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精优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范文大全 >

地理实践力包括哪些方面15篇

时间:2022-11-30 08:15:03 来源:精优范文网
导读: 地理实践力包括哪些方面15篇地理实践力包括哪些方面  临夏中学地理实践力培养方案目录及案例  一、(自然地理部分)  地理实践力一、经纬网与等高线  1、临夏市(36 6°N、109 7

地理实践力包括哪些方面15篇地理实践力包括哪些方面  临夏中学地理实践力培养方案目录及案例  一、(自然地理部分)  地理实践力一、经纬网与等高线  1、临夏市(36.6°N、109.7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地理实践力包括哪些方面15篇,供大家参考。

地理实践力包括哪些方面15篇

篇一:地理实践力包括哪些方面

  临夏中学地理实践力培养方案目录及案例

  一、(自然地理部分)

  地理实践力一、经纬网与等高线

  1、临夏市(36.6°N、109.7°E)(属于高中低纬度地区?)

  2、东西半球的划分的界限分别是20°W、160°E。东半球:从20°W向东到0°再到160°E;西半球:从160°E向东到180°再到20°W(临夏市属于哪个半球?)

  3、道路建设选择桥梁、隧道等方式。(临夏双城到青海循化的卧龙沟螺旋式隧道群的布局原因!)

  4、山谷建索道,山脊建隧道。(北塬玻璃栈道的修建位置、原因?)

  5、我国地势第三阶梯1000米以下,第二阶梯1000米~3000米,第一阶梯在3000米以上。(临夏市属于哪个阶梯?)

  地理实践力二、地球运动

  1、临夏和兰州相比哪个的时间早?

  2、24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临夏与西安相比较,同样是小雪节气,但体感要比西安冷!为什么?)

  3、如果在北原上观察北极星,其仰角大约是?观察北极星高度等于当地纬度。

  4、在晴朗的夜晚发射航天器等,便于跟踪观测。

  5、物体的影子与太阳的方位相反。

  地理实践力三、岩石圈

  地理考察:

  ①

  临夏州各县市乡土地理资源调查(按照学生家乡所在县市进行调查研究)。

  ②积石山县民俗村石海成因地理

  1、北塬上的黄土沉积层为什么不算沉积岩?(没有经过固结成岩作用)。

  2、昼夜温差大,物理风化作用强烈。(北半球中纬度山地西南面)

  太子山的西南面,甘南一侧岩石的风化作用强?!)

  3、太子山高山积雪冰川带以下,即雪线以下的高寒荒漠带,岩石冻融风化作用显著,易形成石海、砾石滩等。

  4、太平洋东南部属于南极洲板块;(黄土高原属于哪个板块?)

  5、地垒(上升盘)──陡崖,华山、泰山、庐山、峨眉山等断块山。

  (临夏境内有断块山吗?太子山是不是此类?)

  6、地堑(下降盘)──谷地,我国如渭河平原(又名关中平原;西安)、汾河谷地(太原)、湖泊如鄱阳湖、洞庭湖,青藏高原的湖泊如青海湖,盆地如吐鲁番盆地、四川盆地,台湾海峡;国外如贝加尔湖、东非大裂谷(坦噶尼喀湖、马拉维湖)。

  (北塬的岗沟,属于山区的沟谷,是不是地堑?为什么?)

  7、西欧平原、挪威峡湾、芬兰湖泊、北美五大湖、南美洲南部如火地岛冰川地貌。(积石山尕护林的石海是如何形成的?其中鲁班石上的擦痕是如何形成的?)

  8、沉积岩中的化石能够反映地质历史时期的环境特征,在临夏县牛津河发现了还有珊瑚虫化石的奇石!说明了什么?

  9、断层线岩石较破碎,易受侵蚀发育有河流、泉等,但不适宜建水库。

  临夏市九眼泉、北塬先锋乡的张家泉的形成并不属于此类!为什么?(详情见图、小视频)

  10地壳下沉,外力作用表现为堆积;地壳上升,外力作用表现为侵蚀。

  (黄河上的积石峡是黄河进入甘肃后的第一个“V”字型大峡谷,简书其特点与形成原因?)

  11、石油、天然气的开采多采用注水法。

  地理实践力四、大气圈

  1、狭管效应:当气流由开阔地带流入地形构成的峡谷时,由于空气质量不能大量堆积,于是加速流过峡谷,风速增大。当流出峡谷时,空气流速又会减缓。这种地形峡谷对气流的影响;称为“狭管效应”。由狭管效应而增大的风,称为峡谷风或穿堂风。液体也一样。但在交通中,“狭管”易造成交通拥堵。

  学校里厦门楼和自强楼之间冬天风特别大!?

  2、除亚洲有季风气候外,其余地方有季风,但没有季风气候。

  临夏市属于季风区吗?为什么?

  3、冷湖效应:夏季地面增温快,成为一个“热源”。而湖泊或江面增温慢,温度相对较低。与热岛效应相对应。

  夏天到临夏市东郊公园感觉特别凉爽!为什么?

  7、某区域平均海拔超过了3000米——高山高原气候。

  临夏积石山县的黄草坪只有灌木丛,没有高大的乔木!为什么?

  8、3000米以上的高山、高原才会出现缺氧等高原反应。

  (夏季去甘南甘加草原参加马拉松比赛,感觉要比兰马消耗体内!?)

  9、有雾就是风力微弱。

  临夏市有雾的天气一般较少!?(空气干燥,湿度小)

  10、寒潮的影响时间一般较短,多则几天。

  临夏有寒潮天气吗?如果有一般出现在哪个季节?

  11、临夏市(古河州)在城市区位确定时为什么选址在大夏河河谷,而没有选择地势更加平坦广阔的北塬地区?与气候有关系吗?

  11、锋面都是冷气团在锋下,暖气团在锋上(冷气团密度大,暖气团密度小)。

  12、不管是冷锋暖锋还是准静止锋,降水都是在冷气团一侧,并随风飘向锋前!

  13、电线杆上安装的类似风速仪的是驱鸟器,作用是吓唬鸟的,防止鸟类在电线杆做巢,叼来的铁丝等导体,发生短路等事故,破坏电力设备。

  14、雪盲症:积雪对太阳光的很高的反射率,纯洁新雪面的反射率能高到95%,雪面的光亮程度几乎要接近太阳光了,在高山冰川积雪地区活动的登山运动员和科学考察队员,忘记了戴墨镜,眼睛视网膜受到强光刺激引起暂时性失明。

  15、气候:长时间的大气物理状况。指标有气温、降水。

  天气(气象):短时间的大气物理状况。指标有气温、湿度、风向、风力、气压、太阳照射强度、阴晴、气温日较差。

  地理实践力五、水圈

  社会调查:东乡县、和政县南阳渠工程社会实践调查。

  1、水体富营养化:指含有氮、磷等营养物质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活动大量进入湖泊、河湖、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临夏的河湖中水体富营养化很少发生,试解释原因?)

  2、华北平原缺水。南水北调缓解而不是解决问题。

  临夏号称河州,为何有些地方尤其是东乡县经常发生旱灾,其缺水的原因和华北平原有何不同?如何解决?(南阳渠工程)

  3、降水多,则阳坡植被生长好;降水少,阴坡因气温低蒸发量少而植被生长好。

  康乐县竹子沟阳坡是草甸草原,而阴坡为以白杨树、桦树等为主乔木,试解释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4、河流上游的沉积物自上而下颗粒物粒度由大到小,如砾石、砂、粉砂、粘土。(原因:颗粒物大的先沉积,颗粒物小的后沉积。该处最初为河口,沉积物以颗粒小的粘土为主,后为河口上游,沉积物颗粒逐渐增大。)

  临夏市大夏河河谷地带其上游分布有砾石,而到了中下游逐渐变为鹅卵石和细沙,试分析原因?

  6、水库对下游的径流量起调节作用。

  刘家峡水库建好后,兰州市发生洪灾的可能性就很少了,试分析原因?

  7、河流有春汛、夏汛、冬汛、秋汛。

  你认为大夏河的汛期属于哪一种?我国的河流有没有冬汛?为什么?

  8、凌汛:温带和寒带(有结冰期)的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河段,如黄河上游和下游段、松花江下游段、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圣劳伦斯河、马更些河。

  你认为大夏河有凌汛吗?为什么?

  9、水循环的水量:海上内循环﹥海陆间循环﹥陆上内循环。

  10、南水北调等沿线禁止或限制水产养殖业,是为了避免水污染。

  临夏地区南阳渠工程的许多输水渠都采用封闭式的水泥管道,为什么?

  地理实践力(人文地理部分)

  二、(人文地理部分)

  地理实践力六、人口

  1、计划生育政策对少数民族比较宽松。

  临夏地区少数民族的人口占比与40年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提升,为什么?

  3、中国生育年龄人口集中在24~30岁。

  临夏地区偏远山区生育年龄偏低,为什么?

  11、黄土高原如陕西戴头巾是为了减少洗头次数。

  12、阿根廷大量出口优质蜂蜜,原因是当地人不爱吃蜂蜜。

  13、长寿村大多在半山腰,原因是天天走山路,锻炼身体。

  14、某地区某时间段用水特别多,原因是看电视时在广告时间上厕所,或早起上厕所。

  地理实践力七、城市

  社会实践调查:临夏市八坊十三巷旅游资源调查。

  1、城市化水平高于工业化水平,才能为工业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达到良性发展。

  为什么临夏地区与白银市、金昌市相比就业压力更大?

  2、城市中的住宅区的人流、车流6~9时以流出为主,18时左右以后以流入为主。

  3、住宅区的停车率晚上高、白天低;商业区的停车率白天高、晚上低。

  观察临夏地区哈啰单车的工作人员,在晚上将停放的单车进行转移的区域以及原因。

  4、一个城市的城市化水平是不断提高的,表现为城市人口增加,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

  查询临夏地区最近几年城市化水平变化数据,分析临夏地区城市化水平提升较快有哪些方面的表现以及原因?

  5、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城市,中心区的人口减少。

  临夏市属于城市化的哪个阶段,城市中哪些区域人口变化较大?

  6、城市下水道的水属地表径流。雨污分流的下水道的水最终流向城市的河流,只不过雨水直接经下水道流向河流,而污水经污水处理场处理后再排入河流。

  你知道临夏市有污水处理厂吗?如果有,在什么地方?

  7、通勤距离:从业人员因工作和学习等原因往返于住所与工作单位或学校的距离。通勤指从家中前往工作地点的过程。通勤是工业化社会的必然现象。现时如汽车、火车、公共汽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让住在较远处的人可以快捷地上班。

  8、通勤居民区可以理解为交通便利的社区,或是社区远离市区,但有班车连接社区和市区。

  9、通勤成本即上下班的交通成本,定义为出行的实际距离以及寻找替代交通方式的成本,是影响住宅价格的重要因素。

  10、我国城市道路雨水口处的淤泥及杂物清理的最佳时间是3~5月。

  11、城市道路雨水口不能建在斑马线上。

  地理实践力八、农业(含生物圈)

  社会调查:

  ①和政县啤特果产业发展;

  ②积石山县花椒产业发展;

  ③

  临夏州广河县“粮改饲”项目;

  ④

  临夏县北塬片区(土桥镇)农业用地利用方式变化及影响因素。

  临夏市南龙镇妥家村“金色草滩”项目调查。

  1、我国南方以水田为主,无土壤盐碱化。内陆:大水漫灌;沿海:海水倒灌。

  治理:华北的鱼塘--台田模式,类似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南方的垛田农业。

  2、第一产业是农业,第二产业是工业,第三产业是商业和服务业。

  临夏州三大产业各自的主导产业有何特点?形成原因?为什么近几年政府鼓励大力发展旅游业?

  3、发达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结构是由大到小依次是三二一,农业产值比重在三大产业中最小,但农业产值、现代化水平都高。

  临夏地区三大产业中哪一个产业产值比重过大?形成这种结构特点的原因是?

  4、农业类型有种植业、林果业、牧业、渔业。

  试分析临夏市郊区折桥镇九眼泉虹鳟鱼场的区位条件?

  5、冬小麦是亚热带、温带越冬的小麦,秋种、越冬、夏收;春小麦是中温带,春种、秋收,一年一熟。

  调查临夏区是否可以种植冬小麦,主要分布在哪里?

  6、华北平原冬小麦的返青期是春季。

  7、双季稻:第一季清明时种,7月中旬暑假收;然后种第二季,11月收。(不是同一个植株)

  临夏地区永靖县有小范围的水稻种植,试分析其区位条件。

  8、太阳辐射强,植物光合作用强,同时昼夜温差大,利于有机质积累,水果颜色鲜红,瓜果香甜。

  临夏地区发展高原夏菜市场需求量大,发展前景广阔,适合临夏地区发展高原夏菜的气候条件有哪些?

  9、农产品、水果的生长季节是夏季,冬季除温室大棚外不生长。

  临夏地区温室大棚产业发展现状调查以及集中分布在北塬片区的原因?

  3、我国北方在春季植树种草(植树节3月12日)。

  临夏大规模植树一般是在清明节前后,为什么?

  11、垦殖指数、垦殖系数、垦殖率:一国或一地区已开垦种植的耕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垦殖指数高,说明该地区的耕地开发利用程度较高,但不一定就是合理,如在不适宜发展种植业的林、牧业地区,过多的开发,会破坏土地资源。

  12、农业采摘、观光基地应建在靠近城市的地方,接近消费市场。

  临夏百益现代农业采摘观光基地分布区位优势条件有哪些?

  13、春季、秋季的农作物易受(寒潮的)冻害。

  临夏地区农民为了减轻春秋季节的农业冻害一般会采取哪些措施?

  14、地膜是覆盖在土壤表层的,大棚是类似房子的温室。

  有些地膜透明的,有些是黑色的,两者之间有什么不同?

  15、气温高,农作物的病虫害多;气温低,农作物的病虫害少。

  16、纬度较高或海拔较高,热量条件相对不足,农作物生长期较长,品质优良,上市晚或错时上市,价格较高。

  17、阔叶树耗水量大,针叶树、硬叶树耗水量小。

  18、树比草生长需水量大。年降水量400mm以上可种树,以下种灌木、草。

  19、我国南方的树在春季因新芽长出顶落老叶而落叶。(南方春季赏落叶)

  20、应季或当季食品是得节气而生长、成熟的食物,按季节、按节气上市销售的东西。古代人看来就是守时令。

  21、反季节:是指春夏类水果或蔬菜秋季延后及春季提前生产,多利用日光温室。错季:南半球的应季水果或蔬菜在北半球上市;成熟提前或推后,避开上市高峰,如云南蒙自市早熟葡萄第一茬5、6月上市,第二茬11月~次年1月上市。(同一植株)

  永靖县冬季种植反季节西瓜的区位优势是什么?

  地理实践力九、工业

  1、产业转移的都是技术含量低的,如劳动力指向型、原料指向型。

  结合实践,说明临夏有无接受大规模产业转移?

  2、产业转移的目的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扩大市场,提高经济效益。

  临夏地区扶贫车间的建立,得益于哪种因素?

  3、工业和生活用煤,如冬季取暖,排放二氧化硫。

  临夏市周边农村地区电暖替代传统的土炕,有何意义?

  4、中国的火电占总发电量的比重大,技术成熟。

  临夏的电力来源以水电为主,为什么?并调查临夏大夏河沿岸中小水电站的运营情况。

  5、辽中南重工业基地不产棉花,发展纺织业的原因是为了平衡重工业地区男职工多女职工少的社会问题。(重男轻女)

  临夏工业中以清真食品产业和穆斯林用品产业发展较快的原因是什么?

  地理实践力十、交通

  1、地铁、高铁是客运。高铁车站附近可建商务中心,但不可建物流中心。

  查询资料,讨论临夏地区规划新建的高铁站分布区域、新建的物流中心分布区域以及在此处分布的原因。

  2、海港在内地建无水港的主要目的是扩大经济腹地。

  临夏地处西部内陆地区但也有水上运输,但主要是客运为主的原因是?水运码头主要分布在哪里?

  3、影响交通建设的因素有经济、地形、技术、聚落、政策、资源等。

  临夏州积石山县人口少,资源少,修建临大高速公路的原因是什么?工程难度如何?

  4、临夏飞机场修建为什么选择在北塬而不是在大夏河河谷地带?

  5、中央隔离带的任用是防止夜间行车对向车辆灯光眩目,还有隔音防尘的任用。

  7、平原、沙漠中的公路弯曲,是为了防止司机驾驶疲劳。

  【临夏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方案----乡土地理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1》

  临夏县北塬片区(土桥镇)农业土地利用方式变化

  及影响因素调查(学生实践活动)

  姓名:

  班级:

  1查阅资料,了解北塬灌渠修建的时间、水源地、可灌溉面积以及对北塬地区农业发展的影响。

  2了解北塬片区利于农业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

  3查阅资料了解土桥镇地理位置、耕地总面积、总人口、年降雨量及无霜期。

  4调查了解本世纪初至今土桥镇农业农业土地利用方式、主要农作物种类有了哪些明显变化及主要影响因素。

  5了解百益集团现代化化农业的特点,以及对土桥镇带来的影响。

  6请对土桥镇如何更好的利用科技发展进一步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你的建议。

  时间:

  年

  月

  日

  临夏县北塬片区(土桥镇)农业土地利用

  方式变化及影响主要因素的调查(典例)

  1百益现代农业园区(农田

  现代高效设施农业)

  建立时间:

  主营:

  产业效益:

  问题:

  2临夏州农科院试验基地(农田

  农业科研基地)

  建立时间:

  主营:

  产业效益:

  问题:

  3临夏县弘学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农田

  特色养殖业)

  建立时间:

  主营:

  产业效益:

  问题:

  4北塬兆丰、祥云生态园(农田

  休闲餐饮度假园区)

  建立时间:

  主营:

  产业效益:

  问题:

  《调查问卷》2

  临夏州广河县“粮改饲”项目地理社会实践调查

  姓名:

  班级:

  1广河县“粮改饲”项目的具体内容?

  2“粮改饲”项目对农民增收的作用?(选取一农户调查该项目实施前后的收入比较)

  3“粮改饲”项目农村“三变”改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有哪些促进作用?(选择一典型农户调研,要求有数据)

  4该项目对当地农村生态环境(美丽乡村建设)有哪些促进作用?

  5项目实施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农户还有哪些疑惑?)

  6你对该项目的意见或建议

  7最少拍三张调查期间的情景照片,并注明时间和地点。

  时间:

  年

  月

  日

  《调查问卷》3

  临夏州东乡县达板镇异地搬迁扶贫项目社会实践调查

  姓名:

  班级:

  1东乡县达板镇异地搬迁扶贫项目的具体内容?(主要是将哪些乡的村民异地搬迁至达板镇?)

  2达板镇在地理区位上有何优势?(从地形、地势、水源、交通等方面说明)

  3达板镇有哪些产业扶贫项目?主要企业有哪些?属于何种类型?

  4异地搬迁的农民变居民后,他们的收入增加了吗?增收途径有哪些?(选取一农户调查该项目实施前后的收入比较)

  5该项目对东乡县搬出区(山区)的生态环境有哪些促进作用?

  6项目实施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农户还有哪些疑惑?)

  7你对该项目的意见或建议

  8最少拍三张调查期间的情景照片,并注明时间和地点。

  时间:2020年

  月

  日

  《调查问卷》4

  临夏州临夏市南龙镇妥家村“金色草滩”项目社会实践调查(假期作业)

  调查依据: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姓名:

  班级:

  1临夏市南龙镇妥家村金色草滩“米改花”项目的具体内容?(可上网查询)

  2该项目对妥家村农民增收的作用和途径有哪些?(选取一农户调查该项目实施前后的收入比较)

  3该项目对该村农村“三变”改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有哪些促进作用?(选择一典型农户调研,要求有数据)

  4今冬“金色草滩”搞了哪些冬季旅游项目

  ?请你以游客的身份评价哪个项目最成功?为什么?

  5该项目对当地农村环境(美丽乡村建设)有哪些促进作用?

  6项目实施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农户还有哪些疑惑?)

  7你对该项目的意见或建议

  时间:

  年

  月

  日

  《调查问卷》5

  南阳渠工程社会实践调查

  用水地(东乡县锁南镇)

  姓名:

  班级:

  1南阳渠引水工程解决了用水地哪些问题?

  2水资源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南阳渠引水工程建设给当地社会经济带来的积极影响?

  取水地(和政县牙塘水库)

  1牙塘水库水文情况(库容量、水位、水质等)

  2对牙塘水库库区采取了哪些保护措施

  3牙塘水库建设对和政县当地产生的影响

  4牙塘水库建设的区位条件分析

  甘肃省临夏中学教研室

  时间:

  年

  月

  日

  【临夏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方案---访谈提纲】

  课题名称:临夏州特色地理资源调查与与高中生地理实践能力培养之研究

  课题小组成员:范忠

  马劭君祁海龙

  陈开元

  马莹

  访谈者:范忠

  祁海龙

  陈开元

  马莹

  马劭君

  地理兴趣小组学生

  访谈员自我介绍:

  您好,我们是临夏中学的老师和学生,我们正在进行临夏县北塬片区(土桥镇)农业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现状调查。希望通过这次调查了解北塬(黄土高原的最西部边缘地带)的土地资源的利用及其农业发展状况,为此我们需要您的帮助和参与,以共同完成对本课题的相关情况的调查,使研究具有现实和实践价值,为课题观点提供可靠依据。非常感谢您的帮助。

  访谈对象:

  土桥镇政府相关领导1-2人)、百益集团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相关部门经理、弘学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经理人张弘学、临夏州农科院北塬科研基地副主任刘小琅、农户贾正华等

  主要问题:

  1、北塬灌渠修建的时间、水源地、可灌溉面积以及对北塬地区农业发展的影响;

  2、北塬灌渠进行整体改造修缮的原因及采取的措施;

  3、了解北塬片区利于农业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

  查阅资料了解土桥镇地理位置、耕地总面积、总人口、年降雨量及无霜期;

  了解本世纪初至今土桥镇农业农业土地利用方式、主要农作物种类有了哪些明显变化及主要影响因素;

  近十年土桥镇所属农村交通道路的具体变化情况;

  土桥乡改名为土桥镇的实际及原因;目前土桥镇总人口、农业人口、外出务工人口数量;

  岗沟(黄土沟壑)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及影响;林下经济的类型有哪些?

  弘学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散养瑶鸡和绿壳蛋鸡的规模、效益、存在的问题;

  了解百益集团现代化化农业的特点,以及对土桥镇带来的影响;

  10百益现代农业种植园流转土地的规模、经济效益、如何解决原土地承包户的就业问题

  11、百益现代农业区域内为何开设鲜花火锅等餐饮服务项目?

  12、临夏州农科院北塬科研基地在马铃薯、高原夏菜等方面的研发及其推广情况;

  13请对土桥镇如何更好的利用科技发展进一步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你的建议

篇二:地理实践力包括哪些方面

  关于地理实践力的几点认识

  作者:朱时林

  来源:《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21年第04期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将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与综合思维并称为地理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导“知行合一”“做中学,学中做”,所谓的“行”与“做”就是实践,这与地理实践力的提出不谋而合。

  一、地理实践力的内涵

  地理实践力是指人们在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由此概念可知,地理实践力的内涵由知识、技能、素养三个层面组成。知识层面,即在地理实践中必须具备的地理学科知识和可操作的实践知识;技能层面是指完成地理实践活动过程中掌握并能实际运用的技术,是地理实践力的外在表现;素养层面则是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最高要求与终极目标,是学生在地理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与创造力等。

  当学生达到了地理实践力的这三个层面要求,就能将所学地理知识和方法应用到具体的实践中,转化为个体的环境适应能力、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认识自我的能力,就会获得丰富的地理实践经验和对地理环境的情感体验,对培养好奇心、自信心和创造力等大有帮助。

  二、地理实践力提出的背景

  1.学科性质的需求。

  地理学科同时具备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的属性,其研究对象是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是一门综合性和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和学科属性决定了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让学生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因此,在中学阶段积极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是时代的要求,是地理学科发展的需要。

  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非常重视地理实践课程的开展。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实施,以及对课程认识的不断深入,实践课程显得尤为重要。开展实践课程不仅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还能增强学生对地理课程的理解,激发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

  2.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德、智、体、美等综合能力为目的的教育模式。而在进行地理实践活动中,尤其是野外实践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恶劣天气或一些不确定情况,这对增强学生意志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是大有裨益的,这些实际体验是在学校和家庭中都难以经历的。

  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行动意识,提高学生的行动能力,能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观察和感悟地理环境与人地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只有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才符合培养国家需要人才的标准。

  3.学校和社会进步的要求。

  随着时代的進步,传统的学校课程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学校的竞争力、影响力将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设置上,而最具潜力的校本课程将是基于实际场景的体验课程。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地理学科教学,将会由教室走向室外,到真实的地理环境中展开,给学生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

  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创新,而实践是创新的源泉。在地理实践中,学生很容易发现问题,并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会寻求各种办法找到答案、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到快乐。通过地理实践,可以激发学生探究与创新的欲望,最终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高中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

  1.问题。

  在当前教育模式下,学生主要从书本上获取地理知识,缺少地理实践环节。地理实践力的检测相对难以实现,因此不被教师与学生重视。地理教育还是以传统的知识讲授为主,相关的教学实践活动不断被压缩,长期处于边缘化的地位。

  在现行的高考体制下,不仅学校和教师对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及家长也容易忽视。学生一味地死记硬背,家长也一直忙着找各种补习班,使得学生普遍缺乏相应的生活与情感体验,对生活中出现的地理问题不知所措。

  2.对策。

  首先,从国家层面,优化地理课程设计。人的实践力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在不断的实践中获得的。对学生而言,学校教育对实践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因此,设置科学的、合理的实践课程必不可少。地理教材的编写应突出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增强地理实践环节的比重。我国的地理实践课程才刚刚起步,可适当参考发达国家相对成熟的经验,如设置实验探究课程加强动手操作训练,设置野外生存课程提升野外生存能力。

  其次,从教师层面,更新地理教育观念。地理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主渠道,而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责任重大。在课堂上,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加强对地理实践的引导与指导。这就要求地理教师要不断加强理论与实践学习,提高自身能力,开展各种教学实践活动,能真正做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再次,从学校层面,改善地理教学环境。一方面,学校要想方设法加大对地理实践教学硬件的支持。另一方面,学校应大力提升地理实践教学的软件条件,更多地组织教师外出学习、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类型的实践课程,为地理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最后,从社会层面,完善地理教学评价。传统的评价机制主要侧重于学生知道什么、知道多少,很少关注学生知道的过程。在这种评价机制下,学生学到的是一些死知识,与实际生活严重脱离。对学生实践力的培养应建立过程与结果并重的评价机制,对实践活动中的学习效果、活动过程、参与态度等进行全方位评价和反馈。

  如今,地理实践力培养被提升到如此高度,作为一名地理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善于发现身边的地理问题,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指导自己的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探究生活中的地理问题,从而实现地理知识的价值。我们要在地理实践教学中多做尝试、多思考,践行对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篇三:地理实践力包括哪些方面

  高中地理学科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力

  作者:蔡红艳

  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62期

  【摘要】“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以及“地理实践力”是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体系的四大组成部分。其中,“地理实践力”是指人们在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良好行动能力及其品质,包括对地理实践探究活动充满着参与的热情与积极性,能用地理学的视角正确分析与看待所遇到的地理现象等。那么,高中地理教学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以推动他们地理素养的进一步成长与发展呢?笔者认为高中地理教师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高中地理;实践力;培养

  1教师尽快转变教学观念

  现如今,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已经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目标之一。这无疑对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水平以及教学方法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教师始终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则意味着实践教学将无法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有可能成为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形成也将无从谈起。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必须尽快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思想观念。在日常工作中,教师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价值.其次要结合教学内容、教学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在理论知识讲解的过程中适时穿插实践教学,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互融合与相互促进。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引導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教学活动当中,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实现理论知识的内化与吸收,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实践探究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凸显出高中地理课程的实用价值。

  2提供多样而开放的教学环境

  地理实践力不仅体现学生的能力和品质,更是学生将自身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的连接环节,所以学生的实践力培养应当和学生的社会生活相结合。在内容的选择上,要结合学校的自身情况来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对于活动场所不充分、资金不足的学校,则可以选择对场所要求较低的活动,如地理知识竞赛、地理教具制作创意大赛等。而条件较好的学校则可以建设地理活动室、地理图书室等。实践力注重将理论知识运用到现实中,所以本地区的各项指标、发展指数也可作为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内容,如人口分布情况、天气变化情况、交通布局、产业布局等。可以对以上几项内容进行社会调查,让学生认识到相应的地理环境下,人文地理的发展特点,从而将理论知识和现实实践相结合。比如,当地的气象局、地震局等部门都可以提供翔实的数据以供学生对比和研究,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以增加学习体验。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平台,将学习从课堂拓展到课外,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3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理知识

  自从我国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就非常重视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升,这也是当前社会对于现代化人才的基本要求。而传统意义上的理论教学显然难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唯有借助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方可使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得到锻炼与提升。在实施实践教学之前.首先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制订出科学严密的教学计划,以便于把控教学节奏,同时避免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产生迷茫之感,或者走进某种误区之中,认为实践教学只是走走形式而已。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务必确保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具有较高的匹配度.让学生认识到地理认知的实用价值。从而真正有效地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与自主学习,汲取更多的地理知识,构建起更加完善的地理知识结构。例如在学习“地球上的大气”这一部分时,教师可以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讨论小组.然后再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大家从热岛效应的成因入手,想一想城市热岛效应会对我们的生活环境产生何种影响?”各小组通过讨论得出“生产污染物扩散会产生负面影响”这一结论。这种带有强烈探究色彩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还可以同步培养其思考能力与合作探究能力。

  4基于地理实践力的培养需要进行课程重构

  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要以实践性教学为基础。首先地理学科的理论来源是野外考察、观测以及实验,是一门自然科学,所以为了做到学以致用,地理实践力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能力。其次,通过地理实践力来对现有的课程教学流程进行重构,可以更好地将地理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串联起来,做到相互促进、相互影响,进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地理实践活动除了考查学生地理实践力,同样重视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综合思维能力、人地协调观念。比如,教师在“人类活动和地域联系”的教学中,涉及知识点包括交通运输的方式、交通布局以及布局变化等,其实这些知识点的学习都需要融入调查类的地理活动。为了让学生可以更扎实地掌握这些知识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调查研究本地区的资源条件、人口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变化情况,从而掌握交通线路布局变化的成因和结果。

  5结束语:

  综上,高中地理教师通过合理组织综合探究活动对增强与发展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与促进作用。在这一过程中,高中地理教师必须辩证地看待学生主体地位与自身指导地位两者的关系,在坚持自身指导地位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权,如此,学生才能在地理探究性学习活动中获取实践力的更好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余尧,赵媛.基于地理实践力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比分析[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457(01):31-34.[2]闫文杰,张家辉.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教科书中的地理实践力探析[J].地理教学,2020,000(005):4-6,28.

  (作者单位:蒙城县第二中学)

篇四:地理实践力包括哪些方面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践行地理实践力

  摘要:地理实践力作为地理核心素养之一,在地理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谓地理实践力是借助地图、数据和其他工具在地理模拟实验和演示、地理观察和测量、地理野外考察和社会调查、地理信息定位和搜索等活动中,实践力与品质素养的综合表现。本文通过列举地图、数据及模拟实验和演示、地理观察和测量、野外考察和社会调查、地理信息的应用等方面的例子来阐述如何对学生的地理实践力进行培养,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为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提供参考。

  作为一名地理教师要知道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不仅仅局限于地理课堂中,更存在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而关键就在地理教师如何去启发、引导学生。

  地图作为地理知识的载体,在地理教学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而如何牢记地图一直是令学生头疼的问题,大多数学生都是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背诵地图的,这种方式既费时又费力,还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而绘制地图就成为了理想的记忆地图的方法,通过动手绘制地图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从而加快学生对地图的记忆速度。在区域地理的学习中,对学生的识图、读图、记图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学生只有牢固的将各区域的地图轮廓、位置、范围熟记在头脑中,才能更准确的、清晰的认识自然地理特征,从而达到认识一个区域的目的。

  案例一

  地理数据主要存在于各种地理图表中,包括坐标图、扇形(饼状)图、等值线图等。具体的如降水量图、径流量图等。扇形图或饼状图能清楚的展现出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比例关系。等值线图则是用不同数量等级的曲线,表示同一地理事物的数量关系,如等温线、等高线等。这些图表在今后的生产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应培

  养学生由图表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能够为生产建设和决策部门提供建议,能够为一个地区的开发建设提供可参考的建议。

  案例二

  在学习一个地区的气候时,通常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进行研究。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给学生展示这个地区某一天的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的数据,让学生根据所给数据和所学的数学知识绘制一天中气温变化折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从而更直观的将此地区的气温和降水量的日变化展现在眼前。

  地理模拟实验作为地理课堂教学方式之一,极大地丰富了地理课堂教学内容,通过让学生参与课堂知识的生成过程,让学生在“做中学”,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的目的。在进行模拟实验过程中,学生一定要亲身参与实验的设计、准备、实施、总结等各项环节,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目的。

  案例三

  在讲解高中地理必修一中第三章第二节河流的侵蚀地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流水侵蚀地貌的模拟实验,教师根据实验所需器材,将任务按小组分配下去,让学生自己准备实验所需器材。实验所需准备的器材主要有模拟的土坡、3公斤粗细不均的沙土、一桶水,这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上课时,首先由教师给学生讲解实验要求、实验步骤以及学生需要探究的实际问题。实验过后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总结河流发育初期、中期、末期形态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对平原地区、干旱地区和城市学生而言,通过做这个实验,他们对流水侵蚀作用的理解会更加深刻。

  这样的地理实验活动切实贯彻了课堂上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有助于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好习惯。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在今后的职场上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使他们产生浓厚的科学兴趣、事实求是的工作态度。

  在学生进行观察和测量之前,教师应该向学生讲清观察与测量的对象和目的,明确观察与测量的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观察观测。

  案例四

  在进行中国地理的学习时,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让学生观察地图了解我国青藏地区的地形特征。这就要求学生按照初中所学的阅读地形图的基本方法,先看图例中的陆高海深高度表,对照青藏地区等高线及分层设色状况,明确该区因地势高耸而成为一个独特地区,平均海拔在4000m以上,处于我国的第一阶梯,地形相对平坦,山的海拔相对不高,再根据等高线分布状况,分析得出主要地形种类为高原和盆地.有“远看是山,近看是川”的美誉。

  通过对地理事物的观察,学生养成了细致认真的习惯,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从多角度观察、认识、研究地理事物,从而为社会提供可用的人才。

  野外考察实践活动能让学生自己动手收集相关地理标本、观察地理事物、主动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学习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因此,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离不开野外调查。

  案例五

  在学习河流的水文特征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察所在地的水文特征。要求学生分别从量、位、沙、冰、汛、速几个方面对河流进行观察,并提前制定好相应的观察计划。在观察过程中,合理安排观察时间、次数和位置,并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观察的数据要做成表格,最后进行分析处理。

  这在一定程度上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及应变能力,还给了同学们亲近大自然的机会,不仅可以使他们在紧张的高中生活之余放松身心,还可以让他们感受大自然的美景,使他们产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案例六

  在学习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时,教师可以在高一寒假期间给学生布置一项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分小组调查本地区的人口的数量及迁移变化情况,并思考近几年来的人口变化的趋势及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将学生分为两个小组,一组同学去公安局各个分局调查人口的数量,并做好表格进行统计。另一组同学去所在地的火车站、汽车站记录每天出入本地区的人口数量(不记春运期间的人口流动)。调查的分析阶段要求学生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并根据教师的问题撰写调查报告。

  社会调查打破了教学受制于课堂的局限,给了同学们亲近社会的机会,在与人沟通的过程中锻炼了他们的胆量、沟通技巧等。通过开展这样的调查活动使学生体会到他们所学的地理知识存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四、在地理信息定位和搜索中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

  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学生每天都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接收大量的信息,例如电脑、手机、报刊、网络都可以成为学生学习地理的途径。地理信息技术具有时空性、多维性的特点,因此,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于地理教学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为地理

  信息技术应用于地理教学提供了软硬件条件,可以使3S技术更好地辅助地理教学,有利于现代公民地理空间素养的提高。

  案例七

  在人教版必修三中有一个活动案例:如何利用3S技術使城市最快出警。这个活动案例就是在传统的教学设计的基础上,融入了3S技术。将3S技术应用于地理教学中,加强了学生的空间概念、空间认知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准确进行空间定位、认识地理事物,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对指定区域的研究。同时,有利于使学生树立全球意识,具有全球视野,不片面的去思考问题。

  新课程理念重视对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地理学科在学生实践能力的形成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更好地在地理教学中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还需要地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探索,并不断地进行学习活动的设计,在学生的反馈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从而达到师生双赢的效果。

篇五:地理实践力包括哪些方面

  如何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

  概要:学生自身所处的校园就是一个“天然的活动室”,其包含了豐富的乡土资源,教师要在掌握当地丰富素材的基础上进行更加有效的课程资源开发,通过产生情感共鸣,让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地理实践活动中。

  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不同于其他三大要素,它的提高需要为学生提供“真实情景”,即地理实践环境。地理实践环境从空间角度看主要由教室环境、校园环境、校外环境组成,从教学角度看主要由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组成。对于笔者所在的学校学生而言,基于经济和安全性角度考虑,主要从学校资源入手,把课堂教学作为主阵地,课外活动作为有效补充,充分利用教室环境和校园环境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一、利用课堂实验,增强学生的操作能力

  教室是地理教学的主要场所,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充分利用课堂和开发教室环境是地理实践力培养的基础。课堂实验是一种运用器材和设备把所要学习的地理事物、现象及其变化过程在课堂中表现出来的教学方法,以模拟实验和教师演示为主,大多是物理实验,主要运用于自然地理内容的教学过程,以说明宏观的自然现象和过程。为了提高学生地理实践力,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进行模拟实验和演示。课堂上的模拟实验,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行操作完成,从实验原理、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控制、实验观察、实验小结到实验验证的全过程均由学生合作设计完成,既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还能培养动手制作和实际操作能力,挖掘学生的创造力,达到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目的。以热力环流模拟实验为例:

  实验目的:模拟热力环流

  实验形式:学生分组实验

  实验工具:蜡烛、松香、三面环绕的黑色纸皮(减少风的干扰,便于观察烟的飘动)

  实验步骤:①在黑色纸皮内将点着的蜡烛靠近两支点着的松香。②观察松香烟的飘动方向如何、松香两侧条件有何不同,并思考:松香烟飘动的原因是什么?

  实验结果:①松香烟向蜡烛方向飘动。②松香两侧不同条件:一侧有点蜡烛,受热较多,温度较高,一侧没有点蜡烛,受热较少,温度较低。③松香烟飘动原因:松香两侧冷热不均。

篇六:地理实践力包括哪些方面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之地理实践力

  作者:邵长文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18年第01期

  【摘要】地理实践力是基本活动经验,是地理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地理实践力是未来社会发展,公民所具备的基本能力,作为高中地理教师应转变观念,结合教材、学生实际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和加强地理实践活动的指导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

  地理实践力

  地理教学

  社会实践

  活动高中地理教育是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高中教育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中教育发展核心素养是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高中地理的核心素养为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四部分。地理实践力是基本活动经验,是地理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

  地理实践力是指人们在地理考察、社会调查、地理竞赛、模拟实验、地理辩论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行动能力和品质。野外考察与室内试验、模拟相结合,是现代地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是高中地理课程特有的学习方式。作为高中地理教师应转变观念,结合教材、校内外实际情况进行地理实践活动和加强地理实践活动的指导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我国高中地理教学的现状及世界地理教学的改革。素质教育在我国已经推行很多年,并且于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但是,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大部分普通高中依然以升学率为目的,且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依然围绕考试,课程的内容和宣传标语都无一例外的为了应试。目前,高中地理教学重课本知识,轻实践,远离学生生活实际,使地理教学缺乏学生的内在体验和感悟,而内在的体验和感悟则来自于实践。

  从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来看,越来越重视社会实践。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认为,脱离生活实践是学校教育的最大缺点之一,因为“通过生活和从生活中学习,要比任何方式的学习更深入和更容易理解”“对于人的发展、形成和加强远为有力”。2016年6月3日,世界教育创新峰会(WISE)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在北京共同发布了《面向未来:21世纪核心素养教育的全球经验》研究报告,我国教育的核心素养逐渐出台。由此可见世界教育对社会实践力非常重视。而我国的教育现状与社会发展的需求背道而驰。

  2.社会实践活动在地理教学中的地理意义。地理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观察、感悟、理解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状况是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体现。从而改变了学习方式,由原来的枯燥的接受式学习到开放、自主、探究性学习,并为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今后进入社会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同量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和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情怀。

  1.在地理教学设计中突出教材与校内外资源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高中地理内容涉及到自然、社会、经济、环境等范畴,是对地理现象、地理规律的归纳与总结,所以地理教学设计中可以充分联系校内外资源,让学生进行地理观测、地理调查、地理观测、地理讲演、论文撰写、墙报编辑、地理竞赛、实验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力。

  2.通过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拓展视野,与大自然亲密接触,联系课堂所学知识,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从而调动学生的兴趣,增加了社会经验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1.提高学生对社会实践的认识。地理实践力是未来社会发展、公民所具备的基本能力,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利用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去研究生活、生产中的问题,广泛的接触了自然与社会,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增强了动手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使学生获得直接感受和问题解决的经验,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们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学生认识社会、探究社会问题的基本能力。

  2.精选活动主题,制定社会实践活动计划。指导学生做好《社会实践活动的计划案》,计划方案包括“活动背景、活动主题、活动目的、活动地点、活动时间、活动内容、活动步骤、活动方法”等。确保每位在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同时,结合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不同特点,分类提出具体要求,努力做到主题鲜明、内容充实、措施有力、务求实效,体现各自特色,确保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3.认真总结,指导学生写好社会实践报告。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大势所趋,是社会发展之所需,地理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在地理教学中密切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进行地理实践,促进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提高,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

  [1]马小雪.STEM教育理念下地理实践力培养之我见.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07).

篇七:地理实践力包括哪些方面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中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研究

  摘要:《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着重关注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尤其注重地理教学的实践性特征,要求组织丰富精彩的地理实践活动,包括模拟实验、动手实践、社会调查等等,将实践活动与思维活动相结合,启发学生在“学”与“思”中获得经验与感悟,提升地理实践力,促进终身发展。

  关键词: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地理实践力

  引言

  如今教育过程中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越来受到重视,是提高学生整体学科素养的关键内容,在高中地理学科教学阶段,学生通过学习地理知识同时能有效地应用,从而发挥地理学科的重要作用,目前在高中的地理教学中,关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还尚未完全重视和提高,学生只是对相关知识有所学习和记忆,却没有真正的掌握和运用,没有达到真正的教育意义,对此加强学生关于地理知识的应用水平势在必行。

  一、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构成,即: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能力。人地协调观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人类与自身所处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全面的、正确的认识,逐渐形成科学的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地理实践能力则是指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从地理的角度对人地协调观进行理解,并将自己置于特定的地理环境中,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鉴于高中地理的综合性特征,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地理思维方式认识和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定的要素、时空观念。区域认知素养是地理中最为基本的素养,主要是指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对某个特定的区域的地理位置、特点进行认

  知,并探索出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比分析两个不同地理区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

  二、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之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策略

  (一)建立地理实验课堂,丰富教学内容

  地理实践的培养不能仅依赖表面形式教学开展,重点不是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的记忆水平和知识量的储备,而是在此基础上强化学对相关地理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将理论和实践相互融合学习。因此,首先老师自身要加强自身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教学意识的提高和重视,打破传统理论应试教学观念,增强培养学生理论实践应用水平提高的教学意识,并且能对自身教学现状及时反思和创新改进,根据教学大纲以及实际生活的地理现象等进行教学规划,从而得出高效有意义的教学方案,进而提高教学整体质量和水平,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的提升。其次,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章节内容增设地理实验的环节,丰富教学内容,打破传统教学单一的理论教学形式,使得内容上更加新颖,学校也应当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实验用具和场地教师,尽可能地模拟地理学习环境,学生也会提出更高的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在《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章节中,老师可以建立相关的地球圈层的模拟器具,并组织学生动手拼组,使得学生在此过程中深刻理解记忆从而更好地掌握地球的圈层构造的知识,有效地帮助他们突破理论学习的局限,从而更好地加强学习动力和兴趣,提高个人的地理学习效果与成绩。

  (二)实施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人地协调观主要是指教师在具体的地理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最终形成科学的自然观、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和发展观。为了更好地落实这一核心素养,教师在开展地理教学时,必须要做到对大自然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系进行全面、深刻的认识,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了解如何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学生感兴趣、本土的、能够体现时代特色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进行分析,从而对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形成全面的、科学的认识。例如,在“荒漠化危害与治理”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可将“沙坡头草方

  格沙障”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从图中寻找沙坡头,并对其自然条件进行分析,思考如何才能稳定沙流。之后,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云贵高原岩溶地貌区石漠化的成因进行分析,收集该地区的土壤条件、植被覆盖情况、降水分配等相关资料。学生在案例分析中,不仅了解了荒漠化产生的原因,还探究了解决荒漠化的途径。实施案例教学,有效培养了学生人地协调观。

  (三)作业形式上的创新

  在日常的作业练习中,老师要改善以往书面作业习题训练的形式,减少大量类型重复的练习,尽可能地布置实践性形式的作业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老师可通过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对他们根据教学内容布置地理调研课题,各个小组通过对课题展开研究并进行实际的调查探究,通过一系列的发现问题、过程探究、详细记录、解决问题、得出结果等相关步骤,使得学生在此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团队合作能力。例如在第五章《植被与土壤》教学章节教学进行中,老师可安排学生进行调查项目的作业,要求学生在所居住的小区或附近周围的土壤与植被的类型种类、形态特点做以观察并记录,这项调查作业可以适当地设定在一个期限内,例如一周或一个月,通过一定时间段内学生可以对所调查的土壤和植被对象有一个变化的详细记录,进而有效掌握所观察对象的具体成长特征,从而达到学习目的,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耐心和良好的学习态度,从而帮助他们在今后学习过程中降低对老师的依赖,提高了他们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实践学习水平,使得自身学习价值最大化的展现。

  结束语

  总而言之,提高学生学科的实践能力是学习成长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能有效让学生将所学习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践运用发挥价值,从而提高学习综合水平。因此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在地理学科方面的实践能力,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创新,进而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习能力水平,为学生今后地理学习成长奠定优秀的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王海虹.论新课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赤子(上中旬),2015.

  [2]王帮.论新课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和实践[J].新课程导学,2016,000(008):9.

  [3]赵永龙.试论新课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读天下(综合),2019,000(017):1-1.

篇八:地理实践力包括哪些方面

  地理核心素养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作者:***

  来源:《科技风》2022年第05期

  摘要:随着高考的改革,国家对学生的素养要求越来越高,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高中地理教师的主要培养目标。核心素养之一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也在高中教学中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本文以内蒙古包头钢铁集团为例,设计了研学活动方案,其中包括研学地点概况介绍、研学内容设计、成果汇报、成果评价与反思等。通过此次活动展示了研学旅行在地理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提升了学生地理野外实践的学习能力与认知能力。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地理研学活动;包头钢铁集团

  随着高考的改革,国家对学生的素养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要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构建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为主导的地理课程和评价体系。地理实践力是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是指人们在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要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1]。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本文以内蒙古包头钢铁集团研学的设计和开展为例,对包钢的工业区位条件、发展历史、出现的问题和未来的出路进行探究性学习,提升学生地理野外实践的学习能力与认知能力。

  一、研学地点介绍

  内蒙古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包钢集团”“包钢”),它的主体厂矿位于包头市的西北部,南起黄河,北到大青山脚下,中心厂区占地面积36平方千米。现有在岗全民固定职工49415人,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设的钢铁工业基地之一。1954年开始建设,1959年投产,同年10月,国家重要领导亲临包钢为1号高炉出铁剪彩,到2021年,1号高炉仍在稳定运行和生产。包钢集团拥有“包钢股份”和“包钢稀土”两个上市公司,是我国主要钢轨生产基地之一、品种规格较齐全的无缝钢管生产基地之一、西北地区最大的板材生产基地,是我国稀土工业的发端和最大的稀土科研、生产基地[2]。

  包钢的白云鄂博矿是举世瞩目的铁、稀土、铌、钍等多种金属共生矿,是西北地区储量最大的铁矿,稀土储量居世界第一位,铌、钍储量居世界第二位,包头也因白云鄂博矿而被誉为“世界稀土之都”。包钢紧依黄河,靠近山西、内蒙古煤炭富集区,毗邻资源丰富的蒙古国、俄罗斯,水、电、煤、铁等资源充足。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资源条件,为包钢的建立提供了非常优势的条件。

  二、研学路线

  学校专门为学生包了大巴车,下午一点从学校西门出发,出行路线如下:学校西门—青山路—钢铁大街—包头钢铁集团北门—集团科技展厅—轨梁轧钢厂—1号高炉—包钢内部交通枢纽站—159生产线—钢铁大街—青山路—学校西门。

  三、研学目的

  本次研学活动是为了开阔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对工业生产流程和管理模式的进一步了解,拉近学生课本知识和生活的联系,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这一项重要的核心素养。

  (1)通过听讲解员的描述和参观包钢发展历程资料来了解包钢的发展历史,让学生们深刻地体会到这个历史悠久的企业,在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变化中,深深地烙印着从早期创业的摸爬滚打到现代企业的脱胎换骨的艰辛步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怀,深刻感受到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家乡、包钢集团正在不断地发展壮大。

  (2)通过欣赏钢的生产流程和钢的用途及钢铁的生命周期等短片和图片介绍,让学生概括出钢的生产流程和钢铁的生命历程,体会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钢的贡献,培养学生节约资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

  (3)通过进入生产车间参观钢铁的生产过程,来了解工业产品的生产流程,将熟悉的课本知识和实践联系在一起,加强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通过体验和参观职工的工作环境来体会工作人员的辛苦付出,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4)通过参观和询问导游,了解包钢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思考包钢后续的发展路程,并让学生试着提一些包钢后续发展的规划和措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研学活动内容设计

  从建厂之初需要从荷兰进口机车到使用自身研制的机车,从生产低品味的钢材到能生产直径159mm的钢材,你有什么样的感想?

  参考答案:深刻体会了祖国的发展和祖国的强大,从依靠别人到自食其力并且可以帮助到别人,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好,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幸福。

  五、研学成果汇报

  一个下午的研学旅行活动结束后,要求学生撰写研学旅行报告。报告内容主要包含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填写上面制作的表格,给出地点和问题设置,需要学生根据在研学过程中的所见所闻与所想完成老师提出的问题,答案不是唯一,合情合理即可加分;第二部分是撰写研学

  旅行的收获与体会。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学成果展示,组织与表现形式不限,成果展示需体现研学过程、研学收获与小组分工合作的过程。师生通过下表的评分细则进行打分,并评选出一二三等奖,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三名,三等奖五名。

  通过查阅学生提交的问题清单,发现学生们大多数问题都回答得比较好,和老师设置的答案较接近,尤其是在对比分析包钢和宝钢的区位优势时,学生回答得非常好,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学生对课本知识掌握得非常扎实,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比较强。在回答你对包钢以后发展献计献策这时,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有的措施比较贴近实际可行性较大,有的措施可行性不大,但是从这里可以看出学生在整个研学过程中都进行了认真思考,教师可以根据情况酌情给分。第二个表格经过三方面的打分,教师收起来之后再进行分数的核算。经过考核与比拼,最终评选出邸子东、李新宇、田淑怡等9名学生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看到获奖学生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其他学生散发出羡慕与钦佩的眼神,证明这次活动举办的非常成功,以后這样的活动应该多多举行,学校和教师把地理研学再做细做扎实,使地理研学活动常态化,不断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为国家培养人才。

  六、研学反思及措施

  本次研学活动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体现了地理教学理念中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主要表现在如何将所学的地理知识工业区位因素、传统工业区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措施应用在实际生活中的设计上。通过地理研学旅行的真实情境,为学生搭建起地理知识与解决生产问题的桥梁。通过实际情境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的亲身经验和感悟,巩固了地理知识,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核心素养的目的。

  一个下午的课程显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学生仍然意犹未尽,后续需要学校继续开展地理研学旅行并且构建系统的地理研学课程体系。每一次的研学课程主题明确,要求清晰,规范操作,使研学旅行活动能够常态化。设置课程时不但可以有在上课期间进行短时间的研学旅行,也可以设置节假日的长时间进行深入的研学旅行。带队教师需要先去踩点,回来后设计好研学路线、研学主题、研学问题的设置等。带队的地理教师虽然事前查阅了很多相关资料,但是有些问题仍然不能及时回答,或者也不是很清楚,这样就失去了很好的教育机会。所以,学校在进行研学课程时不但要有高中地理教师,还应配有专业人士,过于专业的问题,这些老师就可以解决,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所学知识。在研学过程中,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行为规范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偶尔的研学活动使学生特别开心,但是一定要注意人身安全,学校和教师要做好学生安全思想培训和安全保障,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为了将研学活动开展得更好更科学,学校和教师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成立研学社团,组织部分学生可以先进行踩点,并且共同讨论研学内容、研学问题、研学路线的设置等。注重研学问题的设置,教师可以提前设置好问题,并把问题分组。这样学生就可以集中精力解决老师所留下的问题,之后回来相互讨论,相互交流,并分享讨论结果,这样大家就可以把所有问题

  解决得非常好。教师还可以设计研学手册,手册内容不但可以包含研学路线、研学主题、研学内容、研学问题等主体内容,还可以包含研学规章制度、研学奖励机制、师生的经历感想描述等内容,为后续的研学提供经验。

  教育的改革,高考的改革,使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势在必行。培养一个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地理情怀是学生终生受益的大事,所以地理教师必须转变觀念,从以前简单的传授知识逐渐演变为学生的引路人,培养学生的能力,让他们自己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去探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前进中的包钢集团非钢产业.[3]陈书敏.黑龙江省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4]戚爽.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研学旅行方案设计[D].辽宁师范大学,2020.[5]任毅.基于地理实践力的高中研学旅行方案设计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8.

  作者简介:魏丽华(1984—),硕士,中级教师,高中地理教师。

篇九:地理实践力包括哪些方面

  浅议地理实践力培养

  摘要:地理实践力是满足学生终身发展必不可少的素养,是21世纪的重要技能和探究工具。我国地理教学多偏重课本,学生缺少真实情景中的体验式学习,无法有效地培养地理实践力。因此,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地理教学;地理实践力;基础点;结合点;落脚点

  “地理核心素养”作为新修订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主线,是当前地理教学研究的热点,其中地理实践力指人们在考察、调查和模拟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行动能力和品质。“地理实践力”素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在真实情景中观察、感悟、理解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和责任感[1]。本文主要结合地理实践力培养的基础点、结合点、落脚点等探讨地理实践力在地理教学中的形成。

  一、地理实践力培养的基础点

  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和提高是基于学生主体性需求及自我认知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并通过地理教学中一系列实践活动所获得,课程标准对地理课程教学有指导性作用。因此,地理实践力培养须以课程标准、学生需求为基础,以提升学生地理实践力。

  1.以课程标准为基础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其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阐述详细、明确,特别是提出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也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是编写高中地理教材、指导高中地理课程教学及高考命题的纲领性文件,也是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指南。因此,地理实践力培养必须以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为基础。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将地理实践力素养作为地理课程理念之一,并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等多个方面渗透了地理实践力培养要求,即在考察、调查和模拟实验等实践活动中学生能够搜集和处理各种地理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具备科学精神;能够独立或合作设计地理实践活动的方案和计划;能够设

  计不同的地理实践活动目标,并选择运用适当的地理工具[2]。课程标准中学业质量标准进一步对地理实践力学科素养水平划分为五个等级,便于地理实践力培养更具有针对性、指导性和层次性。

  2.以学生需求为基础

  学生需求有希望成功成才的需求和表现自我的需求等深层次需求,也有希望轻松学习的浅层次需求。从需求本身看,有学生的内在实际发展需求,即在一个特定阶段的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知识、思维、情感态度基础上的最近发展区。还有课程总体目标、课程标准对学生提出能力发展的外在需求。地理实践力培养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地理实践力培养须遵循学生的需求。

  地理实践力培养应从学生兴趣出发。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体会到实践活动的乐趣,变被动为主动,才能更好地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地理实践能力。所以,地理实践力培养宜从学生兴趣出发。同时,地理实践力培养还应注意学生年龄特征,高中阶段学生相比初中阶段已达到更高发展水平。其一,感知觉目的性和系统性增强,观察力大有提升,并且趋向精确;其二,注意力更加稳定,思维表现出更高抽象概括水平。地理实践活动设计和实施应遵循学生年龄特征,体现出弹性和灵活性。让学生在真实情景中感受体验,引导学生用地理视角观察、行动、思考,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同时增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责任感。

  二、地理实践力培养的结合点

  地理实践力培养不仅以课程标准、学生需求为基础,还需更为真实的情景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操作、观察、探究实验等活动,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体验社会生活,其中充分结合校内外资源搭建实践平台,是学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重要结合点。

  1.充分结合校内资源

  依据课程资源的空间分布可将其划分为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地理校内资源指学校范围内可作用于地理课程的资源,包括校内教材、设施、地理师生等。丰富多样的地理校内资源,为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提供充足的条件。应充分挖掘地理教材中的实践活动,如模拟实验、教具制作、气象观测与天气预报、天文观测等。

  室内课程实施过程中,可通过仪器演示、音像图片等促进学生地理实践力提升,如在讲授“昼夜交替和时差”时,视频演示或地球仪演示,此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地理知识,还有助于提升地理观察能力。通过学校地理实验室、地理活动室,充分利用相关设备也可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如“模拟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在借鉴各版本教材优势基础上整合教材,为学生构建基础性模拟实验活动。充分利用地理园等地理龉莼蛐D谧匀换肪骋部膳嘌学生地理实践力,如结合气象站观测气温和降水,在地理园观察自然或人文地理模型等,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地理观测能力,还有利于提升问题探究能力。

  2.积极结合校外资源

  校外资源即学校范围外可作用于地理课程的资源,包括研究机构、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天文台、有关政府部门、工厂、农村等社会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等[3]。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外资源为学生的地理观测、调查、考察等实践活动提供广阔平台,是培养学生实践力的有效途径。

  利用课余时间到博物馆、规划馆、科技馆、研究机构参观,如重庆市自然博物馆参观,可通过“山水都市”、“地球奥秘”、“生态家园”等场馆线路,丰富学生地理知识同时促进学生观察能力培养。利用国家地质公园、地方自然或人文资源环境供学生参观学习,如重庆武隆岩溶国家地质公园、云阳龙缸国家地质公园等考察,可弥补学校实践场地不足,促使学生体验学习、拓展思维、提升能力。利用到工业园区、农业园、科技园等参观学习机会,引导学生在真实情景中独立行动、主动思考、自主认知。如学习“工业的区位选择”时,可到学校附近工厂实地考察,增强学生社会实践体验。学生将实践中所获得的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进而转化为个人发展所需能力,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三、地理实践力培养的落脚点

  地理实践力培养不仅应充分结合校内外课程资源,具体还要落实在地理野外考察、地理社会调查和地理模拟实验等各项能力的提升中。

  1.提升地理野外考察能力

  地理野外考察主要是指学生对地理环境及其组成要素的直接观察,一般包括地质地貌、气象物候等自然地理要素的专项观察与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观察;还包括农业、工业、环境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综合观察[1]。通过地理野外考

  察,可促进学生地理观察观测能力提升,培养学生获取地理信息的意识及能力。如自然地理野外考察,学生能够运用遥感影像等地理信息技术和其它地理工具,对地貌、土壤等自然要素和相关现象,进行观察、识别、描述、解释;能够观察比较不同区域的特点,掌握归纳区域特点的方法;能够在野外观察、测量和分析地质地貌基本形态,推断其形成过程。

  2.提升社会调查能力

  陶行知先生提到“社会即学校”,突出体现地理教学与社会生活的紧密系,社会调查就是通过参观、访问、查阅资料、展开调查等多种方式,对学校所在地或某一特定地区的地理环境以及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等,进行直接的、有计划的、全面系统的了解和深入分析研究的活动。社会调查能力是地理实践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在“三峡库区移民”问题调查中,学生自主合作性设计方案,搜寻该区域统计信息及发展规划,进而参与调查,并对相关问题及成因作出简要解释,有理有据提出可行性策略。调查结束后,撰写调查报告并展开交流评价。

  3.提升地理模拟实验能力

  地理模拟实验即使用一定实验器材及设备,人为地把所要学习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及其变化过程表现出来,以获得和验证地理知识的方法,具有很强的直观性、探究性和实践性。学生地理实验能力的提升具体体现为能够设计和实施地理模拟实验并作出解释;能够解决高考地理试题中相关问题。如模拟实验“模拟山前洪(冲)积扇的形成”,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实验,利用白纸和细沙等实验材料进行模拟,通过动手操作学生不仅理解其中科学道理,获得地理知识,还能够分析和解决问题,促进认知和情感等素养提升,发展地理实践力。

篇十:地理实践力包括哪些方面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地理实践力:概念、内涵和评价

  作者:罗棋仁

  余茜茜

  来源:《地理教育》2018年第06期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阅读法对地理实践力的概念、内涵和评价进行梳理与分析,提出地理实践力由三个层面组成:知识层面、技能层面和素养层面以及提出地理实践力纸笔测验评价、表现性评价、自我评价三种评价模式,为有效培养地理实践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地理实践力;研究综述

  一、地理实践力的概念

  在心理学中,与实践力相关的概念是“实践智力”,最早由Sternberg提出,指的是个人通过适应环境、改造环境或选择新环境来追求个人价值目标,从而找到个人和环境需求之间最佳配合的能力,可以被称为“街头智慧”或“常识”,与“书本智慧”相异[1]。Neisser将实践智力与学业智力相对应,把实践智力看成是个人对课堂之外问题的认知反应[2]。可见,“实践智力”侧重于实践力的认知功能,把实践力当作一种智慧。在教育学中,与之相关的是“实践能力”,刘磊认为实践能力是保证个体顺利运用已有知识、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所必需具备的那些生理和心理特征[3]。刘三朵认为实践能力是指主体有目的、自觉地改造客体的能力[4]。可见,“实践能力”强调的是实践力中的动作技能和心理特征。除实践智能、实践能力之外,实践力还应该体现出核心素养的特征,也就是适应个人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高阶的认知能力、社会技能与动机、人格特征与态度[5]。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指出:素养不只是知识与技能。它是在特定情境中,通过使用和调动心理社会资源(包括技能和态度),以满足复杂需求的能力[6]。可见,“实践素养”强调的是个人内在的品质和涵养。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地理实践力是复杂、立体的,但是一些研究者将“地理实践力”等同于“地理实践能力”有些片面,因为“地理实践能力”不包括实践过程中的兴趣与态度,也不包括实践过程中个体的价值观和情感。笔者认为:地理实践力是个体在利用地理知识去认识环境、解决现实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动作技能、内在品质和认知能力。

  二、地理实践力的内涵

  本文在前人基础上,对地理实践力内涵进行归纳和拓展,认为地理实践力由以下三个部分构成。

  1.知识层面

篇十一:地理实践力包括哪些方面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作者:谢光辉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19年第10期

  地理实践力是指学生在考察、实验、课堂活动、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应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地理实践力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行动意识和行动能力,让学生更好地在真实情境中观察和感悟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进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部早在2014年就提出,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要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核心素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

  地理实践力作为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成长、创新能力培养、终身学习和今后的社会生活都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地理教学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在课堂上,地理教师可用自身的案例和实践经历来激发学生的实践欲望;通过地理实验、地理探究,让学生体验实践的魅力;通过研学旅行、野外考察,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田野;通过写地理“三行诗”,让地理学习充满诗意。

  一、授人以渔:激发学生的实践欲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首先教师要有实践力,要用自己的实践和体验激发学生的实践欲望。教师要“走出去”,多旅行、多长见识,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告诉学生,用自己宽广的视野来拓宽学生的视野,用自己的知识来丰富学生的知识……

  例如,笔者从台湾回来后,就跟学生讲台湾的见闻;从美国回来后,就跟学生讲美国的风土人情;从西藏回来后,就跟学生讲全国最漂亮的公路——川藏线,以及高山夏菜、千户苗寨、天涯海角、白山黑水……当笔者将自己的见闻带进课堂与学生分享时,他们都会认真地倾听,透过他们求知若渴的眼神,可以觉察到在他们心中已经播下了一颗种子,这颗种子会激发他们去探究、去参与、去实践、去体验,从而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并产生更高的追求。

  二、地理实验:体验实践的魅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要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还需要学生亲自参与和体验。实践的魅力,就在于让学生在亲身感受和体验中获得知识和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地理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悟,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那些重要的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

  例如,在教学“地球公转意义——太阳高度角”的时候,笔者让学生通过测量教学楼的楼顶在一天中影子最短时的地方,以及与北京时间的时差来求长沙的经度;通过多次测量长沙的正

篇十二:地理实践力包括哪些方面

 地理实践力:概念、内涵和评价

  罗棋仁;余茜茜

  【摘

  要】本文采用文献阅读法对地理实践力的概念、内涵和评价进行梳理与分析,提出地理实践力由三个层面组成:知识层面、技能层面和素养层面以及提出地理实践力纸笔测验评价、表现性评价、自我评价三种评价模式,为有效培养地理实践力提供参考.

  【期刊名称】《地理教育》

  【年(卷),期】2018(000)006

  【总页数】3页(P12-14)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地理实践力;研究综述

  【作

  者】罗棋仁;余茜茜

  【作者单位】云南省下关第一中学671000;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330031

  【正文语种】中

  文

  一、地理实践力的概念

  在心理学中,与实践力相关的概念是“实践智力”,最早由Sternberg提出,指的是个人通过适应环境、改造环境或选择新环境来追求个人价值目标,从而找到个人和环境需求之间最佳配合的能力,可以被称为“街头智慧”或“常识”,与“书本智慧”相异[1]。Neisser将实践智力与学业智力相对应,把实践智力看成是个人对课堂之外问题的认知反应[2]。可见,“实践智力”侧重于实践力的认知

  功能,把实践力当作一种智慧。在教育学中,与之相关的是“实践能力”,刘磊认为实践能力是保证个体顺利运用已有知识、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所必需具备的那些生理和心理特征[3]。刘三朵认为实践能力是指主体有目的、自觉地改造客体的能力[4]。可见,“实践能力”强调的是实践力中的动作技能和心理特征。除实践智能、实践能力之外,实践力还应该体现出核心素养的特征,也就是适应个人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高阶的认知能力、社会技能与动机、人格特征与态度[5]。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指出:素养不只是知识与技能。它是在特定情境中,通过使用和调动心理社会资源(包括技能和态度),以满足复杂需求的能力[6]。可见,“实践素养”强调的是个人内在的品质和涵养。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地理实践力是复杂、立体的,但是一些研究者将“地理实践力”等同于“地理实践能力”有些片面,因为“地理实践能力”不包括实践过程中的兴趣与态度,也不包括实践过程中个体的价值观和情感。笔者认为:地理实践力是个体在利用地理知识去认识环境、解决现实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动作技能、内在品质和认知能力。

  二、地理实践力的内涵

  本文在前人基础上,对地理实践力内涵进行归纳和拓展,认为地理实践力由以下三个部分构成。

  1.知识层面

  指地理实践中所需掌握的知识,是地理实践力的基础。美国认知心理学家JohnR.Anderson认为知识可以分为两类: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7],考察地理实践力,这两类知识必不可少。陈述性知识就是与实践有关的地理学科知识,如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概念、气温和降水的知识等,提供了实践对象的基本信息。程序性知识是可以进行操作和实践的知识,如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步骤,GIS技术的基础知识等,这些知识是让实践成为可能的先决条件。这两类知识属于智力层面的

  “学业智力”,是实践力中地理学科属性的体现,可以帮助理解问题、设计方案,最后解释结果,这两类知识都可以通过纸笔测验进行评价。

  2.技能层面

  指完成实践活动所需要掌握并能运用的技术,是地理实践力的外显表现。很多研究者将其称为“地理实践能力”,通常可以将技能分为一般技能和专业技能。一般技能是在所有实践活动中都需要的技能,是个体共同的需求,包括表达能力,如撰写报告、辩论发言;阅读能力,如阅读文献和报告等;观察能力,如动态、静态和比较观察能力;沟通能力,如考察调查活动中的人际交往能力。专业技能是在地理实践中所特有的技能,体现为操作能力,如地图、罗盘、GPS等的使用;绘图能力,如地图、地貌景观图绘制;地理制作能力,如制作地理模型的能力;地理技术运用能力,如使用GIS、RS分析判读的能力等。

  3.素养层面

  素养层面是地理实践力培养的终极目标,是地理实践力的最终体现。张华教授在对经合组织、欧盟、美国的“素养”概念进行研究后,提出素养包括“高级能力”,即人面对复杂问题情境时做出明智而富有创造性的判断、决策和行动能力;“人性能力”,即建立在人性、情感、道德与责任基础上的能力[8]。笔者认为素养层面主要体现在实践动机、实践品质和实践智能三个方面。

  实践动机是个体具有地理实践兴趣和实践成就动机。实践动机能让个体将实践内化为自己的需求,让好奇、质疑、探究、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得以发扬,这是所有实践活动开展的前提,也是实践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实践品质是个体在实践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实践道德、审美情趣、意志力等良好品质。实践智能是实践素养的最高要求,是在复杂的情境中对实际问题的高阶认知能力,是学生能力可持续发展的体现。一方面为情景实践力,即个体在真实情景中运用地理实践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生活中空间方位的确定,回家最短路线的选择,对物候、节气的

  观察与体验等。另一方面是实践创造力,即创造性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让学生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制作简易的指南针;对“立竿见影”测纬度的方法进行改进等。图1对地理实践力的内涵作清晰呈现。

  图1地理实践力的内涵

  三、地理实践力的评价

  1.纸笔测验评价

  由于时间、场地的限制,可采用纸笔测验对地理实践力进行评价。好的题目可以通过模拟真实场景、精心设问,实现对地理实践力的考查。

  例如,2017年高考新课标Ⅰ卷第1~3题。图2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

  材料取材于生活中很常见的街道绿化隔离带,而且配上两幅景观图片,让情景更加真实。材料看似与地理关系不大,但是三个设问从不同角度将学生思考引向地理:当地的自然植被;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制约常绿灌木分布的自然因素。通过材料和设问,能够激活学生情景实践力,进入地理实践的场域之中,调动所学地理知识,用掌握的观察、阅读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样的题目可突破纸笔测验局限,考查学生地理实践力。

  图2景观对比照片

  2.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一类是学生在完成评价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和心理过程,也就是技能层面和素养层面。评价主要方式是等级性评价,给出一个由高到低的等级序列,并以可测量、准确的语言描述每个等级的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实践过程中的行为和

  心理,得出相应分数。如表1所示。

  表1野外考察中实践品质评价表评价指标

  评价等级三级指标

  评价准则5分3分1分

  指标总分实践道德遵守考察区域的相关规定考察过程中能相互帮助、相互关心收集考察区域的垃圾,统一处理审美情趣拍摄的照片美观或表现独特自然景观绘制的景观图透视关系正确、详略状况得当优选观赏的角度和时机意志力不怕累、不怕苦积极面对考察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

  另一类是实践任务中所涉及的内容和完成任务的结果,即过程性作业和结果性作业。过程性作业主要有地理实验报告单、地理观察记录表、野外考察日志等;结果性作业主要有绘制的地图、社会调查报告、采集的标本及说明、制作的地理模型等。这些作业可以由学生收集,制作为成长记录袋,学年结束由教师进行检查、评价。

  3.学生自我评价

  由于教师对学生地理实践力直接和间接的观察均有限,就需要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展示自己在实践中的行为和心理,教师结合其它评价方式,能更全面深刻的了解学生的地理实践力。自我评价指评价主体根据评价目标和标准对自身的各个方面所做的评定和价值判断。自我评价是一种自我反思,让学生能够自主反思实践任务中的成果与经验,帮助学生成为独立的终身学习者,这也是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自我评价可以采取问卷的形式,让学生填写,作为评价的参考。▲

  参考文献:

  [1]SternbergRJ,HedlundJ.Practicalintelligenceg,andworkpsychology[J].Humanperformance,2002,15(1-2):143-160.[2]SternbergRJ,WagnerRK,WilliamsWM.etal.Testingcommonsense[J].Americanpsychologist,1995,50(11):912.[3]刘磊,傅维利.实践能力:含义,结构及培养对策[J].教育科学,2005,21(2):1-5.

  [4]刘三朵,张冬胜.论实践能力的内涵与结构[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4(9):43-44.[5]钟启泉.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挑战与课题[J].全球教育展望,2016,45(01):3-25.[6]崔允漷.追问“核心素养”[J].全球教育展望,2016,45(05):3-10+20.[7]AndersonJR.TheArchitectureofCognition[M].HarvardUniversity,1983.[8]张华.论核心素养的内涵[J].全球教育展望,2016,45(04):10-24.

篇十三:地理实践力包括哪些方面

 高中生地理实践力培养方法探讨-最新教育资料

  高中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方法探讨

  地理实践力是指运用工具和技术,地理模拟实验和演示、地理观察和测量、地理野外考察和社会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时体现出来的综合素质,是地理智能和技能相融合的综合能力。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包括观察事物能力、绘制地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社会调查能力和野外考察能力。

  一、培养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的意义

  地理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实践活动是获取地理知识和认知地理规律的基本途径和方法,是提升地理核心素养的关键环节。《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地理课程含有丰富的实践内容,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新课标修订中又提出了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其中关于“地理实践力”的论述更加凸显了地理学科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地理实践,一方面可丰富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实现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将书本知识与实际地理事物结合,使知识掌握得更快、更深入;另一方面可以?学生深入社会实践、深入大自然,给学生提供了用地理视角看问题的机会,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学科的价值和意义,提升学习的动力。

  如果学生具备地理实践力,就能够运用适当的地理工具完成既定的实践活动,对地理探究活动充满兴趣与激情,并会用地理眼光认识和欣赏地理环境。地理实践力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品质。它的获取不仅对地理学习有益,也为其他课程的学习提供了能力基础。因此,地理实践力的获取至关重要。

  二、培养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的方法

  1.通过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借助学校开展的研究性学习的契机,鼓励学生做一些关于地理方面的研究课题。如可以建议学生到学校周边、家庭居住地的社区进行水质、空气质量的测量;可以让学生调查分析家乡的人口增长问题;调查废旧手机的回收与处理问题等。通过校外、户外的综合实践活动,增进学校与自然、社会的广泛联系与密切合作,引导学生综合利用已有知识能动地探究自然。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是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出来的,学生对地理事物与地理规律的认知要经过实践环节才能得以落实,地理能力、创新意识与科学精神的培养要在实践中实现。通过课题研究为1

  学生创设实践空间,介绍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突出学生地理实验、地理观察与观测、地理调查与考察、地理制作与绘图、地理问题分析与解决等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2.布置课外调查作业,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围绕某一教学内容,让学生去做相关的调查、访谈、考察。如笔者在进行农业区位因素的教学时,结合实际情况,让学生调查20xx年西吉土豆滞销的原因,并将获得的鲜活素材用于课堂教学的展示、讨论、辩论,使课本理论和实际生产生活密切联系,使课堂更加生动活泼,更加接地气,通过调查访谈的结果,学生增强了直接感受,能解释评价现实问题,为家乡发展出谋划策,增强学生的热爱家乡的自豪感和建设家乡的使命感。

  3.通过课堂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地理实验是一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它通过科学实验的手段,展示某一地理过程,揭示地理事物的分布、发展、变化规律。在地理教学中,只要能做的实验内容,就尽可能由教师演示或引导学生亲自做实验,从实验中获取知识的真谛。如教师使用实验器材做热力环流的演示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激发思维、探究实验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是教学的根本目的。如在讲地质构造时,教师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纸板叠放在一起演示背斜与向斜,再将这些纸板从中间剪开演示断层。“背斜成谷,向斜成山”这一地形倒置现象很抽象,单靠理论讲解学生很难明白,老师可以让学生用带螺纹的水管来演示背斜和向斜,使其感受到背斜顶部受到的张力,向斜槽部受挤压力。“向斜储水,背斜储油”这一理论老师也可以通过实验来演示。

  课堂上也可以让学生根据任务利用现成的实验器材,完成实验任务。学生根据任务完成演示实验,利于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综合与创新能力、组织与沟通能力等。教学中还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设计演示实验。例如,利用身边可以找到的材料(如泥土、水、吹风机),做一次模拟流水侵蚀、风力侵蚀的小实验,在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记录、整理资料、分析研究、得出结论等过程中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对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任重而道远,提升教师对地理实践力的认识,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和考试评价方式,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和内容,设计培养地理实

  践力的教学活动,让地理课堂具有丰富的实践内容,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实践。

篇十四:地理实践力包括哪些方面

 地理教师地理实践力的构成及提升策略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地理核心素养成为该学科重要目标之一。其中地理实践力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不可缺少的组成,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多集中于可以阅读和活动部分,并未切实体现实践力。事实上,学生只有亲身经历和探究实践才能形成专属于自身的科学素养。地理研学活动从课堂扩展至社会与大自然,有效改变以往教学注重知识传授,忽略能力培养现状,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展现个性,更能深入地理知识,提高综合水平。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地理教师地理实践力的构成及提升策略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地理教师;地理实践力构成;提升策略

  引言

  地理实践力指的是在参与地理实践活动中,人们所具备的意志品质以及能力。在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能够增强其行动意识,让学生更加真实地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二者存在的紧密关系。因此,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需要在教学方式、教学理念上做出改革,通过良好的渗透策略,进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提升。

  一、地理实践力

  作为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地理实践力主要指学生在考察、调查和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培养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主要表现为学生能够在室内、户外等真实环境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地理工具,获取地理信息、解决实际问题、感悟人地关系、展示实践成果等。因此,地理实践活动既是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也能为地理实践力的评价提供表现性依据。地理实践力的发展是建立在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等认知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基础上,也是它们的综合体现。因此,地理实践力的表现性评价,不能仅局限在实践层面,也应包含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所养成的其他能力和素养。如研究者基于地理实践活动的

  性质,从空间定位、获取信息、科学论证和分享交流等角度进行评价,还有基于活动开展的顺序,从实践准备、实践设计、实践实施等角度评价。

  二、教学现状分析

  作为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地理实践力本应受到教师与学生的重视,然而受到其特点及外界因素的影响,大多数教师对地理实践力的关注少之又少。广大学生与教师一直被灌输高考的重要性,这也使得诸多高中学校以高考为最终目标,导致学校、教师在知识的传授中存在巨大的偏向,高考考什么,什么就是重点。而在前些年的高考地理题目中,对学生地理实践力的考查较少,使教师对此素养的关注较少,导致一些教师不理解地理实践力的内涵,误将地理实践力等同于地理实践,认为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只能在日常实践中培养,将其与课堂相剥离。另外,我国“重理轻文”现象严重,一些未进行高考改革的地区,高中时期的理科生远远多于文科生,而在大多数理科生心中,地理成绩与自身的高考并无关系,导致学习积极性低下,一些教师也抱有同样的想法,在课堂之中敷衍了事。此外,一些学校对地理学科的重视程度不足,教学投入较少,地理教学设施简陋、老旧,教学所需的实验器材、实习工具更是短缺。更有甚者,一些学校里与地理相关的东西仅有地图与地球仪,导致地理教学枯燥,理论与实际联系不强,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三、提升地理教师地理实践力的构成策略

  (一)确定实践力培养的相关目标

  高中地理教师要充分考虑实际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基本要求,对实践力培养的目标要明确,并表现出足够的重视态度,在设定实践力培养目标时,要做到清晰、明确、具体,尽最大可能地细化教学目标,通过阶段性教学内容的设计,提升地理实践力。例如,在教学“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中,教师首先要明确这部分内容的实践力培养目标,并做出合理的规划,制定出目标的明细:首先要让学生对水资源的概念有清晰的了解,下一步尽可能掌握水资源呈现出的不均匀特征,紧接着根据水资源短缺以及有限的特点,让学生做出思考,最后让学生

  讨论水资源的质量好坏对人类活动造成的影响。根据清晰的目标思路展开相关的教学活动,教师的三维目标体系会在学生脑海中形成深刻的印象。

  (二)结合周边环境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教师要充分结合观察、调查等方法,引导学生对地理信息学会收集与处理,并逐渐提高地理实践的相关兴趣。基于此,高中地理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观察感受,让学生对地理学科知识的掌握,能够建立在地理实践力的基础上。比如,在上课的时候让学生观察教室中不同季节,太阳照射进教室的方位;或者对学校附近的商店类型的选址进行观察,分析此地区所在的商场存在的地理优势;观察放学路上的车流变化;或者在课外时间让学生去乡村参与农事活动,体验农作物受到地理纬度的影响,造成的差异等。除此之外,还可以结合仿真式地理实践活动,让学生结合相关的地理实践视频,让学生在侧面间接性地了解地理,让学生的地理调查活动更加高效。

  (三)精选研学主题路线

  地理研学实践活动首要环节即明确研学主题,更是设计课程内容与制订研学实践活动主线的重要参考因素。高中地理教师需结合新课程标准针对地理实践力培养提出的实施建议以及学生学情并适当参考教辅书确定研学主题。其中教师需规范描述主题,随即围绕主题开展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活动,积极鼓励学生捕捉课堂与现实生活中与主题有关内容并制订相关活动。明确主题后就要选取相对应的实践路线和基地,学校需具备独立开发地理研学实践活动路线与基地能力,进而开展调查、观察、实验、走访等一系列活动,最大化呈现实践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提升高中生的地理实践力可培养高中生的地理综合能力,对学生以后的发展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地理实践力的内涵,提出了改善教学条件,开发校外实践基地、多措并举,提高教师素养、开展实验教学、举办研学活动、有效开展地理实践活动等,旨在让高中生接近生活、走进地理,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此外,学校、教师也应积极转变思想,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新的地理教学方法,有效培养与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参考文献

  [1]周立叶.提升地理教师实践力的策略[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9(09):51-52.

  [2]梁金莲.地理实践力在地理研学课程中的培育和应用策略[J].试题与研究,2019(25):59-60.

  [3]马伶玉,付一静,T魏潇.地理教师地理实践力的构成及提升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9(18):56-58.

篇十五:地理实践力包括哪些方面

 地理核心素养之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要求培养对学生终身有用的地理核心素养。地理实践力是地理核心素养之一,它是指人们在地理户外考察、社会调查、模拟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行动能力和品质。学生具备地理实践力,就能够运用适当的地理工具完成既定的实践活动,对地理探究活动充满兴趣与激情,并会用地理眼光认识和欣赏地理环境。地理实践力是满足学生终身发展必不可少的核心素养,是21世纪的重要技能和探究工具。我国中学地理教学多偏重课本,学生缺少在真实情景中的体验学习,无法有效地培养地理实践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躬行”就是实践,就是要开展地理课外实践活动。本人认为,地理教学可以超越室内教学的时空界限,根据教材或者课题的需要,将地理“课堂空间”扩大,校园、野外、社会等很多地方都可作为地理教学的“课堂空间”。下面,本人就以本校为例,谈如何在高中有效组织地理课外实践活动。

  一、选好实践课题

  我校是甘肃省天水市第八中学,位于天水渭河谷地,南望秦岭,北接黄土高原,自然、人文地理丰富多彩。在高一至高二阶段,本人设计如下实践活动可供选择:实施天文观测(如秋季星空观测,太阳黑子观测,观测北极星地平高度等);地貌观察(麦积山古冰川地貌观

  察,黄土地貌观察,渭河峡谷褶皱构造观察等);水文气象调查(在气象站对天水气象气候进行调查,在水文站对渭河含沙量等进行水文调查);在周边农村进行农业调查(如对元龙花椒调查);学校附近商业网点密度与效益的调查;身边的白色污染和水污染调查;对麦积山旅游资源的调查等等。这些地理课外实践活动,既考虑与教材的衔接,也考虑了天水地理特色和本校周边的状况,选择当地具有代表性的地理事物作为地理实践内容,让学生有亲切感,可以对学生进行乡土情感教育。

  二、设计实践方案

  下面是本人设计并进行的一次野外考察活动方案:关于渭河小支流颍川河流域农药对水源污染的考察。为了进一步落实考察内容和设计具体路线,本人先提前进行详细探查,返校后,经上网查找、到当地相关机构收集资料,最后通过综合考虑和研究,详细制定了考察方案。计划内容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确定野外考察目的:关于渭河小支流颍川河流域农药对水源污染的考察。

  (二)确定考察时间:选择在天气好、自然灾害少的时候。

  (三)确定考察地点:天水麦积区甘泉镇高家庄村苏宝平的大樱桃园处。

  (四)考察内容:沿途观看沟谷地貌、自然带植被类型、农业作物类型、农村民居等等,到达目的地后细致考察农药使用状况。

  (五)准备相关材料:照相机、收集袋、水壶和用以记录的笔记本、铅笔等。

  三、组织实践活动

  2018年5月,根据班级实际情况,本人带领本班学生组织这次实践活动。5月正值果树、小麦、玉米、油菜等作物的用药高峰期,从甘泉镇石沟村流出的小河,流到甘泉镇高家庄村苏宝平的大樱桃园处,这里是廖庄村、高家庄村、石沟村三村农田的交界处,也是农民兑农药用水最便利的位置。同学们亲手捡到废旧农药瓶412个,废旧农药袋以及叶面肥包装袋532个,就这一道沟一个兑药点就产生近1000个废旧农药包装。为了全面了解麦积区的农药使用状况,在本次野外实践的基础上,我们又在本地农牧局做了深入了解,得知全区2017年共销售169吨农药,均用塑料包装和瓶装。经计算推测会留下近50万个塑料农药瓶和近50万只塑料农药袋,合计近100万个农药废旧包装。通过这次调查,我们推测这些带毒的农药包装大多被农民使用完后直接扔进河沟,后经雨水冲入河流,造成水源污染。

  四、总结实践成果

  活动结束后,本人组织学生对野外记录和收集到的文字资料进行

  整理,对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分组撰写考察报告。撰写考察报告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的极好形式,一方面可充分调动学生深入钻研地理科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提高他们运用地理知识表达问题的能力。报告中提出了农民使用农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解决农药废旧包装的下列五点建议:

  (一)加大对农民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民科学施肥的用药意识和技能。

  (二)加强政府职能部门监管,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作用,强化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执法。

  (三)政府加大资金投,建立稳定的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经费渠道,构建农药废旧包装的收购体系。

  (四)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

  (五)加快培育示范村镇建设,发挥种植大户的示范作用,带动绿色高效技术更大范围应用。学生完成考察报告后,老师认真批阅后进行分析和点评,组织学生在室内课堂教学中展示考察成果,对同学们的努力进行了积极肯定,同学们热情高涨,思维活跃,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通过这次地理实践活动,学生对地理内容从领会到理解,再到提出建议,达到了地理核心素养尤其是地理实践力的提升。我相信

推荐访问:地理实践力包括哪些方面 哪些方面 地理 实践

本文链接:https://www.xpbxgsx.cn/zhuantifanwen/fanwendaquan/871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24 精优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浙ICP备15042696号-1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