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精优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范文大全 >

基于职业教育适应性的职业本科学校专业集群发展逻辑理路与实践向度

时间:2023-07-11 12:35:04 来源:精优范文网
导读: 周劲松,张晓湘(1 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湖南长沙410151;2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

周劲松,张晓湘

(1.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410151;
2.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8)

《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要进一步巩固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优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建设技能型社会。“新职教法”正式颁布,以法律形式明确“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以产业属性为鲜明特性的职业教育,必须围绕产业集群这一服务对象实施专业集聚发展,在区域层面开展专业集群建设,在职业院校层面开展专业群建设,由此构成职业教育专业集群发展的基本框架。为了呼应职业和产业的需求,职业本科教育于2014年正式进入宏观政策范畴,2019年开展本科试点,成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大破冰之举。从此,职业本科学校被确立了“领头雁”的地位,被赋予引领带动职业教育增强适应性的历史重任。[1]截至2021年年底,全国职业本科学校共32所,在校生12.93万人。在专业设置方面,247个专业进入职业教育本科专业目录。职业本科学校作为举办职业本科教育的重要主体,必须通过专业集群发展,进一步推动人才供给体系和培养体系的整体改革,才能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并促进自身转型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教育的殷切期盼,是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的主旨精神,也是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逻辑起点。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对于职业本科学校而言,就是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全面立德树人的需要,适应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需要,必须将全面增值赋能视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圭臬,在办学体系、专业体系和培养体系上锻造长板、补齐短板。

(一)完善办学体系

增强职业本科学校适应性的首要任务是构建“三全育人”的新格局,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落实课程思政育人。在办学功能延拓方面,要全面融入并服务于全民终身教育体系,实现继续教育、社会培训与学历教育协同发展。职业本科学校要实现办学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良好布局,关键在于厘清人才培养定位上的错位,进一步形成科学的办学定位和协调有序的办学形态。从人才培养上看,要体现人才的“职业”属性和“高层次”[2],应该以“指挥及组织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作为职业本科学校的定位,既区别于专科高职学校培养的“应用及实施型”技术技能人才,又区别于普通本科学校培养的“决策及研究型”人才,职业本科学校毕业生应该是能够解决生产管理一线复杂问题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职业本科学校还可以承接中职基础性技能人才、高职基础性技术技能人才的办学供给,以及突破本科层次“天花板”,增强输出能力。

(二)优化专业体系

教育改革必然是经济社会转型的结果。打造高质量发展的职业教育已然成为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和必然选择。当前,围绕高端原创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掀起的国际竞争愈加激烈,高质量发展急切需要培养大量服务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技术技能人才。职业本科学校作为与区域经济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一种教育层次,承担着为区域精准供给人才的责任,必须在理性分析办学特色和资源的基础上,遵循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规律和专业成长规律,开展专业的系统布局和建设。要坚持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构建与区域内中职学校、专科高职学校合理布局的专业体系,与区域内中高职学校共同培养适配区域产业结构及劳动力市场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

(三)重塑培养体系

人才培养是职业院校最基本、最核心的职能,职业本科学校人才培养适应性的基石在于重构培养习惯。职业本科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高职专科教育在人才培养行动策略和行动机制等方面必然呈现出各自的特点。职业本科学校必须主动对接高端产业链及产业集群,遵循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和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规律,重塑结构化培养体系。[3]要改变长期以来“他组织”的习惯,做好“自组织”转型。在专业建设方面,急切需要确立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自适应专业建设发展模式,推动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跨界融合。

专业体系是职业本科学校的主导产品和增强适应性的功能部件。巩固职业教育专业体系的资源积聚性内涵、区域依存性特征,实施专业集群发展,是类型教育生态位、服务面向、办学传承、合作教育价值的逻辑要求。

(一)类型教育的生态位逻辑

教育生态学理论认为,各类教育组织占用资源的状态称之为教育生态位,各类教育生态位的高度重叠势必引发激烈的竞争,而较低的重叠度通常有利于激发各类组织的差异化发展,并有助于形成教育组织之间良好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首次从政策层面明确职业教育是单独种类的教育形态,从而终结了职业教育“层次”与“类型”定位之争。职业本科教育是“巩固专科高职教育的主体地位”基础上职业教育“类型教育”的一种层次,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环节和高等职业教育序列的重要成员,必须遵循“职业”属性和“融合发展”规律,紧密对接现代产业链、技术链和岗位链来开发和建设专业体系。职业本科学校的专业设置、专业发展仍然以产业需求、产业变动为导向,对接区域产业集群建设,这是职业本科学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基于职业教育专业集群中的本科、专科、中职专业人才的技术领域、工程背景、基础技能、核心素养具有方向上的一致性,职业本科学校应同专科高职学校、中职学校一道,共同开展资源整合,构建专业集群,才能推动学校与产业、区域的良性互动。[4]从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开放性特征看,职业本科学校改造升级专业、建设特色优质专业、调优配齐专业资源等改革策略,都有赖于专业集群的系统构建。从职业本科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的“异质性”看,必须摒弃“学科”专业的发展思路,坚持“职业”专业发展思路,进一步增强职业本科学校适应产业发展的能力。同时,职业本科学校通过专业集群发展,才能衔接中职教育专业、专科高职教育专业,以及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二)服务面向的现实逻辑

职业本科教育自带“产业性”和“区域性”的特点。在与行业产业的渊源方面,职业教育发轫于行业产业发展的现实需求,自其诞生之日起,便打下了伴随行业产业发展的烙印。职业本科教育是职业教育的自我成长,必然要发挥“对接产业、服务产业”的作用,而不能将职业教育的“芽”“枝”转而“嫁接”到普通本科教育的“根”“茎”上去。职业本科学校尤其要不忘初心,坚决咬定行业、产业及区域定位不放松,专业体系必然要与产业融合,并跟踪产业发展,才能更好地适应并满足经济结构、就业结构的需求。职业本科学校要适应产业形态高度集成化和产业链高度联结性的新要求,必须从专业链整体对接产业链出发,从人才培养的层次性、错位性上谋划,大力推进建设适应产业结构性要求与规格需求变化的专业集群。在与区域的适配性方面,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产业集聚呈现显著的区域性特征,各地基于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差异而形成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集群,职业教育作为区域经济社会体系的组成部分,受到区域经济社会体系的制约,因而职业本科学校必须依据当地产业集群,有针对性地建设与之适应的专业集群。当前部分职业学校还存在较大程度的“追热门”“赶时髦”现象,导致专业设置对接产业不够精准,存在严重的专业同质化现象。因此,职业本科学校应该在区域职业教育专业集群建设中发挥主体作用,以引领当地专业集群形成合适的专业结构、层次结构、规模布局,为区域产业集群发展提供精准的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供给。

(三)办学传承的历史逻辑

技术技能人才是一种独有的人才类型。我国大多数职业本科学校脱胎于职业专科学校,具有较长的职业教育办学历史。从职业本科学校的发展路径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诸多职业本科学校将是职业本科专业与职业专科专业共存的状态,因而构建本科、专科专业相协调的专业集群,必然成为一种历史的选择。从本质上讲,职业本科教育是中等职业教育、专科职业教育向上延伸的结果,因而人才培养的逻辑起点依然是职业岗位,职业本科学校的专业设置原则上应该从技术应用和技术策略方面进行开发开设。职业本科学校应面向现代化经济体系,主动瞄准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领域,依据职业教育纵向贯通、有机衔接的要求,从技术技能人才的系统化培养着手,推进专业集群发展。[5]

(四)合作教育的价值逻辑

职业教育在“追赶”并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主动引领产业发展的强烈价值追求,即具有通过改革专业人才培养供给端进而引领人才需求端、服务产业升级的内在需求和发展趋势,以及促进教育、创新、经济三大领域融合的责任。职业教育是典型的跨界教育和“合作博弈”系统,具有显著的区域性、职业性和开放性等自然属性,存在广泛的“政行企校”紧密合作需求,必然坚守“以服务求发展”的核心定位。职业本科学校要实施“契合产业集群、面向区域产业领域”的专业集群发展路径。要通过高质量人才供给、高水平社会服务、高效率技术创新等手段赢得政府的信任和支持,也需要获得政府的资金、政策和资源支持,巩固和发展自身的办学地位。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具有协同创新的关系,职业本科学校需要构建产教融合命运共同体,发挥各自优势,彰显各自功能,以实现整体效益的增加和彼此竞争优势的扩大。地方政府要支撑产业升级的需要,通常需要集中建设一批对接本区域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职业教育专业集群,这也是集聚区域职业教育特色优势专业,提升对接产业、服务产业能力的重要举措。职业本科学校要在区域职业教育专业集群体系建设中,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及职责,通过专业集群发展使学校特色专业体系成为区域内职业教育专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积极开展与区域内中职学校、专科高职院校等同类型教育主体的紧密合作。同时,要在学校自身的专业集群发展中融入“制造强国”“新型城镇化”“总体国家安全”“生态环保”等战略,以增强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整体效果。[6]

适应性和贡献度是职业本科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衡量指标,专业集群发展是专业动态调整和特色发展引导机制的基本方向。推进职业本科学校专业集群发展,促进专业与产业同频共振,实现教育链、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融合,重点要把控以下五个方面。

(一)合理定位专业群布局

职业教育专业集群同区域和产业有着很强的依存性,专业集群伴随着产业集群的发展而发展变化。专业集群建设以区域产业集群为依据,以促进区域产业集群生成、升级和创新发展为目标。结构性是专业集群的核心要素,服务产业链不同环节是专业集群的节点,职业本科学校要在对接区域产业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定位、融入当地教育链和专业链中发挥应有作用,在本省“跨区域”专业集群、对应经济板块的“大区域”专业集群、市州的“局域性”专业集群建设中形成“主导型+参与型”的专业集群布局。一是依据地域特点布局专业群结构。集群经济的“地域性”特征决定了职业本科学校专业集群建设必须适应产业集群的地域分工,考虑集群内专业对产业集群的人才供给的适配,以及集群内专业的层次和类型,优化完善本校的专业群结构。学校应该建立融入产业园区创新系统的专业集群,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专属性的技术技能人才供给。[7]如在先进制造业发达地区,可以构建“智能制造专业集群”,汇聚集成数控技术、物联网技术、集成电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汽车制造技术等专业,针对性培养面向智能工厂、智能使能(工业互联网)、智能装备、智能产品等领域的技术技能人才。还可以通过建设产业学院、行业学院等方式,构建契合区域产业现状及发展规划的专业集群。二是依据办学特色构建异质化发展专业群序列。职业教育专业集群既具有明显的“亲产业性”,也具有典型的“专业支撑性”,专业集群发展必须建立在已有的专业积累、资源积累和人才积累基础之上。职业本科学校在参与区域专业集群建设时,要从完善专业结构角度,重视区域内相关专业的系统调控,尽可能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某种专业。为此,职业本科学校应立足自身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着力提升学校优势专业(群),为区域专业集群提供核心专业(群),推动构建具有异质化结构的区域特色专业体系。三是依据定位践行专业集群角色担当。职业本科学校应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体系、当地教育体系和区域职业教育体系中承担应有的职责义务,在区域专业集群发展中发挥应有作用。职业教育专业集群是跨院校各相关专业的综合体,是区域专业资源要素与产业创新要素的结合体[8],因而职业本科学校既要依托核心优势,争当区域职业教育特定专业集群发展的牵头者,又要主动融入其他专业集群的建设当中。在区域特色专业集群建设中,一些具有较强技术应用和技术策略开发能力要求的产业集群,应该以职业本科教育专业(群)为牵引构建专业集群,职业本科学校理所当然要发挥“牵头者”作用。对于以技术应用和技能操作能力要求为主的特定产业集群,也可以围绕专科职业教育专业(群)为核心构建专业集群。

(二)科学构建专业群人才培养支持体系

专业集群发展是统筹区域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在激发区域经济发展、促进职业教育专业异质化发展方面至关重要,职业本科学校在区域专业集群发展中要突出其整体性、连续性、系统性和针对性。一是依据人才培养规格设置专业(群)。从“职业带”理论出发,职业本科教育培养对象为职业带中高端产业的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专科职业教育面向的是生产经营及服务一线的技术技能人才,职业本科学校要根据本专科层次人才的不同来定位人才培养规格。基于职业本科学校较长时期内专科、本科专业并存的办学实际,可以将对接同一产业集群的若干专科、本科高职专业(群)集成为一个“迷你型”专业集群,从而实现专业资源在校内的高度集聚和高效利用。二是根据专业(群)定位课程体系。职业本科学校在课程体系重构上,要处理好知识储备与岗位需求之间的逻辑关系,处理好岗位技术需要与增长性需要的关系,在厚植人文素养、扎实职业基础理论、增强综合职业技能、增加设计性工程型教学项目和周期性职业训练课程上下功夫。在坚决打破学科性课程体系束缚的同时,坚决解决“碎片化”教学、“游戏化”教学的问题,用系统的一定量的“冗余”知识准备(储备)、系统的专业技术素养、系统的工程思维习惯、系统的工程项目策划实施,完成以工程任务为载体的课程体系建设,单独设置设计性、制作性、开发性的项目课程。同时,职业本科学校各专业(群)作为区域专业集群的组成部分,课程设置要体现与类型教育的中职、专科高职的衔接,与高中、普通本科教育的融通,通过知识、技能逻辑的系统化重构,实现课程体系与职业岗位的精准对接。三是融入产业,提质专业(群)资源。按照一个专业(群)锚定一个特色产业、对接一家核心企业的思路,开展深度产教融合,共建产教融合型专业,培养高水平、结构化的教学创新团队和行业领域内具有较大影响的名师大师。要通过开展面向产业高端的产品研发、工艺创新和技术推广及服务等,促进教师“融合”成长。通过组建校企双元教研团队,合作开发课程资源,共同开发活页式工作手册教材,锤炼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和教学创新能力。改革单纯追求“技能型”训练功能而忽略“工程型”训练功能的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改变片面扩充低技术水平工位数的不良倾向,完善工程训练场地设施。

(三)充分利用专业集群平台

专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必须依托产教融合、科教融合,职业本科学校要主动参与或主导构建集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科技服务、技能培训、创新创业、行业智库等功能于一体的专业集群超级平台。一是积极打造校内专业集群超级平台。为了建成校地良性互动、产教实时随动的专业集群,构建专业群对接产业链的跨界融合共育模式,校内超级平台通常依托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区域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生产性实训基地等进行建设,以发挥“政行企校”协同育人与协同创新的强大推动力,形成支撑专业集群高水平建设的资源优势和智力优势。与行业领先企业合作,聚焦制造智能化关键技术。与政府协同建设智能制造工程中心等产教融合大平台,可以在提供专业集群实践教学资源支撑的同时,开展智能化升级与服务化转型解决方案等技术服务,产出合作技术研发的系列成果等。同时,建设产业学院、教学工厂等产教融合平台,增强专业集群发展能力。[9]二是主动融入区域专业集群超级平台。近些年来,各地政府在建设区域性公共实训基地方面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建成了一批具有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技术培训、技术推广及产业示范功能的基础平台,职业本科学校有必要主动参与平台建设,充分共享平台资源。区域职业教育集团是产业集群化发展推动教育发展的产物,也是专业集群建设的资源共享载体,职业本科学校理应成为牵头者和推动者,以促进中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的合理分工、教育服务功能扩展、产业集群企业的优势互补,进而助力区域核心竞争力的最大化提升。

(四)主动开展专业集群质量监测

职业本科学校要关注专业集群及专业(群)建设发展的质量,建立并完善“自动迭代型”质量监测评估体系,主动开展建设绩效价值判断和诊断改进,促进专业集群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动优化。一是建立卓越绩效导向的质量监测指标体系。专业集群的卓越绩效重点体现在其质量的“增值”上,包括教师和受教育者的“获得”增值,政府、行业、企业及整个社会的利益增值等。专业集群质量监测应判断出体系的成熟程度和强弱,找准改进方向。要将专业集群资源水平、专业成果等发展性质量指标和毕业生质量、科学研究项目、智库成果、企业技术服务等服务性质量指标列为质量监测的核心指标,重点评估毕业生学习效果、能力增量、资源条件、影响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社会满意度等方面的状态,从而将以“验收”为指向的评估转向为以“改进”为指向的监测,保证专业集群建设进行及时的偏差预防和偏差纠正。二是强化达标性质量评价。制订专业(群)绩效指标的最低达标值,允许相对薄弱的专业(群)以最低标准进行质量评测,激励持续开展质量改进。同步建立健全专业(群)准入及退出机制,提高专业集群各专业(群)节点质量均值,防止专业集群“木桶”效应发生。[10]三是持续实施质量改进。职业本科学校要引导优势专业的创新发展和高质量改进,发挥其与产业对接的资源优势和示范效应,促进特色专业(群)的良性迭代升级。依据学校在区域专业集群发展中的定位,及时剔除不具优势以及与学校产业定位关联不大的专业,并将该类专业的资源按照“物尽其用、人尽其能、对口配置”原则重组转入其他专业(群)。要通过运行质量监测体系进一步校准学校在区域和行业产业领域的服务区间,适度延拓优势专业链。

(五)建立健全专业集群共同治理机制

专业集群强调区域内专业的相互融合,将服务社会作为终极追求。专业集群的区域性决定了其与产业及相关院校的互动性,专业集群的治理要强化组织协同性。一是强化专业集群的自组织性。专业集群是区域内不同院校专业(群)集聚的专业群落,需要有效发挥竞合组织的专业重组调节功能。要围绕专业集群价值目标,建立协商共治的内部运行机制、绩效评价机制、质量监控机制和缺陷反馈机制,促进组织内各主体分工协作、有序作为、共同发展,增强专业集群的协同创新能力。二是完善专业集群的自适应性。要建立起政府、行业、企业、院校之间相互配合和分工负责的自我管理纠偏机制,以此推动形成与区域产业集群分工相适配并动态调节的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形成与区域职业教育特色发展、协调发展相适应的院校分工体系。三是激发职业院校的能动性。区域专业集群发展要对标产业发展对人才质量、专业实力和科研服务的最高水准要求,建立实施专业群竞争机制,引导专业结构、层次与布局的动态调整。职业本科学校要自觉与专业集群发展保持同向同行,加强专业资源融合,开发高水平的复合型专业,优化区域专业集群的结构。

在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大背景下,职业本科学校实施专业集群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职业本科教育和职业本科学校都是相对年轻的教育组织形态,职业本科学校的专业集群发展更是一种具有顽强生命力的新生事物,只有持续发挥学校自身的能动作用和相关各方的协同效应,才能推动职业本科学校专业集群的成长。

猜你喜欢集群区域职业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金桥(2021年8期)2021-08-23分割区域发明与创新·小学生(2021年3期)2021-03-25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军事运筹与系统工程(2019年4期)2019-09-11培育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信息化建设(2019年2期)2019-03-27职业写作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电子制作(2018年11期)2018-08-04我爱的职业学生天地·小学低年级版(2017年1期)2017-03-29区域发展篇北京教育·普教版(2017年1期)2017-02-05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知识就是力量(2017年2期)2017-01-21“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推荐访问:理路 适应性 集群

本文链接:https://www.xpbxgsx.cn/zhuantifanwen/fanwendaquan/6222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标签
Copyright © 2024 精优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浙ICP备15042696号-1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