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精优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范文大全 >

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目标11篇

时间:2022-11-20 18:45:06 来源:精优范文网
导读: 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目标11篇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目标  随着产业和品牌知名度的不断扩大乐昌当地积极寻下一个发力点抓住当前休闲旅游风盛行的契机发挥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将乐昌丰厚的人文底蕴多样的

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目标11篇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目标  随着产业和品牌知名度的不断扩大乐昌当地积极寻下一个发力点抓住当前休闲旅游风盛行的契机发挥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将乐昌丰厚的人文底蕴多样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目标11篇,供大家参考。

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目标11篇

篇一: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目标

  随着产业和品牌知名度的不断扩大乐昌当地积极寻下一个发力点抓住当前休闲旅游风盛行的契机发挥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将乐昌丰厚的人文底蕴多样的自然景观与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相融合构建以休闲度假需求为主要功能包括赏花摘果特色餐饮乡村休闲农事体验乡村娱乐科普教育等多种产品组合的高水平农业观光项目并通过举办旅游节报纸媒体等多种式宣传推介一面有效的促进以餐饮住宿服务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拓展农业功能另一面也进一步提高当地落叶水果的知名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

  乐昌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开展实施案

  2021年9月

  .

  z.

  目录

  第一章前言41.1建立背景41.2建立意义71.3建立围91.4建立期限9

  第二章开展条件分析102.1自然条件102.2社会经济条件122.3农业开展现状132.4工程实施主体根本情况212.5工程建立SWOT分析25

  第三章指导思想和开展目标323.1指导思想323.2建立原则323.3开展目标33

  第四章建立思路364.1总体定位364.2主要任务374.3建立布局384.4工作步骤40

  第五章重点建立工程425.1特色落叶水果标准化示基地建立425.2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提升建立435.3农旅深度融合建立445.4多元化培育新型经营主体45

  -

  5.5农村产业融合支撑体系建立47第六章建立投资估算49

  6.1投资估算496.2工程资金筹措49第七章效益分析547.1经济效益547.2社会效益547.3生态效益56第八章机制创新和保障措施588.1创新开展机制,推动工程加快建立588.2制定保障措施,确保工程顺利实施60附录65

  .

  z.

  第一章前言

  1.1建立背景1.1.1中央和国务院聚焦农村产业融合开展建立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实施一二三产业融合开展〞。在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开展、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完善产业构造已成为适应经济开展新常态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我国适应新时代国际经济融合开展的战略思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开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1]93号〕提出,要“用工业理念开展农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以制度、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动力,着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穿插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2021年开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国土资源部、旅游局等七部门制定了"农村产业融合开展试点示实施案"〔发改农经[2021]833号〕,拟在全国围组织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开展“百县千乡万村〞试点示工程,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加快开展。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大力开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同时把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作为农业供给侧构造性改革和推动现代农业开展的重要载体和强力抓手,明确指出要“以规模化种养基地为根底,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聚集现代生产要素,建立‘生产+加工+科技’的现代农业产业园〞,逐步打造“农村生产、生活、

  -

  生态‘三生同步’、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这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提供了良好机遇。1.1.2省推进农业供给侧构造性改革和农村产业融合开展

  长期以来,省始终将农业现代化作为各届政府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促开展的重点工作。省“十三五〞规划指出,从农业供给侧构造性改革和农村产业融合开展、农业农村根底设施建立、生态资源保护和人居环境建立、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城乡协调开展、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农村基层治理创新等八个面入手,充分挖掘农业增收潜力,加大政策助农增收力度,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开展,努力保持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我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开展的实施意见"〔粤府办[2021]127号〕明确指出要“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促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安康养老等产业功能互补和深度融合,开发、拓展和提升农业的科技教育、文化传承和生态环保等附加功能〞,同时支持“开展农业新型业态。深入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着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将新经营理念、新商业模式等引入农业〞。1.1.3市启动农村产业融合开展建立

  自"省开展改革委关于开展农村产业融合开展试点示县申报工作的通知"〔粤发改发电[2021]41〕发布以来,市启动农村产业融合开展建立,组织各县〔市、区〕进展试点示县申报工作,推进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开展建立。2021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做大做强特

  .

  z.

  色农业,加快优质稻、水果、蔬菜等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建立〞,并依托自身的产业特色、生态特点和文化特征,培育“旅游休闲、商贸物流、生态农业、先进制造、‘互联网+’和生命安康等特色小镇〞,大力开展现代农业、生态旅游、生命安康等绿色生态产业,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开展优势,将生态产业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从绿掘金〞,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开展。1.1.4乐昌市大力加快农村产业融合开展

  乐昌市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开展〞。近年来,全市依托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特色精品农业产业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发挥京珠高速、广乐高速和武广高铁建成通车等便利的交通优势,通过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推进全域旅游开展;同时加快开展乡村休闲游,围绕优质稻、香芋马蹄、夏秋蔬菜、优质水果、茶叶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其中,以落叶果树为代表的九峰镇“赏花、摘果、尝果、观雪〞观光生态农业旅游开展已初具规模,推进农业旅游融合开展,乡村休闲观光旅游正蓬勃开展。

  根据开展改革委等七部门"关于印发农村产业融合开展试点示实施案的通知"〔发改农经[2021]833〕和"关于做好省2021年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开展试点示县创立的通知"〔粤农函[2021]744〕的部署和要求,依托本地特色精品农业和绿色生态旅游资源,精准规划引导和市场开发,重点推进农业与休闲旅游、农产品深加工、文化科普等产

  专业资料

  -

  业融合,结合乐昌市生态环境和地理区位优越、旅游资源丰富、地特色产业根底良好等开展根底和条件,请示申报乐昌市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开展试点示县,并申报成功。为更好地落实工程的实施,特编制"乐昌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开展实施案"〔以下简称"案"〕。

  1.2建立意义本"案"根据开展改革委等七部门"关于印发农村产业融合开展试

  点示案的通知"〔发改农经[2021]833号〕和"关于做好省2021年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开展试点县创立的通知"〔粤农函[2021]744〕的部署和要求,贯彻落实2021年、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配合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开展“百县千乡万村〞试点示工程,从分析乐昌市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和农业开展现状等面入手,结合乐昌市农村产业融合开展优势,重点推进落叶水果种植、加工、休闲旅游、文化科普等有机融合。通过建立,明确乐昌市农村产业融合在省的战略定位和建立向,探索具有乐昌特色的产业融合开展路子,在全省起示引领作用,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强省建立,促进乐昌现代化农业开展。1.2.1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分享农村产业融合的红利

  本工程将通过合理布局建立,充分利用乐昌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资源特色,推进以落叶水果产业为核心的农村产业融合开展,使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在传统的生产环节之外,增加了农产品加工、包装、运输、保管、销售等环节,拓展了农民就业增收渠道,并辐射带动边地区加快开展现代高效种养业和农业休闲旅游等高附加值、高效益产业,提高农民生产经营水平,促进乐昌市农村经济开展和城乡统筹开展,实

  .

  z.

  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协调开展。有利于推进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当地农业现代化高速开展

  目前,乐昌市农业产业特色明显,拥有一定的农业品牌和特色农产品,本"案"将针对乐昌市自然、社会、经济特点,详细分析当地农业开展现状以及各级政策、规划,提出农业多种功能拓展融合建立及实施案,指明乐昌市产业融合开展向,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开展,广泛应用现代农业技术成果,加快高端农业、设施农业、资源节约型农业开展;通过壮大特色果蔬精深加工,建立特色果品休闲观光旅游区、林下经济生态示区等,完善乡村旅游配套根底设施建立,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等措施,重点推进农业与休闲旅游、农产品深加工、文化科普等产业融合,对加快构建农业科技创新、农业根底设施、农业社会化效劳、农业支持保护等均具有重要意义,并进一步加快乐昌市农村产业融合开展试点示推广,辐射带动市乃至全省农业产业融合开展,提高全省农业现代化水平。1.2.3有利于实现城乡一体化,推进乐昌田园综合体建立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开展,有利于推动形成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的开展模式,提高农产品和加工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率,减少农业对水、土、气等自然环境的污染,促进乐昌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式向绿色、环保向改变,更好地推动生态文明建立;有利于拓展城市资本和生产要素进入农业、农村,强化农村产业开展的要素支撑,促进以城带乡和强农惠农、缩小城乡差距和实现城乡一体化;有利于通过开展休闲旅游农业、文化创意等产业融合新领域,增加对农村根底设施、

  专业资料

  -

  生态环境、居住条件等建立和投资,完善农村公共效劳体系,更好地保存乡村传统文化和历史底蕴,维护村落功能和农村环境,拓展农业多功能和乡村多重价值,探索农业农村开展新模式、新业态、新路径,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农村新社区,实现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推进乐昌田园综合体建立。1.3建立围本工程核心区涉及围为乐昌市九峰镇、北乡镇、长来镇和梅花镇,辐射带动全市其他各镇及边地区。1.4建立期限本工程建立期限为2021年9月-2021年8月。

  .

  z.

  第二章开展条件分析

  2.1自然条件2.1.1地理位置及围

  乐昌隶属市,位于省最北部,粤北边陲,粤北边陲,毗邻,是粤、湘、桂、赣四省〔区〕交汇中心,素有“北大门〞之称,地处北纬24º57´-25º31´,东经112º51´-113º34´之间。境东西相距73.68公里,南北相距64.25公里,总面积2421平公里。东与仁化县为邻,南与曲江县交界,西南与乳源县相连,北部、西部与省宜章县毗连,东北与省汝城县接壤。乐昌市区至市公路里程50公里,至市265公里。

  图2-1乐昌市地理区位图

  2.1.2气候条件乐昌位于南岭山脉南麓,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属中亚热带季

  风气候,由于地理位置及地形因素的影响,具有气候温暖、冬短夏长、春秋过渡快、四季清楚、雨热同季、雨量充分等特点,气候资源比拟丰富,各地气候差异大。东北部、中部和西南部属中、低山区,具有明显的山区气候特征。冬季受北冷空气影响较大,常见霜冻和积雪,全年无霜期300天左右;春季常有大雾、寡照湿冷;夏、秋两季,昼夜温差大。东南部盆地丘陵区,夏秋闷热,白天气温比山区高出4-6℃,日照时数也较长。光、水、热等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极为有利。

  -

  2.1.3地形地貌和土壤乐昌位于南岭山脉南麓,山脉多以南北走向为主,地势自北向南

  倾斜,构成北高南低的地貌。境地貌主要分流水地貌和岩溶地貌两大类。地势中部和北面较高,向东西两侧递减,西部有大东山,中部有大瑶山,东北部有九峰山。全市总面积2421平公里,其地占72%,丘陵占13.5%,盆地平原占14.5%。全市除29万亩耕地外,还有25°坡度以下山地117万亩,其中可开发利用面积45万亩。地上植被生长良好,土层深厚,自然肥力较高。据取样分析,山地表土层养分加权平均值为:有机质3.16%、全氮0.14%、全磷0.061%、全钾1.46%、PH值5-7。土壤条件适宜种植果树、蔬菜、花卉、药材、茶叶等作物。2.1.4水电资源

  乐昌境属丘陵、中低山脉、盆地交织山区,境河溪纵横,水资源丰富,水质干净优良,河流水系属珠江流域北江水系,武江是北江的一级支流,集雨面积100平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2条,如武江、九峰河、西坑水、溪、廊田河等。水力资源蕴藏量34万千瓦,现有乐城、坪两个供水厂,日供水6.5万立。

  乐昌地势北高南低,境河川纵横,水流落差大,电力资源是乐昌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目前全市现有小水电站173座,总装机容量13.48万千瓦,全市85%的电源来自小水电站,形成了以小水电为主、大电网为辅的供电格局。全市有110千伏变电站2座,110千伏主变2台,总容量80MVA;35千伏变电站4座,35千伏主变8台,总

  .

  z.

  容量52.6MVA;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74.32公里。乐昌峡水利枢纽工程总装机容量132mw,年平均发电量4.08亿kwh;坪发电B厂是地区最大的火力发电企业,总装机容量72.5kwh。2.2社会经济条件2.2.1人口

  乐昌市下辖16个镇,1个街道,2个办事处,195个行政村,20个居委会,人口54万人,常住人口40.6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5.88万人。2.2.2社会经济概况

  近年来,乐昌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努力践行新开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开展新常态,坚持以提高开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构造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安康开展,市县呈现经济平稳增长、民生持续改善、城乡协调开展、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态势。202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7.38亿元,同比增长7.1%〔以下简称增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8.92亿元,增长3.8%;工业经济企稳上升,完成工业增加值21.12亿元,增长0.8%;消费市场活泼旺盛,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27亿元,增长9.0%;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7.16亿元,增长15.2%;乡村旅游稳步开展,旅游市场持续畅旺,全年接待游客391.8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5.69亿元,分别增长13.8%、18.1%;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22122元、12455元,分别增长9.1%、10.0%。三次产业构

  专业资料

  -

  造优化调整为21.0:23.3:55.7,全市农业保持平稳开展,工业实现提质增效,效劳业开展态势良好,经济开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

  图2-22021-2021年乐昌市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2.2.3交通条件乐昌古往今来一直是中原与岭南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武广

  客运专线、京广线、京珠高速公路、乐广高速公路、107国道、省道248线和345线贯穿全境;其中乐广高速设计时速120公里,从乐昌市区到花都机场约217公里,到省市约130公里。规划建立中的机场距离乐昌市区仅16公里,北江航运码头距离乐昌市区约55公里。

  乐昌作为“广货北上〞、“北货南入〞的重要经贸战略节点,为南北经济交流发挥了重大的平台作用。目前,随着武广客运专线乐昌东站正式通车投入营运,乐昌已融入珠三角和长株潭“1小时经济生活圈〞并逐步实现“异地同城化〞。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有利于乐昌成为边地级市的中心枢纽。

  图2-3乐昌市交通区位图

  2.3农业开展现状2.3.1农业开展现状

  近年来,乐昌市以科学开展观为指导,坚持走生态农业和特色现代农业道路,通过转变农业开展式,开展现代农业,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平安〞的要求和“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开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开展新常态,扎实开展“建基地、扶龙头、育品牌、强效劳〞等农业农村工作,大力推广应用农业

  .

  z.

  科学技术,强化农业根底地位,农业园区、基地建立、龙头企业初成规模,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开展,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开展成效显著。

  〔1〕农业农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乐昌市委、市政府积极实施农业特色化、品牌化和产业化战略,围绕转型升级,加大构造调整力度,农业农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据统计,2021年全市累计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8.92亿元,同比增长3.8%〔以下简称增长〕。其中,种植业产值30.19亿元,增长3.8%;林业产值1.4亿元,增长2.7%;牧业产值6.3亿元,增长4.1%;渔业产值0.45亿元,增长4.0%;农林牧渔效劳业产值0.55亿元,增长4.1%;农村人均纯收入12455元,增长10%。

  图2-3乐昌市2021年农业产业构造图

  〔2〕农业生产格局特色鲜明:“十二五〞期间,乐昌市按照区域化布局构造,坚持走产业化、规模化农业生产的开展思路,不断优化农业产业构造,确立了优质稻、蔬菜、水果、生猪、香芋、马蹄、玉米和黄烟八大主导产业,并形成了溪香芋、北乡马蹄、廊田优质稻、九峰水果、高寒山区蔬菜、梅花猪、北部黄烟等“一镇一品〞优质产业带,其中南部地区优质稻、早春蔬菜、马蹄、香芋、规模禽畜养殖等产业突出,中部林区主要以优质水果、茶叶、渡夏蔬菜为主,北部灰岩地区大力开展飘香黄烟、高寒山区夏秋蔬菜、玉米、水果、粮食、种桑养蚕等产业。

  〔3〕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全市优质稻、蔬菜、水果、黄烟、香芋、马蹄、生猪等主导产业不断开展壮大,生产的粮食、蔬

  专业资料

  -

  菜和肉类总量稳居市各县〔市、区〕前列。2021年,全市水稻种植面积22.47万亩,总产量9.34万吨;蔬菜种植面积24.38万亩,总产量33.92万吨,初步形成了南部平地早春蔬菜、中部高山林区渡夏蔬菜和北部高寒山区夏秋蔬菜三大蔬菜产业基地;特色水果产业初具规模,种植面积达13.13万亩,总产量19.12万吨。2021年全市黄烟种植面积1.74万亩,年收购烟叶51500担;全市茶园种植面积5100亩,产量400吨。2021年全市生猪饲养量41.99万头,其中出栏26.82万头,存栏15.17万头;家禽年末存栏51.23万只,家禽年末出栏159.35万只;禽蛋产量1283吨。

  〔4〕农技推广体系初步形成:从2021年起,我市陆续实施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等系列改革,完善了市镇两级农技推广体系、动物防疫体系网络、农机管理效劳体系和队伍建立,初步形成以市级的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动物卫生监视所等为龙头,以镇农技站、畜牧站、农机站为纽带,以其它社会效劳组织为补充,以村组科技示为根底,上下贯穿,左右相联,专群结合,功能完整的农技推广效劳网络。现我市有县级农技推广机构4个,镇级农技推广机构数68个,总编制数333名,其中县级71名、镇级262名。

  〔5〕农业机械化开展水平不断提高:通过发放农机购置补贴、开展农机技术培训以及抓农机平安监理,目前全市农业机械化总动力到达25.3万千瓦,万亩耕地可拥有农机动力8752.8千瓦,农机作业领域不断扩大,农业机械已成为农业生产抗灾减灾、保稳定、保开展的生力军。

  .

  z.

  2.3.2产业开展水平〔1〕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情况近年来,乐昌市按照“扩量提质〞的思路,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

  营主体,促进农业开展式转变。全市目前总体而言,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业经营性效劳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在快速开展,成为推动全市农业开展的重要力量。截至2021年,全市共有各级农业龙头企业27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10家、县级1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37家,其中级示社4家,省级15家、市级25家、乐昌市级32家,共有社员28624人,辐射带动边农户超过4万人参与种养。家庭农场亦在逐步开展,全市目前注册家庭农场32家,2021年九峰镇阿洲家庭农场成为我市首家省级示家庭农场。

  〔2〕农产品品牌建立情况在品牌建立面,我市积极实施农业品牌战略,扶持引导企业争创品牌,打响产品知名度,扩大产品影响力。目前有无公害农产品25个、绿色食品8个、有机农产品5个;溪香芋、北乡马蹄、沿溪山白毛尖被列为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有“一村一品〞专业村22个、“一乡一品〞专业镇2个,其中九峰镇茶料村和上廊村是农业部认定的“一村一品〞专业村。溪香芋在2021年荣获了“省十大最具人气土特产〞称号;绿峰果菜专业合作社的“九峰山〞商标被认定为省著名商标;乐昌市兴盛香芋生产流通专业合作社的香芋、乐昌市梅花镇百臻有机种养专业合作社的鱼稻山泉米和绿峰果菜专业合作社的蜜橘

  专业资料

  -

  先后荣获了“省名牌产品称号〔农业类〕〞;乐昌市兴盛香芋生产流通专业合作社的香芋和乐昌市沿溪山茶场**的白毛尖茶被评为省第二届“十大名牌〞系列农产品;梅花猪、九峰山油桃等6个农产品荣获2021年“省名特优新农产品〞,九峰黄金奈荣获2021年“网络十大最具人气农产品〞。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注册了“雾翔〞、“乐昌峡〞、“九峰山〞、“粤之宝〞等商标32个。2.3.3落叶水果产业开展现状

  果树产业作为乐昌市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经过几十年的开展,已经到达了一定的规模,形成了一定的优势。为顺应农业开展新趋势,推动产业构造调整,开发特色农业潜力,乐昌市充分利用自身的气候资源和土地资源优势,大力开展落叶水果产业。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乐昌落叶果树规模已得到进一步的开展壮大,成为省落叶果树种植面积最大的地区。近年来,通过实施“特色化、品牌化、产业化〞的农业开展战略,乐昌市已将当地落叶水果生产打造成特色鲜明、优势集聚、产业融合、市场竞争力强的特色产业。目前全市落叶果树总面积已达9.5万亩,年产量约14.3万吨,主要分布在九峰、两江、白、庆云和黄圃等镇,品种类型十分丰富,涵盖了柰、水晶梨、油桃、水蜜桃、鹰嘴桃、葡萄、猕猴桃、果桑等,年产值约7.12亿元。作为乐昌市主导产业之一,落叶水果产业具有以下产业优势:

  〔1〕主导品种特色清楚,区域化布局初见成效。经过多年的引种试种观察,明确了以柰、油桃、水晶梨和板栗做为乐昌市落叶果树4大主导品种,目前种植面积占全市落叶果树总面积的80%以上。

  .

  z.

  在推广种植时充分考虑品种特性及地适应性,科学规划,突出特色,形成了以九峰柰、九峰油桃、黄圃板栗等为代表的区域化生产布局,有效的防止了同质化竞争,提高栽培效益。

  〔2〕着力打造品牌效应,提高产品竞争力。过去,由于栽培管理技术落后,乐昌落叶水果品质较差,档次较低,造成果品价格长期处于低端消费市场边沿,果农的积极性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近年来随着落叶果树栽培面积的不断攀升,当地政府提出“提升品质、打造品牌〞的开展针,大力推广优质、高效、绿色环保的栽培技术,改善所产果品品质,打造自身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目前,乐昌九峰镇已成为“粤北水果第一镇〞,九峰落叶水果也成为当地区域公用品牌,“九峰山〞、“园中乐〞、“粤宝〞牌等一系列注册商标品牌更是声名远播,所产的黄金柰、油桃、水晶梨等水果在珠三角一路走俏,作为优质水果摆上了家乐福、沃尔玛、华润、新发地市场以及百果园等著名商超货架,具有一定的市场地位。

  〔3〕拓展功能,打造特色旅游休闲观光农业。随着产业和品牌知名度的不断扩大,乐昌当地积极寻下一个发力点,抓住当前“休闲旅游风盛行〞的契机,发挥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将乐昌丰厚的人文底蕴、多样的自然景观与现代特色农业开展相融合,构建以休闲、度假需求为主要功能,包括赏花摘果、特色餐饮、乡村休闲、农事体验、乡村娱乐、科普教育等多种产品组合的高水平农业观光工程,并通过举办旅游节、报纸、媒体等多种式宣传推介,一面有效的促进以餐饮住宿效劳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的快速开展,拓展农业功能,另一面也

  专业资料

  -

  进一步提高当地落叶水果的知名度,促进经济社会开展。乐昌的九峰花海,已成为享誉省外的乡村旅游点,展现了乐昌市和谐农村新貌,宣传乡村美丽风光、名优特产和独具特色的历史民俗文化,树立和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加快旅游业开展步伐,推动大旅游的开展。

  〔4〕科技支撑力量雄厚,效劳体系日趋完善。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乐昌市与省农业科学院、华中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院等著名农业院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一面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优化果树种植构造,加速良种化进程,提升栽培效益;另一面不定期邀请行业专家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通过课堂讲授、田头示等多种形式培训果农,提高产区果农科技应用能力。建立市、镇、村三级联动的“三农〞效劳网络,以市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乡镇“三农〞农业效劳中心+村级农民技术员的模式提供效劳保障。2021年3月,乐昌市与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于正式合作共建“乐昌市岭南落叶果树研究所〞,充分利用省农科院的技术、人才和资源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点开展华南特色落叶果树新品种选育、栽培、加工、贮运新技术研发以及推广,解决产业中的关键和共性问题,促进乐昌乃至省落叶水果产业的开展。

  〔5〕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新型经营主体开展迅速。按照参加自愿、退出自由、管理**、盈余返还的原则,鼓励开展农民联合体、产销效劳队、专业合作社、农产品行业协会等农民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集中力量引进、培育一批骨干龙头企业。目前全市水果类的合作社有120余家,占全市合

  .

  z.

  作社总数40%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逐渐成为农产品生产及市场流通的主力军,有效改善了过去水果种植销售散乱、单打独斗的局面。其中,九峰镇绿峰果菜专业合作社已成为省赫赫有名的合作社,现有登记社员600户,注册资金114.04万元,社员由流通大户和种植大户组成,水果种植面积12000多亩,以种植奈、柑橘、水晶梨、蜜桃等为主,年产量约1.5万吨。合作社获得了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社、农业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工程示单位、省农业产业化先进集体、省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单位;省“农超对接〞先进合作社等多种荣誉。

  〔6〕销售渠道多元化拓宽,市场前景广阔。随着组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为改变了过去各家各户田头自销、单打独斗的单一销售渠道,当地一些合作社已开场建立自己的水果配送中心和冷链物流,培养自己的营销队伍,通过不断联系努力吸引外地客商进来,目前已与、、等地多家超市签订供货合同,实现农超对接,让山区农产品走出山门口。在“互联网+〞之风盛行之时,当地合作社紧跟时代潮流,抓住开展机遇,积极触“电〞,相继建立了九峰山果菜网,在阿里巴巴、村村通商城、淘宝网、京东商城、微信开通网店,并新增了微店、微信公众平台宣传和推介乐昌落叶水果品牌,其中仅九峰、两江2镇2021年水果网络销售预计超过1500万元。此外,还通过大力开展旅游采摘、开设直销店等途径拓宽销售渠道,实现果农增收。

  专业资料

  -

  2.4工程实施主体根本情况2.4.1乐昌市农兴食品**

  公司注册成立于2021年1月29日,注册资金100万元,主要从速冻香芋、速冻马蹄等乐昌市名优农产品的加工、销售、贸易,以及推广无公害果蔬生产和农业高新技术。公司坐落于乐昌市长来镇金竹山村,厂区占地面积17300平米,距广乐高速公路入口10公里、距乐昌高铁出口6公里,交通便利。并于2021年7月获得食品生产可证〔生产可证SC099〕,为企业规生产打下了根底。于2021年4月11日完成“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表〞〔备02000390〕备案登记,为企业未来的对外贸易打下根底。

  公司与乐昌市农得乐蔬菜专业合作社是兄弟合作单位,合作社主要负责香芋等乐昌香芋等名优农产品的种植、收储,公司负责农产品的加工、销售、贸易。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合作运营模式。公司营运良好,产销两旺。产品远销、、、、**以及省大珠三角、、、等各城市。公司产品主要有速冻香芋片、速冻香芋粒、速冻香芋条,分别有一斤装包装和三斤装包装两种。

  近期,企业方案引进烘干设备一整套及其配套设备,开展果蔬脆片、脱水蔬菜及高增值植物酵素等产品研发、市场开发工作。各产品研发、市场开发工作目前正在顺利进展中,市场前景广阔,前途无量。2.4.2乐昌市九福园林**

  公司注册成立于2021年9月,经营围包括种植、销售苗木、花卉等。2021年底公司在市区体育馆旁建立1100平米的大型花卉超市,

  .

  z.

  同期进展兰花适应性试种;于2021年7月在北乡镇前村开场建立兰花生产基地及兰花主题公园,已根本完成一期建立。

  公司兰花基地位于北乡镇枫树下至林科所靠山边处,地处乐昌香樟公园、九峰花海、薛岳故居等旅游黄金线路的门户位置,规划面积约1200亩。基地交通便,紧挨林科所,背靠乐昌林场,有清泉,水土环境优越,边山脉多见野生兰花。该公司的建立工程规划分三期建立:一、二期的兰花公园与兰花生产基地由其独立投资,预算为1100万元,方案于2021年底前完成;三期与林科所合作开发。工程定位为开展兰花产业孵化器、粤北特色兰花展示平台及交易平台,配套兰花生态公园,打造为高附加值农业工程与生态观光于一体的现代观光农业工程。

  由于公司工程定位与建立省级现代农业“五位一体〞示基地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开展理念一致,建立目标吻合。经省、市有关领导专家考察后决定,批准乐昌市九福园林**以其二期工程为实施主体建立省级现代农业“五位一体〞示基地工程。本工程于2021年底开场实施,方案于2021年上半年前完成建立,届时将建成一个集区域现代农业的样板区、先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展示区、现代农业装备推广应用等多功能的,融合设施、农艺、科技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五位一体〞示基地。2.4.3乐昌市梅花镇百臻有机种养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成立于2021年3月,注册资本100万元。位于粤北原生态山坳梅花镇深塘村委会苟塘村。合作社以有机原生态农业为主导产

  专业资料

  -

  业,主要从事有机农业种植、水产、家禽养殖,集有机优质水稻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合作社,现有种植面积10000多亩,养殖面积2000亩,

  目前已产出产品有:有机山泉米〔2个品种〕、禾花鱼;草莓〔22个品种〕;糯麦;山涧鱼〔6个品种〕;梅花猪〔当地特产〕;香猪;本地小黄牛;放养土鸡;土鸡蛋;鹅、腊猪肉、肠;花生;花生油、山地甘薯;生〔当地特产〕有机富硒蔬菜〔13个种类〕及辣椒酱系列〔6个种类〕。2021年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公司在原有的根底上加强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养殖、销售有了一定的增长,效益有所提高。

  在生产经营中,合作社与农户结成了利益联合体,销售的产品由农户直接提供,带动农户300多户。农户的产品不但在销路上有了充分的保障,并且享受了技术指导等种种效劳的同时,还在销售上得到了实惠,使企业与农户突破了单纯的买卖关系,建立了目标一致、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产业合作关系。

  合作社在2021年,实现销售收入365万元,利润135万元,带动农户300户,取得了不错的收益。在继续搞好企业开展的同时,继续为农户提供各种效劳,帮助农户制订开展方案,协助农户处理开展中遇到的困难,加强与农户的沟通,取长补短,搞好合作,共同开展。2.4.4乐昌市九峰镇绿峰果菜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成立于2002年3月,现有登记社员600户,注册资金

  .

  z.

  114.04万元,社员由流通大户和种植大户组成,以种植奈、柑橘、水晶梨、蜜桃、辣椒、番茄、青瓜等水果蔬菜为主。其中水果种植面积12000多亩,年产量约1.5万吨;蔬菜种植面积3000多亩,年产量6000多吨。九峰镇水果种植面积已经到达了65000亩,年产量10万吨,成为省水果专业镇,全镇百分之八十的农户从事水果产业。合作社获得了级示社、全国优秀合作社,省农业产业化先进集体、省省级农民合作社示社;省“农超对接〞先进合作社等多种荣誉。

  合作社注册了“九峰山〞商标品牌,建立了九峰山果菜微官网和在阿里巴巴、村村通商城、淘宝网、微信开通了网店。2006年成立了生产资料配送中心,2021年又成立了农产品配送中心和建成了400吨果菜保鲜库,2021年6月合作社城区直销店在乐昌市百福广场正式开营业。2021年11月九峰山果菜020体验馆在乐昌城区隆重开。2021年12月成为省名优特新农产品省级电商体验馆。

  九峰镇绿峰果菜专业合作社基地产品〔桃、柰、水晶梨、柑桔等四个品种共10000吨〕获得绿色食品认证。2021年10月合作社的“九峰山〞牌蜜桔获得省名牌产品称号。2021年获得省著名商标称号,2021年“九峰山〞黄金〔水晶〕柰获得省名牌产品称号,“九峰山〞油桃获得省名特优新农产品称号。2021年10月开场与家乐福、华润万家、嘉荣、新发地市场等商家签订了农产品供货合同,实现农超对接。2021年九峰山水果开场进入百果园水果连锁专卖店。

  合作社坚持科技创新,进展了多项科技推广示,获得了市2021年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和市2021年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获得了乐

  专业资料

  -

  昌市2021年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和乐昌市2021年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绿峰合作社2021年销售额1060万元,固定资产700万元,2021年合作社电商平台销售300多万元,主要销售地是珠三角广阔地区,特别是获得省名牌产品的“九峰山〞黄金柰的隆重推出,引发了九峰镇农产品电商火爆,物流爆仓的现象。绿峰果菜专业合作社首先开通了九峰山果菜官网平台〔.sglcjfs.〕,利用九峰桃花的知名度开展了大量的宣传推广活动,成功把九峰水果之乡推介出去。合作社在网上相继开通了5家九峰山水果旗舰店,3个公众号,利用公众平台推出九峰山水果预售广告,并带动九峰镇果农开通了上千家微店,形成了户户开网店,家家做电商的浓重电商气氛。帮助5家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建立维护公众平台,企业网店,电商队伍迅速壮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2.5工程建立SWOT分析2.5.1优势〔Strengths〕

  〔1〕自然环境优越乐昌市位于粤北山区,地处南岭山脉南麓,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步,光温配合好;雨量充分,季节分布不均;气候多样,垂直变化明显。年平均气温约18℃,昼夜温差较大,全年无霜期300天左右,冬季气温常在10℃左右,常见霜冻和积雪。生态环境保护良好,山区空气清新,山清水秀,全市林地面积1839.9平千米,生态公益林面积10.1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3.2%,是省北部的生态屏

  .

  z.

  障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土壤含丰富的有机质,土地肥沃,是生产优质、平安、绿色果品的优良环境。

  〔2〕区位优势显著乐昌区位优势明显,距市区50公里,距市区250公里。京广铁路、武广高铁、京珠高速公路、广乐高速公路、国道107线、省道248线纵贯境。武广高铁乐昌东站已启用,乐昌到仅需1小时,到1.5小时,乐昌将融入珠三角、长株潭经济圈。便利的交通和良好的区位优势有利于农业引进资金、技术和优良品种,有利于农产品打入珠三角的高端市场,为乐昌开展特色农业提供了广阔的销售市场。同时借助广乐高速、武广高铁建成通车的便捷交通条件,吸引更多的游客到乐昌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体验生活,有利于推进全域旅游开展。〔3〕旅游资源丰富乐昌市自然资源丰富,名胜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风景迷人,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现已开发的风景名胜有“八大名山〞之一的金鸡岭、地下宫殿“古佛洞天〞、“生态旅游胜地〞三龙谷、“省级森林〞后洞生态庄园、大瑶山、十二渡水两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初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游山玩水探洞〞的绿色生态旅游品牌。2021年,乐昌市成功创立“省旅游强县〔市〕〞,旅游产业得到进一步开展。随着武广快线、广乐高速的通车,乐昌市旅游开展迎来了新的开展契机,被纳入环大珠三角城市群的3-5小时休息旅游圈。2021年全市接待游客391.84万人次,同比增长13.8%,旅游收入25.69亿元,同比增长18.1%。近年来,以休闲观光农业为主题的乡村旅游正蓬勃开展。

  专业资料

  -

  旅游综合接待能力显著增强,农旅融合不断开展壮大并趋于成熟。

  〔4〕特色农业产业根底良好近年来,乐昌积极实施农业特色化、品牌化和产业化战略,形成了以优质稻、蔬菜、水果、马蹄、茶叶、烟叶、香芋、生猪等特色农业产业,打造了一批特色农业品牌,全市共有无公害农产品25个、绿色食品8个、有机农产品5个。落叶水果产业作为当地特色优势产业,目前已成为乐昌市农业五大主导产业之一。近年来,通过实施“特色化、品牌化、产业化〞的农业开展战略,乐昌市已将当地落叶水果生产打造成特色鲜明、优势集聚、产业融合、市场竞争力强的特色产业,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开展。良好的农业生产根底,为乐昌市现代农业进一步开展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奠定良好的开展根底。〔5〕当地政府重视三农建立近年来,乐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当地特色农业产业特别是落叶水果产业的开展,强化组织领导,科学制定规划,初步形成科学合理的产业布局。加大根底设施建立力度,安排重点工程资金,推进高标准果园建立和旧果园改造提升等,通过改善交通、水利设施条件,提高抵抗灾害能力。同时,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加大对重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组织申报认定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争取省、市农业产业化扶持专项资金,增强企业开展后劲。加大对品牌创立工作扶持力度,积极引导企业开展质量体系认证,对获得著名商标、著名商标、知名商标的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出台一系列

  .

  z.

  推动产业构造调整、种植规模的鼓励政策,如奖励新种果大户、农林用地审批、财政贴息、科技示户挂扶等,同时创新金融效劳机制,加强财政、金融对产业的扶持,降低融资门槛,有力促进当地落叶水果产业开展。

  2.5.2劣势〔Weaknesses〕〔1〕农业根底设施建立相对滞后工程区农业根底设施建立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存在

  不少困难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一是水利设施建立滞后,工程性洪涝矛盾突出,农业生产还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抗御洪涝灾害的能力弱。二是现有水利设施标准低,老化失修,水利工程的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边治理、边破坏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问题和困难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市农业根底设施工作的稳步推进,影响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的持续安康开展。

  〔2〕农业开展科技水平较低工程区农业开展科技水平较低,农业自主创新研发能力相对滞后,农业从业人员文化水平较低,农业管理和技术推广人员队伍力量缺乏。农业企业数量少且缺乏自主创新和研发人才,市场竞争力较弱。现代农业装备和机械化水平仍不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特色农业的加快开展。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科技兴农难度较大。目前,有文化有能力的年青人大局部都外出务工,导致农村劳动力老龄化现象越来越重。素质低、文化水平不高,不愿意承受和难以承受新鲜事物,也是导致科技兴农工作推动缓慢的重要因素之一。

  专业资料

  -

  〔3〕农业产业化程度较弱乐昌市农业产业化经营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总体上来说,农业产业化开展速度还不快,对推动经济增长、带动产业构造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还显得不够充分,农业龙头企业的开展过程中常受一些因素困扰,如:企业规模小,产值不高,辐射和带动力不强,不适应现在市场经济开展和农业、农产品竞争日益加剧的需要;生产基地规模小,致使产品质量提高缓慢,名、优、新特产品少,缺乏强劲的市场竞争力;农户与企业之间利益机制还未完全建立,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低等。全市农副产品加工业规模和整体水平还比拟低,没能形成大的产业体系及完善的产业链条。2.5.3机遇〔Opportunities〕〔1〕良好的政策环境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大幅增加农业投入,有力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变,城乡开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农业经营式日趋灵活,为农业农村开展提供了根本动力。"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开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1]93号〕等文件出台,明确提出了包括财政、税收、用地、金融、根本建立和用电等在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开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发挥了重要引领和推动作用。〔2〕生态、平安农产品越来越受到青睐随着市场经济的开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优质、生态、平安、

  .

  z.

  特色农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高品质特色农产品市场需求旺盛,显现出广阔的开展空间。乐昌市充分利用其良好生态环境资源优势,大力开展平安、生态的农产品,九峰奈、油桃、黄圃板栗等特色农产品声名远播;农产品质量平安不断提升,具有优越的自然环境作为后发优势竞争力,为开展优质、平安农产品带来机遇。2.5.4挑战〔Threats〕

  〔1〕自然灾害乐昌市由于径流在年际与年分配不均匀,以致给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汛期的水量多以洪水出现,故弃水多,或造成洪涝灾害;枯水期降水量少,加上土层薄,地表水调蓄能力差,故往往造成山区引用水短缺,对农作物的种植也带来影响。〔2〕市场风险乐昌市农业组织化程度较低,农村信息化水平不高,农业生产缺乏相应的保障措施,种种因素导致农民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缺乏。加上随着国国际农产品市场的全面开放,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都会受国外市场的直接影响,质量不高或生产本钱偏高的农产品都将面临销售难的问题。〔3〕人才和技术的制约优势农业产业的开展,需要多面人才进展支撑,综合设计、合理开发,整合资源,分步实施。目前,镇村两级从事农业的人才专业特长不突出,局部专业人才短缺。因此,人才和技术缺乏是实现科学开展所面临的重要挑战。

  专业资料

  -

  〔4〕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随着产业的不断开展,水源、耕地保护的相应措施也应加强,使得村落环境保护压力增加,合理保护与开发是构建美丽乡村,共同富裕的重要课题之一。2.5.5综合评价乐昌市区位条件优越,特色农业产业根底良好,自然资源、旅游资源丰富;社会经济开展良好,开展潜力强劲。实现乐昌市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已成为乐昌农业开展的客观必然和使命要求。乐昌农业虽然形成了扎实的产业根底,积累了较为成熟的思路措施,具备了良好的环境资源条件和加快开展的外部机遇。但是,从农业现代化进程的要求和建立农业强市的标准来衡量,乐昌市农业总体上还处于起步和提升阶段,农业转型升级的潜力很大,现代农业还有相当大的开展空间。在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前,大力推进乐昌现代农业建立,就必须发挥生态环境资源优势,转变农业经济增长式,调整农业产业构造,坚决不移地走特色农业、品牌农业、规模农业、生态农业和效益农业之路。同时充分发挥便利的交通优势,推进全域旅游开展,深挖乡村旅游资源,因地制宜开展特色乡村旅游,打造乡村休闲旅游新名片,推进农业旅游融合开展。

  .

  z.

  第三章指导思想和开展目标

  3.1指导思想以科学开展观及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

  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农村产业融合开展“百县千乡万村〞试点示和田园综合体建立工程部署,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结实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开展理念,以制度、技术和商业模式集成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为目标,整合农村根底资源,依托乐昌本地特色农业和绿色生态旅游资源,精准规划引导和市场开发,重点推进农业与休闲旅游、农产品深加工、文化科普等产业融合,着力培育新主题、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打造集农业观光、农庄采摘体验、科普教育等于一体的乡村休闲旅游新名片和宜居宜业宜游农村新社区,促进农村产业融合联动开展,实现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3.2建立原则

  〔1〕合理布局原则统筹兼顾一二三产业融合开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土地资源利用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协调开展,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统筹规划、合理布局。〔2〕融合开展原则围绕乐昌市落叶水果主导优势产业,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

  -

  业合作社发挥引领作用,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进展运营和管理,以合作组织为纽带,以“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基地生产为依托,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促进农业与休闲旅游、文化科普等产业功能互补和深度融合,形成产业关联度高、功能互补性强的产业融合模式。

  〔3〕多元开发原则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通过政府推动、示带动、效益推动和对外招商等行为,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加快培育产业融合主体,鼓励和支持各行业、各部门和各种经济成份积极参与农村产业融合开展建立,实现产业增效、农民增收。〔4〕可持续开展原则坚持科学开展观,坚持可持续开展战略,合理利用资源、注重环境保护,推行产业融合模式,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规实施,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自然和谐的开展之路,在开展中逐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负荷,维护生态平安,协调开展,促进美丽乡村建立。〔5〕机制创新原则坚持改革创新,打破要素瓶颈制约和体制机制障碍,激发融合开展活力。坚持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相衔接,与新农村建立协调推进,引导农村产业融合开展。3.3开展目标力争到建立期末,以功能拓展型农村产业融合开展模式为主线,在全市围根本形成规模大、层次深、领域宽、业态多的农村一二三产

  .

  z.

  业融合开展新格局,提升农业和乡村的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传承、科技教育等功能,促使大量的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劳动变运动、农产品变商品,农业开展式明显转变,农业附加值明显提高,农民收入来源进一步拓宽,为田园综合体建立和城乡一体化开展夯实产业根底。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通过高标准建立落叶果树生产基地,完善农业生产根底设施,引进绿色先进生产技术等,大力改善了工程区农业生产条件。同时,通过建立工程的实施,各级财政及社会资金的不断注入,外乡龙头企业不断增强,使优势农产品及其加工业初具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一二三产业之间相互融合,农产品附加值不断增加,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将得到显著提高。预计到建立期末,辐射带动全市农业总产值超过43亿元,年均递增5.0%以上。

  新型经营主体活力进一步增强。通过工程有效实施,打造一批创新能力强、行业领先的大型龙头企业,培育一批管理规、带动力强、效劳优质的农民示合作社,培养出一批技术先进、管理科学、效益良好的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引入一批精通农业、运作规、引领力强的工商资本,强化龙头企业“联农带农〞的鼓励机制,形成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农户积极参与农村产业融合开展的新局面。力争到建立期末,工程区新引进龙头企业3-4家,新增合作社、家庭农场超过20家,全市县〔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总数超过620家,实现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社融合度到达85%以上。

  农民收入进一步增长。农业开展式不断转变,农业效益大幅提升。

  专业资料

  -

  通过产业的融合开展,增加农民就业,挖掘农业部增收潜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旅游、效劳等新兴产业,从根本上刺激农村经济活力。通过工程建立,农民可以通过土地以及地上资源,如林业资源、花果苗木、建筑设施等获得直接的经济收入;通过开办农村餐馆、农家旅馆、旅游土特产品商店等旅游接待设施,为旅游者提供效劳增加效劳性收入;农民还可以将农产品消费融入到游、吃、购、娱、住的整个过程,并充分发挥品牌效应,大大提高农产品的旅游附加值,增加农产品销售收入。在产业开展的带动下,乐昌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进一步提升,预计到建立期末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超过15000元,年均递增8.0%以上。

  农业构造进一步优化,品牌竞争力不断提升。主导产业品种构造得到明显优化,农产品质量平安到达新水平,优质、生态、高产、高效的生产格局根本形成。同时通过引进和培育各类加工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产业链条进一步拉长,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加工能力和科技含量有效提高,品牌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力争到建立期末,全市“三品一标〞农产品到达50个以上,省级以上名牌产品、名特优新农产品到达15个以上。

  乡村旅游覆盖面进一步扩大。通过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开展,带动全域乡村旅游开展,并逐步形成覆盖全市70%以上面积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面。预计至建立期末直接带动从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的人员超过5万人,全市接待游客超过50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35亿元,年增长率分别为13.0%和18.0%以上。

  .

  z.

  第四章建立思路

  4.1总体定位——粤港澳地区优质农产品供给基地。围绕“一业主导,多元开

  展〞开展思路,以乐昌落叶水果特色产业为主导,带动开展优质稻、香芋马蹄、夏秋蔬菜、茶叶等特色农产品,优化调整种养品种和区域布局。以农业经营组织为载体,建立落叶水果等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区,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向,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建立,带动农业提质升级,加快开展高效农业、精品农业、外向型农业和生态休闲农业,致力于打造特色农产品主产区、港澳和珠三角地区优质农产品供给地。

  ——粤湘边界现代农产品商贸聚集区。发挥乐昌区位与交通优势,依托公路、铁路、航空等物流根底设施,成为立足粤北、辐射湘南的重要支点,重点开展商贸物流、电子商务、农副产品等现代物流;充分发挥廊田“粤北粮仓〞、粤北地区两省两县七镇的农产品流通集散地的作用,完善当地大型综合批发市场、仓储物流等专业市场建立,打造集冷链仓储、电子信息效劳、质量平安追溯等于一体的粤湘边界农产品商贸聚集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

  ——宜居宜业宜游田园综合体。坚持“人文、生态、低碳〞开展理念,充分依托当地农村农业资源和旅游资源,以生态景观、特色农业产业、根底设施、公共效劳等面进展规划开展,因地制宜开展特色乡村旅游,打造生态休闲旅游、乡村文化旅游等精品旅游线路,串点

  -

  成线,连线成片,集聚开展休闲观光、养老效劳、乡村文化等特色旅游,构建全域旅游格局,全力打造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4.2主要任务

  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立幸福乐昌〞的核心任务,进一步转变农业开展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村经济繁荣,推进农业供给侧构造性改革,着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穿插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农村新社区,实现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

  做强一产,夯实产业融合基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乐昌落叶果树主导产业为核心,大力开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多种经营主体,通过合理布局建立绿色优质落叶水果产业带,大力建立标准化种植基地,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做大做强做优乐昌落叶水果主导产业,带动优质稻、香芋马蹄、夏秋蔬菜、茶叶等产业开展。

  做大二产,补齐产业融合短板。结合优质原料基地,延伸产业链条,大力开展落叶水果加工业,依托农业产业园区和地性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向产业园区集聚开展,注重提升园区效劳功能,重点建立果蔬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工程,辐射开展产品包装、设计等关联产业,做好“补链、延链、强链〞文章。

  做活三产,彰显产业融合亮点。加强农村水电路、信息、旅游等根底设施建立,实现城乡联网共享,加快休闲观光农业开展,提升宜居宜业宜游水平。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及农贸市场建立,完善物流设

  .

  z.

  施及交通运输网络,降低物流本钱。充分依托市互联网农业小镇-乐昌九峰镇电商效劳中心,加快推进“互联网+农业〞开展,搭建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效劳平台,为全市农村提供电子商务、营销、技术、市场、融资、旅游、农业物联网等效劳。4.3建立布局

  合理规划县域产业布局,引导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开展,二三产业集聚化开展,提高规模效益、综合竞争力和企业经济效益。根据农村产业融合开展的目标及任务,按照考虑现状、突出重点、兼顾长远的原则,根据乐昌市自身农业根底、自然条件、人文特色和旅游资源,以功能拓展型农村产业融合为开展导向,将乐昌市农村产业融合建立为以“一带三区五基地〞的空间格局,辐射形成覆盖全市70%以上面积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片。

  一带:即以省道248为主线,贯穿乐昌特色农业产业主产区,连接九峰花果园、两江楠木公园、庆云户昌山古村落、坪金鸡岭等景区,形成以“农耕桃源〞为主题的乡村文化旅游带。

  三区:即休闲观光农业协同开展区、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商贸聚集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引领区。

  休闲观光农业协同开展区:以九峰、两江、北乡3镇为核心,着眼于现代农业与旅游业的协同开展,涵盖现代农业科普展示、观光旅游、农耕文化、亲子互动等工程,为休闲、观光、科普、教育提供新载体。可分为特色果品休闲观光旅游区与林下经济生态示区。

  特色果品休闲观光旅游区:充分利用九峰镇优越生态环境、落叶

  专业资料

  -

  水果特色产业资源、旅游资源和农耕文化,以农业开展为根底,以原住民生活区域为核心,促进农业与文化、科技、教育、安康养老、娱乐休闲的深度融合,深化乡村景观的园林化建立、郊野田园的生态化建立、农耕文化的景观化建立,完善园区根底设施和配套效劳,以健全的产业化组织为支撑,通过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开展,建成一个集休闲观光、文化展示、农事体验、科普教育、安康养生、美食品尝于一体、具有九峰特色的农业公园。本区域深入推进落叶水果标准生产示基地建立和特色果蔬主题风景园建立,作为幸福新农村主题下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示区。

  林下经济生态示区:以北乡镇为核心,根据当地自然条件、林地资源状况、经济开展水平、市场需求情况、林下产品适生性等,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重点开展林下培育种植野生兰花,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特色、一区一优势〞区域格局,打造为高附加值与生态观光于一体的兰花生产基地及兰花主题公园。

  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商贸聚集区:以乐城和长来镇为核心,针对果蔬保鲜难度大,水果成熟期短等问题,瞄准消费转型升级中人们对绿色、安康、新特产品需求的日益增长趋势,重点对乐昌特色果蔬进展深加工研究,开发果蔬脆片、脱水蔬菜、速冻蔬菜等精、特产品,提高本地果蔬附加值,带动乐昌地区特色果蔬种植、加工全面开展。结合“互联网+〞,与电商合作,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销售模式,利用冷链运输、储存技术,发挥乐城中心区位及交通物流优势,形成特色农产品商贸聚集中心。

  .

  z.

  现代农业产业园引领区:以梅花镇落叶果树特色主导产业为根底,围绕“一园一集群〞,以规模化种植基地为根底,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实施差异化开展策略,探索企业化、集团化开展模式,聚集现代生产要素,创立“生产+加工+科技〞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并发挥园区技术集成、产业融合、创业平台、核心辐射等功能作用,促进农业生产、加工、物流、研发、示、效劳等功能相互融合,带动形成特色明显的产业集群,引领地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经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开展。工程重点推进梅花镇百臻有机种养专业合作社开展落叶水果新品种生产示、休闲观光、养生体验等多功能产业园区建立。

  五基地:即以廊田、长来为中心的优质稻种植基地;以乐城、北乡为中心的香芋马蹄特色农产品种植基地;以梅花、坪、云岩为中心的夏秋蔬菜种植基地;以九峰、两江为中心,沿省道248线的优质落叶水果种植基地;以大源、庆云为中心的生态茶叶种植基地。4.4工作步骤

  工程建立期限为2021年9月-2021年8月,分以下三个阶段实施:

  〔1〕宣传发动〔2021年9月至10月〕。一是明确责任。建立市、镇、村的管理组织网络,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明确工程建立的任务、时间和标准,成立工程建立领导小组,落实责任主体,落实工作分工,落实奖惩措施。二是全面发动。组织力量广泛开展调研发动工作,进展宣传培训,在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根

  专业资料

  -

  底上,科学制定"乐昌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开展实施案"。

  〔2〕全面推进〔2021年11月至2021年6月〕。集中各种资源、工程资金,全面推进"乐昌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开展实施案"各项工作,制订工程长效运行机制,常态化开展监视检查工作,整改工程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稳固活动成果,提升建立成效。

  〔3〕总结验收〔2021年7月至8月〕。对工程区农村产业融合开展建立情况进展全面的绩效评估,总结成功的经历做法并进展全面推广。

  .

  z.

  第五章重点建立工程

  5.1特色落叶水果标准化示基地建立5.1.1工作思路

  立足乐昌良好的自然资源禀赋、农业资源优势、交通区位优势和农业产业开展现状,以落叶水果特色产业为抓手,建立标准化示种植基地,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主导产业。5.1.2建立容

  〔1〕优质水果丰产示基地建立:以乐昌市九峰镇绿峰果菜专业合作社为承建单位,在九峰镇茶料村建立优质落叶水果标准化示基地200亩,按果树品种可分为黄金柰标准化示基地、油桃标准化示基地、水晶梨标准化示基地、柑桔标准化示基地4个示区。建立容包括开展落叶水果标准化种植生产,示推广水果丰产栽培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测土配施肥技术等,引进购置一批优质果苗、有机肥、生物农药、粘虫板及生产所需机械设备,新建排水沟渠600米等。

  〔2〕落叶水果新品种引进示基地:以梅花镇百臻有机种养专业合作社为承建单位,开展“水蜜油桃〞等名优水果新品种引进培育工作,在梅花镇深塘村建立“水蜜油桃〞等水果新品种试验示基地100亩。建立容包括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和土壤条件开展新品种水果栽培技术的系列研究工作,集成示推广病虫害绿色生物防治、有机肥施用、疏果套袋、水肥一体化滴灌等技术,探索建立落叶水果新品种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

  -

  5.2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提升建立5.2.1工作思路

  以提高特色农产品的综合利用、精深加工转化增值为向,以培育有竞争力和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为重点,以科技进步为支撑,不断提升优质水果、香芋马蹄等特色农产品的加工能力、技术水平、产品档次和企业综合效益,逐步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化开展格局。5.2.2建立容

  果蔬脆片和脱水蔬菜生产线建立工程:以乐昌市农兴食品**为承建单位,以当地丰富优质的水果、香芋、马蹄、淮山、红薯等果蔬资源为原料,在长来镇金竹山村开展年产300吨果蔬脆片和脱水蔬菜生产线建立工程,建立容包括建立果蔬脆片及脱水蔬菜前处理车间800m2〔钢架构造〕、冷藏库120m3,新购置节能型枯燥设备、真空油炸设备等14台/套现代化加工配套设备,并配备冷链物流车2辆。

  果蔬脆片加工标准工艺流程如下:果蔬原料→选别→清洗→切分护色→杀青→冷冻→浸渍→预脱水→真空油炸,脱油→调味→冷却筛选→称量包装→检验→成品入库。脱水蔬菜加工标准工艺流程如下:选料→修整→清洗→切制→漂烫→甩干→枯燥→整理→计量包装→检验→成品入库。

  .

  z.

  5.3农旅深度融合建立5.3.1工作思路

  充分利用、北乡、梅花3镇农业和旅游两个行业的优势,将当地丰厚的人文底蕴、多样的自然景观与现代特色农业开展相融合,构建以休闲、度假需求为主要功能,包括赏花摘果、特色餐饮、乡村休闲、农事体验、乡村娱乐、科普教育等多种产品组合的高水平农业观光工程。以248省道为主线,引导边农业生产基地建立,打造以特色果蔬主题风景园、林下兰花立体生态园、生态休闲农业园等为核心的乡村休闲文化旅游带,实现以农促旅、以旅强农、农旅互动,推动农业、文化、旅游有机融合开展。5.3.2建立容

  〔1〕特色果蔬主题风景园建立:以乐昌市九峰镇绿峰果菜专业合作社为承建单位,依托九峰镇茶料村200亩优质落叶水果标准化示基地,在核心区建立集特色果品采摘、休闲娱乐、观光摄影等一体的特色果蔬主题风景园50亩。果蔬采摘体验区规划建立包含黄金奈、水蜜桃、水晶梨、鹰嘴桃、油桃等九峰特色水果以及时令蔬菜采摘体验区,实现游玩人员可以在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惊喜和体验。体验区将格按照无公害水果、蔬菜生产标准进展管理,采用大量施用有机肥、生物肥料,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以及果园种草覆草、果实套袋等措施管理。建立容主要包括园区游步道1200m、摄影观景台1座、游客综合效劳中心80m2、园区入口道路硬化500m及停车场建立等。

  专业资料

  -

  〔2〕林下兰花立体生态园建立:以乐昌市九福园林**为承建单位,充分利用林地,在北乡镇前村建立野化兰花培育基地300亩,开展立体林下经济,充分利用丰富的林下资源和空间开展到达“以短补长〞的效果。生态园重点涵盖了野化兰花培育试种、品种繁育、休闲观光、林下经济科普展示等容,打造生态型、科技型、立体农业型、休闲观光型“四位一体〞的兰花主题生态公园。建立容主要包括园区入口牌坊150m2、游客效劳中心600m2、观景亭6个共150m2、登山步道5000m、停车场10900m2、生态公共厕所5个等。

  〔3〕百臻生态休闲农业园建立:以梅花镇百臻有机种养专业合作社为承建单位,依托乐昌梅花镇丰富的生态农业资源和优越的区位条件,以合作社现有高端有机水稻、油茶林、水蜜油桃、红心猕猴桃、沙田柚、紫玉淮山、禾花鱼、生态水库鱼、香猪放养区等种养殖基地为根底,建立百臻绿色生态休闲农业园区。园区分为生态种养殖区、休闲观光区,养生体验区3个功能区,形成“可览、可游、可居〞的生态环境景观,进而培育成为集“自然-生产-休闲-康乐-教育〞于一体、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开展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建立容主要包括生态园核心区游客综合效劳中心200m2、游步道3000m、观景亭50m2、休闲民宿4栋共600m2、停车场1000m2等,配备园区观光电动车3台、路灯30盏及观光道沿线绿化、园区围护栏、指示牌等。5.4多元化培育新型经营主体5.4.1工作思路

  以乐昌落叶水果特色产业为主攻向,抓主体,强管理,努力构建

  .

  z.

  强有力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通过不断强化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根底作用,支持龙头企业发挥引领示作用,推动特色产业转型升级。5.4.2建立容

  〔1〕做大做精农民专业合作社。一是按照“积极开展、逐步规、强化扶持、提升素质〞的要求,对全市32家县级农民专业合作社进展精心培育,规其成员**、财务报表以及规化运作等容,做大做精合作社;二是围绕落叶水果、粮食、蔬菜、茶叶等特色产业,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5-6家,并引导同区域、同行业、同类型农民合作社以产品和产业为纽带,在劳动、技术、产品、资本、品牌等面开展联合与合作,组建农民合作社联社。

  〔2〕做优做强农业龙头企业。一是指导有实力的县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申报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开展壮大全市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工程实施带动,工程区新引进龙头企业3-4家,进一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二是支持和鼓励各级农业龙头企业到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上市,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资我市农业。支持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收购、控股等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

  〔3〕做多做好家庭农场。一是引导和鼓励15-20个具有一定生产规模和专业特长的种养大户,壮大开展成为家庭农场;二是引导同类农产品生产的家庭农场组建协会,实行生产标准、产品销售统一等形式,开展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并鼓励家庭农场创立县市级示家庭农场。

  专业资料

  -

  5.5农村产业融合支撑体系建立5.5.1工作思路

  以长效机制为抓手,以整体规划为指引,加大对人才、技术等软件要素的投入,配备完善电商平台、农村电商效劳站、农业根底设施等硬件要素,加快农村产业融合支撑体系建立。5.5.2建立容

  〔1〕加强人才培养与科技支撑。建立市、镇、村三级联动的“三农〞效劳网络,以“市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乡镇农业效劳中心+村级农民技术员〞的模式,深入开展“农业科技入户〞等工程,促进农业科技、经营理念进村入户到企。同时加强新型农民培训,建立以市农科所为核心,各乡镇农技推广中心为支撑,农业生产经营企业、农户等相关工作者共同参与的科技推广培训效劳体系,重点开展以农村干部、中小微农企负责人、种养大户、外出务工返乡青年、复退军人及大中专和高中毕业生为主要对象的职业技术和农村成人教育,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管理知识和技能、现代农业生产知识和技能培训为重点,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依托“乐昌市岭南落叶果树研究所〞,充分利用省农科院的技术、人才和资源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点开展华南特色落叶果树新品种选育、栽培、加工、贮运新技术研发以及推广,解决产业中的关键和共性问题,促进乐昌乃至省落叶水果产业的开展。

  〔2〕推进农村电子商务示应用。加快推动农业特色产业、主导产业的电商化改造、信息化融合,以“互联网+〞提升农业产业链,

  .

  z.

  以电子商务促进农产品流通式创新。以九峰镇互联网农业小镇试点建立为带动,完善农村电子商务综合效劳网络,构建互联网农业小镇综合信息效劳体系,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与推广。大力开展“一村一品一店〞,引导电商、物流、商贸、金融、邮政、快递等各类社会资本加强合作,实现优势资源对接和整合,形成多元主体参与、多元平台借力、多种模式开展的格局。加快培育领军型、成长型农业电商人才,培育农业电子商务效劳企业,鼓励农民开展网上创业;支持特色农产品线上线下融合和休闲农业电子商务开展。进一步推广建立农村电子商务效劳站〔点〕,引导特色农产品网店进驻农产品网络交易统一平台,扩大黄金柰、油桃、水晶梨等特色落叶水果电商销售品种及数量,出台电商效劳指南,规农产品代销代购管理。

  专业资料

  第六章建立投资估算

  6.1投资估算根据工程建立容,初步估算建立期间重点建立工程总投资1246.5

  万元。各主体投资情况如下:〔1〕乐昌市农兴食品**:总投资273.1万元,其中申请财政资

  金108.5万元,占比39.73%,主要用于购置节能枯燥设备、真空油炸设备等果蔬脆片和脱水蔬菜生产线所需设备一批。

  〔2〕乐昌市九福园林**:总投资301.4万元,其中申请财政资金114.0万元,占比37.82%,主要用于林下兰花立体生态园建立,包括兰花公园入口牌坊18.0万元、观景亭21.0万元和登山步道75.0万元。

  〔3〕乐昌市九峰镇绿峰果菜专业合作社:总投资269.0万元,其中申请财政资金107.5万元,占比39.96%,主要用于特色果蔬主题风景园建立,包括登山步道49.5万元、摄影观景台18.0万元和停车场40.0万元等。

  〔4〕梅花镇百臻有机种养专业合作社:总投资403.0万元,其中申请财政资金120.0万元,占比29.78%,主要用于百臻生态休闲农业园建立,包括游客效劳中心40.0万元、游步道45.0万元、观景亭10.0万元和停车场25.0万元等。6.2工程资金筹措6.2.1资金来源

  工程总投资1246.5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补助资金450.0万元,

  占总投资36.1%,其余费用由承当单位自筹资金796.5万元进展投入,占总投资63.9%。工程各实施主体经营状况良好,具备一定的资金实力,工程自筹资金由各实施主体历年盈利、股东出资组成,完全可保障自筹资金足额准时到位。6.2.2财政资金使用与管理

  工程建立资金限用于工程建立前期及建立过程中所需费用,与工程建立无关费用〔如水电费、工程单位人员工资、广告宣传费用等〕不得纳入工程资金中。财政资金主要用于果蔬生产线设备购置、工程区游客效劳中心、停车场、游步道、观景亭〔台〕建立等。具体工程财政资金使用情况见下表6-1。

  工程财务实行独立核算管理,工程资金筹措、方案、使用由专人管理。制定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各项帐目,并按期编制财务报表,实行财政专项资金报账制度。格工程区建立工程专项资金的使用,做到专账管理,专款专用。使工程建立及资金管理都做到科学化、制度化、规化、程序化。

  专业资料

  表6-1重点工程建立投资及财政资金使用明细表

  承建单位

  建立容

  一、乐昌市农兴食品**

  二、乐昌市九福园林**

  果蔬脆片和脱水蔬菜生产线建立其中:果蔬前处理车间冷藏库节能型枯燥设备真空油炸设备充氮包装机切条机切片机热烫机离心脱水机果蔬清洗机物料输送带全自动包装机不锈钢加工器具冷链物流车水电配套系统及其他辅助设施林下兰花立体生态园建立其中:兰花公园入口牌坊游客效劳中心

  单位

  项平米立米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套台批辆套亩平米平米

  数量

  单价总投资财政资金〔元〕〔万元〕〔万元〕

  自筹资金〔万元〕

  备注

  1

  800950

  120800

  1300000

  1200000

  1120000

  1

  55000

  1

  96000

  1

  45000

  1

  11000

  180000

  140000

  1138000

  1150000

  2260000

  1120000

  100

  1501200

  600800

  273.176.09.630.020.012.05.59.64.51.18.04.013.815.052.012.0301.418.048.0

  108.50.00.030.020.012.05.59.64.51.18.04.013.80.00.00.0114.018.00.0

  164.676.09.60.00.00.00.00.00.00.00.00.00.015.052.012.0

  .40.048.0

  钢架、砖混,含广告牌钢架、砖混构造

  承建单位

  建立容

  大巴停车场

  汽车停车场

  观景亭

  登山步道

  公共卫生间

  三、乐昌市九峰镇绿峰果菜专业合作社

  优质水果丰产示基地建立其中:土地平整改进优质果树苗木生物防控药剂粘虫板

  排水沟渠

  特色果蔬主题风景园建立

  其中:登山步道

  摄影观景台

  专业资料

  单位

  平米

  平米

  个

  米

  个亩亩批批片米亩

  米

  平米

  数量

  单价总投资财政资金〔元〕〔万元〕〔万元〕

  自筹资金〔万元〕

  备注

  900160

  14.4

  10000100

  100.0

  63500021.0

  5000150

  75.0

  550000

  200200

  1110000

  3000120000120000

  1.5

  600250

  50

  25.0

  100.560.012.012.01.5

  15.0

  168.5

  1200412.5

  49.5

  503600

  18.0

  0.0

  0.0

  21.0

  75.0

  0.00.00.00.00.00.00.0107.5

  49.5

  18.0

  14.4

  100.0

  0.0

  0.0

  25.0100.560.012.012.0

  1.515.061.0

  0.0

  0.0

  植草砖、混凝土,10米×4.5米/个植草砖、碎,5米×2.5米/个木构、钢构,5米×5米/个防腐木、材、混泥土,1.2米宽,含排水沟、扶手砖混构造,6厕位/个,含水电

  平地松土,改进土壤

  砖混构造,宽0.6米,深0.6米

  宽1.0米,底厚0.1m,台阶高0.23m*0.3m,混凝土水泥钢筋构造,琉璃瓦屋

  -

  承建单位

  建立容

  四、梅花镇百臻有机种养专业合作社

  停车场游客综合效劳中心园区入口道路硬化落叶水果新品种引进示基地建立其中:有机肥投入生物防控药剂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百臻生态休闲农业园建立其中:游客综合效劳中心游步道观景亭停车场观光电动车路灯休闲民宿观光道沿线绿化园区围护栏标识指示牌

  总计

  单位

  平米项米亩亩批亩项平米米平米平米台盏平米米米块

  数量

  单价总投资财政资金〔元〕〔万元〕〔万元〕

  自筹资金〔万元〕

  备注

  16001

  500100100

  1100

  12003000501000

  33060010001000100

  250450000

  320

  1500600002000

  200015020002504000050002800350100200

  40.045.016.041.015.06.020.0362.040.045.010.025.012.015.0168.035.010.02.0

  40.00.00.00.00.00.00.0120.040.045.010.025.00.00.00.00.00.00.0

  0.045.016.041.015.06.020.0242.00.00.00.00.012.015.0168.035.010.02.0

  顶,25m2*2层混凝土包括室装饰、设备购置等宽2.5米,厚0.15米

  木制构造宽1.5米,混凝土木制构造混凝土

  木制构造,4栋

  木制构造

  1246.5

  450.0

  796.5

  .

  z.

  第七章效益分析

  7.1经济效益通过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新品种、新技术得到大力推广,示基

  地产品规化建立取得成效;特色落叶水果产业链进一步延伸,农产品附加值不断增加。特色农业与二、三产业以及农业部产业之间相互渗透、相互穿插,最终融为一体,形成具有乐昌特色的落叶果树休闲农业田园综合体。

  通过建立工程的实施,各级财政及社会资金的不断注入,外乡龙头企业不断增强,使优势农产品及其加工业初具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各产业农业产值年增长率将达5.0%以上,预计到2021年建立期末,全市农业总产值超过43亿元。同时以落叶水果产业为核心,带动水稻、蔬菜、茶叶等农产品加工能力和科技含量有效提高,品牌无形资产进一步提高。

  工程将带动区域乡村旅游,进一步扩大乡村旅游覆盖面。以248省道为主线,引导边农业生产基地建立,打造以特色果蔬主题风景园、林下兰花立体生态园、生态休闲农业园等为核心的乡村休闲文化旅游带,并逐步形成覆盖全市70%以上面积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面。预计到建立期末全市接待游客超过50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35亿元,年增长率分别为13.0%和18.0%以上。7.2社会效益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逐步建立。农业产业建立示体系健全,农业产

  -

  业经营式多元化。通过工程实施,积极开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及龙头企业等新型主体,分类制定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重点培育龙头企业做大,合作社做强。至建立期末,工程区将新引进龙头企业3-4家,新增合作社、家庭农场超过20家,全市县〔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总数超过620家;同时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开展现代种植业和效劳业,进一步密切企业与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经营式向专业化、规模化转变,实现互惠共赢。农村改革有序推进,加快推进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的投入使用,建立效劳机制,促使农村产权流转信息、社会评估、信贷担保、资质评审等效劳进一步完善,加快推进农村资源变资本的步伐。

  产业开展规模不断扩大。坚持强村大户、龙头带动、集约经营的开展模式,把开展绿色、平安、高效的现代农业作为主攻向,因地制宜开展落叶水果,带动水稻、香芋马蹄、夏秋蔬菜、茶叶等区域特色产业,多元培育农民收入增长点,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坚持园区承载、招商引资、产业联动的开展路径。生态旅游效劳业逐步做活。坚持把生态旅游作为全市经济开展的支柱产业来抓,生态旅游列入全省旅游开发重点和全市开展规划,旅游消费呈现多元化趋势。

  促进劳动就业,提高农民收入。通过农村产业融合开展,坚持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以工厂化管理式经营农业,推动企业带产业、产业促增收的双赢开展局面,促进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利益共享和风

  .

  z.

  险共担机制,招商引资兴办特色果品、蔬菜仓储加工等为主的加工企业,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格局,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将农业生产与休闲旅游相结合,使农业从单纯农产品保障,向就业增收、生态修养、观光旅游、休闲体验、文化传承等多功能拓展,推动产业链延伸,通过开展旅游辐射带动宾馆酒店、农家乐、农产品的消费增长,促使消费构造升级转型。工程建立实施后,重点扶持工程所涉及企业的开展,每年培训管理干部、技术人员和专业户达500人次,以企业带动农户的形式,预计带动农户1500户以上。工程将以规模化开展取代分散经营,并通过开展种植加工及旅游效劳,增加劳动就业岗位,预计直接带动从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的人员超过5万人。这将有助于实现带动乐昌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7.3生态效益

  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实现可持续开展的根本和保障,也是增强吸引力的重要途径。以开展循环经济为指导,实施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开展战略,大力开展节约型农业,推广环保生产技术,实行清洁生产、平安生产,有利于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农业生产污染。本工程也将以绿化、美化基地,恢复和保护工程边的生态环境为主要容,加强对当地居民和游客的生态教育,增强生态意识。

  工程建立通过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业态开展,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推进生态农业建立,推广农业绿色生产技术、节能减排技术,极大的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提高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加了工程区的环境承载力。工程建成后不但为农民提供了干净的生活休闲场

  专业资料

  -

  所,也能吸引城市居民前来休闲观光,自然的乡野风景、舒适怡人的清新气候,环境生态的绿色空间,让游客回归自然,尽享生态自然之美。同时,能够激起游客珍惜农业农村的自然生态资源、热爱大自然的兴趣,也进一步增加人们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因此,生态环境效益显著。

  .

  z.

  第八章机制创新和保障措施

  8.1创新开展机制,推动工程加快建立

  8.1.1健全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强化龙头企业联农带农鼓励机制,以及相关扶持政策与利益联结

  机制相挂钩。围绕股份合作、订单合同、效劳协作、流转聘用等利益联结模式,引导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农户密切合作。推广“企业+合作社+基地〞开展模式,鼓励龙头企业创办或领办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合作社兴办龙头企业,或合作社、农户利用土地承包经营权、产品、技术、资金等要素入股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向订单农户统一提供良种、技术和社会化效劳,倡导龙头企业开展利益兜底、利润返还、收益分成、一体化经营等模式,实行农产品原料收购价格与制成品销售价格挂钩联动、价款二次结算等方法,承当更多自然和市场风险,与生产者建立严密的“利益共享、风险同担〞利益联结机制。

  〔1〕创新开展订单农业引导当地龙头企业在平等互利根底上,与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签订农产品购销合同,合理确定收购价格,形成稳定购销关系。支持龙头企业为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提供贷款担保,资助订单农户参加农业保险。鼓励农产品产销合作,建立技术开发、生产标准和质量追溯体系,设立共同营销基金,打造联合品牌,实现利益共享。〔2〕强化工商企业社会责任

  -

  鼓励从事农村产业融合开展的工商企业优先聘用流转出土地的农民,为其提供技能培训、就业岗位和社会保障。引导工商企业发挥自身优势,辐射带动农户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管理水平。完善龙头企业认定监测制度,实行动态管理,逐步建立社会责任报告制度。强化龙头企业联农带农鼓励机制,相关扶持政策与利益联结机制相挂钩。

  〔3〕健全风险防机制稳定土地流转关系,推广实物计租货币结算、租金动态调整等计价式。规工商资本租赁农地行为,建立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分级备案制度。引导各地建立土地流转、订单农业等风险保障金制度,并探索与农业保险、担保相结合,提高风险防能力。增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契约意识,鼓励制定适合农村特点的信用评级法体系。制定和推行涉农合同示文本,依法打击涉农合同欺诈**行为。加强土地流转、订单等合同履约监视,建立健全纠纷调解仲裁体系,保护双合法权益。8.1.2创新产业融合投融资机制按照“企业主导、政府支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产业融合投融资机制,加强银政、银企合作,创新财政引导金融资本投入机制。探索运用奖励、补助、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金融机构与工程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严密合作关系,推广产业链金融模式,加大对农村产业融合开展的信贷支持,加强农业保险的覆盖面和保险额度。挖掘农村资源资产资金的潜力,探索通过“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把闲置和低效利用的农村资源、

  .

  z.

  资金优化用于农村产业融合开展。8.1.3探索产业融合商业运营模式

  努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穿插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将商业运营的理念引入农业,探索多种式商业化运营农村加工业和效劳业,鼓励向社会资本全面开放。8.2制定保障措施,确保工程顺利实施8.2.1加强组织领导

  为提高工程区协调沟通效率,加强对乐昌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开展试点建立工程的建立和管理工作,将成立以市委副书记、市长为组长,市农业局、发改局、经信局、财政局、国土资源局、林业局、旅游局、文广新局及相关乡镇等主要领导为组员的乐昌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开展试点示县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局,由市农业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分管副局长任副主任,办公室成员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中抽调组成,负责工程日常监视管理工作,主要职能是统筹协调推进工程区建立,制订出台政策措施并制定建立工程绩效考核管理方法;同时负责工程区土地流转、农业工程管理和指导,协调解决全市农村产业融合开展建立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等。

  图8-1组织机构1、工程建立领导机构职责〔1〕工程建立领导小组的职责:负责工程建立的统筹协调和组织工作,研究决策工程建立过程中的重大事项,审议工程管理方法。

  专业资料

  -

  〔2〕工程建立办公室的职责:在工程建立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统一指挥工程建立,具体负责工程实施工作,工程实施办公室下设综合部、基建部和计财部等3个部门。

  2、工程建立设机构职责〔1〕综合部:负责工程咨询、设计、招标等前期工作及行政事务。〔2〕基建部:负责工程的建筑安装工程、田间工程,具体负责工程建立的平安管理、环境管理和质量管理。〔3〕计财部:格按照根本建立财务要求管理工程资金,监视审计资金的使用,保证工程按方案建立完成并发挥效益。8.2.2用足用活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第一,市级涉农部门要抓住当前各级政府大力扶持现代农业开展,推进新农村建立的良好政策机遇,认真研究产业政策,适时掌握投资调整动向,积极主动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搞好沟通和配合,争取更多的优惠政策和工程支持。第二,树立全市一盘棋的思想,强化各农口部门之间、部门与乡镇之间的密切配合,认真搞好农村产业融合的建立,集中力量组织协调工程申报、立项等工作。第三,以市为单位,以规划为龙头,以产业为纽带,以工程为支撑,建立各类农业工程资金整合机制,提高工程资金集中使用的综合效益。按照“渠道不乱、管理不变、集中投入、统一实施、各记其功〞的原则,对于全市争取到的与农村产业融合工程建立与开展相关的工

  .

  z.

  程资金,在不违反工程管理方法和上级政策的前提下,实行统筹安排,捆绑使用,集中推进全市农村产业融合开展建立。8.2.3加大资金扶持及投入力度

  〔1〕构建财政支农的长效机制加大乐昌市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业农村的围,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财政投入重点要用于农业根底设施及生态环境设施建立、优势农产品生产示基地、乡村休闲旅游建立等。同时,加大各类工程资金的整合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采取政策性补贴、信贷贴息和以奖代补等形式扶持现代农业产业开展。〔2〕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资金充分利用中央、省财政投入支持机制与生态补偿机制,积极争取省市和级财政资金对工程区农村产业融合开展的扶持,建立重点工程、重大工程,加快全市现代农业产业融合开展。〔3〕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通过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引导的力度,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多筹集农业开展资金,带动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外资投资农业,建立“政府引导、配套投入、民办公助、滚动开发〞的投入机制,建立、集体、个人和外资等多渠道、多层次、全位筹集资金的投资体系,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流通企业、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融资效劳。

  专业资料

  -

  8.2.4强化统筹协调和督导考核承当农村产业融合建立任务的有关部门和各乡镇要加强组织管

  理,充分发挥发改、农业、经贸、财政、国土、招商、旅游、金融等职能部门的职能作用,各司其职,切实落实责任,加强纵向协调,突出横向沟通,持续形成工作合力,加强对重点事项和重点任务的跟踪问效,及时发现问题,抓住薄弱环节,着力破解产业融合难题。根据确定的任务,建立目标责任制,明确责任主体和相关政策措施,坚持日常考核和定期考核、定性评价和定量评分、组织考核和观摩评比相结合,逐步建立一二三产业融合考评制度。根据轻重缓急对工程进展分类排队,建立和完善工程咨询评估、审议决策制度,加强工程实施管理,保障工程顺利实施。加强工程实施情况的跟踪评估,确保规建立,充分发挥引领作用。8.2.5加大宣传培训

  把调动广阔农民群众积极性作为农村产业融合开展建立的关键来抓。在工程建立过程中,向广阔农民群众宣传工程相关政策和意义;同时利用多种媒体宣传农村产业融合建立成果,增强群众参与建立的积极性。积极协调农业与科技部门,组织开展各类专业户、种养大户、农业骨干的种植技术、农业加工技术、经营管理技术等知识培训,培养一批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能手。同时,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会等形式,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培训农民,提高农民技术水平,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开展。不断增强农民吸收、应用、转化科技成果的能力,并通过政策引导和多种形式的科技教育支持、信息效劳等,不

  .

  z.

  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充分利用桃花旅游节及各类推介活动,展现乐昌市和谐农村新貌,宣传乡村美丽风光、特色名优特产和历史民俗文化,树立和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加快推动产业融合开展。

  专业资料

  附录

  一、附图1、乐昌市区位图2、乐昌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建立布局图

  二、1、乐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乐昌市农村产业融合开展试

  点示县建立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2、实施主体1——乐昌市农兴食品**相关3、实施主体2——乐昌市九福园林**相关4、实施主体3——乐昌市梅花镇百臻有机种养专业合作社相关5、实施主体4——乐昌市九峰镇绿峰果菜专业合作社相关

  

  

篇二: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目标

  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发展思路康产

  随着健康中国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体育产业作为健业的中坚力量,逐渐融入全民健身并进入乡村,推动着运动休闲迅速发展。体育如何与旅游、农业有效融合,点亮乡村美好生活?运动休闲如何促进乡村振兴?绿维文旅通过对现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结合多年在体育旅游、休闲运动、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方面的实践,创新提出休闲运动与“农业+”双引擎引领的三二一产融合开发架构。

  一、乡村振兴应该充分运用产业融合的创新发展理念

  运动休闲是乡村振兴可以依托的新载体之一。运动休闲引领乡村振兴发展的过程中关键在于运动休闲产业与农业等多产业的产业融合。

  产业融合的关键在于:首先,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升农业本身的发展质量。以现代农业的有效发展为基础,跳出“农”的限制,引导和推动更多的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通过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融合主体的培育,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其次,有效推动运动休闲产业的深度融合。

  新产业、新业由于我国农业生产要素流动机制及农村社会发展的限制,农业本身的增长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通过运动休闲

  态的导入,在运动休闲的引领下,可有效推动农业与文化、科技、生态、旅游、教育、康养等第三产业深度融合,形成农村电子商务、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田园康养等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附加值,并通过保底分红、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让农民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

  二、休闲运动与“农业+”双引擎引领的三二一产融合开发架构

  XXX通过对现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认为应该形成以运动休闲产业和旅游产业双引擎引导的消费聚集为基础、以科技手段的应用渗透为依托、以电商物流为引导、以文化创意为核心带动的“三二一”融合发展模式。

  1.构建核心吸引力是乡村运动休闲产业发展的前提运动休闲引导的乡村振兴需要构建核心吸引力,吸引核是面向市场需求,创新整合开发的核心资源,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形成一个或多个具有核心吸引力的运动休闲项目。核心吸引力的打造,运动休闲项目IP的导入是关键。

  2.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

  乡村振兴的基础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是以农业为基本依托,通过产业链条延伸、产业融合、技术渗透、体制创新等方式,将资本、技术及资源要素进行跨界集约化配置,使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销售、餐饮、休闲及其他服务业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形成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达到一产、二产和三产的全面融合发展,进而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

  3.休闲聚集是形成乡村业态经济,促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休闲聚集核实际上是在泛农业产业构架下各种休闲业态的聚集。其通过运动休

  闲核心吸引力的打造,形成产业人群

  聚集,

  进而形成包括主题酒店群、特色商街、主题演艺、高尔夫球场、水上

  游乐项目、滑雪场、马球场、温泉

  SPA等

  休闲聚集。尤其是以夜景灯光、夜间活动、夜晚休闲为核心的夜间

  集散结构和夜间核心业态结构。

  4.泛农业产业集群是乡村振兴发展的主要形式以运动休闲为引领的休闲产业聚集模式,是由休闲产业业态的多样化而形成的多种聚集。

  这种聚集主要是依托吃、住、行、游、购、娱等业态,形成休闲商业

  多元发展结构。业态多样化形成业态聚集,业态聚集形成产业聚集。

  所以以运动

  

  

篇三: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目标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和对策分析

  作者:暂无来源:《粮农智库》2017年第9期

  夏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研究员)

  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中,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不是现实选择?如何选择?这是新形势、新变化留给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重要课题。本文就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和政策含义做出分析。

  一、农村产业融合正当时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是近年随着农业产业化深入发展而呈现出的新势头,它的发展有其必然性。一是信息共享和交流的便捷,降低了产业的进入门槛,产业边界弱化,要素跨界流动和经营容易实现了。二是农业、农村资源更为稀缺,越发有价值了。这与城市化发展大趋势中出现的逆城市化现象直接相关。三是农业技术装备更趋精准化、智能化,农业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进一步得到提高。目前,新的前沿科技成果,给现代农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打开新的增长空间。如互联网、大数据、机器人、物联网、遗传工程、生物质能源等都在农业领域被越来越多地实际应用。

  二、农村产业融合:相关概念及重点内容比较

  相对于农村产业融合,农业产业化经营或农业纵向一体化、六次产业等概念存在着含义相似或交叉。有必要就三个概念的内涵及其功能加以对比分析。

  1.概念内涵相近,归属范畴不同

  在农业经济学理论中,农业纵向一体化概念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是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生产的必然产物,本质上是一种市场主体内部协同或外部协同下的高效经营模式。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中国本土在20世纪80、90年代的实践产物,与国际上通行的农业纵向一体化理论基本一致。“六次产业”,是日本以其本国发展实践为基础,由日本学者(今村奈良臣,1994)在产业经济学范畴下提出或创立,其本质强调的是以农业生产者为主体,主导“六次产业”的发展,获取农业产业功能拓展的增值或溢价效应。农村产业融合是我国在2015年中央1号文件中首次提出,其在理论范畴上综合了农业纵向一体化和“六次产业”,其核心内涵指向多元市场主体依托高效经营模式,利用工业化、城镇化外溢效应等,创造出回流“三农”的一二三产业融合新价值。

  2.政策背景不同,施策目标对象有别

  欧美国家长期采取的农业纵向一体化是基于当时农产品过剩条件下,扩张中间消费需求,以更好适应消费者导向的生产经营模式的转型,因此,发展农工商综合体是其主要政策目标对象。我国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在起步期与此相仿,要解决农产品卖难和卖个好价钱的问题,涉农工商龙头企业成为政策实施的主要目标对象,特别是在当时农民组织化程度很低的状况下。日本的“六次产业”的实施,源于农村人口过疏、农户收入长期徘徊及实现进口替代的农业保护考量,政策实施的目标对象主要落脚在日本农协、农事合作社等农业法人上。我国的农村产业融合,作为目前农业转型期的一项新政策,它源于农业产业化经营,但又有高于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创新思路和政策预期,旨在通过工业化助力农业提升创新空间,通过城镇化借力消费需求结构变化的推动,在路径创新、业态创新、工具创新等实现方式上深度挖掘,最终指向提高

  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总目标。其政策实施的目标对象,不仅包括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经营主体,也开始向农业园区、产业化集群、创业平台等主体扩展。

  3.措施各有特色,效果不尽相同

  三个概念下的发展促进措施,通常均采取包括税收优惠、财政补贴、金融支持等在内的政策工具。但从国别看,政策内容和力度有所差异。以具有代表性的美国、日本为例。美国在农业纵向一体化发展中,注重对农业基础设施等公共物品的提供,农产品加工、流通、储藏等环节及关联的生产性服务业得到长足发展,农业发展环境大大改善;以价格支持政策和信贷支持政策提高农业的集中度,农场规模化、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农场主合作社由于不受反托拉斯法的限制,获得较快发展;各类农业综合体发展成熟,跨国公司日趋强大,对全球化影响加深。日本的“六次产业”发展措施,支持重点是农业生产者和农业的深度产业价值挖掘,比如有专门的政策法案规定在“六次产业”农工商合作类型中的工商业出资份额不能超过49%;另有规模较大的财政专项资金,也有低利率、长期限、高额度的优惠信用贷款用于“六次产业”;比较有特色的是,由国家和民间企业共同出资设立农林渔业产业化成长资金,以及在此基础上再由基金与地方自治体及金融机构以1:1出资成立子基金,该基金一般通过政策补助金、“劣后”贷款和股权投资的方式支持农林渔业者发展“六次产业”。日本的这些做法,较好地避免了工商业主体对农业生产者和农业利益的侵害,有效推进了农业结构的高级化。

  三、农村产业融合的经验模式及路径

  鉴于农村产业融合涉及多类市场主体、农业产业门类及农村产业,并综合了农业纵向一体化、“六次产业”及农业产业化的政策实施目标,笔者认为产业融合的发展模式及路径具有多样性。依据代表一产的农业生产经营者(农场和合作社)与代表二三产业的工商资本的行为关系划分,重点论述以下二种融合模式及相应路径。

  模式1.即以工商企业为主体力量,从某一农产品产业链中、下游的农产品加工业、流通业向上游(前端)融合,发展农产品种植业、养殖业,或进一步对该农产品进行全产业链整合,将农业投入品、农业旅游业纳入其中进行深度拓展,实现要素跨界流动和资源统筹配置,在这一类产业融合过程中,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极有可能被激发出来,形成融合增值或溢价效应。同时,工商企业面对产业链上游大量存在的农业经营者,借助合同契约或股权分配完成利益关系的重建。在我国,“公司+农户”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具备这一融合特点,这也是目前农村产业融合的主导或主流模式。

  模式2.即以农场(农户)或其联合组织合作社为主体力量,从某一农产品产业链上游的(前端)种植业、养殖业开始向中、下游(后端)延伸融合,发展农产品储藏、加工业、流通业;也可以对该产品进行全产业链整合,向农业投入品、农业旅游业深度拓展,实现要素跨界流动和资源统筹配置。在这一类产业融合过程中,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同样极有可能被激发出来,形成融合增值或溢价效应。典型模式有:合作社+农户、新农人+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农户+公司等。在此一类模式中,农户和合作社等农业生产经营者是行为和利益的主导方,若有工商企业加入其中也只可以是锦上添花,而不是喧宾夺主。日本的“六次产业”发展模式较好地诠释了农户和合作社的利益主体地位和功能作用。

  

篇四: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目标

  发挥农产品加工业引领带动作用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作者:暂无来源:《中国食品》2016年第24期

  11月14日,农业部印发《全国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对“十三五”期间全国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下简称“产业融合发展”)做出部署安排。为此,记者专访了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负责人。

  记者:请介绍一下《规划》的出台背景。

  农业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和2016年中央1号文件均对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提出了明确要求。2015年国办印发的《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对产业融合发展做出具体部署。

  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基础在一产、关键在二产、亮点在三产。尤其是农产品加工业,连接工农、沟通城乡,行业覆盖面宽、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农民就业增收作用强,是产业融合的必然选择,已经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建设健康中国、保障群众营养健康的重要民生产业。“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阶段,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农产品加工业引领带动作用,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是拓展农民增收渠道,以及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的重要举措,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四化同步”、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

  记者:“十一五”、“十二五”时期农业部都编制了《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此次编制的《规划》有什么新特点?

  农业部:特点有三个字:“延、融、新”。“延”,就是《规划》延续了前两个五年规划对农产品加工业的整体布局和发展脉络。“融”,就是《规划》将融合理念贯穿始终,融合环节方面,涉及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及服务;融合主体方面,涉及农民、企业、政府以及新型经营主体;融合业态方面,除传统业态外,涉及新型流通、“互联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融合方式方面,涉及一产连二产带三产,二产前延后伸,三产连通一二产,产业、产村、产城融合等。“新”,就是《规划》适应新常态、遵循新理念、重视新技术。新常态方面,要求适应消费结构升级、新型城镇化带来的市场变化;新理念方面,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贯彻《规划》始终;新技术方面,要求适应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生物技术等新技术变革带来的生产模式、消费模式的变化。

  记者:当前,推进全国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农业部:“十二五”时期,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形势持续向好。农业生产基础坚实,粮食生产实现连续三年超过12000亿斤,2015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422元,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56%和63%。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2015年全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近20万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提高到2.2∶1,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5%。新型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到2015年底,新型主体超

  过250万个。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2015年各类涉农电商超过3万家,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速超过10%。

  “十三五”时期,“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系列“三农”政策为加工业和产业融合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新型城镇化和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为加工业和产业融合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加工产品消费需求快速扩张、新型服务消费不断扩大,为加工业和产业融合创造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迅猛、“互联网+”农业服务产业迅速兴起、新兴技术加速创新应用,为加工业和产业融合注入了不竭的发展动力。

  总的来说,推进农产品加工业与产业融合发展基础坚实、机遇难得。

  记者:推进全国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农业部:总的思路是,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基在农业、利在农民、惠在农村”的要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就业增收和激活农村发展活力为目标,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支撑,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和保障农民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为核心,以制度、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动力,强化农产品加工业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推进全产业链和全价值链建设,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推动要素集聚优化,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产业交叉融合互动发展。重点把握坚持创新驱动、激发融合活力,坚持协调发展、优化产业布局,坚持绿色生态、促进持续发展,坚持开放合作、拓展融合空间,坚持利益共享、增进人民福祉等五项发展原则。

  记者:请您描述一下,“产业融合发展总体水平明显提升”的目标是个什么样子?

  农业部:我们在目标定位上,重点把握了两个词,“产业”与“融合”,然后定性定量描绘。产业链条完整、功能多样、业态丰富、利益联结更加稳定的新格局基本形成,农业生产结构更加优化,农产品加工业引领带动作用显著增强,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产业融合机制进一步完善,主要经济指标比较协调、企业效益有所上升、产业逐步迈向中高端水平,带动农业竞争力明显提高,促进农民增收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用持续增强。具体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农产品加工业引领带动作用显著增强。到2020年,力争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6%左右,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2.4∶1,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8%左右。二是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更加活跃。到2020年,力争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年均增速保持在9.5%左右,企业电商销售普及率达到80%,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年均增速保持在40%左右,休闲农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0%左右。三是产业融合机制进一步完善。

  

篇五: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目标

  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3号)、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川办发〔2016〕85号)和市委、市政府《关于以发展新理念为引领加快农业现代化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的意见》(成委发〔2016〕19号)精神,加快推进我市农村一二三产业(以下简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工作思路。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省委“三大发展战略”要求和市委“157”总体思路,以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抓手,以发展都市现代农业为重点,进一步做大做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多元主体,进一步创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方式,进一步建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完善保障措施,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农村发展新格局。

  (二)主要目标。力争到2020年,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总体水平明显提升,基本形成产业链条完整、功能多样、业态丰富、利益联结紧密、产村融合更加协调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农业竞争力明显提高,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村活力显著增强。全市农业增加值超过565亿元,农产品加工率达55%以上,乡村旅游总收入达500亿元,建成农村产业融合示范项目50个,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000元左右。

  二、进一步做大做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多元主体

  (三)强化家庭农场的基础作用。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农业职业经理人,进一步落实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农业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的意见》(成办发〔2014〕39号),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到2020年,累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0万人以上,培育农业职业经理人2万人以上。支持家庭农场发展,修订完善加快推进家庭农场发展的指导意见,建立健全家庭农场名录库,到2020年,累计培育家庭农场5000家以上。引导社会人才从事农业经营,鼓励和吸引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务工经商返乡人员、个体工商户和市场经纪人等兴办家庭农场、开展乡村旅游等经营活动。(责任单位:市农委)

  (四)强化农民合作社的重要作用。推进农民合作社建设,修订完善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快发展做大做强的实施意见,到2020年,累计培育农民合作社10300家以上。鼓励农民合作社发展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支持农民合作社与大型连锁超市、城镇社区对接,拓展合作领域和服务内容。建立健全合作社名录库,加强合作社专业人员、管理人员培训,分级建立农民合作社带头人

  人才库。鼓励支持市级以上农民合作社承担政府涉农项目,引导涉农资金和土地流向农民合作社。(责任单位:市农委)

  (五)强化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支持农业企业投身产业融合,引导企业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服务一体化,鼓励企业建设现代物流体系,健全农产品营销网络,带动农户和农民合作社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农业企业开展合作,鼓励企业以资本、技术或品牌作为纽带进行跨区域、跨行业合作,通过联合、兼并、资产重组等途径,扩能增效、拓展市场,并支持有条件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上市。提升农业企业科技水平,着力提升龙头企业科技水平,支持自主设立研发机构或与高校、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开展农业研发,建立科技示范基地进行科技成果转化。(责任单位:市农委)

  (六)强化社会化服务组织培育。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支持农村信息化、创业孵化、产权流转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引导科研机构、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等提供公共服务。培育基层农业公共服务机构,积极构建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业信息、农业气象等组成的公益性服务体系,建设“一站式”乡镇服务中心以及村级服务站点。培育经营性农业服务组织,创新农业服务组织形式,重点发展全要素、全过程、全产业链的现代农业集团化服务企业。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创建,推动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试点,鼓励向经营性服务机构购买易监管、可量化的公益性服务。(责任单位:市农委)

  三、进一步创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方式

  (七)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大力发展循环农业,以种养结合、种养平衡为导向,调整优化种养殖结构,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率、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和农业综合效益。鼓励创新应用先进农业生产模式,总结并推广各区(市)县先进发展经验。[责任单位:市农委、市林业园林局、市科技局(排名第一的为牵头单位,下同)]

  (八)优化农业空间布局。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小组微生”新农村综合体建设相结合,积极引导农村二三产业向特色镇和产业园区等集中。落实功能区规划,按照我市都市现代农业8大功能区划分,调整农业产业布局。优化县域产业布局,明确县域功能定位,加强培育农产品精深加工、商贸物流、休闲旅游等专业特色小城镇。(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农委、市商务委、市建委、市国土局)

  (九)延伸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鼓励开展代耕代种代收、大田托管、统防统治、烘干储藏等市场化和专业化服务。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完善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初加工用电享受农用电政策。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促进精深加工向优势产区和关键物流节点集中,支持农村特色加工业发展。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档升级,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建设一批具有历史、文化、地域、民族特点的特色旅游乡镇和乡村旅游精品村寨,打造一批赏花基地,依托森林资源发展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等林业休闲服务产业。健全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支持优势产区产地批发市场建设,推进市场流通体系与储运加工布局有机衔接。健全农产品产地营销体系,推广农超、

  农企等形式的产销对接,鼓励在城市社区设立鲜活农产品直销网点。(责任单位:市农委、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经信委、市旅游局、市商务委、市口岸物流办)

  (十)发展农业新兴业态。落实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都市现代农业信息化的意见(试行)》(成办发〔2013〕44号),推动“互联网+”农业发展,加强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投入和运用,加强现代农机、先进设施装备建设,加快建设“智慧动监”“智慧农资”等信息化应用和管理系统。推动高端农业发展,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高产高效高附加值的高端农业,突出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现代种业,加快农产品加工园区、种业园区和种子种苗(种畜禽)繁育中心建设。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完善配送及综合服务网络,推广线上营销和线下体验一体化经营模式,促进电商与经营主体的有效结合。推动创意农业发展,引导科技、人文等元素融入农业,发展农田艺术景观、阳台农艺等文化创意农业。积极探索农产品个性化定制服务、会展农业、农业众筹等新型业态。(责任单位:市农委、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市商务委、市林业园林局)

  (十一)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大力推进100万亩菜粮基地高标准农田、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以及“10+7+3”(10个粮经产业新村建设成片推进综合示范基地、7个产村相融现代农业精品园区和3条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力争将规划的现代农业、现代林业基地建设成为优质农产品生产区、加工区和乡村旅游风景区“三区合一”示范典型。(责任单位:市农委、市发改委、市国土局、市财政局)

  (十二)推动标准化品牌化建设。落实市政府《关于加强农业标准化品牌化建设的意见》(成府发〔2015〕33号),加快构建“市级公用品牌+县级区域品牌+企业自主品牌”的现代农业品牌体系,培育农业“天府品牌”。(牵头单位:市农委、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商务委、市工商局、市质监局)

  (十三)强化农业创新创业。深入实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落实激励农业科技人员及大学生创新创业有关政策,搭建农业创新创业平台,培育农业科技创新应用企业集群,培育一批创客基地,推进科研院所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三权”改革,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责任单位:市农委、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工商局)

  四、进一步建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利益联结机制

  (十四)创新发展订单农业。引导龙头企业在平等互利基础上,与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签订农产品购销合同,合理确定收购价格,形成稳定购销关系。支持龙头企业为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提供贷款担保,并协助订单农户参加农业保险。建立农产品技术开发、生产标准以及质量追溯体系,鼓励农产品产销合作。(责任单位:市农委、市发改委、市商务委、市工商局)

  (十五)鼓励发展股份合作。全面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化改革,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发〔2016〕37号),以盘活集体资产、发展集体经济为重点,选择有基础、有条件的村(社区)开展

  试点,进一步深化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和股份量化,完善农村集体资产股权权能。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其集体资产所有权主体地位,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备案工作,探索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认定的办法。组建集体经济的新型市场经营主体,明确其独立的法人主体地位,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的有效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责任单位:市统筹委、市农委、市水务局)

  (十六)强化工商企业作用。带动农民就业,鼓励从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工商企业优先聘用流转出土地的农民,为其提供技能培训、就业岗位和社会保障。带动农民经营,引导工商企业发挥自身优势,辐射带动农户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管理水平。优化龙头企业管理,完善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认定监测制度,实行动态管理,逐步建立社会责任报告,并健全龙头企业联农带农激励机制,相关扶持政策向联农带农情况较好的龙头企业倾斜。(责任单位:市农委、市统筹委、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国土局、市林业园林局)

  (十七)健全风险防范机制。稳定土地流转关系,推广实物计租货币结算、租金动态调整等计价方式,确保农民获得稳定的租金收入。探索土地流转保险机制,建立土地流转、订单农业等风险保障金制度,推广保险、担保业务在农业中的应用。制定适合农村特点的信用评级方法体系,制定和推行涉农合同示范文本,依法打击涉农合同欺诈违法行为,并加强合同格式条款监督,建立健全合同纠纷行政调解体系,保护双方合法权益。(责任单位:市农委、市统筹委、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工商局、市金融办)

  五、进一步完善保障措施

  (十八)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建立协调工作机制,研究解决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各区(市)县政府(含成都高新区、成都天府新区管委会,下同)要强化主体责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村产业融合集聚。[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农委,各区(市)县政府]

  (十九)强化部门协作。市级有关部门要紧密配合、各司其职,加大重大项目建设支持力度,加强产业指导,制定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和措施,合力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农委、市林业园林局、市水务局、市经信委、市国土局、市科技局、市交委、市商务委、市旅游局、市金融办)

  (二十)开展试点示范。调整支出结构,加大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投入力度,每年度安排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资金,组织实施一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项目。统筹推进崇州市、蒲江县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县建设。围绕产业融合模式、主体培育、政策创新和投融资机制,积极探索和总结成功做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责任单位:崇州市、蒲江县政府,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农委、市经信委、市商务委、市旅游局)

  (二十一)加强财税支持。落实国家现行有关农产品加工企业进项税额核定扣除

  和农产品初加工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落实国家对小微企业的税收扶持政策,积极支持“互联网+现代农业”等新型业态和商业模式发展。积极争取中央、省级财政支持和国家专项建设基金,探索建立农村产业基金。创新政府涉农资金使用和管理方式,研究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设立基金、贷款贴息等方式,带动社会资本投向农村产业融合领域。(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农委、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农发投公司)

  (二十二)保障合理的用地需求。落实市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行用地价格补助的意见》(成办函〔2016〕108号),支持农村产业融合涉及的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和仓储物流等项目建设用地,通过实施农村闲置宅基地整理、农村土地整治等项目带来的建设用地指标,优先用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责任单位:市国土局、市发改委、市农委)

  (二十三)完善农村金融服务。落实市政府、人行成都分行、省发展改革委、省政府金融办、四川银监局、四川证监局、四川保监局《关于成都市农村金融服务改革综合试点的实施意见》(成府发〔2015〕41号),进一步用好农贷通平台,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更好地解决农村产业融合经营主体的融资难问题。(责任单位:市金融办、市财政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农委、市发改委)

  (二十四)改善基础设施。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行动计划,强化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加快骨干渠系节水改造步伐,大力推广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强化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加强农村自然生态资源保护。完善农村物流设施,统筹规划建设农村现代物流基础设施,逐步健全以县、乡、村三级物流节点为支撑的农村物流网络体系。完善休闲农业配套设施,推动乡村旅游道路、供电、供水、停车场、卫生间、观景台、游客接待中心、标识系统等配套设施建设。结合精准扶贫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相关扶持资金向贫困地区倾斜,支持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投资贫困地区农村产业融合项目。(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国土局、市水务局、市交委、市建委、市经信委、市农委、市商务委、市旅游局)

  

  

篇六: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目标

  农业农村部印发《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

  (2020-2025年)》以产业发展促乡村全面

  振兴

  作者:来源:《农经》2020年第08期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日前,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这是第一次对乡村产业发展作出全面规划。《规划》提出,要发掘乡村功能价值,强化创新引领,突出集群成链,培育发展新动能,聚集资源要素,加快发展乡村产业,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乡村产业发展六大重点任务

  提升农产品加工业

  聚焦精深加工

  鼓励和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中小微企业等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促进农产品顺利进入市场和后续加工环节。引导大型农业企业发展精细加工,开发类别多样、营养健康、方便快捷的系列化产品。推进深度开发,发展系列化的加工制品。

  着力优化布局

  统筹产区、销区和园区布局。推进农产品加工向产地下沉,向优势区域聚集,向中心镇(乡)和物流节点聚集,向重点专业村聚集。推进农产品加工与销区对接,丰富加工产品,培育加工业态。推进农产品加工向园区集中,提升农产品加工园,建设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

  加快集成创新

  推进加工技术创新,以农产品加工关键环节和瓶颈制约为重点,组织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与企业联合开展技术攻关。推进加工装备创制。扶持一批农产品加工装备研发机构和生产创制企业,开展加工技术与信息化、智能化、工程化装备研发。

  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

  到2025年,每个农牧渔业大县(市)建设一个农产品加工园,建设300个产值超10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园。

  到2025年,建设50个集成度高、系统化强、能应用、可复制的农产品加工技术集成科研基地。

  拓展乡村特色产业

  构建全产业链

  以特色资源增强竞争力,以加工流通延伸产业链,以信息技术打造供应链,以业态丰富提升价值链,开发特色化、多样化产品,提升乡村特色产业的附加值。

  形成“圈”状发展格局

  集聚资源、集中力量,建设富有特色、规模适中、带动力强的特色产业集聚区,形成“一村一品”微型经济圈、农业产业强镇小型经济圈、现代农业产业园中型经济圈、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大型经济圈,构建乡村产业“圈”状发展格局。

  推进产业扶贫

  推进资源与企业对接。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向贫困地区特色优势区聚集。推进产品与市场对接,让贫困地区的特色产品通过市场平台走出山区。

  乡村特色产业提升工程

  到2025年,新认定1000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

  建设1600个农业产业强镇;30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

  150个产值超100亿元、30个产值超1000亿元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培育2000个“乡字号”“土字号”特色知名品牌,推介1000个全国乡村能工巧匠。

  优化乡村休闲旅游业

  推进布局优化

  聚焦重点区域,建设城市周边、自然风景区周边、民俗民族风情区、传统农区等“四大区域”乡村休闲旅游区域和景点。

  推进差异发展

  突出特色化,在“唯我独有”上下功夫,开发特色资源、特色文化、特色产品;突出差异化,在“唯我独优”上下功夫,把握定位差异,瞄准市场差异,彰显功能差异;突出多样化,在“唯我独多”上下功夫,推进主体多样、业态多样、模式多样。

  打造精品工程

  建设休闲农业重点县、美丽休闲乡村和休闲农业园区,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和园区,建设健康养生养老基地和中小学生实践教育基地。

  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

  到2025年,建设300个休闲农业重点县,培育一批有知名度、有影响力的休闲农业“打卡地”;

  推介1500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推介1000个全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景点线路。

  发展乡村新型服务业

  提升生产性服务业

  扩大服务领域,开展农技推广、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烘干收储等农业生产性服务,以及市场信息、农资供应、农产品营销等服务。提高服务水平,开展托管服务、专项服务、连锁服务、个性化服务等综合配套服务。

  拓展生活性服务业

  丰富服务内容,改造提升餐饮住宿、商超零售、美容美发等乡村生活服务业,积极发展养老护幼、卫生保洁、文化演出等乡村服务业。创新服务方式,积极发展订制服务、体验服务、智慧服务、共享服务、绿色服务等新形态。

  发展农村电商

  培育农村电子商务主体,引导各类电子商务主体到乡村布局,构建农村购物网络平台,发展农村电商末端网点。扩大农村电子商务应用,拓展农产品、民俗产品等产品进城空间。改善农村电子商务环境,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建设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

  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打造农业产业化升级版,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队伍、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推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多元融合主體,发展多类型融合业态,建立健全融合机制。

  一是打造农业产业化升级版

  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队伍,打造乡村产业发展“新雁阵”。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实现抱团发展。

  二是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培育多元融合主体,形成企业主体、农民参与、科研助力、金融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发展多类型融合业态。引导各类经营主体以加工流通带动业态融合,发展中央厨房等业态。建立健全融合机制,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建立多种类型的合作方式,促进利益融合。

  推进农村创新创业培育创业主体,解决“谁来创”的问题深入实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培育返乡创业主体、入乡创业主体、在乡创业主体,打造一批扎根乡村、服务农业、带动农民的创新创业群体。搭建创业平台,解决“在哪创”的问题按照“政府搭建平台、平台聚集资源、资源服务创业”的要求,建设各类创新创业园区和孵化实训基地。强化创业指导,解决“如何创”的问题建立企业家创业导师队伍,建立带头人创业导师队伍,建立专家创业导师队伍开展点对点指导,强化创业服务,强化创业培训,创新指导服务方式。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到2025年,培育100万名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带动1500万返乡入乡人员创业;培育10万名农村创新创业导师;建设2000个农村创新创业园区和孵化实训基地;着力造就一支懂经营、善管理、具有战略眼光和开拓精神的乡村企业家队伍,选树1000名全国优秀乡村企业家队伍。

  

  

篇七: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目标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张天佐

  【期刊名称】《中国果业信息》

  【年(卷),期】2016(033)002

  【总页数】1页(P前插1)

  【作者】张天佐

  【作者单位】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

  【正文语种】中文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推进农村产业融合,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注重四个方面:一是纵向延伸,健全和完善农业产业链条。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就是要按照现代化大生产的要求,在纵向上推行产加销一体化,将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等环节链接成一个有机整体,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城市和乡村、现代工业和农业的有效联结,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要重点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促进主产区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建设稳定的原料生产基地,支持合作社发展加工流通和直供直销;完善跨区域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通过一系列积极行动,健全完善农业的产业链、就业链、价值链,提高我国农业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和效益。二是横向拓展,挖掘农业价值创造潜力。农业除了食品保障、原料供给、就业增收

  等基本功能,还有生态涵养、观光休闲和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这一鲜明特点在大国表现得尤为突出。我国地域辽阔,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丰富且有特色。近些年,许多地方依靠独特资源,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和乡村旅游,带动了一方经济,富裕了一方百姓,成为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新亮点。今后,要特别注意对农业非传统功能的挖掘,最大程度地提升农业的价值创造能力。要采取以奖代补等多种方式扶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发展,扶持农民发展休闲旅游业合作社,支持有条件的地方通过盘活农村资源资产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三是深度融合,提升农业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产业融合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它能够引发产业功能、形态、组织方式和商业模式的重大变化。为了加快建设现代农业,要高度重视促进农业产业深度融合,将农业作为一个整体来谋划,提高产业发展的统一性、协调性。要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化;要着眼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统筹考虑产业布局与环境保护,将产业与生态有机结合起来;要创新体制机制,采取政策扶持、PPP等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各方主体投入农业、加强合作的积极性;要促进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提高产业融合的规模效应;要利用互联网平台,促进产业之间的线上融合,增进经济效率。四是创新制度,让农民成为共享利益的主体。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要立足农业、依靠农民、惠及农村,任何时候都不能剥夺农民的主体地位。有一些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后,代替了农民而不是带动农民,导致农民在农业发展中被边缘化。从基本国情和农情出发,一定要完善农业产业链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共享产业融合发展的增值收益。要按照1号文件的要求,支持供销社创办领办合作社,引领农民参与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发展订单农业,密切企业与农民的利益关系;积极发展股份合作,建立农民入股参与农业经营、合理分享收益的长效机制;探索有效办法,实现财政支农资金帮助农民稳定分享产业链利益。要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农

  民利益作为推进产业融合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充分体现农民的主体地位,赢得农民的真心支持和广泛参与,为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篇八: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目标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实施方案

  Word文档-可编辑

  编辑单位:XX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二O一八年三月

  1

  目录

  第一章试点背景.................................................5一、基本情况.................................................5(一)XX地区概况.......................................5(二)农业产业现状......................................6(三)工业及农产品加工业现状............................6(四)第三产业发展现状..................................6(五)农业经营主体情况..................................6二、基础和优势...............................................7

  第二章试点总体要求............................................12一、指导思想................................................12二、基本原则................................................12三、申报试点的类型和理由....................................13四、发展定位................................................14五、试点目标................................................14

  第三章试点示范主要内容.........................................16一、构建“2+3+N”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空间布局...................16二、推进农业产业链延伸融合..................................17(一)强化农业基础.....................................17(二)推进农业与加工业融合.............................18(三)推进农业与旅游融合...............................19(四)推进农业与现代商务物流业深度融合.................21(五)推进农业产业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22(六)推进农业新型业态发展.............................23三、推进工业与农业融合......................................23四、培育多元化产业融合主体..................................24(一)培育发展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24(二)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5(三)培育壮大龙头企业.................................26

  1

  (四)发展社会化服务组织...............................28(五)积极培养新型农民.................................29(六)积极发展行业协会和产业联盟.......................29五、构建新型利益联结机制....................................29(一)推广订单协作型利益联结...........................30(二)健全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30(三)发展股份合作型利益联结...........................31(四)建立风险防范机制.................................32(五)促进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相互之间利益的紧密联结...........................................................33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33七、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35第四章机制创新................................................38一、创新产业融合投融资机制..................................38二、积极推进农业规模经营....................................39三、进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40四、加快构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框架......................41五、大力引入工商资本........................................42第五章重点建设项目............................................45一、农业建设项目............................................45(一)农业基地建设.....................................45(二)农业与旅游结合建设...............................46(三)农业与文化产业结合建设...........................47(四)农业新型业态建设.................................48二、景点景区建设项目........................................48三、农产品加工建设项目......................................49四、商贸物流建设项目........................................49五、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49六、新型城镇化建设项目......................................52第六章实施进度安排............................................62

  

篇九: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目标

  一发展目标坚持长三角的菜篮子米袋子和江苏省的大公园梦田园乡村发展定位以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为导向以产业质量效益双提升为目标以体制技术和模式创新为动力推动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实现产业融合增值收益留在乡村构建结构合理链条完整的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格局打造实施乡村振兴的新支撑农业转型发展的新亮点和产业富民增收的新载体努力把我市建设成苏北现代农业示范区全省农村三产融合样板区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

  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相关文件精神,加快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方案。

  一、发展目标坚持长三角的“菜篮子”“米袋子”和江苏省的“大公园”“梦田园”乡村发展定位,以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为导向,以产业质量效益双提升为目标,以体制、技术和模式创新为动力,推动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实现产业融合增值收益留在乡村,构建结构合理、链条完整的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格局,打造实施乡村振兴的新支撑、农业转型发展的新亮点和产业富民增收的新载体,努力把我市建设成苏北现代农业示范区、全省农村三产融合样板区,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到2022年,全面建成优质稻米、标准化果蔬、园艺型花木、农牧循环型生猪、精深加工型肉禽、生态河蟹六大百亿级产业体系,形成一批链条完备的特色主导产业、内涵提升的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功能健全的休闲农旅业、底蕴丰富的乡土新产业、多元发展的乡村服务业,农业综合产值超1000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达2.5:1,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增加值占县域生产总值比重大幅提升。

  二、明确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布局方向(一)突出规模集聚,优化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布局。坚持六大产业培育方向,制定县域“1+2”产业体系建设计划,实施工厂化食用菌、花木电商、生态河蟹三个“单打冠军”产业建设行动,培育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立足特色主导产业布局,构建“一带三区”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格局。“一带”,即以古黄河沿线果蔬产业为依托,打造集高端园艺、精深加工、乡村旅游于一体的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带。“三区”,即以洪泽湖环线优质食味稻米和大规格河蟹产业为基础,建设集规模农业、农(水)产品加工、农业服务业于一体的以传统种养业延链补链为代表的融合发展示范区;以沭阳县花木优势产区为主体,培育集园林造景、家庭园艺、农村电商、物流快递于一体的以花木产业转型升级为代表的融合发展示范区;以环中心城区周边果蔬种植、生态养殖为基础,构建集高效种养、精深加工、农事体验、农旅休闲于一体的以都市农业为代表的融合发展示范区。到2022年,全市建成全产业链产值50亿元以上特色产业集群5个,省级以上特色农产品优势区2个。(二)坚持分类施策,提升农房改善产业配套水平。把农房项目区作为乡村产业融合集成的重要载体,引导农业特色突出的项目区优先发展高效设施种养、优势农副产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按照“半日务工圈”导向,支持涉农重点镇、加工业基础好的区域做大做强三产融合产业园,鼓励乡土底蕴足的项目区因

  地制宜发展休闲农业、文创农业、涉农服务业等新业态。到2022年,农房改善区实现产业项目全覆盖,探索形成产城融合发展新模式。

  (三)聚焦脱贫攻坚,加快薄弱片区产业融合发展。把经济薄弱片区作为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优先区域,建立重大项目刚性布点制度,确保每年新开工农业重大项目中30%以上落户经济薄弱片区。加快补强三大片区和相对薄弱片区产业融合发展短板,重点提升泗洪西南岗片区林果产业精深加工能力和林牧循环产业,打造华东地区最大的干果产业基地和肉食品加工区;推动成子湖片区发挥水资源优势发展农业旅游,立足特色渔业拓展渔事体验、垂钓旅游等新业态,放大水韵特色;完善涟沭结合部片区设施果蔬基地产地初加工、冷链仓储等配套设施,推动产业向育苗研发以及加工物流两端延伸,构建面向苏南地区的“菜篮子”供应基地。

  (四)强化园区建设,打造农业融合发展的综合体。把园区作为乡村产业融合的主战场,集成政策资源,加快构建一二三产业有机整合、一体推进的园区经济综合体。加大国家、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申创进程,支持洋河新区创建省级农业高新区,争创国家级农业高新区,逐步实现省级及以上园区县区全覆盖。遵循“镇园一体”和“半日务工圈”方向,按照“一区多园”“一园多点”的方式,优选部分产业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乡镇率先开展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逐步向周边涉农重点乡镇辐射、覆盖。到

  2022年,各县区均创成1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或省级示范园,全市建成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三产融合产业园)15个以上。

  三、打造全方位发展的乡村产业体系(五)强化压舱石作用,全面提升农产品供给水平。严格落实“米袋子”责任制、“菜篮子”负责制,压紧压实重要农产品保供县(区)主体责任,建好385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14万亩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加快生猪产能恢复。大力推广稻田综合种养、稻经轮作兼作模式,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网络,提高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到2022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900万亩,粮食总产量稳定在410万吨;生猪规模养殖比重达84%,出栏量保持在240万头;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77%。(六)提升产业链水平,着力打造六大产业体系。深耕六大产业,持续补链强链。稻米产业重点抓好食味稻米种植扩面、稻田综合种养扩面、稻米精深加工能力提升“两扩一提升”,构建订单式产加销储全产业链。果蔬产业重点推进标准化基地、种苗繁育中心、产后预处理设施、冷链仓储直供平台“四个建设”,形成直供直销标准化产业体系。花木产业重点培育高端特色苗木种植、园艺设计施工“两类主体”,加快产业提档升级。生猪产业重点提高规模养殖、生态治理、冷链加工“三个能力”,推动养殖大市向猪肉制品强市转型。肉禽产业重点强化粪污集中处理、订单养殖、禽肉食品加工“三项能力”,搭建从牧场到餐桌的全

  产业链。河蟹产业重点聚焦标准化池塘改造、秋冬季暂养、种苗繁育、品牌营销“四个突破”,打造保供周期最长“全国唯一春节品蟹地”。到2022年,六大产业综合产值均超百亿元。

  (七)突出内涵型发展,加快配套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实施加工、冷链、电商三大行动,推动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向镇村延伸。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档升级行动,逐步推进蔬菜、果品、水产品主产区初加工全覆盖,加快泗阳食用菌、桃果加工,泗洪、宿豫稻米加工,泗洪猪肉加工,宿豫禽肉加工,经开区果蔬加工7个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建设。实施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行动,重点推进果蔬、水产品、畜禽主产区产地型冷库及预冷设施建设,构建形成以农业园区、农贸市场为枢纽的生鲜农产品物流格局。实施农产品线上销售提档升级行动,健全县级农村电商运营服务中心、乡镇标准化供货基地、村级电商服务站三级体系。到2022年,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600家,农产品线上销售额突破200亿元。

  (八)突出功能性挖掘,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研究制定促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用地、财政、金融等支持政策。突出沭阳、宿豫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提质,洋河全域休闲旅游经济塑造,洪泽湖、成子湖、骆马湖和古黄河沿线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扶持创建一批有影响力的休闲农业精品村、主题农园、乡村旅游重点村,推动串点成线,打造一批精品乡村旅游线路。全面提升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水平,

  加快交通干道、重点旅游景区到乡村旅游地的道路交通建设,开通乡村旅游公交专线、乡村旅游直通车,提升乡村旅游的可进入性。加强乡村旅游供水供电、垃圾污水处理以及停车、环卫、通讯等配套设施建设,提升乡村旅游发展保障能力。到2022年,全市建成省级休闲农业精品村35个、主题创意农园40个、乡村旅游精品线路10条,休闲农业游客吸引度达3000人次/平方公里以上。

  (九)注重价值链拓展,传承培育乡土特色产业。围绕传承乡土文化、留住乡村味道,因地制宜打造“乡村工坊”。建立乡土特色产品发展目录,甄选一批如云渡桃雕、陆集粉皮、钱集老鹅等区域性特色产品,通过改良设备、改善工艺、再造流程,推动乡土产业现代化。搭建乡土产业发展平台,在古黄河生态廊道、农业园区、农民集中居住区、乡镇创业创新园因地制宜布局建设乡村工坊,在市内热门景区、重要商业街区开设乡土特色产品街,在网络第三方平台开办乡土产品专卖店,焕发乡土产业新生机。壮大乡村工匠队伍,加快培育一批乡村工匠、非遗传承人。到2022年,全市培育一批乡土气息浓郁、市场影响力强的乡土特色产业。

  (十)抓好多领域并进,做大做强现代农业服务业。突出要素集聚、主体多元、机制高效、体系完整,主攻两大领域。主攻种源繁育能力提升,加快洪泽湖虾蟹、骆马湖河蟹、泗洪优质稻米、宿城稻麦与蔬菜和洋河果蔬等种源基地建设,提高主导产品

  良种本地化供应能力。主攻生产服务能力提升,依托供销合作社发挥体系作用,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供农资供应、测土配方施肥、农机作业、统防统治、收储加工等系列化服务;鼓励农民合作社发挥组织作用,向社员提供耕种生产、农资采购、产品销售等区块化服务;引导龙头企业发挥带动作用,通过订单方式为农户提供产、收、储、运全程化服务;支持专业服务主体发展,提供模式成熟、机动灵活的多元化服务。到2022年,全市主导产品基本实现良种本地化供应,大规格河蟹种源自给率达86%,优质稻种自给率达98%;扶持100家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拓展经营领域、提升服务能力。

  四、筑牢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十一)抓牢农业招商引资,提升大项目集聚力。坚持项目化推进机制,借助工商资本“上山下乡”带动乡村产业发展。实施全市乡村产业重大投资项目三年滚动计划,围绕六大产业链条补强、县域“1+2”产业规模提升、“单打冠军”产业培育,健全完善乡村产业重大项目清单,建设一批三产融合型亿元以上大项目。到2022年,全市每年新竣工农业重大项目100个左右,其中亿元以上三产融合型项目5个以上。(十二)做响区域公用品牌,形成好产品影响力。以“宿有千香”产品为重点,全面推进品牌强农战略。抓好上海、南京等重点区域品牌推广,以“宿有千香·霸王蟹”为突破口,提升农产品知名度。加大品牌营销力度,按照“龙头企业+线下实体店”

  的模式,在长三角重点城市有序布局线下营销网络,推动品牌产品进驻大型商超零售体系。深化与第三方电商平台的合作,打造网络“爆品”。到2022年,“宿有千香”品牌年销售额突破5亿元,“宿有千香”品牌估值超5亿元。

  (十三)做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深融合源动力。突出龙头企业在三产融合中的骨干作用,支持企业开展协同创新和现代产业要素引进集成,重点培育15—20家有核心竞争力、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本土龙头企业,加快打造一批十亿元企业、全国领军企业、行业“小巨人”企业。突出集体经济组织在乡村产业发展中的统筹作用,全面推广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牵头创办村级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的“三社共建”模式,在2020年完成试点示范的基础上,全面推广推进,增强村集体在乡村产业发展中的凝聚力。突出家庭农场、合作社在规模经营中的主导地位,建立示范家庭农场、示范合作社培育清单,通过订制化培训、贷款担保贴息等多种方式予以扶持。到2022年,全市国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分别达8家、65家,年产值10亿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10家;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增长率、示范合作社率分别达10%、15%,建成“三社共建”示范村80个。

  (十四)发挥平台载体作用,提升强产业承载力。立足“建设一个园区、支撑一片产业、带动一方致富”的定位,对标国家、省级园区建设标准,全面提升市级园区建设水平。提升园区基础

  设施水平,按照“八通一平”(水、电、路、信、网、气、排污、雨水收集和平整土地)标准,实现园区高标准农田全覆盖。强化园区公共配套,抓好种养基地、加工基地、种源繁育基地“三个基地”和招商引资平台、农业高新技术转化平台、现代农业技术展示平台、农民实训平台、营销管理平台“五个公共平台”建设,形成支撑区域乡村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载体。

  (十五)改善物质装备水平,打造快发展助推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按照“五统一”标准,逐步推进主导产业优势区、经济薄弱地区、古黄河生态廊道沿线地区高标准农田全覆盖。实施农业生产机械化提升工程,基本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以8个万亩蔬菜基地、三大林果产业优势区、沭阳花木主产区为重点,加快推进设施园艺领域“机器换人”。实施智慧农业建设工程,建成运行农业大数据平台,推进农业大数据在精准生产、质量监管、态势感知、综合分析、预警预测、辅助决策等领域的智慧应用,打造全市“智慧农业大脑”。依托国家、省、市三级现代农业园区,加快农业物联网向六大产业核心基地覆盖,打造一批智慧农业应用基地。结合洋河农业高新区建设,积极探索物联网、大数据、智能装备、智能识别、人工智能等设施装备整体应用示范研究,开展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产业创新,打造全市智慧农业试验示范区。到2022年,全市高标准农田占比达80%,设施园艺机械化水平达50%,农业物联网应用覆盖率达30%。

  (十六)健全产业发展共享机制,强化小农户带动力。坚持

  利益联合,鼓励“资本下乡”,大力组织开展“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活动,支持社会资本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构建产业化联合体,发展订单农业、推行返租倒包、扩大股份合作经营,与乡村集体、新型主体、小农户形成利益共同体,引导小农户参与产业融合、分享发展红利。坚持共创共享,支持以农业园区、涉农科研院所、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为载体,打造农村“星创天地”;支持利用农村闲置建设用地、“四荒地”建设农村电子商务创业园、农民创业孵化园等众创空间。到2022年,全市建成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5家,订单农业面积超100万亩,返租倒包、股份合作型农业基地超200个。

  五、强化乡村产业发展的要素保障(十七)强化组织领导保障。把产业振兴作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建立市县乡村层层落实责任的工作机制,建立农业农村部门牵头抓总、各部门协同配合的推进机制。强化正向激励与引导,对目标任务、重点举措和支持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科学考评,考评结果与项目安排、评先评优等挂钩。科学编制市级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布局、产能规划和主攻重点。(十八)强化土地要素保障。加大土地供给力度,全面落实新编制县乡国土空间规划安排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用于保障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项目用地,市、县(区)每年单列不少于5%的建设用地计划支持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两项政策。

  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和农村宅基地改革,支持农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使用建设用地自办或以土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方式与其它单位和个人共同兴办乡村产业,引导农村居民利用自有住宅或其他条件依法从事乡村休闲、旅游、康养等产业和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加强项目用地审批,对现代农业、乡村旅游业等农村合理业态,可以纳入单独选址建设项目管理,依法在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外申请用地。不得以点状用地和乡村旅游等名义进行房地产项目建设。优化用地审批管理,设施农用地按农用地管理,由乡镇政府备案并报县级自然资源与规划部门汇总,不需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严禁以设施农业用地为名从事非农建设。

  (十九)强化财政投入保障。强化政府“三农”投入优先保障责任,推动建立“三农”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大涉农财政资金整合力度,集中财力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规模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拓展财政支农资金来源,积极争取上级债券用于支持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加快补齐农田基础设施、农业物质装备、农业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短板。提升财政资金撬动效应,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交易收益,设立乡村振兴基金,撬动更多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投入乡村产业。

  (二十)强化金融支撑保障。增加金融支农有效供给,围绕优势主导产业建设,优先满足农业科技研发、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冷链仓储物流等重点领域融资需求,切实加大对现代农业产业

  园区、农业产业强镇等平台载体的金融支持力度。创新金融支农产品,大力推广“一次授信、随借随还、循环使用”的农业金融产品,推广“无还本续贷”信贷产品,缓解贷款期限与农业生产周期错配矛盾。降低农业信贷成本,提升差别化利率定价能力,进一步压降普惠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利率,推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结算优惠套餐。健全农业担保体系,降低新型农业主体担保费率,鼓励将温室大棚、养殖圈舍、土地经营权、农机具依法合规抵押融资;优化完善农业保险管理体制和经营模式,探索依托养殖企业和规模养殖场创新养殖保险模式和财政支持方式,鼓励开展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农业收益保险。完善农业信用体系,推动金融机构对守信涉农经营主体倾斜资源,进一步降低新型经营主体的授信门槛、担保门槛。

  (二十一)强化人才资源保障。强化产业带头人建设,制定“人才下乡”激励政策,鼓励城市高端管理人才、技术人才下乡创业创新,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建立乡村产业人才库,实施乡土人才“三带”行动、巾帼新农民培育六大行动和“新农菁英”培育计划,培育农村青年带头人。强化科技人才建设,推动科技特派员实现县级全覆盖,支持科技人员以科技成果入股农业企业,落实科研人员校企、院企共建双聘机制。强化农业龙头企业人才建设,鼓励采取政府采购服务等形式,建立涉农高职院校与企业间订单培训机制,对符合条件的成长型农业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强化新型农民建设,探索农民学历提升

  办法,建设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构建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

  

  

篇十: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目标

  农业部:推进产业交叉融合互动发展

  作者:暂无来源:《粮食决策》2016年第22期

  近日,农业部印发《全国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对“十三五”期间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目标、主要任务、重点布局、重大工程、保障措施等做出全面部署安排。

  《规划》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增进农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基在农业、利在农民、惠在农村”的要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就业增收和激活农村发展活力为目标,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支撑,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和保障农民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为核心,以制度、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动力,强化农产品加工业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推进全产业链和全价值链建设,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推动要素集聚优化,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发展。

  《规划》提出,到2020年,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总体水平明显提升,产业链条完整、功能多样、业态丰富、利益联结更加稳定的新格局基本形成,农业生产结构更加优化,农产品加工业引领带动作用显著增强,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产业融合机制进一步完善,主要经济指标比较协调、企业效益有所上升、产业逐步迈向中高端水平,带动农业竞争力明显提高,促进农民增收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用持续增强。

  《规划》确定了四方面重点任务。一是做优农村第一产业,发展绿色循环农业、推进优质农产品生产、优化农业发展设施条件,夯实产业融合发展基础。二是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大力支持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全面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整体水平、努力推动农产品及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提升产业融合发展带动能力。三是做活农村第三产业,大力发展各类专业流通服务、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拓宽产业融合发展途径。四是创新融合机制,培育多元化产业融合主体、发展多类型产业融合方式、建立多形式利益联结机制,激发产业融合发展内生动力。

  《规划》结合主要任务,依托自然和区位优势、重点产业、优势产业集群,对融合发展区域功能定位、重点产业结构、农产品加工园区和产业融合先导区建设进行了合理布局。围绕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提出了专用原料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升、产业融合试点示范四项重大工程。

  

  

篇十一: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目标

 有以省级农业产业化企业湖北天意种猪有限公司为龙头的畜禽养殖业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企业黄冈东坡粮油集团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农产品加工业等其中东坡粮油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全国大米加工企业50强天意科技是中国窑炉著名品牌全国种猪示范养殖基地湖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国就业先进单位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实施方案

  Word文档-可编辑

  编辑单位:XX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二O一八年三月

  1

  目录

  第一章试点背景.................................................5一、基本情况.................................................5(一)XX地区概况.......................................5(二)农业产业现状......................................6(三)工业及农产品加工业现状............................6(四)第三产业发展现状..................................6(五)农业经营主体情况..................................6二、基础和优势...............................................7

  第二章试点总体要求............................................12一、指导思想................................................12二、基本原则................................................12三、申报试点的类型和理由....................................13四、发展定位................................................14五、试点目标................................................14

  第三章试点示范主要内容.........................................16一、构建“2+3+N”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空间布局...................16二、推进农业产业链延伸融合..................................17(一)强化农业基础.....................................17(二)推进农业与加工业融合.............................18(三)推进农业与旅游融合...............................19(四)推进农业与现代商务物流业深度融合.................21(五)推进农业产业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22(六)推进农业新型业态发展.............................23三、推进工业与农业融合......................................23四、培育多元化产业融合主体..................................24(一)培育发展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24(二)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5(三)培育壮大龙头企业.................................26

  1

  (四)发展社会化服务组织...............................28(五)积极培养新型农民.................................29(六)积极发展行业协会和产业联盟.......................29五、构建新型利益联结机制....................................29(一)推广订单协作型利益联结...........................30(二)健全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30(三)发展股份合作型利益联结...........................31(四)建立风险防范机制.................................32(五)促进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相互之间利益的紧密联结...........................................................33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33七、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35第四章机制创新................................................38一、创新产业融合投融资机制..................................38二、积极推进农业规模经营....................................39三、进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40四、加快构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框架......................41五、大力引入工商资本........................................42第五章重点建设项目............................................45一、农业建设项目............................................45(一)农业基地建设.....................................45(二)农业与旅游结合建设...............................46(三)农业与文化产业结合建设...........................47(四)农业新型业态建设.................................48二、景点景区建设项目........................................48三、农产品加工建设项目......................................49四、商贸物流建设项目........................................49五、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49六、新型城镇化建设项目......................................52第六章实施进度安排............................................62

  2

  一、实施年限................................................62二、进度安排...............................................62第七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65一、投资估算................................................65二、资金筹集方案............................................67第八章保障措施................................................68一、加强组织领导............................................68二、制定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规划................................68三、强化招商引资............................................69四、加强政策宣传............................................69

  3

  中共中央2015年、2016年连续两个1号文件提出: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2017年1号文件明确要求:深入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工程,支持建设一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3号)。湖北省2017年1号文件、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鄂政办发〔2017〕1号)对我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进行了具体部署。为落实上述文件精神,开展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根据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农业厅、省经信委、省商务厅、省国土资源厅、省旅游委等部门《关于开展全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乡(镇)申报的通知》要求,我们编制《XX县XX地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实施方案》。

  4

  第一章试点背景

  一、基本情况

  (一)XX地区概况1、基本情况XX地区位于XX县中部,大别山南麓,全镇版图面积52.04平方公里,下辖21个行政村、1个社区,184个村民小组,7251户,总人口2.22万人。森林覆盖率达到80%,属滨江平原向山区过渡的低丘陵地形,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均日照时数2086小时,年均雨量1240毫米,多年平均气温17℃,无霜期263天。2、区位交通XX地区交通优势明显,距XX县城18公里,距黄冈市区36公里,距黄冈城际站25公里,距京九铁路黄州火车站10公里,距省会武汉城区50公里,距罗霍洲港口20公里,距阳逻国际集装箱转运中心30公里,距武汉天河国际机场仅70公里;到黄冈城际铁路站车程30分钟以内,到武汉高铁站车程仅为35分钟,临近大广高速,武英高速、黄鄂高速,318国道、106国道横穿镇区,高速进出口距离镇区不足一公里。3、经济社会发展状况2016年XX全镇工农业总产值15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0亿元、农业总产值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增长10%、;财政收入422.84万元,比上年增长6.3%。

  5

  (二)农业产业现状XX地区山林面积24000亩,水面面积5000亩,耕地面积19617亩(包括水田17561亩,旱地2056亩);森林覆盖率达到80%。XX地区淡水资源丰富,降水充足,库容量大,共有水库12座,其中小(一)型水库1座,小(二)型水库9座,总库容729.65万立方米。全镇共有河流3条,抗旱支渠5条,闸门1座。2016年全镇农业总产值5亿元,比上年增长10%、人平纯收入24568元,比上年增长9%。农村经济总收入3890万元。

  (三)工业及农产品加工业现状2016年XX(农产品)工业园有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26家,从业人员2128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5家,县市级重点龙头企业9家,园区内先后有黄冈东坡粮油食品集团等多个企业31个产品品牌等获得省以上相关机构的“三品”认证。

  (四)第三产业发展现状正在建设以戴家湾、紫金庄、刘家冲为中心建设旅游休闲度假中心。XX(农产品)工业园的桑葚种植及果品深加工基地,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主营桑葚、蓝莓、葡萄等种植品种,配套建设酿酒厂,致力打造成集休闲、观光、采摘、旅游于一体的生态采摘园。

  (五)农业经营主体情况2016年XX地区家庭承包经营的农户6653户,家庭承包经营的耕地11965亩;专业大户7户,经营面积1060亩。家庭承包耕地流转总

  6

  面积16500亩,其中流转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14229亩。有农民专业合作社53个,其中被农业主管部门认定为示范社的1

  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3210个,其中普通农户285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非成员农户1510户。农场家庭40个,已全部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

  二、基础和优势

  1、XX地区区位、交通优势明显。XX地区位于XX县中心地带,距XX县城18公里。历史上的XX是徽商及本土罗田、英山等地上武汉,进四川,行湖南,进江西的陆路要道的交叉口,是商贾必经的要道,是有名的“小汉口”,是“富人追,穷人馋,神仙路过歇三朝”宝地。现在的是XX县县城到其他乡镇必经之地,镇区临近大广高速,武英高速、黄鄂高速,高速进出口距离镇区不足一公里。318国道、106国道横穿镇区,流动人口多,商贸活跃,经济带动力强,人口聚集作用明显。

  2、XX地区是XX县农产品集中区,一直以来农业新技术应用在全省全市领先。XX县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是国家粮油大县和湖北省15个优质水稻示范县之一。XX地区位于县境中南部,是XX县的农产品集中区。XX地区农民具有积极接收新技术、新品种的良好传统。上世纪70-80年代,XX地区在水稻温室育秧技术上应用最早、应用面最广、技术最成熟,是全省优秀示范点。90年代,XX地区是黄冈市和XX县农业新品种展示区。原省委书记贾志杰、罗清泉先后到XX地区调研水稻旱育抛秧等农业生产新技术。目前,XX地区新品种应用率达到90%以上,种植业、养殖业新品种应用率一直排在全省全市前列,水稻集中育秧覆盖率达到70%,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率达

  7

  到100%,配方施肥应用率达到100%,农业全程机械化率达到85%以上。XX县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有56人,其中高级农艺师5人,农艺师32人。XX地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4人,其中农艺师3人。XX地区先后实施了实施科技入户工程、阳光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大学生村官培训工程等培训计划,培养了一大批农村科技能手和致富带头人,全镇有科技示范户260户。与华中农业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湖北省农科院、武汉轻工学院等大专院校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建立大学生实训实习基地。这些平台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3、XX地区农业产业化优势明显。XX(农产品)工业园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5家,县市级龙头企业9家。有以省级农业产业化企业湖北天意种猪有限公司为龙头的畜禽养殖业、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企业黄冈东坡粮油集团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农产品加工业等,其中东坡粮油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全国大米加工企业50强”,天意科技是“中国窑炉著名品牌”、“全国种猪示范养殖基地”、“湖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国就业先进单位”。2016年10月21日,经XX县申报、黄冈市农业局审核、省农业厅专家评审,XX经济开发区XX(农产品)工业园被认定为湖北省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到2016年底龙头企业资产总额32.30亿元,销售收入53.87亿元,增幅50.79%,实现利税总额3.9亿元。园区内先后有黄冈东坡粮油食品集团等多个企业31个产品品牌等获得省以上相关机构的“三品”认证。

  4、XX(农产品)工业园已初具规模,发展后劲足。2013年7月13日省发改委批复,设立XX经济开发区XX(农产品)工业园,该工业园是XX经济开发区的区中园。

  8

  规划总面积14.07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规模为12.34平方公里,规划到2020年园区人口规模5.3万人。一期为该园区的启动区,规划面积5.06平方公里(约7600亩)。目前修建园区道路35公里,铺设污水、给水、配电线路、燃气管网等设施212公里,建成区域达到1.56平方公里,入驻企业26家。2016年从业人员2128人。后续计划开发的3.5平方公里土地指标已落实70%以上,正在开展土地平整、道路等“七通一平”建设。

  通过政策引导园区共有12家企业,开工建设加工、仓储、物流等22个项目,总投资达到10.56亿元,22个项目建成投产后,可新增营业收入30亿元,利税7500万元,可新增就业人数1200人,园区发展后劲十足。

  到2020年,园区启动区5.06平方公里区域内全部建成,入园企业达到80家,其中: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5家,园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00亿元;园区加工企业实现达标排放,园区加工废弃物利用率达到98%以上,企业产品获得“三品一标”认证、省级以上名牌产品称号突破100个;与农民建立良好的利益链接机制,园区企业带动农民增收30亿元以上,户平增收1.5万元。

  5、XX地区产业融合已具雏形,农业经营主体在创新利益联结机制中进行了有益探索。2016年XX地区有专业大户7户,经营面积1060亩;生态农业观光园6个,经营面积5000余亩。有农民专业合作社53个,其中被农业主管部门认定为示范社的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3210个,其中普通农户285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非成员农户1510户。农场家庭40个,已全部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家庭承包耕地流转总面积16500亩,其中流转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14229亩。

  9

  XX(农产品)工业园有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26家,从业人员2128人。农产品加工企业按照“基在农业、利在农民、惠在农村”的基本要求,通过土地流转、订单农业等方式,与农户及各类专业合作设逐步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农产品产、供、加、销关系,与农户形成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2016年,园区企业共发展订单基地50万亩,网络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粮食经营主体94家,联络农户34.41万户,订单发展到周边红安、浠水、黄梅乃至安徽等地,订单收购采购值达到47.32亿元,占园区企业原料采购的69.7%,农民分享增值收益达到2200万元,人平增收近1000元。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275人,其中:安排当地农民工就业832人,占比65.25%。

  6、XX地区是省级粮库所在地。湖北省储备粮黄冈储备库有限公司黄冈国家粮食储备库地处XX地区峨嵋大道,占地面积80亩,仓容1.35亿斤。现有仓库15栋,仓容1.35亿斤,粮库设施齐全,建有客户服务中心、粮食质量检测中心、电子监控系统、粮食电子测温系统、环流薰蒸设备、信息化智能集成管理系统、配置发电设备、办公住宿综合大楼。省储备粮黄冈储备库是省储备粮油管理公司在全省的重要布点之一,粮库承担着区域性、阶段性的政策性粮油收储业务,对提高政府对市场的引导力、促进产业融合、缓解农民“卖粮难”、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发挥着重要作用。

  7、XX地区人文资源丰富,XX地区可开发的旅游资源众多。XX地区三面环山,东有鹅公包、石壁山;西立白羊山、烽火山;北驻神仙寨、金子垴;南盘黑龙港;中卧白虎地、寨鸡垴,是长江支流巴河分支朱道士河的发源地。XX地区具有光荣革命传统,鹅公包、神仙寨和白羊山是太平天国的古战场,鹅公包是中共黄冈县第二区委及独立游

  10

  击第六中队驻地,烽火山中的翌明庵是党的“八七”会议精神传播点,沙河图是宋任穷部为解放战争北线渡江所打关键胜仗的战场。张体学、陈少敏、漆先庭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为人民利益在这里战斗。

  XX地区人文遗址丰富,爱国将领方本仁故居位于戴家湾村,道光皇帝的老师官如皋故居位于官坳村,清朝一夜读万传书的大才子王鑾(luan)出自官塘角村。宗教场所有圣庙(白石书院)、XX、百福寺、万寿寺等传承了XX的历史文化。

  11

  第二章试点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湖北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以机制创新为动力,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依托,以农业服务业为纽带,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把XX地区打造成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让农民从二三产业发展的增值收益中分享利润,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支撑。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家庭承包基本经营制度,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2、坚持市场导向。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加快培育市场主体。顺应消费需求多元化、个性化发展趋势,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转变农村产业粗放经营方式,促进要素资源优化组合,力促农村产业规模化、组织化、专业化、品牌化、市场化发展。

  3、坚持尊重农民意愿。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健全农户与市场经营主体间利益联结机制,充分尊重和保障农民获得合理农业全产

  12

  业链增值收益,切实保障农民群众合法利益。4、坚持改革创新。打破要素瓶颈制约和体制机制障碍,探索创新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新机制,深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等改革,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创造性,大力开展试点示范工作,激发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活力。

  5、坚持农村产业发展与小城镇建设紧密融合,推进统筹协调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互补融合,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引导农村产业集聚发展,构建形成特色小镇的全产业链发展体系。

  6、坚持因地制宜,差异发展。紧密结合XX地区镇情,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重点,积极探索不同类型融合发展模式,提升农村产业综合效益,为城乡一体、统筹发展提供支撑。

  三、申报试点的类型和理由

  选择产业园区与小城镇建设融合型作为试点示范。XX地区作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的理由有:一是镇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工作,有开展试点示范建设的积极意愿,已出台相应政策措施。二是农村产业已具备较好的基础。XX地区特色种养、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休闲农业、农民创业创新等发展势头较好,形成了农产品加工、物流配送、休闲旅游等特色小城镇。三是农村产业融合与新型城镇化联动发展,区域内城乡产业布局规划合理,二三产业在乡镇及产业园区等集聚度较高,较好发挥对人口集聚和城镇建设的带动作用。在镇规划区内有农产品加工企业26个,服务企业6个。镇区人口由2013年7200人增加到2016年10000多人,

  13

  年均增长11.6%,镇区人口占全镇人口的40%。四是乡镇范围内以农业为基本依托,现代生产经营方式广泛应用,

  农村一二三产业已经呈现出融合发展趋势。五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在探索多种形式利益联结机制

  方面已有较好基础。

  四、发展定位

  根据上述理由,XX地区以产业园区与小城镇建设融合型作为试点的主要任务。发展定位为黄冈市农村产业融合示范点,农业规模经营、农产品加工园与小城镇建设融合的先行区,农旅服融合发展的试验区,黄冈市现代农业示范区。

  XX(农产品)工业园定位为全省一流乃至在全国有地位的农产品加工园区,黄冈市“两型社会”新型产业园区,XX县及其周边大别山地区农产品加工产业集聚区,“四化同步”创新建园先行区和试验区;大别山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农产品加工、流通和科技研发基地。

  五、试点目标

  以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百县千乡万村”试点示范为契机,推进种养殖业、加工业、乡村旅游、商贸服务等互相渗透,促使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劳动变运动、农产品变商品,实现产业融合。到2020年,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总体水平明显提升,基本建成大别山特色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中心、黄冈市生态宜居示范镇、XX县区域中心城镇、环境优美的产业新城,使XX地区建成黄冈市特色小镇、现代农业示范区、农村产业集聚区、田园生态休闲生态镇、宜居宜游宜业生态区、产城融合发展先行区。实现农业总产值7.27亿元,培育升级国家级农业产业

  14

  化企业2家,省级农业产业化企业15个,市级农业产业化企业20个,农业总产值与农产品加工业比达到1∶3,力争农产品加工业产值21.81亿元,乡村旅游收入300万元,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效益呈现乘数效应、倍数增长,创造农村社会总产值29.08亿元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万元。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经验。

  15

  第三章试点示范主要内容

  围绕XX地区空间发展布局,培育多元化产业融合主体,激发产业融合活力,探索多种产业融合形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健全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发展重点:第一产业重点建设粮油、花生、蔬菜、油茶、水产、畜禽等多个农业生产示范基地;第二产业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和纺织服装生产等产业集群;第三产业重点发展农业休闲观光、特色美食、现代物流、展销市场、三农信息等服务业。

  一、构建“2+3+N”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空间布局

  《XX县XX地区总体规划暨XX经济开发区XX(农产品)工业园建设规划(2014-2030)》规划镇域产业空间布局为“2+3+N”。即:

  1、两个中心:镇区综合服务中心、产业园生产流通中心。2、三类发展区:即北部农旅互促发展示范区、中部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和南部高效农业示范区。北部农旅互促发展示范区:镇域北部,以特色农林种养、旅游开发为主,主要建设花生基地、林药基地、生态果园基地、油茶基地等。中部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镇域中部,以社会服务、商贸流通、特色农产品加工、纺织服装等非农产业和郊区型特色农业基地为主。南部高效农业示范区:镇域南部,主要建设规模化、现代化的精品粮油种植基地。3、多个示范基地以桥子畈、大路岗、樊家楼、祁家墩、烽火山为中心建设精品高效粮油示范基地;

  16

  以官塘角、花园咀、曹家湾、戴家湾为中心建设花生种植示范基地;

  以官坳、戴家湾为中心建设油茶示范基地;以刘家冲为中心建设林药基地、水产养殖基地;以戴家湾、紫金庄、刘家冲为中心建设旅游休闲中心。

  二、推进农业产业链延伸融合

  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趋势,全力推进农村产业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农村产业多功能发展。推进农业内部融合,延伸农业产业链,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发展农业新型业态,探索农业产业融合商业模式,努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做精做深产业链向,以推进粮油产业链延伸融合发展为重点,以带动水产、畜禽等特色优势产业协同互补为支撑,引领全镇农村产业由生产前端向后端延伸,由供应链始端向终端延伸,由价值链低端向中高端延伸,推动农村产业由单一产业向复合产业发展,由基础产业向功能产业发展,由初级产品向精深加工产业发展,着力构织多链条发展、多环节互补、多功能延伸的新型产业体系,实现农村产业多层次增值,有效提升农村产业在助农增收、精准脱贫中的带动作用。

  (一)强化农业基础

  把加强农业基础,延伸产业链贯穿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全过程,依靠需求调结构,围绕供给促产业,以提升农村产业素质为目标,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稳定产量、提高品质。

  ——推动优质粮食产业发展。在严守耕地红线的基础上,以建设规模化、现代化的精品粮油种植基地为目标,加强粮食生产源头管理,

  17

  大幅降低农田化肥用量,推行测土配方,有效提升粮食产品品质,全面建立从“田间到餐桌”的粮食标准化生产体系和全程质量安全监测体系,推动粮食生产绿色化、有机化发展,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健康、安全、无公害产品。建设以桥子畈、大路岗、樊家楼、祁家墩、烽火山为中心建设精品高效粮油基地;以官塘角、花园咀、曹家湾、戴家湾为中心建设花生种植基地;以官坳、戴家湾为中心建设油茶基地;确保2020年全镇优质粮食面积稳定在19617亩,平均单产达到800公斤以上,总产量达到1569万公斤。

  ——推动生态环保养猪产业发展。推行绿色健康养殖模式,建立从源头到市场的生态环保养猪产业体系。加强标准生猪养殖场建设,新建3000—5000头生猪规模养殖场2个,1000—3000头生猪规模养殖场3个以上,力争到2020年,全镇生猪出栏量达3万头。推行生猪品牌化生产、销售。

  ——推动种植养殖业多环节互补。坚持“生态、安全、高效、规模、品牌”发展方略,围绕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区,引导优质粮食、生态环保养殖等产业多领域延伸、多环节互补,推动优势产业由粗放经营向精细经营转变,由分散经营向规模经营转变,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畜牧和水产养殖业,加快实施农村产业提质增效工程,推动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以刘家冲为中心林药基地、水产养殖基地建设。到2020年,畜禽养殖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0%,水产养殖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8%。

  (二)推进农业与加工业融合

  将延长产业链、价值链、增收链作为推进农业与工业融合发展的

  18

  根本目的,以XX(农产品)工业园企业需求为导向,将农业的发展融进工业中去,逐步将两个产业融合,实现农业和工业一体发展。按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要求,统一农业产业布局,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建设农产品定向生产基地。通过农业与农产品加工业的融合,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和市场,给加工企业提供质量可靠的农产品,使产业链、价值链呈前延后伸融合发展态势,从而提高农业的附加值。推进标准化生产的意识与能力,确保产品质量。

  (三)推进农业与旅游融合

  加强统筹规划,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以农业体验、采摘、垂钓、游园、餐饮、生态观光休闲等为主题的乡村旅游。

  积极培育农业观光示范点。按照“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分区施策”的原则,建设观光农业园、休闲农场、农家乐、旅游农庄和农耕民俗文化展示馆,积极发展健康养生、休闲观光、特色美食等休闲农业业态,重点建设以戴家湾、紫金庄、刘家冲为中心建设旅游休闲度假中心、XX(农产品)工业园的桑葚种植及果品深加工基地观光园等示范点。通过示范区的带动将自然资源、人文景观资源与特色农业产业资源相结合,将XX地区建成都市近郊休闲观光旅游胜地。

  探索建立乡村旅游产品体系。结合方本仁庄园、白石书院、万寿寺、百福寺、九姑井、紫金庄、贵子冲、磨石山、九家咀、沙河图、鹅公包、神仙寨、白羊山、烽火八景、狮子口、桃花洞等特色景点和农业生产实际,积极探索优势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点,将“生态、养生、休闲、体验”等元素充分注入其间,初步建成集农家乐、农业观光采摘、旅游特色村和休闲度假等产品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

  19

  提速乡村休闲旅游发展。强化示范引领,拉长产业发展链条,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多点互动、功能互补的核心展示和综合示范平台。

  培育壮大休闲旅游产业。以“农家乐”、生态农场、休闲运动基地、户外运动线路和特色小镇镇(村)为载体,发展以采摘、农事体验、休闲观光为主的休闲农业、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引导农业企业和旅游企业通过战略联盟推动乡村休闲旅游产业规模集聚发展和产业化经营,促进乡村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

  开展农业创意引领、产业融合支撑的乡村旅游建设,鼓励企业通过“企业+农户”方式,开拓乡野生活体验、田园风情、农事体验等体验式旅游,举办采摘大赛和农业节庆活动,建设民俗旅游村、民俗客栈和“农家乐”。推进农耕文化教育进校园,统筹利用现有资源建设农业教育和社会实践基地,引导公众特别是中小学生参与农业科普和农事体验。

  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推进旅游购物美食一条街、道路交通畅通等建设项目,全力塑造品牌形象。支持社会资本、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投资建设乡村旅游服务设施。开展创建旅游名村,建设5个具有历史、地域景观村镇,开发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引导乡村旅游向多业态、高品质转型。

  到2020年,建成2个农业观光园,面积达到4000亩左右,年吸引游客达到2万人次左右,农业的观光休闲功能得以凸显;建成3个的科普示范园,使其成为各类学校的教学点,农业的教育科普功能得以实现;修复方本仁庄园、白石书院、万寿寺、百福寺、九姑井等地方特色文物遗迹,开发紫金庄、贵子冲、磨石山、九家咀、沙河图等人文传说景点,建设鹅公包、神仙寨、白羊山、烽火八景、狮子口、

  20

  桃花洞等自然景点,从而呈现出一产与三产高度融合发展的态势。

  (四)推进农业与现代商务物流业深度融合

  推进市场流通体系与储运加工布局有机衔接。健全农产品产地营销体系,推广农超、农企、农校、农批、农餐等形式的产销对接,鼓励在城市社区设立鲜活农产品直销网点。

  ——农村产业+互联网。重点加强农业物流龙头企业货物运输能力、仓储保管能力、加工包装能力、网络销售能力、开发创新能力等七大能力培育。打造农业互联网平台,促成农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农业产业核心竞争力,带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和整体水平提升。

  ——农村电子商务。扶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努力把农村电子商务打造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平台。积极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建立电子商务村级服务站,争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镇。培育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主体,鼓励电商、物流、商贸、金融、邮政、快递等各类资本参与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组建镇农村电商协会等行业组织,成立专业服务机构,建设农村电商服务网点。重点锻造以交易市场、实体店、连锁店、旗舰店、网络店为支撑的“直销+物流+电商+快递”营销链。鼓励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农户通过电子商务销售产品,促进电商服务网络向农产品批发市场、中介组织和农户延伸。

  ——农村产业+商贸流通。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现代贸易流通机制和理念来培育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着眼于提升特色农产品产业链整体竞争力和打造优势产业带,推进优质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与营销一体化发展。整合现有物流要素资源,引导只在单个环节提供单项服务的运输、仓储、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企业,以及超市、专卖店、连锁店等多种商业形态向现代农产品商贸物流的新业

  21

  态发展。实施城乡超市、配送中心和连锁农家店一体发展,在武汉、黄冈、

  鄂州、黄石等城市布局服务网点,构建城乡一体的商贸流通服务体系。——农村产业+餐饮。挖掘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餐饮名菜,大力发

  展特色餐饮,集中培训一批餐饮服务业主,推进地方特色名菜标准化、品牌化,提升餐饮行业档次,有效推动餐桌农业转化率。

  ——农村产业+交通物流。积极推进农村产业与交通物流对接,加快农产品物流园区建设,谋划冷链物流仓储配送,培育专业化物流企业。加强交通运输、商贸流通、农业、邮政等各部门与电商、快递等企业深度合作,建立农村物流服务网络和设施。

  到2020年,建立21个村级电商平台,依托农业物联网云平台、农事管理平台,建立起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智能仓库运输供销等体系,实现网上管理指导销售;引进1家以上的专业电商团队,建立线上线下销售市场,设立淘宝专营店达到10家以上。

  (五)推进农业产业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

  加强农村传统文化保护和合理开发,探索将农业生产与文化相结合,农产品与文化开发相结合,农业产业、农产品与农村传统文化、艺术创意相接合,努力促进农业与文化产业融为一体,同步发展,形成具有特色的集养生、度假、休闲、体验、艺术创作、摄影于一体的创意农业示范区。大力推进农耕文化教育进校园,引导公众参与农业科普和农事体验。

  以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为契机,积极开发建设自然风光村、民俗农庄等综合性农业观光园,发展以花卉、瓜果、茶叶、水产等农产品为基础的乡村体验型、观光型休闲农业,实现农业产业、

  22

  农业文化与田园观光的相互融合,达到“抬头看画、低头看花、入户品茶、农家生活”休闲体验效果。

  (六)推进农业新型业态发展

  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精准农业,促进信息化与农业深度融合。

  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推进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惠农工程”,搭建“12316”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试点土地托管服务,开展代耕代种代收、大田托管、良种供应、统防统治、烘干储藏等市场化和专业化服务,完善农业应急管理系统建设。

  加快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在大田种植、设施园艺、生态种养、综合服务等领域选择建设一个标准化示范基地,示范带动农业物联网发展。

  开展农村产业+文化创意。引入科技、人文等元素,推动科技、人文等元素融入农业,发展创意农业,试办“农业嘉年华+智慧农业+休闲娱乐”发展模式,发展农田艺术景观、阳台农艺等创意农业。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租赁业务,积极探索农产品个性化定制服务、农业众筹等新型业态。

  三、推进工业与农业融合

  推进“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机制,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直接投资、参股经营、签订长期供销合同等方式建设标准化、规模化原料生产基地以及营销设施,带动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引导行业协会和产业联盟发展,加强产业链整合和供应链管理。

  23

  支持东坡粮油、天意等龙头企业自建原料生产基地和订单生产基地,提高产品质量、市场竞争力。重点推行龙头企业通过租赁方式,与农民签订长期土地租赁合同,建设生产基地。出租土地的部分农民作为公司内设合作社的社员,承担着基地标准生产及产品加工等任务,在获得工资的同时又享受利益分红,企业、合作社与农户形成“资金共筹、利益均沾、积累共有、风险共担”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加强家庭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生产经营的合作,实现生产、加工、销售、品牌培育等环节的有机整合。

  四、培育多元化产业融合主体

  采取扶持培养、外部引入等方式,培育发展各类龙头企业、中小企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鼓励和支持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龙头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以及工商企业,发挥市场经营主体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鼓励新型经营主体探索融合模式,创新商业模式,培育知名品牌。探索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在农村产业融合中更好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

  力争到2020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面积占总承包耕地面积的70%以上,其中规模经营面积40%以上;农产品加工转化率80%以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结带动农户占总农户数的50%以上。

  (一)培育发展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

  按照“生产有规模、产品有标牌、经营有场地、设施有配套、管理有制度”的要求,发展种植、养殖等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引导懂技术、善经营的农户和返乡农民工、个体工商户、农村经纪人通过流

  24

  转土地、扩大生产规模等多种方式,发展成为种养大户。对认定的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在新增农业补贴上给予倾斜。实行以奖代补,对达到一定规模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争取奖励倾斜。加强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的指导和服务,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支持农民创办小微型企业、家庭农场和生态农庄。引导科技创业者兴办家庭农场,支持生产经营大户向家庭农场过渡,重点引导符合条件的种养专业大户登记成为家庭农场,开展示范家庭农场创建活动。支持种养大户以资金、土地、技术等要素入股发展合作农场。引导合作农场将股份合作的土地进行规划整理,引进培养专业技术和专门生产经营管理人员,发展标准化、生态化、专业化生产。

  (二)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坚持规范与发展并重,立足当地资源,围绕特色优势农业产业、特色产业和生产性服务领域,以创建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县为目标,积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全面推行管理规范化、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社务信息化、产品安全化、成员技能化、服务全程化“七化”建设,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内生动力和活力。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建设的指导、认证,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水平。

  鼓励农民兴办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等多元化、多类型合作社。鼓励农业企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以及农业科技人员、返乡农民工、个体工商户、农村经纪人等多元主体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加快培育、巩固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同时,引导其增强良种供应、农资购销、加工销售等方面服务功能,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积极推进“合作社+公司+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加快建立农

  25

  民专业合作社主导下的新型产业化模式。进一步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营规范力度,扶持发展几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培育土地流转服务型合作社为重点,支持各类村集体牵头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字号企业建立“基地+农户+合作社+企业”的共建共享模式,明确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工,完善利润分配机制,推广“保底收益+按股分红”分配方式,明确资本参与利润分配比例上限。

  深入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创建,分级建立示范社名录。鼓励引导同类型、同行业合作社之间或同产业合作社在生产、储藏、加工、销售等多环节发展联合社。逐步建立以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基础,联合社为龙头的系统化、规模化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体系。培育1-2个入社农户多、带动面广、服务功能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发展农产品加工、销售,拓展合作领域和服务内容。

  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大型连锁超市、城镇社区对接,实现“超市直采、产地直供”。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农产品加工、销售,鼓励家庭农场开展农产品直销。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理事长、经营管理人员、财会人员培训。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优先承担政府涉农项目,落实财政项目资金直接投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资产转交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持有和管护政策。引导土地流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

  到2020年,全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73个,其中创建国家级示范社2个,省级示范社5个。参加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户占全镇农户的70%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非成员农户1510户。

  (三)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按照做大总量、培育品牌、集群发展的方向,促进农产品加工型

  26

  龙头企业聚集发展。加大对市场前景好、规模大、带动辐射能力强的市级以上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提升经营水平。

  实施龙头带动战略,积极吸引国内外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到XX(农产品)工业园投资,着力培育规模大、技术新、外向型和核心竞争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的快速发展,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吸纳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在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多部门就业。

  推动龙头企业与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逐步形成农民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龙头”走、“龙头”跟着市场走的良性发展轨道。

  积极引进新装备、新技术,改造龙头企业,推动农产品加工向纵深发展,实现农产品多重转化增值。帮助东坡粮油集团做大做强,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鼓励支持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并购、收购、控股等方式做大做强。重点培育加工规模大、行业集中度高、产业链条长、产品附加值高、市场竞争力强、辐射带动面广的大型农业企业集团。鼓励有条件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整合上市。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农业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合作参与产业化经营。引导农业企业向工业园集中。

  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围绕优质粮油种植、设施农业、畜禽养殖等优势特色产业,通过品牌嫁接、资本运作、产业延伸等方式,着力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的大企业。

  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电子商务和农业

  27

  社会化服务,并通过直接投资、参股经营、签订长期合同等方式,建设标准化和规模化的原料生产基地,带动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鼓励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实行强强联合,实现优势互补,形成湖北农业“走出去”企业联盟,提升农产品出口企业国际竞争力。

  到2020年,工业园区建成面积5.06平方公里,企业达到60家,其中: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5家,园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20亿元;园区加工企业实现达标排放,园区加工废弃物利用率达到98%以上,企业产品获得“三品一标”认证、省级以上名牌产品称号突破100个;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80%以上。

  (四)发展社会化服务组织

  按照“服务专业化、运作市场化”方向,培育多元化服务主体,发展专业化服务组织。强化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完善以钱养事,放活经营性服务,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进一步强化公益性职能,积极探索运用政府购买、定向委托、奖励补助、招投标等方式,支持服务组织开展病虫害统一防治、动物疫病防控、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测土配方施肥等农业社会化、专业化服务。

  大力培育种苗生产供应、农资购销(连锁)、农产品贮藏保鲜、加工销售、农机作业、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等经营性服务组织。引导各类组织、企业和个人利用资本、技术优势,组建特色产业专业服务公司,为生产经营提供全程服务。引导农村实用人才、新型职业农民、大中专毕业生领办创办新型农业科技服务实体;引进外部专业服务公司,扶持本地创建专业技术协会,引导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经纪人、龙头企业多渠道提供生产经营服务。

  28

  (五)积极培养新型农民

  立足提升传统农民,培育“职业农民”,着力培育一批起到示范带动作用的农民,推动农业经营主体职业化。探索建立农业从业准入机制,最大发挥农业资源效益,对热衷于从事农业生产的“老把式”进行了系统培训,提高新型经营主体的职业技能,使其成为“懂生产、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农业从业者素质,提升农业发展空间。

  大力实施“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全面实施实名制“招标培训”、“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建立健全培训网络,创新培训方式,对全镇农民进行科技强化培训,建立210个科技示范户,努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扶持年轻人务农,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大“田间学校”建设力度,扶持有技能和经营能力的农民工返乡创业。

  (六)积极发展行业协会和产业联盟

  鼓励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院校和科研院所成立产业联盟,利用行业协会开展标准制订、商业模式推介等工作,支持联盟成员通过共同研发、科技成果产业化、融资拆借、共有品牌、统一营销等方式,实现信息互通、优势互补。

  五、构建新型利益联结机制

  围绕股份合作、订单合同、服务协作、土地流转、人员聘用等利益联结模式,建立龙头企业与农户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健全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

  29

  (一)推广订单协作型利益联结

  探索普通农户与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合作社以及龙头企业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创新不同经营主体联合与合作的新模式。

  建立订单农业信用体系。在优质水稻基地和特色养殖基地打造标准化订单示范基地,开展基地备案、有机认定认证、订单销售、统一防治、生物农药、专用有机肥技术推广示范等。鼓励工商资本、产业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普通农户签订保护价收购合同或者高于市场价收购合同,形成稳定购销关系,按收购量对农户进行利润返还或二次结算,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户直接受益、均衡受益。支持龙头企业协助订单农户申请封闭贷款,提供信用贷款。鼓励龙头企业为农户提供贷款担保,发挥财政撬动金融资本作用,促进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对龙头企业为农户提供贷款担保的,镇政府积极争取项目“以奖代补”政策给予奖励或补助。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技术、管理优势,通过统一安排种植计划、统一供应种苗、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植保、统一质量标准和包装、统一加工和对外销售等,与订单农户全产业链连接。

  鼓励农产品产销合作,建立技术开发、生产标准和质量追溯体系,打造联合品牌,实现利益共享。

  (二)健全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

  探索将国家相关扶持政策与利益联结机制相挂钩,强化龙头企业联农带农激励机制。围绕股份合作、订单合同、服务协作、土地流转等利益联结模式,引导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农户密切合作。

  30

  推广“企业+合作社”发展模式,鼓励龙头企业创办、领办或入股合作组织。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兴办龙头企业,或合作社、农户利用土地承包经营权、产品、技术、资金等要素入股龙头企业,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的分配方式,实现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深度融合。

  支持龙头企业向订单农户统一提供良种、技术和社会化服务,倡导龙头企业发展利益兜底、利润返还、收益分成、一体化经营等模式,试行农产品原料收购价格与制成品销售价格挂钩联动、价款二次结算等办法,承担更多自然和市场风险,与生产者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同担的机制。

  (三)发展股份合作型利益联结

  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上,推广股份合作方式,探索形成以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入股的股份合作社、股份合作制企业利润分配机制,切实保障土地经营权入股部分的收益。

  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粮食、地上附着物、机械、仓库等资产要素入股,入股土地等资产由合作社统一经营,资产股份化、土地股权化,收益分配采取“保底分红+二次浮动分红+合作社提留”的利润分配方式,实现合作社与农户紧密连接。培育土地托管合作社,由农户和村集体签订土地委托流转协议后将土地交付村集体,村集体再将统一流转来的整片土地流转给其他从事农业生产的新型经营主体,村集体支付农户土地流转费用。

  结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鼓励将财政资金投入农业农村形成的经营性资产,通过股权量化到户,让集体(合作)经济组织成员长期分享资产收益。

  31

  建立农业技术开发、农产品生产标准体系和上下游连接的质量追溯体系。鼓励通过交叉持股、联合研发、交互许可、供应商契约等方式结成利益共同体。依托龙头企业或行业协会,联合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设立共同营销基金,专项用于农产品销售推介、品牌运作和出口服务。推进官产学研合作,打造政府、企业和研发队伍三方利益联结机制,培育以企业为主导的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允许农业科研人员以科技成果分享产业融合利益。

  (四)建立风险防范机制

  稳定土地流转关系,推广实物计租货币结算、租金动态调整等计价方式。

  引导建立土地流转、订单农业等风险保障金制度,并探索与农业保险、担保相结合,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推行涉农合同示范文本,规范合同内容,加强土地流转、订单等合同履约监督,建立健全纠纷调解仲裁体系,保护双方合法权益。

  规范工商资本租赁农地行为,建立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分级备案制度。

  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建立以农民自身为主导作用的、更具市场竞争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摆脱对农业龙头企业的依赖,为农民自身谋得更加优厚的经济收益和社会待遇。

  推进农业产业链风险管理,逐步建立产业融合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制度,强化龙头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支持龙头企业为土地流转农户提供技能培训、就业岗位和社会保障。探索成立农业风险咨询公司,设立政府作为出资主体和企业、专业合作组织与其他主体为补充的农业风险基金,统筹用于土地流转、涉农贷款等风险防范。

  32

  注重培养农民公民意识和契约精神,增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契约意识,采用表彰、奖励和乡土文化宣传等方式,努力培育农村各类经营主体的守约光荣、违约可耻的契约意识。鼓励制定适合农村特点的信用评级方法体系,实施守失信奖惩机制,支持各经营主体依法维护契约权威,逐步与农户形成相对稳定、合理的购销关系。

  (五)促进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相互之间利益的紧密联结

  强化政策扶持,促进规范发展,不断创新农业产业链组织形式和利益联结机制。

  以尊重农民的参与意愿为基础,引导企业针对不同生产规模、能力水平的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多层次、差异化的利益联结机制。支持合作方式多样化,要求企业给予农户返利与风险保障,允许农户自主选择不同层次合作模式。

  引导龙头企业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共同投资生产设施等方式创办或入股合作组织,深化与农户的合作关系。鼓励龙头企业根据需求建立供种、技术指导、用药、施肥、收购等统一服务机制,为农户提供专业化服务。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桥梁、纽带作用。

  通过土地流转、股份合作、公司+基地+农户等方式打造利益共同体、打造统一品牌,形成联系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销售,共同开拓市场。

  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1、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实行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推进农、田、林、网、渠、路综合治理改造。对杜家寨村、刘家冲村、九家咀村、

  33

  花园咀村、沙河图村、戴家湾村、官坳村、三甲店村、百福寺村、曹家河村、XX村、官塘角村等10个行政村的土地进行平整,建设农田水利设施、田间道路。到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09万亩,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改善物流基础设施。将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纳入城乡建设规划,逐步健全镇、村物流节点为支撑的农村物流网络体系。完善XX(农产品)工业园基础设施,实施XX(农产品)工业园二期建设项目,完善园区给排水、电、路、绿化、硬化、亮化、网络等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园区承载能力,拓展园区服务功能。通过项目带动、投资拉动、服务联动,在XX(农产品)工业园布局金融服务、商务会展、餐饮娱乐、科研创意等服务业。

  3、建设美丽乡村。以环境优美、农民富裕、民风和顺为目标,实施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美丽村庄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文明村创建,构建充满活力、富有特色、宜居宜业的美丽村庄。选择1~2村为重点,按照“布局美、环境美、建筑美、生活美”的要求,完善村镇体系规划和村庄规划,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公共设施建设水平,打造一批文化浓郁的“美丽乡村”,促进传统农村向现代农村转型。

  4.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水电路、信息等基础设施城乡联网、共建共享。合理布局教育、医疗、文化、旅游、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宜居宜业水平。搭建农村综合性信息化服务平台,提供电子商务、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农业物联网、价格信息、公共营销等服务。

  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建设持续健康和环境友好的新农村。

  34

  完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形成5个自然环境优美、休闲设施齐全的“农家乐”和能够留得住“乡愁”的自驾游营地。

  七、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

  坚持中心带动、分区发展、推进镇村合理分工、协同发展,构建以镇区为中心,镇村一体发展的城镇体系。

  加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效衔接,完善产业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结合农业多功能性的实际需求,加快农村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硬环境,逐步将XX地区建成具有生态、旅游、休闲、教育、科普等多种服务功能,重点发展观光采摘、特色美食、旅游休闲、农产品加工等,融城镇化、工业和现代服务农业为一体,拓展发展空间,提升核心竞争力。通过第三产业带动二、一产业的发展。

  规划镇域内产业布局,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机结合,引导二三产业向工业园集中,形成产业集聚优势,提高综合竞争力和企业经济效益,探索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强化产业支撑,以园区为载体,以企业为龙头,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依托XX(农产品)工业园,以农产品提质增效为基础,以现代生物、信息和装备技术为支撑,按照企业集中、要素集聚、产业集群、经营集约的要求,加强XX(农产品)工业园建设;通过优化配置各类加工要素,将原料基地、加工企业、物流配送、市场营销等环节首尾相连、上下衔接、一体推进,实现集约化、标准化、高效化生产,使企业共享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分工协作效应。

  通过规划引导,加强批发市场、商贸物流、零售网点建设,引进

  35

  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开拓农村商品零售市场,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充分发挥特色小城镇在联结城乡、辐射农村、扩大就业和促进农村产业融合中的作用,不断增强吸纳农业转移人口的能力。实现产业发展和人口集聚相互促进、融合发展。到2020年,镇域形成“123”的城乡空间结构。

  一主:镇区综合发展中心。重点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流通和综合服务,打造就业吸纳、设施完善的宜居城镇。

  两翼:Y字形南北两翼,人口沿两翼带状适度集聚。三区:北部农旅互促发展示范区:乡村与景区多点联动,农旅互促,以乡村就地城镇化为主。中部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以产业集聚拉动国道318沿线建设,以沿线集中城镇化促进产业园的发展。南部高效农业示范区:主要发展规模化农业种植,逐步集中式的适度城镇化。

  等级综合型农旅型农业型

  名称

  镇区

  XX磨石山官塘角沙河图

  薛坳花园咀戴家湾紫金庄刘家冲三甲店祁家墩桥子畈樊家楼

  镇域居民点功能发展引导一览表

  职能发展引导镇域综合服务中心,以社会服务、商贸、特色农产品加工、纺织服装、信息咨询等产业为主。以纺织服装、社会服务、商贸、社区服务为主以服装纺织、社会服务、商贸、社区服务为主以服装纺织、社会服务、商贸、社区服务为主以特色农产品加工、社会服务、商贸物流、社区服务为主以特色农产品加工、社会服务、社区服务为主以特色农产品加工、社会服务、商贸物流、社区服务为主发展红色观光旅游,建设油茶、花生种植基地。发展生态休闲旅游,建设林禽种养基地。发展生态休闲旅游,建设林药种植和水产养殖基地。发展规模农业种养基地发展规模农业种养基地发展规模农业种养基地、循环养殖基地发展规模农业种养基地

  36

  等级

  名称烽火山大路岗

  官坳百福寺

  马岗九家咀曹家河杜家寨

  职能发展引导发展规模农业种养基地发展规模农业种养基地、循环养殖基地发展油茶、金银花种植基地发展有机蔬果种植基地发展油茶、经济林种植基地发展油茶、经济林种植基地发展花生种植基地发展有机蔬菜、林药种植基地

  37

  第四章机制创新

  一、创新产业融合投融资机制

  按照企业主导、政府支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产业融合投融资体制。

  1、探索新型农村金融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将网点和业务向基层延伸,引导互联网金融、移动金融在农村规范发展,发展适合农村特点和需求的各种微型金融。

  推动金融便民服务站和行政村金融便民服务点的建设,支持金融便民服务站与金融机构和担保公司对接,与政府参股设立的担保公司合作,承担贷款担保业务。

  支持各类新型金融组织,发展农村普惠金融,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支持设立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融资租赁等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加大对产业经营主体金融支持力度。

  2、搭建农村投融资平台。由政府出资成立农业发展投资公司,由公司承担融合使用财政支农资金和政府其它涉农资金,通过贷款贴息、委托贷款等多种方式,为产业融合发展搭建融资平台,引导大量金融资源投入农村产业。

  3、创新信贷产品。鼓励开展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融资租赁业务。

  试点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农产品动产浮动抵押贷款和大型农机具融资租赁,出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房屋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直接抵押融资方案。积极推动涉农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资产证券化等方式融资。

  38

  4、创新财政金融支农方式。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通过政府补贴、市场化运作方式,主动牵线搭桥,引导和鼓励企业、农民参加政策性保险。采取试点实验方式,扩大农业保险险种和覆盖面,拓宽农业保险保单质押范围,支持范围由畜禽养殖、水产养殖扩大至种植业。引进农业商业性保险,引入保险、担保双重增信机制,覆盖更多有融资需求的农户。

  综合运用奖励、补助、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金融机构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推广产业链金融模式,加大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信贷支持。

  5、挖掘农村资源资产资金的潜力。以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带动农村投融资机制的创新,充分挖掘农村资源资产资金的潜力。探索通过“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把闲置和低效利用的农村资源、资金优化用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二、积极推进农业规模经营

  积极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在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推进“三权分离、虚拟地块、两次流转、合理收益”确权不确界的土地流转新模式,着力推进土地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构建新型龙头企业、合作经济、家庭农场、专业大户、职业农民联合发展的经营模式,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培育农民土地股份合作社,探索在土地确权到户的基础上,将农户的承包土地折股量化,引导农民以承包地入股组建专业合作社,让合作社自身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从事农业生产的农业企业,从而使农户成为企业的主人(所有者),实现农业的规模经营,促进现代农业的

  39

  发展。引导农民以承包地入股到现代化水平更高、效益更优的农业企业中,经营所得收益按股分配。

  依法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推广土地委托流转、股份合作流转等方式,建立土地信托、土地托管等服务模式,根据产业融合的需要,对流转土地集中管理和运营。

  抓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的完善工作,用契约形式保障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合理收益,降低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对耕地“欲丢还留”的顾虑。同时,用合同明确合理的流转期限,保障受让土地承包权的经营主体有充足的经营期。鼓励耕地土地向种植大户、家庭农场流动。鼓励农户连片种植,引导发展合伙制农村产业组织。对受让土地大户进行扶持,减少经营风险,引导各类经营主体,参与规模经营。

  建立土地流转奖励机制,建设全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进一步加强全镇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体制和机制建设,促进土地承包经营的信息化,到2020年确保全镇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5万亩以上。

  三、进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扎实开展林权确权和宅基地确权,建设房地一体的农村不动产登记体系。

  推进进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农民和村集体权益的前提下,将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确权之外的集体土地、资产和资源,折股量化到户,建立土地股份合作社、社区股份合作社等新型集体经济组织,让农户对集体资产产权长久化、定量化享有,使农户变股东,长期分享集体资产收益权。

  40

  在产权明晰、量化的基础上,推动农户承包的土地资源变资产,再通过交易、投资,变资产为资本。探索“农业合作联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形式,促进农村承包土地以出租、入股、转让等形式流转,实现从资源到资产再到资本的转化。选择2至3个具备条件的村,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整村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中、长期流转,使转让和受让土地双方权益长久的保障。

  鼓励村集体利用村内各类资产和独有的产业优势,与市场主体合资创办特色企业,实现资产到资本的直接转化。

  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等产权纳入市场公开交易,完善农村产权交易机制和金融服务。

  四、加快构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框架

  认真贯彻落实国办发〔2015〕93号文件,大力引进企业和项目,发展农村产业融合。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实施差异化的土地优惠、科技创新和人才保障政策。

  加大政府资金引导力度,积极争取国家、省对农村产业发展的各项扶持资金,统筹安排,捆绑使用,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支持和引导作用,为示范建设提供财力保证;县上每年安排一定金额的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扶持镇、村基础配套设施、技术推广、质量检查、追溯体系建设、市场营销、品牌创建等方面;对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投保信用保险给与扶持,对企业参加境内外综合展会和知名品牌展览会予以补助。

  加强各部门在涉农投资安排、规划编制、项目审核、投资计划编

  41

  制下达、项目组织实施等环节的沟通和衔接,整合财政涉农资金投入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建立整合项目联席会议制度,按照“渠道不变、用途不改、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对于争取到的与农业产业化工程建设与发展相关的项目资金,在不违反项目管理办法和上级政策的前提下,实行统筹安排,捆绑使用,集中建设一批标准高、带动能力强的优质农业产业基地。

  积极探索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设立基金、贷款贴息等方式,带动社会资本投向农村产业融合领域。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和各类服务组织参与农产品主产区建设,进一步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广泛吸引民间资金投入,形成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产业开发投资机制。

  全面落实农产品初加工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落实小微企业税收扶持政策,支持“互联网+现代农业”等新型业态和商业模式发展。

  制定产业融合的标准化建设体系,开展对涉农企业家和农民的技能培训,提高农企业家和农民的产业融合能力。

  积极与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大专院校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吸取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为示范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和技术支撑。

  五、大力引入工商资本

  按照18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向农业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支持工商资本或社会资本进入农业的产前领域(提供农业投入品),产中领域(提供农业技术服务)以及产后的流通及加工领域,采取“公司(企业)+农户、”“公司(企业)+基地+农户”、“订单农业”等模式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42

  鼓励工商资本创建加工型、流通型、服务型等各类农业龙头企业,制定优惠政策给予工商资本扶持。推行农业政策性保险,不断扩大险种范围,解决工商资本投资承受“双重”风险的后顾之忧。积极探索为工商资本提供贴息、创业资本方式,解决农业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

  贯彻《国家发改委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发改农经〔2016〕2574号),拓宽社会资本参与现代农业建设的领域和范围,重点支持社会资本开展高标准农田、种子工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及追溯体系、动植物保护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规模化大型沼气、农业资源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项目;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物联网与信息化、农产品批发市场、旅游休闲农业发展。

  支持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重点发展种苗繁育、农技推广、农产品加工、产品销售、物流运输、投入品生产等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农业企业。

  支持各类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进入农户家庭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干不了或干不好的农业生产环节和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利用开发农村“四荒”(荒山、荒沟、荒丘、荒滩)资源,开展农业环境治理、农田水利建设和生态修复,并和农户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

  对社会资本投资建设连片面积达到一定规模的高标准农田、生态公益林等,允许在符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的前提下,利用一定比例的土地开展观光和休闲度假旅游、加工流通等经营活动

  43

  向社会资本全面开放,商业化运营的农村服务业。探索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发挥开发性金融作用,加大过桥贷款、专项建设基金、抵押担保贷款等投放力度。积极支持外商投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探索产业融合商业运营模式。努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将商业运营的理念引入农业,探索多种方式商业化运营农村加工业和服务业,鼓励向社会资本全面开放。

  鼓励从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工商企业优先聘用流转出土地的农民,为其提供技能培训、就业岗位和社会保障。

  引导工商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带动农户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管理水平。

  完善龙头企业认定监测制度,实行动态管理,逐步建立社会责任报告制度。强化龙头企业联农带农激励机制,将国家和省级相关扶持政策与利益联结机制相挂钩。

  44

  第五章重点建设项目

  一、农业建设项目

  (一)农业基地建设

  XX地区百庙河河道综合治理项目。百庙河流域的刘家冲、百福寺、曹河、官塘角、花园咀、沙河图、樊家楼、磨石山、桥子畈、祁家墩等10个村全长11.8km的河段;戴家湾、马岗、紫金庄、薛坳、沙河图等5个村6km戴沙河段;刘冲、九家咀、官坳、戴湾等4个村百里长渠7km的渠段进行清淤疏浚、岸线修整、防洪通道硬化、堤身护砌加固及防渗处理、植被绿化等建设,并完成整治河道防洪排涝配套工程建设。

  XX地区百沙河片区综合治理工程。连接沙图河、花园咀、官塘角、曹家河等村道路2500米,从陈家墩村到总路咀镇瓦土库村乡道长3000米,桥3座,周庄塘堰整治面积65亩,建连接曹家河村、杜家寨村、瓦土库村、总路咀村等四个的排水渠长1600米,接官塘角村排水渠800米,周庄道路1号排水渠1100米,周庄大塘灌溉水渠400米,花园咀村到沙河图村段水渠长2500米,王家大山灌溉渠官塘角村到曹家河村段,长2500米,建设泵站3处。

  百里长渠维修改造。杜家寨、百福寺、刘家冲、九家咀、官坳、戴湾、马岗、薛坳等8个村,约35km,建设内容包括清淤疏浚、岸线修整、防洪通道硬化、堤身护砌加固及防渗处理、植被绿化等工程,并完成整治河道防洪排涝配套工程建设。

  高标准基本农田改造。杜家寨村、刘家冲村、九家咀村、花园咀村、沙河图村、戴家湾村、官坳村、三甲店村、百福寺村、曹家河村、

  45

  XX村、官塘角村等10个行政村的土地整理、农田水利设施维修改造、土壤改良、田间道路维修、排水沟疏浚、水闸加固、农桥加固、泵站加固、塘堰加固。

  精品高效粮油示范基地。桥子畈、大路岗、樊家楼、祁家墩、烽火山一带。

  花生种植示范基地。官塘角、花园咀、曹家湾、戴家湾一带。油茶、林果基地建设。包括荒山治理、排水沟建设、山间道路建设、果树种植、油茶种植等。官坳、戴家湾一带。林药基地。刘家冲水产养殖项目建设。建设水产养殖基地,使基地形成鱼池改造,进排水分离,沟、桥、涵闸、道路等配套设施齐全的基地格局;建成环境优良、产量稳定的标准化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基地。刘家冲。标准化养猪场建设。建设内容包括场地征用、厂房建设、猪舍建设、服务设施、污水处理、场地硬化、供排水设施、卫生防疫、垃圾处理等。标准化养鸡场建设。建设内容包括场地征用、厂房建设、鸡舍建设、服务设施、污水处理、场地硬化、供排水设施、卫生防疫、垃圾处理等。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项目。包括房屋建设、设备购置、人员配备、车辆配置等。

  (二)农业与旅游结合建设

  XX县谷阳生态农业示范园建设项目:地点在樊家楼村,项目规划面积450亩,总投资2600万元。主营园林花卉苗木种植、农家乐,农业体验(种植体验、采摘体验)、农业观光休闲等。

  46

  以戴家湾、紫金庄、刘家冲为中心建设旅游休闲度假中心XX(农产品)工业园的桑葚种植及果品深加工基地观光园等示范点。马岗艺术绿化苗园。胜攀生态农业千亩荷花观赏园。包括基地建设、游客步道、休息亭、观景台、餐厅、给排水、供电设施。豪美家庭农场景观绿化苗木园。包括基地建设、游客步道、休息亭、观景台、餐厅、给排水、供电设施。特色水果采摘观赏园。是以种植桑葚、蓝莓、葡萄等特色水果,打造成集休闲、观光、采摘、旅游于一体的生态采摘园。建设内容包括基地建设、果树栽培、游客步道、休息亭、观景台、餐厅、给排水、供电设施。茂峰复合循环型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基地建设、茶树种植、茶油加工、游客步道、休息亭、给排水、供电设施。周庄生态农业园。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基地建设、水产养殖、休闲垂钓、水上娱乐、农耕体验、游客步道、休息亭、观景台、餐厅、防洪排涝设施、供水供电设施。创意农业体验园。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基地造型、园艺景观、农耕体验、游客步道、休息亭、观景台、农炊体验、餐厅、公共厕所、停车场、供水供电设施。

  (三)农业与文化产业结合建设

  农耕文化民俗文化产业园。建立二十四节气、十二生肖、农耕谚语等主要元素的文化墙、文化广场。建设内容包括场地建设、展示馆建设、农耕体验园、道路建设、场区绿化、文化活动设施、公共厕所、

  47

  停车场。

  (四)农业新型业态建设“12316”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农村电商平台及电子商务村级服务站工程。大田种植、生态种养、综合服务等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基地。

  二、景点景区建设项目

  1、XX地区特色文物遗迹修复项目修复方本仁庄园、白石书院、万寿寺、百福寺、九姑井等古迹,建设内容包括建筑物维修、环境整治、场地绿化、进场道路、停车场、公共厕所、给排水、室外照明等。2、XX地区人文传说景点开发项目开发周庄、紫金庄、贵子冲、磨石山、九家咀、沙河图等景点,建设内容包括场地征用、环境整治、景点建设、场地绿化、进场道路、停车场、公共厕所、给排水、室外照明等。3、XX地区自然景点开发项目开发建设鹅公包、神仙寨、白羊山、烽火八景、狮子口、桃花洞等自然景点,建设内容包括场地征用、环境整治、景点建设、场地绿化、步行道建设、公共厕所、给排水等。大兴休闲养生山庄。建设内容包括土地征用、客房及餐饮用房建设、娱乐设施、文化广场、水景建设、景观工程、区内道路。特色美食街。建设内容包括园林仿古街道建设、道路硬化绿化、文化广场、供水供电设施、污水处理等。

  48

  三、农产品加工建设项目

  东坡粮油100吨/日胚芽米深如工生产线技术改造。麦香面条有限公司项目。马健纯生食品有限公司。玉龙油脂有限公司。龙康食品包装有限公司。

  四、商贸物流建设项目

  团香农业1万吨粮食仓储设施;东坡粮油2万吨粮食仓储及物流配送设施XX县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

  五、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1、水厂在刘家冲水库新建一座水厂,水源为刘家冲水库及牛车车水库。供水范围为全镇域。水厂出水采用重力和压力两套供水系统,利用重力向镇区及南部村庄供水。利用水泵压力向北部刘家冲、官坳、杜家寨、九家咀供水。水厂设计规模1.6万吨/日,占地面积1公顷。2、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在镇区以南百庙河下游新建一座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远期为0.7万吨/日。占地面积按远期规模控制,约1.5公顷。污水处理率远期达到100%。采处理后出水达到一级B标准后排入百庙河。对农村根据实际情况建设氧化塘、人工湿地等污水处理设施。3、环卫工程根据“村收集、镇转移、县处理”的原则,垃圾收运以二次转运

  49

  为主,在镇区设置两座垃圾中转站,将XX地区的生活垃圾送往XX县垃圾处理场统一处理。

  农村垃圾按有机垃圾、无机垃圾和有毒有害垃圾投放到村里统一设置的垃圾收集点,分类收集。收集点的垃圾由人力车分类汇集到垃圾转运点,由小型农用车按分类运往镇区垃圾转运站,由大吨位垃圾转运车运往XX垃圾处理场。有机垃圾运往各村的沼气发酵池综合处理利用。配置环卫车辆5台、建环卫停车场750平方米、大型垃圾转运站1座、公厕10处、车辆清洗站1座。

  4、燃气工程规划XX地区气源以天然气为主,液化石油气为辅。建设镇区天然气干管采用中压A一级系统,设计压力0.4兆帕。5、消防站在镇区新建一座一级普通消防站。每座占地面积0.4公顷,各配备消防人员30人,消防车5辆。6、镇区道路工程为减少过境交通与镇区交通的相互干扰,在镇区南侧规划建设南外环,在镇区北侧规划建设北外环。建设由2号路、6号路、10号路、13号路、26号路组成“五纵”干道,由15号路(北外环)、19号路(现G318国道)、30号路、31号路(南外环)组成“四横”干道。结合3号路、4号路、8号路滨水空间,建设人行步道。7、客车站新建客运站一处,占地面积1.53公顷。在高速公路出入口附近新建货运站场一处,占地2.18公顷。

  50

  8、停车场分别在行政中心、居住区、大型公建附近设置4处公共停车场,总用地面积1.66公顷。9、商业商务工程在镇西工业新区和老镇区建设商贸、金融、宾馆、餐饮服务等设施。各居住组群内按规范配套布置商业服务设施。在高速公路连接线出入口地区建设商务区,主要为工业园产业发展提供金融商务、研发设计、培训营销、贸易咨询等生产性服务。10、文化设施分别在老镇区老318国道附近和镇西工业新区综合服务中心内架设镇级文化中心。内设置科技馆、图书馆、文化宫、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年之家、青少年之家等设施。11、教育设施在全镇域内统一规划教育机构的数量和布局虑,在镇区南部和西部新建两所小学;扩建改造XX中学。12、医疗卫生工程配套建设社区级医疗、防疫和保健中心,改造扩建镇区的中心卫生院。13、社会福利工程将镇福利院改造扩建为福利中心,建设福利院、养老院、孤儿院等设施。14、镇区绿地系统规划远期2030年人均公共绿地大于8平方米,镇区绿地率为35%,绿化覆盖率为40%。

  51

  ①公园。在镇区内布置两处公园。镇东XX公园:位于老镇区新老318国道交汇处,面积约1.47公顷,以游乐、休闲和娱乐功能为主。镇西白果湾公园:对白果湾自然山体进行改造作为公园绿地,面积约5.76公顷,结合山体布置休憩、游乐设施,建设以自然山体为主的综合性公园。②街头绿地。在镇区入口、高速出入口等节点处布局街头绿地公园,在新318国道两侧控制20米的街旁绿带。沿500KV高压走廊控制70米的绿化带。工业用地与其他用地之间控制10~20米的防护绿带。15、镇区景观廊道:在油河港、百庙河、戴沙河滨水廊道,河渠周边规划20米宽以上的绿地。景观带:沿高速公路连接线两侧布置防护绿化带,沿新318国道以二、三产业布置建筑景观。功能景观风貌区:规划形成镇西、镇东现代产业景观风貌区和老镇、镇西综合服务景观风貌区。景观节点:在镇区东西入口处、镇政府、高速公路出入口、白果湾公园、镇东公园等设置六处城镇门户景观节点。

  六、新型城镇化建设项目

  建设沙河图、XX、磨石山、官塘角、花园咀、薛坳等6个城镇型新社区,建设桥子畈、戴家湾、官坳、百福寺、刘家冲等5个农村中型社区,建设曹家河、杜家寨、九家咀、马岗、紫金庄、凡家楼、三甲店、烽火山、祁家墩、大路岗等10个农村小型社区。

  公共设施分别按照城镇型、中型、小型社区标准,配套建设社区

  52

  行政管理及社区综合服务服务中心、礼堂及场地、卫生室、养老院、民福院、治安联防站、托儿所、幼儿园、小学、文化活动中心、小型图书馆、全民健身设施、农贸市场、食品加工点、餐饮、社区超市、邮政、储蓄等代办点、垃圾收集点、公厕、公交点、配电房、小型污水处理站。

  53

  表5-1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重点建设项目表

  序项目名称

  号

  建设规模及内容

  建设地点

  投资总额(万元)

  一农业建设

  101608

  百庙河流域的刘家冲、百福寺、曹河、官塘角、花园咀、沙河图、樊家楼、磨石

  XX地区百庙河河道

  XX地区百庙河流域河

  1

  山、桥子畈、祁家墩等10个村全长13.5km的河段。建设内容包括清淤疏浚、内

  综合治理项目

  (渠)段

  岸硬化、防洪通道硬化、堤身护砌加固及防渗处理、植被绿化等工程。

  3780

  戴家湾、马岗、紫金庄、薛坳、沙河图等5个村6.3km戴沙河段。建设内容包括

  XX地区白沙河河道

  XX地区戴家湾、马岗、紫

  2

  清淤疏浚、内岸硬化、防洪通道硬化、堤身护砌加固及防渗处理、植被绿化等工

  1638

  综合治理项目

  金庄、薛坳、沙河图

  程。

  杜家寨、百福寺、刘家冲、九家咀、官坳、戴湾、马岗、薛坳等8个村,约35km,杜家寨、百福寺、刘家冲、

  3

  百里长渠维修改造建设内容包括清淤疏浚、岸线修整、防洪通道硬化、堤身护砌加固及防渗处理、九家咀、官坳、戴湾、马

  2275

  植被绿化等工程,并完成整治河道防洪排涝配套工程建设。

  岗、薛坳

  杜家寨村、刘家冲村、九

  杜家寨村、刘家冲村、九家咀村、花园咀村、沙河图村、戴家湾村、官坳村、三家咀村、花园咀村、沙河

  甲店村、百福寺村、曹家河村、XX村、官塘角村等10个行政村的土地整理、农田图村、戴家湾村、官坳村、

  4高标准基本农田改造

  7500

  水利设施维修改造、土壤改良、田间道路维修、排水沟疏浚、水闸加固、农桥加三甲店村、百福寺村、曹

  固、泵站加固、塘堰加固。

  家河村、XX村、官塘角村

  等

  备注政府投资政府投资政府投资

  政府投资

  54

  精品高效粮油示范基5

  地

  桥子畈、大路岗、樊家楼、祁家墩、烽火山一带。

  1500

  6

  花生种植示范基地

  官塘角、花园咀、曹家湾、

  600戴家湾。

  油茶、林果基地建设。包括荒山治理、排水沟建设、山间道路建设、果树种植、7油茶、林果基地建设

  油茶种植等。

  2550

  8

  林药基地

  刘家冲

  3100

  建设水产养殖基地,使基地形成鱼池改造,进排水分离,沟、桥、涵闸、道路等

  9

  水产养殖项目建设配套设施齐全的基地格局;建成环境优良、产量稳定的标准化生态健康养殖示范

  基地。

  10标准化养猪场建设

  建设内容包括场地征用、厂房建设、猪舍建设、服务设施、污水处理、场地硬化、供排水设施、卫生防疫、垃圾处理等。

  11标准化养鸡场建设

  建设内容包括场地征用、厂房建设、鸡舍建设、服务设施、污水处理、场地硬化、供排水设施、卫生防疫、垃圾处理等。

  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

  12

  包括房屋建设、设备购置、人员配备、车辆配置等。

  台项目

  XX县谷阳生态农业项目规划面积450亩,总投资2600万元。主营园林花卉苗木种植、农家乐,农

  13

  樊家楼村,

  示范园

  业体验(种植体验、采摘体验)、农业观光休闲等。

  胜攀生态农业千亩荷

  14

  包括基地建设、游客步道、休息亭、观景台、餐厅、给排水、供电设施。

  花观赏园

  戴家湾

  156082502975

  2027005000

  政府及社会资本合作

  政府及社会资本合作

  政府及社会资本合作

  政府及社会资本合作

  社会资本投资

  社会资本投资

  社会资本投资

  政府投资

  社会资本投资

  社会资本投资

  55

  豪美家庭农场景观绿

  15

  包括基地建设、游客步道、休息亭、观景台、餐厅、给排水、供电设施。

  化苗木园

  以种植桑葚、蓝莓、葡萄等特色水果,打造成集休闲、观光、采摘、旅游于一体

  16特色水果采摘观赏园的生态采摘园。建设内容包括基地建设、果树栽培、游客步道、休息亭、观景台、

  餐厅、给排水、供电设施。

  茂峰复合循环型现代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基地建设、茶树种植、茶油加工、游客步道、休息亭、给排水、17

  生态农业产业化

  供电设施。

  18周庄生态农业园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基地建设、水产养殖、休闲垂钓、水上娱乐、农耕体验、游客步道、休息亭、观景台、餐厅、防洪排涝设施、供水供电设施。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基地造型、园艺景观、农耕体验、游客步道、休息亭、观景台、

  19创意农业体验园

  农炊体验、餐厅、公共厕所、停车场、供水供电设施。

  建立二十四节气、十二生肖、农耕谚语等主要元素的文化墙、文化广场。建设内

  农耕文化民俗文化产

  20

  容包括场地建设、展示馆建设、农耕体验园、道路建设、场区绿化、文化活动设

  业园

  施、公共厕所、停车场。

  农村电商平台及电子21

  商务村级服务站工程

  大田种植、生态种养、

  22综合服务等农业物联

  网示范应用基地

  二、景点景区建设

  56

  1500

  社会资本投资

  1200

  社会资本投资

  24000社会资本投资24000社会资本投资

  3000

  社会资本投资

  3500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

  政府和社会资460

  本合作

  政府和社会资500

  本合作

  30680

  修复方本仁庄园、白石书院、万寿寺、百福寺、九姑井等古迹,建设内容包括建

  XX地区特色文物遗

  23

  筑物维修、环境整治、场地绿化、进场道路、停车场、公共厕所、给排水、室外

  迹修复项目

  照明等。

  开发周庄、紫金庄、贵子冲、磨石山、九家咀、沙河图等景点,建设内容包括场

  XX地区人文传说景

  24

  地征用、环境整治、景点建设、场地绿化、进场道路、停车场、公共厕所、给排

  点开发项目

  水、室外照明等。

  开发建设鹅公包、神仙寨、白羊山、烽火八景、狮子口、桃花洞等自然景点,建

  XX地区自然景点开

  25

  设内容包括场地征用、环境整治、景点建设、场地绿化、步行道建设、公共厕所、

  发项目

  给排水等。

  26大兴休闲养生山庄

  建设内容包括土地征用、客房及餐饮用房建设、娱乐设施、文化广场、水景建设、景观工程、区内道路。

  27特色美食街三农产品加工项目

  建设内容包括园林仿古街道建设、道路硬化绿化、文化广场、供水供电设施、污水处理等。

  东坡粮油100吨/日28胚芽米深加工生产线改造东坡粮油集团胚芽米深加工生产线,扩大该生产线的加工能力。

  技术改造项目

  XX(农产品)工业园

  麦香面条有限公司项29

  目

  马健纯生食品有限公30

  司

  2320

  社会资本投资

  10160社会资本投资

  7700

  社会资本投资

  6000

  社会资本投资

  450088000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

  10000

  社会资本投资

  22500

  社会资本投资

  18000

  社会资本投资

  57

  玉龙油脂有限公司项31

  目

  龙康食品包装有限公32

  司项目

  四商贸物流建设项目

  团香农业1万吨粮食

  33

  建设1万吨的团香农业粮食仓储设施。

  仓储设施

  XX(农产品)物流园

  东坡粮油2万吨粮食

  34

  为东坡粮油集团建设一个2万吨粮食的仓储及物流配送设施

  仓储及物流配送设施

  XX县特色农产品电子

  35

  打造一个XX县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

  商务平台

  五公共基础设施

  36刘家冲水厂工程

  在刘家冲水库新建一座水厂,水源为刘家冲水库及牛车车水库。供水范围为全镇

  域。水厂出水采用重力和压力两套供水系统,利用重力向镇区及南部村庄供水。刘家冲村

  利用水泵压力向北部刘家冲、官坳、杜家寨、九家咀供水。水厂设计规模1.6万

  吨/日,占地面积1公顷。

  37污水处理厂及管网38环卫工程

  在镇区以南百庙河下游新建一座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远期为0.7万吨/日。占地

  面积按远期规模控制,约1.5公顷。污水处理率远期达到100%。采处理后出水达百庙河下游

  到一级B标准后排入百庙河。对农村根据实际情况建设氧化塘、人工湿地等污水处

  理设施。

  根据“村收集、镇转移、县处理”的原则,垃圾收运以二次转运为主,在镇区设XX地区镇区

  22500

  社会资本投资

  15000

  社会资本投资

  15100

  5000

  社会资本投资

  10000

  社会资本投资

  100189650

  政府投资

  5000

  政府投资

  6500

  政府投资

  50

  政府投资

  58

  39燃气工程40消防站

  41镇区道路工程

  42客运站43停车场44商业商务工程

  置两座垃圾中转站,将XX地区的生活垃圾送往XX县垃圾处理场统一处理。

  农村垃圾按有机垃圾、无机垃圾和有毒有害垃圾投放到村里统一设置的垃圾收集

  点,分类收集。收集点的垃圾由人力车分类汇集到垃圾转运点,由小型农用车按

  分类运往镇区垃圾转运站,由大吨位垃圾转运车运往XX垃圾处理场。有机垃圾运

  往各村的沼气发酵池综合处理利用。配置环卫车辆5台、建环卫停车场750平方

  米、大型垃圾转运站1座、公厕10处、车辆清洗站1座。

  规划XX地区气源以天然气为主,液化石油气为辅。建设镇区天然气干管采用中压AXX地区

  一级系统,设计压力0.4兆帕。

  在镇区新建一座一级普通消防站。每座占地面积0.4公顷,各配备消防人员30人,XX地区镇区

  消防车5辆。

  建设由2号路、6号路、10号路、13号路、26号路组成“五纵”干道,由15号

  路(北外环)、19号路(现G318国道)、30号路、31号路(南外环)组成“四横”

  干道。结合3号路、4号路、8号路滨水空间,建设人行步道。

  镇区北侧及南侧

  镇区内道路等级分为主干路、干路、支路,道路红线宽度分别按36m、24m、12-15m

  控制。

  新建客运站一处,占地面积1.53公顷。在高速公路出入口附近新建货运站场一处,XX地区镇区

  占地2.18公顷。

  分别在行政中心、居住区、大型公建附近设置4处公共停车场,总用地面积1.66XX地区镇区

  公顷。

  在镇西工业新区和老镇区建设商贸、金融、宾馆、餐饮服务等设施。各居住组群工业新区等

  内按规范配套布置商业服务设施。

  59

  120

  政府投资

  30

  政府投资

  108900

  政府投资

  50060054000

  政府投资政府投资政府投资

  45文化设施46教育设施47医疗卫生工程48社会福利工程

  49镇区绿地系统

  50镇区景观

  在高速公路连接线出入口地区建设商务区,主要为工业园产业发展提供金融商务、研发设计、培训营销、贸易咨询等生产性服务。

  分别在老镇区老318国道附近和镇西工业新区综合服务中心内架设镇级文化中心。内设置科技馆、图书馆、文化宫、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年之家、青少年之家等设施。

  318国道附近、镇西工业新区综合服务中心

  在全镇域内统一规划教育机构的数量和布局虑,在镇区南部和西部新建两所小学;镇区南部、西部、XX中学

  扩建改造XX中学。

  配套建设社区级医疗、防疫和保健中心,改造扩建镇区的中心卫生院。

  中心卫生院

  将镇福利院改造扩建为福利中心,建设福利院、养老院、孤儿院等设施。

  镇福利院

  规划远期2030年人均公共绿地大于8平方米,镇区绿地率为35%,绿化覆盖率为

  40%。

  ①公园。在镇区内布置两处公园。

  镇东XX公园:位于老镇区新老318国道交汇处,面积约1.47公顷,以游乐、休闲

  和娱乐功能为主。

  老镇区新老318国道交汇

  镇西白果湾公园:对白果湾自然山体进行改造作为公园绿地,面积约5.76公顷,处、白果湾灯

  结合山体布置休憩、游乐设施,建设以自然山体为主的综合性公园。

  ②街头绿地。在镇区入口、高速出入口等节点处布局街头绿地公园,在新318国

  道两侧控制20米的街旁绿带。沿500KV高压走廊控制70米的绿化带。工业用地

  与其他用地之间控制10~20米的防护绿带。

  廊道:在油河港、百庙河、戴沙河滨水廊道,河渠周边规划20米宽以上的绿地。油河港、百庙河、戴沙河

  50600010001500

  2800

  2600

  政府投资政府投资政府投资政府投资

  政府投资

  政府投资

  60

  景观带:沿高速公路连接线两侧布置防护绿化带,沿新318国道以二、三产业布滨水廊道、白果湾公园、

  置建筑景观。

  镇东公园等

  功能景观风貌区:规划形成镇西、镇东现代产业景观风貌区和老镇、镇西综合服

  务景观风貌区。

  景观节点:在镇区东西入口处、镇政府、高速公路出入口、白果湾公园、镇东公

  六新型城镇化建设

  园等设置六处城镇门户景观节点

  16800

  建设沙河图、XX、磨石山、官塘角、花园咀、薛坳等6个城镇型新社区,建设桥

  子畈、戴家湾、官坳、百福寺、刘家冲等5个农村中型社区,建设曹家河、杜家沙河图、XX、磨石山、官

  寨、九家咀、马岗、紫金庄、凡家楼、三甲店、烽火山、祁家墩、大路岗等10塘角、花园咀、薛坳、桥

  个农村小型社区。

  子畈、戴家湾、官坳、百

  51新型城镇化社区建设公共设施分别按照城镇型、中型、小型社区标准,配套建设社区行政管理及社区福寺、刘家冲、曹家河、16800

  综合服务服务中心、礼堂及场地、卫生室、养老院、民福院、治安联防站、托儿杜家寨、九家咀、马岗、

  所、幼儿园、小学、文化活动中心、小型图书馆、全民健身设施、农贸市场、食紫金庄、凡家楼、三甲店、

  品加工点、餐饮、社区超市、邮政、储蓄等代办点、垃圾收集点、公厕、公交点、烽火山、祁家墩、大路岗

  配电房、小型污水处理站。

  合计

  441838

  政府投资

  61

  第六章实施进度安排

  一、实施年限

  项目实施期限为4年(2017年—2020年)。

  二、进度安排

  为有效、有序推动农村产业融合试点示范建设,XX地区将根据基础先行,产业推进,种养优先,加工配套,休闲植入,三产融合的原则,制定工作计划

  2017年:①制定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建立领导机构。②结合农村产业融合的发展需要,修改完善相关专项规划。③进行项目规划布局,确定项目推进方案,率先启动一批重点项目。④重点推进种养基地、休闲观光基地建设。

  2018年:公共设施、种养基地、加工园区和农业休闲观光基地建设和农村一二三产融合能力提升建设。

  2019年:公共设施、种养基地及加工园区建设,推进乡村旅游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项目建设,开展示范村建设。

  2020年:完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种养基地、加工园区、休闲观光基地及示范村建设,进行初步总结与评估。

  表6-1项目建设进度计划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年限

  备注

  一

  农业建设

  1

  XX地区百庙河河道综合治理项目

  2

  XX地区白沙河河道综合治理项目

  2017-20192017-2019

  62

  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二、232425

  26

  27三2829303132四33

  百里长渠维修改造高标准基本农田改造精品高效粮油示范基地花生种植示范基地油茶、林果基地建设林药基地水产养殖项目建设标准化养猪场建设标准化养鸡场建设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项目XX县谷阳生态农业示范园胜攀生态农业千亩荷花观赏园豪美家庭农场景观绿化苗木园特色水果采摘观赏园茂峰复合循环型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周庄生态农业园创意农业体验园农耕文化民俗文化产业园农村电商平台及电子商务村级服务站工程大田种植、生态种养、综合服务等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基地景点景区建设XX地区特色文物遗迹修复项目XX地区人文传说景点开发项目XX地区自然景点开发项目

  大兴休闲养生山庄

  特色美食街农产品加工项目东坡粮油100吨/日胚芽米深加工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麦香面条有限公司项目马健纯生食品有限公司玉龙油脂有限公司项目龙康食品包装有限公司项目商贸物流建设项目团香农业1万吨粮食仓储设施

  2017-20192017-20192017-20192017-20192019-20202019-20202017-20192017-20192017-20202017-20182017-20182019-20202019-20202018-20192019-20202019-20202019-20202019-20202018-20192018-2019

  2019-20202018-20192018-20192017-20182019-2020

  2018-20202018-20202017-20182017-20192018-2018

  2018-2018

  63

  34

  东坡粮油2万吨粮食仓储及物流配送设施

  35

  XX县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

  五

  公共基础设施

  36

  刘家冲水厂工程

  37

  污水处理厂及管网

  38

  环卫工程

  39

  燃气工程

  40

  消防站

  41

  镇区道路工程

  42

  客运站

  43

  停车场

  44

  商业商务工程

  45

  文化设施

  46

  教育设施

  47

  医疗卫生工程

  48

  社会福利工程

  49

  镇区绿地系统

  50

  镇区景观

  六

  新型城镇化建设

  51

  新型城镇化社区建设

  2019-20202017-2020

  2017-20202017-20202017-20202017-20202017-20202019-20202017-20202019-20202019-20202019-20202019-20202019-20202019-20202019-20202019-2020

  2018-2020

  64

  第七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

  农业建设、景点景区建设、农产品加工项目、商贸物流建设、公

  共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等6个方面,共43个项目,总投资374187

  万元。见下表。

  表7-1项目投资估算表

  项目名称序号

  投资总额(万元)合计政府投资社会资本

  备注

  一农业建设

  1

  XX地区百庙河河道综合治理项目

  2

  XX地区白沙河河道综合治理项目

  3

  百里长渠维修改造

  4

  高标准基本农田改造

  5

  精品高效粮油示范基地

  6

  花生种植示范基地

  7

  油茶、林果基地建设

  8

  林药基地

  9

  水产养殖项目建设

  10标准化养猪场建设

  11标准化养鸡场建设

  12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项目

  13XX县谷阳生态农业示范园

  14胜攀生态农业千亩荷花观赏园

  15豪美家庭农场景观绿化苗木园

  16特色水果采摘观赏园

  17茂峰复合循环型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

  101608378016382275750015006002550310015608250297520270050001500120024000

  20097378016382275750060024010201240

  20

  8151123.0%

  90036015301860156082502975

  270050001500120024000

  18周庄生态农业园

  24000

  24000

  19创意农业体验园

  3000

  3000

  65

  20农耕文化民俗文化产业园

  3500

  21农村电商平台及电子商务村级服务站工程

  460

  大田种植、生态种养、综合服务等农业物联

  22

  500

  网示范应用基地

  二景点景区建设

  30680

  23XX地区特色文物遗迹修复项目

  2320

  24XX地区人文传说景点开发项目

  10160

  25XX地区自然景点开发项目

  7700

  26大兴休闲养生山庄

  6000

  27特色美食街

  4500

  三农产品加工项目

  88000

  东坡粮油100吨/日胚芽米深加工生产线技

  28

  10000

  术改造项目

  29麦香面条有限公司项目

  22500

  30马健纯生食品有限公司

  18000

  31玉龙油脂有限公司项目

  22500

  32龙康食品包装有限公司项目四商贸物流建设项目33团香农业1万吨粮食仓储设施

  15000151005000

  34东坡粮油2万吨粮食仓储及物流配送设施

  35XX县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五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6刘家冲水库水厂新建工程37新建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工程38环卫工程39燃气工程40消防站41镇区道路工程42客运站43停车场

  10000

  100189650

  50006500

  5012030108900500600

  14001842001800

  18000

  100

  100189650

  500065005012030108900500600

  2100276

  30028880232010160

  6.9%

  7700

  6000270088000

  19.9%

  10000

  22500

  1800022500

  15000150005000

  3.4%

  10000

  0

  42.9%

  66

  44商业商务工程45文化设施46教育设施47医疗卫生工程48社会福利工程49镇区绿地系统50镇区景观六新型城镇化建设51新型城镇化社区建设

  合计

  5400050

  600010001500280026001680016800441838

  540005060001000150028002600

  1680016800228447

  3.8%

  213391

  二、资金筹集方案

  按照多元化筹集资金的原则,项目资金来源由政府投资、PPP模式、企业自筹资金多种投融资方式构成,根据项目特点和需要确定。对于公益性、社会性强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政府投资为主,对于产业发展项目则为政府投入引导资金、以企业自筹资金为主。51个重点项目,总投资441838万元,政府投资228447万元,占51.7%;社会资本213391万元,占48.3%。在总投资中,农业建设101608万元,占总投资的23%;景点景区建设30680万元,占总投资的6.9%;农产品加工项目88000万元,占总投资的19.9%;商贸物流建设15100万元,占总投资的3.4%;公共基础设施建设189650万元,占总投资的42.9%;新型城镇化社区建设16800万元,占总投资的3.8%。

  67

  第八章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县政府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分管农业农村工作领导为副组长,发改、财政、农业、国土、住建、规划、旅游、经信、商务、XX地区等单位为成员的农村产业融合试点示范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XX地区镇长为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试点示范方案的制定、上报、组织、实施,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定期上报工作进展情况,总结试点示范经验,从组织上保障试点示范工作顺利进行。

  按“市场化经营、企业化运作、集约化管理、规范化服务”的运作模式,全面负责试点项目的组织管理、开发建设、指导监督、宣传招商等工作,推动试点示范建设向效益型与可持续型发展。按照“政府主导、公司运作、农户参与”的原则,充分发挥相关组织尤其是乡镇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积极性。

  县级各涉农部门,以及发改、科技、财政、交通、工商、质监、物价等相关部门、镇政府要抢抓机遇,按照自身职能优势,通力合作,真正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并在整体规划布局、维护市场秩序、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创优发展环境等方面积极发挥支持引导的作用,努力营造支持特色产业发展的浓厚社会氛围。

  二、制定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规划

  根据本地实际,与城乡发展、土地利用等规划相衔接,与建设新农村规划,城镇化建设规划,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等统筹协调,多规合一。研究制定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规划,内容包括项目总体要求、实施

  68

  区域、资金分配、支持对象、组织实施、监管要求等,并落实工作责任,精心组织实施,力争到2018年,编制完成农村产业整合发展总体规划。

  三、强化招商引资

  以工业园建设为载体,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村产业融合集聚。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各项优惠政策,并通过国内各种展会等宣传活动,强化项目推介和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吸引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尽快形成一批经济技术实力雄厚、市场开拓和辐射带动农户能力较强的龙头企业,壮大市场竞争主体。同时,积极引导县内流通企业,将经营触角向农村延伸,实现产供销一体化经营、农工商一体化运作。

  四、加强政策宣传

  采取专题讲座、研讨会、交流会、示范推广会、成果展示会等各种形式,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开辟专栏,积极宣传产业融合相关政策、试点示范的重大意义,提高社会各界对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水平,并激发参与建设的热情,积极献言献策。建立完善产业融合试点示范政策信息公开专栏,确保专栏等信息公开载体有效运行。

  69

  

  

推荐访问: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目标 发展目标 融合 农村

本文链接:https://www.xpbxgsx.cn/zhuantifanwen/fanwendaquan/454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4 精优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浙ICP备15042696号-1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