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精优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范文大全 >

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制度(9篇)

时间:2022-12-07 18:45:04 来源:精优范文网
导读: 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制度(9篇)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项目部安全风险分级  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实现绿色安全生产的管理目标,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方针及有

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制度(9篇)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项目部安全风险分级  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实现绿色安全生产的管理目标,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方针及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制度(9篇),供大家参考。

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制度(9篇)

篇一: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项目部安全风险分级

  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实现绿色安全生产的管理目标,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方针及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上级公司规定,结合我项目部实际,全面体现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思想,实现对风脸的超前预控,持续排查与消除安全隐患,特制订本制度、第二条安全隐患与安全风险的区不,本制度所称安全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其她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估计导致不安全事件或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管理上的缺陷,假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就会导致事故的发生;而安全风险是指某一事故发生的估计性及其估计造成的损失的组合,它是通过评估手段进行分级管控,使生产经营活动中风险降低到能容忍程度。第三条各分包单位要把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与风险预控作为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常抓不懈,建立健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与风险预控、建档监控等制度,逐级建立并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位员工的隐患排查治理、风险预控与监控责任制、第四条实施安全隐患与风脸预控分级管理,定期排查、治理。对安全隐患与风险要分类定级,制定措施,落实责任,落实到人,限时整改或预控,使隐患整改与风险预控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间、预案”五落实、第五条实施安全隐患与风脸预控闭环管理,建立完善的隐患排查治理与风险预控工作机制,落实隐患排查、建档、评估、整改、验收闭环管理,对重大安全隐患实行挂牌督办、跟踪治理、逐项销项制度;落实危脸源辩识、风险评估、分级、分责、监控、预警、预报制度、第六条关于新开工工程、新工艺、新设备、新设施的投入或生产安全环境有变化时,未进行风险评估与隐患排查或未对风险、隐患采取有效管控措施的不得冒险作业与施工。第七条安全隐患治理应坚持“及时有效、先急后缓、先重点后一般、先安全后生产”的原则,风脸预控应做到使安全风险降低到能容忍程度的原则,做到不安全不生产,安全风险不掌握不生产、

  第二章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与风险预控职责

  第八条项目部及各所属分包单位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与风脸预控管理的责任主体。第九条项目经理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整改与风险预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生产副经理,对分管范围内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与风险预控管理过程负领导责任;项目总工程师负责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进行评审,确定安全隐患级不,并对分管范围内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以及风险预控管理负技术领导责任;安全员对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与风脸预控管理负监督管理责任。第十条项目名业务口对分管业务范围内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以及风险预控管理负管控责任;安全员对安全隐恵治理以及风脸预控管理负监督、巡查、归档责任、第十一条各分包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与风险预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安全员对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复查及风险管控负监督检查责任;分管负责人(工长、班组长)对分管范围内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与风险预控管理负领导责任,负责组织制定分管范围内安全隐患整改方案与安全技术措施,是分管范围内高级风险的管理责任人;项目、分包单位总工程师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与辨识出的风险负责组织评审分级,确定治理措施,并将评审结果落实到各责任人;安全员对分管业务范围内的安全隐患排查与风险辨识及其治理负监督管理责任;对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以及风险预控管理负有监督、归档、分析与上报的责任;分包单位负责人,对班组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以及风脸预控管理负全面责任;分包单位技术负责人,对本分包单位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负技术管理责任,负责制定整改的安全技术措施,指导安全技术措施的实施;班组长,对本班组生产作业场所存在的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及风脸预控负直截了当责任;职工个人对本岗位作业场所存在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及风险预控负直截了当责任。第十一条项目部,各分包单位应保证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及风险预控所需的资金,安全费用应优先用于安全隐患的治理与风险的控制、第十二条分包单位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应承租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并在协议中明确各方对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与风险预控的管理职责。项目部对承包、承租单位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与风险预控负有统一协调与监督管理的职责。

  第三章隐患排查治理第一节隐患分级分类第十三条依照安全隐患危害程度与整改难度大小,安全隐患分为一般安全隐患与重大安全隐患。一般安全隐患:是指危害与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马上整改排除的隐

  患。重大安全隐患:是指危害与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工,并经

  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项目部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第十四条对查出的安全隐患要及时梳理出一般安全隐患与重大安全隐患,落实隐患治理责任人。依照安全隐患的严重程度分为重大安全隐患与一般安全隐患,依照解决的难易程度分为A、B、C、D四个等级。

  A级:难度特不大,项目部解决不了,须由公司或属地政府主管部门协调解决的

  安全隐患、B级:难度较大,项目部解决不了,须由公司协调解决的安全隐患。C级:难度大,分包单位解决不了,须由项目部解决的安全隐患。D级:班组、项目部安全部门能够自行解决的安全隐患。第十五条对安全隐患应及时梳理分类,汇总分析、从生产(管理)部门与专业角度对安全隐患进行分类、施工安全隐患分类:管理、临边、洞口、机电、脚手架、消防、作业平台,其它安全隐患分类由各分包单位确定。

  第二节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方法第十六条安全隐患排查分四级:分包单位、班组、职能科室、项目部。

  事故隐患排查流程图

  事故隐患档案

  第十七条各分包单祛应结召买际耳专业特点,从人、机、环、管四方编制隐患排查表,幸免隐患排查治事理过程中的人为失误。第十八条项目部每月排查二次安全隐患;项目部各业务口每周排查一次安全隐患并检查治理情况;分包单位每日排查不少于二次安全隐患并将排查治理情况报项目部安全部门备查。第十九条对严重违章行为、习惯性违章现象与重复发生的隐患作为安全隐患一并排查治理。第二十条任何单位与个人在任何时间发现安全隐患,均有权有责任有义务向项目部安全部门汇报。第二十一条分包单位对每周、日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必须坚持“谁主管、谁治理,谁验收、谁负责“原则,确定责任人、隐患等级、治理措施,进行登记,上报项目部安全部门。第二十二条班组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必须当班整改消除,并做好记录。当班确实解决不了的安全隐患应及时向项目部安安全部门汇报,并制定具体措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才能组织生产、第二十三条一般安全隐患中的C级与D级由本单位依照“五落实”即:落实整改目标、落实整改措施、落实整改时限、落实整改责任、落实整改资金,的要求制定整改计划与方案,责成马上整改或限期整改,并下达整改通知书。对限期整改的隐患,及时建档编号,由整改责任人负责监督检查与整改验收,验收合格后报本项目部主要负责人审核签字、销项,安全员对C、D级安全隐患的整改验收情况进行定期与不定期检查。第二十四条项目部各专业部室要经常了解各分包单位施工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并督促整改、对安全隐患项目部按相关要求实行挂牌跟踪管理,由专人监督落实。A级隐患上报公司,按公司要求整改;B级隐患由公司分管副总经理、总工程师负责落实,明确整改负责人,各分包单位依照主管部室处理意见制定初步整改方案与措施报相关部室,由相关部室组织审批确定后依照“五落实”

  即:落实整改目标、落实整改措施、落实整改时限、落实整改责任、落实整改资金的要求进行整改,由项目部首先对整改情况组织验收,合格后报请公司相关部室组织验收。对隐患进行闭环、销项,安全部对B级隐患排查治理及整改验收情况组织检查;C级隐患由项目经理负责落实,由项目部明确各职能部门整改负责人;D级隐患由各分包单位负责整改落实。第二十五条项目部及各分包单位要把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工作纳入施工管理责任范围,并依照安全隐患治理要求,由各分包负责人负责有关隐患治理措施及落实工作、第二十六条重大安全隐患的整改,由公司相关部门组织项目部相关负责人制定并实施安全隐患治理方案。重大安全隐患治理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治理的目标与任务;(二)采取的方法与措施;(三)经费与物资的落实;(四)负责治理的部门与人员;(五)治理的时限与要求;(六)安全措施与应急预案。第二十七条对重大安全隐患由公司实行挂牌督办,项目部负责具体牵头落实,重大安全隐患整改结束后,由相关专业部室组织验收、销项、公司安全部对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工作进行监察、复查。第二十八条重大安全隐患治理结束后,项目部与各分包单位应对治理情况进行评估,编写评估报告,并将评估报告送报公司相关部门及安全部、第二十九条关于因自然灾害估计导致事故灾难的隐患,应及时排查治理,采取可靠的预防措施,制定应急预案。在接到有关自然灾害预报时,应及时发出预警通知;发生自然灾害估计危及人员安全的情况时,项目部马上启动应急预案,并及时向公司相关部室报告。第三十条在安全隐患治理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安全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估计危及的其她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工或者停止使用;对暂时难以停工或者停止使用的相关施工生产、设施、设备,应制定并落实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第五章信息报告第三十一条对排查出的重大安全隐患,各相关业务口及分包单位应当及时向项目部安全部门报告。重大安全隐患报告内容应包括:

  (一)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缘故;(二)隐患的危害程度与整改难易程度分析;(三)隐患的治理初步方案、第三十二条各分包单位及项目部各业务口排查出的重大安全隐患与一般安全隐患中的A、B、C级安全隐患,汇总后于当日报项目部安全部门;各分包单位及专业分包单位,排查出的重大安全隐患与一般安全隐患中的A、B、C级安全隐患应及时向项目部安全部门汇总;各分包单位及专业分包单位上报的安全隐患A、B级隐患及排查出的A、B级隐患与重大安全隐患,于当日项目部安全领导小组长。安全隐患在未整改完成前必须每日上报,直至安全隐患整改完成。第三十三条每周、每月、每季对本单位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分不于第二日前报项目部,由项目部安全部门汇总分析并分不于第二日统计分析送报项目部主要负责人签字、第三十四条项目部成立安全隐患检查评审组,每月负责对各分包单位上报的重大安全隐患与A级、B级隐患进行最终评审定级。对列入A级安全隐患须由公司协调解决的,由公司以正式文件向项目部提交隐患整改书面通知书。

  风险预控管理

  各分包单位应建立健全安全风险预控管理制度,从“人、机、环、管”四个方面全面辨识本单位施工生产作业活动中的各种危险源,明确危险源估计产生的风险及其后果,对危险源进行分级、分类、监测、预警、控制,预防事故的发生。一、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

  各分包单位应组织员工对危险源进行全面、全员、全过程的辨识与风险评估,并确保:1、危险源辨识前要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2、辨识范围覆盖所有施工活动及区域;

  3、风脸评估采纳LEC评价法,从事故发生的估计性(L值),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值),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值),确定D值即危险程度,D

  值大于160为高级风险,责任人为分生管施工生产领导,D值在70〜160之间为中级风险,责任人为职能部门负责人,D值小于70为低级风险,责任人分包单位负责人、4、每季项目部、分包单位依照下季度生产计划安排从“人、机、环、管”四个方面进行危脸源辨识、风脸评估、制定风险预控措施,项目部编制风脸预控手册,分包单位编制风险预控明细清单,各岗位工种编制风脸预控卡,职能业务口管控风险预控手册,各岗位工种持风脸预控卡上岗、

  5、每月职能科室对分管分部、分项工程重新进行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分包单位重新对作业场所进行危险源辨识与风脸评估并更新风险预控明细清单、6、各生产班组每班召开班前讲话(教育)会,组织员工进行班前、作业前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对风脸采取措施予于消除,对大的风脸及时汇报。7、凡是有新设计、新工艺、新环境、新设备、新设施时,必须要进行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8、项目部各分包单位应组织相关专业,班组长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风脸预控手册进行修订与完善、二、危险源监测

  项目部各分包单位应采取措施对危险源进行监测,以确定其是否处于受控状态。并确保:1、危险源监测方法适宜,并在风险管理程序中予以明确;2、危脸源监测设备(确实需要的情况下)定期检验,确保灵敏、可靠;3、危险源监测信息传递畅通、及时,相关信息能及时录入管理台帐。三、风险预警

  项目部各分包单位应采取措施对危险源产生的风险进行预警,使项目管理层与责任人能够及时获取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1)针对不同级不、类不的危险源与不同程度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预警方法;(2)建立完备的信息流通渠道(、QQ群),使预警信息传递畅通、及时。四、风险控制

  项目部各分包单位应执行政府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中对风脸管理的要求,建立风险控制程序,对风险进行有效控制、(1)对危险源及其风险的控制遵循消除、预防、减弱、隔离、联动、反映、警示的原则;(2)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风险管理标准与措施制定及隐患消除、控制效果评价等环节符合施工生产的运行模式;(3)制定年、季、月度生产作业计划时应以上年、季、月度风脸评估报告为依据,充分考虑本年、季、月度计划实施时潜在风险;(4)编制《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计划、方案》、《应急预案》及其它专项安全技术措施应对危险源进行有效控制、(5)在高级风脸范围内进行作业时,必须编制专门的安全措施,并明确安全施工管控程序、五、信息与沟通

  项目部各分包单位应建立信息沟通程序,以确保员工与相关方能够及时获

  取风脸预控管理信息,并可相互沟通、告知,(、QQ群),单位应确保:

  (1)员工参与风险预控管理与制定、评审;

  (2)员工参与危脸源辨识、风险评估及风脸管控标准、管理措施的制定;

  (3)员工了解谁是现场或当班安全风险负责人;

  (4)组织员工进行班前、作业前风险评估,并留有记录(班前教育记录并签

  到)。

  六、财政保障

  项目部各分包单位应依照存在的风险制定安技措施投入计划,保障管控风

  险的投入、降低安全生产风险,并应做到:

  (1)建立《事故费用评估报告》及年度《安全生产风险评估报告》并对降低风

  险的投入进行相关分析;

  (2)对单位年度事故损失进行分类统计、分析,记录齐全;

  (3)对单位年度安技措施费用投入计划、完成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对未按计划

  完成的投入进行分析,记录齐全、

  七、评审

  项目部各分包单位应按规定的时间间隔对风险预控管理进行评审,以确保

  风险预管理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与有效性。

  1、每年年底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工程师对各分包单位辨识

  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风脸级不、落实责任人、确定预控措施,印发风险

  预控手册;

  2、每月各分管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对本施工范围内的危险源再进行辨识

  与评估,对新的或升级的风脸重新确定风险级不、落实责任人、确定预控措

  施,如有变化重新修订风脸预控明细清单;

  3、每月各职能口,组织相关人员对各分包单位分管范围内的危脸源再进行辨

  识与评估,对新的或升级的风险重新确定风险级不、落实责任人、确定预控措

  施,如有变化重新修订风险预控明细清单;

  4、班组每天早班组织员工进行班前、作业前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审、

  北京城建七

  项目部

  2018年月日

  

  

篇二: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编号发布日期制生效日期度适用范围说重要程度明审核人批准人页数

  XXXXXXX公司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归口单位:安环部

  编制时间

  制度履历表首次制定自主修订评审修订废止编制人

  上次修订时间

  第几次修订

  说明:为了使公司的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化、规范化,提高安全教育培训质量和增强职工安全生产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防止伤亡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备注:1、“说明”主要阐述编制或修订的主要目的和内容。2、自主修订,是指制度归口部门主动提出的修订。3、评审修订,是指定期制度评审过程中提出的修订要求。

  目录

  1范围............................................................................................................................................12编制依据.....................................................................................................................................13职责.............................................................................................................................................14工作程序.....................................................................................................................................15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与风险管控职责.........................................................................................16隐患排查治理.............................................................................................................................27信息报告.....................................................................................................................................38风险管控管理.............................................................................................................................49风险预警.....................................................................................................................................510风险控制...................................................................................................................................511信息与沟通...............................................................................................................................512财政保障...................................................................................................................................513评审及持续改进.......................................................................................................................5附录A(规范性附录)风险矩阵分析法(LS).....................................................................7附录B(资料性附录)工作危害分析(JHA+LS)评价记录.................................................9附录C(资料性附录)安全检查表分析(SCL+LS)评价记录.........................................10

  XXXXXXX公司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1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与风险管控危险源辨识的相关内容。本程序适用于XXXXXXX公司各部门。

  2编制依据

  2.1《汉东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省政府令第XX号)2.2《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2.3《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2.4《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2.5《危险化学品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导则》安监总管三〔2012〕103号

  3职责

  3.1总经理负责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方案的审批。3.2安全总监负责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方案的审核。3.3安环部负责组织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的开展。3.4各部门负责本部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的执行。

  4工作程序

  4.1工作流程4.1.1安环部组织相关部门成立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领导小组。4.1.2由小组根据所属分管区域进行对本单位风险识别并初步编制控制措施。4.1.3实施安全隐患和风险管控分级管理,定期排查、治理和报告。对安全隐患和风险要分类定级,制定措施,落实责任,限时整改或管控,使隐患整改和风险管控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间、预案”五落实。4.1.4实施安全隐患和风险管控闭环管理,建立完善的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管控工作机制,落实隐患排查、建档、评估、整改、验收、销号闭环管理,对重大安全隐患实行挂牌督办、跟踪治理、逐项销号制度;落实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估、分级、分责、监控、预警、预报制度。4.2对于新开工工程、新工艺、新设备、新设施、新生产线的投入或生产安全环境有变化时,未进行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或未对风险、隐患采取有效管控措施的不得冒险作业和施工。4.3安全隐患治理应坚持“及时有效、先急后缓、先重点后一般、先安全后生产”的原则,风险管控应做到使安全风险降低到能容忍程度的原则,做到不安全不生产,安全风险不把握不生产。

  5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与风险管控职责

  1

  5.1公司主要负责人及各所属各部部长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管控管理的责任主体。5.2公司总经理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整改和风险管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公司分管副总经理,对分管范围内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管控管理过程负领导责任;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进行评审,确定安全隐患级别,并对分管范围内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以及风险管控管理负技术领导责任。5.3公司各部门对本部门范围内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以及风险管控管理负管控责任;公司安环部对安全隐患治理以及风险管控管理负监督、监察、归档和报告的责任。5.4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是本部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管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人对分管范围内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管控管理负领导责任,负责组织制定分管范围内安全隐患整改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是分管范围内高级风险的管理责任人;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和辨识出的风险负责组织评审分级,确定治理措施,并将评审结果落实到各责任人;职能部门对分管职能范围内的安全隐患排查和风险辨识及其治理负管理责任;安环部对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以及风险管控管理负有监督、监察、归档、分析和上报的责任,部门、工段的班组长,对本班组生产作业场所存在的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及风险管控负直接责任;职工个人对本岗位作业场所存在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及风险管控负直接责任。5.5公司应保证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及风险管控所需的资金,应优先用于安全隐患的治理与风险的控制。5.6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出租的,应与承包、承租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并在协议中明确各方对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管控的管理职责。石化分公司对承包、承租单位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管控负有统一协调和监督管理的职责。

  6隐患排查治理

  6.1隐患分级分类6.1.1根据安全隐患危害程度和整改难度大小,安全隐患分为一般安全隐患和重大安全隐患。

  一般安全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安全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6.1.2对查出的安全隐患要及时梳理出一般安全隐患和重大安全隐患,落实隐患治理责任主体。按照安全隐患的严重程度分为重大安全隐患和一般安全隐患,按照解决的难易程度分为A、B、C、D四个等级。A级:难度很大,公司解决不了,须由集团公司或地方政府协调解决的安全隐患。B级:难度较大,部门解决不了,须由公司协调解决的安全隐患。C级:难度大,工段、班组解决不了,须由部门解决的安全隐患。D级:工段、班组能够自行解决的安全隐患。6.1.3对安全隐患应及时梳理分类,汇总分析。从生产(管理)系统和专业角度对安全隐患进行分类。6.2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办法6.2.1安全隐患排查分三级:班组、部门、公司。6.2.2各单位应结合实际和专业特点,从人、机、环、管四个方面编制隐患排查表,避免隐患排查治事理过程中的人为失误。

  2

  6.2.3公司每季度排查一次安全隐患;公司各职能部室每月排查一次安全隐患并检查治理情况;部门每周排查一次安全隐患并将排查治理情况报相关业职能部门和安环部备案;班组每班排查安全隐患并做好备查记录。6.2.4对严重违章行为、习惯性违章现象和重复发生的隐患作为安全隐患一并排查治理。6.2.5任何部门和个人在任何时间发现安全隐患,均有权有责向公司安环部和有关部门汇报。6.2.6部门对每周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必须坚持“谁主管、谁治理,谁验收、谁负责”工作制度,确定责任人、隐患等级、治理措施,进行登记,上报。6.2.7班组排查的安全隐患必须当班消除或处置,并做好记录。当班确实解决不了的安全隐患应及时向部门汇报,并制定具体措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才能组织生产。6.2.8一般安全隐患中的C级和D级由本单位按照“五落实”的要求制定整改计划和方案,责成立即整改或限期整改,并下达整改通知书。对限期整改的隐患,及时建档编号,由整改责任人负责监督检查和整改验收,验收合格后报本单位主要负责人审核签字、销号,安环部对C、D级安全隐患的整改验收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6.2.9公司安环部要经常了解各部门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并督促整改。对安全隐患项目按月度实行挂牌跟踪管理,由专人监督落实。A级隐患上报集团公司,按集团公司要求整改;B级隐患由公司分管副总经理负责落实,明确公司相关部门整改负责人,各单位根据相关部室处理意见制定初步整改方案和措施报相关部室,由相关部室组织审批确定后按照“五落实”的要求进行整改,由单位首先对整改情况组织验收,合格后报请相关部室组织验收。各专业部室必须负责监督落实,并现场验收,对隐患进行闭环、销号。6.2.10重大安全隐患的整改,由公司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安全隐患治理方案。重大安全隐患治理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a)治理的目标和任务;b)采取的方法和措施;c)经费和物资的落实;d)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e)治理的时限和要求;f)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6.2.11对重大安全隐患由公司实行挂牌督办,各专业部室负责具体牵头落实,重大安全隐患整改结束后,由相关专业部室组织验收、销号。公司安环部对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工作进行复查。6.2.12重大安全隐患治理结束后,各单位应对治理情况进行评估,编写评估报告,并将评估报告送报相关部室及安环部。6.2.13对于因自然灾害可能导致事故灾难的隐患,应及时排查治理,采取可靠的预防措施,制定应急预案。6.2.14在安全隐患治理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安全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对暂时难以停产或者停止使用的相关生产储存装置、设施、设备,应制定并落实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7信息报告

  7.1对排查出的重大安全隐患,单位应当及时向公司安环部和有关部门报告。重大安全隐患报告内容应包括:

  3

  a)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b)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c)隐患的治理初步方案。7.2各单位及专业排查出的重大安全隐患和一般安全隐患中的A、B、C级安全隐患,汇总后于次月4日前报公司各专业部室及安环部;各专业部室排查出的重大安全隐患和一般安全隐患中的A、B、C级安全隐患应及时汇总,于次月4日前发送至安环部;各单位上报的安全隐患A、B级隐患及各专业部室排查出的A、B级隐患和重大安全隐患,汇总后于次月6日前报集团公司各专业部门及安全处。安全隐患在未整改完成前必须每月上报,直至安全隐患整改完成。7.3每季、每年对本单位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分别于次季度首月4日前和下一年度1月7日前报公司,由安环部汇总分析并分别于下季度首月6日前和下一年度1月10日前报集团公司安全处。7.4公司成立安全隐患评审组,每月负责对各单位上报的重大安全隐患和A级、B级隐患进行最终评审定级。对列入A级安全隐患须由集团公司协调解决的,由公司以正式文件。7.5为充分发挥隐患举报对我公司安全生产的促进作用,鼓励广大员工积极举报安全生产隐患,监督隐患整改落实情况,对查实的隐患,按下述原则确定对举报人的奖金额度。1、举报的安全生产隐患使管理人员或员工及时纠正了违章行为,有利于公司安全生产工作顺利开展的,给予举报人50元的奖励;2、举报的安全生产隐患及时纠正了违规行为,有利于防范事故发生的,给予举报人200元的奖励;3、举报的安全生产隐患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了事故发生的(含各类伤亡事故、非伤亡事故),给予举报人500元奖励。

  8风险管控管理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各单位应组织员工对危险源进行全面、全员、全过程的辨识和风险评估,并确保:

  a)危险源辨识前要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b)辨识范围覆盖本单位的所有活动及区域;c)公司选择风险矩阵分析法(LS)(参见附录A)方法,针对辨识的危险源潜在的

  风险进行定性、定量评价,并填写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记录(参见附录B)和安全检查表分(SCL)析评价记录(参见附录C)。d)每年年底各单位都要根据下年度生产计划安排从“人、机、环、管”四个方面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制定风险管控措施,单位编制风险管控手册,基层单位编制风险管控单,各岗位工种编制风险管控卡,领导及职能科室管控风险管控手册,基层单位管控风险管控单,各岗位工种持风险管控卡上岗。e)每月职能部门对分管系统重新进行系统方面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生产部门等基层生产单位重新对作业场所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并更新风险管控单。f)各生产班组每班召开班前会,组织员工进行班前、作业前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对风险采取措施予于消除,对大的风险及时汇报。g)凡是有新设计、新工艺、新环境、新设备、新设施时,必须要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h)各单位应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风险管控手册进行修订和完善。

  4

  9风险预警

  各单位应采取措施对危险源产生的风险进行预警,使管理层和责任人能够及时获取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9.1针对不同级别、类别的危险源和不同程度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预警方法;9.2建立完备的信息流通渠道,使预警信息传递畅通、及时。

  10风险控制

  各单位应执行政府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中对风险管理的要求,建立风险控制程序,对风险进行有效控制。10.1对危险源及其风险的控制遵循消除、预防、减弱、隔离、联锁、警示的原则;10.2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风险管理标准与措施制定及隐患消除、控制效果评价等环节符合PDCA的运行模式;10.3制定年度生产作业计划时应以上年度风险评估报告为依据,充分考虑本年度计划实施时潜在风险;10.4编制《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应急预案》及其它专项安全技术措施应对危险源进行有效控制。10.5在高级风险范围内进行作业时,必须编制专门的安全措施,并明确安全工作程序。

  11信息与沟通

  各单位应建立信息沟通程序,以确保员工与相关方能够及时获取风险管控管理信息,并可相互沟通、告知,单位应确保:11.1员工参与风险管控管理方针和程序的制定、评审;11.2员工参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及风险管控标准、管理措施的制定;11.3员工了解谁是现场或当班安全风险负责人;11.4组织员工进行班前、作业前风险评估,并留有记录。

  12财政保障

  各单位应根据下年度存在的风险制定安技措投入计划,保障管控风险的投入、降低安全生产风险,并应:12.1建立《事故费用评估报告》及年度《安全生产风险评估报告》并对降低风险的投入进行相关分析;12.2对单位年度事故损失进行分类统计、分析,记录齐全;12.3对单位年度安技措费用投入计划、完成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对未按计划完成的投入进行分析,记录齐全。

  13评审及持续改进

  各单位应按规定的时间间隔对风险管控管理进行评审,以确保风险预管理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5

  13.1每年年底设备总工(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专家、工程师对各系统及基层单位辨识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级别、落实责任人、确定管控措施,印发次年的风险管控手册;13.2每月各部门分管负责人组织相关专家、工程师对本系统范围内的危险源再进行辨识和评估,对新的或升级的风险重新确定风险级别、落实责任人、确定管控措施,如有变化重新修订风险管控单;13.3每月各职能部门组织人对各基层分管范围内的危险源再进行辨识和评估,对新的或升级的风险重新确定风险级别、落实责任人、确定管控措施,如有变化重新修订风险管控单;13.4班组每班组织员工进行班前、作业前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审。13.5按照风险等级对照表规定的对应原则,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标识。对应的管控级别公司级、车间级、班组级、岗位级。

  6

  附录A(规范性附录)风险矩阵分析法(LS)

  表1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判断准则

  等级

  标

  准

  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5

  监测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

  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也未发生过任何监测,或在现场4

  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发生或预期情况下发生

  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按操作程序执

  3行,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

  生类似事故或事件。

  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有效2

  执行,或过去偶尔发生事故或事件。

  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1

  格执行操作规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

  等级54

  表2事件后果严重性S判别准则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

  求

  人员

  财产损失/万

  元

  停工

  企业形象

  违反法律、法规和标

  死亡

  >50

  准

  潜在违反法规和标丧失劳动

  >25

  准

  能力

  部分装置(>2套)重大国际影响

  或设备

  2套装置停工、或行业内、省内影

  设备停工

  响

  不符合上级公司或截肢、骨

  3

  行业的安全方针、制折、听力丧>10

  度、规定等

  失、慢性病

  1套装置停工或

  设备

  地区影响

  不符合企业的安全轻微受伤、

  2

  间歇不舒<10

  操作程序、规定

  服

  受影响不大,几乎公司及周边范

  不停工

  围

  1

  完全符合

  无伤亡

  无损失

  没有停工

  形象没有受损

  7

  表3安全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R

  风险度

  等级

  危险程度

  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

  实施期限

  20-25

  A级\1级

  极其危险(不可容许风险)

  应立即整改,不能继续作业。只有当风险已降立刻

  至可接受或可容许程度后,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

  应制定措施进行控制管理。(公司或厂)级应

  重点控制管理,由各专业职能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具

  15-16

  B级\2级

  体落实。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的工作时,应采取立即或近高度危险应急措施,并根据需求为降低风险制定目标、指标、期整改

  管理方案或配给资源、限期治理,直至风险降至可

  接受或可容许程度后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

  需要控制整改。部(处)室级(车间上级单位)

  应引起关注,负责危险源的管理,并负责控制管理,

  9-12C级\3级

  显著危险

  所属车间具体落实;应制定管理制度、规定进行控2年内治

  制,努力降低风险;应仔细测定并限定预防成本,理

  在规定期限内实施降低风险措施。在严重伤害后果

  相关的场合,必须进一步进行评价,确定伤害的可

  能性和是否需要改进的控制措施。

  车间级应引起关注,负责危险源的管理,并负

  责控制管理,所属工段、班组具体落实;不需要另有条件、

  4-8D级\4级轻度危险外的控制措施,应考虑投资效果更佳的解决方案或有经费时

  不增加额外成本的改进措施,需要监视来确保控制治理

  措施得以维持现状,保留记录。

  稍有危险

  员工应引起注意,基层工段、班组负责控制管

  理,可根据是否在生产场所或实际需要来确定是否需保存记

  <4E级\5级(可忽略

  制定控制措施及保存记录。需要控制措施的纳入风录

  风险)险监控。

  8

  附录B(资料性附录)工作危害分析(JHA+LS)评价记录

  (记录受控号)单位:岗位:风险点(作业活动)名称:

  No:

  危险源或潜

  现有控制措施

  评管

  序作业在事件(人、主要工管培个应

  价控建议新增(改进)备

  号步骤物、作业环后果程理训体急LSR级级

  措施

  注

  境、管理)

  技措教防处

  别别

  术施育护置

  分析人:日期:审核人:日期:审定人:日期:填表说明:1、审核人为所在岗位/工序负责人,审定人为上级负责人。2、评价级别是运用风险评价方法,确定的风险等级。3、管控级别是指按照附录A.3风险等级对照表规定的对应原则,划分的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标识。对应的管控级别公司级、车间级、班组级、岗位级。

  9

  附录C(资料性附录)安全检查表分析(SCL+LS)评价记录

  (记录受控号)单位:岗位:风险点(区域/装置/设备/设施)名称No:

  现有控制措施

  评管

  序检查项

  不符合标准

  价控建议新增(改进)措

  号

  目

  标准情况及后果工程管理培训个体应急L

  S

  R级级

  施

  备注

  技术措施教育防护处置

  别别

  分析人:日期:审核人:日期:审定人:日期:

  填表说明:1、审核人为所在岗位负责人,审定人为上级负责人或车间主任。2、评价级别是运用风险评价方法,确定的风险等级。3、管控级别是指按照附录A.3风险等级对照表规定的对应原则,划分的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标识。对应的管控级别公司级、车间级、班组级、岗位级。

  10

  

  

篇三: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企业各部门车间班组岗位要围绕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上的缺陷这几个方面开展风险辨识在风险辨识过程中要对风险点进行分析确定其危害因素并根据各区域场所的风险点制定有效的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防范措施便于及时发现事故隐患防止事故发生

  风险控制与隐患排查管理制度

  风险控制与隐患排查管理制度1.目的为了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保证风险管理和隐患治理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事故隐患监督管理,有效防止和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保证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2.使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风险管理、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监督检查。3.职责各部门及负责人严格履行《风险管理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责任制制度》的职责。4.术语和定义4.1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指风险管理者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消灭或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性,或风险管理者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时造成的损失。4.2风险点风险点亦称风险源,是指伴随风险的部位、设备、设施、场所、区域等的物理实体、作业环境或空间。5.风险防控程序5.1风险辨识风险辨识是企业风险防控与隐患治理的前提,也是安全管理的必要手段,在现场的生产过程中,诱发安全事故的因素很多。企业各部门、车间、班组、岗位要围绕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上的缺陷这几个方面开展风险辨识,在风险辨识过程中,要对风险点进行分析,确定其危害因素,并根据各区域、场所的风险点制定有效的、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防范措施,便于及时发现事故隐患,防止事故发生。

  5.2形成风险点库企业完成风险辨识工作后,将识别出的风险点纳入系统,形成企业自己的风险点源库。风险点库主要包括:风险点名称、危害因素、防控要求。5.3制定风险清单企业建立风险点源库后,需要根据风险点源库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厂矿、车间(部门)、班组、岗位的风险清单。每一层级的清单中的风险点、检查周期、检查频次均需符合企业实际情况。5.4风险信息更新要对风险防控进行跟踪验证,定期进行风险辨识,涉取新的风险信息,对产生新的风险危害进行补充评价,对原有风险评价中的措施进行修订、更新。6.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程序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是企业法定义务,也是主体责任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对风险分级管控措施的充分应用,针对每个危险源应采取的控制措施进行排查,才能真正实现隐患排查治理的系统化、规范化,隐患排查治理不留盲区、不留死角。6.1实施隐患排查及公示各层级要对照制定的风险防控清单进行隐患排查,按风险点及时将隐患信息上报到安全管理小组。公司应将排查出的主要事故隐患进行公示,并形成《风险管理和隐患排查治理检查项目公示牌》。6.2风险管理和隐患排查治理通知与整改复查每次隐患排查工作结束后,对存在问题的检查信息需要进行隐患整改操作,并登记隐患的整改情况。安全管理部门要尽快下发风险控制和隐患排查治理通知单,相关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根据隐患整改记录单进行隐患整改,隐患整改完成后,需要对隐患的整改情况进行填报,安全管理部门对整改结果复查,并登记隐患的复查信息。6.3隐患消除与隐患归档对检查合格的隐患管理人员经确认后进行归档处理,对整改符合

  要求的事故隐患,系统将自动归档,整改不符合要求的事故隐患需要

  进行再次整改,知道确认隐患消除为止。7.隐患排查内容和要求对于一般性事故隐患,安全管理部门应要求有关部门期限排除。对于重大事故隐患,安全管理部门应联系相关部门技术人员做出暂时局部、全部停车或停止使用的强制措施决定,并督促有关部门进行限期彻底整改。(一)事故隐患的范围(1)危及安全生产的不安全因素或重大险情。(2)可能导致事故发生和危害扩大的设计缺陷、工艺缺陷、设备缺陷等。(3)建设、施工、检修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能量伤害。(4)停工、生产、开工阶段可能发生的泄漏、火灾、爆炸、中毒。(5)可能造成职业病职业危害的劳动环境和作业条件。(6)在敏感地区进行作业活动可能导致的重大污染。(7)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理活动(包括停用报废装置设备的拆除,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处理等)。(8)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活动、过程、产品和服务。(9)以往生产活动遗留下来的潜在危害和影响。(二)对所排查的安全隐患,由安全管理部门会同相关部门编制整改措施,并下发《事故隐患整改通知书》,由各车间、部门负责人负责落实整改。(三)对难以立即整改的重大事故隐患,应制定整改方案,方案需包括:治理的目标和任务、采取的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的落实、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治理的时限和要求、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四)在隐患治理过程中,负责整改的部门应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事故隐患在排除前或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

  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止使用或停产,对难以停止使用或停产的相关生产装置、设施、设备,应当加强维护和保养,防止事故发生。

  (五)对于重大事故隐患,各部门负责人应及时向公司安全管理部门、公司及安全监管监察部门等有关部门报告,报告包括: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隐患的治理方案。(六)事故隐患坚持“谁存在事故隐患,谁负责监控整改”的原则,由存在事故隐患的车间、部门组织整改,整改责任人为各车间、部门主要负责人。(七)各部门和相关人员,对查出的隐患都要逐项分析研究,并提出整改措施。定措施、定负责人、定资金来源、定完成期限,凡当班组能整改的不准推向车间、凡车间能整改的不准推向公司主管部门的原则按期完成整改任务。(八)整改责任单位要按照《事故隐患整改通知书》要求,对事故隐患认真整改,并于规定的时限内,向公司安全管理部门报告整改情况。整改期限内,要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进行专人监控,明确责任,坚决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九)整改工作结束后,整改部门要按要求写出隐患整改回复报告,由安全管理部门组织检查验收。(十)对整改措施不到位,检查验收不合格,事故隐患未消除的应停止其相关设施、设备的运转和操作使用,直到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回复运行。8.处罚按照公司《安全处罚管理制度》进行考核、处罚。

  

  

篇四: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了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切实做好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提高事故预防能力,最大限度避免各类事故发生,特制订本制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泊头市交河康达气体供应站风险辨识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3引用文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河北省安全生产条例》《沧州市深化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实施方案》(沧安办【2017】28号)河北省人民政府2号令《河北省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规定》4职责

  4.1经理(站长)是本公司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治理的第一责任人,对该项工作的开展过程及有效性全面负责,为该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

  4.2安全员负责本公司风险分级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具体组织及实施。

  4.3公司各部门(岗位)人员是本部门(岗位)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的责任人,负责对本部门(岗位)的风险因素进行辨识、管理和控制,并负责隐患排查及按要求进行整改。

  5风险分级管控5.1风险点划分设备设施、场所风险点划分应充分考虑设备设施、部位、场所、区域的功能、结构、事故类型、事故影响范围等因素。操作及作业活动包括工艺调整、设备操作、维护保养等日常作业;非常规的操作及作业主要指停工处理、检维修作业、动火作业等。5.2风险辨识风险因素辨识分为全面辨识和专项辨识。按照河北省人民政府2号令的要求每年开展一次全面辨识,并按要求进行专项辨识。5.2.1全面风险辨识范围(一)生产工艺和生产技术;(二)普通设备设施和特种设备,能源隔离、机械防护等涉及安全生产的设备设施及其检验检测情况;(三)建筑物、构筑物、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生产经营环境,以及与生产经营相关相邻的环境、场所和气象条件;(四)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安全防护和安全作业行为;(五)安全生产责任制、操作规程、教育培训、现场作业、应急救援等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制定和落实情况;(六)其他可能产生风险的因素。5.2.2需进行专项辨识的情形(1)生产经营环节或者生产经营要素发生重大变化及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2)动火、进入受限空间等高危作业实施前。要根据专项辨识情况及时调整风险管控清单。5.2.3风险辨识方法介绍

  (1)工作危害分析法(JHA)。是一种较细致地分析工作过程中存在危害的方法,把一项工作活动分解成几个步骤,识别每一步骤中的危害和可能的事故,设法消除危害。

  工作危害分析步骤:A.把正常的工作分解为几个主要步骤,即首先做什么、其次做什么等等,用3~4个词说明一个步骤,只说做什么,而不说如何做。B.对于每一步骤要问可能发生什么事故,给自己提出问题,比如操作者会被什么东西打着、碰着;他会撞着、碰着什么东西;操作者会跌倒吗;有无危害暴露,如有毒气体等。C.识别每一步骤的主要危害后果。D.识别现有的安全控制措施。E.进行风险评价。F提出建议/改进措施。(2)安全检查表分析(SCL)。是基于经验的方法,是分析人员列出一些项目,识别与一般工艺设备和操作有关的已知类型的危害、设计缺陷以及事故隐患。安全检查分析表分析可用于对场所、设备或操作规程的分析。SCL分析步骤:A建立安全检查表,分析人员选择或制定合适的安全检查表。B针对分析项目,查阅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定,收集相关事故案例。C分析者依据现场观察、阅读资料、与操作人员交谈、以及个人的理解,通过回答安全检查表所列的问题,分析系统的设计和操作等各个方面可能与标准、规定不符的情况,及可能导致的后果。D识别现有的针对分析项目的控制措施E进行风险评价

  F提出建议/改进措施。

  (3)风险矩阵法

  风险矩阵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方法,它给出

  了两个变量,分别表示该危险源潜在后果的可能性(L)和后果

  (S),辨识、评估者需识别出每个作业活动可能存在的危害,并判定

  这种危害可能产生的后果及产生这种后果的可能性,二者相乘,得出所确定危害的风险值(L×S=R,其中:L-代表发生伤害的可能性;S代表发生伤害后果的严重程度R-代表风险值。)。然后进行风险分级,根据不同级别的风险,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的判定标准

  分数

  偏差发生频率

  安全检查

  本单位多从不按标准检

  5次发生

  查

  操作规程没有操作规程

  员工胜任程度(意监测、控制、报警、识、技能、经验)联锁、补救措施

  不胜任(无任何培无任何措施,或有

  训、无任何经验、无上岗资格证)

  措施从未使用

  4

  本单位曾经发生过

  很检马查观少手花按段地标单准看一检,查走、有善操,作只规是程偶,尔但执不行完;

  不够胜任(有上岗资格证,但没有接受有效培训)

  有措施,但只是一部分,尚不完善

  3

  本行业生较多

  发

  经常不按标准检有操作规程,比较完查、检查手段一般善,但只是部分执行

  一般胜任(有上岗证,有培训,但经验

  防范控制措施比较有效、全面、充分,

  不足,多次出差错)但经常没有有效使

  用

  2

  行业内不经常发生

  偶查进、尔、检不充查按分手标、段准全较面检先有但完偶善尔的不操执行作规

  程,胜任,但偶然出差错

  防范控制措施有效、全面、充分,偶尔失去作用或出差错

  防范控制措施有

  1

  从

  未听

  说

  按检查标准检查、有详实、完善的操作检查手段先进、充规程,而且严格执

  高度胜任(培训充分,经验丰富,安全

  效、全面、充分。(预防性控制措施

  过

  分、全面

  行

  意识强)

  和恢复性控制措

  施)

  事件后果严重(S)判断标准

  影响类

  分

  严

  重

  别

  人员

  直接损失(万元)

  数性

  5

  重伤(急性中毒)、或造成人员死亡

  >300

  4

  造成部分残疾、职业病

  100>300

  环境

  法规标准

  地区性环境破严重不符合国

  坏

  家法律法规

  区域严重污染不符合法律法或收到投诉规

  声誉

  引起国际主流媒体报道引起国家主流媒体报道

  3

  中度伤害,正常工作受到影响

  50>100

  区域中等污染不符合行业标本省市或行

  但无持续影响准规定

  业内影响

  2

  轻微受伤,采取急救措施,不影响工作

  10>50

  局部轻微污染

  不符合本单位本公司内部影

  标准规定

  响

  1

  无危险

  无损失

  无影响

  完全符合

  无影响

  风险矩阵表

  严重性

  1

  2

  3

  4

  5

  可能性

  1

  1

  2

  3

  4

  5

  2

  2

  4

  6

  8

  10

  3

  3

  6

  9

  12

  15

  4

  4

  8

  12

  16

  20

  5

  5

  10

  15

  20

  25

  风险等级低

  一般较大重大

  风险等级划分表

  风险值(R)1≤R≤88<R≤12

  12<R≤1920≤R≤25

  标注颜色蓝黄橙红

  负责人部门负责人部门负责人主要负责人主要负责人

  5.3风险评价5.3.1安全生产风险评价方法选择风险矩阵法(LS),对风险进行评价。5.3.2风险分级及管控通过风险评价,得出风险等级。根据公司组织机构层级划分,明确对应的风险等级和管控层级。蓝色:属于低风险或可接受风险,岗位管控。黄色:属于一般风险,岗位班长,需要控制整改。橙色:属于较大风险,岗位班长安全员管控,应制定建议改进措施进行控制管理。红色:属于重大风险,岗位班长安全员经理(站长)管控,应立即整改,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停业整改,需要停业整改的,只有当风险降至可接受后,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公司经理(站长)每季度至少组织检查一次风险管控措施和管控方案的落实情况。5.3.3风险控制措施控制措施的制定包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5.3.4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在进行风险辨识和风险评价后,编制包括全部风险点各类风险信息的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并按规定及时更新。5.3.5风险告知风险的告知采取悬挂风险告知牌和风险知识培训等形式进行。风险告知牌包括疏散路线、危险介质、危害表现和应急措施等内容。

  5.3.6评估公司每年至少开展一次风险管控动态评估,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立即开展评估。评估结果用于指导安全生产计划、应急预案、安全技术措

  施的制定,以及安全生产管理、风险管控、隐患治理等工作。6隐患排查治理

  6.1建立隐患排查清单公司展安全生产检查,应当对照风险管控清单,检查风险部位、风险管控措施或者管控方案的落实情况。

  依据风险管控清单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清单,并编制隐患治理信息台账。事故隐患排查清单应当包括排查的风险部位、风险管控措施、风险失控表现、失职部门和人员、排查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排查时间等内容;隐患治理信息台账应当包括隐患名称、隐患等级、治理措施、完成时限、复查结果、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等内容。

  6.2事故隐患排查包括定期排查和专项排查。

  6.2.1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隐患排查制度要求,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排查事故隐患。经理(站长)每季度至少组织并参加一次,安全管理部门每旬至少组织一次,车间每周至少组织一次,班组每天组织一次。

  6.2.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开展专项排查:

  (一)与公司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以及规程制定、修改或者废止的;

  (二)设备设施、工艺、技术、生产经营条件、周边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

  (三)停业后需要复工复产的;(四)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或者险情的;

  五)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组织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的;

  (六)气候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或者预报可能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对

  安全生产构成威胁的。6.3公司应当对下列因素开展隐患排查:

  6.3.1员工是否存在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相关安全管理规定的行为;6.3.2经营场所和设施设备是否符合安全生产相关规定、标准要求;6.3.3是否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强制性标准规定建立实施安全生产管理制度;6.3.4其他可能造成生产安全事故的因素。6.4公司隐患等级分为一般隐患和重大隐患。

  公司对安全生产检查发现的事故隐患,能整改的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应当制定隐患整改方案并组织实施,消除隐患。整改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治理的隐患清单;(二)治理的标准要求;(三)治理的方法和措施;(四)经费和物资的落实;(五)负责治理的机构、人员和工时安排;(六)治理的时限要求;(七)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八)复查工作要求和安排;(九)其他需要明确的事项。重大隐患整改方案实施前由经理(站长)组织相关负责人、聘请专家、安全管理人员和具体负责整改人员进行论证,以患保证重大隐整改到位。

  7文件记录

  《风险分级管控清单》《事故隐患排查清单》《隐患治理信息台账》各层级风险告知卡

  

  

篇五: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项目部平安风险分级

  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实现绿色平安生产的管理目标,依据国家平安生产方针及有关平安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上级公司规定,结合我项目部实际,全面体现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思想,实现对风险的超前预控,持续排查和消退平安隐患,特制订本制度。其次条平安隐患与平安风险的区分,本制度所称平安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平安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平安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可能导致担心全事务或事故发生的物的危急状态、人的担心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假如不刚好实行措施就会导致事故的发生;而平安风险是指某一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的组合,它是通过评估手段进行分级管控,使生产经营活动中风险降低到能容忍程度。第三条各分包单位要把平安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作为平安生产基础工作常抓不懈,建立健全平安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建档监控等制度,逐级建立并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位员工的隐患排查治理、风险预控和监控责任制。第四条实施平安隐患和风险预控分级管理,定期排查、治理。对平安隐患和风险要分类定级,制定措施,落实责任,落实到人,限时整改或预控,使隐患整改和风险预控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间、预案”五落实。第五条实施平安隐患和风险预控闭环管理,建立完善的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工作机制,落实隐患排查、建档、评估、整改、验收闭环管理,对重大平安隐患实行挂牌督办、跟踪治理、逐项销项制度;落实危急源辩识、风险评估、分级、分责、监控、预警、预报制度。第六条对于新开工工程、新工艺、新设备、新设施的投入或生产平安环境有改变时,未进行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或未对风险、隐患实行有效管控措施的不得冒险作业和施工。第七条平安隐患治理应坚持“刚好有效、先急后缓、先重点后一般、先平安后生产”的原则,风险预控应做到使平安风险降低到能容忍程度的

  原则,做到担心全不生产,平安风险不驾驭不生产。

  其次章平安隐患排查治理与风险预控职责

  第八条项目部及各所属分包单位是平安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管理的责任主体。第九条项目经理是平安隐患排查、治理、整改和风险预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生产副经理,对分管范围内的平安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管理过程负领导责任;项目总工程师负责对排查出的平安隐患进行评审,确定平安隐患级别,并对分管范围内的平安隐患排查治理以及风险预控管理负技术领导责任;平安员对平安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管理负监督管理责任。第十条项目名业务口对分管业务范围内的平安隐患排查治理以及风险预控管理负管控责任;平安员对平安隐患治理以及风险预控管理负监督、巡查、归档责任。第十一条各分包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平安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平安员对平安隐患的排查治理、复查及风险管控负监督检查责任;分管负责人(工长、班组长)对分管范围内的平安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管理负领导责任,负责组织制定分管范围内平安隐患整改方案和平安技术措施,是分管范围内高级风险的管理责任人;项目、分包单位总工程师对排查出的平安隐患和辨识出的风险负责组织评审分级,确定治理措施,并将评审结果落实到各责任人;平安员对分管业务范围内的平安隐患排查和风险辨识及其治理负监督管理责任;对平安隐患排查治理以及风险预控管理负有监督、归档、分析和上报的责任;分包单位负责人,对班组的平安隐患排查治理以及风险预控管理负全面责任;分包单位技术负责人,对本分包单位的平安隐患排查治理负技术管理责任,负责制定整改的平安技术措施,指导平安技术措施的实施;班组长,对本班组生产作业场所存在的平安隐患的排查治理及风险预控负干脆责任;职工个人对本岗位作业场所存在的平安隐患排查治理及风险预控负干脆责任。第十一条项目部,各分包单位应保证平安隐患排查治理及风险预控所需的资金,平安费用应优先用于平安隐患的治理与风险的限制。第十二条分包单位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应承租单位签订平安生产管理协议,并在协议中明确各方对平安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的管理职责。项目部对承包、承租单位的平安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

  负有统一协调和监督管理的职责。第三章隐患排查治理第一节隐患分级分类

  第十三条依据平安隐患危害程度和整改难度大小,平安隐患分为一般平安隐患和重大平安隐患。

  一般平安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觉后能够马上整改解除的隐患。

  重大平安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工,并经过肯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解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项目部自身难以解除的隐患。第十四条对查出的平安隐患要刚好梳理出一般平安隐患和重大平安隐患,落实隐患治理责任人。依据平安隐患的严峻程度分为重大平安隐患和一般平安隐患,依据解决的难易程度分为A、B、C、D四个等级。A级:难度很大,项目部解决不了,须由公司或属地政府主管部门协调解决的平安隐患。B级:难度较大,项目部解决不了,须由公司协调解决的平安隐患。C级:难度大,分包单位解决不了,须由项目部解决的平安隐患。D级:班组、项目部平安部门能够自行解决的平安隐患。第十五条对平安隐患应刚好梳理分类,汇总分析。从生产(管理)部门和专业角度对平安隐患进行分类。施工平安隐患分类:管理、临边、洞口、机电、脚手架、消防、作业平台,其它平安隐患分类由各分包单位确定。

  其次节平安隐患的排查治理方法

  第十六条平安隐患排查分四级:分包单位、班组、职能科室、项目部。

  事故隐患排查流程图

  班组排查

  项目部排查

  职能科室项目部技术评审定级

  项目职能部门排查

  项目经理确认ABC级事故隐患上报公司

  公司平安、行保部排查

  事故隐患治理流程图

  事故隐患档案

  一般事故隐患中的C、D级

  一般事故隐患中的B级

  一般事故隐患中的A级

  重大事故隐患

  项目部制定整改支配和方案

  治理目标和任务,实行的方法与措施

  

篇六: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表1作业条件危险性赋分标准事故发生可能性分值l分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分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10完全会被预料到05可以设想很不可能6相当可能02极不可能3可能但不经常01实际上不可能1完全意外很少可能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分值e分值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分值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10连续暴露2每月暴露一次6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1每年几次暴露3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05非常罕见地暴露事故造成的结果分值c分值事故造成的后果分值事故造成的后果100十人以上死亡7严重伤残40数人死亡3有伤残15一人死亡1轻伤需救护表2风险值d分级标准序号风险值风险级别1d320重大风险2160d320较大风险370d160一般风险4d70低风险333重大风险判定根据生产特点属于以下情况之一的应判定为重大风险

  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目的】为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和安全发展理念,健全公司安全体系,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落实公司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河北省安全生产条例》、《河北省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规定》、《化工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试用版)》、《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治理指导手册(试行)》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适用范围】本公司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职责】1.总经理职责1.1对安全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1.2每季度参加公司组织的隐患排查工作;1.3负责组织制定并落实重大隐患整改方案;1.4负责保障安全生产资金足额投入;1.5每年参加公司组织的风险辨识管控工作。2.安全部职责2.1负责对本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管理;2.2负责将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教育培训纳入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计划;2.3负责指导各车间及部室对储罐区、工作环境、人员健康、维修作业、安全防护及安全作业、消防设施管理等方面进行风险辨识;2.4负责安全、消防、职业卫生方面的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工作。3、设备管理部职责3.1负责指导各车间对设备设施、安全防护及安全作业方面的风险辨识;3.2负责设备方面的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工作。4、计划运营部职责4.1负责指导车间对工艺、储运系统、作业条件、公用工程方面风险辨识;4.2负责工艺、储运系统、作业条件、公用工程方面进行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工作。5、电仪车间职责5.1负责对电气、仪表系统方面的风险辨识并分级;5.2负责电气、仪表系统方面的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工作。6、各车间、部室职责6.1负责本部门所属区域的全方位风险辨识并对风险分级;6.2负责本部门所属区域的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工作;6.3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培训,确保从业人员知悉工作岗位和作业环境的风险因素、风险等级、防范措施、应急方法以及隐患排查治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定义】3.1危险危险是事物(人的行为、机器设备、物资材料、作业环境、规章制度)所处的一种不安全状态,在此状态下,可能导致某种事故或一系列的损坏或损失事件。3.2危险源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在分析生产过程中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时,危险源可称为危险有害因素,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类。

  3.3风险在社会生活、生产活动中,充满了来自自然的、人为(技术)的风险。风险是通过事故现象和损失事件表现出来的。风险是描述系统危险程度的客观量,是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具有概率和后果的二重性,风险=可能性×严重性。风险的定义可以表述为:安全生产不期望的事件的发生或存在概率与可能发生事故后果的组合。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严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3.4风险点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组合。3.5风险辨识

  识别风险的存在并确定其分布和特性的过程。风险,按其引发事故原因要素分为人因风险、物固风险、环境风险和管理风险。人因风险,例如失误,违章指挥、违章作业、执行不力、执行不到位等人为因素引发事故的风险。物因风险,例如设备、设施、工具、器械、能量等物质因素(缺陷、故障、隐患)引发事故的风险。环境风险,如环境条件不良、异常等因素引发事故的风险。管理风险,例如制度缺失、责任不明、规章不健全、监督不力、培训不到位、证照不全等因素导致事故的风险。3.6风险评价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分级,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3.7风险分级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按其程度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和一般风险。3.8重大风险极易造成重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的风险应当确定为重大风险。3.9风险管控措施企业根据风险评价分级的结果及生产经营运行情况等,确定不可接受的风险,制定并落实的控制方法和手段。通过管控措施,将风险尤其是重大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企业在选择风险管控措施时应考虑其可行性、安全性和可靠性。具体措施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和个体防护措施等。企业应将风险评价结果及所采取的管控措施对从业人员进行宣传教育和培训,使其熟悉工作岗位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掌握、落实应采取的控制措施。3.10风险分级管控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3.11事故隐患指不符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或导致事故后果扩大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事故是由隐患发展积累导致的,隐患的根源在于风险,风险得不到有效管控就会演变成隐患,隐患得不到治理就会发生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质变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事故发生。3.12隐患排查

  风险管控措施失效或弱化,极易形成隐患,酿成事故。隐患排查,是以风险管控措施为重点,对其有效性进行经常性核实确认和不断完善,是控制、降低风险的保障手段。企业应组织事故隐患排查工作,对隐患进行分析评估,确定隐患等级,登记建档,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隐患排查前应制定排查方案,明确排查的目的、范围,选择合适的排查方法。3.13一般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消除的隐患。3.14重大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需全部或局部停产停业,并经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消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消除的隐患。3.15隐患治理指消除或控制隐患的活动或过程。企业应根据隐患排查的结果,制定隐患治理方案,对隐患及时进行治理。隐患治理方案,应包括目标和任务、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机构和人员、时限和要求。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应采取临时控制措施并制定应急预案。治理完成后,应对治理情况进行验证和效果评估。【内容】1、成立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总经理副组长:安全副总组员:生产副总、行政副总、财资副总、市场营销部总监、安全部部长、环保部部长、保卫科科长、质量管理部部长、计划运营部部长、调度室调度长、科技研发部部长、综合部部长、工程设备保障部部长、设备部部长、企业管理部部长、电仪车间主任、苯加氢车间主任、硫酸车间主任组长职责:负责组织安全风险分级体系建设工作的开展,领导小组成员做好组织、协调、计划、实施、总结、归纳、汇总、上报、专家审核等过程的工作,批准重大及重要的风险清单。参加公司组织的隐患排查工作,组织制定并落实重大隐患整改方案,负责保障安全生产资金投入。是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第一责任人,对安全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副组长职责:负责体系建设工作组织协调、过程培训、技术指导,指导完成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文件的编制,对体系建设过程中各部门提出奖惩建议。组员职责:具体落实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建设过程中的具体工作,完成本部门、本业务范围内的风险点识别、风险分级及风险评价,对评价结果负责。负责实施分管系统范围内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工作。3、风险分级管控3.1危险源的识别:

  1)依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的规定,对潜在的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等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如,造成火灾和爆炸等各类事故的原因;工作环境中造成职业病的化学、物理性危害因素;设备腐蚀、焊接缺陷等;导致有毒有害物料、气体泄漏的原因等。

  2)考虑物质固有的危险性:燃烧性、爆炸性、毒害性、腐蚀性、放射性等。3)从机械能、电能、化学能、热能和辐射等能量的角度考虑。例如:机械能可造成机械伤害、物体打击、车辆伤害、起重伤害、高处坠落、坍塌等;热能可造成灼烫、火灾;电能可造成触电;化学能可导致火灾、爆炸、中毒、腐蚀。3.2风险辨识重点内容

  1)生产工艺和生产技术;2)普通设备设施和特种设备,能源隔离、机械防护等涉及安全生产的设备设施及其

  检验检测情况;3)建筑物、构筑物、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生产经营环境、以及生产经营相关相邻的

  环境、场所和气象条件;4)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安全防护和安全作业行为;

  5)安全生产责任制、操作规程、教育培训、现场作业、应急救援等安全生产管理制

  度的制定和落实情况;6)其他可能产生风险的因素。

  3.3危害因素造成的事故类别和后果:事故类别包括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

  高处坠落、坍塌、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其它伤害。危害因素引发的后果:包括人身伤害、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停工、违法、影响商誉、

  工作环境破坏、环境污染等。3.4风险分级:从高到低依次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四级,分

  别采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

  3.4.1直接判断法风险分级:从风险分级从工艺、设备设施、仓库、储罐区、建构筑物、安全管理六个方面进行分级,同一区域内涉及不同类别风险应分别进行风险分级,分级结果按

  较高级别确定。风险辨识的区域应为企业全部作业区,辨识基本单元应为相对独立的生产装置或设备设施。具体标准参照《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指导

  手册》3.4.2、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分级标准

  风险辨识的区域应为企业全部作业区,辨识基本单元应为岗位或工序。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即LEC法(D=LEC),通过对危险源进行L值(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

  小)、E值(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和C值(发生事故可能出现的结果)打分之积,得出D值(风险值)。依据D值大小判定岗位风险级别。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对人员在具有潜在

  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危险性进行评价的半定量评价方法。D值越大,作业条件的危险性就越

  大。赋分标准见下表1-表2。表1作业条件危险性赋分标准

  事故发生可能性分值L

  分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分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0

  完全会被预料到

  0.5

  可以设想,很不可能

  6

  相当可能

  0.2

  极不可能

  3

  可能,但不经常

  0.1

  实际上不可能

  1

  完全意外,很少可能

  ---

  ——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分值E

  分值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分值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10

  连续暴露

  2

  每月暴露一次

  6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1

  每年几次暴露

  3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0.5

  非常罕见地暴露

  事故造成的结果分值C

  分值事故造成的后果

  100

  十人以上死亡

  40

  数人死亡

  15

  一人死亡

  表2风险值(D)分级标准

  序号

  风险值

  分值731

  事故造成的后果严重伤残有伤残轻伤,需救护

  风险级别

  1

  D≥320

  重大风险

  2

  160≤D<320

  3

  70≤D<160

  较大风险一般风险

  4

  D<70

  低风险

  3.3.3重大风险判定根据生产特点,属于以下情况之一的,应判定为重大风险:

  1)根据GB18218辨识为重大危险源的;2)同一个具有中毒、火灾、爆炸等危险的场所,现场作业或涉及检修等作业现场10人及以上,可造成重大安全事故;3)经风险评价确定为最高级别风险的;4)依据《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标准》直接判定法,判定为重大风险的。依据标准判断为非重大风险的重点监管化工工艺,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升级管理。3.3.4风险评估频次:每年开展一次全面辨识,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每年至少开展一次风险管控动态评估,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应当立即开展评估,在生产经营环节或者生产经营要素发生重大变化,高危作业实施前,新技术、新材料试验或者推广应用前以及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应当及时开展专项辨识。3.4风险管控3.4.1风险控制措施

  风险等级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低风险

  色标红橙黄蓝

  管控要求应制定措施进行控制管理,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的作业时,立即采取充分的控制措施,降低风险,必要时立即停产处理,防止事故发生。应制定措施进行控制管理。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的工作时,应采取应急措施,并根据需求为降低风险制定目标、指标、管理方案或配给资源、限期治理,直至风险降至可接受或可容许程度后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需要控制整改。应制定管理制度、规定进行控制,努力降低风险;应仔细测定并限定预防成本,在规定期限内实施降低风险措施。在严重伤害后果相关的场合,必须进一步进行评价,确定伤害的可能性和是否需要改进的控制措施。

  不需要另外的控制措施,应考虑投资效果更佳的解决方案或不增加额外成本的改进措施,需要监视来确保控制措施得以维持现状,保留记录。员工可根据是否在生产场所或实际需要来确定是否制定控制措施及保存记录。需要控制措施

  管控层级公司车间班组班组

  的纳入风险监控。

  注: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应同时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各级部门、车间应当按照风险等级,逐一制定风险管控措施,明确管控重点、管控部门和管控人员。风险控制措施应从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个体防护、应急处置等方面识别制定。如果现有控制措施不足以控制此项风险,应提出建议或改进的控制措施,结合实际采取一种或多种措施进行控制,直至风险可以接受。1)设备设施类危险源的控制措施应包括:报警、联锁、安全阀、液位、温度、压力等工艺设备本身带有的控制措施和消防、检查、检验等常规的管理措施。2)作业活动类危险源的控制措施应包括:制度完备性、管理流程合理性、作业环境可控性、作业对象完好状态及作业人员素质等方面。风险控制措施实施前应考虑可行有效性;制定措施后风险是否降低;是否有新的风险出现等。对较大及以上等级的风险,企业还应当制定专门管控方案。管控方案主要包括管控目标或任务、管控组织及职责、较大及以上风险基本信息、控制措施、资金保障等内容。3.4.2.编制风险分级管控台账(清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后,各部门、车间应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包括辨识部位、存在风险、风险分级、事故类型、主要管控措施、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等内容的全部风险点和风险信息.3.4.5风险管控要求信息告知各级组织对本单位辨识单元的危害因素进行辨识评价后,逐级汇总、修订、审核、发布。制定较大及以上等级风险清单,并编制较大及以上等级风险管控方案,报公司批准。根据风险管控结果,逐级编制并发布风险分布图,在岗位设置风险管控公示牌(卡)、岗位风险告知卡等安全管理工具,确保员工获知信息。3.4.6加强风险教育和技能培训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技术人员进行辨识评估专项培训,及全员岗位相关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为主的教育培训,确保每名员工都能熟练掌握本岗位安全风险的基本特征及防范、应急措施。3.4.7总经理每季度至少组织检查一次风险管控措施和管控方案的落实情况。3.4.8班组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前或者交接班时,应当进行风险确认和风险管控措施预知、设备设施检查等安全确认,并及时排除新产生的风险;生产经营活动结束后,应当对作业场所、设备设施、物品存放等涉及安全的事项进行检查。3.4.9每年至少开展一次风险管控动态评估,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应当立即开展评估。评估结果用于指导生产计划、应急预案、安全技术措施的制定,以及安全生产管理、风险管控、隐患治理等工作。3.4.10文件管理企业应完整保存体现风险分级管控过程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应包括风险分级管控制度、风险点统计表、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记录,以及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危险源统计表(参见附录B.4)等内容的文件化成果;涉及重大、较大风险时,其辨识、评价过程记录,风险控制措施及其实施和改进记录等,应单独建档管理。3.4.11风险信息的更新和持续改进每年至少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进行一次系统性评审,并对评审结果进行公示和公布。主动根据以下情况变化对风险管控的影响,及时针对变化范围开展风险分析,更新风险信息:——法规、标准等增减、修订变化所引起风险程度的改变;

  ——发生事故后,有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对相关危险源的再评价;——组织机构发生重大调整;——风险程度变化后,需要对风险控制措施的调整;——根据非常规作业活动、新增功能性区域、装置或设施以及其他变更情况等适时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4..事故隐患排查治理4.1事故隐患排查4.1.1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清单各部门、车间应当依据风险管控信息台账(清单)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清单。隐患排查清单,应当包括排查的风险部位、风险管控措施、风险失控表现、失职部门和人员、排查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排查时间等内容。4.1.2排查方式隐患排查应采用综合隐患排查、专业隐患排查、季节性隐患排查、节假日隐患排查、日常隐患排查、事故类比隐患排查等不同方式。其中事故类比隐患排查为在企业内或同行业发生事故后的检查,专业性隐患排查应包括工艺、设备、电气、自控仪表、建筑结构、消防、公用及辅助工程等。4.1.3排查级别及频次1)企业主要负责人每季度至少组织并参加一次安全检查,主要检查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较大及以上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并保留检查记录。2)安全管理部门应当每旬至少组织开展一次安全检查,依据风险管控信息台账(清单)的职责分工,检查各自分管的安全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并保留检查记录。3)生产车间每周至少组织本部门管理人员对本车间的安全风险控制措施落实情况进行一次安全检查并保留检查记录。4)班组每天组织一次对本岗位的安全风险控制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安全检查并保留检查记录。在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前或者交接班时,应当进行风险确认和风险管控措施预知、设备设施检查等安全确认,并及时排除新产生的风险;生产经营活动结束后,应当对作业场所、设备设施、物品存放等涉及安全的事项进行检查。5)车间一线岗位工人应认真履行岗位安全责任制,进行交接班检查和班中巡回检查。岗位工人应对自己分包的安全设施、应急设施、风险控制措施进行巡回检查,时间间隔不得大于2小时,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生产储存装置至少每小时巡检一次,电仪车间每周对仪表设施进行巡回检查。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组织开展专项隐患排查:1)当有与本单位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以及规程制定、修改或者废止时,企业应当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法律法规识别和合规性评价,对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制度、现状应当制定整改计划进行整改;2)当设备设施、工艺、技术、生产经营条件、周边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应当就变化情况对公司安全管理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评估,制定相关风险控制措施并对变化后的安全措施落实情况开展专项检查;3)当停工停产后需要复工复产的,应当组织人员对设备设施的运行调试情况、安全报警连锁调试情况,储运情况、人员培训情况、消防应急物资配备情况、风险控制措施落实情况等开展专项检查;4)当本单位或同行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或者险情时,应当根据事故发生的原因,在本单位组织开展事故类比专项检查,进行举一反三,避免同类事故发生;5)当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组织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

  时,企业应按照政府要求制定活动方案,组织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6)当由于季节变化引起气候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时,企业应当根据季节特点开展季节性专项检查;7)当有关部门预报可能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如洪水、泥石流、暴雪、台风、地震等)时,企业应当针对相应的防范措施和应急措施开展专项检查。4.1.4隐患排查内容应依据隐患排查清单,对工程技术、管理措施、培训教育、个体防护、应急处置等全部控制措施进行排查。应当对下列因素开展隐患排查:1)人的不安全行为:从业人员是否存在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相关安全管理规定;2)物的不安全状态:生产经营场所和设施设备是否符合安全生产相关规定、标准要求;3)管理缺陷:是否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强制性标准规定建立实施安全生产管理制度;4)其他可能造成生产安全事故的因素。4.1.5隐患判定、分级事故隐患分为三级:1)重大隐患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列为重大隐患:列入《危险化学品企业重大隐患认定指导目录(试行)》的重大隐患;列入《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的重大隐患;根据《重大火灾隐患判定方法》(GB35181--2017),应当判定的重大隐患;可能造成人员死亡事故或重伤事故的隐患;可能造成重大财产损失的隐患;其他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需全部或局部停产停业,并经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消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消除的隐患;可能造成国际、国内、本地区内影响的隐患影响的隐患。2)一般隐患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列为一般隐患:可能造成轻伤、轻微伤害或没有受伤的隐患;可能造成一定财产损失的隐患;可能造成对周边企业、社区产生影响的隐患;可能造成的损失很小。4.2隐患治理4.2.1治理要求对排查出的各级隐患,做到“五定”(定整改方案、定资金来源、定项目负责人、定整改期限、定控制措施),并将整改落实情况纳入日常管理进行监督,及时协调在隐患整改中存在的资金、技术、物资采购、施工等各方面问题。4.2.2制定隐患整改方案范围及内容1)各部门、车间对安全生产检查发现的如下事故隐患,应当制定隐患整改方案并组织实施,消除隐患。①重大事故隐患;②政府及其他相关方检查发现的隐患;③公司级联合检查发现的隐患;④其他安全检查发现的整改难度较大,涉及单位(部门)较多的隐患;

  2)事故隐患整改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①治理的隐患清单;②治理的标准要求;③治理的方法和措施;④经费和物资的落实;⑤负责治理的机构、人员和工时安排;⑥治理的时限要求;⑦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⑧复查工作要求和安排;⑨其他需要明确的事项。4.2.3重大隐患治理重大隐患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应包括:治理的目标和任务、采取的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的落实、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治理的时限和要求、防止整改期间发生事故的安全措施。实施完成后,建立重大事故隐患档案,隐患档案应包括以下信息:隐患名称、隐患内容、隐患编号、隐患所在单位、专业分类、归属职能部门、评估等级、整改期限、治理方案、整改完成情况、验收报告等。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过程中形成的传真、会议纪要、正式文件等,也应归入事故隐患档案。重大隐患整改方案实施前应当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组织相关负责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具体负责整改人员进行论证,必要时可以聘请专家参加。4.2.4一般事故隐患治理一般隐患由车间主任或班组长组织进行确认及风险评估,制定整改措施,10日内进行整改,整改验收复查后,填写《隐患登记处理台帐》。无法完成整改的,制定控制措施、进行安全告知,同时上报公司,由公司进行处置。一般事故隐患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由隐患所在部门负责组织治理。各类检查发现的隐患,能够立即整改的立即整改,不能够立即整改的应当按照隐患治理“五定”原则制定整改计划和应急措施,限期整改。电工、仪表、工艺等专业性较强或部门自身无法治理的事故隐患应上报公司安全管理部门,由安全部协调各部门进行治理或制定隐患整改方案,经公司领导批准后执行。4.2.5验收隐患治理完成后,企业应按照有关规定对治理情况进行评估、验收,实现闭环管理。公司检查发现的隐患治理完毕后按事故隐患整改方案进行验收;各管理部门检查发现的隐患治理完毕后由部门指定人员进行验收;车间自查发现的隐患治理完毕后由生产车间自行组织验收。隐患验收合格的,验收人应当签字确认。各级单位应建立隐患治理台账,隐患治理信息台账应当包括隐患名称、隐患等级、治理措施、完成时限、复查结果、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等内容。每次检查完毕后,在隐患治理信息台账中,如实记录隐患排查治理情况。4.2.6档案管理各级单位完整保存体现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过程的记录资料,单独建档并保留纸质记录。风险管控文件资料包括:相关制度、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风险分级管控台账(清单)等;涉及重大风险时,其辨识、评价过程记录,风险控制措施及其实施和改进记录等分类建档保存。隐患排查治理资料至少应包括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隐患排查治理台账、隐患排查治理清单等。4.2.7动态管理每年至少开展一次风险管控动态评估,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应当立即开展评估。评估结果用于指导生产计划、应急预案、安全技术措施的制定,以及安全生产管理、风险管控、隐患治

  理等工作。每一轮全面辨识和专项辨识评价后,应结合评估实际情况修订各类台账、清单,并按规定及时更新。将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教育培训纳入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计划,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培训,确保从业人员知悉工作岗位和作业环境的风险因素、风险等级、防范措施、应急方法以及隐患排查治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在专门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承包合同中,约定涉及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的相关责任。如实记录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至少每月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将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向从业人员通报。建立考核制度,将双重预防机制工作纳入日常考核,实施奖惩。【考核】1.未建立风险管控信息台账(清单)、隐患治理信息台账的,考核责任人100元2.未按规定开展全面辨识或者专项辨识的,考核责任人100元;3.未按规定制定风险管控措施或者管控方案的,考核责任人100元;4.未按规定开展风险管控动态评估的,考核责任人100元;5.未按规定开展隐患排查、确定隐患等级的,考核责任人100元;6.未按规定制定隐患整改方案或者未按方案组织整改的;考核责任人100元;7.未按规定报告重大事故隐患的,考核责任人500元。8.其他考核参照《》及有关规定执行。

  

  

篇七: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风险管控管理制度

  1风险管控准则

  1.1风险评价程序1、准备阶段明确风险评价对象和范围,收集相关系统的技术资料。成立风险评价小组,

  制定工作计划。2、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识别和分析主要危害、有害因素、确定危险(有害)因素存在的部位,存在

  的方式,事故发生的途径及其变化的规律。3、风险评价选择合理的风险评价方法,对确定的对象进行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等级。4、安全对策措施针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制定相对应的控制措施,制定实施期限,确定相关责

  任人。5、资料归档风险评价的资料存入风险管理档案。

  1.2风险评价方法评价小组对排查辨识出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可选择风险矩阵法(L.S)或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等评估方法。本次辨识分级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对排查出来的风险确定等级,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

  1、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格雷厄姆—金尼法)是作业人员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进行作业时的一种危险性半定量评价方法,它是由美国格雷厄姆和金

  尼提出的,他们认为影响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因素是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程度)、C(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L、E、C的分值见下表,用这三个分值的乘积D=L×E×C来评价作业条件的危险性,D值越大,作业条件的危险性越大。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分值L

  分数值

  10

  6

  3

  1

  0.5

  0.2

  0.1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完全会被预料到

  相当可能

  可能但不经常

  完全意外很少可能

  可以设想很不可能

  极不可能

  实际上不可能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程度分值E

  分数值

  10

  6

  3

  2

  1

  0.5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程度

  连续暴露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每月暴露一次

  每年几次暴露

  非常罕见地暴露

  分数值

  事故造成的后果分值C

  100

  40

  15

  7

  3

  1

  事故造成的后果

  十人以上死亡

  数人死亡

  一人死亡

  严重伤残

  有伤残

  轻伤、需救护

  危险性分值D

  危险性等级划分标准

  ≥320

  ≥160~320

  ≥70~160

  <70

  危险程度

  A重大风险

  B较大风险

  C一般风险

  D低风险

  2、风险矩阵法(L·S)

  风险的数学表达式为:R=L×S。其中:R—代表风险值。L—代表发生伤害

  的可能性。S—代表发生伤害后果的严重程度。从偏差发生频率、安全检查、操

  作规程、员工胜任程度、控制措施五个方面对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进行

  评价取值,取五项得分的最高的分值作为其最终的L值。

  赋值偏差发生频率

  安全检查

  操作规程

  员工胜任程度(意识、技能、经验)

  控制措施(监控、联锁、报警、

  应急措施)

  无操作规程或从不执不胜任(无上岗资格证、

  每次作业或每月无检查(作业)标准或不

  无任何监控措施或有措施从

  5

  行操作

  无任何培训、无操作技

  发生

  按标准检查(作业)

  未投用。无应急措施。

  规程

  能)

  有监控措施但不能满足控制

  不够胜任(有上岗资格

  检查(作业)标准不全或操作规程不全或很少

  要求,措施部分投用或有时

  4每季度都有发生

  证、但没有接受有效培

  很少按标准检查(作业)执行操作规程

  投用。有应急措施但不完善

  训、操作技能差)

  或没演练。

  监控措施能满足控制要求,发生变更后检查(作业)发生变更后未及时修一般胜任(有上岗资格但经常被停用或发生变更后3每年都有发生标准未及时修订或多数时订操作规程或多数操证、接受培训、但经验、不能及时恢复。有应急措施候不按标准检查(作业)作不执行操作规程技能不足,曾多次出错)但未根据变更及时修订或作

  业人员不清楚。

  监控措施能满足控制要求,

  胜任(有上岗资格证、

  每年都有发生或标准完善但偶尔不按标准操作规程齐全但偶尔

  但供电、联锁偶尔失电或误

  2

  接受有效培训、经验、

  曾经发生过检查、作业

  不执行

  动作。有应急措施但每年只

  技能较好,但偶尔出错)

  演练一次。

  高度胜任(有上岗资格监控措施能满足控制要求,

  标准完善、按标准进行检操作规程齐全,严格证、接受有效培训、经供电、联锁从未失电或误动

  1

  从未发生过

  查、作业

  执行并有记录

  验丰富,技能、安全意作。有应急措施每年至少演

  识强)

  练二次。

  从人员伤亡情况、财产损失、法律法规符合性、环境破坏和对企业声誉损坏

  五个方面对后果的严重程度(S)进行评价取值,取五项得分最高的分值作为其

  最终的S值。

  等级人员伤害情况

  财产损失、设备设施损坏

  法律法规符合性

  环境破坏

  声誉影响

  一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5000

  1

  一般无损伤

  完全符合

  元以下

  基本无影响

  本岗位或作业点

  一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5000不符合公司

  设备、设施

  2

  1至2人轻伤

  元及以上,1万元以下

  规章制度要求

  周围受影响

  没有造成公众影响

  造成1至2人重一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在1不符合事业部

  3

  伤3至6人轻伤万元及以上,10万元以下

  程序要求

  作业点范围内受影响

  引起省级媒体报道,一定范围内造成公众影响

  1至2人死亡或严一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在10潜在不符合造成作业区域内

  4

  引起国家主流媒体报道

  重职业病

  万元及以上,100万元以下法律法规要求

  环境破坏

  3人及以上死亡7一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在5

  人及以上重伤100万元及以上

  违法

  造成周边环境破坏引起国际主流媒体报道

  确定了S和L值后,根据R=L×S计算出风险度R的值。

  严重性S

  1

  2

  3

  4

  5

  可能性L

  1

  1

  2

  3

  4

  5

  2

  2

  4

  6

  8

  10

  3

  3

  6

  9

  12

  15

  4

  4

  8

  12

  16

  20

  5

  5

  10

  15

  20

  25

  1.3风险分级管控的准则1、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4级:A级:重大风险/红色风险,评估属不可容许的危险。必须建立管控档案,

  应由企业重点负责管控,必须立即整改,不能继续作业,只有当风险登记降低时,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

  B级:较大风险/橙色风险,评估属高度危险。必须建立管控档案,必须制定措施进行控制管理,应由本企业安全主管部门和各职能部门根据职责分工负责管控。

  C级:一般风险/黄色风险,评估属高度危险。应由所在车间负责管控,公司(厂)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监督落实。

  D级:低风险/蓝色风险,评估属轻度危险和可容许的危险。应由所在的班组负责管控,车间负责监督落实。

  2、升级管控(1)涉及下列情形的B级、C级风险,应直接确定为A级:a、构成危险化学品一、二级重大危险源的场所和设施。b、涉及重点监管化工工艺的主要装置。c、危险化学品长输管道。d、同一作业单元内现场作业人员10人以上的。(2)涉及下列情形的C级风险,应直接确定为B级:a、构成危险化学品三级、四级重大危险源的场所和设施。b、涉及剧毒化学品的场所和设施。c、化工企业开停车作业或者非正常工况操作。d、同一作业单元内现场作业人员3人以上的。

  2风险管控告知制度

  1、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分别设置安全风险告知栏、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

  2、对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工作场所和岗位,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并强化危险源监测和预警。

  3、为作业人员提供必需的安全防护用具和安全防护服装,书面告知危险岗位的操作规程并确保其熟悉和掌握有关内容和违章操作的危害。

  4、加强风险教育和技能培训,每季度至少组织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技术人员进行辨识、评估专项培训。每半年至少对全员进行一次以安全风险、危险源辨识评估为主的教育培训,确保涉险岗位每名员工都能熟练掌握安全风险的基本特征及防范、应急措施。

  5、向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

  3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1、目的加强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预

  防和减少事故发生,保障公司员工生命和财产安全,环境免遭破坏。2、适用范围

  适用公司范围内的所有事故隐患排查治理。3、术语和定义

  3.1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指公司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

  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3.2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3.3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4、职责

  4.1公司主要负责人应当定期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排查本公司的事故隐患。

  4.2各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公司排查治理的事故隐患实施监督管理。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对本部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负责。

  4.3财务部门负责隐患排查治理资金的落实。

  5、隐患治理的程序

  5.1隐患治理的范围应包括:公司对风险评价出的事故隐患。公司综合性、专业性等安全检查,查出的事故隐患。员工发现并报告的事故隐患。其他事故隐患。

  5.2制定隐患排查工作方案,明确排查的目的、范围、方法和要求等。5.3事故隐患由安全部门负责汇总,建立隐患治理台帐。安全部门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当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5.4对一般事故隐患由安全部负责人签发《隐患整改通知单》,立即组织整改。5.5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由总经理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治理的目标和任务。二)采取的方法

  和措施。三)经费和物资的落实。四)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五)治理的时限和要求。六)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5.6公司必须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组织专家进行重大事故隐患评估,确定事故隐患的等级,论证事故隐患整改方案的可行性,并制定事故隐患整改的技术措施和应急方案。

  5.7对重大事故隐患由安全部负责向当地安监部门报告。5.8无力解决的重大事故隐患,除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外,应书面向企业直接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报告。5.9对不具备整改条件的重大事故隐患,必须采取防范措施,并纳入计划,限期解决或停产。5.10安全管理部门会同参加事故隐患排查相关人员,按规定隐患治理期限,对事故隐患部门治理工作完成情况进行复查验收。对隐患治理未按期完成或治理不彻底,事故隐患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或相关人员按《安全生产奖惩管理制度》予以经济上的处罚,并责令限期完成。5.11安全管理部门定期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按时向当地安监局报送统计分析资料。5.12全体员工有发现事故隐患者,有权向安全部和有关部门报告。5.13公司鼓励、发动职工发现和排除事故隐患,鼓励社会公众举报。对发现、排除和举报事故隐患的有功人员,依据《安全生产奖惩管理制度》给予物质奖励和表彰。

  6、相关记录

  6.1隐患排查清单

  隐患排查清单

  序时间隐患部位

  号

  隐患情况(内容)

  隐患等级

  隐患整改

  复查人

  责任人

  整改情况

  (一般/重大)

  期限

  /时间

  备注

  6.2隐患整改记录表

  隐患来源(部位)

  隐患整改记录表

  时间

  隐患名称拟采取的整改(预防)措施及限期整改日期:

  年月日

  以上

  项立即整改,

  责任制》追究相关人员职责。

  责任人(签字):年月日

  验证情况:

  项

  年月日整改完成,逾期不整改的,将按照公司《安全生产

  安全人员签字或签章:年

  月日

  验证人:

  日期:

  4考核、奖惩制度

  1、目的为严格执行公司制定的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落实风险管控措施,杜绝各类习惯性违章现象,引导公司员工搞好公司的安全生产,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管理,特制定本制度。2、适用范围本实施办法适用于公司所有部门、员工及有关人员的安全生产、风险管控考核及奖惩。3、职责3.1公司安全职能部门负责执行公司各级(包括公司级)安全考核及奖惩,重大安全责任处罚及安全奖励由公司领导小组审批。3.2行政部负责对公司安全生产工作实行监督考核,重大安全考核事项提出考核建议,报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审批。3.3各部门负责本部门一般安全活动的考核及奖惩。3.4各主管部门负责对与公司业务单位的相关方安全活动执行监督考核。4、考核程序4.1部门安全生产、风险管控考核4.1.1各部门应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执行公司的安全管理制度,落实风险管控措施,加强部门的安全管理,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开展好日常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努力消除部门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确保部门实现安全生产。4.1.2部门安全生产实行一票否决制,任何部门在一个年度内发生一起轻伤及以上安全事故取消其年度各种评优评先资格。任何班组发生一起轻伤及以上事故取消班组及成员年度各种评优评先资格。4.1.3部门、班组安全生产、风险管控考核内容:

  4.1.3.1各部门应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网络,在第一责任人的领导下,明确部门各级管理人员及岗位员工的安全责任。

  4.1.3.2认真遵守公司的安全管理规定,执行公司安全操作规程,落实风险管控措施。

  4.1.3.3建立健全部门安全操作规程、“四不伤害”防护卡及岗位危险危害点与预防措施。

  4.1.3.4正常开展安全、风险管控活动,采用安全月度例会、班组周会、班前会等形式,在布置当天生产工作的同时布置安全工作,强调安全,提出安全措施,并作好记录。部门要检查安全活动按相关要求的落实情况。

  4.1.3.5认真执行安全检查制度,部门要进行安全月检或周检,做好日常安全检查,班组、岗位人员开展安全自查及交接班安全交接。重大作业活动和节前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排除,对所有检查和隐患整改情况记录并保存。

  4.1.3.6安全生产效果好,实现各类安全事故为零的管理目标。4.1.4奖励与处罚4.1.4.1有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网络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并能严格执行,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控制在要求范围内的部门,由公司授予安全生产先进集体称号,给予物质和精神鼓励。4.1.4.2发生违章和安全事故后,公司视情况给予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同时对责任部门、责任人按照制度进行损失经济赔偿和处罚考核。并根据部门的安全管理工作开展情况,不定期进行奖励或处罚考核。4.2个人安全生产考核4.2.1各员工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执行公司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提高安全意识,切实做到“四不伤害”。

  4.2.2个人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任何人员在年度内发生一起轻伤及以上安全事故取消其在年度的评优评先资格,并按“四不放过”原则追究有关责任。

  4.2.3奖励对认真执行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防止各类安全事故发生的部门负责人、管理人员及岗位员工,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给予适当奖励:4.2.3.1对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有合理化建议,被采用有明显效果的。4.2.3.2制止违章指挥、违章作业避免安全事故发生的。4.2.3.3及时发现或消除重大事故隐患,避免重大事故发生的。4.2.3.4对抢险救灾有功者。4.2.3.5积极参加公司、部门组织的各种形式的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活动,被评为先进个人的。4.2.3.6被评为政府部门、公司安全生产先进个人的。4.2.3.7在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工作其他方面做出特殊贡献者。4.2.4处罚任何岗位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给予惩罚:4.2.4.1安全事故责任者。4.2.4.2违章指挥或强令员工冒险作业导致事故发生的。4.2.4.3违章违纪,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的。4.2.4.4破坏或伪造事故现场隐瞒或谎报事故者。4.2.4.5事故发生后,不采取措施,导致事故扩大或重复事故发生的。4.2.4.6对坚持原则,认真维护公司各项安全生产工作制度人员打击报复的。4.2.4.7其它各种违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造成严重后果的。4.2.4.8现场管理不善,存在较大职业危害和安全事故隐患的。4.2.4.9对提出的整改意见有条件整改而拖延整改的责任人。

  4.2.4.10擅自移动公司安全防护设施、消防器材及故意损坏安全防护设施、用具的。

  5、考核及奖惩办法5.1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工作一般考核及奖励由所在班组、工段、职能部门及管理部门直接予以考核或奖励。5.2安全处罚实行工资考核及现金罚款相结合的方式,对责任人可处以月度工作考核或根据违章行为、责任大小处以50-1000元罚款。5.3情节严重的给予警告、通报、辞退、降职、开除等处分。性质特别严重、情节恶劣触犯法律的由有关部门追究法律责任。5.4月度工作考核10分以上或处500元以上罚款由生产科报请公司领导审批。上述条款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的由生产科报公司安委会讨论决定。5.5安全生产先进班组和个人,由所在部门上报书面汇报材料,经生产科审核、公司领导审批后通过。5.6先进部门由生产科提出意见,交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讨论,审核通过。5.7对有关人员和部门的奖励,有所在部门提出,经生产科审查,最终报公司领导审。

  

  

篇八: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风险评价制度

  1目的通过事先分析、评价,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实现管理关口前移,实现左侧管理,实现事前预防,达到消减危害、控制风险的目的。2依据《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标准》、《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鲁政办字【2016】36号)、《关于印发加快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德安办发【2016】11号)、《化工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等。3评价范围(1)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2)常规(所有生产装置、设施、重要设备、重要作业)和非常规活动(检维修、废弃、拆除与处置);(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7)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8)公司周围环境;(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4评价的方法:可根据评价需要选择有效、可行的风险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价。本公司常用的评价方法为4.1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reliminaryHazardAnalysis,简称PHA)预先危险分析也称初始危险分析,是在每项生产活动之前,特别是在设计的开始阶段,对系统存在危险类别、出现条件、事故后果等进行概略地分析,尽可能评价出潜在的危险性。4.2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afetyChecklistAnalysis,缩写SCA)是依据相关的标准、规范,对工程、系统中已知的危险类别、设计缺陷以及与一般工艺设备、操作、管理有关的潜在危险性和有害性进行判别检查。

  4.2.1安全检查表编制的依据:

  1/11

  (1)有关标准、规程、规范及规定;(2)国内外事故案例和企业以往的事故情况;(3)系统分析确定的危险部位及防范措施;(4)分析人员的经验和可靠的参考资料;(5)有关研究成果,同行业或类似行业检查表等。4.2.2安全检查表编制分析要求:(1)既要分析设备设施表面看得见的危害,又要分析设备设施内部隐藏的内部构件和工艺的危害。(2)对设备设施进行危害识别时,应遵循一定的顺序。先识别厂址,考虑地形、地貌、地质、周围环境、安全距离方面的危害,再识别厂区内平面布局、功能分区、危险设施布置、安全距离等方面的危害,再识别具体的建构筑物等。对于一个具体的设备设施,可以按照系统一个一个的检查,或按照部位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或从前到后都可以。(3)分析对象是设备设施、作业场所和工艺流程等,检查项目是静态的物,而非活动。所列检查项目不应有人的活动,即不应有动作。(4)检查项目列出后,还要列出与之对应的标准。标准可以是法律法规的规定,也可以是行业规范、标准、本企业的有关操作规程、工艺规程或工艺卡片的规定。检查项目应该全面,检查内容应该细致,达不到标准就是一种潜在危害。(5)控制措施不仅要列出报警、消防检查检验等耳熟能详的控制措施,还应列出工艺设备本身带有的控制措施,如连锁、安全阀、液位指示、压力指示等。4.2.3安全检查表分析步骤:(1)列出《设备设施清单》(参照表3)。

  表3设备设施清单

  单位:

  装置单元:

  序号设备名称

  类别/位号

  所在部位

  NO:备注

  (填表说明:1.设备十大类别:炉类、塔类、反应器类、储罐及容器类、冷换设备类、通用机械类、动力类、化工机械类、起重运输类、其他设备类。2.参照设备设施台帐,按照十大类别归类,按照单元或装置进行划分,同一单元或装置内介质、型号相同

  2/11

  的设备设施可合并,在备注内写明数量。3.厂房、管廊、手持电动工具、办公楼等可以放在表的最后列出。)

  (2)确定编制人员。包括熟悉系统的各方面人员,如主管、技术员、设备员、安全员等。

  (3)熟悉系统。包括系统的结构、功能、工艺流程、操作条件、布置和已有的安全卫生设施。

  (4)收集资料。收集有关安全法律、法规、规程、标准、制度及本系统过去发生的事故资料,作为编制安全检查表的依据。

  (5)判别危害因素。按功能或结构将系统划分为子系统或单元,逐个分析潜在的危险因素。

  (6)列出安全检查分析评价表。针对危险因素和有关规章制度、以往的事故教训以及本单位的检验,确定安全检查表的要点和内容,填入《安全检查分析(SCL)评价表》(LEC法参照表4-1,风险矩阵法参照表4-2)。

  表4-1安全检查分析(SCL)评价表

  单位:序检查

  标准号项目

  区域/工艺过装置/设备/设施:№:

  程:

  不符合

  现有安

  建议

  标准的偏差发

  安全

  风险

  全控制

  LECD

  改进备注

  情况及生频率

  设施

  等级

  措施

  措施

  后果

  分析人员:日期:审核人:

  日审定人:期:

  审定日期:

  单位:

  表4-2安全检查分析(SCL)评价表

  区域/工艺过装置/设备/设施:程:

  №:

  序号

  检查项目标准

  不符合标准现有安全LSR风险建议备注3/11

  的情况及后控制措施果

  等级改进措施

  分析人员:

  日期:

  审定日期:

  (填表说明:审核人为所在岗位负责人,审定人为上级领导或车间主任;偏差发生频率:从未发

  生、曾经发生。)

  4.3工作危害性分析法:(JobHazardAnalysis,简称JHA),它将一项工作活动分解为相关联的若干个步骤,识别出每个步骤中的危害,并设法控制事故的发生。

  4.3.1作业活动的划分:

  可以按生产流程的阶段、地理区域、装置、作业任务、生产阶段/服务阶段或部门

  划分,也可结合起来进行划分。如:

  (1)日常操作:工艺操作、设备设施操作、现场巡检。

  (2)异常情况处理:停水、停电、停气(汽)、停风、停止进料的处理,设备故障

  处理。

  (3)开停车:开车、停车及交付前的安全条件确认。

  (4)作业活动:动火、受限空间、高处、临时用电、动土、断路、吊装、盲板抽堵

  等特殊作业;采样分析、检尺、测温、设备检测(测厚、动态监测)、人工加料

  

篇九: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目的】为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和安全发展理念,健全公司安全体系,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落实公司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河北省安全生产条例》、《河北省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规定》、《化工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试用版)》、《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治理指导手册(试行)》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适用范围】本公司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职责】1.总经理职责1.1对安全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1.2每季度参加公司组织的隐患排查工作;1.3负责组织制定并落实重大隐患整改方案;1.4负责保障安全生产资金足额投入;1.5每年参加公司组织的风险辨识管控工作。2.安全部职责2.1负责对本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管理;2.2负责将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教育培训纳入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计划;2.3负责指导各车间及部室对储罐区、工作环境、人员健康、维修作业、安全防护及安全作业、消防设施管理等方面进行风险辨识;2.4负责安全、消防、职业卫生方面的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工作。3、设备管理部职责3.1负责指导各车间对设备设施、安全防护及安全作业方面的风险辨识;3.2负责设备方面的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工作。4、计划运营部职责4.1负责指导车间对工艺、储运系统、作业条件、公用工程方面风险辨识;4.2负责工艺、储运系统、作业条件、公用工程方面进行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工作。5、电仪车间职责5.1负责对电气、仪表系统方面的风险辨识并分级;5.2负责电气、仪表系统方面的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工作。6、各车间、部室职责6.1负责本部门所属区域的全方位风险辨识并对风险分级;6.2负责本部门所属区域的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工作;6.3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培训,确保从业人员知悉工作岗位和作业环境的风险因素、风险等级、防范措施、应急方法以及隐患排查治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定义】3.1危险危险是事物(人的行为、机器设备、物资材料、作业环境、规章制度)所处的一种不安全状态,在此状态下,可能导致某种事故或一系列的损坏或损失事件。3.2危险源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在分析生产过程中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时,危险源可称为危险有害因素,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类。

  3.3风险在社会生活、生产活动中,充满了来自自然的、人为(技术)的风险。风险是通过事故现象和损失事件表现出来的。风险是描述系统危险程度的客观量,是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具有概率和后果的二重性,风险=可能性×严重性。风险的定义可以表述为:安全生产不期望的事件的发生或存在概率与可能发生事故后果的组合。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严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3.4风险点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组合。3.5风险辨识

  识别风险的存在并确定其分布和特性的过程。风险,按其引发事故原因要素分为人因风险、物固风险、环境风险和管理风险。人因风险,例如失误,违章指挥、违章作业、执行不力、执行不到位等人为因素引发事故的风险。物因风险,例如设备、设施、工具、器械、能量等物质因素(缺陷、故障、隐患)引发事故的风险。环境风险,如环境条件不良、异常等因素引发事故的风险。管理风险,例如制度缺失、责任不明、规章不健全、监督不力、培训不到位、证照不全等因素导致事故的风险。3.6风险评价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分级,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3.7风险分级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按其程度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和一般风险。3.8重大风险极易造成重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的风险应当确定为重大风险。3.9风险管控措施企业根据风险评价分级的结果及生产经营运行情况等,确定不可接受的风险,制定并落实的控制方法和手段。通过管控措施,将风险尤其是重大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企业在选择风险管控措施时应考虑其可行性、安全性和可靠性。具体措施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和个体防护措施等。企业应将风险评价结果及所采取的管控措施对从业人员进行宣传教育和培训,使其熟悉工作岗位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掌握、落实应采取的控制措施。3.10风险分级管控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3.11事故隐患指不符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或导致事故后果扩大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事故是由隐患发展积累导致的,隐患的根源在于风险,风险得不到有效管控就会演变成隐患,隐患得不到治理就会发生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质变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事故发生。3.12隐患排查

  风险管控措施失效或弱化,极易形成隐患,酿成事故。隐患排查,是以风险管控措施为重点,对其有效性进行经常性核实确认和不断完善,是控制、降低风险的保障手段。企业应组织事故隐患排查工作,对隐患进行分析评估,确定隐患等级,登记建档,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隐患排查前应制定排查方案,明确排查的目的、范围,选择合适的排查方法。3.13一般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消除的隐患。3.14重大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需全部或局部停产停业,并经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消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消除的隐患。3.15隐患治理指消除或控制隐患的活动或过程。企业应根据隐患排查的结果,制定隐患治理方案,对隐患及时进行治理。隐患治理方案,应包括目标和任务、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机构和人员、时限和要求。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应采取临时控制措施并制定应急预案。治理完成后,应对治理情况进行验证和效果评估。【内容】1、成立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总经理副组长:安全副总组员:生产副总、行政副总、财资副总、市场营销部总监、安全部部长、环保部部长、保卫科科长、质量管理部部长、计划运营部部长、调度室调度长、科技研发部部长、综合部部长、工程设备保障部部长、设备部部长、企业管理部部长、电仪车间主任、苯加氢车间主任、硫酸车间主任组长职责:负责组织安全风险分级体系建设工作的开展,领导小组成员做好组织、协调、计划、实施、总结、归纳、汇总、上报、专家审核等过程的工作,批准重大及重要的风险清单。参加公司组织的隐患排查工作,组织制定并落实重大隐患整改方案,负责保障安全生产资金投入。是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第一责任人,对安全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副组长职责:负责体系建设工作组织协调、过程培训、技术指导,指导完成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文件的编制,对体系建设过程中各部门提出奖惩建议。组员职责:具体落实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建设过程中的具体工作,完成本部门、本业务范围内的风险点识别、风险分级及风险评价,对评价结果负责。负责实施分管系统范围内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工作。3、风险分级管控3.1危险源的识别:

  

推荐访问: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排查 隐患 治理

本文链接:https://www.xpbxgsx.cn/zhuantifanwen/fanwendaquan/1232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4 精优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浙ICP备15042696号-1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