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精优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范文大全 >

中学历史教学法重点8篇

时间:2022-11-30 11:45:14 来源:精优范文网
导读: 中学历史教学法重点8篇中学历史教学法重点  第一章  绪论  1   中学历史教学法的学科属性;  历史科学、教育科学、教育心理学与哲学相结合的综合科学,综合运用这些学科的研究

中学历史教学法重点8篇中学历史教学法重点  第一章  绪论  1.  中学历史教学法的学科属性;  历史科学、教育科学、教育心理学与哲学相结合的综合科学,综合运用这些学科的研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学历史教学法重点8篇,供大家参考。

中学历史教学法重点8篇

篇一:中学历史教学法重点

  第一章

  绪论

  1.

  中学历史教学法的学科属性;

  历史科学、教育科学、教育心理学与哲学相结合的综合科学,综合运用这些学科的研究成果来研究中学教学的的理论与实践,发展成文一门独立的科学。

  2.

  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1)

  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研究对象,就是中学历史教学法的全过程,即;A研究中学历史教学法的教学目的

  B:研究中学历史的教材内容

  C: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教学原则

  D:研究中学生在历史教学中的学习心理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E: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模式

  F: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研究任务:

  研究中学历史教学法要完成的任务就是:认识这些问题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3.

  历史教学法的学习方法

  (1)

  学习历史教学法的意义

  A掌握必要的专业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之外必须具有从事中学教育和教学工作的基本能力B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顺利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C培养示范类人才,培养忠于中学的教育工作者,从事专业教学的客观需要

  D也是国家规定的教育计划的需要

  (2)学习历史教学法的要求

  A正确的学习态度,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B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反复地练习

  C要下大力气学习制作和使用直观教具的方法

  D要多观摩、多揣摩

  E要本着诗外雪诗的精神随时学习、永远学习第二章

  历史课程论

  备课

  (1)

  定义:中学历史教师为了进行课堂教学而进行的一切准备活动

  (2)

  备课的意义

  A备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是教师提高业务水平的的重要条件

  B备课是教师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具体体现

  (3)

  备课的要求

  A充分全面地备课

  B要有计划任务

  C具有情感态度价值观

  D要有针对性、发挥教师的创造性

  (4)

  备课的方式

  A个人备课(提高备课质量的基础)

  B集体备课

  (5)

  备课的种类

  学期备课、单元备课

  课时备课

  历史教案的编写和类型

  (1)编写A教学目标(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B授课时间与班级

  C授课题目

  D课程教学的类型及时间安排

  E

  教学的重点、难点(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F

  教学用具的准备

  G板书设计、H

  象)

  I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提问、结课、作业)

  J

  教学总结K作业布置L课堂总结

  历史教案的分类

  (1)按内容分

  A知识性教案

  注重历史知识的汇聚和参考资料的摘

  3教学方法(讲解、描述战争场面、人物形

  录,知识相对全面、稳定便于长期保存、反复使用,但缺乏怎么教

  B教法型教案

  注重于学科过程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运用,针对性强,具有教学教学的个性,注重于方法,便于实际教学中的双边活动,但缺少知识

  C综合型教案

  集知识型和教法型教案两者的互补

  (2)

  按形式分

  A详细

  内容全面,接近于讲稿

  B简明

  也叫教学提要

  文字少只是基本内容、步骤和内容分析

  C微型教案

  即卡片教案,使用程度低

  3教学计划、大纲及教科书

  (1)

  教学计划:是国家颁发的指令性计划,是国家的文件,规定学校应当讲授的各门学科,确定各年级学习各科的顺序,规定各年级在每周的学习时效,和每个年级的各学科的钟点时效。

  (2)

  教学大纲:规定了新设课程的教学目标,课时安排、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等各方面要求,是学校的课程和教学的

  纲领性、规范性文件

  (3)

  教学计划与教学纲领的关系:

  大纲的编写要依据教学计划,大纲是关于中学教学计划制定的关于中学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是处理教学原则以及教学方法方面的一些指令

  性文件。

  (4)

  教学大纲的作用:

  A规定了明确的教学目的和要

  求

  B

  规定了处理教学内容的若干原则

  C

  规定了教材的编排体系和古今中外的比例、教材的内容和范围。深度和广度

  D

  规定了有关年级课程的教学进度和课时分配,对教学上应该注意的问题和教学方法都提出了建议

  中学历史课程编制

  (1)课程:课程一词最早见于唐宋时期,朱熹“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工夫

  “含有课业及其进程和期限。广义上的课程是指学校教学科目的总和,狭义上是指某一教学科目,有时也指学科。

  (2)

  课程设置:是学校课程的总体规划,一般指学校开设的教学科目以及各科的教学时数安排。

  (3)

  课程编制:是指对课程目标、内容、组织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和设计过程。

  (4)

  课程设计:是指对一门课程个安排,课程类型、教学任务、教材的选择和编排、教材各部

  分的份量和时数的分配

  (5)

  课程工程:是指课程系统在学校得以实施和运用的集合过程、或称课程管理

  (6)

  课程评价:是指获取有关课程实施及其效果的信息,利用客观的手段和标准对课程的效用性作出判断,为课程的改进提供依据

  (7)

  影响历史课程编制的因素

  社会生产的需要

  培养目标的要求

  学校类型与制度

  科技进步

  教育宗旨的规定儿童身心的发展

  哲学思想的影响

  (8)

  影响和制约学校课程编制的因素社会对学校教育的需求

  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影响

  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对课程的影响名族传统文化对课程的影响

  教育心理学对课程的影响

  学校教学的实际管理与操作对课程编制的影响

  (9)

  中学(历史)课程的编写原则:

  A

  (囊括性原则):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原则坚持党的教育教育方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特别是社会主义的建设方向

  B

  (连贯性原则):在阶级社会里必须要体现阶级斗争

  是历史发展的基本动力

  C

  (可行性原则):必须体现以反对外族为主的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公共发展的历史

  D各内容之间均衡、不矛盾

  (10)

  中学历史课程的类型

  A

  初中历史课程与高中历史课程(直线式与螺旋式的问题、课程内容的体系及衔接的问题)

  B

  历史学科课程与社会综合课程{历史学科课程的特点及问题、社会综合课程的特点及问题、历史课程的综合化改革

  (关联式、组合式、统合式)}

  C历史必修课程与选秀课程(限定选修课、任意选修课)

  (11)历史教师在历史课程中的作用:

  第四章

  历史教材轮

  “

  “

  ”

  ”

  Attheend,XiaoBiangivesyouapassage.Minandoncesaid,"peoplewholearntolearnareveryhappypeople.".Ineverywonderfullife,learningisaneternaltheme.Asaprofessionalclericalandteachingposition,Iunderstandtheimportanceofcontinuouslearning,"lifeisdiligent,nothingcanbegained",onlycontinuouslearningcanachievebetterself.Onlybyconstantlylearningandmasteringthelatestrelevantknowledge,canemployeesfromallwalksoflifekeepupwiththepaceofenterprisedevelopmentandinnovatetomeettheneedsofthemarket.Thisdocumentisalsoeditedbymystudioprofessionals,theremaybeerrorsinthedocument,ifthereareerrors,pleasecorrect,thankyou!

篇二:中学历史教学法重点

  中学历史教学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中学生对学习有兴趣,才会积极的探索,敏锐的观察,牢固的记忆忆和丰富的想象;才能具有创造性。所以,教师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应成为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不可或缺任务。接下来是关于历史教学方法的文章,希望能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学历史教学方法

  第一,讲述法。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实,历史文明史知识中涉及的历史该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是要通过学生的具体讲述传递给学生。教师生动的讲述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大学生了解历史的过程。教师帮助学生记忆记忆历史史实一般遵循以下原则:将学习内容与学习兴趣相结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除非通过深入浅出的描写讲述,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新知识与学生个人经验相沟通,历史知识具有全面性,只有将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结合起来,才有利于新知识的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将旧经验与新知识联系起来,有助于上新知识的掌握;鼓励学生结合环境污染问题史实回答环境问题,如让学生找出某段史料中存在的错误,结合所学内容分析某一历史人物或历史,等等;布置多样化的作业,如:编顺口溜、列大事年表、构建知识结构图等。

  第二,讲解法。讲解是对事物进行说明和说明的一种方法。讲解法常常是用于阐释历史上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___、国际关系、会议和协约的内容、时间的因果分析、人物评价、事物的性质及影响等方面。讲解法要遵循以下主张:逻辑清晰,深入浅出地分析和系统分析论证事理;以事实为依据,即以有价值的史料为依据,进行全面的、辩证的、客观的阐释。

  第三,讲读法。这是指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历史教科书和相关人员的学生家长历史材料,并组织协调讲解的教学方法。其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运用教科书掌握历史知识,并不断提高其阅读理解能力。讲读法重点在阅读,关键在讲解。运用讲读法最忌讳用大部分课堂音读时间来读书,那样等于取消历史教学活动。

  第四,谈话法。即历史教师与家长对话在课堂上进行对话、问答的方法,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紧紧围绕学习的重点信息内容内容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对历史需要进行认识。著名实业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历史课和文学创作课上,谈话起着特殊的作用:它能促进道德信念的形成。”谈话法运用得当,关键首要是教师运用好谈话的技巧,掌握提问的艺术。问题的设计,要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低到高,循序渐进。

  第五,图示法。图示法也总纲称作纲要信号图示法、图文示意法,这是指借助词语、概念、数字、图表以及符号等形式传递历史信息的教学方法。其功效是提纲挈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有利于学生把握历史概念的逻辑关系,掌握历史常识的整体结构和整体内在联系。素材的选取,要围绕教学重点、难点,做到宁缺毋滥。

  第六,这种方法主要是运用直观教具进行教学。现代史教学中的直观教具有很多种类,如实物、模型、地图、图片、图表等,以及一些类比电子视听技术如投影、幻灯、计算机所呈现出的各种图像。在历史课堂上

  运用直观教具是经常性的手段,关键是要目的明确,突出教学重点,讲究操作方法,注意教学效果,尤其是要与讲述、讲解、谈话等方式扎实推进,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与鼓励思考。

  第七,板书。这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中学教师运用黑板书写传递教学信息。设计板书的原则有:掌握要领,明确重点,把握结构,分清层次

  高效的文化史教学方法

  一_在选修课上关注学生、吸引学生

  关注学生,关爱学生,加强教职员工历史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需要重新建设建设新型的历史培训课程教学观,切不可对学生一走了之。教师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用微笑亲近学生,用快乐和吸引幽默感染和吸引学生[1].为学生学生创造一个干净利落的氛围,学生自然能够提高外在听课效率。

  二_有效设问

  学生先预习课文,完成导学案,教师再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这是这几年教改探索的模式。课怎么讲?为提高课堂效率,有效设问是调动学生思维的一种积极手段。如讲授2021年部编七年级历史上第五课《青铜器与甲骨文》一课时,可以先让全班学生预习课本,完成导学案,再朗读导入框,接着设问:哪两种文明反映夏朝了商周高度发达的文明?学生刚朗读完会马上回答“青铜器与甲骨文”,从而马上告知本课知识概要即青铜器与甲骨文。再引出第一个子目“青铜器的高超工艺”,要求学生从课本第一段找出以下问题答案展毛:1_原始社会后期后期哪里发生了青铜器?请找出代表。2_商朝以后青铜器出土文物的种类有哪些?其中礼器代表什么?请阅读有关史事加以说明。这些设问学生能很明确在课本找出甘瑟答案,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应积极评价,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也要求学生跟着问题学习课文,不会分心,动手、动脑。有效设问可以使课本知识清晰化、条理化,掌握课文脉络,抓住重点、难点,调动学生思维,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三_课堂竞答

  一个班级的学生有好中其差之分,一堂课接受灵活性能力也分好中差。而一个历史教师要教授4~5个班,谁是好生、谁是差生、谁是中等生不可能了如指掌。要提高课堂效率,就要提高差生的听课使用效率。那怎么办?课堂竞答是一个如何有效竞答的方法。课堂竞答方式可以检验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学习能力,同时还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对接下来的社团活动做出合理调整,最优化课堂教学模式[2].具体的操作是:先申明竞答规则,按座位分组,难题优秀生若

  答出得2分,普通关键问题中上程度学生答出得1分,差生答出简单问题得2分,谁都不须说出答案,否则本组扣分,小组可抢答委命答题者也可自告奋勇。四个小组调职前排名。学生立马有了积极性,优秀生会非常积极回答问题,他们有很强的依恋。中等生能答的也会举手。剩下的就是差生,他们平时羞于个股表现,不爱表现,生怕出错闹笑话,其他的学生则会把很多简单的问题让给差生回答,以争得更高的评分。为此,教师要多设置简单的题目,好调动差生的积极性,差生每回答一个问题,教师要及时发现予肯定或鼓励。这样差生就不会睡觉搞小动作或低头偷玩手机,课堂运行效率会显着提高。

  四_小组分工合作

  语汇传统的历史课教学方法是讲述法,即“满堂灌”.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实践证明是提高课堂多种效率的坏办法,各种方法适用于不同的课例,不是一种方法都能适用于任何课堂。采用小组分工合作讨论这一教学方法实践证明也是一种提高课堂效率的好办法。

  五_应用新技术互动性手段提高课堂趣味性

  文化史课本内容范围广泛,涉及很多历史该事件,对于学生而言既抽象又陌生,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学习难度,学习兴趣下降。对此,教师善于利用新技术构建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文艺活动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如微课、慕课、在线课程、数字图书馆等,并把这些信息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近代史教学方法有哪些

  一、培养教师阅读能力,让其自我总结教学提纲

  众所周知教程教科书是获取历史知识、大幅提高学生成绩的重要途径,仍是培养学习能力的学习重要前提。因此,教会学生阅读教科书是历史课堂教学内容的主要内容。而指导学生整理、编写提纲,可

  以使学生既掌握基础知识,又提高学习能力。弯果在整理和自编提纲时,必须先仔细阅读语文,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以及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就使大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一旦整理出确切出与的知识结构,知识点也就牢牢固定在知识结构的枝干,从而使知识在学生头脑中有了整体框架,有益于学生学习和记忆。

  二、结合课本内容提出问题,养成学生思维能力

  历史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一直具有具有重要作用,由于一部分高中学生受传统思想应受的影响,普遍认为历史只需死记硬背即可,而不需理论的认知和理解,以至于他们缺乏学习世界史的思想史动力。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应十分注意利用历史学科内容丰富、纵贯古今的特点,较为明显有针对性地从历史知识本身提出各种具有较强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发展他们的思维。

  三、让学生搞清历史发展线索,学会抓住学习重点

  历史发展的线索就是历史发展的规律性世界史和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中学历史教材的特点是范围广、头绪杂、内容多,牵扯到的年代、地点、人物事件太多,很不容易掌握,所以引导学生在这纷繁复杂的历史知识中理清发展线索,提示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重大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十分重要的。并且在理清线索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重点,尤其是让学生研究会如何确定重点,这样就比较容易把握住教材较为的重点。

  四、亲自动手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提高记忆效率

  历史教学的任务之一是使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所以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是很重要的。在历史教学中,采用以下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并且能取得效果良好:第一,重复记忆法。让学生把知识点分开学习,当时看一遍,一周后再复习一遍,一个月后再多次重复一次,记得就会比较牢固。第二,重点记忆法。在每一

  课的教学中挑出重点,让学生重点记忆。这也发挥了教师的优越性。第三,引导学生思绪纲要。如美国独立战争四件经过的六件大事等。

  中学历史教学方法

篇三:中学历史教学法重点

  《中学历史教学法》教学大纲

  《中学历史教学法》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学历史教学法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

  时:

  34课时

  开课单位:政史学院

  授课对象:历史学本科二年级

  一、课程的性质、目标

  课程性质:《中学历史教学法》是高等师范院校历史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它以中学历史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为指导,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针对历史学科的特点和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心理特点,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全过程。因此,它是历史学与教育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是来自于中学历史教学实践又服务于中学历史教学实践的应用教育学科。学习好这门课程,有利于培养合格的中学历史教师。

  教学目标:中学历史教学法是一门应用理论学科,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运用教育科学的一般原理,研究历史教学特点、传授历史知识、培养学生智能的一门学科。这门课程探讨了中学历史教学的全过程,综合了历史学和教育学科理论,包括中学历史教学的地位任务、历史教学的原则和实质、历史教学课程标准、历史教材的内容、历史教师的备课、历史教学计划、教学方法、教具设备等方面的内容。历史教学论的理论来源于教育教学实践,又反过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它通过对中学历史教学过程的研究,揭示其特殊规律,提出中学历史教学适用的组织形式、教学手段和特殊方法,使高师学生掌握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本课程的学习,必须以掌握历史学各门基础课的理论和知识及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和知识为基础,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也必须处理好本课程与历史学各门专业课程及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关系。这门课程是完成培养合格的中学历史教师任务的“最后一道工序”。

  本课程是为历史学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是学生在已修完中国通史、世界通史、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基础课后开设的历史教育类主干课程。其教学目的为: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理论和实践上掌握历史教学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从国际的视野了解本学科的发展趋势,了解历史教育的基本理论和课题及其时代背景和实际意义;掌握本学科的扎实的理论知识,养成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的实践能力,为今后走上教师岗位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3、教学内容应立足“三个面向”: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体现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强烈的现代意识。

  二、学习本课程学生应掌握的前设课程知识

  中国通史、世界通史、教育学原理、心理学基础、史学理论等知识和基本理论。

  《中学历史教学法》教学大纲

  三、学时分配

  章节内容

  第一章

  中学历史教学法的学科性质和中学历史教学的功能

  第一章

  中学历史教学的任务

  第二章

  中学历史学科课程标准

  第二章

  中学历史教材与中学历史教学的原则

  第三章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

  第三章

  中学历史教学方法的运用和优化

  第四章

  中学历史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第五章

  历史教师的备课

  第五章

  历史教师的授课

  第六章

  一节成功的历史课的标准

  第六章

  历史学习过程、影响历史学习的主要因素

  第七章

  历史知识学习的方法、历史教学复习与评价

  第八、九章

  中学历史教师的基本素养、历史教育实习

  合计

  课时

  222244244222234四、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章

  绪论

  基本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理解《中学历史教学法》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内容,了解本课程学习的任务,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理解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和育人功能,从宽阔的视野去认识中学历史教育的意义,理解中学历史教育的任务,从而热爱祖国的中学的历史教育事业。

  重点及难点:《中学历史教学法》的学科性质,历史教育的功能,中学历史教育的任务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中学历史教学法的学科性质和任务

  一、中学历史教学法的学科性质

  二、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研究任务和方法

  第二节

  中学历史教学的功能和任务

  一、中学历史教学的功能

  二、中学历史教学的任务

  第二章

  中学历史课程标准

  基本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对我国中学历史课程的设置及变化有一个了解,理解课程改革的内涵,了解目前我国中学历史教学的新课程标准的内容,掌握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在教学中的使用的要求。

  重点及难点:历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中学历史学科课程标准内容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历史课程改革的思路

  一、我国历史基础教育的现状

  《中学历史教学法》教学大纲

  二、历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三、历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第二节

  中学历史学科课程标准

  一、我国现行的中学历史教学标准

  二、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在教学中的使用

  第三章

  中学历史教材与中学历史教学的原则

  基本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理解中学历史教材的定义,了解中学历史教科书的类型、功能、基本结构、编写原则,学会合理使用中学历史教科书。理解历史知识的特点,掌握中学历史教学的原则。

  重点及难点:中学历史教科书的使用,中学历史教学的原则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中学历史教科书

  一、教材的含义

  二、中学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原则和基本结构

  三、中学历史教科书的使用

  第二节

  中学历史教学的原则

  一、历史知识的特点

  二、中学历史教学的原则

  第四章

  中学历史教学方法

  基本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中学历史课堂讲授的基本方法和课堂活动的主要方法,初步学会运用和优化各种教学方法;了解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作用,了解计算机多媒体在教过程中的合理运用方法。

  重点及难点: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中学历史教学方法的优化,中学历史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

  一、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类型和结构

  二、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

  第二节

  中学历史教学方法的运用和优化

  一、选择历史教学方法的依据

  二、中学历史教学方法的优化

  第三节

  中学历史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一、教学手段的概念

  二、中学历史教学传统教具

  三、中学历史现代化教学手段

  四、历史教学手段的选择与使用

  五、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中学历史教学法》教学大纲

  六、历史教学课件的制作与应用

  第五章

  中学历史教师的备课与授课

  基本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备课的意义,掌握学期备课和课时备课的基本要求,学会备课。通过学习认识和了解备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及其课堂教学的授课、说课方法及怎样评价一节历史好课。

  重点及难点:历史课教案的编写,组织历史课堂教学的方法与技能,评价历史教师课堂教学的标准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历史教师的备课

  一、学期教学准备工作

  二、备课的形式、类别与内容

  三、历史课教案的编写

  第二节

  历史教师的授课

  一、组织历史课堂教学的方法与技能

  二、历史教学说课

  第三节

  一节成功的历史课的标准

  一、历史教师的自我评课

  二、评价历史教师课堂教学的标准

  第六章

  中学历史学习

  基本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师教好历史课,必须了解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历史学习过程的内容与特点,理解影响历史学习的主要因素。通过对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具体案例的分析,使学生把握中学历史学科知识学习的方法。

  重点及难点:历史学习过程,影响历史学习的主要因素,历史学科知识学习的方法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历史学习过程

  一、学习的内涵

  二、历史学习过程

  第二节

  影响历史学习的主要因素

  一、内部因素

  二、外部因素

  第三节

  历史学科知识学习的方法

  一、感知历史知识

  二、理解历史知识

  三、运用历史知识

  第七章

  历史教学复习与评价

  基本教学目的和要求:

  《中学历史教学法》教学大纲

  通过学习认识到及时复习的重要性,理解历史教育评价是历史教育的构成要素。理解基础教育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评价的基本理念,树立新的评价观念;掌握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历史教育评价内容与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高运用历史教育评价的能力,以确保历史教育的高质量。

  重点及难点:历史复习的方法,历史教育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历史教学的复习与巩固

  一、历史教学复习的意义

  二、历史复习的方法

  第二节

  历史教育评价的内容

  一、教学评价概述

  二、历史教育评价的指导思想

  三、历史教育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四、历史试题的编写

  第八章

  中学历史教师的基本素养

  基本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继续自我学习和提高阶级终生学习的重要性,教师要不断在实践与理论学习中提高自己的素养。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提高中学历史教师素质的必要性以及新时代对历史教师素质的要求,提高自己的素质。

  重点及难点:

  主要教学内容:历史教师的素质要求

  第一节

  中学历史教师的素质

  一、提高中学历史教师素质的必要性

  二、历史教师的素质要求

  第二节

  中学历史教师的进修

  第九章

  历史教育实习

  基本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教育实习对每个师范生的重要影响和作用,掌握教育实习总结的内容与途径,为学生以后的教育实习与正式踏上教育工作岗位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重点及难点:教育实习的任务要求、具体内容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教育实习的意义及任务要求

  一、教育实习的意义

  二、教育实习的任务要求

  三、教育实习的具体内容

  第二节

  教育实习的总结

  五、教材及学生参考书

  教

  材:

  《中学历史教学法》教学大纲

  《中学历史教学法》第二版,于友西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参考书:

  1、《教学理论》施良方等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历史教学论》赵克礼主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历史课程与教学论》聂幼犁主编,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4、《课程与教学论》张华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5、《历史教育学》叶小兵、姬秉新、李稚勇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6、《历史教育学概论》姬秉新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7、《现代课程论》钟启泉编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8、《初中历史新课程教学法》张一平主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9、《历史教育价值论》齐健、赵亚夫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10、《历史教学的新视野》刘军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11、《历史学习方略》张静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六、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

  每学期书面两次以上。

  课外要求学生认真学习有关中学历史教育的理论与课程改革的精神,深入生活,了解实际,坚持实践训练与理论相结合。

  七、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法

  考核方式:课内讨论、教材分析、见习、听课评课、试讲、微格实践、撰写教学总结或论文、做练习、期末考试等。

  考试题型:填空题、改错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实践题(教材分析、写教案、写说课稿等)

  作业考查使用等级记,分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考试用100分制。

  根据本课程的特点,本课程的考核将平时考查、期末考试相结合。平时考查(包括对学生备课、试讲、观摩教学、评课等的考评)占20%,期末闭卷考试占80%。

篇四:中学历史教学法重点

  中学历史教学法

  一、名词解释

  角色扮演模式

  是指教师有目的地把教学问题作为有效的刺激,以引起学生相应的行动,通过各自的表演和体验,从而产生移情、明理的效果。并在些基础上研究社会行为和价值取向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模式通过角色扮演,在情感教育的同时,让学生效地掌握知识,并将过去的历史与现实的生活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成为现实社会生活的了一个组成部分。

  情境复现模式

  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历史情境的再现,使学生有较地获得历史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模式适用于形象丰富的内容,如艺术品的欣赏、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波澜壮阔的政治改革和气势辉煌的建设。

  导读自学模式

  是指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指导贯穿于学生自学始终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模式主要用于讲授新课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多用于对线索明朗、条理清晰的教材进行解剖。导读自学模式力图使学生手和脑并用,运用创造性思维,以亲身实践的体会来验证历史知识。

  问题研讨模式

  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围绕教师或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有一定深度、广度的研讨,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互相启发或争辩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创造性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组织模式

  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不同的人际组织方案,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教学组织中不断提高认知水平和增强参与意识的历史教学模式。

  社会实践教学组织模式

  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结合历史教学内容,深入社会所进行专题采访、实地考察、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教学模式。它是历史教学组织模式的一种延伸性、拓展性的教学组织活动。

  知识竞赛教学组织模式

  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运用课堂教学内容和课外历史知识,通过知识竞赛方式进行教学组织模式,它是历史课堂教学组织模式的一种延伸性、竞争性的教学组织模式。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是对人类社会过去客观存在的客观反映。中学历史知识是依据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的要求,呈现在历史教科书上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概念和历史规律等。

  历史事实

  是客观存在的历史现象,具有客观性和明确性,而学生所学的历史事实是对历史现象加工后的产品,是鉴别考证后的历史现象,是经过选择和解释的历史事实。历史事实建立在时间、地点、人物基本要素之上,属于具体历史知识,是历史学科的基础。

  归纳能力

  指从个别事实走向概念、结论的一种思维活动。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一则能使学生对教材中分散的知识系统地整理、建立相应的知识结构体系,促进学生认识历史事件发生的过程,掌握、理解所学的知识,二则能帮助学生揭示前后

  史实的内在联系,掌握历史知识本质特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教学内容优化

  一是删除枝节内容,保留主干部分,突出学科的基础知识、核心知识、骨干知识。二是合理调整原有知识的组织形式,使之系统化、结构化、层次化。优化教学内容的本质就是提高学习内容的质量。

  教学内容过程化

  就是教师将教科书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时,必须对教科书内容进行过程化的加工,即进一步揭示知识产生的背景与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使学生深入了解知识产生的来龙去脉,深刻认识知识本质、顺序与联系,同时运用相应的策略对此进行探讨和分析,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教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讲授法

  是以传授系统知识为主要目的,以语言(口头语言和黑板语汇)为主要媒介,以“传送─接收”为主要模式的教学方式的总和。讲授法主要有四种方式:讲述、讲解、讲读、讲演。优点是学生接收到的教学内容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较强,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知识。其缺点是单向的“传送─接收”模式,不利于学生的积极参与。

  探究教学法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独立探究活动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对有关问题探索发现,就能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主动获取知识,从而促进智力的发展。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阅读、质疑、讨论、归纳、交流、验证—小结或练习。

  谈话法

  是以学习历史新知识、巩固历史旧知识或检验已有知识为主要目的,以问答对话的双向交流为主要模式的教学方式的总和。谈话法包括:激发学生探索新知欲望的启发式谈话;

  用已有历史知识去解决未知的导引式谈话;检验学生是否掌握已有知识的巩固性谈话;归纳概括所学历史知识内容的总结式谈话。

  参观法

  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以获得感性知识、发展学生能力为目的,以现场(实地、实境、实例)观察、访问为主要途径的一种教学方法。参观法一般分为三类:学生学习新知识前的预备性参观,学习新知识过程中的并行性参观,以及学习新知识后的总结性参观。

  欣赏法

  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对教学形式和内容的领略和品味,从中体验到真善的价值,享受到美的愉悦的一种教学方法。欣赏法包括:自然美欣赏;艺术美欣赏;社会美欣赏;科学美欣赏;心灵美欣赏等。

  检查、评价法

  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进度、教学难度、教学效果进行综合检测评定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能及时反馈教学效,以便教师调整进度、控制难度,提高教学效果,全面实现教学目标。检查、评价法有三种类型:课前的摸底式检查评估;课中的诊断式检查评估;课后的总结式检查评估。

  备课

  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进行的设计准备工作,即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内容作教学法上的加工和处理,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规划教学活动。

  教学反思

  指教学活动后的反思,即教师在上完一节历史课后,对该节历史课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存在问题及教学后的心得体会进行记录,对教学设计及实施进行总结,将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记录在教案上,以利于日后教学的借鉴,促进教学水平不断改进和提高,同时这也是终身备课的需要。

  说课

  就是让教师以语言为主要表述工具,在备课的基础上,按照教学要求,依据课程标准、教育理论,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程序等进行创造性设计和阐述的一种教研形式。

  评课

  即评价课堂教学。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对其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育科研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推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

  板书

  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配合语言、媒体等,运用文字、符号、图表向学生传播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板书是教师必备的基本教学技能。其作用在于长时间地向学生传递信息,利于学生记忆,具有与实物不同的直观作用,有示范和审美作用。

  图画式板书

  是根据教学内容显现出的特征,采用图中夹文或文中夹图的办法形象地勾画出事物间的内在联系的板书。这种板书生动、形象、直观,事物的内在关系显现得淋漓尽致,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上课

  是指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按照固定的课表,在规定时间内对一个班级的学生,采取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完成一堂课的教学任务的过程,是一个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

  过渡

  即上课中的课堂过渡,指教师巧妙地将所学内容的章与章、节与节、章与节、专题与专题之间、子目与子目之间、此问题与彼问题转换衔接在一起的一种教学技能。过渡旨在体现教师上课的内在逻辑,促进学生思维连贯地学习新授课内容。

  教态

  就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体态、动作和表情等,是课堂教学中的体态语言。教师正确、恰当的体态语言有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调控课堂教学;有利

  于丰富教学信息,激活学生的学习情绪,提高学习效率,对课堂教学具有重要辅助作用。

  结束技能

  是指教师在一个教学内容结束或课堂教学任务终了阶段,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重复强调、概括总结、训练操作、实践活动等方式,对所学新课知识和学科能力进行系统强化,使之稳固纳入学生认知结构的教学行为的技能。

  巩固练习法

  是以学生的练习方式巩固新学知识的一种结课方式。在课的结束部分,通过安排学生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得到强化和应用,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及时反馈,这对于学生加深理解和及时巩固新知识有直接的作用。

  教学语言

  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创造性地应用语言进行教学的艺术实践活动,是教师职业最重要的一项基本技能。包括教与学的语言讲解、讲述、解释、讨论、回答、复述、纠错、肢体语言和神态语言。

  教师形象

  就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印象,可分为外表形象与内在形象两部分。即在职业行为中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总和或者别人对教师的评价。

  教师风格

  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具有独特个性的教学特征。它是教师教学特色,职业信念、教学观念、知识素养、工作能力和个性特点等在教学过程中的综合体现。

  教学风格体现的是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个体差异,是教师教学的个性化特征。风格往往是内在形象的表现。

  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指形成课程的直接来源。新课程提倡的课程资源是广义的课程概念,是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和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新课程认为:课程资源既包括教科书、参考书、教学场所等物质资源,也包括学科专家、教师、学生等人力资源。

  校本课程

  指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的课程。其内容一方面包括当地特有文化、科学、社会等现象,另一方面也包括针对本校实际情况辅助国家课程设计的教学内容。它与国家课程一起,构成了学校课程开发的完整体系。

  乡土教材

  指为地区课程和校本课程编写的教科书,对历史学科来说,就是地方史教科书。其目的就是要使学生在学习整体历史课程的同时对家乡有更深入了解;以弘扬当地的历史和文化、提高当地整体的人文素质水平。

  社区人力资源

  指社区内在知识、技能等方面有专长的人才以及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群众组织。它以个体的人或具有某种共同目标的群体活动为载体,直接作用于社区某项具体事务,对教育教学产生一定的辅助作用。

  多媒体教学

  是指利用计算机等技术,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动画等信息,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达到最优化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手段。

  教育实习

  是师范院校学生在掌握一定专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到基础学校进行教育和教学专业训练的一种实践形式。它是师范教育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实现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是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简答题

  1、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历史教学方法出现了哪些新的发展趋势?

  (1)教学目标取向全面性、协调性发展

  (2)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

  (3)研究重心由教法转向学法

  (4)注重现代化教学技术的运用

  2、按照历史教学的新理念,如何转变教学评价?

  (1)评价功能:历史教学评价不再是检查、甄别、选拔,更重要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发展。

  (2)学生:不仅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历史技能的掌握情况,更要关注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

  (3)评价主体:历史教学评价中被评价者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向主动参与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4)评价方法:新课程改革倡导评价方法多样化。

  3、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

  (1)讲清基本的历史概念

  (2)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史学理论

  (3)引导学生将各科知识融会贯通

  (4)将前后的知识联系起来

  (5)引导学生突破历史思维定势

  4、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进行情感教学?

  (1)创设课堂情境

  (2)用形象诱发情感

  (3)用声调来渲染

  (4)用体态语言强化情感

  5、简述优化教学内容的具体目标。

  (1)主题化:每节课都应该有教学主题,通过主题将知识进行串联。

  (2)集约化:把历史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学科知识体系的核心知识作为教学内容的主体,成为学生识记、理解、运用的重点。

  (3)结构化:抓住历史基本主题,按照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对历史知识进行优化组合,使之序列化、系统化、整体化。

  (4)层次化:历史知识的掌握是分层次的,新课程改革在教学目标中把历史进行层次化,识记,理解、运用就是历史知识的层次化。

  (5)理性化:尽可能把历史知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提炼观点。

  (6)方法化:体现一般的思维方法和体现历史学科独特的思维方法。

  6、如何进行历史教学内容的布局调整?

  (1)认真研究重点、难点、疑点、知识点。

  (2)联系实际,适当调整教科书顺序。

  (3)加强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4)变化多样,给学生全新的认识。

  (5)对教科书进行深化、扩展。

  7、常用的历史教学方法有哪些?

  (1)讲授式教学法:诱导学习动机--感知、理解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反馈。(2)自学式教学法:说明学习目的任务--学生自学、讨论、做练习、教师巡回辅导--教师小结释疑、组织学生小结、交流或师生共同小结。

  (3)探究教学法: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阅读、质疑、讨论、归纳、交流、验证--小结或练习。

  (4)历史比较教学法:在中外历史比较中组织教学。要求:识记知识、领会教材内涵是前提;专题整理中外知识,培养技能拓宽认识是手段;综合运用、培养智能是目标。历史比较有宏观、微观、横向、纵向、逆向五种比较分析法。

  (5)练习式教学法:学生通过练习掌握技能技巧的方法,是从历史上的教学实践中继承下来的,以训练行为技能为教学目标。基本操作程序:教师阐明技能并作示范--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模仿、练习--学生反复练习巩固技能--课堂小结。

  (6)尝试教学法:围绕解决某些问题,引导学生开动脑筋,运用课程资源,开展互助学习,最终解决问题。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智力。

  其基本操作程序是:出示尝试题--学生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

  (7)历史图示法:就是用简短的信号、纲目、要点,按历史发展的规律组成板书,进行教学。它以直观、明确、概括的形式把复杂的历史现象表现出来,以反映历史发展的线索,使学生把握历史知识的整体及内在联系。

  (8)历史情境教学法:是指在历史教学中营造历史情境,再现历史场景,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和谐的气氛中激发学生兴趣,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

  (9)历史目标教学法: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定向的决定作用,是激励学生参与、调控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

  (10)多媒体教学法:是以各种现代媒体(计算机、电视、录像、投影、幻灯)为标志,以传统的教学媒体(黑板、挂图、实验、模型)为基础的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

  8、什么是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应遵循哪些原则?

  我国教学论育专家的定义为: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总得说来,教学方法是为实现教学任务,师生共同活动的方式、手段、办法的总称。

  (1)目的性原则

  (2)理论与实际结合的原则

  (3)直观性与发展历史思维结合的原则

  (4)高要求与量力性相结合的原则

  (5)情感性原则

  (6)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结合的原则

  (7)教学向自学过渡的原则

  9、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备课有哪些新的含义?

  (1)是教学过程的精心预设

  (2)是知识的内化、具体化与课堂物化的预案

  (3)是对教学资源开发、整合与利用的过程

  (4)是对学生的研究与关注

  (5)是教师再学习的过程

  10、简述备课的基本要求。

  (1)教学目标制定要准确

  (2)内容选择要合理

  (3)作好教学内容分析,突出重点,击破难点,抓住关键

  (4)要全面了解学生水平

  (5)学法制定要恰当,切合学生实际

  (6)教学方法要精选,体现教学方式的转变和课堂环境的改善

  (7)问题设计要精当

  (8)教学细节要周密安排

  (9)教具和课件准备要充分

  (10)练习设计要精当

  11、简述说课的要求。

  (1)说教材:教材的分析与处理

  (2)说学生:分析教学对象

  (3)说教法、学法--选择教学方法与手段

  (4)说教学程序--分析教学过程设计

  (5)说效果--进行课后的教学反思

  12、试述导入新课的功能和要求。

  A功能

  (1)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2)承前启后,起过渡作用

  (3)启发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探究

  B要求

  (1)导入的问题要准确

  (2)简洁明快,切入主题

  (3)不单纯追求兴趣性

  (4)不牵强附会

  (5)生动感人不呆板

  13、有效提问的技巧有哪些?

  (1)考虑学生知识基础,把握好所提问题的难度水平

  (2)类型多样,提出适合不同认知水平的各种类型问题

  (3)设置坡度,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因人施问

  (4)耐心细致,控制等待时间,留给学生思考余地

  (5)充分鼓励,对学生的回答予以恰当的评价

  14、简述历史教学中结束技能的作用。

  (1)巩固强化作用

  (2)过渡衔接作用

  (3)加强认识、深化主题作用

  (4)挖掘潜力、培养能力作用

  (5)内外沟通、立疑开拓作用

  15、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

  学生的生理心理状态分为五个时区,呈波谷——波峰——波谷——波峰——波谷的起伏发展规律。

  根据学生生理心理状态的起伏发展规律,每一堂课应重视以下几个时段的设计。

  (1)起始时区:引导学生进入学习角色时区。

  (2)兴奋时区:教师必须不失时机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入最佳境界。

  (3)调试时区: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调适,帮助学生度过疲劳波谷区。

  (4)回归时区:教师应当因势利导,再次把教学推向新的高潮。

  (5)终极时区:是课堂教学中的总结回应时区,教师应当加大信息量,加快语速,强化情绪,总结新课。

  16、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素质,试述中学历史教师必备的素质。

  (1)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系统的教育知识。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有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宽广的文化修养以及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同时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

  (2)要有敬业精神和道德修养。要求教师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身作则,为人民教育事业献身精神。同时要为人师表,公正平等,正直无私,不偏心,对待不同的学生要一视同仁。

  (3)教育能力素质。教师除了具备现代人的基本能力,还必须具备完成教学任务的特殊能力,如教学语言能力,课堂组织与管理能力等。

  (4)自我进步意识和开发意识。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17、简述教后记的基本内容。

  教后记其实就是教师在教完课后,对教学预案设计和实施过程进行回顾,总结和反思,将经验、教训等记录下来,作为改进教学的依据和提炼教育科研课题的资料。它是对已完成教案的完善和补充,是课堂教学的总结和升华,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有着很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必须重视并及时写好教后记。

  教后记的主要内容:

  (1)记成功做法:即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想目的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做法。

  (2)记失败之处:就是将处理不当的教学重点、难点,安排不妥的教学内容,方法陈旧、演示失败、指导不力、知识性的错误,教案与实际教学脱节,以及当堂没有处理好的学生的问题等。

  (3)记教学机智:就是把授课过程中偶然出现的灵感或解决问题的方法记下来,供以后参考。

  (4)记学生问题:记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迷惑点,作业中暴露的欠缺点及在考试中出现的失分点,并力争在短时期内有针对性地进行补救。

  (5)记学生见解:即把学生独到的见解记录下来,为今后教学补充新鲜血液。

  (6)记学习心得:即把教参、资料、相关书籍以及老教师的一些教学经验、学法指导以及公开课、观摩课的收获记录下来,写入教后记。

  18、构成教学模式的主要因素。

  (1)理论基础:任何教学模式都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提出来的,理论基础是教学模式的指导核心,是教学模式的灵魂。

  (2)功能目标:即要完成的主题所规定的任务。是教学模式所要达成的教学效果,是人们在某种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活动对学习者产生效果的一种预先估计。

  (3)活动程序:即完成目标的步骤和过程。教学活动的开展总是要遵循一定的步骤和程序来进行的,活动程序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并不是僵化不变的。

  (4)实现手段:指教学模式发挥效力

  、达到目的所需要各方面条件。

  19、获得历史知识的媒介。

  (1)历史事实的和钟声、像实录,如纪录片、录像、录音、摄影、照片等。

  (2)历史遗迹、遗物、出土材料以及保留着历史遗风的民族、民俗石料。

  (3)概括化的映象、如给绘画、图表等;

  (4)当事人的回忆、传说、口牌、故事;

  (5)再传的语言文字、等抽象符号的和种记录、如史书、著作、教材等。

  三、论述题

  1、请结合历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论述历史教学的新理念。

  从历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来看,历史教学新理念包括历史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几个方面。

  (1)教学目标: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改变过去那种知识传授、培养能力、思想教育的观念。

  (2)过程与方法: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教学过程与方法,新课程强调的教学中师生互相交往与互动,实现共同发展。

  (3)教学手段:新课程改革的突出特点就是提倡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4)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于改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A评价功能:历史教学评价不再是检查、甄别、选拔,更重要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发展。

  B评价主体:历史教学评价中被评价者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向主动参与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C评价方法:新课程改革倡导评价方法多样化。

  2、什么是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在教学中如何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请分别结合实例加以说明。

  A重点:

  (1)依据新课程教学目标,从历史教学内容的学科体系看,组成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主要环节为教学重点。

  (2)从教与学的活动看,培养能力,掌握方法也是教学重点。

  (3)从情感教育来看,培养学生的情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也是教学重点。

  (4)

  B如何突出重点:

  (1)灵活调动教学内容

  (2)围绕教学重点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

  (3)在教学时间上给予保证。

  C教学难点:就是头绪较多,比较艰深,学生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具体来说大致分为五种类型。

  (1)非一节课所能完成的教学任务

  (2)中学生难以理解的课文内容

  (3)属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专业知识

  (4)超越现阶段学生知识水平的内容

  (5)为了阐明重点而必须增补的历史知识

  D如何突破难点

  (1)将头绪比较多的内容通过多媒休进行简化

  (2)用具体事例讲述一些艰深的问题。

  (3)补充材料,化解难点。

  3、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实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请结合实例加以说明。

  教学方法主要有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方法,以直接知觉为主的方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和以陶冶为主的方法。教学手段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种是以语言为载体的;另一种是运用教学工具为载体的。要实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应该做到:

  (1)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观念。可以引进新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以讲授法为主的课堂教学,可以用语言为媒体,用多媒体为辅助,进行历史教学。(2)要正确应用各种教学手段。

  A要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板书与电子课件相结合,实现多种教学手段的结合。

  B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展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从而引导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如在讲述北宋时期的社会生活时,可以改变传统的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而以《清明上河图》

  为主。先让学生通过找资料,适当了解此图的基本情况,如背景、主要内容等,然后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展示静态、动态的《清明上河图》,以及补充相关的影视、文字资料,从而开展探究式教学,通过讲解这幅图去看待北宋的社会生活。

  4、试论述备课环节中备学生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及意义。

  A基本原则: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任务是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备学生的过程就是深入研究学生的过程。必须坚持几个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教师通过备学生,解决学生现有水平与教学要求之间的矛盾,起到调节学生与教材之间关系的作用。

  (2)差异性原则。教师要做到尊重差异,承认差异,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不同情况,有的放矢地备课。

  (3)发展性原则:教师要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充分调动每一个主体的能动性。

  B主要内容:在备课活动中,备学生主要围绕备学生的学科认知特点和规律,备学生的知识基础,备学生的经验基础和生活关注点,备学生的能力和兴趣等内容展开的。

  (1)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

  (2)了解学生掌握的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状况

  (3)备学生的经验、思想和生活关注点

  (4)备学生的能力

  (5)备学生的情感因素

  (6)备学生的身心特征

  C意义:

  (1)教育目的之一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2)教学设计的要害在于围绕学生的学而展开。

  (3)学生学会知识和全面发展是课程教学实施的最终目的。

  (4)通过备学生,加强备课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进而优化教学过程,发展学生潜能,促进学生情意和人格的健全发展。

  5、听课是青年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试论述如何提高听课水平?

  听课是一种最直接、最具体、最经常也是最有效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原方法和手段。

  对于提高听课水平,则需要听课老师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学会思考。

  主要包括:发现课堂上老师和学生闪光的地方,思考老师的教学为什么会出现问题和不足并如何修正,想教师出现的问题是共性问题还是个性问题以及解决办法,在与教师的教学比较之下发现自己的优缺点。

  (2)把自己当成研究者。

  A看符合不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B看教材把握的水平与程度如何

  C看教师是不是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人,是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学会欣赏他人。

  A欣赏他人如何处理教材

  B欣赏他人教育教学技巧

  C欣赏他人如何唤醒学生

  (4)带着问题听课。

  听课者课前要熟悉所听课的教学内容,盘点自己在日常课堂教学实践中一直存在的困惑和急需解决的问题,让自己带着思考、学习、探究的态度去听课。

  (5)学会选择听课。

  A听同头教师的课,这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借鉴但不能照搬。

  B学会听不同学科的课,可以教会人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思维,管理课堂。

  6、试论述历史课堂提问的基本原则?结合实例加以说明。

  (1)目标明确:问题设计要从整体目标出发,考虑教学的整体效应,摒除想怎么问就怎么问,想问在哪就问在哪的做法。如在讲述《唐的社会经济》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二牛抬杠的直辕犁”、“曲辕犁”两幅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然后提问:①二者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②分析比较两种犁的作用,说明当时的耕作水平发生了什么变化?

  (2)激发兴趣:一方面,发挥历史知识丰富的特点吸引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加

  强现实与历史的联系,引导学生思考。如在讲述《开创外交新局面》这一课时,可以提问:为何一个小小的乒乓球拉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序幕,那么是什么背景促使这种情况产生?

  (3)选准时机,把握好课堂提问的时机非常关键,在历史教学中,选准提问的机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看似无疑处设置疑问,于枯燥乏味处设置疑问,针对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设置疑问,在教材的前后衔接处设置疑问。如在学习《美国的建立与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一课时,在解决完基本问题后,可以设问: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的抗英斗争为什么到18世纪转变为联合一致的美国独立战争?

  (4)培养能力,根据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批判性和创造性分别设置各种问题。如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如何评价曾国藩?

  7、请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论述如何开发历史教学资源。

  A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历史教科书

  (1)挖掘教科书中各种隐含的历史课程资源

  在认真钻研教科书基础上,深入挖掘历史教科书中各种隐含的历史课程资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善于将自己的经验及其当前学科研究最前沿的知识,自己身边那些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和发展的资源,融入到教学中,不断丰富历史教科书的内容,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主动探索新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和发展创新精神。

  (2)指导学生阅读历史教科书

  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教科书,让他们在阅读教科书的过程中,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史实,了解这些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了解对这些事件和人物的评价,指导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分析、概括、综合,培养各种历史学科能力。

  8、当代外国几种教学模式探索。

  先行组织者教学模式: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创立的,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在呈现教学内容本身之前,先向学生展现引导性的材料。

  (1)理论基础:奥苏伯尔认为,要进行新知识有意义的学习,首先要增强学生认知结构中与新知识有关的概念。这就是要尽可能先传授学科中具有最大包摄性、概括性和最有说服力的概念和原理。

  (2)功能目标:它的功能目标在于:通过直接向学生提供作为组织者的概念原理,提高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的清晰性、稳定性和可辨别程度,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教材内容。

  掌握学习教学模式:创立者是美国当代教育家布卢姆。认为只要恰当注意教学中的主要变量就能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掌握水平。

  (1)理论基础:

  A新的学生观:只要给学生提供新的学习条件,学生的学习都能达到教师所教的知识。

  B情感影响学习效果的观点: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具备积极的学习态度,就能够自觉地、主动地学习。

  C教育目标的分类理论和教学评价理论。

  (3)功能目标:主要是通过教师的帮助学生形成对学习任务的良好的认知准备状态,并改善教学环境,使学生的学习得到提高,最终达到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

  (4)活动程序:掌握学习模式的步骤一般可分为:诊断评价--集体教学--单元形成性评价--已经掌握者进行巩固性学习或者帮助末掌握者,末掌握者接受矫正--再次测验予以认可--进入下一个单元的学习。

  (5)实现条件:

  A师生对学习都要有信心。教师要相信学生,要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条件。

  11

  B要确定好的教学内容,包括教学目标的各种教学手段等。

  C教师要制定好掌握学习的计划单元教学设计、单元教学目标、教学反馈等。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创建的这种模式。他的的理论基础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对人基本信任,相信有的潜能,强调学生的自我实现的作用,而教师所起的作用仅仅是一种促进作用。

  (1)功能目标:强调以人的本性为出发点,把教学作为促进学生实现自我一种工具,开发学生的潜能,达到更大程度上的个人的统合的现实的自我坚定.(2)活动程序:

  A创设良好的情境,建立和谐的融合的教学气氛。

  B学生在教师的支持下对问题做出计划的决策,教师提供可供学生选择和利用的资源。

  C学生汇报自己的行动计划,并在教师的支持下修改和完善计划。

  (3)实现条件:

  A创设良好的情境.B教师要接近学生,实现移情,真诚对待学生,重视与学生的情感。

  C帮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12

篇五:中学历史教学法重点

  中学历史教学方法

  中学历史教学方法

  中学历史教学方法1

  知识和经验,围绕学习的重点内容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对历史进行认识。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历史课和文学课上,谈话起着特殊的作用:它能促进道德信念的形成。”谈话法运用得当,关键是教师运用好谈话的技巧,掌握提问的艺术。问题的设计,要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低到高,循序渐进。

  种积极手段。如讲授2022年部编七年级历史上第五课《青铜器与甲骨文》一课时,可以先让全班学生预习课本,完成导学案,再朗读导入框,接着设问:哪两种文明反映了商周高度发达的文明?学生刚朗读完会马上回答“青铜器与甲骨文”,从而马上告知本课知识概要即青铜器与甲骨文。再引出第一个子目“青铜器的高超工艺”,要求学生从课本第一段找出以下问题答案并画线:

  1、原始社会后期哪里出现了青铜器?请找出代表。

  2、商朝以后青铜器的种类有哪些?其中礼器代表什么?请阅读相关史事加以说明。这些设问学生能很明确在课本找出答案,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积极评价,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也要求学生跟着问题学习课文,不会分心,动手、动脑。有效设问可以使课本知识清晰化、条理化,掌握课文脉络,抓住重点、难点,调动学生思维,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三、课堂竞答

  一个班级的学生有好中差之分,一堂课接受能力也分好中差。而一个历史教师要教授4~5个班,谁是好生、谁是差生、谁是中等生不可能了如指掌。要提高课堂效率,就要提高差生的听课效率。那怎么办?课堂竞答是一个有效的方法。课堂竞答方式可以检验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学习能力,同时还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对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做出合理调整,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具体的操作是:先申明竞答规则,按座位分组,难题优秀生若答出得2分,普通问题中上程度学生答出得1分,差生答出简单问题得2分,谁都不许说出答案,否则本组扣分,小组可推荐答题者也可自告奋勇。四个小组下课前排名。学生马上有了积极性,优秀生会积极回答问题,他们有很强的表现欲。中等生能答的也会举手。剩下的就是差生,他们平时羞于表现,不爱表现,生怕出错闹笑话,其他的学生则会把很多简单的问题让给差生回答,以争得更高的分数。为此,教师要多设置简单的题目,好调动差生的积极性,差生每回答一个问题,教师要及时予肯定或鼓励。这样差生就不会睡觉搞小动作或低头偷玩手机,课堂效率会显着提高。

  四、小组分工合作

  传统的历史课教学方法是讲述法,即“满堂灌”。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实践

  证明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好办法,各种方法适用于不同的课例,不是一种方法都能适用于任何课堂。采用小组分工合作讨论这一教学方法实践证明也是一种提高课堂效率的好办法。

  五、应用新技术手段提高课堂趣味性

  历史课本内容范围广泛,涉及很多历史事件,对于学生而言既抽象又陌生,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学习难度,学习兴趣下降。对此,教师善于利用新技术构建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如微课、慕课、在线课程、数字图书馆等,并把这些信息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中学历史教学方法3

  初中学生刚刚接触历史,对于历史还处于一个相对陌生的认知。如何让学生了解历史,学会历史,并且从历史中得到启示,是中学历史老师的责任。史料结合是我们一直强调的方法。

  如何上好一堂课,不论对于学生还是老师都是一项挑战。作为一个老师,单纯的只是上课勾勾画画重点,下课要求学生背诵,显然是不合格的。上课——是学生接触新的知识的过程,如果你讲课讲的都是十分枯燥,长期以往,学生不仅仅会对这个老师失去兴趣,甚至还会对这门课失去兴趣。

  作为一个历史老师,幽默与风趣应该成为你的风格。同样一堂课,学生是希望你哭丧着脸讲完一节课,还是希望你让每个人都开心的接受新知识呢,答案应该不言而喻吧。所谓的史料结合,史实与相关史料应该成为备课的重点。史料是辅助学生接触历史的最好工具。史料不仅局限于史书的内容,还可以包含其他的许多类型,例如在讲第一课隋唐大运河时,大运河的"起止点与重要城市,沟通哪些河流,都是学生们学习的重点,这时候一张大运河的历史地图成了辅助学生们进行空间记忆的重要工具。

  所谓的史料结合在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下可以让学生们更加便于接受,例如我在讲明朝前期的皇帝与后期的皇帝时会评价“明朝前期的皇帝除了正事什么也不干,明朝后期的皇帝除了正事什么都干”,这时候就会激发学生们了解明朝皇帝历史的兴趣,让他们知道朱元璋、朱棣对待政事十分勤勉,而后期的

  明武宗、明熹宗等皇帝荒废政事的相关史实。在讲述明神宗二十多年没有上过朝,可以结合初中学生的叛逆期,明神宗的叛逆期长达二十多年,并且一个人和满朝文武对抗,从中可以给学生们普及青春叛逆期的相关知识。

  史料结合是学生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只有学生真正了解了历史,他们才会试着学习它,并且爱上他。

  中学历史教学方法4

  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让其自我总结教学提纲

  众所周知阅读教科书是获取历史知识、提高学生成绩的重要途径,亦是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前提。因此,教会学生阅读教科书是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而指导学生整理、编写提纲,可以使学生既掌握基础知识,又提高学习能力。因其在整理和自编提纲时,必须先仔细阅读教材,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以及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就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一旦整理出准确的知识结构,知识点也就牢牢固定在知识结构的枝干上,从而使知识在学生头脑中有了整体框架,有利于学生学习和记忆。

  二、结合课本内容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历史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一直具有具有重要作用,由于一部分学生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历史只需死记硬背即可,而不需理论的思考和理解,以至于他们缺乏学习历史的动力。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应十分注意利用历史学科内容丰富、纵贯古今的特点,有针对性地从历史知识本身提出各种具有较强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发展他们的思维。

  三、让学生理清历史发展线索,学会抓住学习重点

  历史发展的线索就是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中学历史教材的特点是范围广、头绪杂、内容多,牵扯到的年代、地点、人物事件太多,很不容易掌握,所以引导学生在这纷繁复杂的历史知识中理清发展线索,提示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重大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十分重要的。并且在理清线索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重点,尤其是让学生学会如何确定重点,这样就比较容易抓住教材的重点。

  四、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提高记忆效率

  历史教学的任务之一是使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所以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是很重要的。在历史教学中,采用以下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并且能取得效果良好:第一,重复记忆法。让学生把知识点分开学习,当时看一遍,一周后再复习一遍,一个月后再重复一次,记得就会比较牢固。第二,重点记忆法。在每一课的教学中挑出重点,让学生重点记忆。这也发挥了教师的重要性。第三,引导学生记忆纲要。如美国独立战争经过的六件大事等。

篇六:中学历史教学法重点

  中学历史教学方法4篇

  众所周知阅读教科书是猎取历史学问、提高学生成果的重要途径,亦是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前提。因此,教会学生阅读教科书是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而指导学生整理、编写提纲,可以使学生既把握基础学问,又提高学习能力。因其在整理和自编提纲时,必需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中的学问点以及各学问点之间的联系,这就使学生加深了对学问点的理解,一旦整理出准确的学问结构,学问点也就牢牢固定在学问结构的枝干上,从而使学问在学生头脑中有了整体框架,有利于学生学习和记忆。

  二、结合课本内容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历史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始终具有具有重要作用,由于一部分学生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历史只需死记硬背即可,而不需理论的思考和理解,以至于他们缺乏学习历史的动力。因此作为一名老师应非常留意利用历史学科内容丰富、纵贯古今的特点,有针对性地从历史学问本身提出各种具有较强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发展他们的思维。

  三、让学生理清历史发展线索,学会抓住学习重点

  历史发展的线索就是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中学历史教材的特点是范围广、头绪杂、内容多,牵扯到的年月、地点、人物事件太多,很不简单把握,所以引导学生在这纷繁简单的历史学问中理清发展线索,提示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重大事

  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在理清线索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把握教材中的重点,尤其是让学生学会如何确定重点,这样就比较简单抓住教材的重点。

  四、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提高记忆效率

  历史教学的任务之一是使学生把握历史基础学问,所以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是很重要的。在历史教学中,采用以下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并且能取得效果良好:第一,重复记忆法。让学生把学问点分开学习,当时看一遍,一周后再复习一遍,一个月后再重复一次,记得就会比较牢固。第二,重点记忆法。在每一课的教学中挑出重点,让学生重点记忆。这也发挥了老师的重要性。第三,引导学生记忆纲要。如美国独立战争经过的六件大事等。

  中学历史教学方法2

  如让学生找出某段史料中存在的错误,结合所学内容分析某一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等等;布置多样化的作业,如:编顺口溜、列大事年表、构建学问结构图等。

  图示法也称为纲要信号图示法、图文示意法,这是指借助词语、概念、数字、图表以及符号等形式传递历史信息的教学方法。其功效是提纲挈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有利于学生把握历史概念的逻辑关系,把握历史学问的整体结构和内在联系。素材的选取,要围绕教学重点、难点,做到宁缺毋滥。

  会对这门课失去兴趣。

  作为一个历史老师,幽默与风趣应当成为你的风格。同样一堂课,学生是期望你哭丧着脸讲完一节课,还是期望你让每个人都快乐的"接受新学问呢,答案应当不言而喻吧。所谓的史料结合,史实与相关史料应当成为备课的重点。史料是帮助学生接触历史的最好工具。史料不仅局限于史书的内容,还可以包含其他的许多类型,例如在讲第一课隋唐大运河时,大运河的起止点与重要城市,沟通哪些河流,都是学生们学习的重点,这时候一张大运河的历史地图成了帮助学生们进行空间记忆的重要工具。

  所谓的史料结合在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下可以让学生们更加便于接受,例如我在讲明朝前期的皇帝与后期的皇帝时会评价“明朝前期的皇帝除了正事什么也不干,明朝后期的皇帝除了正事什么都干”,这时候就会激发学生们了解明朝皇帝历史的兴趣,让他们知道朱元璋、朱棣对待政事非常勤勉,而后期的明武宗、明熹宗等皇帝荒废政事的相关史实。在叙述明神宗二十多年没有上过朝,可以结合初中学生的叛逆期,明神宗的叛逆期长达二十多年,并且一个人和满朝文武对抗,从中可以给学生们普及青春叛逆期的相关学问。

  史料结合是学生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只有学生真正了解了历史,他们才会试着学习它,并且爱上他。

  中学历史教学方法4

  一、在课堂上关注学生、吸引学生

  关注学生,关爱学生,加强历史老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需要重

  新建设新型的历史课程教学观,切不可对学生不管不顾。老师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用微笑亲近学生,用激情和幽默感染和吸引学生。为学生制造一个轻松的氛围,学生自然能够提高听课效率。

  二、有效设问

  学生先预习课文,完成导学案,老师再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这是这几年教改探究的模式。课怎么讲?为提高课堂效率,有效设问是调动学生思维的一种乐观手段。如讲授20xx年部编七班级历史上第五课《青铜器与甲骨文》一课时,可以先让全班学生预习课本,完成导学案,再朗读导入框,接着设问:哪两种文明反映了商周高度发达的文明?学生刚朗读完会马上回答“青铜器与甲骨文”,从而马上告知本课学问概要即青铜器与甲骨文。再引出第一个子目“青铜器的高超工艺”,要求学生从课本第一段找出以下问题答案并画线:

  1、原始社会后期哪里消失了青铜器?请找出代表。

  2、商朝以后青铜器的种类有哪些?其中礼器代表什么?请阅读相关史事加以说明。这些设问学生能很明确在课本找出答案,老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乐观评价,这样既熬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也要求学生跟着问题学习课文,不会分心,动手、动脑。有效设问可以使课本学问清楚化、条理化,把握课文脉络,抓住重点、难点,调动学生思维,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三、课堂竞答

  一个班级的学生有好中差之分,一堂课接受能力也分好中差。而一个历史老师要教授4~5个班,谁是好生、谁是差生、谁是中等生不

  可能了如指掌。要提高课堂效率,就要提高差生的听课效率。那怎么办?课堂竞答是一个有效的方法。课堂竞答方式可以检验学生的学问水平与学习能力,同时还便于老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对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做出合理调整,优化课堂教学模式。详细的操作是:先申明竞答规章,按座位分组,难题优秀生若答出得2分,平凡问题中上程度学生答出得1分,差生答出简洁问题得2分,谁都不许说出答案,否则本组扣分,小组可推举答题者也可自告奋勇。四个小组下课前排名。学生马上有了乐观性,优秀生会乐观回答问题,他们有很强的表现欲。中等生能答的也会举手。剩下的就是差生,他们平常羞于表现,不爱表现,生怕出错闹笑话,其他的学生则会把许多简洁的问题让给差生回答,以争得更高的分数。为此,老师要多设置简洁的题目,好调动差生的乐观性,差生每回答一个问题,老师要准时予确定或鼓励。这样差生就不会睡觉搞小动作或低头偷玩手机,课堂效率会显着提高。

  四、小组分工合作

  传统的历史课教学方法是叙述法,即“满堂灌”。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实践证明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好办法,各种方法适用于不同的课例,不是一种方法都能适用于任何课堂。采用小组分工合作讨论这一教学方法实践证明也是一种提高课堂效率的好办法。

  五、应用新技术手段提高课堂趣味性

  历史课本内容范围广泛,涉及许多历史事件,对于学生而言既抽象又生疏,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学习难度,学习兴趣下降。对此,老师擅长利用新技术构建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参

  与课堂学习活动的乐观性,如微课、慕课、在线课程、数字图书馆等,并把这些信息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以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篇七:中学历史教学法重点

  关于初中历史的一些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

  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让其自我提纲

  二、结合课本内容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历史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一直具有具有重要作用,由于一部分学生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历史只需死记硬背即可,而不需理论的思考和理解,以至于他们缺乏学习历史的动力。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应十分注意利用历史学科内容丰富、纵贯古今的特点,有针对性地从历史知识本身提出各种具有较强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发展他们的思维。

  三、让学生理清历史发展线索,学会抓住学习重点

  四、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提高记忆效率

  历史教学的任务之一是使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所以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是很重要的。在历史教学中,采用以下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并且能取得效果良好:第一,重复记忆法。让学生把知识点分开学习,当时看一遍,一周后再复习一遍,一个月后再重复一次,记得就会比较牢固。第二,重点记忆法。在每一课的教学中挑出重点,让学生重点记忆。这也发挥了教师的重要性。第三,引导学生记忆纲要。如美国独立战争经过的六件大事等。

  中学历史教学的三要与三忌

  1、探究问题的设计要有探究的价值,忌走过场

  让课堂教学从封闭走向开放,让每一节历史课都能动起来,让学生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思考,已成为历史教学改革中的共识。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尝试着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设置讨论、探究等问题,给课堂带来许多活力。但不少假讨论、伪探究充斥课堂,为了讨论而讨论,为了活动而活动,师生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互动,缺少交流、缺少碰撞、缺少新的生成。不少教师在盲目的跟风中忘记了自己的初衷为什么而活动,为什么而探究

  在《秦王扫六合》一课中,三位教师不约而同地设置了这样一个讨论题秦始皇采取了哪些巩固统一的措施,其中一位教师还专门设计了我向嬴政献计策的活动。我想他们的设计初衷是为了想办法突破本课的重点,同时让学生动起来,让评委看到教师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但是,效果是不理想的。

  首先,这样的问题需要讨论吗这个献计策活动,献来献去献的还是教材上梳理好的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而非学生自己思考、讨论的计策,所以仅是比拼学生的快速阅读教材和填空能力而已,没有什么思维含量。学生少有自己的见解,只是传声筒录音笔搬运工,即使回答出这样的问题,又有多大的成就感呢《义务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本课的要求是: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依据课程标准,本课的学习重点不是经过讨论得出结论秦始皇采取了哪些巩固统一的措施,而应当是了解秦代巩固统一的措施到底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所以,这个讨论题的设置本身也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课程目标。

  其次,既然要求学生热烈讨论,为什么讨论问题时没有分歧为什么回答的方式是照本宣科这些说明什么说明教师设计的问题根本就不具备讨论

  的价值,讨论题是个伪命题。课堂上有思想的交流吗有思维的碰撞吗有不同意见的交锋吗很遗憾,没有。很多时候,我们打着探究讨论的幌子,扔给学生的却是低级的问题,没有思维力度,没有逻辑梯度。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就会简单化,而且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升华学生的情感。

  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例如,一位教师在上《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我们从五四运动的口号中可以感受到什么精神下面我们来完成一个填空题:不怕(牺牲)、(斗争)到底、不(屈)不(挠)、忧(国)忧(民)。五四精神是用来感悟的,不是用来填空的,历史课不能沦为填空课。

  在课下交流的时候,有教师提出:初中学生课业负担重;初一学生的年龄和阅历限制了其阅读的广度、认识的高度;一节课只有40或45分钟,如果让他们在课堂上真正进行讨论,是无法达成教师预期的教学任务的。我认为,这些很难成为假讨论、伪探究泛滥的理由。论从史出,史由证来,在初中甚至小学高年级就应当慢慢渗透。初中的历史课不能一味灌输,应当真正让学生从教师创设的情境、提供的材料、设计的问题中受到启发,谈自己的思考和看法,而不是照本宣科。这才是中学历史教学努力的方向。

  2、教学情境的创设要为内容服务,忌搞形式

  假讨论、伪探究,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教师没有把握好形式和内容之间的关系。历史特级教师李惠军说:中学历史教学似乎正在形成一种全新的语境和令人眩晕的教学场景不知所云的互动、游移离散的论辩、滑稽可笑的表演、眼花缭乱的活动等等。鲜活的历史知识以及史学的厚重、深刻、哲理,在层出不穷的教育术语、政治天条和视听环境的引领和辅助下,显得如此苍白和浅薄。在中学历史课堂上,教师绞尽脑汁,翻新花样,但是,他们往往只想到用什么方法上课,而没有认真思考所讲的课究竟要达到什么效果,即学生能够得到什么。如果过分注重形式而偏离主题,岂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在《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一课中,一位教师设计了试写新闻稿的教学环节:如果你是《共产党》杂志的通讯员,你将如何报道中共一大这种情境设置显然不合理,不符合时代背景和基本逻辑。首先,秘密会议怎么可能公开报道呢其次,《共产党》是月刊,还经常不能按期出版,不具有很强的新闻性。再次,试写新闻稿其实只是让学生完成五个小填空的组合而已(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影响),这样的设计有多少实际意义呢

  一位教师在上《秦王扫六合》一课时,设计了采购一尺布的角色扮演作为导入:刚才我派了几位小伙计到齐、楚、燕、赵四个国家去帮我采购布料,做鞋面子,采购一尺。请四个小伙计上台展示一下,看买的布怎么样......这个布不错嘛,今天赚到了,有这么长的布。这个伙计去赵国采购的,跟我们这儿是一样的。这两个伙计是怎么回事啊这布怎么短了一大截,是采购一尺的吗这是怎么回事先请四位同学回到座位上,谢谢你们配合。这一活动四位学生在台上站了两三分钟,并没有真正参与任何活动,只是教师讲述的摆设而已,只是为了活动而活动。

  一位教师在上《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一课时,要求学生在书上找出五四运动的意义并齐读。一位教师在讲到新航路开辟的意义时,说:大家看一看(课本),新航路开辟的意义有哪些还有一位教师在讲到文艺复兴的影响时,也是要求学生看书找出来、读出来,然后稍加解释。看来,在相当一部分教师的眼里,历史意义只是用来背的,根本不需要理

  解、推论、建构。其实,历史意义应当是提供材料,营造情境,创设问题,启发思维,开动脑筋思考出来的。

  评价一节课不能简单地依据是否进行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是否使学生某方面的能力得到了锻炼,而是应该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否真正实现了三维教学目标,是否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人文素养得到了发展。作为历史教师,我们应当扪心自问:一堂课下来,我们有没有真正激发过学生,让学生真正困惑一次我们有没有真正感动过学生,让学生真正怦然心动过一次作为历史教师,我们应当真正明白学生在想什么,需要什么,能达到什么程度我们能给他们什么,为什么要给他们这些,效果可能如何

  3、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敢于讲故事,忌太干瘪

  历史课没有历史人物,没有故事,没有细节,只有干瘪枯燥的历史结论,只有填空,只有搬运,这还算是真正的历史课吗这样的历史课还有历史味吗这样的历史课初中的学生会感兴趣吗

  例如,学习中共一大,为什么重点探究教师自己都不太明白、对于初一年级学生来说明显深奥的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对比为什么只以提问的方式枯燥干瘪地呈现中共一大的时间、地点、人物为什么不能讲讲故事为什么不能呈现细节

  许纪霖说:没有故事的历史,就像个没有躯体的灵魂,是孤魂野鬼。做历史老师,最重要的是学会怎么讲故事,把被教科书阉割掉的故事重新发掘出来,活生生地讲给学生听。让学生在鲜活的人物形象、紧张的冲突中真正理会到历史的魅力。本来历史是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科书在编排的时候已经使历史的味道变淡了,而我们中学历史教师更是变本加厉,就教材教教材,还有什么资格谈为什么学生不喜欢历史课

  当然,我们也不能矫枉过正,把历史课变成单纯的故事课。初一、初二的学生处于最感性的年龄段,应当采用最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初中教师要敢于讲故事,要善于讲故事,要有故事可讲。历史教师不能把历史课的人文性丢了,让历史成了没有智慧、单纯记忆性的学科,而要通过讲故事、讲细节,创设情境,神入历史,上出历史课的历史味来。

  历史教师在一节课上所展现的全部内容和活动,说到底是他对这段历史的认识和理解,是他对师生关系的认识和理解,是他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和理解。因此,历史教师必须加强理论学习,加强专业知识的钻研,关心历史研究的进展,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这样才能以科学的思想为指导,以科学的方法为手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反思问题,解决问题,做实专业基础,拓宽历史学科视野,切实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水平。

篇八:中学历史教学法重点

  (完满版)中学历史授课法自己整理

  中学历史授课法

  一、名词讲解

  1、历史课标

  历史课程标准是历史授课的大纲性和规范性文件,规定了历史授课的目标、过程、范围及教

  学要求等重要内容,对中学历史教科书的编写、授课组织与推行、授课评估有重视要的指导意义。

  2、维格授课

  也称微型授课或小型授课。

  就是将复杂的授课过程分解成好多简单掌握的详尽单一技术,如

  “导

  课技术

  ”、“结尾技术

  ”等,并对每一种技术提出训练目标,在较短时间内对师范生或任职教师进行屡次训练,以提高受训者授课技术的师资培训模式。

  主要步骤:

  预先的学习、研究;

  供应示范;

  确定培训技术,编写授课方案;角色扮演;反响与议论;更正授课方案,重新进行角色扮演

  3、导入技术

  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授课内容和授课活动开始时,师能迅速创立一种友善的授课情调停课堂气氛,直观导入、故事和实例导入、设置疑问、悬念导入、指引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

  它要请教

  构

  把学生带进一个与授课任务和授课内容相适应的理想境地。

  成要素:引起兴趣、激发认知需求、形成学习希望、促进参加。导入种类:直接导入、经验导入、以旧导新、4、讲解技术

  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的方式,向学生描绘情境,表达历史过程,讲解历史见解和说明历史发展

  规律,启示学生思想,表达思想感情的授课行为。它是教师使用最早,应用最广的授课方法。种类:讲解法、讲读法、表达法。

  5、结束技术

  是见教师在完成一项授课任务时,经过重复重申、概括总结、训练操作、实践活动等方式,对

  学生所学新课知识和学科能力进行系统加强

  类授课行为的技术。

  (进行坚固和运用)

  的授课行为。

  使之坚固纳入学生认知结构的一

  6、板书技术

  是教师书写在黑板上的语言,包括文字、符号、图表等。是教师向学生传达信息,帮助学生正

  确理解,提高授课效率的一直行为。

  主要包括板书设计和应用。

  板书种类:

  正版书(大纲式、图示式、图表式、线索式、比较式、综合式)和副板书

  7、提问技术

  是见教师在课堂授课过程中向学生提出问题以及学生回答作出反响的技巧和能力。

  授课活动中双向沟通的桥梁和共同实现授课目的的纽带。

  它是师生在

  它是教师进行启示式授课,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

  养学生思想能力,认识学生学习状态的一种授课行为。组成要素:设置问题系统完满;用词正确;问题集中;探查、引诱;面向全体;逗留;反响。种类:按认知水平有会议、理解、运用、解析、议论、综合提问六种;按提问技巧有引诱、开导、阶梯式、比较式、迂回式五种。

  8、变化技术

  是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教态的变化,授课媒体的变化、师生互相作用的变化等授课活动变化的

  方式,变化对学生的刺激引起学生的兴趣,把没心注意转变成有意注意的有效方式。

  他能创立优秀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充满生气,有利于完成课堂任务,形成教师授课的个性与风格。组成要素:语言变化、目光变化手势和

  头部动作变化、身体的搬动、授课媒体的变化、学生活动安排的变化。

  9、加强技术

  是教师依照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心理原理,对学生的反响采用各种必然或激励的方式,是授课材

  料的刺激与所希望的学生反响之间成立坚固的联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行为,促进其思想发展的一类授课活动。种类:语言加强、动作加强、标志加强

  10、演示技术

  是教师把实物、教具摆设给学生进行示范性实验,经过现代化授课手段,是说明和印证学生

  所要学知识的一种行为,一般配以讲解法。组成要素:演示设计、指引观察、操作控制、概括总结。种类:挂

  1/9

  (完满版)中学历史授课法自己整理

  图、幻灯片、电影电视等。

  二、简答

  问答

  1、历史授课法的研究任务是什么?

  中学历史授课法的研究任务,是研究中学历史授课过程,揭穿中学历史授课的规律,完成中学历史授课任务,提高中学历史授课的质量。

  2、一般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内容、使用

  内容:

  第一部分

  前言

  包括课程性质(必修课)、基本理念、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感神态度与价值观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必修、选修

  第四部分

  推行建议包括授课建议、议论建议、教科书编写建议、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正确使用:

  第一,从整体上掌握其基本思想,全面掌握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第二,正确办理课标与教科书的关系,规定基本内容,教科书的基本依照

  第三,认真研读和解析其内容,本体部分、三维目标以此为依照拟定授课工作的计划第四,在实践中灵便地加以运用,注意力是课程的弹性,参照、选择性、结合实质

  3、中学历史课程有哪些新的特点?

  第一,在课程结构上,成立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在初中设置分科型的

  “历史”课程和综合型的

  “历史与社会”课程。

  第二,在课程种类上,高中的历史课由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各种类组成,使历史课程多样化。

  第三,研制和颁发课程标准,形成学校历史教育授课新的大纲性文件。

  4、课程改革的详尽思路是什么?

  第一,改变课程过于重视知识教授的倾向,重申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术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第二,改变课程结构过于重申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计九年一直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

  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相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表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第三,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重视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和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

  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平生的基础知识和技术。

  第四,改变课程推行过于重申接受学习、照本宣科、机械训练的现状。提议学生主动参加、乐于研究、勤于动

  手,培养学生采集和办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解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沟通与合作的能力。

  第五,改变课程议论过分重申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议论在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授课实践方面的功能。

  第六,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情况,推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加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5、中学历史教育的目标、规律、原则

  目标:

  宏观: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感神态度价值观

  贯彻爱国主义教育:中国古代的政、经、文、科处于世界当先水平;多民族国家,一致是主流;反侵略史实,激发学生保卫祖国的责任感;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规律:

  含义:历史授课是在必然的阶级思想理论指导下,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边积极性,以历史课程标准为依照,教科书为主要内容、运用合适的授课方法、方式指引感知教材,形成历史表象,理解历史实质、形成历史见解,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指引学生坚固和应用历史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认识能力和发展水平,全面完成历史授课任务。简单概括为感知、理解、坚固、运用、提高。

  2/9

  (完满版)中学历史授课法自己整理

  原则:

  (一)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相结合的原则,(二)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三)系统性与量力性相结合的原则,(四)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的原则,(五)掌握性与坚固性相结合的原则,(六)接受性与研究性相结合的原则,(七)全体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6、中学历史授课法研究的方法

  7、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向、总目标、详尽目标、特点、基本目标和理念

  趋向:

  总目标:

  特点:

  基本目标和理念:

  8、历史教材的定义、基本特点

  历史教材是师生为了完成历史授课目的而利用的相关素材、工具和手段,其中历史教科书居于核心地位。历史教科书主要有两大种类:通史教材和专题史教材。

  定义:

  基本特点:

  (一)编排力求生动爽朗。

  (二)突出思虑和研究活动,(三)注意教材内容的科学性,(四)加强知识的联系与运用。

  新课改教材不但重视学科内部知识的联系,也注意学科之间知识的联系,自然地沟通各种知识,促进学生知识与技术的迁移,发展学生的能力。

  9、教师授课用书的使用

  第一,要以研究授课大纲和教科书为主,在此基础上来研究授课参照书第二,在使用授课参照书时,应该结合详尽的实质情况

  第三,充足利用授课参照书供应的授课资源和信息,扩大阅读的范围,搜寻更多、更适用的授课资料第四,利用和参照授课参照书,进行授课方案编写和授课活动设计

  第五,对授课参照书中的资料,要有选择地加以利用

  第六,要创立性地运用授课参照书

  3/9

  (完满版)中学历史授课法自己整理

  10、中学历史课堂授课方法定义、授课模式、课型结构、授课方法(教法、学法)、授课活动

  授课模式:

  是授课的进行,是授课理论、授课目的、授课过程、授课方法、授课手段、授课条件、授课形式等方面的综合推行。主要有六个要素,包括指导思想、主题、目标、程序、策略、议论。

  课型结构:

  单一课

  综合课

  授课方法:

  教法:

  学法:

  授课活动:

  11、听课的定义、特点、基本要求

  定义:

  听课是一般教师或研究者依赖眼、耳、手等自己的感官及相关的辅助工具(记录本、检查表、录音录像设施等),直接地(也有间接地)从课堂情况中获得相关的信息资料,从感性到理性的一种学习、议论及研究的教育授课方法。

  听课的基本特点

  1.目的性

  一般来说,听课总是有必然的目的要求。听课者总是依照听课的目的来选择时间、地点和对象等,并有选择和有重视地听一部分课或学习哪些内容。

  如新教师听课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观摩学习,主要看上课教师

  是怎样教的,如重点难点是怎样打破的、板书是怎样设计的、授课手段和授课媒体是怎样运用的、怎样活跃的等,并在自己的授课中学习运用。

  2.主观性

  去听什么人的课,基本上是听课者自己确定的。

  学的实质情况可能会因听课者的参加而发生变化。

  者的印象等的限制。

  课堂气氛是

  诚然课堂授课是一种客观的实践活动,但听课活动中的主观要素好多。

  一是什么时候到什么地方

  课堂教

  授课经验、对被听

  二是听课者和被听课者以及学生都是有主观意识的人,三是听课者的听课行为受他的教育思想、3.选择性

  有意识有目的地听课就意味着选择。比方,学校要对年轻教师培养和核查,就会选择听年轻教师

  的课;要介绍教师参加优秀课比赛,就会听部分优秀教师的课;

  要认识课堂授课的现状,就会不打招呼地随机

  听课。

  4.指导性

  绝大多数听课活动在听课后要形成个人或集体的认识和建议,应将形成的议论要以必然的方式反响给学校或教师,要提出必然的指导性建讲和要求及改进措施等。

  5.理论性

  6.情境性

  听课需要掌握必然的方法和技术,需要必然的教育授课理论做支撑。

  课堂是一种较为自然的情境,而听课又是在现场进行的一种活动。听课者和被听课者都处于必然

  的情境中,不相同的时间、地点、条件即可能有不相同的过程和结果,即使同一个教师在不相同的学校上同一节课可

  能会获得不相同的议论。

  关的感觉和理解是离不开必然情境的,坚固性和有时性。

  7、共享性

  听课活动也是一种学习活动能够从中形成信息、资源的共享。

  我们获得的听课资料及相而且不能防备地带有不

  4/9

  (完满版)中学历史授课法自己整理

  听课的基本要求

  1、应有明确的目的

  (1)学习目的:听课是一个学习过程,听课者的学习目的是十分明确的。

  (2)研究目的:听课活动经常也是实验研究性质的,作为听课者来说,其听课的主要目的不是去议论教师,而是与授课者一起商议某些问题。

  (3)解决问题目的听课能够帮助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解决授课各环节出现的问题。观察他人在课堂引入、重难点办理、问题设计、语言技巧、课堂气氛等方面的独到之处,学习老教师的长处和闪光点,为我所用。

  2、应认识和熟悉教材

  不相同的学科、不相同的教材有不相同的授课内容、授课方法及授课要求等,对此,听课者必定熟悉。熟悉教

  材能够在听课前突击看看相关的授课内容,别的也能够在听课初和听课过程中用简短的时间看一看相关内容,3、应做到看、听、记、思的有机结合

  听课不但是复杂的脑力劳动,而且是一种方法和技术。

  4、应科学地做好听课记录

  做好听课记录是听课者基本素质的表现,它反响了听课者的道德、态度、能力、水相同各个方面的基本素质。

  在听课活动中以看、听、思为主,记录为次;记录应详略结合,突出重点。

  12、判断一堂课可否成功的标准

  13、授课的定义、突出的问题、优秀授课的议论标准

  定义:

  突出问题:

  议论授课的标准:

  14、备课的定义、怎样备好一节课

  定义:

  见教师在课堂授课以前进行的设计准备工作,即教师依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

  特点,结合学生的详尽情况,对教材内容作授课法上的加工和办理,选择合适的授课方式方法,规划授课活动。

  课时授课的备课:

  (一)、理解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研究课题的立意及地位

  (三)、解析教科书的内容结构

  (四)、梳理所教内容的逻辑

  (五)、察觉历史知识的内涵

  (六)、找准授课重点

  (七)、确定课时授课目的

  (八)、考虑授课方式方法

  (九)、设计授课活动

  (十)、准备授课资源

  (十一)编写课时授课方案

  5/9

  (完满版)中学历史授课法自己整理

  15、评课的定义、评定优秀历史课的标准

  定义:

  标准:

  第一,授课目的的拟定从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全面、精当、详尽、立意新。

  第二,授课内容科学,见解正确,条理清楚,重点突出,难点办理合适。

  第三,授课过程中充发散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表现师生合作、师生互动,学生思想活跃,收效好。

  第四,授课手段使用合适,收效好。

  第五,教师着装整齐,教态自然,语言吻合授课要求,板书规范。

  第六,学生学习收效达到了预定授课目的。

  第七,录像画面、声音清楚,镜头切换合理。

  16、中学历史教师的职业道德、专业素质、进修与提高

  职业道德:

  爱国守纪,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平生学习;拥有和优秀史学家相同的“史德”;历史教师职业道德的养成。

  专业素质:

  历史教师的师德涵养,历史教师的知识涵养,历史教师的能力涵养,历史教师的史学研究能力历史教师健康的身心涵养,进修与提高:

  17、教育实习的形式

  教育实习的意义

  第一,教育实习作为师范院校一门重要的课程,是联系授课理论和实践的纽带和促进师范生专业化的重点环节。

  第二,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教育实习也是实现高师培养目标,加速师范生实现预期社会化进度的重要一环。

  第三,经过教育实习使师范生能够有机遇置身于真实的教育情境中,将所学的专业知识、教育科学知识、心理科学知识、教育技术综合运用与教育、授课实践,检验所学的理论知识,锻炼从事教育职业所必需的教

  育授课工作能力,使他们加深对教育理论的理解和授课工作的认识,加强热爱学生和对教师专业的感情,认识、认同教师的职业规范,感觉、体验教育工作的意义与真谛,使教师的职业价值内化为自己的行为

  价值,坚定自己的从教信念。

  第四,教育实习是加速师范生完成预期社会化任务,实现高师培养目标的必不能少的学习环节。

  实习收效的利害会直接影响师范教育的质量和学校的声誉。

  教育实习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主要内容:授课工作实习、班主任工作实习和教育检查实习

  要求:第一,对系指导教师的要求。在实质过程中,指导教师要以身作则,认真贯彻党的教育目标,模范地遵守校、系和实习中学的各项规定,努力学习教育理论和规律,的确指导好教育实习。

  第二,对实习学校的工作要求。

  每个实习学校应指定一位负责同志来详尽负责教育实习工作。

  实习学校的专业指导教师应指导实习生备课,听实习生的试讲和授课,为每个实习生进行议论。

  实习学校的指导班主任应给实

  6/9

  (完满版)中学历史授课法自己整理

  习生分派详尽工作任务,向实习生介绍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方法,指导实习生睁开班主任平常工作和主题班会活动,并为实习生的综合表现进行议论。

  第三,对实习生的要求。

  1、变换角色,为人师表

  2、虚心好学,不断进步

  3、遵守纪律,加强团结

  论述

  17、我国师范生院校教育实习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展望

  18、历史授课中有哪几种常用的授课方法?

  常用的授课方法主要有:表达法、讲解法、发言法、直观教具演示法、大纲图示法和讲读法等。

  第一,表达法。表达法是由教师运用口头语言教授知识的一种授课方法,是历史课堂授课的主要方法。

  第二,讲解法。讲解法是对史实运用解析、综合、比较的方法进行科学的论证,形成历史历史见解和提示历规

  律的讲解方法。

  第三,发言法。教师在课堂上依照学生的已有知识和实践经验,向学生提出问题,指引、启示学生积极思想、回答,从而获得新知识的方法。

  第四,直观教具演示法。直观演示法,是教师运用直观教具,加以说明和讲解,使学生经过观察获得悉识和教

  学方法。

  它的特点和长处,是能够加强授课的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较为复杂、遥远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

  第五,大纲图示法。大纲图示是一种由字母、字词、数字或其他信号组成的授课辅助工具。它把学生所需

  掌握的知识大纲挈领、简短简要地用各种信号组成图形表示出来。

  第六,讲读法。

  把讲解与阅读资料有机结合的授课方法。

  以读助讲,讲读并进。

  第七,四字三段授课法。四字是读、讲、议、练,三段是学生阅读、师生讲议、课堂联系。

  第八,四段授课法。又称自学指导法。

  第九,六课型单元授课法。包括自学课、启示课、复习课、作业课、改错课、小结课。

  第十,发现授课法。

  又称研究法、研究授课法等。

  这种授课法是见教师在讲到某些历史见解或复杂的历史事件

  时,不直接向学生提示所讲的历史见解和当时的发展结果,现问题。掌握见解和商议历史的发展趋向。

  只给他们一些事实,让他们独立地思虑、发

  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对教材和其他相关资料的

  运用讲读法平常是边读边讲,以讲导读,难以想象以及时间上很

  要

  阅读,并加以阐释和解析来加强历史基础知识授课的一种手段。

  19、教师应怎样依照历史授课过程的规律来安排自己的授课?

  第一,引诱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动机和感知历史知识的阶段,明确学习的目的。这既要在开学初的导言课中,集中地进行,也要在平常的授课中分别地进行。

  第二,理解历史知识的阶段。感知阶段,可是认识的感性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人们还不能够形成深刻的见解,作出吻合逻辑的结论来。

  教师在帮助学生掌握了详尽的历史知识此后,还要帮助他们由感知上升到理解的阶段,即掌握规律性的历史知识。

  第三,坚固历史知识的阶段。

  教师第一要使学生理解学习历史课的重要性,即要引起他们的注意;

  要尽量地把课程内容讲得生动、形象、有情节,内容丰富,见解正确,重点突出,解析透辟,尽量采用多种授课方

  法,以加强授课的直观性;要教给学生一些记忆历史知识的方法。

  7/9

  (完满版)中学历史授课法自己整理

  第四,运用历史知识的阶段。第一,是培养学生自学历史知识和其他社会科学学科的知识的能力;其次,培养

  学生应用研究历史的方法和历史知识观察、解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第五,检查历史知识的阶段。

  检查和核查能够让历史教师从学生的答卷中发现学生们在学习过的历史知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自己在授课中存在的问题。

  20、授课反思

  :授课反思就是见授课活动后的反思,即教师在上完一节历史课后,对该节历史课教

  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存在问题及授课后的心得领悟进行记录,对授课方案及推前进行总结,将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记录在授课方案上,以利于今后授课的借鉴,促进授课水平千锤百炼和提高,同时这也是平生备课的需要。授课反思重在搜寻授课预设与授课收效的差异所在;搜寻自己授课与他人议论的结合点;搜寻授课收效与重新授课方案的生长点;搜寻新设计的可行性与学生能力发展的交融点。

  21.请结合历史授课改革的发展趋向,论述历史授课的新理念。

  (一)历史授课目的新理念

  历史授课目的要成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见解。改变过去了那种知识教授、培养能力、思想教育的见解。表现出历史授课目的的新理念。关注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历史教育的一个基本功能就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使学生碰到人文主义思想教育,这一点在过去的历史教育目标中,过多地重申政治思想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此次历史课程改革中,提出了感神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目标,把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与人发展教育功能结合起来,关注了学生的自己成长。因此,新的历史课程授课目的理念特别重申了。历史授课应该经过对历史的学习,使学让能够用历史的目光、历史的角度去认识人和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人类发展历史中去吸取教智慧,在人类文化成就的学习过程中获得人格气质和涵养的内化,提高人文素质。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传统的授课方法是把学生掌握知识放在授课的首位,追求的是学生学会不是会学。这种授课可是重结果,轻过程,排斥了学生的独立思虑和个性。很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必定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实现学习方式多样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特别是研究式学习,这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研究性学习:就是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尔后对问题进行解析、采集、查阅、办理信息资料、经历史研究过程,实现问题的解决,获得悉识、能力、感神态度等方面的发展,特别是研究精神和创立能力的发展。(二)、历史授课过程新理念

  新课程改革特别重申了授课过程与方法。这里讲的授课过程就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授课中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在我国,传统的授课方法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教师教授知识给学生,学生被动地接受,师生之间缺乏交往与沟通,这种授课过程必然造成授课过程机械、愁闷和程式化,缺乏活力和乐趣,造成教师厌教,学生厌学。新课程重申的授课中师生互相交往与互动。实现共同发展。

  从交往的目的看:学生参加授课活动,与教师、与同学相同沟通,充足显现自己的能力和才华,得

  到全面发展;教师在授课中与学生共同分享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思虑,与学生沟通感情和体验,从而使自己获得发展,实现授课相长。

  从授课主体看,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是授课主体,在整个授课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都是相同的。教师不在是授课的声威,命令者和管理者,不在是唱独角戏的表演者,而是学生发展的指引者,促进者和支持者,是课堂授课的参加者。因此,教师要充足敬爱学生的人格,充足敬爱学生个人的权益、尊严、思想方式和自己发展方向,从而使学生的个性获得发展。

  (三)、历史授课手段新理念

  授课手段:

  授课工作不能够凭空进行,必定以必然的物质技术为基础,这就是授课手段问题。授课手段主要包括;A、客观世界拥有的、在授课中直接采用的各种物体。B、授课用书及图表。C、现代化视听辅助用具。D、授课专用设施。授课手段是实现授课方法的工具,而不是授课方法。因为多媒体技

  8/9

  (完满版)中学历史授课法自己整理

  术应用于历史授课,能够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信息功能于一体,图像更加清楚、动向感强、信息量大,因此,与传统的直观教具对照,多媒体技术下的授课课件拥有更加直观、传神,反响的内容更加丰富,能够调动各种感官等长处;与我们常用的幻灯片对照,增添动向信息;与电影、电视、录像对照,增添了内容的可探性。多媒体技术引进课堂,运用其声像收效和感染力强的特点为学生创立一个与授课内容相适应的历史背景,再现历史场面,加强真实感,让学生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亲身感觉历史时代的气氛,能够更好地创立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兴趣;能够培养学生的思想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但是也必定说明,多媒体技术辅助授课也不是全能的,每种授课手段都有他的限制性,在运用计算机辅助授课时,要视授课内容来确定绝对不能够用计算机来取代传统的授课手段。我们提议现代授课手段,其实不抛弃传统的授课手段,而是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促进授课手段的整体协调发展。

  (四)、历史授课议论新理念

  授课议论是授课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于改革授课、提高授课质量有重视要意义。新课程提议“立足于过程,促进发展”的议论,要求我们转变议论方法、手段。

  就议论功能而言:历史授课议论不再是检查、甄别、选拔,更重要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发展。对学生

  来讲:不但要观察学生对历史知识、历史技术的掌握情况,更要关注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技术的过程与方法,以及与之相陪同的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看学生可否“会学”要比议论学生“学会了什么”更重要。对教师而言:议论其对授课工作也应起到促进作用,促进教师的自己发展。

  从授课议论主体来看。历史授课议论中被议论者从被动接受议论转向主动参加议论,实现议论主体

  的多元化。新课程也提议议论主体的扩展,把学生、家长、管理者也作为议论的主体。学生从原来的被议论者成为议论主体中的一员,主动参加议论过程,从而使议论过程成为其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如让学生经过记录自己的进步、成就、不足,对自己的历史学习成绩进行自评,能够清楚看到自己发展的况状。为自己拟定学习目标供应依照。

  议论的方法看:新课程改革提议议论方法多样化。过去授课议论,过多重申了书面考试的作用,基本上都是看考试的结果,忽视了其分他的议论方法。这就使得授课议论僵化、简单化和表面化,不应该成为唯一的议论方法。历史授课议论的方法应该拥有科学性、开放性和灵便性。对学生进行议论时,除了纸笔考试、还可以够采用个人代表作品档案法、课堂观察和行为记录法、活动法、学生自我议论法等。同时,只有终结性议论,而忽视形成性议论,过分关注结果是不科学的,我们能够依照历史授课阶段和学年授课议论等,实现形成性议论与终结性议论相结合。

  9/9

推荐访问:中学历史教学法重点 教学法 重点 中学历史

本文链接:https://www.xpbxgsx.cn/zhuantifanwen/fanwendaquan/8829.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4 精优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浙ICP备15042696号-1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