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精优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范文大全 >

幼儿园教师观察评价幼儿的现状分析7篇

时间:2022-11-29 10:40:11 来源:精优范文网
导读: 幼儿园教师观察评价幼儿的现状分析7篇幼儿园教师观察评价幼儿的现状分析  教师具有从儿童的角度解读分析观察信息的理念分析评价时能够做到及时性具体性和指导性但分析时运用理论做科学支撑以及恪守客观真实性原则上存

幼儿园教师观察评价幼儿的现状分析7篇幼儿园教师观察评价幼儿的现状分析  教师具有从儿童的角度解读分析观察信息的理念分析评价时能够做到及时性具体性和指导性但分析时运用理论做科学支撑以及恪守客观真实性原则上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教师观察评价幼儿的现状分析7篇,供大家参考。

幼儿园教师观察评价幼儿的现状分析7篇

篇一:幼儿园教师观察评价幼儿的现状分析

  教师具有从儿童的角度解读分析观察信息的理念分析评价时能够做到及时性具体性和指导性但分析时运用理论做科学支撑以及恪守客观真实性原则上存在不足幼儿教师分析观察结果的能力调查子维度教师行为均值中值标准差客观性当孩子出现某种行为时我会去了解行为发生的原因4565000567在分析时我会考虑孩子行为发生时周围的环境4164000708我能很好地运用相关理论来分析判断观察到的幼儿的信息3744000762在评价时我不对孩子贴标签4224000708我会把我观察到的所有信息作为分析评价的依据4034000757我会参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分析评价孩子的表现4034000763在分析时我会和其他教师及家长进行沟通4254000702在分析时我会和孩子交流4294000713在评价时我会受原有印象的影响2943001172及时性具体性我会根据观察目的分析孩子的具体表现并作出评价4174000624在评价时我会用同一个标准衡量不同的孩子2352001273指导性在分析评价后我会根据孩子的需要做出回应提供有益于孩子发展的教育4264000626注

  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

  ——基于江苏省常州市调查分析吴亚英[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教师的专业核心素养之一是观察了解儿童,所以提高教师的观察能力成为当前幼儿教育研究与实践中的重大课题。调查表明,目前常州市幼儿教师在观察幼儿时呈现出来的观察能力现状参差不齐,在确定观察目的、运用观察方法、筛选并记录有效信息、分析评价四个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教龄、教师专业发展状况、教育背景、所在园所性质以及家庭角色都是重要的影响源。提高教师的观察能力需要进行个人专业学习和实践训练,需要幼儿园在保教管理上对教师观察能力的重视,同时也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在教育管理上作推手,推进教师整体在观察幼儿思想上的认识。[关键词]幼儿教师;观察能力;解读分析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试行)等指导性文件的陆续颁布与贯彻落实,对一线幼儿教师的观察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对幼儿进行观察有效地提高了教师自我研究的能力,使他们对幼儿的行为和心理有了敏锐的观察和感悟[1],观察记录是教师教育工作的好帮手[2]。“观察”是仔细看事物或现象,它是通过叙事、表格、图解与取样观察等各种方法搜集幼儿资料,以观察记录的方式呈现出来,并严格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的策略。对幼儿教师来说,观察是幼儿教师的基本功,观察也是适宜性教育的基础,是教师指导的前提,更是幼儿园课程设计的依据[3]。就现阶段而言,教师对幼儿的观察与解读现状如何,影响幼儿教师观察水平的因素又有哪些?在“大数据”盛行的现代社会,本研究秉持“事实分析”原则,对幼儿教师观察幼儿时具备的能力现状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联合常州市“童心解读”工作室成员和园内部分骨干教师一起展开研究分析,以期发现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读策略。

  一、研究方法与过程

  (一)研究对象本研究利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发放对象为常州市各幼儿园一线教师,涉及常州市辖区共12所幼儿园。问卷调查共计发放问卷700份,收回有效问卷679份,回收率为97%。在参与调查的人员中,共涉及到以下群体:从受试人员性别结构来看,女性占主体(即96.47%);从年龄结构来看,青年占主体(20-25岁的占27.84%,26-30岁的占37.70%;31-35岁的占17.23%);从教龄结构来看,新青年教师占主体(1-5年教龄的占53.31%);从职称结构来看,小学一级的占主体(具有小学一级职称的占44.62%,无职称的教师占38.59%,具有小学高级职称的占15.76%);从获得称号来看,无优秀称号的教师占主体(即83.95%)从职前学历结构来看,拥有大专学历的占主体(大专毕业的教师占38.29%,中师毕业的教师占31.37%,本科毕业的教师占26.07%),其中职前专业为学前教育的占59.94%;从职后学历来看,具有本科学历的占主体(即79.23%),其中职后所学专业为学前教育的占68.62%;从所在园性质来看,省优质园占主体(所在园为省优质园的占44.04%,所在园为省示范园的占43.59%);从所带班级的班额来看,班额量为36-40人的占主体(即35.35%);从是否为人父母来看,已为人父(母)的占主体(即56.11%)。(二)研究工具问卷的设计共分成两大块:第一块,主要是教师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从事幼儿教育时间、职称、称号、职前学历以及专业、职后学历以及专业、所在园的性质、现在所在班级的班额,是否为人父母12个题项。第二块是关于教师观察能力水平的五点量表,量表分为4个总维度,16

  个子维度,一共37个题项。问卷数据统计分析方式是用专业的数据统计软件SPSS19.0。将每份问卷作为一个案例,将量表中的每个问题作为变量,答案以不同分值录入计算机形成数据库,1代表“非常不符合”,2代表“比较不符合”,3代表“不确定”,4代表“比较符合”,5代表“非常符合”,最后统计出来的数据结果以图表的形式展现。

  二、结果与分析

  (一)常州市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的现状描述1.教师观察意识强并具备确定观察目的的一般能力,在但在落实观察计划方面行动力不足

  表1幼儿教师确定观察目标能力调查表

  子维度具备观察意识

  教师行为集体教学中我会比较关注活动的进行,很少观察孩子我观察过班级里的每一个孩子我观察孩子的意识很强我能够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发现值得观察的事件

  均值2.153.814.104.174.073.783.733.623.72

  中值2.004.004.004.004.004.004.004.004.00

  标准差1.0740.7730.8950.5930.7040.8270.7890.9000.823

  确定观察目的明确观察内容制定观察计划

  我会根据不同需要来确定观察目的在随机观察中,我能很快地确定观察目的我的观察内容是详细具体的在观察时,我会根据观察计划进行观察在观察前,我会制定观察计划

  注:“集体教学中我会比较关注活动的进行,很少观察孩子”此题反项计分。

  上表显示了确定观察目标能力维度下,四个子维度的教师观察行为认同在均值、中值和标准差三个方面的得分状况。从数据的集中度来看,幼儿教师在一日行为中观察意识是比较强,也能分清活动中的关注要点还是幼儿。此外“确定观察目的”中除“在随机观察中,我能很快地确定观察目的”一项均值是3.78,其他两项的均值均是4,说明教师确定观察目的时计划性强而随机的应变能力不足。在明确观察内容子维度中只有一个题项“我的观察内容是详细具体的”均值为3.73,说明老师在开始观察前,多数会先确定观察内容。但从“制定观察计划”子维度下,3.62和3.72的均值则说明老师在正式观察时制定观察计划的行为多数是模糊的,而计划的落实情况也差强人意。2.教师了解多种观察方法,并有根据观察目的选择观察方法的意识和观念,但在具体活动场景中,根据观察需要运用科学、适宜的观察方法的适切性不足。

  表2教师运用观察方法的能力调查表

  子维度了解

  标准差

  教师行为

  均值3.894.004.073.932.40

  中值4.004.004.004.002.00

  标准差0.8200.7470.6941.0221.080

  我了解多种观察方法,如叙事性描述法、时间抽样法、0.820事件取样法等我能根据观察目的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0

  运用

  我能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观察记录我经常借助手机、相机、录音笔等器材进行观察我不知道选用何种观察方法进行观察1.080

  注:“我不知道选用何种观察方法进行观察”此题反向计分。

  从上表可知,教师在“我了解多种观察方法,如叙事性描述法、时间抽样法、时间取样法”的

  行为上,得分均值为3.89,中值为4,得分集中倾向于“比较符合”。说明教师对观察方法的了解度比较高。而且教师在运用观察方法的过程中,根据观察目的选择方法、运用多种观察方法以及配合观察辅助方式的均值基本为4,表示教师多数知道要选择运用何种观察方法支持观察行为。在运用观察方法方面,通过辅助问卷的访谈调查,我们发现教师在具体活动场景中,对于不同观察方法运用于不同类型活动的适切性、科学性等方面存在不足。3.教师在记录时能够体现观察对象的全面性和真实性,但是在记录时辨认有效信息、选择观察场景、时间段、站位、以及记录内容的客观性和有价值性方面的能力缺乏。

  表3筛选有价值信息进行观察记录的能力调查表

  子维度辨别观察信息选择观察信息观察时的站位观察对象客观性真实性

  教师行为观察时,我不知道哪些信息是有效的,哪些信息是无效的我会依据观察目的,选择适合的活动场景进行观察记录当我不能确定所观察到的内容是否与观察目的契合时,我会进行多次观察我会依据观察目的,有选择地记录观察内容只要能够看清孩子的活动,站在哪里无所谓除了幼儿的活动场景,幼儿的谈话、作品、调查表等都是我观察的重要内容在记录时,我不掺杂主观想法,不把主观推测和客观事实相混淆我观察记录的是孩子在常态活动下的表现我知道一份完整的观察记录应该有哪些部分如果一次观察无法得到我所需要的信息,我会再次进行观察我会在不同的时间段做观察记录

  均值2.703.954.144.082.684.193.954.343.864.223.89

  中值3.004.004.004.002.004.004.004.004.004.004.00

  标准差1.1200.7580.6740.7491.3290.8100.7970.6800.8130.6860.813

  完整性记录时间

  注:“观察时,我不知道哪些信息是有效的,哪些信息是无效的”及“只要能够看清孩子的活动,站在哪里无所谓”此两题反向计分。

  筛选信息包括辨别和选择信息。“选择信息”中依据目的有选择性地记录和多次观察以保证观察内容与观察目的相符方面,各项均值都在4左右,显示教师能够依据目的尝试筛选有效信息。但教师在筛选信息是否有效时(观察时,我不知道哪些信息是有效的,哪些信息是无效的)存在难度,均值是2.7,中值为3,此题项反向计分,分值越大说明教师行为的符合度越低,可见多数教师不确定自己是否具备较好的辨认信息的能力。而且在选择信息方面教师在记录场景选择(我会依据观察目的,选择合适的活动场景进行观察记录)方面的能力略不足。回归到具体的观察记录现场,从观察时的站位、选择观察的时间段、观察的对象以及记录内容的客观性、真实性、完整性四个方面来甄别教师的观察能力,通过问卷与配合的访谈交流,我们发现教师在观察时应该如何站是存在问题的,而且教师们虽然能做到记录幼儿常态下的表现(均值为4.34),但是在关于了解记录的完整形式和记录时不加入主观判断时,均值都不足4,说明有部分教师在观察记录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不足。4.教师具有从儿童的角度解读分析观察信息的理念,分析评价时能够做到及时性、具体性和指导性,但分析时运用理论做科学支撑以及恪守客观真实性原则上存在不足

  表4幼儿教师分析观察结果的能力调查

  子维度客观性

  教师行为当孩子出现某种行为时,我会去了解行为发生的原因在分析时,我会考虑孩子行为发生时周围的环境

  均值4.564.16

  中值5.004.00

  标准差0.5670.708

  我能很好地运用相关理论来分析判断观察到的幼儿的信息在评价时,我不对孩子“贴标签”我会把我观察到的所有信息作为分析评价的依据我会参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分析评价孩子的表现在分析时,我会和其他教师及家长进行沟通在分析时,我会和孩子交流在评价时,我会受原有印象的影响及时性具体性指导性我会根据观察目的分析孩子的具体表现,并作出评价在评价时,我会用同一个标准衡量不同的孩子在分析评价后,我会根据孩子的需要做出回应,提供有益于孩子发展的教育

  3.744.224.034.034.254.292.944.172.354.26

  4.004.004.004.004.004.003.004.002.004.00

  0.7620.7080.7570.7630.7020.7131.1720.6241.2730.626

  注:“在评价时,我会受原有印象的影响”与“在分析评价后,我会根据孩子的需要做出回应,提供有益于孩子发展的教育”此两题项反向计分。

  根据问卷数据与访谈结果显示,教师在分析观察结果的时候绝大多数会从幼儿的角度出发了解原因,但在客观性分析方面,存在不足的是“我能很好地运用相关理论来分析判断观察到的幼儿的信息”,这个行为的计分均值为3.74,中值为4.00,总体认同度虽然偏向“比较符合”,但是存在部分教师不确定如何运用理论来分析观察结果;而且“原有印象”在教师的评价行为中是一个灰色影响因素(有时可以是评价幼儿个体纵向发展的参考,有时也会成为干扰教师评价幼儿行为的客观性)。5.教师群体在观察-解读中的信息筛选与记录、分析评价两方面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性。笔者在对教师群体的教龄、职称和称号、职前职后学历、所在园所的性质、是否为人父母这些因素与观察能力中四个维度分别进行了单因素方差检验,结果发现这些因素在进行观察记录及信息筛选与记录、分析评价两方面的能力上存在普遍的差异性。如教龄因素方面,幼儿教师在选择观察内容方面(信息筛选与记录的能力之一)的差异性也较大,P值为0.003;职称因素在信息筛选与记录、结果分析方面都有较明显的显著性,如分析结果中评价的客观性(在评价时,我会用同一个标准衡量不同的孩子)上P值为0.003,是显著差异的;园所性质上的差异则更为明显,在观察方法维度中“能否对观察方法的进行选择”,p值为0.001,信息筛选与记录维度中“选择合适的观察场景”,p值为0.001,分析评价维度中“考虑孩子所在的环境”,p值也为0.001,并且在四个维度上的差异性都极其显著。将教师基本信息情况各项作为可能的影响因子,与筛选信息与记录能力和分析评价能力维度中各题项表示的行为进行差异性检验,发现存在的差异性最多也最明显。(二)常州市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1.教育经验是影响幼儿教师观察四项能力的重要因素教育经验是指幼儿教师的教龄及是否为人父母。从事教育实践活动的时间越长,教育经验越丰富,而担任家庭教育者角色,也会更加丰富教育者的教育体验,故将教龄与教育者否为人父母并入教育经验方面。不同教龄的教师在观察能力上存在差异性,尤其是在需要经验累积才能进行有效观察记录的行为中,差异越是显著,并呈现教龄越大,筛选并记录有效信息能力总体会逐渐增强并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变化,如教龄与教师“删选有价值信息进行观察记录”下设一种行为认同度的变化图1:

  图1教龄与删选有价值能力的变化关系注1:纵坐标为“在记录时,我不掺杂主观想法,不把主观推测和客观事实相混淆”题项均值,横坐标为“1-39年教龄”。注2:因教龄在37岁和39岁的被试个体数量均为1,故图像所现的变化不具代表性可以忽略。

  是否为人父母在观察能力四个维度都有显著差异性,必须要加上的是,笔者在对这些存在差异性行为进行均值的对比时发现,是不是父母不是观察能力强弱的的判断标准之一,但是是否为人父母对观察能力存在重要的影响力。2.教育背景和所在园性质对确定观察方法能力具有显著影响力教育背景是指幼儿教师职前职后学历和专业。职后学历在观察目的和观察方法上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尤其是观察方法中“运用多种方法记录”行为上,p值为0.004,差异极其显著。对比职前学历与职后学历在观察能力上的差异,可以发现两者都在观察方法上产生了差异性,并且在职后学历在观察方法上表现了更为显著的差异性,可以推断提高学历对于提升教师观察能力是具有明显作用。职前学历在观察方法和观察记录能力上的差异性,尤其是在“了解观察方法”上p值为0.022,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学历对观察方法的运用影响很大。笔者又在单因素方差检验之后进行组内多重检验显示,在“了解观察方法”此选项中,高中和中师、大专、本科存在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025、0.002、0.002;在“根据目的选择方法”此选项中,本科和高中(含非幼师的职高)、中师存在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008、0.029。以上说明了解观察方法,并巧妙使用观察方法的能力与职前学历水平存在很大关联。职后专业在观察能力四个维度上没有显著的差异性,职前专业只有在观察方法的运用能力方面具有差异性。运用独立样本检验“学前”与“非学前”两个专业在“了解多种观察方法”能力上是否一致,得出在方差不齐的情况,拒绝原假设,得出p值等于0.000,认为两者存在显著差异性,这与之前分析的职前学历对观察方法的了解具有影响力是一致的。以上分析认为教育背景在观察能力上存在差异性,主要体现在观察方法的了解和运用能力上,并且教育背景差距越大,对观察能力的影响就越是明显。园所性质对幼儿园教师的观察能力有很大的影响,尤其表现在观察方法维度中“能否对观察方法的进行选择”,p值为0.001,信息筛选与记录维度中“选择合适的观察场景”,p值为0.001,分析评价维度中“考虑孩子所在的环境”,p值也为0.001,并且在四个维度上的差异性都极其显著。在所有的维度中,表现在筛选信息与记录能力和分析评价能力上的差异性最多也最明显。3.教师的专业发展状况与确定观察目的和运用观察方法能力上没有明显关联本研究中教师的专业发展状况主要是指专业技术职称和专业发展梯队称号。将职称与称号与问

  卷中所有维度的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检验,发现两个因素在确定观察目的和运用观察方法两个维度上没有或者没有十分显著的差异性,这说明确定观察目的和运用观察方法的能力与教师的专业发展并没有明显关联。

  三、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通过对幼儿教师观察能力四个维度的调查结果进行数据分析,我们发现,目前常州市幼儿教师在观察幼儿时知道要克服随意性、主观性、成人本位等不适宜、不规范的现象,但是在现实的观察行为中仍然存在需要改进的问题。总体来说,目前幼儿教师群体的观察-解读幼儿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教师自身(教龄、教育背景、专业追求、实践水平)及幼儿园内部管理等都是影响教师观察能力的重要因素。在确定观察目的方面,常州市幼儿教师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尤其是在具备观察意识和确定观察目的方面,教师的自我评价较高,但教师的观察行为具有随机性。在运用观察方法的能力上,绝大部分教师了解观察方法,但以描述/叙事法和取样观察法居多,对于表格、图解等观察记录运用较少。教师更多利用手机拍照的辅助观察记录的方式进行记录,对于录像、录音运用较少。在筛选有价值信息上,教师对观察记录的真实性、完整性方面,有较高自我评价,但记录较为概括、主观性语言居多。在辨认有效信息、选择观察场景、时间段、站位、以及记录内容的客观性和完整性等方面的能力不足。在分析评价能力上,教师具体、及时分析观察结果以及将分析结果用于实践的能力较强,但在客观评价幼儿的时候,会受现行的衡量标准或者原有印象的影响,教师在运用相关理论知识解析幼儿行为方面的能力欠缺,分析观察结果时缺少运用科学理论做支撑的意识和能力,以及后期如何将观察到的信息成为调整课程活动和优化自身教育行为等还需进一步实践探索。(二)教育建议1.专业课程与实习侧重点方面(1)让在校生准确了解概念化的儿童。概念化的儿童,是指具有典型的年龄特点或某类特征、符合一般发展规律的儿童。观察幼儿的实践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孩子都兼具共性与个性特征。所谓共性,就是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具有不同的年龄特点,有其一定的发展规律;所谓某类,可以按性格分类,按性别分类,按地域分类等等。儿童在共性与某类层面表现出来的典型行为及内在的典型心理,各学校可以在现有课程的基础上增设关于儿童发展类的专门课程,或通过增加学时、改革学习模式(比如借助视频让大学生比对、分析)等方式把现有课程中有关儿童特征与儿童发展方面部分凸显出来。(1)让在校生系统学习科学观察幼儿的知识。在专业课程中,学校可以增设观察记录的相关课程,并推荐在校生阅读相关的专业性著作如《观察:走进儿童的世界》、《幼儿发展的观察与评价.第七版》。提前学习科学观察的概念、意义、方法以及具体的技术要点。(3)把观察幼儿作为实习的重点内容。在在校生进入实习场前,学校方必须告知接收实习的园方,由园方和校方联合考核,督促每个在校生从概念化的儿童走向现实中的儿童。规定实习生必须严格按照科学观察的要求去观察幼儿、作好记录,并和指导老师一起分析幼儿情况。同时,大学还要组织实习生就科学观察中观察者的技术要点、行为注意事项展开剖析,相互学习、改进自己,提高观察能力。2.幼儿园管理方面(1)将观察、了解每个孩子作为保教管理的要点。首先,从教师的笔头工作入手,增加观察幼儿方面的要求,尽可能多地整合或删除行政类资料。其次,调整保教研究的内容和方式,比如从“如何科学观察幼儿”、“如何用好《指南》指导我们的观察与评价”、“观察评价后如何指导我们的保教实践”等话题中选择相关内容作为微型课题去研究。利用团队的力量,采用案例剖析的方式,通过一个阶段的持续跟进研究,提高教师“看”、“听”、“记录”、“制定观察目的和观察计划”、“评价”等观察技术,提高观察能力。(2)将观察幼儿个案(含一类、某阶段的幼儿)解析作为园本培训的主要内容。

  教师职业是一门“形成中的专业”,这表明,教师专业成长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应该由无数个典型的成长案例积累串联[4]。正如医生的成长轨迹,是由一个个病例串起来的,这些病例,是不同的病人,有不同的病症,开不同的方子,有不同的疗程,用不同的治疗技术。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也应该由一个又一个、一届又一届鲜活而具体的生命串起,这些生命,个个独一无二,同中有异。结合上述研究结果及影响因素分析,我们观察幼儿、提高幼儿教师观察能力方面的培训内容应该是教师在观察幼儿中必须解决的意识问题、能力与技术问题。常州市幼儿教师最需要的培训内容是:培训内容如何确定观察目的?观察目的如何制定观察计划?观察方法观察方法到底有哪些?如何做?观察幼儿时的站位、观察什么?筛选信息与记录一份完整的观察记录有哪些内容,如何做才能保证记录客观、真实?什么样的信息才是有效的?如何筛选?分析评价时选择什么样的理论才是适宜的?分析评价观察评价结果与保教活动目标、内容以及活动形式的关系?经验交流案例剖析+现场演练经验交流讲座+现场练习读书交流+案例剖析案例剖析案例剖析+现场演练培训形式

  3.教育行政管理导向方面利用教育行政管理导向,借助专业评估促进幼儿教师观察幼儿、解读幼儿。与评估专业人员一起去观察幼儿、收集数据、运用工具分析评价,借此来诊断我们的课程与教育、改善我们的保教行为。在此过程中,必然会从教育行政层面掀起一场变革:真正有效地教育,必须从读懂孩子的发展需要入手,读懂孩子的发展需要,必须从提高观察能力展开科学观察开始。基于大量调研数据基础上的科学统计与分析,让我们对现状有了比较全面而准确的了解,对影响我市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的因素也明了了很多。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针对性、具体详细的建议。我们将在行动中再研究、再诊断、再调整,不断提高教师的观察能力。【参考文献】

  [1]钱芬.通过教育观察记录提高教师自我研究能力[J].山东教育,2004,(18):6-7[2]王秀飞,周荷玲.运用观察记录关注幼儿发展[J].幼儿教育,2003年第Z1期:25[3]虞永平.学前教育质量问题需要三思而笃行[N].中国教育报,2013年10月13日第1版[4]张燕.幼儿教师专业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7月第5次印刷:27[5][英]SheilaRiddall-Leechde著.潘月娟,王艳云译.观察:走进儿童的世界—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2010.3重印)[6][美]JaniceJ.Beaty著.郑福明,费广洪译.幼儿发展的观察与评价.第七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1[7]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8]张晖.幼儿园教育科研指南-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8

  

  

篇二:幼儿园教师观察评价幼儿的现状分析

  幼儿园教师区域观察能力现状及其提升

  策略

  摘要:根据教师区域观察能力调查可以发现,大部分教师观察能力基本上达标,但是其中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不同年龄和学历教师的观察能力存在差异,基于此,本文将讨论教师观察能力的现状以及提升观察能力的策略,以此更好的提高教师的整体观察水平。

  关键词:区域活动;观察能力;提升策略;

  引言:在幼儿阶段,由于年龄较小,因此对于事物的理解和认知能力都较弱。因此,用心观察幼儿每日的心理状态,在活动中分析幼儿的行为、能力发展水平是每日教师开展区域活动的基础,也需要教师对此进行能力的分析,找出幼儿学习发展的一般规律,给出适宜支持,更好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由此可见,教师具备良好的观察能力与观察意识是构建区域活动深度学习的前提。

  一、幼儿教师区域观察实践存在的问题

  1.缺乏了解,随意性强

  教师通过对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行为、语言能力、神情、动作等进行观察和分析,进而找到每个孩子的发展与意图并提出适宜的支持策略促进幼儿更好的学习,是班级区域活动深入开展的必备条件。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进行每日的观察与记录。但是纵观教师的区域观察,一些教师对于幼儿的观察过于浮于表面,缺乏更为深刻的观察,这也就导致了教师对于幼儿缺乏了解,随意性过强。

  1.缺乏科学分析,以偏概全

  在当前的幼儿教育环境中,教师对于幼儿的观察太过于片面,仅仅通过片段的行为进行判断,这样的结果会影响教师对孩子整体的认知,进而阻碍幼儿的成长,其对于幼儿的观察也失去意义。

  1.缺乏行动意识,本末倒置

  教师对于幼儿的观察分析是判断幼儿水平的前提,但是教师往往因为一些因素,只注重观察的过程,从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判断和分析,致使对于幼儿的认知停留在表面。这样就能看出教师缺乏行动意识,没有全面的认识到幼儿,以至于对其判断存在误差,进而阻碍幼儿的发展,同样也阻碍了幼儿教育的发展。

  1.提升幼儿观察能力的策略

  1.提升素质,发展能力

  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直接影响幼儿的成长。在幼儿阶段的孩子由于心智尚未发育完全,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还存在欠缺,这时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主要时期,作为教师,是幼儿发展的引路员,更要时刻关注幼儿的行为,引导他们更好的进行学习,无论是从行动上还是心理上给予幼儿无微不至的关怀,让他们感受到温暖与陪伴,从而更好的敞开心扉,投入到学习之中。例如在美术区、生活区,一些孩子会因为不会做或者步骤看不懂出现难过或者反常的情况出现,这时教师就要及时发现他们的问题,进行询问出现这种情绪的原因,教师可以这样问“怎么闷闷不乐了,是因为什么原因啊?”以此来让他们放松戒备,敞开心扉,在得到明确的回答后,教师就要根据幼儿难过的点着手解决,针对于操作步骤上的问题,可以陪着孩子一起分析步骤图并鼓励他大胆尝试,通过互动实践让孩子先理解再创新,采取言语的肯定、激励,让他们最大限度的获取自信,体验成功,维持继续探索的兴趣。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更好的给予对于孩子的关爱,这也是教师职业素养的基本要求。

  1.制定策略,认真观察

  教师在日常区域活动观察中,可以增设或者制定有关于幼儿的观察策略,定期对幼儿进行观察,全方位、多角度的进行幼儿现阶段的分析。只有科学有效的分析,才能更好的为幼儿的学习提供帮助,更好的指导具体实践。教师可以在一天的时间内围绕五大领域,从身心、动作、人际交往、社会适应、科学探究、表现与创造、学习品质等方面进行观察,以此展开具体分析,形成动态的学习规划,充分满足与适应幼儿现阶段的发展现状,让他们更好的在这其中成长。例如教师发现小班幼儿在美术区基本围绕涂色、涂鸦、按印来进行艺术活动,区域内很多材料都不会去用,活动内容、形式比较单一。基于此教师展开了更深度的调查,发现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活动效果原因是幼儿不知道材料怎么使用?可以用在什么地方?在了解后,教师就有针对性的逐一去解决。首先,把材料化繁为简,挑选适合小班幼儿的材料分批分层投入。其次,了解到幼儿现阶段的兴趣点,增加环境支撑如图片欣赏、视频欣赏,丰富幼儿认知经验的同时继续观察,帮助他们打开思路,支持他们放开手脚大胆创作。教师认真有效的观察,适宜的支持,能帮助孩子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三)有效观察,科学分析

  教师对幼儿的观察实践应建立在对幼儿问题的有效观察、观察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教师不仅要对幼儿的行为进行客观记录,同时也要把重点放在对幼儿出现此种行为的原因、行为动机、行为结果等方面。简单来说,教师首先应加强对幼儿区域活动行为的观察,再根据他们在区域活动中出现的行为以及该行为造成的结果,对使其出现该行为的原因以及行为是否需要调整展开分析,以此提升观察指导的全面性。当发现幼儿行为出现消极影响,且使其出现该行为的原因也较为消极时,应及时介入指导,引导他们调整行为,并对幼儿调整行为展开观察和跟进指导。同时,细致记录整个观察过程,将幼儿的每一项行为、每一种改变记录下来,结合记录观察他们在不同环节、阶段的变化,以此助力动态分析和指导。

  结束语

  总之,幼儿教师在职业道德素质指引下,展开对幼儿的积极观察实践,对幼儿的实时观察、系统观察、科学分析,有针对性地解决幼儿在具体学习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对幼儿发展的有效指导,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小妮.“幼儿研究与支持”教师职后培训课程框架的建构与验证[D].华东师范大学,2019.

  [2]戴小红.幼儿园教师观察能力现状及其提升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8,06:64-66.

  [3]沈晶.专业自觉视域下幼儿园教师观察能力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20.

  

  

篇三:幼儿园教师观察评价幼儿的现状分析

  大班幼儿观察记录与分析措施(20篇)

  :幼儿园幼儿园教师幼儿心理亲子成长兴趣培养育儿午睡大班幼儿观察记录与分析措施第1篇:

  观察时间:2012年3月地点:教室人物:袁思怡资料:语言(V)动作社会性情感社会性发展袁思怡小朋友是我们班上一位个性爱回答问题的孩子。每次活动时,她都能用心回答问题,有时还一边举手一边抢着说:”教师,我来说。”甚至不等别人说完就打断别人的话题,抢着发表自已的意见。这天的科学活动中又出现了这样的状况:当一个小朋友的发言还没有完,袁思怡却高高举起了手,大声地说道:”教师,我来,我来。。。”导致其他小朋友无法听清楚小朋友回答问题,从而造成课堂纪律混乱。分析:袁思怡是我们班上性恪开朗,活泼大方,思维活跃,动手潜力强的聪明能干的孩子。当她打断我的话或者抢着回答问题时,可能是因为我的讲解或问题她都懂。其次,她的个性有善于表现自我的一面,平时唱歌阅读时她的声音总是个性大,也抢着上台表演,出现插嘴的状况也是她表现自我的体现。措施:在上课的时候,教师要注意”控制”表现欲强的孩子,使他们明白既要自已讲,也要听其他幼儿讲。在课堂上,要发言时必须要先举手,教师点谁发言就谁发言。活动后,我及时与她交流沟通,让她明白打断别人的话是不礼貌的行为,别人讲话时,我们也要安静地听着。其次,在其它活动时,我们引导她用正确的方式来展现自已,比如举手。一段时间以后,袁思怡小朋友上课时再也没有插嘴,明白回答问题之前先举手,等着教师让她发言,别人发言时,她也很认真地听着。大班幼儿观察记录与分析措施第2篇:大班区域活动观察记录观察记录:今日中午饭后,我又让小朋友先折纸,按照规定折完的小朋友就能够选择自

  1

  我喜欢的书看。小朋友好像很愿意这样去做,他们纷纷拿了正方形的纸之后,就坐在位置上,或跪在椅子前面折了起来。有些小朋友自我会折的,就在那里专心致志地折着,有些小朋友不会折,就跑别人的座位边,去求别人帮忙教一教。

  教师分析:折纸活动进行了一段时间,最近小朋友好像对折纸更加感兴趣了。可是如果他们一向局限于一些原先的折纸资料,不求提高,可能他们的折纸兴趣会慢慢消退。教育措施:以后,对于孩子的表现,我还是要多观察,再观察。要以实事求是的方法来下定义,要做眼见为实,才能对孩子更负责,对自我更负责,对教育更负责,也才能对自我的教学工作更有促进作用。大班幼儿观察记录与分析措施第3篇:观察资料:应对大班幼儿的告状行为观察时间:2015年3月24日观察地点:活动室观察对象:黄萍如观察目标: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和宽容的品格,减少告状行为的发生。观察实例:生活活动中,有一些幼儿把自我从家里带入幼儿园的贴画纸分发给自我的小伙伴,这时,我便看见蔡冰茜小朋友把贴画纸分发给了离自我座位较近的黄萍如、张旭琨、张莹这些小伙伴。这时我便听黄萍如小朋友面红赤耳地小声说:”你就给我一张,你给张莹两张呢!(范文网)你不给我两张的话我就告诉教师你带贴画幼儿园了!”(幼儿园规定幼儿不能从家带任何东西入园)于是我便故意装着没看见,让幼儿自我应对问题。这时黄萍如便跑我面前对我说”教师,蔡冰茜带贴画幼儿园来,还把它分给小朋友!”反思:幼儿的告状行为看似小事,却与幼儿的心理发展有很大的联系,幼儿对同伴的分享,在心里上存在异议,觉得不平均,从而产生矛盾,她期望教师与同伴进行制止,在心里上得安慰,这是本班级常见的告状行为,同时也是幼儿在

  2

  自我的利益受损失后的告状行为,以此下去,会养成幼儿自私自利的品德。应对措施:这只是幼儿之间的小矛盾,教师也可将问题抛还给幼儿,引导他们自我学着

  处理;若是较严重的状况则需教师酌情处理。另外,平时注意多与幼儿沟通,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此外,与家庭配合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和宽容的品格,一减少告状行为的发生,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大班幼儿观察记录与分析措施第4篇:大班幼儿观察记录郭欣欣观察时间:2010年10月观察对象:刘洵可观察实录一:刘洵可小朋友是个性格内向的孩子,无论什么活动都不进取、不主动,有时甚至站在一边,不敢靠近。无论提出什么问题,气氛多活跃,她一向扮演的是观众主角。在一次活动课上,我示意让她起来回答,可喊她名字三次,她都无动于衷。还有与人交流时从来不说普通话,记得一次放学时,她妈妈来接她,她用土话和我说:”教师,再见,”我故意和她说:”可可,你说什么?我没听见啊!”并亲切的恳求她,”再和教师说一遍好吗?”当时可可难为情的看了看我,什么都没说,就跑开了。观察实录二:每当吃点、吃饭,孩子们先洗手,已成为必然的习惯。有一次上午吃糕点时,孩子们一组一组轮流洗手间洗手,可刘洵可说:”教师,我手不脏,不用洗的,不信你看,”说着伸出了手。应对这么简单的问题,我没有说话,其她孩子开口了:”细菌是看不的,吃肚子里会生病的,吃点以前必须要洗手的。”然后不好意思的跟随孩子们去了洗手间。实施措施与效果:针对性格有些内向,不愿参与活动,活动中不进取、不主动,从不说普通话的可可,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和她谈话,主动和她聊天,活动中经常用鼓励的眼神、肢体动作提醒她,并且让可可和性格外向的孩子搭配组合,为她的交往创

  3

  造一个互补的环境,给她充足的空间表现、展示自我,并对她的点滴提高进行表扬和鼓励,使她对自我的交往充满自信,从而萌发表现的欲望。经过努力,可可参加活动的进取性提高了,活动时经常听她大胆的发言,有时还会主动的与教师交流,平时也经常看她和同伴一齐玩耍,一齐说笑的身影,并且在我们大家的鼓励与熏陶下,她的普通话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性格也变得开朗多了。

  大班幼儿观察记录与分析措施第5篇:幼儿园大班观察记录:学会谦让观察教师:李玉俊观察班级:大二班(白云班)观察对象:张紫涵性别:女观察时间:2011年4月22日观察地点:活动室观察背景:紫涵小朋友各方面十分优秀:聪明、活泼、懂礼貌,好奇心强,无论对什么活动总有创新精神,喜欢表现自我。为此,经常受教师的称赞和表扬,是每个教师心目中的最爱。在家呢,独生女,家庭条件优越,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任其摆布,从而造成了孩子自私,以自我为中心和唯我独尊的不良品质。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学会谦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注重培养孩子谦让是我们幼儿园教育中必不可缺的一项资料,对孩子今后取的成功相当重要。观察实录:这天的操作活动是用橡皮泥装饰《漂亮的男孩女孩》,活动开始,我先给孩子展示了示范画及制作过程,激起孩子兴趣后,便给每个小组发下材料进行操作,当发第三组时(紫涵那组),操作盒刚放桌子上,紫涵‘唰’的就把橡皮泥里的操作工具抓在了手里。孩子们认真的操作着,都忙着为自我设计的男孩女孩穿漂亮的衣服,装饰眼睛、鼻子、嘴巴、扎麻花辫子等。这时,三组的书展告诉我:”教师,我们这组的黑色橡皮泥不够用,”“为什么?”“紫涵自我都拿着,不给我们用,”三组的孩子齐声回答。黑色橡皮泥就一块大的,我一再强调要轮流用的。当我问紫涵时,她竟然认真的说:我还没用完。

  4

  实施措施与效果:应对紫涵的行为,我先是采用了说服教育,讲道理:让她了解群众与个人的关系,把自我从”我”的概念中摆脱出来,让她懂得,大家生活在一齐,你需要的别人同样也需要,同样有享有的权利,不能一人独占,要想着别人。就像操作中的工具、黑色橡皮泥本来就不多,如果轮流用是完全能够的,你要装饰眼睛、头发等,但别的小朋友也要装饰啊,假如别人也这样都自我拿起来的话,你怎样用啊?之后又给孩子们讲了《孔融让梨的故事》。我的一番话,紫涵好像意识了自我的不对,便拿过操作工具(塑料小刀),从手里的大橡皮泥上切下了一小块,然后把大的一块放了操作盒里,并且说:”我们每人切一小块一齐用吧!”看着孩子们愉快的操作着,我感无比的欣慰。此刻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把所有最好的都给予孩子。无论孩子的什么要求,家长都尽可能的满足孩子。因为是一个,也不会有人去和孩子争抢,但就是因为这样的环境很容易造成孩子不明白如何去分享,从而也就不懂得如何去谦让。所以孩子良好品质的构成,是家园共育的结果,其中家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家长,首相要以身作则,当孩子有谦让行为时,应及时给予鼓励,透过家长的言语强化,让孩子懂得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不受欢迎的;作为教师,我们应将培养孩子的谦让行为,贯穿于日常生活中,遇问题及时引导。我相信,只要我们多注意这方面的教育,每个孩子都是最棒的!大班幼儿观察记录与分析措施第6篇:幼儿园大班观察记录:良好地规则意识现状分析:杰杰是个上学期才转来的小男孩,刚来的时候,挺规规矩矩的,有时还显得很沉默,一付心事重重的样貌。可是没过多久,他便开始显现出”本性”:课上课下时不时去招惹旁边的同伴,惹得大家怨声载道;喜欢不顾时间地点地玩自我的玩具,往往大家都整队好了,他还在慢吞吞地弄他的小玩意;喜欢在小椅子上不停地扭动身子,摸摸这碰碰那的,一副懒散迷蒙的样貌……这样的一个孩子,严重影响了班级的常规秩序,我和小魏教师以前教育过多次,奈何收效甚微,当面一副痛改前非的样貌,一转身却故态重萌。目标与措施:

  5

  目标1:具有良好地规则意识,能够遵守班级的各项规则。措施:1.透过群众谈话和个别谈话活动,帮忙其了解班级的各项规则,在脑海中初步建立起规则意识。2.随时发现随时教育,即根据孩子出现的违反规则现象,及时进行制止与教育。3.赋予任务。在孩子担任小组长期间,多多鼓励多多支持,使其享受遵守规则带来的欢乐。4.与家长联系,让其在家中多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参与家中的一些任务之中。目标2:明白如何与同伴友好地玩,学会友爱谦让、团结合作。措施:1.勇于交朋友。鼓励孩子多多与同伴交朋友,一齐游戏。2.善于交朋友。在与同伴游戏中,引导幼儿遵守同伴间游戏的规则,明白友爱谦让的小朋友才能交更多的朋友。3.与家长联系,请家长平时不要太宠爱孩子,遇事多与孩子讲道理,使孩子能够明事理,不无理取闹。目标3:能够用心参加学习活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入小学做好准备。措施:1.在学习活动中,透过眼神、身体动作等暗示手段,随时随地地提醒孩子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用心开动小脑筋。2.在操作活动中,多多帮忙孩子,使其感受成功的喜悦。3.与家长联系,请家长配合在家中多与孩子做些有关学习的游戏,帮忙幼儿养成爱学习的好习惯。大班幼儿观察记录与分析措施第7篇:姓名:刘傲雪性别:女年龄:5岁半行为表现:

  6

  刘傲雪小朋友性格比较孤僻、任性,和小朋友交往相处不是很融洽;很少参加团体的体育活动,动作发展很不协调,对活动项目和有点难度的动作表现出畏惧和胆怯、缺乏自信。经过家访。我了解:奶奶比较宠爱。所以孩子的日常事务都由奶奶包办,活动受大人的诸多限制、不允许做这、不允许做那,怕有危险、出意外,所以构成了她过度依靠、不愿与人交往的个性。但她也会打人、骂人的不好习惯。

  措施:平时注意耐心亲切地多与她交谈、陪她滑滑梯、做做游戏、家访、抱抱摸摸她、孩子一有提高就立刻表扬并与她的父母反馈在园情景、利用”五角星、小红花”等小奖品鼓励她、请班级中活泼胆大的孩子和她交朋友等,来慢慢消除她的陌生感。对于像刘傲雪这样焦虑情绪异常严重的孩子,就需要耐心细致的教育,并付出更多的爱心。要让孩子熟悉环境,觉得教师、小朋友可亲可爱,幼儿园真好玩,然后寻找教育的锲机,制定有效的教育措施,才能逐步让她融入幼儿园大家庭,适应幼儿园生活。大班幼儿观察记录与分析措施第8篇:观察目的:1.尝试大胆举手发言,不害怕。2.主动清楚地表达自我的想法,增强自信心。观察状况记录与分析片段:在这天的语言活动《看云去》开展之前,我把小静请了身边,拉着她的小手,亲切的与其交谈。我问:”小静,喜欢上管教师的课吗”她微笑着点点头,”管教师可喜欢小静上课时认真的样貌呢,管教师一向期望能看你举手发言,好想听小静回答问题,你愿不愿意呀?”她说:”愿意。”“恩,管教师最喜欢在课上用心动脑,大胆举手发言的孩子了,你认真听清问题,想了什么就能够举手说,大声的告诉大家,即使说错了也没关系,只要你愿意大胆地表达就是勇敢的好孩子,懂吗?”她点点头。在活动中,当问及:”你刚才看的云是什么样的?像什么?”和”如果请你把云朵画下来,你准备怎样画?”时,小静也用心举手,最终能大胆的表达出自我的想法,这是一个大大的突破,我及时用她喜欢的图形宝宝奖励了她,她的笑容更甜美了。

  7

  分析:小静是个自理潜力较强的幼儿,平时就默默无闻,多数只与固定几个幼儿交流。在教育活动中,更难见她举手发言,有时被点名字后,就一副害羞的样貌,站着不说话。平时我也力图不断的引导她大胆回答,却多是以失败告终。

  指导策略1.我为她的提高感欣慰,当然今后我也会继续持之以恒地鼓励支持王静,帮忙她构成用心动脑,大胆表达的良好习惯。相信她的自信心会在教师的一再鼓励下逐渐建立,教师要密切关注孩子的不一样发展、表现、需要,给予适时、适当的引导支持,才能促进孩子的有效发展。2借助这个实例,鼓励教育其他不敢大胆表达的孩子也要用心勇敢,参加各项活动,增强自信心。大班幼儿观察记录与分析措施第9篇:大班观察记录: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观察状况记录与分析:片段:午睡时间又了,这天我把想想对床的涵涵调了别的床位上,并对他们都进行了教育,承诺”这天教师会一向在旁边陪着你们睡觉,如果你们能安静闭眼睡觉,那么待会都有一颗五角星。”想想努力的点点头。躺在床上,他的眼睛又睁着东张西望,我走过去,请他轻轻的闭上眼睛。他闭了一会,不自觉地睁开眼睛瞄瞄我,发现我正在看着他,他就立刻闭起眼睛,又过了一会,他的眼睛又睁开来,看我又赶紧闭起来了。就这样闭闭睁睁了几个回合,他总算睡着了。午睡活动结束后,我就他这天的午睡表现表扬了他,并发了五角星,他也个性地自豪开心,表示在教师的陪伴下会继续这样持续下去,逐渐自觉地养成午睡的好习惯。分析:想想每次午睡时,总是翻来覆去,有时还会和对床的涵涵聊天,指手划脚,影响午睡秩序。当教师走过去时,他就表现的老实一点,教师一离开,就又控制不住自我,动来动去,直午睡活动结束。指导策略1观察想想午睡习惯不好的现象,将一些客观因素(与对床幼儿相互影响)进行调整,使他的午睡床位及周边环境更利于其安静的午睡。2鉴于之前,想想看教师就比较乖的现象,这次,我就重点陪伴在他旁边,督促他睡觉,让他无机可乘,相信在持之以恒这样做以后,他会养成独自安静入

  8

  睡的习惯。3利用承诺奖励的教育方式,激励他提高。因为大班幼儿还是很在乎自我得

  了几个五角星,他们同伴之间也会比较的。大班幼儿观察记录与分析措施第10篇:幼儿游戏行为观察记录区域名称:美工区时间:xxxx对象:候嘉豪观察过程:候嘉豪在选取了纸泥制作区后显得十分的有兴趣,他先是有耐心把报纸浸湿,

  然后开始撕报纸,但在撕的时候不是很仔细,有些显得太大了,胶水搅拌的过程完成的较好,在放颜料的时候把衣服弄脏了,他显得有些不开心。在最终的作品制作时兴趣不大,随便做了一个简单的图样。看了旁边的小朋友一会儿后又开始重新制作纸泥了。看样貌,候嘉豪的兴趣不在作品的制作,而是对纸泥的制作流程感。

  主题确定:此活动是主题活动的延伸,由于幼儿在课堂中还尤意未尽,所以就放区域中。效果分析与反思:材料的运用和游戏技能:该区典型的游戏行为:该区运用的材料是幼儿常见的报纸、胶水、颜料。最主要的要求是报纸要撕得很碎,难点就是胶水和颜料的搅拌。创新与新颖:制作的过程是流水式的工序,但制作好的纸泥可让幼儿根据大胆想象制作纸泥作品。游戏常规执行:活动中常规好,幼儿能按纸泥的纸泥制作流程操作。但在颜色的搅拌中幼儿的手都弄得较脏。效果分析:整个观察过程逸飞表现出了平时少有的坚持性,个性对纸泥的制作流程始终都是一步一步的操作,显得很有耐性,存在的不足是对纸泥制作作品不是很感兴

  9

  趣。反思:在材料的带给上还不够周,就应带给勺子之类的东西让幼儿搅拌,不至于弄

  脏衣服。为了激发幼儿对纸泥创作的兴趣能够在旁边放一些教师制作好的成品。社会参与水平与同伴合作:活动中幼儿的参与性强,较多的幼儿都选取了此活动区。活动中幼儿都是各

  自操作,体现不出合作行为。活动持续状况:幼儿的活动持续状况较好,能把整个过程都完成。大班幼儿观察记录与分析措施第11篇:观察记录观察对象:张志恒性别:男年龄:5岁观察时间:2011年10月10日观察地点:本班教室观察目的: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和宽容的品格,减少告状行为的发生。观

  察记录:平日里,经常有一些幼儿把自我从家里带来贴画儿分发给自我的好朋友。今

  日放学前,我看见武忆冉小朋友把贴画儿发给了自我的好朋友郭杉、孙宇等。这时我听张志恒小声对武忆冉说:”我也想要一张贴画儿,你给了郭杉两张,你给我一张吧!你不给我的话我就告诉张教师你带贴画儿了!”于是我便故意装作没看见,让幼儿自我应对问题。这时张志恒便跑我面前对我说”张教师,武忆冉带贴画幼儿园来,还把它分给小朋友!”

  观察分析:经过观察我发现,她们对美工区十分感兴趣,最终因为没有办法很无奈从而选择了图书区。而在图书区她们互相倾诉,图书区似乎成为了她们聊天放松心境的场所,其实,她们彼此的倾诉也是一种语言表达的形式,只是她们的倾诉资料相比较较随意。

  10

  教育措施:这只是幼儿之间的小矛盾,教师可将问题抛还给幼儿,引导他们自我学着处理;若是较严重的情景则需教师酌情处理。另外,平时注意多与幼儿沟通,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此外,与家庭配合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本事和宽容的品格,以减少告状行为的发生,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大班幼儿观察记录与分析措施第12篇:幼儿园大班观察记录:爱护小草观察目的:培养幼儿爱护花草树木的意识观察资料:晨间活动的时候,两组小朋友们在兴致勃勃的拍皮球,还有两组小朋友在走独木桥,玩得可开心了。突然,看见几个孩子气喘吁吁地跑过来:”教师,他们不听我的话,我叫他们不要踩小草,可他们偏要踩,并且那里的小草都被踩了倒下来了,教师,你再不去制止的话,那里的小草可要遭殃了。”原先,是高懿洋和几个女小朋友。我就沿着她说的方向看过去,原先,他们在踢秋呢,我就走过去,准备和他们去说说,可他们却无奈地说:”教师,如果我们不在草坪上守门,摔交的话就要摔疼的。”“那你们能想个两全起美的办法吗”我说道。”啊,教师,你能不能借个垫子给我们啊那样的话,我们就能够不用怕摔交了”“能够啊,我们一齐去拿吧!”状况分析:平时透过上课和活动,教育幼儿要爱护花草树木,幼儿都能够很好的记住教师的教导,在实践时,虽然有的幼儿不能很好的遵守,但他们也有这个意识就很好了。启示:平时继续加强教育幼儿的品德意识,让幼儿不仅仅能在幼儿园做,平时在家时更要有意识得保护花草树木。大班幼儿观察记录与分析措施第13篇:幼儿园观察记录:教师,我吃不下了事件经过在我们班上有一个叫毛楚晗的小朋友。毛楚晗是个聪明的孩子,不管在学习上还是做游戏上,表现都还不错。每次,他来幼儿园上课,我总会叫他一声”毛

  11

  毛早”,因为我觉得这个名字很容易就能让别人记住,并且听起来也比较可爱。只是,他的动手潜力真的不太强。比如让他搬个小椅子,请他帮教师拿一下

  笔筒,他总是不怎样乐意去做,走过去的时候,动作也比较缓慢。这段时间,在幼儿园,他时而将午饭吃完,时而却和教师说,教师,我吃不下了。

  前段时间他生病了,胃口一向不好,所以我们会允许他少吃一点。在他和我们说吃不下的时候,也谅解他,在我们的允许下,他就将剩下的饭菜倒掉了。可是,时间一久,他的这种状况依旧存在,还是和教师说吃不下,我们劝他再多吃一点,他就说要吐了。

  对策傍晚,他奶奶来接他回家了,我和他奶奶聊起了这件事情。他奶奶说,在家里他也是这样的,只要菜合他的口味,他就立刻能够吃完,并且还能吃很多饭。可是,如果碰他不要吃的菜,那么他就立马说不要吃了,还说要吐了,哪怕让他再多吃一口,他就吐给你们看,真的要把吃下去的都吐出来才甘心。原先,他在家里的状况也是这样的,其实,他根本没有生病,只是,他碰不喜欢吃的食物,只要一用这招,大人就会同意,所以,他已经慢慢地习惯了这种方式来对付我们。在我们和毛楚晗谈话之后,他也明白自我的方式不对,有点难为情,所以在教师让他改正时,他立刻就点头同意了,我们告诉他,吃了饭才能更健康,这样才能去做自我喜欢的事情,才能够去玩滑滑梯,才能够去和大家一齐做游戏,如果没有吃饭的话,是经常会生病的,这样的话,就不能经常和大家做游戏了。大班幼儿观察记录与分析措施第14篇:大班观察记录:是否专心玩玩具观察目的:在户外活动中是否专心玩玩具,还是瞎追逐。观察实录:这天,户外活动时婷婷选取了闪光跳。开始她把闪光跳套在了脚上,然后用手将闪光跳甩了一下,另一脚提了起来。她尝试了几次之后,没有成功,于是婷婷停了下来。她看见旁边的佳依玩得很熟练,停了下来看佳依玩。佳依一边示范一边说:”像我这样玩。”婷婷说:”好的。”又尝试了几下。佳依走开了,其他地方去玩了。婷婷又玩了一小会儿,她跑了放玩具的筐子前,把手里的闪光跳

  12

  放了筐子去,拿了一根绳子玩了起来。她跑场地的中间,用手摔动绳子,摔前面的时候她的脚碰了绳子,于是停了下来。悦悦走了过来,婷婷说:”悦悦,你来拉着我的绳子!”悦悦拉住了婷婷的绳子,两个人玩起了拉马车的游戏。玩了一会儿,她把绳子放在了一边。又换了一件玩具玩了起来,过了一会儿,时间了,她把玩具放会了筐子里。

  状况分析:1.从以上的状况中,能够看出婷婷在户外活动是能够比较专心地玩玩具,不是在瞎追逐。2.在玩的时候婷婷的运动技能还是比较薄弱的,她不会玩闪光跳,于是她换了绳子,可是绳子也不会跳。教育措施:1.教师在户外活动时间对她单独辅导,手把手的教,慢慢地增强她的运动技能。2.充分发挥家长资源的力量,让孩子在家里和爸爸妈妈一齐跳跳绳,一齐运动运动,从而增强她的运动技能。大班幼儿观察记录与分析措施第15篇:大班观察记录:这天谁来玩连续几天,区域游戏中的建构区都人员爆满,常常超出规定的6个人。大家都对游戏同样地充满期盼,而参与人数又是有规定的。既不想浇灭孩子们的游戏热情,又不能制定了规则而不去执行,正当教师都左右为难时,这群聪明懂事的大班孩子们,让我看了他们自我的不一样解决方法。第一天,教师刚说完”开始”,建构区里一下子挤进了8个人。孩子们自我嚷着”人太多了人太多了”,而后其中几个孩子开始说道”晚来的人去选别的游戏”。最晚来的力力听后主动离开了。而这时矛头一致指向了第七个来的豆豆,豆豆涨红着脸,一个劲儿地说”我没玩过那里呀!”其他人齐声说”我们也没玩过呀,那你明天来玩呢!”豆豆憋了半天的”小金豆”最终掉下来了,但还是不肯走。正当我都在发愁怎样办的时候,钰钰主动说”那算了,这天我让他吧!”说完,主动离开去看书了。这天,钰钰的表现让我和其他孩子一同看了什么是”谦让”。

  13

  第二天,尽管之前的谈话中已经强调了关于建构区的人员要求,但这次还是涌进了七、八个孩子。大家也说不清谁先来谁后,也都不肯定让。这时,经常做小教师的辉辉提议道”我们来点兵点将吧”,其他孩子一向同意。点了两圈,两个被点的孩子尽管有些不太开心,但还是”愿赌服输”了。最终一次竟然点了辉辉自我,只见她爽快地说”好,我离开”,说完,潇洒地去玩其他游戏了。我想,这一次,这群孩子的群众表现,证明了什么叫”遵守规则”。

  了第三天,教师依然没有介入,只是在旁观察者,但我没有再看建构区里因为人数超员而再起风波。我想,或许是因为在这两天的游戏讲评中,有些孩子明白了”玩过这个游戏的人能够去试试别的游戏”;或许是有些孩子明白了”像钰钰那样互相谦让真棒”;也可能有些孩子发现”那个手工小闹钟我还没做过呢,快去做一做带回家”;或者有些孩子理解并督促自我做了”那里人满了就去选其他游戏吧”……不管是因为哪一方面的原因,我看了孩子们在这一个片段中的成长,他们用自我的行为、想法触动着我,也影响着他们自我。他们用自我的方式来圆满地解决了”这天谁来玩”这个问题。

  大班幼儿观察记录与分析措施第16篇:观察记录观察对象:陈志嘉性别:男年龄:6岁观察时间:2012年11月10日观察地点:本班教室观察目的:观察陈志嘉在交往方面是否有提高。观察记录:今日,我一走进教室,陈志嘉就向我冲了过来。”曹教师,你怎样…此刻才来呀?我…都…想你了,你…想我了吗?”我忍不住笑了。”教师今日上晚班,我也想你了。”我说。陈志嘉觉得有点不好意思,用手捂住脸。观察分析:陈志嘉是个活泼的男孩子,十分愿意表达自我的想法,可是由于缺少必须的

  14

  锻炼,有时显得有些害羞,毕竟他还是一个6岁的孩子。得教师的肯定他十分高兴,在交往方面,他又有了提高。

  教育措施:首先,我对陈志嘉表示了感激,虽然他有时表达得还不是很清楚。可是我为他在交往上的提高而感高兴,我想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在他表述的过程中,我没有打断他的话语,而是在他表述之后欣赏地鼓励他,相信在以后的日子中,他会更加的活泼可爱,语言表达本事会更强。大班幼儿观察记录与分析措施第17篇:观察资料:应对大班幼儿的告状行为观察班级:大三班观察时间:2011年2月24日观察地点:活动室观察对象:王思瑶观察目标: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和宽容的品格,减少告状行为的发生。观察实例:生活活动中,有一些幼儿把自我从家里带入幼儿园的贴画纸分发给自我的小伙伴,这时,我便看见钱杨小朋友把贴画纸分发给了离自我座位较近的王思瑶、圣彪、陶哲这些小伙伴。这时我便听王思瑶小朋友面红赤耳地小声说:”你就给我一张,你给圣彪两张呢!你不给我两张的话我就告诉教师你带贴画幼儿园了!”(幼儿园规定幼儿不能从家带任何东西入园)于是我便故意装着没看见,让幼儿自我应对问题。这时瑶瑶便跑我面前对我说”教师,杨杨带贴画幼儿园来,还把它分给小朋友!”反思:幼儿的告状行为看似小事,却与幼儿的心理发展有很大的联系,幼儿对同伴的分享,在心里上存在异议,觉得不平均,从而产生矛盾,她期望教师与同伴进行制止,在心里上得安慰,这是本班级常见的告状行为,同时也是幼儿在自我的利益受损失后的告状行为,以此下去,会养成幼儿自私自利的品德。应对措施:这只是幼儿之间的小矛盾,教师也可将问题抛还给幼儿,引导他们自我学着处理;若是较严重的状况则需教师酌情处理。另外,平时注意多与幼儿沟通,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此外,与家庭配合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和宽容的品格,一减少告状行为的发生,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15

  大班幼儿观察记录与分析措施第18篇:幼儿大班观察记录:减少孩子口吃行为观察背景:佳兴小朋友是个性格外向的男孩,活泼、聪明、能干,最大的优点是发音清晰、口齿伶俐,语言表达潜力特强,所以无论班里有什么事情,他就像小邮递员。可自春节后开学不久,发现他与教师、同伴说话的时候,有口吃现象,每句话的某一个字音总是拉的很长,才能说下一个字,让人听起极不舒服。语言是人们交际和思维的工具,口语潜力是发展幼儿智力的基础。所以,从小培养孩子连贯的口语表达潜力,让孩子健康、欢乐成长是至关重要的。观察实录:每一天来幼儿园,见教师的第一句话就是:”老――师好,我奶――奶送我来的”;每当与同伴交流时,一下就能辨出他与众不一样的声音:”我――的绘画完成了,你――看漂亮吗”为此,经常引来孩子的笑声,有的孩子还常问我:”教师,佳兴怎样总是这么说话呢”然后模仿着佳兴的样貌,之后引来一阵笑声,他们感好奇,好玩。观察分析:应对佳兴的口吃现象,我感了事情的严重性,赶紧和家长进行了交流,佳兴妈妈也十分着急。和他探讨造成口吃的原因时,他妈妈回忆,前段时间讲故事时,佳兴不听话,训斥过他,还威胁过他。这样就能口吃吗我陷入了沉思。并且查阅了有关口吃方面的知识,原先佳兴的这种口吃现象属于‘拖音性口吃’。造成口吃的原因很多,其中精神过渡紧张、着急,导致发音器官肌肉痉挛,使发出的音律受阻,是造成口吃的主要因素。是啊,前段时间,园里搞了‘故事大王’比赛活动,佳兴讲了《没有牙齿的大老虎》这个故事,当他讲的不太熟练时,不知为什么对这个故事失去了兴趣,每当让他在班里讲述时,他总是找借口,不愿讲。为此,我告诉了他妈妈,让他妈妈给孩子做做思想工作。没想会这样,幸亏此刻时间还短,口吃还未养成习惯,如果我们矫正及时,方法得当,相信必须会逐渐地、自然地得矫正。实施措施及效果:找了佳兴造成口吃的原因,我便采取了”对症下药”的保教措施:首先,以表扬、鼓励为主,帮忙孩子树立自信心。佳兴回答问题十分用心,答案总是和别

  16

  人不一样,我便利用这点,多给他机会,对他的回答加以肯定,引导别的孩子发现他的优点,时间一长,其它孩子就流露出佩服他的感觉。另外,每当完成一项作品,我会让佳兴展览及讲解自我的作品,为他创造一切表现的机会。每当和佳兴交流时,我都会叮嘱他不要太用力,要放低音量,慢慢说,当说一句话的第一个字时,要进行诱导,也就是缓慢地、轻轻的诱导着发出音,并逐渐变响,然后过渡第二个字。在日常生活中,我常教育其他孩子,要多帮忙他,多和他交谈。对佳兴的口吃现象千万不要嘲笑或模仿。

  其次是家园配合,我告诉佳兴妈妈,在家必须要给孩子创造一个愉快安定的环境,消除他的思想负担,当孩子有口吃时,不要训斥,引导孩子讲话时放慢速度,随心所欲,多给孩子安慰和鼓励,要减少孩子口吃行为的有意注意,多让孩子听故事,讲故事,引导孩子树立克服口吃的自信心。

  在我们家园密切的配合下,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透过这些综合保育措施,佳兴的口吃现象慢慢的消失了,此刻的他,又能像以前一样流畅、连贯的讲话了,为此他妈妈十分的感激,我更是无比的欣慰。祝愿佳兴能够健康欢乐的成长!

  大班幼儿观察记录与分析措施第19篇:观察方式:个案观察观察对象:李治儒观察周期:2010年9月----2010年10月一、个案基本情景:教师方面:李治儒,活泼好动,性格开朗,平时很喜欢帮教师和小朋友做事情。但一向以来与其他幼儿的战争不断,他也不是主动打人,但只要妨碍他,他从不用语言却总用行为来解决问题,所以他的朋友很少。再者自控本事差,别人不让他做他想做的事,他控制不了自我。另外他异常喜欢动,跑跳的时候总是又急又快又危险。家长方面:孩子在家很调皮,经常把家里弄得乱糟糟。孩子脾气倔强,别人批评他时就不理人所以我们都顺着他,依着他。个案生活背景:

  17

  孩子平时基本都是老人带对孩子,老人对他百依百顺,比较宠爱,想管好孩子可是一见孩子生气就软下心来,顺着孩子。

  二、观察与教育记录:2010年9月13日星期一晨间活动小朋友们在玩”找朋友”的游戏,当教师说:”三人一组”的时候,李治儒进取地向朱沈裁冰跑去,没想朱沈裁冰把他推开另外找了自我的两个好朋友,而他偏偏光往这组插。一来一去,别人都拉好手了,就他落了单,当时就撅起了小嘴巴,叉着腰,用脚跺了两下地,其他幼儿看见了哈哈地笑了起来,这更惹恼了他,他便挥着拳头向讥笑他的幼儿打去嘴里还说”叫你笑话我,打死你!”我见了拉开他,让他冷静了一会儿,问他:”你认为打了那些笑话你的小朋友,就会有小朋友和你做好朋友了吗?”他想了想皱着眉摇了摇头,”遇问题别急,动动脑筋,打人可不行,你好好想想。”听我说完,他挠挠头,之后点了一下头,说了句:”嗯!”之后我拉过了他的手说:”我来做你的朋友,咱们两个人一组。”之后的游戏中我经常和他一组叫其他幼儿加入所以没有再落单过。情景分析:幼儿在游戏和活动中,会遭遇同伴有意或无意的阻碍,像上头李治儒找朋友被拒绝或者受其他幼儿的批评嘲笑,这样的事件往往让幼儿很生气,引起的是幼儿直接的攻击行为,我们应当让幼儿明白解决问题的真正方法。2010年9月20日星期一今日在玩接力游戏的时候,李治儒跑得异常快,在与后边的小朋友交接的时候停不住,一下子撞倒了朱沈裁冰的身上,这下朱沈裁冰不乐意了,两个人打了起来我见状很快将两个人拉开,看着两个气呼呼的小家伙,我让两个人先在一旁冷静。过了一会我见两人都安静了下来问明了原因后,我问李治儒”你觉得这件实事谁的错?”他还有点不服气,”我不是要撞他的,他打我的脸了!”朱沈裁冰更委屈说:”他先撞的我。”我说李治儒的确是他先撞的人呀。”那――对不起!”小家伙涨红了脸,朱沈裁冰之后说了句没关系,两人之间好像也不象刚才那样横眉冷对了,于是我还让这两个”敌人”相互进行了一场接力比赛,很快这两个人就又开始了游戏。情景分析:幼儿在活动中,会发生无意碰撞,不细心影响了他人,幼儿应对这样的状况,不会解决,导致其处理争执的方式要么打回来,要么告状,从而引

  18

  起不必要的冲突。在成人的世界里,如果我们不细心影响别人,会说声”对不起”来解决问题,然而幼儿往往要么不会说”对不起”,要么很不情愿地去说”对不起”。这些都能够造成幼儿间很多不必要的争执。应当注意培养幼儿的礼貌习惯。

  大班幼儿观察记录与分析措施第20篇:爱护小草幼儿园观察记录幼儿园观察记录观察对象:黄伟妍等观察目的:培养幼儿爱护花草树木的意识观察资料:晨间活动的时候,两组小朋友们在兴致勃勃的拍皮球,还有两组小朋友在走独木桥,玩得可开心了。突然,看见几个孩子气喘吁吁地跑过来:”教师,他们不听我的话,我叫他们不要踩小草,可他们偏要踩,并且那里的小草都被踩了倒下来了,教师,你再不去制止的话,那里的小草可要遭殃了。”原先,是黄伟妍和几个女小朋友。我就沿着她说的方向看过去,原先,他们在踢秋呢,我就走过去,准备和他们去说说,可他们却无奈地说:”教师,如果我们不在草坪上守门,摔交的话就要摔疼的。”“那你们能想个两全起美的办法吗?”我说道。”啊,教师,你能不能借个垫子给我们啊?那样的话,我们就能够不用怕摔交了”“能够啊,我们一齐去拿吧!”状况分析:平时透过上课和活动,教育幼儿要爱护花草树木,幼儿都能够很好的记住教师的教导,在实践时,虽然有的幼儿不能很好的遵守,但他们也有这个意识就很好了。启示:平时继续加强教育幼儿的品德意识,让幼儿不仅仅能在幼儿园做,平时在家时更要有意识得保护花草树木。观察记录四:想要的是让还是争案例片断一:吃点心的时候,教师端出了一盘草莓。教师问小朋友,你想要哪颗,小朋友争着说,要大的、要小的、要最红的。教师说,请要小的孩子举起手,然后把大

  19

  的、红的草莓分发给了他们,却把小的草莓给了说要红的、要大的小朋友。在孩子们吃草莓的时候,教师说:”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不能先想着自我。”教师看着盘子里剩下的几颗草莓说:”还有几颗,谁还要?”这次,仅有五个小朋友说不要,其他小朋友都说要,结果,教师把余下的几颗给了说不要的孩子。但其中一个孩子说:”教师,我真的不要了。”教师很惊讶,一看,原先的那颗草莓也只吃了一半,估计他是真的不要了!其余四个说不要的小朋友则美滋滋地吃着教师给他们的最终几颗草莓。

  案例片断二:张佳怡的爸爸从厦门回来,给班上的小朋友带来了一些礼物,有玩的、有吃的,小朋友都争着要玩具,可玩具分给每一个孩子又不够了。于是,教师把玩具拿在手里说:”你们要是想得它,就要参加一次比赛。每个孩子都来整理自我的床铺和衣装,谁整理得又快又好,玩具就给谁。”于是,一部分孩子得了玩具,另一部分孩子得了食物。教师还告诉孩子们,要想得最好的,就务必做得最好。反思:两个例子,证明了一个教育原理,那就是教育要从人的本质需要出发,重视激励人的创造力,鼓励孩子争取第一,使孩子成长为一个用心进取的人,而不是无谓地抑制孩子的欲望,更不能鼓励说谎。正当、公平地去争取自我想要得的,能激发孩子的创造力,调动孩子的主观能动性,把潜在的本能激发出来。诚然,在我国的传统教育中,十分推崇谦让、利他、克己等品行修养。我们不否认中国传统美德对人成才立世的好处和作用,可是也应看这种传统美德在培养孩子勃发的创造力等方面的负面影响。竞争的时代,要孩子因仁取让,孩子也许养成了谦让的品质,却可能变得无所作为。人的本能是追求最好最大的物质满足,如果正常的获取满足的方式被谦让代替,他就有可能变换方式去获取,这样容易导致孩子的双重人格。案例一中教师问”谁还要”,说不要的五个孩子中有一个是真的不要了,其他四个也许是用了”智取”的方式获取了想要的东西。教师的这种做法其实是在强化孩子做无谓的谦让,这四个孩子很有可能在这样的强化中学会了欺骗,学会了说谎,其他的孩子下一次也可能会用上”智取”的方式。教师明知孩子们都想吃草莓,为什么必须要孩子们说假话呢?即使有人真心谦让,从受益者方面看,是因他人谦让而轻易获得的,自我没有付

  20

  出努力,对他们自身的发展也没有什么用心好处。教师真正就应做的是尊重幼儿,创设宽松平等的环境,满足他们的需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对孩子的教育应树立这样一种指导思想:正当竞争,发挥潜力的竞争,就是一种美德。品德培养不应独立于创造力培养之外。公平竞争、按劳取酬,既是美德,又是一种优秀素质,是一种智慧和潜力。我们就应让孩子在这样的努力进取中,德、能同步提高。

  21

  

  

篇四:幼儿园教师观察评价幼儿的现状分析

  幼儿教师"观察记录"的分析与指导

  一、重要性:

  (一)轶事记录能让老师更直接的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为幼儿提供更适宜的帮助与指导。

  我认为写观察记录是老师走进孩子的一个不错的方法,老师的工作很忙,有的时候难免会忽视了很多细节的东西。但如果老师带着目的去观察孩子,就会减少错过这些细节的机会,从而为老师的教育提供更多的支架,形成教育的良性循环。

  (二)轶事记录可以收集幼儿丰富而有用的多种信息,用以评价儿童在多方面的学习结果和发展,比如:技能、习惯、态度、兴趣、自我概念、适应能力等。

  老师们对幼儿成长档案很熟悉了。幼儿的成长档案分类细腻,能让老师对不同幼儿在不同领域的发展做详细的记录,也让新老师能以最快的速度了解不同年龄班的幼儿的年龄特点。能为老师梳理出一套系统的观察记录方案,比如在大班的成长档案的健康领域就有三部分大的发展指标,老师不防借鉴一下。(三)轶事记录可以让老师了解不同孩子的不同性格,有利于因材施教,使教育趋向合理和科学。

  因材施教是一个教育上的老话题了,在我们这样一个班容量很大的现状下,实施因材施教确实存在着很多问题。我想,如果老师们试着做观察记录,它是可以为我们的这一目标进行服务的。

  曾经看过一个叫《十八岁的天空》的电视剧,主要说的是老师是如何收复一群年轻叛逆的学生的心的故事。在故事中,每次古老师遇到困难学生都会去找主任了解这个孩子的背景,因为这个主任正在搞孩子的成长记录。

  记得故事中有一个叫林可喻的学生,她无时无刻不在打扮自己,课间十分钟也不放过。他的志愿是:能够引起更多男孩子的目光。古老师觉得林可喻的爱美行为有点极端,就去咨询凌主任林可喻的情况,结果是:林可喻有个姐姐,长的十分漂亮,而且各方面都很优秀,所以从小到大成为全家人关注的焦点,,林可喻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便养成了主动与别人攀谈的习惯,而且随时随地能加入别人话题的能力,也许是因为他姐姐的原因,他对自己的外形及其缺乏自信,虽然他长的已经很漂亮了。

  了解了这个情况后,古老师找林可喻谈话,问他打扮自己的目的,她说:"打扮让自己变得更有魅力,吸引更多异性的目光。"古老师有备而来,拿出了两个礼物请林可喻选,其中一个是一块钱硬币,另一个是用铂片包起来的金光闪闪的东西。林可喻迫不及待的选择了第二个,但在他选择的一刹那包装破了,露出来的仍然是一块钱硬币,林可喻失望极了。古老师就借着这个机会说出了修饰和不修饰的区别,让林可喻很受感动,不仅把古老师当作知己,而且再也不把时间浪费在打扮上面了,而是专心的准备高考。

  她把自己的志愿改成了"吸引更多男孩子尊重的目光。"

  这个例子写的是高中学生的故事,但它说明了一个问题:观察记录很重要。这在幼儿园也是很适用的。

  二、存在的问题

  在教师轶事记录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记录的内容的选择:观察记录的内容要有依据,能够反映幼儿的年龄特点。它是做好观察记录的先决条件。

  教师首先要确定自己的观察内容,有选择的对某个孩子进行观察记录,这样的记录才能拥有一个明确的中心思想,为后面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做好基础。

  现在就不同年龄班的幼儿表现的不同,说一下观察的重点:

  小班:此阶段的孩子对物品的需求是"别人有的,我也要有"对相同物品要求多;矛盾的焦点主要在幼儿与物品的冲突上,因此小班观察的重点在幼儿使用物品上

  中班: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和生活经验的丰富,中班的幼儿处于游戏的归属阶段。虽然选择了一个角色,但想做多个角色的事情,想与人交往但还没有交往的技能,是人与人交往出现冲突的多发期。因此观察的重点应该是幼儿与幼儿的冲突--规则上、交往技能上、使用物品上等。

  大班:随着生活范围的进一步扩大以及幼儿综合能力的增强,大班幼儿不断产生新的主题。因新主题与原有经验之间的不和谐而产生矛盾,运用已有经验在现有的基础上并创新成为观察的重点,同时相互交往、合作、分享、解决矛盾也是观察的另一个重点。

  另外,老师也可以以幼儿成长档案中的指标作为观察的方向。

  案例一:

  今天游戏活动时,言言跑到我面前不好意思的小声说:"我也想到小弟弟家(娃娃家)。"老师说:"如果还有小脚印你就可以进来。"一会儿,言言又跑回来边跑边说:"老师,没有小脚印了怎么办呀?"老师说:"那你可以想一个办法到小弟弟家做客。"言言想了想又跑走了。不大一会儿,娃娃家传来了孩子们的喊叫声:"老师,言言和我们抢妈妈的牌子。"老师急忙跑到娃娃家,孩子们都埋怨言言做客还抢东西,言言站在一旁委屈的说:"我也想照顾小弟弟。"

  这是老师对一个小班的孩子做的记录,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言言想去娃娃家,但没有了位置,老师请他到小弟弟家做客,但言言在去了娃娃家做客之后,可能没有小朋友和他交流,而他想要照顾娃娃的需要又得不到满足,最后言言选择了"抢牌子"的办法。致使同伴间产生了矛盾。

  这件事情的处理方法说明老师对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把握不好,小班的孩子虽然已经认同、接纳了同伴,有了和小朋友在一起的需要,但并不在意同伴间的协作,仍表现为独自游戏,所以老师请言言去娃娃家做客的策略是行不通的。

  对于小班孩子的观察记录内容要放在孩子是如何在娃娃家中进行游戏的,他是如何使用娃娃家中的物品的。老师应该观察孩子在娃娃家的表现和需求并及时满足他的要求。

  小班的孩子很喜欢娃娃家活动,他们可以也愿意把自己在家的感觉通过娃娃家来表现出来,特别对于言言这个还处于分离焦虑期的孩子,而且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喜欢玩和别人相同的玩具,所以教师可以考虑多增设一个娃娃家或是扩大一下娃娃家的规模。

  所以教师对内容的正确选择是做好记录的先决条件,他能让老师的记录发挥应有的作用。

  案例二:

  宝宝和亮亮在一张桌子上玩多米诺骨牌,宝宝坐在了左边,他挑出绿色的骨牌在自己跟前从左向右排成横着的S形,用左手推倒,然后自己笑。

  接着他又从盒子里找出几个绿色的牌还是摆成了横着的S形,弯曲程度大了。亮亮坐在右面,他拿了兰、红、橘、黄几种颜色的骨牌从右向左摆出弯曲状。两人的牌快要连接了,宝宝停止笑看着亮亮,亮亮拿了张牌放在绿色牌和花色牌的中间,然后两人对视了一下,宝宝很快的从最左边推了一张牌,牌全倒了。他们跳起来相互做胜利的手势,嘴里说着"耶耶耶",然后两人坐下开始数倒下的牌。"44个"亮亮说,跟着宝宝说:"对,44个,倒了这么多。"

  "咱俩这回该谁推了?"亮亮问。说着两人又从两头开始摆牌,宝宝摆的弯曲程度大,亮亮靠近桌子边摆的长一些,但弯曲不大。两人汇合还有一段时间时,"哗"的一声牌不知怎么倒了。"哗啦,哈哈哈哈!!!"他们似乎很高兴,边笑边又从头开始摆牌,这回宝宝从自己的左手边,也就是两人汇合的地方开始摆牌,亮亮仍从自己的左手边向中间摆牌,快到中间时宝宝发现亮亮这时快要摆完最右边的牌了,趁他不注意宝宝伸出右手食指推了花色牌的头一张,亮亮一看自己的牌倒了,兴奋的站起来用左手的一个食指快速的推到了绿色的牌。

  两个人又从两边开始重新摆牌,"你再敢碰倒了!!!"宝宝边摆牌边对亮亮说,说着他把绿色的牌摆成了一个很深的S,但他把绿牌的尾部向上摆去,这时亮亮的牌也基本摆到了他们刚才汇合的地方,亮亮见宝宝的牌越来越远,说:"咱们还没连上呢?"宝宝不理他,自己推到自己的绿色牌,见牌都倒了很高兴,又重新摆牌,这回与亮亮连了起来,亮亮推到了牌。

  两个人继续摆着自己的牌,亮亮说:"咱俩连上吧?"宝宝没说话,但摆牌时却没有和亮亮的花色牌连起来。而亮亮连摆了两次都在中途倒了,干脆不玩了,只留下宝宝一个人继续摆牌。这回宝宝拿了很多花色牌和原来的牌放在一起,从中心向外摆成了螺旋状,然后用手指推了最外圈的一张牌,"全倒了!!!"自己高兴的说。

  记录中没有老师对孩子的定义,自始至终记录的内容都是老师用眼睛看到的东西,宝宝

  和亮亮是大班的幼儿,他们的交往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案例中有了明显的体现:两个小朋友一起玩多米诺骨牌,而且这个方法是孩子自己想出来的玩法,两人分别摆一半的牌,但推时,牌的长度是自己摆的2倍,更能激发孩子对多米诺骨牌的兴趣,并体验合作的乐趣。但后来,由于两个孩子在合作的过程中产生了矛盾,没有能及时的化解,所以最后以一个孩子退出为结局。

  此案例中孩子的表现是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的。老师紧紧抓住大班孩子善于创新的特点,把两个孩子多次合作玩多米诺骨牌的情景进行了详细的记录:两个孩子合作摆放多米诺骨牌时,起初很高兴,后来因宝宝总也没有机会推到牌而放弃了与亮亮的合作,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记录的很详细,宝宝在第一次放弃合作后因亮亮的要求再次合作,但亮亮又没有给宝宝推牌的机会,最后宝宝自己玩游戏,不再与亮亮合作。

  因为这个合作游戏是孩子在玩的过程中自主创新出来的,没有详细的游戏规则,所以合作游戏不欢而散。在记录中可以发现,亮亮曾经说:"这回该谁推了?"这说明亮亮心中已经有了一点游戏规则的萌芽,但由于两人没有进行商议,没有制定规则,所以合作游戏没能进行到底。老师将宝宝和亮亮创新玩牌的过程记录的很详细,将他们如何合作玩牌、分享成功的喜悦和试图解决矛盾但失败的经过描写的栩栩如生。

  (二)记录的方法:运用白描的手法进行记录,

  教师要记录的是某一个孩子在某一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表现,让别人看了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而不是老师的转述,不要添加任何感情色彩。

  对事件的描述要尽可能客观、准确,这就意味着要用具体的、非评判性的语言来叙述。教师要避免使用带有强烈感情色彩和主观推测的语言:如伤心、悲哀、忧愁、愤怒、害羞、敌对、固执、自私和懒惰等,教师在原始真实的记录中才能发现更多的问题。

  案例一:

  两名新生入园以后,出现正常的哭闹,情绪不好等分离焦虑的表现。因为新生不多,教师有比较多的经历照顾新生:喂水、喂饭、提醒小便、安抚幼儿情绪。航航的能力强一些,但是比较淘气。疼疼动作发育不太好。需要成人较多的照顾,航航喜欢小零食、疼疼喜欢老师抱。我对症下药,使两名幼儿的情绪有所好转。同时我尝试了"老生带新生"的方法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因为是同龄人,幼儿之间容易沟通。

  在盥洗环节"大手拉小手",请年龄稍大些的能力强些的小朋友与新生结对。如可心姐姐和疼疼,瑶瑶姐姐和航航。新生在观察、模仿老生的基础上慢慢学会了自己拿水杯喝水。

  在教育活动中,请老生给新生做示范,并帮助新生。如在绘画活动中,老生做示范,教新生蘸颜色,教新生点画,这样新生的注意力马上就被吸引了。

  在这则案例中,通篇都是老师的叙述,没有对孩子的表现的记录。其实老师可以有很多细节可以挖掘。如在大带小的环节中,教师可以记录可心是如何帮助疼疼的,疼疼的表现是什么?老师是怎样做才达到了安抚幼儿的情绪的目的的,不是转述方法,而是老师记录后请

  阅读的老师自己去总结方法。这样的记录才是不添加任何感情色彩的记录,也是我们经常说的白描。

  老师在观察记录的过程中,当只涉及到孩子间的对话时,往往会忽略很多有价值的细节的东西,而只重视语言的描述。下面举一个语言记录的例子,成功的运用了白描的方法.

  例二:观察背景:瞿泽霖和杨岱琛自由选择到电脑区游戏,琛首先拿到了鼠标,并进入了游戏界面。瞿:"咱们换一个'玩糖豆'的行吧!"琛:"行呀。"(开始玩,琛操纵鼠标,瞿在旁边建议,每成功一次,琛就激动的笑,瞿在旁边唱歌,遇到困难瞿拿了鼠标,琛想要没要回来。)琛:"你玩一会儿就给我行么?"瞿:"行"。继续操作,琛在一旁出主意,成功时两个人一起笑,过了一会儿瞿把鼠标给了琛。瞿:"快点弄小弟弟"。不时搂着琛的肩、摸他的头。(琛操作的渐渐熟练,很快就成功了。瞿不再兴奋,过了一会就走开了。)琛:"瞿泽霖,快来。"瞿:"有点不好玩啦!"琛:"你快点来,又有点好玩啦!"琛退出了"蚂蚁吃豆",换了一个沙箱游戏。瞿:"你都玩半天了"。欲要鼠标,琛不放手。瞿:"一人玩一把"。琛与他交换位置。(瞿操作,琛指点屏幕,一把过后,琛想要鼠标,瞿不给。)琛:"你都玩了半天了。"瞿:"没有,我就玩了一会儿。"琛:"我不想玩这个了,没意思。"

  (瞿听后,退出又换了游戏。)琛:"我想玩这个"。瞿听从,进入了火车游戏。(瞿继续操作。琛指点,两人边说边玩,很愉快。)琛:"瞿泽霖让我玩一下可以吗?"瞿:"不可以"琛:"你都玩了几次了。"(瞿坚决不给,琛抢鼠标,俩人争执。)瞿:"我还没玩够。"琛:"你都玩了这么长时间呢。"(瞿还是不给,琛妥协,瞿仍操作鼠标。琛边指点屏幕边玩。)琛:"我想玩这个。"瞿听他的但仍不给鼠标,继续操作。琛:"我想玩这个,这个小窗户特别好玩"。(瞿按琛的要求进入游戏,但坚持操作鼠标。过了一会,琛要鼠标,瞿仍不给。)琛又说:"我想玩这个"。瞿:"听我的。"进入了一个新的游戏。琛:"给我玩会儿吧!"瞿:"你玩吧,没意思"走开了。(结束游戏音乐此时响起。)它只是记录了一件事情,有语言和神态等方面的描写,让读者很容易了解到孩子在这次游戏中的特点,中心突出,人物突出,达到了描写的目的。中班是幼儿交往策略形成的关键时期。这则案例正是对中班幼儿交往过程的记录。从记录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游戏中两名幼儿正在学习与同伴交往。他们期望共同游戏,分享其中的快乐。于是在游戏中努力通过各种策略(瞿泽霖采用了:建议、轮流、哄劝、强制、狡辩;杨岱琛:商量、妥协等)达到这样一个目的。但在游戏过程中他们的行为反映出他们仍没有

  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游戏特征。因此,在游戏中时常出现交往冲突。

  (三)分析的方法:在记录的基础上,教师要以专业的知识为依托进行分析,找出幼儿出现这种表现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

  在分析中,教师不要轻易的给孩子下结论,更忌讳在开始就给孩子插上一种标签,然后再进行记录。老师对孩子的认识不能有先入为主的做法,如果老师在开始就对孩子有了评价,那么后来的观察记录就很难做到客观,这样的记录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教师要说明一个问题,要对孩子这方面的发展做追踪记录,多次相同的表现才能让教师有一个正确的判断。每个人,每个孩子都会有发挥好和不好,表现正常和失常的时候,老师不能只凭一次的纪录就给孩子定性,那样的做法是很武断的。

  案例一:

  3月11日

  言言今天来园已经三天了,早上爸爸爷爷和奶奶一起送她。他哭的仍旧很厉害。说什么也不肯进班,最后在老师的协助下家长才得以脱身,在老师的安抚下总算是吃了一点点早餐,这是言言第一次吃幼儿园的早餐。区域游戏时,言言什么玩具也不玩,抱着书包,眼里满是泪花,委屈的问老师:"奶奶什么时候来呀?"并且使劲摆着小手说不在幼儿园睡觉回家再睡。午饭后,言言搬着小椅子抱着书包坐在小朋友的床边看着小朋友们睡觉,一会儿又要求老师把自己的衣服拿来他要看着。

  3月17日

  今天,午饭后,孩子们陆续上床准备睡午觉,言言没有像往常一样搬小椅子抱着书包看小朋友睡觉,而是坐在小床边上并仰着小脸说:"他们不听话没有闭上眼睛。"说着还像小大人一样拍身边的宣萱,并且小声告诉人家睡完觉,妈妈就来接了。老师说:"那你也睡到小床上去吧?你的小被子都孤单了他们多想你呀?"他想了想说:"那我不脱衣服只躺着不闭上眼睛行吗?"老师答应了他的请求。他果然托下鞋子,躺到了自己的床上。

  4月9日

  今天游戏活动时,言言选了装豆豆的材料进行游戏,之前言言还从来没有选过这种材料。老师见他拿起小瓶子又放下,又拿起黄色豆豆一颗一颗往瓶子里装,当装满要盖瓶盖时他看到瓶盖上的数字,于是他把所有的瓶盖都放到了一起,又拿到一个贴着数字4的瓶盖,把刚刚装满黄色蚕豆的瓶子里的豆子"哗"的一声全都倒了出来,开始数上面贴的小点。一看不是4个又放下重新找,终于找到时认真的一个一个装起来,游戏活动中言言把红黄蓝色蚕豆都装进了相应的瓶子。

  分析:

  言言从开学至今进步非常大,开始时妈妈每天都不敢送言言上幼儿园,因为妈妈根本送

  不来,每天只有让奶奶过去接然后再送到幼儿园。现在的言言可喜欢上幼儿园了,我们从他的绘画作品中就不难看出他对幼儿园的喜爱,他对幼儿的一切是那么的熟悉。从言言的学习、生活记录中分析他无论是生活、自理能力还是求知欲、坚持性都有了很大的进步。现在他懂得了谦让和合作,并且做事情很认真专注,与小伙伴的关系融洽了,还会主动帮助别人。语言表达能力也有了很大的进步,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

  老师在分析中说"言言无论是生活、自理能力还是求知欲、坚持性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一点在记录中没有体现。"言言可喜欢上幼儿园了"这一点也没有充足的表现,记录中只能体现出言言的分离焦虑现象有所好转。"他懂得了谦让和合作,并且做事情很认真专注,与小伙伴的关系融洽了,还会主动帮助别人。"更是无从谈起,相反的老师记录了言言在娃娃家与小朋友争执的场面。"语言表达能力也有了很大的进步,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记录中也是没有依据可循的。我认为教师的这则记录的分析不应该脱离老师的记录。老师的分析应该在孩子的"分离焦虑"这一现象上。分析孩子的很多哭闹行为都是符合他的年龄特点的,孩子是在怎样的情况下采用了怎样的方法,老师是如何去帮助幼儿减轻这种焦虑的,而不是把分析的重点放在夸奖孩子上,孩子有进步是可喜的,但应该保证纪录的主旨与分析的主旨的一致性。

  案例二:

  戴西在活动室里选了两个她喜欢的恐龙玩具。然后,她把它们放到了一个小婴儿车里,开始推着车在活动室里四处走动,之后来到了一张放有橡皮泥的桌子旁。她若有所思地看了一会儿旁边那个孩子的活动,等着有老师来邀请她加入橡皮泥的活动。她在这儿呆了很久,除了用桌上的橡皮泥去包裹恐龙玩具,而且还用橡皮泥做成了一个茶壶。

  她把恐龙玩具又放回了婴儿车里,又开始推着车在活动室里四处走。路过沙池的时候,她停了下来,似乎有什么东西把她吸引了。她看见一个孩子正在沙堆里挖洞。于是,她把裹着橡皮泥的恐龙从婴儿车里拿出来,放进了洞里,然后开始用沙子往洞里填。这使萝丝(正在挖洞的孩子)非常难过,她大声地叫了起来,并使劲儿把戴西往旁边推。

  活动分析:

  孩子是好奇而不是瞎逛

  大家也许认为,戴西在活动室里只是瞎逛,她看上去只是毫无目的地从一个活动进入另一个活动。但是,研究却发现,(系列观察,展示的记录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事实上戴西这样的孩子是在对于"覆盖"的兴趣的驱使下有目的地探索她周围的环境--以她自己的方式。

  如果对"图示"的相关知识一无所知,老师就会认为戴西在"对活动室内的活动产生兴趣"方面需要支持和帮助。也可能,老师会出于对萝丝的考虑而去制止戴西把恐龙塞进洞里的行为。

  而了解"图示"的成人,则能够意识到戴西的行为是与其背后的某个(或某些)想法相联系的。例如,与她对于覆盖、包裹、运输等的兴趣密切相关。他们会认识到,戴西并不是漫无目的地从一个活动转向另一个活动,并在活动中碰壁,她只是表现出了对于覆盖和运输物

  体的兴趣,并且积极地将这一兴趣转化成了实际行动。

  本案例在分析中阐述了不同的人可能对黛西的表现的不同的处理方法,之所以方法不同,原因是他们的指导依据是不同的,既是否对图示有足够的了解。

  图示是连接感知和概念的纽带,是建立概念与物体之间联系的手段,也是建构意象、创造意义的必要程序。图示既与感知相关,也与想象有关。在案例中,黛西正是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覆盖的意义。可见,教师的分析只有以专业知识为依托才能更有说服力。

  (四)教育措施:教师应该利用幼儿的兴趣,挖掘相应的教育价值,实施有效的教育

  写轶事记录的目的是发现其中的教育价值,让教育效果达到最佳,单纯的记录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案例一:(不好)

  4月2日

  苗苗今天早上跑到我面前对我说:"陈老师,我和妈妈种了芸豆,你快看看。"我问他:"你是要放到幼儿园吗?"他很高兴的和我说:"是啊,而且妈妈说芸豆是会爬藤的,快想想办法,怎么办啊?"我告诉他说:"没关系,我们一起来想办法。"我们想了想,这样吧,咱们在土中插一根一次性筷子,等他发芽了就会顺着筷子向上爬的。

  教师及时捕捉到了幼儿的兴趣,在幼儿园里养芸豆。教师对于幼儿提出的问题给出了合适的解决办法。此次记录的重点应放在师幼时如何解决芸豆爬藤这一问题的。所以记录中欠缺了幼儿在土中插筷子的过程和遇到的问题。

  4月9日

  今天苗苗、悦悦、潼潼,还有成成几个小朋友一起去看芸豆宝宝,宝宝还没发芽,他们就很着急很着急,苗苗就用手去翻土,还总是拿起种植桶左看看右看看,有时,苗苗跑来问我:"芸豆宝宝怎么还没发芽呀?"慢慢的,苗苗就没有这么关注他的芸豆宝宝了,我看着土都干了,心想,苗苗怎么也不来浇水呢?算了,我给芸豆宝宝浇了水。

  教师在苗苗渐渐的对芸豆宝宝的生长失去了兴趣的情况下。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去重新激发他的兴趣,而只是自己动手,这样就会错过一些教育契机。比如:教师可以让幼儿以记录的方式写下芸豆发芽的天数,不但让幼儿了解芸豆的生长周期还能锻炼孩子正确的运用记录的方法。

  4月13日

  今天,苗苗很高兴的跑过来,说:"陈老师,陈老师,你快去看看吧。"我边走边问她怎么了,他说:"芸豆宝宝好像是发芽了。"我一看,真的耶,芸豆宝宝钻出一个小枝芽,苗苗说:"他什么时候再长大啊?"我说:"咱们好好照顾它,等它口渴了,就喂它喝喝水,就很

  快的长大了。"

  在这里教师采用了口头传述的教育方法把自己的经验直接传授给了孩子。这样不利于孩子的理解和记忆。教师应该给孩子提供足够的机会去探索植物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这样更能激发孩子探索的欲望。

  4月17日

  苗苗这几天,利用了课间休息或早上来园的时间,总是会看看种子长的怎么样了,一天又一天,芸豆宝宝渐渐的长高了,可是,它没有顺着筷子往上爬,苗苗问我:"它怎么不往上爬呢?"我说:"这样吧,咱们轻轻的帮他一下。"我们就把长长的藤绕在了筷子上

  对于幼儿的问题教师采取了直接帮助解决的策略,这样容易让孩子产生依赖的心理。教师对孩子的问题可以给与适当的提示,但不能包办代替。如老师可以引导孩子,我们可以怎么去帮助它一下呢?

  4月24日

  苗苗和几个小伙伴在种植角议论着,我走过去,看了看,他们急切的说:"芸豆宝宝不够爬了,怎么办啊?"我说:"你们想一想怎么办?"苗苗说:"再接一根筷子。"他们找来了筷子,我们用胶带将两根筷子连在了一起,几天过去了,苗苗跑过来说:"陈老师,芸豆又不够爬了,怎么办啊?"我说:"你来想一想吧"他想了想,摇了摇头,我就带她到其他的班看了看,他回来后告诉我说:"我们可以用绳子,是不是?"我点点头,我们找来粗麻绳,在筷子上系了几根粗麻绳,另一头连在了窗梁上。苗苗兴奋地说:"这下芸豆宝宝有好多爬的地方了。"

  此段描述中教师扮演了很好的引路人的角色,充分放手让孩子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

  5月4日

  每天,苗苗都来看他的芸豆宝宝,他说:"下面长的叶子比上面长的叶子大,而且在叶子下面看到了大大小小的芸豆角。"苗苗每天还是继续给芸豆宝宝浇水。"

  在这段记录中,教师只记录了孩子的发现,教师没有采取任何的教育措施。其实老师可以引导幼儿探索:为什么芸豆下面的叶子大?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得出以下启示:

  第一:教师的引导要以孩子的兴趣为起点,不断深入。

  第二:教师要抓住一切可能的教育契机去激发孩子不断探索的欲望

  第三:教师要时刻关注孩子的行为、兴趣等方面的动向,依据最近发展区的原理设计出

  适合的教育策略。

  第四,必要的时候教师可以依据孩子的兴趣生成系列教育活动或延伸活动。

  案例二:

  姗姗站在沙盘边看两个孩子玩桶和塑料铲。"我可以玩吗?"姗姗问那两个孩子。其中一个孩子点了点头。于是姗姗先卷起了左胳膊的袖子,再卷起右胳膊的袖子,然后向沙盘走去。他站在另外两个孩子的对面,用右手拿起一个塑料桶放在左脚边的地板上,接着又倾斜着身子用左手拿起一把塑料铲。他弯下腰,左手仍然拿着铲子,用右手拿起桶并把它放到沙盘里。

  "你们在干什么?"他问道

  "我们在建一座城堡,然后把动物们藏到里面"一个孩子回答道

  "你为什么不把桶装满然后把沙子倒在大沙堆上?"老师说

  姗姗看着老师点了点头说:"好"

  姗姗开始用铲子在沙子上挖,他用右手握端着满满一铲沙往桶里倒。沙子没有被倒进桶里,而是洒落在外面。他把铲子放回到桶的边上,重新用右手握着铲子挖沙子。他把沙子放到桶里。姗姗又一次用铲子挖沙子,手里抓着桶,把沙子从铲子里倒入桶里。他把这一动作重复了两次。

  "这是个艰苦的工作"他对老师说

  "是吗?"老师回答他。"但你做的很好啊,你的桶都快满了。"

  "姗姗,你为什么不把桶放在沙堆上呢?"老师对姗姗说

  "好"姗姗说,同时把铲子放在沙子上,用双手把住桶将它提起来,放在沙堆上。姗姗咬着下嘴唇看着沙滩,然后又看着自己的桶,用双手慢慢的把桶倒过来,微笑着看着沙流到沙堆上,姗姗用右手把空桶放到沙槽上。

  "看"他对老师说。"沙里有东西"姗姗用右手的手指在沙子的表面移动,然后小心翼翼的用一个钳形手势举起一粒小石子。姗姗把石子放入左手并用右手的食指慢慢把它翻过来。"它在发光。"姗姗说,眼睛看着老师。"我们应该把它放在架子上"老师说。姗姗点了点头,走到架子跟前,掂起脚尖,用右手的食指把石子从左手的手掌里捡起来,他把石子放到架子上,然后回到沙盘边。他用右手把左手胳膊的袖子放下来,说:"我不想在这儿玩了。""可以呀"老师说。"现在是整理时间,你为什么不把簸箕和刷子拿来,然后把沙子扫干净呢?"姗姗点了点头走到放簸箕和刷子的架子边,他伸出双手拿起簸箕和刷子。他把簸箕和沙子拿到沙盘边,放到地板上。姗姗用右手拿起刷子,弯下腰,移动下臂来扫沙子。他做这些时,一直咬着下嘴唇。他把沙子朝着簸箕的方向扫。他停下来不扫了,用左手拿起簸箕。姗姗用比刚才小一些的动作把沙子堆成小堆,然后用刷子把沙子推进簸箕里。"看,现在都干净了。

  "他对老师说。"谢谢。"老师说,"你做的非常好。"姗姗把簸箕和刷子放回架子边,然后和其他孩子一样坐到了地毯上。

  分析:从观察中可以看出,姗姗更趋向于使用右手而不是左手,尤其是当他要使用铲子等需要相当控制力的动作时,尽管姗姗在稳定和摆直塑料桶以及把桶里的沙子倒空时都使用了双手,但还是表现出右利手的特点,这一点在他用左手拿起铲子然后右换到右手以及捡石子时都表现的比较明显。

  姗姗在把沙子从铲子里倒入桶中时,确实遇到了一些小麻烦,但他能自己想办法把事情完成。他用左手稳住塑料桶并用右手往桶里填沙子,这一行为再次证明,姗姗的右手是优势手。

  当捡起小石子以及用沙子装桶时,姗姗表现出了很好的手眼协调能力,姗姗的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如咬着下嘴唇,表明他在做需要手眼协调的运动时注意力很集中。姗姗咬下嘴唇的动作出现了两次--一次是在沙滩上移动一桶沙子时,另一次是在清扫沙子时。这表明,他对需要较高的手眼协调能力的控制小肌肉的运动不是很有信心,或者是他在努力做好。

  根据姗姗的年龄特点来看,其表现确实处于正常范围之内。2随儿童开始使用优势手。作为3岁5个月的儿童。姗姗的发展符合他的年龄特点,他更趋向于使用右手。然而姗姗没有做到运沙子时不让沙子溢出,专家指出,3岁儿童应该能使用工具不让东西溢出。我发现,姗姗不经常选择沙区游戏,因此,他可能没有太多的机会练习使用铲子运沙子,或者他的兴趣不稳定,需要从老师或同伴那里得到肯定和鼓励。

  姗姗能够捡起小物体--用拇指和食指捡起小石子,这符合其年龄的发展那特点,他的操作能力处于正常的年龄发展范围之内。

  措施:

  应该鼓励姗姗更多的去沙区玩,也许老师的支持和使用不同的工具能够实现这一目的。玩沙子的游戏能够帮助他发展手眼协调能力。串珠、制作面点、系纽扣、编制等也可以发展这些技能。

  在这则案例的记录中我发现,教师总是能在孩子不知所措的时候给与孩子建议,但并不表现出任何的强制措施。如"姗姗,你为什么不把桶放在沙堆上呢?""现在是整理时间,你为什么不把簸箕和刷子拿来,然后把沙子扫干净呢?"

  与此同时,教师在分析了孩子的种种行为之后,了解了孩子在这方面的发展程度,提出了相应的教育措施"应该鼓励姗姗更多的去沙区玩,也许老师的支持和使用不同的工具能够实现这一目的。玩沙子的游戏能够帮助他发展手眼协调能力。串珠、制作面点、系纽扣、编制等也可以发展这些技能。"

  三、下面我们总结一下轶事记录的要求

  1观察记录要有核心的事情、核心的人物、和要反映的集中问题。所以观察记录要有侧

  重点。繁简适当:围绕中心问题细致描写,还要适当简练,把与主题无关的记录尽量简化,重点突出

  2观察记录要的是第一手的资料,看到观察记录的老师会有和记录人相似的评价,不用在观察中过多阐述,教师对幼儿的评论不能放到记录里

  3教师的分析要有依托:教师的观察记录中分析到的孩子的性格、行为、此年龄段的幼儿的年龄特点、孩子的发展水平、发展到这个水平的原因、相关的理论知识。这些要素是互相制约、互为条件的

  4对幼儿的重要的行为和心理变化、生理变化、情感变化等做精确的分析。

  5记录要及时。

  最好选在活动区活动时进行记录,这样便于老师对孩子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做细致的观察,做翔实的纪录,能够专注于一个孩子充足的时间。

  四、好的观察记录实例

  6月2日

  一次户外活动时,琪琪发现我们班上有一辆平衡车,于是就把平衡车搬到了操场上去玩,但他不知道怎么玩,以为只要用手去推,然后人跟着车走就行了。但推出去几步后,他觉得很没趣,便把车停下,和想玩平衡车的小朋友交换玩具,玩起了推球走的游戏。

  6月3日

  户外活动开始了,孩子们纷纷自选玩具,小朋友都对新投放的平衡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别的小朋友玩的过程中,他似乎观察到平衡车上的两个脚踏板的作用了,他跑过去拦住了正在玩的小朋友说:"我们轮流玩下好吗?"对方点点头并松开手把车递给了他。于是他尝试着把一只脚放上去,另一只脚就向后蹬,车子向前滑动了,这样一来,他似乎觉得有趣多了,老是用脚往后蹬是很累的,玩了一会儿,他就停下来喘气。他尝试着将另一只脚也放在踏板上,并小心地用手扶着车把,这样做并不容易,重心没把握好,他整个人就向前倒了下去。他尝试了一次,还是不行。他又反复尝试了几次,都没能让两脚站稳在平衡车上。张傲捷过来了,他看见琪琪不能再平衡车上站稳,就给他做了一个示范。他还告诉琪琪一个诀窍:"要先把一只脚放在较低的踏板上,双手要扶稳扶手,然后再把另外一只脚也放上去,像骑车一样,双脚上下蹬踏板。"看了张傲婕的示范,照着他的指示,琪琪再次做了尝试。这一下果然有效果了,他踏着车开始慢慢地向前进了。平衡车虽然走的很慢,但他似乎觉得也比刚才好玩多了,虽然张傲婕只有四岁半,但是他却像个小老师,在旁边不断的鼓励着琪琪:"对了,就像这样子,慢慢就行了。"琪琪的感觉越来越好了,他已经能够站在平衡车上,他开始挑战自己,加快了蹬车的速度。

  教师的评价与分析:

  1皇子琪是动作发展比较弱的一个孩子。但在这个玩平衡车的案例中,可以发现琪琪的动作发展仍有很大的潜力。首先,他有很强烈的尝试欲望和解决困难的信心,第一次他失败之后,还是很密切的关注着玩平衡车的方法,仔细观察同伴的动作。虽然遇到困难,但是也能在同伴的帮助下重拾信心,勇于尝试,从而获得了成功的体验。而此时教师的细心观察和耐心等待尤为重要,如若一开始他失败后教师就及时的指导他,就发现不了他细致的观察能力和自学的潜质。因此问题并不在于孩子的发展水平怎么样,而在于有没有机会让他去发展

  2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同伴的帮助和示范很重要。这不仅是因为同伴之间的互动是在比较接近的发展水平之上,使幼儿的学习更为有效,而且也因为这样做有益于发展儿童的社会性,与他人建立很好的同伴关系,因为他可能会认识到自己既可以从同伴那里获得帮助,也可以去帮助别人,是他们在合作中共同学习和关爱。(对自己的做法的肯定的依据)

  措施:在发展孩子相关动作的教育活动或户外活动中,适当多关注一下琪琪,帮助他找到正确的方法,在成功中提升自信心。同时,要继续注重同伴间的互助教育,这样,是两个孩子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篇五:幼儿园教师观察评价幼儿的现状分析

  幼儿园活动中儿童的观察、评价与指导

  摘要:伴随着我国教学体制改革进程的推进,学前教育的受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发挥教师在幼儿活动中的作用,提升幼儿活动质量对于幼儿的学习、成长以及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从观察、评价以及指导三个角度进行出发,对幼儿园活动开展进行了一系列论述,以期为相关教学工作者提供必要的借鉴与帮助。

  关键词:幼儿园;现状;观察;评价;指导

  所谓“教育应从娃娃抓起”,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希望孩子能够在学前教育阶段获得良好的学习与成长,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1]。从传统的教学模式来看,很多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习惯于对幼儿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希望能够迎合部分家长的心理倾向,在活动开展中向幼儿传授过多的知识内容……这种趋于小学化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幼儿的健康发展。对于幼儿而言,其身心发展具有特殊的规律可循,其天性活泼好动且好奇心强,这些都是教师开展幼儿活动应当着重考虑的因素,教师应当在此基础上对幼儿的行为进行细心的观察,对其最终表现进行耐心的评价,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积极的指导与帮助,发展幼儿的兴趣爱好,提升幼儿在学习中的感受与体验,促使幼儿在获得充分活动愉悦感同时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是我国幼儿园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也是本文接下来要讲述的主要内容。

  一、教师在幼儿园活动中的观察策略

  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幼儿是活动开展的主体,具有活动主人公的意识,教师应当将自己摆在服务的位置,为幼儿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保障幼儿活动的顺利开展以及实施[2]。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注重观察幼儿在活动的表现,包括活动内容的趣味性、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以及活动的最终效果性等等,以便于为今后的幼儿活动开展积累宝贵的经验。

  例如,在开展“老鹰抓小鸡”经典活动的时候,教师在游戏开展之初需要对幼儿的积极性进行观察,了解幼儿对此游戏的参与兴趣。也许某些幼儿会提出一些不同的游戏建议与改动方案,教师都需要进行虚心接纳并酌情考虑接受;其次,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对不同幼儿的表现进行细心观察并做好记录,也许某些幼儿并不喜欢这款游戏活动,而是摆出一副从众、随大流的心态参与其中,也许有些幼儿内心中非常渴望扮演老鹰而不是小鸡……另外,教师需要对活动效果进行观察,幼儿活动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单纯带领幼儿打发课堂时间,而是应当让其在活动中获得感悟与启发,幼儿在活动中玩的热火朝天,过后忘得一干二净,并未产生一些新的体验,那么活动开展的意义也就会大打折扣。

  二、教师在幼儿园活动中的评价策略

  在很多幼儿眼中,教师具有非常高的地位,很多幼儿迫切希望得到幼儿的认同与鼓励[3]。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幼儿的这一心理特点对其采取科学的教学评价,既要指出幼儿在当前活动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又要为其今后的发展指明前进的方向。

  教师在对幼儿进行评价的时候应当遵循以下几项原则;首先,主体性原则,幼儿活动开展是为了让幼儿获得更好的感受与体验,故需要予以幼儿更多的自由发展空间,教师对幼儿的行为表现进行评价的时候,应当站在幼儿的角度进行考虑,不能用成人的心态代替其内心感受,需要考虑到幼儿的真实内心感受,进而达到良好的活动效果。其次,分层性原则。不同幼儿在接受能力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教师对其进行评价的时候,需要考虑到每一个幼儿的真实情况,需要采取分层的策略,对其进行真对化的指导,帮助每一个幼儿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与道路。另外,多样性原则。对于幼儿的评价,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自身评价一种方式,而是应当不断拓展教学评价形式,如幼儿自评、互评以及小组内评价等等,通过转换评价主体来拓展幼儿的思考角度,促使幼儿在今后的活动中有更好的表现。

  三、教师在幼儿园活动中的指导策略

  幼儿年龄尚小,在活动中的经验尚有不足,教师在幼儿活动开展中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对其行为表现进行耐心的指导,提升幼儿活动的开展质量,促使幼儿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

  首先,教师要创设情境,在活动开始之初,通过外在环境以及条件创设出良好的情景,激发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将幼儿的注意力带入到特定的情境中,激发其参与活动的欲望与动力;其次,教师需要善于提问,幼儿活动的目的是为了给其提供更多的启发,教师以问题的形式对其进行指导,引导幼儿对活动内容产生更加深入的启发,提升幼儿的活动体验感有着非常好的促进性意义;另外,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安全性。幼儿年龄尚小,其自身的判断能力存在不足。在活动开展中,教师应当对活动所选择的材料以及活动过程进行安全把控,消除活动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避免对幼儿造成不必要的身心伤害。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在幼儿活动开展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引导性作用。身为幼儿教学工作者,应当深刻认识到自身的教学定位,对幼儿进行科学的观察、评价以及指导,促使幼儿在活动中得到更多的学习体验,为其今后的成长以及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何召凤.浅谈幼儿园大班角色游戏的观察与评价[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12):52-53.

  [2]李春燕.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儿童行为的观察与评价[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20(12):66.

  [3]胡婷婷.幼儿园生活活动中教师的观察,分析与指导[J].幼儿教育研究,2019(6):5.

  

  

篇六:幼儿园教师观察评价幼儿的现状分析

  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的观察与分析

  一、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观察存在的问题:1、观察者的角色意识缺乏——观察敏感度不够,在游戏活动中忙碌地穿插于活动空间之中,较多地介入幼儿的游戏中,像一个指挥者发号施令;或者仅限于关注幼儿安全,只观不思。2、观察缺乏目的性——停留在随意性观察,没有带着问题去观察,不知道在游戏中观察什么。3、观察技能缺乏——不知道用什么方法观察,方式单一或无价值。如:拍照,拍的瞬间照片,却无法记录幼儿的发展过程。

  二、幼儿角色游戏,教师该观察什么?1、游戏空间(1)空间安排是否合理,促进幼儿游戏互动。(2)是否有幼儿生成新游戏的空间。2、游戏材料(1)数量是否适宜(2)种类是否丰富(3)投放是否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4)是否能引起幼儿游戏的兴趣。3、主题确定(1)能否在同伴或成人影响下选择游戏。(2)是否自主参与游戏,进入游戏。(3)能否想象新游戏主题并开展。

  4、游戏经验(1)幼儿是否具备游戏主题的相关经验(2)是否能利用经验开展与丰富游戏。(3)能否利用已有经验解决游戏中的冲突与矛盾,

  5、材料运用(1)是否运用食物的玩具进行游戏。(2)是否能创造游戏需要的角色与情节需要的替代物。(3)游戏材料是否符合游戏主题的要求变化玩。

  6、同伴交往(1)是否乐意与他人交往(2)是否能主动与其他幼儿一起玩(3)能否用自己的想法影响游戏。(4)能否把别人的想法纳入自己的游戏中。

  7、游戏语言:(1)能否大胆与人交往(2)能否用游戏情境与角色需要的语言交流。(3)能否用语言大胆表达游戏后的感受。

  8、角色扮演(1)是否有重复个别动作(2)是否有系列动作(3)是否知道自己扮演的角色,模仿角色动作游戏。(4)是否能分配角色,协调角色之间的关系。

  9、游戏情绪(1)参与游戏是否积极主动(2)是否能有目的、专注地参与游戏。(3)是否有游戏的成功感满足感

  10、游戏常规(1)在成人或同伴提醒下是否能遵守游戏规则。(2)能否自觉遵守游戏规则,爱护玩具。(3)能否行为有序,及时收放材料,物归原处。(4)幼儿是否会主动根据游戏进展、同伴矛盾自主制定游戏规则。

  三、根据年龄班幼儿角色游戏特点分析幼儿的游戏行为:(一)小班

  1、游戏情节简单零散、动作重复——生活经验少,刚刚接触游戏,内容简单、情节单一、相互间缺乏联系;小手肌肉发育不完善,喜欢做重复的动作。

  2、游戏语言交往少——幼儿以自我为中心,多是平行游戏或独自游戏。

  3、游戏缺乏角色意识——满足于摆弄操作材料,未意识到扮演的角色,有时候扮演的角色会经常转移。兴趣和注意力不稳定,易受外界因素干扰。

  4、游戏依材料而进行游戏——操作实物或具体形象的材料,游戏中动作交往多于语言交往,依赖玩具进行游戏。满足于

  玩具的摆弄缺乏交往能力。(二)中班

  1、游戏情节逐渐丰富——开始对自己将要做什么和怎样去做有了初步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2、游戏角色意识增强——对角色分配显现出浓厚的兴趣,并试图理解角色的意义,尽力表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能注意到角色之间的关系,区分同伴间的现实关系及游戏中的角色关系,但区分还不稳定,有时会因外界因素干扰而产生“角色混淆”。比如:小吃店的老板去了理发店,会玩弄理发店的材料,而忘记自己的工作。

  3、游戏主题逐步扩展——不仅对他们生活中的主题有浓厚兴趣,开始对一些反应社会关系的主题表现出探索欲望。比如:快递、饭店……

  4、游戏材料操作更多样化——不再局限于简单操作玩具,而是在游戏中对玩具的形状、颜色、基本特征表现出认知兴趣,并对事物之间的关系进行区分。如:理发店的工具挑选、超市的货物分类……

  (三)大班1、游戏的自主性、独立性、计划性逐渐加强——能自己协商分配角色,安排游戏情节,遵守游戏规则,能协商解决问题以保证游戏的顺利开展,。

  2、游戏角色逐渐复杂化,社会性加强——大班幼儿生活经验丰日渐丰富,会根据日常生活中经历的事情产生新的主题。

  3、游戏合作意识突出,解决问题能力逐步提升——能够明确角色之间的关系,并努力摆脱现实生活中同伴关系的干扰,为实现共同的游戏计划,互相配合、协商任务,遇到问题能自己想办法解决。

  4、游戏材料能自主创造——对于现成的低结构材料逐渐失去兴趣,更喜欢摆弄高结构材料,对材料进行改造和想象,充实游戏的情节发展。

  5、游戏评价中能合理评价自己和同伴的行为——幼儿语言能力和判断力均在提高,对于游戏的情况能正确地评价自我和同伴,在判断和评价中会形成新的游戏规则,促进游戏的深入探究。

  

  

篇七:幼儿园教师观察评价幼儿的现状分析

  幼儿游戏中教师观察分析与评价的研究

  摘要:在幼儿阶段,其性格特征天性好动,对于幼儿园教学中游戏的开展,能够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锻炼幼儿的思维,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其个人综合能力。并且也使得幼儿教学高效开展。当然,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对幼儿进行观察,分析和评价能够客观的对幼儿进行认知,并且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基于此教师参与幼儿游戏;教师定期更换材料以及教师之间交流信息进行策略探究。

  关键词:幼儿游戏;教师观察;分析与评价

  在幼儿游戏阶段,教师通过观察分析,能够对幼儿的各项能力进行客观地评价,以此对幼儿进行针对性能力培养,提高幼儿的综合学习能力。同时,教师在此过程中应当合理运用方法,避免干扰幼儿游戏的正常进行,并且,在评价的过程中,应该公平公正,尊重幼儿,以幼儿为主体。当然,教师在观察的过程中,应当带着问题去观察,通过不同的观察形式来提高个人对幼儿的认知,进而能够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反思与创新。

  一、教师参与幼儿游戏,提高观察的精准性

  教师是幼儿游戏参与过程中的主导者,引领着幼儿进行游戏活动。并且为了切实的提高教师观察的精准性,应当将自身与幼儿相结合,投入到幼儿的游戏过程中,通过个人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来更直观的对幼儿进行分析和评价,以此使得自己的数据更加严谨。【1】

  例如:教师为了更加深入地进行观察,可以参与到游戏过程中。如丢手帕这一互动游戏,首先教师提前准备游戏工具手帕等,然后向幼儿进行游戏讲解,全班共同围成一个圈,一个幼儿拿着手帕,绕圈走,边走边说句子,任意将手帕丢在一个人的背后,被丢到的人应该立刻捡起手帕去追丢的人,追到就拍他一下,丢的人要绕一圈跑到被丢的人的位子上坐下,输的人必须到前面做下一个丢手帕的人。并且教师应当强调注意事项,即跑的方向必须与当初绕圈的方向一致才行,

  两个人要同方向跑。教师在此过程中与幼儿共同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通过与幼儿的交流,追逐,游戏等,能够对幼儿进行客观地评价和观察,进而使得观察更加精准性。当然,教师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应当注重保护幼儿的个人安全,起到个人监督作用,并且尽量不干扰游戏的正常运行,以此使得幼儿的游戏体验能够得到提升。

  二、教师定期更换材料,提高观察的科学性

  在观察过程中,长期使用同一个观察材料,会使得教师的观察数据不够精准,幼儿对于游戏比较麻木。长此以往下去不利于观察的科学性,因此,教师在进行游戏观察过程中,应当定期更换游戏方式,提高幼儿的个人兴趣,进而使得观察更加科学性,也使得这一教学内容更加具有严谨性和有效性。【2】

  例如:教师在进行一系列游戏过后,应当进行创新,不应该局限于某一游戏长期使用。通过定期更换观察材料,能够提高观察的科学性。教师在进行丢手绢游戏一段时间后,可以开展其他游戏,如钓鱼游戏,首先教师应当提前准备游戏工具,磁铁石,细线,木棍,回形针等。然后教师让细线绑上吸铁石,固定在木棍上,用回形针当小鱼,以此来进行游戏。并且教师可以在回形针上适当加入不同的数字或生字卡片,在游戏的过程中,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其次公布游戏方法,2名幼儿展开钓鱼比赛,轮流派人上前听教师指令“开始”,然后幼儿根据指令用自制鱼竿钓起回形针卡片,先完成的那一队就得分,以此类推下去,得分最高者获胜。最后,教师针对整个游戏过程对学生进行观察,在结束后进行评价,以此来提高教师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并且通过适当的更换观察材料,提高观察的科学性。

  三、教师之间交流信息,提高观察的公平性

  在当今幼儿园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多名教师管理同一个班级的情况。因此,教师在观察过程中,应当进行相互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之间的互动,能够提高观察的公平性,并且也使得教师得到自身并没有观察到的信息,增强教师对幼儿的认知性。

  例如:教师在观察一段时间后,可以在办公室与其他教师进行信息交流。如“王老师,最近您观察得小明怎么样呀?得到了怎样的分析结果呢?”“李老师,通过小明最近游戏的观察,我发现他的动手能力特别强,并且善于与他人交流。”“王老师,除了您说的这些之外,我还发现他比较会照顾其他同学,比如在游戏的过程中,关心其他幼儿安全问题,默默进行保护,就如小红在游戏的过程中太激动,差一点从椅子上摔下来,但是小明注意了这一个问题,及时地进行了保护。”教师之间通过信息的交流,能够使得观察的结果更加公平,同时也使得教师发现自身并没有看到的内容,进而为幼儿的个人发展进行更加科学的规划和提升。

  总而言之,教师在游戏过程中,应当深入观察,科学评判,观察要有目的有计划,进而使得教学方法更加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在观察分析中,应当为幼儿的成长生活提供保障奠定基础,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幼儿个人性格特征,完善自身学习,进而使得幼儿能够全面综合性得到发展。当然,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根据幼儿的性格特征,科学合理地进行方法教学,以此使得分析数据更具有效性,幼儿的观察效果更加严谨。

  参考文献:

  [1]牛爱敏.浅谈幼儿游戏活动中教师的观察与指导[J].青苹果,2017

  [2]尹兆静.浅谈幼儿游戏活动中教师的观察与指导[J].亚太教育,2016:161.

  

  

推荐访问:幼儿园教师观察评价幼儿的现状分析 幼儿 现状分析 观察

本文链接:https://www.xpbxgsx.cn/zhuantifanwen/fanwendaquan/836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4 精优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浙ICP备15042696号-1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