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精优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发言稿 >

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发言5篇

时间:2022-12-08 09:20:08 来源:精优范文网
导读: 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发言5篇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发言  从浙江省披露的数据看至2009年末全省政府性债务余额为4579万元增长64债务负债率为2015债务率为9746偿债率2828其中省本

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发言5篇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发言  从浙江省披露的数据看至2009年末全省政府性债务余额为4579万元增长64债务负债率为2015债务率为9746偿债率2828其中省本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发言5篇,供大家参考。

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发言5篇

篇一: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发言

  从浙江省披露的数据看至2009年末全省政府性债务余额为4579万元增长64债务负债率为2015债务率为9746偿债率2828其中省本级债务率为911市县级债务率为9799明显高于省本级债务率指标逾半数市县在负债率债务率偿债率三个指标均上超过省定警戒线

  关于化解县(区)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思考摘要:地方政府债务主要是由于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和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机不匹配形成的。目前,地方政府债务水平处于各指标总体可控水平,但在具体的政府层面,地方债务规模进一步增加的同时,即将迎来偿债高峰期,在一系列外部因素的作用和影响下存在较大的风险,特别是县(区)级政府的流动性风险更为突出。各级地方政府应当结合自身资源和财力情况,积极探索防范风险的对策措施,加快推进财政预算、财政体制等改革,以彻底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关键词:县地方政府流动性风险债务转移风险夸大财政体制一、县(区)级政府的债务风险积累明显高于市级、省级政府从国家审计署对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显示,至2010年底,全国各级政府几乎都举借了债务。省级政府举借债务项目(36个)要远少于市级(353个)和县级债务项目(2405),全国只有54各县级政府没有举借政府性债务。从浙江省披露的数据看,至2009年末,全省政府性债务余额为4579万元,增长64%,债务负债率为20.15%,债务率为97.46%,偿债率28.28%,其中省本级债务率为91.1%,市县级债务率为97.99%,明显高于省本级债务率指标,逾半数市县在负债率、债务率、偿债率三个指标均上超过省定警戒线。其中宁波市政府债务余额为1458万元,增长155.34%,也高于省级债务增长率。可见,政府性债务负担随行政级次的降低反

  而是增加的。从市、县级指标来看,政府性债务积累速度大大超过其他量化

  指标,如gdp增速、财政收入增速等,有的县(区)债务余额接近或超过财政预算收入。如以宁波海曙区为例,该区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大背景下,为响应中央积极财政政策和宁波市民生工程项目建设,积极筹资用于南站改造、旧村改造、城中村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非成套房及背街小巷改造,2010年政府债务41.1亿元,2011年达到55.12亿元,增长34.1%,远远高于gdp收入9.1%和财政收入15.1%的增幅。2011年海曙区一般预算收入64.82亿元,稍高于债务余额。从近两年情况来看,海曙区负债率和债务率分别在10%和150%以上,且明显呈加重趋势,反映出政府项目仍在攻坚阶段,融资力度未有减弱的超势;偿债率有所下降,从21.5%降到16.1%,但仍在警戒线以上,反映地方债务偿债数额在增加,举债既要保障项目建设,还要兼顾还本付息,流动性风险突出。

  二、县(区)级政府偿债压力增加,未来债务流动性风险不容乐观

  从全国范围来看,未来三年内将有35%的贷款集中到期,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将迎来偿债高峰,而近一年多来实施的房地产调控使得地方政府可支配收入来源进一步减少,偿付压力巨大。如海曙区“十二五”规划按2009年已经上马开工的项目统计,以及根据经济发展规划和各项民生工程项目进度,未来五年政府性总投入约为465亿元,其中项目资金需求406亿元,还贷资金需求60亿元。从

  年度规划来看,项目资金需求在2011年和2013年最集中,以后两年逐年降低,但财务成本累积非常高,三年需46亿元,占同期资金需求25%。

  从反映区级债务风险指标的长期走势来看,未来流动性风险也不容乐观,特别是县(区)级政府偿债压力较大。如宁波海曙区负债率在后期基本能回到警戒线以内,表明随经济的增长债务总体可控,债务负担随着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逐步回到安全区域,但债务高度依赖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有一定的系统性风险;债务率长期远超警戒线,特别是财力的缓慢增长与债务的快速增长不成比例,需要加强融资管理,创新融资方式,加速资金流动性;结合预算内外收入测算的偿债率也长期远超警戒线,反映债务及付息额长期远高于预算内外收入,区财政长期处于入不敷出的境地,流动性风险非常高。从公开批露的资料看,东部沿海各省、市、县(区)政府投融资走向大抵如此,如青岛市本级债务率为42.96%,偿债率为7.69%,而青岛下辖的12区(市)的债务率和偿债率总体上高于市本级,特别是市南区、李沧区债务率均为135%,超过了100%的警戒线,有五个区(市)偿债率在20%的警戒线以上,区(市)政府偿债压力增加。

  三、多种因素造成县(区)级地方债务风险偏高监管调控从严。2011年受银监会执行“严禁新增平台贷款,严禁展期,严禁借新还旧”的信贷政策影响,政府融资形势非常严峻,全国一些在建项目后续建设资金和还贷资金紧张,全国多地出现项

  目工地停工事件,最为典型的是2011年四季度铁道部全国3000个工地停工;宁波铁路南站分为铁道部铁路和宁波市南站建设两个大工程,其中铁路工程也因为资金问题一度停工;宁波市政府下达给海曙区承担的南北广场和五条高架改造工程,由于区政府在2010年5月前合理运筹,顺利筹集了一期银团及资本金60多亿元,保证了工程进展。今年以来,随着监管层对地方融资问题的关注和稳定化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的决心,地方政府有望获得新的贷款额度。但各地银行在实际执行中,对政府融资政策限制仍未放松,如工行、交行对涉及政府投资项目融资一律不放。监管调控若长期不放松,地方财力将难以支撑项目的持续投入和还贷要求。

  地方融资平台清理。2011年地方融资平台的清理整顿,限制了一大批资产不合格、名目繁多的平台公司,要求只能保留了部分符合信贷要求、现金流充足的优质平台公司。就宁波市而言,264个政府背景公司(事业单位)中只有179家被宁波银监会认定为“一般类公司”,85家仍被认为“平台类公司”,且自2012年开始“平台类公司”要改为“一般类公司”难度大幅增加,必须经过其有贷款关系的所有银行总行认可。而且如宁波市的旧村改造和新农村建设历史上就以事业平台融资,中央对事业平台的严控导致地方政府在项目立项和工程承包、债务归还等方面带来体制性断裂。这是银监会仅仅从部门思考监管政策,而没有充分考虑各级政府承担的体制转换风险。海曙区仅有1家公司被认定为“平台类公司”,但同样面临融资困难的局势,因为优质的平台往往存量贷款规模已经很

  大,正如前面提到的数据,地区偿债率已非常高,可能面对无法融资的情况或者必须承受很高的利率,无形中加大融资成本。

  质押资产不足。各银行对贷款项目均要求抵押,基本不具备仅凭政府信用担保等贷款的可能,抵押的资产集中在土地、房屋之类的固定资产。随着房地产调控政策继续落实,房屋资产价格有下降趋势,土地资产流标、流拍的情况也逐渐增多。而作为中心城区的区级财政,一方面可供抵押的土地资源本身有限,另一方面因开发成本过高受市场追捧程度大不如前,给地方政府融资工作带来空前压力。且作为地方融资主体,特别是区级层面的融资主体,本身受“事权与财权不统一”的影响最深,政策空间极其被动,融资形势较为严峻。

  债务转移。中央、省、市事权与财权不匹配,导致债务转移或民生债务显性化。如前述宁波火车南站综合改造资金高达180亿元,由市辖的区级政府承担勉为其难。旧村改造和非成套房改造也高达上百亿元,在2009年以前都是先由市级部门筹资改造,再按市区分别承担。而现在前期筹资全部由区级政府出面,在流动性风险方面已经存下了隐患。

  民生债务显性化。一些显性债务其实也是财政隐性负担,主要由事权不配套下放的民生项目,如医疗改革、事业单位增资改革、城建道路、非成套房改造及低收入人群保障房建设等项目,海曙区因此每年要多承担支出5个亿以上,这部分资金挤占了地方政府的可用财力。

  四、地方政府债务有被夸大的可能结合工作实际,笔者认为地方政府性债务由被夸大的可能。从宁波市各县市区融资情况看,基层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至少被夸大了三分之一。主要原因是城镇改造项目由于安置房建设、旧村土地改造、项目地块拆迁建设分头推进,债务存在重复测算的情况,如前述火车南站项目的180亿元资金,其中已经包括了城市拆迁资金103.5亿元和旧村改造资金20亿元。按50%的居民要求实物安置住房计算,前期建造拆迁安置房和旧村改造获得土地等投入共计70亿元,占项目38.8%,但在某一时点计算债务资金时因项目前期分列而重复。过高的资金测算造成银行对地方政府还债能力心生担忧,审批愈加严格,上层监控愈加趋紧。五、推动内外部力量,化解县(区)级政府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债务制度化。在银监会、审计署的多头监控下,县(区)级融资主体防控风险意识得到强化,在制度建设及程度规范方面逐步完善。海曙区2011年先后出台了《海曙区政府性债务管理办法》和《海曙区政府性债务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就政府性债务的举借、使用、偿还和监督管理等作了明确规定,使政府投资项目的融资工作从此有章可依。同时区财政局也出台了相关管理制度,建立了局级融资委员会定期例会机制、资金调度使用的三级审批制度,规范操作程序。今后将继续深化制度,成立融资决策专家委员会,引入专家评审机制,对政府融资项目进行充分的论证建议,提高融资决策水平。

  项目有序化。今年,监管层关于融资平台的清理规范工作未有放松。海曙区政府在利用原有平台基础上,要求尽可能放缓项目投资步伐,集中力量,优先保证在建工程,部门配套项目暂缓开工,对新投资开工项目必须要有后续资金配套才能开工,。同时,抓紧开展各项资金回流工作,压缩2012年政府投资项目融资总量,在项目之间合理配置已取得的信用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融资创新化。由于各地政府约80%以上融资采用银行贷款方式,融资方式过于单一。银行贷款一般是3-5年为主,而项目建设完成及达到盈利水平起码在5年以上,两者期限明显不匹配,致使偿债资金难以靠项目通过自身盈利支付。未来地方政府投资不能再过度依赖银行贷款,更好的方式:一是通过平台发行长期的企业债券,这需要增加平台公司的资产和净利润,以达到发债要求;二是争取以未来有盈利能力的项目为载体争取国债资金;三是探索bt(委托代建)方式,海曙区已将区文体中心为试点进行尝试,可由受托方先行垫付资金进行修建,建好后政府再融资买进,将政府融资行为有效分散,以时间换空间;四是利用信托、短期融资、理财产品以及土地回购、带息付款等工具,创新融资方式。

  针对有论调提出“让民间资本参与进来”,笔者认为现阶段可行性不高,因为当前融资解决的大部分是民生项目和公共产品的投资,属于长期高投入低回报项目,与民间资本追逐利益的特征相悖,甚至会拖累实体企业的发展。

  债务显性化。一直以来,由于政府预算从未将政府投资项目及

  偿债资金列入预算内容,债务资金循环体外的部门和公众难以知悉投资项目情况和资金情况,政府债务问题始终有些神秘色彩,也似乎仅是财政部门应该考虑的问题。因此,将来应该考虑:一是建立政府债务预算编制体系,通过地区级两会传达到各个层面;二是对直接债务,应纳入债务专项预算管理;三是对或有负债中的显性负债,应在预算中直接体现。目前海曙区政府融资工作在区财政局设立了专门部门,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按照“管理专业化、工作制度化、监管日常化”的工作思路,组建了融资审理委员会,集各部门力量处理政府融资债务问题,但也只是在政府层面有所扩大,且主要由财政局牵头落实,公众、法人主体对此等还只停留在一些表面数据上,债务显性化仍有很远的路要走。财政部谢部长在2012年两会上也提出“将地方政府债务逐步分类纳入预算管理”,或将开启债务显性化创新“闸门”。

  参考文献:[1]搜狐财经.青岛政府债务余额约为880亿元,债务率达81%,2011年9月23日[2]新浪财经.清理政府性债务:浙江拟建追究机制,2010年10月26日

  

  

篇二: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发言

  预防化解债务风险措施及心得

  预防化解债务风险措施及心得我省围绕"停缓调撤'控增量、"降化转改'化存量、"控量提质'促转型、"开源节流'保稳定的总体思路,全力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一是强化源头管控。出台严控债务增长、防范债务风险、化解隐性债务、负面清单管理、平台公司转型、建立应急预案等系列文件,初步形成"1+N'政府债务管理制度体系。组织展开全省范围内的预算法集中学习,编发政策简读手册和工作通报,着力提升各地防风险意识。科学设置指标,根据各地债务状况,展开债务风险预警。完善考核方式,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列为市州工作绩效评估重点指标,在全面小康监测考核中对债务高风险地区"一票否决'。二是严格控制增量。实施"停、缓、调、撤'四个一批,大力压减超过财政承受能力的政府举债建设项目。对纯政府付费等5类情形的PPP项目,以及货物和建设工程等7类情形的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执行负面清单管理。清理PPP项目库,整改政府购买服务违规融资项目。探究建立发改、财政、主管部门参与的联合审批机制,从严审核项目立项。三是妥善化解存量。2021-20xx年共发行置换债券6xx8.38亿元,全面完成存量债务置换工作,全省每年可节约利息200多亿元。组织省本级和市县政府编制了化债实施方案,明确了化债

  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强化与金融机构协调,对接"险资入湘',防范"处置风险的风险'。展开高成本非标融资、违规个人借款等专项清理,排查风险隐患。

  四是推动平台转型。展开平台公司专题调研,并将调研成果转化为政策文件。清理压减平台公司数量,对整合进度执行"一月一调度、一月一通报'。指导市县逐家制定平台公司转型方案,剥离政府融资职能,分类推动市场化转型。

  五是依法开好"前门'。踩准发行时点,科学制定债券期限结构,全年发行新增政府债券834.2亿元,较好地控制了利率成本,保证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合理融资需求。建立健全专项债券风险控制机制,强化还本付息计划管理。

  六是强化督导问责。省政府建立防范化解债务风险省领导联点督导工作机制,组建由省长和副省长任组长的8个联点督导组,先后展开多轮债务督导。省债务办组织小分队分赴市县展开实地督导,实现风险较高地区全覆盖。对违法违规举债行为依法依规进行问责,压实债务管控责任。

  预防化解债务风险措施及心得为做好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工作,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横县财政局六大措施做好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工作:一、制定政府性债务化解和风险应对方案。根据自治区、南宁市有关要求,我县结合实际制定了《横县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

  处置预案》,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切实防范和化解财政金融风险。

  二、严格控制债务限额。通过对我县政府债务进行风险评估和预警,测算债务率、新增债务率、偿债率、逾期债务率、综合债务率等指标来反映当前我县政府债务风险状况,按照预警线,监控债务规模和风险。

  三、妥善处置到期债务风险。通过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系统平台,全面、及时掌握我县政府性债务变动状况。每月月底前按时将当月的政府性债务还本、付息状况录入系统,及时接收新发行的债券额度、期限。同时全面测算当年政府债务还本付息所需资金,并纳入年初预算管理。按照每季度到期的本金、利息支出,及时做用款计划,及时拨付资金,严禁出现政府债务本金、利息逾期的状况。

  四、积极向上级部门申请资金支持。为确保相关债务及时还本付息,我县财政部门积极主动向上级申请新增政府债券和再融资债券资金,以减轻财政还款压力。

  五、千方百计增加县本级财政收入。联合相关部门采用系列措施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增加税收。同时,配合横县自然资源、横县征拆办等部门,加大土地供应力度,千方百计增加土地出让金收入。增加收入绝大部分用于化解债务,确保当年到期债务能清则清,将年度化解计划落到实处。

  六、明确专人负责,专职管理政府债务相关工作。横县财政

  局明确专人负责政府债务化解有关工作,负责对接自治区财政厅、市财政局及时录入、审核、完善我县债务系统有关数据,确保债务数据真实、准确,为我县有序化解政府债务工作提供保证。

  预防化解债务风险措施及心得未来十年,中美两国将进入"修昔底德陷阱'的博弈状态。在这一背景下,美中两国各自的应对战略可简括为"美国去全球化、中国去美国化'。西方部分学者总是拿中国式市场经济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来推导出看似逻辑严密的"中国崩溃论',但往往忽略了中国在遇到经济风险时庞大的"制度可改革性'与调整效率。在过去40年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数次经济、金融风险(三角债危机、国企下岗潮危机等)都得到了及时处置和制度革新。确实,过去十年中国经济增长属于投资拉动型,背后确实是通过提升债务率来形成GDP,也因此形成了局部的"经济污染'与"金融污染'。我们认为"经济污染'是部分行业一窝蜂上马所造成的产能过剩;而"金融污染'是过度金融深入所带来的"中国巨债'。过去三五年,我们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有效化解了我们的经济污染,煤炭、钢铁、风电等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已明显缓解,企业盈利水平有明显恢复;未来三五年,有效解决"中国巨债'这一"金融污染',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周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所在。观史知今未来五年,中国将处在经济结构与体制转型的关键期。2007

  年以前我国是出口导向型经济,2008年-2021年是投资拉动型(债务驱动)经济,2021年以后我国将进入消费型社会。

  消费本身波动小,是一国经济发展的稳定器,消费稳定升级后可望带来经济较长时间的、次高速增长(5%左右),这对于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至关重要。因而,希望这一良性进程不要被某些"黑天鹅'、"灰犀牛'所影响。

  在化解了实体经济领域的产能过剩问题后,纵观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系统性风险主要包括"中国巨债'带来的债务违约风险、持续多年的房地产泡沫、中长期仍然存在的人民币贬值压力等。观史而知今,对近800年来经济金融史的研究发现:各国经济、金融危机的突发有一半以上都是由各种债务违约引发的。债务的本质是借债主体(例如政府、企业)对其未来货币信用的透支。由于债务的膨胀是"复利的滚雪球',如同癌细胞的扩散,必须尽快加以抑制,以防不治。

  此轮债务问题并非中国首次面对债务风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和2000年前后,中国曾三次面对照较严重的债务风险。

  第一次是上世纪80年代全国普遍设立的农村合作基金会,至90年代各地普遍出现兑付问题,四川、河北等地甚至出现了较大规模的挤兑风波,并酿成了危及农村社会稳定的极端事件。

  第二次债务风险是上世纪90年代的"三角债',当时的坏账规模约为2000亿元,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和发展。

  第三次债务风险是本世纪初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占银行资

  产总额的三分之一以上;在银行改革中,首次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剥离到资产管理公司的不良资产约有1.4万亿元。

  对于上述三次债务风险,中国政府通过财政补助、债务清算核销、剥离不良资产、国家注资上市等方式处理并化解了债务危机。

  债务压力几何如今,中国再次面对类似困难:2007年"次贷危机'之后,中国推出了"四万亿计划'。从那时起,中国地方政府、国有企业开始了大量举借债务的历程,至今全社会的存量债务达到了至少200万亿,与我国82万亿的GDP相比无疑是庞大的,并且债务膨胀速度过快。如何化解债务风险值得深入思索与持续关注。债务(包括本金及利息)犹如"癌细胞',治癌首先要防止癌细胞的扩散,"紧信用、降成本'是正解。当前"紧信用'货币政策执行的不错,一定要保持下去,不能像此前时紧时松、落实不坚决;但目前"降成本'没有任何起色,今年以来央行去金融行业杠杆,有一定效果,但融资成本出现了快速上升,比如:信用等级AA的企业发行中长期债券,2021年的平均利率在约4.5%,如今大约提升了200个基点,达到约6.5%。200万亿债务每增加2%的利息就是4万亿(相当于河南省的GDP);过去10年的债务膨胀里保守估计有50万亿是利息,这一点非常值得注意。而从借债主体的角度讲,政府部门债务大数约40万亿、非金融企业部门约110万亿,居民部门约40万亿,其它约10万亿。

  经过数年的债务置换,地方政府通过"旋转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平均债务成本;居民部门的债务率还不算太高,约50%;较为特别的是非金融企业部门的债务违约风险,该部门的债务率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排在首位。近期,由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国金融研究中心等发起的中国社会融资成本指数显示:当前中国企业融资平均融资成本为7.60%。

  对策建言我们的研究认为:2021年以前新增货币还能产生"债务推动投资'的效果,此后新增货币大部分是用于偿还利息、"借新还旧',而且这一现象还在加剧。2021年的新增货币供应量约为19万亿,而其中用于利息支出的保守估计在14万亿左右,几乎腐蚀了新增货币的一大部分。理论上,高息债务持续这样滚下去,会让新增货币全部用于偿还利息,政府、企业无力新增投资,经济将趋于停滞。因此,"降成本'应当是"十九大'后相关主管部门首要解决的问题。其次,应当稳定外部环境,借助当前美元指数走势较弱的态势,维持当前人民币稳中有升的预期,为未来债务违约率上升、破产重整,可能带来的人民币贬值留出空间。避免形成单边的贬值预期、造成资金外流,加剧债务偿还压力。第三、对于企业部门债务,快速重组"僵尸企业',及时止血,切不可拖延致使名义债务持续扩张。监管部门应该敦促金融机构(包括银行、信托、证券)从财务困难企业中尽快确认没有恢复希

  望的企业,停止输血并进行不良资产重整或处置,提升债务回收率,把损失降低;若合计到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可能形成阻碍,可通过建立一个强力的独立实体来执行"僵尸企业'识别。处置过程中还可引入专业的资产管理公司或债转股公司;同时,国家为失业工人提供失业保险支持,减轻因企业破产带来的负面社会影响。

  第四、对于政府部门债务,偿债压力大的地方政府可出售不能产生现金流的国有非经营性资产,例如成都市当年把政府办公大楼出售改为"金融城',为后来成都在西部崛起奠定了基础。也可借鉴国外一些有效的偿债革新,例如:意大利政府近年应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售后返租'方式,将政府的非经营类资产出售,以获取资金偿还债务,同时租赁使用售出资产,从而缓解政府短期的偿债压力。

  第五、在必要的状况下,可以突破目前法理的限制,尝试个别债务特别严重的地方政府进行破产重整。具体措施可包括:1)降低财政建设支出,限制所在区域的政府基础设施和公益项目建设;2)对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进行行政追责、过程审计;3)上级财政部门进行托管,并给予适当的财政救助;4)协调相关金融机构进行债务展期,减轻短期偿债压力。

  

  

篇三: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发言

  从某方面来讲政府机构作为市场宏观调控者其自身调控水平的高低受到了社会各界及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但不可否认的是一方面由于缺乏规范的监管机构的约束和监督从而导致其在进行监管过程中各种债务问题无法得到有效监管从而增加债务风险的同时也极大地降低了所融资金的使用效率进而给国家的整体发展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债务监督问责机制的缺位主要体现在公众缺乏对地方政府债务有效监督具体而言就是在实际监管过程中地方政府债务相关信息披露不透明不彻底不仅导致其债务规模和债务投向的模糊性对其监督职能的发挥也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关于地方性政府债务风险化解的对策与思考

  作者:金国林来源:《中国房地产业·中旬》2020年第11期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我国政府对于化解重大风险工作越来越重视,债务风险作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组成内容,近年来更是得到了政府的重点关注。地方性政府作为我国政府的基本组成单元,其存在的债务风险不仅能够反映出政府收支工作的实施情况,并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国家在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方面的问题。本文对关于地方性政府债务风险化解的对策与思考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对策

  地方政府债务资金的运用不仅会影响到该地区的资本存量,对于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也能起到一定的调控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债务风险。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形成原因主要在于两个财力缺口,分别是“天然型财力缺口”和“竞争型财力缺口”。为促进地方发展所形成的巨大财政压力逼迫地方政府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发债的成本的关注或重视,从而形成债务风险。

  1评价原则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审计评价的原则是通过评价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风险、结构风险、偿债风险和违约风险,然后根据这四个风险指标来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控制标准进行总体评价。评价原则要求评价执行主体有效地实施控制整个债务风险。各级政府债务的举借、使用、偿还和监督管理过程中,规模风险和结构风险在举借方面从根本上规定了地方债务的风险大小,在地方政府举借行为之后的偿还过程中贯穿始终的是偿债风险和违约风险。因此,指标的设定需要从这四个角度出发,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评价和审计。

  2政府债务的风险问题

  2.1管控不严

  虽然中央政府不断加大从严从紧管控政府债务的力度,但是相关政策的执行力度及效果偶有不足之处。财政部年度财预文件发布之后,部分政府对融资举债未能进行充分的统筹规划、合理安排,需要进行整改的地方未能按照要求采取及时、全面的应对措施或相关措施执行不到位,这也造成其整改效果相对不够理想,难以对政府的债务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同时,由于融资举债大部分是在政府部门的引导下开展的,这就导致其存在一定的监管漏洞,造成政府的违规融资举债存在真空,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债务的积累速度,最终给政府带来严重的债务风险。

  2.2地方政府债务的监督问责机制

  在当前城市化、工业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的产业时代背景下,企业数量不断增多、市场规模逐渐扩大的同时,企业间的竞争愈演愈烈。从某方面来讲,政府机构作为市场宏观调控者,其自身调控水平的高低受到了社会各界及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但不可否认的是,一方面由于缺乏规范的监管机构的约束和监督,从而导致其在进行监管过程中,各种债务问题无法得到有效监管,从而增加债务风险的同时,也极大地降低了所融资金的使用效率,进而给国家的整体发展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债务监督问责机制的缺位主要体现在公众缺乏对地方政府债务有效监督,具体而言就是在实际监管过程中,地方政府债务相关信息披露不透明、不彻底,不仅导致其债务规模和债务投向的模糊性,对其监督职能的发挥也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3债务化解的措施对策

  3.1改进定价机制

  首先,在专项债的发行方面,应逐步减少行政干预,推进其市场化运转。其次,在专项债的定价方面,应以科学的定价模型为基础,引入流动性风险溢价、信用风险溢价、无风险利率等指标,构建切实可行的市场化利率形成机制。再次,专项债券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是债券价格市场化的基础,应当积极鼓励非金融机构、本地化投资主体或个人等多元投资者持有专项债券。最后,应不断完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全流程运转机制,包含交易、回购、质押等多重功能。

  3.2注重规划先行

  化解债务,理念转变是前提,规划要先行。化解债务风险,要有长期的规划。在编制規划时,除了发展规划外,发展的资金从哪里来,也要事先统筹谋划,通过综合性的融资方式与渠道来进行。

  3.3隐性债务风险化解

  缓解财政压力,构建“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从而为地方政府减轻因权责不明而额外背负的财政负担。在共享税的分成方式与分成比例方面也要逐步完善,打造升级以环保税、房产税、资源税为主体的地方财税体系,为地方政府提供充足、可持续的可支配财力,缩小财政收支缺口,构建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关系。除此之外,对于目前过于看重经济效益的官员晋升考核机制,应引入财政可持续性作为重要指标,以改变目前普遍存在的地方政府目光短浅的现状,从根本上使得地方政府自给自足、持续发展成为可能。

  4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部分政府为了改善当地的民生、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通过融资举债的方式建设了不少的公益项目,但是其难以给政府带来经济上的收入,这就会给政府带来不小的债务压力,随着债务规模的不断增加,最终导致债务风险的形成。因此,就要结合其债务风险的形成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改善措施,为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

  [1]陈凌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与预警指标体系设计[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01):190-192.

  [2]张振华.保险资金助力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探究[J].中国保险,2019(07):48-52.

  [3]高青.新时代背景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浅析[J].纳税,2019,13(35):198.

  

  

篇四: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发言

  表态发言

  交发集团坚决提高政治站位,把债务风险防控和化解工作作为当前一项重要政治责任,从政治大局出发,以最强烈的紧迫感和责任担当,坚决服从市委、市政府指示要求,坚决执行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坚决守住风险底线,绝不当逃兵、绝不拖后腿。同时,坚持以市场化、现代化为导向,进一步加快集团公司自身转型发展,聚焦发展交通主业,加快发展资本运作和资产经营板块,不断增强企业自身造血功能,坚决打好、打赢防范化解债务风险的攻坚战!

  

  

篇五: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发言

  同时要努力构建多重评估主体机制以政府组织社会公众专业机构等多重评估主体为核心构建科学有效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机制使评估工作专业化科学化并将其列入地方政府主要领导干部任期目标和工作业绩考核内容弱化地方政府唯政绩唯gdp的过度举债冲动为减小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设计长效保障机制

  化解地方政府债务对策建议

  [提要]城方与地方债务问题一直是我国财政体系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由来已久,痼疾难消。本文结合地方政府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现状,分别从不同层次和角度对地方政府债务的规范治理提出对策。关键词:城市地方债务;地方债务风险;政府信用;风险化解城方与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是困扰我国财税体系由来已久的问题之一。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当前已痼疾难消。目前我国的地方政府债务构成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由政府正式允许和批准发行的地方政府公债和债券;一部分是在政府批准之外,各地为发展经济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绕开和规避国家法律法规的各种举债行为所导致的地方债务。我国各省基本上都有各种形式、不同规模的债务,其中债务总量占比相对较低的是省级与乡级地方政府,而占比较高的是市与县两级地方政府,也即是城市地方债务。2013年末,根据国家审计署公布的《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截至当年6月底,全国各级地方政府债务总量为20.69万亿元。其中,担负偿还责任的债务10.89万亿元,担保责任的债务2.66万亿元,或有救助责任债务4.33万亿元。同时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地方债务表现出几个显著的特点:债务期限错配严重,债务增长快速,且是越到基层其相关政府债务增长越快,等等。2014年是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集中到期的高峰年份之一,到期债务约有近3.5万亿元;未来3年里还有将近10万亿元债务即将到期。相关地方政府面临着巨大的集中偿债压力,系统性偿付风险的防范急需破题。在各类解决渠道中,由于各地债务结构及其财务状况千差万别,因此化解地方政府债务的方式也有所不同。但总体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合理界定政府间事权。合理界定各级政府间事权的前提是要按照受益范围和效率的原则进行科学界定。各级政府间的事权的界定,有利于各层级政府各司其职,各司其责,有效地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政府间事权的界定,有多种方式,但主要应根据事权相关构成要素进行划分。而政府的事权通常由决策权、监督与执行权、支出权等要素构成,因此当进行政府事权划分时,应当针对上述事权进行界定,以提升政府行使相关事权的运作效率。同时,在上述事权中,提供公共产品是地方政府的主要职责。对于全国性公共产品来说,应主要由中央政府提供。就地方性公共产品来说,如果地方政府因财力所限难以提供全国基准水平的公共产品,中央政府应给予一定的纵向转移支付来予以支持。对于区域性公共产品来说,可由相关的多个地方政府联合提供;如果由于特殊原因无法实现由多地联合提供时,可由相关其他地方政府给予一定横向的转移支付。对于中央与地方共有的交叉性公共产品来说,宜以属地原则,地方政府管辖范围内的事务交由地方负责,超出这一管辖范围之内的事务则要交由中央政府协调解决。同时,为保障事权划分与界定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这种事权划分原则应当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下来,并要坚决杜绝上级政府任意变更下级政府事权的错误做法。

  2、建立科学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价体系。建立新型、科学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价体系是有效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首先,要明确地方政府对于债务管理的分内职责,确立一套科学规范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指标体系,以便客观反映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能力、水平、尽职度和管理效果。同时,要努力构建多重评估主体机制,以政府组织、社会公众、专业机构等多重评估主体为核心,构建科学有效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机制,使评估工作专业化、科学化,并将其列入地方政府主要领导干部任期目标和工作业绩考核内容,弱化地方政府“唯政绩、唯GDP”的过度举债冲动,为减小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设计长效保障机制;其次,要完善干部责任追究制度。对于违规、违法决策、大搞政绩工程的干部,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对造成经济损失的,应追究法律责任。3、合理规范地方政府的融资制度。从我国未来经济发展趋势来看,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潜在需求仍然较大,因此妥善处理好地方政府的存量与增量债务、规范相关举债融资机制十分重要。从长远来看,通过发行市政债券方式,替代现有的地方政府融资模式,是推动地方举债融资机制走向阳光化的重要基础。同时,未来市政债券的发行与财产税相搭配,可以有效助推城镇化建设。同时,为防范地方债务风险,应将市政债务纳入预算管理,为此应修订预算法,尽快建立政府债务监控体系和风险评价体系,全面规范政府的债务管理。除了发债方式外,也可以尝试以信托方式、城市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方式等进行融资。但无论以何种方式融资,都应加强风险防范和风险监控意识,完善相关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并防止地方债务风险向中央转化,以规避地方政府债务系统性风险的发生。4、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的借用机制。在举债主体上,要严格控制政府性负债主体的数量,加强举债主体的管理。其次要加强对原有的负债主体的清理、整顿,合并分散的地方性政府债务主体;有效监控地方政府发债主体行为,对于偿债能力差、风险大的主体要取消其发债资格。最后应注意将所有偿债主体全部纳入监控体系。同时,应规范地方政府的担保行为,加强对地方政府担保行为的管理和监控。对于市场竞争性项目,要采取借款单位与贷款机构借贷直对方式,财政从理论上不应该给予担保;对于的确需财政担保的项目,为了减小债务担保风险,政府应针对不同项目的性质和特点,完善反担保、分级担保和实物担保等措施。在举债的规模上,地方政府的债务监管部门应及时动态地监控债务发展规模,尤其要注意加强对债务结构的监控和优化,加强长、中、短期债务结构的合理搭配。5、规范地方政府债务偿还机制。一是应制定相关政府举债及偿还法。对政府的举债范围、方式、规模、使用和监督等,进行法律规范;二是要明确偿还责任。政府部门承诺或担保的项目,由最终债务人偿还。其中,有收益的项目所形成的政府债务,由项目收益偿还;无收益的项目则由政府预算安排偿还;三是要建立和规范偿债责任制。按照“谁借谁还谁受益”的原则,建立相关项目单位的责权利与借用还相统一的偿还机制。同时,将债务的“借用还”纳入干部绩效考评与离任考评的审计范围;四是要建立政府债务偿还准备金制度。这一制度是完善和保障债务偿还的重要基础。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必须每年按债务余额的一定比例设立偿债基金,以防范借债风险的发生。同时,这项资金应当实行专户管理,按比

  例提取,以当年地方可用财力安排预算;五是要积极推行债务信用评级制度。建立和完善一套预警、监测指标体系以评估地方债务的信用风险水平,并对债务实行跟踪管理,规范相关支出行为,对不能及时偿还债务的部门和政府,应严格限制其新上项目与政府支出;六是建立最终债务人制度。这一制度是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行为,约束其履行所承诺的债务与担保责任的重要保障。主要参考文献:[1]张海星.地方公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选择[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0.5.[2]张青,周菊芝.地方政府债务预算与地方财政风险控制[J].湖北财税,2003.8.[3]张睿,陈卫华.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与债务管理[J].科技与管理,2005.2.

  

  

推荐访问: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发言 债务 化解 发言

本文链接:https://www.xpbxgsx.cn/zhuantifanwen/fayangao/1245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4 精优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浙ICP备15042696号-1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