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精优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范文大全 >

文化馆数字化服务项目16篇

时间:2022-11-24 15:45:35 来源:精优范文网
导读: 文化馆数字化服务项目16篇文化馆数字化服务项目  群艺(文化)馆数字化建设与全民艺术普及思考  前言:科技的发展带动了社会的进步,特别是科技的创新,数字化的应用为社会各个领域带来了不

文化馆数字化服务项目16篇文化馆数字化服务项目  群艺(文化)馆数字化建设与全民艺术普及思考  前言:科技的发展带动了社会的进步,特别是科技的创新,数字化的应用为社会各个领域带来了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化馆数字化服务项目16篇,供大家参考。

文化馆数字化服务项目16篇

篇一:文化馆数字化服务项目

  群艺(文化)馆数字化建设与全民艺术普及思考

  前言:科技的发展带动了社会的进步,特别是科技的创新,数字化的应用为社会各个领域带来了不一样的突破,科技的进步将文艺也带动了起来,文艺的发展可以通过手机和电脑还有苹果笔记本等媒介进行观看,目前还出现了很多直播软件,这些个直播软件将民间艺术带到广大群众面前,直播的软件也使很多新型的艺术出现,比如:说唱、喊麦、脱口等,之前这些数字化信息客户端只是将百姓带进了舞台,但是,目前为止很多明星也开始直播,以此看来,数字化建设不仅带动了行业的发展,还带动了艺术家的互动力量。一、数字化建设对群艺馆建设起到的重要作用(一)数字化对群艺文化馆传导作用群艺文化馆建设是一种新型的传播媒介,也是数字化建设的连接点,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体系,是社会发展的转折点,是全民艺术的重点,在群艺文化馆中,可以带动文化艺术的推进,比如客户端唱歌或者舞蹈表演,言外之意,群艺文化馆只是一个媒介,是一个传导艺术的媒介,然而起到传导作用的是数字化信息技术,数字化的传导成为艺术发展的重中之重,艺术的传导要依托数字化信息技术,比如直播软件,它们将艺术家的才艺通过另一个平台展现出来,也将民间艺术家拖出群众,将他们的才艺不断的展现给大家,同时还有很多艺术教学也出现在这些数字化客户端中,成为了艺术发展中心。(二)数字化将群艺馆的内容普及至发展群艺文化馆只是一个艺术传播、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个平台,其中核心点是全名艺术的发展和创新,数字化是一种电子信息技术的元素,也是核心元素,电子信息化技术可以在当今社会发展中起到很广泛的作用,比如数字化的建设可以将网店带到生活中、可以将小视频带进人们的生活,这就是数字化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当然,艺术

  来源于生活,很多艺术的创作也是通过微小的生活元素才产生的,这就是一种新型的普及,数字化信息技术将文艺带进了人们的生活、将艺术的来源出自于某些数字化信息,面对全新的管理系统,数字化建设变得很重要,它接壤了艺术也开发了原來没有的文化,这就是数字化建设将全名艺术发展起来的表现。

  二、数字化建设在全民艺术普及和发展中出现的不足(一)对数字化建设缺乏合理的认知性数字化建设不断的开发新的软件和服务群众的电子客户端,数字化建设研究出的电子客户端是对新型艺术软件开发的必要条件,这些新的软件可以带动经济和政治、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的不断进步,例如:新出现的网店“唯品会”、天猫、京东等,虽然研究的问题是艺术的普及和思考,但是,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所有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经济的投入,经济的投入力量会帮助艺术不断的创新和开发,这就是数字化建设在全民艺术中的发展表现,通常人们无法了解数字化建设基本属性,拖延了全民艺术的发展,从而可见,要想将数字化信息技术运用好,就必须要对数字化建设有一个全方位的认识和思考,是发展全民艺术的关键。(一)数字化建设在全民艺术中没有得到普及群艺文化馆是公共文化服务的体系重要核心内容,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全民艺术普及和发展主要讲究的是新型的服务体系和多元化的服务方式,但是。目前为止很多艺术还存在于传统的传播形式上,艺术是很广泛的领域,包括舞蹈、音乐、美术等,全民艺术就是将民间和正规的艺术相结合,比如戏曲中的地方戏和新兴的流行歌曲等,这些民间的艺术属于单一化出现,比如:戏曲中电视频道播出后很少有在广播中也出现,只有春晚可以在广播、电视、网络中同时收看,然而民间艺术却不能,甚至除了京剧以外可以在中央11频道播出,其他的地方戏只能在地方台播出,这就是单一性和陈旧性。三、提高群艺(文化)馆数字化建设与全民艺术水平(一)群艺文化管应合理运用数字化建设

  群艺文化馆作为文化服务体系,针对艺术普及局限性方面,应该引导人们利用数字化信息技术进行艺术发展,艺术的发展在于广泛性,在网络信息化时代,只有网络才可以更快、更广的对文化艺术进行普及,以至于达到全民性,但是有些艺术的形式还存在着单一性,作为传播的中心就要进行引导,通过海报或者广告的方式,当然还是要利用数字化信息技术的方法进行引导。

  (二)将数字化建设普及到全名艺术当中数字化建设是一种电子信息技术的别称,所谓的建设也就是电子信息技术开发和应用,全民艺术的普及就是将高端的艺术走进民间,将民间的艺术走进高端化层面,这是一种文化的融合,艺术的核心是一种文化,因为艺术本身也是一种文化,所以全民艺术的普及要通过信息技术完成,比如:将地方戏在直播软件中产生,将民间的歌曲唱腔融入到中央的正戏当中,虽然无法将两种唱腔放在一起唱,但是可以同台播出。结语:艺术在围绕着生活,生活的枯燥凭借艺术的萦绕变得有趣,艺术的普及是文化的一种体现,文化不断加深的方式,就像同台播出节目,就是将艺术全民性,数字化建设才算达到了一个质的飞跃,才算达到一种普及,这种方式是将全民艺术通过数字化建设展现出来最好的结果;数字化建设还需要群艺文化馆在管理和引导上做出科学的调整,这样媒介的力量发挥出来。

  

  

篇二:文化馆数字化服务项目

  互联网思维助力文化馆数字化建设与服

  务探讨

  摘要:为了探究文化馆数字化建设与服务路径,文章基于互联网思维,首先分析文化馆数字化建设的基本理念和工作内容,之后从构建数字建设目标、打造精品文化项目、构建线上可查询门户网站、恢复线下数字文化传播与保护这几个方面,给出文化馆创新性工作路径,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可参考性建议。

  关键字:文化馆;互联网思维;数字化建设;基本理念;服务路径

  在2015年7月,我国公布首批数字文化馆试点名单,各级文化馆开始注重加快数字化建设,截止到2021年,已经有多个地区将数字化作为文化馆建设的工作重心,落实平台管理和资源服务,整合文化数据库,借助互联网思维,实现数据之间的互联互通,逐步优化服务阵地,以此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

  一、文化馆数字化建设基本理念

  文化馆从本质上讲,属于群众文化活动场所之一[1]。为群众文娱活动提供开放式环境,也被称为文化活动中心,如今我国各省市区均有文化馆,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馆的功能逐渐多元,在信息化时代发展背景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充分发挥文化馆网络化优势。比如:开展虚拟展馆设计实践,将视觉设计融入到文化馆建设中,通过该种方式突破地域和时间限制,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发挥文化馆交流、互动、展览、科普、教育、参观、旅游等多项功能,使得非遗产品、文化遗产、历史文物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示在世人面前,以此彰显文化馆丰厚的文化底蕴,注重科学知识传授。同时将线上线下展览相结合,可以凸显文化馆建设特色,促进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更好的展示非遗面貌,增加学术交流和互动频率,最终彰显文化馆“服务大众、以人为本”的工作宗旨。

  二、文化馆数字化建设与服务路径——基于互联网思维下的探讨

  (一)立足互联网思维,关注用户需求,树立数字文化馆建设目标

  文化馆要想提高自身服务功能,应该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构建数字化服务体系[2]。使得社会大众足不出户就可以获得各类资讯,强化文化馆服务效能,明确今后工作方向和发展趋势,借助互联网技术,将各级文化馆工作内容相连接,从新的角度进行思考和研究,优化文化产品供给模式,满足大众文化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搭建出精品文化项目,利用互联网思维,加入当地特色文化内容,以群众需求为建设方向,用数据建立新业态,对文化信息进行优化组合排列,顺势而为,做好文化场馆创新与服务,提高互联网思维运用价值,利用互联网+服务新业态,突破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瓶颈,营造网络文化馆空间,各取所长,互为补充,最终在网络上重新构建工作模式。

  2.用互联网技术,实现总分馆体系赋能[3]。比如:东莞市文化馆在2020年实现总分体系全覆盖,为群众提供云上服务,3031多万人可以通过云端获得公共文化服务,比如线上音频、视频资源、云端教学、网络直播等。并且携手广东权威官方日报(比如南方日报),打造“南方+东莞云上文化馆”项目,通过该种移动客户端方式对文化产品进行传播、包装和生产,开拓服务新场景,如今已经被选入广东省治理现代化2019~2020年度优秀案例,有利于促进区域公共文化资源配置,在疫情期间逆势而上,主动走出舒适圈,推动文化馆公共服务的现代化、创新化、智慧化、数字化进程。

  (二)打造线上数字文化馆平台,构建可查询门户网站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传统文化馆的服务市场、服务对象、服务范围已经不能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因此,要想推动文化馆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必须构建数字服务平台,将“互联网+文化馆”建设作为工作重点,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更好的开展文化活动,利用互联网平台,打开工作新局面,以省级文化馆为核心,开发和建立数据库,统筹文化资源。在必要时聘请专业人士,完成

  专门化信息软件开发,在文化信息录入基础上,定期进行省市县级交流借鉴活动,在文化馆组织带领下,形成数字化品牌工作模式,打造精品栏目,为群众量身打造文化服务,根据需求全面建立覆盖性、可查询维护网站,切实提供搜索资源、依托互联网技术,做好软件开发,实现馆内信息资源互通有无,减少大量低水平重复建设,而是不断完善内容,提高网站服务效能,着力实现文化服务均等化。文章以嘉兴市文化馆为例,该文化馆在网络平台中积极承担自身社会服务职能,建立门户网站,网站内容包括文化点单、名师讲坛、设备预约、场馆预约、活动预约、云资源共享、信息资讯、文化地图、场馆简介等多种方面,并且在数字化资源基础上着力打造文化直播、网络艺术大学等新型服务模式。用“互联网+文化”形式逐步体现文化馆信息传播优越性,同时建立自己官方微信公众号和文化馆APP,不再仅限于门户网站使用,从而提高文化服务精准性。

  (三)利用3D手段,加强文化资源线下数字化保护与传播

  除了打造线上数字文化平台,文化馆还应该注重线下资源的保护与传播,利用3D手段,借助互联网技术推动文化工作创新发展,比如:济南市文化馆借助文旅融合项目,利用国家艺术基金打造数字博览馆网站,构建“书山曲海”数字文化馆,切实做到书山曲海数字化保护与传播,利用3D技术恢复富贵大戏院、晨光茶社和明湖居这三个典型戏院,并且通过数字技术和可视化手段,对这三个戏院进行内部装修,结合虚拟技术,对内部景象进行全景复原,用户可以欣赏极其珍贵的音视频,也可以在3D书山曲海文化馆中欣赏珍贵老照片和各曲取种传承人纪录片。通过项目组的共同发掘,济南市文化馆当前已经搜集到著名艺术家表演音频、视频一百多首,著名艺人纪录片三十多部,老照片200张,罕见视频9个,典型当代传承作品10部,发挥数字化技术创新性和示范性作用,推动山东省文化艺术在数字领域的发展脚步,为后续文化和旅游科研建设提质增效,逐渐扩充文化服务的覆盖率,增强文化互动方式,提高文化馆数字化发展进程,对文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信息化时代发展背景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充分发挥文化馆网络化优势,因此相关管理者应该推动文化馆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开发和建立数据库,统筹文化资源,借助互联网思维,构建可查询门户网站,将

  线上线下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加大文化传播与保护力度,发挥数字化技术创新性和示范性作用,最终推动文化馆数字化发展与转型。

  参考文献:

  [1]黄欣欣,莫靖聪.“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数字文化馆的建设研究——以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为例[J].中国市场,2022(01):194-196.

  [2]吴小强.特殊(疫情)时期文化馆数字服务的经验和启示——浅析文化馆数字服务的优化路径[J].百花,2021(07):86-89.

  [3]王锰,钱婧,杨志刚,郑建明.感知价值对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满意度和忠诚度的差异化影响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21(21):18-31.

  

  

篇三:文化馆数字化服务项目

  浅谈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与服务

  摘要:信息数字化已经成为当今非常普遍的事情,文化馆建设也需要紧跟潮流,

  从人员、金费、网站建设等方面着手,才能不断提升文化馆的数字的服务水平,满足群众需求。

  关键词:文化馆;建设;数字化

  文化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承担着组织辅导群众开展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职能。特别是随着群众文化精神需求的日益增加,如何依靠数字化的平台、现代化的信息手段,更优质的服务群众、联系群众,为群众提供更好、更全面、更便捷的文化服务,这也是当下文化馆需要去进一步完善的重大课题。

  一、存在的问题

  1、数字化建设认识不到位。虽然互联网发展非常快速,但仍有不少地方对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性,认为文化馆的工作主要还是承担辅导的功能,没必要提供信息化的服务,以至于有些地方到现在都没有像样的网站,根本无法为群众提供数字化服务。

  2、网站建设实用性不强。网站的制作也是一门学问非常深的艺术,当然,这里所指的艺术性并不是纯粹的艺术创作,也要强调一定的实用性。比如有些网站没有把资源进行整合,导致检索功能不全,群众难以搜索到有效的信息;有些网站虽然设有导航条,但有时存在打不开网页链接的问题,同样不便群众获取资源;而有些网站则页面颜色搭配混乱、页面排版过于复杂,容易让用户产生视觉疲劳。

  3、资金分配不足。一般的文化馆都没有设数字文化馆方面的建设资金,有些网站也是依托县市主管部门的网站下。数字化文化馆的建设不单单是一个网站,需要投入一定的财力和人力,才能够做好网站的建设和后台的数据维护,充足的资金保证才能将网站做到尽善尽美。特别是数据库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个优秀的网站必须做到有专人管理,能够把文化馆的展览、讲座、培训、表演、比赛等相关的视频、图片最快速的传输到网站平台,才能体现数字化平台的及时性。

  4、网站缺少吸引力。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运用,群众大可以通过各种搜索引擎搜索到相关的信息,而一般文化馆都存在"有人建无人看"的局面。纠其原因,一是信息量

  太少,有些文化馆的艺术档案工作做的不是很到位,以致于很多的活动信息没有得到有效保存,录入到后台的数据就非常有限。二是互动性不强,文化馆的网站一般面向的都是当地的市民群众,不少数字文化馆的建设过于死板,在形式和内容上都缺少创新。几乎很少有网站可以实现线上线下的互动,群众只能单纯的浏览信息。

  二、解决方案

  1、页面设计讲究艺术。随着网站的普及,如何让一个普通的服务类网站吸引人眼球也是一门技术活,因此在网页设计上也要注重整体风格的统一。一个是色调上的讲究,文化馆网站主要提供群文方面的信息,包括舞台艺术、讲座展览、培训等信息,建议选择清爽的色彩,要给观看者以轻松愉悦的感觉,不建议使用新闻类网站常用的蓝色调,容易给人严肃不活泼的感觉。还有就是排版上要讲究。不管是什么网站,如果排版错乱的话一般都很难再吸引流量,不同的内容要做好分类、分块,重要的内容要放在显眼的位置,并且在主页就能搜索到。

  2、传播平台紧跟时尚。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开发与使用,微信、微博等客户端平台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交流软件,完全颠覆了以往只有主流媒体才会承担新闻信息发布的功能。任何一个单位都可以实名认证开通自己信息平台。以浙江江山为例,有微信公众平台"江山发布"、"江山信息网"、FM101等多个平台,关注最多的是"江山发布"拥有十万粉丝。文化馆完全可以开设微信平台,可以将部分比赛通过微信投票的方式进行,以提高人气和粉丝量,这样可以迅速提高知名度。再加上文化馆具有免费开放的功能,群众也可以第一时间掌握培训、演出等相关信息。

  3、整合资源丰富内容。一是整合现有资源。根据微信和网站两种平台不同的特点进行整理的收集资料。文化馆承担的是全市文化活动的开展、辅导工作,在网站建设上,可以将全市各乡镇(街道)开展的文化活动进行汇总更新,搭建活动专题,这样既可以起到档案整理的功能,又能丰富网站信息。二是增加互动功能。这里的互动不是指面对面的互动交流,而是网络线上交流,文化馆的网站应该开设互动咨询平台,在线为群众提供问题的解答和回复,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三是开设网上展馆。除了活动以外,增加摄影区、视频区,将举办过的活动视频、拍摄的微电影上传到相应的区块,给受众提供更多的浏览内容。还可将各艺术门类的优秀作品及文化馆的历史资料、成长历程进行展示,并将相关的出版物以电子书的形式投放在网上,供群众了解和欣赏,扩大知晓度。四是展示传统文化。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被人所重视,不少县市区都成立了独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不过我认为没有必要重新单独建立网站,可以将非遗的内容与文化馆的相结合,设立非遗专区,让更多的人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

  4、专人管理提高服务水平。现在不少文化馆网站都存在一个现象,重建设、轻维护,一开始的时候非常重视,时间长了以后就变的没有人管理,信息也无人更新,点击进去都是过时的内容。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就要选好人手,做到专人运营和管理,

  最好能懂一定的信息编辑、擅长简单的图片编辑。文化馆也要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专用资金用于网站的更新和维护。有了资金和人员才能真正实现文化馆数字化建设,让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轻松的享受到文化服务。

  首先,要明确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主干课程的实践教学目标。其次,要明确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习教学的目标。具体的要求是:一是使学生掌握公共事业管理基础知识和一般知识;二是帮助学生发展对公共事业管理和相关课程的分析技能;三是通过学生实习过程的反思使得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水平能够有所提升。总之,设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目标,应力求做到简洁、明确和具体,充分体现时代的特征并使之具有可操作性。

  (2)拓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的结构性的教学过程。由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开办较晚,现行的实践教学内容只包括集中教学的环节,这对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来说远远不够。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性很强,很多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要求很高的技术操作性。为了提高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我们应该积极的拓宽实践教学内容及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3)打造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平台。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平台可从两方面着手进行打造:一是校内构建节约型、集成式实验教学平台;二是在校外建设专业对口、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实验室是实践教学体系中为学生提供基础实践训练的有效平台,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上,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基础上,借助模拟的、仿真的手段和虚拟的环境,应用信息资源和软件资源进行公共事业管理教育教学的综合性场所。

  (4)提高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专业教师实践能力。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必须要拥有一支精干的教师队伍。该专业的教师不仅应具备较高的理论知识,还应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目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教师,大多是过去从事行政管理或其它学科的教学和研究人员,因工作需要才转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或者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基本没有参加过专业的实践锻炼,大都缺乏这方面的实践知识和经验,这严就重影响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质量。从事实该专业实践教学的教师应该具有公共事业管理与信息技术的复合知识结构,

  较为熟练地掌握现代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善于组织和思考问题。因此,提升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关键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第一,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总的来说,可聘请一批学识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公共政策熟练的领导或公务员,担任本专业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利用他们丰富的经验指导学生,提高实际的操作能力。鼓励教师利用假期去公共事业管理部门锻炼,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及操作规程,为教师创造社会调查的机会,提高其实践能力。采取多种激励的手段促进教师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及提高能力,建立能够适应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需求的能力结构。要努力减少单一型教师的比例,从专业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来着手提高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及能力,使师资队伍能够尽快的从整体上实现结构性及功能性的转变。其二,建立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评价制度。科学合理的教师实践教学水平评价制度,不仅可使我们的教师形成外在压力,促使教师个体总结经验教训,并能够积极的改进实践教学方式,不断的提升实践教学能力,同时通过树立先进的典型,还能带动能力稍弱的教师向先进看齐,促进实践教学能力的整体提高,从而能够取得较好的实践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宋琪.对构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2]罗文宝,张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理论博览,2013(2).

  [3]马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出路探讨[J].文教资料,2009(7).

  [4]宋琪,方永恒.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8(7).

  

  

篇四:文化馆数字化服务项目

  大数据背景下数字化文化馆建设

  作者:贾琦来源:《神州·上旬刊》2020年第07期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科技不断发展,传统的纸质化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我国国民对文化馆的需求,在多元化的趋势下,文化馆必须要朝着数字化的方向不断发展,以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求。然而在大数据的背景下,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必须要找到准确的发展方向,才能保证文化馆能长期、稳定的发展下去。

  关键词:大数据;数字化;文化馆建设

  在我国现代社会公共文化事业发展中,文化馆占据着较为重要的地位,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善,人们对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文化馆不仅担负着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重担,还要不断促进社会精神文化建设。在现代化大数据的背景下,文化馆建设迎来更强的挑战,如何在大数据背景下成功向数字化转型,找准文化馆建设的发展方向,是当前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大数据背景下数字化文化馆建设方向

  (一)多样化的文化服务传播方式

  在大数据的背景下,人们生活在数据大爆炸的环境中,文化馆产品能否通过层层阻拦到达消费者手中,最主要的是文化馆的信息拟编、数字课件、线上培训及互联网直播等方面的效果,良好的传播方式可以将文化馆传播到大众面前,并通过应用现代化大数据技术,将受众进行有效分类,并分别给予不同的信息内容。优秀的市场营销方式与传播方式能有效推出文化馆的产品。因此,文化馆应该要针对数字化平台的构建、服务终端链接通道的选择及终端形式设定进行相应的改革,提升数字化文化馆建设的服务质量。在大数据的背景下,将数字化平台作为推广手段,可以高度覆盖区域内的用户,充分体现出文化服务传播方式的多样化特点。

  (二)普遍性和精准化服务

  在大数据时代,人们接收信息具有多样化的渠道,且由于人们具有个性化的特点,其兴趣爱好皆不相同,针对不同人群用户给予精准化服务是大数据背景下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将信息资源进行最大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才能够最大限度满足不同人群的个性化需求。在文化馆的建设过程中,要整合传统文化馆内部设备、资源及服务,并结合线上和现下的服务类型,尽量扩大文化馆的服务范围。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其本质上其实是一种运营模式的转变,因此针对不同场馆可采用终端化管理体系进行全面覆盖式的系统管理,实现公共文化全区域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具有一定的普遍性[1]。另外,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其基础是大数据的应

  用,通过现代化大数据技术的支持,可通过多种渠道实现信息发布,使得数字文化馆的信息服务更具有个性化特点,实现精准化服务。

  (三)覆盖面广、内容丰富

  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将世界串联成一个个体,说明在大数据的背景下,信息的覆盖面特别广,且文化内容较为丰富。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如何有效应用大数据的优势为大众提供全新服务,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不仅有利于普及公共文化服务,也能为受众提供多样化的文化产品,且在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上,让公众充分享受公共文化权益的权利。

  二、大数据背景下数字化文化馆建设措施

  (一)资源整合

  大数据的出现原本就是为了实现资源的整合,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下产生了大量原始数据,该数据具有数量大、内容种类多、较为复杂等特点,为了有效整合这些原始数据,大数据应运而生。大数据对原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要让大数据在数字化文化馆建设中充分发挥其效果,必须要对现有资源进行梳理和整合,实现在一定区域内的资源覆盖,扩大数字文化馆的影响力,从而为用户提供质量更高的服务。在这样的背景下,数字文化馆建设人员及内部管理人员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化先进科学技术,对文化館内的资源进行综合分析与真理,为用户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从而达到提升我国国民综合素质的目的[2]。

  (二)增加数字文化馆的服务功能

  在大数据的背景下,网络平台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信息内容的多样化及服务的多元化,用户可在网络平台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寻找信息资源,因此多样化的信息内容与多元化的服务就是提升用户访问量和文化馆服务质量的重要举措。数字文化馆在建设之前,首先要针对不同年龄阶层、不同社会阶层的用户打造专属服务模块,提升平台服务模块的建设水平,满足不同年龄阶层和不同社会阶层用户的需求;其次要针对服务平台的服务效率进行改造,完善信息检索功能,便于用户可通过信息检索功能快速查找自身所需内容;最后,要根据文化馆建设的实际水平建立一体化的信息服务平台,充分展现平台服务共享功能,降低服务成本。除此之外,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给予数字文化馆建设相应的支持政策,在资源、资金、人才、科技等方面提供一定的便利,保证数字文化馆建设水平稳步提升,让公民能够充分享受到数字文化馆带来的多样化服务。

  (三)推动线上线下双重体验

  在数字化煤体时代,数字文化馆建设的管理模式应该要将线上线下相结合作为主要发展方向,服务资源的根本应该是引导大众共同参与,充分体现数字文化馆的服务价值。云计算的网

  络平台可以帮助文化馆实现从平台转化为3D立体式数字全景化服务方式,给予用户不同的数字文化体验。通过将3D虚拟技术与360°全景相结合,可以将文化馆内的布景、展出活动、培训、内部环境等多种内容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展现在用户面前,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服务模式[3]。一方面,用户可根据自身的喜好通过数字化信息检索功能找到所需资源信息,根据线下访问情况进行实地体验,能够大大节省用户的时间与精力;另一方面,通过全景化、立体化的布景方式,能够为用户打造一个全新的线上平台,用户通过浏览,可造成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数字文化馆可为全社会提供开放性、公益性的服务形式,满足大众的真实文化需求。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现代化科技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是文化馆建设的必然趋势,不仅可以满足用户的日常需求,也能提升文化馆的服务能力,为群众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同时,数字化文化馆建设也对社会大众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积极影响。目前数字化文化馆建设仍然存在者较多的不足之处,文化馆建设者与内部管理工作者应该在大数据的背景下找准文化馆的建设方向,全面促进数字化文化馆建设水平,以此推动我国社会经济与文化稳步发展。

  

篇五:文化馆数字化服务项目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

  作者:璩菲来源:《牡丹》2017年第30期

  文化馆是我国人民群众思想意识形态和艺术审美形态的重要体现之一,随着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日渐提高和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已经势在必行。为了让数字化文化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提高人们的思想艺术水平,本文分析了数字化文化馆建设的重要性、作用和途径,以期为文化建设工作者提供借鉴。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经初步完成了小康目标。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国家必须大力开展文化馆建设。文化馆可以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为人民群众提供免费、优质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当前,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文化馆数字化建设已经成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重要方向,相关政府部门必须与时俱进,利用信息技术将文化馆的建设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满足人民群众日渐丰富的精神文化需求。

  一、数字化文化馆建设的重要性

  如今,数字化文化馆已经是不可阻挡的潮流。数字文化馆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是依托数字化技术,为文化馆业务职能服务的线上线下联通互动的系统。其目的在于通过文化与科技融合,在提升在场服务能力的同时,突破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和时间的制约,让群众随时随地地享受公共文化服务,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效能。建立数字化文化馆,有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身为中国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数字化文化馆的建立,可以有效地普及和传播我国的传统文化。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让人民群众的思想意识得到升华,使社会更加和谐。因此,数字化文化馆的建设对于我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今几乎人人都有手机,连七八岁的小孩都不例外。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已经是当下环境的必然。而信息浏览的方式和阅读习惯决定了未来的文化走向。文化教育同样应该与时俱进,根据时代变化改变自身的思想观念。数字化文化馆的建立就是将现代科学技术和互网络技术相结合,让人们可以快速寻找到自己想要了解的文化知识。

  建立數字化文化馆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在大数据时代获得资源的共享。数字化文化馆的本质是一个共同性的大课堂。它突破了传统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利用大数据,人们可以在任何地方学习到最先进和最成熟的知识。利用网络技术整理和分析文化资源后,文化参观者可以直接通过网络获得多种多样的文化资源。数字化文化馆的建立,最大程度地提高了文化资源的利用频率,真正让文化做到了全人类共享。

  二、文化馆必须搭建数字化平台的原因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建设数字化文化馆的最主要原因是基于时代的改变,随着人们阅读习惯的变化,传统的文化馆已经无法满足当下人们多层次和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一些传统文化馆常常存在文化资源简陋、设施不全面、文化资源覆盖面小、信息文化倾向化严重等问题。文化资源分配不公平的情况相当严重。基于以上问题,建设数字化文化馆已经成为必然,只有这样才能彻底解决文化资源分配不公的问题,构建一个覆盖全社会的文化信息平台。同时,网络技术的应用和时代变迁,对于人民思想意识的影响体现在方方面面。数字化文化馆的建设可以让人民群众摆脱陈旧的观念,打破陈规,这是推动建设数字化文化馆建设的重要因素。

  三、如何建设数字化文化馆

  数字化文化馆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建立对文化资源、管理、文化服务、生活服务等应用的系统,实现文化资源的充分优化和利用。从文化资源到文化实践活动,它全部都实现了数字化,在传统文化馆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拓展现实文化馆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文化馆的运行效率,扩展传统文化馆的业务功能,最终实现文化资源继承和传承过程的全面信息化,达到提高人们思想素质和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目的。要建设一个数字化文化馆,人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完善数字化文化馆的基础设施

  随着文化部数字化文化馆建设方针的下达,如今文化馆已经将数字化纳入评估项目。想要建设一个好的数字化文化馆,人们就必须完善数字化文化馆的基础设施,如电子阅览室、文化馆网站、网上文化服务平台以及数字文化资源等。其中,数字文化资源包括文化图书、传统文化、美术、音乐、国学、戏剧、声乐、旅游和历史艺术等。

  (二)应该加强对人才的投入

  数字化文化馆建设并非一个简单的工作,网络信息的技术应用使得文化馆的日常运行离不开具备专业知识的高素质人才。数字化的内容比较广泛,种类繁杂,因此技术人员不仅要精通网络信息技术,还应该掌握文化馆的基础文化知识。因此,在建设数字化文化馆的过程中,培养高精尖专业素质的人才是必不可少的。

  (三)应树立服务人民的思想理念

  数字化文化馆的建设初衷是为了服务大众,让广大人民群众能与艺术有亲密的接触,提高全民的思想素质和文化水平。因此,数字化文化馆建设应该秉承服务人民、无偿服务、积极服务的原则,多开展群众性艺术活动,增加人民群众对文化艺术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建立别具一格的服务模式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随着文化馆的数字化,文化馆的服务模式也应有所改变。首先文化馆应该突出个性化和专业化,让人民群众积极主动地参与文化学习。其次,文化馆的日常服务应该有专业知识体系的支持。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让文化馆的服务不再拘泥于时间和空间,网上课堂、辅导以及展览的服务,可以让更多人参与到数字化文化馆的活动中。

  四、结语

  数字化文化馆建设重要的是信息化支持队伍的建设和信息化制度的建设。文化馆应建立信息化支撑队伍,综合提高自身的信息化应用素质,把信息化建设作为一项基本制度。本文首先论述了数字化文化馆建设的重要性,然后阐明文化馆必须搭建数字化平台的原因,最后指明了数字化文化馆的建设方法,即完善数字化文化馆的基础设施、加强人才投入力度、树立服务人民的思想理念以及建立别具一格的服务模式,希望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越来越好。

  (济源市文化馆)

  作者简介:璩菲(1978-),女,河南济源人,本科,馆员,研究方向:群众文化。

  

篇六:文化馆数字化服务项目

  新型的文化服务模式要求信息管理人员不仅要精通计算机技术而且还要懂群文业务所以在当前形势下应该加强文化馆信息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对从事数字文化馆建设和文化馆网络维护的专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招聘机制培养一支既具备较高技术素质和专业知识又具备实际技能的人才队伍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数字文化馆及数字文化体验空间的构建研究

  作者:冯蕾来源:《散文百家·下旬刊》2019年第06期

  摘要:在信息化、数字化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文化的发展开始出现了新型的模式。为了提高文化馆的服务水平,满足广大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的通知》中明确要求“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积极开展全民艺术普及”。本文从构建的必要性、如何建设及建设完成后如何运营着手进行研究。

  关键词:数字文化馆;数字文化体验;信息化;运营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文化馆传统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无法摆脱服务单一性、发展滞后性、信息封闭性等问题,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面對新兴技术的冲击和挑战,进一步加强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在更高的水平上发展公共文化现代传播体系,实现全民艺术普及,建设数字文化馆是任务所在,也是必然趋势。

  一、数字文化馆及数字文化体验空间建设的必要性

  建设数字文化馆及数字文化体验空间是文化馆免费开放的必然要求。在数字化、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结合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将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和传播手段应用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是推进文化馆等公共文化阵地免费开放的必然要求和战略选择。

  建设数字文化馆及数字文化体验空间是更好的为群众服务的重要手段。加强数字化建设,让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参与丰富的文化活动已经成为一种大趋势。数字文化馆建设对于拓展公共文化空间、利用公共文化资源,从而能够使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走向更广阔的领域。通过数字文化服务,可以克服时间、地域、人员的限制,方便快捷地为人民群众进行文化服务、业务咨询和培训辅导。

  建设数字文化馆及数字文化体验空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是一个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互动交流的新兴媒体,群众享受文化生活的诉求,已从传统的场馆扩展到虚拟空间的各种终端。而随着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纷纷出现,数字文化馆的建设已经显得十分重要。

  二、数字文化馆及数字文化体验空间建设的总体框架

  1.网络硬件设施设备。数字文化馆建设首先要建设集运行、管理、维护为一体的计算机机房,它是整个数字化服务的中心枢纽,关系整个数字平台是否能够有效运作。通过机房的统一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运行、管理和维护,才能实现数字化信息的传送。其次是要建设网络系统。网络建设采用核心、汇聚和接入三层设计。采用千兆到桌面的网络方案,DMZ区汇聚层交换机采用了千兆速率的接口进行业务的接入,核心与汇聚层以及接入层通过万兆连接。最后是要建设信息资源接收的服务终端,这里可以是在传统文化馆电子阅览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集群服务场地,也可以是以个人计算机为主体的服务终端,还可以是移动设备为对象的服务终端。

  2.线上数字文化馆平台建设。在平台的建设中应打破传统文化馆的服务模式,尽量打造涵盖范围广,种类丰富,群众喜闻乐见的特色栏目。如:可建设专题活动、网上展馆、非遗保护、网上赛事、网上展览,网上教学等栏目。这些栏目将涵盖音乐、舞蹈、戏剧、文学、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新闻资讯、文化政策、培训辅导等相关内容,能生动形象,方便快捷的提供文化服务。而在平台建设中则应该注重加强功能的多样性和实用性建设,提供诸如检索、视频点播、资源上传与下载、在线预订、资源链接、评论交流、远程服务等实用功能,人们可以通过各种网络渠道的新兴媒体终端获得服务,从而达到资源的无限次使用。

  3.线下数字文化体验空间。在信息时代下,数字文化馆建设也要依靠先进的数字网络技术,打造实体数字文化艺术服务交互体验空间。首先,依托数字文化馆线上平台作为资源库,为实体体验区源源不断的传输最新的服务内容;其次,依托多款数字应用模块,分门别类的体验文化馆的各类艺术产品和服务,如:舞蹈体验学习、戏剧场景模拟等;第三,在实体体验区内通过数字手段全景式展现本土特色文化场景,例如春节习俗、元宵灯会、庙会等,为用户营造身临其境的视听感受;第四,将电视屏、电脑屏、平板屏、手机屏四屏联网,内容互通互动,播放展示内容可缩放、可点播、可触摸、可移动、可下载,营造一种全新的文化体验新境界。

  三、数字文化馆及数字文化体验空间的运营

  当数字文化馆及数字文化体验空间建立起来后,维护运营将成为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这种运营不单单是指宣传推广和信息发布,更侧重于对文化产品服务的反哺和指导。数字文化馆应根据自身的业务特性出发,逐一分析各艺术门类的数字化目的、渠道和方式,采取正确合理的运营方式推广。

  1.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新型的文化服务模式要求信息管理人员不仅要精通计算机技术而且还要懂群文业务,所以在当前形势下应该加强文化馆信息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对从事数字文化馆建设和文化馆网络维护的专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招聘机制,培养一支既具备较高技术素质和专业知识,又具备实际技能的人才队伍。

  2.加强宣传和推广。数字文化馆建成后,如广大群众还是沿袭传统的文化服务获取途径,被动的获取文化资源,那就背离了数字文化馆的建设初衷。应以数字文化馆的线上平台作为宣传重点,借助传统媒体和新型媒体平台进行传播。将各类文化活动信息、赛事通知、展览资讯等整合汇总高额度发送,保持线上平台的活跃度。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3.加强更新升级,要与时俱进。数字文化馆及数字文化体验空间的建设是建立在互联网的基础上,由于网络技术飞速发展,日新月异,应用技术不断更新,这就要求我们的专业技术团队要适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拓展资源,根据受众的需求更新升级数字文化馆的功能,提供更加丰富、便捷、人性化的服务。

  

  

篇七:文化馆数字化服务项目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文化数字化服务新模式探索

  作者:徐子懿来源:《中文信息》2019年第09期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有了明显提高,所以现代人对于精神层面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其中文化馆作为群众文化工作机构,肩负着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明需求的职责。而在当前数字化时代,文化馆的服务工作还需与数字化技术相结合,探究全新的服务模式去提高工作效果,文章便针对于此展开深入探索。

  关键词:文化馆文化服务数字化服务模式

  中图分类号:G3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9)09-0-01

  文化館作为我国重要的文化宣传机构,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工作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所以对于文化馆的建设与服务工作要保证足够的重视。在当前数字化时代的文化馆服务模式探索中,需要结合数字化技术去实现全新的数字化服务模式,强化文化馆各个层面的服务功能,为群众提供更为优质的文化服务,进一步凸显出文化馆在文化宣传方面的重要地位。

  一、新时代文化数字化服务新模式分析

  1.个性化服务新模式

  这一服务新模式主要在于文化馆去主动获取个体特定文化需求与部分群体的共同文化需求,从而结合这部分群体的实际需求进行服务提供[1]。一般来讲,文化馆可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结合调研结果去规划出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一切基于群众实际文化需求着手,以满足群众需求为主要目标,对文化馆内部资源展开深度挖掘,从而编制出与该地区群众文化需求相符的服务方案,由过去的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让群众能够在新的服务模式中有更高的参与度。

  2.专业化服务新模式

  文化馆作为业务单位,主要业务在于组织、辅导与研究三个层面,所以其业务开展的关键理念在于专业化,更是其重要的技术支持。在业务开展过程中,需要结合相关服务标准以及实际情况,对文化馆内部设置的文化服务项目进行细则制定,明确不同岗位的职责以及规范各个环节的服务流程,准确定位自身的活动目标。同时,需要确保任何活动开展前都需要做好预案,跟踪一切业务活动的进程,并且完成后做好反馈,将活动结果计入到员工的绩效考核当中,在奖惩制度的实施下确保文化服务水平的提高。

  3.现代化服务新模式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所谓现代化文化服务模式,也即是利用现代化的数字技术与信息技术,构建馆内数字化资源以及开展全新服务内容。具体来讲,文化馆需要结合当地文化特色去构建数字化资源,建设多功能电子阅览室,存储大量活动相关图片与影像资料,并且可定期开展网络艺术鉴赏展览等活动,探索出现代化的文化服务新模式。

  二、文化数字化服务新模式的主要内容

  文化馆所开展的文化服务内容包括艺术鉴赏、技能学习、艺术创作等等,在数字化技术的加持下,能够突破时空与地域的局限,所以数字化的文化服务模式能够在内容方面实现更宽广的拓展[2]。

  1.在线培训服务

  这项服务在文化数字化服务中属于重要内容,能够结合群众的需求进行类别划分,合理设置课程,从而为群众提供多元且涵盖不同艺术种类的课程可供选择。比如声乐、舞蹈、美术、表演等基础性课程,结合学习程度的不同去设计针对性的影像课件,让更多群众在互联网中进行培训与共享。

  2.在线展览服务

  通过在互联网中开设演展厅,对各种专题的文化活动进行播报,并且对不同艺术类别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让群众能够进行欣赏与了解。同时,还可在线展示文化馆的建设成长资料、阶段性成果与出版物等等,实现文化信息交流宣传影响力的扩大。

  3.在线活动服务

  文化数字化服务涵盖了阵地服务与流动服务两方面内容,结合互联网平台与文化馆传统活动展开在线群众文化活动,体现文化活动主题以及覆盖更大面积的文化服务受众。此外,对日常开展的阵地服务与流动服务进行在线展示,能够方便受众对文化馆活动信息的获取。

  4.远程指导服务

  文化馆作为区域群众文化活动的专业指导机构,其数字化服务主要是结合互联网平台去结合不同专题展开文化活动、文艺活动的策划,从而给出针对性的活动方案与内容,由专家在线指导去保证基层群众文化活动艺术水平得到提高,强化有效互动[3]。

  5.区域联动服务

  该项服务内容是文化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全新突破,主要是在跳脱出馆际之间的壁垒,在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去构建区域内“一馆制”工程,对服务标准与服务行为进行规范统一。同时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资源共享与协调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从而在缩减服务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基础上,为群众提供更为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务。

  三、文化数字化服务模式的建设途径

  1.做好互联网平台建设工作

  为提供优质的文化数字化服务,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及大数据等数字信息化技术,在文化馆系统中引入文化信息资源工程,确保文化馆服务职能得到大幅提升,确保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能够覆盖到更多受众人群。同时,区域之间还需加强练习,合理运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去构建统一的文化数字化服务平台,实现文化资源的全面整合,在文化馆规范的管理服务标准与章程下,促进线上与线下内容方面的结合,确保受众对文化馆的数字化服务新模式有所接受,助力文化馆更好地发展。

  2.做好信息资源建设工作

  文化馆作为政府的文化宣传机构,一定要保证足量的文化信息资源,所以在数字化服务模式推行中也需要重视这一点。一方面,文化馆需要确保信息内容的丰富性与深刻性,在将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转换时,需要在专家的辅助下进行数字文化馆的整体规划,保证其内容丰富性;另一方面,工作人员需要对文化资源进行整理分类,在目录添加、索引中,为人们的信息检索提供方便。

  3.做好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工作

  文化数字化服务的推出,需要人才充分发挥作用予以保障,而数字化技术涵盖的内容众多且领域广泛,不仅包含传统模式中的信息系统,还需要了解数字化新模式中的多媒体信息管理技术,因此在文化数字化服务模式推行中要做好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确保其数字信息化技术水平得以提高,确保各项数字化服务能够落实到位。

  

篇八:文化馆数字化服务项目

  数字化文化馆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

  一、数字化文化馆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互联网的发展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为各行各业的发展

  提供了较大的推动力。人们在生活、学习与工作中都会对网络与数字化媒介进行利用,并且从中找到了乐趣。在监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过程中,就需要跟随时代发展的潮流,将其与数字化发展结合起来。数字化文化馆的建立需要以互联网平台作为基础,依赖网络信息技术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使得文化馆的公共服务功能得以实现。数字化文化馆建设可以提高文化服务的便捷性,人们可以不用受限于固定地点,而是络对其进行转化,强化文化服务的创新性。建设数字化文化馆能够使得文化资源得到有效整合,还可以降低线下服务成本。在传统公共文化体系中,公众虽然能够了解社会文化,但是对文化的了解程度不足,难以在有限的空间内查询到所需资料。文化服务的社会性在于提高公众对文化的了解,加速文化的传播,扩大其范围。但是传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难以做到这一点,而数字化文化馆的建设就可以在这点上对其进行弥补。部分线下文化馆在建设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阻碍,虽然在建立文化馆的过程中,政府部门会参与其中,但是整体重视程度不足。利用数字化技术建立公共文化体系就可以让政府部门多途径对其进行关注。部分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具备长远的目光,其不仅注重企业自身效益的增长,还会重视企业产生的社会效益。数字化文化馆的建设可以引导政府与企业之间进行协调合作,加大资金与设备投入等,使得公众能够得到更加全面的服务。数字化文化馆就能够利用线上空间进行区域性联系与交流,让人们在生活中可以对其进行合理利用,全面提升社会公民的文化素养。我国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过程中,也能够利用数字化文化馆进行宣传,其可以满足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需求,也能够对其进行突破,是现代文明发展的一大进步。

  二、数字文化馆建设现状1、思想认识停滞不前我国在发展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在较多行业与领域都对其进行了

  一定程度的应用。数字化文化馆建设在人们的认知中还是比较陌生,虽然这是文化馆事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但是在转化文化馆职能的过程中还是存在思想理念问题。部分人认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需要以线下为主,一味对其进行个性化发展,会使得文化馆建设的初衷丢失。这样一来,就难以体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根本作用,因此在建设数字化文化馆的过程中,还是会受到旧时思想的影响。在传统的文化馆建设过程中,主要的工作模式就是以活动作为中心,要求人们通过实际渠道参与其中。而数字化文化馆建设则主要以文化交流分享为重点,部分人的思想难以转变,并没有对数字化文化馆的发展潜能进行了解,导致文化馆建设受到阻碍。

  2、政策不完善我国针对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政府也有一定程度的投入。但是不同形式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特点存在差异,在开展数字化文化馆建设时,需要将重点放在文化信息资源上。我国相应的政策较少,在对数字化文化馆进行建设与完善时,没有针对相关内容制定政策性规章制度。政府可以为数字化文化馆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还能够提供专业性人才。但是数字化文化馆的建设需要有专业性意见作为基础指导,而政府并没有满足这个要求。在缺乏专业性指导的过程中,数字化文化馆建设受到影响,也没有足够的政策作为支撑,使得文化馆建设难度增大。3、缺乏专业人才任何工作的开展都需要以专业人才作为基础,数字化文化馆建设作为一项公共事业,对人才的要求较高。我国当前有一批专业程度较高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人才,但是其对数字化文化馆的了解较少,经验不足,在开展相关工作的过程中难免遇到问题。数字化文化馆建设需要与互联网、电脑科学技术等结合起来。在建设数字化文

  化馆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对信息技术的了解与掌握程度不足,在实际应用时就会产生较多问题。人才素质不高是目前数字化文化馆建设的主要问题,其受到传统文化馆建设的影响,遗留下较多弊端,导致文化馆建设在数字化方向的发展过程中步伐较小。

  4、资金分配不均数字化文化馆建设需要耗费大量资金,在对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行完善时,需要体现其公共效益。政府部门虽然针对数字化文化馆建设投入了一定资金,但是部分文化馆在建设的过程中还是会陷入自身的债务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投入的资金需要由一部分用来偿还遗留的债务,其他的资金就需要投入到文化馆基础设施建设与宣传中。实际上,数字化文化馆建设对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较高,管理人员不仅需要购买较多电子信息设备,还需要做好软件设施建设。甚至还要进行文化馆宣传使得相关内容的传播范围更广。在分配资金的过程中,负责人难以保证其均衡性,导致部分设施建设难以达到规定标准,使得数字化文化馆建设受阻。三、数字化文化馆建设对策1、创新思维在将文化馆建设趋向于数字化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全面创新思维,使其能够在建设文化馆的过程中具备先进的理念。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需要让人们接受新事物,这就需要从主导人开始,以其作为基础先锋,审时度势,对时代脉络的发展趋势进行明确。负责人需要对数字化文化馆的发展进行明确,认识到具备较大的发展潜力,并且掌握其总体价值,使得文化馆建设能够保持统一的思想。负责人在对思维进行创新的过程中,需要以自身为单位,提供精神动力,做好线上线下宣传工作,使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更加完善,发挥更大的价值。在对思维进行创新的过程中,工作人员不能将目光局限于眼前,负责人需要具备长远的发展理念,对数字化文化馆进行更加全面的建设。创新思维的基础并不仅限于数字化文化馆的负责人与工作人员,政府部门需要组织公众了解数字化文化馆在现代公共文化

  服务中的作用。公众要在加强对其了解的过程中,创新自身的思维理念,使得数字化文化馆的建设更加深入人心。

  2、完善政策我国虽然针对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制定了相关的政策,但是整体来说还是存在一定的缺陷。在监理数字化文化馆的过程中,就需要对政策进行完善,使得数字化文化馆能够合理利用其发展机遇,促进社会文化服务效用的提高。我国现代公益性文化建设政策还不饱满,在建设服务体系的过程中需要对建设意见与文件等进行完善,使得数字化文化馆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得到解决。虽然数字化文化馆具有较多优势,但是在建设过程中其受到的阻碍并不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需要服务于全体社会公众,而部分年龄较大的公众对数字化的了解较少,难以在短时间内接受这种新的文化服务方式。部分人比较固执,在接受公共文化服务的过程中会囿于传统思想与固有的形式,使得数字化文化馆的建立与推广受到阻碍。政府就需要针对这种情况对政策进行完善,在社会中落实数字化文化馆的宣传,让其可以通过硬性要求接受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形式。因此,国家需要针对数字化文化馆的建設设置专项扶持资金,给予文化馆建设充分的资金支持。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数字化文化馆并且对其进行应用,就需要创立示范区,使得人们能够通过对典型数字化文化馆的了解逐渐加深对其的认识。政府可以与企业合作举办数字化文化馆建设论坛,使得数字化文化馆业务的开展更加专业、高效。社会企业需要给予一定的扶持,让数字化文化馆建设的社会氛围更加浓烈,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3、加大资金投入资金投入对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来说有重要的作用,在建设数字化文化馆的过程中,一旦缺乏资金,就会使得建设工作的开展停滞不前。在投入资金的过程中,需要做好硬件、软件支撑,提供必要资金,使得数字化文化馆建设满足基础需求。在投入建设资金的过程中,需要制定长期建设投资计划,使得资金的投入更加有效,通过这种计划性投资能够为数字化文化馆建设长期、持续发展的环境。

  在加大资金投入的过程中,需要考虑人才队伍建设需要利用的资金,政府部门需要投入公益性免费培训专项资金,对其进行合理利用,使得资金的使用公开化,强化资金使用标准。在建设数字化文化馆的过程中,负责人需要建立相关的经费渠道,利用网络优势进行网络广告与艺术个人展活动,使得资金

  

  

篇九:文化馆数字化服务项目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新时代文化馆数字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作者:冷小严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18年第08期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新时代文化馆数字化建设成为文化馆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全民艺术普及的必然要求。文化馆数字化建设要打破现有数字化平台孤岛现象,打造“指尖上的文化馆”,优化文化馆人才队伍结构,使文化馆数字化建设实现精准服务,让群众更方便、更快捷地参与到各类文化活动中,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关键词】文化馆;数字化;资源池;评估标准

  【中图分类号】G242【文献标识码】A

  在互联网+时代大背景下,数字化、信息化快速发展,文化馆的社会职能与服务理念也应随之转变,与数字信息时代同步发展。在新时代新形势下,文化馆数字化建设成为互联网+时代文化馆发展的必然趋势,成为实现全民艺术普及的必然要求。

  一、数字化建设是新时代文化馆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互联网+”时代,文化馆行业亟须融入公共数字化体系,运用互联网思维,应用数字化技术与手段,探索文化馆数字化途径与模式,提升文化服务效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中提出,要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构建标准统一、互联互通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在基层实现共建共享。2017年7月,文化部印发了《“十三五”时期公共数字化建设规划》,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相适应的开放兼容、内容丰富、传输快捷、高效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

  推动文化馆数字化建设,以数字化创新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是推进文化繁荣,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必然要求。通过建设数字文化馆,将文化馆建成集公共文化交流、推广、创新的重要节点,整合公共文化资源,聚合公共文化力量,增强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二、文化馆数字化发展瓶颈与问题分析

  近年来,随着中央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公共文化建设投入稳步增长,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建立,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呈现出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但是,文化馆系统数字化建设还相对滞后,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与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目标要求相比,文化馆数字化服务水平仍然有待提高。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一)文化馆系统数字化建设的“孤岛现象”

  全国多个省、市都在积极推进数字化建设,但就一个地域来说,缺少数字文化馆、资源中心等数字化平台间统一共享的平台,来覆盖本地域进行统筹管理。本地域文化服务资源信息缺少流动性,文化资源不能进行有效合理利用,市馆、区(县)馆、街道(乡镇)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四级服务网络缺少统筹共建的管理平台,因此,统筹本地域的人才、设备、节目、素材等各类文化相关资源、统一管理、统一组织、统一标准、统一技术支撑,形成一盘棋的服务网络体系成为大势所趋。

  (二)缺乏数字化建设的人才基础

  目前,文化馆普遍缺乏数字化、信息化的专业人才。根据文化部2015年《第四次全国文化馆等级必备条件和评估标准》,文化馆业务人员指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美术、摄影、书法、文学、网络管理、理论研究、非遗(或其它)等11个门类。在文化馆数字化建设中,需要增加新媒体制作、信息网络等数字化专业人才。目前,文化馆现有专业干部仍以各艺术门类干部为主,缺乏掌握数字化技术的专业人才兼顾群众文化工作和信息数字化处理。

  (三)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亟待提高

  我国各级文化馆(站)信息化程度发展尚不均衡,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在促公平、保基本的政策要求下,以科技与文化相融合为手段,深入基层,拓展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成为迫切要求。尤其是新的技术热点如何服务于公共文化,需要结合工作具体实践与科技融合。

  (四)未能形成公共文化数字资源池

  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对公共文化建设投入稳步增长,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建立,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是,地方公共文化数字资源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目标要求相比,尚显不足。要尽快建立统一的数字资源建设标准,增强资源加工能力,建设公共文化数字资源池,整合各地域公共文化资源,将文化馆建设成为本地域公共文化数字资源汇集中心。

  三、新时代文化馆数字化发展问题对策

  搭建数字文化馆平台,运用数字信息技术,整合和利用互联网的多渠道、多终端传播,通过数字化手段的智能聚合,广泛汇集本地域优秀文化资源和各类文献资源,为群众了解、学习、享受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便捷的平台和窗口。

  (一)建设“指尖上的文化馆”

  “指尖上的文化馆”基于“互联网+公益文化”思维,构建基于互联网的虚拟文化馆,功能包括线上、线下服务的对接,数字文化资源共享以及用户沟通互动等,通过结合移动端的应用,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为群众提供全方位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充分利用手机或ipad等群众普遍使用的终端,将数字文化馆打造成“指尖上的文化馆”。群众可以用手机或ipad直接浏览数字文化馆平台,包括信息发布、网上培训、活动开展、辅导创作、艺术欣赏等多种服务功能,进行活动报名、电子票务、文化场馆预约、创作资源发布分享、网络培训、观看活动视频、文化资源“点单”等,强化文化产品精准配送,突出便利的终端式服务,以先进的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提升文化馆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并将文化馆可提供数字化服务的项目增加到《文化馆评估标准》中,作为对各级文化馆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现有数字化平台推广运营

  从2014年开始,全国部分城市已经着手启动数字文化馆建设工作。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启动了第一批、第二批数字文化馆建设示范项目,以此带动全国文化馆数字化改造升级。对这些已经搭建的平台,如何推广运营是下一步工作的关键。广泛宣传,开发各类线上线下互动的活动,以平台为核心支撑,集纳本地域优秀服务力量,拓展公共文化服务传播渠道,探索和确立公共文化领域的新型服务模式,提高整体文化资源利用率。群众通过一个平台即可享受本地域的文化馆服务,并逐步形成统一的服务标准规范、管理标准规范、评估标准规范。将数字化平台建设运营相关内容形成《数字文化馆建设规范》,为将来数字文化馆建设单位提供理论依据与经验参考。

  

篇十:文化馆数字化服务项目

  数字文化馆运营推广策略

  [摘要]本文分析了如火如荼建设中的数字文化馆的意义,以广东数字文化馆为例,对数字文化馆的平台运营和推广策略作一探讨。

  [关键词]数字文化馆;运营;推广

  一、数字文化馆的意义

  (一)数字文化馆对全民艺术普及的价值

  伴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环境和接受信息的方式都在被彻底的改变中,人们获取和使用信息的习惯也体现在公共文化生活的参与上。人们不仅依靠实体交流,还会更多地寻求線上互动。在直接体验各类文化活动之前,人们倾向于利用各种网络终端搜寻各类文化信息、预订门票、实现报名、获得场地免费试用的资格等公共文化体验。在这种形势下,文化馆如果仅依靠传统的实体交流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须与时俱进,深入探索,不断创新,充分运用互联网、数字化等新的技术手段,建设数字文化馆,完成全民艺术普及的责任与使命。

  数字文化馆综合了各类文化活动信息推送至用户终端,可以使关注用户轻松、便捷、集中地获取各种文化活动信息,大幅提升了效率。并且,数字文化馆在内容上也集合了诸多优势,呈现更加直观、形式更加生动、表述更加贴近民众。

  (二)数字文化馆让信息收集更加迅速直观

  借助数字文化馆在总分馆体系的运营及其本身的交互性,各级文化馆站可以实现文化活动的有效收集,引导用户第一时间获取各级文化馆站发布的活动信息。同时各级文化馆站可以通过用户对活动推送的点击、留言

  和其他反应进行综合分析,为后续开展活动提供科学依据。各地非遗及本土文化信息也通过这一平台进行汇集和发布,有助于传统文化和本土文化的传播。

  (三)数字文化馆有利于形成稳定的参与群体

  目前文化馆的参与群体主要是中老年群体,这主要是由文化馆传统的沟通方式决定的,传统的实体交流沟通方式让沟通双方付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交流成本,对年轻群体来说,其主要时间精力在于工作和生活上,所以提供高效且便捷的服务对吸引年轻群体参与到公共文化活动中来尤为重要。而数字文化馆就是这种突破时空限制,大大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便利性的产品。人们可以通过各种网络渠道,快捷、直观、有效地在电脑、有线电视以及手机等新兴媒体终端获得服务。数字文化馆的这些特质可以有效拓展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传播范围,达到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对受众体的最大覆盖,这对提高全民文化艺术修养、保障人民基本公共文化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广东数字文化馆为例,对数字文化馆的运营推广策略作一探讨。

  二、数字文化馆的运营策略研究

  (一)组织架构

  广东省数字文化馆平台架构由广东省文化馆负责搭建,依托广东省文化馆联盟和数字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计划逐步整合全省21各地市文化馆站资源,建立省-市-县(区)文化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横向对接省内各级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形成互联互通的共享文化生态圈。机构由轮值执行馆、专业委员会和联盟秘书处组成,联盟主席由广东省文化馆负责人担任,联盟副主席由广东省文化馆分管馆领导和轮值执行馆负

  责人担任。轮值执行馆成员由广东省21个地级及以上市文化馆和顺德区文化艺术发展中心担任。每2年一轮,每轮半数左右成员单位为轮值执行馆成员。联盟秘书处是联盟日常办事机构,设在广东省文化馆。联盟设立专项经费,由联盟成员单位共同筹措,用于保证联盟正常运作。

  (二)平台运营

  平台运营是指广东省数字文化馆平台自身的运营,包括基础运维、内容运营、用户运营、数据运营、活动运营、机制配套、平台培训、人员管理。

  1.基础运维,包括基础资源运维、软硬件选型部署服务、内容准备服务和配套资源运维。

  基础资源运维指对网络资源、存储资源、服务器等资源提供运维服务。

  软硬件选型部署服务、包括实现对基础软件及平台软硬件的选型、安装部署和配置。

  配套资源运维,一是线下终端维护为数字文化馆线下终端提供安装、调试、培训、技术支持和日常维护服务。二是短信服务,主要是用于用户注册、登录、预订活动通知、现场观看通知、活动内容变化通知等精准1对1通知。

  2.内容运营,包括内容生产规范、内容编辑加工和内容安全审计。

  内容生产规范,内容一类是由数字文化馆管理人员发布的馆内资源(活动、场馆、活动室等);另一类是用户参与平台交互所产生的内容。两类内容都需要遵循平台制定的规范和要求进行编辑、发布或上传。

  内容编辑加工,对上传的信息进行审核和必要的编辑后发布。确保发布的信息内容准确,主题明确、表达明确,语句通顺、封面美观,保障好的用户体验。并通过对信息的重要性、质量进行分级评定,对发布的信息进行评级,优先级的信息优先排序。

  内容安全审计,设立敏感词库,对发布内容实时过滤。建立评论审核机制,评论进行人工审核,站内发现不良内容及时删除。建立防火墙制度,必要风险时段,关闭评论功能。

  3.用户运营

  以用户为中心,通过不同渠道与用户产生链接,激活用户,引导用户使用馆内资源和服务。实时监控分析用户运营数据,了解用户属性,分析用户画像,进而进行运营策略的分析。结合用户使用场景,深度挖掘用户,提出业务的改进意见。搭建用户成长体系,在不同的运营阶段,调整用户运营的目标。

  4.数据运营

  数据运营为对平台产生的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和集中维护,从时间、活动类型等维度对数据进行统计,产生日报表、周报表、年报表,并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发掘用户需求。

  5.活动运营

  实现线上活动的策划、编辑、推广发布以及活动数据的统计分析,还包括活动预约、场馆预订信息的编辑和推广发布,活动预约的人数、场馆预订的次数和用户点评的汇总及统计分析。

  6.机制配套

  和全省21各地市文化馆站制定并确认相关的使用部门的工作要求、工作规范、工作考评、排名机制和考核机制,确保数字文化馆工作有序开展,有效运转,有效监督,保障平台的良性运营,产生预期服务效能。

  7.平台培训

  培训是推动管理者、建设者、参与者的有效互动,保障数字文化馆正常运转。制定数字文化馆平台的培训制度,形成有效的培训机制。培训形式分为集中培训、线上培训、不定期培训。数字文化馆设有培训员,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策略进行培训。

  8.人员管理

  人员管理制度化。制定对省文化馆和各地市文化馆站相关的使用部门人员的管理制度等。这一系列制度是数字文化馆服务长期稳定开展的保障。

  三、数字文化馆的推广策略研究

  (一)文化体系媒体推广

  (二)大众媒体推广

  大众媒体包括电视台、新闻媒体、网络媒体、广播媒体、户外媒体等多种资源。

  借力大众媒体,数字文化馆与媒体合作,建立与受众之间的沟通,并凭借媒介广泛的网络覆盖和媒介对受众的深刻了解,引导民众关注,从而诠释和树立数字文化馆的职能和形象。

  同时,媒体有独特的优势,不仅可以广泛的影响社会各界,还可以调动更多群众参与活动。如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南方日报传媒集团举办“我们的节日——广东民俗系列摄影展”,活动的作品提交、

  投票等环节可以利用数字文化馆平台来完成,藉此借活动来积攒平台的用户。

  (三)品牌基础推广

  要长远且深入地推广数字文化馆平台,最基础的一步便是告诉民众“数字文化馆”是什么,有什么特性,在什么样的场景下使用,能带来什么利益等,为此基础的概念推广必不可少。数字文化馆应该在百度百科、360百科建立品牌词条,在百度知道、搜搜问答、新浪爱问、知乎等网站建立相关产品的问答。

  (四)自媒体推广

  (五)地面推广

  主要是在线下场馆、繁华商业街、地铁等人流量大的地方通过站台、宣传物料、人工服务等方式进行宣传。

  (六)公益活动

  当下的传播环境中,稀缺的不是信息,而是受眾的注意力。单纯的信息发布方式已不太能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而公益活动能深入人心,引起群众关注。根据传统节日、公益主题来策划公益活动,并通过与媒体合作,广泛宣传,吸引民众参与,采用线上报名、线下参与的方式进行活动的推广。由广东省文化馆主办的“有你有晴天”——第二届岭南“公益助残”迎春音乐会,这场特殊的音乐会既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也为特殊人士提供更多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同时呼唤社会的关注,为特殊人士守望相助。

  结语

  在网络信息时代,形式多样、使用方便快捷的数字文化馆渐渐成为了文化馆建设的重点方向。如何将数字文化馆运营起来,并通过宣传将数字文化馆平台向公众推广,让数字文化馆的效益最大化,保障民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是目前急待探讨的问题。

  

  

篇十一:文化馆数字化服务项目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数字文化馆的建设已经成为一种趋目前数字文化馆还没有具体的定义按传统的说法就是充分利用数字科技以互联网为依托将数字化技术引入到文化馆的资源建设和公共文化服务当中以突破文化馆在场馆服务能力等方面的限制将文化的发展与互联网技术融合最终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线上线下的联通与互动

  互联网时代数字文化馆的建设现状及发展方向

  2021年,文化部、财政部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具体任务,为公共数字文化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中办、国办2021年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开展数字服务,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文化部下发了《文化部公共数字文化工程管理办法》,明确要求推進公共文化机构如文化馆等数字化服务,促进各级文化馆提档升级,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伴随着群众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社会大众对于公共文化的需求也发生着变化,文化馆作为提供公益性文化服务的重要机构,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是推进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促使文化馆更快更长远发展的必然趋势。

  1数字文化馆及其优势文化馆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实现群众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职能部门,是提供公益性文化服务的重要机构。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数字文化馆的建设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目前数字文化馆还没有具体的定义,按传统的说法,就是充分利用数字科技,以互联网为依托,将数字化技术引入到文化馆的资源建设和公共文化服务当中,以突破文化馆在场馆服务能力等方面的限制,将文化的发展与互联网技术融合,最终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线上线下的联通与互动。主要体现在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和文化服务的数字化两个方面。数字文化馆在发挥职能作用上比传统文化馆具有以下的优势。1.1拓宽信息发布的渠道文化馆作为国家的职能部门,拥有海量的文化资源,在以前,我们只能通过发布会、新闻报道或者报纸出版等方式向社会各界宣布消息,这些传统方式其局限性很大,能够掌握发布消息的公众非常少,

  因而服务效果就可想而知。而数字文化馆是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各类信息可以通过网络实时存储、处理、发布,人们可以随时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真正实现了全民共享。

  1.2增进文化交流以互联网为平台在网络上发布各类数字信息,可以方便广大的群众获取并掌握社会各行各业的消息。对于专业文化领域的高价值信息,其受社会关注度较高,通过网络化的资源共享,为创造文化交流和广纳意见提供了便捷的途径,深度交流同时对发展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2现阶段数字文化馆的现状及问题分析2.1设备资源共享不足文化建设不仅是“五位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四个自信”中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一直重视文化建设,对文化领域的投入也不断加大,各地方文化馆开始不断健全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基础设施,基本上保证了各级文化馆开展服务的功能。然而,大多数文化馆在数字化文化建设中缺乏资源共享、共建的现状,导致资源数量、技术保障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局限性。2.2海量数据的存储问题随着数字文化馆建设的不断深入,各类文化影像资料如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都转变为数字化资源,时间越长积累的数字资源就会越多,这些海量数据其存储和管理面临着资金和技术上的困难。根据国家的要求,文化馆在数字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具备海量信息存储和网络功能的设备,为数据存储提供基础设施支撑。据统计,全国已经有三千多家文化馆,这些馆藏信息资源加起来将是非常庞大的。对于基层文化馆来说,由于受到设备和技术方面的原因,海量数字资源的存储将会更加困难。2.3缺乏资源集成的服务平台目前,省级、市级、地级等纷纷响应国家号召,数字文化馆的建设提上了日程,各种类型的文化馆配设了专业数字服务网站,通过建立在数字文化资源支撑的基础上,用户可以利用网络实现实时的使用

  和分享。然而,由于各级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都是独立完成并开展实施,各馆之间缺乏资源的交流与共享,目前没有统一的信息集成平台来实现各级文化馆数字资源之间的共建共享,从而也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2.4服务内容不能满足公众需求文化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内容,辅导群众开展文化活动,实现提升群众文化素质的活化剂。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日新月异,不同年龄层、不同专业的群众,因个体个性化差异,其对文化服务的需求就会有很大差异,并且会随着技术的进步需求将越来越高。文化馆如果不能与时俱进的更新馆内的资源,将很难满足群众对文化服务内容的需求。3如何加强数字文化馆的建设内容丰富、资源共享、线路畅通及获取方便等是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基本要求,它的基本宗旨是为人们服务。数字文化馆是当下文化馆参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发展方向,顺应“互联网+文化”的快速发展等趋势,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提高。3.1转变文化馆建设思想,提高服务意识传统的文化馆工作人员缺乏服务意识,一般都是被动的等待人们来馆内自主要求服务,这种思维带来的后果总是逃不了被淘汰的厄运。因此,文化馆工作人员一定要转变思想,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转被动为主动,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机遇,大力推广公共文化数字化工程,让科技更好的为人们服务,让文化馆成为具有充分交流沟通的平台。3.2充分整合现有资源、统筹规划《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在国家层面上对互联网和网络文化进行了统筹规划,同时也促成了全国各地文化馆的有机结合。通过建立总分馆模式,将省、市、县等各地的文化馆信息进行汇总,并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对文化馆的信息和用户进行分析,可以确保文化馆可以为群众提供更加高效的服务。互联网技术的有效结合,可以将各级文

  化馆的数字资源有效整合,并统筹规划,将海量的数字资源整合后输送至各级文化馆,为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保证了资源的充分利用与共享,使群众可以更多的获取到自己需求的资源。

  3.3加强数字文化项目的共建共享为了避免独立运行,资源浪费的现象,文化馆应该充分利用“宽带中国”“智慧城市”等国家重大信息工程项目的建设,促进数字文化馆与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文化等文化共享项目的共建共享。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中,数字文化馆需要建立完善的技术标准和服务规范,强化数字版权意识和手段,推进数字文化馆开放式的服务管理,为现代化数字文化馆提供优质服务奠定基础。3.4充分利用网络的传播途径随着科技的进步,手机、电脑、Wad等移动终端已经在社会广泛普及,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传播方式使得信息的传播更加迅速,受众群众分布更加庞大。采用互联网页、微信、微博、移动APP等方式,建立标准规范统一的数字文化馆建设总体格局,搭建与移动终端设备良好的线路,充分利用网络功能,将文化资源信息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在网上传播,使文化馆的服务更加便捷快速。3.5加强专业化人才建设互联网时代数字文化馆建设,涉及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大数据技术等专业知识,对各类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化馆需要优秀的专业人才,为文化馆输送新鲜的血液,并加强对现有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文化馆工作人员的专业职业能力,为数字文化馆的建设、维护和管理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同时保证文化馆可以为社会公众提供稳定的文化服务。4互联网时代数字文化馆的发展方向数字文化馆是当下文化馆参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方向,是顺应互联网技术与文化服务的发展趋势。4.1建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当前,在文化馆数字化建设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服务能力,而且

  要重视服务内容。数字文化馆不是单向的用户需求资源的输送,而是一个信息交互的平台,文化馆可以根据用户的访问情况,如访问频率、用户偏好、搜索关键词等,深入把握用户的需求规律。因此,广大人民群众是文化馆交互的主体,是促使文化馆提质升级的推动力,需要加强对各类用户的需求、文化类型需求的调研,同时也要对各种传播方式、终端设备进行调查,了解用户的特点和需求,从而才能达到更好地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提供服务。

  4.2以技术为导向在数字文化馆中,信息资源传播的方式不是单向的,而是相互交融的。每个馆的数据都是一个单元,它们都具有各自独特的信息资源,通过互联网技术,可以将分散在各馆的数字资源整合,汇集到总馆资源池中,最终将汇集的资源调配分发至各分馆,实现从“端菜”到“点单”服务,使资源完全不受地域的限制,打破馆与馆之间独立运行,资源浪费的现象,使文化资源最大化的得到利用,提高了各类文化资源的共享性。互联网的技术环境为数字化文化馆创造了平台,各类信息的发布可以通过搭载各种移动APP,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社交软件,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文化服务,为群体之间的交流互动和文化产品的创作、交流提供了平台。4.3以资源为基础资源是所有服务的基础。充分发挥当前互联网的技术优势,需要在国家层面建立有效地资源管理服务平台。在这一平台下,分设资源管理、服务推送、文化服务等多个模块,为普通群众、文化企业、文化社团、政府机构等提供不同类型的针对性文化服务。并根据用户的文化需求、服务的成效等进行数据分析挖掘,为群众、文化企业等提供更为精准、更加全面科学的资源服务。5结语文化馆是保障人们文化服务的权益机构,是文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也是互联网+时代文化馆的发展方向。顺应互联网时代

  的技术背景,增加互联网+文化馆服务项目和内容,拓展更广阔的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可以更好的为群众服务,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促进文化馆在新时代更好的发挥其效能。

  

  

篇十二:文化馆数字化服务项目

 加快数字文化馆建设,助推全民艺术普及

  摘要:本文以宁夏中宁县数字文化馆建设为例,从平台、资源、对接、多终端覆盖等方面,介绍了数字文化馆建设的基本要素,并提出了遇到的困境及解决的途径。

  关键词:数字文化馆平台资源全民艺术

  在第五次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等级必备条件和评估标准中,具备数字服务能力被列为六大评估必备条件之一;2019年4月16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印发了《公共数字文化工程融合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文化馆数字化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如何依托数字互联网技术,建设并运营好数字文化馆,为群众提供更便捷、更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建立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是当下文化馆提档升级、参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中宁县数字文化馆建设概况

  2018年11月,中宁县文化馆成功入选2019年度数字文化馆建设承担单位,获得中央转移支付资金100万元。本项目2019年1月完成招投标,配套地方资金总投资306.308万元,已于2019年10月底建成并投入使用。

  本项目以“丝路杞韵”为主题,线上平台、移动客户端及线下数字艺术教学室、数字体验馆、文化监管平台等紧密结合,实现文化多终端覆盖,重点突出红枸杞文化等特色应用。其特色亮点是以“丝路杞韵”为主题,弘扬传播“枸杞文化”,助推全县文旅融合发展和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促进全民艺术普及。

  (一)弘扬“枸杞文化”,丰富平台服务内容

  中宁县数字文化馆线上平台围绕中宁县公共文化业务职能,以“丝路杞韵”为主题,弘扬“枸杞文化”,实现本馆文化头条、活动预约、场馆预定、非遗传承、文化直播、志愿服务、点单配送、平台对接等方面的功能,开通微信等移动互联网的服务,让群众通过互联网在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平台上点单、下单、报名,参与全县的公共文化活动,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快速通道。

  (二)结合地方特色,整合数字文化资源

  数字文化资源建设从本馆文化业务需求和实际应用出发,结合本县演出、培训、群众文化活动等,在统一数字资源建设标准的基础上增设“美丽中宁”版块,通过采集整合文化艺术普及数字资源,充分体现“枸杞文化”特色,并配套有关资源加工设备,从而形成完善的数据中心。

  (三)进行无缝对接,直通国家公共文化云及宁夏文化馆

  中宁县数字文化馆线上平台与国家公共文化云、宁夏文化馆公共文化数字服务平台进行无缝对接,将采集建设的数字文化资源加载到国家公共文化云,加载数字文化资源不少于500GB,并实现本馆面向社会公众组织开展的演出、培训、群众文化活动等在公共文化云上的在线预约服务,每月更新活动不少于8场,可预约活动场次不少于50%,突出服务方式创新和服务效能建设。

  (四)多终端覆盖,开展全民艺术普及

  中宁县数字文化馆建有艺术教学录播间、中央网络课堂、书法美术数字教室、戏曲音乐数字教室、电子钢琴教室、电子鼓教室等多个线下数字艺术教室,并购置七台艺术普及一体机放置在展厅、排练厅、多功能厅。除此之外,还与中宁县图书馆共建共享数字体验室。该平台涵盖全县十二个乡镇分馆,以盘活现有资源、无重复建设为原则,利用现代先进技术,结合中宁县总分馆培训系统的实际研发,全面开展全县网络互动培训体系化建设。由县文化馆总馆牵头开展远程互动直播,有效利用本地师资,助推全县全民艺术普及。

  二、中宁县数字文化馆建设面临的困境

  (一)工作人员思想认识滞后

  数字化时代下,中宁县文化馆作为宁夏第一个市县级数字文化馆建设试点单位,受政策覆盖信息传达等多方面影响,大部分工作人员对新时代、新形势下文化馆事业转型升级、内容革新的认识还比较滞后,仍然停留在依靠传统阵地开展群文活动的阶段,对数字文化馆建设的方向、步骤等内容认识不够充分。

  (二)运营维护缺乏经费支持

  中宁县数字文化馆已投入使用。后期数字艺术资源建设、人员培训、拉设200兆宽带专网及数字文化馆的运营和维护费用缺乏专项资金支持。

  (三)专业人才极其匮乏

  专业人才队伍是数字文化馆建设的关键,中宁县文化馆人员由原中宁县剧团和文化馆合并而成,整体学历层次偏低,懂科技、会技术的网络人才极其匮乏,数字文化馆面临平台及设备无人操作的尴尬局面。

  三、中宁县数字文化馆建设面临困境的对策

  (一)将数字文化馆运营维护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

  中宁县数字文化馆宽带专网、人员培训、网络及设备维护等运营维护经费每年约需50万元,建议纳入年度财政预算予以解决。

  (二)向兄弟文化馆观摩学习

  定期组织外出考察,观摩学习区内外具有示范性的数字文化馆建设试点单位,如马鞍山市文化馆、宁夏文化馆、贺兰县文化馆等,吸取先进经验。

  (三)加快建設专业化人才队伍一是定期对现有工作人员进行数字化业务培训,培养一支既具备较高技术素质和专业知识,又具备实际技能的人才队伍。二是建议适当增加文化馆现有人员编制,增设数字化相关专业岗位,建立数字文化人才培养机制。(四)探索社会化文化服务新途径由政府采取购买文化服务的形式,聘用社会技术人才作为数字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建设开放型人才体系,以满足日益繁重的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工作的需要。随着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全面覆盖,数字文化馆的发展潜力和操作空间不容忽视,文化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位置与未来发展,需要我们更进一步去思考、去探索。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篇十三:文化馆数字化服务项目

 大数据时代下文化馆数字化建设探讨大数据时代下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探讨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大数据时代随之到来大数据促使信息整合以及流通速度显著加快同时在工业化生产以及社会生活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为各个领域的快速发展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大数据时代下文化馆数字化建设探讨

  大数据时代下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探讨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大数据时代随之到来,大数据促使信息整合以及流通速度显著加快,同时在工业化生产以及社会生活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为各个领域的快速发展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大数据技术在文化领域中也得到了大力运用,并从源头上对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进行了改善,为人们的文化交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让数字文化馆的建设变成了一种大势所趋。

  一、整合资源要想有效结合文化馆和数字信息化,应充分梳理、整合现有资源,通过分析、整理诸多原始数据,使其成为更加全面的、全新的资源库,使群众的需求得到有效满足。只有对资源进行合理整理,才可以使资源的有效覆盖得到保证,促进数字文化馆影响力增强,将数字文化馆的作用最大化发挥出来,引领社会文化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大数据发展本身就是对繁杂数据进行不断整合,数字文化馆需要利用大数据优势对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将更加便捷的信息服务提供给人民群众,使之更加满意。

  所以,为了推动数字文化馆更好的发展,相关管理人员应注重借助科学技术,对文化馆的庞大资源进行合理整理,进而促进文化馆服务质量提高。构建多样的文化馆大数据平台,把更多开放性的服务提供给人民群众,与时俱进,使现阶段社会对数字文化馆的发展需求得到满足。

  二、延展数字化文化馆的服务功能大数据时代,在建设数字化文化馆的过程中,应对文化馆服务功能的增设引起重视,把多样的服务模式提供给人民群众。第一,丰富文化产品,以让不同社会群体对各种文化知识内容的需求得到满足。第二,人民群众可以置身于虚拟的世界中迅速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使群众的文化需求得到满足。第三,以一馆制为基础的数字化文化馆建设,可共享资源,既能丰富文

  化产品内容,同时可以将服务成本有效降低。除此之外,在文化馆数字化建设中政府等部门应加强支持力度,从人力、资金和科技等方面提供支持,确保文化馆数字化建设的顺利开展,保证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文化馆带来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

  三、构建网络化和数字化统一平台大数据主要是借助互联网技术和数字信息技术得以构建的新型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所以在文化馆数字化建设中必须与时俱进,大力开展统一平台的网络化与数字化建设,不断完善网络平台的功能和结构,以推动各项业务朝着数字化方向发展。

  详细而言,主要涉及下述几个方面:首先,立足于文化馆的服务宗旨以及实际建设需要,将功能丰富、系统安全、功能完善的软件应用平台引进,同时在使用中立足于群众的反馈不断优化细节和功能,从而构建一个更具个性化的数字化服务平台;其次,构建集个性化和功能性为一体的功能性网站、微信服务平台和其他能在移动终端上展开访问的统一系统,使服务平台建设更加多样化、自主化,进而确保数字文化馆的服务功能更加完备;最后,积极构建以PAD、手机和其他数字化设备为代表的移动终端服务平台,对服务模式进行创新,促进服务质量提高。

  四、加强线上线下服务体验大数据背景下,使人民群众的文化体验和需求得到满足是数字文化馆的主要建设目标,这就需要数字文化馆确保自身产品内容的多样性,注重丰富线上和线下产品,最终让人民群众获得更加满意的体验。在云技术和大数据的不断发展下,数字文化馆的内容信息立足于传递和服务,同时也在对“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进行研究,针对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特点、文化体验感的需求以及获取途径展开分析,有效提高数字文化馆的信息服务质量,确保文化馆的服务模式符合人民群众的个性化需求。除此之外,还应充分借助云计算和大数据的数据分析,立足于人民群众的资源使用和搜索记录,对人民群众的需求和特点进行深入挖掘,充分了解人民群众在文化方面的切实所需。

  大数据时代的小数据建设——应用改错本做个小数据兴仁县城南街道三昧塘小学姓名:杨栋先电话:*****联系地址:贵州省兴仁县城南街道三昧塘小学邮编:*****大数据时代做个小数据,《道德经》里的第六十三章有这样一句话,“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其意思是天下所有的大事都必须从“细”、从“小”做起,天下所有的难事都必须从从“易”、从“简”做起。对于这句话我有很深刻的体会,把它用到我的教育教学这件大事中来,应该同样可以从小事做起。在教育教学中,大部分老师对如何轻松教会学生知识感到头疼,尤其是那些自觉性较差的学生,大脑里没有学习的概念,作业强迫做,而且有些还是为了应付差事而乱做,这是为什么呢?本人认为原因有二:一是作业量大;二是作业次数频繁。记得我孩子读小学时,有些题目做了七八遍还要做,我给孩子说会做的就不要做了,只做模糊的题目就行了,可孩子说这是老师要求做的,说是为了巩固,这都是分等惹的祸。其实学生学习知识,如果会的就永远会了,要积累的是那不懂的部分。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这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既做得少,成绩又能脱颖而出呢?从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我找到了一条捷径——应用改错本。2021年12月在清华大学学习期间,刘茗教授给我们讲座讲到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成长时,其中一条是“不要小看改错本,必须充分利用改错本。”此时的我非常高兴,非常激动,因为我一直都在要求学生利用改错本,但是效果不是很显著。现在想来,主要原因是不会应用,我的改错本只是为了改错,为了积累,可在学生的脑海中,要把错的改正过来,应该是印象深刻了才能改正,才能真正记住。为此,怎样才能让学生记忆深刻呢?通过最近学习了国家公务员公需科考试的大数据的应用以后,我忽然茅塞顿开,大数据的作用那么大,我们做不了大数据,但我们可以做小数据呀!正如全国十大金

  口才之一的周士渊老师在讲《习惯学》的其中一条就是习惯养成的三字诀——易、少、小。也就是说,我们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从应用改错本这个小习惯作眼。

  在大数据广泛应用的时代,我深受启发,我对学生应用改错本进行初步研究,而研究的方法主要是从小数据入手。首先,一个单元结束后收集学生的错误知识点,然后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分类,找出错因,挖掘错误知识之间的联系。我是语文教师,我主要研究语文,所以,学生的错误大概可以分成:字、词、句、段、章五类,要求学生准备不同的改错本,分别记下不同的错误知识。如字词类,教师先将学生错误的字词作为数据资源库,找出错因,看看学生是对哪个类型结构、或者偏旁、或者从分类的错字较多,这样可以分类统计,然后进行归纳,针对错误再找出行之有效的教法。例如:

  一、错误的知识可以要求学生参与分析,分析的过程实际是学生再、再认识、再总结和再提高的过程,这样学生对字的认识理解更深刻、掌握更牢固、运用更灵活。

  二、老师再要求学生把特易错的字结合课文内容变成一个个小故事,这样,呆板的字就变活了,学生肯定容易记住。然后再把单元与单元之间联系起来逐于归类处理,到最后学生对字的认识就会形成一个知识链数据库。

  其他知识也可以利用类似的方法进行数据统计,必须强调的是数据不是简单的数字,而是有根据的数字,最精确的事实,是深入挖掘的语言和载体,所以教师收集的数据必须是学生真实的错误知识点,将这些知识点进行统计、分析,再找出教法,教会学生正确知识点,这样收集的数据才有用。

  专家在讲大数据时谈到:数据可以说明过去,也可以驱动今天,更可以决定未来。是的,当我们在收集学生错字的资源库里找到了学生的错因,再根据错因找到了一条条的教学规律时,我们可以把每个年级的规律装订成册,作为校本教材来使用,这不就是利用国家教材开发校本教材吗?如果老师把这些规律掌握了时,应用这些规律进行教

  学,学生一旦都会了,还可能布置很多作业(如反复抄写生词)吗?还会把当作枷锁吗?

  这样一来,我们今后的教学就会教得轻松,学生也会学得容易。因此,我决定在大数据时代做个小数据——对学生改错本进行数据统计再研究。

  结构完整,用词严谨。我们需要更多这样优秀的文章。

  

  

篇十四:文化馆数字化服务项目

 新时代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与效劳

  摘要:随着时代的快速进步与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文化馆在社会上也就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而加强文化馆建设及效劳也就具有重要作用及意义。在当前新时代背景下,为能够实现文化馆更好开展,文化馆应当開展数字化建设与效劳,从而使文化馆功能得以增强,使社会需求能够得到更好满足,使其能够更好为人们提供效劳,得到更理想效劳效果。关键词:文化馆;数字化建设;效劳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开展,人们的精神文化水平日益提高,群众精神文明需求不断提升,文化馆的职能也不断增加。在新时代开展的要求下,如何利用现代技术,对文化馆的职能进行完善并科学运用,成为现代经济开展不可无视的一个问题。1文化馆数字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在文化馆的建设过程中,积极推进数字化进程,不断提升数字化建设成效,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更好地提升文化馆的建设开展成效,为全面提升文化馆的社会价值以及社会作用,应该积极把握数字化的开展趋势以及开展特点,全方位推动文化馆数字化建设的开展。实践证明,文化馆数字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作用。一方面,积极推进文化馆数字化建设,能够充分全面实现数字与文化的结合,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数字化文化馆的社会效用。以数字化为主要的开展以及建设渠道,能够充分全面地冲破公共文化效劳空间和时间的制约,让群众随时随地享受公共文化效劳,提升公共文化效劳效能。另一方面,在社会经济全面快速开展的过程中,文化馆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导向以及价值传播等作用。依托于科学的文化馆建设,能够持续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开展,能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开展创设广阔的窗口以及平台,继而全方位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以及开展。2数字化文化馆是新时代公共文化效劳大势所趋

  现代公共文化效劳的核心是现代化,现代化的核心就是数字化。通过数字化的手段加工创新传统的文化资源,可以使文化资源更容易传播和分享。数字化平台的建成更方便群众通过网上预约、网络直播、网络分享等形式预定培训场馆,是文化馆的各种文化效劳职能有效延伸,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效劳体系的现代化开展。同时,数字化的效劳方式可以突破时间、地点、技术和受众的局限性,使文化馆文化效劳向基层延伸和倾斜,实现文化效劳的精准对接,推动公共文化效劳的均等化开展。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随着互联网和智能的广泛应用,数字技术已经普及,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涉及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使用互联网技术的人数已经相当多。据CNNIC2021年8月20日发布的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开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21年6月30日,我国网民规模已经到达8.0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7.7%,我国网民规模为7.88亿,网民使用上网的比例为98.3%。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智能已经成为群众上网的主要方式。这样一个庞大的数字使用群体是建设数字文化馆的最大优势。这样的开展趋势使得建设数字化文化馆,开展数字化效劳,拓展效劳范围,满足广阔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势在必行。3新时代数字化文化馆建设的主要策略

  根本数字化文化馆的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是根本。数字化人才除了会使用简单的智能、电脑的微信公众号、网站、微博等媒介的操作外,还要熟悉专业的数字化设备的运营、管理、维护、更新;在免费开放的过程中指导群众会使用、Ipad等智能设备、数字化大屏的使用与操作,让群众感受到数字化文化馆带来的新鲜感和体验感,体会到数字化带来的公共文化效劳的方便性和舒适性。除此之外,数字化人才还要不断关注数字化开展趋势,认真研究数字化开展趋势和规律,及时把握数字化的信息动态,丰富数字化文化馆的建设。人才队伍建设还要加强文化馆专业型人才、管理型人才和理论研究型人才的培养,为建设新时代数字化文化馆打好人才根底。

  在文化馆数字化建设以及开展的过程中,数字化管理系统以及数字化的管理设备是非常重要的物质根底,只有不断提升数字化根底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数字化根底设施的类型,才能够更好地提升文化馆数字化的开展质量,才能够全方位推动文化馆数字化的开展方向。因此,在实践过程中,文化馆应该主动加大信息技术的投入,主动规建完善系统的信息化管理设施设备,凸显文化馆的整体建设成效,极大发挥文化馆的功能以及作用。如文化馆应该积极加大软硬件设施的投入,投放科学的电子阅览室,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线上文化交流活动,抑或创设良好的开展平台,推动文化馆文化活动有声有色地开展。

  作为现代化效劳模式所指的就是,通过对现代化数字网络信息技术进行利用,构建数字资源以及开展新效劳。具体而言,文化馆应当积极构建地方特色数字资源,构建多功能电子阅览室,提供相关文艺活动图片及相关视频信息,同时开展网络信息效劳、网络艺术鉴赏及网络展览等,从而使现代化效劳得以更好实现。文化馆属于业务单位,其业务体系中的三个重要方面就是组织、辅导及研究,在业务体系中专业化属于核心理念,也是重要技术支持。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依据相关效劳标准,并且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对于馆内所设置文化效劳工程制定相关实施细那么,对于岗位职责进一步明确,对效劳流程进行标准,对活动目标进行定位。应当保证在活动开展前具备一定方案,在活动开展过程中能够进行跟踪,在活动完成之后进行反响,并且将活动成果纳入工作人员年终考核体系中,对于奖惩机制严格落实,保证文化效劳水平及质量得以有效提升。结语总而言之,文化馆是提升群众文化素养的重要平台,也是文化推广和宣传的主要载体。作为新时代文化馆工作人员,我们不仅树立与时俱进的效劳理念,同时也要坚守为群众效劳的初心,牢记自己的工作使命,不断创新和完善文化馆效劳和管理平台。参考文献【1】李建国.新时代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与效劳.群众文艺,2021〔3〕.【2】冷小严.新时代文化馆数字化建设的几点思考.中国民族博览,2021〔2〕.【3】刘欣.浅析新时代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与效劳.群众文艺,2021〔09〕.

  

  

篇十五:文化馆数字化服务项目

 以数字化建设为抓手推动公共文化服务

  高质量发展

  摘要: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既是国家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文化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依托。无论从政策导向还是现实需求,无论从省情要求还是市情实际,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都是大势所趋。本文在分析秦皇岛市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现有基础、特色亮点和短板弱项的基础上,从平台建设、品牌特色、科技融入和社会参与等四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十四五”时期文化建设进入新发展阶段,只有通过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才能为远景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无疑加快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创新服务业态和方式是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扩大覆盖面、增强实效性的重要抓手。

  一、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是实现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1、从国家政策导向看

  从2002年“公共文化服务”概念的提出到“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目标的实现,作为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日益成熟。与此同时,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问题日益凸显。今年以来,一系列涉及公共文化数字化的政策落地。2021年3月《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的数字化”“提升数字文化馆的网络化、智能化服务水平”。这充分说明公共文化服务机构需要依托数字化,使公共文化服务落入到老百姓的指尖,走近老百姓的身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要求“推进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和数字化发展”。可见从国

  家战略角度考量,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是普惠性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质增效的重要载体。

  2、从省情、市情看

  近年来,河北省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以市、县、乡(镇)公共文化设施为主体,覆盖全省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构建融会贯通、功能完备、智慧便捷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打造数字博物馆、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字档案馆。”可见,通过数字河北建设助推高科技与经济社会文化方方面面融合已经成为趋势方向。与此同时,秦皇岛市紧紧围绕建设一流国际旅游城市目标,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方面提出“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这是对国家、省委重大决策部署的落实。

  3、从互联网和技术发展看

  根据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1.6%。从规模看,中国已经形成了全球最为庞大、生机勃勃的数字社会。从技术应用看,数字应用基础服务日益丰富。互联网及科技企业不断向四五线城市及乡村下沉,推动消费流通、生活服务、文娱内容、医疗教育等领域的数字应用基础服务愈加丰富。从VR\AR领域看,根据《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发布,2020年AR市场规模约为300亿,VR市场规模约230亿元,市场占比约80%。技术的发展成熟和市场潜力的巨大决定了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的未来和前景是美好的。

  4、从人民群众需求看

  伴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人民对享有更丰富、更高品位文化生活的期盼日益高涨,这使得文化需求和供给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好不好、精不精”替代了“缺不缺、够不够”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焦点问题。在新发展阶段,如何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刻不容缓的摆在我们面前。

  二、秦皇岛市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现状分析

  1、优势基础

  秦皇岛市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已经起步并初具成效。秦皇岛市文化云依托秦皇岛市群众艺术馆网站运行,秦皇岛市文旅服务云(二期)进入招标阶段,四区三县文化馆公众号、秦皇岛图书馆网站、秦皇岛市玻璃博物馆网站、秦皇岛图书馆公众号、秦皇岛市群众艺术馆公众号、秦皇岛市玻璃博物馆公众号、秦皇岛市小海燕评剧团公众号等网上平台有效运转。文化馆和博物馆的公众号已经成为群众获取文化活动信息的重要途径。

  线上线下相结合: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秦皇岛市公共文化服务“线下关门、线上开花”。市图书馆主动改变服务方式,充分发挥网站、公众号等新媒体的作用,开展线上读书会、微笑为祖国献礼、书有余香、军民联欢会等线上线下阅读推广活动253场次,参与读者3.4万人次,服务读者15万人次,外借书刊35万册次。

  增加数字资源供给:为最大限度地满足市民的文化需求,吸引更多的群众走进文化场馆,市图书馆通过增加图书馆数字资源的采购的方式提高数字资源供给能力,市群艺馆通过开设古筝、琵琶等网课的方式实现在线学习。另外,秦皇岛市在多处设立“秦皇山海”朗读亭,免费向市民开放,提供互动式、体验式阅读方式。

  博物馆数字化:博物馆的数字化是近年来博物馆发展的重要趋势。秦皇岛市玻璃博物馆、秦行宫遗址博物馆、山海关长城博物馆等博物馆已经实现了展厅的实景VR展示和语音导览。

  创新借阅方式:以秦皇岛市图书馆为例,“京东快借”这一借助互联网与物联网技术打造的线上借阅平台,使读者可以在疫情期间,足不出户,方便地借阅到中意的新书。全年累计通过“京东快借”外借图书达1750余册,得到读者的好评。

  这些实践生动展现了近年来秦皇岛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的成绩,同时提升了全社会对公共文化数字化的理解和认识。

  2、难点问题

  秦皇岛市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与先进地市相比还存在差距。第一,平台建设步伐需要进一步加快。对标国家标准和省级水平,秦皇岛公共文化数字化平台建设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还存在一定差距,必须迎头赶上。第二,平台间的信息互通与资源共享需要进一步增强。目前秦皇岛公共文化数字化平台与高一级平台尚未形成积极联动,本市各平台之间也处于孤岛状态。第三,公众对公共文化数字化平台的知晓程度和使用率还需进一步提高。没有形成覆盖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的四级网络,直接造成文化活动人气不足、效能无法发挥的困境。

  三、对策建议

  第一,构建标准统一、互联互通的公共文化数字化平台。借助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等“国字号”工程,实现数字文化资源普惠化,完成并适度加大财政预算投入,力求优质数字文化设施覆盖全域,推动形成了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联通的现代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系统,让更多优质文化资源和文化服务延伸到基层。

  第二,构建集体验、互动、分享为一体的公共文化内容体系。以人民需求为中心,重点孵化、培育体现秦皇岛特色的数字文化本土品牌。运用大数据技术,对用户需求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开发数字文化产品,更好满足人民需求。在文化场馆、博物馆等地打造数字文化体验厅,可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将实体博物馆、非遗等文化资源以三维立体的数字化方式呈现于用户面前,在提高用户体验感的同时,也使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

  第三,注重创新技术,推动数字科技与先进文化深度融合。在建设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云平台及数字博物馆平台过程中,充分吸取建成项目中的成熟技术手段,切实发挥数字化优势,采用菜单式、预约制,为群众提供多终端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

  第四,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拓展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投资渠道,引导和鼓励文化企业、社会机构和个人通过委托管理、捐赠、赞助、合作开发等方式参与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逐步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格局。与此同时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管理机制。

  作者简介:

  姚兰(1982.2),女,河北秦皇岛人,硕士研究生,中共秦皇岛市委党校科技文化教研部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和文化建设研究。

  

  

篇十六:文化馆数字化服务项目

 2021年,文化部、财政部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具体任务,为公共数字文化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中办、国办2021年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开展数字服务,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文化部下发了《文化部公共数字文化工程管理办法》,明确要求推進公共文化机构如文化馆等数字化服务,促进各级文化馆提档升级,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伴随着群众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社会大众对于公共文化的需求也发生着变化,文化馆作为提供公益性文化服务的重要机构,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是推进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促使文化馆更快更长远发展的必然趋势。

  1数字文化馆及其优势

  文化馆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实现群众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职能部门,是提供公益性文化服务的重要机构。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数字文化馆的建设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目前数字文化馆还没有具体的定义,按传统的说法,就是充分利用数字科技,以互联网为依托,将数字化技术引入到文化馆的资源建设和公共文化服务当中,以突破文化馆在场馆服务能力等方面的限制,将文化的发展与互联网技术融合,最终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线上线下的联通与互动。主要体现在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和文化服务的数字化两个方面。数字文化馆在发挥职能作用上比传统文化馆具有以下的优势。

  1.1拓宽信息发布的渠道

  文化馆作为国家的职能部门,拥有海量的文化资源,在以前,我们只能通过发布会、新闻报道或者报纸出版等方式向社会各界宣布消息,这些传统方式其局限性很大,能够掌握发布消息的公众非常少,因而服务效果就可想而知。而数字文化馆是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各类信息可以通过网络实时存储、处理、发布,人们可以随时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真正实现了全民共享。

  1.2增进文化交流

  以互联网为平台在网络上发布各类数字信息,可以方便广大的群众获取并掌握社会各行各业的消息。对于专业文化领域的高价值信息,其受社会关注度较高,通过网络化的资源共享,为创造文化交流和广纳意见提供了便捷的途径,深度交流同时对发展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2现阶段数字文化馆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2.1设备资源共享不足

  文化建设不仅是“五位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四个自信”中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一直重视文化建设,对文化领域的投入也不断加大,各地方文化馆开始不断健全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基础设施,基本上保证了各级文化馆开展服务的功能。然而,大多数文化馆在数字化文化建设中缺乏资源共享、共建的现状,导致资源数量、技术保障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2.2海量数据的存储问题

  随着数字文化馆建设的不断深入,各类文化影像资料如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都转变为数字化资源,时间越长积累的数字资源就会越多,这些海量数据其存储和管理面临着资金和技术上的困难。根据国家的要求,文化馆在数字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具备海量信息存储和网络功能的设备,为数据存储提供基础设施支撑。据统计,全国已经有三千多家文化馆,这些馆藏信息资源加起来将是非常庞大的。对于基层文化馆来说,由于受到设备和技术方面的原因,海量数字资源的存储将会更加困难。

  2.3缺乏资源集成的服务平台

  目前,省级、市级、地级等纷纷响应国家号召,数字文化馆的建设提上了日程,各种类型的文化馆配设了专业数字服务网站,通过建立在数字文化资源支撑的基础上,用户可以利用网络实现实时的使用和分享。然而,由于各级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都是独立完成并开展实施,各馆之间缺乏资源的交流与共享,目前没有统一的信息集成平台来实现各级文化馆数字资源之间的共建共享,从而也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2.4服务内容不能满足公众需求

  文化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内容,辅导群众开展文化活动,实现提升群众文化素质的活化剂。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日新月异,不同年龄层、不同专业的群众,因个体个性化差异,其对文化服务的需求就会有很大差异,并且会随着技术的进步需求将越来越高。文化馆如果不能与时俱进的更新馆内的资源,将很难满足群众对文化服务内容的需求。

  3如何加强数字文化馆的建设

  内容丰富、资源共享、线路畅通及获取方便等是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基本要求,它的基本宗旨是为人们服务。数字文化馆是当下文化馆参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发展方向,顺应“互联网+文化”的快速发展等趋势,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提高。

  3.1转变文化馆建设思想,提高服务意识

  传统的文化馆工作人员缺乏服务意识,一般都是被动的等待人们来馆内自主要求服务,这种思维带来的后果总是逃不了被淘汰的厄运。因此,文化馆工作人员一定要转变思想,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转被动为主动,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机遇,大力推广公共文化数字化工程,让科技更好的为人们服务,让文化馆成为具有充分交流沟通的平台。

  3.2充分整合现有资源、统筹规划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在国家层面上对互联网和网络文化进行了统筹规划,同时也促成了全国各地文化馆的有机结合。通过建立总分馆模式,将省、市、县等各地的文化馆信息进行汇总,并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对文化馆的信息和用户进行分析,可以确保文化馆可以为群众提供更加高效的服务。互联网技术的有效结合,可以将各级文化馆的数字资源有效整合,并统筹规划,将海量的数字资源整合后输送至各级文化馆,为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保证了资源的充分利用与共享,使群众可以更多的获取到自己需求的资源。

  3.3加强数字文化项目的共建共享

  为了避免独立运行,资源浪费的现象,文化馆应该充分利用“宽带中国”“智慧城市”等国家重大信息工程项目的建设,促进数字文化馆与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文化等文化共享项目的共建共享。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中,数字文化馆需要建立完善的技术标准和服务规范,强化数字版权意识和手段,推进数字文化馆开放式的服务管理,为现代化数字文化馆提供优质服务奠定基础。

  3.4充分利用网络的传播途径

  随着科技的进步,手机、电脑、Wad等移动终端已经在社会广泛普及,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传播方式使得信息的传播更加迅速,受众群众分布更加庞大。采用互联网页、微信、微博、移动APP等方式,建立标准规范统一的数字文化馆建设总体格局,搭建与移动终端设备良好的线路,充分利用网络功能,将文化资源信息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在网上传播,使文化馆的服务更加便捷快速。

  

推荐访问:文化馆数字化服务项目 文化馆 数字化 服务项目

本文链接:https://www.xpbxgsx.cn/zhuantifanwen/fanwendaquan/630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4 精优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浙ICP备15042696号-1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