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精优范文网 > 思想汇报 >

《红楼梦》的思想价值16篇

时间:2022-11-25 15:50:05 来源:精优范文网
导读: 《红楼梦》的思想价值16篇《红楼梦》的思想价值  《红楼梦》的思想文化价值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大概不会想到,在他身后,一

《红楼梦》的思想价值16篇《红楼梦》的思想价值  《红楼梦》的思想文化价值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大概不会想到,在他身后,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楼梦》的思想价值16篇,供大家参考。

《红楼梦》的思想价值16篇

篇一:《红楼梦》的思想价值

  《红楼梦》的思想文化价值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大概不会想到,在他身后,一部《红楼梦》成为世人永远评说的对象。

  一部小说要受到读者的关注,决不仅仅是因为它讲了一个精彩的故事,或塑造了一系列个性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精彩的故事和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所表达出来的主题。对于《红楼梦》来说,似乎还不止于它那个众说纷纭的主题,更重要是它所透露出来的信息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提升和超越。

  首先,《红楼梦》在艺术上突破了中国传统小说自宋元以来的话本模式注重故事情节的特点,把诗歌这种文学形式完美地融入了小说这种文学样式中,使小说这种文学形式也具有中国古典诗歌富于诗情画意的特色。中国古典小说成熟于宋元时期的话本和拟话本小说。话本和拟话本小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故事的情节性和内容的道德说教性。这与中国古典文学的主流形式诗歌注重诗情画意的意境美和浓郁的抒情性是相悖的。《红楼梦》突破了中国古典小说和中国古典诗歌之间的隔阂,把古典诗歌的审美趣味和表现技巧引入了小说的创作之中,使之呈现出与传统古典小说皆然不同的审美趣味。《红楼梦》不是以情节的故事性取胜,而是以充溢其中的诗情画意吸引读者。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红楼梦》中有大量的诗词歌赋,其数量之多,超过了任何一部中国古典小说,并且这些诗词歌赋不像其他小说那样仅仅是故事情节的点缀,而是全书的有机组成部分,缺少了这些诗词歌赋,整部小说的结构就会受到伤害。另外,《红楼梦》中的这些诗词歌赋几乎都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如《红楼梦曲》、《葬花吟》、《秋窗风雨夕》等。另一方面,《红楼梦》中很多场景和情节都极富诗情画意,最典型的如“宝钗扑蝶”、“黛玉葬花”、“宝琴立雪”、“秦雯撕扇”、“湘云醉眠海棠”、“黛玉焚稿断痴情”等,这些场景和情节都深得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美,简直就是一首首优美的小诗。

  其次,《红楼梦》在思想上突破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男轻女的价值取向,明确表达了“褒女贬男”的价值取向。在古代社会,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重男轻女是一种普遍的价值取向。在西方,从18世纪的启蒙运动开始,人们逐渐从法理上否定这种价值取向的合理性,当然,真正实现男女平等还需要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在中国,重男轻女的思想似乎比西方更为严重,而且从法理上否定这种价值观念的思想始终没有从自身的文化传统中嬗变出来。不过,几乎和西方思想启蒙大师同时,曹雪芹用文学作品这种相对感性的方式表达了和西方的启蒙大师几乎一致的内容。在《红楼梦》中,他曾借贾宝玉之口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这种言语在当时无疑是惊世骇俗之论,是对传统价值观念的公然挑战。曹雪芹不但借贾宝玉之口明确提出了这种与传统的“重男轻女”皆然相反的“褒女贬男”的观点,更为重要的是,他的这种思想一直贯穿在《红楼梦》全书的创作中。在《红楼梦》中,最为光彩夺目的几乎全是女性:贾府地位最高、最受人尊敬的是贾母,贾府

  的实际掌权者是王熙凤,贾府最有远见的人是秦可卿,贾府最有管理才能的人是探春,贾府最有才华的人是大观园中的一班小姐,贾府最纯洁、善良,最有个性的人是大观园中的一群丫头……而且作者对他们持肯定和赞赏的态度。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是贾府的男人们,他们一个比一个无能,一个比一个无耻,贾敬修道炼丹,企求长生不老,贾赦胡作非为,贾政是个假正经,至于贾珍、贾琏、贾蓉、贾瑞等人就更不用说了。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中也可以明显看出作者“褒女贬男”的价值偏向。这种观点看似或许有些极端,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之下,这实在是一种迫不得已的表达方式,其实他是通过对长期受压抑的女性的褒扬,否定传统的那种“重男轻女”的价值取向;他骨子里所追求的其实就是男女平等,就是人和人之间的平等。

  再次,《红楼梦》突破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重视社会秩序轻视个体生命的价值局限,充分表达了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关怀。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最大的特色是重视社会秩序,轻视个体生命的苦难;社会秩序的稳定是最高的价值追求,为了维护社会秩序,牺牲个体生命的幸福在所不惜。漠视个体生命的苦难,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价值观念。当然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也有一些微弱的声音表达过对个体生命的关注,但这些声音过于微弱了,往往完全被主流文化的声音所掩盖。《红楼梦》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强有力地唱响了轻视社会秩序重视个体生命价值的声音。这一点在《红楼梦》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作者对待宝黛爱情悲剧的态度。宝黛爱情悲剧是贯穿全书的主要故事情节,宝玉和黛玉之间的爱情是纯洁和真挚的,这无庸置疑,但最终却以悲剧而告终,因为贾宝玉和林黛玉都没有掌握自己命运的权利,他们的命运掌握在贾母、王夫人等人的手中,而贾母、王夫人在选择他们的命根子贾宝玉的妻子的时候,首先考虑的绝不会是爱情这种个体生命的追求,而是这个未来的媳妇能不能担当起贾府未来女主人的重任。于是,他们经过慎重考虑,选择了薛宝钗,牺牲林黛玉。正是他们的这种选择使象征个体生命追求的“木石前盟”输给了象征人间秩序的“金玉良缘”,最终造成了宝黛爱情悲剧。这在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下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但作者绝没有为此讳饰,而是特别真实地展现给了人们,并对悲剧主人公给予了极大同情,从作者的这种价值偏向中不难看出他关注的是个体生命的幸福,而不是社会伦理秩序。其次,贾宝玉和林黛玉这两个主要人物形象的言行和情感也证明了这一点。贾宝玉和林黛玉无疑是作者倾注心血塑造的两个人物形象,他们的思想和追求无疑也折射出作者自己的思想和追求。先看贾宝玉,他不但厌弃功名富贵,而且公开表达对封建伦理秩序的不满,他喜欢厮混在脂粉堆里,是因为那些女孩子葆有生命本来的天真、善良和纯洁,还没有被社会环境毒化。每当这些弱小的女孩子和无形而庞大的社会伦理秩序发生冲突时,他总是站在这些弱小的女孩子一边。再看林黛玉,她似乎从来不懂得怎样看风使舵、讨好贾府上下人等,以争取自己和贾宝玉婚姻的筹码,她似乎不会这样做,也不屑这样做,在那个为了自己利益明争暗斗甚至不惜丧失人格的环境中,她却把自己的自尊看得高于一切,甚至到了一种偏执的地步;她从落红中看到了生命的脆弱和短暂,所以才有常人难以理解的“葬花”之举;她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和贾宝玉之间的爱情,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透过贾宝玉和林黛玉这两个主要人物形象的思想感情,我们也可以明显地同看出作者关注的是个体生命的幸福,而非社会伦理秩序。

  

篇二:《红楼梦》的思想价值

  论《红楼梦》的价值摘要:《红楼梦》是了不起的。它在中国古典文学里,带来了一个全新的空前未有的东西---就是把女人当人,对女性尊重。它既是女性的颂歌,又是女性的悲剧。在艺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它的叙述和描写就像生活本身那样丰富、深厚、逼真、自然。《红楼梦》展现的情节就像生活本身那样,具有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

  关键词:红楼梦女性巅峰之作独特价值

  1.《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红楼梦》写人物完全打破了"好人一切都好,坏人一切都坏";的写法,他写的人物都植根在各自具体境遇之中,都活动在纵横交错的复杂的社会关系之中,其性格受着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包含着复杂的甚至相互矛盾,表现出多方面的特征。《红楼梦》的世界是作者在生活的基础上虚构出来的,环绕着贾、林、薛的爱情婚姻像辐辏式展开的众多事件,以及它们之间互相勾连又互为因果的复杂关系,都像是天然浑成,一点不见人工斧凿的痕迹。

  《红楼梦》完全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单线式结构,它以贾宝玉为中心人物,以贾、林、薛爱情婚姻纠葛为贯串线索,但作者不像通常的单线结构方式那样把与中心情节有关的各种社会关系弃置不顾,专一去描写中心的人物和事件,而是把中心的人物和事件放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与生活环境中的各种矛盾线索齐头并进,并且揭示出中心情节和其他各种情节之间的内在联系。

  2.《红楼梦》的独特价值

  《红楼梦》不是简单的一部小说作品,几百年来在世界上所拥有的巨大影响力,已经超越了文学的范畴,她的最大的魅力是她所体现的中华民族传统的思想体系和价值观,从宏观层面的宗教信仰,到微观层面的举止礼仪,无所不包。《红楼梦》里的核心要素都是中国文化所"独有";的,宝玉和贾政的父子关系,宝黛之间的爱情,忌讳文化,亲属关系,他们有着中国文化和思想的最独特的印记,比如中国的亲属关系,以及附着在亲属关系之上的种种情感,这些只有我们中国人能够明白,并且乐在其中,可是在对外传播中,这些独有的文化价值观却往往会"失真";。

  中国文化史并不缺少艺术成就巨大的作品,但是,像《红楼梦》这样集中国思想和艺术之大成的作品并不多见,能够单独拿出来当作中国文化的一个标志,还是得靠《红楼梦》。《红楼梦》是部现实主义作品,关注的是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和内心情怀,她是普通中国人的心灵史、生活史,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个人情怀、爱与恨、喜与悲等等,都深深地印刻在这部作品里。正因为这种"独有";的文化价值观,所以,一百多年来,世界各国都在孜孜不倦地翻译《红楼梦》都在力图希望通过《红楼梦》来解读中国人的性格特征、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而我们自己呢,唐诗、宋词和《红楼梦》,这是每个中国人最基本的文化功课,我们民族一代一代的文化传承。有的外国人说我们中国人缺少文化价值观,其实《红楼梦》是一曲女儿的赞歌,一曲青春的赞歌,大观园的女儿们无论是被压抑的,还是被扭曲的,都怀着对青春、对美、对幸福的强烈渴望与热切追求。

  3.《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

  传统的文学作品中的女性生活,是按照男权主义的尺度加以表现的,因而只能是作为"附属";来对男权主义的观念和主张加以注解,并不能触及女性生活和女性权益的实质。

  《红楼梦》对女性生活和生存状态的关注,促使作者把创作的重心由男权视角转移到女子文化视角上来,并以女性性别意识与身份的认同为基础来观照女性生活及生存空间。将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建立在两性相悦、心心相印的基础上,并以女性情感意识为基点,不断向外拓展、延伸,遂形成了温柔缱绻、逼真细腻的女性情感世界。

  《红楼梦》中所描写的女性敏感聪慧,感情丰富,阅读能力、表达能力都比男性要强,多具文人气质和文艺才华,更可贵的是具有管理和参与社会的才能。

  就女性形象而言,在《红楼梦》这个纯洁的女儿世界中,众多的女性形象可谓个性鲜明神采各异,她们的音容笑貌、举止言谈,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不尽的想像。这些女性极富才智,或长于理智思考,或长于情感表达;或长于做诗填词,或长于挑琴绘画;或长于家政管理,或长于针黹女工,都不同程度地体现着传统社会男性性别角色的某些特征,闪烁着异性的光彩,诠释着人物的性格内涵。,《红楼梦》里就有我们传统的文化价值观,我们自己需要倍加珍惜。比如《红楼梦》中探春这一形象,在作者眼中,她是像水晶般透明的人物,她的相貌、才情和品格具有超群拔俗的风韵。她因势利导,持正不阿。为改善贾府处境,勇于改革。探春的管理方式,对现代社会之人际关系调节及现代管理也是有着现实的启发意义的。必须承认,《红楼梦》的女性观是集中地表现于贾宝玉对待女性的态度上的。读《红楼梦》必须要弄清楚宝玉对待不同女性的不同态度"婆子可杀,女人可恶,是《红楼梦》中女性最具奴性的一类,只有大观园中的女儿们在"风刀霜剑严相逼";的处境中坚守自尊与独立,是宝玉所爱。

  曹雪芹用一生心血写就的《红楼梦》成就了伟大,感动了世人。他用近乎白描的手法,为后人创作出了许多有血有肉、有哭有笑,让人难忘、令人思索的经典人物形象。譬如聪慧圆滑的宝钗、淳朴乐观的刘姥姥。从她们身上我们不难看出,人物性格,冥冥之中也就注定了一个人的一生。道不完的《红楼梦》说不完的人物性格,它博大的思想内涵值得我们永远探求。

  参考文献

  【1】李秀丽.传统社会性别角色的错位----兼论《红楼梦》的女性立场.语言学刊,2005

  【2】孙淑慧.《红楼梦》对封建社会女性的形容与刻划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

  【3】熊钟霞.中学语文教学与现代女性意识的培养以中外文学作品中典型女性形象分析为例.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高娓娓.试析《红楼梦》女性主义观念的确立与消解.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7.

  

  

篇三:《红楼梦》的思想价值

  《红楼梦》的现实意义

  《红楼梦》的现实意义《红楼梦》在继承中国古代小说艺术传统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创造和发展,达到了我国古典小说

  前所未有的高峰。问世后,引起人们评论、研究它的浓厚兴趣,并形成一门专门的学问――红学。《红楼梦》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一、《红楼梦》对中国古典小说的形象塑造进行了一次历史性的总结,塑造出一大批高度个性化的

  艺术典型,从而完成了具有中国古代民族特色的现实主义人物艺术的发展历程。1.《红楼梦》完全改变了以往小说人物类型化、绝对化的描写,写出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丰富性。

  作者严格依照生活的本来面目进行创作,“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他笔下的人物往往“正邪两赋,善恶相兼”,大都是多侧面、多棱角、多变化的圆形人物,真正打破了“恶则无往不恶,美则无一不美”的传统人物描写模式。

  2.《红楼梦》写出了人物形象的独特性格,人各一面,毫不雷同。书中所写多为年轻女性,年龄、身份、教养、生活环境相近,作者以其精湛的技巧塑造了一批同中有异的艺术典型。之所以能达到如此效果,与作者创造性地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有关。第一,打破以往小说的传奇性特征,通过日常琐屑的生活细节,对主要人物的独特性格反复皴染。第二,借助于对比与映衬手法,使人物既立体、丰富,又鲜明、独特。作者不仅使那些性格不同的人物在对比中显得异常分明,而且能使那些性格相似的人物显出各自的独特性。第三,通过环境描写和气氛渲染衬托人物个性。

  3.在《红楼梦》之前,中国古代小说的心理描写相当薄弱,《红楼梦》在人物内心世界的开掘上却最见功力。作者运用多种方式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形神毕现,入木三分,成功地揭示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内心深处种种隐微曲折的情感。有时是直接以内心独白的形式将人物的所思所想剖析得细致入微;有时是将人物的心理活动外化为具体可感的、确定性的动作、语言和景物,以之来间接地传达人物的心理;有时还将笔触深入到梦境和潜意识的层面,使心理写实和主观表意相结合。《红楼梦》代表着中国古代小说心理描写的最高成就。

  二、《红楼梦》工于叙事,彻底摆脱了说书体通俗小说的模式,极大地丰富了小说的叙事艺术,为小说能真实地反映丰富复杂的社会生活和生动地刻划众多的人物性格,找到了理想的艺术形式。

  1.写实与诗化相融合的叙事风格。《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写实小说,又是一部表意性很强的诗体小说,它既显示了生活的原生态又充满诗意朦胧的甜美感,既是高度的`写实又充满了理想的光辉,从而形成了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即写实与诗化的完美融合。整部小说雄丽深邃而又婉约缠绵,既直面现实人生,有人情世态的充畅刻绘,又富于意韵雅趣,有真挚浓郁的感情色彩。这样就真正在新型的叙事文学体制中实现了化俗为雅,雅俗兼容,提高了小说的艺术品位,又实现了古代叙事文学与抒情文学艺术传统的融合创新。

  2.浑然一体的网状叙事结构。《红楼梦》彻底突破了古代长篇小说单线结构的方式,采用了多条线索齐头并进、交相连结又互相制约的网状结构。全书由神话世界、理想世界和现实世界构成一个立体交叉的宏大结构,把众多的人物和纷繁的事件组织在一起。同时书中的每个事件无不百面贯通,筋络相连,都有它的来龙去脉;各个事件互为因果,连环勾牵,毫不间断。可以说,《红楼梦》是作者用生活的彩线织成的一幅艺术巨锦,巧夺天工而又自然浑成。

  3.转换灵活的叙事视角。在叙述者问题上,《红楼梦》突破了说书人叙事的传统,作者与叙述者开始分离,作者退隐到幕后,由作者创造的虚拟化以至角色化的叙述人来叙事,在中国小说史上首次自觉采用了颇有现代意味的叙述人叙事方式。在叙事角度问题上,作品创造性地运用叙述人多角度复合叙述,取代了说书人单一的全知角度的叙述,这样既使叙述视角灵活多变,又有利于多层次、多角度地刻画人

  物。三、《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中语言艺术成就最高的作品。它以当时北方口语为基础,融汇了古

  典书面语言的精粹,经过作者苦心营构,穷力追新,形成了简洁纯净、洗练自然、准确精美、具有浓厚生活气息和强烈感染力的文学语言。它的叙事语言平实自然,通俗生动,富有立体感和表现力。它的人物语言能准确地显示人物的身份和地位,能形神兼备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高度的个性化。《红楼梦》的语言确实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成熟、最优美的语言。

  《红楼梦》利用了神话的背景和浪漫的情调,却没有因此丝毫减弱对于作者所生活的时代以及社会的猛烈批判。在作者的笔下,男性世界心智低下、道德败坏、政治黑暗、司法不公、生活糜烂、猥琐无能、奸诈虚伪、贪婪暴虐、无可救药。与丑恶的男性世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个短暂存在于大观园中的小小“女儿国”却表现出截然相反的美好品质。然而如斯之美的世界最后也难逃彻底毁灭的命运。这就是《红楼梦》所描绘的最大、最令人痛心的悲剧,是早于艾略特200年的“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净”这种中国式的“荒原意识”。从思想意义上来看,《红楼梦》的作者在小说中所提出的“不失赤子之心”,显然承继了晚明李贽的“童心说”;而其对于现实的彻底否定,显然又与后世龚自珍的“四海皆秋气,一室难为春”心意相通。《红楼梦》的作者显然有着一脉贯通的价值体系———这就是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一个绵长的人文传统:以个体生命反抗历史进程中的暴政、强权和谎言。从政治意义上来看,《红楼梦》的出现仿佛世尊树一指而降魔,将所谓“盛世”的假相打得粉碎。要而言之,《红楼梦》与现实的关联是多方面的,她不但以精湛的叙事艺术给后人以启迪,而且以深刻锐利的现实批判精神,以及用血泪做诚实见证的文学立场拷问现代作家和诗人的灵魂。

  就题材内容而言,《红楼梦》是中国小说史上继《金瓶梅》之后一部伟大的世情小说。它将人情世态寓于粉迹脂痕,把世情小说的创作推向最高峰,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的艺术水准迈上一个新台阶。在它之后,一些狭邪小说、鸳鸯蝴蝶派小说都曾模仿其笔法,现代、当代作家中受其沾溉者也为数不少。

  《红楼梦》以其杰出的现实主义创作成就,为当时和后世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经验,以它为题材的诗词、戏剧、曲艺、影视、绘画、舞蹈、雕塑等作品,举不胜举。《红楼梦》还流播海外,成为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奇葩。

  

  

篇四:《红楼梦》的思想价值

  一家子亲骨肉却一个个像乌眼鸡似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两府之间各房之间妻妾之间嫡庶之间妯娌之间主奴之间奴仆之间矛盾重重明争暗斗第七十回的抄检大观园是这些矛盾的一次大暴露闹得乌烟瘴气大有剑拔弩张之势

  浅析《红楼梦》中的人物意象与其思想价值

  摘要:《红楼梦》作为一代经典作品,通过贾宝玉与林黛玉的悲剧爱情故事,讲述了贾、史、王、薛四个显赫的封建家族的繁荣衰败,折射出没落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同时表达出了作者反封建,显现一定程度追求民主自由的近现代思想

  关键词:封建社会繁荣与衰落林黛玉贾宝玉反封建

  “风花雪月大观园,十年命途多揣测”这是我读完《红楼梦》后最深刻的感慨,作为享誉整个文学界的一代精品作品,《红楼梦》的确有着它迷人的吸引力。每每阅读它,就仿佛是在欣赏着一幅色彩分明层次丰富的画卷,令人赞不绝口。其中上到稀世珍宝,下到日常生活的饮食菜肴,都包含着文化,医学,建筑学等等各个不同领域里的内容,内容覆盖之广令人咂舌。里面的人物众多却都个个新鲜异,大观园的舞台上,各自演绎着自己的风华故事,让人眼花缭乱却又刻骨铭心。不得不说,曹雪芹真堪称是一代作家,

  用着自己的智慧凝结成这历史上璀璨的明珠,使其闪耀在文学长河中,久经不息。

  “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花依知是谁?”清风弱柳的身材,寄人篱下的无奈,超凡的傲骨却依旧抵不住滚滚封建势力的压迫。黛玉是整部书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位奇女子,也是寄托着曹雪芹反封建思想的一个灵魂载体。在百花齐放的大观园里,她就是那一朵超凡脱俗的莲花,有着自己的思想和自己的追求,虽然被束缚在大观园里,却有着自己的不屈的坚守。而作为这部“爱情故事”的女主角,曹雪芹对于林黛玉的相貌描写并没有花费太多的墨水。但是在那不经意的寥寥几笔却给读者留下极其深刻的美丽印象。对于曹雪芹来说,黛玉便是他的“情”。她才比薛宝钗,样貌不输可卿,眼里揉不得沙子,心里染不了尘埃。她用她那“比刀子还厉害”的言语对贵族家庭中种种黑暗和丑行揭露和嘲讽。世人常说,黛玉是任性、多疑、敏感、小心眼的。然而,她是用她这种独特的方式来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的。她对爱情的那种执着与果敢,与那个

  时候的女子形成鲜明对比,敢爱敢恨,试图突破那些封建的束缚勇敢追求自己精神上的爱情,即使到最后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她的光芒依然耀眼,深深映射着那黑暗的封建礼教。黛玉可谓是曹雪芹心目中独一无二的女神。

  宝黛的爱情故事是全文最核心的主线,这是毋容置疑的,然而如果仅仅是将其看成一个简单的悲惨爱情故事,那就太低估这本书的思想价值了。文中最先通过描述家族的衰败史,反映出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贾家分宁、荣二府,百年望族,已繁衍了五代人。水字辈的宁国公贾演与荣国公贾源早已亡故,第二代人字辈的男性也已无存,只剩下荣府继承人贾代善的妻子贾母,贾母就成了荣、宁二府的最高长辈和精神支柱。然而这样的大家族的儿孙“一代不如一代”,家庭家族没有发展的希望,但他们却一如既往地保持着挥霍奢侈的生活习惯。为了元妃省亲,他们不惜资财修建大观园,平常的生活百般讲究,逢年过节更是宴乐无度,此外家庭家族内部的矛盾倾轧,显然加速了家庭家

  族的败落。“一家子亲骨肉”,却“一个个像乌眼鸡似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两府之间、各房之间、妻妾之间、嫡庶之间、妯娌之间、主奴之间、奴仆之间,矛盾重重,明争暗斗,第七十回的“抄检大观园”,是这些矛盾的一次大暴露,闹得乌烟瘴气,大有剑拔弩张之势。心明眼亮的探春面对这场家庭风波,先是冷笑,后是大发脾气,她说得很透彻:“抄的日子有呢!”“咱们也渐渐的来了。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自杀自灭”四个字,极富哲理,一个封建家庭的败落,乃至整个封建制度的灭亡,走的都是这条道路。贾家衰败的质变其实恰恰反映了当时封建社会末期,物极必反的封建势力们糜烂贪然,不思进取的一种社会状态。

  在揭露封建社会黑暗的同时,还热情歌颂了叛逆者和奴隶们的斗争精神。贾宝玉是曹雪芹着墨最多、寄托最深而又贯穿全书始终的主要人物,他虽是一个贵族公子,过的

  是养尊处优的生活,带有明显的纨绔习气,但他“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潦倒不通庶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他的性格总的特点是:要求个性自由和个性解放。在这个大家庭中,他虽是一个备受宠爱的贵公子,但他什么也作不得主,没有一点人身自由,处处都受到封建家长、封建礼教的束缚。由于时代的影响,他要求个性自由和个性解放的新思想不断滋长,他和封建家庭、封建礼教的矛盾也越来越尖锐。他要求摆脱功名利禄的束缚,如饥似渴地偷偷阅读《西厢记》、《牡丹亭》等具有反封建思想的书,他反对科举,反对程朱理学,厌恶八股文,他骂那些热衷功名的人是“沽名钓誉之徒”,是“国贼禄鬼之流”。他听到薛宝钗、史湘云等人劝他“留意功名”的话,大觉逆耳,斥之为“混帐话”。他要求男女平等,反对男尊女卑制度,他认为世界上最纯洁的是女子,说“天地间灵淑之气只钟于女子,男儿们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他的这种观点,与封建社会的男尊女卑是针锋相对的。他同情妇女的

  不幸遭遇,司棋、金钏和鸳鸯的不幸,引起了他的同情;晴雯的不幸,更使他震动,他写了一篇《芙蓉女儿诔》,沉痛悼念这位品格高洁的女奴,对封建等级制度发出了抗议。他要求婚姻自由,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宝玉和黛玉在共同的思想基础上建立了真挚的爱情,这种爱情与以往小说戏曲中所写的郎才女貌、一见钟情不同。但这种爱情终于被封建家长、封建礼教扼杀了,黛玉的死,使他与现实环境的矛盾更加激化,他终于冲出了封建家庭,“仰面大笑”,夺门而去,做了和尚。由此可以说,作为封建阶级叛逆者的宝玉,不是封建政治、经济,军事、法制等有形的社会机构的破坏者,而是封建社会无形的意识形态的异己者和典章制度的反抗者。贾宝玉以及林黛玉的思想和理想,对整个封建社会的破坏力,对于整个封建社会的号召力,在深度上如同一次革命起义。

  “一朝红楼梦,万千思绪飘。”每阅读一次《红楼梦》,感觉旧时封建贵族的生活都栩栩如生再现在我面前,深深惊叹于大观园里的奇女子们。“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

  最坏的时代”他们在大观园里过着繁华的生活,表面纸醉金迷看起来的高层建筑,其内在其实不知不觉早已被侵蚀一空。《红楼梦》里面不仅仅是一个让人唏嘘不已的爱情故事,作者通过这个悲剧更希望让我们去感受封建社会下一种扭曲的社会现实,作者曹雪芹内心对封建社会的衰败深有感触渴望反抗却又迫于“一手被束缚在封建的枷锁上”的无奈。《红楼梦》不仅仅是一个作品,它也是一个时代。

  

  

篇五:《红楼梦》的思想价值

  《红楼梦》在各方面所体现的价值概论

  《红楼梦》在各方面所体现的价值概论

  作者:牛昊单位: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4级2班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二环东路邮编:250002

  摘要

  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它不仅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非凡的艺术成就。全书规模宏伟,结构严谨,人物生动,语言优美,此外还有一些明显的艺术特点值得后人品味、鉴赏。此外,从这部作品里衍生出的无数戏曲、文学、影视作品等,更是丰富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具体内容,使其在各方面都产生了不可逾越的影响与价值。

  关键词:红楼梦文学价值历史价值社会价值艺术价值

  一、《红楼梦》的文学价值

  作为一部古典文学名著,首先要讨论的自然是其文学价值。《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小说中最杰出的代表,有着其独特的艺术风貌,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表现方式有机融合,力求更充分地反映现实社会生活,通过塑造理想化的人物形象,并且其艺术语言准确、通俗、生动、丰富,具有感觉色彩和艺术情韵,有很强的表现力。宏大而严谨的结构、细腻而传神的心理描写、鲜明的人物形象、高度个性化的语言、伏笔千里的妙用、浓郁的文化氛围、精妙的场面描写。

  1、《红楼梦》是对人生和社会悲剧的深刻揭示。曹雪芹生于没落的贵族家庭,使其对封建社会上层生活有着深刻地了解和充分的认识,进而通过自己的感悟进行人物的创作。无论是宝黛的爱情悲剧,还是薛宝钗的不幸婚姻,以及荣国府最终的衰落,暗示的是封建社会由于其内容的不可克服的深刻矛盾终将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这是一个旷世奇才历经坎坷和不幸对人生和社会的悲剧性感知和

  

  《红楼梦》在各方面所体现的价值概论

  把握。在情节结构上,它是由欢而悲,由合而离,是中国古典小说中真正具有悲剧意义的作品。

  2、《红楼梦》的语言特点是准确、简洁、朴素、优美、锋利、生动,高度个性化。《红楼梦》的语言,可以说完全属于明白畅晓的白话,除了极少部分的诗词歌赋是用古文写成的外,全书近乎白话文,绝大多数都浅近易懂。在人物语言个性化上,有两点不同:一是身份不同,语言有别;二是性格不同,语言迥异。此外,黛玉的多愁善感,宝钗的随分从时,探春的“刺玫瑰”性格,晴雯的“爆炭”脾气等,都在个性化的语言中得以很好的刻画。书中运用了大量包含深刻哲理的民间谚语、俗语和俚语,既简练准确,又生动形象;既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又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从而大大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3、书中有着大量的细节描写,充分刻画了各种各样的生活场景,烘托出小说的场景气氛,也大大增强了小说的描写效果。比如中国人最重视的过年,书中

  《红楼梦》在各方面所体现的价值概论

  因为书中描写的细节真实,生动地表现出当时贵族家庭的生活实况,虽然是小说笔法,但论起真实性和细致程度来,却与历史实录极为接近。因此,红楼梦在当今对清代时期生活习俗、风土人情、中国社会结构等方面的考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三、《红楼梦》的艺术价值

  曹雪芹花费了大量笔墨塑造的纸上园林——大观园,数百年来一直是红学家和建筑学家研究的对象。大观园的一草一木、一亭一台都遵循着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规范,体现着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特征,是中国园林的集大成之作。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倾心构筑了众多园林。其中包括金陵宁国府和荣国府的花园、都城宁国府的会芳园、荣国府的花园、大观园、江南甄家花园、史湘云家的花园及赖大家的花园等。而大观园无疑是所有园林中的扛鼎之作。

  《红楼梦》的楹联,与一般楹联一样,具有明确的实用性、装饰性和观赏性。由于其题写处所不同,内容包罗万象,风格上亦呈现出绚丽多姿的特点:或凄婉如悲秋箫笛,或飘逸如归牧晚唱,或幽远如山雨游云,或冷峻如孤竹瘦石。可以说,《红楼梦》的楹联,充分地体现了作者独到的审美情趣和美学追求。

  更为突出的是,诗词曲赋在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首先,许多重要篇章见诸回目,作者是把这些诗词曲赋作为小说的重要内容加以安排的。其次,它的数量是巨大的。前八十回各种诗词曲赋共有一百九十七首(高鹗续的后四十回有四十首)。再次,它的艺术形式多种多样,文备众体。据统计,书中有诗、词、曲、歌、谣、谚、赞、诔、偈语、辞赋、楹联、匾额、书启、灯谜等,应有尽有。以诗而论,有五绝、七绝、五律、七律、排律、歌行、骚体;有咏怀诗、咏物诗、怀古诗、即事诗、即景诗、谜语诗、打油诗;有限题的、限韵的、限诗体的、同题分咏的、分题合咏的;有应制体、联句体、拟古体;有拟初唐《春江花月夜》之格的;有仿中晚唐《长恨歌》、《击瓯歌》之体的;有师楚人《离骚》、《招魂》等作而大胆创新的,真是千姿百态,丰富多彩,充分显示了作者伟大的艺术才能。

  

  

篇六:《红楼梦》的思想价值

  4大观园里贾宝玉的命根是系在颈上的一块石头国民党的命根是它的军队怎么好说不保障或者虽有保障而不确实呢5红楼梦不仅要当做小说看而且要当做历史看

  红楼梦文学价值

  红楼梦文学价值_红楼梦价值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具有一定的历史影响。xxxx分享的红楼梦价

  值。供大家参考红楼梦价值红楼梦的影响1就题材内容而言,红楼梦是中国小说史上继金瓶梅之后一部

  伟大的世情小说。它将人情世态寓于粉迹脂痕,把世情小说的创作推向最高峰,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的艺术水准迈上一个新台阶。在它之后,一些狭邪小说鸳鸯蝴蝶派小说都曾模仿其笔法,现代当代作家中受其沾溉者也为数不少。2红楼梦刊行后,相继出现了三十多种续书。这些续书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从一百二十回续起,如后红楼梦续红楼梦红楼复梦等另一种是接在第九十七回之后,如红楼梦补红楼幻梦等。其内容多将原书的爱情悲剧改为庸俗的大团圆结局,与原著相较,无论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不可同日而语。3红楼梦以其杰出的现实主义创作成就,为当时和后世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经验,以它为题材的诗词戏剧曲艺影视绘画舞蹈雕塑等作品,举不胜举。红楼梦还流播海外,成为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奇葩。红楼梦是中国小说史上不可超越的顶峰。中国大百科全书评价说,红楼梦的价值怎么估计都不为过。大英百科评价说,红楼梦的价值等于整一个的欧洲。毛泽东对红楼梦的评价与看法:1红楼梦我至少读了五遍我是把它当历史读的。开头当故事读,后来当历史读。什么人都不注意红楼梦的第四回,那是个总纲,还有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好了歌和注。第四回葫芦僧乱判葫芦案,讲护官符,提到四大家族: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薛),珍珠如土金如铁。红楼梦写四大家族,阶级斗争激烈,几十条人命。统治者二十几人(有人算了说是三十三人),其他都是奴隶,三百多个,鸳鸯司棋尤二姐尤三姐等等。讲历史不拿阶级斗争观点讲,就讲不通。2中国有三部名小说,三国水浒和红楼梦,谁不看完这三部小说,不算中国人3不读五遍红楼梦,没必要发表评论。4大观园里贾宝玉的命根是系在颈上的一块石头,国民党的命根是它的军队,怎么好说不保障,或者虽有保障而不确实呢5红楼梦不仅要当做小说看,而且要当做历史看。他写的是很细致的很精细的社会历史。他的书中写了几百人,有三四百人,其中只有三十三人是统治阶级,约占十分之一,其余都是被压迫的。牺牲的死的很多,如鸳鸯尤二

  1

  姐尤三姐司棋金钏晴雯秦可卿和她的一个丫环。秦可卿实际是自杀的,书上看不出来。贾宝玉对这些人都是同情的。你们看过金瓶梅没有这部书写了宋朝的真正社会历史,暴露了封建统治,揭露了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矛盾,也有一部分写得很细致。金瓶梅是红楼梦的祖宗,没有金瓶梅就写不出红楼梦。但是,金瓶梅的作者不尊重女性,红楼梦聊斋志异是尊重女性的。

  2

  

  

篇七:《红楼梦》的思想价值

  在发一通恬不知耻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哭泣之后我说他恬不知耻是因为他依然认为那种以百万百姓之苦难换来一家或数家的奢华是本该他们享受的幸福津津有味无限神往地极尽文学天赋文学功力文章艺术手法再现红楼一草一木

  《红楼梦》的文学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有何研究意义?

  展开全文谢邀。本不想回答——因我的答案是冒天下之大不韪,许多人会气得捶胸顿足。但却邀不恭。胡言二乱语三吧。《红楼梦》的文学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塑造出了贾宝玉这个胸无大志、脚步不踏园外,眼光不看园外,精神不飞园外(雨果说:脚步不能达到的地方,眼光可以到达,眼光不能到达的地方,精神可以飞到。——这是对立志明理求知成才的人说的)、见到男人头昏心闷,见到女孩子神清气爽、整天混日子于脂粉队中、动不动就大发雷霆的男不男女不女的形象。塑造出了不认识自己、妄自尊大、鄙视一切人却极其脆弱自卑、猜测别人防范别人却斥责别人对她不友善、心胸狭隘性情古怪,月缺花残黯然伤神无聊至极葬花的林黛玉这个形象。这两个青年形象暗示清朝的年轻人无祖国无人民无兴亡之志之情之忧,这两个青年形象暗示清朝年轻人无跃马挺枪之雄风,也无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的贤慧。一旦凶悍野蛮之外寇打进清朝国门,昔日繁华天威尽被扫荡,只落得“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这是本书文学价值之一。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欧洲则国雄于欧洲!二、作者对于昔日曾经历过的腐朽、龌龊、奢华的生活状态极其留恋。在发一通恬不知耻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哭泣之后(我说他恬不知耻,是因为他依然认为那种以百万百姓之苦难换来一家或数家的奢华是本该他们享受的幸福),津津有味,无限神往地极尽文学天赋、文学功力、文章艺术手法再现红楼一草一木……。一道以茄子为主的菜被他哈拉子线流直垂一尺地费了多少文字介绍描写其烹制材料、制作方法、制作过程!《红楼梦》借此暗示:清朝有人在天下兆民饥寒交加时如斯奢费,国焉能不被外邦以一击万地打败?!三、《红楼梦》这本书问世后赢得喝彩如雷,美誉如潮。专门的研究会遍布神州,研究专家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一二十年。研究成果迭出——细化到了某个丫环的裤带究竟是大红还是粉红、水红、紫

  红、桃红色的?这本书的研究成果远远超过了科研成果。这本书给中华民族敲响了警钟:一个国家沉迷于一本迷恋奢华生活、显赫家世的自传体小说被众人捧上天所产生的灾难怕不只是近现代那些差点让中华亡国灭种!许世友将军一生只读《红楼梦》七页不能被我们仅仅莞尔。

  《红楼梦》的文学价值之四是它成了古今中外唯一的一本容载量无限的奇书(我得替曹雪芹公说句公道话:人家已经倒霉透了,大家干嘛这么不厚道明抬实贬他的这本浸透悲伤的作品)——政客、文人各形各色人物都把自己的想法尽往这本书里装。一本以一座园、四百多人、清朝时期的一段二十多年的时间为故事展开收束的书竟然成了认识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红楼梦》的文学价值之五在于它给予相当多的人以红学研究权威招摇过市,一生吃香的喝辣的,出入小车迎送,或坐或立各种讲坛唾沫横飞,胡征乱引口若悬河说些连自己都认为是狗屁猪屁羊屁狐狸屁类的话。有些人在内心感激《红楼梦》——亲爱的《红楼梦》,你使我名利双收的梦终于实现得大红大紫。

  《红楼梦》的文学表现手法、材料的宏微处置、结构的严整恢宏、线索的纵横无榫连接、过渡的无迹无痕、语言的瑰丽、宗教式的暗示等等超凡魅力显示出它的文学价值之六。

  以为答《红楼梦》的现实主义与魔幻手法融入佛理的表现形式

  

  

篇八:《红楼梦》的思想价值

  论红楼梦的当代价值意义

  摘要:探究红楼梦的文学艺术价值及其思想社会价值,将红楼梦与当代社会联系。

  关键词:文学价值思想价值

  《红楼梦》是中华文化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是20世纪最受重视的文学作品之一。自《红楼梦》发表之后,研究红楼的人也不在少数。《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一,对中国当时的写作风潮,社会道德思想和价值观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但它的影响绝停滞于于当时的年代,时至今日,它对我们现代社会也有着重大意义和价值。

  《红楼梦》作为当时的旷世奇书,是中国古典小说发挥极致的呈现,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对中国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体现了它独一无二的艺术价值。它为艺术文学筑起一座高峰,使得后人竞相攀登,挑战,却未被超越。但后来的学习者也被潜移默化,所以她对文学的贡献无疑是伟大的。

  曹雪芹所塑造的出色的艺术形象和他赋予书中极其丰富的思想底蕴,使得《红楼梦》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深深吸引读者。首先是语言层面。曹雪芹作家以北方口语为基础,结合了古典文字的精髓,他所描绘的语言精练准确,自然流畅,塑造了生动形象的人物性格,剧情引人入胜。尤其是对人物神态和语言的

  描绘,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一个个个性鲜明的角色跃然纸上。例如书中一段对黛玉的人物描写: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寒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目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若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聪明清秀,绝丽无双,气质脱俗,淡雅若仙,妩媚风流”这一段简洁精炼的描写,给我们展现了一个眼眉含情,气质淡雅,绝世无双的黛玉,同时也突出了她体弱多病的特点。这一段恰到好处的描绘,使读者对黛玉有了一个初步但却深刻的认识,可见曹雪芹作家对文字的深厚功底。还有对于刘姥姥在饭桌上闹笑话一事对每个人不同笑的姿态的描写,也是入木三分,淋漓尽致展现了每个人不同的个性。

  不止人物描绘,书中大量诗词歌赋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其中最著名的怕是要属《葬花吟》了。“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首诗词是黛玉在因感叹自己身世而葬花时所作,曹雪芹作家在这首诗词中将黛玉悲哀苦恼自己身世的心情很好的传达给了读者。也体现了黛玉对事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悲愤,但她并不会与世俗同流合污,而是始终坚持自己本性,不肯屈服,孤傲不阿。将诗词歌赋与文章很好的结合,是《红楼梦》的一大特点,诗歌并不显得突兀,反而更能展现人物性格,体现文章主旨。这也是红楼对后世艺术的重大影响之一。

  除了诗词歌赋,《红楼梦》的文章结构,起承转合,也

  让人不得不赞叹它的文学艺术。无论是人物命运还是四大家族的兴衰,在文章中都有铺垫,揭示其结果,细节的处理细腻到位。如第五章中的诗句则体现了人物之后的命运。“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这两句揭示了才女黛玉和宝钗的命运。黛玉满腹才华,但寄人篱下居住容府,终究没能和宝玉共结连理,带病离世。而宝钗,作为贤德的大家闺秀,她虽让府中上下满意,却始终得不到宝玉的心,只能望着宝玉在雪中出家离去。而容府的兴衰,作者也一步步做了铺垫,由元春的死,贾政朝政失意,容府一步步走向衰退。当然这其中也揭示了当时朝代的命运,这样的衰退是不可避免的。

  《红楼梦》的造诣不止体现在文学方面,在思想价值方面也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首先明清时期是小说相对兴盛的一个时代,但《红楼梦》是这个繁荣小说时代最突出的代表之一,其中原因之一在于它揭示的思想。它看似描述的是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兴衰的过程,实际上则是折射了封建王朝必然走向衰亡的趋势。王国维点评红楼是曾说过这是彻头彻尾的悲剧。红楼梦是叔本华所说的第三种悲剧,即由于剧中之人物位置及关系不得不然者。可谓悲剧之悲剧。曹雪芹作家在表现这种悲剧的时候,先是由个人悲剧,到家族悲剧再到社会悲剧,渲染了整部书悲的情感,更震撼人心,让人不得不扼腕叹息。这种深刻性是当时其他著作所不具备的,所以它的影响对后代也更为深远。

  红楼梦中的宝黛爱情悲剧是其中心故事,更是贯穿全文

  的线索,这其中并不是签单的爱情故事,而是在封建家族中的宝玉、黛玉和宝钗之间的爱情悲剧。这背后所蕴藏着的是反封建的政治内容与对世态炎凉的兴衰哀叹。以他们的爱情悲剧折射了社会的悲剧。很多人也因此将对红楼梦的研究投向了政治领域。在文化大革命的时期,刘世德、邓绍基《红楼梦的主题》认为“描写贾家的衰败和没落,从而对封建社会做了深刻的批判,是我们看到了地主阶级和封建贵族必然走向没落和衰亡的历史命运。这是时代特征的反应,顺应了历史潮流,让我们看到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显示出沉滞僵化的封建制度走向末日的命运。这个内涵也符合了新中国成立之后社会及政治发展的需要,其思想对后代政治产生了巨大影响。

  红楼梦的思想我们应该讲其结合一起赏析不应孤立。孙逊认为红楼梦主题有三层:一是文学审美,主要是通过人物形象,语言文字和艺术生命来体现,他的内涵是爱情和生命的悲剧。第二层则是政治历史方面。主要通过人物爱情悲剧和家族兴衰历史,反应了社会阶级斗争和政治斗争的内容。第三层是哲学的最高层次,是由小说全部故事和全部形象所蕴含的体现,对人生和社会深入思考后得到的启示和领悟。其实对红楼梦来说,这三重主题我们应当结合一起赏析,既要关注人物命运也要关注当中映射的政治现象,还有经历了这一切之后作者曹雪芹的感悟。

  无论是从艺术还是思想层面上,红楼梦对于中国文学史的影响都是巨大的。红楼梦给了后代作家们立了典范,传承这种

  文化是对中国新文学的一种借鉴,取长补短,创新的同时也要保留优异的文化。红楼梦是曹雪芹作家通过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客观基础上创作的名著,这也符合了马克思的伟大理论,是顺应历史潮流的,是符合历史规律的。

  总而言之,我们要正确对待红楼梦这一著作,抛下其中的一些消极思想,继承其中个性解放、悲剧精神、女性形象塑造和文字塑造等方面优势,推进中国新文学的发展,这才是研究红楼梦对当代价值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陈辉,《红楼梦》的当代命运,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曹雪芹,《红楼梦》刘世德,邓绍基,《<红楼梦>的主题》,《文学评论》1963年第6期孙逊,《论<红楼梦>的三重主题》,《文学评论》1990年第4期车瑞,20世纪《红楼梦》文学批评历史,浙江大学出版社

  

  

篇九:《红楼梦》的思想价值

  最令人耳目一新的是曹雪芹的红楼梦用以假寓真为结构全书开篇就用了五个回目以神话故事假语村言掩去内容的实质将作品置入扑朔迷离的雾色之中而改借用真假观念托言梦幻世界使得整部小说按着这一以假寓真的结构铺陈发展最后营造出一个生活世界

  摘要: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其可研究性可见不一般。在此,我又对其作品主题,人物性格,结构特征做了进一步研究。获得的基本结论是其作品主题鲜明,人物形象生动,结构新颖而奇巧。由此,我认为《红楼梦》的价值不仅在于它的各个特色,而是它带给读者的一些深思与感悟。

  关键词:红楼梦,作品主题,人物性格,结构特征

  引言:对于红楼梦的研究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之所以能够逐渐发展成为红学,说《红楼梦》确实有它的可读性,也有它的研究价值。尤其是它鲜明丰富的作品主题,生动形象的人物性格和新颖奇巧的结构特征,多年来一直吸引着众多研究者和书迷。

  (一)作品主题

  《红楼梦》的主题特征:《红楼梦》骄人的成就和巨大的艺术价值还在于作品本身。鲁迅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被打破了。”

  红梦楼是一部具有很高历史价值的小说。中国古代的四大小说中,数红楼梦的艺术价值最高,这样说红梦楼也是不为过的。红楼梦是一种时代进步的标志,是推翻中国数千年以来,男尊女卑的错误观念的一面旗帜。也是真正对女人的尊重,把女人当作人来看待。前几部作品,像三国,像水浒传,这里的人对待女人是不把女人当人看的,宋江能杀自己的女人像一只蚂蚁一样简单杀死阎婆惜,像武松杀潘金莲,像貂婵被当作礼物送给董卓,都是不尊重女人的体现。红梦楼打破了世俗观念,给了女人应有的尊重与地位,这是其它三部名著是不曾也不会有的价值,但可惜的是红梦楼的女人注定要为这样的新观念的产生作出牺牲,这是一个遗憾。

  作品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荣衰的描写,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视野,森罗万象,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人称《红楼梦》内蕴着一个时代的历史容量;是封建末世的百科全书;可以容得下一部二十四史。也由于《红楼梦》内容含量的浩大,所以不同的人赋予给它不同的主题。有人说它是历史小说,反映的是封建社会的衰亡史;有人说它是爱情小说,表现的是宝黛爱情的千古绝唱;有人说它是政治小说,隐喻的是康熙朝政;也有人说它暗藏的是董小婉的故事;有人说这是作者的自叙传;有人说这是一部宣扬色空观念的小说;有人说这是煽动解脱或出世的作品。总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正如鲁迅所说:“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在我的眼下的宝玉,却看见他看见许多死亡……”多重性,多主题,已成为《红楼梦》的一大特征。

  (二)人物性格

  《红楼梦》的人物塑造:《红楼梦》的森罗万象,也表现在它的人物塑造上,这是《红楼梦》的一个很重要的艺术特色。它代表了《红楼梦》的最高艺术成就。在《红楼梦》中出现的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400多个,其中有妃子、王爷、兵丁、老爷、太太、小姐、丫环、小厮、仆人、村女、村妪、伶人、尼姑、道士……显示了纷繁丰富的封建社会的人生图景。

  塑造了一大批独具个性、栩栩如生的艺术典型。著名的人物有,反封建的叛逆青年贾宝玉,敢于反抗封建淫威、宁死不屈的婢女晴雯、鸳鸯,刚烈的尤三姐,也有藏愚守拙的美人薛宝钗、两面三刀的王熙凤、外慈内狠的王夫人、迂腐昏庸的贾政、道貌岸然的贾赦,还有贾母、探春、袭人、尤二姐、刘姥姥以及贾琏、焦大等等。这些形象,无不血肉饱满、个性鲜明。这众多的人物如“过江之鲫”,纷繁多姿,个性鲜明,生气勃勃,决无重复,囊括了世间各色人形,即便在同一个人的塑造上,也是一人千面。

  贾宝玉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丰富复杂的艺术形象。曹雪芹在宝玉未出场前,借贾雨村之口说:贾宝玉是一个“时代的怪胎”。大家都知道,贾宝玉极具闺阁风貌,表里都透露着脂粉气,“周旋在姐妹中表及侍儿之间”。贾政说他是个“酒色之徒”;贾敏所知道的宝玉“顽劣异常,内帏厮混”,警幻仙子和贾雨村对他的评价稍稍脱俗,前者说他是“闺阁良友”,后者说他是“情痴情种”、“逸士高人”。但终归还是带有个人的兴趣点和局限性。《红楼梦》里的人对贾宝玉所做的盲人摸象般的评价,也反映了读《红楼梦》的人对贾宝玉的局限性理解。当然,也有高明的读者读出了贾宝玉身边的人所看不到的东西,对贾宝玉做出了新的判断:贾宝玉是反封建的叛逆者;贾宝玉是追求自由、平等的人道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他的痴情表现的是对恋人、友人、亲人及对万事万物的博爱;有人说,宝玉最后的遁世,表现的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自己赖以生存的最珍爱的东西被彻底摧毁,理想彻底幻灭所带来的剧痛过后的最终平静。综上所述,宝玉身上的一切,表明的是人类所具有的共性,人类社会每个人身上所具有的秉性及现象都涵盖在宝玉一个人身上。

  《红楼梦》塑造的人物还有一个最大特点,那就是人们对这些人物的评价总是随着社会形态的变迁和个人的遭际做出不同的审美判断和价值取向。这在林黛玉和薛宝钗身上表现的尤为突出。病弱的林黛玉,貌若西子,多疑刻薄,清高孤傲,任情任性,弄得众人相背;康健的薛宝钗,冠艳群芳,知情达理,宽容随和,稳重和平,深得上下欢迎。林黛玉多情无邪,率真单纯,薛宝钗理智藏奸,胸有城府。这两个形象一经出世,便交替沉浮在个人的生命历程中和社会形态的变幻中。作为个人来说,在失意时能深刻地理解林黛玉,而得意时又由衷地爱慕薛宝钗,一个社会,在专制压抑的时候,林黛玉备受推崇,而国泰民安的状态下,薛宝钗被大加褒扬。在文学的评论上,大家可以歌颂林黛玉,但在我们的生活中,借用王蒙的一句话:“如果你的女儿是林黛玉式的性格,她非倒霉不可;如果是薛宝钗式的性格,那她可以有光明的前途。”

  《红楼梦》还善于通过日常生活反复细致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从任何细节描写中,都可以看到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例如:凤姐总是那么奸诈泼辣,黛玉总是那么伤感而又尖刻,宝钗则是表面上庄重平和而处处可见城府很深。这些不同的性格都是由于人物各自的不同出身、不同教养、不同经历、不同地位、不同思想所造成的。因此,不同性格的人物,往往都代表了不同的社会力量。

  《红楼梦》还通过大事件、大场面,把人物安置在生活冲突的漩涡里,用人物自己的言行,鲜明突出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面貌。抄检大观园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是封建统治势力向它的反抗者进行的一次集中的大镇压,通过这个尖锐的矛盾冲突,在更广阔更深刻的意义上,成功地刻画了许多人物。站在封建统治阶级立场的王夫人,指使和筹划了这一

  次大抄检。凤姐装作很冷漠的旁观态度,玩弄两面三刀的伎俩。随着抄检,我们看到了园子里众多人物的不同表现:甘心投靠封建统治阶级的袭人懂得这次抄检于她有利,毫不介意地接受了检查;晴雯则相反,坚决抗拒;紫鹃冷静平和,但显然带着很大的反感;因是庶出而要特别维护自己尊严的探春则满腔怒气;惜春胆小怕事,只能洁身自好,唯恐连累自己;司棋敢做敢为,坚强自信等等。在这其间无不流露出人物的思想面貌和个性特点。

  《红楼梦》,一部含笑的悲剧。《红楼梦》不只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三代生活,而且还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它不单指出这一家族的必然崩溃和死亡,同时也暗示了这一家族所属的阶级和社会的必然崩溃和死亡。曹雪芹笔触下所创造和热爱的主人公是那些敢于反判那个垂死的封建贵族阶级的贰臣逆子;所同情悼惜的是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会的虚伪道德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一边是木石前盟,一边又是金玉姻缘。一边是封建社会下必须追求的功名光环,一边是心驰神往的自由之身。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为我们展现了这场无声的较量。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爱情故事浓缩了这场较量的全部硝烟,“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质本洁来还洁去”,在面对封建礼教下的种种迫害和冷漠,甚至以生命的付出为代价,质本洁的追求始终不弃。我们感叹贾、林两人爱情的悲剧的时候,看到了造成悲剧的一个重要因素:林黛玉的清高的个性,她的个性与当时的世俗格格不入,无法与社会“融合”,她的自卑情结正是她自尊的体现,也是她悲剧的开始。

  《红楼梦》中她葬花的一段情节,是她的个性体现的焦点所在。她的自卑、自尊、自怜在她的《葬花词》中袒露无遗:“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捧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一个世俗之人无法明白她的思绪,“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面对落花,她想到自己死后的情景,无法释怀,又潸潸泪下。在封建礼教前,她的自卑激发了她的自尊,当宝玉挨打后,工于心计、精于世故的薛宝钗送来了药丸,而且还用训教的口气规劝宝玉改邪归正。但作为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宝玉的支持人――善良孤傲的林黛玉却只是一味地哭,把眼睛都哭成了桃儿一般,她的哭不是软弱,她以哭这种独特的情感体验来真诚声援宝玉,默默对抗封建礼教,因此只有他们二人的心才贴得最近,爱得最深。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假假真真,让人琢磨不透《红楼梦》中的一切,林黛玉作为灵魂人物,她与常人不同,她就是她,一丛清高孤傲的、孤芳自赏的空谷幽兰。林黛玉的自卑情结是命运所赐,也以此写成了她的命运。

  (三)结构特征

  《红楼梦》的结构特征:《红楼梦》的结构特征新颖而奇巧。曹雪芹脱出中国章回小说的窠臼,改变了说书人那种叙述格的体例,以散文化的描写为主,进行着生活全景的创造,不以情节取胜,而以人情世态和人物刻画见长。曹雪芹的创作原则开辟了中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的新境界。最令人耳目一新的是,曹雪芹的《红楼梦》用以假寓真为结构,全书开篇就用了五个回目,以神话故事,“假语村言”掩去内容的实质,将作品置入扑朔迷离的雾色之中,而改借用“真”“假”观念,托言“梦”“幻”世界,使得整部小说按着这一以假寓真的结构铺陈发展,最后营造出一个“生活世界”。

  《红楼梦》结构程式纵向发展的线索有多条。一条主线:宝黛钗的爱情悲剧,四条副线:贾元妃与贾府的联系,僧、道与贾府的联系,贾雨村与贾府的联系,刘姥姥三进荣国府。这些结构线索的设置,不是单一的结构艺术的表现,而是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宝、黛、钗的爱情悲剧不是个体的偶然的,而是带有一般的历史必然性的。这一悲剧,是民主与专制、叛逆与卫道思想对峙,进步思想与美好情愫被毁灭的结果(宝黛的民主与叛逆精神是为贾政、贾母、王夫人等所不容的);这一悲剧,是政治与经济联姻的结果(贾府于政坛显赫,又是皇亲国戚,然经济形势每旷愈下;薛家系皇商之家,经济殷实;而林黛玉父母双亡,不名一文,贾薛两家联姻便是一拍即合);这一悲剧,是封建宗法、礼教综合作用的结果(黛玉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谙人情世故,不拘礼法;不会圆滑,不会虚伪。一个孤立无援,一个不合封建礼法规范,与旧制度、恶势力抗争的弱女子,无论呐喊还是沉默,死是必然的。哭泣与流泪也是一种释解与渲泄)。

  鲁迅曾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我借用这句话改一个字,可说《红楼梦》是“说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篇十:《红楼梦》的思想价值

  《红楼梦》的思想文化价值“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大概不会想到,在他身后,一部《红楼梦》成为世人永远评说的对象。一部小说要受到读者的关注,决不仅仅是因为它讲了一个精彩的故事,或塑造了一系列个性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精彩的故事和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所表达出来的主题。对于《红楼梦》来说,似乎还不止于它那个众说纷纭的主题,更重要是它所透露出来的信息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提升和超越。首先,《红楼梦》在艺术上突破了中国传统小说自宋元以来的话本模式注重故事情节的特点,把诗歌这种文学形式完美地融入了小说这种文学样式中,使小说这种文学形式也具有中国古典诗歌富于诗情画意的特色。中国古典小说成熟于宋元时期的话本和拟话本小说。话本和拟话本小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故事的情节性和内容的道德说教性。这与中国古典文学的主流形式诗歌注重诗情画意的意境美和浓郁的抒情性是相悖的。《红楼梦》突破了中国古典小说和中国古典诗歌之间的隔阂,把古典诗歌的审美趣味和表现技巧引入了小说的创作之中,使之呈现出与传统古典小说皆然不同的审美趣味。《红楼梦》不是以情节的故事性取胜,而是以充溢其中的诗情画意吸引读者。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红楼梦》中有大量的诗词歌赋,其数量之多,超过了任何一部中国古典小说,

  并且这些诗词歌赋不像其他小说那样仅仅是故事情节的点缀,而是全书的有机组成部分,缺少了这些诗词歌赋,整部小说的结构就会受到伤害。另外,《红楼梦》中的这些诗词歌赋几乎都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如《红楼梦曲》、《葬花吟》、《秋窗风雨夕》等。另一方面,《红楼梦》中很多场景和情节都极富诗情画意,最典型的如“宝钗扑蝶”、“黛玉葬花”、“宝琴立雪”、“秦雯撕扇”、“湘云醉眠海棠”、“黛玉焚稿断痴情”等,这些场景和情节都深得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美,简直就是一首首优美的小诗。

  其次,《红楼梦》在思想上突破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男轻女的价值取向,明确表达了“褒女贬男”的价值取向。在古代社会,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重男轻女是一种普遍的价值取向。在西方,从18世纪的启蒙运动开始,人们逐渐从法理上否定这种价值取向的合理性,当然,真正实现男女平等还需要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在中国,重男轻女的思想似乎比西方更为严重,而且从法理上否定这种价值观念的思想始终没有从自身的文化传统中嬗变出来。不过,几乎和西方思想启蒙大师同时,曹雪芹用文学作品这种相对感性的方式表达了和西方的启蒙大师几乎一致的内容。在《红楼梦》中,他曾借贾宝玉之口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这种言语在当时无疑是惊世骇俗之论,是对传统价值观念的公然挑战。曹雪芹不但借贾宝玉之口明确提出了这种与传统的“重男轻女”皆然相反的

  “褒女贬男”的观点,更为重要的是,他的这种思想一直贯穿在《红楼梦》全书的创作中。在《红楼梦》中,最为光彩夺目的几乎全是女性:贾府地位最高、最受人尊敬的是贾母,贾府的实际掌权者是王熙凤,贾府最有远见的人是秦可卿,贾府最有管理才能的人是探春,贾府最有才华的人是大观园中的一班小姐,贾府最纯洁、善良,最有个性的人是大观园中的一群丫头……而且作者对他们持肯定和赞赏的态度。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是贾府的男人们,他们一个比一个无能,一个比一个无耻,贾敬修道炼丹,企求长生不老,贾赦胡作非为,贾政是个假正经,至于贾珍、贾琏、贾蓉、贾瑞等人就更不用说了。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中也可以明显看出作者“褒女贬男”的价值偏向。这种观点看似或许有些极端,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之下,这实在是一种迫不得已的表达方式,其实他是通过对长期受压抑的女性的褒扬,否定传统的那种“重男轻女”的价值取向;他骨子里所追求的其实就是男女平等,就是人和人之间的平等。

  再次,《红楼梦》突破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重视社会秩序轻视个体生命的价值局限,充分表达了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关怀。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最大的特色是重视社会秩序,轻视个体生命的苦难;社会秩序的稳定是最高的价值追求,为了维护社会秩序,牺牲个体生命的幸福在所不惜。漠视个体生命的苦难,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价值观念。当然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也有一些微弱的声音表达过对个体生命的关注,但这些声音过于微弱了,往往完全被主流文化

  的声音所掩盖。《红楼梦》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强有力地唱响了轻视社会秩序重视个体生命价值的声音。这一点在《红楼梦》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作者对待宝黛爱情悲剧的态度。宝黛爱情悲剧是贯穿全书的主要故事情节,宝玉和黛玉之间的爱情是纯洁和真挚的,这无庸置疑,但最终却以悲剧而告终,因为贾宝玉和林黛玉都没有掌握自己命运的权利,他们的命运掌握在贾母、王夫人等人的手中,而贾母、王夫人在选择他们的命根子贾宝玉的妻子的时候,首先考虑的绝不会是爱情这种个体生命的追求,而是这个未来的媳妇能不能担当起贾府未来女主人的重任。于是,他们经过慎重考虑,选择了薛宝钗,牺牲林黛玉。正是他们的这种选择使象征个体生命追求的“木石前盟”输给了象征人间秩序的“金玉良缘”,最终造成了宝黛爱情悲剧。这在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下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但作者绝没有为此讳饰,而是特别真实地展现给了人们,并对悲剧主人公给予了极大同情,从作者的这种价值偏向中不难看出他关注的是个体生命的幸福,而不是社会伦理秩序。其次,贾宝玉和林黛玉这两个主要人物形象的言行和情感也证明了这一点。贾宝玉和林黛玉无疑是作者倾注心血塑造的两个人物形象,他们的思想和追求无疑也折射出作者自己的思想和追求。先看贾宝玉,他不但厌弃功名富贵,而且公开表达对封建伦理秩序的不满,他喜欢厮混在脂粉堆里,是因为那些女孩子葆有生命本来的天真、善良和纯洁,还没有被社会环境毒化。每当这些弱小的女孩子和无形而庞大

  的社会伦理秩序发生冲突时,他总是站在这些弱小的女孩子一边。再看林黛玉,她似乎从来不懂得怎样看风使舵、讨好贾府上下人等,以争取自己和贾宝玉婚姻的筹码,她似乎不会这样做,也不屑这样做,在那个为了自己利益明争暗斗甚至不惜丧失人格的环境中,她却把自己的自尊看得高于一切,甚至到了一种偏执的地步;她从落红中看到了生命的脆弱和短暂,所以才有常人难以理解的“葬花”之举;她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和贾宝玉之间的爱情,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透过贾宝玉和林黛玉这两个主要人物形象的思想感情,我们也可以明显地同看出作者关注的是个体生命的幸福,而非社会伦理秩序。

  

篇十一:《红楼梦》的思想价值

 红楼梦的思想

  、《红楼梦》的基本思想

  1、中心思想:

  《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生活为描写对象,真实而生动地刻画了封建社会末世的种种人情世态,全面深刻地批判了封建社会,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表达了作者进步的社会理想。

  贾府是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作品从多方面反映了贾府的面貌。

  ①揭露了贾府生活上的穷奢极欲,挥霍浪费。

  ②揭露贾府理家的腐败。

  ③描写贾府经济上的日益枯竭,入不敷出。

  ④揭示了贾府精神上的空虚。堕落,一代不如一代。

  ⑤批判了贾府政治上的残酷统治,橫行霸道。

  ⑥描写了贾府少男少女间的儿女真情,批判了贾府上下的淫乱关糸。

  ⑦揭示了贾府与四大家族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糸和贾府内部的重重矛盾。

  、《红楼梦》的版本和脂评

  《红楼梦》本名《石头记》,在作者生前只来得及修订整理出八十回,最初以抄本形式从作者亲友的圈子中向外流传,到乾隆中后期,“好事得每传抄一部,置庙市中,昂其值得数十金,可谓不胫而走者矣。”(程伟元《红楼梦》序)这种传抄本,大都带有署名为脂砚斋、畸笏叟等人的评语,习惯上称为“脂评本”或“脂本”。

  今存“脂本”11种,简介如下:

  (1)甲戌本。题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因在第一回“满纸荒唐言”诗后有“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之语,故称甲戌本。此本残存十六回,计第一至八回、第十三回至十六回、第二十五至二十八回,附有大量脂评。书首之“凡例”为他本所无;“凡例”之末,有七律一首:“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漫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此诗亦为他本所无。第一回楔子中叙石头听得一僧一道谈论红尘中事,不觉打动凡心,求二仙将自己携入红尘,二仙劝阻不住,只好相助,大施幻术,将大石顿时变成一块美玉。这段共四百二十余字,为甲戌本独有。此本现知最早为清末刘铨福所藏,1927年为胡适所得,现存美国康乃尔大学图书馆。1961年在台北首次影印出版,1962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据以翻印,以后上海古籍出版社又多次重印。

  (2)己卯本。题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因书中第三十一回至四十回之总目页上有“己卯冬月定本”之题记,故称“己卯本”。此页又题“脂砚斋凡四阅评过”,可推知其年代。此本今存四十一个整回又两个半回,计第一至二十回(其中第一回缺起首三页半)、第三十一回至四十回、第六十一回至七十回(内六十四、六十七两回系抄配),以后又发现中国历史博物馆所藏的三回又两个半回的《石头记》旧抄本,就是己卯本的失散部分。现存抄本中,只有己卯本,考出了它的藏抄主人是怡亲王,有助于了解抄本早期流传情况。此本1929年后由董康和陶洙先后收藏,现藏北京图书馆,后发现的部分仍藏中国历史博物馆。1981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出版。

  (3)庚辰本。题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因在后半部每十回的回目总目页上都有“庚辰秋月定本”字样,故称“庚辰本”。此本今存第一回至第八十回,内缺第六十四回,六十七

  回,实存七十八回,每十回装成一册,册首有“脂砚斋凡四阅评过”字样。在早期抄本中,这是抄写年代较早而且最完整的一个本子,保存的脂批也最多。此本原为徐星署所藏,后归燕京大学,现藏北京大学图书馆,1955年由北京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出版,以后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影印出版。最近在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又发现一个庚辰本的抄本。详情待考。

  (4)戚序本。此本为戚蓼生所藏,戚蓼生为乾隆三十四年(1769)进士,所得的本子也是一个早期抄本。他写了一篇极有见地的序,冠于卷首,因称“戚序本”。此本最大的特点是经过了加工整理,但仍保留了大量脂评,正文亦仍为脂本面貌。清末张开模、俞明震先后收藏。1911年上海有正书局影印并改名为《国初抄本原本红楼梦》,1919年又将其剪贴缩印为小字本。197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将有正大字本影印出版,题名为《戚蓼生序本石头记》,以后又重印。此本第一至四十回的底本现藏上海图书馆。

  (5)王府本。由北京图书馆收藏之《石头记》抄本一百二十回,据研究此本出自清代某蒙古王府之后人,故称“蒙府本”或“王府本”。前八十回接近戚序本,后四十回用程甲本配补。此本还独有别本所无之数百条批语,是否属于脂批尚无定论。1988年书目文献出版社影印出版。

  (6)南图本,又称戚宁本。南京图书馆所藏之《石头记》八十回抄本,它与戚序本同一祖本,有正书局将戚序本付印时所改之处,在这个本子中保留了其原有面目,故仍有其相对独立之意义。

  (7)杨藏本。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收藏之《红楼梦》一百二十回抄本,因其曾为清代同光时人杨继振旧藏,故称“杨藏本”。杨继振以此本为高鹗的手定稿本,在卷首题“红楼梦稿”及“兰墅太史手定《红楼梦稿》百廿卷”。因而又简称“梦稿本”。据研究此本前八十回系由脂本拼配;后四十回原稿或即是程高所得“漶漫”之稿。全书大量的增补删改或可看成是一个程高整理过程的工作本。1962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影印,定名为《乾隆抄本百廿回红楼梦稿》,198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重印。

  (8)列藏本。前苏联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列宁格勒分所收藏之《石头记》,简称列藏本。此本原抄八十回,缺五、六两回,实存七十八回,属脂本系统中较晚的本子,但七十九、八十回两回尚未分开是抄本中仅见之现象,故其底本的若干部分则又可能是较早的。此抄本于道光十二年(1832)流入俄京,至1985年重归故国,1986年由中华书局影印出版。

  (9)舒序本。又称己酉本。吴晓铃藏《红楼梦》抄本,卷首有乾隆五十四年己酉(1789)舒元炜序,今存第一至四十回。1988年编入《古本小说丛刊》第一辑,有中华书局影印本。

  (10)郑藏本。郑振铎旧藏《石头记》一册,仅存两回,即第二十三、二十四回,颇有独异处。此本现藏北京图书馆,有书目文献出版社影印本。

  (11)甲辰本。北京图书馆藏《红楼梦》抄本八十回,卷首署有“甲辰菊月中浣梦觉主人识”之序文,故称甲辰本或梦觉本。此本已删除脂评及对正文作了大量删改,为脂本与程本之间的过渡本。1989年书目文献出版社影印出版。

  

篇十二:《红楼梦》的思想价值

 《红楼梦》自清中叶问世以后,200多年来,它一方面以其无穷的魔力吸引着代代学人形成绵延不绝、自成体系的红学研究传统;另一方面,它又以杰出的艺术创作为历代作家所借鉴,也同样形成了一部延绵不绝、别具一格的红学精神承传史。彼此都以《红楼梦》的诞生为起点,但却一显一隐,各自分流了200多年,造成了精神资源的严重流失与浪费。在新的21世纪中,红学家与小说家完全有理由也有必要将此二者相互贯通,共同把红楼遗产转化为文学创造的精神基因和血液。而这一转化的过程与结果反过来也可以为红学研究拓展新的视野与路径,为红学研究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概而言之,《红楼梦》自它问世之后影响于中国小说创作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续作、仿作与借鉴。自乾隆至道光、嘉庆间,《红楼梦》的续作纷纷问世,尔后一直相沿而未尝间断。据赵建忠先生《红楼梦续书研究》一书的精心勾稽甄别,今流传于世的续红之作多达98种,其中的类型也相当繁杂。有据原著直接续写者,如逍遥子《后红楼梦》30回;有对原著进行增订者,如佚名《红楼梦平话》100回;有对原著另行改写者,如陶明睿《木石缘》120回;有据原著借题发挥者,如吴趼人《新石头记》40回;有取原著某些情节予以演绎者,如萧赛《红楼外传》64回;刘心武《秦可卿之死》(未分回);有据探佚学研究对原著补佚者,如张之《红楼梦新补》30回;端木蕻良《红楼梦补》30回,等等;这些续作虽在艺术手法上间有可取之处,但都无法接续《红楼梦》原作之于人生感悟的深邃性与艺术思想的独创性,其中不少作品热衷于贾府的家道复兴,一改宝黛悲剧为大团圆结局,所谓“遂使吞声饮恨之红楼,一变为快心满志之红楼”。

  约至道光末年,因红楼续书陈陈相因,令人生厌,且世风日变,旧瓶装新酒总有诸多不便,一些小说家便试图摆脱《红楼梦》原著的限制,转而以《红楼梦》为范本展开相对独立的小说创作,于是重在据原著而补撰的续红之风转衰而重对原著进行摹拟的仿红之作渐盛。代表作有《镜花缘》、《儿女英雄传》、《品花宝鉴》、《花月痕》、《青楼梦》、《海上花列传》、《水石缘》、《一层楼》、《泣红亭》、《绣囊记》等等,凡20余种。此外,在朝鲜也出现了两部红楼仿作:南永鲁《玉楼梦》64回,无名子《九云记》35回。虽然从总体上看,这些仿作较之“狗尾蛇足”的续作要出色得多,但成就依然相当有限。兹以问世于嘉庆间的比较成功的仿红之作——李汝珍《镜花缘》为例,的确,在《镜花缘》“哀群芳之不传,因笔志之”与《红楼梦》“可使闺阁昭传”的作者自白之间,在《镜花缘》喻指“镜花水月”与《红楼梦》喻指“红楼一梦”共同传达人生空幻和哀惋女性不幸命运之间,在《镜花缘》的“薄命岩”、

  “红颜洞”、“泣红亭”与《红楼梦》的“薄命司”、“千红一窟”、“万艳同杯”的命名取意之间,在《镜花缘》海外“女儿国”与《红楼梦》太虚幻境与大观园“女儿国”的奇妙构思之间,在《镜花缘》“女魁星北斗垂景象”、“百花获谴降红尘”与《红楼梦》石头下凡历劫及其“木石前盟”的神话结构之间,……皆可见前者刻意摹拟仿之痕迹。令人遗憾的是,《镜花缘》的作者却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批判,对于女性的崇高与哀悯化解为一场充满喜剧色彩的智力游戏,而未能臻于感悟和探索人生、生命意义与价值的哲理深度。至于如陈森《品花宝鉴》、魏秀仁《花月痕》,俞达《青楼梦》、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等作虽然都曾有意摹拟《红楼梦》,然为才识学所限,终不能得红楼之精髓。

  与续作、仿作相比,借鉴是更为潜在化、内质化的吸取。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集大成者,《红楼梦》启思于后代小说创作以及后代小说家的,是普遍存在的。从20世纪的文学创作与变革进程来看,《红楼梦》之施惠于现代新小说乃至整个新文学都至为明显。比如鲁迅先生,他能如此独具慧眼地体验和感悟《红楼梦》,乃是因为他在心灵深处与《红楼梦》产生了深深的共鸣:“宝玉在繁华丰厚中,且亦屡与‘无常’觌面,……悲凉之雾,遍披华林,然呼吸而领会者,独宝玉而已。”“在我的眼下的宝玉,却看见他看见许多死亡,证成多所爱者,当大苦恼,因为世上,不幸人多。”“爱博而心劳,而忧患亦日甚矣。”“总之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被打破了。”过去,我们总是将这些精辟论述仅仅视为鲁迅先生对于《红楼梦》的独特体验,殊不知这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对话与共鸣,换一个角度,这也是《红楼梦》悲剧精神引发鲁迅生命悲剧意识的思想结晶,并已成为鲁迅艺术生命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此外,也有一些学者已注意到了巴金、茅盾、张爱玲、白先勇等小说名家接受《红楼梦》创作经验的事实。还有一些作家则径直自我告白,比如李说对他创作“影响最大的是《红楼梦》”,茹志娟说她“觉得这部书有汲取不完的养料”,菡子则认为“如果要写小说,曹雪芹的手法总该一点一点地去学”。……所有这些,都说明《红楼梦》与现代小说之间并没有古今时代的隔阂,现代作家应该而且可以将红楼遗产转化为文学创作的精神基因和血液。

  在对《红楼梦》的续作、仿作与借鉴的三重取向中,续作被反复证明是一条死胡同。而借鉴——通过借鉴而创新,尚有可能登达理想的彼岸。鉴此,需要红学界与小说界携起手来,密切协作。一方面红学界再也不能像以往那样仅仅关注过去,而同时要关注现实与未来;不能满足于对《红楼梦》的批评与阐释,而同时要直接参与对《红楼梦》精神价值现实转化的

  研究。具体地说,可以在“本”、“源”、“流”三个层面同时并进,寻求突破:

  一是“本”的研究,即对《红楼梦》自身艺术创新精神和原理的研究。《红楼梦》的成功之要在于现实性与超越性,即形而下的生动性与形而上的深邃性的完美统一,并通过开放性的象征体系表现出来,在此统率下,作者能将红楼艺理与红楼哲理、世俗形象与神性形象、现实时空与魔幻时空、生活故事与意念故事、叙事模式与抒情模式、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历史逻辑与情感逻辑、经验之美与超越之美有机地融为一体。从某种意义上说,《红楼梦》就是一部蕴含人类生命及其存在意义的文化寓言,所以《红楼梦》具有无可穷尽的重释性,正如著名作家宗璞先生所言:“《红楼梦》是一部挖掘不尽的书,随着时代的变迁,读者的更换,会产生新的内容,新的活力。它本身是无价之宝,又起着聚宝盆的作用,把种种的睿思,色色深情都聚在周围,发出耀目的光辉。”(王蒙《红楼启示录》序)有鉴于此,我们应该通过对《红楼梦》的艺术创新精神和原理全面系统深入的理论总结,为小说创作界提供有益的参照和启示。

  二是“源”的研究,即《红楼梦》如何充分吸纳前代文学及文化遗产并实现价值转化的成功经验的研究。《红楼梦》可谓集中国小说、文学、文化之大成,从神话文化、宗教文化、儒家文化、家族文化直至民俗文化,都曾在《红楼梦》中留下了精神烙印;从诸子散文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乃至对联,都为《红楼梦》所借鉴;从六朝志怪、唐代传奇、宋元话本,到《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等四大奇书,也都为《红楼梦》所取法,然后融会贯通,浑然一体,臻于炉火纯青之境,其中的成功经验对于21世纪的小说创作来说具有直接的借鉴作用,因为后者同样面临如何更好地吸取前代文学和文化遗产实现精神价值现实转化的问题。

  三是“流”的研究,即后代续作、仿作、借鉴于《红楼梦》的成败得失之经验教训的研究。如前所述,《红楼梦》自问世至今,续作者近100种,仿作者20余种,至于借鉴者,可以说历代有成就的作家都不同程度地从中吸取了精神养料。然而其中的成败得失究竟如何?对此作系统梳理和理论总结,应该成为《红楼梦》接受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同时,也应该成为《红楼梦》精神承传史研究的核心内容。

  另一方面,对于小说家来说,也应主动关注红学研究的进展,尤其要关注以上有关

  “本”、“源”、“流”三个层面的具体研究成果,努力使自己对《红楼梦》艺术智慧与精

  神资源的摄取和融通,从自发进入自觉,从表层进入深层,从局部进入整体,然后融合自己

  的创作经验,贯古通今,推陈出新,真正实现红楼精神价值的现实转化。值得欣喜的是,一

  些著名作家已经在创作之余,加入了红学研究行列,并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提出了许多独到

  的新见,王蒙先生的《红楼梦启示录》即是其中引人注目的成功范例。可以相信,学者与作

  家们的携手合作,相互沟通,相互激励,将在这方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衷心期待着21世纪

  的中国小说创作能在继承和借鉴《红楼梦》的基础上超越红楼艺术高峰。

  红楼梦到底有什么艺术价值?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推崇?

  《红》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颠峰之作,《红》给后世的很多作家以启蒙,可以这样说,有《红》之后很多人才知道怎么写东西:如何构建一个庞大的小说体系,如何在这个庞大的结构中塑造典型人物,如何在这些人物身上寄托自己的思想……看《金瓶梅》、《白鹿原》、《废都》等古今长篇小说,哪一位小说家没读过《红》?哪一位小说家的书中又少得了《红》的影子?但《红》的伟大就在,即使后世这么多作家仿照它,从它身上汲取营养,但是没有哪一部能真正超越它,它至今位于文学的最顶端,如同一颗明珠,光照千秋。一部真正的好小说应该是让人读来痴迷,回味无穷,值得探究的,《红》做到了。迷人的故事情节,令人沉醉的宝黛爱情,变幻的世间风云,哪一笔不是让后世的红学家掰了又掰的?由大到小,大到整个社会,小到一道菜的做法,一杯茶的饮法,每个环节都有光芒,每个小细节都值得人研究,一部能让人一看再看的书是迷人的,每一次阅读都有新发现,都有新体会。读过《源氏物语》吗?这部日本的伟大作品,这部日本文学史上的百科全书,在我们的〈红楼梦〉面前显得多么单薄啊!曹雪芹超凡的艺术造诣,敏锐的文学触觉让〈红楼梦〉在现实主义文学领域中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生动的描写,使人如同身临其境,人物的音容笑貌宛如历历在眼前。明知是虚构,偏偏牵动心弦,心中泛起一万种想法。有人狂爱王小波,自封为“王小波门下走狗”。可刻一章,“曹雪芹门下走狗”,寄托对他的崇敬之情,与红迷们共勉。

  

  

篇十三:《红楼梦》的思想价值

 红楼梦的文学价值体现

  红楼梦的文学价值体现引言:正如我们所知,红楼梦不只是一部爱情小说,它同时还包含了政治、文化、等诸多思想,那红楼梦的文学价值又在于哪里呢?《红楼梦》,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章回体长篇小说,成书于1784年(清乾隆四十九年)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被誉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其原名有《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前80回曹雪芹著,后40回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本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宫廷、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族的腐朽,对封建的科举、婚姻、奴婢、等级制度及社会统治思想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代表古典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以荣国府的日常生活为中心,以宝玉、黛玉、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及大观园中点滴琐事为主线,以金陵贵族名门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历史为暗线,展现了穷途末路的封建社会终将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并以其曲折隐晦的表现手法、凄凉深切的情感格调、强烈高远的思想底蕴,在我国古代民俗、封建制度、社会图景、建筑金石等各领域皆有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达到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被誉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本书变相的反映了现代人的交际能力。清代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是一部大书。它并不只是一部言情小说,它更是关于一部对君主专制社会末期四大家族的兴衰史的概述,这已经逾越了言情小说的范围。《红楼梦》起于言情而终于言情,但不止于言情,这样才能衬出情的深度与厚度在如此精妙的布局和秩序下,这等空间、这群人物中,看似庞杂的故事在作者的笔下事无巨细,分明清晰地娓

  娓道来。

  

  

篇十四:《红楼梦》的思想价值

 同问

  红楼梦的简介及思想内涵

  红楼梦:

  红楼梦是通过各种人物的活动,宫廷贵族的勾结与矛盾,各种男女恋爱的葛藤以及家庭中的日常生活和平凡琐事,生动而又真实地描绘出一幅贵族家庭衰败历史的图卷。红楼梦这一历史悲剧的历史意义与艺术价值,绝不是单纯地建筑在贾宝玉、林黛玉恋爱失败的基础上,而主要的是建筑在揭露贵族家庭的骄奢淫逸上。由於种种的腐烂与罪恶,结果是应了秦可卿所说的「树倒猢狲散」的预言,使红楼梦在结构上一反旧有小说的大团圆形式,而创造了极高的悲剧美学价值。在中国的古典小说里,专就结构的完整与布局的细密上说,很少有其他的作品能比得上红楼梦。

  红楼梦的伟大成就,是在这家谱式的小说里,大胆地揭露了君权时代外戚贵族的奢淫生活,指出他们种种虚伪、欺诈、贪心、腐朽及心灵和道德的堕落。它不单指出了那一家族的必然崩溃与死亡,同时也暗示那一家族所属的社会的必然崩溃与死亡。但要做到这一点,绝不能出於空虚想像的描写,绝不能出於概念画的说明,必得在生活上有丰富的体验,细微深入的观察,通过高度的语言表现能力和优美的艺术技巧,才能生动地中实地描绘出那一家族的本质和各种人物的真实形象来。

  曹雪芹恰好有这种材质,它不仅有高度的文学修养,而且有深厚的贵族家庭的生活基础;因此他笔下的贾府,是既真实而又具体地千红万紫一般地展开在读者的眼前。富贵人家的生活方式、各种人物的言语举动,以及房屋设备饮食衣服各种方面,都写得具体而又生动,几乎使读者为之昏眩。

  如果读者们只注意这种表面的华丽生活,而忽略了在经济方面支持这一家族的农民生活的穷困,那是错误的。要知道,为了贾家的奢靡贪婪,许多人家弄得倾家荡产,许多人家出卖儿女,许多少年少女成为「贾府」的家奴与丫头。贾家的经济来源,一面支用公款,一面是敲诈和放高利贷。贾家那一套令人昏眩的吃穿享用,实际都是民脂民膏。而那些负债的穷户们,因为无法满足地主的要求,受不住压迫,结果是有的变卖产业,有的出卖自己的女儿。那些女孩子们无法反抗,只能怨恨自己的奴才命。宝玉有一次看见袭人的妹妹生得漂亮,想把她接到家里来,袭人听了冷笑道:「我一个人是奴才命罢了,难道连我的亲戚都是奴才命不成?」这话说得多麼伤心,多麼沉痛。

  我们读红楼梦时,如果只注意那些莺莺燕燕的热闹场面,甚至於羡慕袭人、平儿那些丫头们的穿戴饮食,而不去注意她们精神上的痛苦和可怜的奴材境遇,那是非常不正确的。我们试想,金钏、晴雯、鸳鸯、尤二姐、尤三姐这些可爱的女孩们,全都成为贾家那一批色鬼、荒唐鬼的牺牲品。曹雪芹描写她们的时候,用著非常同情的文笔,在极其丑恶的现实上,点染出她们纯洁的心灵。使读者对於那些纨袴子弟的恶德,感到无比的愤恨。

  对贾家那一批昏庸顽固的官僚,假仁假义的顽固守旧的头脑和那些骄奢淫佚的纨袴子弟们,曹雪芹毫不容情地用各样颜色的油彩,勾画出他们虚伪、淫奢、阴险和腐烂的脸谱来,生动而具体的形象,一一展现在读者们的眼前。在贾家出入的那些锦衣玉食的『哥儿小姐』们,绝大部分是醉生梦死,看不见阳光的幽灵似的影子。他们不知道一粒米一尺布的艰苦来源,不知道耕牛犁锄的功用,有钱有势,养尊处优,不做一件正当事。有的只是『今日会酒,明日观花,聚赌嫖妓,无所不至』;有的是『勾通官府,包揽词讼,强奸民女,重利盘剥。』贾琏夫妇贾珍父子是这类人物的典型,曹雪芹对於他们,用了最现实的笔法和痛恨的心情,真是写得笔墨酣畅,血泪淋漓。正如焦大所说:「那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牲来,每日偷鸡戏狗,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我什麼不知道,咱们胳膊折断了往袖子里藏。」红楼梦的作者藉了焦大的口,骂尽了贾家的一切。曹雪芹在这部家谱式的小说里,这样深刻细微地描写了君权时代贵族家庭兴衰变化的历史,让读者们都能明确地体会到,红楼梦是一篇史诗,是一篇骄奢淫逸的贵族豪门灭亡的史诗。

  曹雪芹时代,是有名的文字狱时代。康、雍、乾三朝,大大小小的文字狱真是接连不断,死人之多,牵涉面之广,是过去历史上所少见的。曹雪芹虽是旗籍,对於清朝统治者这种可怕的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是不能不顾虑,不能不小心翼翼的。他在红楼梦中虽没有『干涉朝廷』,虽没有明目张胆地指摘最高统治当局,但他巧妙地通过『贾府』那一家族的社会关系人事关系,侧面地对於清代政治的黑暗腐朽,作了真实的反映。贾雨村那一个谄媚求荣贪赃枉法的官僚,在他身上,作者赋予了非常深刻的满清时代地方官吏的典型意义。因为他善於找门路找机会,终於通过林如海、贾政的人事关系,飞黄腾达,加官进禄,做起大官。开始他经验不足,还缩手缩脚的。后来胆子愈大,良心愈黑。对於权贵的谄媚,是奴才相;对於百姓的压迫,是阎王相。做出许多伤天害理的事来,由冯渊、石头呆子两件案件,就可见一斑了。

  凤姐是一位管家『奶奶』,胆大辣手,脸酸心硬,『少说著只怕有一万个心眼子』。她不仅掌握著贾家的人事经济大权,她的魔手,依靠著她娘家的权势,还伸展到社会各方面去。她自己坦白地说过:「就告我们家谋反也没要紧。」如

  此大胆,她什麼可怕的坏事丑事做不出来?在王凤姐弄权铁槛寺一回里,表现出她丑恶的面目。她勾结官府,为了三千两银子,拆散美满姻缘,害死了两条人命。

  红楼梦的作者虽一再声明不干涉政治,他却巧妙的,通过那一家族的复杂社会关系,从侧面来反映清代社会政治的腐败,来反应贵族豪门同地方关互相勾结、为非作歹、谋财害命的种种罪行。在清代社会里,贾雨村、云光一类的人物,绝不是个别的,而是普遍存在的;贾赦、凤姐一类的权贵,也不单是贾家才有,在所有的显宦世家里,同样存在著大小不同的贾赦和凤姐。他们的普遍性愈大,就愈能反映出政治的黑暗和民生的困苦。这些生动刻画的描写,使红楼梦成为伟大的文学杰作。

  红楼梦

  内容梗概《红楼梦》是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故事情节由主次两条矛盾

  线索构成的。一条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为中心,贯穿全书的全线。它以贾、林争取

  爱情自由、婚姻自主和个性解放的思想同封建制度、封建礼教之间的矛盾为线索,以贾、林最后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彻底背叛和爱情的悲剧结局而告终。

  这条线索从第三、四两回,林黛玉和薛宝钗接踵来到贾府,与宝玉的爱情纠葛开始形成,并在矛盾中向前开展。直到第九十七、九十八两回,黛玉和宝钗在“哀”“乐”截然不同,“悲”“欢”强烈对比之下,一个“魂归离恨天”,一个“出闺成大礼”,终成悲剧结局,是主线的高潮,也是实现全书主题的集中所在。后二十一回,则是在高潮的余波中,情节的下降、结尾阶段。在这个阶段里,贾家被抄而又赢得一个回光反照的局面。最后宝玉遁入空门,全书结束。

  从这条主线看,造成贾、林爱情悲剧的根本原因是:在封建制度与礼教的桎梏下,青年男女爱情、婚姻不能自主,而取决于封建家长的意愿。具体地说,贾、林的爱情、婚姻不取决于他们自己的意志,而由以贾母为代表的荣府当权派们决定,而贾母又以封建的阶级利益做点为基点,她对林黛玉的“疼”,仅仅是从“骨血”关系出发,并不喜爱她不符封建道德规范要求的“孤高自许”、“目下无尘”和“小性儿”;而对薛宝钗的“爱”,则是以她“端方”的封建品格为基点,尤其是适应封建道德要求的“行为豁达,随分从时”的性格。由此终于选中了薛宝钗而弃置了林黛玉。其结果是,同时酿成3个人的悲剧:林黛玉,为爱情熬尽最后一滴眼泪,含恨而死;贾宝玉,终于离弃“温柔富贵之乡”而遁入了空门;薛宝钗,虽成了荣府的“二

  奶奶”,却没有真正赢得爱情,陪伴她提终生的凄凉孤苦。她和林黛玉,只不过是同一条封建毒草藤上两颗属性不同的苦瓜而已。

  这条主线揭示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罪恶;也歌颂了青年男女对封建制度的礼教的叛逆精神。

  《红楼梦》的另一条线索赔是以宁、荣二府及其社会关系为中心,由一些彼此独立而又互相关联的情节组成的副线。它以封建的阶级压迫,等级制度以及封建遗族寄生腐朽,荒淫糜烂的生活所造成的封建制度自身的矛盾为线索,它以贾府及其亲族的所造成的封建制度自身的矛盾为线索,它以贾府及其亲族的一一衰败为结局,不仅构成主线的社会背景,并与主线殊途同归,提示和鞭笞了封建制度的罪恶。

  鉴赏与评析《红楼梦》在艺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作者善于通过日常生活细节和各种

  生活事件,多方面刻画人物性格,全书描写了不同的阶级和阶层、不同年龄和性别、不同姿容和性格的几百个人物,贾宝玉、林黛玉、史湘云、尤三姐、晴雯、王熙凤、薛宝钗等人物无不个性鲜明,跃然纸上。小说规模宏大、结构新颖而奇巧、首尾连贯、浑然一体。它是章回小说完美、成熟的标志。小说的语言优美生动,形象逼真,绘形,能见到人物活动,绘色,能观着五彩缤纷;绘声,能听到高唱低吟,标志着我国古典文学语言最高成就。作品还表现了作者对烹调、医药、诗词、小说、绘画、建筑、戏曲等各种文化艺术的丰富知识和精到见解。

  《红楼梦》在思想与艺术上的成就是说不尽、写不完的。要真正体会它的佳处,只有自己翻开书,去一遍又一遍地寻味。《红楼梦》是一座生活的花城、艺术的万花筒,只要踏进去,便会发现里面有观不尽的绚丽夺目的鲜花

  

  

篇十五:《红楼梦》的思想价值

 浅议《红楼梦》的艺术性和思想性

  一、《红楼梦》艺术性《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最具现实意义的一部巨著。他不仅是我国文学艺苑里的独秀奇葩,而且在世界文化宇空中尤是一颗璀璨慧星。尚在没法公开面世之前,就有价格高昂的《石记头》、《风月宝鉴》、《情僧录》等书名的手抄本,在当时上层人士中潜传暗播。约三十年左右之后,经高鹗、陈伟元用活字排印,正式定名为《红楼梦》的“百廿回本”公开面市之后,其声光日渐其远,直至今天犹响耀文坛。近二百年来不少“情人”或“痴癖者”青丝白发就此一生,或怡然而去,或死不瞑目。他们曾从不同方位切入,朝不同方向进拔,不计辛劳,非常艰苦地在这条崎岖而盘曲的“红学”道路上探索其方方面面。这些“情人”和“痴癖者”各见“仁”“智”,为发掘和传承我国的文化遗产,幅射世界文化的园圃,从而丰富人们的精神食粮,作出了许多贡献;把“红学”研究开展得更加深入并推向无可伦比的高度,曾经达到“开口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的地步。至今仍有不少“局外痴情者”深感该书尚有不少的未尽宝藏,希望来者接力前进,挖地三干,筛土万重,以企这座迷宫、巨库敞明洞开。俾“垂慕者”在欣赏时无遮、无碍地驰骋、游弋于“红学”的瀚海宇空之中。

  人所共知这部巨著绝非“九九女儿红”的言情小说,而是把人间万象、人性善恶、人世真伪、人心美丑、人情冷暖与当时的社会现实(政治、经济、文化)辑纂为一炉的“百科全书”。以“愚衷”至笃的情怀,用生动洽切的语言,寓假言真的深邃,警世诲时的期望,真知灼见的目光,观察社会,提炼生活。洋洋洒洒的笔墨,反映社会现实,达到在我国小说领域里的思想性、艺术性的最高境界。曹氏的文化积淀非常深厚——集散文、诗歌、联对、谜语、酒令、俚曲、佛偈、道谶之大成。得心应手,字无虚发,写成驰骋感情的一部空前待后的文学作品。书中所塑造的主要人物裹之以铅华脂粉,再存之以烟云障雾,使之扑朔迷离非非幻幻难于捉模;在故事情节的构建上,起伏迭宕,前后衔接,因果互证,奇偶相辅,参差见序,零乱中见整齐,整齐中见参差,既是根盘错节,又是眉目朗然,其艺术效果像熟透的葡萄;晶莹玉泽露而不滴的最高效果。二、《红楼梦》的思想性二百年来的探索研究过程中,专家学者们仍是各持自己的观点,宏发各自的见解于以阐义疏微,在文学论评界里是合理而正常的,无可厚非。史籍中鸿泥之迹记载有大清进主中原之后,曹氏世沐皇恩,其社会地位与家声之显赫都甲居当时。后来竞跌落千丈,“潦倒在茅檐之下”过着“瓦缶绳床举家食粥”

  的贫困生活,仅可藉慰的赢妻弱子又相继殇夭。他落拓穷愁,无限凄楚,在百感尤多的境况中,织铸成他深沉的思想基础。曹氏不计一己之私,没有怨天尤人的愤懑,没有啾啾唧唧的蛩呜,没有风花雪月的颓惰,没有纵酒狂诗的放逸,而是在“阶柳庭花之下”,“晨风夕露之中”,以期“世态天和”的愿望,隐而寓深的用意,温而不愠的笔墨,写成了流光四溢、长耀文林的巨著。如此博大的胸怀,在当时的历史时期之独有,也是古今举世之稀微。有人说书中的主人公就是作者的化身拓影。笔者倒以为书中的林黛玉远怙失恃,寄人篱下,以诗寄意,以泪酬情,才酷似作者。凡有成就的小说都寄注作者的灵魂。在其作品中似我非我,有我无我,时隐时现,非非幻幻憧憧绰约于其中;伟大的作品都是包罗大千,尤其是《红楼梦》的内涵更为深广为人所共知。可,近年来竟有人把《红楼梦》中的一些主要人物用对号入座的方式指配安位,侈说书中的某某就是当年朝廷或宫中的某某。试问曹氏书中人物的形象是如何拓摹上去的,曹氏存写书时已经落为平民,那些“不得见人的去处”岂能容许他随便出入,去观察分析这些人物?况曹氏在搜罗大千,浓缩现实,解剖人间,并不是为被所指座的某些人写传记。笔者认为这是“红学研究”中的畸形怪胎。上世纪中期(五十年代)在毛泽东主席文艺思想指导下,对文学论评用“阶级斗争”为核心的观点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

  对待问题,曾对该书作过“循模研讨”,却无果而终。迨至七十年代,毛氏却在高干中(特别是将军们),大力提倡读《红楼梦》,使该书的社会影响升了一点温度。但这个“升温”的感觉,只在中小知识分子和初涉“红学者”身边轻轻飘过。对有建树的“老专家”、“老学者’’仍未“解冻开河”。可能是他们的倦怠和余悸,是其主要原因。《红楼梦》的思想性主要焦点是对封建社会是“维护者”,还是“叛逆者”定位的争议问题上。要说是“叛逆者”也有许多道理可作佐证。整部书把荣、宁二府的假、恶、丑、赤裸裸地和盘托出,一点面子不留;贾宝玉把仕途经济的“光明正道”看成是“混帐话”,贾元春把人所仰望不及至高显贵的后宫,认为是“不得见人的去处”;王熙凤的五毒俱全;贾珍、贾琏、贾蓉、秦可卿的寡廉鲜耻,薛蟠的豪强霸恶等等,无不袒露无遗。在人所不理解之下必以“叛逆”定论。我国有文字以来的历史长河中,清朝是追究文字犯罪(文字狱)最严厉的朝代,轻者个人领罪,重者“满门’’抄斩,最为严重的是株连九族。曹氏虽是旗人“包衣”,在钦定法律上不如对待汉人那么苛厉,但“奴欺主”、“奴辱主”仍然是不允许的,特别是不利旗人皇权统治的舆论而将动摇其根基者,那还是毫不宽宥。朝廷对曹氏之书“禁而不剿”必有内因可索,所以在当日该书暗传不绝。该书第五回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检钗册”,“聆听仙曲”,是

  袒露这部书思想性的“总纲”——“开辟鸿蒙,谁为情种,只都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短短数语,剖白了郁在曹氏心中的真情实感。大有屈子“导夫先路”之宿愿,魏征“十思疏”净谏之赤诚。尤其“试遣愚衷”一语,虽万钧之重尤过之而不及。大清入关开国以来深沐皇恩者不是少数,在这些中间坐大者不乏有之。然深切关注其治乱兴亡者竟屈指不多。曹氏世承(袭)恩泽本愿报效朝廷,但他随家祸牵连几经起落,迭为庶民。没有列朝堂、上疏文、议利弊”正纲纪的资格,这颗将死春蚕的一缕柔丝不断,化为警时警世的“小说”,企以喻人喻事矫整这座即将颓塌的“大厦”(清廷王朝)。曹氏的主观愿望虽然诚而且笃,但客观现实难得如愿以偿,故所用“试”字,尤多切痛。“衷”“忠”义近音同,曹家历遭衅悯,他不生哀怨,反生缱绻,他那“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渍笔透纸的啜泣哀楚,使人读之眼湿眶润喉梗胸窒。曹氏纵然是政治家、经济学家,那万能的“补天宝石”,已沦落为民了,(枉落红尘)只能以赤诚表其“愚衷”,所以他的书虽不是“九九女儿红”的言情小说,但书中发出真情实爱的芬芳之气非常浓郁,叩人心弦之和美,有如天籁之声。只有“禁欲主义者”才讳莫如深;或君子远庖厨者自欺、欺人。曹氏把“情”、“淫”界线分划得渠深标显,宝黛之间的真情挚着,尤柳之间的晶莹高洁,才是爱情的真谛,是爱河理念

  

篇十六:《红楼梦》的思想价值

 《红楼梦》在各方面所体现的价值概论

  作者:牛昊

  单位: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4级2班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二环东路

  邮编:250002

  摘要

  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它不仅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非凡的艺术成就。全书规模宏伟,结构严谨,人物生动,语言优美,此外还有一些明显的艺术特点值得后人品味、鉴赏。此外,从这部作品里衍生出的无数戏曲、文学、影视作品等,更是丰富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具体内容,使其在各方面都产生了不可逾越的影响与价值.

  关键词:红楼梦文学价值历史价值社会价值艺术价值

  一、《红楼梦》的文学价值

  作为一部古典文学名著,首先要讨论的自然是其文学价值.《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小说中最杰出的代表,有着其独特的艺术风貌,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表现方式有机融合,力求更充分地反映现实社会生活,通过塑造理想化的人物形象,并且其艺术语言准确、通俗、生动、丰富,具有感觉色彩和艺术情韵,有很强的表现力。宏大而严谨的结构、细腻而传神的心理描写、鲜明的人物形象、高度个性化的语言、伏笔千里的妙用、浓郁的文化氛围、精妙的场面描写。

  1、《红楼梦》是对人生和社会悲剧的深刻揭示.曹雪芹生于没落的贵族家庭,使其对封建社会上层生活有着深刻地了解和充分的认识,进而通过自己的感悟进行人物的创作。无论是宝黛的爱情悲剧,还是薛宝钗的不幸婚姻,以及荣国府最终的衰落,暗示的是封建社会由于其内容的不可克服的深刻矛盾终将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这是一个旷世奇才历经坎坷和不幸对人生和社会的悲剧性感知和把握.在情节结构上,它是由欢而悲,由合而离,是中国古典小说中真正具有悲剧意义的作品。

  2、《红楼梦》的语言特点是准确、简洁、朴素、优美、锋利、生动,高度个性化。《红楼梦》的语言,可以说完全属于明白畅晓的白话,除了极少部分的诗词歌赋是用古文写成的外,全书近乎白话文,绝大多数都浅近易懂。在人物语言个性化上,有两点不同:一是身份不同,语言有别;二是性格不同,语言迥异。此外,黛玉的多愁善感,宝钗的随分从时,探春的“刺玫瑰”性格,晴雯的“爆炭”脾气等,都在个性化的语言中得以很好的刻画。书中运用了大量包含深刻哲理的民间谚语、俗语和俚语,既简练准确,又生动形象;既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又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从而大大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3、书中有着大量的细节描写,充分刻画了各种各样的生活场景,烘托出小说的场景气氛,也大大增强了小说的描写效果。比如中国人最重视的过年,书中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中就有着淋漓尽致的描绘,渲染出富贵之家的年事风俗。《红楼梦》中的过年礼俗的描写不仅真实细致,而且还写得隆重精彩,生动地展示出皇亲贵族人家富贵生活场面.小说本为虚构为主的描写,《红楼梦》也是如此,然而大量风俗描写的逼真现实生活,使小说描写内容丰富、血肉丰满,从而吸引读者,忘其为假,为其逼真风俗所吸引,为其真诚性情所感动,从而取得极佳的阅读效果。

  4、《红楼梦》里有着浓郁的神话色彩。书中说女娲补天剩下来的石头,也就是含在贾宝玉口中的通灵宝玉,而通灵宝玉就是贾宝玉的代号,宝玉也就是那块顽石。黛玉的前身是西方灵河崖边三生石畔的一株绛珠草,这株草蒙受了神瑛使者天天灌溉照料之恩,才得以茁状成长,受到神界的天地精华,雨露的滋养,修炼成一个女体,日日想着报答神瑛侍者的浇灌之恩.宝玉和黛玉以及其他的金陵十钗都来路不凡,尤其是宝玉和黛玉。这就给故事披上一层神秘面纱,神话的意味就愈加浓重。《红楼梦》中也一直是神话系统和现实系统交织在一起的。《红楼梦》故事中的神话意义、宗教意义,吸引了读者的眼光,引导读者思考探究世界的本原,使它魅力不衰。

  二、《红楼梦》的历史和社会价值

  《红楼梦》另一个令人称道的地方,就在于它对于清朝时期生活的细致描写。芸芸众生,世态百相,皆毫芒毕现,巨细无遗,中华民族独具东方风韵的衣、食、住、行,乃至读书做官、婚丧祭庆、市井村野等习俗,都在这部伟大的小说中得到了生动细致的描写。构制了如此精巧的艺术结构,从一个家族的兴衰荣辱和家庭成员的悲欢离合的过程中,写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一段真相,显示出中国南北文化的洋洋大观.

  《红楼梦》在风俗描写中很注重把握详略得当的关系,它对一年四季中的重大节候风俗都有涉笔,但每一次的描写都有所侧重,比如在“宁国府除夕祭宗祠”的描写中突出表现皇亲贵族门第的宗族规矩之严整,因此场景的描绘就显示出庄重的氛围与细密周到的礼节;而在“荣国府元宵开夜宴”及后面一回的描写中则集中表现大家族聚宴时的欢快,因此描绘的侧重点就放在人物的对话动作上面。正是通过一年四季中重大节候活动的描写,作者展开了《红楼梦》的主要线索,显示出主要人物悲欢离合的命运以及悲金悼玉的爱情悲剧故事.表现出了南北区域文化的特色,使其成为一部融合中国南北文化特色的巨著,成为从各个侧面显示中华民族文化魅力的不朽之作。

  因为书中描写的细节真实,生动地表现出当时贵族家庭的生活实况,虽然是小说笔法,但论起真实性和细致程度来,却与历史实录极为接近。因此,红楼梦在当今对清代时期生活习俗、风土人情、中国社会结构等方面的考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三、《红楼梦》的艺术价值

  曹雪芹花费了大量笔墨塑造的纸上园林—-大观园,数百年来一直是红学家和建筑学家研究的对象。大观园的一草一木、一亭一台都遵循着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规范,体现着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特征,是中国园林的集大成之作。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倾心构筑了众多园林。其中包括金陵宁国府和荣国府的花园、都城宁国府的会芳园、荣国府的花园、大观园、江南甄家花园、史湘云家的花园及赖大家的花园等。而大观园无疑是所有园林中的扛鼎之作。

  《红楼梦》的楹联,与一般楹联一样,具有明确的实用性、装饰性和观赏性。由于其题写处所不同,内容包罗万象,风格上亦呈现出绚丽多姿的特点:或凄婉如悲秋箫笛,或飘逸如归牧晚唱,或幽远如山雨游云,或冷峻如孤竹瘦石。可以说,《红楼梦》的楹联,充分地体现了作者独到的审美情趣和美学追求。

  更为突出的是,诗词曲赋在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首先,许多重要篇章见诸回目,作者是把这些诗词曲赋作为小说的重要内容加以安排的.其次,它的数量是巨大的.前八十回各种诗词曲赋共有一百九十七首(高鹗续的后四十回有四十首).再次,它的艺术形式多种多样,文备众体.据统计,书中有诗、词、曲、歌、谣、谚、赞、诔、偈语、辞赋、楹联、匾额、书启、灯谜等,应有尽有。以诗而论,有五绝、七绝、五律、七律、排律、歌行、骚体;有咏怀诗、咏物诗、怀古诗、即事诗、即景诗、谜语诗、打油诗;有限题的、限韵的、限诗体的、同题分咏的、分题合咏的;有应制体、联句体、拟古体;有拟初唐《春江花月夜》之格的;有仿中晚唐《长恨歌》、《击瓯歌》之体的;有师楚人《离骚》、《招魂》等作而大胆创新的,真是千姿百态,丰富多彩,充分显示了作者伟大的艺术才能。第四,它在深化作品的主题思想、突出结构主线、暗示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命运结局、塑造典型形象等方面,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红楼梦》诗词曲赋,就小说的艺术整体而言,艺术价值是很高的,它的艺术作用是多方面的。它和小说的叙事内容一起,构成了这座金碧辉煌的“红楼”的整体美.

  参考文献

  [1]《对〈红楼梦>现代价值的再认识》,李宏业,2009;

  [2]《在谶语和俗语角度下浅析<红楼梦〉的语言艺术价值》,毛玲丽,2012;

  [3]《〈红楼梦>的民俗学价值及在文学上的意义》,叶丽娅,2014;

  [4]《曹雪芹〈红楼梦〉的文学特征与价值》,关秋,2008;

  [5]《伟大著作,天才作家——谈<红楼梦>及其文学价值》,曹万春,2012;

  [6]《质疑<红楼梦>的文学价值与社会价值》,陈东林,2011。

  

推荐访问:《红楼梦》的思想价值 红楼梦 思想 价值

本文链接:https://www.xpbxgsx.cn/sixianghuibao/677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24 精优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浙ICP备15042696号-1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