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精优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范文大全 >

大学生弘扬张謇企业家精神15篇

时间:2022-11-18 10:55:33 来源:精优范文网
导读: 大学生弘扬张謇企业家精神15篇大学生弘扬张謇企业家精神  略论张謇实业经营思想及其特色  一代儒商张謇是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企业的先驱,毛泽东早在延安接见黄炎培时就说过,“谈到近代中国民族的

大学生弘扬张謇企业家精神15篇大学生弘扬张謇企业家精神  略论张謇实业经营思想及其特色  一代儒商张謇是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企业的先驱,毛泽东早在延安接见黄炎培时就说过,“谈到近代中国民族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弘扬张謇企业家精神15篇,供大家参考。

大学生弘扬张謇企业家精神15篇

篇一:大学生弘扬张謇企业家精神

  略论张謇实业经营思想及其特色

  一代儒商张謇是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企业的先驱,毛泽东早在延安接见黄炎培时就说过,“谈到近代中国民族的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1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经取得巨大成就的今天,回顾张謇,他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工厂、企业、学校等物质财富,他的经营思想、经营理念以及实业经验等,更是留给后人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独立自主发展中国民族工业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的教训,洋务派提出了“自强”口号。中国如何“自强”呢?李鸿章认为西方国家以商立国,日本学习西方,亦四处通商并以为立国之本。李鸿章说,商务之盛衰,关系到国势之强弱。中国的洋务运动为了“自强”而“求富”,但中国历经30年的洋务运动,并未“自强”。张謇批评说,洋务派日日议“自强”,有事却不能一战。原因何在呢?他分析说,以商立国系皮毛之论,真正的“自强”应当讲格致、通化学、用机器、精制造、化粗为精、化少为多、化贱为贵,这才是根本。张謇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打破了封建社会根深蒂固的“重农抑商”传统思想。他毅然放弃状元的辉煌仕途,走上了兴厂办实业的道路,开创了一条状元“实业救国”的先河。他引领一批批官绅和地主投身于近代工商业,造就了我国近代企业家的群体。张謇创办民族工业,努力引进西方技术,表现了一种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失去创新精神就失去了生命力。我国封建社会历史漫长,统治者长期以来因循守旧,闭关自守,沉缅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对外来新生事物有一种强烈的排斥心理。清朝初年一度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便是因循守旧思想的体现。在传统的因循守旧思想的支配下,近代中国与世界,尤其是与欧洲的文明差距越来越大。1903年,张謇踏上了东游的轮船。在日本期间,张謇认真考察日

  本的先进技术。他在日本先后考察了钢铁、金融、纺织、造纸、电力、商贸、印刷等领域。通过考察。他对日本的管理思想和经营理念表示赞赏,但不主张全盘学习。

  《马关条约》签订以后,允许外国列强在中国开设工厂。一时间,各种各样的洋货充斥中国市场。张謇大声疾呼,提倡国货,要求振工商而挽权利。他创办民族工业,首先立足于自身并努力抵制外国商品对国货的冲击,把“自强”作为国富民强的唯一出路。张謇开创的近代实业在同世界列强的抗争中诞生、发展并壮大,其独立自主发展中国民族工业的思想,表现了强烈的爱国热忱。

  创建中国近代股份制企业张謇辩证地汲取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学习借鉴西方先进的管理制度和现代企业制度,制定了有中国特色的企业规章制度并以第一个吃螃蟹的精神创建了中国近代股份制企业。甲午战争后,中国官办企业的腐败已是路人皆知,而完全由私人经营的商办企业又面临着各级官府的层层盘剥,难以生存。张謇利用上通清朝官员的优势,奉旨经办大生纱厂,争取清政府在资金、政策等方面予以支持。同时,张謇努力避免官府对企业经营的干涉,使官方股份成为企业借贷资金,只分利润而不涉及企业的经营。在资金筹集方面,张謇较早地采用股份制形式,大生纱厂的特点之一就是把官利当作开支,先支官利,再盘亏盈,有余设盈,不足称亏。张謇创办了我国最早发行股票的股份企业,为中国近代股份制企业的建立提供了样板和经验。大生纱厂之创办,不仅采用股份制,还充分利用了南通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创造了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创办企业的先例,给予后世经营者以若干启迪。1940年鸦片战争敲开中国大门以后,外国商品首先打进中国并占领中国市场的商品是机纱,最早受到机纱冲击的地方是中国江南。上海在鸦片战争后迅速成为全国最大的商业中心,外国商品以上海为轴心向内地渗透。洋纱与土纱相比,有质地均匀、不易断线等优势,

  洋纱迅速打垮了土纱,受到越来越多织户的欢迎,价格也不断上扬。南通南临长江,东临黄海,北部背靠地域广阔的苏北大平原。由

  于地理位置的因素,南通历史上就是中国的植棉之地。南通生产的土布除了本省外,还远销到东北等地。土布的大量生产,为棉纱的销售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并“刺激了海通棉花的生产,而相应地降低了粮食、豆类的植种,结果…….更加助长了通海土布的外销。”2如此良性循环,不但为棉纱工厂提供巨大利润,也相应带动了当地农业的发展。

  张謇正是通过对市场的调查,对南通地理优势的研究,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创办了大生纱厂,采用了最先进的股份制形式,一炮打响,获得成功。张謇在创办大生纱厂取得初步成功后,为保障原材料的供应,毅然决定创办通海垦牧公司,为纱厂提供了棉花供应基地。

  勤俭办企业与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张謇办企业主张节俭,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公私活动,莫不如是,其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成为后世企业家之楷模。张謇一生中非常注重节俭,他一直认为节俭与勤劳是使人成功的必备品质。他认为“应该用的,为人用的,一千一万都得不眨眼顺手就用;自用的,消耗的,连一个钱都得想想,都得节省”。3他认为养成节俭的美德可以使人不必过多地追求物质享乐,集中财富投入对国家和社会有益的事业之中,。张謇具有回报社会的感恩意识,他一贯主张先义后利、奉献社会。张謇作为我国近代“实业救国”的代表人物,一生淡泊名利,他自幼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他一方面创办企业,同国外商品竞争;另一方面用创办实业的所得收入,兴办当地文化教育和福利慈善事业。他认为,“一息尚存,有一分心力,即当与邦人大夫共谋一分之公益”,4“时局至此,若专谋个人之私利,虽坐拥巨万,又何益哉?”5张謇为投资公益事业,“他几乎把所有的财产都用在地方建设上去了”6。1902年,他创办了第一所民立师范学校-通州师范学校,其后又陆续创办了一系列学校,在南通形成了由低到高的教育体系。

  ***XX年,他创建通州育婴堂,后又创办养老院、济良所、贫民工场等。

  自1900-1925年,张謇从实业所得利润中总共抽出257万元用于教育、慈善等地方公益事业。为了丰富博物馆的馆藏,他将私藏的古董文物若干无偿赠与南通博物馆。为使南通图书馆扩大藏书量,他将自己家中藏书的三分之二捐给南通图书馆。为了兴办慈善事业,张謇甚至一度举债、卖字。

  以工兴教,以教促工,教育救国张謇认为,国家要富强,经济要发展,教育必须先行。他在东游日本期间,对日本的教育事业发展十分钦佩。1923年,他在《女子师范学院毕业演说》中回忆说,“二十年前,余参观日本实业教育,其学生勤俭之风,实令人敬佩。”8他认为日本经济发展的速度,首先来自于教育事业的发达。张謇兴办企业以后即萌生办教育的愿望,但办什么,怎么办,张謇毫无经验。随着他兴办的实业规模不断扩大,他越来越感觉到人才对企业的重要性。为解决这一问题,扫除企业发展的障碍,张謇创办了南通纺织专门学校,这是中国第一所为培养纺织人才建立的高等学校,开创了中国教育史上厂办学校的先河。工厂投资教学的一大特点就是为企业培养所需要的专门人才,教学紧扣实践。南通纺织专门学校创办以来,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优秀纺织人才,这些人才不仅满足了南通本地工厂的需要,而且遍布全国各地大型纺织厂,推动了我国纺织工业的发展。这种把生产与教学紧密结合起来的厂办学校的形式,使南通纺织专门学校获得了“中国纺织工程师摇篮”的美誉。张謇自创办大生纱厂后,所办企业先后涉及冶金、农业、运输、加工等行业。为了提高企业的技术含量,张謇后来陆续创办了一批新式工业技术学校,为国家培育了一代有技术的新人,提高了国民素质,从而实现了教育救国的抱负。张謇说过,“南通各学校,均鄙人所手创”,“南通有纱厂,归爰设

  立纺织专门学校,南通经营盐垦,爰设立农校。以实业辅助教育,以教育改良实业。实业之所至,即教育之所至。”9张謇不仅是我国近代实业家的代表人物,也是我国近代教育家的楷模。

  张謇认为,企业要发展,需要技术和人才,而技术和人才需要学校进行培养,兴办学校需要资金,资金需要企业予以资助。他理顺了兴办企业与兴办学校的关系,形成了良性循环。他在《大生纱厂第一次股东会之》中说:“欲兴教育,赤手空拳;不先行实业,则上阻旁挠,下复塞之,更无凭借。”10“纺厂筹教育之需要,每年亦七八万”,11如果没有张謇庞大的实业体系作为支撑,当时南通地区的教育事业很难取得迅速的发展。张謇说,“教育必资于经费,经费唯取诸实业,所谓事业为教育之母是也。”12张謇创办企业,与教育实现联手,结果获得双赢。

  经济立法和浓厚的风险意识张謇早在东游日本期间就注意到日本工商业的发展与本国政府的保护密不可分。反观国内,清政府对民族工业推行苛商扰民政策。张謇在创办工商业后,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实业之命脉,无不系于政治”。13张謇在办厂办实业的过程中,深切感受到经济立法对于“实业救国”的重要性,没有经济立法,所谓“实业救国”就是一句空话。张謇要求经济立法,反映了民办企业的强烈要求。张謇浓厚的风险意识,不但促进了自身企业的不断发展,也为民办企业家树立了一个榜样。1913年10月,张謇就任农林、工商总长,历史给予他实现工商立法的机会。他上任以后认识到“第一个问题,即在法律不备”。“为此,夙夜图维,惟有将现在农工商各业急需应用之各种法令,督饬私员从速拟定,如法公布”,14“农林、工商部第一计划,即在立法。”15张謇在任时期,相续制定和颁布包括工商、农林、渔牧等在内20余种法律。由于种种原因,许多法律后来没有真正实施,但张謇之所为,无疑增强了民营企业家的法律自我保护意识,唤醒了广大民营实业家对经济立法问题的高度重视,改变了我国历史上民营企业没有法律保

  护的状况。张謇经济立法,是我国近代民营企业经济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丰厚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底韵张謇提倡自强不息的精神,他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既不盲目学习继承,也不死搬硬套,而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去对待每一件事物,其创办的企业含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底韵和人文关怀,从而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张謇的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人才为本。他大力网罗并启用了一批优秀人才。例如创业之初启用沈敬夫、高立卿等人,后又重用王国维、沈寿等人。他从归国留学生中发现了熊省之、张文潜,从国外聘请了荷兰水利学家特来克、医学专家夏德门以及日本籍教师西谷虎二等。张謇兴办企业获得成功与他重视人才是密不可分的。二是以员工为本。张謇认为“学术不可不精,而道德尤不可不讲。”16企业家的良好素质及优秀品格,将直接对员工产生教化作用,拉近管理层和普通员工的距离。张謇在南通新建设的工业城镇,均建有商业街区和公园等休闲场所。他在《南通公园记》一文中说:“实业教育,劳苦事也,公园则逸而乐。偿劳以逸,偿苦以乐,人之情。”***XX年夏天,南通地区“时疫发生,大生纱厂以爱惜劳工生命,故忍痛停车一星期”。对于一向以效益至上的私营企业家来说,区区小事却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注重生态环境100多年前,当大部分中国人还不知道何为生态环境的时候,张謇在兴办实业的过程中就已经注意到工业对人居环境的影响,这是张謇的高人之处。张謇在日本考察的时候,发现日本经济在飞速发展的同时,对社会和环境都造成了许多消极影响。当时的日本不注重环境保护,他亲眼看到江户城壕的河水色黑发臭,成为一潭死水,不仅有碍观瞻,也不利于卫生,成为“文明之累”。18通过考察和交往,他认为日本商人

  缺乏商德,中国人应引以为戒。汲取日本的经验和教训,张謇在南通从一开始投资企业的时候,

  就十分注重对南通的环境保护。张謇本人提倡植树,绿化环境。他在任农商总长期间,主持制定了我国第一部《森林法》并确定了我国的植树节。1904年,在张謇的创导下,南通建成了一座植物园。南通是一座近代化的工业城市,也是一座美丽的花园城市,这与张謇注重生态环境的理念是分不开的。注重生态环境,造福子孙后代,张謇的理念对于如今高速发展中的许多城市和企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篇二:大学生弘扬张謇企业家精神

  .

  张謇给当代民营企业家的启示

  任斌

  近代民族工业先驱张謇先生,其企业家的精神境界表现为三大特点:一是"身临其境、入木三分"。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在料理企业的事务中,掌握了丰富的企业经营管理知识,在创业实践中,逐步萌生并最终确立了现代化的企业理念;二是"高瞻远瞩、恢宏洒脱"。他不为眼前利益所牵累,既操企业于掌心之间,又超脱企业的苑囿,创办了370多所学校,还涉足于城市建设、水利、气象等公益性事业;三是"高屋建瓴、匹夫尽职"。他站在国家和民族利益的高度,俯察世事沧桑,藐视腐败无能的清末政府,坚定"以天下为己任",实践了他"不敢惊天动地,但求经天纬地"的人生诺言。张謇先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父实业、母教育"的主张和实践、实业家的豪迈气概,为当代民营企业家

  树立了光辉典范,给当代民营企业家提供了诸多启示。

  启示之一:高瞻远瞩,做有理想有抱负的实业家。

  张謇先生曾力图"从政救国",经过26年科场蹉跎考上状元。但在得到功名不过几个月,以现在的话说,"干部试用期"都没有过,他就对当时的封建官僚产生了厌倦的情绪。据说一天,慈禧大驾回宫,当时狂风呼啸,大雨倾盆,许多白发苍苍的老耄大臣

  ...

  .

  跪迎道路两侧,积水盈膝,全身匍匐,惶恐万状,宛如一群落汤鸡。而慈禧仪仗威严,五色旌旗招展,女宫太监前呼后拥,好不威风。想必张謇当时也是匍匐在地,但他目睹如此反差极大的一景,不禁喟然长叹:做官竟是如此下贱,这不是胸怀大志之人所能忍受的。在袁世凯复辟帝制之时,他坚决反对,毅然离去,力图走"实业救国"之路,成为中国最早的儒商,为改变千年沿袭的

  重官轻商旧观念开风气之先。

  当代民营企业发展的宽松环境是张謇先生所处的时代无法比拟的,想必也是先生梦寐以求的。众多企业家胸怀实业强国之志,正在自由自在地实现着先生当年的梦想。然而,在当代民营企业家中,仍有部分人目标短浅,惟利是图。他们把"赚钱"定为目标,再稍微远点的目光,是将拥有"资产"作为其人生的奋斗目标。有的企业家富有后,不思进取,腐化堕落。可悲之处有诸多表现:在法制建设方面,目无法纪,妄自尊大;在合法经营方面,知法犯法,偷税漏税;在职业道德方面,欺行霸市,短期行为;在企业用人方面,虐待职工,克扣报酬;在生活作风方面,追求享乐,腐化庸俗;在社会贡献方面,寻求回报,索取虚荣等等。在如此优越的发展环境中,有这样一些"目标近视"的企业家,先世的张謇先生想必也会感到非常的遗憾。当代企业家的正确目标应该是:通过合法经营和诚实劳动富裕起来,根据自身企业的产业特征和资源优势,不断发展自己的事业,同时要修养成为守法、

  ...

  .

  奉献、高尚的先进生产力代表。这不仅是当代民营企业家自身发展的主观要求,也是中国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客观要求。

  当代企业家应当珍惜今天的大好发展机遇,继承和发扬张謇先生"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思想品格,始终把发展事业作为实业兴国的第一要务。从事业发展方面看,民营企业家要加大力气推进企业的壮大发展,想方设法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回报社会;从个人行为方面看,民营企业家要做遵守社会公德的模范,要做发扬优良传统美德的楷模,要做合法经营致富的带头人,要做推进社会新风气建设的实践者,要做敢与丑陋现象作斗争的先锋,要做敢于捍卫社会正义正气的勇士。每一个成功的民营企业家,都要修养成为守法、奉献、高尚的先进生产力代表。这与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是密不可分的。今天,我们学习张謇先生,首先要学习他胸怀鸿鹄之志,确立正确的奋斗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保持事业的创新、成长的冲动和永不

  满足的精神。

  启示之二,高屋建瓴,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

  张謇富有儒家思想所倡导的经世致用、刚健笃实、自强不息之精神,并使之成为超越义利之辨、大力振兴实业的动力。用张謇的话说,这是"儒者应尽的本分"。张謇的现代化追求,充分体

  ...

  .

  现了近代转型过程中儒者的本分。这种儒者本分所传递给当代民营企业家的是严谨务实的学风、开拓创新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意志、恢宏洒脱的气魄、踏实稳健的作风。剔除历史的陈迹,这些精神、意志、气魄、作风都是从事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民营企业家们应该具有的素质。在经济建设活动中,张謇成功地创办了大生纱厂,从而刷新和推进了中国近代企业的股份制,他创办了近代中国最早的大型农垦公司,创建了近代中国最早的企业集团,从

  而形成了"大生模式"。为当代企业家提供了成功的示范。

  透视当代企业家群体,其中不乏在学历、知识、资本和企业管理制度等方面达到甚至超出张謇先生当年水准的企业家。但就整体而言,绝大多数企业家"布衣"出身,脱胎于国有、集体或乡镇企业,他们还保存着对土地的丝丝眷念以及对与土地本质特征相近的固定资产等有形资产的痴情追求,从而在管理理念、风格和方式方面过于粗放。包括稍具规模的民营企业主们,无不是当初靠吃苦卖力、低价进和高价出的粗放经营手法迅速积累起数量巨大的原始资本的。这种特定传统文化,造就了当代民营企业家"靠力气和'运气'打天下"的思维定势,相当部分的民营企业家匮乏学习的内在动力。据全国工商联在国内21个城市进行的一次抽样调查显示,有70%左右的民营企业家竟然不懂财务报表,90%以上的民营企业主不懂英语和计算机,大多数企业主甚至不看

  书,不看报,更别提钻研管理理论进行知识更新了。

  ...

  .

  现在的中国,不再是张謇先生所处的那个闭关自守的中国,而是一个WTO的成员、一个全方位开放的中国。企业家面对的不再是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而是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其竞争对手不再是机制僵化的国营企业,而是直接面对国外那些"庞然大物",那些超大、超强的大工厂、大公司;参与"游戏"的规则不再是"随心所欲"的了,而是按照国际惯例,这个惯例民营企业家不仅要承认,而且必须遵循,不遵循就要受到制裁。历史的镜子,现实的要求,提醒当代民营企业家们必须在保持中华民族的诚实、本分等传统美德的同时,借助天然的机制优势,像张謇先生那样,不断积累知识,扩大知识面,高屋建瓴,努力拓展企业的天然机制优势,尽快适应现代经济运行机制。面对WTO,唯有学

  习才能适应,唯有适应才能生存,唯有生存才能发展。

  启示之三,恢宏洒脱,自觉担负起历史赋予的社会责任。

  张謇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薰陶,又生活在国势颓微、西力东侵的时代,集清末状元、改革思想家、资本主义企业家、新式教育家、公益活动家和政府官员等角色于一身的张謇,把一些传统思想运用于自己的各项建设事业之中,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他创办的各种企业虽然离不开盈利,但其最终目的并不在盈利,而是为了利国福民,把经营企业的盈利所得大量投资于教育

  ...

  .

  和公共福利事业,创办了近代文化教育事业,还创办了许多公益慈善事业;形成了别开生面的"南通模式",使南通成为中国近代第一城。张謇先生致力于社会事业发展和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的壮

  举,更值得当代企业家效仿。

  时代的变迁,使我们感到欣慰的是,有许许多多民营企业家通过合法经营和诚实劳动富裕之后,不忘回报社会,他们积极捐资各类社会事业,尽到自己的社会责任。但是,不容忽视仍有少数民营企业家连最基本的社会责任都未能尽到。回应社会的需求,是企业家理性的表现。随着民营企业地位和作用的提升,广

  大民营企业家更应自觉担负起必要的和更多的社会责任。

  当前,民营企业家应当增强三种意识:一是增强法律意识。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已制定了不少规范企业行为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法律法规。企业家社会责任的不少内容都有了法律依据。企业家只有增强法律意识,认真学法、守法,才能做到自觉担负一定的社会责任。二是增强道德意识。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础,概括地说就是自由、独立、平等、公正以及人道主义原则。任何一个成功的企业家,都无一例外地拥有自己的企业道德。在许多时候,企业家担负社会责任与其说是法律的要求,还不如说是履行自己的道德义务。三是增强责任意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现代社会的市场竞争不仅是企业经济、技术实力的较量,

  ...

  .

  更为重要的是企业社会责任、企业道德的比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家需要有强烈的竞争意识,需要追求利润,但同时应当

  遵守竞争规则,树立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当代民营企业担负的社会责任,主要应当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合法经营,照章纳税。这是最基本的社会责任。二是爱护资源,保护环境。我国是一个人均拥有自然资源量偏低的贫国。企业家在经济活动中应当充分考虑资源的合理利用、环境的保护、污染的治理等目标,担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三是重视安全,珍惜生命。目前造成劳动安全事故频繁的重要原因,是一些企业家为了盈利而漠视安全和职工的生命。企业家应当采取必要措施,努力改善生产条件。这既是企业家自身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家责无旁贷的社会责任。四是创造条件,扩大就业。我国人口众多,扩大就业的任务比任何一个国家都艰巨。民营企业家应当在减轻社会就业压力方面积极创造条件,发挥民营企业的主渠道作用。五是融入当地,服务社区。企业发展的基础条件都离不开当地政府、社区和居民的支持,所以企业家有责任、有义务为社区的搞好服务。六是助弱济贫,共同富裕。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既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又要防止两极分化,减少贫困人口,关心弱势群体,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民营企业家是我国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中的重要部分,应当把个人的富裕与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结合起来,依靠

  ...

  .

  企业的力量多做一些助弱济贫的好事、实事。在民营经济20多年的发展进程中,广大民营企业家在克服困难,努力发展的同时,不忘企业和本人承载的社会责任,诚信守法、照章纳税、关爱员工、扶危济困、回馈社会,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和赞誉。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有一些企业和个人,在寻找各种理由逃避社会责任,越轨运作、违规违法、拖欠工资、偷工减料、欺骗顾客、污染环境等,违背了诚信经营的准则,违背了企业的社会责任。

  有一件事给我的触动很深:我国许多物美价廉的产品因为达不到欧美采购商的“社会责任”标准,而丧失订单。这其中可能存在贸易保护的原因,但如果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就不难发现我们将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课题:依*传统的高强度、高能耗、低待遇、低成本的经营方式产生的竞争力,能否成为我们的一种永久的优势?我们现今的管理模式是否应该进行调整?更重要的是,我们的企业是否应该更主动地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我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并不是企业的额外负担,而是企业存在的必要条件,是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对消费者、对社区和环境的社会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确保安全生产、保护环境、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支持公益慈善事

  ...

  .

  业等。大的方面,民营企业在推动经济发展、创造就业机会、活跃城乡市场经济、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发挥了有目共睹的重要作用,是一种社会责任;企业为追求利润,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供优质产品和优质服务是社会责任;规范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诚实守信,依法经营,尊重和保障职工各项合法权益是社会责任;正确对待财富,富而思源,让全体社会成员共享发展成果,也是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

  我就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和民营企业家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思考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创业尽力,发展量力

  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需要整合很多内外资源,企业如果没有以社会责任为目标,就不会整合到丰富的社会资源,如果没有以客户为责任目标,就不会与客户持续共赢发展,如果没有以员工为责任目标,就不会带来人力资源乃至整个企业的提升。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企业的发展战略是息息相关的,经营企业不能只考虑企业利润的最大化,还要考虑信任和支持你的合作伙伴,考虑每天和你一起辛勤工作进退与共的员工,考虑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企业不能仅仅以追求利润为惟一目的,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有机统一,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

  ...

  .

  效益的最佳结合,才是企业追求的理想目标,也才能得到社会的支持和认可。

  二、人行正道,业走正路

  邪不胜正,这个道理通行古今、横贯中西。

  企业追求名利双收,无可厚非。但这里面“名”的确立,往往比“利”的收获要困难100倍!在民营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违规违法的企业虽然是少数,但负面影响不可忽视。我始终认为,规范个人行为、增强法制观念、提高诚信意识是成为一个企业带头人的先决条件和道德基础。只有企业主行正道,才能引领企业持续、健康地发展。

  商道即人道。世界500强、中国的百年老店,哪个不走正路能够兴旺发达,长盛不衰?改革开放以来,无数成功和失败的案例告诉我们:任何企业想要有长足的发展,都必须在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框架下遵纪守法、诚信经营、依法纳税和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等,这是社会对每一个企业最基本的要求。同时,企业主还应该时时刻刻教育自己的员工,提高其法纪意识、诚信规范和职业操守,共同完善企业制度,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这样企业才能越做越强,长盛不衰。

  ...

  .

  三、构建和谐,承担责任

  我认为,民营企业首先应承担好企业自身经营的责任。只有把自身的企业做好才有能力去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中国民营企业在过去20多年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了很重要的“中国经济发展的推动者、主力军”的角色。但企业除了经济实体的角色之外,企业作为社会的细胞,还有一个重要身份是社会的公民,它存在于社会,在社会中成长。民营企业发展到今天应该对自身提出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应该在中国的文化、道德和价值体系的建设中,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主动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为社会带来更深刻和更广泛的影响。

  企业在遵守法律和规范,维护道德和诚信,争取公平和公正前提下,特别要尊重和保障职工各项合法权益,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职工办理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障。全方位关心职工,妥善建立好企业主与职工关系,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企业在有条件情况下应主动回馈社会,热心公益事业,帮助困难弱势群体,支持社会事业。为社会和谐发展尽自己一份责任。企业和企业家只有和员工、和消费者、和整个社会共存共荣、和谐相处,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之道。

  ...

  .

  作为一个非公经济体,尤其是较大型企业的运作和经营占用了很多社会资源,我们就更有责任要主动、积极、广泛地回报社会,用我们创造有形的物质财富,去丰富更多无形的社会财富,为构建和谐社会、承担社会责任尽我们的一份绵薄之力。

  ...

  

  

篇三:大学生弘扬张謇企业家精神

  《中国近代民族实业家》教案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主要叙述了:张謇科举之路,探究影响张謇弃官从商的因素;张謇创业之路,根据材料归纳张謇筹集资金的主要途径,体会张謇创业的不易与可贵;张謇兴办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深刻体现张謇作为一个企业家,所具有的战略眼光,博大胸怀,民生情结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张謇的立宪政治和城市建设以及企业危机,探究张謇企业失败的原因;感悟张謇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2、教材地位、作用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实业家—张謇》是对人民版必修Ⅱ专题二《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这一专题的拓展或补充。课本这一专题主要向我们介绍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曲折历程。教材采取的是计量史学的史学理论,注重对整体的结论性的认识,和数据的分析。而在次过程中,忽略的对个体人的关注。使本节课缺乏历史的味道,不利于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因此,选择一个就有代表性的人物张謇,以他实业救国的具体实践,来了解面对民族危机、国难当头,一群救国实业群体所想、所思、所行。学生在学习过程学会思考、判断和抉择。

  二、学情分析:

  1、认知基础:高一学生通过初中的学习后,对张謇的状元身份,以及弃官从商,已有初步的了解和掌握。2、心理特征:高中生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学习态度明确,自我意识发展迅速并趋向成熟。独立自主性强,情感上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3、学习能力:自主阅读与语言文字口头表达有一定的基础;已掌握一些科学的方法论;具备一定的团结协作能力,能进行交流合作讨论。

  三、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了解张謇人物活动,归纳影响张謇弃官从商的因素。探究张謇办实业的目的和失败的原因。学会分析人物在特定历史时期活动的时代背景。读一读《张謇是一方风水》。

  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学会阅读的技巧和提取信息的能力;阅读卞毓方的《张謇

  过程方法目标

  是一方风水》等文献资料,学习运用原始材料说明历史问题的方法;通过教材回顾学习思考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课题研究的能力;联系福建精神。

  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对以张謇为代表近代民族实业家实业救国事实的学习,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的现实。信心和决心;通过了解张謇对对社会福利和教育事实的学习,坚定务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以及如何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通过对张謇家乡南通建设的了解,树立爱国爱心,乐善好施的情怀。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张謇人物活动所现的精神。难点:学生探究张謇企业失败的原因以及学生个人感悟张謇的精神。

  五、教学思路设计:

  1、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感受知识,在自主归纳中掌握知识,在教师点拨中升华知识,在合作探究中理解知识,在课堂实践中运用知识。2、教法策略:(1)课前,印发关于张謇的相关材料,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张謇的相关知识。

  (2)采取多种教学方式,讲述法与讨论法相结合,启发式教学法与创设课堂思维情境相结合,接受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相结合。(3)挖掘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课本材料,补充材料,多媒体等,教师学法指导与学生探究学习相结合。(4)适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调控与激发,实现教学预设与动态生成的统一。3、评价设计:充分肯定学生的实际参与课堂能力和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六、课堂教学:

  (一)、[创设情景,走进历史]导入: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救亡图存,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近代化是时代的主题。在这个过程中,有人选择变法,有人选择革命,有人选择创办实业。在创办实业领域里涌现出一批像张謇、荣氏兄弟、候德榜等为代表的实业家。今天我们就以张謇为代表,探索民族实业家的创业历程。同学们都知道,张謇是清状元,古代知识份子的最高理想金榜题名,报效祖国。中状元后的张謇又会做出怎样惊世骇俗的抉择。(二):[情境体验,主动探究]师:阅读:分为精读和泛读。下面我们一起来精读材料一,回答上述问题。(注意提示学生:用笔标记)师生活动一起精读材料。逐字逐句师:请同学归纳。影响张謇弃官从商的因素。(ppt1展示)生:民族危机,父亲去世,实业救国,西学东渐,官场腐败……师:抉择难,创业更难。张謇在创业创业过程中,面临很多困难难,比如资金、市场、原料、机器、技术等。我们选取张謇如何筹集资金的过程,了解他的困难,体会他的不易,更能感受他的可贵。师:材料,概括张謇筹集资金的主要途径。(ppt2)除此之外看材料二第二段还有那些途径?(学生看材料)生:民间招商,官方,乡绅招股,此外还有股票……师:在筹集资金过程如此的艰辛,状元经商如此狼狈不堪,那么张謇办厂的目的又是什么?(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归纳)生:富国安民、经世济民、赚钱……师:在次过程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张謇可贵的品质是什么?生:不屈不挠、爱国爱民、创新务实……师:成功总是垂青不懈努力的人。1899年大生纱厂投产之后,获得空前的成功。我们结合所学知识,回顾所学知识,说出1899年—1921年张謇企业获得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ppt3)(提问)师:张謇办企业赚的钱又去哪呢?(师生互动:现代商人挣钱去哪呢?)如何正确的对待财富很能体现一个人的视野和价值观。(ppt4)师:通过这张图我们可以看出张謇办实业涉及的领域很广,他特别关注教育和社会福利。结合所给的材料,从看张謇办教育看出张謇和社会福利有什么理念?生:国际视野、胸襟开阔、战略眼光、心系百姓……师:从这张图能看出张謇企业有什么隐患?看图(ppt4)生:摊子太大,扩张过快,资金不足……师:张謇在发展实业过程中,有很多隐患。最后危机来临。关于大生的失败,胡适说,开辟的路子太多;张謇说,急进务广,投资扩张太大。表面上看,是资金问题,说明金融资本的脆弱性。师: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探讨20世纪20年代中期,大生企业为什么会迅速走向衰败?(ppt5)生:(阅读材料归纳)时局动荡、资金困难、封建势力压迫、外国企业的挤压、缺乏科学的管理……生:扩张过快,摊子过大,张謇个人因素,张謇的权利缺乏制约,张謇的经济思想,张謇在企业管理方面的缺陷……师:张謇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但是张謇常常以企业家之力,办社会化之事,其非营业性开支巨大。从经济角度看,大生繁荣中潜伏着危机,因为张謇以其有限的财力投资庞大的社会公益事业,这必然拖累大生,

  影响企业自身积累和发展,严重削弱大生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张謇半生都在践行“实业救国”“教育救国”“富国安民”。但壮志未酬,其感慨到“不幸生在中国,不幸生在这个时代”(三)、[教师点拨,知识升华]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谈谈张謇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继承和弘扬?(ppt6)生:社会责任感、爱国、民生情结、不屈不挠的精神、国际眼光、宽广的胸襟,务实创新的精神……总结:我们无缘分享他们所积累的财富,却有幸取得他们以一生的坎坷、智慧、毅力、胆识、谋略所锤炼出来的经验。借鉴这些经验,我们就知道在人生的路上,在不同的时势背景下,什么时候冲?什么时候该停?怎样把握机会?怎样话危机为转机?如何跨越障碍?如何夺取成功?板书设计中国近代民族实业家——张謇一、抉择——弃官从商民族危机父亲病亡实业救国西学东渐官场腐败二、创业——失败英雄富国安民经世济民国际视野胸襟开阔三、感悟——薪火相传爱国爱乡海纳百川乐善好施敢拼会赢不折不挠战略眼光

  

  

篇四:大学生弘扬张謇企业家精神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张謇精神的时代意义

  作者:来源:《文化纵横》2019年第02期

  张謇精神的时代意义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伴随全球需求下降、中国经济进入新一轮的生产过剩阶段,当代中国的企业发展进入一个瓶颈期。面对这一形势,中国亟需寻找新的思想资源,实现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调整,以应对生产过剩带来实体经济下滑、政府财政赤字和地方融资平台债务等一系列问题。对此,重温以张謇为代表的民族企业家的思想和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他们在国家内外交困的条件下,秉持“实业救国”的理念,在向西方学习的同时,始终立足本土实际,并努力将儒家思想融入现代社会结构中,成功实现了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国家的转变。其中,张謇在工商业发展、企业经营、商业伦理再造等方面都形成了独到深入的思考,其思想理念无疑能为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提供诸多借鉴和参考。

  正如温铁军的文章所指出的,张謇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开启了中国近代企业的全新类型——“社会企业”。如果說西方国家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才开始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并以可持续发展取代利益最大化作为企业的发展目标,那么张謇在19世纪末抱着“实业救国”目标创办民营企业,一开始办的就是社会企业,追求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的可持续发展。这种因救国、因危机而形成的宽广胸怀和视野,正是张謇所处时代重要的精神特质。

  高全喜的文章则提醒我们,以张謇为代表的现代企业家之所以能在中国近现代转型之际发挥革命性作用,是因为他既是一位儒家精神的继承者,又是儒家精神的变革者。换言之,这一批近代中国企业家虽然仍纠缠于儒家传统,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使命,但他们的行为却已经在践行奥地利派经济学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家的精神,为一个迥然不同于儒家社会的现代工商社会与法治社会而克尽厥职、殚精笃行。

  从经济指标来看,今日中国的工业化几近完成,这离不开张謇这一代企业家的奠基性工作。但如高超群的文章所言,如果从社会,特别是底层社会的视角来看,情况则要复杂得多。通过大生来观察现代中国的企业与劳动者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工业化的另一面:数量巨大的农民和底层劳动者被强制、迅速地终结了他们固有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如何在新的社会当中安置他们、实现社会重建,成为这场浩瀚历史运动的根本主题之一。张謇那一代的企业家开启的以父爱主义安置劳动力的共同体方式,需要我们在今天的条件下研究与发展。

  最后,本期专题得到了用友基金会的支持,向其致以诚挚的谢意。

  

  

篇五:大学生弘扬张謇企业家精神

  张謇给当代民营企业家的启示任斌

  近代民族工业先驱张謇先生,其企业家的精神境界表现为三大特点:一是"身临其境、入木三分"。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在料理企业的事务中,掌握了丰富的企业经营管理知识,在创业实践中,逐步萌生并最终确立了现代化的企业理念;二是"高瞻远瞩、恢宏洒脱"。他不为眼前利益所牵累,既操企业于掌心之间,又超脱企业的苑囿,创办了370多所学校,还涉足于城市建设、水利、气象等公益性事业;三是"高屋建瓴、匹夫尽职"。他站在国家和民族利益的高度,俯察世事沧桑,藐视腐败无能的清末政府,坚定"以天下为己任",实践了他"不敢惊天动地,但求经天纬地"的人生诺言。张謇先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父实业、母教育"的主张和实践、实业家的豪迈气概,为当代民营企业家树立了光辉典范,给当代民营企业家提供了诸多启示。

  启示之一:高瞻远瞩,做有理想有抱负的实业家。

  张謇先生曾力图"从政救国",经过26年科场蹉跎考上状元。但在得到功名不过几个月,以现在的话说,"干部试用期"都没有过,他就对当时的封建官僚产生了厌倦的情绪。据说一天,慈禧大驾回宫,当时狂风呼啸,大雨倾盆,许多白发苍苍的老耄大臣

  跪迎道路两侧,积水盈膝,全身匍匐,惶恐万状,宛如一群落汤鸡。而慈禧仪仗威严,五色旌旗招展,女宫太监前呼后拥,好不威风。想必张謇当时也是匍匐在地,但他目睹如此反差极大的一景,不禁喟然长叹:做官竟是如此下贱,这不是胸怀大志之人所能忍受的。在袁世凯复辟帝制之时,他坚决反对,毅然离去,力图走"实业救国"之路,成为中国最早的儒商,为改变千年沿袭的重官轻商旧观念开风气之先。

  当代民营企业发展的宽松环境是张謇先生所处的时代无法比拟的,想必也是先生梦寐以求的。众多企业家胸怀实业强国之志,正在自由自在地实现着先生当年的梦想。然而,在当代民营企业家中,仍有部分人目标短浅,惟利是图。他们把"赚钱"定为目标,再稍微远点的目光,是将拥有"资产"作为其人生的奋斗目标。有的企业家富有后,不思进取,腐化堕落。可悲之处有诸多表现:在法制建设方面,目无法纪,妄自尊大;在合法经营方面,知法犯法,偷税漏税;在职业道德方面,欺行霸市,短期行为;在企业用人方面,虐待职工,克扣报酬;在生活作风方面,追求享乐,腐化庸俗;在社会贡献方面,寻求回报,索取虚荣等等。在如此优越的发展环境中,有这样一些"目标近视"的企业家,先世的张謇先生想必也会感到非常的遗憾。当代企业家的正确目标应该是:通过合法经营和诚实劳动富裕起来,根据自身企业的产业特征和资源优势,不断发展自己的事业,同时要修养成为守法、

  奉献、高尚的先进生产力代表。这不仅是当代民营企业家自身发展的主观要求,也是中国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客观要求。

  当代企业家应当珍惜今天的大好发展机遇,继承和发扬张謇先生"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思想品格,始终把发展事业作为实业兴国的第一要务。从事业发展方面看,民营企业家要加大力气推进企业的壮大发展,想方设法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回报社会;从个人行为方面看,民营企业家要做遵守社会公德的模范,要做发扬优良传统美德的楷模,要做合法经营致富的带头人,要做推进社会新风气建设的实践者,要做敢与丑陋现象作斗争的先锋,要做敢于捍卫社会正义正气的勇士。每一个成功的民营企业家,都要修养成为守法、奉献、高尚的先进生产力代表。这与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是密不可分的。今天,我们学习张謇先生,首先要学习他胸怀鸿鹄之志,确立正确的奋斗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保持事业的创新、成长的冲动和永不满足的精神。

  启示之二,高屋建瓴,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

  张謇富有儒家思想所倡导的经世致用、刚健笃实、自强不息之精神,并使之成为超越义利之辨、大力振兴实业的动力。用张謇的话说,这是"儒者应尽的本分"。张謇的现代化追求,充分体

  现了近代转型过程中儒者的本分。这种儒者本分所传递给当代民营企业家的是严谨务实的学风、开拓创新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意志、恢宏洒脱的气魄、踏实稳健的作风。剔除历史的陈迹,这些精神、意志、气魄、作风都是从事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民营企业家们应该具有的素质。在经济建设活动中,张謇成功地创办了大生纱厂,从而刷新和推进了中国近代企业的股份制,他创办了近代中国最早的大型农垦公司,创建了近代中国最早的企业集团,从而形成了"大生模式"。为当代企业家提供了成功的示范。

  透视当代企业家群体,其中不乏在学历、知识、资本和企业管理制度等方面达到甚至超出张謇先生当年水准的企业家。但就整体而言,绝大多数企业家"布衣"出身,脱胎于国有、集体或乡镇企业,他们还保存着对土地的丝丝眷念以及对与土地本质特征相近的固定资产等有形资产的痴情追求,从而在管理理念、风格和方式方面过于粗放。包括稍具规模的民营企业主们,无不是当初靠吃苦卖力、低价进和高价出的粗放经营手法迅速积累起数量巨大的原始资本的。这种特定传统文化,造就了当代民营企业家"靠力气和'运气'打天下"的思维定势,相当部分的民营企业家匮乏学习的内在动力。据全国工商联在国内21个城市进行的一次抽样调查显示,有70%左右的民营企业家竟然不懂财务报表,90%以上的民营企业主不懂英语和计算机,大多数企业主甚至不看书,不看报,更别提钻研管理理论进行知识更新了。

  现在的中国,不再是张謇先生所处的那个闭关自守的中国,而是一个WTO的成员、一个全方位开放的中国。企业家面对的不再是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而是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其竞争对手不再是机制僵化的国营企业,而是直接面对国外那些"庞然大物",那些超大、超强的大工厂、大公司;参与"游戏"的规则不再是"随心所欲"的了,而是按照国际惯例,这个惯例民营企业家不仅要承认,而且必须遵循,不遵循就要受到制裁。历史的镜子,现实的要求,提醒当代民营企业家们必须在保持中华民族的诚实、本分等传统美德的同时,借助天然的机制优势,像张謇先生那样,不断积累知识,扩大知识面,高屋建瓴,努力拓展企业的天然机制优势,尽快适应现代经济运行机制。面对WTO,唯有学习才能适应,唯有适应才能生存,唯有生存才能发展。

  启示之三,恢宏洒脱,自觉担负起历史赋予的社会责任。

  张謇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薰陶,又生活在国势颓微、西力东侵的时代,集清末状元、改革思想家、资本主义企业家、新式教育家、公益活动家和政府官员等角色于一身的张謇,把一些传统思想运用于自己的各项建设事业之中,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他创办的各种企业虽然离不开盈利,但其最终目的并不在盈利,而是为了利国福民,把经营企业的盈利所得大量投资于教育

  和公共福利事业,创办了近代文化教育事业,还创办了许多公益慈善事业;形成了别开生面的"南通模式",使南通成为中国近代第一城。张謇先生致力于社会事业发展和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的壮举,更值得当代企业家效仿。

  时代的变迁,使我们感到欣慰的是,有许许多多民营企业家通过合法经营和诚实劳动富裕之后,不忘回报社会,他们积极捐资各类社会事业,尽到自己的社会责任。但是,不容忽视仍有少数民营企业家连最基本的社会责任都未能尽到。回应社会的需求,是企业家理性的表现。随着民营企业地位和作用的提升,广大民营企业家更应自觉担负起必要的和更多的社会责任。

  当前,民营企业家应当增强三种意识:一是增强法律意识。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已制定了不少规范企业行为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法律法规。企业家社会责任的不少内容都有了法律依据。企业家只有增强法律意识,认真学法、守法,才能做到自觉担负一定的社会责任。二是增强道德意识。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础,概括地说就是自由、独立、平等、公正以及人道主义原则。任何一个成功的企业家,都无一例外地拥有自己的企业道德。在许多时候,企业家担负社会责任与其说是法律的要求,还不如说是履行自己的道德义务。三是增强责任意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现代社会的市场竞争不仅是企业经济、技术实力的较量,

  更为重要的是企业社会责任、企业道德的比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家需要有强烈的竞争意识,需要追求利润,但同时应当遵守竞争规则,树立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当代民营企业担负的社会责任,主要应当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合法经营,照章纳税。这是最基本的社会责任。二是爱护资源,保护环境。我国是一个人均拥有自然资源量偏低的贫国。企业家在经济活动中应当充分考虑资源的合理利用、环境的保护、污染的治理等目标,担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三是重视安全,珍惜生命。目前造成劳动安全事故频繁的重要原因,是一些企业家为了盈利而漠视安全和职工的生命。企业家应当采取必要措施,努力改善生产条件。这既是企业家自身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家责无旁贷的社会责任。四是创造条件,扩大就业。我国人口众多,扩大就业的任务比任何一个国家都艰巨。民营企业家应当在减轻社会就业压力方面积极创造条件,发挥民营企业的主渠道作用。五是融入当地,服务社区。企业发展的基础条件都离不开当地政府、社区和居民的支持,所以企业家有责任、有义务为社区的搞好服务。六是助弱济贫,共同富裕。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既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又要防止两极分化,减少贫困人口,关心弱势群体,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民营企业家是我国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中的重要部分,应当把个人的富裕与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结合起来,依靠

  企业的力量多做一些助弱济贫的好事、实事。在民营经济20多年的发展进程中,广大民营企业家在克服困难,努力发展的同时,不忘企业和本人承载的社会责任,诚信守法、照章纳税、关爱员工、扶危济困、回馈社会,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和赞誉。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有一些企业和个人,在寻找各种理由逃避社会责任,越轨运作、违规违法、拖欠工资、偷工减料、欺骗顾客、污染环境等,违背了诚信经营的准则,违背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有一件事给我的触动很深:我国许多物美价廉的产品因为达不到欧美采购商的“社会责任”标准,而丧失订单。这其中可能存在贸易保护的原因,但如果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就不难发现我们将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课题:依*传统的高强度、高能耗、低待遇、低成本的经营方式产生的竞争力,能否成为我们的一种永久的优势?我们现今的管理模式是否应该进行调整?更重要的是,我们的企业是否应该更主动地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我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并不是企业的额外负担,而是企业存在的必要条件,是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对消费者、对社区和环境的社会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确保安全生产、保护环境、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支持公益慈善事

  业等。大的方面,民营企业在推动经济发展、创造就业机会、活跃城乡市场经济、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发挥了有目共睹的重要作用,是一种社会责任;企业为追求利润,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供优质产品和优质服务是社会责任;规范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诚实守信,依法经营,尊重和保障职工各项合法权益是社会责任;正确对待财富,富而思源,让全体社会成员共享发展成果,也是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

  我就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和民营企业家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思考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创业尽力,发展量力

  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需要整合很多内外资源,企业如果没有以社会责任为目标,就不会整合到丰富的社会资源,如果没有以客户为责任目标,就不会与客户持续共赢发展,如果没有以员工为责任目标,就不会带来人力资源乃至整个企业的提升。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企业的发展战略是息息相关的,经营企业不能只考虑企业利润的最大化,还要考虑信任和支持你的合作伙伴,考虑每天和你一起辛勤工作进退与共的员工,考虑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企业不能仅仅以追求利润为惟一目的,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有机统一,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

  效益的最佳结合,才是企业追求的理想目标,也才能得到社会的支持和认可。

  二、人行正道,业走正路

  邪不胜正,这个道理通行古今、横贯中西。

  企业追求名利双收,无可厚非。但这里面“名”的确立,往往比“利”的收获要困难100倍!在民营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违规违法的企业虽然是少数,但负面影响不可忽视。我始终认为,规范个人行为、增强法制观念、提高诚信意识是成为一个企业带头人的先决条件和道德基础。只有企业主行正道,才能引领企业持续、健康地发展。

  商道即人道。世界500强、中国的百年老店,哪个不走正路能够兴旺发达,长盛不衰?改革开放以来,无数成功和失败的案例告诉我们:任何企业想要有长足的发展,都必须在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框架下遵纪守法、诚信经营、依法纳税和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等,这是社会对每一个企业最基本的要求。同时,企业主还应该时时刻刻教育自己的员工,提高其法纪意识、诚信规范和职业操守,共同完善企业制度,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这样企业才能越做越强,长盛不衰。

  三、构建和谐,承担责任

  我认为,民营企业首先应承担好企业自身经营的责任。只有把自身的企业做好才有能力去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中国民营企业在过去20多年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了很重要的“中国经济发展的推动者、主力军”的角色。但企业除了经济实体的角色之外,企业作为社会的细胞,还有一个重要身份是社会的公民,它存在于社会,在社会中成长。民营企业发展到今天应该对自身提出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应该在中国的文化、道德和价值体系的建设中,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主动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为社会带来更深刻和更广泛的影响。

  企业在遵守法律和规范,维护道德和诚信,争取公平和公正前提下,特别要尊重和保障职工各项合法权益,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职工办理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障。全方位关心职工,妥善建立好企业主与职工关系,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企业在有条件情况下应主动回馈社会,热心公益事业,帮助困难弱势群体,支持社会事业。为社会和谐发展尽自己一份责任。企业和企业家只有和员工、和消费者、和整个社会共存共荣、和谐相处,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之道。

  作为一个非公经济体,尤其是较大型企业的运作和经营占用了很多社会资源,我们就更有责任要主动、积极、广泛地回报社会,用我们创造有形的物质财富,去丰富更多无形的社会财富,为构建和谐社会、承担社会责任尽我们的一份绵薄之力。

  

  

篇六:大学生弘扬张謇企业家精神

  张謇精神与人生“初扣”

  作者:朱凌佳来源:《求知导刊》2020年第34期

  摘要:习总书记说:“青年是人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故这个阶段思想观念的正确引导显得尤为重要,如同扣衣服扣子一般,青年好比扣的第一颗,首扣错误,将导致整件衣服的不美观,如同人生扣子,在重要阶段的失守,将导致整个人生的残缺和不美观。”张謇精神,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支细流,要求个人勤学、德育为先、报效国家,对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有着很好的精神导向。

  关键词:张謇精神;传统文化;人生初扣

  中图分类号:G40-01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24X(2020)34-0083-02

  引言

  习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谈到此问题时,特别强调在青年人生价值观形成元素中,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浓墨重彩的一笔,里面包含着丰富的思想精粹,适时提炼,有助于青年优秀价值观的塑造,使青年可以更好地找准人生方向,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苦功夫。而张謇精神,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可磨灭的一脉,十分符合习总书记倡导的人生“初扣”精神。

  一、勤俭为基

  “勤苦简朴”,乃张謇为南通农校所题之校训。勤俭,乃勤学与节俭两个重要要求。勤学,虽辛苦,实为学者不可或缺的品格。张謇说古人谈及朱子学,总是说其得来之艰辛。但是,自古以来,学者的成就无一不是从艰苦中得来的。张謇认为,学问不论高深,均需艰苦努力。但凡是比较麻烦之事,往往是较有收获之事。张謇言:“非不畏苦,特苦而得多,得多而兴味浓。”以高远志向引导所行,途中所经受的苦,即可转化为所受之得,身体的苦远不如内心的苦,而内心所得将超越身体的累,只因精神引导和支配着我们的身心,故而越走越快活,如同晨练之人,累其身,悦其心[1]。咖啡虽苦,但心悦之,虽苦尤胜于甜。而这一切的矛盾,实乃精神力的功效。

  吃苦精神,不仅在求学途中不可或缺吃苦,还在于讲求自我的节俭意识,切忌过度享用。张謇曾与学生共勉这样一句话:“吾辈人的享受,应与最平常之人一样,绝不可多一分,吾辈人的志向旨趣,不可以比志向最高洁的前辈少一点。”青少年绝不可辜负所学,要对社会有所贡献。艰苦忍耐,是必不可少的美德。勤奋的苦、节俭的苦,均与高远志向相连,志向之高

  远,与社会抱负相连,个人之情怀与国家、民族情怀相连。这样的吃苦,这样的勤俭,方是有意义的。

  勤俭可以塑造青少年高洁的品格和朴实的作风。张謇言:“俭可以养高尚之节,可以立实业之本,可以广教育之施。”他认为:“勤勉节俭任劳耐苦诸美德,为成功之不二法门。”勤俭精神也贯穿于他提名的其他校训中,如“勤俭温和”“坚苦自立”“勤俭行之以恕”等。他在所崇尚的教育大纲“国家思想、实业知识、武备精神”的具体建议方针中提及“注重学生身体之健康,以养成勤勉耐劳之习惯。”[2]在这样的校训和教育大纲下,他所办的学校逐渐形成了一种淳朴的校风,学生的优秀人格大都“基础从能俭起”,因为“有志气,能勤苦,然诺不轻,取不与苟,此能成业之界也。”

  勤俭为基,俭以养德,是张謇一生对学生、对自己、对家人的要求。张謇儿子谈及张謇平时的生活,说他的某几件衣服一般要穿三四十年左右,而平时常穿的几件也要有十来年的样子。每双袜子都是补丁加补丁,绝没有没穿坏就换新的一说。平日里的饭菜也是极为简单。他平时走在路上看见有用物件,总是捡起来重复利用一番。在张謇的意识里,自己平日的生活就该万分节俭,钱要用在刀刃上,而他眼中的刀刃无非社稷、民生。一家之享用,与一国之收成、一国之时局,在张謇眼里是密不可分的。一个小家的节俭,亦是对自己国家最好的责任分担。国是千万家,家是国之基本组成,有家如此,何愁国之不强?

  张謇对国家的未来也是在此“意”上下足功夫。他教导学生享用不可过于人,但志向不可弱于人。张謇对家乡子弟更是抱有深切厚望,坚信他们血液中翻涌的质朴,将是岁月洗涤沉淀下最可爱的品质[3]。古语云:“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不是穷人的孩子比富人的孩子天生更能干,而是生活磨砺了孩子的习性,过早地教会了孩子如何更好地适应社会,更好地生存于世。来自垦牧乡子弟的品行之所以更加质朴,实是先辈艰苦朴素的言传身教,身处其中的艰难立世,唯艰苦方自立,无形中塑造了质朴可爱的品质。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自是水土养人,更养性情品质。

  勤俭,是中华民族流传至今的优秀素养,对于今天的青少年更是万事成就之基,实乃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必备良方。

  二、德育为先

  张謇是中国近代较早提出教育必须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伟大教育家。在对学生的教育上,德育被张謇放在了首位,足见在张謇眼里德育的重要性。1902年,张謇在《师范章程改定例言》中把国家思想、实业知识、武备精神作为教育大纲。在《师范章程改定例言》中,德育被阐释成国家思想。对国家之美德,此乃公德,同样放在学生必备品格的首位。1904年,他为扶海坨家塾写的章程中明确使用了德、智、体三育的概念:“谋体育德育智育之本,基于蒙养,而尤在就儿童所已知,振起其受教育之兴味,使之易晓而直觉。”

  德育为人立身的根本。德育为先,促使张謇在制定教师招募标准时把高尚的师德放在首位。“苟无慈爱心与忍耐心者,皆不可任。”为人师表,德高为师,才高为师,品行为先,贵重美德,这是张謇对教师招聘的首选条件。那个时代的教师所肩负的教书育人的责任里裹挟着时代责任和使命,担负着开民智、明公理、教育救国、教育强国的使命。

  今日的中国,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代。今日的教师,该怎样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在教书育人上进行怎样的传承?时代呼唤青少年学子做贡献,教师的使命和责任不可或缺。对学生德育的培养,对教师德育的要求,将个人美好品德与对国家深沉的爱结合在一起,勇敢地担负起新时代赋予学生和教师的历史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属于我们这一代学子和教师的青春智慧和力量。正如1904年,張謇作的《通州师范学校校歌》中所言:“民智兮国牢,民智兮国牢,民智兮国牢。”在启民智中,教师担负着重要责任。

  

篇七:大学生弘扬张謇企业家精神

  要立足本职岗位发扬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精品文档20162016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精品资料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新公文范文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全程指导写作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独家原创独家原创4444????4444知此事要躬行的实干精神以岗位成才实现价值为知此事要躬行的实干精神以岗位成才实现价值为知此事要躬行的实干精神以岗位成才实现价值为动力勤恳做人踏实做事把平凡的岗位当作自己成长成动力勤恳做人踏实做事把平凡的岗位当作自己成长成动力勤恳做人踏实做事把平凡的岗位当作自己成长成才的沃土切实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努力实现自己才的沃土切实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努力实现自己才的沃土切实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张謇纪念馆观后感

  一进大门,我就看到通道右侧的一块石牌。沿着通道往北走,迎面而立的照壁上镌刻着张謇的名言:“天之生人也,与草木无异。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张謇奋斗追求的一生及其逝世后80年的世事沧桑,印证了这句话的真谛。走出张公祠堂向北,屹立于眼前的建筑就是张謇纪念馆的展示大楼。张謇5岁起私塾读书,他学习十分自觉刻苦,小小年纪就坚持夜读,严寒酷暑,从不间断。夏天蚊虫叮咬,就把两脚放在坛子里躲避蚊虫,不到三更不睡觉。到十一岁时,张謇已经读完《三字经》、《百家姓》等启蒙书籍。在众多的图片中,张謇最后一张工作照片特别感人。清代末年,长江下游深泓北移,造成通州江岸大面积倒,大-片田化为乌有。为此,张謇以私资聘请荷兰、瑞典、英国、比利时等著名水利专家勘察江堤,制定保坍方案,并于1911年成立保坍会,张謇自任保坍会会长。

  经过十多年努力,筑建18座,使沿江岸线趋于稳。1926年8月一日,已感身体不适的张謇仍冒着酷暑与工程师一起到保坍工程现场视察,终因劳累过度身体不支而病倒。23天后的8月24日中午,张謇病逝。张謇为了国计民生的确已经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最后,我们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张謇纪念馆。

  4月6号我们在麒麟镇政府的组织下参观了张謇纪念馆,

  我们参观了馆内每个展区,回顾了张謇波澜壮阔的一生。纪念馆内看到了我们熟悉的办纺织厂,酒厂的张謇,还有我们不熟悉的办过照相馆,支持水利建设的张謇,张謇的一生中基本上能想到的行业都涉及了,真正是身体力行着“实业救国”的精神。

  参观了张謇纪念馆让我想到,张謇作为中国近代著名的爱国实业家、教育家和思想家。张謇最伟大意义,莫过于其博大精深的实业、教育、公益思想及其价值观,首先张謇先生的人生历练,值得我们体会。张謇先生的成长史,对于我们的成才之路具有标杆作用。在浮躁之气盛行的今天,张謇的历练,无疑对我们的治学、生活和工作有着榜样的力量和深刻的启迪作用。其次,张謇先生的人品德行,值得我们效仿。张謇先生不畏权势,一身傲骨,但又不恃才傲物,尊师敬友,对朋友肝胆相照,对民生百般体恤,对知音坚定不渝,对小人巧于应付。这些处世之道,对“学会做人”作为必修项目的我们而言,其意义也是不言而喻的。再次,张謇先生的教育思想,值得我们深思。张謇先生的教育思想深邃而独特,尤其是“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的教学理念日久弥新,其所提出的一系列诸如办学指导思想、职业技能培训要旨、产学合作路径以及校训、教规等,即使在今天仍然令人信服。最后,张謇先生的精神意志,值得我们学习。张謇先生的公益思想、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运筹帷幄的睿智眼光

  和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张謇先生的创业历程,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艰苦奋斗史,其中的每一页,都是用智慧、感情、毅力、勇气和责任“混合”写成。

  作为我们大学生村官的我们要深入张謇的内心世界,深入了解这位开中国民族工业之先河,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贡献彪炳史册的伟大人物。同时,还要不断加强业务知识和相关政策的学习,以锲而不舍、水滴穿石的精神,系统深入地读书学习,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做到既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以便更好得服务于农村,扎根于农村。

  学习张謇精神必须要善思。思考是更重要的学习,思考就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为缤纷繁杂的现象所迷惑、所困扰。从现象分析入手,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张謇精神的丰富,决定了我们思考内容的更为丰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深入学习了张謇精神后,我们必须要勤于思考、深入思考。要通过思考,学会从全局上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处理问题、使工作不断创出新特色,取得新突破。

  学习张謇精神不仅要善思更要注重实干。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我必须要做一个实干的张謇精神传承者,切实承担起当今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坚持在实践中促进学习,在实践中深化认识,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努力在基层做出一番事业。要立足本职岗位,发扬“纸上得来终觉浅,绝

  知此事要躬行”的实干精神,以“岗位成才、实现价值”为动力,勤恳做人,踏实做事,把平凡的岗位当作自己成长成才的沃土,切实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篇八:大学生弘扬张謇企业家精神

  张謇纪念馆作文范文

  4月6号我们在麒麟镇政府的组织下参观了张謇纪念馆,我们参观了馆内每个展区,回顾了张謇波澜壮阔的一生。纪念馆内看到了我们熟悉的办纺织厂,酒厂的张謇,还有我们不熟悉的办过照相馆,支持水利建设的张謇,张謇的一生中基本上能想到的行业都涉及了,真正是身体力行着“实业救国”的精神。

  参观了张謇纪念馆让我想到,张謇作为中国近代著名的爱国实业家、教育家和思想家。张謇最伟大意义,莫过于其博大精深的实业、教育、公益思想及其价值观,首先张謇先生的人生历练,值得我们体会。张謇先生的成长史,对于我们的成才之路具有标杆作用。在浮躁之气盛行的今天,张謇的历练,无疑对我们的治学、生活和工作有着榜样的力量和深刻的启迪作用。其次,张謇先生的人品德行,值得我们效仿。张謇先生不畏权势,一身傲骨,但又不恃才傲物,尊师敬友,对朋友肝胆相照,对民生百般体恤,对知音坚定不渝,对小人巧于应付。这些处世之道,对“学会做人”作为必修项目的我们而言,其意义也是不言而喻的。再次,张謇先生的教育思想,值得我们深思。张謇先生的教育思想深邃而独特,尤其是“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的教学理念日久弥新,其所提出的一系列诸如办学指导思想、职业技能培训要旨、产学合作路径以及校训、教规等,即使在今天仍然令人信服。最后,张謇先生的精神意志,值得我们学习。张謇先生的公益思想、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运筹帷幄的睿智眼光和坚忍不拔的顽强

  意志,张謇先生的创业历程,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艰苦奋斗史,其中的每一页,都是用智慧、感情、毅力、勇气和责任“混合”写成。

  作为我们大学生村官的我们要深入张謇的内心世界,深入了解这位开中国民族工业之先河,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贡献彪炳史册的伟大人物。同时,还要不断加强业务知识和相关政策的学习,以锲而不舍、水滴穿石的精神,系统深入地读书学习,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做到既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以便更好得服务于农村,扎根于农村。

  学习张謇精神必须要善思。思考是更重要的学习,思考就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为缤纷繁杂的现象所迷惑、所困扰。从现象分析入手,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张謇精神的丰富,决定了我们思考内容的更为丰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深入学习了张謇精神后,我们必须要勤于思考、深入思考。要通过思考,学会从全局上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处理问题、使工作不断创出新特色,取得新突破。

  学习张謇精神不仅要善思更要注重实干。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我必须要做一个实干的张謇精神传承者,切实承担起当今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坚持在实践中促进学习,在实践中深化认识,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努力在基层做出一番事业。要立足本职岗位,发扬“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实干精神,以“岗位成才、实现价值”为动力,勤恳做人,踏实做事,把平凡的岗位当作自己成

  长成才的沃土,切实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扩展阅读篇】作文是决定语文考试成绩的“半壁江山”,因此作文的成败往往决定了整个语文考试的成败。那么怎样让考试作文得高分呢?我觉得以下几点必须注意。1、题和立意凡考试作文必须审题,原因是考生要在同一环境下,作公平的竞争。审题,就是要对试题展现的所有内容作全面、准确的审读和理解,把命题者的意图读出来,把题目的各种限制审清楚,明确要我写什么,怎么写,写到什么程度,真正做到全面领会,深刻把握,不偏不漏、不折不扣地按要求写作文。高考作文评判明确规定,凡审题有问题的试卷最后得分一般都不超过二类卷最低分。由此可见,审题的准确与否是作文成败的关键因素。立意,就是要作者站在时代的高度,去观察、认识生活,提炼主题,使主题体现时代的精神,既反映时代,也作用于时代,跳动时代的脉搏,推动着时代的前进。文章的“意”,其实就是作者在体验生活中逐步孕育而成的一种思想,是作者的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撞击”的产物,它反映作者的思想水平、认识水平以及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近两年的作文教改提倡学生写真实生活、真实自我,有些同学忽视了对文章思想倾向的把握,看问题不全面,观点偏激,更有甚者由腐败现象而怀疑党的领导和党的政策。尽管当今的中国社会政治清明,言

  论自由,话说错了不会追查什么政治问题,但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正确的是非观还是应该有的。这一点必须注意。

  2、标题和段落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也是阅卷老师对文章的第一印象,特别是自拟题目写作,阅卷老师很看重考生所拟的标题。俗话说:“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可见题目的重要性。有些考生先写正文再拟标题,文章写好后也许是没有时间写标题,也许是忘了补写标题。虽然评分规定无标题扣2分,但实际结果却远非2分。有人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将几篇写得较好的作文,按保留标题和隐去标题两种类型请两组老师分别予以阅卷,其分数差别一般都在5分以上。这是因为阅卷老师对无标题作文产生了一种心理距离,不知不觉便降低了分数等级。至于如何拟题,我觉得应做到这样几条:①确切。指符合文章内容,也指遣词造句符合规范)。②精练。指标题字数恰当。③生动。指题目能体现出一种活力,具有可读性,饶有情趣。④新颖。指有新视角、新思路、新感悟,能够给人一种新鲜感。⑤有意蕴。指有内在的含义。拟题方法多种多样,可以运用修辞拟题,可以引用俗语拟题,可以化用古语拟题,可以借用成语拟题,可以套用流行语拟题,也可以巧用其他学科公式或符号拟题等等,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运用。段落:考试作文最忌首、腹、尾三段式的结构。把文章分为几段更好?千字以内的作文,我觉得分为5-8个自然段就可以了。因为自然段分得越自然,越显得你成熟老练。另外,要把每一段的首句写好。每一段的首句犹如人的眉目,把首句写好,“眉清目秀”,整个段落都显着精神。

  3、文体和内容高考作文试题对文体的要求有两类:一类是规定必须写某种文体,如“写一篇议论文”;另一类是排除写某种文体,如“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考生必须按规定的文体去写。近几年高考作文题中“文体不限”,让考生自由选择文体,这里要特别注意,文体不限不是不要文体,而是要你在选择了一种文体后,一定要按这种文体特点写作,要写什么象什么。不可随心所欲,写成不伦不类的“四不像”文章。文章内容方面:不假思索就能想到的东西,绝对不要写;稍加思索想到的也不要写;花上几分钟,想别人想不到的内容来写。记叙文最好将主人公设定为自己,用第一人称入文,让“我”的激情在文章中闪光,情真意切,引起共鸣。议论文切忌大话、套话、废话,要避免空发议论,无病呻吟,滥提口号,乱发号召,空表决心等等。作文可以虚构,“允许”编写故事,但不等于提倡“编写故事”,编写故事要做到“大胆想象,自圆其说”。滥编、胡编,绝对不会得高分。

  

篇九:大学生弘扬张謇企业家精神

  张謇的创业素质及其对大学生创业的启示

  孙中涛【摘要】张謇创办实业的巨大成功,既有其历史机遇,更离不开其明确的目标、顽强的意志、系统的理念、善于学习与革新及敢于进取与冒险等颇具特色的创业素质的支撑.这些创业素质对当代大学生的创业实践依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期刊名称】《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11)002【总页数】4页(P37-40)【关键词】张謇;创业素质;大学生创业【作者】孙中涛【作者单位】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南通,226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827张謇(1853-1926),江苏海门人,我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与教育家。1894年,张謇不惑之年状元及第,被授予翰林院修撰。但面对内忧外患的时局,他毅然弃官从商,践行实业救国的理念,在南通创办了以大生纱厂为核心的几十家企业,苦心经营,最终建立了当时国内最大的民营资本集团——大生集团,对南通当地社会经济乃至中国轻工业的发展都做出了卓越贡献。张謇之所以能在兴办实业中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与他所具有的创业素质分不开的。素质,指的是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在高等教育中,创业素质是指一个

  人从事创业活动所具备的心理、态度、品质及能力等基本条件。张謇创办实业的经历,彰显了他极具特色的创业素质。1.1理性而明确的创业目标同多数古代文人一样,张謇最初选择的是“学而优则仕”的科举之路,历经26个春秋的坎坷艰辛,终于在1894年高中状元,实现了科举仕途的最高梦想,并被授予了六品官职。按常理他应以此为起点,在官场大展宏图,但他却做出了惊人之举,弃官从商,放弃了仕途的美好前程,在南通兴办实业。这正是忧国忧民的他在内忧外患的时局背景下所做出的一个明智选择——创办纱厂、实业救国,即所谓“国非富不强,富非实业不张”[1]。19世纪末的清政府已是日薄西山,时局内忧外患,软弱的清政府为了苟延残喘,面对列强割地求和、屈膝卖国,中国领土与主权大量沦丧,西方列强大量向中国倾销商品,使得中国的民族产业遭到了毁灭性打击,民不聊生。一贯忧国忧民的张謇清醒地认识到,要摆脱落后挨打局面,必须发展经济,即“强国必先兴实业”。因此,他毅然选择了创办实业,这是他践行实业救国的理性选择。张謇选择南通和棉纺织业作为创办实业的起点也非偶然。之所以选择南通,一则南通是他自幼成长的故乡,有良好家族基础,也与当地棉商和布商一直有较为密切的联系,颇得地利人和之便;二来南通是传统的产棉区,这里的棉花量高质优,办纱厂不愁原料。选择棉纺织业也是张謇深思熟虑后的结果。他反复查阅《海关贸易册》,深感棉织品是当时进口的第一大宗,也是中国“第一至大漏卮”[2]。张謇清醒地认识到,要实业救国,就必须选择自身具有资源优势、又是最大进口货的棉纺织业为突破口。1.2迎难而上、顽强不屈的创业意志创办实业看似简单,但绝非易事,尤其是对一位两手空空的书生来讲,一无资金,二无经验。为了筹集启动资金,他凭借状元头衔以及和朝廷官员们的深厚交情,四处募集,寻求帮助,

  再加上采用股份制集资,才使大生纱厂得以建立并准时开工,这其中付出的艰辛旁人难以体会。为了筹集创办大生纱厂所需资金,“求助于南皮(张之洞)无效,急告新宁(刘坤一)亦委谢不顾”;求助于商人严信厚,严氏趁火打劫;连电股东,也无一作答,真可谓百计俱穷,一度徘徊于上海泥城桥电灯光下,仰天呼地,一筹莫展[3]。但这些困顿与无助并未挫败他办厂的决心,凭借顽强的意志,他最终克服了重重困难获得成功,大生纱厂如期开工。在创办通海垦牧公司时,“遇有地方善堂社仓水利兴学开垦等要公,率有刁劣生监,不法棍徒,纠众滋事,篾法背理,实堪痛恨”[4]。垦牧工程还频遭风潮之灾,有时刚刚建好的海堤“悉数荡尽”,而且屡建屡坏,尤其以1902年最为严重,“工未全竣,秋值六七十年未经之飓,连五昼夜,坏未竣之堤五十余处,凡三百余丈,独第二堤未坏”[5]231,几乎前功尽弃。面对如此艰难境地,张謇也并未轻言放弃,而是迎难而上、屡败屡战,以顽强的意志和蓬勃的激情,历经十年的呕心沥血,终获成功。1.3不断学习、善于革新的创业意识张謇历来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并结合国情不断加以改革创新,反对闭门造车、固步自封,这在他创办实业的过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张謇在办厂前一直未曾离开过考场与官场,开厂办实业对他来说是全新事物。但为了实业救国,还是毅然接受了奉旨办厂的重任,在新的领域开始学习。在创办实业过程中,他还善于接受新事物。如在大生纱厂引进了英国全套的纺织机器设备、西方技术人员,甚至全新的现代企业公司模式和科学管理制度,由此提升了大生纱厂的办厂起点。此外,他对西方先进技术与制度并非局限于学习,而是结合中国的实际加以改造与创新。如为了减小推行股份制的阻力,在大生股份制里设有官利一项,还能退股;为了推行公司管理制度,结合我国国情制定了从班组到厂的总理一整套的规章制度[3]。正是他不断的学习与革新,才使得大生纱厂很快地跻身于早期现代企业的行列,并不断发展壮大。张謇的学习与革新并非局限于大生纱厂。兴办通海垦牧公司,创建各级各

  类学校,设立南通博物苑,以及参与举办南洋劝业会等等,无一不是开风气之先,无一不是在神州大地上萌生的新事物[6]。甚至诸多革新为全国首创,如创办了中国第一家聋哑学校、第一所纺织高等学校、第一家博物馆等等。可以说,张謇能够以大生纱厂为起点,创造了囊括纺织、制盐、冶铁、垦牧等诸多行业的大生集团,将不起眼的南通县改造为“中国近代第一城”[7],不能不说都得益于他的不断学习与革新的创业意识。1.4全局而系统的创业理念张謇的过人之处,还在于其创办实业始终有一个全局与系统的理念。他采取立足主业、适度扩张的策略,逐渐打造了一个以棉纺织业为主、跨多种行业的企业集团,实现了大生系统内各企业的优势互补与自给自足,减少了对外商的依赖,提高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从而推动了大生集团的蓬勃发展与良性循环。张謇以棉纺织业为起点,首先创办了大生纱厂,并以此为根基,逐步从棉纺织业发展到垦殖、交通运输、金融贸易等,先后创办了通海垦牧公司等多家与大生纱厂息息相关的企业,使大生从一个普通纱厂逐步发展为以棉纺织业为核心,兼营垦殖、冶铁、制糖、制盐、交通运输、教育和金融贸易的大生资本集团。大生纱厂的盈利为其他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资本,而其他行业的发展也为大生的后期壮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支撑,既解决了大生发展所需的原材料(垦牧公司解决),也培养了自己的技术人才(各类学校提供),摆脱了处处受制于洋人的窘境。当然,后期由于没有把握好适度扩张,摊子铺得过大,没有积累企业发展必备的公积金,再加上偏离发展主业,将过多的资金与精力投入到短期经济效益极低的南通公共事业与慈善事业,过多承担了原本由政府所承担的责任,导致资金短缺,使大生集团逐渐陷入困顿,最终被银行接管。1.5积极开拓、敢于冒险的创业精神张謇具有非同常人的胆略与冒险精神。作为清末状元,弃官从商本身就是一个极大的冒险之举,在状元行列里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风险之大甚至连张謇本人都称

  之为“舍身喂虎”[5]115。对于奉旨办厂,他有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但最终他还是选择了实业救国。在创业过程中他不断展示其勇于进取与敢于冒险的精神。当大生纱厂历经艰难挫折建成开工、获利颇丰后,他并未安于求稳,为了解决原料问题,他抛弃“小富即安”思想,冒险向滩涂进军,创办通海垦牧公司。围垦滩涂,在当时条件下风险极大,稍有不慎,不但围垦难以成功,还会拖垮刚刚成立的大生纱厂,从而导致创办实业的规划与远景可能就此前功尽弃。通海垦牧公司后来的艰难与波折的确证明了其风险之大,千辛万苦、耗费巨资修建的海堤屡屡被暴风与海潮夷为平地,几乎陷入失败的绝境。但在他事先仔细考察与论证的基础上,依靠其敢于冒险与屡败屡战的顽强毅力,终获成功,在昔日滩涂开辟了大量产棉区,从根本上解决了大生纱厂的原材料供应问题。此外,为了将大生做强做大,在大生已步入正常轨道后,他也并未放弃开拓进取,而是抓住时机不断向其他行业进军,最终使大生集团发展成为包括纺织、交通、金融、制盐等十余种行业的,当时国内最大的民营资本集团。张謇创办的大生集团并未因时代的变迁而中止,而是获得了新的发展。支撑他取得巨大成功的创业素质也未曾因历史的久远而褪色,它们对当代大学生的创业依然具有极大的启发作用。2.1确立清晰可行的创业目标制定一个清晰可行的创业目标是大学生创业取得成功非常重要的一步。创业目标是创业的逻辑起点,这个逻辑起点准确与否直接决定了创业的难易程度,甚至于成败。张謇当年创办实业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就跟他选择棉纺织业作为起步密不可分。正因大生纱厂开机不久即获利丰厚,他的创办实业之路才有了良好的开端。因此,大学生在选择创业目标时要慎之又慎,综合考虑国际形势、国内大政方针、市场的需求与饱和度、行业进入的难易程度及自身优势等,确立一个思路清晰、切实可行的创业目标。确立的创业目标至少要满足以下几个方面要求:一是顺应社会潮流,

  创业目标必须与社会潮流和政府的大政方针保持一致,这样方能得到社会与政府的大力支持,有利于创业的成功;二是满足市场需求,任何一个行业和企业存在的前提是一定的市场需求,否则只能被淘汰;三是符合个人条件,大学生在选择创业目标时,一定要考虑自身条件,做到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2.2保持火热的激情与高昂的斗志创业并非易事,必须投入大量的精力与资金,解决随时会出现的各种障碍,承担风险与压力,没有顽强的意志和高昂的激情很难坚持到底。张謇在践行实业救国的过程中遇到了重重难题,就是凭借实业救国的一腔热血和顽强的意志才终获成功。因此,有志于创业的大学生,务必时刻保持高昂的创业激情和顽强的意志,做好应对各种挫折的心理准备。面对困难与挫折要迎难而上,不要轻言放弃。张謇创办实业的经历告诉我们,他的成功往往在于坚持,在筹集创办大生纱厂的资金时,假如他难以承受嘲讽与白眼,就不会有大生的诞生;在进军滩涂过程中,假如他难以面对“百事如刺猬也”的局面,就不会有后来的通海垦牧公司的成立与沿海垦殖的如火如荼。任何事业的成功都离不开汗水与泪水的浇灌,创业概莫能外。2.3树立终身学习、善于创新的意识作为更高层次的就业,创业需要更多的知识与能力,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必须树立勤于学习、善于创新的理念。在创业过程中如果仅仅是亦步亦趋地跟着别人走,没有自己的创新与特色,很难有所作为,往往以失败而告终。张謇在践行实业救国过程中,从未中断对新技术、新理念的学习与创新,正是这种持之以恒的学习与创新,推动了大生集团的成长与壮大。对于刚刚迈出校门的大学生来讲,创业是一全新事物,必须不断认真学习。因为创业不仅仅需要扎实深厚的专业知识,还需要丰富的商业、管理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而这些知识仅仅依靠课堂学习是难以满足创业需要的。因此,对于当代大学生,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对于有志于创业的大学生更是如此。只有不断学习,方能在创业过程中游刃有余。同时,还要有一种创新

  意识。对行业与市场保持高度敏锐,在产业方向、服务方式、产品换代等方面不断更新升级,及时跟上时代与市场的需要,争当行业的排头兵和变革创新的先锋,提高产品附加值与服务质量,这样方能在波诡云谲、变幻莫测的商海里自由驰骋。2.4制定合理而适度的扩张策略合理而适度的扩张是保证创业能够做强做大和不断发展的关键,既要坚守原定创业的主业与方向,避免朝三暮四式的频繁更改,也要伺机适当扩张,扩大经营领域,提高主业的竞争力。张謇践行实业救国选择的主业是棉纺织业,创办了大生纱厂,利润丰厚。但他并未满足于眼前的盈利,而是以整体而系统的理念为指导,考虑得更多更远。为了摆脱技术上受制于洋人的局面,他涉足教育;为了解决大生的原材料,他设立通海垦牧公司。在大生集团以棉纺织业为主业的基础上,不断将蛋糕做大,从棉纺织业扩张到了农垦、教育、交通和金融等,提高了大生集团抵御风险的能力与市场竞争力。当然,由于过度扩张,特别是过多地从事慈善与公共事业,最终导致大生集团被银行接管,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教训。因此,当代大学生选择创业或事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务必制定一个合理而适度的扩张策略,立足主业,同时围绕主业见机适当扩张,提高行业竞争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同时要避免两个极端,既不能固步于主业,束缚了进一步发展的手脚,也不能盲目扩张,更不能与主业背道而驰,过多地涉足与本行业无关的领域。2.5发扬积极开拓、敢于冒险的精神有专家曾总结了青年大学生创业中的五大障碍,“首领”意识弱,缺乏在创业领域开拓进取的胆魄就是其中之一[8]。只有拥有强烈的开拓进取精神与超人的胆略,才能敢于走创业之路,并在创业中敢为人先,抓住市场稍纵即逝的大好机遇。张謇本人极具超人胆略与开拓进取精神,这也是他能够在实业救国中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正是这种过人的胆略与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使得大生集团从一个小纱厂

  发展成为当时国内最大的民营资本集团。因此,当代大学生一定要发扬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的精神,结合自身实际走创业之路,不要单纯定位于传统的就业。在创业过程中应保持开拓进取精神与一定的冒险意识,不要满足于“小富即安”,而是勇于开拓,以敏锐的眼光、超人的胆略抓住机会提升创业水平,扩大创业规模,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只有这样,大学生方能在创业之路上越走越远。近年来,大学生创业已成为社会的热点,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各级政府加大了投入与支持力度,各高等院校也加强了创业教育,大学生正面临着创业的最佳机遇。有志于创业的大学生们应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大力弘扬张謇“舍身喂虎”的创业精神,认真学习与传承张謇颇具特色的创业素质,谱写创业新篇章。

  【相关文献】

  [1]曹从坡,杨桐.张謇全集:第1卷[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761.[2]马万明,王思明,李群.论张謇科教兴农及倡导棉铁主义的实践[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42-47.[3]张廷栖.民族企业家的楷模——张謇——纪念张謇150周年诞辰[J].南通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66-69.[4]曹从坡,杨桐.张謇全集:第4卷[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24.[5]曹从坡,杨桐.张謇全集:第3卷[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6]章开沅.张謇感动中国—纪念啬翁诞生150周年[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1-5.[7]吴良镛.张謇与南通“中国近代第一城”[J].城市开发,2004(6):16-19.[8]周凯.大学生创业需“包容失败、鼓励冒险”[N].中国青年报,2008-02-04(07).

  

  

篇十:大学生弘扬张謇企业家精神

  国学研究-企业家张謇的民办教育理念

  在近代轻工业和教育史上,清末民初的张謇是一个值得记取的名字,他前半生命途多舛,41岁中状元之后,将主要精力投入企业和教育。张謇先创办大生纱厂,随后在办企业的同时竭诚兴办教育,开启了他实业救国、教育兴邦的宏伟事业。他以大生纱厂为本,一生兴办二十多个企业,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成为近代民营企业家的卓越代表;继筹建民办通州师范学校之后,又先后创办或投资兴建了三百多所学校,从普通中小学、职业学校到大学,成为民办教育家的卓越代表,被后世誉为我国民族企业家的楷模、爱国企业家的典范。一个企业家,一个从办企业到办教育的教育家,有他那样强烈的爱国情怀,办企业,才能办好一流企业;投身教育,才能办好一流教育。

  时至今日,企业家的楷模、典范张謇仍然能够给我们一些启示。格局宜大,眼光宜远

  张謇曾在1895年上疏,条陈立国自强,他说:“夫立国由于人才,人才出于立学,此古今中外不易之理。”(《代鄂督条陈立国自强疏》)那时,旧中国内忧外患,倍受欺凌,他敏锐地看到要想立国自强,关键在于人才,人才的培养需要学校教育。他早年主持过书院,因此后来他因办企业获得资本能够兴办教育的时候,首先办的是通州师范。按他的想法,凡事要从根本做起,办学应先有小学,后有大学;办小学,得先办师范。师范启塞,小学导源,中学正流,专门别派,大学会归。所谓的“专门别派”,就包括了他创办的各种职业学校,如纺织学校、农业学校、商业学校等等,让青少年学习专门的技艺。而张謇的所为,根本所图是立国自强。

  如今国家的教育体系完备,公办教育之外,企业家参与的民办职业教育欣欣向荣。但是无论怎样的民办职业教育,仍然需要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始终坚守立国自强,这应该是民办职业教育之本。张謇为国为民、放眼世界的大格局,是非常值得借鉴的。只有格局大,才会站位高,才能避免把自己局限在自办企业和功利教育的狭隘小圈子里,才有可能让培养的学生也具备为国为民、放眼世界的大格局,真正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立志务实,谦逊向学

  当年,张謇给通州师范的八字校训是“坚苦自立,忠实不欺”,这里用“坚苦”而不是“艰苦”,是包含了“坚韧”和“艰苦”双重意思。张謇给自己创办或资助的其他学校题过很多校训,比如南通纺织专门学校的校训是“忠实不欺,办求精进”;甘南中学堂的是“苦志以求立,广学以求通”。这些校训反映出张謇重视培养学生德行特别是吃苦耐劳、自立自强的品格。张謇在通州师范学校开校演说中讲道:“愿诸君开拓胸襟,立定志愿,求人之长,成己之用;不妄自菲薄,自然不妄自尊大。忠实不欺,坚苦自立,成我通州之学风。”(《师范学校开校演说》/《总理开校演说词》)后来,张謇资助的宋希尚赴欧美留学考察回国后,他专门召集会议介绍宋希尚游历欧美的情形,告诫大家:“成大事业,必从艰苦得来,断非趾高气扬、大言不惭者所能为也。吾以为人之长处,虽千里、万里之遥,尚宜取法;苟人之短处,虽近在咫尺,亦不可学。”(《介绍宋生报告游历欧美情形》)他反复说要坚苦立志,要谦虚谨慎、善于学习,求人之长以成己之用,关键在务实。

  务实,正是企业家办学的必由之路。张謇强调的“肯学”也是企业家应当注意的,无论办什么实业,办多么成功,都不能直接等同于办教育在成功。企业家要办大学,可以借鉴办企业的经验,不可生硬照搬办企业的经验,所以迈进教育行业后,企业家的重新学习非常重要。这需要胸怀,不自以为是,要弃己之短,取人之长。因此,办教育的企业家需要高度的思想自觉,以宽广的胸怀、开放的心态面对社会的发展和职业教育,立德树人。张謇曾说,“德行必兼艺而重,而艺尤非德行不行”。德艺兼善,根本是德;而知行并进也是少不了的,“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也是他说过的话。当今的职业教育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路,这是职教的优良传统,仍然适用于现在。不同的是社会前进了,科技及产业都有飞跃性的发展,立志务实、谦逊向学会有一些新的要求和做法,需要我们以务实的精神时时跟进。

  敢于担当,乐于奉献

  张謇曾对学生说:“须是将天下一家、中国一人、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之道理,人人胸中各自理会;须是将先知觉后知,先觉觉后觉之责任,人人肩上各自担起。肯理会,肯担任,自然不惮烦琐,不逞意气,成己成物,一以贯之。”(《师范学校开校演说》/《总理开校演说词》)他把教育视为人人应尽的国家责任,对师范生来说,当以先知觉后知,以先觉觉后觉,意识到肩上的责任,愿意去做自己应当做的事,愿意去担当那一份责任。因此,也就会心平气和把教书育人的事做好。职业教育虽不同于师范教育,但以先知觉后知,以先觉觉后觉,是每一种教育都客观存在的,都需要这样做。

  张謇所说的责任和担当,值得从事教育的企业家重视。为国家担当,为社会奉献,民办高职教育走非营利的发展道路是正确的选择。办教育的企业家,办企业赢利是为了办教育,办教育非营利是为了培养人才,从而让企业用这种形式回馈社会,真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需要企业家具备担当品质和奉献精神,不把教育作为产业而作为公益事业去用心经营。同时,勇于担当,乐于奉献,还表现在教育的具体实践上。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不断在进行,民办职业教育所走的路,也应该是改革创新之路,为改革担当,为改革奉献,着力解决民办教育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让民办教育在国家的整体教育改革中独放异彩。

  当下,我国民办职业教育在积极发展,许多工作还在不断摸索中。张謇的教育实践,对于我们的工作是有价值的,它让我们思考民办教育家怎样可以做得更好,民办职业教育可以怎样办得更好。

  -全文完-

  

  

篇十一:大学生弘扬张謇企业家精神

 精品

  近代张謇的企业制度创新及其现实意义2007-04-19陈争平清华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点击:18

  近代张謇的企业制度创新及其现实意义陈争平

  清华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摘要:张謇是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思想家。他所作诸多历史贡献的重要基础在于兴办大生企业集团,而大生企业集团成功的基础主要在于企业制度创新。张謇利用股份制兴办中国第一个民营企业集团,把爱国爱民作为企业上下一心的价值理念,并建立机构精干、章法严明的企业管理机制,推行将管理人员经营劳动与企业经营效益挂钩的分红激励方式,实行重视市场营销的经营方针,实施重视人才开发与管理,重视新式教育的发展战略,实行从实际出发、人性化的劳动制度等,为中国近代企业家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张謇将不断创新的进取精神与务实精神相结合,重视企业制度创新,这成为近代大生企业集团保持较强竞争能力的首要条件,对我们在新世纪里办好中国企业,壮大民族经济实力,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近代;张謇;实业救国;企业制度创新

  张謇是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思想家,是近代儒商的典范。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当时的“文章魁首”状元张謇大力倡导实业救国,特别强调要创办近代大农业、大工业、大商业,他的主张反映了当时爱国人士发展民族经济、自强救国的进步要求。

  当年张謇放弃仕宦前程,投身于实业救国实践之中。他首先是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状元办工厂,在当时社会需要有“捐弃所恃,舍身喂虎”的大无畏气概。经过数十年的艰辛苦斗,他不仅创办了南通大生纱厂、通海垦牧公司、大生轮船公司等涵盖棉纺织、垦牧、航运、码头、机械、面粉、榨油、制盐、金融、房地产等行业的30多个企业,组成大生企业集团,促进了南通地区近代经济的发展;他还创办了通州师范学校、南通女子师范、南通纺织学校等一批新式学校和南通博物苑、图书馆等一批文化事业单位,并积极从事兴修水利、盐法改革、渔业改良等活动。在张謇强烈的创新精神推动下,南通早期现代化建设不断向前推进。著名史学家章开沅曾称张謇是“清末民初那一代儒商中的出类拔萃者”。①可以说,张謇诸多历史贡献的重要基础在于兴办大生企业集团,而大生企业集团成功的基础主要在于企业制度创新。张謇的企业制度创新至今仍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以爱国爱民思想作为企业文化之灵魂

  当代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一般都认为,企业文化不仅仅是企业的文化活动,更重要的是人的价值理念、思想范畴,是企业员工对整个企业发展方向及企业制度的一种认可,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之根本。张謇虽然没有提出“企业文化”等概念,但是他在办厂实践中一再对员工晓之以“实业救国”大义,以此作为全厂上下一心的价值理念。这是张謇作为近代儒商典范的一大特色。

  可编辑

  精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章开沅:《一代儒商万世师表》,《第三届张謇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1年,第17页。作者简介:陈争平,清华大学经济学所教授(北京100084)。

  在民族危亡关头,张謇对祖国因经济文化落后而不断挨打深感痛心。他不仅有强烈的爱国热情,而且理性地认识到“策中国者,首日救贫,救贫之方,首在塞漏”,“立国之本不在兵也,立国之本不在商也,在乎工与农”,“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厚民生者,工且尤切于商”,①随之提出实业救国主张,提出“父教育,母实业”的强国富民思想,并努力实践。

  张謇自己的言行一再表明,他历经艰辛创办大生企业集团,其宗旨不是为了个人发家致富,而是为了爱国爱民。张謇将所办纱厂以“大生”两字命名,按张謇自己的解释,这是《易经》中“天地之大德日生”的简称。张謇强调:“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换句话说,没有饭的人,要他有饭吃;生活困苦的人,使他能够逐渐提高。这就是号称儒者应尽的本分。”②张謇认为发展民族工业是“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术”,是改变贫困的必由之路。他在经营工厂、兴办实业的实际活动中也是按照“大生”这一涵意去做的。

  张謇还亲自为大生纱厂拟定《厂约》,作为企业管理的基本规章。在《厂约》中,首先说明办纱厂目的是“为通州民生计,亦为中国利源计”,并且强调“利之不保,我民日贫,国于何赖?”《厂约》明文规定了总理和各经董的各自职责,对各级职员的工资待遇、利润分配、各所章程的制定办法和定期考核制度、功过赏罚办法等事项都有明确、具体的规定。《厂约》体现了张謇开明、务实的状元公治厂的个人特色:它对各级职员既晓之以办厂是“为民生,亦为中国利源”的大义,又明确告之以纱厂奉行总理独裁制和部门分工负责制的管理原则,告之以各部门职员各自的责、权、利以及考核与功过赏罚办法,使各级职员的责权利挂钩;张謇在《厂约》中又将自己置于大家的监督之下,鼓励各级职员对自己提意见,对厂务提建议。③

  爱国爱民,是张謇创办企业的根本动机,也是大生集团企业文化之灵魂。张謇兄弟与沈敬夫、高清、蒋锡绅(银钱董)等本地商人以此为纽带,“沥胆相扶”,组成大生领导集团。张謇对大生企业高中级管理人员“绳之以大义”,并且赏罚严明,用规章制度实行开明而严格的管理。张謇创办通海垦牧公司及其他企业时,也在这些企业建立了机构精干、章法严明的企业管理机制。在张謇以身作则下,这些企业的高中级管理人员无不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他们分工负责,层层管束,管理十分严格,使企业取得了很好的效益。例如,当大生开办初期资金难以周转,纱厂处于生死关头之时,进出货董沈敬夫献计“尽花纺纱,卖纱收花,更续自转”,被张謇采纳,使纱厂度过了难关,进而有所发展。沈敬夫等还利用他们在花布同业中的社会关系,动员棉花商、布商等投资于大生纱厂。厂工董高清负责组织生产事宜,曾经“遍考纺法于上海中外各厂”;他“督工甚勤,竟曰无懈……举职称事,十五年如一日”。④大生纱厂赖以起家的生产设备原是官方长期搁放在上海码头芦席棚中的一批纺纱机,经数年风吹雨打,锈蚀损坏十分严重,⑤可谓先天不足。但是在高清等人努力下,这些机器设备经过整修,生产出了质量“比苏沪厂纱为优”的机纱,以致“行销亦旺,中外争购”,⑥当“沪上纱滞如山”时大生所产之纱销售“独畅”,帮助纱厂度过了资金周转困难的险关。⑦一位研究近代苏北盐垦史的专家认为,通海垦牧公司之所以比其他农垦公司的经营效益好,

  

篇十二:大学生弘扬张謇企业家精神

 这更激起了全国上下的公愤张謇出于爱国热情全然不念个人可能遭致官场厄运与翰林院同僚联名弹劾李鸿章又根据自身的感受加上刚从朝鲜回来的袁世凯所提供的最新材料独自写成了一本呈劾大学士李鸿章的奏疏要求皇上削夺其北洋大臣的职务

  状元实业家张謇的爱国情操

  作者:暂无来源:《中外企业家》2010年第8期

  张謇(1853—1926),字季直,晚年号啬翁,原籍江南常熟,是大魁天下的清末状元;是晚清时期立宪运动的领袖;担任过实业总长及农商总长;他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所民办师范学校;张謇更是实业巨子,一生创办了几十家企业,形成了农工商俱全的大生资本集团。张謇对我国民族工业的振兴有着巨大的、特殊的贡献。

  一、金榜题名天下知

  “首膺实业开新纪,独占琼林第一枝”,这是对清朝末年实业家、教育家张謇贴切的写照,他从一个农家子弟高登状元榜首,又从封建王朝的命官走上资产阶级实业家的道路。

  张謇祖上世代农民,祖父张朝彦入赘南通金沙镇上开店铺的吴家为婿,家道渐富,其父张彭年继承家业。张謇是张彭年的第四个儿子,清咸丰三年(1853)生,天资聪颖,四岁即能将《千字文》朗读成诵。5岁入私塾,15岁已修完传统的四书五经。张謇的父母,饱尝生活辛酸,指望儿子读书做官改换门庭,积极张罗他参加科举考试。

  张謇读书非常用功,睡觉时用两个青竹筒将辫子夹住。睡熟之后,只要头一偏,竹筒一滚,辫子便牵动头皮,一疼就醒了。醒来之后,以冷水洗面,重整衣冠,发奋苦读,常常耗油两盏,始得天亮。入夏时分,天气炎热,中午他从不打盹儿。晚上蚊虫叮咬他就把两腿伸进空坛子里,坛口上用围裙一围,仍然全神贯注地读书、练字。功夫不负有心人,张謇不仅中了秀才,而且学业日进,见识日增,在世人口中,获取了“江南才子”的美称。

  19岁时因债务问题,张謇被革除功名打入囚牢,经过一番周折终于在好友白蒲才子顾延卿的帮助下逃了出来。在这样的打击之下,张謇并未因此沉沦,相反以此为动力,重新振作精神,继续奋进。与一班好友相互切磋,张謇进步更快,不久移居南通。21岁时,经礼部核批,准予回南通直隶州注册入籍。从此,张謇心境宽畅,精力集中,攻读更为刻苦,学业尤是大进。25岁时,他正式改用今名“謇”,取字“季直”。“謇”的本意是口吃,也有着忠诚、正直的含义。张謇以此字为名,表明了他做人的道德和价值观。

  光绪二十年甲午(1894),适逢慈禧太后六十大寿,加一次开科取士,称为“恩科”。主考总裁翁同龢早就赏识他的才华,将张謇列为第一名进士,张謇以状元的身份拜见光绪帝载湉,被钦授为翰林院修撰。

  张謇苦学成名,但并不以此自傲,他夺魁之后,昔日同窗于南通建造一亭,取名“果然亭”,寓意功夫不负有心人,果然功名到手。可后来修理时,张謇亲自改为“适然亭”,暗示着不在沽名钓誉上下工夫,并手书一副槛联:“世间科举与风汉,槛外云山是故人。”他后来辞官南归并屡召不应,安于乡间办实业,便也是很好的说明。

  二、力主抗日不得志

  张謇本以为中了状元便可以“为中国伸眉,替书生吐气”了,然而帝国主义的炮火却打碎了他的美梦。就在这年七月,爆发了中日甲午战争。

  当时,朝廷分帝(光绪)、后(慈禧)两党。帝党主战、后党主和。翁同龢、李鸿章分别为两派的首领,光绪载湉和西大后叶赫那拉氏分别为他们的后台,各派之下都有一班谋臣策士,各拥其主,推波助澜,使党派纷争愈演愈烈。李鸿章掌握着兵马大权,特别是西太后操纵着实际权力,使得主和派的力量占着优势。但是,面对日本嚣张的侵略气焰,有识之士无不义愤填膺。张謇预感到大清帝国将遭瓜分的危险,思想感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昔日的科场奋进,主要是为了改变个人受轻侮的地位,以图改换门庭,光宗耀祖;今日更感到要为国家、为民族的前途与命运着想,要时刻以“雪国耻”为念。因此,一腔热血早已不可遏制,常在翰林院慷慨陈词,呼吁抗战,大力宣扬“士苟以洗国耻、觉民智为心”张謇常常与任军机大臣的翁同龢谈起时局,“声泪交下矣!”积极为翁向龢出谋划策,支持他直陈皇上,迅速下令开战。光绪帝采纳了主战派的建议,大力推行抗战路线,主和派出于全国人民的压力,也不得不采取一些应变措施。最后,清政府终于在8月1日正式对日宣战。

  然而,实权由主和派操纵,在投降主义路线下,平壤之战和黄海海战都连连失利。李鸿章为保持个人实力,不顾国家危亡,命令他的北洋舰队躲进威海卫港内“不得出大洋浪战”,又下令陆军“可守则守,不可则退”,公然自撤藩篱,将祖国的大好河山拱手让于外敌。这更激起了全国上下的公愤,张謇出于爱国热情,全然不念个人可能遭致官场厄运,与翰林院同僚联名弹劾李鸿章,又根据自身的感受,加上刚从朝鲜回来的袁世凯所提供的最新材料,独自写成了一本《呈劾大学士李鸿章》的奏疏,要求皇上削夺其北洋大臣的职务。

  这篇奏疏,无疑是一纸讨李的檄文,击中了卖国求荣者的要害,抒发了人们对投降派的愤恨,张謇因高度的爱国热忱与蔑视权贵的无畏精神,进一步受到朝野知识界的推崇。

  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了,清政府被迫割地赔款,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从此,帝国主义势力进一步入侵,中外反动势力进一步勾结,民族沦亡的危机更加深重。中国向何处去?许多爱国志士无时不在探索,张謇也是寝食不安,寻求着新的道路。

  三、回乡辞官作贡献

  甲午战争失败及亡国危机感愈益深重使张謇的思想发生了决定性的转变。正值因父丧丁忧在家的张謇逐步形成了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思想。

  1.办实业

  张謇看到帝国主义掠夺中国的原料在中国办厂,又将产品销售给中国牟取暴利,十分痛心。他说:“捐我之产以资人,即用资于我之货以售我,无异沥血肥虎而袒肉以继之;利之不保,我民日贫,国于何赖!”所以他对张之洞的主张很赞同,也认为张的观点合乎自己改良主义的基本思想,因而一拍即合。又因南通为“产棉最王之地”,产量高,质地好,“力韧丝长,冠绝亚洲”,加之棉纱的销路又旺,因而也就下决心先在通州办棉纺厂。

  机器用的是早前张之洞从英国买回来的机器,经过他的矢志努力,得到好友沙元炳及有关地方父老的支持,终于筹到了必要的办厂资金。他又根据《易经》上“天地之大德日生”这句古语,取名“大生”。1899年,拥有20400纱锭的大生厂终于开机生产了。

  大生纱厂建成以后,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原料,廉价的劳动力,抵制了顽固守旧势力的阻挠破坏,抵御了洋货的输入,多少实现了以实业救国的初衷,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张謇虽是一介书生,但在办厂经商方面却有着博大的胸襟和深远的战略眼光。他以南通大生纱厂的资本为基础,用其盈利的资金,像母鸡孵蛋那样,办起了大生二厂、三厂、广生油厂、上海大达外江轮船公司和天生港轮船公司及资生冶厂等等。这一系列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南通民族工商经济发展的基础,使20世纪初南通近代工业初具规模,也为整个中国民族工业的壮大出了一把力。

  大生厂初成之期,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西方帝国主义列强忙于在欧洲进行激烈的争夺,一时无暇向中国倾轧,外纱进口很少,纱价节节上涨。大生厂乘风破浪,一本万利,进入了大发展的黄金时代。1917年赚了76万两,1919年又赚了263万两。赚钱越多,各项企事业发展越快,不久,各类工厂企业达到69家之多,整个大生财团,总资本超过3400万两。当时,“实业震寰中”,全国各地对南通都刮目相看,甚至国际上也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表示关注。张謇晚年因实业上的成就,曾获得国际荣誉,得到巴拿马博览会的大奖,真是“为中国伸眉,书生吐气”了!

  2.办教育

  《马关条约》签订之后,张謇进一步外观大势,内审国情,深感培养人才的迫切性,进一步加强了他兴办学堂的决心。他不顾官府的阻挠,用大生纱厂五年的盈余,加上友人沈燮钧等的赞助,解决了财力问题,着手筹办通州师范。新建校舍、广求名师,1903年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师范学校——民立通州师范学校。

  张謇主张学校施教的核心为“救国”二字。知识传授中,张謇特别强调国文。品质教育上,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人格、国格,反对屈从依附的奴隶思想,要未来一代具有振兴华夏的丈夫气。

  凡关于学校的各项事情,张謇无不亲自过问,甚至于发现没有钉牢的门牌,他都亲手敲锤子重钉。在大礼堂前,有他写的槛联:“极东西万国推崇为教育大家,先圣亦云:吾学不厌,诲不倦;合周秦诸于受裁于狂涓一体,后生有志:各遵所闻,行所知。”

  南通师范的成功,使张謇受到很大的鼓舞,也吸取了很多的经验和教训。紧接着他又办起南通女子师范、甲种师范讲习所、乙种小学教员讲习所、盲哑师范传习所、东台母里师范、南通纺织专门学校、南通县立女红传习所等学校。由他倡议或资助而创办起来的还有两淮师范、龙门师范、金陵高等师范等多处,影响遍及全国。

  一些具有进步思想的知识分子,在这种新形势的推动之下,也纷纷仿效张謇私人办学,使神州大地上出现了一股生气,一年后在湖北、江苏先后办起了官方的公立师范学校。

  3.办公益

  张謇在实业大振的基础上,对地方上的各项文化设施与公共福利事业,无不热心办理。文化福利事业,只有花钱,没有进账。张謇却着眼于社会文明,热心于地方公益。

  张謇办的公共福利事业是多方面的、成龙配套的。从生(育婴堂)、教(学校)、作(工厂、垦牧)、息(公园、剧场),乃至走路(筑路)、饮水(疏通城河),而至病(医院)、老(养老院)、死(公墓)等无一不备。不仅为当代,也为后人留下了一套系统化的福利建筑群。

  张謇办这些事业,其宗旨不是为乐而乐,为用而用,而是为了使它们能成为启迪人们智慧、成为普及教育的工具。张謇搞的地方事业,有不少是全国没有先例的首创。张謇办这些事业,由简而繁,由陋而善,由小而大,由少而多,逐步发展。用他自己的话说:“唯事贵有

  恒,非一蹴可就。得寸积尺,各本固有之地之事。”这条由小至大、由低级到高级的建设之道,就是各项实业与地方事业所以能够顺利前进的成功之路,也为后代开拓了经验之途。

  一个人只要事业上孜孜不倦地追求,不管前进的道路多么坎坷,也不管岁月怎么无情,都不能把他压垮,他的生活永远是充实的、闪光的、生机勃勃的。虽然在张謇的晚年纱厂遇到了很大挫折,但他为南通地方工业的兴起奠定了基础,为中国民族资本工业的发展开辟了道路。1953年,毛泽东同志与黄炎培在一次谈话时说:“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我们不要忘记四个人:重工业不要忘记张之洞,轻纺工业不要忘记张謇……”大地锦绣,五山长青,张謇为国家、为民族作出的贡献以及伟大的爱国热情是不会被人民遗忘的,他对振兴中国民族工业建立的功勋是不可磨灭的!

  (哈尔滨萧红中学)

  

  

篇十三:大学生弘扬张謇企业家精神

 -

  -

  -.

  X謇给当代民营企业家的启示

  任斌

  近代民族工业先驱X謇先生,其企业家的精神境界表现为三大特点:一是"身临其境、入木三分"。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在料理企业的事务中,掌握了丰富的企业经营管理知识,在创业实践中,逐步萌生并最终确立了现代化的企业理念;二是"高瞻远瞩、恢宏洒脱"。他不为眼前利益所牵累,既操企业于掌心之间,又超脱企业的苑囿,创办了370多所学校,还涉足于城市建设、水利、气象等公益性事业;三是"高屋建瓴、匹夫尽职"。他站在国家和民族利益的高度,俯察世事沧桑,藐视腐败无能的清末政府,坚定"以天下为己任",实践了他"不敢惊天动地,但求经天纬地"的人生诺言。X謇先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父实业、母教育"的主X和实践、实业家的豪迈气概,为当代民营企业家树立

  了光辉典X,给当代民营企业家提供了诸多启示。

  启示之一:高瞻远瞩,做有理想有抱负的实业家。

  X謇先生曾力图"从政救国",经过26年科场蹉跎考上状元。但在得到功名不过几个月,以现在的话说,"干部试用期"都没有过,他就对当时的封建官僚产生了厌倦的情绪。据说一天,慈禧大驾回宫,当时狂风呼啸,大雨倾盆,许多白发苍苍的老耄大臣

  -

  -

  总结资料

  -

  -

  -.

  跪迎道路两侧,积水盈膝,全身匍匐,惶恐万状,宛如一群落汤鸡。而慈禧仪仗威严,五色旌旗招展,女宫太监前呼后拥,好不威风。想必X謇当时也是匍匐在地,但他目睹如此反差极大的一景,不禁喟然长叹:做官竟是如此下贱,这不是胸怀大志之人所能忍受的。在袁世凯复辟帝制之时,他坚决反对,毅然离去,力图走"实业救国"之路,成为中国最早的儒商,为改变千年沿袭的

  重官轻商旧观念开风气之先。

  当代民营企业发展的宽松环境是X謇先生所处的时代无法比拟的,想必也是先生梦寐以求的。众多企业家胸怀实业强国之志,正在自由自在地实现着先生当年的梦想。然而,在当代民营企业家中,仍有部分人目标短浅,惟利是图。他们把"赚钱"定为目标,再稍微远点的目光,是将拥有"资产"作为其人生的奋斗目标。有的企业家富有后,不思进取,腐化堕落。可悲之处有诸多表现:在法制建设方面,目无法纪,妄自尊大;在合法经营方面,知法犯法,偷税漏税;在职业道德方面,欺行霸市,短期行为;在企业用人方面,虐待职工,克扣报酬;在生活作风方面,追求享乐,腐化庸俗;在社会贡献方面,寻求回报,索取虚荣等等。在如此优越的发展环境中,有这样一些"目标近视"的企业家,先世的X謇先生想必也会感到非常的遗憾。当代企业家的正确目标应该是:通过合法经营和诚实劳动富裕起来,根据自身企业的产业特征和资源优势,不断发展自己的事业,同时要修养成为守法、

  -

  -

  总结资料

  -

  -

  -.

  奉献、高尚的先进生产力代表。这不仅是当代民营企业家自身发展的主观要求,也是中国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客观要求。

  当代企业家应当珍惜今天的大好发展机遇,继承和发扬X謇先生"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思想品格,始终把发展事业作为实业兴国的第一要务。从事业发展方面看,民营企业家要加大力气推进企业的壮大发展,想方设法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回报社会;从个人行为方面看,民营企业家要做遵守社会公德的模X,要做发扬优良传统美德的楷模,要做合法经营致富的带头人,要做推进社会新风气建设的实践者,要做敢与丑陋现象作斗争的先锋,要做敢于捍卫社会正义正气的勇士。每一个成功的民营企业家,都要修养成为守法、奉献、高尚的先进生产力代表。这与同志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是密不可分的。今天,我们学习X謇先生,首先要学习他胸怀鸿鹄之志,确立正确的奋斗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保持事业的创新、成长的冲动和永不满足的

  精神。

  启示之二,高屋建瓴,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

  X謇富有儒家思想所倡导的经世致用、刚健笃实、自强不息之精神,并使之成为超越义利之辨、大力振兴实业的动力。用X謇的话说,这是"儒者应尽的本分"。X謇的现代化追求,充分体

  -

  -

  总结资料

  -

  -

  -.

  现了近代转型过程中儒者的本分。这种儒者本分所传递给当代民营企业家的是严谨务实的学风、开拓创新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意志、恢宏洒脱的气魄、踏实稳健的作风。剔除历史的陈迹,这些精神、意志、气魄、作风都是从事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民营企业家们应该具有的素质。在经济建设活动中,X謇成功地创办了大生纱厂,从而刷新和推进了中国近代企业的股份制,他创办了近代中国最早的大型农垦公司,创建了近代中国最早的企业集团,从

  而形成了"大生模式"。为当代企业家提供了成功的示X。

  透视当代企业家群体,其中不乏在学历、知识、资本和企业管理制度等方面达到甚至超出X謇先生当年水准的企业家。但就整体而言,绝大多数企业家"布衣"出身,脱胎于国有、集体或乡镇企业,他们还保存着对土地的丝丝眷念以及对与土地本质特征相近的固定资产等有形资产的痴情追求,从而在管理理念、风格和方式方面过于粗放。包括稍具规模的民营企业主们,无不是当初靠吃苦卖力、低价进和高价出的粗放经营手法迅速积累起数量巨大的原始资本的。这种特定传统文化,造就了当代民营企业家"靠力气和'运气'打天下"的思维定势,相当部分的民营企业家匮乏学习的内在动力。据全国工商联在国内21个城市进行的一次抽样调查显示,有70%左右的民营企业家竟然不懂财务报表,90%以上的民营企业主不懂英语和计算机,大多数企业主甚至不看

  书,不看报,更别提钻研管理理论进行知识更新了。

  -

  -

  总结资料

  -

  -

  -.

  现在的中国,不再是X謇先生所处的那个闭关自守的中国,而是一个WTO的成员、一个全方位开放的中国。企业家面对的不再是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而是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其竞争对手不再是机制僵化的国营企业,而是直接面对国外那些"庞然大物",那些超大、超强的大工厂、大公司;参与"游戏"的规则不再是"随心所欲"的了,而是按照国际惯例,这个惯例民营企业家不仅要承认,而且必须遵循,不遵循就要受到制裁。历史的镜子,现实的要求,提醒当代民营企业家们必须在保持中华民族的诚实、本分等传统美德的同时,借助天然的机制优势,像X謇先生那样,不断积累知识,扩大知识面,高屋建瓴,努力拓展企业的天然机制优势,尽快适应现代经济运行机制。面对WTO,唯有

  学习才能适应,唯有适应才能生存,唯有生存才能发展。

  启示之三,恢宏洒脱,自觉担负起历史赋予的社会责任。

  X謇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薰陶,又生活在国势颓微、西力东侵的时代,集清末状元、改革思想家、资本主义企业家、新式教育家、公益活动家和政府官员等角色于一身的X謇,把一些传统思想运用于自己的各项建设事业之中,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他创办的各种企业虽然离不开盈利,但其最终目的并不在盈利,而是为了利国福民,把经营企业的盈利所得大量投资于教育

  -

  -

  总结资料

  -

  -

  -.

  和公共福利事业,创办了近代文化教育事业,还创办了许多公益慈善事业;形成了别开生面的"XX模式",使XX成为中国近代第一城。X謇先生致力于社会事业发展和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的壮举,

  更值得当代企业家效仿。

  时代的变迁,使我们感到欣慰的是,有许许多多民营企业家通过合法经营和诚实劳动富裕之后,不忘回报社会,他们积极捐资各类社会事业,尽到自己的社会责任。但是,不容忽视仍有少数民营企业家连最基本的社会责任都未能尽到。回应社会的需求,是企业家理性的表现。随着民营企业地位和作用的提升,广

  大民营企业家更应自觉担负起必要的和更多的社会责任。

  当前,民营企业家应当增强三种意识:一是增强法律意识。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已制定了不少规X企业行为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法律法规。企业家社会责任的不少内容都有了法律依据。企业家只有增强法律意识,认真学法、守法,才能做到自觉担负一定的社会责任。二是增强道德意识。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础,概括地说就是自由、独立、平等、公正以及人道主义原则。任何一个成功的企业家,都无一例外地拥有自己的企业道德。在许多时候,企业家担负社会责任与其说是法律的要求,还不如说是履行自己的道德义务。三是增强责任意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现代社会的市场竞争不仅是企业经济、技术实力的较量,

  -

  -

  总结资料

  -

  -

  -.

  更为重要的是企业社会责任、企业道德的比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家需要有强烈的竞争意识,需要追求利润,但同时应当

  遵守竞争规则,树立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当代民营企业担负的社会责任,主要应当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合法经营,照章纳税。这是最基本的社会责任。二是爱护资源,保护环境。我国是一个人均拥有自然资源量偏低的贫国。企业家在经济活动中应当充分考虑资源的合理利用、环境的保护、污染的治理等目标,担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三是重视安全,珍惜生命。目前造成劳动安全事故频繁的重要原因,是一些企业家为了盈利而漠视安全和职工的生命。企业家应当采取必要措施,努力改善生产条件。这既是企业家自身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家责无旁贷的社会责任。四是创造条件,扩大就业。我国人口众多,扩大就业的任务比任何一个国家都艰巨。民营企业家应当在减轻社会就业压力方面积极创造条件,发挥民营企业的主渠道作用。五是融入当地,服务社区。企业发展的基础条件都离不开当地政府、社区和居民的支持,所以企业家有责任、有义务为社区的搞好服务。六是助弱济贫,共同富裕。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既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又要防止两极分化,减少贫困人口,关心弱势群体,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民营企业家是我国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中的重要部分,应当把个人的富裕与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结合起来,依靠

  -

  -

  总结资料

  -

  -

  -.

  企业的力量多做一些助弱济贫的好事、实事。在民营经济20多年的发展进程中,广大民营企业家在克服困难,努力发展的同时,不忘企业和本人承载的社会责任,诚信守法、照章纳税、关爱员工、扶危济困、回馈社会,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和赞誉。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有一些企业和个人,在寻找各种理由逃避社会责任,越轨运作、违规XX、拖欠工资、偷工减料、欺骗顾客、污染环境等,违背了诚信经营的准则,违背了企业的社会责任。

  有一件事给我的触动很深:我国许多物美价廉的产品因为达不到欧美采购商的“社会责任”标准,而丧失订单。这其中可能存在贸易保护的原因,但如果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就不难发现我们将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课题:依*传统的高强度、高能耗、低待遇、低成本的经营方式产生的竞争力,能否成为我们的一种永久的优势?我们现今的管理模式是否应该进行调整?更重要的是,我们的企业是否应该更主动地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我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并不是企业的额外负担,而是企业存在的必要条件,是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对消费者、对社区和环境的社会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确保安全生产、保护环境、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支持公益慈善事

  -

  -

  总结资料

  -

  -

  -.

  业等。大的方面,民营企业在推动经济发展、创造就业机会、活跃城乡市场经济、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发挥了有目共睹的重要作用,是一种社会责任;企业为追求利润,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供优质产品和优质服务是社会责任;规X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诚实守信,依法经营,尊重和保障职工各项合法权益是社会责任;正确对待财富,富而思源,让全体社会成员共享发展成果,也是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

  我就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和民营企业家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思考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创业尽力,发展量力

  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需要整合很多内外资源,企业如果没有以社会责任为目标,就不会整合到丰富的社会资源,如果没有以客户为责任目标,就不会与客户持续共赢发展,如果没有以员工为责任目标,就不会带来人力资源乃至整个企业的提升。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企业的发展战略是息息相关的,经营企业不能只考虑企业利润的最大化,还要考虑信任和支持你的合作伙伴,考虑每天和你一起辛勤工作进退与共的员工,考虑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企业不能仅仅以追求利润为惟一目的,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有机统一,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

  -

  -

  总结资料

  -

  -

  -.

  效益的最佳结合,才是企业追求的理想目标,也才能得到社会的支持和认可。

  二、人行正道,业走正路

  邪不胜正,这个道理通行古今、横贯中西。

  企业追求名利双收,无可厚非。但这里面“名”的确立,往往比“利”的收获要困难100倍!在民营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违规XX的企业虽然是少数,但负面影响不可忽视。我始终认为,规X个人行为、增强法制观念、提高诚信意识是成为一个企业带头人的先决条件和道德基础。只有企业主行正道,才能引领企业持续、健康地发展。

  商道即人道。世界500强、中国的百年老店,哪个不走正路能够兴旺发达,长盛不衰?改革开放以来,无数成功和失败的案例告诉我们:任何企业想要有长足的发展,都必须在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框架下遵纪守法、诚信经营、依法纳税和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等,这是社会对每一个企业最基本的要求。同时,企业主还应该时时刻刻教育自己的员工,提高其法纪意识、诚信规X和职业操守,共同完善企业制度,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这样企业才能越做越强,长盛不衰。

  -

  -

  总结资料

  -

  -

  -.

  三、构建和谐,承担责任

  我认为,民营企业首先应承担好企业自身经营的责任。只有把自身的企业做好才有能力去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中国民营企业在过去20多年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了很重要的“中国经济发展的推动者、主力军”的角色。但企业除了经济实体的角色之外,企业作为社会的细胞,还有一个重要身份是社会的公民,它存在于社会,在社会中成长。民营企业发展到今天应该对自身提出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应该在中国的文化、道德和价值体系的建设中,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主动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为社会带来更深刻和更广泛的影响。

  企业在遵守法律和规X,维护道德和诚信,争取公平和公正前提下,特别要尊重和保障职工各项合法权益,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职工办理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障。全方位关心职工,妥善建立好企业主与职工关系,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企业在有条件情况下应主动回馈社会,热心公益事业,帮助困难弱势群体,支持社会事业。为社会和谐发展尽自己一份责任。企业和企业家只有和员工、和消费者、和整个社会共存共荣、和谐相处,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之道。

  -

  -

  总结资料

  -

  -

  -.

  作为一个非公经济体,尤其是较大型企业的运作和经营占用了很多社会资源,我们就更有责任要主动、积极、广泛地回报社会,用我们创造有形的物质财富,去丰富更多无形的社会财富,为构建和谐社会、承担社会责任尽我们的一份绵薄之力。

  -

  -

  总结资料

  

  

篇十四:大学生弘扬张謇企业家精神

 参观张謇纪念馆后的个人感想

  张謇纪念馆观后感篇一

  星期天,阳光明媚,老师带着我们去张謇纪念馆。

  一进大门,我就看到通道右侧的一块石牌。沿着通道往北走,迎面而立的照壁上镌刻着张謇的名言:“天之生人也,与草木无异。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张謇奋斗追求的一生及其逝世后80年的世事沧桑,印证了这句话的真谛。走出张公祠堂向北,屹立于眼前的建筑就是张謇纪念馆的展示大楼。张謇5岁起私塾读书,他学习十分自觉刻苦,小小年纪就坚持夜读,严寒酷暑,从不间断。夏天蚊虫叮咬,就把两脚放在坛子里躲避蚊虫,不到三更不睡觉。到十一岁时,张謇已经读完《三字经》、《百家姓》等启蒙书籍。在众多的图片中,张謇最后一张工作照片特别感人。清代末年,长江下游深泓北移,造成通州江岸大面积倒,大-片田化为乌有。为此,张謇以私资聘请荷兰、瑞典、英国、比利时等著名水利专家勘察江堤,制定保坍方案,并于1911年成立保坍会,张謇自任保坍会会长。

  经过十多年努力,筑建18座,使沿江岸线趋于稳。1926年8月一日,已感身体不适的张謇仍冒着酷暑与工程师一起到保坍工程现场视察,终因劳累过度身体不支而病倒。23天后的8月24日中午,张謇病逝。张謇为了国计民生的确已经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最后,我们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张謇纪念馆。

  张謇纪念馆观后感篇二

  4月6号我们在麒麟镇政府的组织下参观了张謇纪念馆,我们参观了馆内每个展区,回顾了张謇波澜壮阔的一生。纪念馆内看到了我们熟悉的办纺织厂,酒厂的张謇,还有我们不熟悉的办过照相馆,支持水利建设的张謇,张謇的一生中基本上能想到的行业都涉及了,真正是身体力行着“实业救国”的精神。

  参观了张謇纪念馆让我想到,张謇作为中国近代著名的爱国实业家、教育家和思想家。张謇最伟大意义,莫过于其博大精深的实业、教育、公益思想及其价值观,首先张謇先生的人生历练,值得我们体会。张謇先生的成长史,对于我们的成才之路具有标杆作用。在浮躁之气盛行的今天,张謇的历练,无疑对我们的治学、生活和工作有着榜样的力量和深刻的启迪作用。其次,张謇先生的人品德行,值得我们效仿。张謇先生不畏权势,一身傲骨,但又不恃才傲物,尊师敬友,对朋友肝胆相照,对民生百般体恤,对知音坚定不渝,对小人巧于应付。这些处世之道,对“学会做人”作为必修项目的我们而言,其意义也是不言而喻的。再次,张

  謇先生的教育思想,值得我们深思。张謇先生的教育思想深邃而独特,尤其是“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的教学理念日久弥新,其所提出的一系列诸如办学指导思想、职业技能培训要旨、产学合作路径以及校训、教规等,即使在今天仍然令人信服。最后,张謇先生的精神意志,值得我们学习。张謇先生的公益思想、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运筹帷幄的睿智眼光和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张謇先生的创业历程,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艰苦奋斗史,其中的每一页,都是用智慧、感情、毅力、勇气和责任“混合”写成。

  作为我们大学生村官的我们要深入张謇的`内心世界,深入了解这位开中国民族工业之先河,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贡献彪炳史册的伟大人物。同时,还要不断加强业务知识和相关政策的学习,以锲而不舍、水滴穿石的精神,系统深入地读书学习,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做到既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以便更好得服务于农村,扎根于农村。

  学习张謇精神必须要善思。思考是更重要的学习,思考就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为缤纷繁杂的现象所迷惑、所困扰。从现象分析入手,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张謇精神的丰富,决定了我们思考内容的更为丰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深入学习了张謇精神后,我们必须要勤于思考、深入思考。要通过思考,学会从全局上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处理问题、使工作不断创出新特色,取得新突破。

  学习张謇精神不仅要善思更要注重实干。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我必须要做一个实干的张謇精神传承者,切实承担起当今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坚持在实践中促进学习,在实践中深化认识,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努力在基层做出一番事业。要立足本职岗位,发扬“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实干精神,以“岗位成才、实现价值”为动力,勤恳做人,踏实做事,把平凡的岗位当作自己成长成才的沃土,切实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张謇纪念馆观后感篇三

  “天之生人也,与草木无异。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这样自谦的话出自那位末代状元张謇之口。情系祖国,忧国忧民。而我们也有幸参观张謇的故居。

  曾经有一个伟人那样评价张謇:“在中国民族工业发展上,我们不能忘记张謇。”叩响那古色古香的大门,绵绵细雨的池塘中,金鳌上的张謇气宇轩昂,极目远眺。这个伟人的石雕早已立定许久。“人骑白马门前过,我踏金鳌海上来。”对联工整,气势非凡,却出自于十二岁的张謇。心中猛然涌起了对这位不凡伟人的敬仰。走入大堂,更被庄严的气氛所影响。用镏金所粉刷的张謇二字似乎透露了岁月的沧桑与艰辛。透过时间的长河,我似乎还能感受到张謇的呼吸声。似乎正在诉说着千年来的变故。

  随着导游的引领下,眼前呈现的是五岁时的张謇寒窗苦读的场景。微弱的蜡烛光被偶尔的寒风一吹,险些熄灭。在这样的情况下,张謇依然聚精会神。古人有悬梁刺股者,有圆木警枕者,而张謇却正是这一切的真实写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那时的张謇在那样动荡不安的年代,却掩盖不了他一颗赤诚之心。

  那是一个怎样的年代?山雨欲来风满楼、黑云压城城欲催。这个早期中国的封建却没有阻止他的爱国情怀。他的思想、行为与他的一切事业,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中心所展开的。即使在这过程中遇到了重重的困难与挫折却从未使他动摇。与其说是爱国情怀,更是一种对整个民族,整个华夏民族的责任!中国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在他的身上体现德淋漓尽致。“冒名”考试,弃官从商,这一切的决定担上的是他的性命。可张謇却无怨无悔。你是不肯停栖在洲上的寒枝,你是孤傲飘渺的鸿影,夜阑风静之际,奔赴救国之路,却被打入大牢的你。即使如此,你的微笑却总是那样幽然超脱,你的眼中只有秋风洛水清波。

  多少年过去了,当年的少年早已双鬓花白。可你却依然昼夜奔波,真想穿越时空问你一句,那是一份怎样的信念支持着这位已将近古稀的老人。再大的风雨却终究打不倒你的信念。我看着你历史馆中你那坚定的眼神,冥冥中似乎明白了什么。是一份对祖国的情,在这样贫苦的生活中,你就如一盏明灯,虽然渺小,却承载这信念,做出力所能及的努力。“天将大任于斯人也。”不止是张謇,生为二十一世纪的我们也同样需要这样的豪情与决绝。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背负这民族的责任,我们血液所流淌着的,是千年民族的荣耀,是长江黄河交织了几千年的结晶。自从降生的那一刻起,每个人便都有自己的追求:金钱,事业……但是我们的民族魂却依然谨记于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人民的内心。

  中国魂,民族魂,我们的民族精神延续着我们的生命。每个人的心中有一份所谓的信念去支撑着。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一个学校如果没有信念,没有精神,那么它也便无法前进。

  千年之后,我在桥上唤你回来。唤你回来,唤你孤寂的灵魂。你的诗早已随风飘散,相思一寸,灰亦一寸,只留那清影。但你却早已归去,在洛田,或蓝田。

  千年之后我化作一支天涯段草,将血蹄在紫玉香罗上,凝成一朵永无消息的落红,我只是你修长手指下五十弦中唯一的断弦,同于你归去。

  转眼,流年偷换;转眼,你便垂垂老矣。任由那大江东去,只留一回醉,一回病,一回庸。千年之后我唤你,却只留一犁春雨。

  

  

篇十五:大学生弘扬张謇企业家精神

 我父得到他逝世的消息以精品文档可编辑值得下载后立刻召集了学生开会追悼并且画了他着破衣草鞋的像做了像赞挂在学校礼堂孔子像的旁边

  试说“张謇精神”

  茅家琦

  关键词:尊重人格;道德追求;人文精神[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57—6241(2009)09—0005—03一、“重人格、尊人道”──张謇的道德追求张謇是一位道德高尚的历史人物。1924年,在致黄郛的一封电文中,张謇说:“法治治人,先各自治。自治之要,重人格尊人道而已。”重人格、尊人道是张謇一生的追求,是“张謇精神”的核心,也是张謇一生“立功”“立言”的准则。对自己,张謇珍重自己的人格,严于律己。他的儿子张孝若在《南通张季直先生传记》中有下列一段记载:甲午那一年,我父亲在北京好几个月。有一回看见太后从颐和园回到京城里,适逢大雨。地上的水积了一、二尺,大小文武百官,还有七、八十岁年纪的老臣子,都跪在水里边接驾。上面的雨,先落到帽子上边的红纬缨,从那里滴下来,滴到袍褂上,一个个都成了落汤鸡,还好像染了鲜红的颜色。那太后坐在轿子里,连头回都不回。我父一看,心上就难过起来,觉得这种是有志气的人该做的么?还是回转去做老百姓吧!张孝若在这部传记中还有另一段记载:我父……不愿意居住租界,或是在租界范围以内购产置业。我父认为,托庇外人势力是一种极可耻辱的事。对于中国人不是在朝做官,就是上租界居住的流行惯性,最后痛恨。对他人,张謇十分尊重他人的入格尊严和人生价值。在南通第三养老院的开幕典礼上,他说:“夫养老慈善事也。迷信者谓积阴功,沽名者谓博虚名。鄙人却无此意。不过,自己安乐,便想人家困苦,虽个人力量有限,不能普济,然救得一人总觉心安一点。”张謇非常关心穷苦青少年的成长。张孝若在《传记》中写到:我父曾经叫我母徐太夫人、吴太夫人各办一个小学校,一个幼稚园;我嫂沈夫人也

  办一个小学校,并且在我家各处祠堂内舍里边,凡有余空的房屋,总是办小学校,祭田收入多下来,就做经费。张謇对积极办学的人极其尊重。张孝若在《传记》中写道:二十年中还有二、三个人,也是我父亲所极端敬重的。一个是山东办学的乞丐武训。我父得到他逝世的消息以后,立刻召集了学生开会追悼,并且画了他着破衣草鞋的像,做了像赞,挂在学校礼堂孔子像的旁边。他对学生说:武训志趣高尚,办学的艰苦比他还要强,真是中国的伟人。后来浦东又出了一个泥水匠办学的杨斯盛,我父也很敬佩。他死后,我父也有一付挽对:视叶澄衷尤难,罄其资财,九死不忘,成一中学;与曾少卿相继,哀者乡国,十日之内,失二杰人。杨继盛家贫,13岁学泥水匠,后发迹,捐资创办浦东中学,胡适誉之为“中国第一伟人”。叶澄衷是上海知名实业家,在上海创办澄衷中学。曾少卿名铸,长期在上海经商致富,曾任上海商务总会第二届总理,1908年去世。同年,杨斯盛亦去世。张謇将杨斯盛与曾少卿并立为“杰人”。张謇重人格、尊人道的道德精神,在1918年一次演说中解释得最为透彻。这一年张謇在南通创立《尊孔会》,在第一次会议上,他发表演说云:自国体改革后,道德凌夷,纲纪废坠,士大夫寡廉鲜耻,唯以利禄膺心,一切经书,不复寓目,而诈伪诡谲之恶习,因是充塞于宇宙。……本县发起尊孔会之意,诚欲人人知人道之所在,而为有理性之人类。可见,尊孔的目的是提高大众的人格与人道,是弘扬人文精神,并不是歌颂皇帝,维护专制制度。这篇演说是1918年发表的,早在1911年武昌起义后不久,张謇在给清江宁将军铁良的一封信中,就劝铁良“重人道”、拥护共和。张謇写道:“世界进化,首重人道;人道之义,天理之公也„„为将军计,当计其大与长。一身之计小,满人全体之计大;一朝之计暂,满族休养生息之计长。”张謇的崇高道德精神的形成,有一个发展过程。幼年他从塾师读书时,有一天门前一人骑马而过,老师说:“人骑白马门前过”,嘱张謇对下联。张謇对日:“我踏金龟海上来”。可见在那时,张謇的读书做官、功名富贵的思想还是很浓厚的。到青年时代,一位友人又忠告他“诗文之功较前进,胸次则较前卑”、“从前虽致力于举业而名利之心淡,今则不免为世习熏灼矣”。张謇的长处在于能铭记这些忠告,努力提高自己的精神素质。人们可以发现,到创办大生纱厂时,他的道德水平已经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大生纱厂大厅所挂的一副对联“枢机之发,动乎天地;衣被所及,遍我东南”,正好概括了张謇的高度人文精神。正是有这样的精神境界,当年张之洞委托三位在籍士绅创办近代工业,只有张謇一人开花结果。二、办厂“谋财利”与主持“地方自治”

  ──利与义的结合张謇办厂,当然是为了“谋财利”。他说“据正谊言之,以皇皇然谋财利者唯有实业而已。此又鄙人兴办实业之念所由起也。”他又说:“工苟不兴,国终无不贫之期,民永无不困之望。”他以中国与日本相比为例,论证了上述观点。日本竭“全力以整兴工业”,故收效甚著;中国则“竭全力以练兵,舍本求末,故自今犹陷于困境。”张謇批评官办企业,主张发展民间资本。在担任北京政府工商、农业两总长期间,他发表政策宣言,揭露官营企业病端说:“排调恢张,员司充斥,视为大众分利之薮,全无专勤负责之人。卒之糜费不赀,考成不及,于财政上有徒然增预计溢出之嫌,于实业上不能收商贾同等之利,名为提倡,实则沮之。他提出发展民间资本并由政府给予扶植的政策,说:“凡事听民自便,官为持护,则无论开矿也、兴垦也、机器制造业也,凡与商务为表里,无一而不兴也。”他还提出政府在“立法”“金融”“税收”“奖励”等方面扶植民间资本的具体政策措施。办厂“谋财利”这是张謇在家乡的第一个追求。张謇还有另一个追求──“地方自治”。在南通地区,张謇的家庭有相当高的社会地位。获得了功名以后,张謇与上层官员、名流、学者又多往来。可以说,他是一位有社会影响的士绅。如同多数士绅一样,张謇很早就在家乡从事公益活动,包括倡导发展蚕桑业,呼吁减少花布厘金以及设立义仓、收埋无主野尸等等。甲午战争以前他还总办通海团练。在大生纱厂创办以后,张謇以士绅身份进行的社会公益事业发展成为推行“地方自治”。由此,张謇的两重身份形成他所经营的两方面的事业:一方面,作为工商业资本家,他办厂赚钱;另一方面,作为地方士绅,他推行“地方自治”事业,为家乡谋发展,为乡民谋福利。办工厂要赚钱,推行“地方自治”要用钱。张謇采取“母实业”的方针,将这两方面结合起来。以办实业赚到的钱支持“地方自治”事业所需的经费。这样,大生等企业担负了原应由政府负担的财政开支。正是依靠以大生纱厂为骨干的企业提供的资金,南通地区的近代业事业才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人们至今还赞赏张謇的历史功绩。张謇在南通推行“地方自治”的思想基础,体现了一种人文精神──“内圣外王”。《大学》所阐述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张謇思想上是植根很深的。作为地方领袖──士绅,当然要有“治、平”方面多做一点工作。办厂“谋财利”,追求的是利,主持“地方自治”追求的是义。从历史的观点看,义是需要的,利也是需要的,追求利的基础是人的欲望。人的欲望很难清除,也不应清除,因为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点反映到利义关系上,不能不要利;只能以义控制利,把利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以内。张謇既办厂谋利,又以办厂利润的一部分主办“地方自治”事业,正是利与义的结合,体现了一种人文精神。三、心悬苍生,救民涂炭

  ──政治实践的基本精神人们都知道,在政治实践方面,张謇支持戊戌变法,在义和团运动中倡导东南互保,主导立宪运动,反对革命,最终又拥护武昌起义与南北议和。在这些政治活动之中贯串着一种精神──心悬苍生,救民涂炭。张謇在《革命论》一文中说:“使革人之命,而上无宽仁智勇文武神圣之君,下无明于礼乐兵农水火不虞之佐,则政教号令,旧已除而新无可布,布者复不足以当王泽而餍民望,其愈于不革者几何?”这一段话真实地表达他心怀苍生,关心民疾的博大胸怀。从这一精神出发,人们可以完整地理解他的政治活动实践。正由于这种精神,在酝酿东南互保期间,他为东南半壁的安定,避免生灵涂炭,建议刘坤一招抚盐枭徐宝山。武昌起义爆发,张謇曾建议铁良、张人骏派兵援鄂,但很快就发生变化,他致电袁世凯说:“今则兵祸已开,郡县瓦解。环顾世界,默察人心,舍共和无可为和平之结果,趋势然也。”又说:“与其殄生灵以锋镝交争之惨,毋宁纳民族于共和主义之中。”在其他场合,张謇也多次表达了同样的思想。1911年10月21日,与伍廷芳等联名致电载沣说:“旬日之内,望风离异考十有余省。大势所在,非共和无以免生灵之涂炭,保满汉之和平„„立宪政体断难相容于世后之中国。”1911年11月27日在复许鼎霖区中说:“现在时机紧迫,生灵涂炭,非速筹和平解决之计,必致俱伤,欲和平解决,非共和无善策。”心悬苍生,救民涂炭。这是一种高尚的人文精神。总结以上观点,我个人的看法是尊重个人人生价值和人格尊严。这种人文精神是张謇精神的伟大所在。作者简介:茅家琦,男,1927年生,江苏省镇江人,南京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太平天国史、台湾史专家。

  均是精品,欢迎下载学习!!!

  欢迎下载百度文库资源资料均是本人搜集

  

  

推荐访问:大学生弘扬张謇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 精神 大学生

本文链接:https://www.xpbxgsx.cn/zhuantifanwen/fanwendaquan/332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24 精优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浙ICP备15042696号-1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