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精优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范文大全 >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有什么意义18篇

时间:2022-11-27 11:10:03 来源:精优范文网
导读: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有什么意义18篇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有什么意义  党的十八大精神学习导读材料之八  深刻认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大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我们党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有什么意义18篇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有什么意义  党的十八大精神学习导读材料之八  深刻认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大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我们党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有什么意义18篇,供大家参考。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有什么意义18篇

篇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有什么意义

  党的十八大精神学习导读材料之八

  深刻认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大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我们党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构想作出的总体部署,从“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的发展,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适应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认识。

  深刻把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必须深刻领会其对于建设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意义。要全面理解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联系,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全局来把握每一方面建设的丰富内涵,自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深刻把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关键是在实践中全面贯彻落实。在经济建设方面,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政治建设方面,要坚持把政治体制改革摆在改革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的人民民主。在文化建设方面,要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和“三贴近”原则,树

  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在社会建设方面,要坚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篇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有什么意义

  人类发展史上前所未有大棋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客观要求,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能否如期实现,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

  摆脱积贫积弱走向现代化,实现民族伟大振兴,这是多少代中华儿女梦寐以求的目标,先辈们为此不惜千辛万苦、英勇奋斗,留下了许多深刻的经验和教训,直到新中国成立和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以后,这个伟大目标才真正有了实现的可能性。

  实现这一目标的路径就是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科学地进行总体布局。这是先进的中国共产党人和智慧的中国人民为提振自身命运的空前壮举,堪称人类发展史上一盘前所未有的大棋局。

  与当年毛泽东提出全党要重视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相比,应该说今天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已经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从知之不深到知之较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逐步形成和提出以及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历程就是最有力的佐证。实践没有止境,认识也没有止境。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实践基础上,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一定会进入新的境界。

  总体布局的提出和形成

  新中国成立后,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其间虽然遇到了困难,遭受过挫折,但也取得了重大实践成果。

  这一时期留下的宝贵思想财富有两点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一是提出了实现现代化的目标。1964年12月,由毛泽东建议,周恩来在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正式提出在20世纪末实现现代化目标;二是提出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1962年1月,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多处讲到了这个重要思想,“社会主义建设,从我们全党来说,知识都非常不够。我们应当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积累经验,努力学习,在实践中间逐步加深对它的认识,弄清它的规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解放思想拨乱反正的基础上,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重新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形成并提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思想。这一时期我们党能形成这个总体布局的重要思想得益于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和“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战略方针。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后,邓小平一直在思考中国怎么发展的问题。他先后提出了小康社会、翻两番、人均八百美元和中国式现代化等重要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在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就指出,毫无疑问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决不动摇。但是不能把现代化建设理解得过于狭窄。邓小平指出,“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任务很多,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各种任务之间又有相互依存的关系,如像经济与教育、科学,经济与政治、法律等等,都有相互依存的关系,不能顾此失彼。”因此,“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个方面需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

  也就在这一时期,邓小平提出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邓小平指出,“搞四个现代化一定要有两手,只有一手是不行的。”邓小平的两手抓的战略方针其实质就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中讲的“两点论”。即在抓主要矛盾的同时不能忽

  略甚至忘记次要矛盾。在抓重点时不能忽略甚至丢掉非重点。在邓小平上述战略思想指导下,我们党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思想,并在不断总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基础上逐步完善和发展这一总体布局。

  在党的文献中,最早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是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这一决议开宗明义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并且使这几个方面互相配合,互相促进。由此形成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这三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带动作用。从党的十三大到十六大,历次党代会对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间的改革与发展的安排都是依据这一总体布局来部署的。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并在总结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充实这个总体布局。

  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的有机统一上,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江泽民还指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统一,从而充实和丰富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要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要实现党领导的伟

  大事业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相互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和伟大事业与伟大工程的相互促进,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具有指导意义。

  实践没有止境,认识没有止境,因而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标志,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认识有了新的发展。胡锦涛同志2005年2月19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这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党的十七大就是从新的四位一体总体布局上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的。党的十八大报告,又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明确提出五位一体的战略部署。这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进一步深化了。

  总体布局的科学内涵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有很多方面,应着重从制度、方向、战略重点和理念上来加深认识和把握。在经济建设上,最重要的是要坚持“一个体制、两个制度”。“一个体制”,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既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有利于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这是我们党的伟大创举。“两个制度”,就是要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在政治建设上,最重要的是要坚持“一个统一”、“四个制度”,即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在文化建设上,最重要的是“把握一个方向”,即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建设一个体系”,即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持两手抓”,即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达到五个目标,即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使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使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

  在社会建设上,最重要的是“抓住一个重点”,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突出“一个重大任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达到“五个有”的目标,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

  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在生态文明建设上,要像十八大报告所强调的那样,把生态文

  明建设提升到治国理政的理念层面来认识。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理念的高度,才能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要落实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坚定不移推进总体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我们党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构想所作的总体部署,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客观要求,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能否如期实现,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推进这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在经济建设方面,要深刻认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在实践中要坚决执行中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决策部署,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扎扎实实抓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等战略任务的贯彻落实,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

  体发展新活力,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

  在政治建设方面,要深刻认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政治体制改革摆在改革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在实践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的人民民主,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治的统一、尊严、权威,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在文化建设方面,要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我们党把握时代和形势发展变化、积极回应各族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在实践中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在社会建设方面,要深刻认识在经济发展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我们在改善民生方面作出极大努力,取得明显成效。同时也要看到,人民群众对过上更好生活的要求也

  在增强,对加快解决民生领域突出问题的期盼也在提高。在实践中必须继续加强工作,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保证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要深刻认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基本内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是我们党创造性回答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所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指出了正确的方向。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推进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的重大贡献。在实践中要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伟大事业,新时期党的建设是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与伟大工程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党的建设是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根本保证。我们要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党所处历史方位和执政条件、党员队伍组成结构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来自外部的风险前所未有,党的建设方面特别是党员、干部队伍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因此,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在实践中坚持党要管党、从严

  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

  

  

篇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有什么意义

  作者:严文波杨卫军作者机构: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江西南昌330022出版物刊名: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页码:19-21页年卷期:2015年第2期主题词: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意义实现路径

  摘要:总体布局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重大问题,它直接关系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顺利实现。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置于同一层面,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思想。这一重要战略思想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接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的,有着极其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如何推动"五位"走向"一体",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篇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有什么意义

  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知识是浩瀚的海洋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党在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进一步丰富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标志着党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律自然资源永续利用规律和生态环保规律的认识进入了新境界

  一、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答:所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党的领导下根据中国的国情实行的社会主义,它既不同于传统的社会主义,又不同于资本主义,它应具有五个基本特征:

  1、以民为本;2、市场经济;3、共同富裕;4、中华文化;5、民主政治。一、以民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民为本”,就是以人民为本位,既不同于“以官为本",又不同于“以人为本”。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江泽民同志最近强调指出,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最根本的是要不断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他还号召各级领导干部要“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所以,以人民为本位,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运行基础传统的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把计划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即通过计划、行政手段来配置资源,否定商品生产和市场的作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要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优化资源的配置,发挥市场经济的基础作用。三、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广大人民的普遍愿望。共同富裕,第一有个先富后富的问题,不可能大家同步富裕;第二即使大家共同富了,还应是有差别的,不是搞平均主义,不然社会经济的发展就没有动力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也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实现共同富裕,要解决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的社会化和私人占有的矛盾。我们要实行生产社会化和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相结合。四、中华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文化。我们中华民族有优秀的文化,应当继承发扬,同时要创新先进的文化,并吸收国外优秀的文化。五、民主政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障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障。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什么?是广大人民。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来源于人民,因此必须受人民的监督。必须转变法治理念,从以法治民、以权治民转向依法治官、以法治权。孟子说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把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作为依法治国的重要任务。

  二、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总局布局中的地位和意义。

  答: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党在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进一步丰富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标志着党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律、自然资源永续利用规律和生态环保规律的认识进入了新境界。

  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体现出我们党对制约经济社会建设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与关键问题的深刻认识。长期以来存在的发展方式粗放和唯GDP论英雄等现象,已使资源环境逐渐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建设与发展的制约瓶颈。固守片面发展观和错误政绩观,资源难以为继,环境难以承受,发展难以持续。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以来,各地陆续开展了一系列探索创新,取得了一定成绩,打下了一定基础。但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美丽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领域仍存在一些急需克服的深层次问题。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必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有利于打造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高的发展方式。我国经济长期以来处于粗放发展阶段,经济总量虽位列世界第二,但产业水平总体上较低,污染排放多,对环境破坏大。环境问题究其本质,是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通过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转变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有利于构筑统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的制度体系。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做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等,一系列制度安排和政策法规的出台,使经济社会建设逐步走上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轨道。然而,当前在发展决策、政绩考核、民生改善等方面,仍有一些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需要破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通过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完善地方政府决策机制,把环境、资源等生态因素纳入决策考虑范畴。建立科学的政绩评估体系,把生态建设、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情况纳入干部考核范围。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有利于营造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的文化氛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丽中国,离不开经济的健康高效,离不开制度的科学完备,也离不开文化的凝聚与弘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通过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充分继承和吸收我国传统文化倡导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思想,培养生态伦理,弘扬生态文化,在全社会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有利于形成解决突出环境问题,进一步改善民生的社会保障。近年来,由水、空气、重金属、化学品污染引发的突发环境事故时有发生,一些地区污染排放大大超过环境容量,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通过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重点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发动公众广泛参与,妥善解决环境问题,维护公众环境权益,确保社会稳定和谐。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一种辩证的思想,五大建设之间具有普遍联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搞好五大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经济发达、政治民主、文化先进、社会和谐的社会,也是生态环境良好的社会。当前,我们应全面理解“五位一体”内在联系,从全局出发,自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贯穿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就要从战略层面,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搞好顶层设计;从再生产的全过程,即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全过程来进行谋划;从环境的角度,制定环境经济政策和环境质量标准。

  人民不仅要富裕的生活、富强的中国,还要美丽的家园、美丽的中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将为中国到2020年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蓝天、碧水、青山的美丽中国将不再遥远。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形成的重大意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形成,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

  化具有重大意义。我们党在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进步不仅包括经济的发展,也包括民主法制的健全、文化艺术的繁荣、社会的和谐稳定、生态环境的优美等,五者相辅相成。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形成,是时代召唤、实践推动、理论创新的结果,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方略更加完善、发展目的更加明确、发展内涵更加丰富、发展道路更加广阔,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形成,为到建党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为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了坚实基础。放眼未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迎来更加光明的前景。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形成,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新水平。从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再到五位一体,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化。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能源资源消耗过大、生态环境恶化的代价,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生态文明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趋势,是人类价值观念、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深刻认识和全面把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而且对于保障全球生态安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具有深远意义。

  

  

篇五: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有什么意义

  .

  1.五位一体的意义?第一,五位一体总布局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体现了我们党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新境界。第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科学发展观在我们党执政实践中的不断深化与拓展的体现,第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体现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思路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第四,五位一体总布局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依据、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总任务有机统一,对进一步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意义重大;第五,五位一体总布局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显著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大进展。亿万人民在物质生活得到基本保障后,不仅对物质生活水平和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且在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享有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拥有健康美好的生活环境等方面都有了新的期待。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建设总布局,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提出要从源头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牢牢把握五位一体总布局,就一定能推动当代中国全面发展进步,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生机勃勃。

  怎么进行五位一体?把握五位一体总布局,必须深刻理解五大建设的丰富内涵。五位一体总布局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证,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只有坚持五位一体建设全面推进、协调发展,才能形成经济富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公平、生态良好的发展格局,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十八大报告对下一阶段工作提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这是党中央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对全面推进五位一体建设提出的新要求。落实这些新要求,需要全党全国人民加倍努力。把握五位一体总布局,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相关部署。在经济建设方面,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增强发展后劲,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政治建设方面,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约束和监督体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在文化建设方面,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社会建设方面,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努力实现绿色发展,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把握五位一体总布局,必须自觉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五位一体总布局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是当代中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和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从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积极应对新矛盾新问题,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努力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

  .

  为什么要实行五位一体?从2007年十七大召开确立“四位一体”总布局至今,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制约越来越凸显,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快车道上驰骋了几十年的中国列车,正驶入一个关键路口:既要推动经济更好发展,更要克服资源、环境的种种制约。我国人口多、资源人均占有量少的国情不会改变,非再生性资源储量和可用量不断减少的趋势不会改变。资源对经济增长制约作用越来越大,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可持续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一方面,我们只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才能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其次能源资源成为各国争夺的焦点,气候变化成为全球性课题。金融危机爆发后,绿色经济、新能源、环保产业正成为各国纷纷抢占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高点,这既是挑战,但也为中国成为绿色发展的参与者、发动者、创新者和引领者提供了可能和机遇。

  实行五位一体的目的?(作用)(在经济建设方面,使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政治建设方面,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使权力透明化;在文化建设方面,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社会建设方面,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实现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并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个方面相互协调,共同发展。更好地实现、发展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经济建设是基础,它为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表现为物质生产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进步,它是整个社会文明的基础;政治建设是根本,它为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提供坚实的政治保证,是人类政治生活全面进步成果的总和;文化建设是灵魂,它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的精神成果的总和。社会建设是枢纽,它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提供有利的社会环境和条件;生态建设是保障,它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提供强大的坚强保障,是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来观察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的关系,不断克服人类活动中的负面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

  

篇六: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有什么意义

  党的十八大精神学习导读材料之八深刻认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大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我们党根据社会主义现化建设的战略构想作出的总体部署从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的发展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适应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认识

  党的十八大精神学习导读材料之八

  深刻认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大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我们党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构想作出的总体部署,从“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的发展,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适应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认识。

  深刻把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必须深刻领会其对于建设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意义。要全面理解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联系,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全局来把握每一方面建设的丰富内涵,自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深刻把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关键是在实践中全面贯彻落实。在经济建设方面,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政治建设方面,要坚持把政治体制改革摆在改革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的人民民主。在文化建设方面,要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和“三贴近”原则,树

  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在社会建设方面,要坚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篇七: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有什么意义

  党的十八大精神学习导读材料之八

  深刻认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大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我们党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构想作出的总体部署,从“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的发展,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适应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认识。

  深刻把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必须深刻领会其对于建设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意义。要全面理解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联系,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全局来把握每一方面建设的丰富内涵,自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深刻把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关键是在实践中全面贯彻落实。在经济建设方面,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政治建设方面,要坚持把政治体制改革摆在改革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的人民民主。在文化建设方面,要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和“三贴近”原则,树立高度的文化

  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在社会建设方面,要坚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篇八: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有什么意义

  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突破了以前只注重经济发展和增长忽略社会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片面发展不可持续的发展从单一追求经济现代化逐步转变为囊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更为全面的现代化建设营造了经济发展强劲有力政治环境民主畅通文化发展繁荣多样社会发展和谐稳定和生态发展健康持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新氛围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进入全面协调全面推进更加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新阶段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浅谈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认识和理解

  作者:杨雪萍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3年第04期

  【摘要】本文简要回顾了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的形成、丰富和发展过程,论述了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内容及辩证关系。指出“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是科学发展的总体布局,有原则要求,有政策安排,有举措方法,更加清晰地指明了中国绿色发展、绿色跨越的道路,为中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赢得更加美好的未来,提供了重要指导。【关键词】“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认识;理解201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的第十八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胡锦涛总书记的政治报告《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从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出发,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惠及全国十几亿人口的殷实的小康社会规划了宏伟蓝图,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作出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大部署,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本文就“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谈谈认识和理解。一、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的形成、丰富和发展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一以贯之的接力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不断丰富和完善,这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现代化发展规律,党的执政规律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1、“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布局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来,党一直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改革开放之初,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以实现现代化为目标,制定了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核心的基本路线和“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明确指出,社会主义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还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两个文明”要一起抓,“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政策。2、“三位一体”的总体布局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1]的方针政策,同时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不仅要有繁荣的经济,还要有繁荣的文化,形成了“三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并一直延续到十六大。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3、“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新世纪新阶段,从我国经济实现持续快速稳定增长和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社会矛盾突显的现实出发,2005年,胡锦涛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由原来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三位一体”发展为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2],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正式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全面论述了“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4、“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2003年科学发展观提出以来,党的第四代领导集体总结了我国的发展实践,借鉴了国外的发展经验和理念,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并提出建设一个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党的十八大在此基础上指出,进一步落实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促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适应、相互协调,促进现代化建设事业各方面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努力开拓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又良好的文明发展新道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3],生态文明独立成篇。至此,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拓展为“五位一体”。二、生态文明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崭新的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没有成功经验可以借鉴,在发展道路上曾经走过一条弯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党中央提出以实现工业化为核心,逐步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并提出坚持统筹兼顾的方针,推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后来由于国际国内的复杂因素,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几乎濒临崩溃的边缘。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基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以及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社会主要矛盾,党中央形成了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核心的基本路线,制定了一系列推进发展的方针政策。但是在发展过程中,由于一些地方对发展的片面性理解,把“发展是硬道理”理解为“经济增长率是硬道理”,把经济发展简化为国内生产总值决定一切,为追求实现经济发展目标,逐渐形成了基本依靠消耗资源来推动发展的“高消耗低产出”的发展模式。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对能源资源过分开发利用,使碳排放量持续增长,全球气候变暖,气象灾害越来越频繁,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导致严重的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这就迫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及节约能源资源之间的关系问题。随着世界各国发展实践的推进,在总结发展的经验教训基础之上,人们对发展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发展理念逐步转变:从原来以工业化为目标的“增长第一”的经济发展导向逐步转为提倡社会的综合协调发展;从之前以物为中心的发展逐步转为突出以人为中心的发展;从不惜以破坏资源、环境、生态为代价追求经济一时繁荣逐步转为主张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发展实践不断总结,人类越来越认识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认识到遵循综合、协调、持续发展是人类发展的唯一正确的选择。[4]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根据中国发展的现状,实践经验和教训,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面对当代社会严峻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全社会都应该树立起尊重、顺应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并融入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过程之中,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实现永续发展。[5]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把生态文明纳入总体布局,为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指明了路径,更是在当今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中赢得继续发展主动权的伟大战略。随着现代社会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人们对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水、健康的食品、宜人的生活环境等方面要求越来越高,生态文明建设,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已经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质是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探索,这是不断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道路中优秀文明成果,不断从中国现代化历程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超越西方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艰难历程。“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之中,使我们更加明确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更加坚定了走科学发展、绿色发展的信心,也只有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之中,才能够真正实现文明的发展、谐调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内容及关系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到“三位一体”,从“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再从“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内容逐步深化、更加丰富、结构更加完善。这表明中国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发展转变过程,中国共产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从认识到实践都达到新的水平,彰显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执政智慧,充分体现了党治国理念的新发展和新突破。1、“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涉及不同的建设领域,有着各自特殊的内容和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是始终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工作,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走农业现代化、城镇化、信息化发展道路,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战略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提高经济的发展活力和竞争力,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继续推进并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建设高度的社会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主义政治文明,发展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发展的勃勃生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就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建设,全面提升公民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满足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就是围绕社会突出矛盾,人民关心的问题,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道路,加强社会建设,发展完善社会事业,逐步改善民生,建设社会主义的文明社会,在经济发展基础之上,统筹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开创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就是围绕人口、资源、环境的突出问题,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断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节约能源资源,提高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保护力度,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努力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迈进。“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突破了以前只注重经济发展和增长,忽略社会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片面发展、不可持续的发展,从单一追求经济现代化逐步转变为囊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更为全面的现代化建设,营造了经济发展强劲有力、政治环境民主畅通、文化发展繁荣多样、社会发展和谐稳定和生态发展健康持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新氛围,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进入全面协调、全面推进,更加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新阶段。2、“五位一体”的辩证统一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五项内容虽涉及不同领域,有各自特殊的内容和规律,但它们之间是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相辅相承、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前提基础,其核心是发展生产力,同时改革和完善生产关系,以适应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建设就是根本,为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生活基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继续推进并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法治国家,就能更有效地促进社会主义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使各项事业的发展符合人民的利益、意志和愿望,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能维护安定团结政治局面及和谐的社会,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进行,政治建设就成为了重要保障;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代表我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为经济、政治、社会、生态建设提供强有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这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文化建设就成为了灵魂,营造了丰富多彩的新生活;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已经被提高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高度民主,它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政治、文化和生态的最终目的和结果,不断创新了社会管理新模式;生态文明建设是顺利进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基础,为其他领域提供了幸福、健康、宜人的生活环境。总的来讲,经济建设产生物质文明,政治建设产生政治文明,文化建设产生精神文明,社会建设产生和谐文明、社会文明,环境建设产生生态文明。物质文明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发展提供物质条件、物质动力和理论源泉;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发展提供法律支撑和政治、制度保障;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生态文明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提供生态基础、环境条件和丰富的资源;[6]社会文明就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发展的最终要求和结果,就是为了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综上所述,“五位一体”中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障,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承的统一整体。这一战略布局,是科学发展的总体布局,有原则要求,有政策安排,有举措方法,更加清晰地指明了中国绿色发展、绿色跨越的道路,为中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赢得更加美好的未来,提供了重要指导。布局就是路径,布局就是指向。“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发展大势、继续赢得发展主动权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对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的明确回应,坚持“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中国一定能够建成全面的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的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加有力地实施“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当代中国必定能够实现全面发展和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也必定会实现新的跨越。【参考文献】[1]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88.1173-1174.[2]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696.[3][5]胡锦涛.党的十八大报告: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人民出版社,2012.11.9、39.[4]黄中平.全面准确地理解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历史条件.http://cpc.people.com.cn/GB/64156/64160/5121545.html.[6]侯远长.发展布局与文明形态新思考.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2.3.73.【作者简介】杨雪萍(1974.6-)女,白族,云南大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政治学研究.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篇九: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有什么意义

  科学把握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我国已经形成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形成,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关键字: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一。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是中国共产党首次把“生态文明”这一理念写进党的行动纲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产生了重大影响。继党的十七大报告之后,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论及“生态文明”,并将其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生态文明的含义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理解。从广义角度来看,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新型文明形态。它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作为行为准则,建立健康有序的生态机制,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种文明形态表现在物质、精神、政治等各领域,体现人类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成果的总和。从狭义角度来看,生态文明是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并列的现实文明形式之一,强调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生态文明观的核心是从“人统治自然”过度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二。政治建设把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取得的新的重大认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就要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三.经济建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就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四.文化建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就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重在建设,繁荣学术和文艺。建设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收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五。社会建设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要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进程中实现。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开创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六.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形成的重大意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形成,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我们党在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进步不仅包括经济的发展,也包括民主法制的健全、文化艺术的繁荣、社会的和谐稳定、生态环境的优美等,五者相辅相成。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形成,是时代召唤、实践推动、理论创新的结果,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方略更加完善、发展目的更加明确、发展内涵更加丰富、发展道路更加广阔,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形成,为到建党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为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了坚实基础。放眼未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迎来更加光明的前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形成,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新水平。从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再到五位一体,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化。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能源资源消耗过大、生态环境恶化的代价,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生态文明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趋势,是人类价值观念、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深刻认识和全面把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而且对于保障全球生态安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具有深远意义。

  

  

篇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有什么意义

  一、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答:

  所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党的领导下根据中国的国情实行的社会主义,它既不同于传统的社会主义,又不同于资本主义,它应具有五个基本特征:

  1、以民为本;2、市场经济;3、共同富裕;4、中华文化;5、民主政治。一、以民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民为本”,就是以人民为本位,既不同于“以官为本",又不同于“以人为本”。我国宪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江泽民同志最近强调指出,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最根本的是要不断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他还号召各级领导干部要“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所以,以人民为本位,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运行基础传统的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把计划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即通过计划、行政手段来配置资源,否定商品生产和市场的作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要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优化资源的配置,发挥市场经济的基础作用。

  1/5

  三、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广大人民的普遍愿望。共同富裕,第一有个先富后富的问题,不可能大家同步富裕;第二即使大家共同富了,还应是有差别的,不是搞平均主义,不然社会经济的发展就没有动力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也不是社会主义。

  我们实现共同富裕,要解决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的社会化和私人占有的矛盾。我们要实行生产社会化和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相结合。

  四、中华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文化。我们中华民族有优秀的文化,应当继承发扬,同时要创新先进的文化,并吸收国外优秀的文化。

  五、民主政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障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障。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什么?是广大人民。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来源于人民,因此必须受人民的监督。必须转变法治理念,从以法治民、以权治民转向依法治官、以法治权。孟子说过: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把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作为依法治国的重要任务。

  二、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总局布局中的地位和意义。

  答: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党在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进一步丰富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标志着党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律、自然资源永续利用规律和生态环保规律的认识进入了新境

  2/5

  界。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体现出我们党对制约经济社会建设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与关键问题的深刻认识。长期以来存在的发展方式粗放和唯GDP论英雄等现象,已使资源环境逐渐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建设与发展的制约瓶颈。固守片面发展观和错误政绩观,资源难以为继,环境难以承受,发展难以持续。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以来,各地陆续开展了一系列探索创新,取得了一定成绩,打下了一定基础。但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美丽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领域仍存在一些急需克服的深层次问题。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必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有利于打造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高的发展方式。我国经济长期以来处于粗放发展阶段,经济总量虽位列世界第二,但产业水平总体上较低,污染排放多,对环境破坏大。环境问题究其本质,是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通过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转变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有利于构筑统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的制度体系。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做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等,一系列制度安排和政策法规的出台,使经济社会建设逐步走上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轨道。然而,当前在发展决策、政绩考核、民生改善等方面,仍有一些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需要破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通过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完善地方政府决策机制,把环境、资源等生态因素纳入决策考虑范畴。建立科学的政绩评估体系,把生态建设、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情况纳入干部考核范围。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有利于营造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的文化氛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丽中国,离不开经济的健康高效,离不开制度的科学完备,也离不开文化的凝聚与弘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通过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充分继承和吸收我国传统文化倡导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思想,培养生态伦理,弘扬生态文化,在全社会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

  3/5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有利于形成解决突出环境问题,进一步改善民生的社会保障。近年来,由水、空气、重金属、化学品污染引发的突发环境事故时有发生,一些地区污染排放大大超过环境容量,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通过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重点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发动公众广泛参与,妥善解决环境问题,维护公众环境权益,确保社会稳定和谐。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一种辩证的思想,五大建设之间具有普遍联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搞好五大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经济发达、政治民主、文化先进、社会和谐的社会,也是生态环境良好的社会。当前,我们应全面理解“五位一体”内在联系,从全局出发,自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贯穿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就要从战略层面,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搞好顶层设计;从再生产的全过程,即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全过程来进行谋划;从环境的角度,制定环境经济政策和环境质量标准。人民不仅要富裕的生活、富强的中国,还要美丽的家园、美丽的中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将为中国到20年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蓝天、碧水、青山的美丽中国将不再遥远。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形成的重大意义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形成,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我们党在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进步不仅包括经济的发展,也包括民主法制的健全、文化艺术的繁荣、社会的和谐稳定、生态环境的优美等,五者相辅相成。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形成,是时代召唤、实践推

  4/5

  动、理论创新的结果,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方略更加完善、发展目的更加明确、发展内涵更加丰富、发展道路更加广阔,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形成,为到建党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为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了坚实基础。放眼未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迎来更加光明的前景。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形成,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新水平。从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再到五位一体,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化。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能源资源消耗过大、生态环境恶化的代价,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生态文明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趋势,是人类价值观念、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深刻认识和全面把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而且对于保障全球生态安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具有深远意义。

  5/5

  

  

篇十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有什么意义

 对“五位一体”的初步认识和理解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五位一体”是党的十八大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确定的新举措之一。“五位一体”,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大建设一起抓,并列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之中。这一重要政治表述,透露出重大政治信号,将为中国到20年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五位一体”是理论的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体现在各个方面建设上。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大以前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主要集中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到十七大的时候,拓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也就是加了一个社会建设,所以称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从过去的三位一体变成了四位一体。这次十八大报告上又从四位一体拓展到了五位一体,增加了生态文明建设。这一提法是党的理论体系的又一次重大创新。这五大建设是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

  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障,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总体布局,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内涵的深度挖掘,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化和发展,是指导未来中国发展的重要行动纲领。

  “五位一体”是实践的创新。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五位一体”总布局不是凭空的理论创造,而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首先提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两个文明”建设,此后,中国共产党在此基础上,提出经

  济、政治、文化建设的“三位一体”。在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的理念提出后,中国共产党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提上重要日程。五年前的十七大上,中国共产党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

  1/3

  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写入党的章程。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生态建设越来越被引起高度重视。胡锦涛于

  2012年7月23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首次完整阐述了“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五位一体”的新布局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产生的,更加强调均衡、可持续和以人为本的发展,必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阔步前进。

  “五位一体”是民意的期盼。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把握时代发展要求,顺应人民共同愿望,不懈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永葆党的生机活力,永葆国家发展动力,是党和政府的神圣职责。在中国发展历程中,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精神生活等各方面的需求和期盼不断变化,为我党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不竭的源泉和动力。由于一些地方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已经让老百姓不堪重负。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已经成了老百姓的迫切期盼。事实上,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国迫在眉睫的挑战。今年7月以来,四川什邡、江苏启东、浙江镇海陆续发生民众因担心环境被破坏而反对工业项目上马的群体事件。环保部的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因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年均增速约30%。十八大报告中表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要把生态文明的这种观念贯穿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全过程和始终,体现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里面。我们要实现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要“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这是得民心顺民意的科学判断和决策。

  当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这五大建设既然是“五位一体”,就必须要协调推进,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单兵突进”。比如,要从加快发

  展方式转变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双重角度来看待中国发展中存在的高耗能、高污染、高成本问题,以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根本变革,从而为发展方式的转变奠定基础。另外,要“五位一体”地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需要第六大建设——党的建设,这是关键。执政党要首先把自身建设好,不断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领导干部才能真正发挥作

  2/3

  用,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大建设。否则,“五位一体”就有可能落空。

  3/3

  

  

篇十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有什么意义

 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党在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进一步丰富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标志着党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律自然资源永续利用规律和生态环保规律的认识进入了新境界

  一、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答:所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党的领导下根据中国的国情实行的社会主义,它既不同于传统的社会主义,又不同于资本主义,它应具有五个基本特征:

  1、以民为本;2、市场经济;3、共同富裕;4、中华文化;5、民主政治。一、以民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民为本”,就是以人民为本位,既不同于“以官为本",又不同于“以人为本”。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江泽民同志最近强调指出,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最根本的是要不断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他还号召各级领导干部要“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所以,以人民为本位,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运行基础传统的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把计划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即通过计划、行政手段来配置资源,否定商品生产和市场的作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要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优化资源的配置,发挥市场经济的基础作用。三、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广大人民的普遍愿望。共同富裕,第一有个先富后富的问题,不可能大家同步富裕;第二即使大家共同富了,还应是有差别的,不是搞平均主义,不然社会经济的发展就没有动力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也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实现共同富裕,要解决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的社会化和私人占有的矛盾。我们要实行生产社会化和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相结合。四、中华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文化。我们中华民族有优秀的文化,应当继承发扬,同时要创新先进的文化,并吸收国外优秀的文化。五、民主政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障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障。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什么?是广大人民。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来源于人民,因此必须受人民的监督。必须转变法治理念,从以法治民、以权治民转向依法治官、以法治权。孟子说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把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作为依法治国的重要任务。

  二、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总局布局中的地位和意义。

  答: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党在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进一步丰富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标志着党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律、自然资源永续利用规律和生态环保规律的认识进入了新境界。

  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体现出我们党对制约经济社会建设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与关键问题的深刻认识。长期以来存在的发展方式粗放和唯GDP论英雄等现象,已使资源环境逐渐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建设与发展的制约瓶颈。固守片面发展观和错误政绩观,资源难以为继,环境难以承受,发展难以持续。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以来,各地陆续开展了一系列探索创新,取得了一定成绩,打下了一定基础。但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美丽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领域仍存在一些急需克服的深层次问题。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必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有利于打造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高的发展方式。我国经济长期以来处于粗放发展阶段,经济总量虽位列世界第二,但产业水平总体上较低,污染排放多,对环境破坏大。环境问题究其本质,是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通过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转变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有利于构筑统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的制度体系。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做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等,一系列制度安排和政策法规的出台,使经济社会建设逐步走上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轨道。然而,当前在发展决策、政绩考核、民生改善等方面,仍有一些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需要破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通过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完善地方政府决策机制,把环境、资源等生态因素纳入决策考虑范畴。建立科学的政绩评估体系,把生态建设、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情况纳入干部考核范围。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有利于营造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的文化氛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丽中国,离不开经济的健康高效,离不开制度的科学完备,也离不开文化的凝聚与弘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通过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充分继承和吸收我国传统文化倡导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思想,培养生态伦理,弘扬生态文化,在全社会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有利于形成解决突出环境问题,进一步改善民生的社会保障。近年来,由水、空气、重金属、化学品污染引发的突发环境事故时有发生,一些地区污染排放大大超过环境容量,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通过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重点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发动公众广泛参与,妥善解决环境问题,维护公众环境权益,确保社会稳定和谐。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一种辩证的思想,五大建设之间具有普遍联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搞好五大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经济发达、政治民主、文化先进、社会和谐的社会,也是生态环境良好的社会。当前,我们应全面理解“五位一体”内在联系,从全局出发,自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贯穿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就要从战略层面,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搞好顶层设计;从再生产的全过程,即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全过程来进行谋划;从环境的角度,制定环境经济政策和环境质量标准。

  人民不仅要富裕的生活、富强的中国,还要美丽的家园、美丽的中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将为中国到2020年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蓝天、碧水、青山的美丽中国将不再遥远。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形成的重大意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形成,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

  化具有重大意义。我们党在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进步不仅包括经济的发展,也包括民主法制的健全、文化艺术的繁荣、社会的和谐稳定、生态环境的优美等,五者相辅相成。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形成,是时代召唤、实践推动、理论创新的结果,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方略更加完善、发展目的更加明确、发展内涵更加丰富、发展道路更加广阔,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形成,为到建党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为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了坚实基础。放眼未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迎来更加光明的前景。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形成,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新水平。从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再到五位一体,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化。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能源资源消耗过大、生态环境恶化的代价,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生态文明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趋势,是人类价值观念、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深刻认识和全面把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而且对于保障全球生态安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具有深远意义。

  

  

篇十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有什么意义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胡锦涛同志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形成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从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两个文明”建设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再到现在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认识,我们党经历了一个初步探索、逐步深化和趋于完善的过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障,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这五个方面是相互影响的。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五大建设的联系是双向的,是相互作用的,不是单向度的。例如,社会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就是相互的:社会建设影响生态文明建设,反过来,生态文明建设也影响到社会建设。近些年来,由企业发展带来的严重环境问题以及垃圾焚烧等环境污染问题带来的群体事件呈上升趋势,但是,我们党意识到这类问题

  的严重性,努力采取措施,使这类群体事件得到了有效遏制。这就告诉我们:只要我们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就会不断减少因环境问题而引发的群体事件,就会更加顺利地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因此,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提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对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意义重大,为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思想的提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五大建设要协调推进,统筹兼顾,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单兵突进。胡锦涛同志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

  其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思想是一种辩证的思想,它告诉我们五大建设之间是有普遍联系的,不能孤立地就经济建设谈经济建设、就政治建设谈政治建设、就文化建设谈文化建设、就社会建设谈社会

  建设、就生态文明建设谈生态文明建设。解决政治建设方面的问题,需要与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如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一些优秀的文化传统也有利于政治建设的开展。解决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需要运用经济建设的方法,比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想在社会生活中发挥应有作用,就应当创建生产和再生产机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到生产方式当中,贯穿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践的各个方面。

  再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对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意义重大。党的十七大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曾经讲: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写入党章,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意义。

  

  

篇十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有什么意义

 党的十二届六小全会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体布局明确表述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并且使这几个方而互相配合互相促进党的十三届四屮全会以示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屮央领导集体提岀屮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纲领形成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总体布局

  马克思主义理论论文

  周振2120142922

  “五位一体”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的内容是什么?谈谈你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理解。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五位一体是党的十八大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确定的新举措之一。五位一体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五大建设一起抓,并列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之中。这一重要政治表述,透露出重大政治信号,将为中国到2020年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中逐步形成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不断发展的结果,也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深刻认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强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体布局明确表述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并且使这几个方面互相配合,互相促进”。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纲领,形成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总体布局。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总体布局进行了新的探索和思考。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和谐社会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一项重要内容确立下来,使总体布局发展为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党的十七大提出了生态文明的理念和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式形成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形成,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我们党在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进步不仅包括经济的发展,也包括民主法制的健全、文化艺术的繁荣、社会的和谐稳定、生态环境的优美等,五者相辅相成。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形成,是时代召唤、实践推动、理论创新的结果,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方略更加完善、发展目的更加明确、发展内涵更加丰富、发展道路更加广阔,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五位一体总体布

  马克思主义理论论文

  周振2120142922

  局的形成,为到建党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为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了坚实基础。放眼未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迎来更加光明的前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也是对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响亮回答。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显著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大进展。但也付出能资源消耗过大、生态环境恶化的代价,由于一些地方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已经让老百姓不堪重负。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已经成了老百姓的迫切期盼。十八大报告中表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要把生态文明的这种观念贯穿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全过程和始终,体现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里面。我们要实现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要“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这是得民心顺民意的科学判断和决策。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作为这一整体组成部分的五大建设各自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障,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在经济建设方面,应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最核心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紧紧抓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这个第一要义不放松,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就是把经济发展建立在主要依靠扩大内需、优化结构、科技进步、管理创新、劳动者素质提高等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政治建设方面,应坚持把政治体制改革摆在改革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

  马克思主义理论论文

  周振2120142922

  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在文化建设方面,应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和“三贴近”原则,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大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加自觉、更加自信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社会建设方面,应坚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一方面,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更多更丰富的物质成果,提供更好更全面的公共服务,进一步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积极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应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着力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加快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三个发展”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推动消费观念转变、技术创新、产业转型,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只有坚持五位一体建设全面推进、协调发展,才能形成经济富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公平、生态良好的发展格局,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篇十五: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有什么意义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胡锦涛同志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形成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从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两个文明”建设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再到现在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认识,我们党经历了一个初步探索、逐步深化和趋于完善的过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障,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这五个方面是相互影响的。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五大建设的联系是双向的,是相互作用的,不是单向度的。例如,社会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就是相互的:社会建设影响生态文明建设,反过来,生态文明建设也影响到社会建设。近些年来,由企业发展带来的严重环境问题以及垃圾燃烧等环境污染问题带来的群体事件呈上升趋势,但是,我们党意识到这类问题的严重性,努力采取措施,使这类群体事件得到了有效遏制。这就告诉我们:只要我们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就会不断减少因环境问题而引发的群体事件,就会更加顺利地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因此,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提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对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意义重大,为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思想的提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五大建设要协调推进,统筹兼顾,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单兵突进。胡锦涛同志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

  其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思想是一种辩证的思想,它告诉我们五大建设之间是有普遍联系的,不能孤立地就经济建设谈经济建设、就政治建设谈政治建设、就文化建设谈文化建设、就社会建设谈社会建设、就生态文明建设谈生态文明建设。解决政治建设方面的问题,需要与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如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一些优秀的文化传统也有利于政治建设的开展。解决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需要运用经济建设的方法,比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想在社会生活中发挥应有作用,就应当创建生产和再生产机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到生产方式当中,贯穿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践的各个方面。

  再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对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意义重大。党的十七大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曾经讲: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写入党章,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意义。

  

篇十六: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有什么意义

 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对当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深刻而具体的阐述,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四位一体”发展成为“五位一体”,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对我国当前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而具体的阐述,这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四位一体”发展成为“五位一体”,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形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不断丰富发展的结果,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创造性实践,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都是历史上不曾有过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创造性解决。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实践中不断解决新问题,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内涵也越来越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形成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从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两个文明”建设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再到现在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认识,我们党经历了一个初步探索、逐步深化和趋于完善的过程。改革开放初期,作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核心的邓小平,敏锐地意识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性。他在深刻反思新中国成立30年成败得失的基础上,根据改革开放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明确提出要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社会主义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还要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进一步提出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时,要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和重大任务,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扩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这体现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新要求在提出推进四大建设的同时,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这已经蕴含着“五位一体”的格局的形成。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我们党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不断深化。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胡锦涛同志进一步强调:不

  断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上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这些认识深化的结果就是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障,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障,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这五个方面是相互影响的。例如,经济建设与政治建设之间就存在着辩证关系:只要我们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就会充满活力;离开公有制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就会是一句空话,或者走向反面。因此,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巩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毫不动摇地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样,我们也会看到,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正在成为经济发展重要的支撑力量。“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五大建设的联系是双向的,是相互作用的,不是单向度的。例如,社会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就是相互的:社会建设影响生态文明建设,反过来,生态文明建设也影响到社会建设。近些年来,由企业发展带来的严重环境问题以及垃圾焚烧等环境污染问题带来的群体事件呈上升趋势,但是,我们党意识到这类问题的严重性,努力采取措施,使这类群体事件得到了有效遏制。这就告诉我们:只要我们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就会不断减少因环境问题而引发的群体事件,就会更加顺利地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因此,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提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对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意义重大,为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思想的提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五大建设要协调推进,统筹兼顾,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单兵突进。胡锦涛同志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高耗能、高污染、高成本已经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979年-2011年GDP年均增长9%以上,我国是世界上增长速度最快的,但我国单位GDP的能耗高出经合组织30个国家平均值的20%。我们必须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双重角度来看待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高耗能、高污染、高成本问题,通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从而为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奠定基础。

  其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思想是一种辩证的思想,它告诉我们五大建设之间是有普遍联系的,不能孤立地就经济建设谈经济建设、就政治建设谈政治建设、就文化建设谈文化建设、就社会建设谈社会建设、就生态文明建设谈生态文明建设。解决政治建设方面的问题,需要与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如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一些优秀的文化传统也有利于政治建设的开展;解决政治建设方面的问题,还需要与社会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生活的管理实际上就是在为政治建设打基础。解决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需要运用经济建设的方法,比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想在社会生活中发挥应有作用,就应当创建生产和再生产机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到生产方式当中,贯穿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践的各个方面。再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对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意义重大。党的十七大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曾经讲: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写入党章,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意义。同样,我们也可以认为,“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形成在未来5年为到2020年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提供切实保障,也为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梁靖雪)

  

  

篇十七: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有什么意义

 五位一体布局

  ThelatestrevisiononNovember22,2020

  人类发展史上前所未有大棋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客观要求,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能否如期实现,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

  摆脱积贫积弱走向现代化,实现民族伟大振兴,这是多少代中华儿女梦寐以求的目标,先辈们为此不惜千辛万苦、英勇奋斗,留下了许多深刻的经验和教训,直到新中国成立和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以后,这个伟大目标才真正有了实现的可能性。

  实现这一目标的路径就是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科学地进行总体布局。这是先进的中国共产党人和智慧的中国人民为提振自身命运的空前壮举,堪称人类发展史上一盘前所未有的大棋局。

  与当年毛泽东提出全党要重视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相比,应该说今天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已经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从知之不深到知之较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逐步形成和提出以及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历程就是最有力的佐证。实践没有止境,认识也没有止境。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实践基础上,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一定会进入新的境界。

  总体布局的提出和形成

  新中国成立后,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其间虽然遇到了困难,遭受过挫折,但也取得了重大实践成果。

  这一时期留下的宝贵思想财富有两点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一是提出了实现现代化的目标。1964年12月,由毛泽东建议,周恩来在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正式提出在20世纪末实现现代化目标;二是提出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1962年1月,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多处讲到了这个重要思想,“社会主义建设,从我们全党来说,知识都非常不够。我们应当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积累经验,努力学习,在实践中间逐步加深对它的认识,弄清它的规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解放思想拨乱反正的基础上,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重新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形成并提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思想。这一时期我们党能形成这个总体布局的重要思想得益于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和“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战略方针。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后,邓小平一直在思考中国怎么发展的问题。他先后提出了小康社会、翻两番、人均八百美元和中国式现代化等重要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在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就指出,毫无疑问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决不动摇。但是不能把现代化建设理解得过于狭窄。邓小平指出,“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任务很多,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各种任务之间又有相互依存的关系,如像经济与教育、科学,经济与政治、法律等等,都有相互依存的关系,不能顾此失彼。”因此,“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个方面需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

  也就在这一时期,邓小平提出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邓小平指出,“搞四个现代化一定要有两手,只有一手是不行的。”邓小平的两手抓的战略方针其实质就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中讲的“两点论”。即在抓主要矛盾的同时不

  能忽略甚至忘记次要矛盾。在抓重点时不能忽略甚至丢掉非重点。在邓小平上述战略思想指导下,我们党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思想,并在不断总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基础上逐步完善和发展这一总体布局。

  在党的文献中,最早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是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这一决议开宗明义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并且使这几个方面互相配合,互相促进。由此形成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这三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带动作用。从党的十三大到十六大,历次党代会对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间的改革与发展的安排都是依据这一总体布局来部署的。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并在总结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充实这个总体布局。

  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的有机统一上,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江泽民还指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统一,从而充实和丰富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要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要实现党领导

  的伟大事业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相互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和伟大事业与伟大工程的相互促进,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具有指导意义。

  实践没有止境,认识没有止境,因而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标志,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认识有了新的发展。胡锦涛同志2005年2月19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这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党的十七大就是从新的四位一体总体布局上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的。党的十八大报告,又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明确提出五位一体的战略部署。这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进一步深化了。

  总体布局的科学内涵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有很多方面,应着重从制度、方向、战略重点和理念上来加深认识和把握。在经济建设上,最重要的是要坚持“一个体制、两个制度”。“一个体制”,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既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有利于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这是我们党的伟大创举。“两个制度”,就是要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在政治建设上,最重要的是要坚持“一个统一”、“四个制度”,即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在文化建设上,最重要的是“把握一个方向”,即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建设一个体系”,即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持两手抓”,即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达到五个目标,即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使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使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

  在社会建设上,最重要的是“抓住一个重点”,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突出“一个重大任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达到“五个

  有”的目标,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在生态文明建设上,要像十八大报告所强调的那样,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治国理政的理念层面来认识。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理念的高度,才能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要落实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坚定不移推进总体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我们党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构想所作的总体部署,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客观要求,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能否如期实现,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推进这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在经济建设方面,要深刻认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在实践中要坚决执行中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决策部署,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扎扎实实抓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全面

  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等战略任务的贯彻落实,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

  在政治建设方面,要深刻认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政治体制改革摆在改革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在实践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的人民民主,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治的统一、尊严、权威,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在文化建设方面,要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我们党把握时代和形势发展变化、积极回应各族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在实践中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在社会建设方面,要深刻认识在经济发展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我们在改善民生方面作出极大

  努力,取得明显成效。同时也要看到,人民群众对过上更好生活的要求也在增强,对加快解决民生领域突出问题的期盼也在提高。在实践中必须继续加强工作,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保证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要深刻认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基本内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是我们党创造性回答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所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指出了正确的方向。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推进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的重大贡献。在实践中要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伟大事业,新时期党的建设是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与伟大工程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党的建设是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根本保证。我们要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党所处历史方位和执政条件、党员队伍组成结构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来自外部的风险前所未有,党的建设方面特别是党员、干部队伍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因此,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在实践中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

  

  

篇十八: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有什么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地位与意义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的报告中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布局,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概念。关于总体布局,由最初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到后来增加的政治文明建设,再到增加文化文明建设的四位一体,最终在十八大报告中特别增加了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了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作为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形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不断丰富发展的结果,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阶段,体现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然而通过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充分强调,强调它重要的战略地位,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理念方法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都表明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从认识到实践都达到新的水平。胡锦涛说,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是有其重大意义的:(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新发展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在提出推进四大建设的同时,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这已经蕴含着“五位一体”的格局的形成。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党的十八大报告,又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明确提出五位一体的战略部署。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党的理论体系的一次重大创新,是对科学发展认识的又一次深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入发展。作为指导未来中国发展的重要行动纲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创新,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体现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思路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着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布局,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一系列新的重大战略部署。即在经济建设方面强调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政治建设方面,强调走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在文化建设方面,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社会建设方面强调以民生为重点;在生态建设方面强调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3)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部署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只有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应有的战略地位,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个文明来推进,才能使社会真正地实现可持续发展,资源环境得到可持续利用。这是科学发展观在建设“五位一体”当中的具体体现。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非常重要的,“这表明党在把握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和执政规律方面进一步成熟”。因为在物质需求满足以后,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把生态文明建设单独提出来作为五位一体建设重要部分,实际上就是顺应民心、顺乎民意,是把握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性,“这体现我们党在认识规律方面又有了新的提升。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布局,是历史的必然,也是现实的选择。单纯追求增长速度,将会造成环境恶化,付出更大代价。把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五位一体”总布局,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了工作指引。总布局的提出,表明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日臻成熟,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了指针。把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五位一体”总布局,顺应了人民的新期待。人民群众对干净的水、新鲜的空气、洁净的食品、优美宜居的环境等要求越来越高。建设生态文明,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是顺应民生的需要。(4)应对国际国内复杂形势的新选择从世界范围看,人类社会正在跨入生态文明时代。众所周知,工业革命造成了生产力的空前解放和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同时导致了严重的环境危机和生态恶化。保护生态环境,加强污染治理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声和关注的大事。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初期或中期,亦面临严重的生态、环境挑战。当务之急是如何避免重蹈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加紧由传统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从国内形势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举世罕见的奇迹,成就辉煌。但发展中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较大,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突出。如何破解难题,走出困境,实现良性循环,事关改革、发展大局。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5)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又进一步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一个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

  生态文明建设与其他四大建设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体现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对立统一。要保护环境,在一定时空范围内会或多或少地制约经济发展,但另一方面,环境保护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促进永续发展。政治建设直接影响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水平,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条件。生态文明建设将会深刻影响文化建设,文化建设也会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步伐。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建设是相互支撑的关系。社会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保障民生,而生态环境质量是最基本的民生。一方面,生态文明建设水平高,作为基本民生需求的环境权益就维护得好。另一方面,社会建设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推动公众更好地参与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只有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应有的战略地位,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个文明来推进,才能使社会真正地实现可持续发展,资源环境得到可持续利用。这是科学发展观在建设“五位一体”当中的具体体现。

  

  

推荐访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有什么意义 体总 五位 有什么意义

本文链接:https://www.xpbxgsx.cn/zhuantifanwen/fanwendaquan/754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4 精优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浙ICP备15042696号-1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