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精优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范文大全 >

桃花依旧笑春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桃花的意象及文化审美分析

时间:2023-07-06 10:30:05 来源:精优范文网
导读: 班晓璇(南京市体育运动学校,江苏南京210002)“桃”这种植物在古代人们的生活当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

班晓璇

(南京市体育运动学校,江苏南京 210002)

“桃”这种植物在古代人们的生活当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在古代文学作品当中,和桃、桃花相关的内容也十分丰富。尤其是桃花,在不同时代不同作者的笔下,所代表的精神内涵也各不相同。古人会通过描述桃花的美丽、轻盈、盛开、凋谢等,以寄托自我对于社会、世界和时代的认知和思考,与此同时,也赋予了桃花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1]。文章将对我国古代文学中桃花的意象展开分析,对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桃花的文化审美进行探讨,并对桃花意象的艺术表现展开论述,以供参考。

古代文学作品当中,桃花的意象内涵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其中较为常见的意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春天、女性、爱情、人格、仙境。

(一)用桃花来描述春天

作为春天里开放的代表性植物,桃花在古代文学作品当中常常被用于赞颂春天的美丽。古人擅长用桃花比喻和描绘春天,如唐王维的“春来遍是桃花水”,描写春日景象。如苏轼的名句“竹外桃花三两枝”,用桃花描绘了春天刚刚开始的景象。秦观的“乱分春色到人家”,描述了桃林热闹盎然的春意[2]。

(二)用桃花来比喻女子

古代文学中,以桃花比喻女子是非常常见的,主要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以桃花比喻青春年少、美丽轻盈的女子

桃花颜色粉嫩,花瓣曼妙动人,与青春少女的美丽活泼有着内在的相似之处。古代文学作品当中,桃花这个意象用来喻指女性时,大体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运用桃花美丽、轻盈的特质,用来形容年轻女性面容、身段所散发出的美感。三国曹植曾经写过:“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将女性美丽的容貌比喻成桃花一般浓艳动人。隋代曾经在女性中流行一种妆容,名字就叫“桃花妆”,将桃花的颜色融入女性对面容的修饰当中,这是文学意象向日常生活的延伸[3]。

2.以桃花比喻新婚女子

《诗经·周南·桃夭》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便运用比兴的手法,从春天鲜艳的桃花说到了新娘的年轻貌美,比喻了新婚女子的美丽。这是一首贺新婚诗,以桃花渲染了喜庆的婚礼氛围,从这一时期开始,桃花与女性这两种意象已经联结在一起[4]。

3.以桃花比喻女子红颜薄命

另一方面,桃花虽然风韵动人,但却有一个缺点,就是花期不长,开不了几天就会凋零。这个特点与女性本身的悲剧性也是相通的,因此,桃花意象的另一含义就是“红颜薄命”。清曹雪芹在《红楼梦》当中所塑造的女主人公林黛玉就是“薄命”的代表人物。她曾经写下一首以桃花为意象的诗作《桃花行》,就是借用桃花的凋零来比喻自己的悲惨身世,“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林黛玉非常美丽,就像桃花一样鲜艳妩媚,然而自幼失去父母,不得不寄人篱下,又如同桃花一样最终随水飘零,“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林黛玉的人生也像桃花一样容易凋零,在憧憬的爱情无望之后,她美丽而短暂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就像几天前还盛开的桃花,几日后就离开枝头,重归泥土。曹雪芹用桃花这一意象,形象的契合了女主人公的身世、性格和结局。

(三)用桃花来象征爱情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桃花与爱情在古代文人的笔下总是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关联。例如在《题都城南庄》中写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首诗描写的就是作者与喜欢的女子第一次见面时的场景。诗人将自己偶遇的少女的面容形容为春日里的桃花一样鲜艳动人,也正是因为这美貌,在春光旖旎的环境当中,诗人对少女萌发了爱情。后两句描绘了诗人来年再访当年旧宅,却不见昔日少女踪迹时的感慨,只用一句“桃花依旧笑春风”,把时光的残忍、故事的悲情描绘得淋漓尽致。桃花这一意象也逐渐成为爱情的代名词[5]。

(四)以桃花来比喻道德人格

在古人的文学作品当中,桃花也是人品和人格的象征。古人运用桃花的正面形象,将桃花和对正人君子的品格道德要求联结在一起。西汉司马迁《史记》中引用当时的谚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用来比喻君子诚实高尚的品德,桃树从来不会向别人宣传自己的功德,总是默默的开花和结果,当它们长成树荫结出果实的时候,自然就会吸引人来到树下,于是,树下就形成了小路。这种不张扬的个性,正是古人所提倡的道德标准。古代文人也常用桃花来喻指自己超脱的思想和境界,此处桃花意象指的是一种随意和潇洒的心境。唐张旭的《桃花溪》“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借用了“桃花源记”的脱俗,表达了作者超然于世的心境。除了对桃花的正面形象的赞颂之外,桃花在古人的文学意象当中,有时候也会充当被讥讽和摒弃的对象。唐李白就有“桃李卖艳俗,路人行且迷”的诗句,嘲弄桃花尽管妩媚却毫无内涵,太过庸俗艳丽,鼓励人多学习松柏的品格,“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不要惑于俗气的外表[6]。

(五)用桃花来渲染乌托邦式的仙隐生活

在古代文学作品当中,逃脱尘世的仙境是文人们乐于描述的场景,桃花也带有仙境的意象。最为著名的就是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在这篇散文当中,作者用精炼的手法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渔夫不慎迷路,来到了一片之前从未踏足的世界,沿着溪水前行的时候,忽然看到了一片桃花林,落英缤纷,美丽至极。渔人在盛开的桃花的指引下,走入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美好世界。那里的人们男耕女织,没有痛苦,正是现实社会当中饱受流离和战争之苦的人们的终极向往。“桃花源”也从此成了仙境的代称。桃花在古人的笔下作为文学意象,其实有着极其丰富和广泛的内涵。女性、爱情、仙境只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代表。我国传统文化绵延悠长,为古典文学创造了丰富的底蕴,在这其中,桃花是极为绚烂的一个意象,无数的作者通过对于桃花的描述表达情感、思考生活,桃花已经远远超出了其自身作为植物的花朵这本质,而成为古典文化当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符号,同时在人们不断的吟诵中,其含义也愈加丰富[7]。

社会在前进,文化在前行,物象在被赋予更多意象的同时,也受到时代、民俗、社会变革等各方面的影响。桃花在最初只是大自然一种普通的植物,但在人们几千年中的不断欣赏和取用当中,获得了更加丰富的文化价值。这些价值在沉淀当中逐步构建了桃花与其他物象所不同的独特的审美,进而形成了极具代表性的符号。

(一)文学作品中桃花的形态美

大自然赋予了桃花本身别具一格的形态和颜色之美。桃花盛开的时候正是春光明媚之时,天气晴朗,温度适宜,也最是适合人们踏春观赏的好时节。桃花颜色鲜艳妩媚,即便是在春季里百花盛开的时节,也有着夺目的姿态,其花瓣轻盈,极具动感之美。而且,在盛开的时候,满树都是绽放的花朵,如同美丽的云彩,即使是被风吹落的花瓣,也有着独特的落花之美。因此,在文学作品当中,很多作者都极力描述和赞颂桃花之美,用其本质上最给人带来愉悦和享受的情感引发读者的共鸣。除了《诗经》当中的名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外,历代对于桃花之美的描述多如牛毛。唐元稹《桃花》中,说“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将桃花比喻成女性的妆容一般美丽,唐吴融写道:“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极力描写桃花盛开时的灿烂。宋陆佃《埠雅》说“梅花优于香,桃花优于色”,认为桃花之美胜过所有其他的花朵。宋杨泽民在《花犯》中“百花中,夭桃秀色,堪餐作珍味?”直说桃花秀色可餐[8]。

(二)文学作品中桃花诗的意象美

古典文学作品中所描述的景和物,通常都是作者心境的外化。作者借用物象来传递自我的情感,同时赋予了景物更多的意象内涵。桃花因为其形态、颜色上的出众之美,被文学作者们在表达对青春、爱情、高贵、脱俗等情感时在其上丰富了桃花本身的内涵。桃花在古典文学当中,是春天到来时的符号,是美丽的女性的代表,是具有极高道德标准的君子的象征,也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的对象。岑参的《醉戏窦子美人》“朱唇一点桃花殷,宿妆娇羞偏髻鬟”,李白的《长干行》“自怜十五余,颜色桃李红”,王建的《春来曲》“青帝少女染桃花,露妆初出红犹湿”,以花喻人,是美人的意象[9]。

(三)文学作品中桃花的精神美

桃在传统文化里,内涵极为丰富,人们在千百年来的生活当中已经赋予了其幸福、美好、吉祥、长寿等多种寓意。桃树和神仙一直有着很紧密的联系,如在古典小说《西游记》里,仙境中的桃有着奇特的功效,无论神仙还是人,吃了之后都会益寿延年甚至长生不老,这种文化延续至今,年长者过生辰,就有做寿桃的习俗,寓意老人健康长寿。

桃还和安宁幸福这种美好的盼望联结在一起,人们在举行祭祀、结拜等活动时,也会选用桃林,如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当中,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结拜时,所在之地就是一片桃林,由此留下一段“桃园结义”的佳话。

桃还带有驱邪、祈福的寓意,如人们会用桃枝来求避祸,到辞旧迎新之际也会用桃木板刻画神灵,贴在门上,以表安定、祥和之意。

桃花被古代诗人和文学家赋予了更多精神上的意象,如唐张说的《桃花园马上应制》“林间艳色骄天马,苑里秾华伴丽人。愿逐南风飞帝席,年年含笑舞青春”。诗人描写了自己在桃园里面骑马的景象,他看到桃花浓艳动人,充满青春的色彩,就像年华正好的少女一般。自己骑马行走在桃园里,正是春风得意之际,诗人借描述桃花的勃勃生机,表达了自己对于未来的向往以及斗志昂扬的青春活力。

唐陆龟蒙《桃花坞》描述了自己对于世外仙境的追寻。作者开头说“空经桃花坞,不见秦时人”,寻找桃花源的失望没有让作者放弃,他在自己的想象当中,创立了一个属于自我的桃花源,“朝为照花日,暮作涵花津。试为探花士,作此偷桃臣。桃源不我弃,庶可全天真。”作者在诗中将桃花的脱俗、高贵的意象作为自己不断寻访的对象,表达了自己脱俗之情。桃花在古人的文化当中,与摆脱尘世、归隐田园是密不可分的,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的问世,将桃花这一精神意象发挥到了极致。从此,桃花源成为无数的文人所要追寻的最高归隐境界,也成为无数在现实当中遭遇精神困境,无所皈依之时最后的寄托和希望。同时,也是人们对于人生安定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无奈的现实的一种无言的控诉[10]。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桃花意象的表现,主要是通过选用最恰当的题材表达情感和运用准确的修辞传达形象两种方式呈现的。

(一)选用最恰当的题材表达情感

在选用桃花作为意象进行主题表达时,需要找寻到最合适的题材。古代文学作品桃花的意象含义极为丰富,作者们通常都会找寻到其中最能表达自我情感的内容,以更加严谨的传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唐王昌龄《古意》一诗旨在用繁华的景象衬托所描述的主人公的凄凉心境,以此表达诗人自己的失意之情。“桃花四面发”写出了桃花盛开的景象,但这种美景却是用“桃叶一枝开”的绿色衬托出来的,从诗的总体表达的情感而言,诗中主人公悲伤心境在桃花盛开的映衬下更显凄凉。

(二)运用准确的修辞传达形象

古代文学作品当中,作者在表达情感时,会将桃花的美感充分地展示出来,而在此过程当中,就会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用最准确的语言去向读者展现桃花之美。唐李贺在《将进酒·琉璃钟》中的“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借用桃花的凋落表达青春易逝,桃花飘落时就像下了一阵红色急雨一般,极具画面感地展示了花落之美,同时,也在美丽的景象中向读者传达了青春如同即将落下的夕阳一样短暂,人们更要加倍珍惜。

我国古代文学创作中,讲求意象,经常会运用各种意象来象征不同的事物。尤其是植物意象是非常常见的。我国古代文学作品当中,桃花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意象。几千年的文化发展,桃花意象的内涵在不断丰富和延伸中,逐渐形成了自我独具特色的审美价值。在当代,文学作者可以充分探究桃花在古典文学当中的意象,从中发掘出对此意象运用的多种手法,以丰富自我的创作历程,为新时代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古代文学比喻桃花古代文学圈中的“鄙视链”艺术启蒙(2022年11期)2022-12-06韩国古代文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探析韩国语教学与研究(2022年3期)2022-02-08比喻文苑(2020年12期)2020-11-19桃花琐话文苑(2019年14期)2019-08-09清明,又见桃花红海峡姐妹(2018年4期)2018-05-19比喻最爱小学生必读(低年级版)(2016年5期)2016-12-01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意境特征分析文学教育(2016年18期)2016-02-28桃花纷飞,曾许你一眼万年传奇故事(破茧成蝶)(2015年8期)2015-02-28桃花千朵惹蒹葭传奇故事(破茧成蝶)(2015年8期)2015-02-28在文化语境中阐释中国古代文学大连民族大学学报(2015年4期)2015-02-27

推荐访问:桃花 意象 文学作品

本文链接:https://www.xpbxgsx.cn/zhuantifanwen/fanwendaquan/5980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标签
Copyright © 2024 精优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浙ICP备15042696号-1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