9个百分点,占比到达43.2%。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__.69亿元,增长_.8%,其中工业投资增长5.3%。全市完成外贸出口_2.8亿元,增长_%。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_._亿元,增长_.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9%。6月末,全市存、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6%和7.9%。上半年全市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_9.56亿元,同比增长9.5%;市级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1.94亿元,同比增长6.5%。对照年初人代会确定的年度目标,除生产总值外,均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2、结构调整步伐加快。1-6月,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3%、9.1%和8.4%,增幅高于面上平均值。规上工业%,快于工业总产值增长_.2个百分点,占比到达29.4%。深入推进四换三名工程,完成技改投入436.3亿元,同比增长_.7%,占工业投资比重到达76.9%。全市规上用能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6.5%,降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8个百分点。效劳业投资增势强劲,增长26.8%,高于工业投资_.5个百分点,效劳业

  增加值占比到达43.2%。电子商务快速开展,1-6月,我市网络零售额68.52亿元,同比增长82.72%,增速居全省第三。旅游业继续保持良好开展态势,实现旅游总收入3_.1亿元,增长_.4%。

  3、民生保障不断改善。上半年,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__7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1_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_8_元,同比分别增长_.1%、9.7%、_.8%。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3%,涨幅与一季度持平。新增城镇就业6.6万人,落实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同比增长_.8%,其中民生支出增长_.7%,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达76.7%。

  4、各项改革扎实推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加快梳理权力清单,行政审批事项归零清理4_项,减少49%,向各区(县、市)下发市级权限_项。调整完善市与__区和市直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积极推进营改增试点,为企业减负8.6亿元。创新金融效劳模式,上半年,全市社会融资规模661.52亿元,其中直接融资额_6.62亿元,居全省首位。

  二、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虽然上半年我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仍然严峻复杂,经济下行压力未见缓解,困难挑战有增无减。要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特别需要重点关注以下问题:1、高度关注开展动力缺乏对稳增长带来的压力。一是实体经济开展依然艰难。一方面,行业、企业分化现象明显,工业结构升级滞后所带来的问题日益显现,工业面临的去产能化任务十分艰巨,占工业比重70%左右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履维艰,而新兴产业目前整体规模较小,尚缺乏以支撑我市的经济开展。另一方面,受市场、产能、本钱、价格等多重因素的困扰,局部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企业亏损面增大,盈利能力下降,不少企业仍处于无利甚至亏损状态。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增幅低于去年同期1.3个百分点,其中纺织业、先进装备制造业利润分别下降6.1%和_.1%。二是投资整体乏力。从调查情况看,一方面大工程、优质工程缺乏,另一方面,即使有一些大工程、好工程,也因受制于土地、能耗要求高等要素制约而难以落地。上半年,全市实施亿元以上重大工业工程数量较去年同期减少75只,完成投资额同比减少_.6%。市级各区块投资增速普遍偏

  慢,其中__区、高新区、袍江开发区投资均出现负增长,分别同比下降4.3%、3.9%和_.4%。三是企业家开展信心仍然缺乏。企业家对行业前景心存观望,信心普遍缺乏。一些企业表示,当前能维持正常运行已属不易,面对投资可能带来的风险和投资回报率较低的预期,对后期生产经营持谨慎态度,近期不会考虑追加投资,扩大生产规模。而对转型升级大都感到难度大,心有余而力缺乏,认为转什么、怎么转,方向不明、路子没有,意愿不强、热情不高。

  2、高度关注多重风险叠加对区域经济健康开展带来的影响。一是企业担保链风险。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现象依然存在,实体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资金尤其是流转资金紧张局面未得到有效改变。我市企业担保类贷款约占全部银行贷款的40%左右,随着出险企业的增多及银行追偿力度的加大,担保链内企业资金链、担保链断裂的风险在不断累积。二是金融风险。据金融部门反映,逃废债现象时有发生,银行不良贷款率达2.53%,同比上升1._个百分点,不良率和增幅分列全省第二、第一。企业关注类贷款余额269亿元,比年初增加94.26亿元。在不良贷款持续上升情况下,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不信任感加剧,辖内局部银行业金融机构出现授信审批权限上收的情况,金融信用环境受损,对区域经济金融影响较大。三是房地产风险。前几年,我市制造业企业将主业作为融资平台,涉足房地产业的不在少数。当前,受房地产市场疲软的拖累和实体经济不景气的影响,这些企业经营举步维艰。如下半年房地产市场行情进一步走低甚至大幅波动,对这类涉房企业带来的传导影响将会是雪上加霜,甚至是灭顶之灾。与此同时,由于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还款来源中土地出让收入占比超过三分之一,房地产风险导致土地市场转冷,还将对政府融资平台还款带来巨大压力,

  

篇九:2022年经济理论文章汇编大全

  2022年高考政治总复习经济学考点知识梳理汇编(超全)

  经济学常识考点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现的变革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变革的内容(三点)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3.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最根本的方法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现的意义(四点)

  经济学常识考点2: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一、商品理论1.商品的二因素含义与关系2.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抽象劳动)及商品二因素的关系、劳动二重性学说的意义3.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及其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4.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二、货币理论货币含义、产生、本质、形式发展三、价值规律理论地位、基本内容、表现形式、作用(三点)

  四、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四点)

  经济学常识考点3: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一、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内容(一)剩余价值的生产1.剩余价值的含义2.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的主要方法3.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两部分4.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二)剩余价值的实现

  1.产业资本的循环(1)产业资本含义(2)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3)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2点)2.产业资本的周转(1)资本周转(2)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3.社会化生产顺利发展的条件(三)剩余价值的分割1.资本主义工商业领域2.资本主义农业领域:二、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两点)

  经济学常识考点4: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一、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基本内容(一)经济危机的实质及根源、表现

  1/13

  (二)经济危机再生产的周期性1.周期2.原因3.周期爆发的物质(1)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研究对象是——国民财富的生产和分配,揭示了物与物的关系

  基础4.经济危机的影响

  (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揭示了人与人的关系。

  二、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

  2.制定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一)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对经济危机的认识

  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最根本的方法是——唯物辩证法。(具体——抽象——

  (1)萨伊(2)李嘉图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现的意义

  (二)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诞生是人类经济思想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性变革。

  1.物物交换情形2.商品流通情形

  它不仅使劳动价值论进一步科学化,而且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和资

  (三)原因分析(三点)

  实现了经济学研究对象和方法的变革。

  (四)意义(四点)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地揭示了物的背后所掩盖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把生产

  选修经济学常识《专题二》笔记知识点清单

  研究对象。

  经济学常识考点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现的变革

  3.马克思主义把唯物辩证法作为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最根本的方法。

  考点描述1.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

  4.正是由于马克思、恩格斯正确地确立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科学研究方法,所以

  (1)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立

  社会产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暂时性,创立了无产阶级的政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现的变革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于无产阶级认清自己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具有根本性的意义。

  知识点梳理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变革的内容

  经济学常识考点2: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1.使劳动价值论进一步科学化;

  考点描述

  2.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平均利润理论和资本主义经商济品危理机论理论;

  3.实现了经济学研究对象和方法的变革。

  货币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价值规律理论

  1.科学地确立了研究对象

  意义

  2/13

  知识点梳理

  (2)必须经过专门的训练与学习,劳动者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后才能从事的劳动,

  一、商品理论

  (3)在同样时间里,复杂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比简单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大。

  1.商品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二、货币理论

  2.商品的二因素——价值与使用价值

  1.货币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1)使用价值是物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商品的自然属性。2.货币产生: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的必然结果。

  (2)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商品的社会属性、本3.质本属质性:、一特般有等属价性物。

  (3)使用价值与价值是商品的二因素,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4价.值形的式统发一展体:。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自然形态——铸币——纸币——电子

  注明:交换价值是两种商品相交换的量的比例。价值决定交换价值,交换价三值、是价价值值规的律表理现论形式。

  3.劳动二重性及商品二因素的关系

  1.地位: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1)形式上各不相同的劳动叫具体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出各种各样的2使.价用值价规值律。的基本内容

  (2)人的体力和脑力的耗费,即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叫抽象劳动,抽商象品劳价动值形量成由商生品产的商价品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

  (3)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3.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A.具体劳动与自然物质是商品使用价值的源泉;B.价值的源泉确是受唯供一求的关,系那的就影是响抽,象价劳格动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4)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不是两种劳动,也不是两次劳动,而是生产商4品.的价同值一规律劳动的过作用程的两个方面。

  (5)劳动二重性学说的意义: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由马克思创立的。这一①学说价不值仅规律科学自地发地揭使示价社值会的资源泉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之间流动。这一方面有利于社会资源在

  使劳动价值论成为科学,而且为剩余价值等其他理论奠定了基础,从而成为理解另马一克方思面主由义于政这治种经调济节学具的有枢局纽限。性,也会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

  4.商品价值量及其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②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所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成这正客比观)上会促进整个社会的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但是,在私有制条件下,也

  (2)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阻碍新技术的推广和利用,不利于生产的发展。

  

篇十:2022年经济理论文章汇编大全

  2022年高考政治《经济生活》全套知识点总结汇编(超全)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1、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1)价值的含义: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不同的商品所以能进行交换,就是因为它有价值,价值是商品交换的基础。)(2)使用价值的含义: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千差万别)。(3)两者关系: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价值离不开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使用价值也离不开价值,否则就不是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不能同时拥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生产者为实现价值必须让渡使用价值,消费者为得到使用价值必须支付价值。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1)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目的是为了克服物物直接交换所遇到的困难。货币的产生经历了四个阶段:①偶然的物物交换阶段;②扩大的物物交换阶段;③一般等价物的产生阶段;④货币的产生阶段:在众多的商品中,金和银因具有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久藏不坏、质地均匀、容易分割等天然属

  专心爱心用心

  1

  性,因而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于是贵金属用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这便标志着货币正式产生。

  (2)货币的本质: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仍然是一般等价物。3、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具有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两大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①含义:指货币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②价格:用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示出来的商品价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决定价格,价格反映价值。

  ③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2)流通手段:①含义: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②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公式:W

  --G――W’③需要现实中的货币。

  (3)货币的其他三种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4、金属货币与纸币:

  (1)纸币的含义: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2)纸币的本质:纸币只是价值符号,本身没有价值,国家强制方能使用。

  专心爱心用心

  2

  (3)纸币与金属货币相比,纸币的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

  (4)纸币的发行:国家有权发行纸币,有权规定纸币的面值与发行数量,但不能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不可以任意发行纸币。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如果纸币发行量过多,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纸币发行量过少,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W价格水平×待售W数量/G流通速度)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区别:①含义及实质不同。前者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的、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纸币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数量,是其主要原因之一,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而后者是与之相反的一种经济现象,它表现为物价水平在较长时间内全面、持续下降,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的出现,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②形成的原因不同。前者有四种类型,需求拉动型、成本推动型、结构型、综合型,其中纸币发行量过多属于需求拉动型。而后者则是由宏观经济环境由商品短缺转为相对过剩,货币供应量增长乏力,国外经济危机传导的物价下降等原因造成的。③表现不同:前者表现为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经济过热的现象;后者表现为物价持续下跌、市场疲软、经济衰退的现象。

  专心爱心用心

  3

  ④危害不同:前者会直接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如果居民的实际收入没有增长,生活水平就会下降,购买力降低,商品销售困难,造成社会经济生活秩序混乱;后者引起物价下降,在短期内对居民生活有好处,但物价总水平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居民的消费心理,导致市场销售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和居民的长远利益不利。

  ⑤解决的方法不同。解决通货膨胀的主要方法有:一是要大力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二是要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努力增收节支等措施。而要解决通货紧缩,主要靠综合运用投资、消费和出口等措施拉动经济增长,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来说,特别需要靠扩大内需的方针联系:①都表现为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不平衡。②都会影响正常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抑制。二、信用工具和外汇1、货币的发展形式: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2、结算与信用工具:(1)结算的方式一是现金结算,二是转账结算。(2)结算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等①信用卡:

  专心爱心用心

  4

  A.含义:具有消费、转帐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其中,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B.信用卡的作用:信用卡作为转账结算的一种信用工具,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减少了现金的使用及不便,简化了收款手续,节省了交易费用,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为持卡人带来极大便利。(简捷、安全、方便等优点)②支票:A.含义: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由出票人签发,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一种票据。B.种类:分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转账支票适用于办理同城转账结算。C.现金支票注意事项及特点:妥善保存,不得折叠;准确性,现金支票要查验金额的大小写是否一致,单位书写是否正确;有效性,要在有效期内到指定银行支取;间接性,不能拿来直接购物,支票一般用于同城结算。3、外汇和汇率:

  (1)外汇的含义: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的含义: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①100外币可兑换更多本币-→外汇汇率升高(本币汇率降低)-→

  

篇十一:2022年经济理论文章汇编大全

 2022年关于经济学论文

  经济学论文篇1

  《国际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国际经济活动的学科,集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金融理论于一体,是传统经济活动在跨国领域的运作和延伸。该课程一般开设于大二学年上学期,是经济相关专业的学生接触到的第一门“国际类”课程,在整个教学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的教学方法运用得当,可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国际经济学》相关教材的选择《国际经济学》作为经济专业的一门传统课程,教材版本众多,选择余地大,但是由于理论发展迅速,内容庞杂,各版本教材的内容差异较大,选择不同的教材可导致学生学到的理论差异很大。比较经典的国内教材是人大版和高教版的21世纪系列教材,也是国内众多院校选择的教材,这类教材中规中矩,尽量选择的是国际经济学中的传统理论,去掉旁枝末节,只对核心部分加以阐述,基本能满足教学要求。缺陷在于这类教材一般理论性较强,知识更新速度慢,实例和练习题较少,导致教学手段也比较单一,不能很好的举一反三。国际上关于该课程的经典教材也比较多,像克鲁格曼和萨尔瓦多的版本,都是一版再版,受到许多国内985和211院校教师的追捧。这些教材内容全面,知识新颖,一般都配以大量实证分析和习题,并有网络教学资源加以利用,教学效果更好。但此类教材一般难度较大,计量模型类分析较多,基础差的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容易放弃。对于普通本科院校的学校,我们建议还是以国内学者编撰的教材为主,以国外经典教材为参考书或课外阅读书籍,做到有的放矢,深入浅出,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二、《国际经济学》教学内容的调整《国际经济学》与其它课程由浅入深的内容编排不同,一开篇就是难点,关于西方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难度较大,不好理解,依赖于较好的微观经济学基础,否则部分学生会觉得雾里看花,对该课程首先留下了晦涩难懂的印象。比如相互需求理论和提供曲线,不结合微观基础理论分析会觉得理论突兀,结

  合基础理论部分学生又无法理解,针对这个问题,我们的主张是保证课堂教学的紧凑性,只讲解核心部分内容,并提供整个理论分析的参考资料供有基础的学生课外阅读,并把相关曲线的分析编入习题中,让学生熟悉它的推导过程。

  《国际经济学》中大部分的内容都是国际贸易理论部分,分成不同的流派,形成不同的观点,许多派系直到现在仍然在发展充实。教师在进行这几章内容的备课时,一定要注意分类整理,避免逻辑混乱,并且在同一派系中还有不同分支,观点不尽相同,一定要注意分析和比较,让学生在思考中掌握问题要点。其中有几个理论,诸如贸易保护理论和生命周期理论等,在现代国家的`发展中有很好的运用,所以适合结合实际来分析,避免就事论事。否则,学生也会在其它课程里面从另外的角度再次学到这些理论,那么他们就会心存疑虑,认为这些理论描述不一致,很难对理论信服和认可。我们建议教授《国际经济学》的教师和教授《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师必须有集中备课的习惯,以便于知识的传承和衔接。关于国际金融理论部分的知识也在讲授中的一个难点,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是需要进行讲解的,但是该部分与《金融学》和《国际金融》的理论都有所重叠,许多教师甚至直接把备课的内容在这几门课上重复运用,没有做到严格区分,容易让学生觉得这些课程重复太多,学起来没用的假象。

  在讲授该部分内容时,应侧重金融知识为贸易知识服务的重要性,国际经济活动是多重性的活动,实体贸易经济最终需要货币结算和资金流动等一系列的活动来配合完成,这才是《国际经济学》中编排金融知识的目的。所以金融理论知识的讲解一定要跟前面的贸易理论知识结合起来,主要贸易领域资金结算和投融资活动的分析,这样才能把《国际经济学》两部分的内容更好的融合,保持整体性和连贯性。开放经济政策下的宏观经济政策是该课程的又一个难点,这部分内容是宏观经济学的延伸和运用,同时也是近几十年来经济学者比较集中研究的内容。要引起学习的积极性,可以布置一些课堂任务,让同学们下去查询相关学者取得的成就和经济政策在不同国家的运用,让他们主动发现这部分内容的重要性,有了心态上的主动认识再加上课程的讲解,对经济政策的运用和不同国家的比较就可以学得更加透彻。《国际经济学》的内容众多,需要选择和取舍,分清主次,这就需要任课老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因材施教,有的放失,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国际经济学》教学习题和案例分析的甄别

  (一)教学习题方面《国际经济学》是一门承上启下的重要课程,必要的练习是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教学内容,掌握解题思路的手段之一,国外众多版本的教材中都有较多参考资料,但是难易程度不一,需要选择。诸如在讲解提供曲线时,许多教材都在习题中对这个问题以习题形式来分析,但难度比较大。教师可以把这部分内容编入课堂教学中,以课堂思考题的形式直接提出并进行分析解答,可根据课堂反应来判断讲解的深入程度如何。纵观国内教材,习题编撰比较单一,一般都以简答或名词解释的形式呈现,没有任何新意,这就需要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习题编写,融入选择、判断以及计算分析等多种题型。比如在讲述区域经济一体化内容时,往年习题集中于问答题型,但讲授时可以把中国关于自贸区的政策介绍进去,那么习题编写时就可以考虑到时事部分,把关于自贸区的内容变成填空、选择或判断题,来考察学生在课后是否认真了解了这些经济时事政策。在讲述外汇和汇率时,可从贸易角度讲述金融结算方面的知识,那么习题就可以出一些计算分析题,国际经济活动中不同情形需要用什么汇率结算,怎样计算和分析等,这样学生就可以对该问题的应用有了更深的了解。(二)案例分析方面《国际经济学》的案例众多,选择性大,所以要选择合适的案例,要分析得当,讲解有深度,而且要为理论知识服务。比如在讲解国际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的相关内容时,关于跨国公司的案例很多,但我们可以选取世界500强公司的前三十名进行比较分析,近三年来该榜单有什么变化,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经济形势对跨国公司的经营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通过该案例的分析再来讲解跨国公司的相关理论,课堂的教学效果就非常好,学生理解起来也非常直观。在讲解国际收支相关内容时,除了罗列国际收支平衡表让学生理解分析外,还可把这几年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变化列出来给学生看,让其分析原因,再结合中国的“走出去”战略,让学生在学习国际收支平衡表内容的同时也知道了当前国际经济新形势下新的战略和选择。案例分析也要与时俱进,也要注重实例分析为理论服务的特点,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总之,为了把《国际经济学》的教学工作做得更好更透彻,任课老师应该充分作好各种准备工作,多阅读参考教材,将各类素材整理归纳到课堂上来讲解,多准备案例教学,让案例导入理论,从理论归纳到做法,从做法再总结

  案例,循序渐进。每一章都要编写配套习题,习题内容要与课堂教学内容配套,做到相辅相成,相互融合,才能起到习题的训练效果。另外,国际经济的活动日新月异,跨境电商贸易和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给该门课程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我们在讲授时也要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做到知识更新,才能取到更好的效果。

  怠惰是贫穷的制造厂。

  经济学论文篇2

  经济学基础在当前经济管理类型专业中属于非常核心的课程,在其相关专业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发挥关键重要作用,尤其现在国家市场经济体制处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对于经管类人才需求量非常大,我们必须加大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提高经济学基础的教学水平。[1]同时经济基础课程教学目的重在实践,但是其内容体系过于庞杂、知识偏重理论,但是日常的课堂教学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然而当前教学环境发展较为滞后难以满足新时代对经济学基础教学要求,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型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的实施,阻碍了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升,不利于实用性经管人才的培养。

  1“经济学基础”教学环境发展现状1.1“经济学基础”教学课程的安排偏重理论现阶段,多数学校的“经济学基础”的课程安排偏重理论性知识,而经济学基础的课程本身内容体系庞杂,相关观念和理论抽象复杂、晦涩难懂,纯理论性讲解无法使学生对知识有更加清晰的理解,甚至适得其反,教学效果非常不理想,这也极大地削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2]长久以来,院校使用的考评系统更多关注的是教师的理论水准,没有重视对教师实践能力的考查评估。这些年,各院校致力于知识理论的研究,院校教师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理论研究以及论文的发表方面,忽略了对经济学基础中应用性教学的研究,而此类学科对实践性和理论性都具有较高的要求,这使得教学效果并不明显,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同时,现在大多数教学只是单纯掌握了理论性知识,基本没有从事任何经济学实践活动,也没有开展过任何经济业务。如此一来,教师在课堂上只能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无法给学生提供有效的经济学

  案例,课程内容空洞无趣、枯燥无味,不仅不能使学生很好地了解课程的内容知识,甚至极大消磨了学生的耐心,极大地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之实践性教学,教学效果不理想。

  1.2教学案例的使用水平偏低众所周知,经济学基础知识理论性太强,单纯照本宣科学生难以理解知识内涵,加之该学科对实践性还有很高的要求,所以在课程中增加教学案例分量既是学科本身的要求,也是众多经济学专业的学生的学习需求。[3]但是,当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教学案例分析课程安排较少,案例内容质量不高,脱离实际生活,案例分析不到位、不合理,使得最终案例教学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出现以上情况的原因是涉及方方面面。其一,一般情况下,案例教学具有一定的人数限制,理想的授课人数大约为30人,但是各大院校实行扩招,学生规模持续壮大,然而与学生对应的教学资源并没有都得到很好的满足,班级人数不断增加,加大了授课压力,普通教学班人数扩大到60人左右,甚至部分学校由于人数过多组织合班授课,班级人数超过百人,这直接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案例教学效果。其二,教师普遍缺乏较强的案例教学能力。较之传统的教学,案例教学在教学能力等方面对授课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学校没有开展案例教学的相关培训,教师也普遍缺乏案例教学的学习,在开展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授课老师往往不得要领,使得案例法的教学成效大打折扣,没有很好地发挥该教学方法的积极作用。其三,学校经济学授课教师大都没有参与过专业相关的工作实践,经济学管理真实的工作情况根本不了解,在案例讨论环节无法对学生实施科学的指导,使得教学最终流于形式,难以发挥真正的作用。[4]1.3缺乏完善的教学实践基地当前阶段,多数院校的经济学专业基本不存在实践课程,多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这门课程在经济管理专业中非常重要,而且这类专业对实践具有很高的要求,在课堂上开展简单的实践活动还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众所周知,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现代企业制度已经广泛实行,经济现代化趋势明显,具有现代经济意识和经管能力的人才极度匮乏。[5]同时越来越多的学生也要求各个院校建立经济教学实践基地,实践基地必须对经济管理环境进行尽可能的模拟,以提高学生对经济学相关问题的体验和学习。

  2“经济学基础”教学环境的革新措施2.1增强教学的实践性现阶段,国内大多数院校的经济学专业的授课教师都具有相对高的学历,其专业的理论知识储备比较丰富,然而受制于种种条件,授课老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极为匮乏,甚至完全不了实际的企业经济运行状况以及管理工作的实施程序。这也是长时间以来造成经济学课程枯燥、空洞非常关键因素。[5]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必须制定相关措施,有效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仅需要关注教学质量的提升,更要加强教师实践水平的提升。对于该专业的教师增强工作审核,要求授课老师适当压缩课程教学时间。首先,要求教师从事专业对应的实务工作,增强对相应职业具体工作的了解,定期组织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到银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咨询公司和企业等单位,参与其经济管理工作,掌握经济管理工作的最直接的资料,根据自身实践,对教学案例资源进行完善、充实,使之更加贴合生活,更便于学生理解。其次,激励授课老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参加银行从业资格证、证券从业资格证等经济学专业资格考试,充实教师各层次的知识,有助于教师水准的提升。最后,从校外邀请经验丰富的经济学基础教学经济学专家或者企业经济管理者组织专题讲座,不仅可以对课堂教学进行很好的补充,同时还可以有效地拓展学生的知识和眼界。2.2提高案例教学水准经济学基础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高效的案例教学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专业知识,还可以实现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共同都得到提高。同时,在案例教学涉及的相关考试可以鼓励学生尽可能表达自己的见解,无须顾及试卷的限制。授课老师可以学生实际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水平,对案例教学进展进行合理的控制,同时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注意学生对案例的反映及其观点,站在客观的角度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同时还可以把该项评估情况加入学生的最终的成绩中,作为学生成绩评价的一个有效参考。2.3经济学基础实践基地建设现阶段,多数企业并不乐于接收实习学生,然而学生可以进入的银行、事务所、咨询公司的数量毕竟是有限的,进入之后也只能从事一些基础性工作,甚至是劳力工作,无法真正涉及非常专业经济管理工作。因此,学校建立经济学专业实验室更加科学,效果更加显著。在实践基地,可以对企业的经济管理

  进行模拟,利用模拟情境,学生进行相关操作,处理相关的经济问题,进而更加深刻地掌握,改善教学状况,实现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此基础上,对企业的工作环境进行高效模拟,尽可能再现企业发展情况,综合各类专业知识,一方面,有效帮助学生系统巩固教材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适应能力,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符合当前复合型人才的发展要求。

  3结论综上所述,当前的经济学基础教学存在较多问题,教学模式刻板,教学环境封闭,无法满足实践性经管人才的需求,同时也无法很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现状。文中笔者从增强教学的实践性、改善案例教学质量、建立实践基地三个方面革新“经济学基础”的教学环境,提升专业教学水平,满足现代企业经济人才需求。

  勇气是智慧和一定程度教养的必然结果。

  

  

推荐访问:2022年经济理论文章汇编大全 汇编 理论 大全

本文链接:https://www.xpbxgsx.cn/zhuantifanwen/fanwendaquan/14009.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4 精优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浙ICP备15042696号-1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