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精优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范文大全 >

广东省生态灌区建设思路探讨

时间:2023-07-07 17:05:04 来源:精优范文网
导读: 徐小飞,张新和,黄永奇(1 广东省水利水电技术中心,广州510635;2 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徐小飞,张新和,黄永奇

(1.广东省水利水电技术中心,广州 510635;
2.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广州 510635)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从国土开发、资源节约、生态和环境保护、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并把加快水利建设、加强用水管理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灌区是粮食安全的基础保障,现代化农业发展的主要基地,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依托。灌区生态文明建设是水生态文明建设乃至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对水生态文明建设和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1]。

近些年来,国内已开展一些生态灌区相关理论和技术方面的研究,如顾斌杰提出生态型灌区构建原理及关键技术[2],张占庞等提出的生态灌区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3],杨培岭等分析了灌区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生态灌区概念的界定,指明了未来研究难点和方向[4],王超等提出生态节水型灌区建设的主要内容与关键技术[5],顾斌杰探讨了灌区生态型沟渠形态构建技术[6],顾宏等结合江苏省高邮灌区渠道节水改造实际,对灌区内几种生态渠道衬砌形式进行系统的介绍与评价[7],然而,广东省关于生态灌区方面的理论研究、技术标准和实践经验较少,灌区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还有一定的差距。笔者根据多年管理灌区的工作经验及在多次调研的基础上,剖析制约广东省生态灌区发展的主要原因,并结合广东省实际情况,提出生态灌区建设的思路,为灌区建设管理和设计等单位提供参考。

根据2021年广东省农村统计年鉴[8],截至2020年底,广东省灌溉面积为207.122万hm2,其中有效灌溉面积为177.646万hm2,大中型灌区488宗,小型灌区有3万多宗。2011年广东省启动《广东省农田水利万宗工程建设方案》,并编制了《广东省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规划(2011—2020年)》和《广东省山区小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规划(2011—2020年)》,计划通过10 a的时间完成449宗中型灌区和 3 433宗山区1 000 亩以上小型灌区建设任务,设计灌溉面积为144.429万hm2,其中中型灌区设计灌溉面积为99.115万hm2,山区小型灌区设计灌溉面积为45.314万hm2;
规划总投资386.4亿元,其中,中型灌区271.7亿元;
山区小型灌区114.7亿元。2011—2020年,广东省对140宗中型灌区和1 158宗山区小型灌区干支渠以及3宗大型灌区的部分干支渠进行了改造,总投资约为148.77亿元。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2010年的0.44提高到2020年的0.514[9]。虽然灌区的用水效率明显提高了,但灌区生态问题较为突出,渠道断面形式单一,且多为“三面光”硬底化,沟渠内的生物存活难。另外,随着农药化肥用量的不断增加、畜禽养殖扩大,再加上不合理灌溉制度,存在农业面源污染问题。

张占庞[3]、姜开鹏[10]、张展羽[11]等在相关论文中对生态灌区进行了定义,认为生态灌区是指按照生态规律办事,构建生态水利、生态农业和农村生态环境,创造出比自然生态系统更高生产力的“人—社会—自然”协调发展的灌区[3、10-11],生态灌区就是按照生态文明观、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建立起来并实行管理的灌区,具有现代性、发展性和协调性三大特点。生态灌区是个复合人工生态系统,既要考虑灌溉输水效率,提高农业生产,也要重视生态环境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广东地处经济发达的南方丰水地区,为何生态灌区发展一直滞后。笔者根据调研,认为主要在政策、技术和管理等3个方面存在问题。

3.1 政策方面的问题

笔者多年来管理灌区发现,水利部和我省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均未出台生态灌区建设的相关政策文件。不论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还是到20世纪初开展的农业综合开发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再到“十二五”开始的《广东省农田水利万宗工程建设方案》以及近年来水利部开展的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灌区建设主要以加强灌区工程建设、多引水、多浇地,提高水的利用效率、提高作物产量等经济生产任务为主要目标,注重灌溉水量、灌溉面积、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灌溉定额、工程完好率、经济效益等指标。虽然在《广东省农田水利万宗工程建设方案》启动之后,也考虑过灌区的生态问题,但始终未正式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广东省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规划(2011—2020年)》和《广东省山区小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规划(2011—2020年)》等相关灌区规划,也未将生态建设纳入灌区的建设范畴,广东省生态灌区建设缺乏政策支撑和规划顶层设计。

3.2 技术方面的问题

一是生态灌区建设缺乏相应的技术标准作为指导。现有灌区建设设计采用的规范主要有《灌溉排水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SL/T 533—2021)、《灌溉排水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SL560—2012)、《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标准》(GB 50288—2018)《灌区改造技术标准》(GB 50599—2020)等相关规范,这些规程规范主要从工程措施的角度考虑,对灌区生态措施未做具体规定,如《灌区改造技术标准》7.1.9款“在满足灌区主要服务功能的前提下,取水工程、灌排渠(沟)系建筑物改造方案宜做到与周边生态环境和地域文化相协调”。

二是缺乏相应的研究。广东省对生态灌区的研究非常少,经查相关文献,仅有2013年,钟鸣辉在《生态型灌区改造工程设计方案若干问题研讨》曾提到过广东省生态型灌区建设有关问题[12]。近期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申请了科研项目“广东省生态灌区建设模式与体系研究”,正在开展相关方面的研究,但尚未形成研究成果。

三是灌区设计单位缺乏创新理念。生态灌区的设计较传统灌区也更为复杂,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根据“十二五”以来改造的140余宗中型灌区设计来看,灌区渠道多采用矩形或梯形混凝土结构形式,灌区设计更注重提高用水效率,倾向于简单化,而淡化了沟、渠湿地的资源功能和生态功能。

3.3 管理方面的问题

一是灌区“重建轻管”现象长期存在,灌区建设主体一致把对渠道及建筑物进行加固、改造、重建视为首要的任务,而疏忽建后管理。根据了解,广东省渠道建设多采用硬质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灌区管理单位认为渠道改造成“三面光”后,后续的渠道管理投入小,管理容易。然事实并非如此,根据现场调查发现,硬质化渠道如果管护不到位,照样会淤积、杂草丛生,最后堵塞。

二是缺乏灌区管理经费。农村税费体制改革后,广东省大部分地方农业用水不再收取水费,灌区运行管理经费主要来自当地财政、发电或其他生活工业用水收入,对部分没有发电或生活工业用水的灌区,灌区的运行管理只能全靠当地财政。而广东省除了珠三角地区,其他地区(也是灌区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的财政都较为薄弱,无法填补因水费欠收而造成的管理经费不足,从而造成灌区管护不到位,很多灌区管理房破陋不堪。广东省虽为发达省份,但地区发展严重不平衡,珠三角9市2020年GDP占全省GDP的81%,有效灌溉面积和中型灌区的数量仅占28%和27%,绝大部分灌溉面积分布在经济欠发达的粤东西北地区。珠三角与粤东西北灌溉面积和GDP情况见表1和图1。

表1 2020年珠三角与粤东西北灌溉面积和GDP情况

图1 珠三角9市和粤东西北12市有效灌溉面积、中型灌区数量及GDP对比示意

4.1 提高建设生态灌区的认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从国土开发、资源节约、生态和环境保护、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并把加快水利建设、加强用水管理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建设生态文明灌区是新时代的要求,应当成为新时期农田水利建设的重点,灌区不能仅仅满足于节水灌溉,提高农业生产,还要做到人水和谐、社会和谐,把农田水利事业从单纯的节水灌溉中解放出来,使农田水利成为广大农村生态环境改善的保障系统,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坚强支撑。

4.2 加强生态灌区研究,完善技术标准

广东省生态灌区建设研究较少,笔者结合广东的情况,认为应在灌区面源污染、信息化管理、灌区与城市和乡村景观结合、灌区水经济、灌区生态渠道多样性等方面开展研究。此外,还应加强生态灌区建设政策制度和技术标准制定工作,为规划设计、水行政主管部门和灌区管理单位日常管理提供依据和技术支撑。

4.3 开展生态灌区建设试点工作

广东省自然环境地域差异较大,经济发展水平也不平衡,建设生态灌区具有复杂性和艰巨性。在全面推进生态灌区建设之前,应结合各地灌区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生态灌区建设试点工作,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广。

4.4 完善灌区管理体制机制,确保长效运行

一是要大力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13-14]。开展灌区成本核算,算清灌区管理一盘账。明晰农业水权,严格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
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建立农业用水精准补贴机制和节水激励机制,大力发展农民用水户协会等。二是开展灌区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落实管护经费。落实管理机构和人员编制,合理设置岗位和配置人员,落实岗位责任主体和管理人员工作职责,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工程日常管理、工程巡查、观测及维修养护制度,落实工程设施及设备的管理与维修养护责任主体,筹措落实管护经费。三是加强灌区信息化建设。广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灌区信息化水平,带动水利现代化发展,提高灌区安全管理服务水平,提升灌区建设质量,降低灌区建设成本[15]。

4.5 严把生态灌区设计和审查关

灌区改造可研和初步设计是灌区改造形式的关键环节,一旦改造方式确定,后续施工很难改变。因此,需要将生态灌区理念融入到灌区规划、设计中。灌区管理单位或建设单位一般对生态灌区的了解相对较少,需要灌区设计单位加强生态灌区设计学习,并结合灌区实际,制定生态灌区设计方案。灌区审查单位也应加强对国内外典型生态灌区设计的了解,在审查时要督促设计单位完善灌区生态设计。

我国当前的研究和建设工作大多集中在生态型灌区建设的某些方面,对生态沟渠建设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还不够系统,大量工作还停留在技术创新的理念上,距离应用还有一定距离。生态灌区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灌区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改善任务艰巨,切不可好大喜功。要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科学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切实保护人类健康和建设良好的人居环境,增强对水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增加自然系统的经济价值,保障粮食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

猜你喜欢广东省生态建设“生态养生”娱晚年保健医苑(2021年7期)2021-08-13住进呆萌生态房学生天地(2020年36期)2020-06-09生态之旅小学科学(学生版)(2020年5期)2020-05-25广东省铸造行业协会十周年会庆暨第四届理事会就职典礼成功举行模具制造(2019年4期)2019-12-29自贸区建设再出发中国外汇(2019年18期)2019-11-25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电子制作(2018年14期)2018-08-21《人大建设》伴我成长人大建设(2017年10期)2018-01-23保障房建设更快了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广东省海域使用统计分析海洋信息技术与应用(2017年2期)2017-06-21生态领导文萃(2015年4期)2015-02-28

推荐访问:灌区 广东省 思路

本文链接:https://www.xpbxgsx.cn/zhuantifanwen/fanwendaquan/6051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标签
Copyright © 2024 精优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浙ICP备15042696号-1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