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精优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范文大全 >

融媒体时代记者新闻采访创新模式探究

时间:2023-07-05 09:05:06 来源:精优范文网
导读: □邓亚伟互联网的普及拓展了新闻信息的传播渠道,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记者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新闻

□邓亚伟

互联网的普及拓展了新闻信息的传播渠道,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记者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新闻采访是检验记者舆论引导能力的重要实践,所以在新闻采访工作中,一定要做到推陈出新,牢固树立群众思维,展示出创新模式。

1.采访观念陈旧

当前我国一些媒体记者在采访观念上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由于以往形成了自己固有的采访模式,在采访的过程中无法对采访素材进行深入挖掘,所以采写的内容很容易让受众感到乏味。

采访工作中很容易出现突发状况,让采访无法顺利进行,而且一些记者对采访前的准备工作不够重视,所以在实际采访过程中无法掌控现场情况,造成了采访质量比较低。记者要尽快适应当前的融媒体环境,认识到传统新闻采访观念的局限性,要依据融媒体时代受众需求,不断拓宽自己的思维方式,拓展视野,创新采访的形式,进而提高采访的质量。

2.内容缺乏贴近性和针对性

好的新闻选题必须是对社会而言具有重大新闻价值的新闻事件,选题应具有时效性、典型性、贴近性和独家性等特点。只有选题选得好,报道时机恰当,才能体现媒体的新闻价值取向,获得预期的传播效果。很多时政新闻来源于政府的相关会议以及政府公布的文件,很多记者在进行时政新闻撰写时,都是整合一下所获得的资料,在此基础上做一些简单的修改。但事实上,报道的内容并没有贴近受众需求。有责任心的记者会在会议采访中及时记录有用信息,找出其中百姓最关注的亮点,会后进行补充采访,从而写出针对性和贴近性强的独家报道。

3.报道缺乏吸引力和创新性

当前,很多记者在进行新闻采写时,采访不扎实,内容较空洞,这就导致新闻缺乏较强的吸引力,无法给受众提供良好的阅读体验,传播效果就大打折扣。

很多媒体记者忽视了新闻采访的创新性,慢慢地就会失去一部分受众。出现这种问题主要还是由于新闻工作者缺乏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没有进行新闻事件的深度解读,缺乏深入思考,新闻报道也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1.内容创新

①丰富报道主题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媒体上好玩、有趣、吸引人的新闻内容非常多,传统媒体新闻受众越来越少。所以记者要创新新闻采访方式,在保证新闻严谨和准确的同时,增强新闻的趣味性,可以转换叙述风格,适当地使用网言网语来描绘社会现象,从而给受众耳目一新的感觉。

在进行选题工作时,首先要考虑其是否是百姓普遍关注的问题,其次要考虑选择何种方式让新闻具有更强的可看性。

②明确选题思路

首先,新闻选题应该具有人民性,通过新闻表达出人民群众对社会发展的愿景。这就要求记者在采访中,要走进人民群众中,真实地展现人民群众的生活,把事件、人物刻画得生动形象,尽量使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耳熟能详的语言,赋予报道浓厚的人情味,提升报道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其次,新闻选题应注重纪实性。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纪实题材的作品更能引发受众的共鸣。

最后,新闻选题应具有时代性,体现时代精神,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起到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

③提升新闻价值

如果没有好的新闻内容,就无法吸引受众,进而无法保证新闻传播的效果。在融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的方式在不断发生改变,也一步步地拓宽了大众的阅读渠道,但无论形式怎么变化,内容依旧是吸引大众的关键。所以记者一定要坚持“内容为王”的原则,向大众传播真实而有效的信息,提高新闻质量,提升新闻价值。所以,记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采访技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识别能力,保持求真务实的精神,在海量的新闻信息中提取出有价值的内容,向大众提供有深度、高质量的新闻产品。

④创新报道方式

在以往的重大主题报道中,一些记者在采访中比较因循守旧,采用老一套的报道方式,报道非常沉闷死板。所以在重大主题的新闻采访工作中,必须创新报道方式,保证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提升人们的关注度,从而提高宣传效果。在解读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时,要尽可能地创新解读的方式,做到既准确,又便于大众理解,从而使大政方针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在展示国家取得的各项成就时,要突出重点和亮点,既要实事求是,又不可夸大其词;
在宣传优秀人物的事迹时,要做到语言精练,既突出当事人的优秀品质,又要做到语言的平易近人,有人情味。

2.形式创新

①适应媒体融合趋势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传统的新闻报道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大众的需求,单向传播的方式已经被打破。现在人们更倾向于运用新媒体平台发声,说出自己的看法,有很强的交互感。这就对记者新闻采访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记者要适应媒体融合的趋势,做好互动,从而实现新闻的快速报道和快速传播,实现传播效果的最优化。

要增强思想政治觉悟,精准解读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记者要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熟练运用各种技术,积极参加相关培训活动,能够科学、有效地利用各种新媒体工具。记者要善用信息检索工具,提高信息识别和整合能力。面对海量信息,快速识别真伪,收集重要信息进行整合处理,并生成更多更具价值的新闻产品。记者必须精通多媒体的操作技能,发挥多媒体优势为新闻报道服务,推动融媒体时代下新闻事业高质量发展。

②以受众需求为中心创新工作理念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媒体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单纯的文字内容已经无法激起受众阅读的强烈兴趣,所以记者要坚持以受众需求为中心,创新工作理念,运用文字、音频、视频、数据、图表、动画等各种形式进行报道。

比如,2016年春节前夕,由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制作的视频短片《中国高铁,让家更近》,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
新华社全媒体报道平台推出《四个全面》说唱动漫MV,被网友称为“神曲”引发强烈反响……中央主要媒体积极推动媒体融合,用新媒体手段创新开展经济民生成就报道,以平实、接地气的文风,生动活泼的形式,实现了传播效果最大化,展现了媒体融合取得的新优势、新成效。

③采用差异化的传播策略

要充分运用各类新媒体平台,从新媒体上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然后进行核实和跟进采访。记者要采用差异化的传播策略,从而为受众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记者要具备一定的资源整合能力,做好跨平台信息的整合,通过多方渠道获取信息,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生成数据新闻,从而提高新闻的可观性。

3.手段创新

①提高记者的综合素质

作为一名记者要加强自身学习,要研读各项政策,把握时代趋势和社会发展形势,熟悉自己报道的领域,不断强化大局意识,在报道中体现时代声音。

记者采访要做到深入,提升自己的叙事能力,让报道变得鲜活起来,在进行故事化的表达时要选好角度,保证叙事的连贯性。

②提高自身采访效率

当前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信息的覆盖面越来越广。所以这就要求记者要具备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记者要提高眼力,以敏锐的眼光发现新闻亮点,有针对性地进行采访活动,从而在第一时间找到可用的新闻资源,并进行快速处理,找准切入点。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身工作效率,快速占据市场,吸引更多的受众。

③在采访前做足准备

第一,要深入了解当前发生的新闻事件,了解事件发生的背景,提前对采访对象的相关背景进行调查,从而制定合适的采访提纲;
第二,要提前做好采访工具的准备,反复确认设备是否准备齐全,要准备好备用设备;
第三,根据采访地点、时间、环境的不同,准备好一定的应急物品,从而应对采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

④提高媒体公信力

新媒体时代,受众有更多获取信息的渠道,受众获得的信息量比较大,但缺乏有价值的信息,所以当一个新闻事件发生后,人们更希望获得的是对新闻事件的深入分析和解读,从而深入思考新闻事件背后所体现出的社会问题。

记者在进行新闻作品的生产时,一定要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优势,保证其公信力。第一,要从受众需求出发,把受众的需求放在首位;
第二,要坚持适度原则,对新闻事件进行合理的解读,帮助受众理解新闻事件。深度解读,是体现媒体公信力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记者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

⑤提升记者的创新意识

记者必须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记者要充分掌握新媒体技术,要意识到:当前的新闻工作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新媒体技术的支撑,所以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工作。

记者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写作水平和策划水平,善于把握社会热点事件,及时策划出优质选题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从创新角度分析新闻事件,把新闻以最独特的方式呈现给受众。在采写形式上,应当打破传统思维,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

⑥从“小切口”看大成就

记者要善于思考,在报道中体现自己的专业性,不能让报道流于表面,要用个人独特的视角来描绘新闻事件。尤其在做重大主题报道时,要善于从“小切口”入手,展示大成就。

比如,中央主要媒体近些年创新开展经济民生成就报道,用讲故事暖人心,运用视频、动漫等全媒体手段,生动报道近年来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改善民生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

新华社全媒体报道平台紧紧围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实践重大主题宣传,聚焦经济形势、扶贫攻坚等主题,深入挖掘基层典型;
同时,积极创新报道形式,注重网上网下协调,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呼应,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

央视新闻新媒体继续以短视频为发力点,结合进博会五周年,推出一批视角独特、强调互动感和沉浸感的短视频产品,充分展现中国借助进博会推动更高水平开放和更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作为。

光明日报融媒体中心和光明网联合制作了“光明炫融特刊”,重点围绕“经济新常态”“二胎,生还是不生”“‘十二五’回顾”等经济民生类话题展开,生成的融媒体作品二维码刊登在报纸上,方便读者获取。

《北梁棚改探访记》《“十个全覆盖”成就不一样的呼伦贝尔》《大兴安岭冷极村:零下58度的问候》……经济日报A PP开设的“新春走基层”专栏,集中编发“触摸中国经济温度”系列报道,用发生在基层的动人故事展现国家的发展变化。

中国日报记者采写了《站台客运员王亮:露天接送列车,棉鞋大袄羽绒裤对抗极寒》《十个故事,十个家庭,一场春运》等一组原创英文报道,以生动的幕后故事为切口,突出我国高铁发展成就,引发海外网友热议。

围绕春节热点,中国经济网就民生关注的话题“手机过春节”“农村淘宝”“不一样的年夜饭”“不一样的年货”“新老照片看变迁”等话题展开报道,展示“互联网+”及经济发展给社会生活带来的变化,《实拍乡村二十年今昔对比》等报道获得广泛转载。

融媒体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巨大变化,传统媒体应鼓励新闻记者进行切实有效的创新,满足受众的需求。新闻采访工作必须遵循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采访内容力求做到真实、客观。作为新闻工作者,要正确认识到当前新闻报道存在的不足,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做好新闻采访的创新工作,用生动表达实现有效传播,增强报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猜你喜欢选题受众《探求》2022年重点选题方探求(2022年4期)2022-08-11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时代邮刊(2019年24期)2019-12-17谈诗词的选题中华诗词(2019年1期)2019-08-23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时代邮刊(2019年20期)2019-07-30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时代邮刊(2019年16期)2019-07-30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时代邮刊(2019年18期)2019-07-29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传媒评论(2018年6期)2018-08-29用心感动受众新闻传播(2016年11期)2016-07-10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新闻传播(2016年14期)2016-07-10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新闻传播(2016年20期)2016-07-10

推荐访问:探究 采访 记者

本文链接:https://www.xpbxgsx.cn/zhuantifanwen/fanwendaquan/5928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标签
Copyright © 2024 精优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浙ICP备15042696号-1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