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精优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范文大全 >

回族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贡献6篇

时间:2022-11-24 09:00:07 来源:精优范文网
导读: 回族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贡献6篇回族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贡献  尤素夫·马本斋(1901~1944)是抗日英雄马本斋的经名,原名马守清,男,回族,共产党员,河北沧州献县人。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冀中军

回族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贡献6篇回族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贡献  尤素夫·马本斋(1901~1944)是抗日英雄马本斋的经名,原名马守清,男,回族,共产党员,河北沧州献县人。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冀中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回族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贡献6篇,供大家参考。

回族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贡献6篇

篇一:回族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贡献

  尤素夫·马本斋(1901~1944)是抗日英雄马本斋的经名,原名马守清,男,回族,共产党员,河北沧州献县人。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支队的创建人,抗日民族英雄。他率领回民支队驰骋在冀中平原,英勇善战,威名远扬。毛泽东同志称其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1944年随部队赴延安途中,马本斋带状疱疹发作,又感染肺炎,病逝于山东莘县。2009年9月,马本斋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班级:瑞丽图文制作中心

  姓名:请在此处直接输入班级姓名

  店铺地址https://shop59039304.taobao.com/店铺地址https://shop59039304.taobao.com/

  1942年由于八路军主力部队转战外地,日伪军趁机对革命根据地进行大扫荡,抗日斗争形势十分严峻。马本斋选择威胁最大的日伪军,各个进行击破。在冠县,日伪军多次推行“治安强化运动”,挖封锁沟,修炮楼,安据点,实行“分割”、“囚笼”政策,使抗日武装斗争受到限制。马本斋指挥回民支队和军分区基干团,先后攻打了田寨、赵固、二十里铺等据点,又组织群众把20多千米的封锁沟全部填平,使南北抗日根据地连接起来。1944年2月,回民支队接到命令,开赴陕甘宁边区。在长期的战争生活中,马本斋营养不良,积劳成疾,突发急性肺炎,1944年2月7日在山东省莘县不幸病逝于冀鲁豫军区后方医院(今河南濮阳县小屯村),终年43岁。

  1941年7月,马本斋运用游击战,对盘据在河间县城一带的日寇实施严厉打击,日寇缩在据点里不敢出来,队长山本还给周围据点下了道命令:“百人以下的队伍,不准走出据点大门。”日本侵略军为消灭回民支队,于1941年8月27日,日本侵略军抓走了马本斋的母亲白文冠,企图逼降素有孝子之名的马本斋。同时,以马母为诱饵,诱使马本斋率部来救,以乘机消灭回民支队。日本侵略军用种种手段,逼迫马母给马本斋写劝降信。但是,深明大义的马母宁死不屈、义正辞严地拒绝敌人:“我是中国人,我儿子当八路军是我让他去的。劝降?那是妄想!”马母绝食7天,以身殉国,时年68岁。回民支队指战员纷纷请战,要为马母报仇。马本斋沉痛地写下誓言:“伟大母亲,虽死犹生,儿承母志,继续斗争!”

  

  

篇二:回族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贡献

  抗日英雄人物——马本斋

  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平原上,活泼着一支以回民兄弟为主组成的抗日部队——回民支队。这支部队屡建战功,威震敌胆,给日本侵略军以沉重打击,被八路军冀中军区誉为“无攻不克,无坚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毛泽东称其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马本斋就是这支英雄的回民支队的司令员。马本斋,1901年出生于河北省献县的一个回族农民家庭。早年投身奉军当兵,逐级升至团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面对国土沦丧,报国无门,因不满国民党蒋介石政府的对日不抵抗政策,毅然弃官卸甲,到了故土河北省献县东辛庄。1937年7月,全国抗战爆发后,马本斋在家乡组织回民抗日义勇队,奋起抵抗日本侵略军。1938年4月率队参加八路军,所部改编为冀中军区回民教导总队,任总队长。1939年,回民教导总队改编为八路军第三纵队回民支队,任司令员。1942年8月,回民支队奉命到达冀鲁豫抗日根据地,马本斋被任命为冀鲁豫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兼回民支队司令员。马本斋作战勇猛,身先士卒,在回民支队和广阔群众中享有很高威望。改编后的回民支队,在马本斋的率领下,战斗力不断提高,队伍开展到2000多人,成为一支能征善战的抗日劲旅。从1937年至1944年,马本斋率领回民支队,不惧牺牲,浴血作战,奋勇杀敌,经历大小战斗870余次,歼灭日伪军3。6万余人,在广阔的冀中平原和冀鲁豫大地上,所向披一靡一,屡建战功,打得日本侵略军闻风丧胆。在党组织帮助下,在人民军队的大熔炉和抗日战争烽火硝烟的考验中,马本斋的政治觉悟迅速提高,他深深地感受到党的伟大,决心参加中国共一产党,为党的事业,为打败日本侵略军,为祖国和民族的解放而奋斗。他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我甘心情愿把我的一切献给伟大的中国共一产党,献给为回族解放和整个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奋斗的伟业。〞1938年10月,马本斋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一产党。1943年底,马本斋在率部参加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反蚕食战斗中,颈后长了毒疮。由于战事繁忙,加之缺医少药,未能及时治疗,不久病情加重。1944年1月底,回民支队奉命开赴延安。出发前,他抱病为部队作了最后一次发动,叮嘱同志们“要跟着党,跟着毛主席,抗战到底!〞同年2月7日,马本斋在山东莘县不幸病逝,时年42岁。

  

  

篇三:回族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贡献

  三一文库()〔抗日英雄马本斋的故事〕

  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回族人,有着自己本民族神圣的信仰;他还是一个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他就是在冀中平原的抗日斗争中,被称为“打不垮、拖不烂”的回民支队的将领马本斋。马本斋的英雄事迹已为众多人传颂,但作为一名回族将领,他和回民支队背后的故事却鲜为人知。今天小编就来分享抗日英雄马本斋的故事,希望读者喜欢。

  ▲抗日英雄马本斋的故事

  ▲清真寺里组建回民支队

  马本斋1901年出生于河北省沧州献县东辛庄(今本斋

  村)。自幼聪颖,读过私塾,粗通文墨,后为生活所迫,随父亲到东北,之后投身奉军(东北军)。1924年入“东北讲武堂”学习,在讲武堂毕业后,从士兵先后升任排长、连长、营长,直至升任奉军独立21师第四团团长。

  马本斋在国民党部队任团长时还不到30岁,可谓年轻有为。但是,当马本斋看清自己的地位与所追求的爱国主义理想背道而驰时,便毅然弃官归田,另找救国救民的出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马本斋因不满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毅然弃官还乡务农。1937年,卢沟桥事变,战火烧到了马本斋的家乡河北沧州,眼看着众多乡亲罹难,马本斋悲痛之余,率领弟弟和几十名群众在家乡组织了“回民抗日义勇队”,即回民支队的前身。

  清真寺是穆斯林的礼拜场所,在穆斯林的心目中具有崇高而且神圣的地位。马本斋带领的回民抗日义勇队就是在村子里的清真寺(今本斋清真寺)成立的。马本斋认为,作为回族村子和穆斯林心中最圣洁的地方,抗日杀敌、保家卫国这样的事情一定要得到真主的认可和保护。回族战士们要向真主保证,在抗日战争中一定不怕牺牲,视死如归,对得起回

  族乡亲。

  很快,马本斋的回民抗日义勇队受到了孟庆山领导的“河北游击军”的支持,扩充、改编为“河北游击军回民教导队”。1938年5月,与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领导的回民干部教导队合并为回民干部教导部队,马本斋任总队长。1938年9月,部队在河间整编时扩大到六七百人。1939年,改称回民支队。1938年10月,马本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在入党志愿书上写道:“我决心为回回民族的解放奋斗到底,而回回民族的解放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

  ▲回民支队里的随军阿訇

  1937年底,日本人在北平(今北京)成立了回教总会,在回民聚居村镇成立回教分会或支会。他们利用回族的宗教信仰进行挑拨离间。支队里有的同志说出汉族欺压回族的糊涂话来。对此,马本斋说出一段朴素而深刻的话语,“‘七·七’事变后,是谁烧毁我清真寺,杀我阿訇?是汉奸、特务,而不是汉族。是谁在领导我们抗日救国?

  是毛主席、朱总司令。毛主席、朱总司令是汉族而不是回族。绝大多数汉族人民和绝大多数回族人民是阶级兄弟。我们是革命战士,不要当敌人的义务宣传员。”

  在马本斋的主张下,回民支队聘请了阿訇(我国***教称主持清真寺教务和讲授经典的人),负责屠宰牛羊和安葬阵亡战士的事,允许回族战士到清真寺做礼拜,过回族的节日。马本斋的部队先后请过3位分别姓曹、张和蔡的阿訇。这样一来,回族战士更加拥护马本斋的领导,更加团结,士气也更为高涨。许多回族青年还自动投奔到回民支队来。在马本斋的回民支队,不仅有回族,还有汉、蒙古、满等其他民族。马本斋经常跟战士们讲,回民支队就是一个大家庭,各个民族都是平等的,大家要相互团结,相互关爱;同时,马本斋教育战士尤其是回族战士,一定要尊重当地的群众,不能因为自己的民族身份和信仰而跟群众发生冲突。一次,回民支队打了胜仗,当地的老百姓前来送慰问品,一位老太太不知道回族饮食禁忌,宰了头小猪送过来。当时,司务长吓了一大跳,赶紧拒绝,而老太太却坚持要他收下。最后司务长只好找到马本斋,让马本斋亲自处理这件事情。马本斋对老太太说,“别的东西都可以不收,您的一定要收下。”最后,马本斋安排,将小猪送给了后方医院的汉族战士去吃,圆满地

  解决了这一棘手问题。也许,在一些人看来,这些相比较于马本斋那些叱咤风云的英勇事迹,可能算不了什么。但是,马本斋就是本着这种朴素的精神和思想,从最初的热爱本民族、拯救本民族上升到了热爱中华民族和救国救民,进而转变为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在其过程中,不可否认,他的民族信仰和民族个性不无作用。

  ▲以忠尽孝

  1937年夏天,“七七事变”的消息传到了马本斋的家乡东辛庄,他与母亲商量:“国难当头,我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决不能袖手旁观!”母亲赞成他的意见。于是马本斋领了村里一帮小伙子习拳练武,准备对付侵略者。

  这年8月30日,是东辛庄人民最难忘的日子。上午,全村人不约而同都来到了清真寺。在高涨的爱国气氛中,东辛庄“回民义勇队”宣告成立,马本斋被推举当了义勇队的队长。站在一旁的母亲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本斋,大伙这样看重你,你可得好好给大伙儿办事啊。”马本斋听了点

  点头。

  “回民义勇队”的旗帜竖起后,队伍越来越强大了。这年秋后,马本斋率领“回民义勇队”开赴抗日杀敌的战场,打翻日军的军用卡车,阻击下乡骚扰的汉奸队伍……在斗争中,他听说共产党、毛主席领导的队伍才是真正打天下的队伍,只有八路军才能取得革命的彻底胜利,于是他率领“回民义勇队”参加了八路军。从此,在共产党、毛主席的领导下,他们成了打不烂、拖不垮的铁军,所到之处,攻无不克,无坚不摧,被誉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

  1941年8月27日,趁“回民支队”转移时,敌人抓去马本斋的母亲,妄图以此来迫使马本斋就范。母亲被捕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回民支队”,大家都纷纷要求营救,一向孝顺母亲的马本斋闻讯更是痛如刀绞。他回忆起母亲给他讲“苏武牧羊”、“岳母刺字”等故事的情景,回忆起母亲教育他为穷人拉队伍,使他走上革命道路的往事,心头涌起阵阵波涛。他对政委说:“请党放心,我是共产党员,从入党那天起,我就把自己的一切交给了党。娘被抓走了,儿子心里是难过的,但是儿子照样打鬼子,才是对母亲最大的忠孝,

  也是对母亲最大的安慰。”在敌人面前,母亲拒绝劝儿子投降,以绝食同敌人斗争,光荣牺牲。马本斋擦干眼泪,率领回民支队,发扬母亲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更加英勇地为祖国、为人民而战。

  

篇四:回族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贡献

  八年抗战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族人民近百年来无数次反帝斗争中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回族人民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极大的爱国热情,积极投身于抗击日本侵略的斗争,广泛开展民族救亡运动。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从而谱写了一曲回族全民族共同抗战的壮丽篇章。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回族抗日斗争冀中回民支队和渤海回民支队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的两支重要抗日武装。冀中回民支队与马本斋的名字密不可分。马本斋,原名守清,河北献县人。早年入东北军,在东北讲武堂受训,后入张宗昌部历功累擢至团长。抗战爆发,他在家乡组织回民抗日教导队奋起抗击日本侵略。1938年马本斋率部参加八路军,所部与冀中军区回民干部教导队合编为回民干部教导总队,马本斋被任命为总队长。1939年奉中共中央军委令,改称“冀中回民支队”,马本斋任司令员。冀中回民支队是一支让日寇闻风丧胆、战斗力极强的抗日队伍。从其成立到抗战胜利的6年中,他们转战于冀中平原、冀鲁边区和冀鲁豫地区,以及平汉、津浦铁路沿线,采用游击战、地道战、破交战等战术,巧妙地打击和消灭日寇,历经大、小战斗870多次,消灭日伪军36700余人,攻克敌人碉堡、据点,破坏敌人铁路、桥梁数百处,缴获大批枪炮、弹药和军用物资,战功辉煌,受到中共冀中军区的表彰,成为回族人民武装抗日的一面旗帜。冀中军区为此通报各部队“向回支看齐”,并奖“无攻不克,无坚不摧,打不跨,拖不烂的铁军”之锦旗一面。中央军委也颁令嘉奖马本斋,毛泽东称其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受到回民支队沉重打击的日军,对其也讳莫如深,日本《东亚圣战报》称:回民支队的动向,应引起我大东亚之皇军的注意,并应认真对付。”日伪军多次重兵围剿回民支队,均未能消灭这支抗日武装力量,遂恼羞成怒,将马本斋母亲逮捕。老人在敌人软硬兼施下宁死不屈,绝食而亡,其民族气节和大义行为激励了许多中国人。1944年马本斋因病在山东莘县逝世,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领导人均送以挽联,以示悼念。朱德总司令敬挽:“壮志难移,汉回各族模范;大节不死,母子两代英雄。”渤海回民支队,也称冀鲁边区回民支队,成立于1940年7月,是由冀鲁边区回民抗日救国总会的几位回族共产党员负责组建,经边区党委批准,从津南抗日游击支队和沧县县大队抽调回族干部、战士组成。刘震寰任大队长,王连芳为政委。这是一支活动于敌占区,威震敌胆的抗日劲旅,他们根据平原地区的特点以及敌强我弱的形势,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化整为零,避敌锋芒,寻其弱点,打击敌人,创造了许多以少胜多的战例。他们在5年抗日斗争中,队伍发展至2600余人,先后与敌作战百余次,攻克敌人据点40多个,歼灭日伪、汉奸2500余人,缴获长短枪2600余支,机枪几十挺,各种炮20多门,沉重打击了日寇,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根据地。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回族抗日武装尚有新四军五支队下属的江苏宜兴竹镇回民游击大队、冀鲁边军分区回民大队和鲁南军区领导下的枣庄回民游击队等。他们深入敌后,历经战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的抗日斗争史上,占有一定地位。

  此外,闻名全国的铁道游击队回族政委张鸿仪,率部队在津浦线临枣线上,神出鬼没,出奇制胜,使日寇的铁路运输线多次陷入瘫痪。1945年张鸿仪在一次战斗中,为掩护战友突围而英勇牺牲。山西代县人民自卫队队长、回族英雄金方昌,与燕北人民一起与日寇作顽强斗争,被捕后受尽百般折磨。野蛮的敌人挖出他的眼睛,他愤然蘸血在牢房墙上写下“严刑利诱奈我何,颔首流泪非丈夫!”的豪迈诗句,最后慷慨就义。另有山东肥城县大队队长米英俊、冀中回民抗日先锋队总队长王文才、定远县二龙乡清真营指导员白云义等许许多多难以数计的回族人民,在神圣的抗日战争中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二、国民党回族将士的抗日活动日本法西斯的侵华行径,同样激起了国民党军中回族将士的抗日怒潮,他们纷纷开赴前线,与日寇进行了殊死的斗争,沉重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1938年4月,滇军中百余名回族官兵,在副旅长马继武、桂协华等回族将领的带领下,随60军军长卢汉,由云南开抵鲁南,参加台儿庄大战。马继武率183师542旅一下火车即投入敌我争夺台儿庄要隘的激烈战斗,全体官兵经7天血战,最后夺回台儿庄,给予侵华以来长驱直入、节节进逼的日寇精锐板垣、矶谷部以沉重打击,粉粹了敌人直取徐州的计划,大大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战斗中,马继武在旅长阵亡的情况下,即刻整顿队伍、增补兵员,乘敌人进占立足未稳之际,率部猛攻,夺回火石埠阵地,为台儿庄大捷建立了功勋。是役,马继武部有130余名回族官兵壮烈牺牲。抗战爆发后,以回族官兵为主的马鸿宾部81军和马鸿逵部骑兵师,也奉命开往绥西参加抗战。1939年7月,任绥西防守司令的马鸿宾指挥军队在乌拉脑包与日军展开激战,首战获胜。不久,马鸿宾又指挥参与了伊克昭盟之战和五原激战。战斗中,与傅作义部密切配合,以运动战与日军在沙漠中周旋,经一个多月十几次战斗,全部收复伊克昭盟东北大面滩地区,驻五原日伪军全部被歼,包头以西,黄河以南地区的日伪势力悉被扫清。马鸿宾及所率数千陇上回族健儿,为绥西地区的抗战作出了重大贡献。卢沟桥事变后不久,马步芳即刻组成“骑兵暂编第一师”,由师长马彪率领东进抗日。骑一师由回、撒拉、东乡、保安、汉、藏等民族组成,共8000多人,其中回、东乡、撒拉等民族官兵占部队总人数的70%以上。1938年4月,骑兵师奉调黄泛区的扶沟、鄢陵、西华等县,担负这一线的河防任务。不久,日军一中队及伪军千余人,侵入骑兵师防区,马彪立刻指挥两旅兵力三面围歼,乘敌不备,突然袭击,杀得日伪军昏头转向,最终全歼来犯之敌。骑兵师大获全胜的捷报传出,防区各县百姓纷纷箪食壶浆,犒劳慰问,并赠马彪“万民伞”,以示对抗日将士的崇敬之情。1939年春,骑兵师又调驻周口至界首一带的黄泛区,防御淮阳一线日军。淮阳为苏、鲁、豫、皖地区日军侵占的主要据点之一,骑一师所驻河防,地处平汉线中段,关系华东、华中战略要地,因此,日军不惜调集重兵,增加防守,并做好随时出击骑一师之态势。骑一师进驻不久,即获淮阳日军空虚的消息,马秉忠率二旅立刻围攻淮阳城,经过激战,攻占了淮阳西关。日军退守淮阳内城,与二旅进行对抗。时日军由开封调集100辆卡车的援兵,配以大炮、坦克大举反扑。顷刻间,炮火密集,硝烟弥漫,敌军多次冲锋均被击退。战斗中,马秉忠始终身先士卒,在冲锋中中弹身亡。关键时刻,四团长马成翰接替指挥,继续与敌人浴血奋战。战斗正酣,师长马彪亲自督战,指令一旅旅长马元祥率部支援,并调轻骑兵迂回敌

  后突袭,致使日军腹背受击。在骑兵师将士的猛烈攻击下,日军阵脚大乱,防守崩溃,狼狈逃窜。淮阳之战,马彪师消灭日军1000多人,俘虏20多人,而其部伤亡也达2000多人。不久,骑一师又歼敌骑兵500余人,获战马数十匹,沉重打击了侵略者。日军恼羞成怒,又抽调重兵,配备先进武器,向骑一师宝塔一线的阵地实行强攻。马彪组织反攻,迂回冲杀,以血肉之躯与敌奋力拚搏。但因敌我力量悬殊,力战不敌,骑一师主力迅速撤退,留百余名战士阻击敌人,他们背水一战,直至弹尽粮绝,不愿被俘受辱,乃全部投水自尽,显示了回族抗日壮士宁死不屈、气壮山河的英雄气概。骑一师几次重创日军,使敌人锐气顿挫。日军因此称骑一师为“马回子军”或“马胡子军”。1940年9月,骑兵师在皖北涡河北岸的龙岗镇,又炸毁敌坦克1辆,打死日军三四百人,从此,马回子军”的声威传遍敌战区,日军闻风丧胆。在这场反抗日本法西斯的侵略战争中,骑一师共有3000多名回、东乡、撒拉、保安等民族健儿为国捐躯,血染疆场,谱写了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篇章。抗战中,回族高级将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军训部长白崇禧积极参与制定淞沪作战计划,并亲临前线督战,后又参与制定徐州会战方案,成为台儿庄大捷的策划者之一。在其代行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时,指挥领导了武汉保卫战,并亲自指挥桂南战役,率军与日寇激战四昼夜,收复昆仑关,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回族海军将领、国民党海军第一舰队中山舰舰长萨师俊,率中山舰全体将士参加了著名的淞沪会战。1938年6月,中山舰赶赴长江参加武汉保卫战,积极投入施放水雷、运输兵员及担当警戒等任务。10月24日,萨师俊奉命率中山舰封锁长江航道,以拦截逆流而上的日本舰艇。这时,大批日军飞机向中山舰发动猛攻,萨师俊沉着指挥,组织反击。但因敌机数量多,火力强,经轮番轰炸,中山舰多处起火,萨师俊双腿炸断,但他坚持不离舰艇,躺着继续指挥战斗,后中山舰遭敌机重创,萨师俊与全体将士同时遇难。1944年,桂林“中央军校回族大队”的学员,经短期训练后,即投入了著名的虎牢关战役,他们与众将士一起,共同阻击上万日寇的进攻,写下了回族军校学员抗战史上光辉的一页。此外,榆关保卫战中血战到底、壮烈殉国的东北军营长安德馨,昔峰口战役率大刀队奋勇杀敌、负伤而亡的团长马光达,忻口会战中为国捐躯的少校营长杨玉林,使日军丢魂丧胆,在大湖战役中壮烈牺牲的副团长郭志雄等无数的回族爱国英烈,与日寇进行了殊死的斗争,他们的英名将永远彪炳中华史册。三、各地回民的民族救亡运动七七事变后,全国掀起一片抗日怒潮,各地回族人民积极投入、踊跃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抗日救亡运动。他们或组织各种抗日救亡团体,参加战地工作队和服务团,支援前线将士的抗日斗争;或通过各种舆论工具,宣传、发动回族群众投入抗日工作;或组织大量的外交活动,在亚非各国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北平地区回民率先组织起“北平回民抗敌守土后援会”,电告全国同胞“鉴于国家兴亡,匹

  夫有责之义,誓本牺牲到底精神,为我政府及二十九军后盾。”他们组织战地服务团、看护队、捐资队,给前线战士购买食品送衣送药,在平津地区汇成了一条民族抗日的洪流。在绥包地区,回族群众积极成立了“西北回民救国会”,自动捐资救国,转往前方将士。四川回族中的爱国志士也成立了“四川回民抗敌后援会”,1937年12月向各界发出通电表示,为争取抗战胜利,誓率全川回民枕戈待命”。同年12月30日,云南妇女战地服务团中的回族妇女,从昆明出发,开赴前线,她们一路辗转跋涉,随军进行宣传、慰问和救护工作,对抗战作出了可贵的贡献。1938年2月,全国回民抗日群众团体“中国回民救国协会”在重庆成立。协会的成立对发动、组织全国回民共同起来抗战起了重要的作用。协会向全国回胞发表的抗日救亡宣言中指出:“全国一致抗日之际,我教胞黍为中华国民,爱国怎肯行后人,趁此机会,若不团结奋起,以表现我回教之精神,保持我回教之荣誉,不特为人格之污,仰且为宗教之辱。”宣言一出,山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川、两湖、云南、广西、河北、河南、山东等地均相继成立回协分会。各地回族青年还成立了“回民青年战地服务团”,回教青年救国会”等组织,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动员和募捐活动及战地服务工作。湖北回族爱国实业家陈经畲,办起难民救济所6处,接收战区难民,解决其吃住困难。上海的哈德成教长四处奔走,组织人力,先后成立浙江路回教难民收容所及太仓路清真寺第二难民收容所,积极为难民筹募粮食、被服及生活用品。新疆回族文化促进会则发动全疆回族捐购飞机一架,支援抗战。各地回族团体还利用报刊、杂志、书籍、通讯广播、电影戏剧、书法绘画、诗歌音乐、街头演说、张贴标语等方式,积极宣传抗日救国的真理,通过舆论呼吁,唤起民众投身抗战。这时冀鲁边区回民抗日救国会出版的《正道报》,中国回教救国协会出版的《中国回教救国协会会刊》和《回教文化》,四川重庆回族创办的《回民言论》,甘肃伊斯兰学会创办的《回声》,上海回族创办的《绿旗》,以及一些回族上层爱国人士创办的《回教大众》、《月华》、《回族青年月报》等,都成为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舆论宣传工具,对唤醒民众爱国意识,扩大抗日救亡的影响,加速抗战胜利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宁夏著名阿訇虎嵩山书写大量阿、汉文对照的抗战祈祷词,分送各清真寺在主麻日为抗日将士祈祷。新疆回族教长马良骏以70高龄四处讲演,号召教民勇敢参加抗击日本侵略的战斗。抗战期间,回族人民还谱写出一首《中国穆士林抗敌曲》,到处传唱。歌中唱道:“起来吧,中国的穆士林,举起我们的宝剑,发出我们的吼声,贯彻爱国的品德,负起保族的使命,认清我们的敌人日本。它施放无情的战火,它残杀我国的国民,要把中华一口并吞,我们决不受它的侵凌。穆士林!前进!前进!”此外,为了扩大国际宣传、揭露日寇在近东和南洋各国中颠倒是非、歪曲侵华真相的欺骗行径,在海外的回族留学生召开演讲会宣传我国抗战的意义,并在埃及爱资哈尔大学开设中国文化讲座,使伊斯兰世界对我国抗战有了新的了解和同情。“中国回民救国协会”还组织了“中国回教近东访问团”、中国回教南洋访问团”和“中国回教朝觐团”、““西北回胞朝觐团”,利用出访、朝觐之际,揭露日本侵华事实与罪行。1938年2月,在麦加召开的世界伊斯兰大会上,达浦生教长用阿拉伯文转写《告全世界回教同胞书》,谴责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行径,并在大会上与3名所谓的日本穆斯林展开舌战,使其丑态毕露,大长了中国的声威。西北回胞朝觐团还在麦加将日本侵略中国的暴行公诉于世,并揭露其利用宗教分裂中国的阴谋,他们与留埃学生朝觐团等相配合,“强烈地表示中国全体回教徒决心抗战到底”。近东访问团一路访问了中东和南亚的8个穆斯林国家,行程近5万公里。他们拜见了各国政府要人、名流,接触了许多重要的党派、团体,公开发表演讲。还以阿拉伯、土耳其、英语

  三种文字编写了《中国回教近东访问团敬告世界回教教友书》,广为散发,并在《孟买新闻》、《伊拉克泰晤士报》、《印度星报》、《伊朗日报》、《埃及邮报》等国外报刊上发表大量宣传中国抗日的文章。南洋回教访问团由香港出发,先后到达新加坡、马来西亚、文莱、沙捞越等国家和地区,进行了长达一年的抗日宣传,他们在许多清真寺和穆斯林学校进行宣讲,引起了东南亚穆斯林对中国抗战的极大关注,使之组织起赴华亲善访问团,来华支持中国的抗日斗争。回族各出访团通过大量的外交活动,使得穆斯林国家的政府和人民了解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正义性,赢得了这些国家道义上的同情和支持。1938年4月24日,《新华日报》发表社论评道:中国回教近东访问团组织,到海外的回民(穆斯林)中,去进行国际宣传,使近东和全世界的回民,都同情和援助中国的抗战。”总之,在艰苦的八年抗日战争中,回回民族将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显示出空前的爱国热情和自我牺牲精神。从前线到后方,由城市到乡村,凡有回族的地方,就有抗战的烽火。正如中共中央在《回回民族问题》中所指出的:“在中华民族抗日民族自卫战争的进行中,回族更有它一定的重要地位,„„它是一个伟大的力量。简单地说,回回地位的重要,就在于没有回族参加抗战建国事业,没有回族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那末,抗战建国的最后胜利,是没有保证的。”中国在50年前曾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在国共两党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下,经过8年抗战,终于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回族作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一支力量,为保卫祖国,抗击日本法西斯,前赴后继,英勇战斗,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华北回族人民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斗争日本法西斯大举入侵中国后,华北首当其冲,日寇烧杀抢劫、奸淫妇女、炸毁清真寺、挖掘回民坟墓,激起了广大回胞的义愤。回族人民进一步认清日本帝国主义是中华各民族的共同敌人,只有各民族团结一致,共同抗日,争取中华民族的解放,才是回族人民的唯一出路。“卢沟桥事变”发生不久,北平回民“感于生死关头已至”,迅速组织了“北平回民抗敌守土后援会”,发表《抗日救亡宣言》,提出要发扬“勇于牺牲,坚于团结”的精神,与侵略者战斗到底。“在教为教中基础,在国为国家干城”,显示了回族人民爱教爱族与爱国相一致的思想品德。8年抗战期间,华北回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维护中国各民族的团结,坚持抗日救国,积极开展武装斗争。抗战一开始,华北各地的回族群众纷纷组织回民抗日武装,活跃在各个战区。当时在河北献县有马本斋领导的“回民义勇队”、文安县有杨春圃领导的“回民抗日挺进军”、安国县回族建立的“抗日自卫队”等,给敌人很大的打击。河北沧州于1938年成立了“冀鲁边区回民救国联合会”,各县、各村相应成立了抗日政权和群众组织,并创办了《正道报》,向广大回族群众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团结、教育回族人民一致抗日。1940年正式成立了“冀鲁边军区回民大队”,以后又改称为“渤

  海军区回民支队”,在支队长刘震寰、政委王连芳的领导下,这支回族武装战斗在津南鲁北的广大地区,粉碎了日本侵略者的一次次“扫荡”,拔掉了敌人一个个据点,打了许多漂亮仗,参加战斗近千次,有力地配合了八路军主力,给日寇以沉重的打击,为民族的解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受到党中央领导的高度评价。山东鲁中地区,泰运军分区组织了回民主力连和太西回民支队,沂水、沂源成立了回民警卫连;还有在东平、定陶沙海、荷泽马垓、沂南大成庄等回民村庄建立的回民抗日游击队,郯城县马头镇建立的伊斯兰抗日协会等。经过发展扩编的这些回民武装,是太西回民大队、泰安回民营、章邱、长清楼德的回民中队,回民分队以及益都回民大队,分别在金晓村、金益三、李敬渔、丁毅民等同志的领导下,活动在泰山周围各县、沂蒙山区和益都、临朐等地。他们在回汉群众支持下,配合主力部队立了不少战功。沂水县伊光大队,是保证18集团军山东纵队指挥部兵工厂的回民警卫部队,在保卫兵工厂和反扫荡的战斗中,做出了贡献。鲁西北的朝城、馆陶、临清、冠县一带成立的回民大队、中队,坚持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进行过无数次战斗,后来经过整编,许多回族青年分别参加到冀中回民支队和冀鲁回民支队。在抗日烽火中,华北涌现出许多回族英雄人物,如马本斋率领的冀中回民支队,曾被誉为:“不仅是党团结回民抗日的旗帜,也是回汉团结抗日的旗帜”。回民支队转战于冀鲁边区和冀鲁豫边区,英勇杀敌,战功卓著,曾多次受到上级的通令嘉奖。6年中经历大小战斗870多次,消灭日伪军36700多人,攻克碉堡、据点,破坏敌人铁路、公路和桥梁数百处,缴获大批枪炮、弹药、战马和军用物资,立下了赫赫战功。回民支队的胜利,巩固和扩大了冀鲁豫抗日根据地。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躯者、中国共产党卓越的妇女活动家、革命家、天津回族刘清扬女士参加了“北平抗敌后援会”,支持29军的抗日战争,她组织红十字会妇女救护慰劳队,上前线运送伤病员,她的家也成了为29军提供情报及分发工作的中枢。29军撤退后她还和红十字会的会员们,安排和帮助爱国青年南下。北平沦陷后,刘清扬到了武汉。1938年她和冯玉祥夫人李德全以及安娥、冯弗伐等人,参加了由邓颖超同志发起组织的“儿童保育会”,动员各党派力量抢救受难儿童,并开展募捐活动,后来还创办了10所“儿童保育院”。在山西,崇实中学创办人马君图,率领该校师生及回民群众千余名,在太行山区坚持流亡教学和游击战争,于1943年日寇大举“扫荡”太行山区时被俘,仍坚贞不屈,被敌寇在1945年7月毒死,被当地群众誉为“三晋之第二介子推”;其母为支持儿子抗战,在1943年被俘后,绝食而死。此外全国闻名的铁道游击队政委张鸿仪是枣庄的回族,在1945年一次战斗中英勇牺牲。肥城县县大队回族副大队长米英俊,上级为表彰他的抗日功绩,将其所在县大队命名为“米英俊游击队”。还有80多高龄深入虎穴与敌顽强斗争的回族老英雄马东;著名的神枪手、抗日民兵队长金维兰等。从整个回族的抗战来看,华北回族遭受日本法西斯的灾难最深,所以斗争也最顽强,而且也是回族反法西斯斗争中觉悟最高、意志最强、组织纪律最好的一支队伍。

  马本斋(1901-1944),原名马守清,回族,河北献县人。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支队的创建人。马本斋,1901年出生于河北省献县东辛庄。少年时代随父亲到东北,投身奉军(东北军)。1924年在东北讲武堂毕业后,从士兵升到团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因不满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毅然弃官还乡务农。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马本斋响应中国共产党号召,率领弟弟和几十名群众在家乡组织了“回民抗日义勇队”。他们的行动受到了孟庆山领导的“河北游击军”的支持,很快扩充、改编为“河北游击军回民教导队”。1938年5月,与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领导的回民干部教导队合并为回民干部教导部队,马本斋任总队长。1938年9月,部队在河间整编时扩大到六七百人。10月,他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在入党志愿书上写道:“我决心为回回民族的解放奋斗到底,而回回民族的解放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1939年日寇扫荡华北,马本斋领导的回民支队在河间、青县、沧县地区转战,并帮助“回民抗战建国会”组织伊斯兰小队,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在日寇对冀中根据地的扫荡中,与八路军主力纵队和贺龙、关向应率领的120师协同作战,消灭土匪武装第六路。回民支队威震冀中平原,有“攻无不克、无坚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之誉。1940年,马本斋指挥部队使用围点打援战法取得衡水康庄战争的胜利,又组织精干的小分队巧取深县榆科伪军据点,巩固了队伍。1941年,日军血洗东

  辛庄后抓住马母,为了不让敌人利用自己牵制儿子,马母痛骂汉奸绝食而死。马本斋得知后抑制着悲愤的感情,识破敌人的一次又一次诱降骗局。1942年6月,马本斋率回民支队转移到冀鲁豫边区。后任八路军冀鲁豫第三军分区兼回民支队司令员,采用游击战术,率部在冀鲁豫平原上进行了大小数百次的战斗,取得了“反扫荡”战斗的多次胜利。他勇谋兼备,注意贯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民族平等政策,在冀鲁豫地区为粉碎日军扫荡、建立巩固的抗日政权作出了重要贡献。在长期的战争生活中,马本斋积劳成疾,1944年2月7日在山东省莘县不幸病逝,年仅43岁。党中央在延安为他举行了追悼会,总参谋长叶剑英高度赞扬了他光辉的斗争经历和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毛主席写下了“马本斋同志不死”,周恩来副主席题词“民族英雄,吾党战士”,朱德总司令挽联“壮志难移,汉回各族模范;大节不死,母子两代英雄。”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将马本斋的故乡命名为“本斋回族自治县”。1954年将他的遗体迁至石家庄市华北军区烈士陵园。

  

  

篇五:回族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贡献

  回族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

  回族在抗日战争中给我们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下面是整理的关于回族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希望能够给大家以启迪。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回族抗日斗争冀中回民支队和渤海回民支队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的两支重要抗日武装。冀中回民支队与马本斋的名字密不可分。马本斋,原名守清,河北献县人。早年入东北军,在东北讲武堂受训,后入张宗昌部历功累擢至团长。抗战爆发,他在家乡组织回民抗日教导队奋起抗击日本侵略。1938年马本斋率部参加八路军,所部与冀中军区回民干部教导队合编为回民干部教导总队,马本斋被任命为总队长。1939年奉中共中央军委令,改称“冀中回民支队”,马本斋任司令员。冀中回民支队是一支让日寇闻风丧胆、战斗力极强的抗日队伍。从其成立到抗战胜利的6年中,他们转战于冀中平原、冀鲁边区和冀鲁豫地区,以及平汉、津浦铁路沿线,采用游击战、地道战、破交战等战术,巧妙地打击和消灭日寇,历经大、小战斗870多次,消灭日伪军36700余人,攻克敌人碉堡、据点,破坏敌人铁路、桥梁数百处,缴获大批枪炮、弹药和军用物资,战功辉煌,受到中共冀中军区的表彰,成为回族人民武装抗日的一面旗帜。冀中军区为此通报各部队“向回支看齐”,并奖“无攻不克,无坚不摧,打不跨,拖不烂

  1

  的铁军”之锦旗一面。中央军委也颁令嘉奖马本斋,毛泽东称其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受到回民支队沉重打击的日军,对其也讳莫如深,日本《东亚圣战报》称:回民支队的动向,应引起我大东亚之皇军的注意,并应认真对付。”日伪军多次重兵围剿回民支队,均未能消灭这支抗日武装力量,遂恼羞成怒,将马本斋母亲逮捕。老人在敌人软硬兼施下宁死不屈,绝食而亡,其

  民族气节和大义行为激励了许多中国人。1944年马本斋因病在山东莘县逝世,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领导人均送以挽联,以示悼念。朱德总司令敬挽:“壮志难移,汉回各族模范;大节不死,母子两代英雄。”

  渤海回民支队,也称冀鲁边区回民支队,成立于1940年7月,是由冀鲁边区回民抗日救国总会的几位回族共产党员负责组建,经边区党委批准,从津南抗日游击支队和沧县县大队抽调回族干部、战士组成。刘震寰任大队长,王连芳为政委。这是一支活动于敌占区,威震敌胆的抗日劲旅,他们根据平原地区的特点以及敌强我弱的形势,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化整为零,避敌锋芒,寻其弱点,打击敌人,创造了许多以少胜多的战例。他们在5年抗日斗争中,队伍发展至2600余人,先后与敌作战百余次,攻克敌人据点40多个,歼灭日伪、汉奸2500余人,缴获长短枪2600余支,机枪几十挺,各种炮20多门,沉重打击了日寇,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根据地。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回族抗日武装尚有新四军五支队下属的江苏宜兴竹镇回民游击大队、冀鲁边军分区回民大队和鲁南军

  2

  区领导下的枣庄回民游击队等。他们深入敌后,历经战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的抗日斗争史上,占有一定地位。

  此外,闻名全国的铁道游击队回族政委张鸿仪,率部队在津浦线临枣线上,神出鬼没,出奇制胜,使日寇的铁路运输线多次陷入瘫痪。1945年张鸿仪在一次战斗中,为掩护战友突围而英勇牺牲。山西代县人民自卫队队长、回族英雄金方昌,与燕北人民一起与日寇作顽强斗争,被捕后受尽百般折磨。野蛮的敌人挖出他的眼睛,他愤然蘸血在牢房墙上写下“严刑利诱奈我何,颔首流泪非丈夫!”的豪迈诗句,最后慷慨就义。另有山东肥城县大队队长米英俊、冀中回民抗日先锋队总队长王文才、定远县二龙乡清真营指导员白云义等许许多多难以数计的回族人民,在神圣的抗日战争中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二、国民党回族将士的抗日活动日本法西斯的侵华行径,同样激起了国民党军中回族将士的抗日怒潮,他们纷纷开赴前线,与日寇进行了殊死的斗争,沉重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1938年4月,滇军中百余名回族官兵,在副旅长马继武、桂协华等回族将领的带领下,随60军军长卢汉,由云南开抵鲁南,参加台儿庄大战。马继武率183师542旅一下火车即投入敌我争夺台儿庄要隘的激烈战斗,全体官兵经7天血战,最后夺回台儿庄,给予侵华以来长驱直入、节节进逼的日寇精锐板垣、矶谷部以沉重打击,粉粹了敌人直取徐州的计划,大大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战斗中,马继武在旅长阵亡的情况下,即刻整顿队伍、增补兵员,乘敌人

  3

  进占立足未稳之际,率部猛攻,夺回火石埠阵地,为台儿庄大捷建立了功勋。是役,马继武部有130余名回族官兵壮烈牺牲。

  抗战爆发后,以回族官兵为主的马鸿宾部81军和马鸿逵部骑兵师,也奉命开往绥西参加抗战。1939年7月,任绥西防守司令的马鸿宾指挥军队在乌拉脑包与日军展开激战,首战获胜。不久,马鸿宾又指挥参与了伊克昭盟之战和五原激战。战斗中,与傅作义部密切配合,以运动战与日军在沙漠中周旋,经一个多月十几次战斗,全部收复伊克昭盟东北大面滩地区,驻五原日伪军全部被歼,包头以西,黄河以南地区的日伪势力悉被扫清。马鸿宾及所率数千陇上回族健儿,为绥西地区的抗战作出了重大贡献。

  卢沟桥事变后不久,马步芳即刻组成“骑兵暂编第一师”,由师长马彪率领东进抗日。骑一师由回、撒拉、东乡、保安、汉、藏等民族组成,共8000多人,其中回、东乡、撒拉等民族官兵占部队总人数的70%以上。1938年4月,骑兵师奉调黄泛区的扶沟、鄢陵、西华等县,担负这一线的河防任务。不久,日军一中队及伪军千余人,侵入骑兵师防区,马彪立刻指挥两旅兵力三面围歼,乘敌不备,突然袭击,杀得日伪军昏头转向,最终全歼来犯之敌。骑兵师大获全胜的捷报传出,防区各县百姓纷纷箪食壶浆,犒劳慰问,并赠马彪“万民伞”,以示对抗日将士的崇敬之情。

  1939年春,骑兵师又调驻周口至界首一带的黄泛区,防御淮阳一线日军。淮阳为苏、鲁、豫、皖地区日军侵占的主要据点之一,骑一师所驻河防,地处平汉线中段,关系华东、华中战略要地,因此,

  4

  日军不惜调集重兵,增加防守,并做好随时出击骑一师之态势。骑一师进驻不久,即获淮阳日军空虚的消息,马秉忠率二旅立刻围攻淮阳城,经过激战,攻占了淮阳西关。日军退守淮阳内城,与二旅进行对抗。时日军由开封调集100辆卡车的援兵,配以大炮、坦克大举反扑。顷刻间,炮火密集,硝烟弥漫,敌军多次冲锋均被击退。战斗中,马秉忠始终身先士卒,在冲锋中中弹身亡。关键时刻,四团长马成翰接替指挥,继续与敌人浴血奋战。战斗正酣,师长马彪亲自督战,指令一旅旅长马元祥率部支援,并调轻骑兵迂回敌后突袭,致使日军腹背受击。在骑兵师将士的猛烈攻击下,日军阵脚大乱,防守崩溃,狼狈逃窜。

  淮阳之战,马彪师消灭日军1000多人,俘虏20多人,而其部伤亡也达2000多人。

  不久,骑一师又歼敌骑兵500余人,获战马数十匹,沉重打击了侵略者。日军恼羞成怒,又抽调重兵,配备先进武器,向骑一师宝塔一线的阵地实行强攻。马彪组织反攻,迂回冲杀,以血肉之躯与敌奋力拚搏。但因敌我力量悬殊,力战不敌,骑一师主力迅速撤退,留百余名战士阻击敌人,他们背水一战,直至弹尽粮绝,不愿被俘受辱,乃全部投水自尽,显示了回族抗日壮士宁死不屈、气壮山河的英雄气概。

  骑一师几次重创日军,使敌人锐气顿挫。日军因此称骑一师为“马回子军”或“马胡子军”。1940年9月,骑兵师在皖北涡河北岸的龙岗镇,又炸毁敌坦克1辆,打死日军三四百人,从此,马回子军”

  5

  的声威传遍敌战区,日军闻风丧胆。在这场反抗日本法西斯的侵略战争中,骑一师共有3000多名回、

  东乡、撒拉、保安等民族健儿为国捐躯,血染疆场,谱写了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篇章。

  抗战中,回族高级将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军训部长白崇禧积极参与制定淞沪作战计划,并亲临前线督战,后又参与制定徐州会战方案,成为台儿庄大捷的策划者之一。在其代行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时,指挥领导了武汉保卫战,并亲自指挥桂南战役,率军与日寇激战四昼夜,收复昆仑关,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回族海军将领、国民党海军第一舰队中山舰舰长萨师俊,率中山舰全体将士参加了著名的淞沪会战。1938年6月,中山舰赶赴长江参加武汉保卫战,积极投入施放水雷、运输兵员及担当警戒等任务。10月24日,萨师俊奉命率中山舰封锁长江航道,以拦截逆流而上的日本舰艇。这时,大批日军飞机向中山舰发动猛攻,萨师俊沉着指挥,组织反击。但因敌机数量多,火力强,经轮番轰炸,中山舰多处起火,萨师俊双腿炸断,但他坚持不离舰艇,躺着继续指挥战斗,后中山舰遭敌机重创,萨师俊与全体将士同时遇难。1944年,桂林“中央军校回族大队”的学员,经短期训练后,即投入了著名的虎牢关战役,他们与众将士一起,共同阻击上万日寇的进攻,写下了回族军校学员抗战史上光辉的一页。

  此外,榆关保卫战中血战到底、壮烈殉国的东北军营长安德馨,昔峰口战役率大刀队奋勇杀敌、负伤而亡的团长马光达,忻口会战中

  6

  为国捐躯的少校营长杨玉林,使日军丢魂丧胆,在大湖战役中壮烈牺牲的副团长郭志雄等无数的回族爱国英烈,与日寇进行了殊死的斗争,他们的英名将永远彪炳中华史册。

  三、各地回民的民族救亡运动七七事变后,全国掀起一片抗日怒潮,各地回族人民积极投入、踊跃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抗日救亡运动。他们或组织各种抗日救亡团体,参加战地工作队和服务团,支援前线将士的抗日斗争;或通过各种舆论工具,宣传、发动回族群众投入抗日工作;或组织大量的外交活动,在亚非各国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北平地区回民率先组织起“北平回民抗敌守土后援会”,电告全国同胞“鉴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之义,誓本牺牲到底精神,为我政府及二十九军后盾。”他们组织战地服务团、看护队、捐资队,给前线战士购买食品送衣送药,在平津地区汇成了一条民族抗日的洪流。在绥包地区,回族群众积极成立了“西北回民救国会”,自动捐资救国,转往前方将士。四川回族中的爱国志士也成立了“四川回民抗敌后援会”,1937年12月向各界发出通电表示,为争取抗战胜利,誓率全川回民枕戈待命”。同年12月30日,云南妇女战地服务团中的回族妇女,从昆明出发,开赴前线,她们一路辗转跋涉,随军进行宣传、慰问和救护工作,对抗战作出了可贵的贡献。1938年2月,全国回民抗日群众团体“中国回民救国协会”在重庆成立。协会的成立对发动、组织全国回民共同起来抗战起了重要的作用。协会向全国回胞发表的抗日救亡宣言中指出:“全国一致抗

  7

  日之际,我教胞黍为中华国民,爱国怎肯行后人,趁此机会,若不团结奋起,以表现我回教之精神,保持我回教之荣誉,不特为人格之污,仰且为宗教之辱。”宣言一出,山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川、两湖、云南、广西、河北、河南、山东等地均相继成立回协分会。各地回族青年还成立了“回民青年战地服务团”,回教青年救国会”等组织,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动员和募捐活动及战地服务工作。湖北回族爱国实业家陈经畲,办起难民救济所6处,接收战区难民,解决其吃住困难。上海的哈德成教长四处奔走,组织人力,先后成立浙江路回教难民收容所及太仓路清真寺第二难民收容所,积极为难民筹募粮食、被服及生活用品。新疆回族文化促进会则发动全疆回族捐购飞机一架,支援抗战。

  各地回族团体还利用报刊、杂志、书籍、通讯广播、电影戏剧、书法绘画、诗歌音乐、街头演说、张贴标语等方式,积极宣传抗日救国的真理,通过舆论呼吁,唤起民众投身抗战。这时冀鲁边区回民抗日救国会出版的《正道报》,中国回教救国协会出版的《中国回教救国协会会刊》和《回教文化》,四川重庆回族创办的《回民言论》,甘肃伊斯兰学会创办的《回声》,上海回族创办的《绿旗》,以及一些回族上层爱国人士创办的《回教大众》、《月华》、《回族青年月报》等,都成为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舆论宣传工具,对唤醒民众爱国意识,扩大抗日救亡的影响,加速抗战胜利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宁夏著名阿訇虎嵩山书写大量阿、汉文对照的抗战祈祷词,分送各清真寺在主麻日为抗日将士祈祷。新疆回族教长马良骏以70高龄四处讲演,号

  8

  召教民勇敢参加抗击日本侵略的战斗。抗战期间,回族人民还谱写出一首《中国穆士林抗敌曲》,到处传唱。歌中唱道:“起来吧,中国的穆士林,举起我们的宝剑,发出我们的吼声,贯彻爱国的品德,负起保族的使命,认清我们的敌人日本。它施放无情的战火,它残杀我国的国民,要把中华一口并吞,我们决不受它的侵凌。穆士林!前进!前进!”

  此外,为了扩大国际宣传、揭露日寇在近东和南洋各国中颠倒是非、歪曲侵华真相的欺骗行径,在海外的回族留学生召开演讲会宣传我国抗战的意义,并在埃及爱资哈尔大学开设中国文化讲座,使伊斯兰世界对我国抗战有了新的了解和同情。“中国回民救国协会”还组织了“中国回教近东访问团”、中国回教南洋访问团”和“中国回教朝觐团”、““西北回胞朝觐团”,利用出访、朝觐之际,揭露日本侵华事实与罪行。1938年2月,在麦加召开的世界伊斯兰大会上,达浦生教长用阿拉伯文转写《告全世界回教同胞书》,谴责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行径,并在大会上与3名所谓的日本穆斯林展开舌战,使其丑态毕露,大长了中国的声威。西北回胞朝觐团还在麦加将日本侵略中国的暴行公诉于世,并揭露其利用宗教分裂中国的阴谋,他们与留埃学生朝觐团等相配合,“强烈地表示中国全体回教徒决心抗战到底”。

  近东访问团一路访问了中东和南亚的8个穆斯林国家,行程近5万公里。他们拜见了各国政府要人、名流,接触了许多重要的党派、团体,公开发表演讲。还以阿拉伯、土耳其、英语三种文字编写了《中国回教近东访问团敬告世界回教教友书》,广为散发,并在《孟买新

  9

  闻》、《伊拉克泰晤士报》、《印度星报》、《伊朗日报》、《埃及邮报》等国外报刊上发表大量宣传中国抗日的文章。南洋回教访问团由香港出发,先后到达新加坡、马来西亚、文莱、沙捞越等国家和地区,进行了长达一年的抗日宣传,他们在许多清真寺和穆斯林学校进行宣讲,引起了东南亚穆斯林对中国抗战的极大关注,使之组织起赴华亲善访问团,来华支持中国的抗日斗争。

  回族各出访团通过大量的外交活动,使得穆斯林国家的政府和人民了解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正义性,赢得了这些国家道义上的同情和支持。1938年4月24日,《新华日报》发表社论评道:中国回教近东访问团组织,到海外的回民(穆斯林)中,去进行国际宣传,使近东和全世界的回民,都同情和援助中国的抗战。”

  总之,在艰苦的八年抗日战争中,回回民族将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显示出空前的爱国热情和自我牺牲精神。从前线到后方,由城市到乡村,凡有回族的地方,就有抗战的烽火。正如中共中央在《回回民族问题》中所指出的:“在中华民族抗日民族自卫战争的进行中,回族更有它一定的重要地位,……它是一个伟大的力量。简单地说,回回地位的重要,就在于没有回族参加抗战建国事业,没有回族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那末,抗战建国的最后胜利,是没有保证的。”

  中国回族抗战歌;;薛文波敌虏饮马黄河人,叹我民族精神消。回民自有真肝胆,偷生为耻战为高。

  10

  礼拜寺兮成焦土,无辜妇孺染血膏。悲有教胞五千万,蒙羞耻辱在今朝。文秀英灵动我魂,彦虎烈气犹未烧。杀乎!杀乎,杀止乎,争取正义赖枪刀!宗教示我“舍牺代”,何须流血头颅抛,倭寇破灭腾欢日,回族男儿懈战袍。八年抗战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族人民近百年来无数次反帝斗争中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回族人民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极大的爱国热情,积极投身于抗击日本侵略的斗争,广泛开展民族救亡运动。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从而谱写了一曲回族全民族共同抗战的壮丽篇章。

  11

  

  

篇六:回族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贡献

  回族抗日英雄马本斋后人今何在

  父亲临终前,把我叫到他的身边。他艰难地写下“中国”两个字,对我说:“咱们都是中国人。我拉起部队打日本鬼子,是为了中国的解放。你长大以后,就要建设中国了。你要像回民支队的叔叔们一样,把整个生命献给中国!”

  文章来自:《三月风》2004年11期作者:刘青原标题:将军马国超:我要无愧为马本斋的儿子

  父亲的临终嘱托,成为我整个人生的坚强信念……这是一个晴朗无云的日子,我开车进入海军航空兵大院。阳光暖暖地照下来,照在生机盎然的苍松翠柏上,也照在那幢犹如舰艇一般挺拔的办公大楼上。我的采访对象马国超,就在这幢大楼里面静静地等候着我。虽然没有亲身参加战斗、拿枪打击敌人,但是目睹了日本鬼子和汉奸屠杀咱老百姓,因此深知好日子来之不易。我只有一条路可走——努力学习!“1939年的农历腊月初二,我出生在河北省献县。母亲生我的那个村子叫辛庄,乡亲们都是回民。建国以后,这个回民村就以我父亲的名字命名,叫本斋村,现在叫做本斋乡。“小的时候,我基本上没有在老家待过,一直跟着回民支队跑,到了一个地方,常常是回民支队住在西村,我和母亲就住在东村,一直到1944年2月7日父亲去世。”在《民族英雄》一书中,马国超这样写道:“1944年的春天来到了冀鲁豫边区,烽火连天的抗日战争已经接近冰消雪融的时节。就在胜利即将到来之时,回民支队司令员马本斋同志却病倒了!这天早晨,战士们从各个驻地陆陆续续地来到村南头一个院落前,脸上浮现出悲痛的神情。大家都不说话,只是用眼神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情……”这天早晨,马国超跟随母亲和姐姐来到父亲的病床前。出现在他眼前的,是父亲那张消瘦的脸。马本斋的病,是脖子后面长了一个黄豆大的小疮,中医叫做“砍头疮”,这是一种毒性很大的疔疮。当时,医生给马本斋开刀已经几天了,但马本斋一直处在昏迷状态当中。

  谁都没有料到,疮毒扩散,马本斋的病已经转化为急性肺炎。临终前,他拧开钢笔,吃力地写下“中国”二字,叮嘱儿子要像回民支队的战士们一样,“把整个生命献给中国!”马国超多么希望父亲再为自己多写几个字啊,然而,马本斋半坐在床上,停止了呼吸。战士们痛哭的声音,像惊雷一样从马国超的心头滚过……

  1945年下半年,抗日战争胜利,马国超姐弟俩跟随母亲孙淑芳回到河北献县老家开展土地改革工作。1952年的夏天,他被组织上送进北京。当时的北京市长彭真同志笑着迎接他,说:“呵,是马本斋的儿子啊!”立即吩咐秘书把马国超送到牛街的回民学院(现在的回民中学)第二附属小学去读书。三个月以后,原华北军区司令员、时任铁道部部长的吕正操将军听说马本斋的儿子在北京,又把他转到了华北军区八一学校。在这所专门培养干部子弟的学校里,马国超有幸和许多国家领导人的孩子成为同学,并且在一起学习与生活。他认识了毛泽东的女儿李敏,刘伯承的儿子刘太行,叶挺的儿子叶正光,罗瑞卿的儿子罗小青等。他说:“这些高级领导人的孩子都很朴实,在他们的身上,我学到了很多好的品质。”与此同时,由于学校几乎是半军事化管理,早上统一起床,统一出操,晚上统一上晚自习,统一熄灯,加上老师包括炊事员都是军人,因此,“这一切对于我们每一个孩子养成良好的作风和习惯,起了很大的作用。”

  党的关心和爱护让马国超的内心充满了感激,促使他格外刻苦用功地学习。他说:“我虽然没有亲身参加过战斗,拿枪打击敌人,但是目睹了日本鬼子和汉奸屠杀咱老百姓,因此深知好日子来之不易。为了实现父亲的遗愿,将来报效国家和人民,我只有一条路可走——努力学习!”

  从当战士开始,一直到被授予海军少将军衔,我无时无刻不在提醒自己:一切听从党的安排,踏踏实实做好工作!

  1959年8月,马国超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测绘学院海军系的一名学员。当他一身戎装地出现在母亲面前时,孙淑芳老人激动得热泪盈眶,她一字一句地对儿子说:“孩子,千万别忘记你父亲临终前的嘱托,大学毕业以后到部队好好锻炼自己,做一名出色的战士!”

  “四年的军事院校生活,对帮助我成为一名真正的军人至关重要。大学毕业前夕,组织上依然对我很关心,问我毕业以后想上哪里去。我坚定地回答说:当然去部队!”

  于是,他被分配到北海舰队海测大队,从此开始了风里来浪里去的海军生涯。他牢记父亲的遗言和母亲的嘱咐,勇敢地迎接惊涛骇浪的考验。“蓝色披肩抖落满天星光/黑色飘带送走弯弯的月亮/水兵把美丽的早晨从海里捞起/高高举起一轮早醒的太阳。风里来浪里去年年耕耘/种出的和平花四季飘香/热情的太阳向大海微笑/亲切问候那远航的儿郎。晨风送来妈妈的嘱托/蓝色国门交给儿的手上/啊,太阳,太阳,太阳/鲜红的太阳挂在军舰上/是授给战士的金色奖章……”

  马国超记不清自己写了多少歌颂海军、抒发胸臆的诗歌,只知道海风吹硬了自己的性格,海浪把自己的人生信念摔打得更加坚定。

  领导发现了马国超的才华,把他调到海测大队政治处当文化干事。他组织干部战士绘画、唱歌、赛球、举办文艺汇演,把部队生活搞得热火朝天。

  性格开朗的马国超也有感到郁闷的时候。他没有想到自己这个“干事”一当就当了17年,“这个记录恐怕在全军都少见”。在“进步”这个问题上,作为民族英雄马本斋的儿子,他相信要依靠真才实学,依靠自己的刻苦努力,而不是靠托关系找门子。曾经有人劝他去拜访一下当年他父亲的领导和战友,因为这些人大多数是国家和军队的领导干部,但马国超没有这样去做。后来,军队实行干部年轻化,知识化时,具有大学本科文凭、年纪又轻的马国超被提拔为海军政治部群工部副部长,一年以后被提升为部长。他积极组织部队和地方开展“舰、市挂钩,军民共建”活动,要求用祖国城市的名字命名的舰艇与这些城市加强联系,“互相学习,互相支持,互相慰问,互相鼓舞”。这项活动在军队和地方形成很大影响,一直延续至今。不久,他又被调到海军政治部秘书长的职位上。他感觉到党和军队对自己的信任,因此勤勤恳恳、脚踏实地地为部队办实事,做好事。

  1995年,马国超被授予海军少将军衔,随后被任命为海军航空兵副政委(正军职)。1997年,他成为全国政协委员。

  做群众工作,并不在于我说话有多重的分量,而在于地方政府、人民群众对民族英雄、对革命先烈的怀念和敬仰,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和信赖,因为英雄与先烈都是党教育和培养起来的战士。

  马国超给我讲了两个真实的故事。“海南三亚市有一个回民镇,住的全部是回民。这个镇和我们部队的机场相邻。我们的机场很大,有很多空地,这是机场的需要。但是老百姓不了解,在机场的这些空地里种上了蔬菜和庄稼,对飞机的正常起降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不论部队怎么做工作,这个问题总也解决不了。最后地方政府出面,也难以解决。于是,这个矛盾就成了个老大难问题。

  “问题反映到总政群工部的领导那里,领导经过考虑,决定让我去解决。我飞到三亚,刚刚住进机场的招待所,就听说回民镇的老百姓骑着摩托车赶来了,邀请我:‘到镇上看看去!’我坐他们的摩托车来到镇上,好多回族群众夹道欢迎我。参观完清真寺,我言归正传地对他们说:‘咱们回族老百姓一向是通情达理的,也十分仗义。当年,为了中国革命,为了支援解放军,多少回族兄弟无私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啊……’‘机场闲置一些空地,那是国防的需要。咱们回回和部队争地多不合适啊,传出去,对咱的影响很不好……’

  “我的话还没有说完,老乡们就喊开了,说:‘马将军,请您放心,我们马上把庄稼收了,把地退了。从此以后,我们再也不到机场种地了!’”

  马国超说:“还有一次,有个地方的群众和我们的海军战士发生了纠纷,地方群众不依不饶。问题反映到北京,组织上让我出面解决,我就去了。到部队以后,听说当地公安局来人打听‘北京来了一个什么人?’部队的同志就如实相告。他们一听都愣住了,说为了调解这么一件事情,北京不但派来一个将军,而且这个将军还是民族英雄马本斋的后代,急忙表示:‘这个问题不用麻烦马将军了,由我们去做群众的工作!’最后,这个纠纷非常圆满地化解了。”

  在讲这两个故事的时候,马国超的表情深沉而凝重,仿佛不是在讲述自己所经历的两件事情。他意味深长地说:“做群众工作,并不是我说话的分量有多重,也并不是我个人的影响有多大。像这样的矛盾和纠纷之所以能够圆满地解决,在于老百姓对我们党的民族英雄,对老一代革命战士的怀念和敬重。”

  马国超还讲了另外一件有趣的事情。有一次在新疆乌鲁木齐街头,几位同行的政协委员被新疆人戴的小花帽吸引住了,便与一位摆摊儿的老板砍价。但怎么砍,老板就是不让价。这时,一位委员忽然指着马国超问老板:“您知道他是谁吗?”老板说:“你们都是从内地来的,谁知道是谁?”那位委员接着问:“那您知道回民支队吗?”老板认真地说“知道。”“他就是马本斋的儿子!”这位政协委员刚一说完,那个老板惊讶得“啊”了一声,立刻热情地说:“你们别买了,我给你们每人送一顶!”几位政协委员一听,哪能白要啊,也不好意思买了,急忙回头往车上走。不料那位老板手里拿着好几顶帽子,一路小跑着追到汽车上,非要给每人送一顶不可。

  

  

推荐访问:回族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贡献 回族 抗日 中国

本文链接:https://www.xpbxgsx.cn/zhuantifanwen/fanwendaquan/6058.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4 精优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浙ICP备15042696号-1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