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精优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范文大全 >

文学是社会科学13篇

时间:2022-11-24 20:15:06 来源:精优范文网
导读: 文学是社会科学13篇文学是社会科学  文学概论教案(第二章)  授课老师:申载春  第二章  第一节  文学形象  文学形象的意义与特征  一、文学与社会科学的相同之处和

文学是社会科学13篇文学是社会科学  文学概论教案(第二章)  授课老师:申载春  第二章  第一节  文学形象  文学形象的意义与特征  一、文学与社会科学的相同之处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学是社会科学13篇,供大家参考。

文学是社会科学13篇

篇一:文学是社会科学

  文学概论教案(第二章)

  授课老师:申载春

  第二章

  第一节

  文学形象

  文学形象的意义与特征

  一、文学与社会科学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相同之处:1、在来源上,都是客观世界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都属于社会意识形态。2、在认识过程中,都遵循着人类认识活动的一般规律,即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并接受实践的检验。3、在作用上,都是一定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都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不同之处:其一、反映的形式不同。社会科学用抽象的概念、判断、推理、分析、综合等逻辑推理的方法,以理论的形式来反映社会生活;而文学则用具体感人的艺术形象,用艺术的形式来反映社会生活。其二、反映的具体对象不同。社会科学一般只研究生活中某一个方面的现象和规律以形成某一门类的学科,而文学则以人物为中心,把整个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一个密不可的整体来反映。其三、两者对读者起作用的方式不同。社会科学主要用抽象的说理,用无可辩驳的逻辑力量证明某种真理,以理服人,从理智上令人有所信;而文学则主要通过一幅幅具体鲜明的生活画面,一个个具体感人的艺术形象,使人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睹其物、如感其情、如临其境的感觉,以情感人,用作品思想感情去拨动读者心弦,使之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作品的观点和思想。二、文学形象的概念和特点"形象"(image),从语源上说,image脱胎于拉丁文imago,本义为"肖像"、"影像"、"映像"。这个概念最初被用在造型艺术上,主要是指视觉形象。中国古代,形象通常被称为"意象",或"象",被理解为文学的表现形态,文学言说所使用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象的本义,即客观具体,指一切能诉诸人的直观的感性形态。形象,指文学区别于科学的一种反映现实的特殊手段,即根据现实生活各种现象加以选择、综合所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审美意义的具体、生活的图画。形象分为艺术形象与非艺术形象。非艺术形象主要指那些不是专供审美的一般客观事物的外形样式。如科学挂图。艺术形象指在审美理想指导下经过专门艺术加工并专供审美之用的一切艺术形象。文学形象属于艺术形象的一种,它是通过语言塑造的艺术形象。广义:指文学作品显现的整个艺术画面,包括生活情景和人物形象。狭义:人物形象。三、文学的言说与形象1、言意矛盾:"言不尽意"、"难言之苦"、"文不逮意"2、"立象以尽意"3、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形象是一种非语言符号,其特点:一是具有确切的指向性,二是模糊性,三是具体可感性。5、形象大于理想四、文学形象和语言1、文学形象与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形象的区别:生活形象是客观的,是一种"自在之物",文学形象是主客观的统一。2、文学形象与其他艺术形象的区别:语言3、通感五、文学形象的特点1、间接性(与表演艺术、造型艺术相比)间接性是指,作为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中的形象不具有直接的现实性,它只能通过接受者的想象和联想才可能间接地被感知。所谓可感性,就是具有在感觉上能把握到的特性。文学是描绘感性现象或抒发由感性现象激起的情感,因此无论是描绘型的,还是抒发型的文学形象,无论是人物还是情景,亦或作品的整个艺术

  -6-

  文学概论教案(第二章)

  授课老师:申载春

  画面,通过文学语言的媒介,以及读者的"意会",都能呈现出可感性。与造型艺术相比:文学形象具有间接性的特点,因此不可能具有强烈的直观性;但却又能从多方面多侧面来揭示形象的丰富内容,从而给欣赏者提供进行想象和再创造的广阔天地。另外,文学形象的间接性,可给人一种审美的距离感。2、心象性文学形象具有心象性,是指人们在接受文学形象时的心理活动其实是一种和语言密切相关的表象运动。文学可以将本身不具形体、难以捕捉的心理活动――某种情绪、情感、思绪、感受――转化为人能够感知的艺术形象,即一种心象性的文学形象。心象性的文学形象在诗歌中经常出现。心象性形象不仅见于个别诗句,整首诗所展现的就是一个心象性的文学形象。在现代叙事作品中,心象性形象也开始日益增多,许多现代小说家明确表示创造心象形象是他们追求。3、概括性所谓文学形象的概括性,是指形象具有传达丰富的内在意蕴的功能。首先,通过个别概括一般,通过偶然表现必然。其次,文学形象的概括性还表现为某种感情、某种精神境界、某种道理。再次,有的形象仅为表达一种如黑格尔说的"生气"、"灵魂"、"精神"而存在。中国古代文论中称这种形象的概括方式为"传神"。此外,文学形象的概括性还表现为能传达难以言说的事物和境界。第二节文学典型

  一、典型的涵义"典型"(Tupos)这个名词在希腊文里原义是铸造用的模子,用同一个模子托出来的东西就是一模一样。这个名词在希腊文中与idea为同义词。idea本来也是模子或原型,有"形式"和"种类"的涵义,引申为"印象"或"理想"。由这个词派生出来的ldeal就是"理想"。所以从字源上看,"典型"与"理想"是密切相关的。在西方文艺理论著作里,"典型"这个词在近代也常被互换使用,例如在别林斯基的著作里。所以过去许多关于艺术理想的言论实际上也就是关于典型的。典型的涵义形象与典型的区别和联系:1、文学形象包括文学典型,文学形象的特点文学典型都具备,但文学典型比文学形象具有更大的概括性和艺术感染力。2、文学形象包括:人物、景物、环境、意境等,而文学典型一般专指典型人物。3、典型与非典型----以鲁迅小说为例。意境与非意境:柳宗元《江雪》;张打油《咏雪》二、典型的历史1、西方典型论发展的三阶段:第一阶段:17世纪以前,西方的典型观基本上是类型说,代表人物有亚里斯多德、贺拉斯、布瓦洛,强调典型的普遍性和类型性。第二阶段:18世纪以后的个性典型说:莱辛、歌德、黑格尔、别林斯基。第三阶段:马克思主义典型观成熟: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每个人都是典型,而又有明确的个性,正如黑格尔老人所说的'这一个'"(恩格斯:《致敏·考茨基》)2、典型论在现代中国的发展阶级典型"说(苏联)"典型即本质"说(张光年)"代表说"(典型就是代表人物)(巴人)"典型即个性"说(王愚)"个性与共性的统一"说(蔡仪)共名"说(何其芳)"必然与偶然联系"说(李泽厚)"个性出典型"说(姚雪垠)"中介--特殊说""典型即美"(曾繁仁)"人物性格二重组合"(即性格两极的排列组合,是性格的多重组合。)(刘再复)三、典型的特征1、鲜明的个性特征"特征"可以是一个句话、一个细节、一个场景、一个人物、一种人物关系等。"特征"具有两种属性:其一,它的外在形象极其具体、生动、独特;其二,它通过外在形象所表现的内在本质又

  -7-

  文学概论教案(第二章)

  授课老师:申载春

  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特征"是生活的一个凝聚点,现象和本质在这里相连,个别与一般这里重合,形与神在这里统一,意与象在这里聚首,情与理在这里交融。所谓个性,是指某一具体的典型人物不同于其他人物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包括外貌、禀赋、气质、教养、兴趣、思维方法等等因素。具体地说,包括独特的思想情感、兴趣爱好、生活习惯、心理特征、言语行动、思考方式,再加上外貌、体态,风度。整体个性:黑格尔认为(p82)第一,文学典型必须具有贯串其全部活动的,统摄其整个生命的"总特征"。第二,文学典型还必须通过局部"特征",反映和形成总特征。也就是要调动言语的特征性,细节的特征性,场景的特征性,事件的特征性等等,为反映和形成"总特征"服务。文学典型还必须具有在总特征制约下的丰富多彩的局部特征。如果一个物只有总特征,而没有丰富多彩的局部特征。那么这个人物即使写得好,也不过是一个单色人物,又称为"扁平人物"。自19世纪以来,叙事文学的人物描写毕竟达到了更高的境界。人物性格由单一到复杂,人物性格从心灵到行动都得到了多层次、多侧面的展现。叙事文学的艺术至境追求已经发展到要塑造性格复杂丰富的"圆形人物"的阶段。典型人物的性格不仅要鲜活,而且一定展现人物性格的丰富多彩和多重组合。通过局部特征性,塑造一种十分立体的、呼之欲出"圆形人物"。黑格尔以"定型的整体"阐述了单一与杂多之间的辩证关系:(p83)2、丰厚的历史蕴涵典型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除了独特的个性特征外,还应该充分体现典型本身的一定范围的共性,亦即深刻的思想性和高度的概括性,能揭示出一定时代的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规律,为读者感悟人生的普遍意义提供某种启迪。现实主义的典型体现了人生或人性的普遍性,是人的社会性,是社会关系、社会环境对人生和人性的深刻影响。哈姆莱特--人文主义葛朗台--守财奴阿Q--病态社会祥林嫂--劳动妇女3、典型的审美价值典型人物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在文学史上被人们称为典型的人物形象,都具有吸引力和感染读者的巨大力量,他们以自身的存在启迪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显示了一种永久的、能够激发智慧和丰富感受的艺术魅力。艺术魅力是一个模糊性概念。它是文学产品的诸种审美素质衍生出来的综合审美效应,或者说是文学产品总体审美效果。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可以从魅力的表现和魅力的实质两个方面来考察。艺术魅力一般表现为吸引力、感染力和震撼力;而它实质上是由文学典型的真实性、新颖性、诚挚性和蕴藉性造成的。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的原因:1、符合历史主义尺度的真实性,历来是作家塑造典型的最高追求,也是典型的艺术魅力第一位元素。2、新颖性就是典型塑造的独特性。典型对独创性的要求,已经达到了绝对的程度。在文学典型的画廊中,绝不允许重复。3、典型作为一种富有魅力的活的生命体,一般是从两个方面体现着最诚挚的感情。4、总是一种蕴藉含蓄、挖掘不尽的艺术诱惑力,让你反复玩味、百读不厌。四、典型化的原则与方法1、什么是典型化?所谓典型化,概括地说,就是艺术家把现实生活中本来不典型或不够典型的素材,经过选择、提炼、概括、集中、虚构加工为具有高度概括性,典型性的文学形象,从而真实地反映出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和规律。简单地说,把不典型的素材变为典型化的过程和方法,即典型化。所以典型化的过程,就是典型形象的创造过程;典型化的基本规律,也就是创造艺术典型所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如何理解典型化涵义?A、典型化,指的是作家在创作过程中的艺术概括,它应是艺术概括方法的总称。文学作品都离不开艺术概括,所以,文学创作都应运用典型化的方法。以塑造典型为中心的叙事诗、小说、戏剧文学、电影文学固然如此,一些抒情诗和抒情散文也不

  -8-

  文学概论教案(第二章)

  授课老师:申载春

  例外。不过总的来说,文学还是人学,典型性格的刻画,永远是艺术创造的中心,艺术家的使命就是创造伟大的典型,所以通常人们习惯把典型当作塑造典型的方法。B、典型化,从艺术概括的总的方法上来说,它是一种方法;从创作过程的整个过程来说,它又是一个过程。所以,人们平常既说典型化方法,也说典型化过程,有时还联在一起,称为典型化的过程和方法。不管提法如何,典型化内容还是一样的──指的都是艺术概括,只不过讲角度不同而已。C、典型化和理想化不是并列或对立的艺术概括方法。理想化只是典型化的一个内容。那种认为现实主义只用典型化,浪漫主义只用理想化而不用典型化的说法,都是对典型化涵义的误解。2、典型化的原则典型必须依据两项基本原则:个性化和概括化。个性化是典型化的基础和核心。所谓个性化,就是使形象具有鲜明突出的个别性、具体性、生动性的特点,把人物独特的个性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所谓概括化,作家通过对生活中大量偶然现象的以舍,把生活中本来是分散的、零碎的、偶然的东西,根据创作意图和对生活本质的理解集中起来,汇拢起来概括到个别的,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具体人物身上,使之更典型、更突出、更带普遍性,从而揭示出生活内在的必然规律。A、艺术上的概括化和科学上的抽象化区别:艺术上的概括化始终不脱离具体的感性形象,科学的抽象化最终离开了具体事物。B、艺术的概括化是指作者把生活中本来是分散的、零碎的、偶然的东西,根据创作意图和对于生活本质的理解,把它们集中起来,汇拢起来,重新创造出一个新的艺术整体。这种集中概括,决不是随意的大杂烩式的杂凑一锅,而是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广泛的生活素材或原型进行个性化,本质化的选择、集中和概括。典型化的基本规律:①典型化必须从生活实际出发,从活生生的人物个性出发;②典型化必须对生活进行艺术概括,通过个别反映一般,通过现象揭示本质,通过偶然显示必然,通过个性化达到概括化;③在典型化的过程中,作家还要表现出他的审美评价以及对生活的独特发现。3、典型化的方法A、合成法即鲁迅所说的"杂取种种,合成一个"的方法,即从许多人物身上,精心选择,撷取某些性格特点,经过高度的艺术概括,创造文学典型。B、原型法即鲁迅所说的"专用一个"的方法,以一个生活原型为基础,但又不受这个生活原型的限制,而是适当地吸收其他生活素材,进行艺术概括,塑造出一个比原型更丰富、动人也更具概括性的文学典型。两种方法,常常交互为用,彼此渗透。第三节文学意境

  意境与典型是中西文论中同等程度的两个审美范畴。意境指的是通过形象化的,情景交融的艺术描写,能够把读者引入充分想象空间的艺术化境。一、"意境"的形成与发展1、古代"意境"论的形成:"情景交融,谓之意境。"A、萌发期:先秦至魏晋《论语》:"诗可以兴";《文赋》:"情瞳昽而弥鲜,物昭晰而互进";《物色》:"情以物迁,辞以情发"。B、奠基期:唐代王昌龄《诗格》"三境":物境、情境、意境;“诗有三境。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王昌龄:《诗格》“刘禹锡:"境生象外";司空图"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致"。C、发展期:宋代尚意:尚韵:D、总结期:明清王夫之:情景论王国维:境界论2、"意境"

  -9-

  文学概论教案(第二章)

  授课老师:申载春

  的现代阐释:A、王国维:境界论与近代美学;B、朱光潜:诗的境界与克罗齐直觉说;C、宗白华:中国艺术意境的诞生;D、李泽厚:意境是形神情理的有机统一。二、意境的特征1、情景交融(表现方法的特征)第一、客观的"景":形神统一1)"景"的多样形态:自然景物;自然风光;片段场景;生活场景与自然景物结合;幻想的景物或假设性事物"结合"2)"景"必须形神统一:形似与神似的统一。第二,主观的"情":情理交融作为意境构成要素之一的主观之"情",也有种种丰富的内涵,但无不情中含理,谓之"情志"可也。情景交融的三种类型:第一种是景中藏情式。在这一类意境创造中,作家藏情于景,一切都通过逼真的画面来表达,虽不言情,但情藏景中,可谓情深意浓。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第二种是情中见景式。这种意境的创造方式,往往是直抒胸臆。有时不用写景,但景却历历如现。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第三种是情景并茂式。这一类是以上两种方式的综合型,抒情与写景在这里达到了浑然一体的程度。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2、虚实相生(意境创造的结构特征)虚与实这对哲学范畴,在意境结构论中的具体表现。意境包括两个部分:一方面是"如在目前"的较实的因素;一方面是"见于言外"的较虚的部分。意境从结构上看,正是二者的结合。所以后人干脆提出了"全局有法,境他虚实"的主张,把意境中较实的部分称为"实境";把其中较虚的部分称为"虚境"。实境又称"真境"、"事境"、"物境"等;而虚境则是指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3、韵味无穷(意境的审美特征)。"韵味"是指意境中所蕴含的那种咀嚼不尽的美的因素和效果。它包括情、理、意、韵、趣、味等多种因素,因此有"韵"、"情韵"、"兴趣"、"兴味"等多种别名。而所谓的"韵味",就是由物色、意味、情感、事件、风格、语言、体势等因素共同构成的美感效果。司空图提出了所谓"韵外之味"的命题。也就是说,他认为意境的韵味是多层的,不仅有韵内之韵,味内之味,而且还有"味外味","韵外韵",所以意境不仅富于韵味,还能让人咀嚼不尽。三、意境的创造1、寓虚境于实境虚境和实境,在抒情文学的意境中,则表现为"神"与"形"的关系。司空图所说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第一个象是和景是指艺术作品中所具体描绘的实的境界,第二个象和景则是指存在于实境之外而又借助实境的比喻、暗示、象征等作用呈现要想象中的虚的境界,也就是严羽说的"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这是一个似有实无,似无实有,若有若无,亦有亦无的境界。2、化情思为景物"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景物是有形的,实的,情思是无形的、虚的,化情思为景物,就是以神求形,移情入景,情景交融,通过境来表现意。寓虚境于实境,化情思于景物,这两种创造意境的途径,都具有因小见大,以少总多,用有限表现无限的功能。它们不是互相对立完全分离的。在创作过程和具体作品中,它们往往同时存在、互补互成的。四、意境的分类王国维的分类法,他将意境分为两大类: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所谓有我之境,比较偏重于主观情思的直接流露,作家移情入景,景物受情感的渲染而被赋予较明显的主观色彩,所表现的情感也比较具体、确定和强烈,其长处易于感染和打动读者。所谓无我之境,是指作家比较客观冷静地描绘景物,渲染点化出特定的氛围和境界,情感比较隐约深藏,内蕴可能具有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和多义性,其长处是给读者的想象提供了较大的空间。阳刚型意境与阴柔型意境阳刚型间境:①壮阔沉雄的气势。②空间的广阔性。

  -10-

  文学概论教案(第二章)

  授课老师:申载春

  ③高昂的格调。④意蕴悲慨。阴柔型意境:①、柔阴的作品,气质轻柔详和,一般不表现为激烈的矛盾冲突。②、表情婉转,潜细入深。③、擅长表现离愁别绪的主题。大致说来,阴柔的风格曲折绵远,细腻婉转,语言秀美,情韵深长,在审美效果上往往令人怡悦依恋,感叹不已。五、意境与典型的区别1、意境是中国民族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典型则凝结着西方民族的智慧。关于典型论与意境论的区别:典型论之所以出现在西方,是由于西方叙事文学比较发达;意境论之所以出现在中国,是由于中国有丰厚的抒情文学基础。2、就艺术空间上讲,意境之"境"是一种特有的、耐人寻味的图境场景、氛围、画面,它"可以偶虚,可以偶实","境象非一,虚实难明",是一种若有若无的虚幻的艺术化境。典型所写的空间是与实际生活一样的、有形的真实的具体环境空间,是为人物动作提供的空间。3、典型是叙事文学创作的中心课题,其目的是真实地再现客观世界,重点在刻划典型人物、典型性格和典型环境,强调人物、环境、细节的客观真实性,尊重客观对象的变化逻辑和发展趋势。所以,典型,在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中,偏重于客观,主观与客观统一的基点是人物性格。意境是抒情文学创作的中心课题,其目的是真诚地表现主观审美情趣,重点在创造诗的境界,强调描写对象的蕴情性,遵循表现内容即情感的逻辑与想象的逻辑。第四节文学意象

  一、意象溯源意象最早可上溯到《周易》庄子"得意而忘言"的说法成为我国意象论的哲学基础。东汉王充《论衡·乱龙篇》中则首次把"意象"作为合成词使用。刘勰第一次把意象用于文论,"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中的"意象"还仅是属于审美心理意义上的"表意之象"。唐、五代、辽、金、元、明、清乃至近代,以"意象"论诗者,代不乏人。二、文学意象的特征第一,客观具象性与主观喻象性的统一。(从本体论角度看)意象乃表意之象,即渗透着诗人主体情意的客观事物的具体之象。它是意与象的统一。第二,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从文学与生活的关系看)文学意象的假定性是指文学意象作为创作主体情思的寄托,与现实生活并不一定完全一致,甚至有时候可能还与生活本身的逻辑相违背,但它又总是使人感到揭示了生活的本质,感到比现实生活还真,具有艺术的真实性的特点。第三,自足性与开放性和统一。自足性是指诗歌中诸意象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图象。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中六个意象皆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早行的时空意象或场景意象,实现了对象主体的存在,而六个意象排列在一起,就使行人的羁愁旅思得到强烈的表现。开放性是指文学意象总是给读者的想象力留出充分的再创造的余地,就造成了意本身的多义性。第四,历史继承性与个体独创性的统一。文学意象的历史承继性是指某一意一经生成,由于它恰切的表达了作者的情思,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所以被不同时期,不同作者所延用。"善鸟香草以譬贤君;恶禽臭物以比谗佞""善鸟香草"、"恶禽臭物"等等已成为中国文学中的原型意象,被历代诗人所延用。然而,意象并非一成不变。某一意象如果一再被袭用,它所蕴涵的感情意义就会减弱,丧失其审美意蕴,所以,文学意象还具有主体独创性的内涵。三、意象与意境的关系意象与意境的共同点:其一,都是主体情思与客观景象的渗透融合其二,都具有言外之意,弦外之响。意象与意境

  -11-

  文学概论教案(第二章)

  授课老师:申载春

  的不同点:其一,意象说、意境说一先一后,分属于艺术形象理论的不同历史形态。意象说体现了早期诗歌创作中侧重具体、个别物象的思维特征,从"多识于草木鸟兽之名"的"诗三百"到经常"有句无篇"的汉魏六朝古诗创作到蔚为大观的盛唐之音。诗歌意象的不断积淀而更新,侧重全篇结构的内在联系的意境说遂应运而生。唐代,是"意象"的成熟期,也"意境"的产生期。意象说和意境说的产生虽然一先一后,但在唐代以后一直是诗歌评论中并行使用的一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同类概念。意象说着眼于修辞和炼句,所谓意象,表现在诗歌中即是一个个语词,它是诗歌艺术的基本单位。意境说侧重于全篇的构思和立意,所谓意境,即指全首诗歌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具体到一首诗歌的创作来说,意象的叠加产生了意境,意境等于诗中意象的总和。其二,从结构上说,是元素与整体之别意象与意境:要素与系统、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意象是构成意境的元素,意境是由意象组合形成的序列。一首诗的意境或由一个意象构成,大多则是一个意象群构成的意象系统。此外,应注意到其它的文学样式中也有意象存在。如老舍小说《月牙儿》中的"月牙儿",勃朗特小说《简爱》的"火"。曹禺《雷雨》的戏剧意象则是雷雨、风暴、闪电。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文学形象、“言不尽意”、通感、文学形象的间接性、文学形象的心象性、文学形象的概括性、典型、“整体个性”、意境、意象、典型人物、“形象大于思想”、“立象以尽意”、类型说、典型化、个性化、概括化、合成法、原型法二、理解原文:1、“哲学家用三段论法,诗人用形象和图画说话。”(p59)2、“世之所贵道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也。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而世因贵言传书。”(P61)3、“整体,当它在头脑中作为被思维的整体而出现时,是思维着的头脑的产物,这个头脑用它所专有的方式掌握世界,而这种方式是不同于对世界的艺术的、宗教的、实践──精神的掌握的。”4、“在真正有才能的作家的笔下,每个人都是典型;对于读者,每个典型都是一个熟识的陌生人。”5、“每个人都是典型,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正如老黑格尔所说的,是一个‘这个’”。6、“性格的特殊性中应该有一个主要的方面作为统治方面”(P82)7、“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鲁迅)三、简要回答:1、文学与社会科学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2、文学形象有什么特点?3、意境与典型的区别?4、意象与意境的关系?四、论述题1、结合具体作品,说明文学典型的特征。2、结合具体作品,说明文学意境的特征。主要参考书目:(与第1章略同)

  -12-

  

  

篇二:文学是社会科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作为国家最高的文学研究机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规模最大的研究所之一。作为培养具有高等文学研究水平的研究生的教育机构,它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文学系。文学研究所的前身是1953年成立的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于1956年划归中国科学院,归属该院的哲学社会科学部,改称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文学研究所。197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文学研究所即归中国社会科学院领导。同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成立。文学研究所也即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一个教学系,即文学系。文学系荟萃了一批学术水平高、经验丰富、学风优良、敬业爱生的研究生指导教师。曾经在系里工作过的有余冠英、吴世昌、蔡仪、唐弢、蒋和森、马良春和王士菁等。其中,有些是国内外知名的“大师”级的专家学者。他们学识渊博,道德高尚,在“传道、授业、解惑”中所表现出的大师风范,使其受业弟子如沐春风化雨中,得益终生受用无穷。目前仍辛勤工作在教学岗位上的有23名博士导师和40名硕士生导师。经过指导教师的精心培养,历届毕业生大都在工作岗位上发挥了作用,其中大部分都成了所在单位的领导或业务骨干。自成立以来,到2011年7月止,文学系已培养出174名国内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和175名国内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他们大都分别在科研、教育、新闻、文化等部门为国家建设做着贡献。同时还培养出17名外国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和港澳台博士研究生,6名外国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和港澳台硕士研究生。文学系先后有4名博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他们分别是:1996年,曹道衡先生指导的学生傅刚,其博士学位论文题目是《<昭明文选>研究》;2006年,党圣元先生指导的学生夏静,其博士学位论文题目是《礼乐传统与中国文论》;2007年,胡明先生指导的学生郭万金,其博士学位论文题目是《明诗文学生态研究》;2010年,杨义先生与张中良先生联合指导的学生冷川,其博士学位论文题目是《20年代的外交事件与中国现代文学民族话语的发生》。此外,郭万金的博士学位论文还获得了2008年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在1978年以来的33年中,文学系主任更换了9任。唐棣华、吴伯箫、王士菁、邓绍基、何西来、王善忠、董乃斌、党圣元和陆建德先后担任了这一职务。许明担任了一届系副主任职务。现任系主任为陆建德。文学系秘书更换了6任。汤学智、刘平、邱健、王忠光、赵明、张媛先后担任了系秘书职务。现任系秘书为张媛。文学系的日常教学教务工作由系主任主持。系秘书协助系主任工作。文学系学科专业建设、导师队伍建设以及学位审查等涉及到总体规划、总体管理的工作由文学系学位评定委员会负责。该委员会集中了文学系各学科专业的学术带头人,具有权威性。现任主席为陆建德,副主席为高建平,委员分别是金惠敏、刘跃进、杨镰、刘扬忠、胡明、杨义、张中良、赵稀方、黎湘萍、叶舒宪、吕微。

  

  

篇三:文学是社会科学

  「文化人类学」是「人文学」还是「社会科学」?

  本人之拙见-仅供参考

  「文化人类学」到底是「人文学」还是「社会科学」?这问题众说纷纭,迭有争议,至今无依确立说法,本文试以「定义」来分析之。

  「文化人类学」是从具有全貌观点的「人类学」中发展出来的。是「人类学的次领域及分支,其目的是探究各民族文化模式之异同,并将「文化」视为有意义的「科学」概念。何谓「文化」?这问题既笼统也富争议,但最为典型的解释是在1897年时,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在其著述《原始文化》中做一精辟的批注:「文化或文明,采取这词汇的广义民族志意义来看,是做为社会成员习得的复杂整体,包括了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其所需的能力和习性。」而「人文学」亦称「人文科学」,其意义是用观察、分析及批判去研究人类的情感、道德和理智的各项学科(包括文学、哲学、艺术、历史、语言)和知识的总称。从以上定义来看,「文化」定义的"复杂整体"与「人文学」包含的"学科",其部分是重迭的(艺术)或相通的(知识),因此,「文化人类学」是「人文学」。再者,「社会科学」是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类社会;广义的「社会科学」是为「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总称。以此推论,「社会科学」的"学科"、「人文学」的"人类理智"以及「文化」的"科学"概念是相呼应的,另外,广义的「社会科学」也涵盖了「人文学」,得以知晓这三科是相通的。

  结论之,「文化人类学」、「人文学」及「社会科学」三者是密切相关的,每个学科都互有涉略,这显示彼此间是环环相扣。在现代社会趋于复杂状况下,单用一种学科的研究方式是不够的,必须靠其他相关学科来裨补阙漏,研究才能得以完善。若要将其归类的话,也是视研究者的焦点或兴趣所在,可说「文化人类学」是「人文学」也是「社会科学」!

  

篇四:文学是社会科学

  填空题

  1.冋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的基本冋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2.历史是现实社会的镜子。

  3.生活方式既个人的,也是政府的问题。

  4.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民族

  民生、民权。

  5.《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主要着作。

  6.孔德把自己的哲学标榜为科学的哲学。

  7.现在世界上对“科学”有两种界定。英美认为科学应该具有高度的逻辑严密性的实证知丄的体系;德国的科学概念认为科学就是指一切体系化的知识。

  8.广义的历史学是宇宙间关于一切事物以往运动发展过程的学问,包括人类史然史的科学内容。

  9.经济模式、混合经济模式。

  即定资源分配的有效模式:市场经济模式、计划

  10.经济学的主要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11.边际效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人们对商品效用的

  主观评价。

  12.迪尔克姆的《自杀论》是社会学史上实政研究的经典力作。

  13.历史认识本质上是一种三极思维活动,它是历史认识的主体和历史认识的客体,经由中介历史资料在社会实践及历史研究科学实践基础上能动的统一。

  名词解释

  1.人文社会科学

  人文社会科学是以人的社会存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规律为目的的科学体系,通常包括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等。它具有科学性和价值性的双重属性以及科学认识功能和意识形态功能的双重社会功能。它是互相交叉联结的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总称,与广义的自然科学相关联又相对应。

  2.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主义是20世纪30年代在世界性经济大危机背景下产生的,是根据凯恩斯的着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思

  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它提出了以国民收入决定为中心的理论和以国家干预为政策基

  调的现代宏观经济学体系,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府开支,实行财政即扩大政赤字,刺激消费,维持繁荣。

  3.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是一种极度强调人和人的价值的思想态度,与科学主义相对立。它呼吁人们把目光从神的世界转向人的世界,关注人的现实生活,强调人的地位、尊严和幸福,它是最早的人本主义思潮。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和发展,将人从神权的压迫中解放出来,将哲学从神学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人不仅成为自己生活的主宰,也成为哲学思考的出发点和归宿。

  代表人物有被誉为人文主义之父的意大利哲学家佩特拉克。

  4.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揭示其运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它以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作为研究对象,在整个社会科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5.社会学

  社会学是一门关于社会的学说,是一门拥有一个庞大的学科体系的基础性社会科学。它以整体社会

  的结构和运行过程为研究对象,研究的是构成社会的各种要素、各个部分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变化

  过程,力求运用科学方法揭示出自己所研究的对象的特殊规律性。

  1839

  年,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孔德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第四卷,正式提出了“社会学”的概念,标

  志着这门学科的创立。

  6.科学

  科学是人类主要的社会实践形式之一,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经过实践检验和严密逻辑论证的,用特定的手段和方法进行的知识创造活动,是关于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本质及运动规律的,用概念、范畴、定理、法则等抽象形式建构的理论知识体系。它以正确地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为目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等。科学既是历史发展总过程的产物,又是推动人类历史进步的巨大动力。

  7.文学

  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媒介,借助各种修辞以及表现手法,通过虚构的艺术形象创造性地表现人性心理和时代精神的艺术形式,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

  (称作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或者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文学是社会科学的学科分类之一,与哲学、宗教、法律、政治并驾为社会的上层学问,为社会经济服务。

  8.新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从19世纪70年代的“边际革命”开始,至20世纪30年代结束,是古典经济学的延续。它用新的方法,从新的角度论述了自由放任思想,明确地把资源配置作为经济学研究的中心,并建立了说明价格如何调节经济的现代微观经济学体系。代表人物及派别有以门格尔和庞巴维克为代表的奥地利学派,以杰文斯、瓦尔拉和帕累托为代表的瑞士洛桑学派,以马歇尔和庇古为代表的英国剑桥学派。代表作有1890年马歇尔出版的《经济学原理》。

  简答题

  1.法律的属性

  (1)阶级意志性;(2)规范性;(3)国家性;(4)强制性和程序性;(5)普遍性;

  (6)权利义务一致性。2.精英文艺的特征

  (1)在艺术上摒弃模仿而追求独创;(2)在思想上无不进行严肃的人生意义的探索;

  3)艺术上的独一无二和思想上的严肃深沉,使得人们从精英文学和高雅艺术中获得的满足决不是一种纯粹的快悦和轻松的享受。

  3.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社会科学的联系与区别联系:都是一种理论知识体系;都是创造性的社会活动;都是推动力发展的实践性力量。

  人文社会科学对自然科学的发展起到引导作用,而自然科学也对人文社会科学的完善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总之,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是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关系。

  区别:人文社会科学还具有时代性,这是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主要区分点。人文社会科学

  通常体现出一定的民族性,在阶级社会中一般具有某种阶级倾向性。

  4.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1)价值道德说,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2)价值分配说”,即政治是一种对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

  权力说,即政治是对于权力的追求和运用。4)管理说,认为政治是一种管理活动。

  政府论”,认为政治是社会活动中政府的行为与活动,主要是政府制定和执行政

  策的过程。

  5.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总体特点

  1)社会实践与科学理论的交互作用日趋明显。(

  2)多科性综合性的科学体系逐步形成。

  

篇五:文学是社会科学

  一、

  概念题(10分,每小题2分)

  1.文学:文学是显现在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文学:文学2.艺术真实:艺术真实是对生活真实进行概括和提炼而形成的正确反映了生活艺术真实:艺术真实本质的形象图景,它以生活真实为源泉,又高于普通的实际生活。3.文学性:文学性是俄国形式主义理论的核心概念,认为文学研究的真正对象文学性:文学性是作品的形式价值,也就是使一部作品成为文学作品的东西,即特异性。4.叙述频率:叙述频率是指本文话语与故事内容的重复关系。包括两个基本类叙述频率:叙述频率型:事件的重复与话语的重复。前者是指某一类型的事件反复出现;后者是指对一个事件的反复叙述。5.文学消费文学消费:文学消费在广义上是指人们用文学作品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的文学消费过程,也即文学阅读或欣赏;在狭义上则是指近代以来在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条件下,人们把文学作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而对它的购买、阅读以及传播行为,它是文学生产的最终完成。二、填空题(20分,每小题1分)1.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来源的三位哲人是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康德、黑格尔、2.艾布拉姆斯的文学四要素包括作品作家世界读者

  3.亚里士多德认为诗人摹仿的世界有三种_已有的事、或有的事、应有的事_已有的事、或有的事、应有的事已有的事4.英加登的文本五层面说是指___声音、意义、世界、观点、形而上___。声音、意义、世界、观点、形而上声音5.人类文学传播的三个阶段是____口头传播、文字传播、电子传播__口头传播、文字传播、电子传播____。口头传播__6.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发展的两条路线是___科学主义、人文主义___。_科学主义、人文主义7.王国维把文学意境分为有我之境、有我之境、无我之境。

  8.文艺学的三个分支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文学理论、文学批评、9.关于文艺起源的主要观点有摹仿说、巫术说、游戏说、摹仿说、巫术说、游戏说、劳动说。

  10.文学批评的多种形态包括伦理批评、伦理批评、社会历史批评、审美批评、心理批评、社会历史批评、审美批评、心理批评、语言批评11.故事行动序列的典型形式有__首尾接续式、首尾接续式、中间包含式、左右并联式____。首尾接续式中间包含式、左右并联式12.抒情作品的三个结构要素是_声音、画面、情感经验__。声音、画面、情感经验声音13.历史上的主要悲剧类型有__命运悲剧、性格悲剧、观念悲剧、社会悲剧__。命运悲剧、性格悲剧、观念悲剧、社会悲剧命运悲剧14.文学期待视野的三个层次是_文体期待、形象期待、意蕴期待__。文体期待、形象期待、意蕴期待文体期待15.发展社会主义文学的“二为”方向是__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__。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16.常见的批评文体包括___论文、点评、随笔、序跋___。论文、点评、随笔、序跋论文17.依据表演方式,戏剧可分为__话剧、歌剧、舞剧_。话剧、歌剧、舞剧话剧18.依据形式划分,诗歌可分为____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____。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格律诗19.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批评标准是20.文学接受发生的主体因素包括美学观点、美学观点、历史观点。期待视野、接受动机、期待视野、接受动机、接受心境。

  三、选择题(20分,每小题2分)(在正确的题号上打“√”)1.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是:1231①关注现实②细节真实③反映本质④排斥理想⑤反对虚构2.文学抒情在本质上属于:12351①现实评价②自我表现③审美体验④情感宣泄⑤艺术形式3.作为文学最本质的特征是:44①文字的科学②文章的学问③文化的载体④语言的艺术⑤抒情的方式4.表现文学风格的具体话语情境包括:12341①词语运用②体裁选择③结构安排④形象创造⑤社会状况5.艺术灵感的主要特征包括:1251

  ①突发性

  ②直觉性

  ③迷狂性

  ④情感性

  ⑤创造性

  6.文学与社会科学的区别表现在:12351①反映对象②反映方式③作用特点④材料来源⑤思维形式7.依据作品内容,诗歌可分为:2452①自由诗②抒情诗③格律诗④叙事诗⑤哲理诗

  8.文学阅读活动对读者的要求是:124①期待视野②对话欲望③思想正确④情感丰富⑤见仁见智9.俄国形式主义文论提出的主要理论观点有:1231①文学性②陌生化③本体论④细读法⑤主体论10.作者中心论强调的主要方面是:12351①主体心灵②作家经历③个性气质④读者反应⑤艺术天才四、简答题(30分,每小题10分)1.简述影响文学发展的上层建筑诸因素的具体制约关系。简述影响文学发展的上层建筑诸因素的具体制约关系。简述影响文学发展的上层建筑诸因素的具体制约关系影响文学发展的上层建筑因素包括:政治、道德、哲学、宗教,它们对文学的影响更为直接,文学发展是在诸多因素的“合力”中进行的。政治影响:(1)制度、政策对于推动或扼杀文学的巨大作用;(2)特定的政治思想对文学思想的深刻介入;(3)统治者的个人好恶对于文学的有力影响。道德影响:(1)道德观念是评价文学的基本尺度;(2)道德冲突是文学的魅力之所在;(3)道德评价与历史评价的矛盾。哲学影响:(1)哲学思潮深刻影响文学面貌;(2)哲学精神影响作家对生活的理解;(3)哲学意识表达是作品获得深刻性的条件之一。宗教影响:(1)思考彼岸影响文学思维层次;(2)想象方式启迪文学运思境界;(3)思维方式影响文学批评观念。2.简述文学意蕴三个层面(历史、哲学、审美)的具体含义。简述文学意蕴三个层面(历史、哲学、审美)的具体含义。

  文学意蕴层面,是指本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等各种内容所呈现的丰富意味,一般又可分出三个层面:(1)历史内容层:作为生活的折光、作为文化的积淀、作为诗意的表现;(2)哲学意味层:作者对人生真谛的刻骨铭心的体验、作品中深藏的超越时空的永恒的人生精义、读者所悟到的可喻不可说的生命的灵境;(3)审美意蕴层:感官的愉悦、体验的丰富、生命的激情。3.简述文学接受中的共鸣及其原因。简述文学接受中的共鸣及其原因。共鸣是指人们在文学接受的高潮阶段所产生的同作品表现的思想感情相通、类似或交流融汇的思想感情活动,其要点有二:一是读者与作品之间的感应与交流,二是不同读者面对同一作品时的共识;产生共鸣的原因有:读者本身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优秀作品表现了人类的共同美,读者人生体验与作品情境的一致,基本人性的相通以及主体心理的同构。五、论述题(20分,要点阐述10分,举例论证10分)通过对具体文学形象的分析,请描述一下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并指出该典型在通过对具体文学形象的分析,请描述一下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文学史上的独特的价值与意义。文学史上的独特的价值与意义。典型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典型的美学特征首先在于其特征性,即外在形象的极其生动、独特,内在本质的及其丰富、深刻,既有总体性格特征,又有局部细节特征;典型的另一美学特征在于其艺术魅力,外在表现上是其强大的吸引力,内在实质则是其真实性、新颖性、诚挚性和蕴藉性所造成。伟大的文学典型通常都是在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创造,是既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的“这一个”。

  

  

篇六:文学是社会科学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里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孙犁荷花淀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周立波暴风骤雨马峰西戎吕梁英雄传孔厥袁静新儿女英雄刘青种谷记欧阳山高干大草明原动力刘白羽无敌三勇士政治委员邵子南地雷阵柯蓝洋铁桶的故事王希坚地覆天翻华山鸡毛信康濯我的两家房东春种秋收李季王贵与李香香贺敬之等集体创作的歌剧白毛女代表及作家及作品

  word格式整理版

  现代汉语

  1、了解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三项标准:(既普通话的定义)答:①以北京语音为标准②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③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2、汉语的七大方言区以及汉语在世界语言中的地位和影响:答:①北方方言②吴方言③湘方言④赣方言⑤客家方言⑥闽方言⑦粤方言①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发展水平最高的语言之一。②汉语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③对国内外影响深远,日本语、朝鲜语、越南语同越南关系尤为特殊。④汉语是联合国的六种正式工作的语言之一。3、熟练掌握《汉语拼音方案》中的拼写规则,能够正确的给汉字注音,特别要注音纠正正常容易误读的字音。P44、能够使用规范汉字,掌握纠正错别字的方法,敏锐地发现常见的错别字并加以纠正。5、能够划分词的结构类型,正确理解词义,划分词义的类型并准确用词;掌握同义词和反义词的辨析方法,把词义放在特定的语境中进行解释,正确理解和使用成语。6、了解汉语的语法体系,理解词类划分的依据和句群与复句、段落的区别,能够正确划分词类和句子成分以及复句的层次关系,发现和改正常见的语法错误。7、了解修辞的作用和目的,掌握比喻、比拟、借贷、对偶、设问、反问等常见的修辞方法,并用于写作和文章分析。比喻:就是平常所说的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但具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说明或描绘该事物的修辞格。1、明喻:是明显的比喻,本体、比喻词、喻体三者明明白白都有。2、暗喻:从表面上来判断、叙述或说明,暗中包含着比喻关系。3、借喻:不出现本体,也不用比喻词,直接有喻体代替本体。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学习参考

  word格式整理版

  1、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写,使事物人格化,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2、拟物:是把人当做物来写,,也就是使人具有物的状态或动作,或者把甲事物当做乙事物来写。借代:是用相关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手法。夸张:1、扩大夸张2、缩小夸张3、超前夸张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设问:特点是“无疑而答”。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只问不答。访问: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用问号,有的也用感叹号。

  古代汉语

  1、了解汉字的形体演变过程和形体结构的特点,知道什么是“六书”,能够分辨汉字的形体结构。殷商文字—甲骨文——西周文字—金文——春秋战国时代—大篆——秦汉文字—小篆——隶书——草书(草隶-章隶-今草-狂草)——楷书——行书“六书”:象形: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创造汉字。如:日、月、虫、人指事:是一种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法。如:上、下、末、三、刃、朱会意:由两个以上的形体组成,把他们组成一个新的意义。如:林、夫、功、返形声:由义符合声符两部分组合造字。如:樱、蓝转注:属于“用字法”,大致有“形转、音转、义转”三说。

  学习参考

  word格式整理版

  假借:就是假借已有的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表,这种跟借用的字的形义完全不合的字就称假借字。2、了解古今字的异同,能够辨别词的本意和引申义,辨析同义词。P383、了解词类活用的规律和条件、古代汉语的判断句和被动表示法,掌握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弄清宾语前置的规律以及“之”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P494、掌握于、以、为、于、而、之、者、夫、盖、也、乎等文言虚词的用法。P415、能够解释和翻译浅意的文言文,做到准确、通畅。P55

  文学概论

  一、审美的含义及其现实的条件答:审美是心理处于活跃状态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的条件下,对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审美的实现的条件:1、主体心理层,审美关系的建立,有赖于有审美感觉和能力的人。2、客观对象层,审美关系的建立,还有赖于审美的对象及其属性的呈现3、心理时空层,审美关系的建立还有赖于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空间和人的特定心境的契合。4、历史文化层,审美关系无法孤立建立,它的每一次的建立都必然渗透人类的,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二、文学审美活动的特点答:文学作为审美活动的高级形态,是审美关系的典范,是审美活动根本精神的集中体现。与其他艺术审美相比,文学审美活动的特点有:①文学审美活动具有生活的包容性②文学审美活动具有思想的深刻性1、了解文学的社会属性和审美特征:答:1、文学的社会属性:马克思的社会结构理论确定了文学在人类社会系统中的坐标。文学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属于上层建筑中的意识形态部分。文学源于生活又改造生活。文学作为一种精神文化,是一种观念形态。社会生活是文学的源泉。但文学不等于社会生活本身,社会生活必须经过作家头脑的能动的反映、认识、体验、感悟、描写和改造,才能转化为文学。2、文学的审美特征:人类的一切活动中都存在“审美”。但只有文学艺术活

  学习参考

  word格式整理版

  动把审美作为基本的功能,文学艺术活动是审美高级形态和典范。2、弄清文学与社会科学的区别答:文学主要是从事文字创作的,而社会科学主要是研究社会问题的,关注道德,舆论,思维走向的。文学主要还是跟文字打交道,而社会科学主要是和人的思想打交道,二者在狭义上是不同的,但在广义上是相对包含的。文学的内容也常常体现一个人的社会科学素养,同时社会科学中也能体现文学精神。3、理解文学的审美性与形象性、情感性的关系答:①文学的审美性:文学作品中的美是现实美的集中表现,它是作家依据一定的审美理想,按照美的规律,在概括现实美的基础上在创造出来的美,因而更带有普遍性和持久性,具有更浓烈的审美性。文学审美性是指文学作品适应人的审本性,满足人们审美需要,提高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一种本质属性。②文学的形象性:是指作家塑造的艺术形象在生动感人和吸引人方面所到达的程度。③文学的情感性:情感是创作的动力,是文学作品的重要内容——文学作品蕴含的情感包括人物形象的情感和作家倾注其间的情感。是文学阅读和鉴赏的动力,是情与理的相互渗透。文学的审美性与形象性的关系:答:形象性是基础;文学形象是基于人们特殊的审美要求而加以塑造的,是在作家摄取的富有价值的形象素材基础上,又经过作家创造的艺术劳动而诞生的。文学的审美性与情感性的关系:答:审美对象饱和着作家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评价,是作家审美情感的物态化。4、文学的真实性、倾向性和民族性以及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构成要素答:①文学的真实性:在于其反映生活本质的真实性,而非表象的真实性。是文学作品在反映自然社会生活和表现思想情感方面所达到的正确、真诚、深刻的程度。②文学的倾向性:文学具有倾向性,而且这种倾向性对于文学来说至关重要,但它不能游离于形象画面之外的议论和说教来表现,进而对读者产生潜移默化的

  学习参考

  word格式整理版

  作用。恩格斯说:“倾向性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流露出来,而不应当特别把它指点出来”。③文学的民族性: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文学在反映民族的社会生活特点和民族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心理素质,语言等特点所形成的特色。就具有民族性。文学作品内容的构成要素:①文学作品的内容:文学作品中的内容就是描写作品中的所有社会生活现象和作家对他们的认识,理解和评价的总和。一方面:作品中所描绘的客观现实生活;另一方面:是作家对这些生活的认识、评价、感情、态度等主观因素。②文学作品的构成要素:题材、思想、主题、人物、环境、情节文学作品的形式的构成要素:①文学作品的形式是表现内容的内部结构和具体手段。②文学作品的形式的构成要素:结构、体裁、语言5、了解文学创作的过程:文学创作:作家为现实生活所感动,根据对生活的审美体验,通过头脑的加工改造,以语言为材料创造出艺术形象,形成可供读者欣赏的文学作品,这样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活动称为文学创作。文学创作的过:①生活是文学的唯一源泉。②文学创作不能简单的记录事实,而需要把日常的生活现象典型化,这就是艺术构思过程。所谓的典型化,就是生活素材为具有典型意义的艺术形象。③在艺术的构思的基础上,还有一个语言表达的过程。老舍说:“语言脱离了生活就是死的。语言是生命生活的声音。”④情感、激情即是创作的重要动力,又是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创作方法:创作方法是指作家从事文艺创作是如何认识和表现社会生活的艺术方法,。即作家自觉或不自觉地所遵循的美学原则。文学创作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是其中最重要的两种。①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偏重与对事物作客观描写,作家的审美理想融于艺术描写之中;要求细节描写真实,艺术概括典型化,在典型环境中描写出典型人物。②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则往往不加掩饰地突出作家的主观情绪,结构奇特,重在表

  学习参考

  word格式整理版

  现,并常常使用变形的假定性手段,创造强有力的人物性格等。文学体裁的分类:“四分法”:诗歌、小说、散文、戏剧。“三分法”:叙事类、抒情类、戏剧类文学体裁的分类是相对的,有些体裁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往往吸取了其他体裁的因素,从而出现不同体裁之间的汇合交叉。因此,在文学的分类上,不应该抱凝固不变得观点。6、表现型文学、表意型文学的特征:表现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抒情方式表现主观情感的文学形态。表意型文学:是一种侧重象征的方式寄寓作品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7、理解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古典主义、自然主义、现代主义、(包括意识流小说、荒诞派戏剧、黑色幽默)等文学思潮的特点和代表性作家、作品。

  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是文学艺术上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主张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按照生活本来样式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的表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①反映生活的真实性②强烈的暴露性和批判性③人道主义思想④描写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代表人物有:法国:(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发源地)1、巴尔扎克《人间喜剧》《欧也妮-葛朗台》2、司汤达(斯丹达尔)《红与黑》《法尼娜-法尼尼》3、福楼拜《包法利夫人》《情感教育》《布瓦尔和佩库歇》4、莫泊桑《项链》《漂亮的朋友》《羊脂球》5、梅里美《马特奥.法尔戈纳》《塔芒戈》《伊尔的维纳斯铜像》《高龙巴》《维嘉曼》6、小仲马《茶花女》

  英国:

  学习参考

  word格式整理版

  1、狄更斯《双城记》《大卫-科波菲尔》2、萨克雷《名家们的小说》《加哈甘少校历险记》《势利小人集》3、盖斯凯尔夫人《玛丽-巴顿》4、勃朗台(三姐妹)《呼啸山庄》《简-爱》《艾格尼丝-格雷》5、琼斯《未来之歌》6、林顿《人民的集会》7、萧伯纳《鳏夫的财产》《华伦老夫人的职业》《巴巴娜少校》《人与超人》《伤心之家》《真相毕露》8、毛姆《人性的枷锁》《刀锋》“英国20世纪初期现实主义小说三杰”:1、高尔斯华绥《福尔赛世家》《现代戏剧》2、威尔斯《托诺.邦盖》、3、本涅物《老妇人的故事》俄国:1、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上尉的女儿》2、果戈里《死魂灵》《外套》《钦差大臣》3、屠格涅夫《猎人笔记》《巴拉沙》《父与子》《前夜》《罗婷》4、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5、契诃夫《变色龙》《套中人》《第六病室》6、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美国:1、马克-吐温《汤姆索亚历险记》《竞选州长》2、欧亨利《麦琪的礼物》《警察和赞美诗》3、杰克伦敦《野性呼唤》《海浪》《白牙》《马丁伊登》4、汉斯-摩根索《国家间政治——寻求权利与和平的斗争》5、斯陀夫人《黑奴吁天录》德国: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从浪漫主义走向现实主义,批判了德国封建制度和教会,发出对革命的预言。语言犀利,将叙事与抒情、游记与对话完美地结合起来。浪漫主义:

  学习参考

  word格式整理版

  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形象。浪漫主义的特点:①强调创作自由,反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②酷爱描写中世纪和以往历史③偏重描写自然风光,厌恶资本主义文明和现实④从民主主义立场,从旧制度的立场抨击封建制度或资本主义的罪恶现象。艺术上:①有强烈的主观性,着力描写爱情、梦境和内心世界。②惯用对比夸张、重视丑的美学价值,大力提倡想象。③喜好忧郁伤感的情调。英国:(英国是最早出现浪漫主义文学的国家之一)1、彭斯:《苏格兰方言诗集》2、布莱克:《天真之歌》《经验之谈》《四天神》3、柯勒律治与华兹华斯(湖畔派)《抒情怀诗谣集》其中有:柯勒律治《古舟子咏》《忽必烈汗》,华兹华斯《序曲》3、塞骚《书斋咏怀》4、拜伦《唐璜》《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5、雪莱《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西风颂》《致云雀》6、约翰-济慈《夜莺颂》《希腊古瓮颂》7、瓦尔特-司各特《艾凡赫》德国:(浪漫主义思潮发源地)1、斯莱格尔兄弟《雅典娜神殿》2、诺瓦利斯《夜的颂歌》3、莱克《民间童话集》4、“海德尔堡浪漫派”克莱门斯-布仑塔诺《催眠歌》5、克莱斯特《破瓮记》6、霍夫曼《熊猫穆尔的人生观》法国:

  学习参考

  word格式整理版

  1、拉马丁《沉思》2、维尼《古今诗集》《命运集》3、雨果《巴黎圣母院》《悲惨的世界》4、大仲马《三个火枪手》《基督山伯爵》俄国:1、莱蒙托夫《同僧》《恶魔》《当代英雄》美国:1、梭罗《瓦尔登湖》是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2、库伯《最后一个莫西干人》3、梅尔维尔《白鲸》美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小说之一。

  古典主义:

  古典主义是17世纪流行在西欧,特别是法国的一种文学思潮。这一思潮是特定的历史的产物,因为他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和样板而被称为“古典主义”古典主义的特征:①为王权服务的鲜明倾向性。②理性至上,表现以理性克制情欲。③奉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代表人物:法国:1、布瓦洛《诗的艺术》2、高乃依(悲剧)《熙德》3、拉辛(悲剧)《昂朵马格》4、莫里哀(喜剧)《伪君子》《悭吝人》5、弗朗索瓦《对慰杜佩里埃先生》英国:1、约翰-德莱顿《论戏剧体诗》

  自然主义:

  自然主义是19世纪后期流行的,产生于批判现实主义之中的一个文学思潮和流派。

  学习参考

  word格式整理版

  自然主义的特点:①再现自然,就是真实而不是典型化的描写日常生活。②它强调客观性,作家不是道德家,不要作任何价值评论。③它突出科学性,认为认的性格、欲望、行为都受制于生物规律,尤其是遗传规律。④它要求描写达到一种科学性的准确。代表人物:法国:1、莫泊桑等人集体发表的《梅塘之夜》2、埃米尔-左拉《卢贡-马卡尔家族》3、(法国)福楼拜《情感教育》《包法利夫人》(自然主义文学的鼻祖)

  现代主义:

  20世纪初以后西方各个反传统的文学流派、思潮的统称。特点:①现代派各流派都强调要表现“现代意识”,它的中心就是危机感和荒诞感,共同主题是表现现代人的困惑,反映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全面危机。②现代派文学对垄断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四种基本关系的对立作了深刻的反映。③现代派文学是西方资产阶级知识份子精神危机的自我表现。艺术特征:①象征性②荒诞性③意识流现代文学代表作:1、(西班牙)塞万提斯《堂吉诃德》2、(法国)福楼拜《情感教育》《包法利夫人》《布瓦尔和佩库歇》(西方现代小说奠基者)3、(奥地利)卡夫卡《变形记》4、(法国)普鲁斯特《追忆逝水年华》5、(爱尔兰/英国)乔伊斯《尤利西斯》现实主义包括:未来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小说、荒诞派戏剧、黑色幽默、存在主义、魔幻现实主义等

  学习参考

  word格式整理版

  未来主义:现代文艺思潮之一,兴起于意大利,其创始人是意大利的马里內蒂。特点:在文学艺术主题上,未来主义调动一切艺术手段,集中表现运动中的物和人,通过动态来赞美运动感,力感和立体风格。在艺术形式上,未来主义者主张摒弃传统手法。代表人物:1、(意大利)马里內蒂《未来主义宣言》表现主义:表现主义是20世纪初至30年代欧美文学一个重要的现代主义流派。特征:①抽象化②变形③面具的运用④时空的真幻错觉⑤注重声光效果⑥象征和荒诞的手法代表人物:1、(瑞典)斯特林堡《鬼魂奏鸣曲》2、(美国)奥尼尔《琼斯皇》意识流小说: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初兴起于西方,以表现人们的意识流动、展现恍惚迷离的心灵世界为主的小说。艺术特征:①情节淡化②大量的内心独白和自由联想③时空交替和心理时间④象征暗示和对比联想⑤语言使用上创新和变异。代表作家:1、(爱尔兰/英国)乔伊斯《都柏林人》《尤利西斯》《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芬尼根守灵夜》2、(英国)伍尔夫(女)《戴洛维夫人》《到灯塔去》《海浪》《墙上的斑点》3、(法国)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4、(美国)福克纳《喧哗与骚动》《我弥留之际》《押沙龙!押沙龙》荒诞派戏剧:荒诞派戏剧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法国,而后迅速风靡于欧美其他国家的一个反传统的戏剧流派。

  学习参考

  word格式整理版

  由英国著名的戏剧理论家马丁-艾思林写的《荒诞派戏剧》而得名。特征是:荒诞、抽象的主题,支离破碎的舞台形象,奇特怪异的道具功能。代表作家:1、(英国)马丁-艾思林《荒诞派戏剧》2、(法国)尤奈斯库,荒诞戏剧的奠基人《阿麦迪》《椅子》《秃头歌女》《犀牛》3、(英国)品特《房间》4、(美国)阿尔比《美国梦》《小艾丽丝》《园中一切》5、(爱尔兰/英国)贝克特《等待戈多》黑色幽默:“黑色幽默”是20世纪60年代风行于美国的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由美国作家弗里德曼编的一个《黑色幽默》集子而得名。“黑色幽默”是一种用喜剧的形式来表现悲剧内容的文学方法。幽默加上了黑色,就成了一种展现绝望的幽默。艺术特色是:①一种哭笑不得的幽默②“反英雄”式的人物③“反小说”的叙事结构法④具有寓意性。代表作家:1、(美国)弗里德曼《黑色幽默》

  2、(美国)海勒是“黑色幽默的一面旗帜”《第二十二条军规》

  存在主义:存在主义滥觞于20世纪30年代的法国,二战后达到发展的巅峰。它是现代派文学中声势最大,风靡全球的一种文学潮流。特征:①理性多于形象②核心是“存在先于本质”“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和自由选择”③“荒谬”和“痛苦”是存在主义文学的基本主题。代表作家:1、(法)加缪《局外人》《鼠疫》2、(法国)波伏娃《女客》《第二性》3、(美国)梅勒《夜幕下的大军》《刽子手之歌》

  学习参考

  word格式整理版

  魔幻现实主义:是指20世纪中期拉丁美洲小说创作的一个流派。是通过“魔法”所产生的幻景来表达生活现实的一种创作方法。特点:魔幻是途径,表现生活现实是目的。代表作家:1、(墨西哥)鲁尔福《佩德罗-帕拉莫》2、(哥伦比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8、了解文学欣赏的审美特征,读者在文学欣赏过程中的地位以及文学欣赏的差异性,理解文学批评的标准并具有对具体作品进行审美欣赏和批评的能力。了解文学欣赏的审美特征:答:文学欣赏是人们对文学作品进行感受、理解和审美活动的过程,是感性与理性的协调统一,是欣赏与批评的综合。审美是心理处于活跃状态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的条件下,对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文学审美活动的特点有:①文学审美活动具有生活的包容性②文学审美活动具有思想的深刻性读者在文学欣赏过程中的地位:①读者在文学作品中是个观众,文学作品就好比一个演出,如果没有了观众就没有了演出的意义。观众在对作品的满足度是作品存在的意义和发展的前提。②读者也是评委,一个文学作品的好坏最终都是由读者来确定的。③读者也是参与者,在文学欣赏的过程中,读者也会加入一些自己的情感元素,作品的一些事和人有他们的影子。文学欣赏的差异性:每一个读者有各自的生活经验和立场观点,有各自的思想感情和文化修养,因此他们在文学欣赏过程中的感受、体验、认识,往往与作家自己在创造形象的时候的感受、体验和认识并不完全相同。同一部作品在不同的读者中,往往会产生不尽相同、甚至很不相同的感受、体验和认识,从而产生不完全相同的影响。文学批评的标准:①准确把握作品的内容②明确清晰地梳理文章思路

  学习参考

  word格式整理版

  ③分析作品的表现技巧④准确理解作品语言

  写作

  1.了解写作的特性和功能,数字化时代电脑写作、网络写作的意义,理解写作的定义和写作系统的组合规律;了解写作的特性和功能:写作特色是指文章在以上这些方面所体现出来的显著的写作技巧、写作特点和效果。写作特色因人而异,不同的人,写作特点也不同。写作特色,也称“写作风格”。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符号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的创造性脑力劳动过程。写作活动具有如下一些显著特征:1、目的性;2、创新性;3、综合性;4、实践性。写作活动的主要作用和意义在于:1、表达感情、交流思想、传递信息;2、现代人才必须具备较高的写作能力,才能从容应对日常工作生活中的诸多问题3、写作关系到全民族文化素质和综合国力的提高。数字化时代电脑写作、网络写作的意义:网络写作主要指用电脑在网络上即时写作,并随时将其发在某网站上的写作方式,优点是与读者的即时互动性强,删改少。缺点是断断续续,错误相对经过编辑出版的书较多。网络原创文字与此类似,网络文化是指由网络而兴起的文化形式的统称,网络精神主要指网络上某些流行元素所蕴涵的内涵。理解写作的定义和写作系统的组合规律;写作,是人类有意识地使用语言和文字来纪录资讯、表达意向。纪录资讯的工具和方法数之不尽,一般都会用笔在纸上写作,但过去也有人在石板、竹简、龟壳、墙壁等材质上写作。随着科技发展,使用打字机或电脑记录文字也可称为写作。

  学习参考

  word格式整理版

  写作是人类表现无穷创作力的方法之一,这些作品称为文学。作品的情节可以是虚构或纪实的,可以表现为各式长短的文章、诗词歌赋、小说、剧本、书信等。写作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的,有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记录,是为满足人类社会活动实践的需要学习社会知识的需要而产生的。2.了解作者的智力结构,弄清作者的智力与能力的关系,理解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以及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等概念,掌握观察训练的方法以及如何在写作中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掌握观察训练的方法以及如何在写作中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方法;了解作者的智力结构:智力是具有某种功能及特性的系统,有自己独特的结构,智力不是一个单因素构成的,而是有多种因素的综合体。智力是指人的认识能力,它是由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五种基本因素构成的一个完整的、独特的、综合的心理结构。构成智力的各因素都发挥着自己的相对独立作用,而又存在着密切联系,彼此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智力与能力的关系:智力与能力的关系,他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简单的说,能力属于实践活动的范畴,他要解决会不会、能不能的问题;而智力属于认识活动的范畴,他要解决知不知、懂不懂的问题。但两者又有联系;认识总是在一定的实践活动中进行,世界上不存在脱离实践活动的认识;同时,实践活动又必须有认识参加,世界上同样没有无认识参加的实践活动。学习的本质就在于手脑结合,认识与实践的统一。观察力:观察力是指大脑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如通过观察发现新奇的事物等,在观察过程对声音、气味、温度等有一个新的认识。记忆力:记忆力是识记、保持、再认识和重现客观事物所反映的内容和经验的能力。

  学习参考

  word格式整理版

  思维力:思维力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能力。当人们在学会观察事物之后,他逐渐会把各种不同的物品、事件、经验分类归纳,不同的类型他都能通过思维进行概括。想象力:想象力是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比如当你说起汽车,我马上就想像出各种各样的汽车形象来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想象一般是在掌握一定的知识面的基础上完成的。想象力是在你头脑中创造一个念头或思想画面的能力。抽象思维:抽象思维是人们在认识活动中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客观现实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的过程。形象思维:形象这一概念,总是和感受、体验关联在一起,也就是哲学中所说的形象思维。另一个与形象思维相对应而存在的哲学概念——逻辑思维,指的是一般性的认识过程,其中更多理性的理解,而不多用感受或体验。灵感思维:灵感思维:是指凭借直觉而进行的快速、顿悟性的思维。它不是一种简单逻辑或非逻辑的单向思维运动,而是逻辑性与非逻辑性相统一的理性思维整体过程。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

  学习参考

  word格式整理版

  发散状。如“一题多解”、“一事多写”、“一物多用”等方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最主要的特点,是测定创造力的主要标志之一。观察训练的方法观察力与注意力互为因果相辅相成。所以观察力的练习有助于注意力的集中。①静视——一目了然②行视——边走边看③抛视——天女散花④速视——疏而不漏⑤统视——尽收眼底

  3、了解写作的过程,掌握主题、材料、典型材料、结构、线索等基本概念,弄清素材与题材的关系、段落与层次的区别,在写作过程中具有立意、选材、结构、表达、修改的能力。写作的过程:①聚材,材料对于写作的重要如同粮食对于做饭的重要。而观察是聚材的重要内容之一。②调查,是人们有计划地收集材料,认识事物的活动、③阅读,要求作者要大量的来阅读,去学习别人的经验来丰富自己的生活,增加自己的知识。④分析,对写作中的思维的深化和具体话。⑤创意,在形成写作能力的因素中,创意能力因素显得更为重要。⑥构篇,一篇文章由无到有形成过程中,构篇处于关键地位。⑦修改,修改是完成一篇文章的最后一项工作。掌握主题、材料、典型材料、结构、线索等基本概念

  学习参考

  word格式整理版

  主题:文学或艺术作品中表现的中心思想。材料:即提供写作内容的事物。典型材料:在文学作品的写作中,运用的具有普遍代表性的人物或事件,能表现出人的某种社会特征的艺术形象的文学创作材料。结构:即在文学作品的写作过程中,文学材料在作家的组合和构造的体现。线索:在写作过程过,围绕主旨来写的,用来贯穿全文,揭示文章含义的脉络。素材与题材的关系:材料:(统称)凡是可以用来作为文章内容的人、物、景、,就是写作的材料。素材:(未加工的材料)是指未经过作者加工,尚未提炼的原始材料,她们是零散的,不系统的。题材:写入文章的材料叫题材。段落与层次的区别:段落是段落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是换行另起的标志,层次是文章思想内容的表现次序;段落侧重于文字表达的需要,层次着眼于思想内容的划分。在具体表现形式上,一个层次可以就是一个段落或包含几个段落,而一般情况下,一个段落不宜包含两个以上的层次。5.了解实用文体的特点,掌握新闻、五个W和一个H、时效性、消息、倒金字塔结构、通讯、论点、论据、科学小品等基本概念,具有消息、文学评论、学术论文、教学计划、教案、教学总结等实用文章的写作能力。了解实用文体的特点:①政策性,一般说来,实用文体特别是机关应用文,都是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产物。

  学习参考

  word格式整理版

  ②权威性,来至于它的制发机关的权威。③规范性,实用文体在各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和特定的要求。④时间性,实用文体是为处理事情或解决事情而写的,这就要求在时间上给予保证。掌握新闻、五个W和一个H、时效性、消息、倒金字塔结构、通讯、论点、论据、科学小品等基本概念,新闻:广义:它包括报刊、广播、电视、网络中常见的消息、通讯、特写、新闻评论、新闻图片、广播稿等各种报道性体裁。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五个W和一个H新闻的五要素,即五个W: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t)、何故(Why);一个H:如何(How)新闻的时效性:及时迅速,是新闻文体的又一特点。所谓及时,就是尽可能缩短时间差,即新闻事件从发生到报道的时间差。新闻必须迅速及时,才能尽可能快传送信息,帮助读者了解情况,为群众服务。消息:消息也叫新闻,狭义的新闻,消息是指用简短精悍的文字对新近发生的、具有一定会社意义的事实的报道。倒金字塔结构:“倒金字塔式”就是,最重要的材料放在开头,次要的材料放在后面,消息的结构具体表现为:标题、导语、主体、结尾,并在文中穿插背景材料。

  学习参考

  word格式整理版

  通讯:通讯是运用多种表现方法,深入而详尽地报道典型人物、典型事件、典型经验或问题的一种新闻体裁。科学小品:科学小品也称知识小品或文艺性说明文。它用小品的笔调,即借助某些文学写作手法,将科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消息、文学评论的写作:消息:1、标题(主题、引题、副题、)2、导语3、主体4、背景文学评论:1、阅读2、定题3、评论4、写作

  中国现当代文学

  1.20年代文学:了解五四文学运动的兴起及其历史意义,理解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要求重点掌握的作家作品是鲁迅的《呐喊》、《彷徨》,郭沫若的《女神》以及徐志摩、闻一多的新诗,朱自清的散文,田汉的戏剧作品;了解五四文学运动的兴起及其历史意义:答: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但未能根除封建主义社会基础,旧文化思想仍严重阻碍着民族意识的觉醒。受西方新思潮影响的进步知识份子在历史反思的基础上,深感思想启蒙的迫切需要,由此发展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历史意义和局限性:1、在内容上彻底批判、否定能个封建制度及其思想文化体系;2、始终贯穿、体现了个性解放、民主与科学并探索社会解放道路的启蒙思想主题。3、以农民、平民劳动者,新型知识份子等人物形象代替旧文学主人公帝王将相、才子佳人。4、文学观念的重大变化与文学语言、文学形式的革新解放,奠定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基本审美价值取向和多元并存的接受心理基础;5、自觉地借鉴、吸收外国文学及文化营养,形成面向世界而又不脱离传统的开

  学习参考

  word格式整理版

  放性现代文学;6、(局限):部分新文学倡导存在偏激情绪,某些传统(如京剧、汉字)缺少具体分析,以至简单否定。要求重点掌握的作家作品是鲁迅的《呐喊》、《彷徨》,郭沫若的《女神》以及徐志摩、闻一多的新诗,朱自清的散文,田汉的戏剧作品;一、20世纪20年代文学小说:刘半农《相隔一层纸》《教我如何不想她》、叶圣陶《这也是个人》周作人《小河》、郭沫若《凤凰涅槃》、闻一多《红烛》、鲁迅《孔乙己》《药》散文:周作人《吃茶》《谈酒》《乌篷船》《故乡的野菜》朱自清《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戏剧:田汉《获虎之夜》《回春之曲》《关汉卿》《文成公主》胡适《终身大事》代表作家及作品:闻一多:(新月派代表诗人)代表作:《死水》《归雁》《太阳吟》《忆菊》《孤雁》《洗衣歌》鲁迅: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杂文集:《野草》《热风》《华盖集》《坟》《南腔北调》《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伪自由书》《附集》《准风月谈》《集外集》《且介亭杂文集》《呐喊》包括:1918年发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药》《明天》《啊Q正传》《孔乙己》《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风波》《故乡》《端午节》《白光》《兔和猫》《鸭的喜剧》《社戏》《彷徨》包括:《祝福》《幸福的家庭》《肥皂》《长眠灯》《示众》《高老夫子》《孤独者》《伤逝》

  学习参考

  word格式整理版

  《兄弟》《离婚》郭沫若:诗集:《女神》《长春集》《星空》《潮汐集》《骆驼集》《东风集》《百花齐放》《新华颂》《迎春曲》《天上的街市》历史剧本:《屈原》《虎符》《棠棣之花》《孔雀胆》《南冠草》《卓文君》《王昭君》《蔡文姬》《武则天》《聂回忆录:《洪波曲》评论集:《雄鸡集》小说:《凤凰涅槃》徐志摩:(新月派的代表人诗人)诗集:《再别康桥》《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轮盘》《我所知道的康桥》《印度洋上的秋思》《北戴河海滨的幻想》小说:《春痕》戏剧:《卞昆冈》2.30年代文学:了解30年代文艺思想的论争,要求重点掌握的作家作品是茅盾的《子夜》,老舍的《骆驼祥子》,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沈从文的《边城》,曹禺的《雷雨》、《日出》以及戴望舒、卞之琳的新诗;了解30年代文艺思想的论争: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到30年代,形成了以左翼文学为主流。多种倾向文学竞相发展的多元格局。积极展开文艺思想斗争正是左翼革命文学活动的重要内容,除了语言上的文白论争外,论争基本上是在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与所谓的自由主义者的人文主义派别之间展开。主要争论有:①1928年革命文学派对鲁迅、矛盾的批判②“文学基于普遍人性”的争论。③“文学自由”的争论④“大众语文争论”要求重点掌握的作家作品是茅盾的《子夜》,老舍的《骆驼祥子》,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沈从文的《边城》,曹禺的《雷雨》、《日出》以及戴望舒、卞之琳

  学习参考

  》《高渐离》

  word格式整理版

  的新诗;二、20世纪30年代文学代表作家及作品:矛盾:(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诗集:《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长篇小说:《夜月》《腐蚀》《霜叶红似二月花》《锻炼》短篇小说:《林家铺子》剧本:《清明前后》《子夜》老舍:长篇小说:《二马》《猫城记》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赶集》《樱海集》《东海巴山集》《蛤藻集》《货车集》《贫血集》剧本:《龙须沟》《茶馆》《西望长安》优秀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特色短篇小说:《柳家大院》《上任》《断魂枪》巴金:他被人们称为世纪老人“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小说:《灭亡》主要作品:《死去的太阳》《新生》《砂丁》《萌芽》《家》是巴金的代表作,。沈从文:短篇小说:《石子船》《从文子集》中长篇小说:《边城》《长河》曹禺:(戏剧家)戏剧:《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家》戴望舒:诗:《雨巷》《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卞之琳:诗:《断章》

  学习参考

  word格式整理版

  3.40年代文学:了解关于抗战文学的争论,理解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重大意义,要求重点掌握的作家作品是郭沫若的《屈原》等历史剧,艾青的新诗,钱钟书《围城》以及赵树理、孙犁等解放区的作家作品;了解关于抗战文学的争论:①对抗战文艺与“抗战无关论”的论争②对战国策派的批判(是抗战时期在西南地区的教授学者组成的一个综合性社团流派)③关于“民族形式”的论争④关于文艺与政治、文艺与生活关系的论争理解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重大意义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成为解放区乃至中国以后很长一个阶段文艺的法典,专业作家与群众文艺相结合,表现在对新社会新生活的赞美以及对群众斗争生活的热情描绘,文学的视角转向了普通的民众,文学向民族化、大众化发展。要求重点掌握的作家作品是郭沫若的《屈原》等历史剧,艾青的新诗,钱钟书《围城》以及赵树理、孙犁等解放区的作家作品;三、20世纪40年代文学理性沉思文学:萧红:《呼兰河传》老舍《四世同堂》曹禺《北京人》《家》路翎《财主的女儿们》沙汀《困兽记》艾青《火把》讽刺与暴露文学:丁西林《三块钱的国币》陈白尘《升官图》宋之的《群猴》吴祖光《捉鬼传》钱钟书《围城》张恨水《八十一梦》解放区作品:赵树理《小二黑结婚》《里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孙犁《荷花淀》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周立波《暴风骤雨》马峰、西戎《吕梁英雄传》孔厥、袁静《新儿女英雄》刘青《种谷记》欧阳山《高干大》草明《原动力》刘白羽《无敌三勇士》《政治委员》邵子南《地雷阵》柯蓝《洋铁桶的故事》王希坚《地覆天翻》

  学习参考

  word格式整理版

  华山《鸡毛信》康濯《我的两家房东》《春种秋收》李季《王贵与李香香》贺敬之等集体创作的歌剧《白毛女》代表及作家及作品:郭沫若:诗:《凤凰涅槃》《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代表诗集:《女神》历史剧本:《屈原》《虎符》《棠棣之花》《孔雀胆》《南冠草》《卓文君》《王昭君》《蔡文姬》《武则天》《聂》《高渐离》

  杂文:《甲申三百年祭》后定为中共整风学习文件艾青:诗:主要作品:《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诗选》诗集有:《大堰河》《北方》《他死在第二次》《向太阳》《献给乡村的诗》《反法西斯》《旷野》《黎明的通知》《雪里钻》钱钟书:《围城》赵树理:(开创文学“山药蛋派”)作品有:《小二黑结婚》《灵泉洞》《三里湾》《里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孙犁:(被誉为“荷花淀派”的创始人)代表作品:《白洋淀记事》其中《荷花淀》《嘱咐》最有名。4.50~60年代文学:了解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等批判运动以及“文化大革命”对中国文学的摧残,理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重大意义,要求重点掌握的作家作品是柳青的《创业史》,杨沫的《青春之歌》,梁斌的《红旗谱》,老舍的《茶馆》,田汉的《关汉卿》以及郭小川、贺敬之、闻捷的新诗、杨朔、秦牧的散文;了解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等批判运动:对《武训传》的批判,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反对所谓的“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文艺运动和文艺思想斗争。对《武训传》的批判,涉及到如何运用正确的观点评价历史和历史人物的问题。对于文艺创作中有争议的作品进行讨论或争论,是必要的,但由于采取行政领导的方式,用简单粗暴的态度和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将思想问题、学术问题、文艺问题当作对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斗争的政

  学习参考

  word格式整理版

  治问题进行批判,给我国当代文艺运动和文学创作带来了深远的消极影响。“文化大革命”对中国文学的摧残:①“文化大革命”给我国经济建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也使文艺事业遭受了空前的劫难。②“文革”主流文学直接受制于政治,为阴谋家所控制与操控。①、不愿完全遵从政治之命的文学:黎汝清《万山红遍》克非《春潮急》姚雪垠《李自成》李云德《沸腾的群山》孟伟哉《昨天的战争》②、地下文学:张扬《第二次握手》郭小川《秋歌》《团泊洼的秋天》舒婷《船》《赠》《春夜》芒克《城市》《太阳》

  理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重大意义:简称“双百方针”。其具体内容是: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学科上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利用行政力量,强制推行一种风格,一种学派,禁止另一种风格,另一种学派,我们认为会有害于艺术和科学的发展。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界科学界的自由讨论去解决,通过艺术和科学的实践去解决,而不应当采取简单的方法去解决。四、20世纪50-60年代文学代表作家及作品:刘青:短篇小说:《地雷》《牺牲者》中篇小说:《狠透铁》《铜墙铁壁》长篇小说:《种谷记》《创业史》散文特写:《黄甫村的三年》《柳青小说散文集》杨沫:《青春之歌》梁斌:《红旗谱》郭小川:诗:《平原老人》《投入火热的斗争》《鹏程万里》《昆仑行》贺敬之:诗:《回延安》《桂林山水》《三峡门——梳妆台》《放声歌唱》《十年颂歌》《雷锋之歌》《中国的十月》

  学习参考

  word格式整理版

  闻捷:诗:《天山牧歌》《吐鲁番情歌》《果子沟山谣》《复仇的火焰》杨朔:散文:《荔枝蜜》《樱花雨》《香山红叶》《泰山极顶》《画山秀水》《茶花赋》《海市》《铁骑后》秦牧:散文:《土地》《长河浪花集》5.70~80年代文学:了解对人性、人道主义、异化以及文学主体性的讨论,理解新时期文艺复苏的背景和意义,要求重点掌握的作家作品是:王蒙、刘心武、高晓声、谌容、张贤亮、贾平凹的小说,舒婷、顾城等的新诗,沙叶新、高行健的戏剧,巴金的《随想录》,徐迟的报告文学;了解对人性、人道主义、异化以及文学主体性的讨论:(略)理解新时期文艺复苏的背景和意义:(略)五、20世纪70-80年代文学王蒙:长篇小说:《青春万岁》短篇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曾被化为右派)刘心武:短篇小说:《班主任》伤痕文学的代表作品长篇《钟鼓楼》获得矛盾文学奖高晓声:长篇小说:《青天在上》《收田财》《走上新路》《解约》《不幸》《陈奂生上城》《钱包》《李顺大造屋》《觅》《新娘没来》谌容:《人到中年》《永远是春天》《太子村的秘密》《散淡的人生》张贤亮:《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绿化树》《灵与肉》贾平凹:长篇小说:《商州》《妊娠》《逛山》《油月亮》《浮躁》《废都》《白夜》《土门》《病相报告》《怀念狼》《秦腔》《高兴》中篇小说:《山地笔记》《小月前本》《腊月-正月》《天狗》《黑氏》《美穴地》《饺子馆》《艺术家韩起祥》散文集:《月痕》《心痕》《爱的踪迹》《走东山》《商州三录》《说话》《坐佛》诗集:《空白》《平凹文集》

  学习参考

  word格式整理版

  舒婷:(朦胧诗的代表人物)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诗:《致橡树》朦胧诗的代表作品散文集:《心烟》顾城:(朦胧诗的主要代表人物,当代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以一颗童心看世界的“童话诗人”)诗集:《白昼的月亮》《北方孤独之歌》《铁岭》《黑眼睛》沙叶新:戏剧:《好好学习》《森林中的怪物》《约会》高行健:戏剧:《绝对信号》《车站》巴金的《随想录》:是巴金晚年创作的一部杂文集,巴金直面“文革”带来的灾难,直面自己人格曾经出现的扭曲。他愿意用真实的写作,填补一度出现的精神空白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地质之光》《祁连山下》《生命之树常绿》6.90年代文学:了解“新写实”小说思潮,要求重点掌握的作家作品是王朔等人的“新写实”小说,王安忆等人的女性小说,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李瑛等的新诗,汪增祺、余秋雨等的散文。了解“新写实”小说思潮:“新写实小说”发端于80年代中期,这是一种新的文学倾向。其创作方法是以写实为主要特征,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它减褪了过去传统的现实主义那种直露,急功近利的色彩,以具有鲜明的当代意识,强烈的历史的意识,深刻的哲学意识,追求一种更为丰富的博大的文学境界,作者情感冷静而自信,零度介入,阅读者直接参与文本创作,作家——文本——读者共同展示小说这种文学样式的作用。其代表作家刘恒的《狗日的粮食》、刘震云的《塔铺》、池莉的《烦恼的人生》、方方的《风景》六、20世纪90年代文学池莉《太阳出世》《你是一条河》刘震云《一地鸡毛》刘恒《教育诗》《苍河白日梦》叶兆言《挽歌》《关于厕所》方方《落日》《祖父在父亲心中》《桃花灿烂》《纸婚车》

  学习参考

  word格式整理版

  文学代表及作品:王朔:《玩的就是心跳》《看上去很美》王安忆:小说:《雨、沙、沙、沙》《流逝》《小鲍庄》《小城之恋》《锦绣谷之恋》《米妮》长篇小说:《69届初中生》《黄河故道人》《流水十三章》《纪实与虚构》《长恨歌》《富萍》《上种红菱下种藕》《桃之夭夭》《遍地枭雄》散文集:《蒲公英》《母女漫游美利坚》与茹志娟合作儿童文学作品:《黑黑白白》陈忠实:代表作:《白鹿原》小说以陕西关中平原上素有“仁义村”之称的白鹿村为背景,细腻地反映出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全书浓缩着深沉的民族历史内涵,有令人震撼的真实感和厚重的史诗风格。短篇小说:《乡村》《到老白杨树背后去》中篇小说:《初夏》《四妹子》散文集:《告别白鸽》李瑛:①描绘祖国山川的大好河山②赞颂新时代与新生活③国际题材④政治抒情歌⑤军旅题材《寄自海防前线的诗》《静静的哨所》《红柳集》《红花满山》《北疆红似火》《在燃烧的战场》汪曾祺:(被誉为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最后一个士大夫)小说集:《邂逅集》《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浦桥集》余秋雨:代表作:《历史的暗角》《借我一生》《文化苦旅》《行者无疆》《千年一叹》《霜冷长河》《山居笔记》《笛声何处》《寻觅中华》

  中国古代文学

  1.先秦文学:了解中国神话及其蕴涵的民族精神,理解先秦文学对后世文学的巨大影响,要求重点掌握的作家作品是《诗经》,屈原的《离骚》,《论语》、《庄

  学习参考

  word格式整理版

  子》、《孟子》等先秦诸子散文,《春秋》、《左传》等叙事散文;了解中国神话及其蕴涵的民族精神,理解先秦文学对后世文学的巨大影响:神话是民族精神最集中、最本色的闪光,是民族文化最悠久古老、最顽强健壮的生命之根。古代神话可谓是中国文化的源头,上古时代的中国先民们在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意愿和幻想虚化成意象的神话体,从而孕育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舍己为人、仁爱善良的民族精神,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具有:1、忧患意识2、厚生爱民3、反抗精神

  先秦文学所创造的多种多样的文学形式,为后期文学形式的多样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先秦文学还创造了多种表现手法和修辞方式,其丰富的词汇和灵活的表现方式给后世文学以借鉴和启发。可见先秦文学给后世文学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打开了良好的局面。一、先秦文学《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在中国古代的散文史上具有奠基意义《春秋》是孔子著的我国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是编年体史书的鼻祖,其体例和笔法对后世散文都产生了经典的影响。《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也是先秦历史散文中思想性和艺术性最为突出的巨作。《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是由各国的史料汇集而成的。《战国策》也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叙的是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的言行。《吕氏春秋》是吕不韦集门客的集体创作,体制宏大,内容博杂,兼收并蓄,具有较强的文学性。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相当于排比的修辞方法。比:类比、比喻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上古神话:中国神话大多都保存在《山海经》《楚辞》《庄子》《列子》《淮南子》等古籍中。《山海经》是最有神学价值,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著名的有:《盘古开天

  学习参考

  word格式整理版

  地》《女娲补天》《皇帝擒蚩尤》《大禹治水》《后羿射日》《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等。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又称《诗三百》,共有风、雅、颂三个部分。包括“十五国风”,有诗160篇;“雅”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颂”分“周颂”、“商颂”,有诗40篇。屈原:《离骚》先秦诸子散文:1、春秋战国之交:《论语》《墨子》《老子》2、战国中期:《孟子》《庄子》3、战国末期:《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楚辞:是指以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而创作的诗歌。西汉末年,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成《楚辞》一书。2.秦汉文学:了解汉乐府的设置和赋的形成发展过程,理解《史记》的叙事艺术和历史地位,要求重点掌握的作家作品除了司马迁的《史记》外,还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孔雀东南飞》等乐府诗和吕不韦的《吕氏春秋》;了解汉乐府的设置和赋的形成发展过程:理解《史记》的叙事艺术和历史地位:①司马迁在编排人物传记时显示出高超的技巧,使它生动地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叙事脉络。②各层次人物传记的排列基本是以时间为序,但又兼顾各传记之间的内在联系,遵循着以类相从的原则。③的人物传记有分传,有合传。④的叙事没有停留于表面现象的陈述,而是追根溯源,揭示出隐藏在深层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⑤叙事有详略之分,一般情况下,司马迁对于事情发展的起因,往往都详写,而对于这种原因所引发的最终结果,往往是略写。《史记》是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同时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史记》的出现,标志中国古代史传文学的发展已经达到高峰。《史记》是传记文学名著,但它具有诗的意蕴和魅力。《史记》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它为后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和强大的动力。《史记》是传记文学的典范,也是古代散文的楷模,它的写作技巧、文章风格、语言特点,无不令后代散文家翕然宗之。

  学习参考

  word格式整理版

  二、秦汉文学:“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主要内容及突出成就:牧乘:其赋今存《七发》《柳赋》《梁王菟园赋》《七发》在艺术上突出特色是用虚构夸张等多种手法铺陈描绘事物。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为代表作,还有《哀二世赋》《大人赋》《美人赋》《长门赋》杨雄:前期主要有:《蜀都赋》《反离骚》代表作:《甘泉赋》《河东赋》《校猎赋》《长杨赋》后期主要有:《太玄赋》《逐贫赋》《解嘲》班固:代表作:《两都赋》《幽通赋》《答宾赋》也颇有名。张衡:代表作:《二京赋》创汉赋长篇之极轨,《归田赋》开后世抒情赋之先河司马迁:代表作:《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吕不韦:《吕氏春秋》《孔雀东南飞》3.魏晋南北朝文学:了解魏晋南北朝是文学走向自觉的重要时期,要求重点掌握的作家作品是曹丕的《典论·论文》、陆机的《文赋》、刘勰的《文心雕龙》等文论著作,陶渊明的田园诗和《桃花源记》,曹操、曹丕、曹植父子的诗作和谢灵运的山水诗,志怪小说和刘义庆的《世说新语》等志人小说,郦道元的《水经注》等;了解魏晋南北朝是文学走向自觉的重要时期:

  学习参考

  word格式整理版

  魏晋南北朝文学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是一个承上启下,走向繁荣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在文学思想、文学的题材、体裁以及整体风貌上,都呈现出许多新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又是同这一时期的时代特点、哲学思想、文艺思潮密切相关的。(一)时代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可说是中国历史上的“乱世”。深刻地影响了文人的心态与精神风貌,同时也影响到整个文学创作的主题、题材与作品的基调。(二)文学思潮,这一时期在哲学思想领域的特点是,思想活跃,各种思潮纷纷兴起。(三)文艺思潮,1、这一时期文学批评著作大量涌现。文学批评著作的大量涌现,是文学思想、文学思潮活跃的最直接、最显著的表现之一。2、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就文学批评的概念、术语,逐步形成了中国文学批评中的一些特定的范畴。三、魏晋南北朝文学出现文学批评著作:曹丕《典论.论文》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代表作家作品:曹丕:代表作品有:《燕歌行》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文人七言诗。《典论.论文》在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曹操:《观沧海》《龟虽寿》曹植:《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谢灵运:(山水诗之鼻祖)《登池上楼》《山居赋》《谢康乐集》陆机:(被誉为太康之英)代表作:《文赋》《叹逝赋》《漏刻赋》刘勰:《文心雕龙》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和文学批评史上不可或缺的地位。陶渊明:(五柳先生)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代表作品:《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归去来兮》《桃花源诗》《五柳先生传》刘义庆:代表作:《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郦道元:《水经注》4.隋唐五代文学:了解唐代古文运动的意义和唐传奇的嬗变,理解以李、杜为代表的唐诗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要求重点掌握的作家作品是李白、杜甫、白居易以及初唐四杰、陈子昂、王维、高适、岑参、李贺、杜牧、李商隐等诗

  学习参考

  word格式整理版

  人诗作,韩愈、柳宗元等古文大师的散文,《李娃传》、《莺莺传》、《霍小玉传》等唐传奇作品;了解唐代古文运动的意义和唐传奇的嬗变:唐代古文运动:唐代韩愈、柳宗元等人倡导的文体改革运动。“古文”是韩愈开始提出的,指的是上继三代两汉的质朴自由、以散行单句为主的散文,与六朝以来流行的“今文”,即骈文相对立。韩愈及其追随者仍大力提倡这种文体,后又得柳宗元积极支持与配合,形成了一种社会风尚,即所谓“古文运动”。这个运动是在儒学旗帜下发展起来的。主张文道合一,以道作为文的内容,强调学古文应从实际出发,“因事陈词”,“文从字顺”,自创新意新词。韩、柳古文运动开拓了散文新天地。唐代的文言短篇小说,内容多传述奇闻异事,后人称为唐代传奇,或称唐传奇。唐传奇在经过发轫期的准备,兴盛期的火爆之后,终于在晚唐时代开始退潮,出现了由盛转衰的局面。理解以李、杜为代表的唐诗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唐代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唐代的诗人特别多。李白、杜甫、白居易是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有的从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阶级矛盾,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有的歌颂正义战争,抒发爱国思想;有的描绘祖国河山的秀丽多娇;此外,还有抒写个人抱负和遭遇的,有表达儿女爱慕之情的,有诉说朋友交情、人生悲欢的等等。总之从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生活、社会风习,直到个人感受,都逃不过诗人敏锐的目光,成为他们写作的题材。在创作方法上,既有现实主义的流派,也有浪漫主义的流派,而许多伟大的作品,则又是这两种创作方法相结合的典范,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四、隋唐五代文学初唐四杰:王勃:是“初唐四杰”之冠。有《滕王阁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杨炯:边塞著名诗人。《从军行》《出塞》卢照邻:擅长七言歌行。《长安古意》骆宾王:《咏鹅》《在狱中咏蝉》《帝京篇》《于易水送人》《夏日游德州赠高四》主要诗人:陈子昂:(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代表作:《感遇》诗38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和《等幽州台歌》

  学习参考

  word格式整理版

  王维:(诗佛)“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山水诗成就最高。《王右丞集》《从军行》、《陇西行》、《燕支行》、《观猎》、《使至塞上》、《出塞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相思》、李白:(诗仙、诗侠)号青莲居士。《李太白集》:代表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杜甫:(诗圣)《杜工部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孟浩然:世称“孟襄阳”与另一位山水诗人王维合称“王孟”代表作:《秋登万山寄张五》《夏日南亭怀辛大》《过故人庄》《春晓》《宿建德江》《夜归鹿门歌》高适:著名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代表作:《燕歌行》《别董大二首》岑参:(著名边塞诗人)代表作:《感遇》《精卫》《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等白居易:(诗魔、诗王)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氏长庆集》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杜牧:人称“小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有《樊川文集》著名的有《江南春》、《泊秦淮》、《过华清宫》。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李贺:《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秋来》《金铜仙人辞汉歌》李商隐:《无题》系列《夜雨寄北》,《樊南甲集》《樊南乙集》《玉溪生》韩愈:(古文)《谏迎佛骨表》、《原道》、《原毁》、《争臣论》、《师说》《送李愿归盘谷序》、《送董邵南序》、《张中丞传后叙》、《祭十二郎文》、《柳子厚墓志铭》柳宗元:(古文)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段太尉逸事状》、《梓人传》、《河间传》、《捕蛇者说》唐传奇作品:《李娃传》《鸳鸯传》《霍小玉传》

  学习参考

  word格式整理版

  5.宋代文学:了解宋词兴起的背景及其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要求重点掌握的作家作品是柳永、苏轼、李清照、陆游、辛弃疾等词人词作,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等人的散文;了解宋词兴起的背景及其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①两宋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②市民阶层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③两宋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历史地位:词作为新兴的诗歌形式,从隋唐发轫,至宋代进入鼎盛时期,其影响笼罩以后的整个词坛。宋词实际上是宋代成就最高的抒情诗,使它取得了与“唐诗”、“元曲”等并称的光荣。在历史中,宋词占据了一定的历史地位,其光荣不容磨灭。五、宋代文学“唐宋古文八大家”唐:韩愈(之首)、柳宗元宋: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散文)曾巩(散文):《醒心亭记》、《游山记》《道山亭记》《墨池记》和《越州赵公救灾记》《寄欧阳舍人书》和《上福州执政书》历来被誉为书简范文。宋词:1、婉约派:特点: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慎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柳永:《雨霖铃》《蝶恋花》晏殊:《浣溪沙》周邦彦:《兰陵王》《蝶恋花》李清照:《如梦令》《醉花阴》2、豪放派:特点:创作视野教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手法、句法和字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苏轼:《念奴娇》《江城子.密州出猎》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张元干:《贺新郎》张孝祥:《六州歌头》

  学习参考

  word格式整理版

  岳飞:《满江红》陆游:(诗)《关山月》、《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书愤》、《示儿》、《游山西村》、《临安春雨初霁》、《冬夜读书示子聿》6.元代文学:了解话本小说兴起的原因,理解元曲在中国戏剧史上的重要地位,要求重点掌握的作家作品是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高明的《琵琶记》和四大南戏(《荆钗记》、《白兔记》、《拜月记》、《杀狗记》;了解话本小说兴起的原因:话本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流行于宋元时期,又称宋元话本。当时,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城市人口的剧增,通俗的民间文学在宋代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话本小说是宋代民间文学的代表。话本小说之所以在宋代兴起与繁荣,是由于北宋的百年承平所带采的经济繁荣。尤其城市的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促进各行各业的兴起,使市民阶层空前扩大。市民的文化娱乐生活也随之丰富起来。宋代的统治者也爱好并提倡"说话",这也是话本小说兴起与繁荣的重要原因。理解元曲在中国戏剧史上的重要地位: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继唐诗、宋词之后蔚为一文学之盛的元曲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一方面,元曲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一方面,元代社会使读书人位于“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政治专权,社会黑暗,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极为夺目的战斗的光彩,透出反抗的情绪;锋芒直指社会弊端,直斥“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的社会,直指“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的世风。元曲中描写爱情的作品也比历代诗词来得泼辣,大胆。这些均足以使元曲永葆其艺术魅力。元曲的兴起对于我国民族诗歌的发展、文化的繁荣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卓越的贡献,元曲一出现就同其他艺术之花一样,立即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它不仅是文人咏志抒怀得心应手的工具,而且为反映元代社会生活提供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崭新的艺术形式。六、元代文学1、“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调风月》《单刀会》白朴:《梧桐雨》马致远:《汉宫秋》郑光祖:《王璨登楼》2、“四大南戏”:《荆钗记》《拜月亭》《白兔记》《杀狗记》3、重点作品:季君祥:《赵氏孤儿》

  学习参考

  word格式整理版

  王实甫:《西厢记》被元末明初人贾仲誉为“天下夺魁”高明:《琵琶记》7、明代文学:了解李贽的“童心说"和袁宏道的“性灵说“等文学新观念出现的意义,理解长篇章回小说的重大成就,要求重点掌握的作家作品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冯梦龙的“三言",凌濛初的“二拍"以及汤显祖的戏剧作品《牡丹亭》;七、明代文学小说:罗贯中《三国演义》施耐庵《水浒传》吴承恩《西游记》兰陵笑笑生《金瓶梅》戏剧:汤显祖《牡丹亭》冯梦龙:“三言”:“三言”即明代冯梦龙所著《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合称凌濛初:“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三言二拍”。1、童心说:定义:童心说是晚明时期杰出思想家李贽的文学观念。“童心”就是真心,“一念之本心”,实际上只是表达个体之真实感受与真实愿望的“私心”,是真心个真人得以成立的依据。意义:李贽公开讨伐假道学、假文学的一道檄文,有着很大的震撼力。①他以“童心说”反对把文学作为阐发孔孟之道的工具②他以“童心说”反对复古主义的“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理论。③他以“童心说”改变历来轻视通俗文学的偏见。2、性灵说:定义:性灵说是中国古代诗论的一种诗歌创作和评论的主张,以清代的袁枚倡导最力。意义:性灵说的核心是强调诗歌创作要直接抒发诗人的心灵,表现真情实感,认为诗歌的本质即是表达感情的,是人的情感的自然流露。8.清代文学:理解曹雪芹的《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要求重点掌握的作家作品除了《红楼梦》以外,还有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吴敬梓的《儒

  学习参考

  word格式整理版

  林外史》等小说和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等戏剧作品。八、清代文学小说:曹雪芹《红楼梦》(地位):《红楼梦》是中国古今第一奇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金字塔。毛泽东称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还称赞它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鲁迅说:“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冯其庸大唱:“大哉《红楼梦》,再论一千年。”蒲松龄《聊斋志异》吴敬梓《儒林外史》戏剧:洪昇《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蒋世铨《藏园九种曲》杨潮观《吟风阁杂剧》方成培《雷峰塔》

  外国文学

  1.欧美文学:了解古希腊古罗马文学在欧洲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文艺复兴的产生,现代主义文学的形成和发展,理解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和浪漫主义文学的重大业绩,要求重点掌握的作家作品是希腊神话,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但丁的《神曲》,薄伽丘的《十日谈》,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莫里哀的《伪君子》,歌德的《浮土德》,雨果的《悲惨世界》,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司汤达的《红与黑》,巴尔扎克的《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果戈理的《死魂灵》、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契诃夫的短篇小说,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多夫》,海明威的《老人与海》,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卡夫卡的《变形记》,乔伊斯的《尤利西斯》,贝克特的《等待戈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重点掌握:(考点)欧美文学: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但丁《神曲》(意)薄伽丘(意)《十日谈》塞万提斯(西班牙)《堂吉诃德》莎士比亚(英)“四大悲剧”《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哈姆雷特》莫里哀《伪君子》(法)歌德(德国)《浮士德》雨果(法)《悲惨的世界》大仲马(法)《基督山伯爵》司汤达(法)《红与黑》巴尔扎克(法)《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普希金(俄)《叶甫盖尼.奥涅金》果戈里(俄)《死魂灵》

  学习参考

  word格式整理版

  屠格涅夫(俄)《猎人笔记》列夫.托尔斯泰(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罗曼.罗兰(法)《约翰.克里斯多夫》海明威(美国)《老人与海》高尔基自传体三部:(苏联)《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肖洛霍夫(苏联)《静静的顿河》卡夫卡(奥地利)《变形记》乔伊斯(爱尔兰/英国)《尤利西斯》贝克特(爱尔兰/英国)《等待戈多》马尔克斯(哥伦比亚)《百年孤独》亚非文学印度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迦梨陀娑(印度)《沙恭达罗》紫式部(日)《源氏物语》夏目漱石(日)《我是猫》川端康成(日)《雪国》泰戈尔(印度)《吉檀迦利》《一千零一夜》一、欧美文学古希腊罗马文学:(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诗学》继承模仿说,并肯定文艺的认识作用和教育的作用。(古罗马)奥维德《变形记》贺拉斯《歌集》《诗艺》维吉尔《牧歌》《农事诗》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阿普利尤斯《金驴记》文艺复兴:比特拉克(意)《歌集》薄伽丘(意)《十日谈》乔叟(英)《坎特伯雷故事集》拉伯雷(法)《巨人传》欧洲长篇小说创始者之一。龙沙(法)《致爱伦娜的十四行诗》他是写爱情的“圣手”,七星诗社杜贝莱(法)七星诗社《罗马怀古集》《怀念集》蒙田(法),是欧洲近代散文的创始人《随笔集》莫尔(英)《乌托邦》《小赖子》流浪汉小说的代表作格里美尔豪森(德国)《痴儿西木传》勒萨日(法)《吉尔.布拉斯》塞万提斯(西班牙),是欧洲长篇小说得另一位创始人《堂吉诃德》维加(西班牙)《羊泉村》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

  学习参考

  word格式整理版

  ①把文学作为分析与研究社会的手段。②以人道主义思想武器,深刻地揭露和批判社会黑暗,同情人民的苦难,提倡社会改良。③深刻地展示了资本主义条件下人与物,人与社会的矛盾。④追求艺术的真实模式,强调客观的反映社会生活。司汤达(斯丹达尔)(法)《红与黑》巴尔扎克(法)《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梅里美(法)《马特奥.法尔戈纳》《塔芒戈》《伊尔的维纳斯铜像》《高龙巴》《维嘉曼》小仲马(法)《茶花女》艾米莉.勃朗特(英)《呼啸山庄》盖斯凯尔夫人(英)《玛丽.巴顿》(英)琼斯《未来之歌》林顿(英)《人民的集会》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从浪漫主义走向现实主义,批判了德国封建制度和教会,发出对革命的预言。语言犀利,将叙事与抒情、游记与对话完美地结合起来。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浪漫主义的特点:①强调创作自由,反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②酷爱描写中世纪和以往历史③偏重描写自然风光,厌恶资本主义文明和现实④从民主主义立场,从旧制度的立场抨击封建制度或资本主义的罪恶现象。艺术上:①有强烈的主观性,着力描写爱情、梦境和内心世界。②惯用对比夸张、重视丑的美学价值,大力提倡想象。③喜好忧郁伤感的情调。彭斯(英)《苏格兰方言诗集》布莱克(英)《天真之歌》《经验之谈》《四天神》柯勒律治与华兹华斯(英)《抒情怀诗谣集》其中有《古舟子咏》《忽必烈汗》塞骚(英)《书斋咏怀》被称为“湖畔派”诗人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萧伯纳(英)《鳏夫的财产》《华伦老夫人的职业》《巴巴娜少校》《人与超人》《伤

  学习参考

  word格式整理版

  心之家》《真相毕露》毛姆(英)《人性的枷锁》《刀锋》“英国20世纪初期现实主义小说三杰”:高尔斯华绥《福尔赛世家》《现代戏剧》威尔斯《托诺.邦盖》、本涅物《老妇人的故事》2.亚非文学:了解东方三大文化圈的形成和发展,要求重点掌握的作家作品是印度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以及迦梨陀娑的《沙恭达罗》、紫式部的《源氏物语》、阿拉伯民间文学《一千零一夜》、夏目漱石的《我是猫》、川端康成的《雪国》、泰戈尔的《吉檀迦利》。二、亚非文学印度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历史传说”《罗摩衍那》“最初的诗”《圣经》:犹太教又名:《希伯来圣经》基督教的《圣经》包括:《旧约》《新约》天主教、东正教包括:《旧约》《新约》《次经》迦梨陀娑:(印度)《沙恭达罗》紫式部:(日本)《源氏物语》日本文学:二叶亭四迷《浮云》森欧外《舞姬》夏目漱石,被称为“国民大师”《过了春分时节》《行人》《心》三部曲。川端康成:《雪国》获得诺贝尔奖,《伊豆的舞女》《千只鹤》印度文学:普列姆昌德,是印度近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仁爱院》《戈丹》泰戈尔,是印度近现代文学的杰出代表。得诺贝尔文学奖《吉檀迦利》。《飞鸟集》朝鲜文学:霍曙海《出走记》宋影《石工组合代表》李箕永《故乡》崔仁勋《广场》朴景利《土地》赵廷来《太白山脉》赵基天《白头山》印尼文学:马斯马尔戈《自由得激情》阿卜杜拉.慕伊斯《错误的教育》尔敏.巴奈《枷锁》

  学习参考

  word格式整理版

  阿拉伯文学:“埃及现代派”的代表是:塔哈.侯赛因、万哈默德.台木尔、陶菲格.哈基姆、阿卡德、马齐尼。塔哈.侯赛因《日子》哈基姆《灵魂归来》是阿拉伯长篇小说奠基作之一。他又被称为”阿拉伯现代戏剧之父”。

  中学语文教学法

  1.了解语文课程发展演变的过程以及语文的含义和定名的由来,熟悉《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特点,弄清工具性生-bASc性的关系,掌握语文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和五个领域并能够用新课标指导教学;2.明确语文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语文教学目标陈述的基本要素,语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设计的原则,具备语文教学设计的能力,能够撰写符合规范的教案,并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简明、醒目的板书。3.掌握阅读教学的规律和分析文章的多种方法,在阅读教学中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并且能够突破课文分析的单一模式,根据课文的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去分析文章。4.明确写作教学的性质、内容和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拟定写作训练目标和设计写作教学计划,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教学要求命题,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掌握作文批改的方法,能够写出简明扼要的眉批和总批并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不同的评讲方式。

  学习参考

  

  

篇七:文学是社会科学

  .第一节文学与生活的关系

  一、文学的涵义:广义的文学泛指一切口头或书面作品,包括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狭义的文学才专指今日所谓的文学,即情感的和想象的作品,如诗、小说、散文等。具体而言,文学是作家用语言塑造艺术形象表现他对人生的审美感受和理解的一种艺术形式。三、文学与生活的关系:1.文学来源于社会生活:(1)理论依据:社会生活是第一性的,作为意识形态的文艺是第二性的;生活是被反映的对象,文学是反映生活的形式。文学与生活的关系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因此,一切种类的文学作品都是来源于社会生活。(2)文学反映生活的基本类型:A写实型。B写景型。C抒情型。D幻想型。E寓意型。2.文学高于生活:A、从反映论角度看:第一,作家在生活实践的基础上,可以对丰富的生活原料加工,可能创作出“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有普遍性”的优秀文艺作品来。第二,文学在反映生活的同时表达主体对生活的理解与感受,追寻人生的意义和理想。B、从价值论角度看:文学在价值关系中来把握社会生活的;文学通过对生活的反映来追寻和揭示人生的意义,并以此来满足人类的审美需要。3.文学的主体性:是指文学不仅能够真实地反映生活,而且能通过价值关系反映创作主体的个性和情感的特性。即文学是在主体的积极参与下才得以形成的一种包含了主体成分在内并受主体的情感、意志所支配的属性。文学(创作)主体性的表现:第一,反映内容的主体选择性。第二,评价、加工生活的差异性。第三,反映生活的创造性。4.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生活真实,是指社会生活中实际存在的人和事,指生活中的素材和原型。艺术真实,是以生活真实为基础,通过提炼、概括、集中和虚构,即通过典型化而创造出来的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和情感实际。它比生活真实更强烈、更集中、更有普遍性,表现了作家的思想情感和审美理想。艺术真实实际上包括了三个不同的测度,并以之满足三种不同的需要。反映测度着眼于文学与生活的关系,强调文学来源于生活;表现测度所检验的是创作主体是否具有自己的人生体验和真挚的情感状态;心理测度所检验的是文学作品能否适应和满足读者的接受心理。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关系:联系:生活真实是艺术真实的基础;艺术真实是生活真实的升华。区别:(1)生活真实是自然形态的、纯客观的东西,艺术真实是观念形态的东西,是主、客观的统一。(2)艺术真实是生活真实典型化和审美化的反映。5.艺术真实的基本特征:与生活真实不同,它是以假定性情境来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感悟的,即它是一种内蕴的真实;与科学真实不同,它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具有主观性和诗艺性,是一种主观的真实,诗艺的真实。第二节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一、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生产实践使得人与现实在实用关系的基础上逐渐地形成了一种确认、肯定并欣赏自己的关系,即审美关系。1.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是一种客观的社会关系,为人所特有,是满足人的精神需要的,能够提高、丰富人的精神境界。2.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所涉及的范围是很广的,它可以从自然、社会的许多方面表现出来。但是,文学艺术却是人对现实审美关系的最高表现形式。二、文学与“人学”。“人学”是关于作为整体的人及其本质的科学。它不同于关于人的具体方面的各种科学,即研究人的某一方面的科学。人学的分支学科为:人的自然科学,人的社会科学,人的精神科学。可见文学作为人学是在人的精神方面,即心理的和审美的方面。文学的独立性就在于:它是以自己特殊的形式再现和表现人的思想感情,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呈现。正是为了人而再现和表现人这一性质,把文学的社会、文化、语言、

  页

  .艺术多种属性融汇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的融汇点就是人。所以对文学最简洁的表述就是“文学是人学”。具体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1.从文学的审美性而言,它有着表现人的价值、追寻人生的意蕴的特点;2.从文学以人为对象而言,它对人的表现、思考以及把握有着不同于其它社会意识的特点,即它是通过心理体验、心理经验,以感性的、直观的方式来把握人生。文学作为人学的特殊性:文学表现整体的人、表现具体的人,文学表现人时总是融进文学家的情感因素。三、文学与人性1.人性的涵义:广义的是指人类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并丰富了和异化了的种种特性,它包括历史地表现在人身上的各种优秀的特性以及丑恶的特性;狭义的是指人类本质所应该具有的特性。它具有规范的意义。思想上渴望自由,行动上追求自由,是人的根本特性。这一特性决定了人一登上历史舞台,就不同于其它动物。2.在阶级社会中,人具有二重性(人性和阶级性),原因是阶级社会中的社会关系是二重的。所以,阶级社会中的人性要受到阶级性的制约,人性的要求和阶级性的要求,往往使人处于左右为难的境地,这也是形成双重人格的原因。人本身双重人格的斗争,人性与外部世界的斗争,这就构成了阶级社会中人的精神世界的绚丽多彩的情节和画面。这也构成了文学的丰富对象。3.文学正是以丰富的人性为描写和表现对象的。第三节语言的艺术一、语言在文学活动中的地位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在文学中是作为一种“直接现实”而存在的东西,它构成了文学客观的和基本的存在方式。所以,语言是文学文本的直接现实:第一,从文学文本的存在实际看,语言是文学的基本存在方式。首先,文学文本总是直接地由客观的语言符号系统构成的,如果离开了这种符号“现实”,文学文本的一切便不存在了。其次,作家从事文学创作的目的,是要最终形成语言艺术品。再次,读者的阅读同样必须和只能面对这种语言性文本,进而最终理解和欣赏它。第二,从文学文本中语言与意义的关系看,语言是意义所不可须臾与之分离的生长地。第三,从语言在文学文本中的功能看,语言不仅表达意义而且本身就是意义的组成部分。第四,从文学的审美特性看,语言是文学文本的美的组成部分。二、文学活动中的言意矛盾:即文学的语言表达与其意蕴并不完全对等。具体的情形有三种:第一种情形,是“意”的丰富多样和“言”的符号传达之间存在着差异、距离或不对等的矛盾,即“文不逮意”。第二种情形,表现为某些生成于个体体验的审美感受、对人生意蕴的领悟,本身具有不可言说或言说不尽的特点。第三种情形,是发生在感受、运思的过程中,其表现为先于个人存在的语言可能会影响人的感觉与思维,从而限制了个体感受和思想的形成。三、语言艺术的特点1.语言艺术的表现很少受时空的限制,对社会人生的反映有巨大的容量,具有反映生活的广阔性和动态性。广阔性是从空间角度讲的;动态性是从时间角度讲的。2.形象感知的间接性。是指作为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中的形象不具有直接的现实性,它只能通过接受者的想象和联想才能间接地被感知。3.表现情思的深邃性。是说“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同人的思维活动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而语言艺术能够深刻、细腻地表现人物的情感世界和心理活动、表现作家的情感评价和人生思考,从而获得超越其他艺术的心灵深度和哲理深度。4.本文意蕴的含混性,即由语词的概括性造成的“言意矛盾”,往往使文学作品的意蕴具有含蓄多义、朦胧的特点。

  页

  .语言艺术的长处:A.易于表现广阔的社会生活和丰富的内心世界。B.可表现明确的思想性。C.可以给欣赏者提供广阔和想象余地。语言艺术的短处:A.不可能给欣赏者直接可视的外形。B.必须具备一定语言基础的人才能欣赏,而且对语言的理解不准确的话,还会导致“误读”。C.语言艺术的交流须经过语言转化(翻译),在转化过程中往往会产生意义流失现象。第二章第一节文学形象文学形象的意义

  一、文学与社会科学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相同之处:1.在来源上,都是客观世界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都属于社会意识。2.在认识过程中,都遵循着人类认识活动的一般规律,即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并接受实践的检验。3.在作用上,都是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都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不同之处:1.反映的形式不同。社会科学用抽象的概念、判断、推理、分析、综合等逻辑推理的方法,以理论的形式来反映社会生活;而文学则用具体感人的艺术形象,用形象的形式来反映社会生活。2.反映的具体对象不同。社会科学一般只研究生活中某一个方面的现象和规律,以形成某一学科;而文学则以人物为中心,把整个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一个密不可的整体来反映。3.对读者起作用的方式不同。社会科学主要用抽象的说理,用逻辑力量证明某种真理,以理服人,从理智上令人有所信;而文学则主要通过一幅幅具体鲜明的艺术形象,以情感人,使之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作品的观点和思想。二、文学形象的内涵文学形象,是文学区别于科学的一种反映现实的特殊手段,也是文学追求的目的之一,即根据现实生活各种现象加以选择、综合所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审美意义的具体生动的图画。形象分为艺术形象与非艺术形象。非艺术形象主要指那些不是专供审美的一般客观事物的外形样式。艺术形象指在审美理想指导下经过专门艺术加工并专供审美之用的一切艺术形象。文学形象属于艺术形象的一种,它是通过语言塑造的。广义的:指文学作品显现的整个艺术画面,包括生活情景和人物形象。狭义的:专指人物形象。三、文学的言说与形象1.言意矛盾:蕴涵在丰富的思想感情中的“意”很难用抽象的概念语言表达。所谓“言不尽意”、“难言之苦”、“文不逮意”。2.形象可以传达语言不可说或者说不尽的内容。“立象以尽意”。文学形象在表达思想感情时,具有确切的指向性、定量的模糊性和具体可感性。3.形象大于思想:其意思一是说,文学形象内涵的丰富、复杂、多义、含蓄,不是几个简单的概念就可以把握的;另一方面是说,由于文学形象在显示思想感情上有以上的特点,读者可能、也可以在接受过程中补充、丰富和发挥文学形象的内涵,从而获得与作家意图不一致的思想认识。四、文学形象和语言1.文学形象与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形象的区别:生活形象是客观的,是一种"自在之物",文学形象是主客观的统一。2.文学形象与其他艺术形象的区别:用语言塑造形象。3.文学通过语言塑造形象会用到描写法,但是更多地是用比喻法。尤其是,文学语言会唤起联想与想象,使得文学形象具有具象性和形象感。五、文学形象的特征1.间接性。指作为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中的形象不具有直接的现实性,它只能通过接受者的想象和联想才可能间接地被感知。2.心象性。是指人们在接受文学形象时的心理活动其实是一种和语言密切相关的表象运动。文学可以将本身不具形体、难以捕捉的心理活动(某种情绪、情感、思绪、感受)转化为人能够感知的艺术形象。

  页

  .3.概括性。是指形象具有传达丰富的内在意蕴的功能。首先,通过个别概括一般,通过偶然表现必然。其次,文学形象的概括性还表现为某种感情、某种精神境界、某种道理。再次,有的形象仅为表达一种如黑格尔说的“生气”、“灵魂”、“精神”而存在。中国古代文论中称这种形象的概括方式为“传神”。此外,文学形象的概括性还表现为能传达难以言说的意念和境界。第二节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类型)一、文学典型“典型”(Tupos)这个名词在希腊文里原义是铸造用的模子,用同一个模子托出来的东西就是一模一样。引申为“印象”或“理想”。文学上的典型与现实主义叙事文学有关,反映了现实主义文学在人物形象上特有的审美追求。1.形象与典型的区别和联系:A.文学形象包括文学典型,文学形象的特点文学典型都具备,但文学典型比文学形象具有更大的概括性和艺术感染力。B.文学形象包括:人物、景物、环境、意境等,而文学典型一般专指典型人物。2.典型人物的特征A.具有鲜明的“整体个性”特点。即典型人物的个性是以丰富性和多样性为基础的,因而比特殊、具体、个别有着更深厚的内涵。B.具有丰厚的历史蕴涵。由于现实主义叙事文学注重在社会关系中反映生活和描写各种各样的人物,所以把人的性格、命运视为社会关系的产物,自然也就十分注意到了典型人物的历史内涵。C.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在文学史上被人们称为典型的人物形象,都具有吸引和感染读者的巨大力量,他们以自身的存在启迪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显示了一种永久的、能够激发智慧和丰富感受的艺术魅力。3.典型人物是现实主义叙事文学所创造的、在整体个性的表现中显示了某种社会历史蕴涵的具有高度审美价值的人物形象。4.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典型环境指的是形成人物性格并促使他行动的环境,包括历史环境和具体环境。A.典型环境决定着典型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B.典型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又影响着典型环境的发展和变化;C.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是辨证的统一。没有典型环境,典型人物的存在就失去了依据,从而不可能是典型的,离开了典型人物,典型环境也就失去了意义。二、文学意象1.意象溯源。象最早可上溯到《周易》。庄子的“得意而忘言”的说法成为我国意象论的哲学基础。东汉王充《论衡•乱龙》篇中首次把“意象”作为合成词使用。刘勰第一次把意象用于文论。2.文学意象的特征A.本质特征是哲理性;B.表现特征是象征性;C.形象特征是假定性。3.意象的分类:从意象与语言的关系上分,有单纯意象和复合意象;从表意的方式上分,有寓言式意象和符号式意象;从形式特征上分,有写实意象、浪漫意象、象征意象。三、文学意境意境与典型是中西文论中同等程度的两个审美范畴。意境指的是通过形象化的,情景交融的艺术描写,能够把读者引入充分想象空间的艺术化境。1.“意境”的形成与发展A.古代“意境”理论的形成:“情景交融,谓之意境。”萌发期:先秦至魏晋;奠基期:唐代王昌龄《诗格》"三境":物境、情境、意境。发展期:宋代。D、总结期:清末。2.意境的特征A.情景交融(表现方法的特征)。情景交融的三种类型:一是景中藏情式,二是情中见景式,三是情景并

  页

  .茂式。B.虚实相生(意境创造的结构特征)。虚与实这对哲学范畴,在意境结构论中的具体表现:意境包括两个部分:一方面是“如在目前”的较实的因素;一方面是“见于言外”的较虚的部分。意境从结构上看,正是二者的结合。C.韵味无穷(意境的审美特征)。“韵味”是指意境中所蕴含的那种咀嚼不尽的美的因素和效果。它包括情、理、意、韵、趣、味等多种因素,因此有“韵”、“情韵”、“兴趣”、“兴味”等多种别名。而所谓的“韵味”,就是由物色、意味、情感、事件、风格、语言、体势等因素共同构成的美感效果。3.意境的层次结构:一是象内之象,即物象实体;二是象外之象,就是在意象的基础上所印引发的想象,使人感受到的一种境界;三是象外之象(或者说言外之味),是由前两个层次传达出来的、并由读者体验到的有关宇宙人生的情思。四、意象与意境的关系意象与意境的共同点:其一,都是主体情思与客观景象的渗透融合。其二,都具有言外之意,弦外之响。意象与意境的不同点:第一,意象说、意境说一先一后,分属于艺术形象理论的不同历史形态。意象说体现了早期诗歌创作中侧重具体、个别物象的思维特征,从“多识于草木鸟兽之名”的“诗三百”到经常“有句无篇”的汉魏六朝古诗创作,到蔚为大观的盛唐之音。诗歌意象的不断积淀而更新,侧重全篇结构的内在联系的意境说遂应运而生。第二,从结构上说,是部分与整体之别。意象与意境是要素与系统、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意象是构成意境的元素,意境是由意象组合形成的序列。一首诗的意境大多是一个意象群构成的意象系统。此外,应注意到其它的文学样式中也有意象存在。第三章文学文本

  第一节文本及其涵义一、文本的涵义1.文本:由西语text转化而来,也译为本文。本义是正文、原文的意思。一般说来,文本是语言的实际运用形态。在具体场合中,文本总是根据一定的语言衔接和语义连贯规则而组成的整体语句,是一份写出来或印刷出来的语言产品。这是广义的文本。2.文学文本:在文学理论与批评领域,文本是指构成文学这种艺术品的具体语言形态。3.文学文本与文学作品:文学文本是指由作者创作出来供读者阅读的语言形态,它强调的是作品本身的一种相对独立的、自足的意蕴;而文学作品(work)强调的则是作者的“作”,作品不过是“作”的结果,它具有作家所赋予的意蕴。现在人们较多使用文本的概念,说明把目光转向了文学本身。二、文学文本的结构就文学文本的层次结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和划分。中国古代对“言”、“象”、“意”关系的理解对我们理解文学文本的层次结构具有启示作用。“言”、“象”、“意”的关系是一个由表及里的层次结构,文学文本也正是一个类似的层次结构。我们依据“言”、“象”、“意”由表及里的关系,把文学文本的结构划分为三个层次:语言层;现象(形象)层;意蕴层。第二节一、语音文学语言要求音韵、旋律与节奏的协调配合,读起来流畅顺口、明白动听,从而造成听觉上的美感。具体表现在:1.音韵(声、韵、调)的和谐。即通过音节之间的协调配合,产生悦耳动听的目的。声调的交叉使用(平仄)对韵文的作用尤其明显。2.旋律。即语音的高低变化的规律性。语音修辞的使用,可以形成旋律美。3.节奏。是指语音的长短、高低、轻重等所造成的语言的节律。语言层

  页

  .4.音义协调。即语音和语义的配合。二、语义与修辞语言与言语的不同:语言是一个民族约定俗成的言说规则的总和,是一种属于全社会的符号系统;言语是个人对语言的运用,是具体的、个人性的。文学语言是一种个人性的言语活动。文学语言不同于科学中的语言,也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语言。由于文学语言的目的是传达思想感情(审美信息)的,所以往往要借助修辞手段。所谓修辞,是指在文学语言组织中,运用各种技巧和手法,使作品中的语义和词序偏离通常所用的语义和词序,以增强作品的文采并提高其美学效果。1.好的文学语言是蕴涵丰富的复义性语言。我们将文学语言的多种含义大致划分为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前者指文本的语言明确表达出来的字面义,它一般比较确定、明了。后者是指隐含在字面义之下的内在含义或者言外之意,它往往是含蓄的、不确定的、有弹性的,甚至是不同含义并存的,因而提供了多种理解的可能。2.文学语言的深层含义包括双关义、暗示义、反讽义、比喻义、象征义等。而为了达到各种表达效果,往往使用多种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有:比喻;借代;反复;反讽(Irony)等等。三、文学语言的特征:形象性;情感性;凝练性;音乐性;内指性等。四、文学语言的美学功能:主要是传达审美信息、造形和显示独特的言语风格。第三节现象层一、叙事性文本的现象层叙事性文本的现象层包括故事、情节、人物、环境等要素。(一)故事与情节1.故事,本义是指旧事、往事。运用到叙事作品中,则指一系列为表现人物性格和展示主题服务的按时间顺序排列的生活事件。故事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故事中各个事件之间具有因果关系。二是事件的发生在时间性上呈流逝型特征。2.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包括小说、戏剧)中人物活动及其经历的矛盾斗争的整个发展演变过程,也是人物性格成长的历史。它由一系列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具体事件构成。情节中,人物性格是核心,矛盾冲突是基础。3.故事与情节的关系。二者有密切关系,但不是一回事。故事具有原生(发)性,而情节具有加工性。这加工性使得情节要以故事为基础,要叙述故事的基本内容;情节对故事要有所突出和强调,以获得更好的艺术效果。因而情节可以不按时间顺序来叙述。4.情节与冲突。情节不仅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而且要求在事件的发展中表现出人物行为的矛盾冲突,由此而揭示人物命运变化的过程。矛盾冲突是情节构成的基础。一般来说,小说可以较从容地叙述和描写矛盾的酝酿、发展过程,戏剧文学则因演出时间的限制须很快进入冲突阶段。不同的文学作品对矛盾冲突的描写,是可以有侧重的。情节有冲突性情节和非冲突性情节。以刻画人物性格为主的行动性较强的作品,多构成冲突性情节。这里,情节与性格的关系极为密切。一方面,情节是展现人物性格的手段;另一方面,性格是情节发展的内在动因。以表现人物内心在心理过程为主的作品,多为非冲突性情节。从文学发展史的角度来看,由冲突性情节到非冲突性情节,再到情节的淡化以至无情节的发展,是有着某种内在的必然性的。这反映了文学的向内转的倾向,而这又与对人的理解分不开。与情节相联系的概念有:线索(即情节发展的脉络)、场面(人物之间发生关系的特定场景)、细节(人物的某些细小的举止,故事发展中的某些细小的事件和道具)。5.情节的构成:主要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的作品还有序幕和尾声。6.人物与情节:第一,人物性格是情节发展的内在逻辑依据。情节应随着人物性格逻辑的展开而发展变化,有什么样的人物性格便会产生什么样的情节。第二,人物性格是随着情节的发展而逐渐展开的。丰满的人物性格都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而这种性格的发展变化正是在情节中逐渐展开的。

  页

  .(二)人物。人是社会生活的主体,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在文学作品的内容因素中,人物必然居于整个形象体系的中心。环境不过为人物所设,情节则是人物性格和心灵发展变化的历史。它们都从属于人物形象的创造。人物的类型(根据性格和心理的含量划分):1.扁平人物,也就是单一性格的人物。扁平人物又称为类型人物。2.圆形人物,性格比较丰满、复杂、立体感强的人物。3.心态人物,着重展示内在心理过程,表现某种精神体验的人物形象。(三)环境1.含义:环境是环绕人物、形成其性格、造成其命运或者心态,并促使其行动的一切外部条件的总和。它包括自然环境(时间、地点、自然景物等)、社会环境(人物活动场所,社会文化风貌,人物相互关系)。2.环境的分类:从环境与生活关系的角度大致划分为:A、写实环境;B、假托环境;C、虚幻环境。二、抒情性文本的现象层叙事性文本的现象层是指作为抒情载体的具体可感的人、事、景、物。第四节意蕴层一、文学意蕴及其层次性1.文学意蕴的含义:是指与形象层密不可分的,渗透、充溢在艺术形象中的审美意识。它属于文本结构的深层内容和意味。2.文学意蕴的层次性:形而下意蕴层:是指文本的现象层通过特定的社会历史内容所传达出来的比较明确、具体的情感和观念,即本事意蕴。形而上意蕴层:为超越了特定社会历史内容,带有全人类性的、更为普遍、永恒的精神体验和哲理思考,是对人生终极意义的探寻和追问。并不是所有的作品都具有形而上意蕴层,只有那些优秀的作品才具有这个层面的意蕴。3.文学意蕴的艺术地位。相对于形象层而言,意蕴层处于更高一级的层面,就文学作品的层次(语言层、形象层、意蕴层)而言,意蕴层是文学作品的最高层面。二、文学意蕴与文学主题1.主题:即由文学文本描绘的社会生活所显示出来的贯穿全篇的中心思想和主导感情,也就是文本所显示的总的思想感情。2.主题的形成:一是生活的“暗示”,即生活本身所具有的思想意义对作家的启示;二是作家对生活的“发现”。3.主题的构成:一是作家力图通过文本表现出来的审美意识,即作家立言之本意。二是接受者从文本中发现并阐发出的审美意义。三是尚未揭示出来而又包含在文本形象中的审美意义。4.多主题与主题的多义性:所谓多主题是指一部作品的主题除了正主题之外,还有一个以上的副主题。正主题贯穿于本文之中,统摄着副主题;副主题则多方面地补充、丰富和深化正主题,二者互为渗透,共同构成作品的深层意蕴。多主题大多存在于一些篇幅较长的叙事性作品中。主题的多义性:是指一部作品的主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把握,因而有各种不同的释义。性。第四、读者理解的差异性。主题多义性的原因:第一、作品反映生活的整体性。第二、形象表现的暗示性。第三、作家思想的丰富性和矛盾

  页

  

  

篇八:文学是社会科学

  填空题

  1.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历史是现实社会的镜子。3.生活方式既个人的,也是政府的问题。4.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民族、民生、民权。5.《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主要著作。6.孔德把自己的哲学标榜为科学的哲学。7.现在世界上对“科学”有两种界定。英美认为科学应该具有高度的逻辑严密性的实证知识的体系;德国的科学概念认为科学就是指一切体系化的知识。8.广义的历史学是宇宙间关于一切事物以往运动发展过程的学问,包括人类史、自然史的科学内容。9.即定资源分配的有效模式:市场经济模式、计划经济模式、混合经济模式。10.经济学的主要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11.边际效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人们对商品效用的主观评价。12.迪尔克姆的《自杀论》是社会学史上实政研究的经典力作。13.历史认识本质上是一种三极思维活动,它是历史认识的主体和历史认识的客体,经由中介历史资料在社会实践及历史研究科学实践基础上能动的统一。名词解释

  1.人文社会科学

  人文社会科学是以人的社会存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规律为目的的科学体系,通常包括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等。它具有科学性和价值性的双重属性以及科学认识功能和意识形态功能的双重社会功能。它是互相交叉联结的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总称,与广义的自然科学相关联又相对应。

  2.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主义是20世纪30年代在世界性经济大危机背景下产生的,是根据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它提出了以国民收入决定为中心的理论和以国家干预为政策基调的现代宏观经济学体系,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刺激消费,维持繁荣。

  3.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是一种极度强调人和人的价值的思想态度,与科学主义相对立。它呼吁人们把目光从神的世界转向人的世界,关注人的现实生活,强调人的地位、尊严和幸福,它是最早的人本主义思潮。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和发展,将人从神权的压迫中解放出来,将哲学从神学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人不仅成为自己生活的主宰,也成为哲学思考的出发点和归宿。代表人物有被誉为人文主义之父的意大利哲学家佩特拉克。

  4.经济学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揭示其运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它以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作为研究对象,在整个社会科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5.社会学

  社会学是一门关于社会的学说,是一门拥有一个庞大的学科体系的基础性社会科学。它以整体社会的结构和运行过程为研究对象,研究的是构成社会的各种要素、各个部分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变化过程,力求运用科学方法揭示出自己所研究的对象的特殊规律性。1839年,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孔德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第四卷,正式提出了“社会学”的概念,标志着这门学科的创立。

  6.科学

  科学是人类主要的社会实践形式之一,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经过实践检验和严密逻辑论证的,用特定的手段和方法进行的知识创造活动,是关于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本质及运动规律的,用概念、范畴、定理、法则等抽象形式建构的理论知识体系。它以正确地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为目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等。科学既是历史发展总过程的产物,又是推动人类历史进步的巨大动力。

  7.文学

  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媒介,借助各种修辞以及表现手法,通过虚构的艺术形象创造性地表现人性心理和时代精神的艺术形式,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或者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文学是社会科学的学科分类之一,与哲学、宗教、法律、政治并驾为社会的上层学问,为社会经济服务。

  8.新古典经济学

  新古典经济学从19世纪70年代的“边际革命”开始,至20世纪30年代结束,是古典经济学的延续。它用新的方法,从新的角度论述了自由放任思想,明确地把资源配置作为经济学研究的中心,并建立了说明价格如何调节经济的现代微观经济学

  体系。代表人物及派别有以门格尔和庞巴维克为代表的奥地利学派,以杰文斯、瓦尔拉和帕累托为代表的瑞士洛桑学派,以马歇尔和庇古为代表的英国剑桥学派。代表作有1890年马歇尔出版的《经济学原理》。

  简答题

  1.法律的属性

  (1)阶级意志性;(2)规范性;(3)国家性;(4)强制性和程序性;(5)普遍性;(6)权利义务一致性。

  2.精英文艺的特征

  (1)在艺术上摒弃模仿而追求独创;

  (2)在思想上无不进行严肃的人生意义的探索;

  (3)艺术上的独一无二和思想上的严肃深沉,使得人们从精英文学和高雅艺术中获得的满足决不是一种纯粹的快悦和轻松的享受。

  3.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社会科学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都是一种理论知识体系;都是创造性的社会活动;都是推动力发展的实践性力量。人文社会科学对自然科学的发展起到引导作用,而自然科学也对人文社会科学的完善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总之,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是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关系。

  区别:人文社会科学还具有时代性,这是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主要区分点。人文社会科学通常体现出一定的民族性,在阶级社会中一般具有某种阶级倾向性。

  4.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1)价值道德说,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2)“价值分配说”,即政治是一种对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3)权力说,即政治是对于权力的追求和运用。(4)管理说,认为政治是一种管理活动。(5)“政府论”,认为政治是社会活动中政府的行为与活动,主要是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的过程。5.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总体特点(1)社会实践与科学理论的交互作用日趋明显。(2)多科性综合性的科学体系逐步形成。(3)人的解放和发展受到广泛关注。6.大众文化的特征(1)接受的大众性;(2)功能的娱乐性;(3)文本的平面性;(4)价值的庸常性;(5)风格的眩感性;(6)运作的商业性;(7)流行的迅捷性。7.法的本质属性有哪些(2)阶级意志性;(2)规范性;(3)国家性;(4)强制性和程序性;(5)普遍性;(6)权利义务一致性。论述题1.联系实际谈谈大众传播时代文学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重生。

  

篇九:文学是社会科学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方对文学研究的影响

  【摘要】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被实践证明了的、为人们所认可推崇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它具有独特的强大价值,为人类认识作出了重要贡献。文学研究是研究文学的性质和特点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的科学,属于社会科学范畴。在社会领域,社会规律的呈现具有多样性、非规则性和不可重复性的特点,文学研究是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一种行为,它会深刻影响社会的变化和发展。因此在复杂的社会历史领域,我们不能撇开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来进行文学创作和研究。本文拟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原理入手,探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方对文学研究的影响。【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文学研究;关系;影响

  文学研究是社会精神文明进步的表现,同时也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主要方式之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应,文学创作动态和研究水平也是同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马克思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体系三个方面,人文科学是随着人类文明发展而逐渐形成的,它以广泛的人文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以文学、史学、哲学、艺术学等为主干学科,目的在于帮助人类理解和把握自身。文学研究是研究文学的性质和特点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的科学,属于社会科学范畴。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批判继承了人类社会认识史上的积极成果,依据人类文明进步与发展而变革创新,为人们正确解释和评价社会历史和文学现象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为指导,对于学术界加强我国文学创作研究和保证我国文学研究坚持辩证唯物主义方法开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原理及作用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根本方法,包括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研究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世界历史研究方法等,构成了一个科学的和开放的方法论体系,涉及如何正确处理主体与客体、系统与要素、矛盾与过程、个人与群众、认知与评价、世界历史与民族历史等一系列社会

  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核心内容,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并不是脱离实际的、高谈阔论和思辨的纯粹方法,而是马克思在全面、系统、深刻地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基础上总结出来的科学的方法论,它来自于改造社会的实践。在马克思探索社会发展规律和谋求解放全人类的道路中,方法是到达彼岸的桥梁,是实现成功的工具,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本质规定性和规律性在逻辑上的反映,它为人类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最普遍的方法,是客观事物的普遍规律的反映。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可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可以为各门社会科学的研究提供基本原则和原理途径,从而有利于人们在科学的方法论指导下从事社会历史问题研究,进而正确分析、选择和运用各种具体的社会科学方法。

  二、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与文学研究的关系

  文学研究是研究文学的性质和特点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的科学,属于社会科学范畴。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为文学研究提供指导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使文学研究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文学研究提供了认识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进行文学研究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基本原则。认真学习和领会马克思对于文学研究的启示,对于促进文学专业的学习和研究有重要的意义。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既是其世界观,又是其方法论。在此基础上,它具体化为从实践出发的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分析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认识与评价方法、世界历史的研究方法等等,除此之外,还有逻辑和历史一致的方法、归纳与演绎的方法、分析与综合的方法、抽象与具体的方法、主客相统一的辩证方法、历史合力的研究方法、“人本”和“物本”相统一的方法等。文学研究以文学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文学的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研究文学的性质和特点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的科学,属于社会科学范畴。因此文学研究必须灵活应用马克思主义社会方法。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从实践中来在到实践中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对社会科学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相应地文学研究是文学实践的理论总结,

  是对文学的整个发展过程的概括与分析,同时已有的文学理论又受到文学实践的检验和修正,并给文学实践以指导,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文学研究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文学理论、文学史、文学批评。文学研究三个部分紧密联系、互相包容,组成一个有机整体。这也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整体与部分是不可分割、相辅相成的关系,部分影响整体,整体也会影响部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观点。文学理论既从文学史而后从文学批评中吸收养分以促使自己理论体系的形成,又给文学史和文学批评提供一定的理论观点、方法、准则和范畴;文学批评不但接受文学理论的指导,而且对以文学史规律的认识作为自己的根基;文学史家若没有正确的文学理论观点,不会恰当的评判文学作品,就不可能进行科学的文学史研究。因此这三个部分有着不可分割、相互影响的紧密关系。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中认为分析和综合相结合,是认识的一个强有力的手段。分析工作就是通过对比从事物的错综复杂现象中,把它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分解开来,并把那些偶然的、非本质的东西舍弃掉,抽象出那些必然的、本质的东西,得出一些反映对象各个部分,各个侧面相互区别的特点,特征和单纯的联系。综合工作就是把其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探求其间的复杂的、深一层的关系,把对象作为一个整体在思维中全面地、具体地再现出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和逻辑的系统。综合必须以分析为基础,但分析又总是以此前所作综合的结果为指导,其目的又是为了下一步的综合,分析到了一定程度,转化为综合,综合得到了一定的成果,又要开始更深一步的分析,这是一个分析和综合辩证发展的过程。文学研究的研究也是一个不断的分析、综合、在分析、在综合的过程。前人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总结综合,形成文学理论。在这个综合理论的基础上,又不断的进行新的分析,提出质疑和新的思考方向,原有的理论得到修正,根据这些分析批评再总结形成新的文学理论的过程。文学研究这一些特定的研究规律恰好符合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规律,更契合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指导。

  三、文学研究活动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

  第一,客观性原则。按照文学的本来面目来认识和理解文学,这是遵循马克思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首要的前提。尽管我们永远不可能把握纯而又纯的人类文

  学,客观性的要求却是绝对必须的。在社会历史领域,坚持客观性的原则,就要求我们始终坚持认识论的实践标准、历史观的生产力标准和价值观的人民利益标准。第二,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实质上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要求我们从系统的观点来看待人个与社会的关系,要求我们处理好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树立全局性的观念。文学研究的发展要与整个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要从社会发展找根源,同时要清楚的认识文学研究各个部分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相互之间的影响以及三个部分对文学研究这门学科的影响。第三,发展性原则。这就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反对用静止和孤立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在认识社会现象的时候,要善于从合理性中发现不合理性,从不合理性发现合理性。“辩证法要本质上是批判的和革命的”,批判性是发展性原则的必然要求。同样的,文学批评就是要从文学理论中发现文学的不合理之处,通过批评指正,来发展文学理论。总之,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科学性表明,只有透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将文学研究建立在科学的、先进的、创新的基础之上。

  课程反思及启迪

  曾老师的“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的教学方式实行专题教学,专题式教学方式是比较适宜研究生学习的教学方式,专题式教学是在理解教学要点的基础上,充分领会课程精神,提升出课程的基本理论、重点和难点,精炼教学内容后整合成的主题式教学方式。老师通常会选用具有代表性的案例,结合理论主题分析讲解论证,并且针对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和研究生现状,让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对问题进行思考,然后请学生谈谈自己的认识和看法。如,讲到“社会历史主体理论及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认识立场和价值评价”的确立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主线之一是对人民群众历史地位和作用的发现,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了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这一讲的内容,曾老师在教学中选用了“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这个话题做教学案例,采用讨论方法,使学生认识研究立场对于认识的重要意义,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曾老师的课堂强化问题意识。问题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起点和生命,运用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吸收。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同时,也培养了我的批判精神和对不同思想观念的理解和尊重。

  

  

篇十:文学是社会科学

  .

  文学与社会科学文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十分密切,对文学作理性的、思辨的、科学的分

  析研究的文艺学本身就属于社会科学的X围。在文学发展的漫长历史中,XX、哲学对文学的影响乃至控制处处可见。20世纪以来,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以索绪尔为代表的现代语言学也对文学和文学批评有着深刻影响。对这些影响和渗透的研究不仅有助于解释文学史的发展,深入理解文学的内涵和意蕴,而且可以更清楚地认识文学的开放性品格。

  文学与XX

  从文学发生学的角度看,人类历史上文学艺术与XX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原始神话与巫术仪式常常混融在一起。不仅创世神话、天启神话、英雄始祖神话等神话形态中充盈着XX色彩①,而且很多其他样式的原始神话,也往往与巫术仪式等交融在一起。虽然在后来的历史发展中文学与XX成为人类精神生活的两种方式,但它们仍有很多的共同点,如两者关注的对象都是人和人的生活,特别是人的心灵和精神,都表现出对人的关怀和对终极的追问,并且XX与文学都通过想象和幻想,营造着人类精神家园的梦,都具有强烈的情感和感受等。此外,XX经典中有不少篇章具有文学价值。《圣经》不仅是基督教的教义典籍,也是一部优美的古希伯来文学选集,其中《约伯记》、《雅歌》和《启示录》还创造了一些文学体裁,古希伯来民间流传的神话故事、历史传说、战歌、爱情诗等都在《圣经·旧约全书》中得以保存和流传。

  一、文学史与XX

  在中外文学发展史上,XX对文学发生了深刻而持久的影响,两者之间具有密切复杂的关系。在西方,《圣经》同古希腊文学一起,构成了西方文学的两大源头。从某种意义上说,西方文学是在XX的怀抱里长大的,基督教与西方古典文学的关系之密切怎样估计也不过分。美国比较文学学者斯托尔克奈特曾说:“对过去十六七个世纪里西方文明的任何时期的精神和文化生活的评论必然涉与那一时期的领导者如何理解和解释《圣经》。〞①纵观西方文学史,《圣经》不仅为一代代作家和诗人提供了大量的题材和人物原型,而且基督精神往往内在于文学作品之中。就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而言,人们只有认识和把握了小说中的XX意识,才能更深切地体会到其所表现的人性与神性的冲突和统一,从而获得某种普遍性和超越性。可以说,《圣经》是理解西方文学乃至西方文化的“密码〞,离开基督教知识和背景,很难真正读懂西方文学。

  佛教与我国古代文学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生发的关系是有目共睹的。佛教自东汉传人中国之后,不仅给中国古代文学输入了新内容,带来了新的形式,而且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中国文人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其中比较重大的有两点。一是格律,发端于沈约、谢眺等人倡导的永明体,就是从梵文经典那里学来的,它受到转读佛经的启发。据陈寅恪先生考证,“中国文士依据与模拟当日转

  ..

  .

  读佛经之声,分别定为平上去之三声,合人声共计之,适成四声。于是创为四声之说,并撰作声谱,借转读佛经之声调,应用于中国之美化文,一。永明体创四声八病说,经过后来诗人的不断改进,到初唐以后就形成了严格的作诗格律,为唐代诗歌的繁荣奠定了形式基础。二是变文的讲唱体和铺叙手法,可以说唐宋以来的各种俗文学形式,如话本、鼓子词、诸宫调、弹词等都与它有渊源关系。因此,佛教东来后中国文学的变化史是一个大有研究的课题。

  近代以来,中国新文学的先驱则看到了基督教文化的价值和独特作用。陈独秀于1920年2月1日在《新青年》第7卷第3号上发表《基督教与中国人》一文,对基督教的平等博爱、牺牲奋进、至上人格、反思忏悔等精神品格作了热烈的颂扬。他呼吁“把耶稣崇高的、伟大的人格和热烈的、深厚的情感,培养在我们的血里,将我们从冷酷、黑暗、污浊坑中救起〞。由于受到基督牺牲自我救赎众人的伟大精神的影响,在不少中国现代作家的创作中都出现了一些具有牺牲精神的救世者形象。如鲁迅《药》中的夏瑜,就与《马太福音》中的耶稣之死相似,他们同是被出卖,同样得不到人们的理解,最后夏瑜坟上的花环也是一种显灵的体现。曹禺戏剧中的原罪意识,郁达夫小说中的忏悔和冰心的爱的主题等,都蕴涵着对基督教文化的体认。基督教精神经过中国现代作家的吸纳和消化,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文化新质。

  二、文学创作与XX

  XX对文学的影响首先表现在作家身上。有些作家或诗人本身就是XX的虔诚信徒,他们的XX信仰对他们的创作思想有深刻影响,托尔斯泰就是一个突出的代表。在他的创作中,基督教的博爱精神与人道主义精神的结合形成我们常说的“托尔斯泰主义〞。但是作为批判现实主义盼大师,基督教教义也使托氏的创作产生极大的矛盾。一方面,托尔斯泰是天才的艺术家,创作了无与伦比的俄国生活画卷,并在作品中激烈抨击了教会的虚伪和罪恶;另一方面,他又是发狂的笃信基督的教徒,极力宣扬“勿用暴力抗恶〞,主X“道德自我完善〞,由此使其创作体现出文学与XX的矛盾统一。

  对中国文人影响较大的是中国化的佛教——禅宗。禅是梵文的音译略写,意为“静虚〞,即通过静收止观达到精神专注、物我两忘的澄明境界。中国的山水诗融人了佛教的清静,谢灵运、王维、孟浩然、柳宗元等人的诗中都具有禅心。王维就是一位比较典型的融艺术与禅趣于一体的诗人,他在诗中多次提与“夜禅心更寂〞、“闲坐但焚香〞、“安禅制毒龙〞等,对禅宗的深刻领悟使他晚年的山水诗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等充满了“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式的禅趣。苏轼的诗中也有禅悟,他在《送参寥师》中写到,“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用艺术感受的方式传达出禅宗“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物我归寂的境界。“诗为禅客添花锦,禅是诗家切玉刀〞,元好问的这两句诗道出了诗与禅的密切关系。

  ..

  .

  其次,XX为文学创作提供了素材和意象。欧洲文学史上有不少名篇取材于XX,如弥尔顿的三部长诗——《失乐园》、《复乐园》和《力士参孙》就取材于《旧约全书》。《失乐园》援引《旧约全书》中亚当、夏娃因受撤旦引诱,偷吃知识树上的禁果,被上帝逐出乐园的故事,塑造了一个骄傲、野心勃勃,同时又深受上帝压迫的撒旦的形象;《复乐园》则根据《新约.路加福音》里耶稣在约旦河畔由圣徒约翰施洗后,经历圣灵安排的撒旦诱惑这一考验的故事,强调了信仰消除情欲的强大威力;《力士参孙》取材于《旧约全书.士师记》中以色列民族英雄参孙被妻子大利拉出卖给非利士敌人后宁死不屈,和敌人同归于尽的悲剧故事,表现了坚强的革命精神。在这个系列史诗里,旧有的XX故事经过加工提炼后脱胎换骨,表现出作者在英国大革命与复辟时期的痛苦、感受和思考,成为文学和XX艺术结合的X本。不仅如此,XX中的一些形象还成为文学中常见的原型和意象,如十字架、天使、犹大、原罪、伊甸园等经常在西方文学作品中出现。D·H·劳伦斯的作品就经常出现“伊甸园〞的模式。从第一部小说《白孔雀》到《查特莱夫人的情人》,劳伦斯一直在寻找伊甸园式的极乐之地,探寻灵肉合一的理想的两性关系。而我国的《山海经》,魏晋时期的志怪小说,以与后来的《西游记》、《封神榜》等也都可以明显地看到佛教的影响。

  

篇十一:文学是社会科学

 文史哲是社会科学的基础,论中国学者作品为何无趣郑也夫/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文史哲是学习社会科学的基础。讲这样一个题目,可以从多个方面来入手。我是从这里来破题的:我想到一个顶级学者,甚至可以说是顶级中的顶级,王国维。此公1928年投湖自杀,离世八十八年了。他是我心目中近现代中国学者中的第一人,无出其右。这当然是我的主观判断,但是应该不大离谱。王国维刚刚去世的时候,有国内外学者评价他是第一人。遗憾的是过去88年了,在我看来仍然是第一位。不是指知识积累的多少,而是指对学术的贡献,仍然无出其右。他的著作我远远没有通读,我只读了一些,非常惊叹。我就在想一个问题,中西文化开始碰撞,我们接受西学没多少年就出现这么一个高峰,后人难以望其项背,王公何以成就如此高度?想来想去,我觉得王国维在文、史、哲这三个方面是全才,没有一个短板。金字塔成就了他的高度。底座太大了,底下三个最要紧的支点,伸展开去支撑起来,不得了。他14岁中秀才,能中秀才国学应该是不错的。以后又开始学习西学,英文日文。他最高成就是史学,但是说起来有意思,他最开始接触的西学是哲学,学习康德、叔本华、尼采。他应该是整个中国学术界最早接触、介绍西方哲学的人。大家应该能知道他文学上的一些成就,比如《人间词话》,还有大家不太知道的《宋元戏曲考》,更是开山之作。他这时候还没有专门做史学。

  1

  辛亥革命后,清朝皇帝退位。1911年,他和罗振玉一起到了日本。受到日本和西方学者甲骨学、敦煌学领先中国的刺激,再加上罗振玉鼓动他:我们中国人研究自己历史大大落后于人家了,我这有材料,有甲骨,你干这个事吧。这样开始短短几年就获得了极高的成就。我觉得,他之所以有这样的高度,是因为金字塔的效益,底座太宽了。我找不到一个近现代的学者,在文史哲这三个方面这么宽阔,基础如此雄厚。他的文字非常好。你想,能写《人间词话》、《宋元戏曲考》,他的文字修养当然不用说了。他的文字除了文学意义上的美感,不滥情,条理清晰,措辞精致。王国维为什么有如此高度?我从这里破题,跟大家谈文史哲。我们先谈文学。为什么要跟大家谈文学?因为有些感受。我教学这些年,带过不少硕士生博士生,也指导过本科生的论文。我所亲自指导过的学生中有多大的比例文字上还算过关?大概十分之一。作为中国顶级大学,这个比例是不是太低了。我修改他们的论文时,不说别的方面的欠缺,仅就文字也能改得满篇红。而且有时候第三稿还是让我不满意。可能你很受挫,我也很不解,文字怎么这么烂?虽然多数被我斧正文字的是研究生,但是我想直接原因还不是本科教育、中学教育。你们都是百里挑一、千里挑一的人,连文字都没过关,这个教育问题就大了去了。为什么12年教育还搞成这个样子?就是12年教育当中,你眼睛看的是老师批卷的那支笔,从来不在意什么是真正的好文章。你可能把分数伺候到了,但是你不热爱写作,从来没有认真思考如何真正地把文章写好。你科举成功了,进了大学。大学也有写作课呀,比如自然科学论文写作、经济学论文写作,等等。毫无疑问它对你有帮助,其特

  2

  点是:对你的帮助是直接的,也是有限的。而我现在要给你指一下方向,我对你的帮助是间接的,但可能是无限的。你们居然没有嘲笑我:您口气太大了。专业写作课帮助你伺候某种八股,帮助你符合规格。而我希望你对文字有追求,希望你热爱美文,你只有热爱美文,对文字有了真正的自己的追求,你才能不在意分数,在意写作能力的不断长进。我们每个学科当然有每个学科的写作规范,但是我们要提升文字的基础能力,毫无疑问地要从文学中吸收营养。我讲的文学是广义的文学,包括但不限于狭义的文学。文学这个字眼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是不大出现的。这个字眼我没有仔细考证过,我估计有可能是近代从日本文化反哺过来的。现在我们一说文学,大家马上想到的就是小说、戏剧,其实这些在古代是不被高看的。为什么叫小说不叫大说?在古代被高看的是诗,所谓诗言志,小说不登大雅之堂。诗词、文章、元代兴起的杂曲,以后明清的小说,它们共同汇成文学宝库。宝库里的东西,是今人提升自己文字水准必须吸收的营养。但我所要说的这个文学,其实不限于这个。我给大家讲两个小段子。我认为中国社会学界,两位先哲文字最好:潘光旦,费孝通。大家有兴趣可以读读《冯小青考?余论》。23岁本科生潘光旦的这篇论文震动了梁启超,梁启超说:吾弟文章,思维之清澈可以做科学家,感情之充沛可以做文学家。如果其思维之清澈没有高超品质的文字托举,不可能受到梁启超这样高的评价。他的文字太好了,堪称社会学界第一人。费孝通先生在晚年回忆,他读中学时,就已经在报刊上发表一些东西。老爹看见了,大不以为然,带他去见一个老先生,见面后要他鞠躬。好像他爸爸跟老先生早就商量好了,老先生上来就看着

  3

  他爸爸说,要不这样,先去圈一遍史记吧。什么叫圈一遍,就是让你读没有标点的本子,你去标点。读完一遍,老先生问喜欢吗?费孝通回忆说,我不是因父命师训制约,这书一打开,太好看了。老先生说:既然喜欢,慢慢地再读吧。费孝通回忆说:我父亲叫我去找这个老先生,老先生叫我去读《史记》,不是叫我学史,是叫我学文。按中国古代文论,《史记》毫无疑问是最好的文字。所以我讲文学不是讲今天狭义的文学,更不是什么图书馆分类里面的虚构类,我讲文学就是那些“精致的文字”。你们要热爱精致的文字,从精致的文字当中吸收营养,只有当你们热爱精致的文字时,你们才有强烈的愿望,希望自己也能写出精致的文字。为什么说写作课和中小学的教育对你们的帮助是有限的,就是它有一个上限。我得了100分,还要怎么着?我的文章写得符合规范了,这叫什么标准,太低下了吧。要能把自己的文章写得很好,就一定要热爱广义的文学,热爱精致的文字,自己下决心掌握这门手艺。提高文字功力的方法,有三条。第一,你要对好的文字有兴趣,此至关重要。第二,要阅读,要吸取。第一条和第二条,有机关联。中学时候没少阅读,为什么没有提升文字水平呢?你不是因为热爱而阅读的。费年轻的时候不是因为父命师训才认真阅读《史记》,因为热爱,因热爱而阅读就能够吸收和提升。如果不是因为热爱,是为了提高分数,为了达标,达标后就完事了呗。其实你有了热爱就有了一大半了,文字提升是热爱的副产品。我写一本书《文明是副产品》,同学们有兴趣可以翻翻,很多东西都是副产品,你要是直接去追求,可能得不到;相反你追求另一种

  

篇十二:文学是社会科学

 文学作为一种审美意识形态包含着什么内涵呢?一、文学与意识形态当我们面对着“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内涵”这个命题时,一般的解释方法是:意识形态指什么?审美意识形态有什么性质和内涵?文学具有怎样的审美意识形态特殊性?文学从本质上说属于意识形态。根据社会科学和人文学常识,社会结构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个层次构成,上层建筑由政治法律等各种制度和意识形态两个层次构成;意识形态又可以分成许多种类,如哲学意识形态、宗教意识形态、道德意识形态、政治意识形态、法律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形态等。意识形态是关于人的情感、信念、幻想、思想方式和世界观的总和,或者可看作是人对世界及自我的观念及其体现,它总是涉及人们所说、所写、所信仰的东西(话语体系)与人们身处其中的种种社会关系之间的复杂联系。它表明话语领域存在着不同集团、阶层、阶级、民族或各种权力之间的复杂冲突与调解情形。文学属于意识形态,同样具有这种一般性质。任何意识形态都必然表现为话语形态,文学正是一种意识形态话语。话语,在语言学中原指“构成一个相当完整的单位的语段(text),通常限于指单个说话者传递信息的连续话语”。话语是人与人之间通过语言而从事沟通的具体行为或活动,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参见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教程》,59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经济基础是社会结构中的最终决定力量,它制约着上层建筑,同时上层建筑也可以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中的意识形态比起政治法律制度,距离经济基础要远些,属于“更高地悬浮于空中的意识形态领域”(恩格斯语)。文学和其他艺术属于审美意识形态,和经济基础的距离更远。它一方面最终决定于经济基础,但这种关系是间接性的和有距离的;另一方面它有其特殊性:是审美的意识形态。从意识形态方面来透视文学,是因为,在现代人文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里,意识形态是一个具有强烈生命力的范畴,也是现代思想界关注的一个热点和重要的分析参照系。意识形态是一个不断丰富发展的范畴,包容量极大,争议颇多,但透过这个范畴,可以把许多基本问题囊括其中,可以从更高的层次和更广阔的视野把握文学的本性,对文学作出总体性的解答。二、文学与社会所有的意识形态--哲学的、宗教的、道德的、政治的、法律的、审美的意识形态,都有一个共性,即它们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但不同的意识形态反映的对象不同:哲学意识形态是对社会生活的总体的根本性的反映,着重回答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的关系何者为根基的问题;宗教意识形态是对社会生活的幻想性的反映,着重回答人对超自然、超人间的神秘境界和主宰力量的敬畏、崇拜问题;道德意识形态是对社会生活中人道主义的反映,着重回答人在社会交往实践中行为规范的价值观问题;政治意识形态是反映社会生活中不同集团之间利益和权力的冲突与妥协问题;法律意识形态是对社会生活中统治集团按其意志由国家强力执行的行为规则所反映出来的思想领域;审美意识形态是对社会生活中人的情感生活领域的反映。各个形态的意识形态互相联系、互相作用、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但又互相独立。以文学与政治的关系而言,它们是一种“对话”关系,按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对话即同意、反对、争论和驳斥。诗人觉得这个时代是盛世,他会对这个政治形势加以歌咏,像西汉的大赋作者。西方的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都是因为对资本主义的政治秩序不满,对这种政治意识形态主导下人性的丧失、人的异化、人的悲惨的生存状况不满,才会进行“诗意的裁判”。有些文学会为政治服务,这是文学对政治意识形态的召唤作出应答,但文学总体上不是为政治服务,它可以否定它、远避它,如隐士之诗。由于政治意识形态在社会生活中处于一种支配性的地位,所以历来文学与政治的关系相当敏感,但本质上文学和政治是各自独立又相互影响的。社会结构是一个比政治意识形态宽广复杂得多的存在,文学和社会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文学和政治、文学和经济、文学和宗教、文学和哲学、文学和道德、文学和风俗、文学和科学等的关系构成了“文学社会学”的有趣问题。由于社会结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所以文学的产生或衰落、进步或滞后并不是“单因论”可以解释清楚的。但文学与社会结构中某些因素的密切联系,正是文学的民族性、社会性的突出特征,例如:中国文学自古至今都有非常突出的道德成分,德国文学自古至今都和哲学的关系极为紧密,西方文学的背后总是有一个基督教背景,现代小说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现代资本主义工业生产密切相关,

  后现代文学的产生与后工业时代的经济方式和都市化、信息化密切相关,等等。由此引出文学与社会关系的一般命题:(1)文学是一种社会性话语活动。文学当然首先是个人的独特审美话语,但个人的审美话语却有着普遍意义的社会性内涵和人类情感。(2)文学话语是社会的产物。第一,文学的惟一源泉是社会生活。社会生活是立体的生活,有经济生活、政治生活、风俗生活、道德生活、艺术生活、家庭生活、私人生活、梦幻生活、思想生活等,文学的素材、原型、母题都来自系统的社会生活。第二,文学的种种形式元素,无论是结构方式、表现手法还是言语方式,都是在社会生活中由人民的公共生活交往习惯和时代精神养成的,如神话的思维方式,赋的格局,宋诗的好议论、用典故、散文化等。第三,文学家的创作感觉、审美情感、灵思幻想都是由社会生活激发形成的,如文人的失意、爱国主义的情感、世纪末的心态、热爱自然的情怀等。第四,文学的发展与变化最终取决于社会的发展与变化。(3)文学的社会性包括阶级性、地域性、时代性、人民性、民族性、人类性这六方面。一方面,这六方面的内涵(经济利益、政治权力、生活习惯、宗教信仰、伦理关系、世界观等决定)转化成一种文学家生存环境的社会风气、时代精神和群众思想,给文学家定下了一条发展的路,不是压制文学家,就是逼他改弦易辙[法]丹纳:《艺术哲学》,79页,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5。。另一方面,文学家首先是这六个方面社会生活关系的人,然后才是一个文学家,他是在这种立体的社会生活中成长起来的社会人,同样,读者的文学接受也有一个社会文化语境的制约。(4)文学的社会性在作品中的表现十分复杂。或侧重表现阶级性,或侧重表现时代性,或侧重表现民族性,或侧重表现地域性,或侧重表现人性等。但很多时候,文学的社会性总是交融着多种内涵表现出来,例如《阿Q正传》兼融着上述几方面内涵表现了一个极复杂的文学典型,从而成为一个永恒的文学形象。值得注意的是,文学的社会性表现,有些作品表现得十分鲜明,有些则表现得较为隐晦含蓄。如一些抒情持,或写梦幻境界,或抒写私人情怀,或写一些感觉,或写人与自然的关系,虽然没有明晰的踪迹,但如果作具体而细致的辩证分析,则可以发现其中的社会生活内涵。5)文学与社会的关系,从认识论的角度,可看作是受动反映与能动反映的统一。反映是经过人的头脑(体验与评价)的表现,而且文学既反映客观的社会生活,也反映人的内在主体世界。因此,文学既是作家接受社会生活影响后的受动反映,也是作家主动、能动地再现、表现(经过加工、改造、虚拟、概括化或理想化)的创造性反映。

  

  

篇十三:文学是社会科学

 文学与社会科学文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十分密切,对文学作理性的、思辨的、科学的分

  析研究的文艺学本身就属于社会科学的范围。在文学发展的漫长历史中,宗教、哲学对文学的影响乃至控制处处可见。20世纪以来,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以索绪尔为代表的现代语言学也对文学和文学批评有着深刻影响。对这些影响和渗透的研究不仅有助于解释文学史的发展,深入理解文学的内涵和意蕴,而且可以更清楚地认识文学的开放性品格。

  文学与宗教

  从文学发生学的角度看,人类历史上文学艺术与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原始神话与巫术仪式常常混融在一起。不仅创世神话、天启神话、英雄始祖神话等神话形态中充盈着宗教色彩①,而且很多其他样式的原始神话,也往往与巫术仪式等交融在一起。虽然在后来的历史发展中文学与宗教成为人类精神生活的两种方式,但它们仍有很多的共同点,如两者关注的对象都是人和人的生活,特别是人的心灵和精神,都表现出对人的关怀和对终极的追问,并且宗教与文学都通过想象和幻想,营造着人类精神家园的梦,都具有强烈的情感和感受等。此外,宗教经典中有不少篇章具有文学价值。《圣经》不仅是基督教的教义典籍,也是一部优美的古希伯来文学选集,其中《约伯记》、《雅歌》和《启示录》还创造了一些文学体裁,古希伯来民间流传的神话故事、历史传说、战歌、爱情诗等都在《圣经•旧约全书》中得以保存和流传。

  一、文学史与宗教

  在中外文学发展史上,宗教对文学发生了深刻而持久的影响,两者之间具有密

  切复杂的关系。在西方,《圣经》同古希腊文学一起,构成了西方文学的两大源

  头。从某种意义上说,西方文学是在宗教的怀抱里长大的,基督教与西方古典文学

  的关系之密切怎样估计也不过分。美国比较文学学者斯托尔克奈特曾说:“对过去

  十六七个世纪里西方文明的任何时期的精神和文化生活的评论必然涉及那一时期的

  领导者如何理解和解释《圣经》。”①纵观西方文学史,《圣经》不仅为一代代作

  家和诗人提供了大量的题材和人物原型,而且基督精神往往内在于文学作品之中。

  就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而言,人们只有认识和把握了小说中的宗教意识,

  才能更深切地体会到其所表现的人性与神性的冲突和统一,

  从而

  获得某种普遍性和超越性。可以说,《圣经》是理解西方文学乃至西方文化的“密

  码”,离开基督教知识和背景,很难真正读懂西方文学。

  佛教与我国古代文学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生发的关系是有目共睹的。佛

  教自东汉传人中国之后,不仅给中国古代文学输入了新内容,带来了新的形式,而

  且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中国文人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其中比较重大的有两点。一

  是格律,发端于沈约、谢眺等人倡导的永明体,就是从梵文经典那里学来的,它受

  到转读佛经的启发。据陈寅恪先生考证,

  “中国文士依据及模拟当日转

  读佛经之声,分别定为平上去之三声,合人声共计之,适成四声。于是创为四声之说,并撰作声谱,借转读佛经之声调,应用于中国之美化文,一。永明体创四声八病说,经过后来诗人的不断改进,到初唐以后就形成了严格的作诗格律,为唐代诗歌的繁荣奠定了形式基础。二是变文的讲唱体和铺叙手法,可以说唐宋以来的各种俗文学形式,如话本、鼓子词、诸宫调、弹词等都与它有渊源关系。因此,佛教东来后中国文学的变化史是一个大有研究的课题。

  近代以来,中国新文学的先驱则看到了基督教文化的价值和独特作用。陈独秀于1920年2月1日在《新青年》第7卷第3号上发表《基督教与中国人》一文,对基督教的平等博爱、牺牲奋进、至上人格、反思忏悔等精神品格作了热烈的颂扬。他呼吁“把耶稣崇高的、伟大的人格和热烈的、深厚的情感,培养在我们的血里,将我们从冷酷、黑暗、污浊坑中救起”。由于受到基督牺牲自我救赎众人的伟大精神的影响,在不少中国现代作家的创作中都出现了一些具有牺牲精神的救世者形象。如鲁迅《药》中的夏瑜,就与《马太福音》中的耶稣之死相似,他们同是被出卖,同样得不到人们的理解,最后夏瑜坟上的花环也是一种显灵的体现。曹禺戏剧中的原罪意识,郁达夫小说中的忏悔和冰心的爱的主题等,都蕴涵着对基督教文化的体认。基督教精神经过中国现代作家的吸纳和消化,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文化新质。

  二、文学创作与宗教

  宗教对文学的影响首先表现在作家身上。有些作家或诗人本身就是宗教

  的虔诚信徒,他们的宗教信仰对他们的创作思想有深刻影响,托尔斯泰就是一个突

  出的代表。在他的创作中,基督教的博爱精神与人道主义精神的结合形成我们常说

  的“托尔斯泰主义”。但是作为批判现实主义盼大师,基督教教义也使托氏的创作

  产生极大的矛盾。一方面,托尔斯泰是天才的艺术家,创作了无与伦比的俄国生活

  画卷,并在作品中激烈抨击了教会的虚伪和罪恶;另一方面,他又是发狂的笃信基

  督的教徒,极力宣扬“勿用暴力抗恶”,主张“道德自我完善”,由此使其创作体

  现出文学与宗教的矛盾统一。

  对中国文人影响较大的是中国化的佛教一一禅宗。禅是梵文的音译略写,

  意为“静虚”,即通过静收止观达到精神专注、物我两忘的澄明境界。中国的山水

  诗融人了佛教的清静,谢灵运、王维、孟浩然、柳宗元等人的诗中都具有禅心。王

  维就是一位比较典型的融艺术与禅趣于一体的诗人,

  他在诗中多次提及

  “夜禅心更寂”、“闲坐但焚香”、“安禅制毒龙”等,对禅宗的深刻领悟使他晚

  年的山水诗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等充满了“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式的

  禅趣。苏轼的诗中也有禅悟,他在《送参寥师》中写到,“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

  静。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用艺术感受的方式传达出禅宗“色即是空,空即

  是色”的物我归寂的境界。“诗为禅客添花锦,禅是诗家切玉刀”,元好问的这两

  句诗道出了诗与禅的密切关系。

  其次,宗教为文学创作提供了素材和意象。欧洲文学史上有不少名篇取材

  于宗教,如弥尔顿的三部长诗——《失乐园》、《复乐园》和《力士参孙》就取材

  于《旧约全书》。《失乐园》援引《旧约全书》中亚当、夏娃因受撤旦引诱,偷吃

  知识树上的禁果,被上帝逐出乐园的故事,塑造了一个骄傲、野心勃勃,同时又深

  

推荐访问:文学是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 文学

本文链接:https://www.xpbxgsx.cn/zhuantifanwen/fanwendaquan/646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4 精优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浙ICP备15042696号-1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