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精优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范文大全 >

农业发挥比较优势(14篇)

时间:2022-12-02 09:30:04 来源:精优范文网
导读: 农业发挥比较优势(14篇)农业发挥比较优势  浅析中国农产品出口情况  目录  背景:  

农业发挥比较优势(14篇)农业发挥比较优势  浅析中国农产品出口情况  目录  背景: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业发挥比较优势(14篇),供大家参考。

农业发挥比较优势(14篇)

篇一:农业发挥比较优势

  浅析中国农产品出口情况

  目录

  背景:

  .......................................................................................2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分析:.......................................................2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比较优势分析

  ........................................5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比较劣势分析

  ........................................7我国农产品贸易前景...............................................................9举例:

  .......................................................................................背景:

  中国既是一个农业大国,又是人口大国,解决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一直以来是中国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农民不富,中国不富”,农产品的稳定对中国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中国加入WTO之初,曾有不少人士担忧中国农产品将遭受来自国外农产品的强劲冲击,因而动摇中国的国本。加入WTO以来的五年多时间里,中国农产品在挑战中发展了自己,出口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农产品出口可以高枕无忧了。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随着中国开放度的进一步扩大,农产品所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将更复杂,应对工作更艰巨。为此,我们需要全面的理解农产品的出口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研究我们目前存在的差距,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才能确保农产品稳步健康发展。

  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分析:

  年度

  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进口额

  出口额

  进出口额

  112.3156.2286.5118.1159.8277.9124.1180.2304.3188.9212.4401.3230.9279.7510.6286.5271.8558.3319.8310.3630.1409.7266.2775.9583.3402.2985.5521.7392.1913.8719.1488.81207.(表一:2000至2010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额数据)

  (图一:中国农产品2000至2010年进出口额曲线图)

  由此可知:

  1.从2000-2010年,中国农产品出口额和进口额整体都呈现上升的趋势,但对外贸易仍以进口为主。

  2.尽管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低于进口总额,但出口总额每年仍以很大速度增长,且进大于出的局面得到了改善。

  我国主要出口的农产品的情况:

  (图二:2009年主要出口农产品饼状

  图)

  (图三:2010年主要出农产品饼状图)

  水产

  粮食

  畜禽

  果蔬茶叶

  秸秆饲料

  其他

  132.21744.3173.64081.7102.51636.5133.936.167.1单位:亿美元

  (表二:2009年和2010年的主要要出口农产品)年度

  20102009由此可知:

  我国的出口农产品主要是水产、果蔬茶叶、畜牧、秸秆饲料、其他等。

  (表三:2000-2010年中国主要农产品出口趋势图)

  由此可知:

  中国几乎所有重要农产品的出口在过去10年都有增加,但农产品贸易出现了显著的结构变化。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出口增加较多,而土地密集型产品出口趋于减少。

  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比较优势分析

  (1)要素禀赋优势。一个国家的生产要素禀赋状况直接影响到其对外经贸活动地位。从土地、资本和劳动力三大要素状况比较,中国劳动力资源具有明显优势,而人均资本和土地拥有量,美国、欧洲和日本分别占有绝对优势。

  农业资源多样性优势。中国跨越亚热带和温带,气候条件和自

  然资源多种多样,能够生产各类农产品,满足世界市场多样化的食品需求。中国正在发挥区域比较优势,重点培育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建设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如目前已经或正在形成长江上中游、赣南湘南桂北和浙南闽南粤东柑橘主产区;渤海湾和西北黄土高原苹果生产优势区;中原和东北肉牛优势区;中原、内蒙古、河北、西北、西南肉羊优势区;东北、华北及京津沪牛奶优势区;东南沿海、黄渤海出口水产品优势养殖带。中国大部分地区饲养畜禽、种植蔬菜均具有比较优势。

  劳动力资源优势。我国农村劳动力多,能够在较长的时期内为出口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服务提供低成本的劳动力供给。这对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非常有利。我国的蔬菜、水果、畜产品、水产品,国内价格比国际市场低,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和价格竞争力。

  市场区位优势。亚洲是世界农产品贸易最重要、也是最具成长潜力的市场,日、韩、香港、台湾、印尼、泰国等都是重要的农产品进口国家和地区。由于运距短、运销便捷,我国对亚洲市场出口蔬菜、水果、水产品、肉类等高价值农产品,具有显著的区位优势。

  (2)出口商品价格优势。从总体看,我国的水果、蔬菜、肉类产品价格均低于国际市场价格。目前,我国的主要水果如苹果、鸭梨、柑橘的国内市场价格比国际市场价格低四至七成,有较强的竞争优

  势。我国畜牧业的比较优势要强于种植业,在价格方面,除禽肉外,其他肉类价格均低于国际市场价格,其中,猪肉价格比国际市场低57%,牛肉价格低84%,羊肉价格低54%。

  (3)出口商品产量优势。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大渔业生产国,1997年我国的水产品产量达到3602万t,总产量占世界首位,人均水产品占有量为29.87kg,比世界平均水平高54%2000年我国肉类产量达6270万t,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肉类生产国。苹果、柑橘、梨的产量在世界上也名列前茅。

  (4)出口商品质量优势。近年来,为了满足国内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产品进口国的质量安全标准的要求,农业部制定、修订农产品国家标准450多项,行业标准1550项,开展创建“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县”活动,从生产源头抓农产品质量安全。另外,优质专用小麦、玉米、早稻和高产高油大豆等优质专用农产品迅速发展,都大大促进了我国粮食产品质量的提高。

  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比较劣势分析

  (1)我国处于劣势的农产品主要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粮食、棉花、油、糖等大宗农产品,我国每年都大量进口这几类产品。90年代以前,我国粮食、棉花的国内价格水平均低于国际市场水平,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但近10年来,我国粮食生产成本平均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油料、糖类等大宗农产品的国内价

  格已高于国际市场价格二至五成,失去了以往的竞争优势。国内市场花生油、菜油和豆油的价格已分别高出国际市场价格24%、43%和45%。这种价格上的劣势使得中国的粮、棉油等农产品极易遭到国外价廉质优的同类农产品的冲击。

  (2)出口农产品结构不合理,出口市场过于单一。长期以来粮食一直是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大宗农产品,而价值比较高的农产品如蔬菜、鲜花、水果等出口数量有限,这种低级农产品出口结构不符合世界农产品贸易发展的趋势。与农产品出口结构不合理相对应的是农产品的出口市场单一化:一是出口地区过于集中。据统计,近年来外贸农产品出口70%以上集中在沿海的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等省市,而占全国大部的中部和西部地区,外贸农产品的生产比重偏少,造成外贸农产品生产地域分布不合理。二是出口市场过于单一。我国农产品出口主要集中在日、韩等亚洲国家和地区。这种状况造成对局部世界市场过分依赖。

  (3)出口农产品生产成本过高。随着农业政策倾向的转变,农产品的提价,外贸农产品价格日益提高。其次,我国劳动力价格低廉的优势正逐步消失,使直接生产费用不断提高。再次,如果按照国外统计口径计算完全生产成本,外贸农产品的成本会更高。成本偏高,将会直接削弱价格竞争优势。目前我国的大米、小麦、玉米和大豆等几大粮食作物的国内市场价格都已超过国际市场,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能力。

  (4)出口农产品品质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我国农产品的品质、加工程度和附加值都比较低,与国外差距明显。我国畜产品用于加工的肉、蛋产品占全国总产的3%~4%和1%左右,而发达国家达到30%~40%,有的高达70%。从小麦来看,我国小麦品种与国外代表性品种在蛋白质含量、赖氨酸含量等主要指标差异不大,但在特质粉、专用粉的专用品种上差距较大,不仅数量缺,而且质量差。除此以外,我国的许多农产品在加工处理、储藏包装、花色品种、卫生检疫等诸多方面有明显的劣势,这都影响到出口农产品的品质。

  摘自《中国商务年鉴》

  我国农产品贸易前景

  1水产品及其制品和园艺产品是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也是中国农业生产上具有优势的产品。

  2中国的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尤其是果蔬产品、水海产品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在国际市场上仍然具有非常明显的价格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

  3根据赫-俄理论,产品的价格是由要素的成本决定的,中国具有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所以,中国可以选择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出口,而进口一些土地密集型或资源密集型的产品。所以,中国的农产品对外贸易额每年都以较高的速度增长就不奇怪了。

  举例:

  比较中国和泰国农产品出口情况:

  中国与泰国的出口产品结构较接近,在排名前10位的出口产品中,中国与泰国有6种产品是一致的,如肉及食

  用杂碎、鱼及其他水生动物产品、蔬菜、谷物,内及鱼和其他水生动物制品以及蔬菜及水果制品。在6种产品中,中国有5种产品是排名前5位的出口农产品,如鱼及其他水生动物产品、蔬菜、谷物、肉及鱼和其他永生动物制品和蔬菜及水果制品。泰国有4种产品是排名在前5位的出口农产品,如鱼及其他永生动物产品、谷物、肉及鱼其他水生动物制品和蔬菜及水果制品。而且,这6种产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如蔬菜水果及其制品、肉及食用杂碎、肉及鱼和其他永生动物制品等产品。这意味着中国与泰国在出口农产品结构上有较高的相似度。与此同时,两国主要出口农产品也有些不同,泰国主要出口橡胶及其制品、糖及糖食、杂项食品、木及木制品、纸及纸制品。而中国主要出口其他动物产品、食用水果、茶叶及调味香料和油籽,籽仁、工业或药用植物、饲料、饮料、酒及醋。

篇二:农业发挥比较优势

  世界贸易体系中中国农业的地位

  前

  言

  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农业大国。农业在中国历来被认为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1978年开始的以市场化为取向的农村改革,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历史性转折点,不仅突破传统体制的束缚,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了以不足世界9%的耕地养活世界近21%人口的奇迹,而且带动和促进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有力地支持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2001年底中国加入WTO,中国农业对外开放程度大幅提高,中国农业与世界农业的关联程度发生重大变化。在世界贸易体系中,中国作为农产品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既可能受到国际市场的不利冲击,同时也对国际市场有着巨大影响。

  本报告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增长及结构变化特征;第二部分分析了中国农业分享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利益以及加入WTO后过渡期的影响;第三部分揭示了中国农业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和关键问题;第四部分提出了中国农业进一步融入世界贸易体系的战略思路与政策建议。

  一、中国农业:增长与结构变化

  (一)农业与中国经济增长

  农业一直是中国国民经济的主导部门。1978年,农业仍然贡献了国内生产总值的28.1%,吸纳了高达70.5%的就业人口。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增长。1978-2003年间,中国GDP年平均实际增长率达9.4%。尽管农业部门(4.5%)没有取得工业(11.6%)和服务业部门(10.3%)的高增长率,但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稳定增长,有力支撑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改革开放顺利推进。

  随着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从封闭经济向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转型,以及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也伴随着大规模的结构性转型,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逐年下降。到2003年,农业占GDP的份额下降到14.6%,就业份额下降到49.1%。在外贸结构中,农业出口份额由1980年的26.7%下降到2003年的4.9%,进口份额由33.8%下降到4.6%。

  (二)农业增长的绩效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业经历了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农村人民公社和市场化改革、对外开放等体制变革阶段。1978年以前的人民公社体制以及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严重束缚农民生产积极性,导致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农业结构单一,农村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状态。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首先从农村开始,迅速扩展到全国各地和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农业得到快速发展。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废除了人民公社制度,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极大调动了农民群众积极性,1978-1984年,中国粮食产量实际年均增长率达5%,蔬菜水果分别达7.5%、7.2%,而棉花则高达19.3%,远远超过20世纪60-70年代的增长率(表2)。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农产品供求格局发生根本性转变,从长期短

  缺转向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人均食物占有量大幅增长。中国农业增长最突出的贡献是解决了近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

  究竟是什么创造了中国农业增长的奇迹?许多研究表明,这既包括改革初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制度创新的巨大作用(Fan,1991;Lin,1992),也离不开技术进步的贡献(Huang和Rozelle,1996;Fan和Pardey,1997)。同时还包括增加农业投入,加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以及流通体制的市场化改革,扩大农业对外开放等。

  (三)结构变化

  在农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随着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城镇化的推进以及收入水平的提高,对肉类产品、水产品和水果蔬菜等的食品需求大幅度增加,农业结构也发生显著变化。在农业总产值中,畜牧业的比重已由1978年的15%扩大到2003年的32.1%,水产品由1.6%上升到10.6%,而种植业则由80%下降到50.1%。

  作物结构:农作物面积中,粮食面积逐年下降,由1978年的80.3%,下降到2003年的65.2%,而能够促进农民增收的高价值经济作物面积不断上升,由19.7%增加到34.8%(图5)。其中粮食作物中,水稻、小麦面积逐步下降,而玉米面积随着畜牧业增长对饲料需求的增加略有增加。经济作物中,蔬菜、水果面积增加比较显著。

  畜牧业:过去单一养猪型的畜牧业逐步转变为多种牲畜和家禽养殖协调发展。到2003年生猪占畜牧业产值的份额降低到46.7%,家禽份额扩大到占29%,养牛业10%,养羊业5.9%。

  (四)食品消费结构

  中国不仅解决了庞大人口的吃饭问题,而且随着人均收入的增长以及城市化水平的提高,食品消费结构也发生显著变化。第一,农村和城镇居民的粮食和蔬菜人均消费量呈明显减少,肉类、水产品消费增加。如2003年城镇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比1983年减少了45%,农村居民减少14%;城镇居民人均蔬菜消费量下降了29%,农村居民人均下降18%。城镇居民人均肉类产品消费增加46%,农村居民增加69%。城镇居民人均水产品消费增加65%,农村居民增加93%。

  第二,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差异依然较大。2003年城乡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差距为35.5%(1983年为56%);蔬菜消费差距从1983年的1.3倍缩小到2003年的1.1倍。猪牛羊肉消费差距由1.9倍缩小到1.6倍。食油消费差距从2倍缩小到1.5倍,禽肉从3.1倍缩小到2.9倍,水产品从5.2倍缩小到2.9倍。

  第三,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异扩大。1985-2003年,城乡居民人均活消费支出差距从2.1:1扩大到3.4:1;食品支出占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从57.8%下降到45.6%,城镇居民家庭的食品支出比重从53.3%下降到37.1%(图6);城乡居民人均食品支出差距从2.0:1扩大到2.7:1(国家统计局,2004)。

  二、中国农业与世界贸易体系

  (一)分享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利益

  自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农业不仅实现快速增长,结构变化显著,而且逐步扩大对外开放,进一步加深了与世界贸易体系的一体化。

  与中国对外贸易高速增长保持一致,中国农产品贸易得到快速发展。中国农产品出口由1992年的不到113亿美元,增长到2003年的212.4亿美元,年均增长率5.8%;农产品进口由53亿美元增加到189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12.3%(表5)。中国已经成为继美国、欧盟、加拿大、巴西之后的世界第5大农产品出口国,也是除欧盟、美国、日本之外的第4大农产品进口国,对世界农产品市场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尽管中国农产品贸易增长较快,但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产业结构、贸易结构的升级,农产品出口在外贸出口总额中的份额呈下降趋势,由1992年的13.3%,下降到2003年的4.8%,进口份额由6.6%下降到4.6%。而在许多贸易伙伴的贸易结构中,农产品出口仍然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新西兰的商品出口总额中,有59%是农产品,智利达39%,巴西32%,澳大利亚26%,泰国17%,加拿大13%,美国10%。

  中国农产品贸易增长的实绩显示,农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分享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利益,对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中国农产品出口仍然具有重要的外汇贡献。1992-2003年的12年,中国外贸顺差累计2426.5美元,农产品净出口累计513.3亿美元,占21.2%。其中,1992年农产品净出口26.2亿美元,占全国外贸顺差的60%以上,2003年23.5亿美元,占9.2%。其次,对拓宽农民就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关研究表明,中国农产品出口乘数2002年为1.66,相当于1美元农产品出口能够额外产生1.66美元的经济活动;每1万美元的农产品出口,能直接和间接创造近28个就业岗位(程国强,2004)。表7显示,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出口在中国农产品出口占76%以上的份额,而且呈进一步扩大的趋势,这对中国农业发挥比较优势,提高农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第三,农产品进口缓解了农业资源短缺压力,促进了农业比较优势的发挥和农业资源配置的优化。

  (二)在多大程度上参与世界贸易体系?

  目前中国经济已经在较大的程度上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中国既充分享着经济全球化的巨大利益,也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使更多的国家受益。世界银行的数据表明,2003年中国是除法国外世界上第二大对外直接投资输入国,中国经济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已经达到55%,仅次于德国和俄罗斯,居世界第三。

  尽管中国农业与世界市场的关联程度

  日益增加,由1992年的15.8%,增加到2003年的19.4%(表9),越来越融入世界贸易体系,但相对整个中国经济而言,农业的贸易依存度并不显著。从国际比较看,2002年中国农产品出口占农业国内增加值的比重只有9.3%,而美国为41.1%、欧盟34%、俄罗斯36%。其政策含义在于,中国农业增长更多地依赖内生需求,农业资源主要被配置到解决国内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与此相反,农产品出口占主导地位的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和泰国等,农业贸易依存度则高达99-175%。这意味着这些国家

  的农业部门高度依赖国际市场,促进国际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对这些国家的农业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

  (三)农业进一步对外开放:加入WTO的后过渡期

  尽管目前中国农业参与世界农产品贸易的程度相对有限,但实际上,自2001年底中国加入WTO,中国农业对外全面开放市场的壁垒已经基本消除。尤其是从2005年开始,中国农业在加入WTO谈判中争取的过渡期基本结束,进入WTO“后过渡期”,中国成为世界上农产品市场最开放的国家之一。

  第一,农产品关税降至承诺的终点,即由加入WTO前2001年的23.2%,经过2002-2004三年削减后,降至2005年的15.35%。远远低于世界农产品平均关税62%的水平,成为世界上农产品关税总水平最低的国家之一。

  第二,自2004年起,粮食等重点农产品的进口关税配额数量已经达到最高点,2005年之后将继续维持这样的高水平。如小麦963.6万吨,大米532万吨,玉米720万吨,食糖194.5万吨,棉花89.4万吨,羊毛28.7万吨,毛条8万吨。除小麦继续保持90%的国营贸易比例外,其他农产品的国营贸易比例将逐步缩小。2005年取消羊毛和毛条的进口指定经营制度。2006年取消豆油、棕榈油、菜籽油进口的关税配额管理,实行9%的单一关税管理。

  第三,中国承诺自加入WTO起,取消了农产品出口补贴,承诺将国内支持中的黄箱补贴上限约束在8.5%,低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水平。

  令许多人不解的是,中国加入WTO以来,国外具有优势的粮食等大宗农产品并没有如预期涌入中国市场,人们普遍担心农业将受到严重冲击的情况也没有出现。我们以为,这其实存在较大的必然性:第一,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根据加入WTO的新形势,采取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效的支农政策措施,推动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了农业竞争力,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第三,加入WTO影响的滞后效应,使国际竞争压力对中国农业的影响在短期内没有表现出来。第三,国内外市场价格变化在客观上缓解了进口压力。如2002年,由于世界粮食主产国受灾严重,导致国际粮食价格上涨25-30%,而中国国内粮食过剩、价格低迷,国外粮食不具备进入中国市场的价格条件。尤其需要指出的是,近几年中国农民实际上牺牲了自己的利益来保持国内粮食的低价水平,避免了国外粮食对国内市场的冲击。

  过渡期结束后,中国农业进入对外开放的新阶段,将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上述一些对国内农业有利因素将逐步消失,一些深层次的不利因素正在显现,农业面对的国际竞争压力将全面提升。尤其是,中国小规模分散经营的传统农业与国外大规模现代化农业难以竞争的局面,在较长的时期内不会出现逆转;发达国家对农业高补贴、高保护所形成的不公平国际农产品贸易环境,在短期内也不会得到根本的改变。加入WTO对中国农业的影响和挑战是长期的,在后过渡期将逐步显现出来。具体表现在:

  第一,农产品进口压力日益加大。从2005年开始,今后中国粮食进口关税配额数量每年将达2216万吨,占商品量的15%。按中国粮食口径,将配额折成原粮(包括将豆油配额折成大豆),则粮食配额数量达4107万吨,相当于2004年国内粮食总产量的11.3%(不包括大豆

  进口,2004年2023万吨)。如果这些粮食全部进口到国内市场,将产生深刻的影响:一是进口粮食占国内生产的11%以上,远远超出中国1996年提出的95%粮食自给率的判断,有可能影响中国粮食生产总水平,这要求中国重新评估国家粮食安全政策目标。二是在当前国内粮食供需紧平衡、高价位的背景下,粮食进口将打压国内价格,直接损害种粮农民利益,不利于国内粮食增产。三是影响政府各项支农政策效应的发挥,尤其会抵消现有粮食扶持政策的积极作用。2006年中国取消植物油进口关税配额管理,对国内大豆、油菜籽、花生等的生产和加工行业的影响也不可低估。

  第二,农产品贸易逆差可能成为常态。过渡期三年来,大豆进口增长较快,配额农产品如棉花、食糖、羊毛、棕榈油等进口较多,配额使用率较高(20-70%不等),今后进口仍将呈扩大趋势。2004年中国农产品进口280.3亿美元(比2003年同期增长48.1%),出口233.9亿美元(同比增长9.2%),逆差46.4亿美元(海关总署,2005)。根据中国农产品供需结构和农业资源禀赋特征,我们初步判断,今后中国农业的进口贸易依存度将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贸易将呈大进大出趋势,贸易逆差有可能成为常态,这是今后影响国际收支平衡的一个潜在因素。

  第三,国际市场风险防范和管理的难度加大。随着各个领域全面对外开放,中国将面临越来越多的国际市场风险挑战,防范和化解的难度日益增大。国际农产品市场风险尤为复杂。如2004年4月底国际大豆市场价格急剧波动,市场风险通过跨国公司的营销链条迅速传递到国内市场,导致国内大豆压榨企业全面亏损,初步估计损失达50亿元。

  第四,国际农产品贸易环境日趋复杂。中国将进入贸易摩擦高发期。技术性贸易壁垒、反倾销、特殊保障条款

  等将成为今后中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壁垒,“舆论壁垒”

  等新型壁垒也呈上升之势。发达国家继续对农业提供巨额补贴,国际农产品贸易被严重扭曲,多哈谈判建立国际农业贸易新规则和新秩序步履维艰。这都将在今后一个时期影响中国发挥比较优势,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

  第五,从战略上看,在加入WTO背景下,中国农业所面临的挑战,其实并不在于农产品进口数量的可能增加,更尖锐的矛盾,主要在于农村人口尚未大规模转移背景下,进口农产品增加后大量农民的就业和收入问题。这是一个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和影响着中国经济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全局性问题。有学者指出,如果对经济发展只注重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往往会将农业看成是对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增长无足轻重的部门,因此不愿意增加政府对农业发展的支持和保护,这显然不利于提高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在发达国家高额补贴的农产品进口冲击下,中国不少地区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就可能面临衰落的危险。这样,受威胁的可能并不是国内农产品的供求平衡,而是引起的相当数量的农民的就业和收入问题(陈锡文,2004)。

  三、今后的挑战与关键问题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结构的显著变化,对农产品从主要是数量需求转向数量、质量双重需求;农业发展从过去主要受资源约束转向受资源、市场双重约束。2001年底中国加入WTO,则把中国农业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必须面对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双重挑战。中国农业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发生了深刻而重大的变化。

  而从现在起的今后若干年,中国正处在人均GDP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发展新阶段,将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加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国际经验表明,这既是中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各类矛盾凸现的挑战期。在这一关键时期,着力解决好“三农”问题,继续发挥农业农村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不仅关系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发展,而且直接影响中国对战略机遇的把握,事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但是,中国农业目前仍然是国民经济最薄弱的环节,一些长期困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还远没有根本解决,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农业发展将面临越来越多的压力和挑战,比较突出的有:

  1.人口和食物消费需求增长的压力与日俱增。2004年底中国人口为13亿,预计到2010年达到13.45亿。按照目前的粮食消费结构和需求总量测算,到2010年,粮食年需求量至少为5亿吨。目前中国的粮食生产能力4.7亿吨,要想在今后5年内使农业恢复到5亿吨的生产能力,在物质和技术条件上都存在较大的难度。如何保障13-14亿人口的粮食安全问题,是今后中国农业不能回避的战略问题。

  2.农业资源刚性约束矛盾日益突出。人多地少是中国的基本国情。目前中国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5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3%。从长期看,人口增加、耕地减少,耕地资源紧张的矛盾将始终存在。人均水资源也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干旱和严重缺水已经成为制约西北、华北和中部地区农业发展的瓶颈。今后农业资源紧张的矛盾对农业发展的约束将越来越突出,直接威胁中国的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供给。

  3.农业国际竞争力在短期内难以提高。中国农业在技术进步、产品质量和整体竞争力与主要农产品贸易国的差距在短期内难以改变,中国小规模分散经营的传统农业与国外大规模现代化农业难以竞争的局面,在较长时期内也不会出现逆转。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中国农业投资投入不足,农村资金短缺,生产要素持续外流,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国家对农业的支持政策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将难以在根本上改变,因此在短期内进一步提高中国农业竞争力的难度较大。这也决定了在世界贸易体系中,中国农业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选择正确的发展战略。

  4.影响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体制性制度性矛盾开始凸现。在城镇化和工业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长期积累的城乡二元结构中的一些深层矛盾开始显现: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享受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农村与城市的面貌反差强烈;城乡之间各种要素合理流动的市场体系还没有形成,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体制性障碍仍然存在,农民就业增收渠道难以拓宽。从根本上改变影响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城乡二元结构,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篇三:农业发挥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理论与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

  戴源龙

  国贸09021摘要:比较优势理论是从静态的角度分析国际贸易的成因及结果,指出发挥自身优势从事国际贸易能够促进本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中国加入WTO已快5年时间,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越来越大,对中国的农业经济而言意味着更大的挑战。如今,在农产品生产相对过剩,国内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农产品的对外贸易主要是为寻求农业发展和增加贸易收益,本文分析了我国农产品的出口现状,指出我们应该走比较优势的道路,增强农产品出口的竞争力以迎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挑战,并对我国农业未来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比较优势理论、农产品出口、经济全球化、技术进步

  1引言

  我国既是世界农产品生产大国,也越来越成为世界重要的农产品贸易大国,许多农产品的进出口都对世界市场产生重要影响。全世界的农产品的出口市场上,中国的份额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约是2.4%,2003年达到了3.2%,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五大农产品的出口国。中国农产品进口贸易近几年发展也较快,1992年进口额为96.6亿美元,到2002年则达到124.15亿美元,10年进口增加27.25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2.5%,到2003年,中国农产品进口额居世界第四位。

  一、理论概述

  2.1概念

  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较之另一国均处于绝对劣势,但只要处于劣势的国家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劣势的程度不同,处于优势的国家在两种商品生产上优势的程度不同,则处于劣势的国家在劣势较轻的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处于优势的国家则在优势较大的商品生产比较优势理论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两个国家分工专业化生产和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则两国都能从贸易中得到利益。

  2.2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背景

  1815年英国政府为维护土地贵族阶级利益而修订实行了“谷物法”。“谷物法”颁布后,英国粮价上涨,地租猛增,它对地主贵族有利,而严重地损害了产业资产阶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级的利益。昂贵的谷物,使工人货币工资被迫提高,成本增加,利润减少,削弱了工业品的竞争能力;同时,昂贵的谷物,也扩大了英国各阶层的吃粮开支,而减少了对工业品的消费。“谷物法”还招致外国以高关税阻止英国工业品对他们的出口。为了废除“谷物法”,工业资产阶级采取了多种手段,鼓吹谷物自由贸易的好处。而地主贵族阶级则千方百计维护“谷物法”,认为,既然英国能够自己生产粮食,根本不需要从国外进口,反对在谷物上自由贸易。这时,工业资产阶级迫切需要找到谷物自由贸易的理论依据。

  李嘉图适时而出,他在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提出了著名的比较优势原理(LawofComparativeAdvantage)。这是一项最重要的、至今仍然没有受到挑战的经济学的普遍原理,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经济解释力。他认为,英国不仅要从外国进口粮食,而且要大量进口,因为英国在纺织品生产上所占的优势比在粮食生产上优势还大。故英国应专门发贸易比较优势纺织品生产,以其出口换取粮食,取得比较利益,提高商品生产数量。

  比较优势理论是在绝对成本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根据比较优势原理,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较之另一国均处于绝对劣势,但只要处于劣势的国家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劣势的程度不同,处于优势的国家在两种商品生产上优势的程度不同,则处于劣势的国家在劣势较轻

  -1-

  的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处于优势的国家则在优势较大的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两个国家分工专业化生产和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进口其处于比较劣势的商品,则两国都能从贸易中得到利益。这就是比较优势原理。也就是说,两国按比较优势参与国际贸易,通过“两利取重,两害取轻”,两国都可以提升福利水平。

  二、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现状分析

  入世后的六年期间(2002-2007),我国农产品贸易规模持续扩大,进出口总值每年都跨越一个百亿美元阶梯。到2007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775.7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23.1%,占当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3.6%。其中出口366亿美元,增长18%;进口首次突破400亿美元,达到409.7亿美元,增长28.1%。

  (一)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形势发生逆转,贸易逆差已经成为常态

  我国农产品的出口、进口贸易发展呈现明显的不平衡性,入世后的六年间农产品的出口额净增246.4亿美元,年平均增幅为20.5%;而同期,农产品的进口额净增309.8亿美元,年平均增幅为26.5%,增幅明显高于出口。

  农产品的出口、进口贸易发展的不平衡,直接导致了农产品贸易逆差的出现。2002年我国农产品贸易项下还保持了33.1亿美元的顺差,2003年农产品进口猛增导致当年的农产品贸易出现4.9亿美元的贸易逆差,到2004年贸易逆差激增到84.9亿美元,2005、2006两年的贸易逆差迅速萎缩,但2007年农产品的贸易逆差再次扩大到了43.7亿美元,逆差比上一年(下同)净增34.1亿美元,增长3.6倍。

  (二)农产品的一般贸易进出口全面高出加工贸易

  2007年农产品贸易仍是以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为主,两种贸易方式的进出口总额合计占农产品进出口总额9成以上。我国农产品的一般贸易不论从规模上还是增速上均高出加工贸易。2007年我国农产品一般贸易进出口579.5亿美元,增长26.8%,高出当年农产品进出口增速3.7个百分点,占农产品进出口总值的74.7%,比上一年提高2.2个百分点。其中,一般贸易方式出口的农产品279.8亿美元,增长19.2%,占当年出口总值的76.5%;进口299.7亿美元,增长34.9%,占当年进口总值的73.1%。农产品一般贸易项下出现贸易逆差19.9亿美元。

  受农产品商品性质特点决定,以及国家加大对加工贸易的政策调整力度,农产品加工贸易发展增速缓慢。2007年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134.6亿美元,增幅仅为8.5%,低于当年农产品进出口增速14.6个百分点,仅占当年农产品进出口总值的17.4%,比2006年的比重萎缩2.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75.6亿美元,增长13.4%;进口59亿美元,增长2.7%。农产品加工贸易项下实现贸易顺差16.6亿美元。

  保税区仓储进出口贸易位列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之后,累计进出口39.6亿美元,增长33.4%,增长速度相对较快。保税仓库进出口和边境小额贸易规模双双突破十亿美元,分别进出口10.8亿美元、10亿美元,分别增长13.5%、13.8%。

  (四)我国农产品贸易国别集中度高

  2007年我国农产品贸易前10位的贸易国家(地区)的进出口合计超过600亿美元,占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值的83.1%。

  2007年美国继续占据我国第一大农产品贸易伙伴和最大进口来源地的位置,中美双边的农产品贸易总值达到135.1亿美元,增长18.9%;其中自美国进口农产品91.3亿美元,增长20.3%。对美农产品贸易逆差为47.5亿美元。

  2007年东盟取代日本成为我国第二大的农产品贸易伙伴,我国与东盟的农产品贸易额

  -2-

  为110.2亿美元,增长37.7%,高出农产品贸易整体增幅14.6个百分点。

  2007年日本虽然退居我国第三大农产品贸易伙伴,但其仍是我国最大的出口市场,同时也是我国最大的农产品贸易顺差来源地。当年中日农产品贸易额为87.3亿美元,小幅增长1.3%,是前10位的贸易国家(地区)中最低的,实现贸易顺差79.5亿美元。

  2007年中欧农产品贸易额紧随日本之后,当年进出口82.7亿美元,增长26.2%。在农产品进口的拉动下,我国与阿根廷之间的农产品贸易实现了倍增,阿根廷也成为我国农产品贸易最大的逆差来源地。

  (五)主要的出口农产品表现各异,蔬菜、水海产品和畜产品出口增速较慢,水果、谷物及谷物粉出口猛增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产品生产和输出国,受贸易壁垒、人民币升值、全球原料性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2007年我国水海产品的出口仅有微幅增长。当年水海产品出口47.5亿美元,增长0.1%。蔬菜同样也是遭受贸易壁垒严重的品种。我国蔬菜生产气候得天独厚、物种资源丰富、成本低廉,加入世贸组织更是给国产蔬菜进入在国际市场提供了机会,但由于蔬菜出口屡屡遭遇以绿色壁垒为代表的贸易壁垒,正常出口受到严重影响。2007年我国蔬菜出口42.2亿美元,增长6%。我国畜产品出口也面临着与水海产品、蔬菜相似的问题,2007年出口40.4亿美元,增长8.3%,上述3类农产品的出口增幅均比农产品出口的整体增幅低。

  苹果、柑橘等国产水果品种仍保持了较强的出口优势,直接带动我国水果的出口。2007年国产水果出口37.5亿美元,增长51.4%。其中,苹果汁、苹果和橘橙是重要的出口水果品种,分别出口12.4亿美元、5.1亿美元和2.1亿美元,分别增长1.1倍、37.6%和49.6%,合计占我国水果出口总值的52.3%。在国际市场粮食价格高企的刺激下,2007年我国粮食出口规模迅速扩大,共出口粮食(包括大米、小麦、玉米等谷物及谷物粉,不含大豆)986.4万吨,价值21.9亿美元,分别增长63%和89.6%,当年的粮食净出口量超过800万吨。在我国人口仍在不断增加、耕地面积减少的背景下,国内粮食净出口规模过大,不利于稳定国内粮食价格。

  三、入世对我国农业比较优势的影响

  在世贸组织框架下,当非关税措施被取消和关税被削减之后,我国农业与国外农业的竞争就只能依靠自身的比较优势。一国的农业比较优势主要表现为价格优势,即农产品的价格水平越低,该国农产品就越具有国际竞争优势。而价格优势又直接体现为成本优势和效率优势,也就是说,一国农业的生产效率越高,生产成本越低,则该国农产品的价格优势越强,农业的国际贸易竞争优势越强。从价格优势分析,我国农业的比较优势呈现出以下格局:

  (一)粮食已经丧失了国际贸易竞争优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粮食生产成本以年均10%的速度递增,国内粮食市场价格上升速度很快。入世前,我国大米、小麦、玉米、高粱等粮食价格已高于国际市场价格10%~70%。因此,我国80年代的那种粮食价格竞争优势已经完全消失,粮食作物已不再具备比较优势,入世后我国粮食生产所受的影响更大。另外,棉花的情况也是一样的。

  (二)糖料生产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是受到食糖生产加工水平低的制约

  我国具有发展甘蔗生产的自然和经济优势,但是食糖加工业生产工艺比较落后、成本高、品质差,食糖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不高。因此,发挥我国糖料生产竞争优势的关键是提高国

  -3-

  内糖业的生产加工水平。

  (三)肉类生产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在畜牧业中,除牛肉外,其他肉类的竞争优势十分明显。我国是世界上肉类生产大国,生产优势突出。在价格方面,除禽肉外,我国肉类价格均低于国际市场价格,价格优势明显;在市场方面,世贸组织规则为我国肉类生产发展和贸易提供有利条件。但是我国畜牧业生产面临疫病频发和卫生质量控制体系薄弱的困扰,很难突破进口国以SPS和TBT管制措施为主的壁垒。

  (四)羊毛不具有贸易竞争优势

  由于我国的羊毛生产在效率、质量和价格上均无竞争优势,入世后,在大幅度降低关税和取消进口许可证的情况下,其不可避免地受到打击。

  (五)水产品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我国是世界第一渔业大国,综合生产能力较强,特别是水产养殖和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从总体上讲,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我国水产业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水产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同时有利于我国扩大水产品的出口市场,改变出口布局,实现市场多元化。

  四、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一)从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角度,强调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性,提高农产品的营销能力和品牌竞争力。通过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及检测体系,促进现代农业企业的形成,提高中国农产品贸易竞争力。在农村逐渐推行产权制度改革,在土地承包给各家各户的前提下,允许经营权流通,土地适当集中经营形成现代的农业企业。另外,从生产源头抓农产品质量安全,从更大的范围对农产品质量进行宏观调控。再有,重视从市场营销和产品信誉的角度拓展我国农产品国际市场。

  (二)从提高价格竞争力的角度,提出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增强农产品竞争能力。通过改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单产,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通过推广先进技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单产,最终达到降低农产品价格和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另外,通过土地流转,扩大土地规模经营,减少农产品劳动费用。再有,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技术条件等方面降低农产品成本,降低流通成本。

  (三)从提高农产品综合竞争力的角度,建议改善农业生产要素条件,加强政策对农产品竞争力的支持和保护。要真正把农业作为现代产业来发展,让更多的现代化生产要素流入农业产业。政府采用各种优惠政策,从而使农业迅速发展,竞争力得到提升,还要保护好现有的农业自然资源。另外,在政策支持方面,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力度。

  参考文献

  (1)张国强.《比较优势与制度的观点》,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10(2)农业部科技教导司,全国生态农业县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生态农业——实践与发展[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3)http://www.zhongsou.net/news/10396369.html(4)刘继芳.《当代农业学术专著》.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0-01版.

  (5)何元贵.《新编国际贸易》.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9-01版.

  -4-

篇四:农业发挥比较优势

  在农业结构调整上要充分发挥区域特色优势和比较优势。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挑战带来了竞争压力,同样也催生了发展机遇。面对这样的形势,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已成为我们应对机遇和挑战的当务之急,只有产业结构的优化,才能带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当前,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城镇化进程是实现乡镇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点战略选择,必须坚定不移、全力贯之。

  一是加大对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要根据生产条件准确定位主导产业。吴桥镇土壤、气候条件优越,但前些年农民增收缓慢。面对这样的实际,大幅度调减传统农业种植面积,优化种植结构,逐步引导农业生产向现代化、商品化农业转变,打特色品牌,创质量名牌,努力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切实增强农产品核心竞争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真正建立具有我镇区域特色优势和比较优势的农业产业、产品结构。这几年围绕建设“扬州市蔬菜重点镇”的目标,突出农业结构调整,增育蔬菜主导产业,搭建我镇农民致富的重要平台,大力发展优质高效蔬菜已经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今后重点是做强一个“农业高效园区”。首先是扩大蔬菜大棚面积。在一期2000亩建成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确保下半年将再流转土地3000亩,从而年内实现大棚设施面积达5000亩。同时加大对上政策争取力度,做好对接,规划新建宽9米,全长2.2公里的园区道路直通安大公路,近期将开工建设;同时园区新建桥梁2座,电灌站2座,排涵1座;新扩园区道路4条,长4.8公里;新开排水沟10条,长10公里;铺设PVC暗渠6000米,提升园区灌溉、排水、交通三大能力。其次是培训农民技术工人。重点依托镇成人教育中心校和农业龙头企

  业,并结合农村党员干部技能培训,有组织地开展农民培训,重点教授蔬菜种植技术、营销、招引等,力争开设30个班次、培训3000人次以上,为我镇大力发展蔬菜产业提供人力保障。同时,确定高效农业蔬菜主题,定向招商、委托招商,力争再招引一批蔬菜种植和加工企业入园。同时,将鼓励发动本镇的种菜大户以及酱品加工企业入园租棚、建棚、建基地,形成集聚效应,最终形成大产业。再次是推动土地股份合作。在成功组建三个村土地股份合作的基础上,继续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权入股,引导土地向大户集中、向能人集中,规模经营,提高效益,增加经营性收入。今年将再新增土地股份合作组织4个。

  二是加大对产业区域布局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要根据区域间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因地制宜,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细化特色优势产业和产品。今后,我镇农业生产在区域布局上重点突出抓好建立“三个基地”:建立区域化、专业化生产基地。以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续建为契机,增加投入,扩大生产基地建设规模,引进和推广优良品种,发展优质无公害稻米;建立“订单农业”生产基地。以江苏迈达集团为依托,进一步扩大冈啤大麦的订单生产规模,努力提高订单农业履约率,切实保护好农民利益;建立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积极发展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和有机蔬菜,充分利用扬州市舒天农产品有限公司有机玫瑰、菊花茶、常绿酱品鹅颈白萝卜无公害食品已申报成功的优势,打响品牌,争创名牌,整合资源,扩大品种和种植规模。

篇五:农业发挥比较优势

  南靖农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和劣势

  南靖县疫控中心

  曾雪铃

  农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然条件,特别是地理和气候条件,也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当地的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在对南靖农业发展现状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对南靖农业产业内部构成及其比较优势和劣势进行了分析研究。

  (一)南靖农业发展的优势

  1、农业资源较为丰富

  南靖分布着丰富的人文和自然资源,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基础。

  2、农业发展势头良好

  近些年来,南靖农业发展迅猛,这为农业结构升级和特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优质农产品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有较大增长。进一步加强了科教兴农工作,科技对农业增长、农民增收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气象事业进一步发展,天气预报准确率、气象灾害防御能力、趋利避害能力明显增强。

  3、工商业基础较为雄厚近年来加工工业和第三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城镇化进程突飞猛进,这为工业反哺农业提供了现实基础,十分有利于特色农业的产业化发展。

  小城镇是连接工商业与农业的纽带,是工业反哺农业的重要桥梁,同时也是特色农业发展的空间依托,迅猛发展的小城镇必然会推动特色农业的发展进程。

  (二)

  南靖农业发展的劣势

  1、生态环境质量不容乐观

  南靖的气候及山区、丘岭和岗地的地貌特点,决定了它的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和灾害性气候发生的频繁程度。无序的垦荒和乱砍滥伐,使山区的植被受到了严重的破坏,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这无疑将是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2、农户和地方政府市场观念和经营意识仍比较淡薄

  就南靖来说,虽然己经经历了十多年的市场经济发展历程,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干部群众缺乏真正的市场观念和经营意识。还有相当一部分干部,仍习惯于用计划经济的思路来指导农业,抓农业就是抓农业生产,发展农业就是增加产量、扩大规模,抓市场就是建商场。在抓农业生产方面,手段不多,措施不得力;在抓农产品的销售方面,束手无策,无所作为。农民普遍缺乏经营意识,捕捉市场信息、适应市场变化能力差。受传统思想观念影响,以及人多地少、农业收益相对较低等原因,农民务农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3、农村人口受教育水平低

  农村人口的受教育水平标志着农村人力资本的丰裕程度,而适当的人力资本水平对于特色农业的发展是必需的。然而,南靖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较为落后。提高农村居民教育水平的任务十分艰巨。

  (三)大力发展土楼旅游休闲观光农业发展。

  南靖农业资源非常的丰富,农业景观新奇多样、各具特色,并且农、林、牧、渔各业协调发展,这些都为我县开展各种形式的农业旅游活动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和自然资源基础。随着南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和土楼旅游发展,为观光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可能,也为促进观光农业发展提供了一个新契机。大力发展土楼旅游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生活在大众城市的居民,为了追求紧张工作之后的休息和放松,或是为了让孩子体验农事劳作、学习农业知识,利用周末和假期到城郊的农业观光园领略田园风光,呼吸新鲜空气,感受、体验乡村的朴实生活;大中城市的学校把农业观光园作为农业科普教育基地,定期组织中小学生进行参观和农事体验。由此可见,具有科普教育功能的现代化农业科技园和农家特有的农事参与等项目符合现代人寻求放松、返璞归真、猎取新奇的心理和消费需求,并且有利于农业知识的传播,这是区别于传统旅游的现代休闲农业观光游的特色,具有极大的市场发展潜力。

  制约南靖县农业发展的瓶颈

  南靖县疫控中心

  曾雪铃

  南靖农业发展经过十来年的努力,可以说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是,南靖农业发展目前仍然还处在比较初级的、很不成熟的发展阶段,特别是在如何尽快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经营,使之良性发展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正成为制约南靖农业发展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数量太少、规模不大,竞争、带动力不强。从南靖目前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践来看,不但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数量太少,而且总体上规模都不大,带动力不强,效益也不佳,农民的参与率也不高,尤其是南靖农产品加工企业不发达。大量的农户仍然徘徊在“产业化”大门之外。

  (二)优质专用型农产品基地建设不到位,不能很好地满足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需要。就目前南靖的实际情况来看,农产品基地建设不到位,制约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进一步深化,主要表现为:第一,高度专业化、优质化的原料生产基地在数量上、规模上都不够,不适应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对农产品品质越来越高的要求。第二,缺乏健全、合格的储藏流通体系。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之间利益连接机制不紧密、不完善。南靖目前在龙头企业与农户的购销关系中,很多“合同”是口头协定或

  “君子协定”,真正签订订单的不到35%,而且违约现象屡有发生。农户与农户之间的横向联系也不紧密,缺乏联合的力量来维护自身的利益。

  (四)农产品科技含量低,缺乏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南靖目前的农产品及其加工品普遍地表现为科技含量低,生产加工链条短,粗加工多,精深加工少,不能适应当今消费者日益提出的多样化、高品位、高营养、无污染等要求。此外,在南靖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有胆识、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能人不多,缺乏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

  (五)政府的扶持力度不够,方式也有待改进。目前,政府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扶持政策主要表现为以财政支持为主,配合以税收优惠和信贷扶持。但目前政府财政乏力,银行的信贷资金也受安全性、效益性等商业经营原则的限制,税收优惠政策倾斜幅度没有也不可能足够地扩大。另外,政府虽然陆续地出台了一些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自身发展,改善经营环境方面的政策,如农业结构调整政策、土地自愿有偿流转政策、龙头企业融资政策等,但这些政策的可操作性、系统性不强,使它们在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作用不能很好地发挥出来。

  要消除南靖农业发展中的瓶颈约束,真正地使南靖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上台阶、上档次,笔者认为要根据新形势下农业农村经济特点,按照农业特有的地域性分工原则、比较优势原则与产业关联原则,发展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品牌产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一是实现农产品的加工化;二是用现代工业手段改造和装备农业,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工厂化的种植和养殖,实现企业化的生产经营管理;三是围绕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营销,在农村地区发展相关非农产业;四是经营主体农民必须是某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而绝不是单家独户。

  南靖县今后五年的发展战略和“十二五”规划的意见和建议

  南靖县疫控中心

  曾雪铃

  备受关注的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制定“十二五”规划,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这将是决定中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和民主民生等方面的发展路径与全景图。

  五年之后我们的生活将会变成什么样?经济发展又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是我县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产业结构,不断改革创新,抢抓发展机遇,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关键时期。

  一、发展战略

  (一)开放引进。利用“先行先试”政策,把握产业转移契机,加大资金、技术、人才引进力度,突出引进战略投资伙伴和先进管理模式,建设大项目、扶植大企业、发展大产业,通过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形成对外开放、内部机制灵活的新型工业格局。

  (二)产业升级。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项目建设为支撑,重点培育有色金属、煤电能源、食品加工、轻工制造、新型建材等优势产业,壮大核心企业,打造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条;以现代工业理念,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提高产业技术水平、产品技术含量和企业竞争力,以产业升级带动工业经济科学跨越发展。

  (三)品牌带动。按照“创品牌、引名企、嫁名牌”的思路,培育打造一批上规模、响当当的标志性品牌,争创省著名商标和全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以品牌提升企业竞争力,带动产业发展。

  (四)和谐构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工业发展与环境、资源和谐一体;坚持以人为本,鼓励工业企业增加安全设施投入,不断改善劳动生产条件,努力实现清洁生产;依法保护企业合法财产,保障职工合法权益;鼓励民营企业到贫困区兴办关联产业,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

  二、保障措施

  (一)完善公共服务平台

  一是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后续金融危机依然存在,企业希望继续得到政府的财税政策扶持和金融部门的贷款支持,县财政要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二是企业人才培训平台。企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要加大财政投入,增加师资力量,完善教学设备,打造成集技术培训、创业辅导、法律服务、财务指导、信息咨询等于一体的多功能基地。三是企业家管理平台。按照“社会团体,章程管理”原则,完善人才管理档案,疏通交流渠道,维护企业和企业家的合法权益,营造企业家成长的良好环境。

  (二)加强与知名企业对接合作

  按照“嫁名企、联大企”的发展思路,做好与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和省市大型企业的对接合作工作,增强自身资金、技术实力,扩大企业知名度;创新工业招商引资工作思路,一改过去“重引进、轻发展”和“重数量、轻质量”的做法,进一步完善招商项目库,狠抓项目包装,搞好项目招商全过程跟踪服务,落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强化招商队伍。

  (三)加快园区平台建设步伐

  工业园区是产业集聚洼地,工业向园区集中、向集约化方面发展是一种趋势。一要创新融资体系,增强自我滚动发展能力。盘活园区土地资源,做好土地资源文章,实现自我滚动能力;加大园区招商引资力度,利用地方优惠政策吸引外资。二要创新管理体制,增强园区综合管理职能。赋予管委会一定的权限,强化内部管理,健全物业管理,理顺管理体制,促进规园区范化发展。三是创新建设理念,增强园区城镇基础功能。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档次配套的原则,加大园区投入,进一步完善园区主干道和支干道道路硬化,进一步完善供水、供电、通讯、广电等相关配套设施,超前抓好污水管理,排污沟渠建设,完全按照城镇化标准要求来实施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打造一流园,推进城镇化建设。

  (四)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

  全面落实“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实行乡镇和重点用能企业节能降耗指标计划管理,加强对重点能耗企业用能统计管理和指标约束;加快矿山资源整合步伐,利用国家有关政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制定园区准入门槛,从产业政策上从严把关,封杀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入园;继续利用“争资金、上项目”,支持重点用能企业向上级申报环保节能技改项目,县财政列支专项引导资金,支持节能减排项目,鼓励企业加大环保、节能技术改造,引进新设备,完善环保设施,实现清洁生产;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群众环保、节能意识,加强社会监督,制止乱排放和浪费资源行为

  (五)切实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一是加大推进新型工业化宣传力度。主管部门和新闻媒体要肩负地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宣传重任,在县电视台开辟工业经济栏目,县政府门户网站增设工业经济专页,增添工业经济专栏,营造氛围,形成合力。二是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服务意识。按照市场经济要求,创新服务思路,拓宽服务领域,深化服务内容,通过改革行政审批制度,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完善综合执法体系,打造高效、廉洁、公正的政府;加大城镇建设投入,进一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切实解决交通和电力两大制约瓶颈,为企业发展提供交通区位、电力通讯、居住条件、生态环境等舒适便捷的空间条件。

篇六:农业发挥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理论与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

  戴源龙

  国贸09021摘要:比较优势理论是从静态的角度分析国际贸易的成因及结果,指出发挥自身优势从事国际贸易能够促进本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中国加入WTO已快5年时间,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越来越大,对中国的农业经济而言意味着更大的挑战。如今,在农产品生产相对过剩,国内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农产品的对外贸易主要是为寻求农业发展和增加贸易收益,本文分析了我国农产品的出口现状,指出我们应该走比较优势的道路,增强农产品出口的竞争力以迎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挑战,并对我国农业未来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比较优势理论、农产品出口、经济全球化、技术进步

  1引言

  我国既是世界农产品生产大国,也越来越成为世界重要的农产品贸易大国,许多农产品的进出口都对世界市场产生重要影响。全世界的农产品的出口市场上,中国的份额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约是2.4%,2003年达到了3.2%,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五大农产品的出口国。中国农产品进口贸易近几年发展也较快,1992年进口额为96.6亿美元,到2002年则达到124.15亿美元,10年进口增加27.25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2.5%,到2003年,中国农产品进口额居世界第四位。

  一、理论概述

  2.1概念

  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较之另一国均处于绝对劣势,但只要处于劣势的国家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劣势的程度不同,处于优势的国家在两种商品生产上优势的程度不同,则处于劣势的国家在劣势较轻的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处于优势的国家则在优势较大的商品生产比较优势理论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两个国家分工专业化生产和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则两国都能从贸易中得到利益。

  2.2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背景

  1815年英国政府为维护土地贵族阶级利益而修订实行了“谷物法”。“谷物法”颁布后,英国粮价上涨,地租猛增,它对地主贵族有利,而严重地损害了产业资产阶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级的利益。昂贵的谷物,使工人货币工资被迫提高,成本增加,利润减少,削弱了工业品的竞争能力;同时,昂贵的谷物,也扩大了英国各阶层的吃粮开支,而减少了对工业品的消费。“谷物法”还招致外国以高关税阻止英国工业品对他们的出口。为了废除“谷物法”,工业资产阶级采取了多种手段,鼓吹谷物自由贸易的好处。而地主贵族阶级则千方百计维护“谷物法”,认为,既然英国能够自己生产粮食,根本不需要从国外进口,反对在谷物上自由贸易。这时,工业资产阶级迫切需要找到谷物自由贸易的理论依据。

  李嘉图适时而出,他在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提出了著名的比较优势原理(LawofComparativeAdvantage)。这是一项最重要的、至今仍然没有受到挑战的经济学的普遍原理,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经济解释力。他认为,英国不仅要从外国进口粮食,而且要大量进口,因为英国在纺织品生产上所占的优势比在粮食生产上优势还大。故英国应专门发贸易比较优势纺织品生产,以其出口换取粮食,取得比较利益,提高商品生产数量。

  比较优势理论是在绝对成本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根据比较优势原理,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较之另一国均处于绝对劣势,但只要处于劣势的国家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劣势的程度不同,处于优势的国家在两种商品生产上优势的程度不同,则处于劣势的国家在劣势较轻

  -1-

  的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处于优势的国家则在优势较大的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两个国家分工专业化生产和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进口其处于比较劣势的商品,则两国都能从贸易中得到利益。这就是比较优势原理。也就是说,两国按比较优势参与国际贸易,通过“两利取重,两害取轻”,两国都可以提升福利水平。

  二、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现状分析

  入世后的六年期间(2002-2007),我国农产品贸易规模持续扩大,进出口总值每年都跨越一个百亿美元阶梯。到2007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775.7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23.1%,占当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3.6%。其中出口366亿美元,增长18%;进口首次突破400亿美元,达到409.7亿美元,增长28.1%。

  (一)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形势发生逆转,贸易逆差已经成为常态

  我国农产品的出口、进口贸易发展呈现明显的不平衡性,入世后的六年间农产品的出口额净增246.4亿美元,年平均增幅为20.5%;而同期,农产品的进口额净增309.8亿美元,年平均增幅为26.5%,增幅明显高于出口。

  农产品的出口、进口贸易发展的不平衡,直接导致了农产品贸易逆差的出现。2002年我国农产品贸易项下还保持了33.1亿美元的顺差,2003年农产品进口猛增导致当年的农产品贸易出现4.9亿美元的贸易逆差,到2004年贸易逆差激增到84.9亿美元,2005、2006两年的贸易逆差迅速萎缩,但2007年农产品的贸易逆差再次扩大到了43.7亿美元,逆差比上一年(下同)净增34.1亿美元,增长3.6倍。

  (二)农产品的一般贸易进出口全面高出加工贸易

  2007年农产品贸易仍是以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为主,两种贸易方式的进出口总额合计占农产品进出口总额9成以上。我国农产品的一般贸易不论从规模上还是增速上均高出加工贸易。2007年我国农产品一般贸易进出口579.5亿美元,增长26.8%,高出当年农产品进出口增速3.7个百分点,占农产品进出口总值的74.7%,比上一年提高2.2个百分点。其中,一般贸易方式出口的农产品279.8亿美元,增长19.2%,占当年出口总值的76.5%;进口299.7亿美元,增长34.9%,占当年进口总值的73.1%。农产品一般贸易项下出现贸易逆差19.9亿美元。

  受农产品商品性质特点决定,以及国家加大对加工贸易的政策调整力度,农产品加工贸易发展增速缓慢。2007年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134.6亿美元,增幅仅为8.5%,低于当年农产品进出口增速14.6个百分点,仅占当年农产品进出口总值的17.4%,比2006年的比重萎缩2.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75.6亿美元,增长13.4%;进口59亿美元,增长2.7%。农产品加工贸易项下实现贸易顺差16.6亿美元。

  保税区仓储进出口贸易位列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之后,累计进出口39.6亿美元,增长33.4%,增长速度相对较快。保税仓库进出口和边境小额贸易规模双双突破十亿美元,分别进出口10.8亿美元、10亿美元,分别增长13.5%、13.8%。

  (四)我国农产品贸易国别集中度高

  2007年我国农产品贸易前10位的贸易国家(地区)的进出口合计超过600亿美元,占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值的83.1%。

  2007年美国继续占据我国第一大农产品贸易伙伴和最大进口来源地的位置,中美双边的农产品贸易总值达到135.1亿美元,增长18.9%;其中自美国进口农产品91.3亿美元,增长20.3%。对美农产品贸易逆差为47.5亿美元。

  2007年东盟取代日本成为我国第二大的农产品贸易伙伴,我国与东盟的农产品贸易额

  -2-

  为110.2亿美元,增长37.7%,高出农产品贸易整体增幅14.6个百分点。

  2007年日本虽然退居我国第三大农产品贸易伙伴,但其仍是我国最大的出口市场,同时也是我国最大的农产品贸易顺差来源地。当年中日农产品贸易额为87.3亿美元,小幅增长1.3%,是前10位的贸易国家(地区)中最低的,实现贸易顺差79.5亿美元。

  2007年中欧农产品贸易额紧随日本之后,当年进出口82.7亿美元,增长26.2%。在农产品进口的拉动下,我国与阿根廷之间的农产品贸易实现了倍增,阿根廷也成为我国农产品贸易最大的逆差来源地。

  (五)主要的出口农产品表现各异,蔬菜、水海产品和畜产品出口增速较慢,水果、谷物及谷物粉出口猛增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产品生产和输出国,受贸易壁垒、人民币升值、全球原料性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2007年我国水海产品的出口仅有微幅增长。当年水海产品出口47.5亿美元,增长0.1%。蔬菜同样也是遭受贸易壁垒严重的品种。我国蔬菜生产气候得天独厚、物种资源丰富、成本低廉,加入世贸组织更是给国产蔬菜进入在国际市场提供了机会,但由于蔬菜出口屡屡遭遇以绿色壁垒为代表的贸易壁垒,正常出口受到严重影响。2007年我国蔬菜出口42.2亿美元,增长6%。我国畜产品出口也面临着与水海产品、蔬菜相似的问题,2007年出口40.4亿美元,增长8.3%,上述3类农产品的出口增幅均比农产品出口的整体增幅低。

  苹果、柑橘等国产水果品种仍保持了较强的出口优势,直接带动我国水果的出口。2007年国产水果出口37.5亿美元,增长51.4%。其中,苹果汁、苹果和橘橙是重要的出口水果品种,分别出口12.4亿美元、5.1亿美元和2.1亿美元,分别增长1.1倍、37.6%和49.6%,合计占我国水果出口总值的52.3%。在国际市场粮食价格高企的刺激下,2007年我国粮食出口规模迅速扩大,共出口粮食(包括大米、小麦、玉米等谷物及谷物粉,不含大豆)986.4万吨,价值21.9亿美元,分别增长63%和89.6%,当年的粮食净出口量超过800万吨。在我国人口仍在不断增加、耕地面积减少的背景下,国内粮食净出口规模过大,不利于稳定国内粮食价格。

  三、入世对我国农业比较优势的影响

  在世贸组织框架下,当非关税措施被取消和关税被削减之后,我国农业与国外农业的竞争就只能依靠自身的比较优势。一国的农业比较优势主要表现为价格优势,即农产品的价格水平越低,该国农产品就越具有国际竞争优势。而价格优势又直接体现为成本优势和效率优势,也就是说,一国农业的生产效率越高,生产成本越低,则该国农产品的价格优势越强,农业的国际贸易竞争优势越强。从价格优势分析,我国农业的比较优势呈现出以下格局:

  (一)粮食已经丧失了国际贸易竞争优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粮食生产成本以年均10%的速度递增,国内粮食市场价格上升速度很快。入世前,我国大米、小麦、玉米、高粱等粮食价格已高于国际市场价格10%~70%。因此,我国80年代的那种粮食价格竞争优势已经完全消失,粮食作物已不再具备比较优势,入世后我国粮食生产所受的影响更大。另外,棉花的情况也是一样的。

  (二)糖料生产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是受到食糖生产加工水平低的制约

  我国具有发展甘蔗生产的自然和经济优势,但是食糖加工业生产工艺比较落后、成本高、品质差,食糖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不高。因此,发挥我国糖料生产竞争优势的关键是提高国

  -3-

  内糖业的生产加工水平。

  (三)肉类生产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在畜牧业中,除牛肉外,其他肉类的竞争优势十分明显。我国是世界上肉类生产大国,生产优势突出。在价格方面,除禽肉外,我国肉类价格均低于国际市场价格,价格优势明显;在市场方面,世贸组织规则为我国肉类生产发展和贸易提供有利条件。但是我国畜牧业生产面临疫病频发和卫生质量控制体系薄弱的困扰,很难突破进口国以SPS和TBT管制措施为主的壁垒。

  (四)羊毛不具有贸易竞争优势

  由于我国的羊毛生产在效率、质量和价格上均无竞争优势,入世后,在大幅度降低关税和取消进口许可证的情况下,其不可避免地受到打击。

  (五)水产品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我国是世界第一渔业大国,综合生产能力较强,特别是水产养殖和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从总体上讲,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我国水产业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水产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同时有利于我国扩大水产品的出口市场,改变出口布局,实现市场多元化。

  四、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一)从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角度,强调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性,提高农产品的营销能力和品牌竞争力。通过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及检测体系,促进现代农业企业的形成,提高中国农产品贸易竞争力。在农村逐渐推行产权制度改革,在土地承包给各家各户的前提下,允许经营权流通,土地适当集中经营形成现代的农业企业。另外,从生产源头抓农产品质量安全,从更大的范围对农产品质量进行宏观调控。再有,重视从市场营销和产品信誉的角度拓展我国农产品国际市场。

  (二)从提高价格竞争力的角度,提出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增强农产品竞争能力。通过改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单产,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通过推广先进技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单产,最终达到降低农产品价格和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另外,通过土地流转,扩大土地规模经营,减少农产品劳动费用。再有,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技术条件等方面降低农产品成本,降低流通成本。

  (三)从提高农产品综合竞争力的角度,建议改善农业生产要素条件,加强政策对农产品竞争力的支持和保护。要真正把农业作为现代产业来发展,让更多的现代化生产要素流入农业产业。政府采用各种优惠政策,从而使农业迅速发展,竞争力得到提升,还要保护好现有的农业自然资源。另外,在政策支持方面,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力度。

  参考文献

  (1)张国强.《比较优势与制度的观点》,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10(2)农业部科技教导司,全国生态农业县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生态农业——实践与发展[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3)http://www.zhongsou.net/news/10396369.html(4)刘继芳.《当代农业学术专著》.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0-01版.

  (5)何元贵.《新编国际贸易》.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9-01版.

  -4-

篇七:农业发挥比较优势

  中国农业比较优势

  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交流

  浅析中国农产品出口情况

  目录

  背景:

  .......................................................................................3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分析:.......................................................3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比较优势分析

  ........................................6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比较劣势分析

  ........................................8我国农产品贸易前景.............................................................10举例:

  .....................................................................................11仅供学习交流

  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交流

  背景:

  中国既是一个农业大国,又是人口大国,解决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一直以来是中国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农民不富,中国不富”,农产品的稳定对中国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中国加入WTO之初,曾有不少人士担忧中国农产品将遭受来自国外农产品的强劲冲击,因而动摇中国的国本。加入WTO以来的五年多时间里,中国农产品在挑战中发展了自己,出口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农产品出口可以高枕无忧了。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随着中国开放度的进一步扩大,农产品所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将更复杂,应对工作更艰巨。为此,我们需要全面的理解农产品的出口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研究我们目前存在的差距,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才能确保农产品稳步健康发展。

  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分析:

  年度

  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进口额

  112.3118.1124.1188.9230.9286.5319.8409.7583.3521.7719.1出口额

  156.2159.8180.2212.4279.7271.8310.3266.2402.2392.1488.进出口额

  286.5277.9304.3401.3510.6558.3630.1775.9985.5913.81207.(表一:2000至2010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额数据)

  仅供学习交流

  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交流

  (图一:中国农产品2000至2010年进出口额曲线图)

  由此可知:

  1.从2000-2010年,中国农产品出口额和进口额整体都呈现上升的趋势,但对外贸易仍以进口为主。

  2.尽管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低于进口总额,但出口总额每年仍以很大速度增长,且进大于出的局面得到了改善。

  我国主要出口的农产品的情况:

  仅供学习交流

  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交流

  (图二:2009年主要出口农产品饼状图)

  (图三:2010年主要出农产品饼状图)

  水产

  粮食

  畜禽

  果蔬茶叶

  秸秆饲料

  其他

  132.21744.3173.64081.7102.51636.5133.936.167.1单位:亿美元

  (表二:2009年和2010年的主要要出口农产品)年度

  20102009由此可知:

  我国的出口农产品主要是水产、果蔬茶叶、畜牧、秸秆饲料、其他等。

  仅供学习交流

  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交流

  (表三:2000-2010年中国主要农产品出口趋势图)

  由此可知:

  中国几乎所有重要农产品的出口在过去10年都有增加,但农产品贸易出现了显著的结构变化。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出口增加较多,而土地密集型产品出口趋于减少。

  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比较优势分析

  (1)要素禀赋优势。一个国家的生产要素禀赋状况直接影响到其对外经贸活动地位。从土地、资本和劳动力三大要素状况比较,中国劳动力资源具有明显优势,而人均资本和土地拥有量,美国、欧洲和日本分别占有绝对优势。

  农业资源多样性优势。中国跨越亚热带和温带,气候条件和自仅供学习交流

  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交流

  然资源多种多样,能够生产各类农产品,满足世界市场多样化的食品需求。中国正在发挥区域比较优势,重点培育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建设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如目前已经或正在形成长江上中游、赣南湘南桂北和浙南闽南粤东柑橘主产区;渤海湾和西北黄土高原苹果生产优势区;中原和东北肉牛优势区;中原、内蒙古、河北、西北、西南肉羊优势区;东北、华北及京津沪牛奶优势区;东南沿海、黄渤海出口水产品优势养殖带。中国大部分地区饲养畜禽、种植蔬菜均具有比较优势。

  劳动力资源优势。我国农村劳动力多,能够在较长的时期内为出口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服务提供低成本的劳动力供给。这对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非常有利。我国的蔬菜、水果、畜产品、水产品,国内价格比国际市场低,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和价格竞争力。

  市场区位优势。亚洲是世界农产品贸易最重要、也是最具成长潜力的市场,日、韩、香港、台湾、印尼、泰国等都是重要的农产品进口国家和地区。由于运距短、运销便捷,我国对亚洲市场出口蔬菜、水果、水产品、肉类等高价值农产品,具有显著的区位优势。

  (2)出口商品价格优势。从总体看,我国的水果、蔬菜、肉类产品价格均低于国际市场价格。目前,我国的主要水果如苹果、仅供学习交流

  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交流

  鸭梨、柑橘的国内市场价格比国际市场价格低四至七成,有较强的竞争优势。我国畜牧业的比较优势要强于种植业,在价格方面,除禽肉外,其他肉类价格均低于国际市场价格,其中,猪肉价格比国际市场低57%,牛肉价格低84%,羊肉价格低54%。

  (3)出口商品产量优势。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大渔业生产国,1997年我国的水产品产量达到3602万t,总产量占世界首位,人均水产品占有量为29.87kg,比世界平均水平高54%2000年我国肉类产量达6270万t,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肉类生产国。苹果、柑橘、梨的产量在世界上也名列前茅。

  (4)出口商品质量优势。近年来,为了满足国内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产品进口国的质量安全标准的要求,农业部制定、修订农产品国家标准450多项,行业标准1550项,开展创建“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县”活动,从生产源头抓农产品质量安全。另外,优质专用小麦、玉米、早稻和高产高油大豆等优质专用农产品迅速发展,都大大促进了我国粮食产品质量的提高。

  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比较劣势分析

  (1)我国处于劣势的农产品主要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粮食、棉花、油、糖等大宗农产品,我国每年都大量进口这几类产品。90年代以前,我国粮食、棉花的国内价格水平均低于国际市场水平,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但近10年来,我国粮食生产成本平均每年以10%的速仅供学习交流

  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交流

  度递增,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油料、糖类等大宗农产品的国内价格已高于国际市场价格二至五成,失去了以往的竞争优势。国内市场花生油、菜油和豆油的价格已分别高出国际市场价格24%、43%和45%。这种价格上的劣势使得中国的粮、棉油等农产品极易遭到国外价廉质优的同类农产品的冲击。

  (2)出口农产品结构不合理,出口市场过于单一。长期以来粮食一直是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大宗农产品,而价值比较高的农产品如蔬菜、鲜花、水果等出口数量有限,这种低级农产品出口结构不符合世界农产品贸易发展的趋势。与农产品出口结构不合理相对应的是农产品的出口市场单一化:一是出口地区过于集中。据统计,近年来外贸农产品出口70%以上集中在沿海的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等省市,而占全国大部的中部和西部地区,外贸农产品的生产比重偏少,造成外贸农产品生产地域分布不合理。二是出口市场过于单一。我国农产品出口主要集中在日、韩等亚洲国家和地区。这种状况造成对局部世界市场过分依赖。

  (3)出口农产品生产成本过高。随着农业政策倾向的转变,农产品的提价,外贸农产品价格日益提高。其次,我国劳动力价格低廉的优势正逐步消失,使直接生产费用不断提高。再次,如果按照国外统计口径计算完全生产成本,外贸农产品的成本会更高。成本偏高,将会直接削弱价格竞争优势。目前我国的大米、小麦、玉米和大豆等几大粮食作物的国内市场价格都已超过国际市场,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能力。

  仅供学习交流

  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交流

  (4)出口农产品品质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我国农产品的品质、加工程度和附加值都比较低,与国外差距明显。我国畜产品用于加工的肉、蛋产品占全国总产的3%~4%和1%左右,而发达国家达到30%~40%,有的高达70%。从小麦来看,我国小麦品种与国外代表性品种在蛋白质含量、赖氨酸含量等主要指标差异不大,但在特质粉、专用粉的专用品种上差距较大,不仅数量缺,而且质量差。除此以外,我国的许多农产品在加工处理、储藏包装、花色品种、卫生检疫等诸多方面有明显的劣势,这都影响到出口农产品的品质。

  摘自《中国商务年鉴》

  我国农产品贸易前景

  1水产品及其制品和园艺产品是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也是中国农业生产上具有优势的产品。

  2中国的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尤其是果蔬产品、水海产品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在国际市场上仍然具有非常明显的价格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

  3根据赫-俄理论,产品的价格是由要素的成本决定的,中国具有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所以,中国可以选择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出口,而进口一些土地密集型或资源密集型的产品。所以,中国的农产品对外贸易额每年都以较高的速度增长就不奇怪了。

  仅供学习交流

  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交流

  举例:

  比较中国和泰国农产品出口情况:中国与泰国的出口产品结构较接近,在排名前10位的出口产品中,中国与泰国有6种产品是一致的,如肉及食

  用杂碎、鱼及其他水生动物产品、蔬菜、谷物,内及鱼和其他水生动物制品以及蔬菜及水果制品。在6种产品中,中国有5种产品是排名前5位的出口农产品,如鱼及其他水生动物产品、蔬菜、谷物、肉及鱼和其他永生动物制品和蔬菜及水果制品。泰国有4种产品是排名在前5位的出口农产品,如鱼及其他永生动物产品、谷物、肉及鱼其他水生动物制品和蔬菜及水果制品。而且,这6种产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如蔬菜水果及其制品、肉及食用杂碎、肉及鱼和其他永生动物制品等产品。这意味着中国与泰国在出口农产品结构上有较高的相似度。与此同时,两国主要出口农产品也有些不同,泰国主要出口橡胶及其制品、糖及糖食、杂项食品、木及木制品、纸及纸制品。而中国主要出口其他动物产品、食用水果、茶叶及调味香料和油籽,籽仁、工业或药用植物、饲料、饮料、酒及醋。

  仅供学习交流

篇八:农业发挥比较优势

  农业文章发挥比较优势推动现代农业建设

  农业文章:发挥农牧业比较优势推动现代农业建设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推动种业建设,是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成本控制、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社会友爱的必由之路。兴业县的农业占到较大比重,按科学推进改革要求理清要求发展思路,确定发展战略,转型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把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作为重要抓手。

  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现代农业的卢戈韦

  比较优势原则是经济发展应当遵循的原则。每一个地方在发展中都有其相比较而言的优势,在各地都竞相发展的今天,用好比较优势对于跨越发展至关重要。兴业县的农业经济发展在玉林市7个县市区中、乃至在整个广西的县级区域中都有独特,特别是在畜牧和粮食种植方面都走在了全区的前列。兴业县提出率先建设广西现代农业示范县的目标,是建立对预判自身比较优势充分把握的基础上的,这些比较品牌优势体现在:一是种植业向标准化、规模化迈进,奠定了发展现代化农业的根基基础;二是畜牧养殖业呈高端化、产业化发展,极具可持续发展潜力;三是林业资源丰富,引进现代林业开发潜力巨大;四是示范基地、龙头企业和试点新村渐成著名品牌,发展现代农业品牌战略斯柯达优势凸显;五是群众参与发展现代农业的热情高涨,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动力强劲。

  准确定位:产业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路

  发展现代农业化没有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重要的是着眼于发挥比较关键优势,明确发展投资思路和目标要求。兴业县健康发展要始终如一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重要任务,以玉林市建设“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为契机,确定率先建设广西现代农业示范县的“5110”工作思路。即:同时实现实现建设一大批高产高效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培育一批现代农业人才培养龙头企业,打造一批现代农业品牌,构建一个适合市场需求水产品覆盖面广的农产品营销信息网络,培养一批现代农业创业家的“五个一”目标。努力在七个方面创示范:一是在粮食高产高效方面创示范,二是在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创有示范,三是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创纪录方面创示范,四是在推广应用良种良法推广方面创示范,五是在农业标准化生产方面化肥创国家级,六是在打造现代农业品牌方面创著名品牌示范,七是在建立健全新型社会化方面服务体系各方面创示范,八是在建立健全各种制度机制保障方面创示范,九是工业家在培养新型农民和农业企业家方面创示范,十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创示范。通过大力推动产业完善升级,逐步构建优秀企业高效、生态安全、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持续发展基本格局的独特性效益农业发展格局,为现代农业建设开辟出一条新道路。

  抓住关系全局的方面:发展战略现代农业的措施

  一、立足现有基础,做大做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农业产业。根据兴业县自身的区位特点和资源优势,将现代农业的发展功能定位在大力发展以优质水稻、黄金桔、马铃薯等特色种植为主导的亚热带特色产业,符合市场需求,发展前景看好。

  谢鲁瓦做强兴业精米品牌,逐步完善无公害无公害优质稻产业。发展现代农业要把发展粮食物资加工放在首位。兴业要以粮食加工企业助力,以小麦良法为支撑,以基地示范为榜样,以“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大力发展优质稻生产。研究重点林业扶持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春茂、百谷米业等大型粮食加工企业,带动中型榨油厂加工厂不断做大做大的强。在获得国家qs认证的基础上,以城隍镇莲塘村国家级产业化示范基地和石南镇马塘村县城国家级水稻基地为重点,抓好新品种新技术推广项目建设,建立自己的原料供应基地。形成龙头企业带动大规模发展粮食生产的新格局,合力打响县域精米品牌。

  二是扩大酞菁绿色有机特色种植,大力发展亚热带有机生态园艺产业。建设现代农业,其要求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战

  略。兴业开展合作要以专业合作组织为龙头,以“合作组织+基地+农户”模式,大力发展亚热带生态园艺产业,做大的做精绿色有机品牌。充分利用好“兴业黄金桔”、西红柿、马铃薯等通过国家有机食品认证和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认证的品牌,大力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不断扩大种植比重,实现规模效益。同时,通过招商引资、政府投资、民间筹资等上马建设果蔬速冻生产线项目,打造兴业现代农业的知名品牌。另外,以“合作组织+基地+农户”模式大力发展水果、蔬菜、睡莲种植等集观光、旅游、职业培训于一体的亚热带寒带生态园艺种业,创出特色品牌。

  三是开发肉类深加工,打响养殖品牌。要充分发挥兴业是广西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和最大的肉鸡生产依托基地的优势,以养殖龙头企业引领标准化生产和深加工延伸,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做深做养鸡精以养鸡养猪为主的养殖业。引导现有的大型龙头企业建设深加工项目,合力打响“兴业三黄鸡”、“金大叔鸡”等品牌。严格执行产业规划,实行相关行业准入制度,以养殖龙头企业为基本特征,实行种苗、饲料、药物防疫、技术培训、养殖时间、产品收购等一条龙服务,进行标准化生产,从源头上和链节上杜绝添加剂过量、污染环境等现象发生,保证产品质量,达到无公害标准,打响绿色养殖大

  县品牌。

  四是科学利用森林资源,集聚发展林产轻工业。兴业要抓好林产消费市场规划,把分散经营的木材加工企业划行归市,集聚发展。通过招商引资整合县内民间资本建设一个大型的科技含量高的林产深加工企业,助力全县的林产品上档次、创品牌,努力打造一个集锯材、人造板、家具、松香生产为一体的林化产业大县。

  二、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完善农业体育设施和提高机械化水平。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条件。要有计划、有重点、有方向地加大资金投入现代农业。对全县农田水利设施、土地开发、村道硬化等灌溉系统进行立项建设,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支持,不断完善配备本县的测土化验中心、农资和农产品检测中心、动物监督与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苜蓿繁育体系等建设。同时推行以奖代补等方法充分调动地方、企业、社会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多渠道、多方式激励民间资本投入农业途径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提升管理水平农业现代化和机械化水平。

  三、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大力推进维护现代农业提供保障。建设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社会化服务网络,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兴业要着力构建完善农资供应、农机服务、技术服务、信息服务、农产品销售等五大服务体系,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一条龙配套服务。一是通过引进农资连锁经营龙头企业,以镇为基本区域创建十多家“放心农资示范店”。实现农资销售与半导体技术服务紧密结合,农资农技“双连锁”经营。同时坚持“预防为主、源头治理、全程监管”的原则,形成政府监管、企业自律、管理工作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农资监管工作机制,强化农机市场监管,完善农资供应评价体系。二是积极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进一步提高全县农业机械化空降兵水平,完善农机服务体系。三是深化体制改革,完善用人机制,调整充实农业、水利、渔牧兽医、林业、农机等主管机关技术员的技术人员,壮大科技推广人员队伍,完善技术服务体系。四是构建完善覆盖县乡及农业产业化龙头、农产品批发市场、中介组织和经营大户的农村市场信息服务网络。在完善“三电合一”农业信息平台建设基础上,整合各方资源,通过“抓窗口、抓龙头、抓资源、抓队伍、抓延伸”,形成上下贯通、横向相联、直达乡镇,集信息采集、加工、发布、服务于一体的农村信息服务服务体系。五是充分利用合作经济组织的服务功能,抓好标准化生产和开拓市场这两个,不断加强专精社与农产品交易市场、连锁超市、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联系,不断完善农产品销售体系。

  四、建立健全各种制度机制,规范推进现代农业稳步发展。一是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种植业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业规模效益,实现农业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二是改革完善水利管理制度,实行管建分开,提升水利工程的盈利能力。三是完善农业

  支持保护制度。加大财政对农业投入的预算,把基础设施建设和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进一步完善畜牧业补贴和农产品价格保护机制。四是建立现代农村金融监督机制制度,解决发展约束特色产业的资金瓶颈制约。五是建立完善培训制度,培育新型牧民农民和生态旅游企业家队伍,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人才保障。

篇九:农业发挥比较优势

  国务院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若干意见解读之十五

  突出发展特色优势农业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定位我省农业发展战略为特色农产品生产与加工基地。为此,全面深刻地分析掌握我省特色优势农业的发展优势、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充分利用好这方面的支持政策,找准发展特色农产品生产与加工基地的切入点,对于促进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再上新台阶,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都至关重要。

  我省地域广阔、生态和气候类型多样、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发展特色农业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目前,马铃薯、草食畜、中药材、现代制种、啤酒大麦、酿酒葡萄、蔬菜等已成为我省特色优势产业,种植面积2700多万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50%。面对这样的有利条件,突出发展特色优势农业,已成为我们这样一个农业大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

  一是特色优势农业区域化布局初步形成。河西地区已初步建成特色农产品综合生产基地,基本形成了粮、棉、酒、瓜果、蔬菜、制种等六大主导产业;中部地区已初步建成了沿黄河谷川道区的蔬菜基地和马铃薯、百合、中药材、肉用羊生产基地,基本形成了淀粉、蔬菜、百合、肉类、中药材

  等五大主导产业;陇东地区已初步建成了苹果、杏、烟叶、肉牛、油料等生产基地,基本形成了果、菜、烟、肉等四大主导产业。陇南地区已初步建成了以干鲜果品为主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基本形成了干果、食用菌、中药材等三大主导产业。甘南、临夏地区的草食畜产品基地不断发展壮大,基本形成了以牛羊肉、皮毛、乳品为主的特色畜产品生产基地。

  二是特色优势产业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我省马铃薯、中药材、草产业、现代制种、啤酒大麦等产业发展居全国第一,杂交玉米制种量占全国用种量的53%,全国50强制种企业已有一半以上在我省落户。甘啤3号等甘啤系列大麦已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种。当归、党参、红芪、大黄等四大名贵药材主要销往台湾、香港、东南亚地区,部分远销欧美市场。脱水蔬菜、番茄酱、果酒果汁、优质小杂粮、油橄榄、食用菌、食用百合、球根花卉等地方性特色产品也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在国内市场占有一定份额,部分产品已走向国际市场。

  三是特色优势农业经营组织快速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3300多个,其中龙头企业1700多个,国家和省重点龙头企业210多个。龙头企业带动型是我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形式,已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市场主体,对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我省发展特色优势农业也存在以下薄弱环节:一是龙头企业发展规模小,辐射带动能力较弱。我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多属中小企业,资产规模小,管理水平不高,产品档次低,竞争实力较弱,影响着特色优势农业的发展和对农民增收的辐射带动作用。二是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较低,标准化生产水平不高。我省农产品研发能力低,新开发产品少,农产品专用程度和品质不能满足加工业的需求。农产品加工深度不够,初加工多、精加工少,加工转化和增值率较低,有重要影响的名、特、优产品很少。农业标准体系和监测体系尚不健全,标准化技术咨询服务、基地生产环境和绿色产品认证发展滞后,农业标准化建设还不适应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特色优势农业发展的要求。三是中介组织发展缓慢。农村各类中介组织还处于发展初期,大多没有产权关系,合作组织法人地位不明确,运行机制不规范,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总体上看,我省建设特色农产品生产与加工基地,发展特色优势农业的基础很好、潜力很大。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突出抓好以下七项工作:一要加快马铃薯产业发展。建设以定西为主的马铃薯贸工农一体化示范区,力争马铃薯播种面积保持在1000万亩以上,加快马铃薯产业由量的扩张向质量和效益的提升转变、由外销为主向外销和加工并重进而以加工为主转变,由销售商品薯向销售良种转变,由均衡发展淀粉加工企业向扶优扶强、强强联合和品牌经营转变。建

  立马铃薯脱毒种薯扩繁基地,力争脱毒种薯应用率达到50%,力求在良种繁育、精深加工、市场建设、鲜薯销售、品牌打造、马铃薯保险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扶持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和贮藏库建设,将马铃薯种植纳入政策性保险补贴范围。二要加快草食畜牧业发展。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支持培育牛羊产业大县,提高畜牧业增加值,重点支持养殖小区、良种繁育体系、市场体系和检测体系、产业大县建设。参照能繁母猪的补贴政策,将能繁母牛、母羊纳入补贴范围。实施畜禽良种工程,加快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积极发展牛、羊、猪、鸡等优势畜禽区(带)。加快草畜产品加工业发展,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草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发展草产业,形成草畜生产加工基地。到2012年草食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进一步发挥畜牧业在农民增收中的支柱作用。三要加快杂交玉米等农作物制种基地建设。加强以河西杂交玉米制种为主,瓜菜、马铃薯、花卉、啤酒大麦、啤酒花和葡萄制种为辅的国家制种基地建设,加快推进生产专业化、加工现代化、包装标准化、经营集团化、育繁推一体化和管理法制化步伐,全面提升育种创新能力、良种供应保障能力和种子管理与公共服务能力,努力实现由种业大省向种业强省的转变。四要加快地方特色产品的发展。立足当地自然优势、资源优势和生产基础,大力发展中药材、藏药、酿酒原料、林果、蔬菜等特色优势产业。建设以兰州、榆中、皋兰、红古为主,带动定西、白银、天水、平凉等市县的高原夏菜基地。大力发展油橄榄、核桃、花椒、食用百

  合、苦水玫瑰、黑木耳、黄花菜、油葵、鲑鳟鱼等一大批地方特色优势产品,打造名优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五要积极发展沙产业。加快建设以日光温室和地膜覆盖为重点的保护地栽培示范基地、草畜产品高效转化的种养加基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兼顾的经济林培育基地,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形成一批沙产业加工名优品牌和加工型龙头企业,实现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产业经营格局。六要加快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在全省择优培育扶持500个经营规模大、服务能力强、产品质量优、民主管理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到2012年,培育形成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5个,5亿元以上的10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达到500亿元以上。力争近期年销售额亿元以上的农业企业达到50家以上,全省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8%,农产品初加工转化率达到55%以上,二次加工转化率达到40%以上。建设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农场,主要是培育5个在西部有显著优势、在全国有相当影响的名牌产品,培育10个优势特色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建立21个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园区)。七要加快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循环经济基地建设。按照我省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在张掖、武威以发展节水型灌溉农业为重点,实行“草-牧-沼”农业循环经济链条和“粮-菜-瓜果-牧-沼”的荒漠化绿洲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在定西以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等旱作农业技术为重点,发展“退耕-林果-畜牧-沼气-梯田-水窖”一体化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

篇十:农业发挥比较优势

  从广西-东盟农业比较优势看农业现代化

  胡新萍;毕宇珠;黄杰;苟天来

  【摘

  要】农业现代化的内涵随着时代变迁和经济发展而不断调整,并因区域特点和农业比较优势而存在差异.中国广西地区和东盟国家同具农业发展的资源优势,但在全球一体化的经济背景下,农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应用数据分析探讨通过发挥区域农业比较优势,有效建立区域间农业合作,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并为农业现代化赋予新的内涵.

  【期刊名称】《广东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3(040)012【总页数】4页(P207-210)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比较优势;农业发展

  【作

  者】胡新萍;毕宇珠;黄杰;苟天来

  【作者单位】北京农学院城乡发展学院,北京102206;北京农学院城乡发展学院,北京102206;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100097;北京农学院城乡发展学院,北京102206【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F303.3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业从来都在世界各国的发展进程中处于重要位置。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农业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农业现代化似乎成为各国农业

  发展的必然道路,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认识程度的变化,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也在不断发生转变。仅以农业机械化、农业科技创新等为内涵的农业现代化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经济形势发展和气候、资源、环境等外部条件的不断变化对农业的要求,也无法满足人类价值观的各种新变化对农业的需求。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必须依托不同区域农业本身的发展特点和优势,不同的资源条件、不同历史和文化背景、不同经济社会环境下,农业发展的特点和优势存在差异,在差异性优势基础上,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不可能是一致的。也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我国十分重视农业区域特色和差异性发展,党的十七大和十八大报告中均提出了

  “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的要求,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也决定了我国必须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然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现代化的农业发展不可能离开农业的国际贸易和合作。中国广西地区因其自然资源特点和农耕文化特色,农业生产和加工都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与广西接壤的东盟地区同样具有农业发展方面的资源优势,资源特点的相似性和地理上的相临为两地的农业发展合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2002年,《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与《农业合作谅解备忘录》的签署标志着中国东盟农业合作的开端[1],双方展开了全方位的农业交流与合作。根据中国-东盟专家组的研究,自由贸易区建成后,中国向东盟国家的出口将增加55%,东盟国家对中国的出口也将增加48%,双方的合作潜力巨大[2]。与东盟国家毗邻的中国广西地区成为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和往来的重点区域之一。利用农业区域比较优势促进本地区农业发展和区域间农业交流与合作将为农业现代化赋予更为广阔的内涵,并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1广西农业发展的特点和优势

  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中国西南部,全区土地面积23.67万km2,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2.5%;耕地面积421.75万hm2,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3.47%。广西地区GDP的26%来自农业,农村人口占全区人口的82%。从自然条件方面来看,广西

  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进行农业生产,气候、耕地、土壤、水和物种资源都占据优势,为农业发展提供了丰厚的资源保障。广西地处中、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处于16.5~23.1℃之间,全区约65%的地区年平均气温高于20.0℃;同时,广西地区水资源丰富、降水丰沛,年降水量1080~2760mm[3]。在优越的自然资源基础上,广西地区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系统的产出率较高,农业本身生物量较大,其农业发展在全国的地位越来越突出。近年广西优势农产品产量情况见表1。

  表12009—2011年广西优势农产品产量(万t)及占全国比例

  (%)注: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0—2012,表2同。优势农产品甘蔗桑蚕茧黄红麻香蕉柑桔稻谷葡萄2009年2010年2011年占全国比例63.535.414.419.812.15.43.0产量7509.422.50.8155.6289.21145.918.1占全国比例65.029.511.317.611.55.92.3产量7119.626.51.1186.5313.21121.323.2占全国比例64.338.415.619.511.85.72.7产量7270.029.61.1205.73551084.127.2从表1可以看出,广西地区种植业强项较多。广西是全国最大的甘蔗种植区,是全国的“产糖大省”,其甘蔗产量连年居全国首位,2007-2011年连续5年甘蔗产量超过7000万t。作为桑蚕丝的主产区之一,广西蚕桑业发达,近年桑蚕茧产量连续上升,已经超过全国总产量1/3的比例。广西还被称为中国的“水果之乡”,其水果产量,特别是热带水果产量也在全国名列前茅,从统计年鉴可以看出广西香蕉和柑桔产量在全国占有较大比例;另外,龙眼、荔枝等小宗水果产品的产量更为可观,广西一直作为我国龙眼和荔枝的主产区。在上述统计数据之外,广西还有多种农产品的生产值得关注,如木薯。广西木薯种植业发达,木薯产量常年居于全国前列,自2006年以来更是成为全国产量最高的木薯生产省,木薯的种植面积、产量和木薯加工产品总值均保持全国前列。2010年和2011年,广西木薯种植面积均超过20万hm2,总产量超过500万t,占全国总产量的50%以上[4]。

  虽然耕地面积有限,但广西的稻谷产量同样在全国总产量中占有一定的比例,这得益于当地对于耕地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种植技术的不断创新。

  近年来广西在农业生产中不断应用新技术和进行种植模式的创新,如采用“三避”技术带动甘蔗、西瓜等作物的生产,采用木薯与西瓜、黄豆、花生,甘蔗与黑皮冬瓜,玉米与天椒、豆类等之间的间套作种植模式,一方面充分利用了有限的土地资源,另一方面有效利用了不同作物生长特点之间的互相促进,提高了产量。在新技术的带动下,广西葡萄种植业发展迅速,从表1数据可以看出,广西葡萄产量和占全国比例逐年上升,在葡萄种植方面采用了嫁接、暖棚、套袋等技术,既促进了产品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又减少了农药和其他化学药品的使用。

  以上数据显示出广西在农业生产方面的明显优势。这促使广西近年农业总产值表现出良好的势头(表2),连续3年农业总产值呈上升趋势,分别占全国农业生产总值的3.7%、3.6%和3.8%[2];农业生产指数2年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表22009-2011年广西及全国农业总产值(亿元)及指数

  (上年=100)地区2009年2010年2011年广西全国总产值1135.030777.5指数105.3103.8总产值1339.636941.1指数103.0104.1总产值1602.541988.6指数105.6105.6我国西部开发政策实施以来,国家对西部地区采取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鼓励农业发展,在此基础上,广西农业继续稳步发展。

  2东盟国家农业发展概况

  东盟国家同样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耕地、水资源等都十分丰富,而且还有很大一部分尚未开发。这些国家农产品种类相当丰富,生产经营都处于优势,盛产橡胶、棕榈、咖啡、木材、水果等热带作物,林业资源十分丰富,大米、木薯、棕榈油、橡胶、咖啡等产品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另外,由于东盟国家大多为传统的农业国,国内大部分人口为农业人口。因此,各国政府在进行国民

  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农业极为重视。凭借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东盟农业发展取得了快速发展。根据数据统计,2008-2010年,东盟多数国家的农业生产指数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并处于稳步上升趋势,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缅甸等国的农业生产指数超过中国。可见,东盟国家农业发展稳定且势头强劲,竞争力不断提高。

  表3中国和东盟各国2008-2010年农业生产指数(2004~2006年=100)注: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8》。国家和地区世界中国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2010年110.2114.3133.8149.6121.8125.4111.7125.3111.697.4110.4118.52008年108.7112.1132.3130.7114.2123.6113.4124.7111.695.1112.1113.42009年109.3114.8132.9135.8120.9128.0111.7125.1110.9101.9113.7115.5可见,印尼、马来西亚和泰国3个东盟主要国家的农业生产指数增长率均呈较快上升状态,并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上升速度,甚至在增长量、增长率或者增长速度方面都超越美国、新西兰等农业发达国家。

  从农产品生产和贸易方面来看,东盟各国同样占据优势。东盟拥有世界三大谷仓,暹罗(泰国)、仰光(缅甸)和西贡

  (越南),大米和玉米等农产品都是其传统优势产品,其稻米、糖料作物、棕榈油、橡胶、咖啡以及香蕉和椰子等热带水果产品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产量居世界前列(表4)。另外,东盟的棕榈藤资源占全世界的83.43%[5],其棕榈油出口几乎每年都占据近90%的世界出口份额,橡胶出口量也连续占据80%以上的世界份额(表5)。椰子和稻米的出口量同样稳定居高。同时,其咖啡、糖料作物、茶叶和香蕉等产品在出口方面都有较强实力。泰国、越南、缅甸在谷物和蔬菜水果的出口竞争上都有较强的实力,从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来看(RCA>1说明具有比较优势,RCA<1说明不具有比较优势),泰国、越南和缅甸三国谷物出口的RCA>4[6]。

  表4东南亚国家主要农产品生产总量占世界农产品生产总量的百分比

  (%)注:数据来源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库,表5同。农产品稻米椰子香蕉咖啡棕榈油糖料作物茶叶烟草2011年28.6160.9018.2124.2986.4665.4710.195.002009年28.8762.1218.8824.1285.1165.2710.475.462010年29.1461.7917.5524.4385.9765.7410.295.29表52008—2010年东盟优势农产品出口量占世界总量比例

  (%)农产品棕榈油橡胶椰子稻米咖啡糖料作物茶叶香蕉2008年87.0389.0461.9251.1122.2911.5410.8312.462009年88.3186.5268.0450.1024.3211.0212.809.932010年88.7586.0468.3948.9723.048.9111.399.54由于东盟国家大多为传统的农业国,国内大部分人口为农业人口,各国政府在进行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农业极为重视。凭借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东盟农业发展取得了快速发展。根据数据统计,2008-2010年,东盟多数国家的农业生产指数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并处于稳步上升趋势,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缅甸等国的农业生产指数超过中国。可见,东盟国家农业发展稳定且势头强劲,竞争力不断提高。

  3广西-东盟农业比较优势与合作

  根据比较优势原理,国与国之间的外生比较优势即技术和资源禀赋差异是导致国际贸易的原因,赫克歇尔-俄林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只要国家间存在要素禀赋的差异就可以产生贸易[7]。我国广西地区与东盟地区接壤,农业发展的资源条件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且在农业发展方面都依赖于天然资源和政府扶持,因此农业发展存在大量共同的优势,但由于资源、气候以及人文条件的差异,双方在产品和技术方面又各有优势,存在一定的互补性,具有开展贸易合作的基础。

  首先,资源和生产优势比较。广西多山,耕地面积有限,农业发展还受到地势地况约束,而东盟自然条件相对更为优越,耕地、水资源等都十分丰富,土地开发潜力

  也较大。双方在木薯、糖料作物方面的生产同具优势,但由于耕地和气候等方面条件的差异使双方的优势产品有很大的区别。广西的葡萄、柑桔等水果的生产具有一定优势,桑蚕业发展较好,是东盟地区所欠缺的,而东盟在棕榈、可可、椰子、咖啡等产品上的生产占据较大优势。

  其次,人力资源与技术比较优势。农业人力资源方面双方具有较大的互补性,中国农村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特别是在人多地少的山区,根据FAO数据计算,中国平均每公顷耕地农业人口为743.8人(2011年),同时农业技术人才也相对较多;而东盟各国农业劳动力相对缺乏,FAO数据计算显示东盟每公顷耕地农业人口为367.2人(2011年),同时东盟多数国家农业人口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农业技术人才不足。因此广西与东盟相比具有农业劳动力和农业生产成本上的比较优势。另外,在农业种植和农产品加工方面,广西与东盟相比明显具有技术和产业上的比较优势,东盟农业生产多采用传统技术,创新和改革相对较慢,农产品加工业不发达。

  再次,传统文化资源方面的共同优势。广西和东盟都属于多民族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农耕文化源远丰富,如传统的游耕、混农林业、多用途树种利用、非木材森林产品利用、民族植物利用等,农产品中传统文化的融入和特色农业及农产品的形成都有利于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和提高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因此,开展文化农业、旅游农业和休闲农业以及特色农产品生产方面的合作,共同保护区域原住民农耕文化,支持传统农业带动的特色农业发展也将成为广西和东盟地区农业发展的共同优势。

  根据以上农业发展特点和优势的差异性,广西和东盟可以各自发展优势产品和产业,并通过生产要素的互通有无达到双方最优的资源配置。一方面,广西与东盟地区可以开展包括农业人力资源流动、农业技术支持以及农产品贸易等方面的农业交流与合作,达到农业发展的共赢;另一方面,双方可以建立农业发展联盟,合作发展特色农业和开展农产品对外贸易,提高在世界农业分工和农产品贸易中的地位。

  4比较优势与国际合作基础上的农业现代化

  对于比较优势原理,也有学者认为,发展中国家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参与国际分工将永远无法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所以在国际贸易中,发展中国家需利用自身比较优势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以及与发达国家的经济收敛[8]。利用区域优势开展农业合作,建立农业发展的贸易联盟,发挥区域间农业共同优势和互补互助功能,可以成为促进区域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有效措施,也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形式。有国外相关研究表明,全球范围的贸易自由化会对我国内陆地区的农业收入产生负面影响,但沿海特别是南部地区将受益[9]。广西处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中心位置,是我国惟一的与东盟国家既有海洋又有陆地相接的省区,在农业资源禀赋、农业科技和经济等发展方面既与东盟各国有明显的共同性,又有很强的互补性[10]。在中国-东盟贸易合作过程中,广西承担着重要角色,也付出了较大努力。广西区农业厅、水产畜牧局负责执行了柬埔寨农户户用沼气示范项目、农村户用沼气管理人员培训班、甘蔗生产管理人员培训班,还自主实施了中国-老挝果树示范基地、玉米示范基地、桑蚕示范基地等项目[11]。继续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发展农业,将在在现代经济发展和全球化的背景下,为农业现代化赋予新的内涵,将农业作为基础产业的同时提高农业生产力和农业对于国民经济总量的贡献,具体可以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4.1提高农业发展的综合效率、延伸农业产业的产业链

  全球有三大热区资源,广西和东盟作为其中生产率和生产力较高的地区,生产的许多农产品具有不可替代性。占据自然资源的天然优势,我国广西和东盟适于充分利用资源潜力,发展多种生产力,丰富农产品种类,并充分发挥时间和空间上的优势,发展立体农业。正如我国广西地区目前正在发展的农业间作、套种等技术。或者发展混农林业,即遵循生态学原理,将木本植物与农作物进行混种,或将种植业与养殖业结合,形成协调的人工生态系统,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壤、气候等自然资源,发

  生态系统的综合效益。

  4.2发展固碳经济和环境友好型农业等新兴农业

  经历了大规模利用化肥、农药发展农业的阶段,生态环境已经到了不得不进行保护的临界状态,所以,当前发展农业必须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发展环境友好型农业,进行低碳、低污染的农业生产应该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广西和东盟两区域具有很大的潜力发展新型农业,如本区域农业生态系统的自然生产力水平高,十分适合发展以固碳为目的的农林业,许多产品可以生产生物柴油、生物酒精(如高桐、木薯),可以大力发展,作为化石能源的替代。

  4.3加大农业文化附加值

  我国和东盟国家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将独特的传统文化融入农业发展,增加农产品的文化价值,对于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如泰国的花卉。可以大力发展本区域的文化农业、旅游农业和休闲农业。同时,应该研究本区域原住民农业和农耕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经济支持。

  4.4推动有利于本区域农业发展的政策的形成

  推动国际农业的公平贸易的形成,对于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广西-东盟通过国际合作,加大对本区域农业的保护与支持,对本区域农业所产生的环境效益(水循环、固碳、生物多样性)给予合理的补贴或补偿。

  参考文献:

  [1]周雪春.中国东盟农业合作进展与影响分析[J].农业经济,2007(1):27-29.[2]唐圣尧.中国与东盟农业合作的战略选择[J].世界农业,2008(12):3-6.[3]赵其国,黄国勤.广西农业:机遇、成就、问题与战略[J].农学学报,2011(5):1-5.[4]张慧坚,刘恩平,刘海清,等.广西木薯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2012(5):161-164.[5]黄锡富.从经济比较优势看广西与东盟经济贸易合作发展方向[J].广西师范学院学

  报,2006(10):113-115.[6]樊端成.机遇和挑战并存:构建特色生产结构:中国-东盟农业合作与广西农业结构调整研究之一[J].广西社会科学,2008(2):27-31.[7]刘钻石,张娟.比较优势理论研究述评[J].经济学家,2009(8):76-82.[8]郭界秀.比较优势理论研究综述[J].社科纵横,2007(1):64-66.[9]EmikoFL,AlanW.PossibledynamiceffectsofAFTAfortheNewMemberCountries[J].TheWorldEconomy,2003(6):853-871.[10]范小俊.构建广西-东盟农业科技合作平台的思考[J].东南亚纵横,2005(8):31-35.[11]陈前恒.关于中国-东盟农业合作情况的调研[J].东南亚纵横,2009(2):56-59.

篇十一:农业发挥比较优势

 浅析中国农产品出口情况

  目录

  背景:

  .......................................................................................2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分析:.......................................................2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比较优势分析

  ........................................5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比较劣势分析

  ........................................7我国农产品贸易前景...............................................................9举例:

  .......................................................................................背景:

  中国既是一个农业大国,又是人口大国,解决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一直以来是中国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农民不富,中国不富”,农产品的稳定对中国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中国加入WTO之初,曾有不少人士担忧中国农产品将遭受来自国外农产品的强劲冲击,因而动摇中国的国本。加入WTO以来的五年多时间里,中国农产品在挑战中发展了自己,出口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农产品出口可以高枕无忧了。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随着中国开放度的进一步扩大,农产品所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将更复杂,应对工作更艰巨。为此,我们需要全面的理解农产品的出口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研究我们目前存在的差距,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才能确保农产品稳步健康发展。

  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分析:

  年度

  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进口额

  出口额

  进出口额

  112.3156.2286.5118.1159.8277.9124.1180.2304.3188.9212.4401.3230.9279.7510.6286.5271.8558.3319.8310.3630.1409.7266.2775.9583.3402.2985.5521.7392.1913.8719.1488.81207.(表一:2000至2010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额数据)

  1400120010008006004002000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进口额出口额进出口额

  (图一:中国农产品2000至2010年进出口额曲线图)

  由此可知:

  1.从2000-2010年,中国农产品出口额和进口额整体都呈现上升的趋势,但对外贸易仍以进口为主。

  2.尽管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低于进口总额,但出口总额每年仍以很大速度增长,且进大于出的局面得到了改善。

  我国主要出口的农产品的情况:

  水产粮食畜禽果蔬茶叶秸秆饲料其他

  (图二:2009年主要出口农产品饼状图)

  水产粮食畜禽果蔬茶叶秸秆饲料其他

  年度

  20102009(图三:2010年主要出农产品饼状图)

  水产

  粮食

  畜禽

  果蔬茶叶

  秸秆饲料

  其他

  132.21744.3173.64081.7102.51636.5133.936.167.1单位:亿美元

  (表二:2009年和2010年的主要要出口农产品)由此可知:

  我国的出口农产品主要是水产、果蔬茶叶、畜牧、秸秆饲料、其他等。

  10090807060504030201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小麦蔬菜水果及坚果肉类制品谷物活动物水.海产品饮料酒及醋烟草及其制品

  (表三:2000-2010年中国主要农产品出口趋势图)

  由此可知:

  中国几乎所有重要农产品的出口在过去10年都有增加,但农产品贸易出现了显著的结构变化。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出口增加较多,而土地密集型产品出口趋于减少。

  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比较优势分析

  (1)要素禀赋优势。一个国家的生产要素禀赋状况直接影响到其对外经贸活动地位。从土地、资本和劳动力三大要素状况比较,中国劳动力资源具有明显优势,而人均资本和土地拥有量,美国、欧洲和日本分别占有绝对优势。

  农业资源多样性优势。中国跨越亚热带和温带,气候条件和自然资源多种多样,能够生产各类农产品,满足世界市场多样化的食品需求。中国正在发挥区域比较优势,重点培育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建设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如目前已经或正在形成长江上中游、赣南湘南桂北和浙南闽南粤东柑橘主产区;渤海湾和西北黄土高原苹果生产优势区;中原和东北肉牛优势区;中原、内蒙古、河北、西北、西南肉羊优势区;东北、华北及京津沪牛奶优势区;东南沿海、黄渤海出口水产品优势养殖带。中国大部分地区饲养畜禽、种植蔬菜均具有比较优势。

  劳动力资源优势。我国农村劳动力多,能够在较长的时期内为

  出口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服务提供低成本的劳动力供给。这对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非常有利。我国的蔬菜、水果、畜产品、水产品,国内价格比国际市场低,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和价格竞争力。

  市场区位优势。亚洲是世界农产品贸易最重要、也是最具成长潜力的市场,日、韩、香港、台湾、印尼、泰国等都是重要的农产品进口国家和地区。由于运距短、运销便捷,我国对亚洲市场出口蔬菜、水果、水产品、肉类等高价值农产品,具有显著的区位优势。

  (2)出口商品价格优势。从总体看,我国的水果、蔬菜、肉类产品价格均低于国际市场价格。目前,我国的主要水果如苹果、鸭梨、柑橘的国内市场价格比国际市场价格低四至七成,有较强的竞争优势。我国畜牧业的比较优势要强于种植业,在价格方面,除禽肉外,其他肉类价格均低于国际市场价格,其中,猪肉价格比国际市场低57%,牛肉价格低84%,羊肉价格低54%。

  (3)出口商品产量优势。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大渔业生产国,1997年我国的水产品产量达到3602万t,总产量占世界首位,人均水产品占有量为29.87kg,比世界平均水平高54%2000年我国肉类产量达6270万t,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肉类生产国。苹果、柑橘、梨的产量在世界上也名列前茅。

  (4)出口商品质量优势。近年来,为了满足国内消费者对农产品

  质量安全和农产品进口国的质量安全标准的要求,农业部制定、修订农产品国家标准450多项,行业标准1550项,开展创建“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县”活动,从生产源头抓农产品质量安全。另外,优质专用小麦、玉米、早稻和高产高油大豆等优质专用农产品迅速发展,都大大促进了我国粮食产品质量的提高。

  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比较劣势分析

  (1)我国处于劣势的农产品主要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粮食、棉花、油、糖等大宗农产品,我国每年都大量进口这几类产品。90年代以前,我国粮食、棉花的国内价格水平均低于国际市场水平,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但近10年来,我国粮食生产成本平均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油料、糖类等大宗农产品的国内价格已高于国际市场价格二至五成,失去了以往的竞争优势。国内市场花生油、菜油和豆油的价格已分别高出国际市场价格24%、43%和45%。这种价格上的劣势使得中国的粮、棉油等农产品极易遭到国外价廉质优的同类农产品的冲击。

  (2)出口农产品结构不合理,出口市场过于单一。长期以来粮食一直是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大宗农产品,而价值比较高的农产品如蔬菜、鲜花、水果等出口数量有限,这种低级农产品出口结构不符合世界农产品贸易发展的趋势。与农产品出口结构不合理相对应的是农产品的出口市场单一化:一是出口地区过于集中。据统计,近年来外贸农产

  品出口70%以上集中在沿海的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等省市,而占全国大部的中部和西部地区,外贸农产品的生产比重偏少,造成外贸农产品生产地域分布不合理。二是出口市场过于单一。我国农产品出口主要集中在日、韩等亚洲国家和地区。这种状况造成对局部世界市场过分依赖。

  (3)出口农产品生产成本过高。随着农业政策倾向的转变,农产品的提价,外贸农产品价格日益提高。其次,我国劳动力价格低廉的优势正逐步消失,使直接生产费用不断提高。再次,如果按照国外统计口径计算完全生产成本,外贸农产品的成本会更高。成本偏高,将会直接削弱价格竞争优势。目前我国的大米、小麦、玉米和大豆等几大粮食作物的国内市场价格都已超过国际市场,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能力。

  (4)出口农产品品质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我国农产品的品质、加工程度和附加值都比较低,与国外差距明显。我国畜产品用于加工的肉、蛋产品占全国总产的3%~4%和1%左右,而发达国家达到30%~40%,有的高达70%。从小麦来看,我国小麦品种与国外代表性品种在蛋白质含量、赖氨酸含量等主要指标差异不大,但在特质粉、专用粉的专用品种上差距较大,不仅数量缺,而且质量差。除此以外,我国的许多农产品在加工处理、储藏包装、花色品种、卫生检疫等诸多方面有明显的劣势,这都影响到出口农产品的品质。摘自《中国商务年鉴》

  我国农产品贸易前景

  1水产品及其制品和园艺产品是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也是中国农业生产上具有优势的产品。

  2中国的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尤其是果蔬产品、水海产品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在国际市场上仍然具有非常明显的价格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

  3根据赫-俄理论,产品的价格是由要素的成本决定的,中国具有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所以,中国可以选择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出口,而进口一些土地密集型或资源密集型的产品。所以,中国的农产品对外贸易额每年都以较高的速度增长就不奇怪了。

  举例:

  比较中国和泰国农产品出口情况:中国与泰国的出口产品结构较接近,在排名前10位的出口产品中,中国与泰国有6种产品是一致的,如肉及食

  用杂碎、鱼及其他水生动物产品、蔬菜、谷物,内及鱼和其他水生动物制品以及蔬菜及水果制品。在6种产品中,中国有5种产品是排名前5位的出口农产品,如鱼及其他水生动物产品、蔬菜、谷物、肉及鱼和其他永生动物制品和蔬菜及水果制品。泰国有4种产品是排名在前5位的出口农产品,如鱼及其他永生动物产品、谷物、肉及鱼其他水生动物制品和蔬菜及水果制品。而且,这6种产品集中在劳动

  密集型产品,如蔬菜水果及其制品、肉及食用杂碎、肉及鱼和其他永生动物制品等产品。这意味着中国与泰国在出口农产品结构上有较高的相似度。与此同时,两国主要出口农产品也有些不同,泰国主要出口橡胶及其制品、糖及糖食、杂项食品、木及木制品、纸及纸制品。而中国主要出口其他动物产品、食用水果、茶叶及调味香料和油籽,籽仁、工业或药用植物、饲料、饮料、酒及醋。

篇十二:农业发挥比较优势

 南靖农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和劣势

  南靖县疫控中心曾雪铃

  农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然条件,特别是地理和气候条件,也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当地的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在对南靖农业发展现状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对南靖农业产业内部构成及其比较优势和劣势进行了分析研究。

  (一)南靖农业发展的优势

  1、农业资源较为丰富

  南靖分布着丰富的人文和自然资源,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基础。

  2、农业发展势头良好

  近些年来,南靖农业发展迅猛,这为农业结构升级和特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优质农产品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有较大增长。进一步加强了科教兴农工作,科技对农业增长、农民增收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气象事业进一步发展,天气预报准确率、气象灾害防御能力、趋利避害能力明显增强。

  3、工商业基础较为雄厚近年来加工工业和第三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城镇化进程突飞猛进,这为工业反哺农业提供了现实基础,十分有利于特色农业的产业化发展。

  小城镇是连接工商业与农业的纽带,是工业反哺农业的重要桥梁,同时也是特色农业发展的空间依托,迅猛发展的小城镇必然会推动特色农业的发展进程。

  (二)南靖农业发展的劣势

  1、生态环境质量不容乐观

  南靖的气候及山区、丘岭和岗地的地貌特点,决定了它的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和灾害性气候发生的频繁程度。无序的垦荒和乱砍滥伐,使山区的植被受到了严重的破坏,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这无疑将是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2、农户和地方政府市场观念和经营意识仍比较淡薄

  就南靖来说,虽然己经经历了十多年的市场经济发展历程,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干部群众缺乏真正的市场观念和经营意识。还有相当一部分干部,仍习惯于用计划经济的思路来指导农业,抓农业就是抓农业生产,发展农业就是增加产量、扩大规模,抓市场就是建商场。在抓农业生产方面,手段不多,措施不得力;在抓农产品的销售方面,束手无策,无所作为。农民普遍缺乏经营意识,捕捉市场信息、适应

  市场变化能力差。受传统思想观念影响,以及人多地少、农业收益相对较低等原因,农民务农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3、农村人口受教育水平低

  农村人口的受教育水平标志着农村人力资本的丰裕程度,而适当的人力资本水平对于特色农业的发展是必需的。然而,南靖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较为落后。提高农村居民教育水平的任务十分艰巨。

  (三)大力发展土楼旅游休闲观光农业发展。

  南靖农业资源非常的丰富,农业景观新奇多样、各具特色,并且农、林、牧、渔各业协调发展,这些都为我县开展各种形式的农业旅游活动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和自然资源基础。随着南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和土楼旅游发展,为观光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可能,也为促进观光农业发展提供了一个新契机。大力发展土楼旅游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生活在大众城市的居民,为了追求紧张工作之后的休息和放松,或是为了让孩子体验农事劳作、学习农业知识,利用周末和假期到城郊的农业观光园领略田园风光,呼吸新鲜空气,感受、体验乡村的朴实生活;大中城市的学校把农业观光园作为农业科普教育基地,定期组织中小学生进行参观和农事体验。由此可见,具有科普教育功能的现代化农业科技园和农家特有的农事参与

  等项目符合现代人寻求放松、返璞归真、猎取新奇的心理和消费需求,并且有利于农业知识的传播,这是区别于传统旅游的现代休闲农业观光游的特色,具有极大的市场发展潜力。

  制约南靖县农业发展的瓶颈

  南靖县疫控中心曾雪铃

  南靖农业发展经过十来年的努力,可以说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是,南靖农业发展目前仍然还处在比较初级的、很不成熟的发展阶段,特别是在如何尽快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经营,使之良性发展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正成为制约南靖农业发展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数量太少、规模不大,竞争、带动力不强。从南靖目前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践来看,不但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数量太少,而且总体上规模都不大,带动力不强,效益也不佳,农民的参与率也不高,尤其是南靖农产品加工企业不发达。大量的农户仍然徘徊在“产业化”大门之外。

  (二)优质专用型农产品基地建设不到位,不能很好地满足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需要。就目前南靖的实际情况来看,农产品基地建设不到位,制约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进一步深化,主要表现为:第一,高度专业化、优质化的原料生产基地在数量上、规模上都不够,不适应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对农产品品质越来越高的要求。第二,缺乏健全、合格的储藏流通体系。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之间利益连接机制不紧密、不完善。南靖目前在龙头企业与农户的购销关系中,很多“合同”是口头协定或“君子协定”,真正签订订单的不到35%,而且违约现象屡有发生。农户与农户之间的横向联系也不紧密,缺乏联合的力量来维护自身的利益。

  (四)农产品科技含量低,缺乏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南靖目前的农产品及其加工品普遍地表现为科技含量低,生产加工链条短,粗加工多,精深加工少,不能适应当今消费者日益提出的多样化、高品位、高营养、无污染等要求。此外,在南靖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有胆识、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能人不多,缺乏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

  (五)政府的扶持力度不够,方式也有待改进。目前,政府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扶持政策主要表现为以财政支持为主,配合以税收优惠和信贷扶持。但目前政府财政乏力,银行的信贷资金也受安全性、效益性等商业经营原则的限制,税收优惠政策倾斜幅度没有也不可能足够地扩大。另外,政府虽然陆续地出台了一些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自身发展,改善经营环境方面的政策,如农业结构调整政策、土地自愿有偿流转政策、龙头企业融资政策等,但这些政策的可操作性、系统性不强,使它们在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作用不能很好地发挥出来。

  要消除南靖农业发展中的瓶颈约束,真正地使南靖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上台阶、上档次,笔者认为要根据新形势下农业农村经济特点,按照农业特有的地域性分工原则、比较优势原则与产业关联原则,发展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品牌产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一是实现农产品的加工化;二是用现代工业手段改造和装备农业,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工厂化的种植和养殖,实现企业化的生产经营管理;三是围绕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营销,在农村地区发展相关非农产业;四是经营主体农民必须是某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而绝不是单家独户。

  南靖县今后五年的发展战略和“十二五”规划的意见和建议

  南靖县疫控中心曾雪铃

  备受关注的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制定“十二五”规划,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这将是决定中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和民主民生等方面的发展路径与全景图。五年之后我们的生活将会变成什么样?经济发展又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是我县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产业结构,不断改革创新,抢抓发展机遇,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关键时期。

  一、发展战略

  (一)开放引进。利用“先行先试”政策,把握产业转移契机,加大资金、技术、人才引进力度,突出引进战略投资伙伴和先进管理模式,建设大项目、扶植大企业、发展大产业,通过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形成对外开放、内部机制灵活的新型工业格局。

  (二)产业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项目建设为支撑,重点培育有色金属、煤电能源、食品加工、轻工制造、新型建材等优势产业,壮大核心企业,打造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条;以现代工业理念,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提高产业技术水平、产品技术含量和企业竞争力,以产业升级带动工业经济科学跨越发展。

  (三)品牌带动。按照“创品牌、引名企、嫁名牌”的思路,培育打造一批上规模、响当当的标志性品牌,争创省著名商标和全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以品牌提升企业竞争力,带动产业发展。

  (四)和谐构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工业发展与环境、资源和谐一体;坚持以人为本,鼓励工业企业增加安全设施投入,不断改善劳动生产条件,努力实现清洁生产;依法保护企业合法财产,保障职工合法权益;鼓励民营企业到贫困区兴办关联产业,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

  二、保障措施

  (一)完善公共服务平台

  一是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后续金融危机依然存在,企业希望继续得到政府的财税政策扶持和金融部门的贷款支持,县财政要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二是企业人才培训平台。企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要加大财政投入,增加师资力量,完善教学设备,打造成集技术培训、创业辅导、法律服务、财务指导、信息咨询等于一体的多功能基地。三是企业家管理平台。按照“社会团体,章程管理”原则,完善人才管理档案,疏通交流渠道,维护企业和企业家的合法权益,营造企业家成长的良好环境。

  (二)加强与知名企业对接合作

  按照“嫁名企、联大企”的发展思路,做好与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和省市大型企业的对接合作工作,增强自身资金、技术实力,扩大企业知名度;创新工业招商引资工作思路,一改过去“重引进、轻发展”和“重数量、轻质量”的做法,进一步完善招商项目库,狠抓项目包装,搞好项目招商全过程跟踪服务,落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强化招商队伍。

  (三)加快园区平台建设步伐

  工业园区是产业集聚洼地,工业向园区集中、向集约化方面发展是一种趋势。一要创新融资体系,增强自我滚动发展能力。盘活园区

  土地资源,做好土地资源文章,实现自我滚动能力;加大园区招商引资力度,利用地方优惠政策吸引外资。二要创新管理体制,增强园区综合管理职能。赋予管委会一定的权限,强化内部管理,健全物业管理,理顺管理体制,促进规园区范化发展。三是创新建设理念,增强园区城镇基础功能。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档次配套的原则,加大园区投入,进一步完善园区主干道和支干道道路硬化,进一步完善供水、供电、通讯、广电等相关配套设施,超前抓好污水管理,排污沟渠建设,完全按照城镇化标准要求来实施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打造一流园,推进城镇化建设。

  (四)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

  全面落实“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实行乡镇和重点用能企业节能降耗指标计划管理,加强对重点能耗企业用能统计管理和指标约束;加快矿山资源整合步伐,利用国家有关政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制定园区准入门槛,从产业政策上从严把关,封杀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入园;继续利用“争资金、上项目”,支持重点用能企业向上级申报环保节能技改项目,县财政列支专项引导资金,支持节能减排项目,鼓励企业加大环保、节能技术改造,引进新设备,完善环

  保设施,实现清洁生产;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群众环保、节能意识,加强社会监督,制止乱排放和浪费资源行为

  (五)切实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一是加大推进新型工业化宣传力度。主管部门和新闻媒体要肩负地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宣传重任,在县电视台开辟工业经济栏目,县政府门户网站增设工业经济专页,增添工业经济专栏,营造氛围,形成合力。二是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服务意识。按照市场经济要求,创新服务思路,拓宽服务领域,深化服务内容,通过改革行政审批制度,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完善综合执法体系,打造高效、廉洁、公正的政府;加大城镇建设投入,进一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切实解决交通和电力两大制约瓶颈,为企业发展提供交通区位、电力通讯、居住条件、生态环境等舒适便捷的空间条件。

篇十三:农业发挥比较优势

 佳木斯市发展现代农业比较优势的研究

  佳木斯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地处世界上仅存的三大黑土平原之一的三江平原,是三江平原的主体。所辖抚远县归省直管后,境内现有1个农垦分局和14个农垦大型国有农场,耕地总面积2700多万亩,其中市属耕地面积1689万亩,是全国乃至全世界土地肥力最高、最适宜农耕的地区。佳木斯是国家水稻、大豆主产区,2014年全市粮食产量到达亿斤,取得了“十一连增”,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国家现代农业综合示范核心区。2012年首次全国现代农业现场交流会、2014年全国产粮大县现场培训会选在佳市召开,充分显示了我市在现代农业生产方面起到的导向示范作用。下面从几个方面分析佳木斯市在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生产方面具备的比较优势。

  一、资源优势

  1、土地资源优势

  三江平原幅员广阔,沃野千里,但人口密度较小,可以用“地广人稀”来形容。2014年佳木斯市农民人均耕地15亩,是全国农民人均耕地的7-8倍,三江平原垦区人均耕地更是到达全国水平的倍。地势平坦,耕层深厚,平均坡降万分之一,适合大型机械作业。人均耕地面积大、耕地平坦,集中连片,单位地块面积大,使佳木斯市具备了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天然优势。

  2、水资源优势。

  佳木斯市地处黑龙江和松花江流域,“两江”及众多中小河流为我市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地表水资源。流经佳市的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年过境水量共有亿立方米,但水资源开发利用量仅占多年平均过境水量的3.5‰,而且沿江工业污染少,污水排放量达标率在95%以上,为生产绿色食品提供了优良充分水资源。境内湿地面积万公顷,湿地自然保护区9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省级4个,所属的“三江湿地”曾以中国黑土湿地之王、高寒湿地之乡、沼泽湿地之最的美誉名列中国最美六大沼泽湿地的第三名。

  佳市大力发展现代化的节水排灌设施,现有大中小型水库18座,蓄水能力到达亿立方米,占地表水总量的7%。万亩以上灌区26处,其中30万亩以上的大型灌区4处,江河自流灌区5处,提水灌区16处,水库灌区5处,灌区渠道总长度2068公里。各类灌溉水源井28504眼,建成各类农村水电站4座,总装机容量万千瓦,年发电到达6242万千瓦时,农田水利控制面积700万亩,丰沛的水量和完善的水利基础设施为大农业生产提供了水资源保障。

  3、农产品产量和品质优势

  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佳木斯农作物生长环境自然古朴,辖区内所有耕地、水域、草原、林地整体通过了无公害环境质量评价,所辖的富锦、同江、桦南被评为国家级农业生态县,是生长优质农作物的理想场所。2014年佳市水稻生产面积705万亩,玉米生产面积万亩,大豆生产面积194万亩,粮食产量到达亿斤,取得了“十一连增”。粮食商品率超过90%,每年出售的粮食,可供北京、上海、天津三个城市居民食用一年,堪称“国家大粮仓”。

  佳木斯耕地土质以优质黑土和草甸土为主,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在4.0%以上,远远高于全国有机质平均不足1%的含量,是最理想的农作物生长土壤。冬季寒冷,病原菌和害虫不能越冬,病害和虫害相对较轻,极大地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农作物化肥使用量平均在20公斤/亩以下,比全国平均使用水平低近30%。休耕有致,一年一作的生产模式,减少了土壤盐分和重金属积累,确保了绿色食品的产品安全。农作物生长期昼夜温差在10—15℃之间,非常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生长出的高油大豆脂肪含量在22%以上,蛋白质含量接近40%,水稻精米率达70%以上,地产大米清白油亮,米香四溢。2014年7月佳市成立了由龙头企业、种业公司、科研院所、农民专业合作社、外地投资商等136家成员单位组成的全省首家优质农产品行业协会,“佳木斯大米”地理标识已通过农业部认定。

  目前全市三品一标产品〔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数量超过800个,三品一标食品生产基地面积〔含山产品、水产品面积〕达1565万亩,超过全市耕地面积的90%,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16个,面积910万亩。同江市更是在全国率先建立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管理追溯系统,消费者可以用智能

  扫描产品上的二维码,即可查询产品的生产、加工等信息。肥沃的土壤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给佳木斯市大农业开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4、农产品加工产业优势

  一直以来,我市农副产品以粗放型加工为主,精深加工能力不足,高端企业数量较少,是制约我市农产品市场优势的主要瓶颈。近年来,佳木斯市紧紧抓住国家“三江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机遇,打造优势农产品加工产业带,培育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目前佳木斯市在水稻加工产业方面依托益海、宇兴、丰兴等17户龙头企业,推进黑龙江锦稻农业发展公司60万吨稻米综合加工、中粮集团15万吨稻米加工和三江宏公司稻米深加工等省重点项目建设;在玉米加工方面依托阳光生化、慧丰酒业等龙头企业,重点培育丰顺农业30万吨玉米精深加工、象屿集团120万吨玉米深加工项目,打造全省玉米深加工产业链示范基地;在大豆加工产业方面重点抓好吉庆豆业、丰益、晨星岛等龙头企业,着力推进省重点中国华豆食品科技年产15万吨豆制品深加工项目,提高大豆精深加工能力;在禽类加工产业方面推进省级重点项目大锦农肉鸡屠宰及饲料加工,全年肉鸡屠宰加工能力发展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到亿只,建成全省最大的肉鸡产业基地;在生猪加工产业方面推进黑莲公司循环经济项目、天源生猪屠宰和格尔巴斯肉产品加工等项目,生产能力到达年屠宰生猪500万头;在奶制品生产方面依托光明乳业年产万吨液态奶项目和新西兰塔拉纳基乳业婴幼儿配方奶粉项目带动奶牛养殖、肉牛深加工、产品包装等行业发展;在酒饮加工方面推进省重点项目富锦老窖白酒生产和10万吨格瓦斯饮料,扶持百威英博啤酒年产100万吨项目;在培育特色产业方面大力推广利用水稻育秧大棚发展食用菌产业技术,实现科研引领、规模化经营香菇、木耳等菌类养殖,食用菌栽培规模到达亿袋。各产业带的发展使众多生产、加工、仓储、物流等企业呈链式互为补充,竞相发展。

  佳木斯是农业生产率较高、生产成本较低的地区,是农业综合开发投资的理想地区,佳市现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1300多户,吸引了益海公司、丰益集团,泉林生态农业、雨润集团、光明乳品公司等知名企业进驻。以水稻加工为例,就由过去只是简单扒皮的粗放式加工,发展到现在的胚芽米、大米粉、大米饮料、稻香粉、白稞、米糠油、白炭黑等几十种产品。繁荣的农产品加工业,大大增强了农产品转化能力,为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缔造了产业优势。

  5、对俄贸易优势

  佳木斯市北隔黑龙江、东隔乌苏里江分别与俄罗斯犹太自治州和哈巴罗夫斯克市相望,国境线总长382公里,现拥有4个国家一类水运口岸和1个国际空港,水运口岸目前已建成千吨级泊位36个,口岸吞吐能力到达700万吨。现阶段,国务院将黑龙江和蒙东地区的沿边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佳木斯市在建设进出口加工基地和国际物流枢纽方面获得了国家更多的支持。截至2014年,全市对俄农产品出口生产基地面积已达万亩,包括专业化种植蔬菜出口基地7处,面积万亩;大米出口基地2处,面积25万亩;水果出口基地2处,面积万亩,对俄出口优质大米万吨,果菜万吨,重点培育了水稻、果菜和白瓜等优势出口产业,出口创汇企业发展到50多家,形成了从种植、加工、质量监管到出口的完整对俄果蔬出口产业链。并依托四海食品等加工龙头企业,建立一批以加工生猪、肉牛、家禽、奶制品的对俄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努力把本地畜产品远销俄罗斯。在哈巴罗夫斯克和犹太自治州的市场上,佳木斯市农产品占有率始终为第一位。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家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黑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历史性发展机遇中,佳木斯市境内的中俄同江铁路大桥即将建成,中俄跨江铁路大桥连接俄远东铁路支线,形成了中国东北铁路网与俄罗斯西伯利亚铁路相连通的国际联运大通道,沿俄西伯利亚大铁路贯穿欧洲,年过货能力可达2100万吨,届时同江将成为全国对俄罗斯第一大贸易口岸。

  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在佳木斯政府的引领下,佳木斯在俄建成超3万亩大型综合农场7处,小型家庭农场20余处,境外农业合作总面积到达120余万亩,蔬菜大棚200多栋,在俄犹太自治州建立了农业示范园区和种子繁殖基地,过境农机具总量达700多台套,年均向俄劳务输出近2000人次,劳务收入超过8000万元。中俄双方政府和民间关系密切,贸易频繁,形成了完善的对俄进出口市场网络。

  二、集中优势

  现代意义上的大农业,更强调新型产权制度下的农业特别是种植业和养殖业的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基本要求就是集中生产。佳木斯市地处三江平原腹地,是全国农业生产最发达的地区,在现代农业经营理念、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机械装备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

  1、农垦示范优势

  作为中央直属三大垦区之一的黑龙江农垦,是迄今为止全国仅有的土地大面积集中连片耕作的地区。农垦因土地广袤、自然资源丰富、人文素质好、生产水平高、农业基础设施健全,农业现代化程度高而享誉国内外,堪称全国一枝独秀的“大农业”示范区。佳木斯市与农垦有很深的历史渊源,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局址最初便设立在佳木斯市,经过官兵规模宏大的垦荒战斗,三江平原垦区成为我国目前耕地规模最大、机械化程度最高、综合生产能力最强的国有农场群。垦区是三江平原农业的核心区域,佳市与农垦系统在粮食生产、科技示范、农机合作、人才共享等多领域开展场县共建活动,使地方和农垦系统优势互补,打造

  “大三江一体化”经济合作区。农垦在现代化大农业生产方面积累的先进经验,为佳木斯市发展现代化大农业起到了样板示范作用。

  2、规模生产优势

  现代化大农业的主要特征就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和管理技术,进行农业规模化生产经营。佳木斯市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远远高于全国平均值,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在国家“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政策指引下,佳木斯市依托自身在农机装备制造方面的产业优势,走出了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现代农机合作社为基础的农业规模化经营道路,大大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了农民增收。

  到2015年,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到达4400个,生产技术服务合作社1965个,产销一体化服务合作社495个,合作社经营面积到达223万亩。经测算通过统种统收,平均每亩降低生产成本22元,节约成本近5000万元,销售均价提高2-3分钱,增加收入6000多万元。全市有家庭农场8597户,专业大户3183户,通过专业大户牵头,农民带地入社组建的现代农机合作社80个,农民带地入社面积万亩,最大入社面积万亩,入社面积超万亩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的有29个合作社,合作社现拥有拖拉机619台,收获机969台,播种机209台,深松机103台,联合深松机284台,其它农机具628台,2014年落实农机补贴资金万元,共补贴农机具1918台。每个合作社都有连片作业在1000亩以上的地块,合作社全程使用大型农机作业,有效地解决了分散的农户种植技术落后和缺少大型农机具的问题,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2014年全市农机总动力360万千瓦,拖拉机保有量到达万台,农机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到达94.2%,水稻、玉米和大豆三大主要作物实现全程机械化,在省内处于领先水平。农机合作社在我市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推进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军。

  农业的规模化经营依靠的就是标准化和新技术,现代农机合作社作业全部使用大型先进的大马力拖拉机和大型深松机具进行连片种植、科学管理、标准化作业。2014年佳木斯市以生产规模化为牵动,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打造了6条高标准水稻示范带、2条高标准玉米示范带,这些示范田不仅能为加工企业提供稳定、高质量的农作物原材料,也为企业与农民合作社开展长期合作打下坚实基础。随着

  “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推进,在农业经营主体、农业标准化、农产品市场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方面改革逐渐深化,我市农业规模化、标准化水平将会进一步提高。

  3、技术人才优势

  佳木斯拥有一所综合性大学——佳木斯大学,市区内还集中了省农科院佳木斯分院、省农科院佳木斯水稻分院、省农垦科学院、省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研究所、省特产鱼类研究所、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等6个省级农业科研院所,拥有获得省政府补贴、国务院补贴的省级以上专家26位,近年来,各科研单位共承担国家部委、省、市课题1216项,获得各级奖励575项,培育农作物品种280个,寒地水稻叶龄诊断技术、玉米通透密植栽培技术及大豆窄行密植技术等先进技术引领三江农业。

  依托科研院所,深入开展院县合作共建。全市已建成各级各类农业科技示范园区859个,园区总面积到达万亩,建成高标准稳固水稻种子生产繁育基地30万亩,大豆种子生产基地15万亩。全市5个县〔市〕、2个区都组建了农业技术推广中心,62个乡〔镇〕全部成立了农业技术推广站,农业信息网络遍布乡村,重点农业技术综合覆盖率到达90%,实用技术到位率达75%,市、县、乡三级梯队式农技推广体系已经建成,市总站获得“十一五”省科技成果推广先进单位,是我省农业技术推广系统唯一获得此奖励的单位。全市良种覆盖率到达98%,科技奉献率到达63%,主要农作物基本实现了全面积、全作物和全过程标准化生产,据初步测产,水稻、玉米平均单产增加15%。农业科技推广对我市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奉献率逐年大幅提高,大农机、大水利、大科技的现代化大农业已具规模。

  4、国家惠农政策优势

  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三农”工作始终是是政府工作重中之重,自2004年国家首先在黑龙江省取消农业税,并按播种面积给种粮农民直接经济补贴以来,佳木斯市作为国家实施“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的重点区域,在农业各项补贴、农业基础建设、农村金融与保险改革、土地管理制度创新、农业标准化建设、农产品市场体系、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得到了国家和省里强有力的惠农政策支持。2012年全国首次现代农业建设现场交流会在佳木斯市召开,国家领导人对三江平原农业发展成就做出了历史性的评价,会上国家农业部、黑龙江省政府、国家开发银行签署了《共同推进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合作协议》,三方表示,将不断加大对现代化大农业的政策支持,推动农业项目资金向现代化大农业倾斜。就2014年而言,我市争取到国家水稻大棚和浸种催芽基地项目资金亿元,农机合作社建设资金亿元,土地整治项目资金亿元等各类项目资金亿元,支持力度是近几年之最。国家和省里的各项惠农倾斜政策,给佳木斯市发展大农业增强了信心,大大加快了我市现代化大农业建设进程。

  三江平原疆域辽阔,耕地、淡水等农业资源丰富,人口密度较小,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具备明显的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比较优势。佳木斯市应抓住历史机遇,与国家和全省发展现代农业的目标要求保持紧密协调和高度一致,同时立足自身的环境、历史、区位、科技优势,走出一条具有佳木斯特色的集约、高效、环保的现代化大农业发展道路。

  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篇十四:农业发挥比较优势

 **

  浅析中国农产品出口情况

  目录

  背景:

  .............................................................................................2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分析:...........................................................3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比较优势分析

  ...........................................6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比较劣势分析

  ...........................................我国农产品贸易前景

  .................................................................10举例:

  ..........................................................................................11**

  背景:

  中国既是一个农业大国,又是人口大国,解决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一直以来是中国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农民不富,中国不富”,农产品的稳定对中国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中国加入WTO之初,曾有不少人士担忧中国农产品将遭受来自国外农产品的强劲冲击,因而动摇中国的国本。加入WTO以来的五年多时间里,中国农产品在挑战中发展了自己,出口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农产品出口可以高枕无忧了。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随着中国开放度的进一步扩大,农产品所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将更复杂,应对工作更艰巨。为此,我们需要全面的理解农产品的出口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研究我们目前存在的差距,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才能确保农产品稳步健康发展。

  **

  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分析:

  年度

  2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200200201进口额

  112.3118.1124.1188.9230.9286.5319.8409.7583.3521.7719.1出口额

  156.2159.8180.2212.4279.7271.8310.3266.2402.2392.1488.进出口额

  286.5277.9304.3401.3510.6558.3630.1775.9985.5913.81207.(表一:2000至2010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额数据)

  **

  1400120010008006004002000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进口额出口额进出口额

  (图一:中国农产品2000至2010年进出口额曲线图)

  由此可知:

  1.从2000-2010年,中国农产品出口额和进口额整体都呈现上升的趋势,但对外贸易仍以进口为主。

  2.尽管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低于进口总额,但出口总额每年仍以很大速度增长,且进大于出的局面得到了改善。

  我国主要出口的农产品的情况:

  水产粮食畜禽果蔬茶叶秸秆饲料其他

  **

  (图二:2009年主要出口农产品饼状图)水产粮食畜禽果蔬茶叶秸秆饲料其他

  (图三:2010年主要出农产品饼状图)

  年度

  20102009水产

  132.2102.5粮食

  1716畜禽

  44.336.5果蔬茶叶

  173.6133.9秸秆饲料

  4036.1其他

  81.767.1单位:亿美元

  (表二:2009年和2010年的主要要出口农产品)由此可知:

  我国的出口农产品主要是水产、果蔬茶叶、畜牧、秸秆饲料、其他等。

  **

  10090807060504030201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小麦蔬菜水果及坚果肉类制品谷物活动物水.海产品饮料酒及醋烟草及其制品

  (表三:2000-2010年中国主要农产品出口趋势图)

  由此可知:

  中国几乎所有重要农产品的出口在过去10年都有增加,但农产品贸易出现了显著的结构变化。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出口增加较多,而土地密集型产品出口趋于减少。

  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比较优势分析

  (1)要素禀赋优势。一个国家的生产要素禀赋状况直接影响到其对外经贸活动地位。从土地、资本和劳动力三大要素状况比较,中国劳动力资源具有明显优势,而人均资本和土地拥有量,美国、欧洲和日本分别占有绝对优势。

  **

  农业资源多样性优势。中国跨越亚热带和温带,气候条件和自然资源多种多样,能够生产各类农产品,满足世界市场多样化的食品需求。中国正在发挥区域比较优势,重点培育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建设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如目前已经或正在形成长江上中游、赣南湘南桂北和浙南闽南粤东柑橘主产区;渤海湾和西北黄土高原苹果生产优势区;中原和东北肉牛优势区;中原、内蒙古、河北、西北、西南肉羊优势区;东北、华北及京津沪牛奶优势区;东南沿海、黄渤海出口水产品优势养殖带。中国大部分地区饲养畜禽、种植蔬菜均具有比较优势。

  劳动力资源优势。我国农村劳动力多,能够在较长的时期内为出口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服务提供低成本的劳动力供给。这对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非常有利。我国的蔬菜、水果、畜产品、水产品,国内价格比国际市场低,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和价格竞争力。

  市场区位优势。亚洲是世界农产品贸易最重要、也是最具成长潜力的市场,日、韩、香港、台湾、印尼、泰国等都是重要的农产品进口国家和地区。由于运距短、运销便捷,我国对亚洲市场出口蔬菜、水果、水产品、肉类等高价值农产品,具有显著的区位优势。

  (2)出口商品价格优势。从总体看,我国的水果、蔬菜、肉类产品价格均低于国际市场价格。目前,我国的主要水果如苹果、鸭梨、**

  柑橘的国内市场价格比国际市场价格低四至七成,有较强的竞争优势。我国畜牧业的比较优势要强于种植业,在价格方面,除禽肉外,其他肉类价格均低于国际市场价格,其中,猪肉价格比国际市场低57%,牛肉价格低84%,羊肉价格低54%。

  (3)出口商品产量优势。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大渔业生产国,1997年我国的水产品产量达到3602万t,总产量占世界首位,人均水产品占有量为29.87kg,比世界平均水平高54%

  2000年我国肉类产量达6270万t,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肉类生产国。苹果、柑橘、梨的产量在世界上也名列前茅。

  (4)出口商品质量优势。近年来,为了满足国内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产品进口国的质量安全标准的要求,农业部制定、修订农产品国家标准450多项,行业标准1550项,开展创建“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县”活动,从生产源头抓农产品质量安全。另外,优质专用小麦、玉米、早稻和高产高油大豆等优质专用农产品迅速发展,都大大促进了我国粮食产品质量的提高。

  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比较劣势分析

  (1)我国处于劣势的农产品主要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粮食、棉花、油、糖等大宗农产品,我国每年都大量进口这几类产品。90年代以前,我国粮食、棉花的国内价格水平均低于国际市场水平,有较强的**

  竞争优势。但近10年来,我国粮食生产成本平均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油料、糖类等大宗农产品的国内价格已高于国际市场价格二至五成,失去了以往的竞争优势。国内市场花生油、菜油和豆油的价格已分别高出国际市场价格24%、43%和45%。这种价格上的劣势使得中国的粮、棉油等农产品极易遭到国外价廉质优的同类农产品的冲击。

  (2)出口农产品结构不合理,出口市场过于单一。长期以来粮食一直是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大宗农产品,而价值比较高的农产品如蔬菜、鲜花、水果等出口数量有限,这种低级农产品出口结构不符合世界农产品贸易发展的趋势。与农产品出口结构不合理相对应的是农产品的出口市场单一化:一是出口地区过于集中。据统计,近年来外贸农产品出口70%以上集中在沿海的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等省市,而占全国大部的中部和西部地区,外贸农产品的生产比重偏少,造成外贸农产品生产地域分布不合理。二是出口市场过于单一。我国农产品出口主要集中在日、韩等亚洲国家和地区。这种状况造成对局部世界市场过分依赖。

  (3)出口农产品生产成本过高。随着农业政策倾向的转变,农产品的提价,外贸农产品价格日益提高。其次,我国劳动力价格低廉的优势正逐步消失,使直接生产费用不断提高。再次,如果按照国外统计口径计算完全生产成本,外贸农产品的成本会更高。成本偏高,将会直接削弱价格竞争优势。目前我国的大米、小麦、玉米和大豆等几大粮食作物的国内市场价格都已超过国际市场,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产

  **

  品的国际市场竞争能力。

  (4)出口农产品品质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我国农产品的品质、加工程度和附加值都比较低,与国外差距明显。我国畜产品用于加工的肉、蛋产品占全国总产的3%~4%和1%左右,而发达国家达到30%~40%,有的高达70%。从小麦来看,我国小麦品种与国外代表性品种在蛋白质含量、赖氨酸含量等主要指标差异不大,但在特质粉、专用粉的专用品种上差距较大,不仅数量缺,而且质量差。除此以外,我国的许多农产品在加工处理、储藏包装、花色品种、卫生检疫等诸多方面有明显的劣势,这都影响到出口农产品的品质。

  摘自《中国商务年鉴》

  我国农产品贸易前景

  1水产品及其制品和园艺产品是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也是中国农业生产上具有优势的产品。

  2中国的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尤其是果蔬产品、水海产品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在国际市场上仍然具有非常明显的价格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

  3根据赫-俄理论,产品的价格是由要素的成本决定的,中国具有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所以,中国可以选择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出口,而进口一些土地密集型或资源密集型的产品。所以,中国的农产品对外贸易额每年都以较高的速度增长就不奇怪了。

  **

  举例:

  比较中国和泰国农产品出口情况:中国与泰国的出口产品结构较接近,在排名前10位的出口产品中,中国与泰国有6种产品是一致的,如肉及食

  用杂碎、鱼及其他水生动物产品、蔬菜、谷物,内及鱼和其他水生动物制品以及蔬菜及水果制品。在6种产品中,中国有5种产品是排名前5位的出口农产品,如鱼及其他水生动物产品、蔬菜、谷物、肉及鱼和其他永生动物制品和蔬菜及水果制品。泰国有4种产品是排名在前5位的出口农产品,如鱼及其他永生动物产品、谷物、肉及鱼其他水生动物制品和蔬菜及水果制品。而且,这6种产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如蔬菜水果及其制品、肉及食用杂碎、肉及鱼和其他永生动物制品等产品。这意味着中国与泰国在出口农产品结构上有较高的相似度。与此同时,两国主要出口农产品也有些不同,泰国主要出口橡胶及其制品、糖及糖食、杂项食品、木及木制品、纸及纸制品。而中国主要出口其他动物产品、食用水果、茶叶及调味香料和油籽,籽仁、工业或药用植物、饲料、饮料、酒及醋。

推荐访问:农业发挥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 发挥 农业

本文链接:https://www.xpbxgsx.cn/zhuantifanwen/fanwendaquan/9659.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4 精优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浙ICP备15042696号-1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