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精优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党史学习 >

高职院校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实践路径研究

时间:2023-07-09 15:00:08 来源:精优范文网
导读: 张开江(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四川成都610041)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

张开江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建党百年之际做出的重大决策。2021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总结大会上强调,“要认真总结党史学习教育成功经验,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1]2022 年 1 月 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全党要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为重点,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进一步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教育引导全党同志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更好用党的创新理论把全党武装起来,把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各项任务落实下去。”[2]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总结、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重要遵循。2022 年3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指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必须探索适合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群体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做到精准有效覆盖、生动鲜活开展。”[3]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等教育的主阵地之一。根据2021全国教育事业统计主要结果显示,“高职专科在校生达到 1590.10 万人。”[4]作为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重要任务。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是高职院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铸魂育人的应有之意,是守牢意识形态领域主阵地、应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的必然要求,也是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提供人才保障和技能支撑的重要保证。

“党史学习教育是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5]是厚植学生爱国情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环节。高职院校党史学习教育的常态化是指建立相应的制度机制,把党史学习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长期坚持下去;
长效化是指怎么把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果,转化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实践当中去。没有常态化,就实现不了长效化,而不起长效作用,常态化也坚持不下去。从实践来看,高职院校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短板,探索适应高职院校特点的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和实践路径是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内在要求

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载体,一方面需要着力培养具有工匠精神、中国情怀、世界眼光的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另一方面则肩负着面向行业、企业、生产服务一线培养高技术技能型人才,以满足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人才培养目标与价值导向契合度不够紧密。高职院校对家国情怀、工匠精神、企业家精神等人文教育比较容易忽视,片面强调技术技能及其实用化,对爱国主义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存在偏差,学生在工匠精神传承、团队精神培养、价值观念塑造、个人发展与国家和社会发展相统一等方面引领不够。二是人才培养理念存在一定偏差。高职教育中一定程度上存在重专业、轻思想政治教育的现象,一些专业课教师对推进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方面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或者融入思政元素的方法欠缺、素材不多。三是人才培养目标与实践路径方面存在脱节现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鲜明特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是职业教育的目标导向,当前高职院校高度重视立足产业发展、开设实践实训课程、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但将百年党史中蕴含的红色文化融入职业理念、职业素养、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引导学生成长成才方面重视不足、实践不够。因此,从党的百年奋斗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将党史学习教育贯穿于高职院校人才培育全过程,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铸魂育人的内在要求。

(二)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适应高职学生特点的必然选择

2019 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颁布,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特点日益凸显。高职院校学生呈现出生源结构复杂、个体差异性强、发展多样性等特点,学生在党史方面的知识储备和学习意识方面存在一定短板,因此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尤其重要。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表现在:一是生源结构多元化。高职学生生源有普通高中毕业生,有中等职业学校通过对口考试升入高职院校的学生,有初中起点五年一贯制学生,还有通过扩招考试进入高职院校的城市下岗失业青年、新型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退役军人等,此外还有民族地区、贫困地区专项招生项目等。学生层次不同,需求不一样,目前高职单独招生已占生源比例50%以上,且中职阶段、五年一贯制学生及扩招学生大多在学习阶段未开设历史教育课程,大多数学生对党史了解甚少。二是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学生重技能、轻文化的学习取向比较突出,习惯以“是否有用”作为学习选择的标准,注重专业课程学习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主动性不强。三是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及长远规划引导缺失。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教育观念,相较于普通高等教育学生,一些高职学生自信心不足,对自身的发展缺乏长远规划。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关于理想信念教育、自信心教育和人人均可出彩、人人皆可成才、技能成就梦想等价值引领力度不够大,实效性有待增强。而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是高职院校补足学生党史知识短板,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引导学生找到人生奋斗方向,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路径和必然选择。

(三)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丰富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客观需要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6]是教育引导大学生成长进步的主渠道。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是学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贯彻落实育人理念的具体实践。一方面,高职院校思政课课程体系存在党史知识短板。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要求,高职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开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与法治》以及《形势与政策》等课程,相较于普通本科教育,学生对中国近代史、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等知识的学习储备十分不足。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在研究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融入课程体系方面比较薄弱,基本上没有开设专门的党史课程,在充分发掘各学科党史学习教育资源,不断增强课堂教学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等方面存在不足。教师往往比较重视专业知识传授和技能提升方面的培养,容易忽视关于价值引领的要求,一定程度上影响课程思政教学理念的效果和质量。因此,高职院校将党史学习教育内容有机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融入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显得尤为必要。通过党史学习教育,一是让学生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辉煌成就中,深刻理解红色政权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来之不易,进而坚定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
二是帮助大学生在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飞跃中,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三是帮助大学生从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中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 世纪马克思主义,切实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增强学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志气、骨气和底气。

(四)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高职院校实践教育的有效途径

开展德技并修、知行合一的实践教育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环节和重要内容。新《职业教育法》规定,“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途径。”[7]高等职业教育是不同于普通教育的类型教育,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高职教育教学特点、学生类型特点等方面来看,高等职业教育坚持德技并修,注重培养学生职业精神,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从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坚持德技并修,通过工学交替、岗课赛证、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促进德育与技能教育相统一,强化寓德于技,以德为先,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德”与“技”的关系,做到德技并修、以德驭技、以技育德是高等职业教育开展实践教育的内在要求。而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职业精神教育,坚持强化德技并修,知行合一的培养理念,有助于深刻审视职业精神与个人成长的内在关系,不断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职业素养,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不断提升综合素质,从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在职业精神的培育过程中,学生通过党史学习自觉加强职业操守、职业道德、职业规范的养成,通过奋斗实现职业目标,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实践教学同向同行、同频共振。目前,高职院校在引导学生成长成才,建立“学史力行”体系还有许多短板。例如在整合革命烈士纪念馆、革命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资源,协同共建党史学习实践育人基地,为师生搭建党史学习实践平台等方面还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在融入高职师生志愿服务工作体系、评价体系和保障体系,面向社区和广大群众,常态化开展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社区治理、应急救援等方面的志愿公益活动,推动“学史力行”志愿服务常态化方面的机制还不完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重要要求。在这四个要求中,明理是前提,增信是重点,崇德是要义,力行是关键,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同时也是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

(一)学史明理与高职院校课程育人具有价值目标内在统一性

“学史明理”,就是守真理、悟道理、懂学理。百年党史是最好的思政教科书,是最生动、最真实、最有说服力的“活教材”,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法宝”。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课程育人的重要抓手,将党史学习教育与思政理论课、与课程思政建设有机融合,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党史学习教育与思政课教学相融相通,其价值目标具有内在一致性。党的历史最为生动,一段往事、一位烈士、一处故居,是走进党史的窗口,能够让学生聆听更真切、更直接的‘历史回响’,从而在潜移默化中赓续红色基因。当代大学生是党和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正处“三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最需要真理滋润、最需要文化自信、最需要理论营养的关键阶段。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不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向深度拓展、向广度延伸,一方面有利于促使高职院校不断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学生专业技能学习、理想信念教育,统筹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构建专业课教学与思政课教学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课程育人体系。另一方面有利于帮助正处于“拔节孕穗期”的大学生“守真理、悟道理、懂学理”,引导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紧跟历史大潮和正确的历史方向,引导大学生知党情、报党恩、跟党走,进而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学史增信与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具有价值引领融通性

“学史增信”,就是要立信仰、坚信念、树信心,从党史中寻找理论滋养、精神支柱,这与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具有价值引领的融通性。当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但由于职业教育生源结构复杂,作为类型教育的特点不够鲜明,加上传统观念束缚,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普遍认同尚在形成过程中,进入职业院校的学生一定程度上存在自信心不足的问题,同时一些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片面强调专业技能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取,忽视人文素养教育对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加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知识体系不够完善,知识碎片化现象比较突出。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学习上的先天不足,一方面能够加深学生对党的性质、宗旨、奋斗目标和奋斗历程的认识,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历史厚度、思想理论深度、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引领力和亲和力,另一方面能够引导学生在百年党史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立志成为国家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从而实现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目标。

(三)学史崇德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具有价值属性同源性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党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的奋斗史,凝聚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蕴藏着丰富的理论成果、宝贵经验和伟大精神。“学史崇德”就是要通过了解中国共产党人、革命先烈在革命斗争中体现出来的崇高信仰、思想境界、道德情操,结合自身发展和时代需要,提高道德认知、强化道德自律,不断增强赓续血脉、接续奋斗的思想认识和行动自觉,这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价值属性高度契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技能人才,这就需要不断增强学生的理想信念,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引导学生自觉提升道德境界、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学史崇德”具体而言:一要崇德。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从一艘红船到巍巍巨轮,从两万五千里长征到三大战役,从三湾改编到古田会议,从三大改造到改革开放,一次次思想洗礼、精神重塑,成为铸魂育人的生动实践;
从“革命理想高于天”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三大优良作风”到“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一系列立党为公的历史创造构成了具有丰富思想道德内涵的价值体系,一百年来不断涌现的革命先辈和先进模范,成为学习崇高思想品德的学习榜样。二要立德。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培育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是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的宝贵精神财富,高职院校要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从这些精神谱系和价值体系中汲取丰富的养分,树立和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重点要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提升其职业素养,结合企业、行业对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要求和岗位能力要求,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操守、职业规范的养成,培养学生“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三要修德。高职院校常态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让党史学习教育成为培育学生成才的引路人,成为理想信念的指南针,成为锤炼学子的大熔炉,引导学生从百年党史中获得启发、汲取力量、明辨是非、恪守正道,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努力成长为新时代高素质技能人才。

(四)学史力行与高职院校德技并修实践育人具有价值导向一致性

学习党史,重在力行,新《职业教育法》明确提出,职业教育是指为了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使受教育者具备从事某种职业或者实现职业发展所需要的职业道德、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等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而实施的教育,包括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生命线,工学交替、知行合一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式,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是新《职业教育法》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出的目标要求。因此,高职学生培养目标与党史学习教育学史力行的目的高度契合,在价值导向上是一致的。一是职业教育必须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职业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职业教育必须坚持德技并修。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面向市场、促进就业,坚持面向实践、强化能力,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在对接产业的基础上与企业紧密合作,通过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以工作或职业目标为导向,通过强化实践教育环节达到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的。同时需要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培育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传授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三是职业教育必须坚持立德树人。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就是一堂生动的大思政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这里所说的“现实”主要指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既要与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深入挖掘党的百年奋斗史中典型事例、历史人物、感人故事,引导学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也要把“大思政课”与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相结合,善于运用同心抗疫、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等典型事件和成果,使学生真正走进社会大课堂,感受当代中国的巨大变化,争做学史力行的践行者,在实践中增强斗志,在知行合一中主动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持之以恒推进党史总结、学习、教育、宣传,让正确党史观更深入、更广泛地树立起来,让正史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和全体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年坚定历史自信、筑牢历史记忆,满怀信心地向前进。”[8]这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就需要坚持不懈抓好落实,加快建立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高职院校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就是要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综合运用制度建设、教育教学、实践养成、文化熏陶等方式,将党史学习教育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覆盖到高职院校全体师生,使广大师生树立正确党史观,并努力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实践动力。

(一)筑牢红色教育主阵地,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要实现党史学习教育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需要“深入探究党史学习教育与思政教育创新的融合机制,不断改进学生对党史的研究,以党史学习教育为载体,进一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发挥以德育人的本质要求,不断深化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9]这就要求用好学校思政课这个渠道,推动党的历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发挥好党史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

一是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进教材”,筑“牢”思想教育主阵地。课程教材是实现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重要载体。一方面,高职院校要深入贯彻学党史悟思想的基本要求,通过编写教辅将党史学习教育指定书目中的鲜活案例、重要事件等内容纳入思政课教材内容,引导学生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感悟思想伟力。例如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辅教材中融入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宝贵经验和伟大成就;
在《形势与政策》专题中融入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伟大历史成就以及伟大建党精神等内容,切实用好党史这本教科书。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以“课程思政”建设为抓手,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专业特色,建立党史学习教育经典案例库、红色资源库、视频课件集等,建设一批传承红色基因、职业特色鲜明的高质量党史学习教育校本教材、教辅资料等,全方位打造高职院校党史学习教育的“中央厨房”,让思政课教学内容有更先进的“配方”、更精湛的“工艺”,切实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精准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是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进课堂”,做“活”课堂教学主渠道。课堂教学是实现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主渠道,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必须利用好思政课堂。2022 年4 月25 日,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在立德树人中发挥应有作用,关键看重视不重视、适应不适应、做得好不好。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10]高职院校要遵从职业教育规律,紧密结合新时代信息化教育要求和高职学生特点,以“课程思政”建设为契机,深入挖掘百年党史中的育人元素,按照“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学习要求,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进课程内容、进教学过程,主动探索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的课堂教学模式,综合运用沉浸式情景教学、案例分析、互动体验等多样式、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让党史学习教育“有理有实”“有棱有角”“有情有意”“有滋有味”,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自觉投身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来。

三是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进头脑”,做“强”思想引领主力军。教师是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主力军,提升教师育人能力,讲出课程思政大视野,需要一批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教师队伍。高职院校一方面要建强马克思主义学院,提升思政课教师党史和党建理论修养,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时效性和感染力;
另一方面要提升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让教育者先受教育,讲信仰者自己要有信仰,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从不同维度去分析和思考,进而形成正确的认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将党史教育从课堂教学延伸到实践活动,从第一课堂到第二课堂,从理论到实践加强教育引导,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与高职院校的党建工作相结合、与教育教学相结合、与学生工作相结合、与校园文化相结合,营造党史学习教育的浓厚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将党史学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发挥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合力,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不断深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加侧重对学生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养,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融入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将党史故事融入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之中,促进专业课程与百年党史紧密“链接”,有利于让专业学习的人文情怀更加鲜活,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课程思政的底色更加鲜亮。一是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深入推进学校课程思政改革,用好各类激励手段,鼓励教师参与申报学校“课程思政”示范课,在遵循专业课程运行规律的基础上,深挖课程中的德育元素,润物无声地开展思政教育,激发教师改革意愿,在专业知识传授的同时实现立德树人的思政教育功能,促进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二是将党史元素融入教案,筑牢专业课程主渠道。提炼专业课程内在的党史知识、红色基因和思政元素,紧密结合党史中的经典故事和国际国内形势,突破专业课程中的思政教育重难点,厚植青年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实现专业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三)紧扣工匠精神传承弘扬,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实践教学

一是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进基地”,做“实”实践教学。要建立红色基因传承机制,充分利用革命遗址遗迹、纪念馆、博物馆等本地红色教育基地资源,挖掘革命英烈、时代楷模背后的育人元素,通过开展实景参观、沉浸体验的实践教学,激活红色基地的教育功能,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以更加直观的视角和更加真切的体验,重温党的光辉历史,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丰富内涵和时代意义。要用好学校自身基地资源,做“实”载体支撑。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环节,各高职院校结合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需要,在校内外建设了一批教学类、培训类、技能鉴定类、技术服务类专业实训基地、思政实践基地和劳动实践基地。高职院校应充分整合资源,建立统筹机制,深入挖掘现有基地的实践教学中的思政育人元素,进一步发挥“党史+专业”优势。二是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进社团”,做“亮”二三课堂。学生社团是第二课堂的重要载体,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深化素质教育、丰富校园文化的主要力量,在“三全育人”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学生社团引导学生结合所学专业,开展乡村振兴、社区公益、环境卫生、体育竞赛等多种志愿者服务,弘扬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思想,让志愿服务精神闪耀中华大地,巩固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果,第三课堂主要是校外实习实训和社会实践,是一、二课堂的延续和有效补充。高职院校应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建立党史学习教育进社团的工作机制,结合学雷锋日、五一劳动节、建党节、国庆节等重要节日,定期开展社会实践、经典诵读等多形式的主题党团日活动和校园文化等活动,通过主题鲜明、形式灵活、内容新颖的社团活动,发挥好共青团组织联系青年、服务青年、凝聚青年、引领青年的生力军作用,有效发挥社团育人功能。

(四)锚定文化内涵提升,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推进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支撑,贯穿于学校立德树人的各个方面,并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影响着每一位师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在铸魂育人、启智润心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大部分高职院校办学时间不长、文化积淀不深,因此,在落实立德树人过程中更要注重精神文化体系内容的深化,要紧紧围绕“类型教育”定位,不断探索以伟大建党精神为引领、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要在党史学习与思政课程、课程思政融合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好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让党史故事、党史元素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使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得到补充和深化。一是要积极培育校园文化与师德师风建设相结合,具有职教特色“德技并修”的教师文化和与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结合充满“人文情怀”的教学文化。要发挥好专任教师挖掘育人元素的主力军作用。党史、行业史、校史历来是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的重要教学案例和教学素材,是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发挥好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和专业课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党史学习,挖掘好党史、行业史、校史中的育人元素,将党史故事、行业楷模、学校历史融入学校文化建设中,营造“党史文化—行业精神—校史教学”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和文化育人机制。二是推动形成校园文化建设与专业发展相结合,富有“工匠精神”的专业文化和与师生社会实践结合以“劳动精神”为内涵的实践文化。要结合党史学习教育,运用红色文化涵养校园文化,创新校园师生活动形式、载体、内容,在对师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同时,丰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形式,将“工匠精神”“劳动精神”融入思政教育、技术技能培养和社会实践中,通过打造“一院一品”红色文化精品活动,形成品牌驱动、形式活泼、百花齐放的校园文化育人格局,为党史学习教育提供活力与动力,让大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汲取成长成才养分。三是畅通网络思政渠道,着力打造新媒体产品品牌。要注重宣传话语的时代化,要善于运用校园媒体包装、打造新媒体产品,对党史故事进行宣传解读,用当代话语诠释深刻哲理,为党史故事在新时代赋予更多创造力和影响力。要发挥好朋辈,抓好用好学生干部队伍中的各类短视频、文字创作的爱好者,通过对他们的教育和引导,鼓励他们创作出更多符合时代和学生需求的革命文化相关视频和文字作品,有效发挥朋辈群体之间的影响力,充分发挥新媒体产品传播正能量和宣扬革命文化的作用,积极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新风尚。

猜你喜欢学史党史育人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新班主任(2022年4期)2022-04-27第一次学党史小学生优秀作文(低年级)(2021年12期)2022-01-12百名支书感党恩 学史力行话振兴③今日农业(2021年13期)2021-11-26百名支书感党恩 学史力行话振兴④今日农业(2021年15期)2021-10-14百名支书感党恩 学史力行话振兴①今日农业(2021年11期)2021-08-13党史告诉我们什么?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湘潮(上半月)(2021年3期)2021-07-20——普洱学院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学史明理 学史增信 学史崇德 学史力行
——普洱学院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普洱学院学报(2021年2期)2021-07-04

推荐访问:党史 常态 长效

本文链接:https://www.xpbxgsx.cn/zhuantifanwen/dangshixuexi/6137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标签
Copyright © 2024 精优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浙ICP备15042696号-1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