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精优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范文大全 >

粮食工程专业发展状况7篇

时间:2022-12-08 20:35:06 来源:精优范文网
导读: 粮食工程专业发展状况7篇粮食工程专业发展状况  欧阳道创编  2021 03 06  粮油加工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时间:2021 03 06  创作:欧阳道  1009-  来源:

粮食工程专业发展状况7篇粮食工程专业发展状况  欧阳道创编  2021.03.06  粮油加工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时间:2021.03.06  创作:欧阳道  1009-  来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粮食工程专业发展状况7篇,供大家参考。

粮食工程专业发展状况7篇

篇一:粮食工程专业发展状况

  欧阳道创编

  2021.03.06

  粮油加工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时间:2021.03.06

  创作:欧阳道

  1009-

  来源:产业发展处善良

  06

  浏览字体:(417)大中

  小

  。

  提高粮油加工业发展水平,促

  进粮油食品消费与营养改善

  ——何毅同志在中国粮油学会营养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中国粮油营养研讨会的发言

  2009年12月2日草稿

  食品工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生命工业,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粮油加工业是食品工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生产流通、衔接产销、稳定供给的重要纽带,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环节,在解决“三农”问题、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粮油是人们最重要的食粮,也是食品工业的最基础原料,粮油

  欧阳道创编

  2021.03.06

  欧阳道创编

  2021.03.06

  加工产品与人民生活和生命安全息息相关,是一个永不衰败的朝阳产业和生命营养健康产业。

  一、我国粮油加工业的发展现状

  “十一五”以来,我国粮油加工业呈现持续快速发展态势,粮油加工业总体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企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企业组织形态进一步优化,生产集中度持续提高,产品质量显著改善;对改善城乡居民营养、提高生活水平,推动相关产业发展、扩大就业、带动农民增收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做出了贡献。据国家粮食局粮油加工业统计,2008年,规模以上粮油加工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9733亿元,工业增加值1264亿元,年末从业人员88万人。2009年1-6月,规模以上企业大米、面粉、食用油等主要产品产量同比增幅10%左右。

  1.粮油加工产品产量持续增长,品种结构渐趋合理

  2008年以来,粮食加工业经受了国际金融危机的考验,主要粮食加工产品产量持续增加,比上年增长率超过10%,有效保障了国内粮食消费需求。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2008年特等米和标准一等米产量占大米总产量

  欧阳道创编

  2021.03.06

  欧阳道创编

  2021.03.06

  的92.2%;小麦特制一等粉、特制二等粉和专用粉产量占小麦粉总产量的81.9%。

  2.粮油产品质量明显提高,食品安全不断加强

  粮油加工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不断完善,截止到2008年末制修订粮食加工标准380项,2003年以前的标准全部得到更新。建立了905家中央和地方各级粮食质量检验机构、200个国家粮食质量监测站(中心)、建立了905家中央和地方各级粮食质量检验机构、200个国家粮食质量监测站(中心)。2008年大米、小麦粉总体合格率达到95%。

  3.多元化主体格局形成,布局向主产区集中

  多元化加工主体格局已经形成,民营企业占主导地位。2008年,民营企业、外商及港澳台商企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分别占总量的60%、32%、8%。产业布局向主产区集中。2008年,东北3省和长江中下游6省大米加工实际产量分别占全国的79.4%;黄淮海6省小麦粉实际产量分别占全国的77.2%。

  4.企业实力明显增强,龙头企业逐步壮大

  欧阳道创编

  2021.03.06

  欧阳道创编

  2021.03.06

  粮油加工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逐步提高。大米加工、小麦粉加工、玉米深加工业前十位企业的销售收入分别占总量的11.8、12.3、42.3%。2008年底,全国已有日处理稻谷400吨以上的大米加工企业115个,日处理小麦400吨以上的面粉加工企业236个,日处理油料(或精炼油脂)1000吨以上的油脂加工企业92个,分别比2002年增加了106个、189个、65个;全国已有1773个粮油企业成为国家级或者省级、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总产值占全行业36.2%,利润总额占全行业46.2%。大型企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带动了整个粮食产业的发展。

  5.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综合利用稳步提高

  一批重大关键技术与设备开发取得明显成效。攻克了一批稻谷、小麦、玉米、大豆等深加工关键技术,稻壳、米糠、玉米胚芽和小麦胚芽等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取得新突破。大型粮食加工成套设备制造技术提升较快,日处理稻谷480吨、小麦1000吨,年产玉米淀粉20万吨等成套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粮油加工业发展面临的挑战: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及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粮油加工业仍然存在较多影

  欧阳道创编

  2021.03.06

  欧阳道创编

  2021.03.06

  响和阻碍行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问题。如粮油加工业结构不够合理;企业总体规模仍然很小,生产集中度还不够高;技术水平相对落后;标准体系和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善,食品安全问题仍然突出,食品安全信用意识缺乏,环境污染问题较多;与工业配套的装备发展相对滞后等。这些问题的解决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我国是否能最终建立现代化的粮食生产和营养健康保障体系,从而由粮油食品生产大国转变成为生产强国。1、现代粮油加工体系尚未建立。粮食加工企业规模小、数量多、布局分散、经营粗放、产业集中度低,产业结构不合理,总体发展水平不高。粮食加工与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有效衔接不紧密,对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带动粮食产业发展的能力有待加强,粮食加工调节供求平衡的动态机制尚未形成。粮食产业链仍是以粮食生产供给链为主体,其下游加工需求环节始终无法对种植环节形成有效的指示,而这种供给关系又制约了下游加工环节的发展。主食品生产方式相对落后。小作坊和集约化等生产方式仍是市场的主体。粮食应急加工体系建设刚起步。

  2、部分产品加工能力相对过剩。2008年,稻谷、小麦、玉米加工企业产能利用率分别为46%、50%和

  欧阳道创编

  2021.03.06

  欧阳道创编

  2021.03.06

  65%左右,加工能力相对过剩。这既存在需要淘汰的落后产能,也有因产品种类单一所导致的结构性产能过剩、布局不合理所导致的区域性产能过剩。

  3.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粮食加工业科技投入少,2008年仅占销售收入的0.2%左右,大大低于发达国家2%~3%的平均水平。技术创新体系不完善,缺少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等创新平台。某些真菌毒素的关键检测技术和设备落后,危险性评估控制技术未广泛采用,新产品安全性评估欠缺。

  4.副产物综合利用水平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稻壳、米糠、肤皮、薯渣等副产物数量大,综合利用率低。65%左右的稻壳粉碎后被用作低效饲料配料,用于稻壳发电和直接填烧锅炉占19%左右;米糠用于制油仅占5%左右,绝大部分未经处理而用作饲料。

  二、粮油加工业的发展趋势

  1、粮食消费变化提出新要求。保障十多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随着我国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逐步迈进,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我国食品消费结构变化加快,粮油食品工

  欧阳道创编

  2021.03.06

  欧阳道创编

  2021.03.06

  业化制成品的需求迅速上升,对粮食的需求已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己经由对量的追求转向对质的追求,更加注重安全、优质、营养、方便,粮食消费进一步多样化;同时,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粮食消费逐步由自给型向商品型转变,为粮食加工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适应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未来我国粮食中口粮的消费将有所减少,饲料粮和工业用粮的消费将有稳中趋增。

  从市场经济国家发展分析,当一个国家居民恩格尔系数降到40%以下,人均GDP达到1000~3000美元时,是居民膳食结构发生迅速变化的关键时期,也是营养干预的最佳时期。目前我国正处于这个发展阶段。我国城市居民的恩格尔系数2008年为37.9%,农村为43.7%,2008年我国人均GDP已突破3000美元大关。可以预计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将对食品消费总量和结构产生重要影响。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由1,000美元增至3,000美元的阶段,

  2、人们对粮油食品的安全问题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

  党中央、国务院对食品安全问题高度重现,《食品

  欧阳道创编

  2021.03.06

  欧阳道创编

  2021.03.06

  安全法》的颁布实施,将使得食品安全局势日渐趋好。尽管如此,当前食品安全局势依然十分严峻,食品安全事故仍然时有发生。为确保粮油食品安全,粮油加工业企业应当加强食品安全检测监测能力建设,要对粮油食品供应链进行全程监控,增加原料检测、过程检测、出厂检测能力,提高企业食品安全管理的技术装备水平。

  3、方便食品的发展和产品的多样化是今后粮油食品工业发展的重要特征。当前我国粮油加工业主要还是以初加工为主,精深加工程度较低,制成品水平低,主食品工业化比例低。市场上缺乏符合营养平衡要求的早、中、晚餐方便食品,也缺乏满足特殊人群营养需求的食品。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简便、营养、卫生、经济、即开即食的方便食品市场潜力巨大。同时,随着消费群体结构的变化,也对食品方便化提出了新的要求。

  4.高新技术将在粮油加工业得到广泛应用。在粮油加工业的技术层面,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等战略高新技术不断向粮油食品工业的渗透和融合,促进了粮油加工业的快速发展。世界粮油食品工业已经从经验走向科学,并且正从追逐生产率和优化产品的可

  欧阳道创编

  2021.03.06

  欧阳道创编

  2021.03.06

  制造性走向可预测性的高品质、高技术含量产品的研发和制造。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与粮油食品加工业的不断融合,为我们粮油加工业实施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粮食资源利用率,实现精深加工化,延长产业链,实现技术升级、产业升级创造了条件和机遇。

  5.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化进程加快,将为粮油加工业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原料。未来十年,我国将实施《全国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强专用农产品原料基地建设,促进农业由生产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加工导向型转变,为粮油加工业发展提供优质、专用的加工原料。

  三、关于提高粮油加工业发展水平,促进粮油食品消费与营养改善的建议

  当前,我国正处于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粮油加工业发展与人们生活营养改善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要求我们要正确分析现阶段我国粮油食品与营养发展的现状,准确把握趋势和挑战,要求我们要提出和制定正确的粮油加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与食物消费与营养发送相适应的思路和目标,要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提高粮食资源利用效率为

  欧阳道创编

  2021.03.06

  欧阳道创编

  2021.03.06

  前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完善形成结构优化、布局合理、产业协调、技术进步、竞争力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粮油加工业体系。

  根据《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发展规划》要求,正在制订的《粮食加工业发展规划》(2010-2020年)提出,将“安全”作为基本要求,将“优质、营养、方便”作为产品发展方向;倡导合理加工,改变片面追求“精”、“细”、“白”的消费倾向。以营养科学为指导,加快粮油加工产业升级。

  1、粮油食品的营养与健康决定了我国粮油加工产业的发展水平。把粮油食品的营养价值置于核心地位,在加工制造设备的选择、加工制造技术和食品研发方面必须首先考虑对粮油食品营养价值的影响。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正处于温饱到小康的转型期,对营养合理、符合健康要求的食品需求十分迫切。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和对自身健康状况的关注,不仅期望粮油食品具有良好的食用价值,保存粮油食品中的营养成份,还希望粮油食品具有特定的保健功能,以预防、延迟疾病的发生,促进疾病的康复。粮油食品加工企业要注重开发营养搭配科学合理的新产品,开发营养强化食品和保健食

  欧阳道创编

  2021.03.06

  欧阳道创编

  2021.03.06

  品,既要为预防营养缺乏症服务,又要为防止因营养失衡造成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服务。

  2.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企业将进一步整合、提升,向集团化方向迈。发展优质产能,淘汰落后产能。扶持龙头企业,培养一批技术创新能力、现代管理能力和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通过联合、兼并、收购等资本运营方式,实现“强强联合”、“强弱联合”,培育和组建一批资本结构多元化、产品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服务宏观调控的大米加工业龙头企业或集团企业。

  一是以发展粮油食品为重点的粮油深加工将进一步加快。注重发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实现效益的最大化。为实现小康社会发展目标,满足现代生活节奏加快,消费趋向膳食方便化、营养化、多样化的需要,粮油主食品工业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方便面、方便米粉、方便米饭、速冻食品、主食面包以及工业化生产的馒头、花卷、豆包等各种米面食品将大量出现。与此同时,传统主食品的各种生产工艺和设备的研究也将得到较快发展;冷冻技术、膨化技术、高压蒸煮技术和焙烤技术将大力推广应用;以粮油为主要原料的休闲、旅游

  欧阳道创编

  2021.03.06

  欧阳道创编

  2021.03.06

  食品的品种、产量和销量将不断增加;中式快餐的集约化生产、配送、连锁营销配套工程将加快实施。大力推进传统米制品主食工业产业化,蒸煮食品的安全性和健康性,主要与加工方式有关。

  二是粮油加工的副产品综合利用将进一步发展。粮油加工中的副产品如米糠、小麦胚芽、饼粕以及油脂精炼过程中产生的皂脚、馏出物等等,大多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多种微量元素和生物活性物质,但多年来由于我国加工企业规模小,资源集中困难以及提取技术的限制,这些宝贵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今后,随着粮油加工企业的大型化、规模化、集团化以及提取技术的不断成熟,我国的粮油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将会不断有新的发展。使粮油加工业发展成为绿色环保的产业,以循环利用、节能高效、生态环保为准则,加大对原料的综合利用、充分利用“榨干吃净”,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能源的消耗。

  3.大力加强粮油加工业自主创新。目前粮油加工业科技自主研发的能力仍然比较薄弱,我们要在加强基础研究的基础上,支持一批集约化高效利用、清洁生产、

  欧阳道创编

  2021.03.06

  欧阳道创编

  2021.03.06

  节能降耗重大关键技术开发的研制工作,促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研究开发和转化。同时,加速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充分利用优秀传统工艺技术与高新技术的组装、集成和工程化配套转化,促进粮油加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和行业新科技进步。

  要加强粮油加工业领域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产业科技创新联盟、国家工程中心的建设,培育粮油加工业科技创新平台和研发基地。

  要高度重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它对我国粮油加工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要加大创新力度,缩小与国外同类设备的差距,注重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适合我国原料特点的新装备,还要注重开发主食产品生产设备和精深加工的成套设备。

  4.加强食品安全及检测监测能力建设。从田间到餐桌,涵盖多个环节构成的完整的产业链系统。贯彻《食品安全法》,使中国食品产业的发展进入了以安全为主导的轨道中。要建立严格的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制度、准入制度、溯源制度、召回制度等。食品安全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民生问题,是粮油加工业发展的生命线。一是加强粮油加工业食品安全检测监测

  欧阳道创编

  2021.03.06

  欧阳道创编

  2021.03.06

  能力建设。二是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提高粮油加工食品行业准入门槛。三是加快制定和修订粮油食品加工行业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标准,加快加工业标准体系制修订。四是建立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机制。建立健全食品召回及退市制度。五是加强粮油加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

  5.提倡科学消费,优化居民膳食结构。大力宣传和推广《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引导居民科学膳食,健康消费。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避免精米、精面、精油等的过度加工。为何要提倡谷类为主?膳食中谷类食物提供能量应达到膳食总能量的一半以上。1、以谷类为主的膳食模式既可提供充足的能量,又可避免摄入过多的脂肪及含脂肪较高的动物性食物,有利于预防相关慢性病的发生。2、谷类食物中的能量有80%~90%来自碳水化合物,只有膳食中谷类食物提供能量达到总能量的50%~60%,再加上其他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才能达到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适宜比例。食用油消费要适量,提倡是多种油脂搭配使用,以保证人体对各种脂肪酸的需要。粮油加工要合理确定加工精度,不要盲目追求“精加工”,要多开发既能保持粮食中各种营养成份又方便可口的多种多样的粮

  欧阳道创编

  2021.03.06

  欧阳道创编

  油食品

  时间:2021.03.06

  2021.03.06创作:欧阳道

  欧阳道创编

  2021.03.06

  

  

篇二:粮食工程专业发展状况

  食品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以食品科学和工程科学为基础,研究食品的营养健康、工艺设计与社会生产,食品的加工贮藏与食品安全卫生的学科,是生命科学与工程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食品科学与工业工程的重要桥梁。

  随着世界人口膨胀带来的粮食危机不断加剧,以及食品领域大工业化时代的到来和人们对食品营养与卫生的关注加深。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在食品行业内的工程设计领域,营养健康领域,安全检测领域,监督管理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职责与作用。

  根据院校不同,该专业有食品加工储藏与运输、食品营养安全与检测、食品工程设计与研发、食品品质管理与监督、食品企业经营管理等方向。日益受到社会各个方面的重视与支持,就业前景良好。

  一、食品科学与工程1、就业前景“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人类维持生命与健康的第一需要。然而,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传统的食品制造与食品简单加工在食品工业中所占的比重日益下降。富裕起来的人们开始关注健康、营养,并形成一个庞大的潜在市场。高科技、高附加值的食品企业不断出现,营养保健食品、生物食品、食品的精深加工业宜居创出了很多驰名品牌。这些都为食品工业毕业生大显身手提供了广阔的舞台。2、就业目标(1)工程技术人员:在大、中型食品企业及中外合资企业从事科技开发、工程设计和组织管理工作;(2)营销管理:在食品贸易公司从事贸易往来、销售管理等工作;(3)营养师:在食品生产企业从事食品检验工作3、国家建设点(1)重点高校:江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海南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宁夏大学、南昌大学(2)一般高校:北京工商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大连工业大学、吉林工商学院、上海海洋大学、南京财经大学、青岛农业大学、武汉工业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广东海洋大学、河北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徐州工程学院、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西华大学二、食品质量与安全1、就业前景该专业是一门与普通百姓“菜篮子”息息相关的专业。随着绿色食品的发展与普及,绿色食品企业对人才的渴求程度更是日益凸显。许多大型的食品企业都需要相关的食品质量与检测的专业人员。2、就业目标食品检测人员:到食品工业企业、工商行政管理、商检、海关部门、食品质量监督机构、大中型企业实验分析室从事食品生产、营养与食品安全的管理、公共营养等方面的工作。3、国家建设点(1)重点高校:中国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2)一般高校:浙江商业大学、河北科技大学、广东海洋大学三、粮食工程1、就业前景

  该专业在本科院校属于一个新专业,全国招收该专业本科生的高校只有四所,即使加上高职院校,每年粮食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也不足千人,是个供给严重不足的专业。

  从近几年来看,学生就业主要面向两个领域:一是大中型制粉、油脂、饲料公司和相关的合资、独资企业;二是大中型与食品相关的机械、化工企业。工作地点大部分集中在江苏、广东、上海、天津、青岛、郑州等城市。

  2、就业目标(1)工程技术人员:在与粮食加工有关的各类企业从事研发工作;(2)管理人员:在各级粮食、粮油购销储运公司、粮食储备库等单位从事管理销售工作;(3)公务员:在外贸、商检、海关等部门从事相关的粮食流通与质量检测工作。3、国家建设点(1)重点高校:无(2)一般高校:河南工业大学

  

  

篇三:粮食工程专业发展状况

  【专业介绍】粮食工程专业介绍

  粮食工程专业介绍一、专业概述专业名称:粮食工程专业代码:610307粮食工程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具备粮食工程方面知识和设计研究能力,具有较强理论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碾米、制粉、油脂制取与精炼等工艺技术的设计、测定、生产管理、粮食油脂资源综合利用、淀粉加工、蛋白生产的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

  粮食工程专业介绍二、培养目标粮食工程专业面向21世纪,面向地方经济建设,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性应用型人才,能适应现代粮油加工业发展的需要。通过学习,掌握生物化学、食品化学等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掌握粮油食品分析检测方法、工艺设计、设备选用、生产管理知识;面向科研院所、企业、政府等,从事粮油食品加工、检测、设计及管理。同时为粮油加工及检验、农产品加工及相关学科输送研究生。

  粮食工程专业介绍三、培养要求粮食工程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能够从事粮食与饲料加工技术及管理、粮油与饲料品质检测、粮油新产品的研发等实用型高级专业人才。

  粮食工程专业介绍四、主要课程粮食工程概论、粮食生产技术、粮食产品加工、粮食贮藏、粮食运输、粮食市场营销、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微生物、食品分析、粮油加工工艺、发酵食品工艺、焙烤制品工艺、食品机械与设备、课程设计、粮食储运综合实训、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验环节。

  粮食工程专业介绍五、就业方向

  粮食工程专业的毕业生能够在粮油食品、生物化工、饲料等领域从事行政和企业管理、生产技术管理、品质控制、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等工作,或者在相关的院校、科研机构从事教学及科学研究工作;也可以在外贸、商检、海关等部门从事相关的粮食流通与质量检测工作。近几年本专业的毕业生一次就业率都在95%以上。

  粮食工程专业介绍六、就业前景粮食是人类的重要主食原料,作为一个人口和农业大国,中国的粮食加工是一个永不衰落的行业。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经济的增长,市场对高质量粮食加工技术与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黑龙江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国家后备商品粮战略生产基地和贮备基地,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是该省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总产量、商品量和储量均居全国前列,具有较大发展潜力。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篇四:粮食工程专业发展状况

  粮食加工行业调研报告

  一、行业界定

  粮食加工行业也称谷物磨制行业,指将稻谷、小麦、玉米、谷子、高粱等谷物去壳、碾磨,加工为成品粮的生产活动。

  二、行业发展环境

  粮食是国民经济的一大命脉,是每个家庭的必需品。而粮食加工产业则可以使粮食作物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利用,显著增加粮食附带价值。可以说,粮食加工产业的发展情况,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也提升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精神,促进本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吉林省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政策提出,到2020年,力求在推进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上取得新突破,在重点项目建设、产业集群集聚发展上取得新成效,在打造特色品牌、提高市场化水平上取得新进展,不断提升农产品加工业核心竞争力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农产品加工业全口径销售收入突破7000亿元,年均增长7.5%以上。到2025年,农产品加工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转型升级取得突破性进展,培育一批国内领先的知名品牌、大型企业集团和产业集群,农产品加工业在发展现代农业、带动农民增收中的作用更加凸显。农产品加工业全口径销售收入实现10000亿元,年均增长7%以上。

  作为国家粮食主产区,吉林省将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持续发展粮食深加工产业。大型粮食加工企业将走向集约化加工之路,而中小企业将会加强联动建设产业集群,强化协调发展能力。

  三、行业现状及趋势

  近几年,吉林省围绕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把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作为主题,把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作为农业现代化建设试验示范、创新发展的平台和载体,全面加快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建设。各示范区综合发展水平稳步提高,呈现较快发展态势,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呈现出可喜的新趋势、新变化、新特点,开创了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数据显示,2019年,吉林省粮食总产量达到775.6亿斤,增产49亿斤,净增量居全国第1位,占全国总增量的41.26%,连续7年稳定在700亿斤以上。粮食单产每亩达到916斤,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0.1%。截至2020年4月末,吉林省共收购粮食688亿斤,其中玉米598亿斤,稻谷85亿斤,大豆及其他5亿斤。在此背景下,吉林省粮食加工行业规模不断扩大。吉林省通过政策扶持,整合现有资源和引进投资者,加快改造升级和体系建设,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产业布局逐渐趋向合理,产业链条有所延伸,市场竞争力有所增强,以市场为导向、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农工商一体化、产销一条龙的新型粮食加工体系已见雏形。

  具体来看,吉林省粮食加工行业发展呈现以下发展特点: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集约发展作用显现。全省粮油加工业工业总产值和销售收入均创历史新高,入统的粮油加工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480亿元,产品销售收入3441亿元,年均加工转化粮食1750万吨。特别是玉米深加工能力稳定在1500万吨,位居全国第二。

  产业布局趋向合理,产业结构得到优化。粮食精深加工项目和粮油加工园区建设步伐明显加快,自主创新能力有所增强,产业集聚效

  应和产业链协同发展优势开始显现,初步实现了产业布局与结构的双优化。产品结构不断优化,质量安全不断提高。全省粮油产品质量安全明显提

  高。粮油新品种开发、质量安全提升、全产业链建设等方面成效显著。发芽米、糙米、冰麦粉和特色杂粮等一批营养健康的新产品的产能有所增长。主食产业化开始有序推进,各类米、面和玉米、杂粮工业化制品开始走向多样化、便利化、优质化、营养化的发展轨道。“放心粮油”产品丰富多彩,市场认可度不断提升。

  大米品牌建设实现重大突破,吉林大米知名度不断提高。省政府

  《关于推进吉林省大米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加快实施“健康米”工程的指导意见》,将吉林大米品牌建设纳入全省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推动以吉林大米品牌为核心的“健康米”工程,系统打造吉林大米品牌,省市县三级财政累计投入6500多万元,围绕吉林大米“好吃、营养、更安全”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推介活动。启动“吉林大米”地理证明商标的注册工作,组建“吉林大米产业联盟”,建立“吉林大米网”销售平台,在全国中心城市开设了750家“吉林大米”直营店、1100多个商超销售专柜,实现了线上线下互动,吉林大米品牌价值不断攀升,全省中高端大米量价齐升,拉动普通大米平均销售价格由2.30元/斤提高到3.00元/斤,稻米产业新增产值138亿元。在全国稻谷市场供大于求的格局下,吉林省90%以上的稻谷均由大米加工企业以高于托市价格收购,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

  标准化工作不断完善,行业管理进一步规范。完成16项粮食国家和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其中《水浸悬浮法》行业标准被评为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和吉林省政府标准创新贡献二等奖,《高

  油玉米》国家标准被评为吉林省政府标准创新贡献三等奖,《弱碱性粳米》吉林省地方标准通过审定并实施。

  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没有及时确立粮油加工产业在粮食流通中的重要地位,导致粮食加工在农产品加工增值转化中的比较经济效益差,弱势产业特征明显。二是产能过剩依然突出,玉米深加工产能闲置三分之一,规模以上稻谷加工企业的平均开工率不足28%,大豆加工企业平均开工率也不足30%。三是产业与产品结构仍需进一步调整。四是自主创新不足,资源综合利用率低。五是主食产业化率偏低。六是粮油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特别是加工企业诚信体系和粮油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尚需进一步健全。

  趋势方面,调整产业结构提供了政策支持。国家向主产区集聚和倾斜的粮油加工产业政策给我省布局和调整产业结构提供了政策支持。省委省政府对“吉林大米”品牌建设的高度重视为粮油加工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助力。粮食收储制度改革给因原料成本高而步履维艰的玉米和饲料加工企业及养殖企业带来了转机。粮食“去库存”为粮油加工业提供了阶段性发展机遇。

  

篇五:粮食工程专业发展状况

  第二章公司业务与技术

  2.1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大宗农产品(小麦、水稻、玉米及大豆、花生、油菜

  籽、棉花等)是我国农业的主要产品,粮油是我国城乡居民的主要膳食之一,粮油产业是我国的一个朝阳产业。目前,由于我国粮油产业先期已进入市场化运作,因而国内的粮油产业已形成了国有、民营和合资等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市场格局,市场上粮油制品琳琅满目,基本满足了目前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

  作为农业大国,粮油产业是我国的一个朝阳产业。目前,我国粮油行业正处在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粮油加工行业持续增长,出现了速度加快、效益提高、从业人员增加的新局面。

  但是,随着我国粮油食品消费的不断提高,粮油加工技术新成果层出不穷,我国的粮油行业逐步向国际化迈进,因而我国在粮油加工技术和粮油加工设备等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开发。

  近几年来,国内油脂行业发生了一系列根本变化。一方面,由于消费需求快速释放,行业内企业规模随之壮大。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正式对外公布的一份我国大豆压榨行业的公告中称,我国现有大豆压榨能力是实际需求的2.6倍以上,大豆压榨业的年综合平均开工率不足40%,我国的大豆压榨能力严重过剩。其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加大了投资风险和经营风险,在整个市场形成恶性竞争,不利于国内大豆产业的长远发展。

  另一方面,由于国内加工原料短缺,油脂加工业已成为严重依赖进口的国内产业(当前中国大豆、豆油、棕榈油进口依赖度分别达到63%、85%和100%),行业盈利受全球化因素影响较大。由于这些深刻的内外部原因驱动,国内粮油行业进行整合有着其必然性。整合是行业的必然趋势。这种整合不但发生在经营面临困难的企业中,也同样会出于经营业绩优良企业的战略诉求而发生;小企业使然,大企业亦使然。这是因为,行业进入整合期,也是优势企业可以以最低经济代价来建立完整油脂加工、营销、物流系统,延伸自身粮油供应链的历史机遇,民营企业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

  中国粮油行业市场现状,为外资企业入驻中国创造了条件,国际许多粮油行业企业已经看中在中国低成本拓展市场的机会,随着外资投入逐步加大,中国国内企业改革重组迅速加快。同时新的行业制度等政策的颁布和实施将促使我国粮油行业洗牌,企业兼并重组将在政策的促使下大力发展。由于当前粮油行业效益下滑,所以对粮油行业企业授信更要慎重。建议银行加强对粮油行业企业的筛选,选择行业龙头企业、长期增长的企业、具有良好赢利模式的企业,关注粮油行业中国主要的油料作物产量居世界前几位,但是中国食用油料需求巨大,还需要大量进口部分油料作物。中国食用油消费总量可以达到世界前列,但是人均消费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地区分布不平衡,城镇农村消费差别很大。

  中国部分品种食用油产量高于其他国家,但是部分种类产量很低,总体产量也不能满足国内食用油消费,仍需要大量进口。

  中国的油料加工工业获得一定的发展,但是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尤其是在农村,存在很大的市场有待于开发。

  1

  中国食用油产量不能满足国内消费需求,需要大量的食用油进口支持中国食用油消费,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用油需求加大,中国有可能成为食用油进口最大的国家。食用油消费依靠进口,而且食用油进口利润高,所以中国食用油走私比较严重,中国加大查处力度,杜绝食用油走私发生。

  中国食用油消费不平衡,城市居民消费比农村居民消费水平高,小包装食用油在城市市场打开了销路,但是农村市场比较欠缺。

  中国食用油市场占有率主要集中在几个主要的品牌企业,中国的食用油消费进入了品牌时代,品牌竞争十分激烈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会继续下去。

  食用油正处在政策改变,市场空余,竞争激烈的好时期,各个生产企业和商家纷纷开展积极的策略争取更大的市场。嘉里粮油集团和中粮集团是中国食用行业的两大集团,他们的发展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了中国食用油行业的发展。近几年是中国食用油行业政策变化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重要的时期,中国食用油政策变化影响食用油产业的发展。食用油新品种的开发是食用油行业进步的重要动力,食用油应该更加适合中国人的口味、更加健康甚至具有保健的功效。

  中国食用油处在一个比较复杂的投资时期,既有机遇又有危机,投资者应该充分考虑各个因素,谨慎行事。

  子行业,关注粮油行业上下游企业,优化客户结构,针对粮油行业行业需求进行新产品开发。

  2.2粮油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物资,是人们一日三餐不可缺少的重要营养源。在中国的农业部门,有着各品种的育种专业的院士,如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院士、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院士、大豆育种专家盖钧益院士、油菜籽育种专家付廷栋院士,还有棉花育种专家、玉米育种专家、花生育种专家等被评为院士的有多位,而粮油加工业却没有一位院士。是我国的粮油加工业不重要吗?不是,我国的粮油加工业是一个朝阳产业,不但承担着我国粮油食品的安全,还负责着我国粮油的加工、供应、调运和储存工作,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粮油产品的品种琳琅满目,粮油产品的质量都有了质的飞跃。目前,我国粮油加工业已经是一个在国民经济中有显著位置的重要产业。

  与国外相比,我国的粮油加工业已达到一个全新的水平,大型化、规模化、自动化的粮油加工厂比比皆是,现代化的粮油加工厂与国外先进国家的生产加工水平不相上下,特别是油脂加工业,千吨以上的加工厂有100多个,全世界有11个日处理油料6000吨的大型油厂,中国就占了5家,在我国已经形成的五大油料加工区“东北加工区、环渤海加工区、长江三角洲加工区、珠江三角洲加工区和西部加工区”,中国不仅是一个油料生产大国,也是一个油料消费大国,更重要的是一个油料加工大国。从粮油加工业的技术水平上说,中国的粮油加工业与国外先进国家可以“同日而语”了!

  自“六五”、“七五”、“八五”、“九五”及“十五”以来,我国粮油科技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科技成果,等级面粉生产技术、大米抛光技术、湿法加工玉米新技术、大型油脂浸出新技术及油脂全精炼技术、绿色储粮技术等等,一大批粮油科技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发明奖等奖项,取得了一大批自主创新科技成果,极大地改造了我国的传统粮油加工行业。同时,我国粮油行业近几年在粮油副产品利用方面也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如玉米生产乙醇生产技术、谷维素生产技术、棉酚提取技术、用大豆粕生产纤维技术、大豆蛋白生产技术、大豆

  2

  异黄酮生产新技术、生物柴油生产新技术、维生素E生产新技术等等。可以说,我国的粮油行业已不再局限于“磨面碾米和榨油”了!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粮油工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国有粮油工业企业经过改制改组和结构调整,获得了新的生机;民营企业的不断发展使得粮油加工领域既加剧了竞争又充满了活力;外资的大量进入,不仅提高了粮油工业的国际化水平,也为我国粮油工业的技术变革、规模提升、市场拓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目前,我国粮油工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产业初级加工产品多,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低、资金短缺、企业缺乏技术创新能力和发展活力、技术装备相对落后、机电一体化水平低、产品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随着我国粮油工业市场化、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的粮油工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就目前而言,我国的粮油工业正面临着产能过剩、产业安全、产业整合、粮食转化、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有效地加以解决,不仅会制约我国粮油工业的健康发展,而且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我国粮油工业的产业安全和整个粮食安全体系的稳定运行-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行为的一般理论,在我国的粮油工业发展进程中,政府应本着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综合运用各种手段、确保粮油加工产品安全、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合理利用和充分节约各种资源、加强环境保护力度等基本原则,重点采取十个方面的政策措施:(1)科学认识粮油工业的产业地位,确立粮油工业发展的战略思路;(2)科学进行粮油工业的区域布局,避免产能资源的闲置和浪费;(3)合理引进和利用外资,增强粮油工业的产业安全;(4)确立粮油工业的产业组织政策,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确立粮油工业的产业结构政策,进一步促进粮油工业的产业结构升级;(6)明确粮油工业的产品发展方向,推动粮油工业产品结构的优化;(7)明确粮油工业的技术发展方向,提高粮油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8)完善粮油工业产品标准体系,确保粮油工业产品的健康安全;(9)完善财政金融支持政策,确保粮油工业的快速发展;(10)完善粮油工业管理体制,营造有利于粮油工业发展的制度环境。

  关键词:粮油工业;技术创新;产业升级;政策措施

  在市场化、国际化、信息化的背景下,我国粮油工业面临着结构调整、技术升级、企业改制和产业重组的巨大压力。本文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总体要求,通过对我国粮油工业的体制、政策、市场、投资、产能、结构和技术的实证分析,借鉴国际经验,探讨我国粮油工业发展的投资政策、技术政策和产业政策,试图通过体制改革来促进我国粮油工业的整合与重组,通过合理的投资政策和产业政策来优化我国粮油工业的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通过合理的技术政策来提升我国粮油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以提升我国粮油工业的整体质量,确保我国的粮食供给的安全水平。

  粮油工业在粮食供给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粮油加工是指对原粮、油料等基本原料进行处理制成成品粮油及其制品的过程。主要包括:稻谷加工、小麦制粉、玉米及杂粮加工、植物油加工和粮油加工机械设备的制造。粮油工业是粮油再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和基础性行业,是粮油产业化经营(或者说粮油产业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搞活粮油经营,提升粮油附加值的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也是食品工业的基础工业,粮油加工的产品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是一个永不衰败的朝阳工业。

  3

  (一)粮油工业的基本特点

  粮油工业是粮食再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和基础性行业,它是农产品加工及食品工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作为粮食面向市场的主要后续加工产业,粮油工业具有粮食丰欠平衡器、增值转化器、效益放大器和食物应急缓冲器的重要作用,对构建新的粮食安全观指导下的国家粮食安全体系具有牵引带动作用和不容忽视的战略意义。粮食增效工程技术与加工产业的持续发展,直接影响着粮食种植结构调整和国家粮食综合能力提升,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体系中一、二、三整体产业链的高效运转,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和农民富裕,带动关联行业和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粮油工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

  1.发展粮油工业,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和健康水平

  “民以食为天”,粮油加工和食品工业关系千家万户,影响着居民一日三餐。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食品市场提出了更多、更高的需求。实现粮食主食品市场多样化、优质化、绿色化、营养化和方便化,改善食物产品结构和营养结构,实现方便、快速的市场供应体系,粮油工业的发展担负着重要的角色。

  2.发展粮油工业,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在我国“三农”发展的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是对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发展粮油工业就是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用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以现代利:学管理方法经营农业,用市场经济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农民,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好生产要素,形成以粮油加工为主的支柱产业,壮大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培植粮食产业化发展的服务体系。以工业反哺农业、以工业带动服务业、以农业支撑丁业和服务业发展,努力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间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

  3.发展粮油工业,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十一五”规划建议指出: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在过去几年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过程中我们看到,以高新技术促进农产品加工增值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具有重要作用,是一个新的产业、经济增长点。东部地区可以利用人才、资金和市场优势,发展具有高附加值的粮食深加工产业;位于东北和中部的粮食主产区,利用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食品加工业特别是以粮食为主要原料的加工业;西部地区以杂粮、杂豆为主,发展特色粮油工业。造福区域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加速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4.发展粮油工业,有利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党中央国务院把发展粮油工业、促进农业产业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措施之一。中发[2005)1号文件将支持在粮食主产区进行粮油加工转化,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措施,并提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温家宝总理曾指出“我国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潜力很大,关键是要根据市场需求,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加工水平、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走贸工农结合的产业化的路子。”

  4

  通过提高粮食产品的加工深度,最大幅度地提高了粮食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和产品的附加值,从而为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开辟新的有效途径。粮油工业的发展具有增加农村劳动力就业和发挥农业资源优势的双重功效。由于粮食的集散地往往在小城镇,粮油工业的发展又可以推动小城镇建设,同时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安排更多的劳动力就业。

  我国粮油工业发展的实证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粮油工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国有粮油工业企业经过改制改组和结构调整,获得了新的生机;民营企业的不断发展使得粮油加工领域既加剧了竞争又充满了活力;外资的大量进入,不仅提高了粮油工业的国际化水平,也为我国粮油工业的技术变革、规模提升、市场拓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一)我国粮油工业发展的现状

  2005年全国人统粮油加工企业11118个,比上年增加2572个,其中:日加工能力100吨以下8321个,占74.8%;100—200吨1762个,占15.8%;200—400吨670个,占6%;400—1000吨264个,占2.4%;1000吨以上101个,占1%。在全部入统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454个,占13.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20个,占1.1%;民营企业9544个,占85.8%。

  入统企业现价工业总产值3011.2亿元,产品销售收入2995.3亿元,出口交货值32.5亿元,利润总额42亿元,年末从业人数37.8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22.5%、22.5%、—35.2%、140.8%和8.7%。按现价工业总产值排序,前10位的省区依次是:山东、江苏、河南、广东、黑龙江、河北、安徽、湖北、福建、广西。总产值超过100亿元的有9个省,其中山东省达506.4亿元、江苏省达418.8亿元、河南省达230.7亿元。

  3.食用植物油加工业

  2005年,全国入统食用植物油加工企业1043个,年处理油料能力5731.5万吨,精炼能力1761.2万吨。其中:日处理能力100吨以下524个,占50.2%;100—200吨220个,占21%;200—400吨151个,占14.5%;400—1000吨85个,占8.2%;1000吨以上63个,占6%。在食用植物油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50个,占14.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58个,占5.6%;民营企业835个,占80%。

  食用植物油总产量1384.1万吨,其中:大豆油709.6万吨,占51.3%;菜籽油278.2万吨,占20.1%;花生油80.2万吨,占5.8%;棉籽油49.8万吨,占3.6%。在总产量中,一级油723.3万吨,占52.3%;二级油118.3万吨,占8.6%;三级油79.7万吨,占5.8%;四级油298.3万吨,占21.6%0。总产量超过50万吨的有山东、江苏、河北、广东、黑龙江、上海、浙江、福建、湖北、河南10个省,具中山东省达220.8万吨、江苏省达217.9万吨、河北省达120.9万吨、广东省达107.8万吨。

  食用植物油企业总产值1410.9亿元,产品销售收入1446.9亿元,出口交货值22.4

  5

  亿元,利润总额19.1亿元,年末从业人数9.9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24.1%、24.1%、—43.7%、417.6%和—15.1%。

  4.粮油加工机械装备制造业

  目前我国粮油加工机械装备研发和制造基地主要集中在江苏、湖北、湖南、河南等地,东北地区有部分玉米粉加工机械。机械制造业主要是稻谷、小麦、玉米淀粉加工装备。江苏省的粮机装备中既有国外知名企业的独、合资企业(如无锡布勒、苏州佐竹),也有国内大型民营股份制企业(如扬州牧羊集团等);湖北、湖南省的粮机企业多是原有的国企改组后的股份制或民营企业(如湖北永祥粮机、湖南的郴州粮机集团等);河南省的粮机企业基本是新兴的民营企业(如开封茂盛粮机)。这些粮机制造企业年销售总额均已超过1.0亿元,大多成立了机械装备制造、工艺设计、工程管理和安装的科研开发机构。机械装备的总体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水平相近,部分装备基本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二)我国粮油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1.民营经济迅速发展,比重进一步提高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化以及国有企业改制重组步伐的加快,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进一步减少,民营企业快速增加,成为粮油工业的主导力量。

  2005年全国人统的粮油加工企业中,民营企业占85.8%,比上年增加9.8个百分点。

  其中:大米民营企业占86.1%,增加8.2个百分点川、麦粉民营企业占87.2%,增加15.1个百分点;食用植物油民营企业占80%,增加7.8个百分点。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相比,除机制灵活外,还具有职工人数少、资产负债率低等优势。虽然民营企业数占企业总数85.8%,但职工人数只占77.1%;民营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2.5%。而国有企业为82.8%,相差20个百分点。

  2.企业规模继续扩大,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在2005年入统企业中,日生产能力400吨以上的大刑企业达365个,比上年增加86个,其中1000吨以上的企业达101个,比上年增加29个。从产品产量来看,年产量达到10万吨以上的企业达103个,比上年增加29个。其中:年产量10万吨以上大米企业28个,总产量达468.7万吨,占入统大米企业总产量的16.1%;年产量10万吨以上小麦粉企业47个,总产量达1217.8万吨,占入统小麦粉企业总产量的35%;年产量10万吨以上食用植物油企业28个,总产量达821.4万吨,占入统食用植物油企业总产量的59.3%;前10家企业总产量占本行业入统企业总产量的比重分别是:大米8.5%,小麦粉17.8%,食用植物油42.3%。

  3.产品质量和档次进一步提高,名牌产品销售量扩大,效益显著

  2005年,粮油产品结构继续向优质和高档方向调整,特一粉在小麦粉中所占比重达到42.6%,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一级油在食用植物油中所占比重达到52.3%,比上年提高15.9个百分点。几年来,通过大力培育、宣传知名企业和品牌,普遍增强了企业的

  6

  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推动了经营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水平的提高,名牌产品越来越受消费者欢迎,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优势越来越明显。

  2004年被国家质检总局和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授予“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的大米和小麦粉企业产品销售量和经济效益都有大幅度提高。7个大米名牌销售量平均比上年提高39.3%;13个小麦粉名牌的销售量平均比上年提高11.3%,利润总额增长15.6%。黑龙江北大荒米业有限公司产量达55.8万吨,比上年增长37%;河北五得利面粉集团产量达157.3万吨,比上年增长56%;利润总额增长222..9%。

  4.粮油加工企业经济效益大幅提高

  2005年,入统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2亿元,比上年提高140.8%,其中大米企业实现利润13.1亿元,比上年提高42.3%;小麦粉企业实现利润9.8亿元,比上年提高116.3%;食用植物油企业利润大幅提高,共实现利润19.1亿元,比上年增长417.6%。说明大部分食用植物油企业已开始走出困境,特别是国有企业扭亏为盈,比上年增加2.2亿元;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利润增长了998.9%;民营企业利润增长了137%。利润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是2005年原料价格特别是进口大豆价格相对平稳,生产成本下降,企业开工率上升,销量扩大。而且,一些以进口大豆为主要原料来源的企业吸取了2004年的教训,风险意识增强。

  5.粮油加工企业资产负债率有所下降

  2005年入统企业总资产负债率68.5%,比上年降低4.7%;其中:大米加工业的资产负债率为63.6%,比上年降低8.3%;小麦粉加工业为62.6%,比上年降低8.1%;食用植物油加工业为73.7%,比上年降低1,1%。

  一方面,经济效益差、自身积累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国家在信贷、税收、投资等方面,虽然给与粮食深加工一定扶持,但是相对于粮油加工从家庭作坊的传统加工业进入规模化高技术产品的升级改造所产生的资金需求而言,还远远不够。同时,大多数企业由小型初级加工向高技术深加工发展存在资金、市场的种种风险,因此影响了资金的投向。从事粮食深加工与从事其他产品生产的企业之间没有优势,影响投资者的积极性和粮食深加工的发展。粮食产后加工还未能得到像粮食产前、产中一样的重视,投资不足,制约着粮食深加工产业的发展。“十五”期间,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约1167亿了己,仅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2.1%;食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571亿元,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2.8%,远远低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水平。

  我国粮食市场放开较晚,粮油加工企业长期从事米、面、油的传统加工经营方式,企业效益低,利润空间小,在资金、技术、产品、规模及市场等方面相对处于劣势。大部分国有粮油加工企业(特别是未改组改制的企业)负债率高,人员包袱重,开工率低,有些企业已经连续多年不开工生产,设备闲置,有的甚至用于顶抵银行债务。由于管理水平和生产水平落后,国有资产和人才流失严重。大多数国有中小型粮油加工企业缺乏信贷支持,企业的粮源收购和生产经营难以维继;设备老化,技术改造乏力。因此,粮油加工企业自身造血机能差,难以完成自身的升级改造。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外资侵入,我国民族粮油加工企业特别是直接关系到13亿中国人85%以上主食的稻谷、小麦加工业,面临国际经济一体化的严峻挑战。

  7

  3.技术装备相对落后,机电一体化水平低

  目前,我国粮油加工企业的设备和技术,80%处于世界发达国家20世纪70—80年代的水平,约15%居90年代水平,只有5%左右达到目前国际先进水平。现有粮机装备制造企业主要以生产小型成套和单台大型设备为主。由于设计、机械制造技术与材质等多种原因,大型关键设备的技术含量低、可靠性差,设备机电一体化水平及耐用性与国际先进产品有差距。重要的深加工产品的工艺技术装备主要依靠从发达国家引进,仍基本停留在“引进一落后一再引进”的循环中。在引进国外先进设备时,重视硬件,忽视软件,消化吸收后缺少创新突破,缺乏自主技术,难以缩短同发达国家的距离。面对国际市场激烈竞争和发达国家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发展我国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关键技术装备,迎头赶上发达国家的任务艰巨。

  4.产品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善

  粮油工业的质量标准体系、检验监测体系、食品安全体系及质量认证体系建设严重滞后。目前只重视对最终产品的检测(例如国家质检总局从2003年8月开始,对米、面、油生产企业实行食品市场准入制度』nN占QC标志),忽视制定和实行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现有粮油加工企业在产品质量全过程管理方面差距较大,大多数企业还没有进行IS09000族和IS014000族认证,即使有了认证又形同虚没。山于滥用食品和饲料添加剂、非法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同类产品恶性竞争和假冒伪劣产品充斥部分市场,造成粮食制品的安全事故口益增多,已引起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极大疑虑。

  握我国近1/3的大豆加工能力,如果加上金光、正大等,外资已控制我国40%的加工能力。我国粮油工业发展的几个关键问题

  随着我国粮油工业市场化、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的粮油工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

  就目前而言,我国的粮油工业正面临着产能过剩、产业安全、产业整合、粮食转化、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有效地加以解决,不仅会制约我国粮油工业的健康发展,而且将会在很大程度影响到我国粮油工业的产业安全和整个粮食安全体系的稳定运行。

  (一)产能过剩与区域布局问题

  产能过剩已经成为我国粮油工业发展过程中的一大突出问题。这种过剩一方面表现为行业总体的产能过剩,另一方面表现为区域布局不合理所导致的区域性产能过剩。

  目前大米、面粉、玉米、大豆四大品种粮食的现有加工能力大大超出市场成品粮消耗能力,以致开工不足,整体开工率不到50%。据资料介绍,2003年全国社会大米加工能力5.78亿吨,实际加工量1.5亿吨,占加工能力的26%;小麦加工能力1.8亿吨,实际加工量0.92亿吨,占加工能力的51%;大豆加工能力5700万吨,实际加工量2700万吨,占加工能力的47%;玉米工业深加工能力1400万吨(主要是指加工成玉米淀粉和玉米酒精两类),实际

  8

  加工量1150万吨(玉米工业消耗量),占加工能力的82%。由于加工能力过剩,争抢原料,争抢市场,时有发生,产品质量提升和生产稳定性也得不到保证,不适合我国国情的高耗能、高耗水项目仍在建设投产。2005年人统企业中,未开工或基本未开工的约占10%左右,还有很多企业开工不足,生产能力利用率低。据测算,大米企业生产能力利用率平均为34%,小麦粉企业生产能力利用率平均为61%,食用植物油企业能力过剩现象也很严重,特别是近几年各地新建了不少大型油厂,存在着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现象,与此同时,很多地方也在大量建设小米厂、小面粉厂。据吉林省调查,2003-2005年新建的171个大米加工厂中,日加工能力在100吨以上的项目仅有16个,其余都是100吨以下的小机组。

  导致产能过剩和布局失衡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许多企业面对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在缺乏科学的调研与咨询的情况下,盲目上新项目,盲目扩大生产规模,导致了整体产能的迅速扩张;二是许多企业不愿冒创新的风险,在缺乏对产品和产业方向进行准确把握的情况下,既不进行产品更新,也不进行技术创新,将大量投资投向自以为风险较小的传统领域,结果造成了大量低水平项目的重复建设;三是一些粮油主产区政府在规划本地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到粮食和油料在产区与销区的合理衔接,以拉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打造粮油工业主导产业为目标,将本地出产的粮食和油料视为本地可以垄断的资源,通过本地的财政扶持、资金支持和舆论引导,不断追加新项目、迅速扩大产出规模,结果不仅导致了区域性的产能过剩,而且导致了全国性的产能布局失衡,从而带来了巨大的产能闲置和资金浪费。

  (二)外资进入与产业安全问题

  我国粮油工业的发展需要巨额的资金支持,外资的进入无疑可以促进我国粮油工业的迅速发展。但是,由于粮油工业在我国粮食安全系统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因此,外资的进入应当以不垄断我国粮油工业、不增强我国粮食安全的风险为限界。

  现实的情况是,目前仅ADM、嘉吉和邦基三大跨国粮商已经掌若按有效加工能力计算,国内大豆加工实际被外资控制50%以上。尤其是去年大豆危机引发行业重组洗牌以来,随着国内中小企业的停产关闭,外资进一步加快了扩张步伐。如ADM已经参股13个工厂(约1500万吨加工能力),今年拟通过其控股托福公司收购华农集团30%的股份;嘉吉已在东莞、南通投资建厂(约250万吨加工能力),今年还拟收购其他工厂;邦基已收购山东三维。另一方面,我国大豆进口供应也主要由少数跨国粮商控制,如ADM、邦基、嘉吉、路易达孚四家公司垄断了我国80%的进口大豆货源。如按此趋势发展,今后2-3年内,跨国粮商将形成垄断我国大豆加工行业的战略布局。另外,发达国家在高技术、深加工领域实施技术垄断和封锁。如具有战略意义的粮食深加工产品——聚乳酸,可以生产可降解、无污染的塑料和地膜;又如清洁生产大豆浓缩蛋白的醇法制取技术。这些高技术长期掌握在国外跨国公司手中,无疑对我国进行技术垄断,从而垄断我国的产品市场和掠取最大利润。

  外资之所以迅速占领我国的大豆加工业,有着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在我国传统的米、面、油加工领域,米、面作为我国城乡居民的主食,销售价格稳定,而且原粮主要来自于国内,加工环节的利润空间有限,加上水稻、小麦的购销环节由我国政府严格控制,所以稻米加工和麦粉加工对于外资而言暂时还不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而大豆油脂不仅在国内市场上有着广阔的市场,而且其价格空间较大,品牌价值很高,加上国外价格相对低廉的大豆大量进入,为外资在规模化加工的基础上获得巨额利润提供了极佳的机遇。二是外资拥有资本优势、规

  9

  模优势、设备优势、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加上先进的营销理念和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方式,导致其市场拓展速度迅猛、规模扩张势头强劲。三是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一些地区以改革开放为号召,以招商引资为手段,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对于外资不仅青睐有佳,而且给予了许多特殊的优惠政策,而外资企业的发展不仅带来了政绩,而且在引资有奖的政策下给当地负责引进外资的政府官员带来了非常具体的实惠,结果,一些具有大豆加工业基础或有着大豆种植传统的地方政府根本不考虑产业安全和粮食安全,将引进外资进入粮油加工业的工作做到了极致。

  (三)产业整合与管理体制问题

  从国际上看,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西方发达国家就已经掀起了五次产业整合的浪潮,尤其是近几年,其产业整合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大型跨国产业整合多在工业化国家之间展开;产业横向整合占据主要位置;强强联合避免了产业之间的恶性竞争。产业整合主要是为企业获得规模优势;为扩大市场份额,谋求市场安全;为实现优势互补,强化核心竞争力。工业化国家的整合也启发我国今后要在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推动产业调整,在企业自愿的基础上推行企业购并,并把通过产业整合提高竞争力作为发展的根本措施。随着我国经济国际化进程的加速,外资并购的加速和国内产业向市场化方向发展,产业整合带来了国内粮油工业市场格局的重新分布,这无疑给国内粮油加工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推动着这些企业通过不断的整合抢占未来市场生存的制高点。不少外资通过由合资逐步演变成为外商独资企业的“和平演变”方式,加强对一些行业的市场份额度占领。出于对中国市场潜力和经济增长前景的看好,外资抢滩我国粮油工业的速度将进一步加快,表面上平静的合资和合作下隐藏的是激流暗涌的竞争和市场占领。应对这样的格局,我国在保持各个市场均衡发展的前提下,我国粮油工业企业应当通过资本市场进一步整合优势资源,强化主要优势企业,不断壮大自身实力,以应对越来越紧迫的外国资本进入所带来的激烈竞争。

  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的粮油工业企业不仅缺乏与国际资本大鳄直接竞争的实力,而且不能有效地利用国内资本市场进行产业整合。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的粮油工业长期以来吃惯了计划经济的饭,改制改组的步伐业相对滞后,所以未能培育起应对国际竞争的能力和实力;另一方面,我国粮油工业的技术储备、人才储备、营销战略储备皆严重不足,缺乏有效地应对国内外激烈竞争的核心资源。需要特别注意的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我国粮油工业在政府放松管制的同时,没有形成基于市场经济条件的新型的粮油工业管理体制,没有形成有利于民族粮油工业企业健康成长和迅速发展的产业政策和产业规制。因此,迫切需要重新构建新型的粮油工业管理体制,明确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主管部门的职责、行为和效能,制订科学合理的粮油工业的产业发展规划、产业引导和产业支持政策,并以财政政策、金融政策为后盾,促进我国粮油工业的整合与提升,实现民族工业为主导的粮油工业发展格局,确保我国粮油工业的产业安全。

  (四)生物能源与粮食转化问题

  人类使用的三大主要能源是原油、天然气和煤炭,但它们都是不可再生的能源。据国际能源机构的统计,这三种能源还能供开采的年限,分别只有40年、50年和240年。开发新能源已成为人类发展中的紧迫课题。生物能源的开发也就迅速进入了决策者的视野。据科技部有关单位的调研,我国南方的甘蔗、木薯,中、东部地区的小麦、水稻,北部的土豆、玉米,

  10

  西部地区的油桐。麻疯树,干旱地区的山芋,等等,都是加工转化燃料酒精、生物柴油的良好原材料。其中麻疯树籽含油率达50%,是制造生物柴油的良好材料。我国西南地区现有10万亩,到2010年种植面积可达1000万亩。国家科技部生物技术中心主任王宏广指出,目前我国富余的农副产品加工转化,可“再造大庆”,即相当于5000万吨原油。如果把每年农民白白焚烧的秸杆收集处理后加工乙醇,替代车用油,总量可达6000万到1亿吨。已经开始用生物质能加工品全线替代石油产品的安徽丰原集团董事长李荣杰测算,只要石油不低于35美元每桶,用生物质能加工成燃料酒精、生物柴油、乙烯、聚酯等,都有利可图。

  20世纪末,我国利用粮食相对过剩的条件,开始发展生物燃料乙醇。“十五”期间,在河南、安徽、吉林和黑龙江分别建设了以陈化粮为主要原料的燃料乙醇生产厂,总产能达到每年132万吨。近年来,中央财政积极支持燃料乙醇的试点及推广工作,主要措施包括:投入国债资金4.8亿元,用于河南、安徽、吉林三省燃料乙醇企业建设;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对国家批准的四家试点单位,免征燃料乙醇5%的消费税;自2002年试点以来,4家燃料乙醇定点生产企业共减免两税1.9亿元;中央财政共拨付亏损补贴20亿元,有力地保障了燃料乙醇试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目前,4家定点企业生产的乙醇燃料已在9省推广,按国家标准8%—12%的添加比例,车用燃料乙醇汽油销量达到1000万吨左右,占全国汽油消费量的20%左右。与使用普通汽油相比,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后,一氧化碳的排放可降低7%,碳氢化合物可降低48%。

  应当说,将粮食作为生物能源加以开发、实现粮食转化是在我国粮食过剩的特殊历史背景下所实施的一项重大举措。它不仅解决了粮食过剩问题,而且有效地解决了能源需求问题。但是从长期看,我国的土地资源逐渐减少、可耕地面积在逐渐缩减,粮食市场的长期趋势是国内供给不足,因此,一方面,必须妥善解决粮食转化问题,不能长期依赖粮食转化来解决能源缺口;另一方面,必须寻求更为安全、更为持久、更为稳定的生物能源开发战略。

  事实上,为推动我国生物能源、生物材料等生物质产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国家发改委决定在2006年—2007年,实施生物质工程高技术产业化专项。实施期间,将可促使非粮原料生物能源、生物基材料实现10万吨以上的规模化工业生产。在这一基础上,力争到“十一五”末,生物质产业实现替代1000万吨石油和节省500万吨标准煤的发展目标。因此,在我国粮食资源并不十分丰裕的情况下,应当大力推进非粮原料生物能源、生物基材料的技术开发与应用,而不能片面强调粮食的剩余和能源化转化。

  (五)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问题

  粮油工业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产业不断升级的过程,而产业的升级离不开技术的创新,只有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以技术为支撑,粮油工业的产业升级才能具有微观价值、宏观效果和战略意义。

  目前,我国粮油工业技术总体上呈现出落后的状态,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着很大差距。主要必须在四个方面:一是装备落后,加工技术传统;二是新产品开发水平较底,导致产品结构单一;三是主食产品产业化水平低,不能满足营养、便捷、卫生的消费需求;三是粮油产品深度加工技术落后,不能开发出附加值高的系列新产品;四是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差,导致大量的加工副产品的浪费,不仅降低了经济效益,而且带来了环境负担。技术的落后带来了粮油工业的低水平竞争和低水平发展,并进一步制约了技术创新的能力和水平。

  11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状况,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企业自身的创新动力不足、能力不强、投入不大。由于缺乏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不仅企业自己开发或引进的新技术难以形成自己的专有技术并在一定时期内带来丰厚的垄断利润,而且有关科研人员或管理人员的跳槽很容易让企业的研发投入或引进技术的投资付之东流。同时,由于企业规模相对较小,资本积累能力较弱,对关键技术的研发、关键设备的改造都缺乏足够的投资实力。二是缺乏完善而有效率的粮油工业技术创新体系。粮油工业技术属于典型的巾场导向的应用技术,因此,它本质上应当是企业内部化的研发问题,这样不仅技术开发目标明确、方向清晰,而且应用直接、效益明显。从国际上看,粮油工业技术大多诞生于一些大的粮油工业集团公司。而我国粮油工业技术的研发部门和生产部门大多是分立的,这就决定了技术研发和实际应用之间还有一个很大的距离,需要“产学研结合”,需要示范和推广,这不仅增加了研发工作可能出现的盲目性,而且降低了技术研发的效率、增加了技术应用的成本。三是政府对粮食科研政策扶持力度不大、资金支持强度不够。一方面,政府资金有限;另一方面,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较低。在现行的技术研发、推广和应用所构成的技术创新体系下,政府将研发资金投放的主要对象锁定在科研院所,并鼓励跨部门联合、产学研结合,但是由于这一体系效率低、成本高,因此,许多研究项目变成了变相的套取资金的手段,在科研院所和企业各得其所之后,许多科研成果也就在鉴定之后就束之高阁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府的科研资金更加谨慎投入而不能快速增长。于是形成了一个研发资金需求与政府科技资金支持之间的非良性互动。因此,迫切需要以提升粮油工业的产业升级为目标、以构建新型的粮油工业技术重新体系为突破口,理顺体制、优化机制,以技术创新为主导,实现我国粮油工业的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

  发达国家粮油工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新世纪以来,发达国家粮油工业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

  了解其特点,把握其趋势,不仅是学习的需要,更是竞争的要求。因此,我国必须从发达国家粮油工业发展的经验中寻求自身的发展方向,确立我国粮油工业未来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一)发达国家粮油工业发展的基本特点

  1.粮油加工企业规模大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粮汕加上企业不断向大型化方向发展,一些已成为跨国企业。世界食品加工企业50强年销售收入一般在100亿美元以上,最著名的200家食品加工企业的产值占到全球食品丁业产值的30%以上。如荷兰专业生产和销售食品配料和粮食的CSM公司,业务涉足全球IOO个国家。新国集团在大陆的投资达到12亿美元,其方便食品、饮晶和糕饼在大陆分别有12个、9个和3个生产基地,是大陆最大的方便食品和糕饼生产;商。菲律宾晨光食品有限公司在大陆的投资也达到了1.2亿美元。

  2.精深加工水平高,产品结构多样化

  一是产品的研制开发呈现系列化。发达同家的粮油加工企业一般技术力量雄厚,产品的开发能力强,为了适应消费的多层次和多样化,一种农产品可开发出数百种甚至数千种不同类型不同用途的加工产品,所以他们拥有品种繁多的产品系列。如豆类可精深加工出大豆磷脂,若年产100t粉磷脂,可创产值500万元。玉米可被精加工成为3000多种产品,尤其是其深

  12

  加工产品——各种氨基酸类等等,其增值程度是其原料产品价值的成百倍有的可达上千倍。二是为了适应人们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特别是对休闲食品的需求,粮油工业的产品品种向安全、绿色、休闲方向发展。据l~atherheadFoodRA统计显示,1999年全球12个主要市场休闲产品的总产量达440万t,约合300亿美元。其中,美国、荷兰、英国、意大利和巴西每年每人的平均消费量分别达8.6kg、6.5kg、5.7kg、1.5kg和1.7kg。三是生产过程标准化。各类质量标准、检测标准和技术规程等都严格而具体,贯穿生产、加工、流通全过程。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大都有科学的产品标准体系和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多采用GMP(良好生产操作规程)进行厂房、车间设计,对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进行HACCP(危害分析及关键控制点)上岗培训,并在加工生产中实施GMP、HACCP及ISO(国际标准组织)9000族系管理规范。国际上对食品的卫生与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各国都为食品的营养、卫生等制定了严格的标准,旨在建立一个现代化的科学食品安全体系,以加强食品的监督、监测和公众教育等。四是几乎每种加工产品都有专用原料并建有固定的原料基地。

  3.不断采用新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

  稻米加工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具有很高的技术水平,其中以日本的稻米加工技术和装备称雄世界。日前世界发达国家把稻米深加工的生物技术、膜分离技术、离子交换技术、高效干燥技术、超微技术、自动化工艺控制技术等高新技术作为稻米加工业产品市场竞争力和行业发展及获得高额利润的关键因素。在小麦制粉生产过程中,应用计算机管理和智能控制技术,应用各种传感装置,实现十产过程的计算机管理,最大限度地利用小麦资源,使生产过程平稳、高效地运行。利用生物技术的研究成果,采用安全、高效的牛物添加剂改善面粉食用品质,替代现在使用的化学添加剂,使传统的小麦加上业生气蓬勃。

  玉米加工业采用大型湿磨、密闭循环工艺,采用电子计算机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使工艺过程具朽很高的透明度,随时变换和调节工艺条件,玉米淀粉、蛋白质、纤维和玉米油等玉米加工的综合利用率达到99%以上。应用现代生物酶技术,色谱分离、膜分离技术,喷射、超微以及自动化微机控制等技术,使产业进入高科技、高产出的快速发展阶段。油脂加工业,发达国家把新的提取分离技术、酶技术、发酵技术、膜分离技术用于大豆加工业。启用超临界C02气体萃取制油工艺,采用酶技术提高蛋白和油脂提取率。应用生物技术对油脂改性或结构脂质制备。大型的油菜籽脱皮分离、冷榨、挤压膨化、低温浸出新技术应用于双低油菜籽的制油工业,以提高双低油菜籽的制油效率。

  4.营养、卫生、安全和绿色成为加工产品的主流

  从全球范围来看,营养、安全、绿色、休闲成为稻米、小麦、玉米和油料加工的主流和方向。卫生和安全成为新世纪稻谷、小麦、玉米、油脂和油料蛋白加工企业的首要任务。美国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建立了谷物、油料的营养、卫生和安全的标准体系,规定了谷物的各种营养成分和卫生、安全的标准。联合国食品卫生法典委员会(CAC)已将GMP和HACCP作为国际规范推荐给各成员国。为防止出现食品安全危机,世界加速进入绿色食品的时代,许多国家对农产品的化肥、农药使用都作了严格限制,生态农业、回归自然、绿色农产晶迅速发展,确保稻米、小麦、玉米、油料及其产品安全已成为粮油工业的共识。

  5.企业自身经营管理水平高

  13

  一是企业管理主题的层次较高。已经跳出企业内部的成本管理、生产管理,逐渐转向侧重于企业外部的战略管理,竞争也从低层次的价格战转向了高层次的战略选择与实施方面的较量,企业在前瞻力和判断方面有着很大优势。二是市场销售品牌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粮油加工企业十分注重品牌经营,在优质生产、精细加工的基础上,通过精心包装、标牌销售将产品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这些企业都拥有一些国际知名品牌,在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三是经营组织一体化。发达国家和地区农业各产业链条衔接紧密,从事粮油生产、加工和销售的经营主体组成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一体化经营,在一体化经营中,加工企业是“龙头”,粮油生产者根据合同向加工企业提供原料,后者则向前者提供相关服务。

  (二)基于发达国家经验的几点启示

  从发达国家粮油工业的发展经验中,我国可以得到下列几点启示:

  第一,必须壮大规模,增强资本实力。现代市场竞争主要是在行业内的大企业之间进行的,大企业不仅有着分割市场、左右定价、垄断技术的天然优势,而且瓜分着行业最主要的利润源泉,所以,在国际化的背景下,做大做强应当是我国粮油工业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首要目标。

  第二,必须加强技术开发,增加技术储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际上就是核心技术的竞争力。大企业凭借技术优势而掌握行业发展的方向,小企业凭借技术创新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得以成长壮大。因此,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要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就必须加大技术开发的力度,加强技术储备,为新产品的开发和新市场的拓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三,必须加强产品的深度开发,延长产业链。

  技术的核心功能是转化为产品、转化为效率。在消费需求不断变迁的今天,产品的差别化、系列化、深度化,已经成为粮油工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只有不断进行产品开发与产品更新,才能够在市场上保持竞争优势,才能够在不断平均化的利润分割中获得企业快速成长所必须的超额利润。

  第四,必须加强产品的标准化管理,确保粮油食品的消费安全。粮油工业与其他工业门类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所提供的产品主要是直接消费的食品,无论是米面油还是进一步加工的粮油制成品,都关乎百姓健康和生命安全,所以必须加大力气抓好产品的标准化管理,确保粮油产品的健康与安全。

  第五,必须加强企业的现代化管理,大力提高管理效率。我国的粮油工业企业很大一部分是由原先的国有企业改制而来,习惯了传统的企业管理方式方法,缺乏应对现代市场竞争的治理结构、管理技术和营销手段,企业管理水平相对落后,因此,必须站在现代市场经济的高度,以国际先进的企业管理理论和力•法为指导,加强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努力提高管理效率,构建适应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国际化要求的粮油工业企业组织体系、行业管理体系。

  我国粮油工业发展进程中的政府行为优化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粮油工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保障,离不开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理念的体制、政策和手段。因此,我们必须在正确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行为规

  14

  范的同时,确立政府对粮油工业管理的行为规范,并在此基础上寻求促进我国粮油工业进一步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行为

  1.政府的特性与作用

  政府作为一种社会组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政府就是指全部的国家机构,即包括全部立法、司法和行政机构,它可以视为等同于国家;狭义的政府,就只是包括国家的行政机关。本文在论述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行为时,采用的是广义上的政府概念。

  虽然可以在广义上把政府视为等同于国家,但这并不能因此而可以掩盖政府本身的特性。政府是由许多不同的部分及其相互联系(运行机制)所组成的一个非常复杂的有机整体(或称系统),政府自身具有一定的结构:在相互关系即运行机制上,政府具有一定的权力结构,政府以国家的名义行使权力,这种权力的行使表现出自上而下的垂直性和强制性;在组成形式上,政府具有一定的组织结构,它包括:主要组成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区域层次结构,主要组成为不同部门或行业政府的部门(行业)职能结构以及与此相关的因各级各类不同职别的政府首脑、政府官员、一般公务人员所构成的官僚结构(在社会主义国家称为干部或公务员结构),行政、立法、司法机关包括在部门(行业)职能结构之中。

  政府结构对政府行为产生重大的影响,不同的结构、不同的运行机制和组成为政府结构的不同部分,都将产生不同的政府行为,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产生着不同的影响。因此,在分析政府的行为时,不但要分析权力的运行机制,还要分析政府系统的整体行为、分析构成政府系统的各个部分如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不同部门(行业)的政府行为,甚至代表政府行事的政府官员的行为。弄清楚这—点,有助于界定政府行为的范围及方式。政府行为就是指政府根据宪法和法律,通过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事务进行组织、管理和控制的活动,是国家权力的运用和实施。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离开了市场的力量来侈谈政府的干预和控制,只能是原有体制复旧,或者是天真的幻想;也正是因为市场的巨大力量,才更需要政府的引导和适当的宏观调控,需要人文社会因素的参与和制约,我们才能在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里趋利弊害,不迷失方向。

  2.政府行为的范围

  政府行为的范围问题,实际上是权力运用问题,即政府的控制能力问题。

  第一,在市场经济下,政府放权,限制政府权力在经济体系中的使用范围,并不意味着权力的消失,而是意味着部分权力的转移。政府放权过程不是单纯地下放政府权力和实行政企分开,而是一个双向过程:一方面体现出权力要集中,如国家的宏观调控权;另一方面,权力要下放。也就是说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宏观调控的程度与政企分开、权力下放的程度是一种互相制约的关系。要想停止政府对企业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就必须强化政府对宏观经济生活的调控能力,否则就会导致经济生活的失控混乱。政府下放的只是部分权力,是把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权力切实交给企业。弄清这一点,有助于吸取我国改革中的经验教训,加速我国市场化进程,建立和完善政府宏观调控机制。

  15

  第二,在市场化过程中企业和社会权力的强化并不必然地意味着政府权力的弱化。关于这一问题的认识,众所周知,在经济体系中政府权力范围的广泛程度和政府行使权力的有效程度并不是一回事,如果抽象地、笼统地谈权力的强弱就混淆了这种区别。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调节作用,市场化要求限制政府权力在经济体系中的使用范围,也就是要把政府权力在经济体系中的使用限制在其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同时,根据权力有限的原则,正如加里•沃塞曼所论述的:“权力有限的政府原则意味着政府的权力要受被管理者的权力和自由所限制。这一原则基于立宪政府的根本思想:人们把宪法列举的权力和职责授予政府,同时把其余的权力留给自己。这项政府协定意味着政府的行动必须依据法律规定,而法律是得到被管理者的同意(虽然是间接的)而批准的。”因此,在经济体系中,对政府权力需要限制的足权力使用的范围,而不是范围内政府行使权力的有效性。在政府权限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政府应拥有不可动摇的绝对权威。

  第三,政府在经济体系中行使权力的范围、程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政府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政府行使权力的范围、程度也会有所不同。这种发展变化,是由市场经济发展各个阶段上的具体情况决定的,具有客观性。经济发展阶段上市场经济发育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两者之间存有较大的关联,一般地,在市场经济发育程度不高,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情况下,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就比较突出,因为培育市场体系发展,弥补市场的缺陷和不足,组织经济活动,都必须依靠政府力量才能完成。而在市场发展较成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情况下,政府作用的程度和范围就有所下降,市场作用变的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重新选择经济运行机制,采取积极不干预的经济政策就成为必要。因此,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是有效发挥我国政府作用的关键。我国目前正处于转轨时期,经济、社会矛盾都呈现出许多新特点:新旧两种体制并存与交替,新体制的框架虽已初具规模,但市场体制还很不完善,市场体系还尚未形成,由此必将产生许多摩擦与问题;既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保证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方向,又要实行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形式;经济高速增长与高通胀并存;经济运行中存在着阶段性周期波动;经济运行速度快,但结构效益低;经济市场化、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但人员、企业素质和宏观与微观管理水平却跟不上形势的需求;贫富两极分化;东西部差距;国际上政府与经济的关系日益密切,一体化的趋势更加明显等等。

  因此,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进行市场经济建设,政府作用的力度就要大,范围也要广。3.政府行为的方式

  政府行为的方式就是政府权力的实施方式,它直接表现为一种调控能力。E.S•萨瓦斯有一句名言:“政府的职责是掌舵而不划桨。直接提供服务就是划桨,可政府并不擅长于划桨。”的确,多掌舵少划桨的政府才是力量更加强大、更具有生机和活力的政府。因为,说到底,那些为航船掌舵的人对目的地影响的力量远比那些划桨的人要大得多。掌舵只是一个形象而深刻的比喻,其含意是表明了政府的控制能力。因此,政府行为的方式问题,也就是政府如何调控社会、调控市场的问题。当然,正如掌舵人与划桨人的关系一样,政府对社会、市场的调控,是方向上的调控,其所要达到的结果是使社会和谐有序地发展,使企业充满生机和活力;凡是市场能办的,政府就不去办,凡是能由社会做的,就让社会去做。

  政府应当通过制定、执行政策和法规、通过对社会、市场行为的规范与监督,从而达到对社会和市场的宏观调控。这种决策,制定和执行法规、规范和监督的行为方式,都是政府以国家的名义行使权力,以表现出极大的强制力。这些方式,都是政府所享有的决策权、执行

  16

  权、行政立法权、监督权的具体运用。

  (二)我国粮油工业发展进程中政府行为的规范

  政府在促进和引导粮油工业发展的过程中,应当根据不能的目标、不同调节对象的特点来采用不同效能的政策。一般而言,政府的政策有三类:一是强制性政策,二是交换性政策,三是引导性政策。

  第一,强制性政策。这是一种政府提出的、被规范主体必须严格遵守的准则。在粮油工业领域,这些政策包括:企业必须遵循的法律、法规,粮油原料标准、加工工艺标准、粮油产品的制成品标准等国家标准,等等。其特点是惩罚性,即遵守这些政策的成本与收益都是行为主体的,而不遵守这些政策则需要被政府给予处罚。

  第二,交换性政策。这是一种政府按照其提出的目标给予执行这些目标的行为主体给予相应的经济补偿的政策。在粮油工业领域,这些政策包括:产业支持政策,龙头企业引导政策,技术创新支持政策,等等。其特点是交换性,即凡是遵守或执行这些政策的行为主体将得到政府的财政支持、税收减让或金融支持,凡是不遵守或不执行这些政策的行为主体则得不到相应的支持和补贴。

  第三,引导性政策,,这是一种政府期望相关行为主体作出相应行动但政府并不作为的政策。在粮油工业领域,这些政策包括:新型工业化政策,可持续发展政策,国际化政策,粮油产品的安全化、卫生化、便捷化、绿色化政策,等等。其特点是号召性,即政府提出目标、方向,希望相关的行为主体按照这样的目标和方向去发展,但是政府并不给予补偿或惩罚。

  (三)我国粮油工业发展进程中政府行为的优化

  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行为的一般理论,在我国的粮油工业管理上,政府应当把握好以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不能直接干预粮油工业企业的微观生产活动,不能以各种理由回到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模式。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也是粮油工业健康发展的保证。

  第二,粮油市场放开与粮油工业开放并不是不要政府的调节和管制。粮油工业作为牵涉到千家万户食物需求的行业,不仅存在这食物供给的安全问题,而且存在着食物消费的安全问题,同时,由于相对于其他行业而言,粮油工业属于弱质产业,所以政府必须对粮油工业进行必要的扶持,以便其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国得应有的发展。

  第三,政府对粮油工业的调节与支持必须是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行为规范的政策和手段。既要注意到行业内企业间的政策公平,又要体突出重点,引导粮油工业重点领域的健康发展。

  17

  

  

篇六:粮食工程专业发展状况

  第七条学历学位与资历要求具有硕士学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具有研究生班毕业证书或第二学士学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4具有大学本科学历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具有大学专科学历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具有博士学位取得中级任职资格具有全日制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学历从事专业技术工作122后取得中等专业学校学历从事专业技术工作17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报高级任职资格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客观公正地评价粮食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与水平,依据《专业技术职务试行条例》等相关规定,结合黑龙江省粮食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实际情况,制定本评审标准。

  第二条专业划分粮食加工、粮油储藏、粮油检验、粮食仓厂工程等。第三条适用范围本评审标准适用于从事粮食加工(包括稻谷、玉米、杂粮加工,小麦加工,油脂加工,饲料加工)、粮油储藏、粮油检验、粮食仓厂工程的生产、科研、设计及科技管理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第四条资格名称粮食工程专业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名称分别为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第二章申报资格

  第五条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第六条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必须是本专

  业被聘在岗人员,且任现职内综合考核结果达到合格。第七条学历、学位与资历要求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报中级任职资格:(一)具有硕士学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2年;(二)具有研究生班毕业证书或第二学士学位,从事

  专业技术工作4年,任助级职务4年;(三)具有大学本科学历,从事专业技术工作5年,

  任助级职务4年;(四)具有大学专科学历,从事专业技术工作7年,

  任助级职务4年。二、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报高级任职资格:(一)具有博士学位,取得中级任职资格2年;(二)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学士以上学位,取

  得中级任职资格5年。三、破格条件

  (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报中级任职资格:1、具有全日制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学历,从事专业技术工作12年,任助级职务4年;

  2、后取得中等专业学校学历,从事专业技术工作17年,任助级职务4年。

  (二)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报高级任职资格:1、具有全日制普通大学专科学历,从事专业技术工作

  16年,取得中级任职资格5年;2、后取得大学专科学历,从事专业技术工作20年,

  取得中级任职资格5年。第八条获取及处理信息能力一、外语要求除符合免试条件的人员外,外语成绩必须达到规定标

  准。二、计算机要求除符合免试条件的人员外,计算机成绩必须达到规定

  标准。第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年不允许申报:一、弄虚作假,或窃取他人学术成果的;二、经有关部门鉴定,发生责任事故的;三、受到党纪、政纪处分未满处分期的;四、依照法律法规有关规定,其他情形不能申报的。

  第三章评审条件

  第十条中级任职资格评审条件一、专业理论知识能够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知识,掌握国家、地方和企业有关粮食行业标准。

  (一)从事粮食加工专业人员应掌握加工工艺原理及设备性能、通风除尘、气力输送、企业管理、市场营销、文献检索等知识。

  (二)从事粮油储藏专业人员应掌握粮油储藏工艺原理及设备性能,掌握烘干工艺和操作技术,掌握粮情检测、储粮病虫害防治方法和粮油保管专业知识,掌握各种储粮仓型和露天储粮形态的工艺设计、坚固程度、储粮性能、仪器使用、测试及分析。

  (三)从事粮油检验专业人员应掌握粮油品质分析,粮油卫生检测及企业质量管理等专业知识。

  (四)从事粮食仓厂工程专业人员应掌握粮食仓厂设计,建筑结构、施工企业管理等专业知识。

  二、工作经历与能力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一)从事工艺、设备、新产品开发或检验等技术工作5年,无重大责任事故(包括质量、安全、设备等责任事故);(二)参与企业技改、技革工程或生产技术攻关项目2项;或新产品开发、新技术推广应用项目1项;或消化、吸收国外引进技术的全过程,项目已投入使用或生产;(三)从事粮油检验工作,参与完成5项(次)由省级行业主管部门授权组织的检验监测工作;

  (四)参与完成大型粮食工程或粮食仓厂建设项目工程设计、技术咨询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等任务1项,或中型项目3项,立项报告通过论证并被采纳;

  (五)参与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1项,或市(地)级科研项目2项;

  (六)从事科技信息咨询工作,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独立完成3项关于粮食工程专业技术国内外发展状况与趋势的专题综述;

  (七)参与3项对粮食企业的技术服务,为企业解决生产中关键的技术问题,在提高产品质量和节能降耗等方面取得显著效果,并经有关企业确认;

  (八)具备培训初级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能编写专题技术讲座和短期培训教材,为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授课,任助级职务以来平均每年授课12课时。

  三、工作业绩与学术成果(一)工作业绩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获市(地)级科技奖1项或县级科技奖2项;2、被省(部)级认定1项或被市(地)级认定2项定型优质产品,已稳定生产;3、在粮食工程科技管理工作中获县级以上先进管理工作奖励2项;4、完成1项地方(或行业)管理规范、技术标准或检

  测方法的修订、制定工作,并在地方(或行业)实施或完成5项企业管理规定、企业标准的修订、制定工作,并在企业实施;

  5、参加国家级技术技能竞赛获奖者;

  6、获国家专利管理部门授权的本专业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或外观设计专利1项(共同发明设计人),专利内容应与申报的学科专业相符。

  (二)学术成果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作为第一作者,在有CN或ISSN统一刊号,且公开出版发行的科技类期刊上发表本专业论文1篇,字数1500字以上;2、作为作者,正式出版有ISBN统一书号的本专业专著或译著1部,或为大中专院校采用的教材1部,字数1万字以上。第十一条高级任职资格评审条件一、专业理论知识熟练掌握本专业知识,掌握国家、地方和企业有关粮食行业标准。(一)从事粮食加工专业人员,应熟练掌握本专业的专业知识和工艺技术,具有加工工艺设计和对现有企业生产工艺进行测定、分析、研究、技术创新和扩产改造的能力,具有开发系列产品和掌握加工设备性能的能力。对其

  从事工作涉及的主要专业知识有比较深入系统地研究。(二)从事粮油储藏专业人员,应熟练掌握现代粮食

  仓储设备管理、粮食烘干、粮情检测、害虫防治和保管等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各种储粮仓型和露天储粮形态的储粮工艺设计、坚固程度、储粮性能、仪器设备使用、测试及分析。

  (三)从事粮油检验专业人员应具有系统、全面的粮油、饲料、盐的品质、卫生检测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应熟练掌握粮油、饲料、盐的品质分析和卫生监测技术,在仪器分析及质量管理方面有深入研究,能对产品质量进行有效控制。

  (四)从事粮食仓厂工程人员,应熟练掌握仓厂建设工程专业知识,特别在散体物料对粮仓结构影响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熟悉粮油、饲料加工企业和粮库的作业环节和工艺流程,并具有在总体方案确定中有最优化设计方案的能力。

  二、工作经历与能力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一)作为技术负责人,从事工艺、设备、新产品开发或粮油检验等工作5年,无重大责任事故(包括质量、安全、设备等责任事故)。在加强技术业务管理、提高人员素质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二)作为技术负责人或主要承担者,完成技改单项工程或生产技术攻关项目2项,或新产品开发项目1项,或消化吸收国外引进技术的全过程,项目已投入生产或使用;

  (三)从事粮油检验工作,主持完成8项(次)由省级行业主管部门授权组织的检验监测工作;

  (四)作为技术负责人或主要承担者,完成大型粮食工程或粮食仓厂项目工程设计、技术咨询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等任务1项,或中型项目5项,立项报告通过论证并被采纳;

  (五)作为项目负责人或主要承担者,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1项,或市(地)级科研项目2项;

  (六)作为技术负责人或主要承担者,主持制定市(地)级以上技术发展中、长期规划2项,并付诸实施;

  (七)作为主要承担者,完成信息系统建设或能够分析应用专业数据资料,提供有效服务5项;

  (八)作为主要承担者,参与粮食企业大型质量活动,编写有关技术文件5项,并被企业采纳实施;

  (九)具备培训中级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能编写专题技术讲座和专业培训教材,取得中级职务任职资格以来平均每年为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授课20课时。

  三、工作业绩与学术成果

  (一)工作业绩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作为主要完成人,获省(部)级科技奖或市(地)级科技奖一、二等奖;2、被国家确定1项或被省(部)级确定2项的定型优质产品,并转化为名牌商品生产的;3、在粮食工程科技管理工作中获省(部)级1项或市(地)级2项先进管理工作奖励;4、参与修订、制定1项国家标准、技术规范或管理条例,或者参与修订、制定2项地方(或行业)标准、技术规范或管理条例,且已发布实施或获得奖励的,或者完成10项企业标准的修订、制定工作,且已在企业实施的;

  5、获得国家专利管理部门授权的发明专利1项、或实用新型专利2项、或外观设计专利3项(等级内额定人员),专利内容应与申报的学科专业相符。

  (二)学术成果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作为第一作者,在有CN或ISSN统一刊号,且公开出版发行的科技类期刊上发表本专业论文3篇,每篇字数1500字以上;2、作为作者,正式出版有ISBN统一书号的本专业专著或译著1部,或为大中专院校采用的教材1部,字数3万字以上。

  第四章附则

  第十二条本评审标准中所规定的申报资格、评审条件等必须同时具备。

  第十三条本评审标准中涉及的年限均按整年计算。第十四条本评审标准中涉及的各级任职资格均指本专业的。第十五条本评审标准中涉及的工作业绩、学术成果均应为本专业的,且为任现职以后取得的。第十六条本评审标准中涉及的“以上”均含本级。第十七条本评审标准由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负责解释。

  

  

篇七:粮食工程专业发展状况

  工程系列粮食工程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价标准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科学、客观、公正评价粮食工程人才的品德、能力、业绩,根据人社部、工信部《关于深化工程技术人才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19〕16号)及国家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有关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评价标准。

  第二条专业划分粮食加工、粮油储藏、粮油检验、粮食仓储物流工程等。第三条适用范围一、专业技术人员从事粮食加工(包括稻谷、玉米、小麦、杂粮加工,油料油脂及副产物加工,饲料加工)、粮油储藏、粮油检验、粮食仓储物流工程的生产、科研、设计及科技管理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二、高技能人才在粮食领域生产一线岗位,从事技术技能工作,具有高超技艺和精湛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并作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第四条资格名称粮食工程专业初级、中级、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名

  -1-

  称分别为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和正高级工程师。

  第二章申报条件

  第五条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作风端正;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第六条按照要求参加继续教育。第七条法律法规规定需取得职业资格的,应具备相应职业资格。第八条现有最高层级职称在本专业岗位聘任1年以上,近3年年度考核结果为合格以上档次。第九条学历与资历一、技术员具备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或具备大学专科、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学历,在粮食工程专业技术岗位上见习1年期满,经考察合格。高技能人才应在粮食工程领域生产一线岗位,从事技术技能工作,遵守单位规章制度和生产操作规程,获得高级工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后,从事技术技能工作满1年。二、助理工程师具备硕士学位或第二学士学位;或具备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在粮食工程专业技术岗位见习1年期满,经考察合

  -2-

  格;或具备大学专科学历,取得技术员职称后,从事技术工作满2年;或具备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学历,取得技术员职称后,从事技术工作满4年。

  高技能人才应在粮食工程领域生产一线岗位,遵守单位规章制度和生产操作规程,获得高级工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后从事技术技能工作满2年。

  三、工程师具备博士学位;具备硕士学位或第二学士学位,取得助理工程师职称(或同级职业资格)后,从事技术工作满2年;或具备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或大学专科学历,取得助理工程师职称(或同级职业资格)后,从事技术工作满4年。高技能人才应在粮食工程领域生产一线岗位,遵守单位规章制度和生产操作规程,获得技师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后从事技术技能工作满3年。四、高级工程师具备博士学位,取得工程师职称(或同级职业资格)后,从事技术工作满2年;或具备硕士学位,或第二学士学位,或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取得工程师职称(或同级职业资格)后,从事技术工作满5年。高技能人才应在粮食工程领域生产一线岗位,遵守单位规章制度和生产操作规程,获得高级技师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后从事技术技能工作满4年。五、正高级工程师具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士以上学位,取得高级工程

  -3-

  师职称(或同级职业资格)后,从事技术工作满5年。第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年不允许申报:一、提供虚假材料、剽窃他人作品和学术成果的。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受到记过以上处分,处分期未满

  的。三、已经离退休的。四、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不能申报的其他情形。

  第三章评审条件

  第十一条技术员一、熟悉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及相关行业标准。二、具有完成一般技术辅助性工作的实际能力。第十二条助理工程师一、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基本掌握国家、地方和企业有关粮食行业标准。二、具有独立完成一般性技术工作的实际能力,能处理本专业范围内一般性技术难题。三、具有指导技术员工作的能力。第十三条工程师一、专业理论知识能够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知识,掌握国家、地方和企业有关粮食行业标准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政策。

  -4-

  (一)从事粮食加工专业人员应掌握现代粮食加工工艺原理、技术、设备性能及应用、通风除尘、气力输送,以及与其配套的机电一体化等知识。

  (二)从事粮油储藏专业人员应掌握粮油储藏工艺原理、技术、设备性能及应用,烘干工艺和设备操作技术,掌握粮情检测、病虫害防治方法和粮油保管专业知识。

  (三)从事粮油检验专业人员应掌握粮油质量、品质、食品安全指标检测及质量管理等专业知识。

  (四)从事粮食仓储物流工程专业人员应掌握粮食仓储物流工程技术、工艺、总平面规划等专业知识。

  二、工作经历能力(一)具有独立工作能力,独立完成一般技术难度的工程技术项目,能独立解决本专业的技术问题。(二)能正确运用与本专业有关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三)具有一定的竞争意识和开拓能力,在所从事的技术工作中有一定程度的创新。(四)具有一定的技术经济分析和初步的市场分析能力。(五)具有一定的综合、分析、判断、总结和组织协调能力,参加过项目的立项调研、方案论证和实验研究工作。(六)具有指导本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业务工作的能力。三、工作业绩成果应至少具备下列条件之二:(一)从事工艺、设备、新产品开发或检验等技术工作,参加1项市(地)、厅(局)级以上重点项目,对行业发展有重大促进作用,经实践检验及同行专家评价,取得较大经济效

  -5-

  益和社会效益。(二)参与企业技改工程或生产技术攻关项目2项,或新

  产品开发、新技术推广应用项目1项,或消化、吸收国外引进技术的全过程,项目已投入使用或生产,经实践检验及经同行专家评议,有一定的创新性。

  (三)完成1项技术项目或2项具有一般技术难度的项目(含新技术推广应用等),经实践检验及同行专家评议,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或参与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1项,或市(地)级科研项目2项。

  (四)参与完成大型粮食工程或粮食仓储物流工程设计、技术咨询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等任务1项,或中型项目3项,立项报告通过论证并被采纳。

  (五)提出1项科技建议,经同行专家评议,对科技进步或行业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或从事科技信息咨询工作,独立完成3项关于粮食工程专业技术国内外发展状况与趋势的专题综述。

  (六)参与3项对粮食企业的技术服务,为企业解决生产中关键的技术问题,在提高产品质量和节能降耗等方面取得显著效果,并经有关企业确认;或从事粮油检验工作,参与完成5项(次)由省级行业主管部门授权组织的检验监测工作。

  (七)获得科学技术类奖项、设计类奖项、新产品类奖项等奖项,或国家级技术技能竞赛奖项,等级内额定人员。

  (八)完成1项地方(或行业)管理规范、技术标准或检测方法的修订、制定工作,并在地方(或行业)实施或完成5

  -6-

  项企业管理规定、企业标准的修订、制定工作,并在企业实施;或编写专题技术讲座和短期培训教材,为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授课,任助级职务以来平均每年授课12课时以上的。

  (九)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设备,以及关键部件、实验装置系统、应用解决方案、操作指南规范等方面有创新性、标志性成果,能够代表本人的能力业绩水平,经评审委员会专家鉴定,具有一定水平学术理论价值或实践指导价值。

  (十)获得市(地)级以上人才奖励、人才项目计划人员。

  基层一线人员可具备上述条件之一;同时,作为项目完成人之一,有1项研究成果或技术报告。

  第十四条高级工程师一、专业理论知识熟练掌握本专业知识,掌握国家、地方和企业有关粮食行业标准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政策。(一)从事粮食加工专业人员,应熟练掌握粮食加工专业知识和工艺技术,具有加工工艺设计和对企业现有生产工艺进行测定、分析、研究、技术创新和扩产改造的能力,具有开发系列产品和掌握加工设备性能的能力。(二)从事粮油储藏专业人员,应熟练掌握现代粮食仓储工艺、技术及设备应用、粮食烘干、粮情检测、害虫防治和保管等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各种储粮设施及仪器设备工艺性能及操作,能够进行有效的测试和分析。

  -7-

  (三)从事粮油检验专业人员,应熟练掌握系统、全面的粮油质量、品质、食品安全指标检测技术和专业知识,在粮油检测相关精密仪器分析及质量管理方面有深入研究,能对产品质量进行有效控制。

  (四)从事粮食仓储物流工程人员,应熟练掌握仓储物流工程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仓场设计、仓储工艺流程、作业环节和设备参数等,并具有制定和优化设计方案的能力。

  二、工作经历能力(一)具有较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作为主要人员完成过技术难度较高或较复杂的工程技术项目。(二)具有较强的技术经济分析能力和一定的市场分析能力。(三)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和开拓创新能力,其产品具有良好的技术性能,并能满足使用要求。(四)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判断、总结能力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担任过项目负责人或作为主要人员完成专业工作任务。(五)能承担制定技术标准、技术规范和编写产品说明书等工作。(六)具有指导本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的能力。三、工作业绩成果应至少具备下列条件之三:(一)作为负责人或主要承担者,从事工艺、设备、新产品开发或粮油检验等工作5年,无重大责任事故(包括质量、安全、设备等责任事故);或完成技改单项工程或生产技术攻

  -8-

  关项目2项,或新产品开发项目1项,或消化吸收国外引进技术的全过程,项目已投入生产或使用。

  (二)作为负责人或主要承担者,完成大型粮食工程项目工程设计、技术咨询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等任务1项;或完成中型项目2项,立项报告通过论证并被采纳;或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1项,或市(地)级科研项目2项,立项报告通过论证。

  (三)作为负责人或主要承担者,主持制定市(地)级以上技术发展中、长期规划2项,并付诸实施;或作为主要承担者,参与粮食企业大型质量活动,编写有关技术文件5项,并被企业采纳实施;或从事粮油检验工作,主持完成5项(次)由省级行业主管部门授权组织的检验监测工作。

  (四)完成1项国家或省(部)级重点项目,或对行业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的重点项目,成果经国家或省(部)级主管部门验收通过;或被国家确定1项或被省(部)级确定2项的定型优质产品,转化为名牌商品生产并取得较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参与修订、制定1项国家标准、技术规范或管理条例,或者参与修订、制定2项地方(或行业)标准、技术规范或管理条例,且已发布实施或获得奖励的;或者完成6项以上企业标准的修订、制定工作,且已在企业实施的;或编写专题技术讲座和专业培训教材,取得中级职务任职资格以来平均每年为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授课20课时以上的。

  (六)作为项目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在自主创新中实现核

  -9-

  心技术突破;或完成1项难度较高、复杂的技术项目(含重要的新技术推广应用等),经实践检验及经同行专家评议,取得较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七)获得国家级奖或省(部)级奖(等级内额定人员),或新产品奖(前5名),或省级行业奖或市(地)级奖(前5名)。

  (八)获专利行政管理部门授权的本专业(学科)发明专利1项,或实用新型专利2项,或外观设计专利1项且被转化应用。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须为前5名发明人,外观设计专利须为前3名发明人,并提供授权的专利证书原件及相关佐证材料。发明人排列顺序以专利证书记载的默认顺序为认定标准。

  (九)签订的技术转让合同(本人应为技术负责人),经过省级行政管理部门认定,近3年技术转让合同成交额累计在300万元以上。

  (十)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设备,以及关键部件、实验装置系统、应用解决方案、操作指南规范等方面有创新性、标志性成果,能够代表本人的能力业绩水平,经评审委员会专家鉴定,具有较高水平学术理论价值或实践指导价值。

  (十一)获得省(部)级以上人才奖励、人才项目计划人员。

  基层一线人员申报“基层”高级职称可具备上述条件之二;同时,作为项目第一完成人,有1项解决复杂技术问题的

  -10-

  研究成果或技术报告。第十五条正高级工程师一、专业理论知识(一)系统熟练地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和技术,熟悉相关

  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二)熟练掌握本专业及相关专业国内外发展现状和趋

  势。(三)熟练掌握本专业相关的技术标准、规范。(四)熟悉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政策。二、工作经历能力(一)具有丰富的研究开发经验,在省(部)级重大、重

  点项目的研究开发中,解决了重大、关键性技术问题,起到专业带头人的作用。

  (二)具有很强的技术经济分析能力和一定的市场分析能力。

  (三)具有很强的竞争意识和开拓创新能力,其产品具有良好的技术性能,并能满足使用要求。

  (四)具有很强的综合、分析、判断、总结能力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担任过项目负责人或作为主要人员完成专业工作任务。

  (五)能承担并指导制定技术标准、技术规范和编写产品说明书等工作。

  (六)具有熟练指导本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的能力。三、工作业绩成果应至少具备下列条件之四:

  -11-

  (一)获国家级奖1项(等级内额定人员)。(二)获省(部)级二等奖以上1项(前3名),或省(部)级三等奖2项(前3名)。(三)获国家优质工程奖1项(主要完成人);或省(部)级工程项目一等奖1项或二等奖2项(项目负责人);或获本专业市(地)、厅(局)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前2名),或二等奖3项(第1名)(四)主持完成1项国家或省(部)级重点项目,或对行业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的重点项目,成果经国家、省(部)级或同等级别的行业协(学)会验收通过。(五)获专利行政管理部门授权的本专业(学科)发明专利2项,或实用新型专利3项,或外观设计专利2项且被转化应用,或发明专利1项及实用新型专利2项,或实用新型专利2项及外观设计专利1项且被转化应用。发明专利须为前3名发明人,实用新型专利须为前2名发明人,外观设计专利须为第1名发明人,并提供授权的专利证书原件及相关佐证材料。发明人排列顺序以专利证书记载的默认顺序为认定标准。(六)作为主持人,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1项,或副省级(市)科研成果2项。(七)签订的技术转让合同(本人应为技术负责人),经过省级行政管理部门认定,近3年技术转让合同成交额累计在1000万元以上。(八)作为主要参加人,完成国家标准、规程、规范1项,或省(部)级标准、规程、规范2项,或主持制定企业标

  -12-

  准、规程、规范5项,并发布实施。(九)作为项目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在自主创新中实现

  核心技术突破或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取得突出成绩。(十)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设备,以

  及关键部件、实验装置系统、应用解决方案、操作指南规范等方面有创新性、标志性成果,或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科技类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或出版论著(译著、教材),能够代表本人的能力业绩水平,经评审委员会专家鉴定,具有高水平学术理论价值或实践指导价值。

  (十一)获得国家级人才奖励、人才项目计划人员。

  第四章附则

  第十六条技工院校中级工班、高级工班、预备技师(技师)班毕业,可分别按相当于中专、大专、本科学历申报。

  第十七条本标准中所规定的申报条件、评审条件等须同时具备。

  第十八条本标准中涉及的年限均按整年计算,涉及的“以上”均含本级(本数)。

  第十九条本标准中涉及的任职资格(职业资格)和业绩成果均指本专业的,且业绩成果须为任现职以后取得的。

  第二十条本标准中“基层一线”指在县级(含县级市)及以下企事业单位以及地处县(含县级市)域的省、市(地)直属单位。

  -13-

  第二十一条申报人员取得与本标准中工作业绩成果层次或水平相当的业绩成果,经本专业正高级职称专家、市(地)级以上行业主管部门推荐,可比照相应评审条件参加评审。

  第二十二条专业技术人员取得“基层”高级工程师资格后,申报晋升正高级工程师的,须先按正常评审条件取得通用的高级工程师资格,任职时间可以连续计算。

  第二十三条优秀工程技术人才可不受学历、资历等条件限制申报破格晋升高级职称,具体按照省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破格晋升高级职称有关政策规定执行。

  第二十四条本标准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会同粮食工程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组建部门(省粮食局)负责解释,自2022年度起施行。

  -14-

  

  

推荐访问:粮食工程专业发展状况 发展状况 粮食 工程

本文链接:https://www.xpbxgsx.cn/zhuantifanwen/fanwendaquan/1285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4 精优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浙ICP备15042696号-1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