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精优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范文大全 >

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现状调查12篇

时间:2022-11-28 15:25:38 来源:精优范文网
导读: 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现状调查12篇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现状调查  农村三产融合研究综述  摘要: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三农以及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迅速,其背后带来的是产业融合的升级创新。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进

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现状调查12篇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现状调查  农村三产融合研究综述  摘要: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三农以及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迅速,其背后带来的是产业融合的升级创新。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现状调查12篇,供大家参考。

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现状调查12篇

篇一: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现状调查

  农村三产融合研究综述

  摘要: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三农以及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迅速,其背后带来的是产业融合的升级创新。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进行分析研究,成为了当今时代的重要课题。随着农业农村建设的不断发展和产业融合升级方式的不断丰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趋势不断朝着多元化发展,为农村的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本文首先介绍了相关背景,然后介绍了农村三产融合研究的现状,介绍了产业融合的发展模式,并对产业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三产融合;产业融合模式

  1引言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要“立足地方资源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业为基础,推动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并明确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帮助农户增收的重要途径。当前阶段的研究的实际成果虽然不多,但也在进一步实现三产融合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以及指导,面对三产融合下的多元可能,现有困局不少,仍然需要不断去发现和拓展农村三产融合中的可行性以促成我国三产融合朝着多元模式化和利益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2三产融合的内涵

  通过借鉴产业融合的基本理论、日本的第六产业概念、前人的研究及农村三产融合的发展实践,本文对农村三产融合进行了如下界定:农村三产融合指的是以第一产业———农业为依托,以农民及相关生产经营组织为主体,通过高新技术对农业产业的渗透、三次产业间的联动与延伸、体制机制的创新等多种方式,将资金、技术、人力及其他资源进行跨产业集约化配置,将农业生产、加工、销售、休闲农业及其他服务业有机整合,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带来农业生产方式和组织方式的深刻变革,实现农村三次产业协同发展。

  3三产融合发展模式

  3.1发展模式

  3.1.1农业产业内部整合型融合

  此模式是在农业产业内部如种植业、养殖业、水产业等各子产业之间的相互融合,建立起上下游之间的有机联系。通过这种模式,我们可以有力地提高农业内部发展效率,有效将农村,农业,农民更加紧密地结合,推动农业内部各个部分的融合,统筹管理更好地实现农业现代化。

  3.1.2农业产业链延伸型融合

  此模式使得农业各个部门能更好地结合,从最初的农业生产资料供给,形成初级产品,通过延伸连接形成产业链,投入市场进行加工成为更加高级的产品再投入市场,进行销售。这样形成产业链的产品使得农产品从一开始到消费者手中就实现了产业内部消化,如今消费者拿到手里的许多产品正是通过一道道产业工序制作而成,比初级农产品更具价值,有利于节约交易成本,提高产业效益。

  3.1.3农业与其他产业交叉型融合

  此模式在发展农业生产,解决农民基本问题之余,还能加大农业农村的发展效益,创造出休闲农业。通过宣传当地农业文化,创办新兴农村旅游,吸引各地游客参观,有效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激发农业创新能力,使得农村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村,更是新时代的美丽新农村。这种模式能够在大力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让新型农业模式与传统农业模式相互交汇融合发展。

  3.1.4先进技术要素对农业的渗透型融合

  产业融合的发展离不来技术的支持,而如何熟悉先进技术,进而加以运用对农村三产融合来说是一大发展关键。通过这种模式,我们可以看到更加多样的农业生产,信息传递与农业的有机结合,互联网与农业的连接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农业附加值的上升不仅仅带动了农业发展进程,也让各类技术得到了跨越性地进步,使得农业与技术更加紧密,形成互利互益的关系。

  4三产融合存在的问题

  4.1产业融合处于浅层次

  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目前来看,三产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缺乏产业间的粘合性,进而说明三产之间的利益相关也较弱。而由于技术和资金的缺乏,农户生产的产品,面对竞争对手众多的大市场,难以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而简单的一二三产业共存状态仍然是部分地区发展的状态,虽然“种植、养殖、加工、销售、餐饮、旅游、观光”样样齐全,实际上却是各顾各的,没有达到产业融合的过程中来,也就是没有跳出“1+1+1=3”的格局,从而很难去实现价值链水平的提升。

  4.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难以满足高水平融合的需求

  农村基础设施在满足农村居民生产和生活需要的同时,也是农村“三产融合”的条件保障。生活生产所需的水、电要素以及交通方式和物流体系的建设是重中之重,但是部分地区都没有以上条件,说明我部分地区的基础设设建设仍然需要大力建设和进项相关维护。区域发展不平衡;信息化设施建设存在滞后性;维修和养护不到位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特征。

  4.3要素支撑能力弱

  首先,人才是“三产融合”发展的首要支撑要素。解决好人才短缺的问题是产业融合发展的重中之重。其次,“三产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要素是资金,同时也为产业融合注入动力。农业经营主体在进行和发展产业融合时需要大量的资金注入,而现实中资金也往往成为农业从业者进行产业融合的阻碍因素。原因主要是因为农民在申请农业贷款时由于抵押物不足导致很难获得有效的担保,所以很难筹集到产业融合需要的准备资金。

  5三产融合的提升路径及对策建议

  5.1积极探索适合各地区发展的多样化融合模式

  我国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尚且还处于探索阶段,未来发展具有不确定性也充满了很多可能性。各地区应当立足自身产业发展状,以全局观念对本地区内的一二

  三产业进行总体评估。让一二三产业交互融合发展,并且应该因地制宜地发展不同模式的融合方式,吸收成效显著地区一些有效的措施,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以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成果效益为主促进农村三次产业的融合发展,为各地区谋取更多的经济效益。

  5.2以服务体系建设扩大农民参与的机会

  以政府为农民和一二三产业发展牵线搭桥,一是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参与产业融合发展的途径;而是为三产融合输送所需的劳动力及相关技术人才。同时还应该建立起公平透明的平台,让广大农民都可以积极参与到三产融合中来,提高农民参与三产融合构建发展的过程中来的同时也为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氛围,有利于扩建农村相关服务体系,进而也保障了三产融合的发展所需。

  5.3实现农村基础设施的技术创新和共享

  合理扩大农业规模化,在规模化发展过程中辅助以农业生产加工机械化,以此增强农业的规模效应和增收机制。将农村中的基础设施加以完善和定期维护、检修,确保由第三产业展开的发展模式提供保障。为了提高农村产业间的发展和水平提升,生产交易活动相关的建设不可或缺,与此同时,还要向农村地区推广智能手机和网络的熟悉及运用,提升农村的网络信号强度以及农民的数字化素质。

  参考文献:

  [1]刘国斌,李博.农村三产融合与现代农业发展分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9,40(04):621-628.

  [2]苏毅清,游玉婷,王志刚.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理论探讨、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J].中国软科学,2016(08):17-28.

  [3]肖卫东,杜志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内涵要解、发展现状与未来思路[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06):120-129.

  [4]熊爱华,张涵.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条件分析及政策建议[J].理论学刊,2019(01):72-79.

  

  

篇二: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现状调查

  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情况调研

  根据工作需要,我们对辖区村庄“三产融合”发展情况以及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三产融合”发展情况“三产融合”是指通过农业产业优化,推动一产(农产品生产)、二产(农产品加工)、三产(社会服务型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农业发展模式。“三产融合”是今后推动农村产业振兴,进而推动乡村振兴全面进展的有效途径。我街道农业经济以特色种植为主,90%的耕地种植水果、蔬菜或绿化苗木,经济效益较高,规模效应显著,在第一产业农产品生产方面具有较显著优势。但是,大部分是农户分散经营,家庭农场、合作社数量较少,农业龙头企业空缺,农产品加工、销售的产业链较短,服务型产业较少,第三、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据统计,辖区内注册且运营的家庭农场只有两户,农业合作社70余家,其中近一半是2021年新成立的。其中某村葡萄种植合作社,村以新建葡萄批发、销售市场折算入股,带动群众积极参与;某村蔬菜合作社、油桃合作社以千亩以上的生产基地为依托,发挥作用较为明显,其他合作社业务开展不多。农产品加工类企业只有十余家板材加工厂,其他农产品加工企业空缺,且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形不成龙

  头带动作用。2021年,在各村庄推进了“土地托管”业务,截止目前只有三个村庄的300亩土地进行了托管,面积不大,全部种植了小麦,产业带动效果不明显。近年来,农产品电商经营户逐渐增多,辖区内农产品电商经营者200余人,部分经营者年销售额达千万元以上,效益可观,但是多各自为战,没有形成品牌优势。

  二、“三产融合”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1、第一产业农产品生产科技含量较低。现代农业的主要特色是依靠科技推动产业发展,但是,我地的农业产业科技含量还很低,这种情况在农业种植领域表现的更为突出,我们的水果大部分还是十几年前的老品种,蔬菜种植模式还在沿袭几十年前旧技术,包括肥水一体化、自动化栽培、物联网应用等先进技术,在外地现代农业生产中已经成为常规模式,但是我们这里还非常少见。2、第二产业农产品加工企业严重短缺。想要实现农业产业链延伸、农业产出效益提升的目标,必须要有相应的农产品加工,以及强有力的龙头企业带动,这方面我们还很欠缺。现有的一些农产品企业规模太小,缺乏辐射带动能力力,无法对“三产融合”起到有效推动作用。3、第三产业发展较慢,服务带动作用不明显。辖区内的农业第三产业还停留在初具雏形阶段,如一些农业采摘园、一些与农资销售相联系的农技服务站点等,整体发展较慢。

  另外,一些应该发挥服务带动作用的组织也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如现有的农业合作社,大部分成为空壳状态;现有的土地托管业务,面积小且技术落后,不能对周围农业生产发挥出辐射带动作用。据介绍:某村和旁边两个村去年动员群众拿出300多亩土地,托管给农业服务公司,每年托管费用1000元。原来以为他们得带来一些新品种、新技术呢,结果今年这300亩地都种了小麦,效益还不如我们种植水果高呢。

  三、工作建议1、建议加大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力度,提高一产效益。我地农业生产现代化进程虽然起步较晚,但如果引进先进技术和经营模式,就可以产生后发优势,高起点一步到位,变劣势为优势。可以采取和农业院校、农业龙头企业、外地先进园区结对子等模式,快速引进推广先进技术和优良品种,实现第一产业农产品生产效益弯道超车。2、建议加大农业龙头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延长农业生产产业链。优化发展环境,提供优惠政策,围绕农产品加工行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特色明显,技术含量高,契合我地优势产业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3、建议加强对合作社及农业托管公司的业务指导、技能培训,提高这些组织对农业生产的服务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人才、技术和资金是制约农业服务业发展的三个短板,

  这些制约短板单靠群众和个别企业是没能力补齐的,需要通过政策引导来慢慢解决。补齐了这些短板,我地的农业产业发展就会明显的提高一个档次,“三产融合”、产业振兴的速度才能进入快车道。

  

  

篇三: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现状调查

  乡村产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范文

  乡村服务行业就是指服务项目于农牧业和乡村社会经济发展趋势,根据多种多样经济形式、多元化经营方法、多层面多阶段发展趋势起來的一大产业链,是服务业的关键构成部分。它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农、林、牧、渔服务行业;二是乡办企业规格下除农林牧副渔、矿产业、加工制造业和建筑行业之外的全部产业链;三是乡村公共性服务行业。发展趋势乡村服务行业是迁移农户、富有农户、兴盛乡村、推动城镇社会经济共享发展的一项重特大措施。乡村服务行业做为农业产业的关键构成部分,它的兴盛和发展趋势对带动农村集体经济,提升乡村就业岗位,提升农户收人都将有十分关键的功效。加速乡村产业发展,搭建健全的当代乡村保障体系,终将大大的地促进社会主义社会新农村规划。为深层次研究本市乡村产业发展的新出路,大家依次深层次到莘县、冠县、茌平的一部分城镇、销售市场和养殖场,采用与相关权威专家、单位领导干部和种养殖行业主研讨探讨、参观考察等方式开展调研掌握,在开展调查科学研究的基本上,根据剖析讨论,现就本市乡村产业发展情况、存在的不足及防范措施,明确提出了一些观点。

  一、本市乡村服务行业现况近些年,本市以乡村第三产业为行为主体的乡村服务行业快速发展趋势,在产业链产业结构调整、人力资本迁移、农户创收和乡村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等层面充分发挥了积极主动的功效。(一)农业产品品质持续提升。近些年,大家贯彻落实中间和省农牧业三农政策,持续增加惠农对策,农户生产制造主动性持续提升,农业产品生产量持续四年创历史时间最大水准,农户人均纯收入持续四年成二位数提高,保证了经济发展的发展趋势和社会发展的平稳。目前为止,本市发展趋势规范化生产制造产业基地243.七万亩,21种食品类根据翠绿色验证,绿色有机食品每科生产制造总面积36余万亩;81个无污染农业产品根据验证,无污染农业产品产业基地做到140余万亩,好几个农产品品牌已打进日、韩、欧洲地区销售市场。这届夏季奥运会上,本市又有5家产业基地和公司被列入指定奥运会食品类供货企业,56家食品类产业基地和公司获得回京资质。(二)、农业产业运营水准明显提高。近几年来在**现行政策的帮扶下,本市重点围绕粮棉、蔬菜水果、牧畜、林果业四大优势产业,基本建设了一批骨干企业和技术专业生产制造产业基地,对农业产品推行精加工。现阶段本市规模以上企业骨干企业达708家,年销售额在五百万元之上的骨干企业189家,在其中,国家级别骨干企业3家,省部级骨干企业14家,地市级骨干企业87家,骨干企业推动原材料生产制造总面积扩张到340余万亩。骨干企业资产总额达225.4亿元,固资总价值为113.97亿人民币,市场销售全年收入达230.54亿人民币,推动农民134.9万家,推动产业基地农户增加利润15.4亿元,分配人力资本学生就业9.93数万人。(三)乡村服务行业投资总额进一步扩张。中国改革开放至今,本市社会经济迅速发展趋势,乡村服务行业日趋健全,投资主体逐渐发展壮大,并在领域中间互相渗入。全省目前大中型蔬菜水果瓜果蔬菜市场批发86处,年成交量1000万吨,成交额100亿元。自20xx年执行“万村千乡”销售市场工程项目至今,

  全省共创农家院店4084家,已经遮盖全省90%的城镇驻扎地和62.1%的自然村,获益人民群众达360多万元人。

  (四)乡村协作经济发展得到稳步发展。本市立足于区位优势,重视特色农业的培养,并把发展趋势乡村个人私营经济与培育农副产品加工大户、专业村、技术专业生产制造产业基地有机结合起來,大力推广谷物、棉絮、蔬菜水果、鲜果、木料等加工厂项目,切实产生产业链优点和经济发展优点。现阶段全省现有农户技术专业协作机构595个,而且非常好的充分发挥了农户与销售市场、农户与技术性、农户与政府部门的公路桥梁功效,保证了致富信息准、产供销方式畅,农副食品就地转换占比明显增强,提高了掌控销售市场和抵挡风险性的工作能力。

  (五)、农业生态保障体系逐渐创建。本市早已创建起了比较健全的农业生态产品研发管理体系,县镇一共有农牧业推广应用组织317个,高新科技服务体系已达485家,市、县、乡农牧业推广应用工作人员达3424人,市农牧业综合性检测机构等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基本建设当中;根据执行科技特派员工程项目,全省现有20xx名科技特派员和24个法定代表人科技特派员企业意味着赶赴农村科技第一线,推动农民40多万户,执行建筑项目408个,完成经济收益六亿多元化,合理的推动了科技进步与农村集体经济的融合。

  二、目前乡村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本市乡村服务行业,虽然近些年早已有一定的发展趋势,可是发展趋势乡村服务行业的构思还不够确立,体系、体制、现行政策等都还没彻底配套设施,传统式服务项目产业链仍是推动乡村服务行业的关键能量,总产量提高迟缓、发展趋势不平衡的分歧依然非常明显,关键反映在下列好多个层面:1、乡村服务行业关键集中化在一些传统式的、适度性的交通业、商业服务、饮食业等行业,公司规模偏小,系统化、社会性、产业发展水准低,市场竞争力弱的难题非常明显,消化吸收人力资本学生就业的能力有限,使农户创收方式少,收益提高迟缓。一样本市农副食品資源丰富多彩,但因为骨干企业不够,行为法过少,知名品牌开发设计不足;农副食品技术含量低、规范化生产制造都还没产生充足的经营规模;农副食品检验方式落伍,检验基础薄弱,不可以非常好融入销售市场发展趋势必须,危害了本市高品质农副食品进到各大都市销售市场及高端商场开展市场销售,造成区位优势无法变化为经济发展优点。2、欠缺整体规划,乡村服务行业构造不科学。在我国乡村服务行业历年来高度重视农牧业生产要素的生产制造、市场销售和农牧业推广应用等规模性服务项目,而比较严重忽略农产品市场商品流通管理体系的创建和销售市场发布信息等营业性服务项目。并且因为长期性欠缺整体规划,乡村服务行业基本上处在当然发展趋势情况。那样的情况,无法融入猛烈的市场需求,也无法获得乡村服务行业本身的发展趋势,会变成处理“三农”难题的短板。3、农副产品批发销售市场存有一些急需解决的难题。一是管理方法规范性程度低,大部分仅是给予集中化的交易场所,不可以给予配套设施、通用化服务项目;二是销售市场硬件设施不健全,广泛缺乏农残检测仪器、微型机连接网络、优秀计量检定和优秀的信息内容联接发布平台;三是销售市场投资者运营水准和集约化水平低,进场买卖的买家多见个人农民或农民独立产生的联合,异地大客户、著名农业产品公司少;四是买卖商品以原商品和加工品为主导,增加值低,经济效益不高。4、乡村新技术优秀人才在总数、素养和构造上还不可以融入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的规定。从领域遍布上看,从业栽种、饲养等生产周期较长等领域的优秀人

  才较多,从业农业产品精工细作生产加工及农业产品商品流通优秀人才、农村集体经济人、技术专业协作经济发展领头人和研究会领头人相对性较少。

  5、乡村服务行业经营规模小、系统化和社会性水准低、市场竞争力弱,抵挡风险性工作能力低。据统计,本市有非常一部分乡村服务行业机构是农民借助一些种养业种植大户发展趋势起來或者同业业务协同构成的,欠缺骨干企业的推动,不可以产生经营规模,本身经济实力不强;经营范围仅局限性在一个城镇或一个县的经济发展地区内,缺乏类似机构中间的横着和竖向的协同;技术专业种类关键集中化在经济收益较低的栽种、养殖行业等层面,非常少进军农业产品的生产加工、市场销售等行业,造成乡村服务行业机构服务项目作用弱,內部约束机制及抵挡风险性的工作能力也相对性欠缺。再再加上大家知名品牌意识淡薄,颇具地方文化的自有品牌欠缺,名优产品不可以完成优价,有的乃至靠贴牌生产才有销路这些,大大的牵制了农牧业提质增效、农户创收和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趋势。

  三、乡村服务行业与服务业连动发展趋势的构思和防范措施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强调:“落实城乡统筹发展趋势的基本方略,大力推广面向农村的服务行业,持续兴盛农村集体经济,提升居民收入,提升农户生活水平,为发展趋势现代化农业推动社会主义社会新农村规划服务项目。”本市农牧业資源丰富多彩、农业产品总产量大。截止到20xx年末,全省关键农业产品生产量谷物455.54万吨级、棉絮9.2万吨、蔬菜水果(含瓜果蔬菜)951.63万吨级、肉禽蛋海产品215.15万吨,农业产品丰收大丰收既达到了本市老百姓日常生活生产制造消費的要求,也为我省、全国各地作出了杰出贡献。伴随着惠农政策的进一步贯彻落实,国际性中国农业产品消费市场的刚度提高,食品工业、化工厂、药业生物质能源等行业发展快速,老百姓消费水平对农业产品的种类、品质规定的持续提升,农业产品涨价发展趋势将维持一个非常长的阶段,它是大家加速现代农业发展的绝佳机会。但另外也应当见到,因为本市农业产品大路货多,优质产品占比低;一般性种类多,专用型种类少;加工品多,生产加工商品少,精工细作生产加工商品更少;也有人口众多,家中联产承包负责制一直沒有处理农业資源的社会化配备难题,因素没可以充足随意地流动性,也不利农牧业产业化运营;再再加上农牧业生产要素涨价、病害侵蚀经常及其洪涝灾害危害等缘故,惠农政策的益处、物价飞涨的要素非常大一部分被成本费提升所相抵,与农户打工赚钱和别的行业收益比,较为经济效益或是显著降低。因而,发展趋势乡村服务行业早已变成农牧业高产、农户创收的实际必须和历史时间必定。要坚持不懈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具体指导,立足于市情,把加速乡村产业发展做为推动特色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变化农村集体经济提高方法,促进乡村劳动力迁移,提升居民收入,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全方位、融洽、可持续发展观的重要举措。现依据服务业发展趋向和本市乡村产业发展现况,就进一步加速乡村服务行业与服务业连动发展趋势的难题,明确提出以下提议:(一)齐抓共管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现阶段,本市早已进到积极推进农牧业和乡村现代化建设的关键环节,地方党委、政府部门应当从城乡统筹发展趋势、处理“三农”难题的高宽比考虑,全力推动乡村产业发展。一要用心宣传策划发展趋势乡村服务行业的重要性、可行性分析,统一各族群众人民群众的思想意识,构建齐抓共管的发展趋势气氛;二要在市、县、乡三级政府部门创建乡村产业发展工作中领导组,构成强大的工作中领导班子,产生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考核制度,尤其是各乡镇街道要把关键职责放到做好乡村产业发展上,要像抓工

  业生产、上新项目那般搞好乡村服务行业基本建设;三要构建乡村产业发展服务平台,给予多层面、多方位的现行政策确保,尽可能变小乡村服务行业与大城市服务行业中间的差别,为进一步提高本市服务业的总体水准造就资源优势;四激励多种多样经济发展成份项目投资、参加本市乡村服务行业,提升总产量,保证质量,推动本市服务业的全面的发展。

  (二)赶紧制定乡村产业发展整体规划。要使乡村服务行业获得布局调整和可持续发展观,务必开展科学研究整体规划,要树牢“以工补农、以农促工”的发展战略,依照“抓二带一促三”与“抓三带一促二”紧密结合的构思,增加大城市适用乡村、工业生产哺育农牧业的幅度。要依照突出主题、布局调整的标准,有方案地在全省基本建设了一批粮、棉、油、瓜果蔬菜菜、肉禽蛋、种籽等优点商品、特色食品和环保产品的生产制造产业基地。在做好一定地区内农村经济综合性开发设计的另外,关键搞好好多个优势产业,尤其要把一种或几类商品发展壮大,进一步保证大批量大、性价比高、一手货源稳,有益于发展趋势农业产品制造业,有益于造就知名品牌,逐步完善具备竞争能力的产业群和产业集群。要着眼于丰富多彩的农副食品資源,积极主动执行知名品牌丰农工程项目,正确引导众多农民参加到农业产品注册商标和知名品牌验证中,推行特色化运营,培育一批有地区特点的高品质知名品牌,提高农业产品名气,打响“**特色产品”宣传口号;要全力实行规范化生产制造,按造高品质、高效率、绿色生态、安全性的规定,加速质量标准体系和质量检验服务体系,对已创建起的243.七万亩规范化产业基地,制订管理方案,创建管理方法档案资料,保证农业产品生产制造、生产加工、商品流通各个阶段所有严苛执行规范化,进一步提高农业产品品质和安全性。

  (三)提升农户集约化水平,大力推广各种技术专业协作机构。要全力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激励分散化的农民结为农业合作社与各种骨干企业开展买卖,进一步处理单独立户运营与统一销售市场连接难题,让农户进到到农副食品的生产加工和市场销售行业,使农业合作社的商品直接进入商场等营销网络,进而让农户发送到二、三产业链的盈利,使农户技术专业协作经济发展机构真真正正变成农牧业提质增效、农户创收的关键媒介。要以栽种、饲养优点为基本,切实变长存储、生产加工、运送、市场销售全产业链条,持续提升产业链经济效益。积极主动激励和正确引导骨干企业、乡村养殖种植大户、农牧业专业技术人员等带头创立各种各样方式的乡村技术专业协作经济发展机构,要按造“民办学校、民管、民获益”的标准,发展趋势以农业产品生产制造和营销推广大户为行为主体的农户技术专业协作机构,提升农业产业运营水准。要积极主动激励借助乡村贩销种植大户、艺人经纪人和生产制造种植大户、各种农牧业骨干企业、农副产品批发销售市场等乡村当代生产制造经营主体,及其农牧业推广应用、供应等单位和基层机构,运用分别的优点建立农业合作社,并在这其中挑选和培养一批优点显著、运作标准、推动辐射源功效大、销售市场知名品牌叫得响的农户技术专业协作机构做为示范性企业,在买、卖、销、等各个阶段充分发挥,让农户进一步感受到参与农牧业协作机构产生的益处。

  (四)依照“扶优、扶强、扶大”的标准,培养和引入一批大中型农副食品生产加工公司。积极推进农业产业是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变化,处理家家户户小生产制造和千姿百态大市场中间分歧的必然趋势。紧紧围绕本市农副食品区位优势,要切实提升农副食品制造业。一是大力推广禽畜商品制造业,推动鸡、牛、羊、猪等禽畜养殖行业的发展趋势,使区位优势变化为经济发展优点;二是

  大力推广谷物制造业,推进和发展趋势本市全国各地谷物产业基地优点,提升农业生产经济效益;三是大力推广蔬菜水果、食用菌菌种的生产加工,推动翠绿色有机蔬菜产业基地和食用菌菌种产业基地基本建设;四是大力推广林果业制造业,进一步提高林果业商品的增加值。此外,要积极主动正确引导骨干企业采用创建风险性股票基金、制定最少回收保护价、按农民售卖商品的总数适度退还盈利等多种多样方法,与产业基地和农民签署服务项目和产品购销合同,结为权益共享资源、风险性共担的密切型利益共同体,完成公司和农民互利共赢的发展规划。要持续增加对农牧业骨干企业的适用幅度,以提升土地资源生产率、資源使用率和劳动效率为总体目标,勤奋探寻“政府部门正确引导、公司开发设计、社会化运行、产业发展运营”的管理机制,扩展农牧业作用,发展趋势精工细作生产加工,增加全产业链条,发展趋势一批产业链关系大、推动辐射范围广、深度加工工作能力强的农牧业骨干企业,切实培养一批国家级别和省部级农牧业骨干企业,把骨干企业的第一生产线拓宽到乡村一线,完成公司技术性、资产优点与乡村人力资本、土壤资源的有机结合。

  (五)搞好销售市场基本建设。按造“内建销售市场、外接设备对话框”的标准,再次增加农业产品市场基本建设幅度,逐步完善销售市场基本作用配备。在农业产品主产地、传统式集中地、交通干道或城区驻扎地,完工很多农业产品综合性贸易市场和市场,根据城镇农贸批发市场、大宗商品农业产品原产地市场批发、农业产品市场和大城市综合性农贸批发市场的基本建设,产生比较健全的县市乡农产品市场商品流通管理体系,关键适用基本建设一批特点独特、集散中心作用强、辐射范围广、朝向我省甚至全国各地的大中型农副产品批发贸易市场,让农业产品货畅其流、完成升值。再次加速执行“万村千乡”销售市场工程项目,以县里和管理中心城区为关键,以超市连锁店、连锁便利店为关键商品流通商圈,产生以市区店为水龙头、城镇店为技术骨干、乡级店为基本的新型日用品商品流通管理体系,推动乡村地域商品流通设备升級,搭建融入农户要求的日常生活保障体系,达到农户日益提高的物质文明要求;创建遮盖农村、服务质量标准的新式商品流通服务体系,产生集科技咨询、信息内容沟通交流、消費服务项目、健身培训游戏娱乐、健康服务、主题教育等作用于一体的农村建设服务站,进一步提高乡村产业发展水准。充分运用我城区位、交通出行和特色农业的竞争优势,关键发展趋势物流园、物流配送中心和第三方物流,加速搭建包含道路运输、物流仓储、物流包装、网络信息等作用以内的智慧物流管理体系,使本市农副食品真真正正完成“物尽所值、货畅其流”。

  (六)进一步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在农村产业发展的主导作用。本市是农牧业大市,农村人口多,居民收入低,贫富分化长时间具有是大家的一大特性。要依照地市政府在文化教育、文化艺术、医疗服务、人口数量和计划生育政策、社保等层面的公共文化服务职责,持续增加教育投入,扩张服务项目提供,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涉及面和社会发展满意率,为各种服务行业的发展趋势给予强大的支撑点的规定。一是要切实加强乡村通信和“路水电费医药学”等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建设,搞好农业产品商品流通设备和消费市场基本建设,推动大城市商业服务向乡村拓宽。二是要借助和运用目前供应、农业技术推广、中小学校信息化管理工程项目和共产党员现代远程教育互联网等方便快捷、顺畅的信息内容安全通道,融合各种信息资源,拓宽数据服务范畴,促进大城市技术性、信息内容、显示灯愿向乡村传送,搭建农牧业网络信息,为农户给予包含技术性、信息内容、生产加工、运送等产前、产中、生完孩子的整个过程配套设施服务项目。三是要

  突显搞好农户岗位专业技术培训、培养发展趋势劳动力市场和行为法,加速乡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小城镇建设、一二线城市和海外迁移的脚步,完成由本乡本土向县外市外、由零星盲目跟风向大量井然有序、由身体素质型向技能型人才、由打工挣钱向回乡创业的变化。要标准员工、公司和销售市场行为法的销售市场个人行为,进一步拉响**劳务公司知名品牌。四是要主要不断完善中国联通市、县、乡三级的禽畜、粮食作物病害监管预防管理体系,保证农副食品安全生产。要融合技术咨询資源,将全省农牧业、牧畜、林果业、高新科技等单位的技术性能量,开展合理融合,密切配合,充分发挥整体优势。要进一步完善产品质量检测管理体系,融合各个各种产品质量检测机器设备的能量,创建农牧业、牧畜、质量检验等农业产品质量检验管理中心,在关键蔬菜水果、禽畜、林果业厂区创建快速检测点,完成农副食品生产制造、运送、生产加工各个阶段整个过程、无间隙产品质量检测,保证农副食品的高品质、安全性。

  (七)、塑造服务业优秀人才。发展趋势乡村服务行业最需要的是优秀人才。因而,要高度重视塑造融入农村经济发展必须的复合型人才,立即调节中高等职业院校(技术性)学校的技术专业构造,为服务业多塑造可用优秀人才。以“全方位提高农户素养工程项目”和“阳光工程”为关键,制订农户培训规划,执行美丽乡村好用人才培养工程项目,培养新型农民,为农业现代化基本建设给予优秀人才确保。发觉、塑造并铸就一批懂运营、会管理方法、有冲劲、重脚踏实地的乡村服务行业的业务流程技术骨干,吸引住服务行业优秀人才向临产前生完孩子聚集,进而推动乡村服务行业的全面的发展。

  

  

篇四: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现状调查

  关于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近日,组织农牧业、经信、科技、商务等部门对全旗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对农村牧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现状和下一步发展建议进行了梳理和汇总,形成了以下调研报告。

  一、优化农牧业产业结构和布局,提升农牧业发展质量效益情况

  1、按照稳粮、优经、扩饲的要求,推动全旗粮经饲协调发展。全旗农作物总播面积134.78万亩,比上年减少4.64万亩。其中:粮食面积75.44万亩。主要农作物小麦播种32.60万亩,比上年减少0.16万亩;玉米播种41.90万亩,比上年减少5.58万亩。经济作物播种53.88万亩,比上年增加1.42万亩,其中:油料面积47.34万亩,比上年增加10.78万亩。优质牧草面积5.37万亩,比上年减少0.07万亩。药材类0.18万亩,果树类0.20万亩。总体上玉米种植面积明显减少,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明显增加,特别是果树和药材呈显著增长态势。

  2.落实“稳羊增牛扩猪禽”,大力推进“粮改饲”,形成以养带种、为牧而农、农牧结合的种养结构情况:发展规模高效养殖业,加快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情况。按照全市提出的“稳定发展肉羊产业、积极发展奶牛和肉牛、支持发展绒山羊和猪禽、适度发展特色养殖”的多元化发展思路,稳步推进畜牧业

  

  生产。截止目前,全旗大小牲畜饲养量306.3万头(只),牲畜存栏265.6万头(只)同比增长1.6%;其中羊饲养量304.5万只,羊存栏261.4万只,同比下降0.4%,能繁母羊存栏133.9万只,出栏肉羊43.2万只;生猪存栏2.11万头,同比增长9.3%;大畜存栏1.76万头,同比增长31.7%,总体上小畜稳定发展,大畜明显增加。

  二、加快农牧业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农牧业发展情况1.强化农牧业和农村牧区人才支撑。为切实提高新型职业农牧民种养殖技能水平,

  地膜玉米后茬免耕种植向日葵栽培技术完成1.1万亩;向日葵“6推1防”综合配套技术完成5.3万亩;小麦套种晚播向日葵栽培技术完成0.49万亩;向日葵套种葫芦提质增效栽培技术完成0.4万亩;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完成10.1万亩;盐碱地“改排提增”综合改良技术完成0.53万亩;控肥增效技术完成23万亩;春小麦麦后复种小秋作物栽培技术已落实0.52万亩。完成全旗盐碱地摸底调查工作,全旗共有盐碱地66.3亩,其中轻度盐碱地38.3亩,中度盐碱地20亩,重度盐碱地8亩,全部标注在了乌拉特中旗行政区划图上。在原有花生、甜瓜特色园区的基础上,全面推广扩大种植规模,在丰富特色农业品种上,今年又种植黑枸杞1500多亩,油用牡丹320亩,板蓝根260亩,甜叶菊500多亩,牛夕、黄芪、树莓、桑葚等660亩。在德岭山镇四义堂村,建成以河套大学和内蒙古环农腐植酸研究员为技术依托的“百品园”。园区核心区面积为170亩,主要示范种植了各类杂粮杂豆和油料作物等20多个品种(豆类作物30亩:蚕豆、绿豆、豌豆、黑豆、豇豆;油料作物40亩:胡麻、大麻、油葵、花生、油菜;杂粮作物30亩:糜子、黍子、谷子、甜玉米、白高粱、荞麦;经济观赏林木:油用牡丹等),实现多元化有效供给。

  3、实施种子工程建设。种植业方面:重点做好专用小麦、青贮玉米、杂交向日葵、加工型蔬菜的新品种选育工作,并研究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的综合栽培技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创新体系,支持种业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支

  

  持种业企业与科研院所开展合作研究,培育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品种。畜牧业方面:加强巴美肉羊、白绒山羊等良繁体系建设,加大优质种公羊的引进、扩繁和推广利用,特别是开展巴美肉羊高繁多胎新品系选育工作,扩大优质基础母畜的繁育速度。要下大力气把优质肉羊二、三元经济杂交作为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和提质增效的重要手段来抓。积极扶持肉牛产业和马、骆驼、驴业发展,强化大畜种业繁育基地建设。

  4、实施科技创新工程。一是不断增强农牧业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健全我旗现代农牧业科技推广体系,加强旗、苏木镇科技推广服务机构建设。制定优惠政策,加快涉农涉牧适用人才引进。积极探索和倡导科技有偿服务,提高专业化、社会化科技服务水平。依托科研院所组建农牧业科技创新平台,构建以科研院所为主导,带动农牧业龙头企业及推广单位,不断加强农牧业科技创新与转化能力建设。二是全面提升农牧业机械化发展水平。严格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全面提高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完善农作物秸秆综合处理、残膜回收等全程机械化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方面实现新突破。三是加快发展农牧业信息化。依托农业部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立健全乡村信息服务站(点)。充分发挥现有《农牧业信息网》、《农牧百科》、“巴彦淖尔农牧微信平台”和

  

篇五: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现状调查

  浅析农村产业如何实现融合发展

  摘要:要实现我国乡村振兴,核心是实现乡村的产业振兴,走三产融合发展的道路,拉长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产业价值链。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之路,就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做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相关服务;要通过农业高质量发展,夯实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石;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促进农村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农村产业链发展。

  关键词:农村产业融合;策略及方法;乡村振兴

  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村现代化、农业产业规模化,加快农村城镇化是我国“十四五”规划中的重点提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的发展速度逐年加快,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依旧是有着非常大的差距,单单就以产业化进程而言美国早在1959年便实现了主要粮食作物、大田作物的100%机械化,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直至目前2022年为止依旧是围绕传统农业进行局部改良,包括但不限于种植机械、收割机械等。近年来我国农村、农业得到了有效的进步。但我国农村的合作经济也并非是完美无缺,在没有中高层次管理水平的前提下合作社的发展相当局限,而开发出优于农村合作社模式的新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新途径是当下产业发展中的迫切需求。

  一、培养全新的经营主体,强化其积极性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影响下,农村地区需要通过政策扶持、深化服务、品牌创立等来进一步培养全新的经营主体,使其具备较为广泛的影响力、较高的技术装备水平,能够在市场当中优先示范,在积极开创产业发展融合的情况下,有效培育农村产业融合的新业态。而这些新的经营主体以及带头企业,也需要联合农村地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家庭农场,共同来实现农业产业以及其他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例如将农产品生产、农业加工、物流产业结合在一起,打造专属的农产品经营营销通道。在形成专业化管理团队和科学经营管理理念的情况下,应积极培育农产品加工特色,形成优势产业,让农民也能够积极参与到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践当中,提高就业效率的同时,共同开创良好的产业融合发展局面。

  二、产业链条延伸产业本身就是社会分工不断细化的产物,产业与产业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关联。农业作为最原始的产业类型,是一切产业的本源和派生。延伸产业链条,既可以第一产业为基础,由一产向二三产业进行延伸,如种植优质小麦的可以进一步加工成面粉,还可再进一步加工成面包、面条、烘焙或各种速冻食品等;也可以农产品深加工为基础,促进产业链条向上游进行延伸,如对辣椒进行深加工的可以与周边农户签订订单或协议,搞标准化订单式种植;同时也可以第三产业为基础,促进产业链条向第二产业或第一产业进行延伸,如以乡村旅游为突破口,带动大量游客消费,形成一定品牌之后,与周边地区农户签订合同,纳入到同一个产业链条上来,最典型的如陕西袁家村模式,袁家村的IP加庞大的客流量,使得商品供不应求,不断在周边建立原料生产加工基地,极大的衍生了产业链条。由此可见,延伸产业链条,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就是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最终形成全产业链发展的态势。

  三、坚持以农民为主体,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是农村的主要构成群体,是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的主要提供者和保障者,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必须坚持以农民为主体,确保农民主人翁地位不改变。一是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了解农民需求,真正把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落到实处,因地制宜建立健全适宜农民生产生活发展需要的基础设施配套和产业体系。二是坚持以农民家庭经营为基础,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各类新型职业农民。把家庭农场和发展各种类型合作社作为政策培育的重点,政策扶持资金及惠农项目要优先向家庭农场和合作社倾斜,并引导各种社会资源加大投入力度,提升家庭农场和合作社内生产发展动力。三是要充分发挥农民首创精神。坚持一切发展为了农民,一切发展成果由农民共享的发展理念,不断巩固和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广泛听取农民意见和建议,尊重农民的智慧成果和创造力。积极拓宽人才引进渠道,为真正热爱“三农”,愿意投身“三农”事业的人提供创业平台和就业机会,构建以县或乡镇为单位的乡村振兴人才信息库,定期发布相关信息,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四、完善农村电商服务与供应链体系在当下的发展过程中,农村电商的发展离不开城市电商,因此也需要各大电商平台的支持,让农村地区的发展中能够形成本地化的电商服务体系。这种体系的构建,是为了保障农村电商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还要完善当下农村电商的供应链体系。例如,在实际的供应链的构建中,要让供应商与客户之间积极地进行产品信息的传递,并加强广告的宣传力度,保障供应商与客户之间并不存在第三方的物流,这样就会有效地形成自营物流体系。这样的供应链,极大的将物流成本进行分散处理,进一步的控制成本的投入。在这种供应链的构建中,可以很好地利用电商平台,将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同时也利用这种供应商供应的服务关系,让供应链体系得到完善。最后,也与本地化的农村服务商进行了紧密的联系,充分的降低了中间环节,让农村电商与传统产业进行了深度的融合,形成共同发展的态势。

  五、加大农村金融的支持力度为了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需要破除农村融资约束这一难题。要进一步扩大我国农村金融机构服务的广度,加大信贷资金的投入力度,缓解农村从业人员的融资约束。在扩大农户个体金融服务的同时,更应加大对规模化农业生产企业的支持。推动数字技术的应用,将数字经济运用到金融服务中,善于利用数字金融,打通农村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扩大农村金融商业银行网点数量,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机构的办事效率。除银行业外,也不能忽视其他金融机构,要推动县域银行业以及保险业和证券业的发展,鼓励各大金融机构扩大农村地区村镇业务。

  六、构建更为密切的利益联结机制

  为了让不同主体的利益联结更加密切,可采用下列几种方法:第一,以土地“三权分置”改革为契机,试行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实行“保底收益+二次分红”的模式,或者采用“双向入股”方式,即农民用土地等要素入股企业,而企业用设备、技术入股农民,从而形成村集体、农民个人、经营主体间密切的利益联系。第二,优化订单农业,鼓励融合主体与农户签订相关保护价合同,同时,按农产品收购量进行利润返还。第三,引导农商相互合作,鼓励“农校对

  接”“农超对接”,构建农产品新营销模式。另外,政府应出台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合同内容,确保利益联结主体间的合法利益得到保护。

  结语:在农村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推进农村产业融合成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各区域在推行农村产业融合的过程中,要遵循“因地制宜”原则,结合地方经济发展情况制定产业融合战略计划,加强对农村产业融合的政策与制度扶持,明确各部门管理职责,在拓宽农业产业链的同时,实现对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把好产业融合大关,从根本上转变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从而真正实现农民收入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舒畅,郑林昌.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产业融合的困境与对策[J].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20,26(1):4.

  [2]白晓杰.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分析[J].环球市场,2020,000(007):21.

  [3]孙江超.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及着力点[J].农业经济,2020(6):3.

  

  

篇六: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现状调查

  关于推动农村产业融合进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推动农村产业融合进展的调研报告

  “工业看柳州、农业看玉林”是人们对广西这两个城市产业进展的普遍印象。玉林是我国南方重要的双季稻高产区,以5%的耕地面积生产了占全区12%的粮食。最近几年来,专门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玉林主动适应经济进展新常态,在推动农村综合改革、进展现代农业、增进农业产业融合进展、增加农人收入上精准发力、综合施策,“三农”工作掀开了新的篇章。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玉林如何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进展理念,准确把握中央关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进展的部署要求,拉长短腿,补齐短板,实现农业增效、农人增收、农村繁荣?带着这些问题,咱们进行了专题调研和试探。

  从XX年起,着眼于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玉林在广西先行先试农村统合改革,全面加速城乡一体化进展。其间经历了破题开局(XX—XX年)、重点冲破(XX—XX年)、全面推动(XX—XX年)、深化攻坚(XX年至今)四个时期。持续的实践探讨,让玉林的农业农村进展,慢慢地摸到了“脉门”。

  XX年和XX年相较,玉林农人人均纯收入由4531元提高到10292元,城乡收入比由:1缩小到:1。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率由%提高到%。农人专业合作社由1482个增加到2826

  个。这些数听说明,玉林农村活力在增强,农业进展在加速,农人收入在增加,城乡差距在缩小,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进展的踊跃因素正在不断聚集。

  农村产业融合进展的全然在于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玉林坚持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冲破口,在广西率先统揽推动了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利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上衡宇所有权、林权、小型水利工程产权等农村产权的确权记录颁证。目前,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林权已大体完成确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面积已达全市总面积的%,集体建设用地利用权累计发证率达%。通过依法确权颁证,让农人拿到“红本本”,给予了农人依法对产权的占有、利用、收益、流转及抵押、担保权能,实现了“还权赋能”。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农村产业融合的“火车头”和“推动器”。玉林坚持政策扶持、示范带动、以点带面的策略,培育进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人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破解产业融合“谁来驱动”“谁来带动”的难题。从XX年开始,实施了创建市级100个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100家示范性家庭农场、100个农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的“三个100示范工程”,引领带动各类新型经营主体的进展。农业产业化组织覆盖了全市60%以上的农户、

  85%以上的行政村。从调查情形看,玉林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数量愈来愈多、阻碍愈来愈大,慢慢成为建设现代农业的新生力量。

  农业新业态是农村产业融合进展的伴生产物。玉林坚持以调优结构倒逼农业转型升级,增进农业“持续不断”,延伸产业链,大力开发农业休闲参观、农事体验、文化传承等功能,培育进展了一批农业新业态新模式。休闲农业亮点凸现,目前全市有各类休闲农业园区51个、农家乐旅行点350个、农业生态旅行经营农户1万余户。“五彩田园”成为广西首个中国农业公园,开园运营1年多时刻,共接待国内外游客700多万人(次),旅行总收入亿元。

  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一体进展,对农村产业融合进展具有庞大的推动作用。玉林坚持实施统筹城乡进展战略,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当场城镇化,释放了农村产业融合的潜力和空间。从户籍制度改革入手,倒逼推动教育、文化、卫生、住房、就业、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改革,形成城乡互动、融合进展的良好局面。成立城乡统一的户口记录制度,全面放开城镇落户条件、城乡居民自由迁移限制条件。以“名校+弱校”“名校+新校”等模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在城乡的覆盖面。大力推动公立医院改革,在全市1187个村卫生室实行“一元钱看病、免费供药”模式,减缓群众看病难、看

  病贵的难题。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7%,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人数达万人。

  中国农业科学院原院长卢良恕院士以为,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点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进展,推动玉林市由“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转变,在现时期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农村产业融合进展缺乏顶层设计。XX年,中央1号文件第一次提出“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进展”,随后,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进展的指导意见》。但是,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进展”这项农村领域的全新工作,有的干部和群众在思想熟悉上还不到位,尚未形成普遍共识和舆论气氛。同时又缺乏现成的、成熟的模式可参考借鉴,各方参与的主动性、踊跃性、制造性还不够。农村产业融合进展的产业布局、空间布局等方面缺乏远景计划,相关的财政、税收、土地、金融、保险、科技、用电等方面的配套政策尚未完善,尚未形成政策扶持和效劳支撑体系。

  农业生产摊子大品牌小。“农业是三产融合进展的基点,一产底子厚实,农村二三产业才大有文章可作。”这是调研进程中玉林上下的普遍共识。但就现状而言,玉林农业存在

  “少、散、闲、困”的硬伤,每一年农村外出务工的人口达150万人以上,农村劳动力少,有的地址显现了农田撂荒、闲置的现象。粮食、蔬菜、水果、家禽等产业还处于传统的进展方式时期,“单打独斗”的现象仍然占主导,没有形成产业集群。特色品牌农业较少,像五常大米、胶东白菜一样在全国叫得响的地域产业品牌尚未。

  农产品产业链不长、附加值不高。从调查的情形看,长期形成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划分,从事生产的不从事加工、物流、销售,从事加工的不从事生产,从事物流、销售的不从事生产、加工,致使了玉林农业的经营方式大多处于生产导向型,消费导向型不足,产业之间互联互通性不强,生产、加工、销售、消费等环节彼此脱节,缺乏具有全产业链的、“火车头”式牵引作用明显的农业企业。据统计,玉林农产品加工率仅为40%左右,与山东等先进地域的70%、美国等发达国家的90%差距超级大。玉林进展现代农产品加工较晚,除几个龙头企业外,多数规模较小,缺乏现代扮装备和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经营主体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人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小微企业为主力军,但实力不强,产品附加值不高。

  

篇七: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现状调查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调研报告20**年中央一号文件有一个新亮点就是增加农民收入,必须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文件指出: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扶持发展一村一品、一乡(县)一业;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价值;扶持建设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特色景观旅游村镇,打造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休闲产品。现结合实际,将乌当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相关情况汇报如下:一、重要意义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科学把握农村经济发展规律,与时俱进做好“三农”工作做出的重大决策。根据国内外的发展实践经验看,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就是以农业为基本依托,通过产业联动、产业集聚、技术渗透、体制创新等方式,将资本、技术以及资源要素进行跨界集约化配置,使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销售、餐饮、休闲以及其他服务业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使得农村一二三产业之间紧密相连、协同发展,最终实现了农业产业链延伸、产业范围扩展和农民增加收入。以农业为基本依托,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农民分享三次产业“融合”中带来的红利,有利于吸引现代要素改造传统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有利于拓展农业功能培育农村新的增长点,有利于强化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新农村建设。二、主要做法近年来,区委、区政府按照中央、省、市关于“三农”工作的统一决策部署,在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的同时,坚持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不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积极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突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推广“两型”农业模式,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升农业科技服务水平,不断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全区农业稳步向现代农业迈进。2014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现价)11.55亿元,同比增长9.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882元,同比增长19.01%。(一)坚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区委、区政府紧紧抓住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放松,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初步形成了肉制品加工、乳制品加工、蔬菜加工、粮油食品加工、饲料加工、木制品加工等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农产品加工业呈现跨越式发展态势,成为贵阳市农产品加工重要基地。据统计,全区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合作社带动农户6.07万户,直接带动农户5.5万户,专业合作社与直接带动农户总数占全区农户总数80%以上。2014年公司所带动的农户从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人均增收1830元,农户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人均增收1530元,农业产业化水平在全省、全市居领先地位。按照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要求,注重强化农业的文化传承、观光休闲、生态保护等多种功能综合开发,推进农业由单一的生产功能向生产、生态、生活多功能转变,使农业功能在融合拓展中不断提升。一是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根据全区现代都市农业的总体布局,区级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扶持观光休闲农业发展,重点打造“泉城五韵乡村旅游度假区”特色乡村休闲旅游板块,新堡王岗村成为全省新农村建设和乡村休闲旅游的典范。截止目前,全区各类乡村旅游农家乐旅游接待点发展到120个,安排从业人员300余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00余人,年接待游客4527.88万人,旅游综合收入突破35.37亿元。二是大力发展“两型”农业。以农业循环经济为突破口,着力推进”两型农业”建设,积极推广节约型农业技术、农村太阳能等项目,农业综合生产成本显著下降。兴建沼气池2座,在农村推广太阳能热水器近406台套。三是大力发展生态林业。重点实施环城森林生态工程、道路景观绿化、生态防护林建设、村寨绿化等生态林业工程,2014年,全区累计完成四旁植树55万株,实施家园建设村寨绿化386亩,人工造林10653.6亩,2013年森林覆盖率达到49.6%,在全省处于先

  进水平。(三)坚持特色示范基地引领,着力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发展通过特色园区和基地示范引领,有力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全区主要优势农产

  品生产迅速向农业板块、产业带集中,区域布局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农产品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水平稳步提高。

  贵州老干爹食品有限公司在百宜建立订单农业模式,威门药业新堡“公司+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基地+农户”模式,贵阳三联乳业有限公司在贵阳远郊区、区建立11个奶牛示范基地,带动当地上万农民发展种草、养殖业,年户均收入增加三千多元。黔五福公司每年将消化生猪50万头,贵州糯小米4000吨,带动10000户农民养猪和种植小米,公司有了稳定的生产基地,农产品质量明显提高,农民收入明显增加,使基地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更加紧密。

  (四)坚持农业科技创新,着力推进农业科技化把农业科技创新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驱动力量,切实加强科技服务,大力发展现代新兴战略产业。贵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综合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乌当羊昌)建成省内最重要、辐射带动全省的现代农业综合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2017年完成科技创新创业区的科技研发中心、成果转化与孵化器、科技创业园、金融服务中心等建设,搭建产、学、研平台,加快集聚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企业孵化,建立企业创业风险基金,培养产业园的农村科技复合型人才。建设农产品加工物流区的农产品交易配送中心,力争营业收入达到5000万元以上,带动就业800人以上。建立5个农业专家大院和科技特派员基地;孵化并培育小微型企业8-10家。2020年全面完成农产品加工物流区的建设,主要包括农产品贮运加工中心、农产品绿色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点、现代电子商务、现代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物流会展中心、农产品加工中心等建设,以提高农产品市场附加值,保障食品安全。力争营业收入达到1亿元以上,带动就业1000人以上,入驻集聚区相关企业10家以上,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五)坚持政府规划布局,着力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区委、区政府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推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重点抓好推进新型农业产业化的规划布局、农产品及农业生产资料供求信息平台构建、农业生态环境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打造、扶持新型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政策落实等。鼓励农业经营主体,作为推进新型农业产业化的具体承担者,经营主体企业化。在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的同时,大力培育农业大户、家庭农场、集体经济、合作组织、农业企业等不同类型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分别采取个体企业、集体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公司化企业等形式,实行企业化经营管理运作,提高农业经营管理素质和管理水平。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一)农业规模化经营程度不高。全区现有耕地面积108802.63公顷,大量的农业土地资源仍由农户分散经营,规模小、利用率低。靠分户经营的市场主体与全球化市场竞争,既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也阻碍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二)农业产业化水平有待提高。农民与企业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尚未建立,龙头企业与农业基地对接不够,带动本地农民增收的作用不明显。加上对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扶持政策不够,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化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一方面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模不大,联系农户有限,服务半径小,带动能力弱;另一方面,大多数农业合作社运作程序不规范,社员联系不紧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尚未完善,吸引和凝聚农户共创品牌、抢占市场的能力也不够,直接影响到全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和抵御自然、市场两大风险的能力。(三)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都市农业是以现代科技为基础,与城市发展紧密融合,

  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于一体的现代新型农业,尤其需要一套完善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近年来,虽然我区按照省、市的部署,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由于公益性农业科技服务投入不足,农业服务中心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知识老化、技术能力低,科技推广体系不健全等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与发达地区相比总体上科技普及水平不高。

  (四)农业标准化生产相对滞后。现代都市农业要求没有标准化生产,就谈不上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由于受土地经营规模的制约,农民缺乏标准化生产的热情。近年来,虽然农业、质监等部门努力提高我区农产品质量,但总体而言,农业标准化生产进展不够快,难以在短期内取得长足进展,与生态型、健康型、高效型的标准有较大差距。

  四、下一步工作措施(一)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深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重点发展花卉、名特农产品、乡村休闲旅游等特色产业,加快新堡、下坝、羊昌的改造升级工程。进一步推进优势农产品板块基地建设,逐步形成区域化、规模化的特色产业,夯实农民增收的产业基础,促进产业提档升级。(二)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工程农业。一是用工业化的理念发展农业。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资现代农产品加工业,培植壮大区内带动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龙头企业,建设规模化农业基地,发展工厂农业、科技农业,通过工厂化运作,提高农业发展水平。二是规范培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分别按照省、市级标准,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规范,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升合作社在生产组织、技术推广、品牌创建、市场开拓等方面的功能,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民适应市场和驾驭市场能力,促进农民增收。(三)强化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进一步完善农业公益性服务的新机制,加强基层站(所)服务人员培训和考核,提高服务水平和能力。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创新、农业技术推广、农民教育培训“三大体系”,实施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三新工程”,加快设施农业建设,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四)突出生态服务功能,大力发展低碳农业。以节能、降耗、减排、治污和农业资源的循环集约利用及生态环境保护为核心,加快构建农业循环经济体系、农业资源节约体系、农业生态保护体系和农村新型能源体系等“四大体系”,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破坏。进一步推进生态农业项目建设,重点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切实抓好畜禽排泄物的综合利用和农作物秸秆的循环利用,推行生态健康养殖,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和绿色防控等各项工作。加强生态林业建设,充分发挥现代都市农业洁、净、美、绿的特色,努力构建人与自然,城市与农业和谐发展的环境。(五)统筹城乡发展,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是要做好规划。要着眼于我区城乡经济、社会、自然和人的协调发展,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统筹规划、新农村建设空间规划,认真搞好区域村庄布局总体规划,高标准编制集镇和中心村、农村新社区规划。二是推进社区建设。把推进农村新社区(中心村)建设作为乌当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逐步引导农民居住向中心村和特色镇集中。三是加快产业发展。重点集镇及有条件的区域中心镇,搞好二、三产业发展;对不具备城市化和工业化条件的其他村,坚持走农业结构调整的路子,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四是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探索户籍制度、公交营运、土地管理、医疗卫生、教育文化、劳动就业、投入机制等改革,打破城乡二元分割体制,统筹城乡发展。五是抓资源整合。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社会团体的作用,强化对口帮扶、小康建设、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创”、城乡一体化试点等多个平台的作用,动员全社会力量参

  与、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篇八: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现状调查

  我国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实践探索与推进建议

  梁瑞华【摘要】在我国资源约束日益明显,农产品生产成本逐渐上升的严峻背景下,探讨并实践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狠抓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拓展农业功能,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意义重大.研究我国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理论内容与实践探索情况,发现我国的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存在要素流动不通畅、“三链”拓展不足、质量与技术保障不够、利益协调机制不完善与政策支持乏力等问题.基于以上现实问题,需要从农村农业改革、“三链”重构、技术创新及运用、政府引导与市场开发、政策支持等方面出发推进我国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期刊名称】《中州学刊》【年(卷),期】2018(000)003【总页数】5页(P51-55)【关键词】农村三产融合;新业态;“三链”重构【作者】梁瑞华【作者单位】河南工业大学粮食经济研究中心郑州4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3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如粗放耕作、附加值低、生产组织化程度不高、基础设施薄弱等。这一系列问题加大了农业生产成本,并降低了农产品价格,

  使得我国广大农民承受着成本与农产品价格“剪刀差”的挤压。在此背景下,我国很多农民增收困难,生产积极性下降。因此,如何缓解这一窘境成为当前政府和社会需要关注的重要课题。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本文简称为“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国务院办公厅就此专门发文进行部署,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又进一步提出加快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有助于提升经济总量,推动总体经济发展;有助于推动农业变革,促进农业持续增产、农民持续增收;有助于建设新型城乡关系,推动新型城镇化;有助于缓解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加剧间的矛盾等等。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也是贯彻落实乡村振兴、质量兴农战略的重要举措。为此,本文将探讨农村三产融合在我国的内涵、特征与发展现状等理论和实践内容,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提出推进建议。一、我国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内涵与特征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源于日本的六次产业化理论。1994年,日本学者今村奈良臣首次提出农业六次产业化,指出六次产业为农村各产业之和,因为1(一产)+2(二产)+3(三产)=6,而后发展为1×2×3=6。在我国,很早就存在同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相似的思想,如20世纪80年代末,为实现小农户同市场对接提出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目前,对于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并不存在统一的界定。已有研究多间接阐述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内在含义,缺乏明确直接的界定。例如,结果论认为农业和二、三产业在市场、技术、产品或服务方面的融合或合成,因三产融合或合成产生的新产业,创造出的新型价值体,以及因产业各环节的融合与共生而生成的产业新生态均是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表现;过程论指出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是在同一准绳下,可推动相互独立的产品或服务整合成为一体的具体过程与能促进产业进行创新的过程;目的论认为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是以农业为基础,通过跨空间、跨时间集约配置不同类型的生产要素,可促进农业功能拓展、产业链延伸、价值链跃升、多主体共赢,

  能提升农民跨越一产局限参加二、三产业积极性,以及可推动城乡一体化、农业现代化与农民增收等发展目标顺利实现的路径和方式;性质论则更加具体地界定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为一种生产经营方式。可见,各种针对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界定主要基于某一个方面做出,尚未形成综合的全面的定义。因此,本文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拓展将“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定义为以推动三农发展为目标,以农业为基础,以农业产业链延伸、价值链和供应链拓展与产业功能扩展为路径,通过整合资金、技术、劳动力与资源等要素实现在农业中融入其他产业的一切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形成及发展过程,并且以农业为基础的不同产业经营主体间的合作或结合发展是实现农村三产融合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农村三产融合发展还具备由同一主体主导经营农村一二三产业,并实现三产有机结合和统一发展的新内容。我国的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具有新特征,表现在新业态、新技术、新要素、新模式等方面,新特征亦反映了我国农村发展的新变化和新需求。新业态方面,一二三产业通过融合必然衍生一些新的产业,即农村三产融合的新业态。这种新业态具备同一二三产业各不相同的资源配置方式、技术基础与产品属性,能实现农村原有产业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拓展。例如,当前我国通过农村三产融合已产生的新业态表现出了从简单的传统农业生产向工厂化农业,进而向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会展农业等方向延伸的多种业态形式。新技术方面,现代信息技术是实现农业所需土地、资本与人力等资源有效使用并形成倍化产出的核心要素。农村三产融合发展需要转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和形成新的产品形式,这些变化的实现离不开新技术向传统农业渗透的作用。例如,农村第二产业的技术与第三产业的信息服务等向传统农业渗透带来了“互联网+现代农业”“智慧农业”“精准农业”等新产业与新产品。新要素方面,传统的农业主要以资本、劳动、技术等要素为主,而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对农业提出了新的要素要求,这些新要素包括信息、研发、咨询、管理、金融、服务等等。此外,仅具备新的要素尚不能满足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要求,如何实现

  这些要素的整合,如何加快流转以实现要素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并发挥出1+1>2的要素倍化作用才是关键。新模式方面,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新产业分由不同的新型经营主体经营,同一经营主体参与农村一二三产业等不同产业链环节的新内容,以及具有不同的资源禀赋的不同业态形式等均是新模式的内容,这些内容会推动农业经营主体从简单的“生产型”向“经营型”及“综合型”转变,从而形成更新的农业经营与管理模式。此外,农村三产融合发展还具有通过延伸产业链实现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实现土地、劳动力与资金等要素重新配置,以及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利益共同体的新特点。二、我国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成就与问题我国农村三产融合不断向纵深发展。在原有农村产业合作或结合发展的基础上,大量新兴技术被推广运用到拓展后的农业产业链之中,为农村各产业间的价值链形成创造了技术条件。此外,在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理念的影响下,我国的农业同二、三产业之间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横向一体化。由于当前我国缺乏专门的针对全国范围内的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实践情况的统计标准与数据,本文将选择一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前沿省份的年度截面数据对我国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具体情况进行介绍。1.我国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成就江苏省基于自身的经济发展和地理区位,加速推动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江苏省积极开展农村三产融合发展试点,并为每个试点地配备1000万元的试点专项资金,保证了试点推进和试点经验、模式总结所需的资金,据此仅2016年9月就选取了句容、宜兴等10个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县(市、区)。①此外,江苏省在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融合主体培育、新型业态发展、融合载体建设与投融资机制创新方面取得了系列成绩。第一,借力多元支持,培育融合主体。江苏省建设合作社产品品牌培育工程,推动了合作社规范化。当前,江苏省列入政府优先扶持名录的合作社有10943家,其

  中获得国家示范社申报资格的合作社44家。此外,江苏省通过省级财政投入9000万元,协助兴办1000多个家庭农场项目。②第二,鼓励多方合作,发展新型业态。江苏省在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新业态方面主要实施了“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和休闲观光农业项目。“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方面,鼓励地方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同知名电商合作,推动产品网络销售快速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方面,推动全国休闲农业示范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企业打造建设,已新增500多个开心农场、休闲采摘等农业景点,游客接待能力达6000多万人次/年,实现超200亿元的年综合收入。③第三,加大政策倾斜,建设融合载体。江苏省通过重点建设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与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推动了各种形式的资金向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园区和加工集中区流动,借助税费优惠与低融资门槛等手段减轻了企业负担。基于一系列举措,江苏省已引导建成162个年产值超10亿元的县域优势特色产业。④第四,创新投融资机制,向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引流资金。江苏省面向不同资金需求设立了“新农贷”“富农贷”“金农贷”等专项融资风险补偿基金,补偿额度高达5万元。此外,针对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门设立数额为4000万元的融资风险补偿基金,近两年借助基金的杠杆作用为企业提供担保贷款近8亿元⑤,保障了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企业的资金需求。浙江省遵循“基在农业、利在农民、惠在农村”的思路,以推动农民增收为主要目标,通过创新财政支农方式,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构建了农业和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第一,大力扶持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新动能。当前,浙江省已培育7664家龙头企业,建设2.37万家家庭农场,4.6万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与296家合作社联合社。⑥第二,积极支持农业全产业链建设,打造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新平台。浙江省已建成

  省级示范性农业相关的全产业链39条,范围涉及中药材、竹木、水产、畜牧等,实现超1000亿元的年总产值。⑦同时,借助入股分红、二次分配等多种形式完善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中各类主体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农民及其他主体从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中公平获益。第三,引入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新业态,支持农业新兴产业发展。浙江省已累计建成3420个休闲农业园区,吸收13.1万人就业,实现227亿元的休闲农业年产值;建成11个智慧农业示范园区和118个农业物联网示范点⑧,初步实现了农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子商务、仓储物流加工等多种新业态与农村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福建省极力推动全省农业产业化、农业现代化和美丽乡村建设,通过多种途径与渠道推动农村三产融合发展进程。详见表1。表1福建省农村三产融合发展途径渠道与取得成就途径渠道取得成就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户截至2015年6月,拥有109个国家级和150个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建成112个家庭示范农场。⑨公司+农户+基地截至2014年年底,拥有52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28个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883个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实现3681.01亿元销售收入,吸收54.07万人就业,带动685.06万户农户,实现农户增收662.3亿元,产值超过全省农业总产值水平4.5%,实现82.62亿元的出口创汇。⑩农业+园区建成一系列福建农民创业园、台湾农民创业园与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旅游截至2015年4月,打造泰宁、连城等多个全国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示范县,建成5个全国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示范点和6个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互联网+农业平均每村购买量方面,福建省在2015年首度“双11”农村淘宝记录中居全国第一位。农业+品牌截至2014年12月,拥有117个省级农产品名牌,并创办了众多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名牌。河北省将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形式之一的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列入全省农业“三大

  提升行动”,并提出到2020年再造一个河北农业的目标。具体举措方面,河北省采取完善职能机构,加强宏观指导;强力推进项目,加快投资步伐;抓好五项举措,力促企业发展;建好原料基地,构筑发展支撑等推动农村三产融合的纵深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详见表2。河北省的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实现了三个转变,分别为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主体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的转变,农村三产融合龙头企业发展由单个突破向集群发展的转变,以及农村三产融合企业—农民利益联结由松散向紧密转变。表2河北省农村三产融合发展项目与取得成就融合项目取得成就龙头企业全省建成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6000多家,实现年销售收入7800亿元。加工设施建成初加工设施8000多座,实现20余万户农民增收8亿元,并打造了一批知名品牌。示范基地认证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县30个,其中10个县产值超百亿元。创新与品牌全省拥有1200个著名农产品商标和37个中国驰名商标;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企业425家,拥有中国地理标志产品40个。休闲农业截至2014年年底,全省建成休闲农业园区1300多个,年接待游客超5300万人次。2.我国农村三产融合发展面临问题第一,要素流动不通畅,拉低农村三产融合程度。我国农村三产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人才、土地、资金、技术四大要素有限和缺位的问题。复合型人才缺乏,抑制了农村企业管理水平与经营效益的提升;土地流转不畅,阻碍着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步伐;农业贷款困难,融资渠道有限,不能为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技术落后导致农村企业核心竞争力缺乏等问题,引致我国农村三产融合程度低的现况。第二,“三链”拓展不足,不利于助产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新业态。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是实现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重要路径,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根本在于:基于农业,通过拓展供应链、产业链与价值链实现农村产业的不断完善。当前,我国农

  村“三链”拓展多为一二产融合或一三产融合,而一二三产融合较少,不利于新业态的顺利产生。第三,质量与技术保障不够,导致品牌建设滞后。生产技术与产品质量是品牌形成的基础。当前,我国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中多以低端的初加工为主,深度加工有限,因而很难大幅度地提升产品质量与价值,不利于品牌打造与企业形象的形成。此外,我国的农产品从生产到加工、储运与销售等各个环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情况,进而产品质量不能充分得到保证,不利于品牌建设。第四,利益协调机制不完善,打击农民参与积极性。当前我国建成了大量的农产品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与家庭农场,但大部分利润并未留在农村,而是流向了农村以外的城镇区域。究其原因,在于农民在产业链和价值链中缺乏话语权,且我国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中,各主体间未形成强有力的利益共同体关系与完善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进而冲击各主体特别是弱势群体农民的积极性。第五,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延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育。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及后续的相关国家与政府文件,仅暂时从战略上提出了部署我国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指导思想与方针,而具体的农村三产融合支持政策在我国仍很不完善,特别是同各个不同农村区域息息相关的省、市级政策缺失。如此政策环境下,作为我国弱势产业的农业,其经营主体面临财税政策不清晰的严峻问题,进而阻碍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育与成长。三、推进我国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1.深化农业与农村改革,疏通要素流通渠道当前,因在土地流转和资金、人才、技术流入方面存在障碍,我国农村能运用的这些要素相当有限。为此,需要推进农业结构与农村制度改革,通过建设高效的运行环境疏通城乡要素流通渠道,为推动我国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提供充足的要素保障。应打破城乡间、农村各区域间在土地、资金、劳动力、技术等要素流动、交易、优

  化配置方面存在的诸多不合理体制与政策限制,承认确权基础上的要素流动和交易行为,进一步优化配置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所需的生产要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2.致力“三链”重构,催生农村新业态推动我国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应推动由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组成的“三链”重构建设。具体做法如下:基于产业化升级,做到一产接二产连三产,向链条后端延伸;做到二产接一产连三产,向链条前后端双向延伸;做到三产接二产连一产,向链条前端延伸,最终实现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闭环。基于农村三产融合发展试点的新契机,推动一二三产业间的“三链”重构,推进现代农业品牌化引领、园区化布局、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融合化发展,并着力培育和发展多元化、创新型、全要素的“新六产”,大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加新动能和活力。3.加大技术创新与运用力度,推动品牌建设我国农村三产融合发展需要以新技术的应用保证产品质量,通过重点支持做大做强一批农产品加工和农业服务企业。可以通过创新驱动发展,积极推动现代农业信息技术向农村渗透,组织农村龙头企业同知名院所及专家进行技术对接活动以提升龙头企业深加工能力,然后帮助龙头企业将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走出去,通过品牌推介活动打造一批知名著名品牌。具体来说,借助目标消费群体分析和竞争对手分析,把握产品或服务的个性体现与定位,进而抓住产品或服务的独特卖点,打好品牌与名牌建设基础;通过视觉设计打造良好适合的产品或服务卖相;基于品牌营销,构筑优于竞争对手的消费者满足能力。4.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开发并重,完善利益协调机制针对当前我国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中利益协调机制不完善与农村收入外溢的问题,需要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开发的双重作用。推动农村三产融合发展,首先应发挥资源配置中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以实现先做大蛋糕的目标。同时发挥地方政府的引导与服务功能,做到公平合理地分配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所取得的成果,保证各主体的合

  法合理利益。具体来说,一方面应鼓励农民参与生产经营,例如可以在合作制基础上引入股份制,吸引农民出资入股以分享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产业链上的农业下游收益;另一方面,吸引工商资本进入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中的适宜领域,通过市场与政府的双重力量实现利益共同体的多方共赢。5.完善并落实相关支持政策,加速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推动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突击队与主力军,而政策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养分。因此,应出台相应的财政、税收与金融支持政策,并做到明确支持主体、重点、内容与方式,对具备产业链条长、三产融合程度深,且能显著带动农民就业和增收的龙头企业或其他形式的组织机构进行补助与支持。应提供具有针对性、指导性的政策支持,推动实施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开展信贷支农行动,加强农业灾害保险推广力度,以增强新型经营主体的经济实力、发展活力。此外,要加速培育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对农村三产融合形成的新产业新业态不应仅仅从基础设施与公共投入上关注,更要实施系统全面的培育和帮扶,以加速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进程。注释①②③④⑤李文博:《江苏探索三产融合新路径》,《农民日报》2017年4月7日。⑥⑦⑧宗禾:《浙江财政大力扶持一二三产业融合》,《中国财经报》2017年4月13日。⑨⑩何钦:《福建农村三次产业融合的调查与思考》,《当代农村财经》2015年第12期。《河北省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加速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农业工程技术》2015年第20期。

  

  

篇九: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现状调查

  探究我国农业产业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作者:马忠峙来源:《中国民商》2020年第10期

  摘要:我国农业产业化工作直接关系到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和小康社会的建成。本文分析了我国农业产业化的问题,并提出相关优化对策。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化;小康社会

  我国农业产业化必须依照我国当前农村经济的发展实情,结合国家有关政策,合理灵活的对农业的发展重点、方式、相关产业进行调整和安排,以推动我国新农村建设事业的进行。

  一、我国农业产业化的现状

  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资料显示,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1606万公顷,比去年减少97万公顷。主要的粮食作物如小麦、玉米、稻谷、棉花等种植面积均有相应程度的减少。全年粮食产量66384万吨,比去年增产0.9%。谷类产量61368万吨,稻谷产量20961万吨,小麦产量13359万吨,玉米20677万吨,棉花产量589万吨,油料产量3495万吨,糖料产量12204万吨。2019年年底,我国对谷物及谷物粉进口数量为1785万吨,同比增长-12.8%;大豆进口数量8851万吨,比上年增长0.5%;食用植物油进口数量953万吨,比上年增长51.5%。

  二、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趋势

  《根据农村发展报告2020》,到2025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5.5%,农业就业比重预计下降到20%,中国农村即将进入老龄化社会。根据我国“十四五”规划: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加快科技创新和深化体制改革,促进农村高质量发展,加快美丽乡村、智慧乡村、善治乡村建设。着眼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人群,补齐民生短板;以粮食安全为基础,全面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搞好承包地延包试点,推进全面农村深化改革;厘清治理主体职责边界,优化治理手段、提升治理能力。

  三、我国农业产业化出现的主要问题

  ①龙头企业区域优势薄弱。地区发展的龙头企业在数量上少,很难在数量上形成规模,在同国内外竞争中不具备优势实力。部分地区的龙头企业培养不切合实际,产业结构调整失衡,农业产业化工作落实不到位,对应的管理体制不完善。另一方面,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化推广当中起不到带头作用,对其他同行业企业缺少指导,在生产经营带动农民增收上也未起到应有作用。②政策扶持效果不佳。企业在正常发展中难免碰到资金周转不灵的情况,向银行申请贷

  款帮助限制条件多,申请程序复杂,审批流程周期过长,银行利率过高等等都会导致企业資金未落实而影响其发展。龙头企业在乡镇土地租赁和承包时还可能要面临某些政府工作人员“吃拿卡扣”,更是为地区发展龙头企业带来困难。③农民在农业产业化中参与度低。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只有三分之一不到的农民参与过农业产业化经营,并且合作的经营组织当中不超过一半是具有对应的产权关系的服务团体。经营组织和农民合作的重点一般只是限于农产品价格和农产品种植技术,对于高技术含量的如转基因栽培技术、细胞工程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种子生产和管理等等,以及一些涉及核心商业机密的技术都很少有农民能够直接参与经营和管理。因此,很难在根本上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④农业产业化的综合竞争力不强。2019年年底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9%。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在谷物及谷物粉、大豆、食用植物油等方面的需求巨大,国内生产经营达不到需求量,需要大量进口,相应的农业加工业发展增速较慢。

  四、优化我国农业产业化问题的策略

  ①大力发展龙头企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对于我国农业产业化意义重大,既能带动相关产业的诸如食品加工、原材料生产等行业的发展,又能推动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村高质量发展。首先,各地区加快落实农业部相关要求和政策实施,结合实情重点打造具有优势项目的龙头企业。制定完善健全的相关龙头企业建设机制,形成产业化规模化的龙头企业群落。增强龙头企业在行业内的带动作用,与被带动发展的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推动整体农业产业化发展。②加强和落实扶持政策。对确实在资金周转上有困难的企业,政府出面协调,在不违反规则和政策的条件下,允许银行给与一定的便利和帮助。银行在审批流程、申请程序上尽量删减不必要的麻烦,为企业缩短资金周转期降低资金风险。相关的监督管理部门加强监督检查的力度,不给违法乱纪行为生存空间。③加强农民参与度,优化和创新经营体系。农业产业化建设,农村深化改革,高质量农村发展都离不开农民的参与,农民是美丽乡村、智慧乡村、善治乡村建设的基石。因此,加强农民的参与度十分重要。一是坚持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建立企业和农民共同管理的多形式经营方式。二是加大对于农业专业性人才的培养和输出,实现产业发展和科学技术相结合。④发展多种销售方式,促进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提高农业产业化竞争力,保持竞争优势。做好优势项目的发展规划工作,推进相关产业链发展。不再局限于传统销售渠道,利用现有的电商、网红带货等容易被大众接受和推广的销售方式,切实丰富销售手段,提升竞争力。加大对相关农副产业如果汁饮料、食品加工等行业的帮扶力度,落实相关政策措施,共同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五、结束语

  本文有针对性的提出我国农业产业化的优化策略,希望推进全面农村深化改革,促进农村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建辉.农业现代化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及空间演化研究[J].中国农机化学报,2020,41(08):229-236.

  [2]姜长云.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产业化支持政策转型研究[J].学术界,2020(05):120-127.

  

  

篇十: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现状调查

  [关于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

  近日,组织农牧业、经信、科技、商务等部门对全旗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对农村牧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现状和下一步发展建议进行了梳理和汇总,形成了以下调研报告。

  一、优化农牧业产业结构和布局,提升农牧业发展质量效益情况

  1、按照稳粮、优经、扩饲的要求,推动全旗粮经饲协调发展。全旗农作物总播面积134.78万亩,比上年减少4.64万亩。其中:粮食面积75.44万亩。主要农作物小麦播种32.60万亩,比上年减少0.16万亩;玉米播种41.90万亩,比上年减少5.58万亩。经济作物播种53.88万亩,比上年增加1.42万亩,其中:油料面积47.34万亩,比上年增加10.78万亩。优质牧草面积5.37万亩,比上年减少0.07万亩。药材类0.18万亩,果树类0.20万亩。总体上玉米种植面积明显减少,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明显增加,特别是果树和药材呈显著增长态势。

  2.落实'稳羊增牛扩猪禽“,大力推进'粮改饲“,形成以养带种、为牧而农、农牧结合的种养结构情况:发展规模高效养殖业,加快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情况。按照全市提出的'稳定发展肉羊产业、积极发展奶牛和肉牛、支持发展绒山羊和猪禽、适度发展特色养殖“的多元化发展思路,稳步推进畜牧业生产。截止目前,全旗大小牲畜饲养量306.3万头(只),牲畜存栏265.6万头(只)同比增长1.6%;其中羊饲养量304.5万只,羊存栏261.4万只,同比下降0.4%,能繁母羊存栏133.9万只,出栏肉羊43.2万只;生猪存栏2.11万头,同比增长9.3%;大畜存栏1.76万头,同比增长31.7%,总体上小畜稳定发展,大畜明显增加。

  二、加快农牧业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农牧业发展情况

  1.强化农牧业和农村牧区人才支撑。为切实提高新型职业农牧民种养殖技能水平,第一季度开展了2期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训班,对172余名学员进行集中培训。3月15日-17日,组织102名学...

  

  

篇十一: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现状调查

 关于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doc-免费下载

  关于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近日,组织农牧业、经信、科技、商务等部门对全旗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对农村牧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现状和下一步发展建议进行了梳理和汇总,形成了以下调研报告。

  一、优化农牧业产业结构和布局,提升农牧业发展质量效益情况

  1、按照稳粮、优经、扩饲的要求,推动全旗粮经饲协调发展。全旗农作物总播面积134.78万亩,比上年减少4.64万亩。其中:粮食面积75.44万亩。主要农作物小麦播种32.60万亩,比上年减少0.16万亩;玉米播种41.90万亩,比上年减少5.58万亩。经济作物播种53.88万亩,比上年增加1.42万亩,其中:油料面积47.34万亩,比上年增加10.78万亩。优质牧草面积5.37万亩,比上年减少0.07万亩。药材类0.18万亩,果树类0.20万亩。总体上玉米种植面积明显减少,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明显增加,特别是果树和药材呈显著增长态势。

  2.落实“稳羊增牛扩猪禽”,大力推进“粮改饲”,形成以养带种、为牧而农、农牧结合的种养结构情况:发展规模高效养殖业,加快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情况。按照全市提出的“稳定发展肉羊产业、积极发展奶牛和肉牛、支持发展绒山羊和猪禽、适度发展特色养殖”的多元化发展思路,稳步推进畜牧业生产。截止目前,全旗大小牲畜饲养量306.3万头(只),牲畜存栏265.6万头(只)同比增长1.6%;其中羊饲养量304.5万只,羊存栏261.4万只,同比下降0.4%,能繁母羊存栏133.9万只,出栏肉羊43.2万只;生猪存栏2.11万头,同比增长9.3%;大畜存栏1.76万头,同比增长31.7%,总体上小畜稳定发展,大畜明显增加。

  二、加快农牧业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农牧业发展情况

  1.强化农牧业和农村牧区人才支撑。为切实提高新型职业农牧民种养殖技能水平,第一季度开展了2期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训班,对172余名学员进行集中培训。3月15日-17日,组织102名学员赴呼和浩特市农业博览会、伊利集团、包头市南

  星农业现代园和农科院包头市农牧业局现代农业产业园进行观摩教学。聘请了市农牧业局专家组对科技示范户和种养大户开展科技培训,现场采取面对面解答问题,参训学员500余名,发放了科普资料1500余份。4月份举办全旗农村牧区村嘎查级财务管理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班,培训对象为苏木镇和嘎查村两级集体经济财务人员,共计参培95人。6月份又派50名农技推广体系科技骨干赴清华大学学习

  2、加强农牧业科技推广技术。在使用种植新技术方面有:玉米宽覆膜高密度栽培技术完成2.01万亩;玉米一穴双株绿色增产栽培技术完成1.2万亩;春小麦两改三防绿色高效栽培技术完成3.1万亩;玉米三优两增全程社会化高效栽培技术完成17.4万亩;地膜玉米后茬免耕种植向日葵栽培技术完成1.1万亩;向日葵“6推1防”综合配套技术完成5.3万亩;小麦套种晚播向日葵栽培技术完成0.49万亩;向日葵套种葫芦提质增效栽培技术完成0.4万亩;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完成10.1万亩;盐碱地“改排提增”综合改良技术完成0.53万亩;控肥增效技术完成23万亩;春小麦麦后复种小秋作物栽培技术已落实0.52万亩。完成全旗盐碱地摸底调查工作,全旗共有盐碱地66.3亩,其中轻度盐碱地38.3亩,中度盐碱地20亩,重度盐碱地8亩,全部标注在了乌拉特中旗行政区划图上。在原有花生、甜瓜特色园区的基础上,全面推广扩大种植规模,在丰富特色农业品种上,今年又种植黑枸杞1500多亩,油用牡丹320亩,板蓝根260亩,甜叶菊500多亩,牛夕、黄芪、树莓、桑葚等660亩。在德岭山镇四义堂村,建成以河套大学和内蒙古环农腐植酸研究员为技术依托的“百品园”。园区核心区面积为170亩,主要示范种植了各类杂粮杂豆和油料作物等20多个品种(豆类作物30亩:蚕豆、绿豆、豌豆、黑豆、豇豆;油料作物40亩:胡麻、大麻、油葵、花生、油菜;杂粮作物30亩:糜子、黍子、谷子、甜玉米、白高粱、荞麦;经济观赏林木:油用牡丹等),实现多元化有效供给。

  3、实施种子工程建设。种植业方面:重点做好专用小麦、青贮玉米、杂交向日葵、加工型蔬菜的新品种选育工作,并研究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的综合栽培技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创新体系,支持种业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支持种业企业与科研院所开展合作研究,培育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品种。畜

  牧业方面:加强巴美肉羊、白绒山羊等良繁体系建设,加大优质种公羊的引进、扩繁和推广利用,特别是开展巴美肉羊高繁多胎新品系选育工作,扩大优质基础母畜的繁育速度。要下大力气把优质肉羊二、三元经济杂交作为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和提质增效的重要手段来抓。积极扶持肉牛产业和马、骆驼、驴业发展,强化大畜种业繁育基地建设。

  4、实施科技创新工程。一是不断增强农牧业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健全我旗现代农牧业科技推广体系,加强旗、苏木镇科技推广服务机构建设。制定优惠政策,加快涉农涉牧适用人才引进。积极探索和倡导科技有偿服务,提高专业化、社会化科技服务水平。依托科研院所组建农牧业科技创新平台,构建以科研院所为主导,带动农牧业龙头企业及推广单位,不断加强农牧业科技创新与转化能力建设。二是全面提升农牧业机械化发展水平。严格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全面提高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完善农作物秸秆综合处理、残膜回收等全程机械化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方面实现新突破。三是加快发展农牧业信息化。依托农业部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立健全乡村信息服务站(点)。充分发挥现有《农牧业信息网》、《农牧百科》、“巴彦淖尔农牧微信平台”和“12316”农牧业热线咨询服务作用,及时把农畜产品和农牧业生产资料供求信息、农牧业实用技术传送到千家万户。四是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牧民。大力实施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工程,积极引导投身现代农牧业建设的农村青年、返乡农牧民、农技推广人员、农牧区广大中专毕业生和退役军人等加入职业农牧民队伍,加快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职业农牧民。鼓励农牧民和职业院校毕业生返乡创业,实施现代青年农场牧场主计划和农村牧区实用人才培养计划。

  

篇十二: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现状调查

 乡村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农村大力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实现城乡融合的关键。因此,了解农业农村经济情况对实现农村产业结构不断高级化和合理化,进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加快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步伐意义十分重大。下面是两篇关于乡村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欢迎阅读。

  乡村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一

  近期,按照区委农工部关于开展农业农村经济情况调查的通知要求,我局立足实际,对全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细致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农业农村经济总体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区农业农村经济总体发展较好,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壮大,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以2014年为例,各项农业工作指标均顺利完成,蔬菜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面积达到18.6万亩,产值突破9.3亿元,标准园建设成效显著,建成千亩蔬菜标准园7个;农村沼气建设指标全部完成,新建沼气池300个;惠农补贴力度进一步加大,共落实农机具、良种、沼气、一事一议、设施蔬菜等方面的补贴资金1600余万元;农技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测土配方施肥、植物检疫、病虫防治、农民培训、农业执法、种子管理等方面工作成效明显;新增专业合作社8家,土地流转面积突破8000亩,三资管理趋于规范,所有村街全部建立了财富积累机制。农业农村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建设和谐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存在的问题

  (1)资金不足。发展现代农业各方面的要求比较高高,从生产设施建设到栽培管理都较以往更加严格,为此,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而据我们调查虽然近两年各级对农业有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但仍不能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由于历史原因,现在农村信用社、农行等金融部门不愿发放小额贷款,更加加剧了资金瓶颈问题,制约了农业产业发展。

  (2)组织化程度不强。当前农民进入市场很不顺利,原因之一是组织化程度低。针对目前家庭经营为基础的现实,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最好办法是通过合作社组织农民。但就目前全区的实际情况看,各类合作社数量虽比较多,但真正能够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并不多,没有具备一定实力的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很难将农民有效组织起来,抱团发展。

  (3)品牌效应不太明显。以蔬菜为例目前,虽然我区已经注册了营绿、碧缘、乾绿等蔬菜品牌,但在开拓蔬菜销售市场方面都处于各自为政、各找出路的局面,没有拧成一股绳,创立代表本区域蔬菜特色的大品牌,致使蔬菜产品知名度不高,品牌效应不明显。

  (4)技术服务不能及时跟进。专业农技人员缺乏,基层农技推广组织不健全是我们的现状。所有技术服务工作全部由农业技术综合股一个部门承担,业务上不堪重负,乡镇农业技术服务机构完全处于真空状态,有名无实。区农业局现有工作人员中,非农专业人员多,涉农技术人员少;工人多,干部少;初级及中级职称人员多,高级职称人员少。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全面的技术服务,对服务的水平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的技术服务队伍现状严重阻碍了农业向前发展。

  2、发展对策

  (1)拓宽融资渠道。建议政府在加大农业发展扶持力度的同时,积极组织建立产业发展融资平台,适当地为融资提供担保,协调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农业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和合作社及农户的关系,使二者之间建立起合作互信关系,提高金融机构放贷的积极性。同时,通过政策吸引,调动社会资金参与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全方位、多角度的拓宽融资渠道。

  (2)加大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建议制定专项的扶持政策,对发展有机蔬菜产业的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予以扶持,使其运作更加规范,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吸引更多的农户加入其中。

  (3)培树广科源蔬菜大品牌。建议对现有的蔬菜品牌资源加以整合,聚零为整,抱团发展,逐步培育并树立在京津市场叫得响的,能反映有机蔬菜发展特征的大品牌,进一步提高我区蔬菜的知名度。

  (4)建立健全农技服务体系。建议区政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技服务体系,重点是加强乡镇农技服务队伍建设,落实人员编制,给予经费保障,使空转的乡镇一级农技服务机构真正运转起来。在确定人员编制中,重点向农业系统予以倾斜,落实高层次人才待遇,引进和吸收一批具有高级职称的农业专业技术人才扎根,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三、农村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农民负担监管还存在一些间接收费问题。一是少数部门仍然违规向村集体收取资料费、

  培训费、学习考察费等费用;二是村街报刊超限额,存在报刊订阅向村街摊派,部门刊物过多过滥等问题。在今后的监管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大对农民负担专项治理工作力度。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把减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列入专项治理的重点内容,属于哪个部门,由哪个部门负责治理,没有文件依据收费的要坚决不能再收。明确要求乡镇各部门确需向农民或是村集体经济组织收费的,需要经过区减负办审核备案,以防止乱收费行为的发生;村街订阅报刊应坚持自愿的原则,不能强行摊派。报刊征订要严格按照省规定的标准执行;三是加大农民负担的执法检查力度,督促减负工作的更好开展,查漏补缺,确保今后农民负担执法检查中不再出现类似的问题。

  2、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问题突出。一是村民实际筹资比较困难,部分村街存在集体垫资现象,把应发给村民的福利代替筹资。二是由于申报程序比较繁琐,部分村街申报项目的积极性不高。三是上级资金拨付迟缓,造成报帐不及时,影响下一年度项目申报。四是未将筹劳纳入奖补范围,奖补数额小,难以满足村街公益事业建设的实际需求。今后我们将尽量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工作效率,重点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3、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不够规范。一是管理体制不畅。各乡镇(办事处)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具体负责业务的是乡镇财政所长,长期以来财政部门执行的业务处理程序是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处理程序,与农经部门的业务处理程序有很大的差别,实际工作中很难贯彻落实农经部门的政策法规和有关规章制度。二是村街各项财务监管制度很难落到实处。从调研中发现有的村街民主理财小组难以真正发挥监管职能,对村集体的财务收支活动的监管流于形式;有的村街大额开支没有履行民主议定程序;有的村民代表不是村民大会选举产生,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调研中还发现有的乡镇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对于村街财务审批手续把关不严,收入不及时入帐。村委会开支严重铺张浪费,个别部门违规向村街收费等现象。在今后三资管理中,一是要继续加强财务制度建设,规范财务管理程序;二是规范农村集体财务收支审批程序;三是切实履行民主决策程序,实行民主理财。

  4、农村集体财富积累机制尚不健全。一是三资管理工作体制不顺,人员短缺。二是由于村街干部基于村街稳定因素考虑,对历史遗留问题大多本着后人不理前帐的态度,对清理核实和履行民主监督程序心存疑虑,对应收款不积极清收,应付款不主动偿还,对无偿或低偿使用村街资产的情况也采取回避的态度;此外,区城区周边村街出租资产的数量较多,情况复杂,资产清理起来比较困难,而其它村街基本上可利用的集体资产又很少,因此村街对建立村级集体财富积累机制工作不积极不主动,也影响了此项工作的开展。在今后工作中还需进一步加强对乡镇村街开展此项工作的督导检查力度,深入村街指导工作开展,通过总结已建立机制村街的经验做法,推动未完成村街的工作,完善相关措施,力争年底前实现全覆盖。

  5、农村经济审计处于真空状态。我区没有开展对农村集体经济的审计工作。具体原因是:一是农经管理体制不顺。我区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全部由乡镇(办事处)财政所代管,农业部门的相关经济政策及报帐制度不能在乡镇(办事处)财政所代管的村街帐务中得到较好的落实,造成开展审计监督工作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二是审计力量薄弱。我区农经人员少,县乡两级农经管理人员只有3人取得审计证,审计力量与任务相差悬殊,致使农村集

  体经济审计工作难以开展。开展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存在的困难依然是农经管理体制不顺和审计人员缺乏。建议区政府充实这方面的专业人才。

  乡村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一、产业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我乡主动作为,顺势而上,紧紧抓住发展的大好机会,积极争取上级扶持,有效破解群众增收困难这一难题,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大抓农村产业。产业发展呈现出从弱到强、从无序到有序、从疲软向蓬勃发展的态势,产业经济成为全乡村经济的助推剂。

  (一)畜牧养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畜牧业是我乡的传统产业和基础产业,把发展畜牧业作为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工作来抓。养殖规模不断壮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养殖水平不断提高,畜牧产业得到了稳步发展。2014年,全乡畜禽存栏量近7万头(只),各类养殖大户70户,实现畜牧业年产值达2500余万元,实现畜牧业农民人均增收600余元。

  (二)果蔬种植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我乡有种植蔬菜的传统,有距离巴城较近的优势,大力发展优质水果和蔬菜产业,打造有机、绿色蔬菜基地建设。

  积极帮扶回乡创业青年岳林在家乡组建了金大寨种养殖业专业合作社,以寨子包村为核心,租赁土地2000余亩,打造以优质蔬菜、水果、水产等为一体的现代观光农业产业园。目前,已建成生态草莓园200亩,优质食用菌10万袋。蔬菜大棚15个,30余亩。完成核心园区耕作道8公里,硬化园区公路200米,园区蓄水池8个6000余方,新建、整治园区渠系5000余米。总投资820余万元。解决当地农民就业100余人,2014年已实现产值80余万元,2015年拟建成草莓园300亩,食用菌40万袋,种植蔬菜300亩,可实现产值4000余万元。

  回乡创业青年赵维国发起、并组织成立万绿种养植专业合作社,现有社员150人。依托印山坪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万绿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等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作用,主要种植莴笋、韭菜、芦笋、大葱、西红柿等品种。目前全乡蔬菜种植面积4600余亩,产量1.12万吨,实现销售收入3000余万元,农民人均增收860余元。果蔬农产品采取传统种植模式,走无

  公害种植路子,结合现代农业科技,产品质量过硬,畅销城区,成为深受市民喜爱的农民种的绿色菜品。金大寨专业合作社引进北京的葡萄品种,在寨子包村种植的优质葡萄,成为具有绝对竞争优势的高品质水果。

  (三)工业项目实现从无到有

  由于受地理条件和资源的限制,我乡工业发展举步维艰。近年来,乡党委政府班子不断发掘本乡资源优势,结合市场需求,通过招商引资,成功引进外地客商,投资300余万元,在天桥村兴建了纯净水生产基地。该水厂的建设,既把多余的山泉水变废为宝,解决全村近30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增加了农民收入。

  (四)发展乡村旅游业大有可为

  我乡距离主城区较近,生态良好、民风淳朴、乡风文明,古楼山已成为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旅游休闲基地。近年来,我乡以鼓楼山、寨子包、方山雁、何家坪村为依托,打造观光农业,实现农民人均增收1000余元。我乡的生态农业产业示范基地与观光园项目,核心园区达2300余亩,种植优质草莓和葡萄,打造农业产业观光体,吸引了更多市民到休闲观光。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重视产业发展是根本

  我乡过去产业发展虽有起步,但未形成规模化、市场化发展的状态,在增加农民收入、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动力不足,成效不明。去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我乡把农村产业发展列入全乡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到了非常突出的位置。坚持产业先行,搞好科学规划,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建设美好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充分发挥乡党委的决策力量和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释放群众在产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全乡各方面力量,全力以赴打好产业发展攻坚战。以特色产业为支撑,下大力气走出以产业发展促进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道。回应发展需要,解决了为何发展农村产业的问题。

  (二)发展定位准确是关键

  产业发展定位准确与否事关我乡产业发展的成败,经过不断实践和努力探索,结合实际和历史传统,因地制宜,充分论证,村民自愿,逐渐形成了我乡产业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富民强乡为目标、以农民增收为方向,以主城区为市场,围绕有机、绿色、无公害,大力发展

  果蔬产业;围绕传统养殖、市场竞争的战略,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产业;围绕地理和生态优势,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围绕巴山新居和聚居点建设,结合农村发展的历史趋势,发展个体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务。发展定位准确,解决了如何发展农村产业的问题。

  (三)突破发展方法是核心

  把纸上谈兵演变成产业发展的成果和农民增收的现实,是该项工作的核心。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走出去开展招商引资,引进资金、技术,仅2014年下半年,赴成渝、珠三角开展小分队招商3次,对接企业20余家,洽谈现代农业、旅游文化、商贸服务等项目8个,成功引进现代农业项目1个,合同协议投资2000万元。二是积极实施回引工程。大力宣传近几年来我区的发展变化,吸引在外人士返乡创业,成功回引了赵卫国、梁李等在外人士19人,总共投资0.8亿元,着重发展果蔬、中药材、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多措并举,有效解决了怎样发展产业的问题。

  三、下步工作打算

  在已有产业发展成绩的基础上,我乡将再接再厉,鼓足干劲,力争上游,抓好抓实今后的产业发展工作。

  (一)在工作推动方面下功夫

  开弓没有回头箭,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倒逼全乡干部主动作为,推到产业工作一线。坚持强有力的工作措施,树立时不待我的紧迫感,想更多的办法、用更多的措施推动工作。发展决心不减,形成发展的更大合力,扎实推动产业发展,形成常态化和长效化工作机制。

  (二)在做大做强方面下功夫

  我乡的畜牧产业、果蔬产业、乡村旅游等产业,已初具规模,下一步,充分调动积极性,研究和对接市场,做大做强现有产业,打造产业升级版,使之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本土品牌。

  (三)在服务保障方面下功夫

  做好服务保障工作是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认真树立投资兴业、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高度重视投资软环境建设,大力宣传发展环境,贯彻落实开放合作工作部署,做好产业发展的服务保障工作,营造产业发展的氛围。

  

  

推荐访问: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现状调查 融合 农村 现状调查

本文链接:https://www.xpbxgsx.cn/zhuantifanwen/fanwendaquan/8138.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4 精优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浙ICP备15042696号-1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