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精优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范文大全 >

根据反馈原理对等级评定的运用进行利弊分析(6篇)

时间:2022-12-02 09:40:06 来源:精优范文网
导读: 根据反馈原理对等级评定的运用进行利弊分析(6篇)根据反馈原理对等级评定的运用进行利弊分析  一、直接排序法  直接排序法是一种相对比较的方法,主要是将员工按照某个评估因素上的表现从绩效最好的员工到绩效最差的员工进行排序。是一

根据反馈原理对等级评定的运用进行利弊分析(6篇)根据反馈原理对等级评定的运用进行利弊分析  一、直接排序法  直接排序法是一种相对比较的方法,主要是将员工按照某个评估因素上的表现从绩效最好的员工到绩效最差的员工进行排序。是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根据反馈原理对等级评定的运用进行利弊分析(6篇),供大家参考。

根据反馈原理对等级评定的运用进行利弊分析(6篇)

篇一:根据反馈原理对等级评定的运用进行利弊分析

  一、直接排序法

  直接排序法是一种相对比较的方法,主要是将员工按照某个评估因素上的表现从绩效最好的员工到绩效最差的员工进行排序。是一种定性评价方法。

  1、作法:将所有参加评估的人选列出来,就某一个评估要素展开评估,首先找出该因素上表现最好的员工,将其排在第一的位置,再找出在该因素上表现差的员工,将他排在最后一个位置,然后找出次最好、次最差,依此类推。

  评估要素可以是整体绩效,也可以是某项特定的工作或体现绩效某个方面。

  2、优点

  ⑴比较容易识别好绩效和差绩效的员工;

  ⑵如果按照要素细分进行评估,可以清晰的看到某个员工在某方面的不足,利于绩效面谈和改进;

  ⑶适合人数较少的组织或团队,如某个工作小组和项目小组。

  3、缺点

  ⑴如果需要评估的人数较多,超过20人以上时,此种排序工作比较繁琐,尤其是要进一步细分要素展开的话。

  ⑵严格的名次界定会给员工造成不好的印象,最好和最差比较容易确定,但中间名次是比较模糊和难以确定的,不如等级划分那样比较容易使人接受。

  二、对偶比较法

  针对某一绩效评估要素,把每一个员工都与其他员工相比较来判断谁“更好”,记录每一个员工和任何其他员工比较时被认为“更好”的次数,根据次数的高低给员工排序。和直接排序法类似,也是一种相对的定性评价方法。

  1、优点:因为是通过两两比较而得出的次序,得到的评估更可靠和有效。

  2、缺点:和直接排序法相似,仅适合人数较少的情况,且操作比较麻烦。

  三、强制分配法

  该法是按事物“两头大、中间小”的正态分布规律,先确定好各等级在总数中所占的比例。例如若划分成优、良、劣三等,则分别占总数的30、40和30;若分成优、良、中、差、劣五个等级,则每等级分别占10、20、40、20和10。然后按照每人绩效的相对优劣程序,强制列入其中的一定等级。

  四、书面描述法

  一种由评价者按照规范的格式写下员工的工作业绩、实际表现、优缺点、发展潜力等,然后提出改进建议的定性评价方法。

  ——优点:简单、快捷,适合人数不多,对管理要求不高的组织。

  ——缺点:其评价的有效与否不仅取决于员工的实际绩效水平,也与评估者的主管看法以及写作技能有直接关系。

  五、关键事件法

  Criticalincidents是由J.C.Flannagan在1954年发展起来的,其主要原则是认定员工与职务有关的行为,并选择其中最重要、最关键的部分来评定其结果。

  ——优点:

  1、研究的焦点集中在职务行为上,因为行为是可观察的、可测量的;

  2、通过这种职务分析可以确定行为的任何可能的利益和作用;

  3、它为你向下属员工解释绩效结果提供了一些确切的事实证明;

  4、它还会确保你在对下属员工的绩效进行考察时,所依据的员工在整个年度的表现而不是最近一段时间的表现;

  5、保存一种动态的关键事件记录还可以使你获得一份关于下属员工是通过何种途径消除不良绩效的具体事例。

  ——缺点:

  1、费时,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搜集那些关键事件,并加以概括和分类;

  2、关键事件的定义是显著的对工作绩效有效或无效的事件,但是,这就遗漏了平均绩效水平。而对工作来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描述“平均”的职务绩效。利用关键事件法,对中等绩效的员工就难以涉及,因而全面的职务分析工作就不能完成。

  3、对于什么是关键事件,并非在所有的经理人员那里都具有相同的定义。

  4、它可能使员工过分关注他们的上司到底写了些什么,并因此而恐惧经理的“小黑本”。

  六、要素评定法

  把被考评岗位的工作内容划分为相互独立的几个考核要素,并把每个考核要素划分为若干等级,且对每个等级均用明确的定义或说明来描述达到该等级的标准,然后按此进行评估,最后再综合得出总的评价。

  ——优点:因为相对规范、比较容易操作,故应用非常普遍,尤其适合作定性评估,也是其他综合评价方法的基础。

  ——缺点:一是对评价等级的标准表述容易抽象和模糊,令评价者产生歧义,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故人与人之间评定等级差异较大;二是习惯于评定较高等级,主管和同事碍于情面,很少打较低等级,从而造成评价结果没有明显差距;三是容易流于形式,往往敷衍了事,草草划完,达不到有效考核效果。

  七、行为定位评分法(Behaviorallyanchoredratingscales,BARS),也称行为锚定等级评定法。是基于关键事件法的一种量化评价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建立一个行为性的评定量表,对每一个等级运用关键事件进行行为描述,因此它结合了关键事件法和等级评定法的优点。

  八、360度考核法

  “360度考核法”又称为“全方位考核法”,最早被英特尔公司提出并加以实施运用。

  传统的绩效评价,主要由被评价者的上级对其进行评价;而360度反馈评价则由与被评价者有密切关系的人,包括被评价者的上级、同事、下属和客户等,分别匿名对被评价者进行评价。

  [编辑本段]

  360度考核法的优缺点

  360度考核法的优点在于:

  (1)打破了由上级考核下属的传统考核制度,可以避免传统考核中考核者极容易发生的“光环效应”、“居中趋势”、“偏紧或偏松”、“个人偏见”和“考核盲点”等现象。

  (2)一个员工想要影响多个人是困难的,管理层获得的信息更准确。

  (3)可以反映出不同考核者对于同一被考核者不同的看法。

  (4)防止被考核者急功近利的行为(如仅仅致力于与薪金密切相关的业绩指标)。

  (5)较为全面的反馈信息有助于被考核者多方面能力的提升。

  360度考核法实际上是员工参与管理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他们的自主性和对工作的控制,员工的积极性会更高,对组织会更忠诚,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360度的不足在于:

  (1)考核成本高。当一个人要对多个同伴进行考核时,时间耗费多,由多人来共同考核所导致的成本上升可能会超过考核所带来的价值。

  (2)成为某些员工发泄私愤的途径。某些员工不正视上司及同事的批评与建议,将工作上的问题上升为个人情绪,利用考核机会“公报私仇”。

  (3)考核培训工作难度大。组织要对所有的员工进行考核制度的培训,因为所有的员工既是考核者又是被考核者。

  360度考核法在国内应用的难点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在管理事务中广泛的运用和“人本”管理思想成为西方管理学中的主导管理理念,360度绩效考核方法在西方国家许多企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其具体形式也不断推陈出新。但是我国许多企业目前并不具备实施360度考核法的外部条件:

  一是网络信息技术在管理事务中的运用尚处于建设期和导入期,很多企业还没有形成可以支撑起360度考核所需要的内部信息网络平台,强行推广360度考核无疑会大大提高考核成本;

  二是传统的文化观念导致大部分组织成员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意识较为淡薄,部分员工的素质难以保证他们能理性地运用组织赋予他们地权利,“官本位”思想使大部分组织领导者难以从意识上接受来自下属的监督与批评。

  这两方面的因素大大制约了360度考核法在我国的应用和推广,而这两方面的建设和转变过程都不是短期内能完成的。

  [编辑本段]

  平衡计分卡框架

  如图:

  [编辑本段]

  平衡计分卡的基本内容

  平衡计分卡中的目标和评估指标来源于组织战略,它把组织的使命和战略转化为有形的目标和衡量指标。BSC中客户方面,管理者们确认了组织将要参与竞争的客户和市场部分,并将目标转换成一组指标。如市场份额、客户留住率、客户获得率、顾客满意度、顾客获利水平等。BSC中的内部经营过程方面,为吸引和留住目标市场上

  的客户,满足股东对财务回报的要求,管理者需关注对客户满意度和实现组织财务目标影响最大的那些内部过程,并为此设立衡量指标。在这一方面,BSC重视的不是单纯的现有经营过程的改善,而是以确认客户和股东的要求为起点、满足客户和股东要求为终点的全新的内部经营过程。BSC中的学习和成长方面确认了组织为了实现长期的业绩而必须进行的对未来的投资,包括对雇员的能力、组织的信息系统等方面的衡量。组织在上述各方面的成功必须转化为财务上的最终成功。产品质量、完成订单时间、生产率、新产品开发和客户满意度方面的改进只有转化为销售额的增加、经营费用的减少和资产周转率的提高,才能为组织带来利益。因此,BSC的财务方面列示了组织的财务目标,并衡量战略的实施和执行是否在为最终的经营成果的改善作出贡献。BSC中的目标和衡量指标是相互联系的,这种联系不仅包括因果关系,而且包括结果的衡量和引起结果的过程的衡量相结合,最终反映组织战略。

  平衡记分卡的设计包括四个方面:财务角度、顾客角度、内部经营流程、学习和成长。这几个角度分别代表企业三个主要的利益相关者:股东、顾客、员工每个角度的重要性取决于角度的本身和指标的选择是否与公司战略相一致。其中每一个方面,都有其核心内容:

  第一、财务层面。财务业绩指标可以显示企业的战略及其实施和执行是否对改善企业盈利做出贡献。财务目标通常与获利能力有关,其衡量指标有营业收入、资本报酬率、经济增加值等,也可能是销售额的迅速提高或创造先进流量。

  第二、客户层面。在平衡记分卡的客户层面,管理者确立了其业务单位将竞争的客户和市场,以及业务单位在这些目标客户和市场中的衡量指标。客户层面指标通常包括客户满意度、客户保持率、客户获得率、客户盈利率,以及在目标市场中所占的份额。客户层面使业务单位的管理者能够阐明客户和市场战略,从而创造出出色的财务回报。

  第三、内部经营流程层面。在这一层面上,管理者要确认组织必须擅长的关键的内部流程,这些流程帮助业务单位提供价值主张,以吸引和留住目标细分市场的客户,并满足股东对卓越财务回报的期望。

  第四、学习与成长层面。它确立了企业要创造长期的成长和改善就必须建立的基础框架,确立了目前和未来成功的关键因素。平衡记分卡的前三个层面一般会揭示企业的实际能力与实现突破性业绩所必需的能力之间的差距,为了弥补这个差距,企业必须投资于员工技术的再造、组织程序和日常工作的理顺,这些都是平衡记分卡学习与成长层面追求的目标。如员工满意度、员工保持率、员工培训和技能等,以及这些指标的驱动因素。

  最好的平衡一记分卡不仅仅是重要指标或重要成功因素的集合。一份结构严谨的平衡记分卡应当包含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目标和指标,这些指标不仅前后一致,而且互相强化。例如,投资回报率是平衡记分卡的财务指标,这一指标的驱动因素可能是客户的重复采购和销售量的增加,而这二者是客户的满意度带来的结果。因此,客户满意度被纳入记分卡的客户层面。通过对客户偏好的分析显示,客户比较重视按时交货率这个指标,因此,按时交付程度的提高会带来更高的客户满意度,进而引起财务业

  绩的提高。于是,客户满意度和按时交货率都被纳入平衡记分卡的客户层面。而较佳的按时交货率又通过缩短经营周期并提高内部过程质量来实现,因此这两个因素就成为平衡记分卡的内部经营流程指标。进而,企业要改善内部流程质量并缩短周期的实现又需要培训员工并提高他们的技术,员工技术成为学习与成长层面的目标。这就是一个完整的因果关系链,贯穿平衡记分卡的四个层面。

  平衡记分卡通过因果关系提供了把战略转化为可操作内容的一个框架。根据因果关系,对企业的战略目标进行划分,可以分解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几个子目标,这些子目标是各个部门的目标,同样各中级目标或评价指标可以根据因果关系继续细分直至最终形成可以指导个人行动的绩效指标和目标。

  [编辑本段]

  平衡计分卡详解

  BSC是一套从四个方面对公司战略管理的绩效进行财务与非财务综合评价的评分卡片,不仅能有效克服传统的财务评估方法的滞后性、偏重短期利益和内部利益以及忽视无形资产收益等诸多缺陷,而且是一个科学的集公司战略管理控制与战略管理的绩效评估于一体的管理系统,其基本原理和流程简述如下:

  1、以组织的共同愿景与战略为内核,运用综合与平衡的哲学思想,依据组织结构,将公司的愿景与战略转化为下属各责任部门(如各事业部)在财务(Financial)、顾客(Customer)、内部流程(InternalProcesses)、创新与学习(Innovation&Learning)等四个方面的系列具体目标(即成功的因素),并设置相应的四张计分卡,其基本框架见下图:

  2、依据各责任部门分别在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创新与学习等四种计量可具体操作的目标,设置——对应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这些指标不仅与公司战略目标高度相关,而且是以先行(Leading)与滞后(Lagging)两种形式,同时兼顾和平衡公司长期和短期目标、内部与外部利益,综合反映战略管理绩效的财务与非财务信息。

  3、由各主管部门与责任部门共同商定各项指标的具体评分规则。一般是将各项指标的预算值与实际值进行比较,对应不同范围的差异率,设定不同的评分值。以综合评分的形式,定期(通常是一个季度)考核各责任部门在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创新与学习等四个方面的目标执行情况,及时反馈,适时调整战略偏差,或修正原定目标和评价指标,确保公司战略得以顺利与正确地实行。BSC管理循环过程的框架见下图:

  [编辑本段]

  平衡计分卡的优点

  平衡计分卡不仅是一种管理手段,也体现了一种管理思想,就是:

  (1)只有量化的指标才是可以考核的;必须将要考核的指标进行量化。

  (2)组织愿景的达成要考核多方面的指标,不仅是财务要素,还应包括客户、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自平衡计分卡方法提出之后,其对企业全方位的考核及关注企业长远发展的观念受到学术界与企业界的充分重视,许多企业尝试引入平衡计分卡作为企业管理的工具。

  实施平衡计分卡的管理方法主要有以下优点:

  (1)克服财务评估方法的短期行为;

  (2)使整个组织行动一致,服务于战略目标;

  (3)能有效地将组织的战略转化为组织各层的绩效指标和行动;

  (4)有助于各级员工对组织目标和战略的沟通和理解;

  (5)利于组织和员工的学习成长和核心能力的培养;

  (6)实现组织长远发展;

  (7)通过实施BSC,提高组织整体管理水平。

  [编辑本段]

  平衡计分卡与战略管理

  BSC贯穿于战略管理的三个阶段。由于制定BSC时,要把组织经营战略转化为一系列的目标和衡量指标,此时管理层往往需要对战略进行重新的审视和修改,这样BSC为管理层提供了就经营战略的具体含义和执行方法进行交流的机会。同时,因为战略制订和战略实施是一个交互式的过程、在运用BSC评价组织经营业绩之后,管理者们了解了战略执行情况,可对战略进行检验和调整。在战略实施阶段,BSC主要是一个战略实施机制,它把组织的战略和一整套的衡量指标相联系,弥补了制订战略和实施战略间的差距。传统的组织管理体制在实施战略时有很多弊端:或是虽有战略却无法操作;或是长期的战略和短期的年度预算相脱节;或是战略未同各部门及个人的目标相联系,这样,使战略处于一种空中楼阁的状态。

  (1)在制定BSC时与战略挂钩,用BSC解释战略。如前所述,一份好的BSC通过一系列因果关系来展示组织战略。例如某一组织的战略之一是提高收入,则有下列因果关系:增加对雇员销售技能培训。了解产品性能,促进销售工作。收入提高。BSC中的每一衡量指标都是因果关系中的一环。一份好的BSC中的评估手段包括业绩评估手段和推动业绩的评估手段,前者反映某项战略的最终目标及近期的工作是否产生了成果,后者反映实现业绩所做的工作,两者缺一不可。

  (2)利用BSC宣传战略。实施战略的重点是所有的雇员、组织高级经理、董事会成员都了解这项战略。通过宣传BSC可以使雇员加深对战略的了解,提高其实现战略目标的自觉性。同时通过定期、不间断地将BSC中的评估结果告诉雇员,可以使其了解BSC结组织带来的变化。为了使董事会能够监督组织的高级经理人员及整个组织的业绩表现,董事会成员也应了解BSC。这样,他们监督的重点将不再是短期的财务指标,而是组织战略的实施。

  (3)将BSC与团队、个人的目标挂钩。这一工作可以通过分解BSC的目标和衡量指标来完成。平衡计分卡是由一整套具有因果关系的目标、衡量指标组成的体系,因此,它对于分解非财务指标有着独特的优势(传统上,非财务指标很难分解)。

  分解可以采取两种方式:

  第一种是由总组织管理人员制订BSC中财务方面、客户方面的战略,然后由中层管理人员参与制订内部经营过程和学习成长方面的目标和衡量指标。

  第二种是下一级部门将总组织的BSC作为参考,部门经理从组织的计分卡中找到自己可以施加影响的目标和衡量指标,然后制订该部门的计分卡。

  (4)把BSC用于执行战略和计划的过程,将战略转化为行动。

  第一步,要为战略性的衡量指标制定3-5年的目标。

  第二步,便是制订能够实现这一目标的战略性计划。以资本预算为例,传统的资本预算未能把投资和战略相连,而选用了回报率等单纯的财务指标进行投资决策。现在我们可以用BSC来做,通过利用BSC来为投资项目打分,名列前茅的并在资本预算范围内的投资项目将被采用。这种投资决策方法使资本预算和组织战略紧密相连。

  第三步便是为战略计划确定短期计划。管理人员根据顾客情况、战略计划、经营过程、雇员情况按月或季制订短期目标,即把第一步“3~5年的目标”中的第1年目标转化为BSC中4个方面的目标和衡量指标。这种战略性衡量指标,长远目标,战略计划。短期计划的过程,为组织目标转化为切实的行动提供了途径。在战略评价和反馈阶段,我们已经知道,BSC中的衡量指标之间存在着因果联系。因此,当我们发现某项指标未达到预期目标时,便可以根据因果关系层层分析引起这项指标变动的其他指标是否合格。如果不合格,则表明是执行不力。如果均已合格,那么管理人员就应对组织内外部环境重新分析,检查据以确定战略的环境因素是否已发生变化,是否需要调整战略。这一反馈分析的过程,对于战略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充分体现了战略管理动态的特征。

  [编辑本段]

  平衡计分卡的缺点

  Yintl(鹰腾咨询)在“管理上市”系列丛书之《绩效·剑》中对平衡计分卡的实施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总结了平衡计分卡的缺点:

  缺点

  平衡计分卡并不能在以下两个重要方面发挥推动企业进步的作用:

  它不适

  用于战略制定。卡普兰和诺顿特别指出,运用这一方法的前提是,企业应当已经确立了一致认同的战略。

  它并非是流程改进的方法。类似于体育运动计分卡,平衡计分卡并不告诉你如何去做,它只是以定量的方式告诉你做得怎样。

  [编辑本段]

  什么样的组织应考虑采用BSC管理系统?

  高层管理者有短期行为,或换了几任总经理仍然业绩不良

  缺乏有效的员工绩效管理系统

  对分公司业绩管理存在诸多问题:虚假利润、短期行为等

  希望实现突破性业绩

  需要转型或变革的国营企业

  希望实现长期发展,打造百年品牌

  规范化管理,提高整体管理水平

  提高组织战略管理能力

  二次创业的民营企业

  希望对市场有更快的反应速度

  [编辑本段]

  平衡计分卡应用的成功案例

  早期使用者获得的成功

  ●美孚石油(MobilOil)美国营销及炼油事业部——于1993年引入平衡计分卡,帮助美孚从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以生产为导向的石油公司转变为一个分散的、以客户为导向的组织。产生的结果是迅速和富有戏剧性的。1995年,美孚的行业利润率从最后一名跃居第一名,并连续四年保持了这个地位(1995~1998)。不良现金流发生了戏剧性转变,投资回报率位居同行业榜首。

  ●信诺保险集团(CIGNAInsurance)财产及意外险事业部——于1993年引入平衡计分卡,帮助信诺从一个亏损的多元化经营者,转变成一个位居行业前列、专注主营业务的企业。其结果同样迅速和富有戏剧性。两年内,信诺扭亏为盈。1998年,该公司的绩效迈入行业的前四分之一强。

  ●Brown&Root能源服务集团(Brown&RootEnergyServices)Rockwater分公司——1993年,该分公司总裁为管理团队引进了平衡计分卡,用以帮助两个新合并的工程公司明确战略并达成共识,将他们从低成本的小贩转变为有高附加值的合作伙伴。计分卡的设计过程被用于构建团队、鉴别客户价值目标的不同观点以及为企业目标达成共识。1996年,该公司的增长和获利率均在本行业位居榜首。

  ●汉华银行(ChemicalRetailBank)(现在的汉华大通)——平衡计分卡于1993年被引入,以帮助银行吸收一家并购银行,引进更为一体化的金融服务,加速电子银行的使用。平衡计分卡明确地说明了战略的重点,并为在战略与预算间建立联系提供了构架。3年内,其获利率增长了20%。

  ●中石油华北油田——平衡计分卡于2008年被引入,以帮助油田改善管理,提供集团公司的战略执行力,加速信息化油田建设。平衡计分卡明确地说明了战略的重点,并为在战略与预算间建立联系提供了构架。1年内,其执行力,利润等分别增长了12%。是目前中石油系统里面管理比较卓越的一家集团企业。

  平衡计分卡在业绩考核层面运用时,我们需要获得以下突破:平衡计分卡是对传统绩效评价方法的一种突破,但是不可避免地也存在自身的一些缺点。

  1.实施难度大。

  平衡计分卡的实施要求企业有明确的组织战略;高层管理者具备分解和沟通战略的能力和意愿;中高层管理者具有指标创新的能力和意愿。因此管理基础差的企业不可以直接引入平衡计分卡,必须先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才能循序渐进地引进平衡计分卡。

  2.指标体系的建立较困难。

  平衡计分卡对传统业绩评价体系的突破就在于它引进了非财务指标,克服了单一依靠财务指标评价的局限性。然而,这又带来了另外的问题,即如何建立非财务指标体系、如何确立非财务指标的标准以及如何评价非财务指标。我们知道财务指标的创立是比较容易的,而其他三个方面的指标则比较难以收集,需要企业长期探索和总结。而且不同的企业面临着不同的竞争环境,需要不同的战略,进而设定不同的目标,因此在运用平衡计分卡时,要求企业的管理层根据企业的战略、运营的主要业务和外部环境加以仔细斟酌。

  3.指标数量过多,指标间的因果关系很难做到真实、明确。

  平衡计分卡涉及财务、顾客、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四套业绩评价指标,按照Kap-klan的说法,合适的指标数目是20-25个。其中,财务角度5个,客户角度5个,内部流程角度8-10个,学习与成长角度5个。如果指标之间不是呈完全正相关的关系,我们在评价最终结果的时候,应该选择哪个指标作为评价的依据;如果舍掉部分指标的话,是不是会导致业绩评价的不完整性。这些都是在应用平衡计分卡时要考虑的问题。

  平衡计分卡对战略的贯彻基于各个指标间明确、真实的因果关系,但贯穿平衡计分卡的因果关系链很难做到真实、可靠,就连它的创立者都认为“要想积累足够的数据去证明平衡计分卡各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可能要几个月或者几年。在短期内经理对战略影响的评价,不得不依靠主观的定性判断”。而且,如果竞争环境发生了激烈的变化,原来的战略及与之适应的评价指标可能会丧失有效性,从而需要重新修订。

  4.各指标权重的分配比较困难。

  要对企业业绩进行评价,就必然要综合考虑上述四个层面的因素,这就涉及到一个权重分配问题。更使问题复杂的是,不但要在不同层面之间分配权重,而且要在同一层面的不同指标之间分配权重。不同的层面及同一层面的不同指标分配的权重不同,将可能会导致不同的评价结果。而且平衡计分卡也没有说明针对不同的发展阶段与战略需要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故而权重的制定并没有一个客观标准,这就不可避免地使得权重的分配有浓厚的主观色彩。

  5.部分指标的量化工作难以落实。

  尤其是对于部分很抽象的非财务指标的量化工作非常困难,如客户指标中的客户满意程度和客户保持程度如何量化,再如员工的学习与发展指标及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度如何量化等。这也使得在评价企业业绩的时候,无可避免得带有主观的因素。

  6.实施成本大。

  平衡计分卡要求企业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考虑战略目标的实施,并为每个方面制定详细而明确的目标和指标。在对战略的深刻理解外,需要消耗大量精力和时间把它分解到部门,并找出恰当的指标。而落实到最后,指标可能会多达15~20个,在考核与数据收集时,也是一个不轻的负担。并且平衡计分卡的执行也是一个耗费资源的过程。一份典型的平衡计分卡需要3-6个月去执行,另外还需要几个月去调整结构,使其规范化。从而总的开发时间经常需要一年或更长的时间。

  [编辑本段]

  平衡记分卡的四个层面

  平衡记分卡是一种革命性的评估和管理体系,平衡记分卡的四个层面:财务面、客户面、内部营运面、学习与成长面。

  第一、财务面。财务性指标是一般企业常用于绩效评估的传统指标。财务性绩效指标可显示出企业的战略及其实施和执行是否正在为最终经营结果(如利润)的改善作出贡献。但是,不是所有的长期策略都能很快产生短期的财务盈利。非财务性绩效

  指标(如质量、生产时间、生产率和新产品等)的改善和提高是实现目的的手段,而不是目的的本身。财务面指标衡量的主要内容:收入的增长、收入的结构、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资产的利用和投资战略等。

  第二、客户面。平衡记分卡要求企业将使命和策略诠释为具体的与客户相关的目标和要点。企业应以目标顾客和目标市场为方向,应当关注于是否满足核心顾客需求,而不是企图满足所有客户的偏好。客户最关心的不外于五个方面:时间,质量,性能,服务和成本。企业必须为这五个方面树立清晰的目标,然后将这些目标细化为具体的指标。客户面指标衡量的主要内容:市场份额、老客户挽留率、新客户获得率、顾客满意度、从客户处获得的利润率。

  第三、内部营运面。建立平衡记分卡的顺序,通常是在先制定财务和客户方面的目标与指标后,才制定企业内部流程面的目标与指标,这个顺序使企业能够抓住重点,专心衡量那些与股东和客户目标息息相关的流程。内部运营绩效考核应以对客户满意度和实现财务目标影响最大的业务流程为核心。内部运营指标既包括短期的现有业务的改善,又涉及长远的产品和服务的革新。内部运营面指标涉及企业的改良/创新过程、经营过程和售后服务过程。

  第四、学习与成长面。学习与成长的目标为其他三个方面的宏大目标提供了基础架构,是驱使上述记分卡三个方面获得卓越成果的动力。面对激烈的全球竞争,企业今天的技术和能力已无法确保其实现未来的业务目标。削减对企业学习和成长能力的投资虽然能在短期内增加财务收入,但由此造成的不利影响将在未来对企业带来沉重打击。学习和成长面指标涉及员工的能力、信息系统的能力与激励、授权与相互配合。

  更进一步而言,平衡记分卡的发展过程中特别强调描述策略背后的因果关系,借客户面、内部营运面、学习与成长面评估指标的完成而达到最终的财务目标。

  [编辑本段]

  KPI的优缺点

  优点

  1.目标明确,有利于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

  KPI是企业战略目标的层层分解,通过KPI指标的整合和控制,使员工绩效行为与企业目标要求的行为相吻合,不至于出现偏差,有利地保证了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

  2.提出了客户价值理念

  KPI提倡的是为企业内外部客户价值实现的思想,对于企业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思想是有一定的提升的。

  3.有利于组织利益与个人利益达成一致

  策略性地指标分解,使公司战略目标成了个人绩效目标,员工个人在实现个人绩效目标的同时,也是在实现公司总体的战略目标,达到两者和谐,公司与员工共赢的结局。

  缺点

  1.KPI指标比较难界定

  KPI更多是倾向于定量化的指标,这些定量化的指标是否真正对是对企业绩效产生关键性的影响,如果没有运用专业化的工具和手段,是很难界定的。

  2.KPI会使考核者误入机械的考核方式

  过分地依赖考核指标,而没有考虑人为因素和弹性因素,会产生一些考核上的争端和异议。

  3.KPI并不是针对所有岗位都适用

  KPI体系基本特征

  关键绩效指标(KPI)是对组织运作过程中关键成功要素的提炼和归纳。一般有如下特征:

  (1)具有系统性。关键绩效指标(KPI)是一个系统。公司、部门、班组有各自独立的KPI,但是必须由公司远景、战略、整体效益展开,而且是层层分解、层层关联、层层支持。

  (2)可控与可管理性。绩效考核指标的设计是基于公司的发展战略与流程,而非岗位的功能。

  (3)价值牵引和导向性。下道工序是上道工序的客户,上道工序是为下道工序服务的,内部客户的绩效链最终体现在为外部客户的价值服务上。

  [编辑本段]

  记录关键事件的STAR法

  下面将介绍的STAR法,是由四个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表示的一种方法;由于STAR英文翻译后是星星的意思,所以又叫“星星法”。星星就像一个十字形,分成四个角,记录的一个事件也要从四个方面来写:

  第一个S是SITUATION———情境。这件事情发生时的情境是怎么样的。

  第二个T是TARGET———目标。他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第三个A是ACTION———行动。他当时采取什么行动。

  第四个R是RESULT———结果。他采取这个行动获得了什么结果。

  连起这四个角就叫STAR。

  [编辑本段]

  运用关键事件法的具体做法

  在职务分析信息的收集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工作者有时并不十分清楚本工作的职责、所需能力等。此时,职务分析人员可以采用关键事件法。具体的方法是,分析人员可以向工作者询问一些问题,比如

  “请问在过去的一年中,您在工作中所遇到比较重要的事件是怎样的?您认为解决这些事件的最为正确的行为是什么?最不恰当的行为是什么?您认为要解决这些事件应该具备哪些素质?”等等。对于解决关键事件所需的能力、素质,还可以让工作这进行重要性的评定。比如,让工

  作者给这些素质按重要性排队;按五点量表打分;或给定一个总分(比如20分)让工作者将其分摊到各个能力、素质中去。

  [编辑本段]

  关键事件法的优缺点

  关键事件法的主要优点是研究的焦点集中在职务行为上,因为行为是可观察的、可测量的。同时,通过这种职务分析可以确定行为的任何可能的利益和作用。

  ①它为你向下属人员解释绩效评价结果提供了一些确切的事实证据。

  ②它还会确保你在对下属人员的绩效进行考察时,所依据的是员工在整个年度中的表现(因为这些关键事件肯定是在一年中累积下来的),而不是员工在最近一段时间的表现。

  ③保存一种动态的关键事件记录还可以使你获得一份关于下属员工是通过何种途径消除不良绩效的具体实例。

  但这个方法也有两个主要的缺点:

  一是费时,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搜集那些关键事件,并加以概括和分类;

  二是关键事件的定义是显著的对工作绩效有效或无效的事件,但是,这就遗漏了平均绩效水平。而对工作来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描述“平均”的职务绩效。利用关键事件法,对中等绩效的员工就难以涉及,因而全面的职务分析工作就不能完成。

篇二:根据反馈原理对等级评定的运用进行利弊分析

  几种常用的绩效评估方法及其优缺点

  绩效管理,是指各级管理者和员工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共同参与的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应用、绩效目标提升的持续循环过程,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持续提升个人、部门和组织的绩效。

  绩效评估(performanceappraisal),又称绩效考评、绩效考核、绩效评价、员工考核,是一种正式的员工评估制度,也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原理来评定和测量员工在职务上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效果。

  常用的绩效评估(绩效考核)方法,总体上把它们分为:结果导向性的绩效评估方法、行为导向性的绩效评估方法、特质性的绩效评估方法和其他绩效评估方法。

  一.结果导向型绩效评估方法

  业绩评定表法、目标管理法(MBO)、关键绩效指标法(KPI)等,此类方法所做出的评估的主要依据是工作的绩效,即工作的结果,能否完成任务是第一要考虑的问题,也是评估的重点对象。

  1.业绩评定表法

  业绩评定表法也可以称为评分表法,可以说是一种出现比较早及常用的方法,它是利用所规定的绩效因素(例如,完成工作的质量,数量等)对工作进行评估,把工作的业绩与规定表中的因素进行逐一对比打分,然后得出工作业绩的最终结果,它分为几个等级,例如优秀、良好、一般等。

  ---优点是可以作定量比较,评估标准比较明确,便于做出评价结果。

  ---缺点是标准的确定性问题,需要对工作必须相当了解的评定表制定者;评估者可能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不能如实评估。

  2.目标管理法

  目标管理法是最典型的结果导向型绩效评估法。40多年前,“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在《管理实践》中最早提出目标管理这一思想,对目标分解为一个个小目标。20世纪60年代以来,目标管理法被得到广泛推广与应用,它评估的对象是员工的工作业绩,即目标的完成情况而非行为,这样使员工能够向目标方向努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保证目标的完成。

  ---优点是能够通过目标调动起员工积极性,千方百计地改进工作效率;有利于在不同情况下控制员工的方向;同时员工相对比较自由,可以合理地安排自己的计划和应用自己的工作方法。

  ---缺点是目标的设定时可能有一定的困难,目标必须具有激发性和具有实现的可能性;对员工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缺少一定的评价。

  3.关键绩效指标法

  关键绩效指标法把对绩效的评估简化为对几个关键指标的考核,将关键指标当作评估标准,把员工的绩效与关键指标作出比较地评估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目标管理法与帕累托定律的有效结合。关键指标必须符合SMART原则:具体(Specific)、衡量性(Measurable)、可达性(Attainable)、现实性(Realistic)、时限(Time-based)。

  ---优点是标准比较鲜明,易于做出评估。

  ---缺点是对简单的工作制定标准难度较大;缺乏一定的定量性;绩效指标只是一些关键的指标,对于其他内容缺少一定的评估,应当适当的注意。

  4.个人平衡记分卡

  (BSI)

  个人平衡记分卡是哈佛大学的罗伯特.卡普兰与波士顿的顾问大卫.诺顿在20世纪90年代最早提出的,它包括财务纬度,顾客纬度,内部业务纬度及学习与成长纬度。在此基础上的个人平衡记分卡能够比较全面的进行评估,通过个人目标与企业愿景的平衡,将平衡计分卡引入人力资源管理,而这一平衡正是实现员工的积极性、可持续的企业绩效的前提条件。主管述职评价,述职评价是由岗位人员作述职报告,把自己的工作完成情况和知识、技能等反映在报告内的一种考核方法。主要针对企业中、高层管理岗位的考核。述职报告可以在总结本企业、本部门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但重点是报告本人履行岗位职责的情况,即该管理岗位在管理本企业、本部门完成各项任务中的个人行为,本岗位所发挥作用状况。

  ---优点是以公司竞争战略为出发点,全面动态的评估。能有效地防止次优化行为。

  ---缺点是对信息系统的灵敏性要求高,对企业管理基础的要求高。

  二.行为导向型的绩效评估方法

  与结果导向型的绩效评估方法不同的是,关键事件法、行为观察比较法、行为锚定评价法、360度绩效评估法等都是以工作中的行为作为主要评估的依据,也就是说评估的对象主要是行为。

  1.关键事件法

  关键事件法是客观评价体系中最简单的一种形式,由美国学者弗拉赖根和贝勒斯在1954年提出的,通用汽车公司在1955年运用这种方法获得成功。它是通过对工作中最好或最差的事件进行分析,对造成这一事件的工作行为进行认定从而做出工作绩效评估的一种方法。

  ---优点是针对性比较强,对评估优秀和劣等表现十分有效。

  ---缺点是对关键事件的把握和分析可能存在某些偏差。

  2.行为观察比较法

  行为观察比较法也叫行为观察量表法,是各项评估指标给出一系列有关的有效行为,将观察到的员工的每一项工作行为同评价标准比较进行评分,看该行为出现的次数频率的评估方法,每一种行为上的得分相加,得出总分结果比较。

  ---优点是能够有一个比较有效的行为标准,可以帮助建立工作岗位指导书。

  ---缺点是观察到的工作行为可能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3.行为锚定评价法

  行为锚定评价法也称为行为定位评分法,是比较典型的行为导向型评估法。它由美国学者史密斯与肯德尔在美国“全国护士联合会”资助下研究提出的,兰迪特和吉昂在1970年证明它可用于工作动机的评估,所以在20世纪70年代,得到广泛的应用。它侧重是具体可衡量的工作行为,通过数值给各项评估项目打分,只不过评分项目是某个职务的具体行为事例,也就是对每一项职务指标做出评分量表,量表分段是实际的行为事例,然后给出等级对应行为,将工作中的行为与指标对比做出评估。它主要针对的是那些明确的、可观察到的、可测量到的工作行为。

  ---优点是评估指标有较强独立性,评估尺度较精确;对具体的行为进行评估,准确性高一些。

  ---缺点是评估对象一般是从事具体工作的员工,对其他工作适用性较差;另外一个员工的行为可能出现在量表的顶部或底部,科学设计有助于避免这种情况,但实际中难免出现类似情况。

  4.360度绩效评估法

  360度考核法,是爱德华&埃文等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后经1993年美国《华尔街时报》与《财富》杂志引用后,开始得到广泛关注与应用。它是一种从不同角度获取组织成员工作行为表现的观察资料,然后对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评估的方法,它包括来自上级、同事、下属及客户的评价,同时也包括被评者自己的评价。

  ---优点是比较全面的进行评估,易于做出比较公正的评价,同时通过反馈可以促进工作能力,也有利于团队建设和沟通。

  ---缺点是因为来自各方面的评估,工作量比较大;也可能存在非正式组织,影响评价的公正性;还需要员工有一定的知识参与评估。

  三.特质性绩效评估方法

  除了结果导向型绩效评估方法和行为导向型绩效评估方法外,还有一类评估方法,那就是以心理学的知识为基础的评估方法—特质性绩效评估方法,以图解式评估量表为例。

  1.图解式评估量表

  图解式评估量表是一张列举了达到成功绩效所需要的不同特质(如适应性、合作性、工作动机等)的特质表,每一项特质给出的满分是五分或七分,评估结果一般是如“普通”、“中等”、或“符合标准”等词语。

  ---优点是适用广、成本低廉,几乎可以适用于公司内所有或大部分的工作和员工。---缺点是针对的是某些特质而不能有效地给予行为以引导;不能提出明确又不具威胁性的反馈,反馈对员工可能造成不良影响;一般不能单独用于升迁的决策上。

  四.其它绩效评估方法还有:直接排序法、强制分布法(硬性分布法)、书面叙述法、要素评定法等。

  1.直接排序法

  直接排序法是一种相对比较的方法,主要是将员工按照某个评估因素上的表现从绩效最好的员工到绩效最差的员工进行排序。是一种定性评价方法。它的做法作法是将所有参加评估的人选列出来,就某一个评估要素展开评估,首先找出该因素上表现最好的员工,将其排在第一的位置,再找出在该因素上表现差的员工,将他排在最后一个位置,然后找出次最好、次最差,依此类推。

  ---优点是比较容易识别好绩效和差绩效的员工;如果按照要素细分进行评估,可以清晰的看到某个员工在某方面的不足,利于绩效面谈和改进;适合人数较少的组织或团队,如某个工作小组和项目小组。

  ---缺点如果需要评估的人数较多,超过20人以上时,此种排序工作比较繁琐,尤其是要进一步细分要素展开的话;严格的名次界定会给员工造成不好的印象,最好和最差比较容易确定,但中间名次是比较模糊和难以确定的,不如等级划分那样比较容易使人接受;

  2.强制分配法

  该法是按事物“两头大、中间小”的正态分布规律,先确定好各等级在总数中所占的比例。例如若划分成优、良、劣三等,则分别占总数的30%、40%和30%;若分成优、良、中、差、劣五个等级,则每等级分别占10%、20%、40%、20%和10%。然后按照每人绩效的相对优劣程序,强制列入其中的一定等级。

  3.书面描述法

  书面描述法一种由评价者按照规范的格式写下员工的工作业绩、实际表现、优缺点、发展潜力等,然后提出改进建议的定性评价方法。

  ---优点是简单、快捷,适合人数不多,对管理要求不高的组织。

  ---缺点是其评价的有效与否不仅取决于员工的实际绩效水平,也与评估者的主管看法以及写作技能有直接关系。

  4.要素评定法

  要素评定法把被考评岗位的工作内容划分为相互独立的几个考核要素,并把每个考核要素划分为若干等级,且对每个等级均用明确的定义或说明来描述达到该等级的标准,然后按此进行评估,最后再综合得出总的评价。

  ---优点:因为相对规范、比较容易操作,故应用非常普遍,尤其适合作定性评估,也是其他综合评价方法的基础。

  ---缺点:一是对评价等级的标准表述容易抽象和模糊,令评价者产生歧义,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故人与人之间评定等级差异较大;二是习惯于评定较高等级,主管和同事碍于情面,很少打较低等级,从而造成评价结果没有明显差距;三是容易流于形式,往往敷衍了事,草草划完,达不到有效考核效果。

篇三:根据反馈原理对等级评定的运用进行利弊分析

  一、直接排序法

  直接排序法是一种相比照拟的方法,主要是将员工按照某个评估因素上的表现从绩效最好的员工到绩效最差的员工进行排序。是一种定性评价方法。

  1、作法:将所有参加评估的人选列出来,就某一个评估要素展开评估,首先找出该因素上表现最好的员工,将其排在第一的位置,再找出在该因素上表现差的员工,将他排在最后一个位置,然后找出次最好、次最差,依此类推。

  评估要素可以是整体绩效,也可以是某项特定的工作或表达绩效某个方面。

  2、优点

  ⑴比拟容易识别好绩效和差绩效的员工;

  ⑵如果按照要素细分进行评估,可以清晰的看到某个员工在某方面的缺乏,利于绩效面谈和改进;

  ⑶适合人数较少的组织或团队,如某个工作小组和工程小组。

  3、缺点

  ⑴如果需要评估的人数较多,超过20人以上时,此种排序工作比拟繁琐,尤其是要进一步细分要素展开的话。

  ⑵严格的名次界定会给员工造成不好的印象,最好和最差比拟容易确定,但中间名次是比拟模糊和难以确定的,不如等级划分那样比拟容易使人接受。

  二、对偶比拟法

  针对某一绩效评估要素,把每一个员工都与其他员工相比拟来判断谁“更好〞,记录每一个员工和任何其他员工比拟时被认为“更好〞的次数,根据次数的上下给员工排序。和直接排序法类似,也是一种相对的定性评价方法。

  1、优点:因为是通过两两比拟而得出的次序,得到的评估更可靠和有效。

  2、缺点:和直接排序法相似,仅适合人数较少的情况,且操作比拟麻烦。

  三、强制分配法

  该法是按事物“两头大、中间小〞的正态分布规律,先确定好各等级在总数中所占的比例。例如假设划分成优、良、劣三等,那么分别占总数的30、40和30;假设分成优、良、中、差、劣五个等级,那么每等级分别占10、20、40、20和10。然后按照每人绩效的相对优劣程序,强制列入其中的一定等级。

  四、书面描述法

  一种由评价者按照标准的格式写下员工的工作业绩、实际表现、优缺点、开展潜力等,然后提出改进建议的定性评价方法。

  ——优点:简单、快捷,适合人数不多,对管理要求不高的组织。

  ——缺点:其评价的有效与否不仅取决于员工的实际绩效水平,也与评估者的主管看法以及写作技能有直接关系。

  五、关键事件法

  Criticalincidents是由J.C.Flannagan在1954年开展起来的,其主要原那么是认定员工与职务有关的行为,并选择其中最重要、最关键的局部来评定其结果。

  ——优点:

  1、研究的焦点集中在职务行为上,因为行为是可观察的、可测量的;

  2、通过这种职务分析可以确定行为的任何可能的利益和作用;

  3、它为你向下属员工解释绩效结果提供了一些确切的事实证明;

  4、它还会确保你在对下属员工的绩效进行考察时,所依据的员工在整个年度的表现而不是最近一段时间的表现;

  5、保存一种动态的关键事件记录还可以使你获得一份关于下属员工是通过何种途径消除不良绩效的具体事例。

  ——缺点:

  1、费时,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搜集那些关键事件,并加以概括和分类;

  2、关键事件的定义是显著的对工作绩效有效或无效的事件,但是,这就遗漏了平均绩效水平。而对工作来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描述“平均〞的职务绩效。利用关键事件法,对中等绩效的员工就难以涉及,因而全面的职务分析工作就不能完成。

  3、对于什么是关键事件,并非在所有的经理人员那里都具有相同的定义。

  4、它可能使员工过分关注他们的上司到底写了些什么,并因此而恐惧经理的“小黑本〞。

  六、要素评定法

  把被考评岗位的工作内容划分为相互独立的几个考核要素,并把每个考核要素划分为假设干等级,且对每个等级均用明确的定义或说明来描述到达该等级的标准,然后按此进行评估,最后再综合得出总的评价。

  ——优点:因为相对标准、比拟容易操作,故应用非常普遍,尤其适合作定性评估,也是其他综合评价方法的根底。

  ——缺点:一是对评价等级的标准表述容易抽象和模糊,令评价者产生歧义,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故人与人之间评定等级差异较大;二是习惯于评定较高等级,主管和同事碍于情面,很少打较低等级,从而造成评价结果没有明显差距;三是容易流于形式,往往敷衍了事,草草划完,达不到有效考核效果。

  七、行为定位评分法〔Behaviorallyanchoredratingscales,BARS〕,也称行为锚定等级评定法。是基于关键事件法的一种量化评价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建立一个行为性的评定量表,对每一个等级运用关键事件进行行为描述,因此它结合了关键事件法和等级评定法的优点。

  八、360度考核法

  “360度考核法〞又称为“全方位考核法〞,最早被英特尔公司提出并加以实施运用。

  传统的绩效评价,主要由被评价者的上级对其进行评价;而360度反响评价那么由与被评价者有密切关系的人,包括被评价者的上级、同事、下属和客户等,分别匿名对被评价者进行评价。

  [编辑本段]360度考核法的优缺点

  360度考核法的优点在于:

  〔1〕打破了由上级考核下属的传统考核制度,可以防止传统考核中考核者极容易发生的“光环效应〞、“居中趋势〞、“偏紧或偏松〞、“个人偏见〞和“考核盲点〞等现象。

  〔2〕一个员工想要影响多个人是困难的,管理层获得的信息更准确。

  〔3〕可以反映出不同考核者对于同一被考核者不同的看法。

  〔4〕防止被考核者急功近利的行为〔如仅仅致力于与薪金密切相关的业绩指标〕。

  〔5〕较为全面的反响信息有助于被考核者多方面能力的提升。

  360度考核法实际上是员工参与管理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他们的自主性和对工作的控制,员工的积极性会更高,对组织会更忠诚,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360度的缺乏在于:

  〔1〕考核本钱高。当一个人要对多个同伴进行考核时,时间消耗多,由多人来共同考核所导致的本钱上升可能会超过考核所带来的价值。

  〔2〕成为某些员工发泄私愤的途径。某些员工不正视上司及同事的批评与建议,将工作上的问题上升为个人情绪,利用考核时机“公报私仇〞。

  〔3〕考核培训工作难度大。组织要对所有的员工进行考核制度的培训,因为所有的员工既是考核者又是被考核者。

  360度考核法在国内应用的难点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在管理事务中广泛的运用和“人本〞管理思想成为西方管理学中的主导管理理念,360度绩效考核方法在西方国家许多企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其具体形式也不断推陈出新。但是我国许多企业目前并不具备实施360度考核法的外部条件:

  一是网络信息技术在管理事务中的运用尚处于建设期和导入期,很多企业还没有形成可以支撑起360度考核所需要的内部信息网络平台,强行推广360度考核无疑会大大提高考核本钱;

  二是传统的文化观念导致大局部组织成员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意识较为淡薄,局部员工的素质难以保证他们能理性地运用组织赋予他们地权利,“官本位〞思想使大局部组织领导者难以从意识上接受来自下属的监督与批评。

  这两方面的因素大大制约了360度考核法在我国的应用和推广,而这两方面的建设和转变过程都不是短期内能完成的。

  [编辑本段]平衡计分卡框架

  如图:

  [编辑本段]平衡计分卡的根本内容

  平衡计分卡中的目标和评估指标来源于组织战略,它把组织的使命和战略转化为有形的目标和衡量指标。BSC中客户方面,管理者们确认了组织将要参与竞争的客户和市场局部,并将目标转换成一组指标。如市场份额、客户留住率、客户获得率、顾客满意度、顾客获利水平等。BSC中的内部经营过程方面,为吸引和留住目标市

  场上的客户,满足股东对财务回报的要求,管理者需关注对客户满意度和实现组织财务目标影响最大的那些内部过程,并为此设立衡量指标。在这一方面,BSC重视的不是单纯的现有经营过程的改善,而是以确认客户和股东的要求为起点、满足客户和股东要求为终点的全新的内部经营过程。BSC中的学习和成长方面确认了组织为了实现长期的业绩而必须进行的对未来的投资,包括对雇员的能力、组织的信息系统等方面的衡量。组织在上述各方面的成功必须转化为财务上的最终成功。产品质量、完成订单时间、生产率、新产品开发和客户满意度方面的改进只有转化为销售额的增加、经营费用的减少和资产周转率的提高,才能为组织带来利益。因此,BSC的财务方面列示了组织的财务目标,并衡量战略的实施和执行是否在为最终的经营成果的改善作出奉献。BSC中的目标和衡量指标是相互联系的,这种联系不仅包括因果关系,而且包括结果的衡量和引起结果的过程的衡量相结合,最终反映组织战略。

  平衡记分卡的设计包括四个方面:财务角度、顾客角度、内部经营流程、学习和成长。这几个角度分别代表企业三个主要的利益相关者:股东、顾客、员工每个角度的重要性取决于角度的本身和指标的选择是否与公司战略相一致。其中每一个方面,都有其核心内容:

  第一、财务层面。财务业绩指标可以显示企业的战略及其实施和执行是否对改善企业盈利做出奉献。财务目标通常与获利能力有关,其衡量指标有营业收入、资本报酬率、经济增加值等,也可能是销售额的迅速提高或创造先进流量。

  第二、客户层面。在平衡记分卡的客户层面,管理者确立了其业务单位将竞争的客户和市场,以及业务单位在这些目标客户和市场中的衡量指标。客户层面指标通常包括客户满意度、客户保持率、客户获得率、客户盈利率,以及在目标市场中所占的份额。客户层面使业务单位的管理者能够说明客户和市场战略,从而创造出出色的财务回报。

  第三、内部经营流程层面。在这一层面上,管理者要确认组织必须擅长的关键的内部流程,这些流程帮助业务单位提供价值主张,以吸引和留住目标细分市场的客户,并满足股东对卓越财务回报的期望。

  第四、学习与成长层面。它确立了企业要创造长期的成长和改善就必须建立的根底框架,确立了目前和未来成功的关键因素。平衡记分卡的前三个层面一般会揭示企业的实际能力与实现突破性业绩所必需的能力之间的差距,为了弥补这个差距,企业必须投资于员工技术的再造、组织程序和日常工作的理顺,这些都是平衡记分卡学习与成长层面追求的目标。如员工满意度、员工保持率、员工培训和技能等,以及这些指标的驱动因素。

  最好的平衡一记分卡不仅仅是重要指标或重要成功因素的集合。一份结构严谨的平衡记分卡应当包含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目标和指标,这些指标不仅前后一致,而且互相强化。例如,投资回报率是平衡记分卡的财务指标,这一指标的驱动因素可能是客户的重复采购和销售量的增加,而这二者是客户的满意度带来的结果。因此,客户满意度被纳入记分卡的客户层面。通过对客户偏好的分析显示,客户比拟重视按时交货率这个指标,因此,按时交付程度的提高会带来更高的客户满意度,进而引起财务业

  绩的提高。于是,客户满意度和按时交货率都被纳入平衡记分卡的客户层面。而较佳的按时交货率又通过缩短经营周期并提高内部过程质量来实现,因此这两个因素就成为平衡记分卡的内部经营流程指标。进而,企业要改善内部流程质量并缩短周期的实现又需要培训员工并提高他们的技术,员工技术成为学习与成长层面的目标。这就是一个完整的因果关系链,贯穿平衡记分卡的四个层面。

  平衡记分卡通过因果关系提供了把战略转化为可操作内容的一个框架。根据因果关系,对企业的战略目标进行划分,可以分解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几个子目标,这些子目标是各个部门的目标,同样各中级目标或评价指标可以根据因果关系继续细分直至最终形成可以指导个人行动的绩效指标和目标。

  [编辑本段]平衡计分卡详解

  BSC是一套从四个方面对公司战略管理的绩效进行财务与非财务综合评价的评分卡片,不仅能有效克服传统的财务评估方法的滞后性、偏重短期利益和内部利益以及无视无形资产收益等诸多缺陷,而且是一个科学的集公司战略管理控制与战略管理的绩效评估于一体的管理系统,其根本原理和流程简述如下:

  1、以组织的共同愿景与战略为内核,运用综合与平衡的哲学思想,依据组织结构,将公司的愿景与战略转化为下属各责任部门〔如各事业部〕在财务〔Financial〕、顾客〔Customer〕、内部流程〔InternalProcesses〕、创新与学习〔Innovation&Learning〕等四个方面的系列具体目标〔即成功的因素〕,并设置相应的四张计分卡,其根本框架见以下图:

  2、依据各责任部门分别在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创新与学习等四种计量可具体操作的目标,设置——对应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这些指标不仅与公司战略目标高度相关,而且是以先行〔Leading〕与滞后〔Lagging〕两种形式,同时兼顾和平衡公司长期和短期目标、内部与外部利益,综合反映战略管理绩效的财务与非财务信息。

  3、由各主管部门与责任部门共同商定各项指标的具体评分规那么。一般是将各项指标的预算值与实际值进行比拟,对应不同范围的差异率,设定不同的评分值。以综合评分的形式,定期〔通常是一个季度〕考核各责任部门在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创新与学习等四个方面的目标执行情况,及时反响,适时调整战略偏差,或修正原定目标和评价指标,确保公司战略得以顺利与正确地实行。BSC管理循环过程的框架见以下图:

  [编辑本段]平衡计分卡的优点

  平衡计分卡不仅是一种管理手段,也表达了一种管理思想,就是:

  〔1〕只有量化的指标才是可以考核的;必须将要考核的指标进行量化。

  〔2〕组织愿景的达成要考核多方面的指标,不仅是财务要素,还应包括客户、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自平衡计分卡方法提出之后,其对企业全方位的考核及关注企业长远开展的观念受到学术界与企业界的充分重视,许多企业尝试引入平衡计分卡作为企业管理的工具。

  实施平衡计分卡的管理方法主要有以下优点:

  〔1〕克服财务评估方法的短期行为;

  〔2〕使整个组织行动一致,效劳于战略目标;

  〔3〕能有效地将组织的战略转化为组织各层的绩效指标和行动;

  〔4〕有助于各级员工对组织目标和战略的沟通和理解;

  〔5〕利于组织和员工的学习成长和核心能力的培养;

  〔6〕实现组织长远开展;

  〔7〕通过实施BSC,提高组织整体管理水平。

  [编辑本段]平衡计分卡与战略管理

  BSC贯穿于战略管理的三个阶段。由于制定BSC时,要把组织经营战略转化为一系列的目标和衡量指标,此时管理层往往需要对战略进行重新的审视和修改,这样BSC为管理层提供了就经营战略的具体含义和执行方法进行交流的时机。同时,因为战略制订和战略实施是一个交互式的过程、在运用BSC评价组织经营业绩之后,管理者们了解了战略执行情况,可对战略进行检验和调整。在战略实施阶段,BSC主要是一个战略实施机制,它把组织的战略和一整套的衡量指标相联系,弥补了制订战略和实施战略间的差距。传统的组织管理体制在实施战略时有很多弊端:或是虽有战略却无法操作;或是长期的战略和短期的年度预算相脱节;或是战略未同各部门及个人的目标相联系,这样,使战略处于一种空中楼阁的状态。

  〔1〕在制定BSC时与战略挂钩,用BSC解释战略。如前所述,一份好的BSC通过一系列因果关系来展示组织战略。例如某一组织的战略之一是提高收入,那么有以下因果关系:增加对雇员销售技能培训。了解产品性能,促进销售工作。收入提高。BSC中的每一衡量指标都是因果关系中的一环。一份好的BSC中的评估手段包括业绩评估手段和推动业绩的评估手段,前者反映某项战略的最终目标及近期的工作是否产生了成果,后者反映实现业绩所做的工作,两者缺一不可。

  〔2〕利用BSC宣传战略。实施战略的重点是所有的雇员、组织高级经理、董事会成员都了解这项战略。通过宣传BSC可以使雇员加深对战略的了解,提高其实现战略目标的自觉性。同时通过定期、不间断地将BSC中的评估结果告诉雇员,可以使其了解BSC结组织带来的变化。为了使董事会能够监督组织的高级经理人员及整个组织的业绩表现,董事会成员也应了解BSC。这样,他们监督的重点将不再是短期的财务指标,而是组织战略的实施。

  〔3〕将BSC与团队、个人的目标挂钩。这一工作可以通过分解BSC的目标和衡量指标来完成。平衡计分卡是由一整套具有因果关系的目标、衡量指标组成的体系,因此,它对于分解非财务指标有着独特的优势〔传统上,非财务指标很难分解〕。

  分解可以采取两种方式:

  第一种是由总组织管理人员制订BSC中财务方面、客户方面的战略,然后由中层管理人员参与制订内部经营过程和学习成长方面的目标和衡量指标。

  第二种是下一级部门将总组织的BSC作为参考,部门经理从组织的计分卡中找到自己可以施加影响的目标和衡量指标,然后制订该部门的计分卡。

  〔4〕把BSC用于执行战略和方案的过程,将战略转化为行动。

  第一步,要为战略性的衡量指标制定3-5年的目标。

  第二步,便是制订能够实现这一目标的战略性方案。以资本预算为例,传统的资本预算未能把投资和战略相连,而选用了回报率等单纯的财务指标进行投资决策。现在我们可以用BSC来做,通过利用BSC来为投资工程打分,名列前茅的并在资本预算范围内的投资工程将被采用。这种投资决策方法使资本预算和组织战略紧密相连。

  第三步便是为战略方案确定短期方案。管理人员根据顾客情况、战略方案、经营过程、雇员情况按月或季制订短期目标,即把第一步“3~5年的目标〞中的第1年目标转化为BSC中4个方面的目标和衡量指标。这种战略性衡量指标,长远目标,战略方案。短期方案的过程,为组织目标转化为切实的行动提供了途径。在战略评价和反响阶段,我们已经知道,BSC中的衡量指标之间存在着因果联系。因此,当我们发现某项指标未到达预期目标时,便可以根据因果关系层层分析引起这项指标变动的其他指标是否合格。如果不合格,那么说明是执行不力。如果均已合格,那么管理人员就应对组织内外部环境重新分析,检查据以确定战略的环境因素是否已发生变化,是否需要调整战略。这一反响分析的过程,对于战略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充分表达了战略管理动态的特征。

  [编辑本段]

  平衡计分卡的缺点

  Yintl〔鹰腾咨询〕在“管理上市〞系列丛书之?绩效·剑?中对平衡计分卡的实施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总结了平衡计分卡的缺点:

  缺点

  平衡计分卡并不能在以下两个重要方面发挥推动企业进步的作用:

  它不适?

  用于战略制定。卡普兰和诺顿特别指出,运用这一方法的前提是,企业应当已经确立了一致认同的战略。

  ?

  它并非是流程改进的方法。类似于体育运动计分卡,平衡计分卡并不告诉你如何去做,它只是以定量的方式告诉你做得怎样。

  [编辑本段]什么样的组织应考虑采用BSC管理系统?

  高层管理者有短期行为,或换了几任总经理仍然业绩不良

  缺乏有效的员工绩效管理系统

  对分公司业绩管理存在诸多问题:虚假利润、短期行为等

  希望实现突破性业绩

  需要转型或变革的国营企业

  希望实现长期开展,打造百年品牌

  标准化管理,提高整体管理水平

  提高组织战略管理能力

  二次创业的民营企业

  希望对市场有更快的反响速度

  [编辑本段]平衡计分卡应用的成功案例

  早期使用者获得的成功

  ●美孚石油〔MobilOil〕美国营销及炼油事业部——于1993年引入平衡计分卡,帮助美孚从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以生产为导向的石油公司转变为一个分散的、以客户为导向的组织。产生的结果是迅速和富有戏剧性的。1995年,美孚的行业利润率从最后一名跃居第一名,并连续四年保持了这个地位〔1995~1998〕。不良现金流发生了戏剧性转变,投资回报率位居同行业榜首。

  ●信诺保险集团〔CIGNAInsurance〕财产及意外险事业部——于1993年引入平衡计分卡,帮助信诺从一个亏损的多元化经营者,转变成一个位居行业前列、专注主营业务的企业。其结果同样迅速和富有戏剧性。两年内,信诺扭亏为盈。1998年,该公司的绩效迈入行业的前四分之一强。

  ●Brown&Root能源效劳集团〔Brown&RootEnergyServices〕Rockwater分公司——1993年,该分公司总裁为管理团队引进了平衡计分卡,用以帮助两个新合并的工程公司明确战略并达成共识,将他们从低本钱的小贩转变为有高附加值的合作伙伴。计分卡的设计过程被用于构建团队、鉴别客户价值目标的不同观点以及为企业目标达成共识。1996年,该公司的增长和获利率均在本行业位居榜首。

  ●汉华银行〔ChemicalRetailBank〕〔现在的汉华大通〕——平衡计分卡于1993年被引入,以帮助银行吸收一家并购银行,引进更为一体化的金融效劳,加速电子银行的使用。平衡计分卡明确地说明了战略的重点,并为在战略与预算间建立联系提供了构架。3年内,其获利率增长了20%。

  ●中石油华北油田——平衡计分卡于2021年被引入,以帮助油田改善管理,提供集团公司的战略执行力,加速信息化油田建设。平衡计分卡明确地说明了战略的重点,并为在战略与预算间建立联系提供了构架。1年内,其执行力,利润等分别增长了12%。是目前中石油系统里面管理比拟卓越的一家集团企业。

  平衡计分卡在业绩考核层面运用时,我们需要获得以下突破:平衡计分卡是对传统绩效评价方法的一种突破,但是不可防止地也存在自身的一些缺点。

  1.实施难度大。

  平衡计分卡的实施要求企业有明确的组织战略;高层管理者具备分解和沟通战略的能力和意愿;中高层管理者具有指标创新的能力和意愿。因此管理根底差的企业不可以直接引入平衡计分卡,必须先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才能循序渐进地引进平衡计分卡。

  2.指标体系的建立较困难。

  平衡计分卡对传统业绩评价体系的突破就在于它引进了非财务指标,克服了单一依靠财务指标评价的局限性。然而,这又带来了另外的问题,即如何建立非财务指标体系、如何确立非财务指标的标准以及如何评价非财务指标。我们知道财务指标的创立是比拟容易的,而其他三个方面的指标那么比拟难以收集,需要企业长期探索和总结。而且不同的企业面临着不同的竞争环境,需要不同的战略,进而设定不同的目标,因此在运用平衡计分卡时,要求企业的管理层根据企业的战略、运营的主要业务和外部环境加以仔细斟酌。

  3.指标数量过多,指标间的因果关系很难做到真实、明确。

  平衡计分卡涉及财务、顾客、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四套业绩评价指标,按照Kap-klan的说法,适宜的指标数目是20-25个。其中,财务角度5个,客户角度5个,内部流程角度8-10个,学习与成长角度5个。如果指标之间不是呈完全正相关的关系,我们在评价最终结果的时候,应该选择哪个指标作为评价的依据;如果舍掉局部指标的话,是不是会导致业绩评价的不完整性。这些都是在应用平衡计分卡时要考虑的问题。

  平衡计分卡对战略的贯彻基于各个指标间明确、真实的因果关系,但贯穿平衡计分卡的因果关系链很难做到真实、可靠,就连它的创立者都认为“要想积累足够的数据去证明平衡计分卡各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可能要几个月或者几年。在短期内经理对战略影响的评价,不得不依靠主观的定性判断〞。而且,如果竞争环境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原来的战略及与之适应的评价指标可能会丧失有效性,从而需要重新修订。

  4.各指标权重的分配比拟困难。

  要对企业业绩进行评价,就必然要综合考虑上述四个层面的因素,这就涉及到一个权重分配问题。更使问题复杂的是,不但要在不同层面之间分配权重,而且要在同一层面的不同指标之间分配权重。不同的层面及同一层面的不同指标分配的权重不同,将可能会导致不同的评价结果。而且平衡计分卡也没有说明针对不同的开展阶段与战略需要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故而权重的制定并没有一个客观标准,这就不可防止地使得权重的分配有浓厚的主观色彩。

  工作难以落实。

  尤其是对于局部很抽象的非财务指标的量化工作非常困难,如客户指标中的客户满意程度和客户保持程度如何量化,再如员工的学习与开展指标及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度如何量化等。这也使得在评价企业业绩的时候,无可防止得带有主观的因素。

  6.实施本钱大。

  平衡计分卡要求企业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考虑战略目标的实施,并为每个方面制定详细而明确的目标和指标。在对战略的深刻理解外,需要消耗大量精力和时间把它分解到部门,并找出恰当的指标。而落实到最后,指标可能会多达15~20个,在考核与数据收集时,也是一个不轻的负担。并且平衡计分卡的执行也是一个消耗资源的过程。一份典型的平衡计分卡需要3-6个月去执行,另外还需要几个月去调整结构,使其标准化。从而总的开发时间经常需要一年或更长的时间。

  [编辑本段]平衡记分卡的四个层面

  平衡记分卡是一种革命性的评估和管理体系,平衡记分卡的四个层面:财务面、客户面、内部营运面、学习与成长面。

  第一、财务面。财务性指标是一般企业常用于绩效评估的传统指标。财务性绩效指标可显示出企业的战略及其实施和执行是否正在为最终经营结果〔如利润〕的改善作出奉献。但是,不是所有的长期策略都能很快产生短期的财务盈利。非财务性绩效

  指标〔如质量、生产时间、生产率和新产品等〕的改善和提高是实现目的的手段,而不是目的的本身。财务面指标衡量的主要内容:收入的增长、收入的结构、降低本钱、提高生产率、资产的利用和投资战略等。

  第二、客户面。平衡记分卡要求企业将使命和策略诠释为具体的与客户相关的目标和要点。企业应以目标顾客和目标市场为方向,应当关注于是否满足核心顾客需求,而不是企图满足所有客户的偏好。客户最关心的不外于五个方面:时间,质量,性能,效劳和本钱。企业必须为这五个方面树立清晰的目标,然后将这些目标细化为具体的指标。客户面指标衡量的主要内容:市场份额、老客户挽留率、新客户获得率、顾客满意度、从客户处获得的利润率。

  第三、内部营运面。建立平衡记分卡的顺序,通常是在先制定财务和客户方面的目标与指标后,才制定企业内部流程面的目标与指标,这个顺序使企业能够抓住重点,专心衡量那些与股东和客户目标息息相关的流程。内部运营绩效考核应以对客户满意度和实现财务目标影响最大的业务流程为核心。内部运营指标既包括短期的现有业务的改善,又涉及长远的产品和效劳的革新。内部运营面指标涉及企业的改进/创新过程、经营过程和售后效劳过程。

  第四、学习与成长面。学习与成长的目标为其他三个方面的宏大目标提供了根底架构,是驱使上述记分卡三个方面获得卓越成果的动力。面对剧烈的全球竞争,企业今天的技术和能力已无法确保其实现未来的业务目标。削减对企业学习和成长能力的投资虽然能在短期内增加财务收入,但由此造成的不利影响将在未来对企业带来沉重打击。学习和成长面指标涉及员工的能力、信息系统的能力与鼓励、授权与相互配合。

  更进一步而言,平衡记分卡的开展过程中特别强调描述策略背后的因果关系,借客户面、内部营运面、学习与成长面评估指标的完成而到达最终的财务目标。

  [编辑本段]KPI的优缺点

  优点

  1.目标明确,有利于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

  KPI是企业战略目标的层层分解,通过KPI指标的整合和控制,使员工绩效行为与企业目标要求的行为相吻合,不至于出现偏差,有利地保证了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

  2.提出了客户价值理念

  KPI提倡的是为企业内外部客户价值实现的思想,对于企业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思想是有一定的提升的。

  3.有利于组织利益与个人利益达成一致

  策略性地指标分解,使公司战略目标成了个人绩效目标,员工个人在实现个人绩效目标的同时,也是在实现公司总体的战略目标,到达两者和谐,公司与员工共赢的结局。

  缺点

  1.KPI指标比拟难界定

  KPI更多是倾向于定量化的指标,这些定量化的指标是否真正对是对企业绩效产生关键性的影响,如果没有运用专业化的工具和手段,是很难界定的。

  2.KPI会使考核者误入机械的考核方式

  过分地依赖考核指标,而没有考虑人为因素和弹性因素,会产生一些考核上的争端和异议。

  3.KPI并不是针对所有岗位都适用

  KPI体系根本特征

  关键绩效指标(KPI)是对组织运作过程中关键成功要素的提炼和归纳。一般有如下特征:

  (1)具有系统性。关键绩效指标(KPI)是一个系统。公司、部门、班组有各自独立的KPI,但是必须由公司远景、战略、整体效益展开,而且是层层分解、层层关联、层层支持。

  (2)可控与可管理性。绩效考核指标的设计是基于公司的开展战略与流程,而非岗位的功能。

  (3)价值牵引和导向性。下道工序是上道工序的客户,上道工序是为下道工序效劳的,内部客户的绩效链最终表达在为外部客户的价值效劳上。

  [编辑本段]记录关键事件的STAR法

  下面将介绍的STAR法,是由四个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表示的一种方法;由于STAR英文翻译后是星星的意思,所以又叫“星星法〞。星星就像一个十字形,分成四个角,记录的一个事件也要从四个方面来写:

  第一个S是SITUATION———情境。这件事情发生时的情境是怎么样的。

  第二个T是TARGET———目标。他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第三个A是ACTION———行动。他当时采取什么行动。

  第四个R是RESULT———结果。他采取这个行动获得了什么结果。

  连起这四个角就叫STAR。

  [编辑本段]运用关键事件法的具体做法

  在职务分析信息的收集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工作者有时并不十分清楚本工作的职责、所需能力等。此时,职务分析人员可以采用关键事件法。具体的方法是,分析人员可以向工作者询问一些问题,比方

  “请问在过去的一年中,您在工作中所遇到比拟重要的事件是怎样的?您认为解决这些事件的最为正确的行为是什么?最不恰当的行为是什么?您认为要解决这些事件应该具备哪些素质?〞等等。对于解决关键事件所需的能力、素质,还可以让工作这进行重要性的评定。比方,让工

  作者给这些素质按重要性排队;按五点量表打分;或给定一个总分〔比方20分〕让工作者将其分摊到各个能力、素质中去。

  [编辑本段]关键事件法的优缺点

  关键事件法的主要优点是研究的焦点集中在职务行为上,因为行为是可观察的、可测量的。同时,通过这种职务分析可以确定行为的任何可能的利益和作用。

  ①它为你向下属人员解释绩效评价结果提供了一些确切的事实证据。

  ②它还会确保你在对下属人员的绩效进行考察时,所依据的是员工在整个年度中的表现〔因为这些关键事件肯定是在一年中累积下来的〕,而不是员工在最近一段时间的表现。

  ③保存一种动态的关键事件记录还可以使你获得一份关于下属员工是通过何种途径消除不良绩效的具体实例。

  但这个方法也有两个主要的缺点:

  一是费时,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搜集那些关键事件,并加以概括和分类;

  二是关键事件的定义是显著的对工作绩效有效或无效的事件,但是,这就遗漏了平均绩效水平。而对工作来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描述“平均〞的职务绩效。利用关键事件法,对中等绩效的员工就难以涉及,因而全面的职务分析工作就不能完成。

篇四:根据反馈原理对等级评定的运用进行利弊分析

  一、直接排序法

  直接排序法是一种相对比较的方法,主要是将员工按照某个评估因素上的表现从绩效最好的员工到绩效最差的员工进行排序。是一种定性评价方法。

  1、作法:将所有参加评估的人选列出来,就某一个评估要素展开评估,首先找出该因素上表现最好的员工,将其排在第一的位置,再找出在该因素上表现差的员工,将他排在最后一个位置,然后找出次最好、次最差,依此类推。

  评估要素可以是整体绩效,也可以是某项特定的工作或体现绩效某个方面。

  2、优点

  ⑴比较容易识别好绩效和差绩效的员工;

  ⑵如果按照要素细分进行评估,可以清晰的看到某个员工在某方面的不足,利于绩效面谈和改进;

  ⑶适合人数较少的组织或团队,如某个工作小组和项目小组。

  3、缺点

  ⑴如果需要评估的人数较多,超过20人以上时,此种排序工作比较繁琐,尤其是要进一步细分要素展开的话。

  ⑵严格的名次界定会给员工造成不好的印象,最好和最差比较容易确定,但中间名次是比较模糊和难以确定的,不如等级划分那样比较容易使人接受。

  二、对偶比较法

  针对某一绩效评估要素,把每一个员工都与其他员工相比较来判断谁“更好”,记录每一个员工和任何其他员工比较时被认为“更好”的次数,根据次数的高低给员工排序。和直接排序法类似,也是一种相对的定性评价方法。

  1、优点:因为是通过两两比较而得出的次序,得到的评估更可靠和有效。

  2、缺点:和直接排序法相似,仅适合人数较少的情况,且操作比较麻烦。

  三、强制分配法

  该法是按事物“两头大、中间小”的正态分布规律,先确定好各等级在总数中所占的比例。例如若划分成优、良、劣三等,则分别占总数的30、40和30;若分成优、良、中、差、劣五个等级,则每等级分别占10、20、40、20和10。然后按照每人绩效的相对优劣程序,强制列入其中的一定等级。

  四、书面描述法

  一种由评价者按照规范的格式写下员工的工作业绩、实际表现、优缺点、发展潜力等,然后提出改进建议的定性评价方法。

  ——优点:简单、快捷,适合人数不多,对管理要求不高的组织。

  ——缺点:其评价的有效与否不仅取决于员工的实际绩效水平,也与评估者的主管看法以及写作技能有直接关系。

  五、关键事件法

  Criticalincidents是由J.C.Flannagan在1954年发展起来的,其主要原则是认定员工与职务有关的行为,并选择其中最重要、最关键的部分来评定其结果。

  ——优点:

  1、研究的焦点集中在职务行为上,因为行为是可观察的、可测量的;

  2、通过这种职务分析可以确定行为的任何可能的利益和作用;

  3、它为你向下属员工解释绩效结果提供了一些确切的事实证明;

  4、它还会确保你在对下属员工的绩效进行考察时,所依据的员工在整个年度的表现而不是最近一段时间的表现;

  5、保存一种动态的关键事件记录还可以使你获得一份关于下属员工是通过何种途径消除不良绩效的具体事例。

  ——缺点:

  1、费时,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搜集那些关键事件,并加以概括和分类;

  2、关键事件的定义是显著的对工作绩效有效或无效的事件,但是,这就遗漏了平均绩效水平。而对工作来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描述“平均”的职务绩效。利用关键事件法,对中等绩效的员工就难以涉及,因而全面的职务分析工作就不能完成。

  3、对于什么是关键事件,并非在所有的经理人员那里都具有相同的定义。

  4、它可能使员工过分关注他们的上司到底写了些什么,并因此而恐惧经理的“小黑本”。

  六、要素评定法

  把被考评岗位的工作内容划分为相互独立的几个考核要素,并把每个考核要素划分为若干等级,且对每个等级均用明确的定义或说明来描述达到该等级的标准,然后按此进行评估,最后再综合得出总的评价。

  ——优点:因为相对规范、比较容易操作,故应用非常普遍,尤其适合作定性评估,也是其他综合评价方法的基础。

  ——缺点:一是对评价等级的标准表述容易抽象和模糊,令评价者产生歧义,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故人与人之间评定等级差异较大;二是习惯于评定较高等级,主管和同事碍于情面,很少打较低等级,从而造成评价结果没有明显差距;三是容易流于形式,往往敷衍了事,草草划完,达不到有效考核效果。

  七、行为定位评分法(Behaviorallyanchoredratingscales,BARS),也称行为锚定等级评定法。是基于关键事件法的一种量化评价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建立一个行为性的评定量表,对每一个等级运用关键事件进行行为描述,因此它结合了关键事件法和等级评定法的优点。

  八、360度考核法

  “360度考核法”又称为“全方位考核法”,最早被英特尔公司提出并加以实施运用。

  传统的绩效评价,主要由被评价者的上级对其进行评价;而360度反馈评价则由与被评价者有密切关系的人,包括被评价者的上级、同事、下属和客户等,分别匿名对被评价者进行评价。

  [编辑本段]360度考核法的优缺点

  360度考核法的优点在于:

  (1)打破了由上级考核下属的传统考核制度,可以避免传统考核中考核者极容易发生的“光环效应”、“居中趋势”、“偏紧或偏松”、“个人偏见”和“考核盲点”等现象。

  (2)一个员工想要影响多个人是困难的,管理层获得的信息更准确。

  (3)可以反映出不同考核者对于同一被考核者不同的看法。

  (4)防止被考核者急功近利的行为(如仅仅致力于与薪金密切相关的业绩指标)。

  (5)较为全面的反馈信息有助于被考核者多方面能力的提升。

  360度考核法实际上是员工参与管理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他们的自主性和对工作的控制,员工的积极性会更高,对组织会更忠诚,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360度的不足在于:

  (1)考核成本高。当一个人要对多个同伴进行考核时,时间耗费多,由多人来共同考核所导致的成本上升可能会超过考核所带来的价值。

  (2)成为某些员工发泄私愤的途径。某些员工不正视上司及同事的批评与建议,将工作上的问题上升为个人情绪,利用考核机会“公报私仇”。

  (3)考核培训工作难度大。组织要对所有的员工进行考核制度的培训,因为所有的员工既是考核者又是被考核者。

  360度考核法在国内应用的难点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在管理事务中广泛的运用和“人本”管理思想成为西方管理学中的主导管理理念,360度绩效考核方法在西方国家许多企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其具体形式也不断推陈出新。但是我国许多企业目前并不具备实施360度考核法的外部条件:

  一是网络信息技术在管理事务中的运用尚处于建设期和导入期,很多企业还没有形成可以支撑起360度考核所需要的内部信息网络平台,强行推广360度考核无疑会大大提高考核成本;

  二是传统的文化观念导致大部分组织成员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意识较为淡薄,部分员工的素质难以保证他们能理性地运用组织赋予他们地权利,“官本位”思想使大部分组织领导者难以从意识上接受来自下属的监督与批评。

  这两方面的因素大大制约了360度考核法在我国的应用和推广,而这两方面的建设和转变过程都不是短期内能完成的。

  [编辑本段]平衡计分卡框架

  如图:

  [编辑本段]平衡计分卡的基本内容

  平衡计分卡中的目标和评估指标来源于组织战略,它把组织的使命和战略转化为有形的目标和衡量指标。BSC中客户方面,管理者们确认了组织将要参与竞争的客户和市场部分,并将目标转换成一组指标。如市场份额、客户留住率、客户获得率、顾客满意度、顾客获利水平等。BSC中的内部经营过程方面,为吸引和留住目标市

  场上的客户,满足股东对财务回报的要求,管理者需关注对客户满意度和实现组织财务目标影响最大的那些内部过程,并为此设立衡量指标。在这一方面,BSC重视的不是单纯的现有经营过程的改善,而是以确认客户和股东的要求为起点、满足客户和股东要求为终点的全新的内部经营过程。BSC中的学习和成长方面确认了组织为了实现长期的业绩而必须进行的对未来的投资,包括对雇员的能力、组织的信息系统等方面的衡量。组织在上述各方面的成功必须转化为财务上的最终成功。产品质量、完成订单时间、生产率、新产品开发和客户满意度方面的改进只有转化为销售额的增加、经营费用的减少和资产周转率的提高,才能为组织带来利益。因此,BSC的财务方面列示了组织的财务目标,并衡量战略的实施和执行是否在为最终的经营成果的改善作出贡献。BSC中的目标和衡量指标是相互联系的,这种联系不仅包括因果关系,而且包括结果的衡量和引起结果的过程的衡量相结合,最终反映组织战略。

  平衡记分卡的设计包括四个方面:财务角度、顾客角度、内部经营流程、学习和成长。这几个角度分别代表企业三个主要的利益相关者:股东、顾客、员工每个角度的重要性取决于角度的本身和指标的选择是否与公司战略相一致。其中每一个方面,都有其核心内容:

  第一、财务层面。财务业绩指标可以显示企业的战略及其实施和执行是否对改善企业盈利做出贡献。财务目标通常与获利能力有关,其衡量指标有营业收入、资本报酬率、经济增加值等,也可能是销售额的迅速提高或创造先进流量。

  第二、客户层面。在平衡记分卡的客户层面,管理者确立了其业务单位将竞争的客户和市场,以及业务单位在这些目标客户和市场中的衡量指标。客户层面指标通常包括客户满意度、客户保持率、客户获得率、客户盈利率,以及在目标市场中所占的份额。客户层面使业务单位的管理者能够阐明客户和市场战略,从而创造出出色的财务回报。

  第三、内部经营流程层面。在这一层面上,管理者要确认组织必须擅长的关键的内部流程,这些流程帮助业务单位提供价值主张,以吸引和留住目标细分市场的客户,并满足股东对卓越财务回报的期望。

  第四、学习与成长层面。它确立了企业要创造长期的成长和改善就必须建立的基础框架,确立了目前和未来成功的关键因素。平衡记分卡的前三个层面一般会揭示企业的实际能力与实现突破性业绩所必需的能力之间的差距,为了弥补这个差距,企业必须投资于员工技术的再造、组织程序和日常工作的理顺,这些都是平衡记分卡学习与成长层面追求的目标。如员工满意度、员工保持率、员工培训和技能等,以及这些指标的驱动因素。

  最好的平衡一记分卡不仅仅是重要指标或重要成功因素的集合。一份结构严谨的平衡记分卡应当包含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目标和指标,这些指标不仅前后一致,而且互相强化。例如,投资回报率是平衡记分卡的财务指标,这一指标的驱动因素可能是客户的重复采购和销售量的增加,而这二者是客户的满意度带来的结果。因此,客户满意度被纳入记分卡的客户层面。通过对客户偏好的分析显示,客户比较重视按时交货率这个指标,因此,按时交付程度的提高会带来更高的客户满意度,进而引起财务业

  绩的提高。于是,客户满意度和按时交货率都被纳入平衡记分卡的客户层面。而较佳的按时交货率又通过缩短经营周期并提高内部过程质量来实现,因此这两个因素就成为平衡记分卡的内部经营流程指标。进而,企业要改善内部流程质量并缩短周期的实现又需要培训员工并提高他们的技术,员工技术成为学习与成长层面的目标。这就是一个完整的因果关系链,贯穿平衡记分卡的四个层面。

  平衡记分卡通过因果关系提供了把战略转化为可操作内容的一个框架。根据因果关系,对企业的战略目标进行划分,可以分解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几个子目标,这些子目标是各个部门的目标,同样各中级目标或评价指标可以根据因果关系继续细分直至最终形成可以指导个人行动的绩效指标和目标。

  [编辑本段]平衡计分卡详解

  BSC是一套从四个方面对公司战略管理的绩效进行财务与非财务综合评价的评分卡片,不仅能有效克服传统的财务评估方法的滞后性、偏重短期利益和内部利益以及忽视无形资产收益等诸多缺陷,而且是一个科学的集公司战略管理控制与战略管理的绩效评估于一体的管理系统,其基本原理和流程简述如下:

  1、以组织的共同愿景与战略为内核,运用综合与平衡的哲学思想,依据组织结构,将公司的愿景与战略转化为下属各责任部门(如各事业部)在财务(Financial)、顾客(Customer)、内部流程(InternalProcesses)、创新与学习(Innovation&Learning)等四个方面的系列具体目标(即成功的因素),并设置相应的四张计分卡,其基本框架见下图:

  2、依据各责任部门分别在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创新与学习等四种计量可具体操作的目标,设置——对应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这些指标不仅与公司战略目标高度相关,而且是以先行(Leading)与滞后(Lagging)两种形式,同时兼顾和平衡公司长期和短期目标、内部与外部利益,综合反映战略管理绩效的财务与非财务信息。

  3、由各主管部门与责任部门共同商定各项指标的具体评分规则。一般是将各项指标的预算值与实际值进行比较,对应不同范围的差异率,设定不同的评分值。以综合评分的形式,定期(通常是一个季度)考核各责任部门在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创新与学习等四个方面的目标执行情况,及时反馈,适时调整战略偏差,或修正原定目标和评价指标,确保公司战略得以顺利与正确地实行。BSC管理循环过程的框架见下图:

  [编辑本段]平衡计分卡的优点

  平衡计分卡不仅是一种管理手段,也体现了一种管理思想,就是:

  (1)只有量化的指标才是可以考核的;必须将要考核的指标进行量化。

  (2)组织愿景的达成要考核多方面的指标,不仅是财务要素,还应包括客户、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自平衡计分卡方法提出之后,其对企业全方位的考核及关注企业长远发展的观念受到学术界与企业界的充分重视,许多企业尝试引入平衡计分卡作为企业管理的工具。

  实施平衡计分卡的管理方法主要有以下优点:

  (1)克服财务评估方法的短期行为;

  (2)使整个组织行动一致,服务于战略目标;

  (3)能有效地将组织的战略转化为组织各层的绩效指标和行动;

  (4)有助于各级员工对组织目标和战略的沟通和理解;

  (5)利于组织和员工的学习成长和核心能力的培养;

  (6)实现组织长远发展;

  (7)通过实施BSC,提高组织整体管理水平。

  [编辑本段]平衡计分卡与战略管理

  BSC贯穿于战略管理的三个阶段。由于制定BSC时,要把组织经营战略转化为一系列的目标和衡量指标,此时管理层往往需要对战略进行重新的审视和修改,这样BSC为管理层提供了就经营战略的具体含义和执行方法进行交流的机会。同时,因为战略制订和战略实施是一个交互式的过程、在运用BSC评价组织经营业绩之后,管理者们了解了战略执行情况,可对战略进行检验和调整。在战略实施阶段,BSC主要是一个战略实施机制,它把组织的战略和一整套的衡量指标相联系,弥补了制订战略和实施战略间的差距。传统的组织管理体制在实施战略时有很多弊端:或是虽有战略却无法操作;或是长期的战略和短期的年度预算相脱节;或是战略未同各部门及个人的目标相联系,这样,使战略处于一种空中楼阁的状态。

  (1)在制定BSC时与战略挂钩,用BSC解释战略。如前所述,一份好的BSC通过一系列因果关系来展示组织战略。例如某一组织的战略之一是提高收入,则有下列因果关系:增加对雇员销售技能培训。了解产品性能,促进销售工作。收入提高。BSC中的每一衡量指标都是因果关系中的一环。一份好的BSC中的评估手段包括业绩评估手段和推动业绩的评估手段,前者反映某项战略的最终目标及近期的工作是否产生了成果,后者反映实现业绩所做的工作,两者缺一不可。

  (2)利用BSC宣传战略。实施战略的重点是所有的雇员、组织高级经理、董事会成员都了解这项战略。通过宣传BSC可以使雇员加深对战略的了解,提高其实现战略目标的自觉性。同时通过定期、不间断地将BSC中的评估结果告诉雇员,可以使其了解BSC结组织带来的变化。为了使董事会能够监督组织的高级经理人员及整个组织的业绩表现,董事会成员也应了解BSC。这样,他们监督的重点将不再是短期的财务指标,而是组织战略的实施。

  (3)将BSC与团队、个人的目标挂钩。这一工作可以通过分解BSC的目标和衡量指标来完成。平衡计分卡是由一整套具有因果关系的目标、衡量指标组成的体系,因此,它对于分解非财务指标有着独特的优势(传统上,非财务指标很难分解)。

  分解可以采取两种方式:

  第一种是由总组织管理人员制订BSC中财务方面、客户方面的战略,然后由中层管理人员参与制订内部经营过程和学习成长方面的目标和衡量指标。

  第二种是下一级部门将总组织的BSC作为参考,部门经理从组织的计分卡中找到自己可以施加影响的目标和衡量指标,然后制订该部门的计分卡。

  (4)把BSC用于执行战略和计划的过程,将战略转化为行动。

  第一步,要为战略性的衡量指标制定3-5年的目标。

  第二步,便是制订能够实现这一目标的战略性计划。以资本预算为例,传统的资本预算未能把投资和战略相连,而选用了回报率等单纯的财务指标进行投资决策。现在我们可以用BSC来做,通过利用BSC来为投资项目打分,名列前茅的并在资本预算范围内的投资项目将被采用。这种投资决策方法使资本预算和组织战略紧密相连。

  第三步便是为战略计划确定短期计划。管理人员根据顾客情况、战略计划、经营过程、雇员情况按月或季制订短期目标,即把第一步“3~5年的目标”中的第1年目标转化为BSC中4个方面的目标和衡量指标。这种战略性衡量指标,长远目标,战略计划。短期计划的过程,为组织目标转化为切实的行动提供了途径。在战略评价和反馈阶段,我们已经知道,BSC中的衡量指标之间存在着因果联系。因此,当我们发现某项指标未达到预期目标时,便可以根据因果关系层层分析引起这项指标变动的其他指标是否合格。如果不合格,则表明是执行不力。如果均已合格,那么管理人员就应对组织内外部环境重新分析,检查据以确定战略的环境因素是否已发生变化,是否需要调整战略。这一反馈分析的过程,对于战略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充分体现了战略管理动态的特征。

  [编辑本段]

  平衡计分卡的缺点

  Yintl(鹰腾咨询)在“管理上市”系列丛书之《绩效·剑》中对平衡计分卡的实施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总结了平衡计分卡的缺点:

  缺点

  平衡计分卡并不能在以下两个重要方面发挥推动企业进步的作用:

  它不适?

  用于战略制定。卡普兰和诺顿特别指出,运用这一方法的前提是,企业应当已经确立了一致认同的战略。

  ?

  它并非是流程改进的方法。类似于体育运动计分卡,平衡计分卡并不告诉你如何去做,它只是以定量的方式告诉你做得怎样。

  [编辑本段]什么样的组织应考虑采用BSC管理系统?

  高层管理者有短期行为,或换了几任总经理仍然业绩不良

  缺乏有效的员工绩效管理系统

  对分公司业绩管理存在诸多问题:虚假利润、短期行为等

  希望实现突破性业绩

  需要转型或变革的国营企业

  希望实现长期发展,打造百年品牌

  规范化管理,提高整体管理水平

  提高组织战略管理能力

  二次创业的民营企业

  希望对市场有更快的反应速度

  [编辑本段]平衡计分卡应用的成功案例

  早期使用者获得的成功

  ●美孚石油(MobilOil)美国营销及炼油事业部——于1993年引入平衡计分卡,帮助美孚从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以生产为导向的石油公司转变为一个分散的、以客户为导向的组织。产生的结果是迅速和富有戏剧性的。1995年,美孚的行业利润率从最后一名跃居第一名,并连续四年保持了这个地位(1995~1998)。不良现金流发生了戏剧性转变,投资回报率位居同行业榜首。

  ●信诺保险集团(CIGNAInsurance)财产及意外险事业部——于1993年引入平衡计分卡,帮助信诺从一个亏损的多元化经营者,转变成一个位居行业前列、专注主营业务的企业。其结果同样迅速和富有戏剧性。两年内,信诺扭亏为盈。1998年,该公司的绩效迈入行业的前四分之一强。

  ●Brown&Root能源服务集团(Brown&RootEnergyServices)Rockwater分公司——1993年,该分公司总裁为管理团队引进了平衡计分卡,用以帮助两个新合并的工程公司明确战略并达成共识,将他们从低成本的小贩转变为有高附加值的合作伙伴。计分卡的设计过程被用于构建团队、鉴别客户价值目标的不同观点以及为企业目标达成共识。1996年,该公司的增长和获利率均在本行业位居榜首。

  ●汉华银行(ChemicalRetailBank)(现在的汉华大通)——平衡计分卡于1993年被引入,以帮助银行吸收一家并购银行,引进更为一体化的金融服务,加速电子银行的使用。平衡计分卡明确地说明了战略的重点,并为在战略与预算间建立联系提供了构架。3年内,其获利率增长了20%。

  ●中石油华北油田——平衡计分卡于2008年被引入,以帮助油田改善管理,提供集团公司的战略执行力,加速信息化油田建设。平衡计分卡明确地说明了战略的重点,并为在战略与预算间建立联系提供了构架。1年内,其执行力,利润等分别增长了12%。是目前中石油系统里面管理比较卓越的一家集团企业。

  平衡计分卡在业绩考核层面运用时,我们需要获得以下突破:平衡计分卡是对传统绩效评价方法的一种突破,但是不可避免地也存在自身的一些缺点。

  1.实施难度大。

  平衡计分卡的实施要求企业有明确的组织战略;高层管理者具备分解和沟通战略的能力和意愿;中高层管理者具有指标创新的能力和意愿。因此管理基础差的企业不可以直接引入平衡计分卡,必须先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才能循序渐进地引进平衡计分卡。

  2.指标体系的建立较困难。

  平衡计分卡对传统业绩评价体系的突破就在于它引进了非财务指标,克服了单一依靠财务指标评价的局限性。然而,这又带来了另外的问题,即如何建立非财务指标体系、如何确立非财务指标的标准以及如何评价非财务指标。我们知道财务指标的创立是比较容易的,而其他三个方面的指标则比较难以收集,需要企业长期探索和总结。而且不同的企业面临着不同的竞争环境,需要不同的战略,进而设定不同的目标,因此在运用平衡计分卡时,要求企业的管理层根据企业的战略、运营的主要业务和外部环境加以仔细斟酌。

  3.指标数量过多,指标间的因果关系很难做到真实、明确。

  平衡计分卡涉及财务、顾客、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四套业绩评价指标,按照Kap-klan的说法,合适的指标数目是20-25个。其中,财务角度5个,客户角度5个,内部流程角度8-10个,学习与成长角度5个。如果指标之间不是呈完全正相关的关系,我们在评价最终结果的时候,应该选择哪个指标作为评价的依据;如果舍掉部分指标的话,是不是会导致业绩评价的不完整性。这些都是在应用平衡计分卡时要考虑的问题。

  平衡计分卡对战略的贯彻基于各个指标间明确、真实的因果关系,但贯穿平衡计分卡的因果关系链很难做到真实、可靠,就连它的创立者都认为“要想积累足够的数据去证明平衡计分卡各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可能要几个月或者几年。在短期内经理对战略影响的评价,不得不依靠主观的定性判断”。而且,如果竞争环境发生了激烈的变化,原来的战略及与之适应的评价指标可能会丧失有效性,从而需要重新修订。

  4.各指标权重的分配比较困难。

  要对企业业绩进行评价,就必然要综合考虑上述四个层面的因素,这就涉及到一个权重分配问题。更使问题复杂的是,不但要在不同层面之间分配权重,而且要在同一层面的不同指标之间分配权重。不同的层面及同一层面的不同指标分配的权重不同,将可能会导致不同的评价结果。而且平衡计分卡也没有说明针对不同的发展阶段与战略需要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故而权重的制定并没有一个客观标准,这就不可避免地使得权重的分配有浓厚的主观色彩。

  5.部分指标的量化工作难以落实。

  尤其是对于部分很抽象的非财务指标的量化工作非常困难,如客户指标中的客户满意程度和客户保持程度如何量化,再如员工的学习与发展指标及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度如何量化等。这也使得在评价企业业绩的时候,无可避免得带有主观的因素。

  6.实施成本大。

  平衡计分卡要求企业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考虑战略目标的实施,并为每个方面制定详细而明确的目标和指标。在对战略的深刻理解外,需要消耗大量精力和时间把它分解到部门,并找出恰当的指标。而落实到最后,指标可能会多达15~20个,在考核与数据收集时,也是一个不轻的负担。并且平衡计分卡的执行也是一个耗费资源的过程。一份典型的平衡计分卡需要3-6个月去执行,另外还需要几个月去调整结构,使其规范化。从而总的开发时间经常需要一年或更长的时间。

  [编辑本段]平衡记分卡的四个层面

  平衡记分卡是一种革命性的评估和管理体系,平衡记分卡的四个层面:财务面、客户面、内部营运面、学习与成长面。

  第一、财务面。财务性指标是一般企业常用于绩效评估的传统指标。财务性绩效指标可显示出企业的战略及其实施和执行是否正在为最终经营结果(如利润)的改善作出贡献。但是,不是所有的长期策略都能很快产生短期的财务盈利。非财务性绩效

  指标(如质量、生产时间、生产率和新产品等)的改善和提高是实现目的的手段,而不是目的的本身。财务面指标衡量的主要内容:收入的增长、收入的结构、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资产的利用和投资战略等。

  第二、客户面。平衡记分卡要求企业将使命和策略诠释为具体的与客户相关的目标和要点。企业应以目标顾客和目标市场为方向,应当关注于是否满足核心顾客需求,而不是企图满足所有客户的偏好。客户最关心的不外于五个方面:时间,质量,性能,服务和成本。企业必须为这五个方面树立清晰的目标,然后将这些目标细化为具体的指标。客户面指标衡量的主要内容:市场份额、老客户挽留率、新客户获得率、顾客满意度、从客户处获得的利润率。

  第三、内部营运面。建立平衡记分卡的顺序,通常是在先制定财务和客户方面的目标与指标后,才制定企业内部流程面的目标与指标,这个顺序使企业能够抓住重点,专心衡量那些与股东和客户目标息息相关的流程。内部运营绩效考核应以对客户满意度和实现财务目标影响最大的业务流程为核心。内部运营指标既包括短期的现有业务的改善,又涉及长远的产品和服务的革新。内部运营面指标涉及企业的改良/创新过程、经营过程和售后服务过程。

  第四、学习与成长面。学习与成长的目标为其他三个方面的宏大目标提供了基础架构,是驱使上述记分卡三个方面获得卓越成果的动力。面对激烈的全球竞争,企业今天的技术和能力已无法确保其实现未来的业务目标。削减对企业学习和成长能力的投资虽然能在短期内增加财务收入,但由此造成的不利影响将在未来对企业带来沉重打击。学习和成长面指标涉及员工的能力、信息系统的能力与激励、授权与相互配合。

  更进一步而言,平衡记分卡的发展过程中特别强调描述策略背后的因果关系,借客户面、内部营运面、学习与成长面评估指标的完成而达到最终的财务目标。

  [编辑本段]KPI的优缺点

  优点

  1.目标明确,有利于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

  KPI是企业战略目标的层层分解,通过KPI指标的整合和控制,使员工绩效行为与企业目标要求的行为相吻合,不至于出现偏差,有利地保证了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

  2.提出了客户价值理念

  KPI提倡的是为企业内外部客户价值实现的思想,对于企业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思想是有一定的提升的。

  3.有利于组织利益与个人利益达成一致

  策略性地指标分解,使公司战略目标成了个人绩效目标,员工个人在实现个人绩效目标的同时,也是在实现公司总体的战略目标,达到两者和谐,公司与员工共赢的结局。

  缺点

  1.KPI指标比较难界定

  KPI更多是倾向于定量化的指标,这些定量化的指标是否真正对是对企业绩效产生关键性的影响,如果没有运用专业化的工具和手段,是很难界定的。

  2.KPI会使考核者误入机械的考核方式

  过分地依赖考核指标,而没有考虑人为因素和弹性因素,会产生一些考核上的争端和异议。

  3.KPI并不是针对所有岗位都适用

  KPI体系基本特征

  关键绩效指标(KPI)是对组织运作过程中关键成功要素的提炼和归纳。一般有如下特征:

  (1)具有系统性。关键绩效指标(KPI)是一个系统。公司、部门、班组有各自独立的KPI,但是必须由公司远景、战略、整体效益展开,而且是层层分解、层层关联、层层支持。

  (2)可控与可管理性。绩效考核指标的设计是基于公司的发展战略与流程,而非岗位的功能。

  (3)价值牵引和导向性。下道工序是上道工序的客户,上道工序是为下道工序服务的,内部客户的绩效链最终体现在为外部客户的价值服务上。

  [编辑本段]记录关键事件的STAR法

  下面将介绍的STAR法,是由四个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表示的一种方法;由于STAR英文翻译后是星星的意思,所以又叫“星星法”。星星就像一个十字形,分成四个角,记录的一个事件也要从四个方面来写:

  第一个S是SITUATION———情境。这件事情发生时的情境是怎么样的。

  第二个T是TARGET———目标。他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第三个A是ACTION———行动。他当时采取什么行动。

  第四个R是RESULT———结果。他采取这个行动获得了什么结果。

  连起这四个角就叫STAR。

  [编辑本段]运用关键事件法的具体做法

  在职务分析信息的收集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工作者有时并不十分清楚本工作的职责、所需能力等。此时,职务分析人员可以采用关键事件法。具体的方法是,分析人员可以向工作者询问一些问题,比如

  “请问在过去的一年中,您在工作中所遇到比较重要的事件是怎样的?您认为解决这些事件的最为正确的行为是什么?最不恰当的行为是什么?您认为要解决这些事件应该具备哪些素质?”等等。对于解决关键事件所需的能力、素质,还可以让工作这进行重要性的评定。比如,让工

  作者给这些素质按重要性排队;按五点量表打分;或给定一个总分(比如20分)让工作者将其分摊到各个能力、素质中去。

  [编辑本段]关键事件法的优缺点

  关键事件法的主要优点是研究的焦点集中在职务行为上,因为行为是可观察的、可测量的。同时,通过这种职务分析可以确定行为的任何可能的利益和作用。

  ①它为你向下属人员解释绩效评价结果提供了一些确切的事实证据。

  ②它还会确保你在对下属人员的绩效进行考察时,所依据的是员工在整个年度中的表现(因为这些关键事件肯定是在一年中累积下来的),而不是员工在最近一段时间的表现。

  ③保存一种动态的关键事件记录还可以使你获得一份关于下属员工是通过何种途径消除不良绩效的具体实例。

  但这个方法也有两个主要的缺点:

  一是费时,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搜集那些关键事件,并加以概括和分类;

  二是关键事件的定义是显著的对工作绩效有效或无效的事件,但是,这就遗漏了平均绩效水平。而对工作来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描述“平均”的职务绩效。利用关键事件法,对中等绩效的员工就难以涉及,因而全面的职务分析工作就不能完成。

篇五:根据反馈原理对等级评定的运用进行利弊分析

  绩效考核方法优缺点各种考核方法优缺点

  一、直接排序法

  直接排序法是一种相对比较的方法,主要是将员工按照某个评估因素上的表现从绩效最好的员工到绩效最差的员工进行排序。是一种定性评价方法。

  1、作法:将所有参加评估的人选列出来,就某一个评估要素展开评估,首先找出该因素上表现最好的员工,将其排在第一的位置,再找出在该因素上表现差的员工,将他排在最后一个位置,然后找出次最好、次最差,依此类推。

  评估要素可以是整体绩效,也可以是某项特定的工作或体现绩效某个方面。

  2、优点

  ⑴比较容易识别好绩效和差绩效的员工;

  ⑵如果按照要素细分进行评估,可以清晰的看到某个员工在某方面的不足,利于绩效面谈和改进;

  ⑶适合人数较少的组织或团队,如某个工作小组和项目小组。

  3、缺点

  ⑴如果需要评估的人数较多,超过20人以上时,此种排序工作比较繁琐,尤其是要进一步细分要素展开的话。

  ⑵严格的名次界定会给员工造成不好的印象,最好和最差比较容易确定,但中间名次是比较模糊和难以确定的,不如等级划分那样比较容易使

  人接受。

  二、对偶比较法

  针对某一绩效评估要素,把每一个员工都与其他员工相比较来判断谁“更好”,记录每一个员工和任何其他员工比较时被认为“更好”的次数,根据次数的高低给员工排序。和直接排序法类似,也是一种相对的定性评价方法。

  1、优点:因为是通过两两比较而得出的次序,得到的评估更可靠和有效。

  2、缺点:和直接排序法相似,仅适合人数较少的情况,且操作比较麻烦。

  三、强制分配法

  该法是按事物“两头大、中间小”的正态分布规律,先确定好各等级在总数中所占的比例。例如若划分成优、良、劣三等,则分别占总数的30、40和30;若分成优、良、中、差、劣五个等级,则每等级分别占10、20、40、20和10。然后按照每人绩效的相对优劣程序,强制列入其中的一定等级。

  四、书面描述法

  一种由评价者按照规范的格式写下员工的工作业绩、实际表现、优缺点、发展潜力等,然后提出改进建议的定性评价方法。

  ——优点:简单、快捷,适合人数不多,对管理要求不高的组织。

  ——缺点:其评价的有效与否不仅取决于员工的实际绩效水平,也与评估者的主管看法以及写作技能有直接关系。

  五、关键事件法

  Criticalincidents是由J.C.Flannagan在1954年发展起来的,其主要原则是认定员工与职务有关的行为,并选择其中最重要、最关键的部分来评定其结果。

  ——优点:

  1、研究的焦点集中在职务行为上,因为行为是可观察的、可测量的;

  2、通过这种职务分析可以确定行为的任何可能的利益和作用;

  3、它为你向下属员工解释绩效结果提供了一些确切的事实证明;

  4、它还会确保你在对下属员工的绩效进行考察时,所依据的员工在整个年度的表现而不是最近一段时间的表现;

  5、保存一种动态的关键事件记录还可以使你获得一份关于下属员工是通过何种途径消除不良绩效的具体事例。

  ——缺点:

  1/131、费时,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搜集那些关键事件,并加以概括和分类;

  2、关键事件的定义是显著的对工作绩效有效或无效的事件,但是,这就遗漏了平均绩效水平。而对工作来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描述“平均”的职务绩效。利用关键事件法,对中等绩效的员工就难以涉及,因而全面的职务分析工作就不能完成。

  3、对于什么是关键事件,并非在所有的经理人员那里都具有相同的定义。

  4、它可能使员工过分关注他们的上司到底写了些什么,并因此而恐惧经理的“小黑本”。

  六、要素评定法

  把被考评岗位的工作内容划分为相互独立的几个考核要素,并把每个考核要素划分为若干等级,且对每个等级均用明确的定义或说明来描述达到该等级的标准,然后按此进行评估,最后再综合得出总的评价。

  ——优点:因为相对规范、比较容易操作,故应用非常普遍,尤其适合作定性评估,也是其他综合评价方法的基础。

  ——缺点:一是对评价等级的标准表述容易抽象和模糊,令评价者产生歧义,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故人与人之间评定等级差异较大;二是习惯于评定较高等级,主管和同事碍于情面,很少打较低等级,从而造成评价结果没有明显差距;三是容易流于形式,往往敷衍了事,草草划完,达不到有效考核效果。

  七、行为定位评分法(Behaviorallyanchoredratingscales,BARS),也称行为锚定等级评定法。是基于关键事件法的一种量化评价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建立一个行为性的评定量表,对每一个等级运用关键事件进行行为描述,因此它结合了关键事件法和等级评定法的优点。

  八、360度考核法

  “360度考核法”又称为“全方位考核法”,最早被英特尔公司提出并加以实施运用。

  传统的绩效评价,主要由被评价者的上级对其进行评价;而360度反

  馈评价则由与被评价者有密切关系的人,包括被评价者的上级、同事、下属和客户等,分别匿名对被评价者进行评价。

  [编辑本段]

  360度考核法的优缺点

  360度考核法的优点在于:

  (1)打破了由上级考核下属的传统考核制度,可以避免传统考核中考核者极容易发生的“光环效应”、“居中趋势”、“偏紧或偏松”、“个人偏见”和“考核盲点”等现象。

  (2)一个员工想要影响多个人是困难的,管理层获得的信息更准确。

  (3)可以反映出不同考核者对于同一被考核者不同的看法。

  (4)防止被考核者急功近利的行为(如仅仅致力于与薪金密切相关的业绩指标)。

  (5)较为全面的反馈信息有助于被考核者多方面能力的提升。

  360度考核法实际上是员工参与管理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他们的自主性和对工作的控制,员工的积极性会更高,对组织会更忠诚,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360度的不足在于:

  2/13(1)考核成本高。当一个人要对多个同伴进行考核时,时间耗费多,由多人来共同考核所导致的成本上升可能会超过考核所带来的价值。

  (2)成为某些员工发泄私愤的途径。某些员工不正视上司及同事的批评与建议,将工作上的问题上升为个人情绪,利用考核机会“公报私仇”。

  (3)考核培训工作难度大。组织要对所有的员工进行考核制度的培训,因为所有的员工既是考核者又是被考核者。

  360度考核法在国内应用的难点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在管理事务中广泛的运用和“人本”管理思想成为西方管理学中的主导管理理念,360度绩效考核方法在西方国家许多企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其具体形式也不断推陈出新。但是我国许多企业目前并不具备实施360度考核法的外部条件:

  一是网络信息技术在管理事务中的运用尚处于建设期和导入期,很多企业还没有形成可以支撑起360度考核所需要的内部信息网络平台,强行推广360度考核无疑会大大提高考核成本;

  二是传统的文化观念导致大部分组织成员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意识较为淡薄,部分员工的素质难以保证他们能理性地运用组织赋予他们地权利,“官本位”思想使大部分组织领导者难以从意识上接受来自下属的监督与批评。

  这两方面的因素大大制约了360度考核法在我国的应用和推广,而这两方面的建设和转变过程都不是短期内能完成的。

  [

  编辑本段]

  平衡计分卡框架

  如图:

  [编辑本段]

  平衡计分卡的基本内容

  平衡计分卡中的目标和评估指标来源于组织战略,它把组织的使命和战略转化为有形的目标和衡量指标。BSC中客户方面,管理者们确认了组织将要参与竞争的客户和市场部分,并将目标转换成一组指标。如市场份额、客户留住率、客户获得率、顾客满意度、顾客获利水平等。BSC中的内部经营过程方面,为吸引和留住目标市

  3/13场上的客户,满足股东对财务回报的要求,管理者需关注对客户满意度和实现组织财务目标影响最大的那些内部过程,并为此设立衡量指标。在这一方面,BSC重视的不是单纯的现有经营过程的改善,而是以确认客户和股东的要求为起点、满足客户和股东要求为终点的全新的内部经营过程。BSC中的学习和成长方面确认了组织为了实现长期的业绩而必须进行的对未来的投资,包括对雇员的能力、组织的信息系统等方面的衡量。组织在上述各方面的成功必须转化为财务上的最终成功。产品质量、完成订单时间、生产率、新产品开发和客户满意度方面的改进只有转化为销售额的增加、经营费用的减少和资产周转率的提高,才能为组织带来利益。因此,BSC的财务方面列示了组织的财务目标,并衡量战略的实施和执行是否在为最终的经营成果的改善作出贡献。BSC中的目标和衡量指标是相互联系的,这种联系不仅包括因果关系,而且包括结果的衡量和引起结果的过程的衡量相结合,最终反映组织战略。

  平衡记分卡的设计包括四个方面:财务角度、顾客角度、内部经营流

  程、学习和成长。这几个角度分别代表企业三个主要的利益相关者:股东、顾客、员工每个角度的重要性取决于角度的本身和指标的选择是否与公司战略相一致。其中每一个方面,都有其核心内容:

  第一、财务层面。财务业绩指标可以显示企业的战略及其实施和执行是否对改善企业盈利做出贡献。财务目标通常与获利能力有关,其衡量指标有营业收入、资本报酬率、经济增加值等,也可能是销售额的迅速提高或创造先进流量。

  第二、客户层面。在平衡记分卡的客户层面,管理者确立了其业务单位将竞争的客户和市场,以及业务单位在这些目标客户和市场中的衡量指标。客户层面指标通常包括客户满意度、客户保持率、客户获得率、客户盈利率,以及在目标市场中所占的份额。客户层面使业务单位的管理者能够阐明客户和市场战略,从而创造出出色的财务回报。

  第三、内部经营流程层面。在这一层面上,管理者要确认组织必须擅长的关键的内部流程,这些流程帮助业务单位提供价值主张,以吸引和留住目标细分市场的客户,并满足股东对卓越财务回报的期望。

  第四、学习与成长层面。它确立了企业要创造长期的成长和改善就必须建立的基础框架,确立了目前和未来成功的关键因素。平衡记分卡的前三个层面一般会揭示企业的实际能力与实现突破性业绩所必需的能力之间的差距,为了弥补这个差距,企业必须投资于员工技术的再造、组织程序和日常工作的理顺,这些都是平衡记分卡学习与成长层面追求的目标。如员工满意度、员工保持率、员工培训和技能等,以及这些指标的驱动因素。

  最好的平衡一记分卡不仅仅是重要指标或重要成功因素的集合。一份

  结构严谨的平衡记分卡应当包含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目标和指标,这些指标不仅前后一致,而且互相强化。例如,投资回报率是平衡记分卡的财务指标,这一指标的驱动因素可能是客户的重复采购和销售量的增加,而这二者是客户的满意度带来的结果。因此,客户满意度被纳入记分卡的客户层面。通过对客户偏好的分析显示,客户比较重视按时交货率这个指标,因此,按时交付程度的提高会带来更高的客户满意度,进而引起财务业

  4/13绩的提高。于是,客户满意度和按时交货率都被纳入平衡记分卡的客户层面。而较佳的按时交货率又通过缩短经营周期并提高内部过程质量来实现,因此这两个因素就成为平衡记分卡的内部经营流程指标。进而,企业要改善内部流程质量并缩短周期的实现又需要培训员工并提高他们的技术,员工技术成为学习与成长层面的目标。这就是一个完整的因果关系链,贯穿平衡记分卡的四个层面。

  平衡记分卡通过因果关系提供了把战略转化为可操作内容的一个框架。根据因果关系,对企业的战略目标进行划分,可以分解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几个子目标,这些子目标是各个部门的目标,同样各中级目标或评价指标可以根据因果关系继续细分直至最终形成可以指导个人行动的绩效指标和目标。

  [

  编辑本段]

  平衡计分卡详解

  BSC是一套从四个方面对公司战略管理的绩效进行财务与非财务综合评价的评分卡片,不仅能有效克服传统的财务评估方法的滞后性、偏重短

  期利益和内部利益以及忽视无形资产收益等诸多缺陷,而且是一个科学的集公司战略管理控制与战略管理的绩效评估于一体的管理系统,其基本原理和流程简述如下:

  1、以组织的共同愿景与战略为内核,运用综合与平衡的哲学思想,依据组织结构,将公司的愿景与战略转化为下属各责任部门(如各事业部)在财务(Financial)、顾客(Customer)、内部流程(InternalProcesses)、创新与学习(Innovation

  Learning)等四个方面的系列具体目标(即成功的因素),并设置相应的四张计分卡,其基本框架见下图:

  2、依据各责任部门分别在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创新与学习等四种计量可具体操作的目标,设置——对应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这些指标不仅与公司战略目标高度相关,而且是以先行(Leading)与滞后(Lagging)两种形式,同时兼顾和平衡公司长期和短期目标、内部与外部利益,综合反映战略管理绩效的财务与非财务信息。

  3、由各主管部门与责任部门共同商定各项指标的具体评分规则。一般是将各项指标的预算值与实际值进行比较,对应不同范围的差异率,设定不同的评分值。以综合评分的形式,定期(通常是一个季度)考核各责任部门在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创新与学习等四个方面的目标执行情况,及时反馈,适时调整战略偏差,或修正原定目标和评价指标,确保公司战略得以顺利与正确地实行。BSC管理循环过程的框架见下图:

  5/136/

  13[编辑本段]

  平衡计分卡的优点

  平衡计分卡不仅是一种管理手段,也体现了一种管理思想,就是:

  (1)只有量化的指标才是可以考核的;必须将要考核的指标进行量化。

  (2)组织愿景的达成要考核多方面的指标,不仅是财务要素,还应包括客户、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自平衡计分卡方法提出之后,其对企业全方位的考核及关注企业长远发展的观念受到学术界与企业界的充分重视,许多企业尝试引入平衡计分卡作为企业管理的工具。

  实施平衡计分卡的管理方法主要有以下优点:

  (1)克服财务评估方法的短期行为;

  (2)使整个组织行动一致,服务于战略目标;

  (3)能有效地将组织的战略转化为组织各层的绩效指标和行动;

  (4)有助于各级员工对组织目标和战略的沟通和理解;

  (5)利于组织和员工的学习成长和核心能力的培养;

  (6)实现组织长远发展;

  (7)通过实施BSC,提高组织整体管理水平。

  [编辑本段]

  平衡计分卡与战略管理

  BSC贯穿于战略管理的三个阶段。由于制定BSC时,要把组织经营战略转化为一系列的目标和衡量指标,此时管理层往往需要对战略进行重新的审视和修改,这样BSC为管理层提供了就经营战略的具体含义和执

  行方法进行交流的机会。同时,因为战略制订和战略实施是一个交互式的过程、在运用BSC评价组织经营业绩之后,管理者们了解了战略执行情况,可对战略进行检验和调整。在战略实施阶段,BSC主要是一个战略实施机制,它把组织的战略和一整套的衡量指标相联系,弥补了制订战略和实施战略间的差距。传统的组织管理体制在实施战略时有很多弊端:或是虽有战略却无法操作;或是长期的战略和短期的年度预算相脱节;或是战略未同各部门及个人的目标相联系,这样,使战略处于一种空中楼阁的状态。

  (1)在制定BSC时与战略挂钩,用BSC解释战略。如前所述,一份好的BSC通过一系列因果关系来展示组织战略。例如某一组织的战略之一是提高收入,则有下列因果关系:增加对雇员销售技能培训。了解产品性能,促进销售工作。收入提高。BSC中的每一衡量指标都是因果关系中的一环。一份好的BSC中的评估手段包括业绩评估手段和推动业绩的评估手段,前者反映某项战略的最终目标及近期的工作是否产生了成果,后者反映实现业绩所做的工作,两者缺一不可。

  (2)利用BSC宣传战略。实施战略的重点是所有的雇员、组织高级经理、董事会成员都了解这项战略。通过宣传BSC可以使雇员加深对战略的了解,提高其实现战略目标的自觉性。同时通过定期、不间断地将BSC中的评估结果告诉雇员,可以使其了解BSC结组织带来的变化。为了使董事会能够监督组织的高级经理人员及整个组织的业绩表现,董事会成员也应了解BSC。这样,他们监督的重点将不再是短期的财务指标,而是组织战略的实施。

  (3)将BSC与团队、个人的目标挂钩。这一工作可以通过分解BSC的目标和衡量指标来完成。平衡计分卡是由一整套具有因果关系的目标、衡量指标组成的体系,因此,它对于分解非财务指标有着独特的优势(传统上,非财务指标很难分解)。

  分解可以采取两种方式:

  第一种是由总组织管理人员制订BSC中财务方面、客户方面的战略,然后由中层管理人员参与制订内部经营过程和学习成长方面的目标和衡量指标。

  第二种是下一级部门将总组织的BSC作为参考,部门经理从组织的计分卡中找到自己可以施加影响的目标和衡量指标,然后制订该部门的计分卡。

  (4)把BSC用于执行战略和计划的过程,将战略转化为行动。

  第一步,要为战略性的衡量指标制定3-5年的目标。

  第二步,便是制订能够实现这一目标的战略性计划。以资本预算为例,传统的资本预算未能把投资和战略相连,而选用了回报率等单纯的财务指标进行投资决策。现在我们可以用BSC来做,通过利用BSC来为投资项目打分,名列前茅的并在资本预算范围内的投资项目将被采用。这种投资决策方法使资本预算和组织战略紧密相连。

  第三步便是为战略计划确定短期计划。管理人员根据顾客情况、战略计划、经营过程、雇员情况按月或季制订短期目标,即把第一步“3~5年的目标”中的第1年目标转化为BSC中4个方面的目标和衡量指标。这种战略性衡量指标,长远目标,战略计划。短期计划的过程,为组织目标转

  化为切实的行动提供了途径。在战略评价和反馈阶段,我们已经知道,BSC中的衡量指标之间存在着因果联系。因此,当我们发现某项指标未达到预期目标时,便可以根据因果关系层层分析引起这项指标变动的其他指标是否合格。如果不合格,则表明是执行不力。如果均已合格,那么管理人员就应对组织内外部环境重新分析,检查据以确定战略的环境因素是否已发生变化,是否需要调整战略。这一反馈分析的过程,对于战略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充分体现了战略管理动态的特征。

  [编辑本段]

  7/13平衡计分卡的缺点

  Yintl(鹰腾咨询)在“管理上市”系列丛书之《绩效·剑》中对平衡计分卡的实施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总结了平衡计分卡的缺点:

  缺点

  平衡计分卡并不能在以下两个重要方面发挥推动企业进步的作用:

  它不适?用于战略制定。卡普兰和诺顿特别指出,运用这一方法的前提是,企业应当已经确立了一致认同的战略。

  ?它并非是流程改进的方法。类似于体育运动计分卡,平衡计分卡并不告诉你如何去做,它只是以定量的方式告诉你做得怎样。

  [编辑本段]

  什么样的组织应考虑采用BSC管理系统?

  高层管理者有短期行为,或换了几任总经理仍然业绩不良

  缺乏有效的员工绩效管理系统

  对分公司业绩管理存在诸多问题:虚假利润、短期行为等

  希望实现突破性业绩

  需要转型或变革的国营企业

  希望实现长期发展,打造百年品牌

  规范化管理,提高整体管理水平

  提高组织战略管理能力

  二次创业的民营企业

  [编辑本段]

  平衡计分卡应用的成功案例

  早期使用者获得的成功

  8/13

篇六:根据反馈原理对等级评定的运用进行利弊分析

  反馈原理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反馈是控制论的一种重要的基本原理。它是指控制系统把信息输送出去,然后把其作用的结果返回来,并对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起到控制作用。通过反馈的手段,可以不断地纠正偏向和失误达到预期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反馈原理十分重要,作用很大。对学生来说,反馈信息可使学生强化正确,改正错误,找出差距,以调节思维方式,改进学习方法,对教师来说,反馈信息可使教师及时掌握教学的效果与反应,以便调节教学活动的安排,改进教法,以保证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以下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应用反馈原理谈一些做法与体会

  一、教师要注重“及时评定”,促进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的关键性反应,如回答问题、板演、课堂练习、质疑、实验操作、课外作业等,及时作出评价。以便让学生辨明正误,知道优劣。学生能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缩短了错误信息在头脑中的停留时间,这种在教学过程中作出的评价,心理学上称之为“及时评定。”根据教育心理学研究,这种作法学生进步很快,做对的有强化作用,做错的有分化作用,并能及时得到订正。

  “及时评定”的常用方法一是教师评定:如对学生回答的肯定或否定,对板演的批改与订正,给计算题的最后答案等等。二是集体评定:如相互批阅练习,对其他同学错误的回答或板演进行订正,由全班学生作出肯定或否定的齐答等等。三是自己评定:如通过另外解法途径加以核对,或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来检验,或从答案数值的大小进行估量检查,或将答案代入原题,重算一遍进行验算,由学生作出自我判断。

  比如,教学“角的分类”时,教师出一道题:“大于

  的角叫做钝角。”让学生判断。结果不少学生认为这道题是对的,教师及时向全班学生问:“等于

  的角是什么角?”这时学生发现自己回答的不全面,遗漏了“小于

  ”这一条件,从而觉察到自己思维缺乏周到的毛病。

  又如:“有一段公路全长360km。甲队单独修需要9天完成,乙队单独修需要12天完成,问两队同时修需要几天才能完成?”(六年级数学下册,工程问题)

  这道题不少学生是先分别求出甲、乙两队各每天修路多少千米,再求两队合修的时间,所以列式360÷(360÷9+360÷12)解法较复杂,这时教师及时提示,引导学生用另一种解法:1÷(1÷9+1÷12)。

  通过两种解法的对比,学生就会觉察自己在思维灵活性上的差距,从而在今后的解题中思路更开阔一些。

  从上述两例可知,作用于学生的反馈信息,可以加深学生对自己思维品质的了解,并作出相应的反应,不断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改进处理数学问题的思想方法。

  应用反馈原理,促进学生自我调节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当信息反馈与输出信息作用相反时,要防止学生可能产生的自卑心理或厌烦情绪,这时教师应加以对其作适当的鼓励,以唤起学生新的成功希望。

  2、只注重讲授,而忽视学生的反应,对正确的答案不予肯定,对独创的见解不予表扬,对含糊的说法不置可否等,这些都是不利于学生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进行自我调节的。

  3、信息的反馈要准确。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教师应准确无误地告诉学生。否则,错误或模糊不清的评定将给学生进一步学习造成障碍。

  4、信息的反馈要能促进思维。教学时教师不能单纯地做出“是”或“不是”的简单评定,也不能急于把现成的答案灌输给学生。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反馈信息,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启发,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知识,理清有关线索,探索问题的解决办法,并最终得出正确答案。这在课堂上,虽然时间花得长一些,但却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能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这对于他们将来学习,创造无疑是很有益处的。

  二、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节教学方案改进教学方法

  学贵得法,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由于教学的对象是人。即使同一教学内容,同一教法,在不同的班级中,将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节后续教学方法和进程甚至整节课的组织安排,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如对于大多数学生通过自学,可以解决的问题不讲,解决不了的问题精讲,遗漏的问题予以补充。又如,有的课就需要教师多讲一些,多示范、演示一些。教师讲得多,并不代表学生就被动,也并不代表会导致学生没有学习愿望。这也是根据学生反馈信息,及时调节教学方法的最好门路。

  如何处理好反馈信息呢?

  1、根据学生的回答与质疑,及时调节好教学程序。如正面讲述概念,没有使学生真正理解,应从反例加以阐述,从而引导学生从对比中得到正确概念。

  2、根据学生的反应速度,及时调节好教学节奏。有部分年青教师,往往拘泥既定的教案,对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内容不断地讲解,对学生没有理解的地方不愿重加阐述。结果,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3、根据实际的教学效果,及时改进课堂设计。如果学生反馈信息表明,整个过程的课堂设计应当改进。那在同教材不同进程的教学对象或在下轮教学中就要作出相应的调节。

  例如:教学“在一只底面半径是30cm的圆柱形水桶里,有一段半径为10cm的圆柱形钢材,放在水里,当钢材从储水桶中取出时,桶里的水面下降5cm,这段钢材有多长?”一位教师在一个班级中采用启发、提问教学法。分三步来提问:

  (1)取出钢材后,桶里水面下降5cm,这下降的部分水的体积与钢材体积有什么关系?

  (2)下降水的体积(则钢材体积)怎么求?

  (3)已知圆柱钢材的体积与底面半径,钢材的长度应该怎样求?

  这样教法“两者体积相等”学生比较难理解,不少学生仍然似懂非懂,练习时无从着笔。这一反馈信息说明学生对这

  类题解法还没有真正理解。于是,他在另一个班级的教学中,就改用了实验教学法。

  这样,学生很快理解了“两者体积相等”这一关键性问题,正确地列出了算式,教学效果比先教的班级好得多。

  又如,一位教师教学正比例和反比例时,在第一轮教学中,教师按传统的教法先讲完正比例的意义和应用题后,再教反比例的意义和应用题,最后才综合复习。结果学生在学了正比例时头头是道,但到学习反比例时,就开始混淆,判断不准了,效果不理想,这一信息反馈说明内容单一,容易养成按例题套题的不动脑筋分析的习惯。于是,在第二轮的教学中,就将正、反比例的教材重新组织,交错进行教学,在教学中,突出分析、比较,结果效果极佳。

  三、充分发挥“前馈”作用,减少错误发生

  “前馈”控制是指一种争分夺秒以获取预测信息,使系统在偏差即将发生之前就加以纠正的方法。如果每一位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充分发挥“前馈”的积极作用,对学生头脑中正在孕育的错误,通过提醒,暗示等手段,及时发出干扰信息,以便减少错误发生或将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将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多次反馈信息的结果,可以让学生建立起条件反射,从而实现前馈。比如,一个学生屡次犯了“8的立方=24”的错误,并经教师不断纠正以后,再遇到

  的立方这类问题时,便立即提醒自己,不要再犯

  的立方看成

  。这事例说明反馈与前馈有密切的联系,前馈是以反馈作基础的。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能恰当地应用反馈原理,就会有效地提高课堂教

  学效果,这从控制论的观点来看,是有极其理论根源的。

推荐访问:根据反馈原理对等级评定的运用进行利弊分析 利弊 原理 反馈

本文链接:https://www.xpbxgsx.cn/zhuantifanwen/fanwendaquan/966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4 精优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浙ICP备15042696号-1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