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精优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范文大全 >

家园共育,促幼儿健康成长

时间:2023-07-19 17:50:05 来源:精优范文网
导读: 马平张瑞康焱崔敬红田雨杨佳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大会及多次重要讲话中强调优先发展教育,实现教育强国目标。

马平 张瑞 康焱 崔敬红 田雨 杨佳

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大会及多次重要讲话中强调优先发展教育,实现教育强国目标。随着教育的发展,学前教育在教育领域的重要位置也日益凸显,家长工作的成效及家长的有效支持与配合,体现着园所文化的浸润和园所、教师对家长教育观念的引领,以及家长对园所、班级工作的认同,是园所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幼儿园从园所实际出发,以家长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为导向,以政策的推进与出新为依据,梳理经验、汇集方法,帮助与支持教师在家长工作中扎实理论、不断创新。

◎ 家园共育,让幼儿爱“上”小学

幼儿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是人生道路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因此,幼儿能否很快地适应小学生活,做好幼小衔接是关键。《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和小学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相互衔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明确指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因此,做好幼小衔接,需要幼儿园、家庭共同重视、努力配合,才会取得效果。那怎样发挥家园共育的实效,帮助幼儿做好幼小衔接准备,使幼儿爱“上”小学呢?我梳理出以下几方面的要点:

转变家长观念,传递育儿新理念

“行之久远,不忘初心。”解读幼儿的心灵世界、尊重幼儿,我们始终遵循一切以幼儿为本的教育思想,共同探索幼儿教育应该具有的深度,助推幼儿教育的高质量、专业化发展。而每位家长的教育意识和水平存在差异,对幼小衔接的认识也各不相同。家长只有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育儿理念,才能和教师通力配合,有效地实现家园共育。在幼小衔接工作中,我们通过多种途径向家长宣传幼小衔接的正确理念,明确幼小衔接的方向和目标,使家长深入了解幼小衔接的指导思想,尝试改变过去重视知识准备、超标教学、超前学习的状况,强调重视幼儿能力的培养,指导家长合理做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

从多方面入手,帮幼儿科学衔接

情感衔接—家园合作激发幼儿对校园的向往之情 幼儿在进入小学前,既有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为马上成为小学生而感到兴奋,同时也担心上了小学后教师要求严、受拘束、有作业任务而产生恐惧畏难心理。家长和教师都要注意保护和放大幼儿的前一种心理,让幼儿在兴奋与期待中开始小学生活。此时,教师应指导家长细心体察幼儿的情绪和心态,和幼儿一起,以满腔热情来迎接他们的新生活。

能力衔接—家园共育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现在的孩子大多是大人的掌中宝,事事由家长包办,存在“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家长及家人的照顾可以说是无微不至,忽略了对幼儿劳动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进入小学后,许多无法替代的学习任务和劳动任务都须由幼儿自己独立完成。为此,我们与家长密切合作,统一认识,要求幼儿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家园携手培养幼儿掌握简单的技能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多给幼儿锻炼的机会,除了做自己的事情外,还要学会为集体服务,如此使他们的自理能力有所增强,在入小学后就能很快地适应小学的集体生活。

意识衔接—家园互动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规则意识 幼儿心理学表明4~5岁的幼儿已经具备完成指定任务的能力,因此,在幼儿入园初期我们有意识地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及规则意识,幼儿可采取自选的方式学会安排自己的活动,做活动的主人,了解活动与规则的关系。我们还通过值日生安排小任务并设置情景的方法,让幼儿完成各类任务,让幼儿掌握完成任务的基本方法,记清小任务的要求,引导幼儿变被动完成为主动完成。

习惯衔接—家园一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幼儿生活学习有一半的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尤其在亲人的关心、爱护、指导、鼓励、教育和共同活动的影响下得到发展。为了巩固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指导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还可以开展如亲子模拟作业等活动,以提高幼儿完成作业的兴趣和完成任务的意识。

幼小衔接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而幼儿素质培养更要细水长流,潜移默化,这其中家长的力量是不容小觑的。因此,幼儿园要从幼儿入园那天起,有意识地开展幼小衔接方面的活动,正确引导家长,搭建教育的平台,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家长成为幼儿园教育的支持者、合作者。只有让家长真正走进幼儿的学习,才能力求做到科学实施幼小衔接,实现平稳过渡,帮助幼儿真正爱“上”小学。

(文/ 马平)

◎ 家园共育:促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教育的任务是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而幼儿良好习惯是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幼儿创造力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未来一代新人应具备的素质。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通过开展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了解幼儿习惯的现状,探索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手段和方法,以及如何改变家长观念。通过家园合作,共同为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创造积极的环境。

依托课题开展研究

2021年9月,北京市通州区民族幼儿园申报的“北京市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委会十四五科研课题”立项以来,我们依托课题专家教师进行了开题报告的交流活动,同时对专家教师提出的具体指导建议进行了课题内容、目标及实施计划的调整,明确了课题开展的方向,让课题能够有序稳步开展。在实践中我园领导高度重视课题的开展实践研究,组织课题负责人及主要成员成立家园课题研究小组,制定、细化课题实践计划,带领教师们领会家园共育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树立教师观念意识,提升教师在家园共育方面的能力水平。

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师教育观念

一是,组织教师学习《幼儿园一日生活应知应会》《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纲领性文件,让教师了解各领域教育目标,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和行为,提高课题研究质量和保教质量。园所同时购置《家园合作养成教育的探索实践》《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指导手册》等书籍,教师以学习型小组的形式进行自学、小组讨论、学习交流分享活动,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和课题研究工作提出了理论运用具体途径和方法。二是,在教师进行充实的学习后,将所学习的内容与班级中的教师进行分享,利用理论带动实践。三是,利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积极为教师搭建外出学习、培训、观摩交流的平台。四是,制定小中大各年龄班幼儿行为习惯养成观察记录量化分析表,并根據初测内容,各班级对测评内容进行分析交流。

组织丰富活动,培养幼儿行为规范

一是制定家规、班规。我们确定了符合各年龄特点及学习方式的行为规范内容,编成关于生活行为、学习行为、交往行为的韵律儿歌,幼儿在读诵的同时要求及规范自身行为,从而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二是榜样教育。在家庭和班级中注重梳理榜样意识,突出榜样教育的意义和价值,使幼儿在言传身教中不断规范自身的言行。三是注重评价与及时的鼓励。教师、家长定期交流反馈对幼儿行为习惯的观察与评价,通过幼儿初期的行为规范对比末次的行为规范记录反映幼儿的成长和进步,同时在评价内容的制定上根据幼儿的行为表现及时地进行调整与补充,使评价更加科学合理。四是在教育环境中对幼儿开展行为教育。每个学期我们在班级中打造以行为规范养成为主题的墙面环境,我们结合不同年龄班的发展目标及班级幼儿的实际行为规范发展现状制定相应内容,在潜移默化的规范和要求中让幼儿逐步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为升入小学奠定基础。五是在教育活动中对幼儿进行行为教育。我们通过学习《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指导手册》,按照不同年龄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幼儿实际行为养成中的薄弱部分开展适宜的教育活动,如生活习惯、礼貌行为、交往行为、分享合作、学习习惯、独立自信等,以此培养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六是在亲子活动中对幼儿进行行为教育。在课题的实践研究中,我们将亲子开放活动作为能够与家长共同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开展有针对性和实际意义的亲子开放活动,促进幼儿全面成长。

幼小衔接,就和毛竹的生长规律一样,要蓄势才能待发,要厚积才能薄发,只有做好衔接才能后劲足。不要去违背幼儿身心发展的内在时间表,人为地训练加速孩子的发展。幼小衔接工作,不只面对幼儿,更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家园共育是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方法,坚持家园共育,在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上才能够事半功倍。

(文/ 张瑞)

◎ 浅谈幼儿园教师做好家长工作的策略

“以孩子为中心,为孩子的未来生活奠基”,这是北京市通州区民族幼儿园的办园宗旨,园所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促进幼儿发展、给幼儿创设适宜发展的生活与学习环境开展的。而当下的家长,更是为了孩子的成长不惜付出一切代价。既然目标一致为什么我们和家长之间还会有那么多矛盾呢?本文中,笔者在解决问题中梳理经验方法,和大家共同分析幼儿园教师做好家长工作的策略。

教师要具有较强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和教育能力

如今的家长们文化层次高,眼界也开阔,如果我们在孩子的教育上不专业,就难取得家长的信任。因此作为教师要非常清楚这个阶段幼儿的年龄特点、学习特点,以及怎么能够依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学习特点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开展什么样的活动最为适宜,投放什么样的玩具有利于思维的发展。当家长遇到教育问题时,作为教师能够提出合理的应对方法,如此才能让家长信服,才能形成教育合力。

教师要具备一些必要的礼仪知识

跟家长谈话交流,我们的站姿坐姿要端庄,别有过多的小动作,态度温和;
说话的时候眼睛看着家长,面带微笑。交流时注意做到“五不”:一是不打听隐私,没有成为朋友就不聊私人话题;
二是不随便开玩笑,因为你们没那么熟悉,你不知道哪句话会引起误会;
三是不抢话;
四是不指手画脚;
五是与家长谈话时不左顾右盼。当他的教育问题你不能及时给予解决的办法时可以说回去认真考虑一下明天放学时细聊。之后你可以跟同事、领导讨论请教,也可以查阅书籍,然后再给家长一个反馈。良好的沟通能力很重要,包括会倾听、会分析家长话语的意思、知道用哪种方式去说能够让他接受。这个也是教师需要具备的能力。

家长工作中我们要注意的几个基本原则

一是尊重、平等的对待原则。班级的家长工作不同、经济条件不同、背景不同、社会地位不同,每一个家长我们都应该让他感觉到是被尊重的,否则很容易引起对立甚至对抗。我们对他们的态度都是一样的,没有三六九等,既不会因为位高权重而特别重视和客气,也不会因为普普通通而简单潦草不耐烦。让他们每个人都感受到同等的待遇,老师对他们都是一样的。还有我们尽量要用商量和询问的口气和他们沟通,而不是以命令的或自以为是的口气跟家长说话。

二是教育性原则。因为我们的家长工作都是以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为根基,以孩子的发展作为中心,是家长和家长合作的基本出发点。但是,因为教师和家长由于教育背景、信仰、价值观方方面面的差异,有时在教育理念或行为上出现了分歧,其实这是正常的。这时候沟通交流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教师首先不能否定家长的意见,可以各自保留观点,容许有不同的观点并存,可以各自地去尝试。如果家长非说他的教育观念是对的,那可能它适合于他们家孩子,也适用于他的家庭。幼儿园属于集体教育,教师的做法更适合在园实施。只要大家的教育能够促进孩子的有利发展,那就是好的。教育性原则的根本就是促进孩子发展,有利于幼儿成长。

三是针对性原则。为了使家长工作更有效,对于不同的家长工作态度方式和内容也应该要有所不同,比如说对年轻的家长,我们要热情平等;
对年长的家长要尊重热情,也得体谅;
对于学历高的家长,我们可以采用研讨的方式进行交流;
对于学历低的家长呢,我们就多鼓励、多提供操作性的建议,等等。

四是及时反馈原则。如果孩子在班级中出现磕碰、摔伤、擦伤、咬人、挨咬、挨打、欺负别人或被欺负等情况时,一定要视情况严重程度,或当时打电话,或晚上放学时沟通,不能不说或说不清楚。有重大事件班中所有教师都要知晓。对于家长的嘱托及时反馈,比如家长请教师关注一下孩子今天的情绪、冷的时候换上衣服、送过来的物品、没在家大便希望在幼儿园大便……教师在有空的时候或晚上接孩子时要跟家长反馈,一是证明我们做了,二是让家长了解情况而放心。

总之,家长工作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我们怀揣热情与真诚,智慧地做家长工作,有问题也一定会迎刃而解。

(文/ 康焱 崔敬紅)

◎ 浅谈与家长的有效沟通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除了每天面对性格迥异、天真可爱的孩子们,还要面对他们来自各行各业的父母。幼儿教育的家园共育中的家长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有这样一句话:“忽略了一个家长,就等于放弃了一个孩子的教育。”所以做好家长工作,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是十分重要的。幼儿园每天都会有各种各样的事情发生,与家长进行及时且有效的沟通才能更好地开展家长工作,将幼儿在园内生活的趣事、情况等及时反馈给家长,还要能够让家长接受、愿意跟自己沟通,那么面对不同的家长和不同的事情我们也需要运用不同的方法。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首先,在组建一个新的班级时,教师建立的第一印象能有助于家长工作的顺利展开。家长对教师的初印象能够促使他们去信任教师、配合教师开展工作。在学期初开家长会时,我会告诉家长我的观点,就是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都是为了孩子,目的是让孩子越来越好,健康快乐成长,所以希望家长有事情及时向教师反馈,也希望家长能够有问题及时跟班级教师进行沟通。这样的话能够让家长对教师初步产生亲切感。因为我们和家长都是为了孩子聚在一起,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所以我们的沟通都是向上的。其次,班级幼儿较多,非常欢迎且鼓励家长主动找到教师进行沟通咨询,那么作为教师,我们也会主动跟家长反馈幼儿在园活动状态。这样也是希望家长能够有事情第一时间与教师沟通,而不是一直处于被动的状态,可以增进教师与家长的关系与信任。

沟通具有方向性,不能一概而论没有目的

在与家长沟通前,教师应该去思考今天需要与家长沟通幼儿哪方面的情况:是幼儿与同伴交往情况还是幼儿午睡情况、进餐情况等,明确了沟通的方向,才能找到适宜的谈话方式,让家长产生谈话兴趣,能够接受教师的反馈。比如,班里有一个叫M的小朋友,他在和小朋友玩游戏时经常出现拉、推小朋友的情况,为此,我主动沟通家长,先介绍M的优点,接下来和家长说一说反馈的重点,因为M特别喜欢跟小朋友玩,所以在活动中经常出现拉、推小朋友的情况,运用教师的专业知识去开展谈话,如:因为M小朋友是玩得开心了,可能不知道怎么与同伴交往,跟小朋友玩游戏不知道如何保持距离、用什么方式,这个时候就可以让家长了解帮助M小朋友去改善这个情况。然后我也为M妈妈提了小建议:平时可以多跟孩子出去玩一玩,然后关注一下他与小朋友交往的方式,在发现有这样的行为时,及时地引导幼儿,及时沟通。

一次的谈话结束之后,并不是沟通的结束,作为教师,还要进行后续的关注和反馈,一个孩子的行为习惯和交往不是一天两天可以改变的,需要不断地关注和引导。与M妈妈沟通后,M拉、推小朋友的行为渐渐有了改善,M妈妈也不断地和教师沟通M的情况。正是教师和家长的良好沟通,才帮助M改变自身存在的问题。

针对不同幼儿和家长,选择适宜的沟通方式

每个家长的性格和每个孩子的成长环境都不同,所以在与家长沟通时,要先了解家长的性格特点以及孩子的成长环境,这样才能对孩子进行更好的分析,也能够在与家长沟通时选择更好的谈话方式。与家长沟通前自己要明确沟通的问题、解决的方式,在沟通时不能单方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也要听家长的想法与疑问,帮助家长解决困惑,这样才能有效沟通,而不是一味地单方面输出。

有效沟通构建良好的家园关系,共促幼儿成长

有效的沟通是一把钥匙,这把钥匙能打开家园共育的大门,打开孩子成长的大门,打开家长对教师信任的大门。这把钥匙还需要专业的能力去铸造,所以作为教师还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以此来提升家长对教师的信任。家长的希望是孩子健康快乐地在幼儿园成长,家长的希望是与教师积极有效的沟通,我们要选择适宜的沟通方式,尊重家长,这样他们才会尊重我们,信任我们,将孩子放到我们手上,建立更好的家园关系。在与家长的有效沟通中,我们才能让幼儿更好地成长与进步。

(文/ 田雨)

◎ 家园共育的现状与解决策略

家庭作为幼儿成长的重要场所,幼儿个性的形成与发展最关键的几年都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家庭中存在着影响幼儿成长的各种因素,它不仅可以反映家庭成员的关系情况、家庭的生存方式和家庭功能实现与否,还对社会多方面都有着指导意义,比如幼儿的亲社会行为。20世纪70年代,D.Baumrind在其论文中提到了父母教养方式这个概念,认为家庭环境对教养和促进孩子的亲社会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同样是受家庭环境的影响的。接下来笔者从家园共育中的现状问题与解决策略两方面来阐述。

家园共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是家长缺乏教育互补观念。教育互补的重要前提在于实施教育的主体单位具有较好的意识、崭新的教育理念。由于部分家长对幼儿园教育互补工作不够重视,在家庭教育方面也没有积极响应幼儿园教育,不仅造成幼儿教育工作缺乏整体性打造,还影响教师在教育工作中的开展效率和质量。因此,在现阶段的幼儿教育工作中,家长应树立正确的教育互补观念,通过发挥家庭教育的优越性,补足幼儿园教育的局限性,并积极与幼儿园教育工作形成高效的互动关系,为其教育工作的展开奠定良好基礎。

二是家园教育缺乏同步性。家庭教育工作与幼儿园教育工作之间的互补,往往需要高效的沟通途径作为支持。在进行家园教育互补的过程中,由于幼儿的家庭环境具有复杂性与差异性,在同一教育理念与教育决策的实施过程中往往存在响应延迟、教育引导方式存在差异等情况。对此,在现阶段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互补的发展背景下,幼儿园与家长方面应重视教育互补的重要性,通过统一基调的教育步伐制定,使幼儿教育工作具备较好的整体性、有效性与针对性。

在家园共育中摸寻适宜的解决策略

一是“匡正”家长的教育互补观念。现在幼儿家长大多数工作繁忙,老人很多也是以在家看护为主。部分家长认为,在幼儿亲社会化教育和家园合作工作中,班主任和幼儿园是这一环节的主要当事人。家长只需响应幼儿园的教育要求、监督和相关指导,对幼儿的亲社会化观念教育并不重视。对此,幼儿园班主任应在家园合作过程中积极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家园合作的内涵和家长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重要性,帮助家长发挥积极的精神引导作用。这样,家园合作可以在幼儿亲社会化的各个环节中有一致的培养目标,更好地协调教育工作。

二是增强幼儿园的引导作用。在家园合作方面,幼儿园不仅要优化教学模式和幼儿内在素质培养模式,还要注意与幼儿家庭教育的结合。因此,幼儿园会适当安排一些学习内容,让幼儿在家庭环境中完成,让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有共同的培养目标,从而避免家庭与幼儿园的教育上的目标不一致影响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

三是优化教育互补渠道与信息沟通。从教育工作的比重和资源的渗透来看,幼儿园在教育中的比重和教育资源的渗透程度都高于家庭。那么我们也会有效利用资源,和幼儿确定班级主题、区域主题,以及根据一日活动中出现的共性问题来制定教育规划。在确定家庭共同教育政策的核心后,我们会与不同的家庭进行互动,这也是当下重要工作之一。我们会根据孩子的教育情况来收集教育信息,让家长通过网络平台获取孩子的活动信息和成长情况;
在家庭方面,家长结合教师的信息反馈类别和项目,通过一起长大App将儿童在家庭活动中的表现和思想特点进行传递、交流和共同学习。然后再通过微信平台的沟通渠道,可以为幼儿教育构建一个清晰的信息流通体系。

四是开展亲子活动。疫情逐渐退去,我们可以根据幼儿园教学的课程标准,教师与家长可以借助公众号或者外部网站,获取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等活动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的获取能够为开展幼儿园亲子活动提供有利的契机,而当前我们需要结合幼儿园教育、幼儿家庭教育开展的现实状况,以及幼儿园与家庭的现有资源,为亲子活动提供资源支持,并为家园共育提供平台。不定期地开展亲子活动,能够显著提升幼儿园与家庭教育的层次与质量,也能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总之,家园配合会给孩子、家长提供更准确、更适宜的帮助,同时这样也能发展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利他、合作以及助人行为。

(文/ 杨佳)

(作者单位:北京市通州区民族幼儿园)

猜你喜欢共育家园幼儿园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英语文摘(2022年9期)2022-10-26家园音乐教育与创作(2022年6期)2022-10-11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动漫界·幼教365(中班)(2021年8期)2021-07-19寻找失落的家园少儿美术(2021年4期)2021-04-26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内蒙古教育(2021年18期)2021-02-12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动漫界·幼教365(大班)(2020年12期)2020-12-14我爱幼儿园幼儿园(2020年14期)2020-11-10欢乐的幼儿园幼儿园(2020年22期)2020-03-29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动漫界·幼教365(中班)(2018年10期)2018-05-14爱“上”幼儿园动漫界·幼教365(大班)(2018年9期)2018-05-14

推荐访问:健康成长 幼儿 家园

本文链接:https://www.xpbxgsx.cn/zhuantifanwen/fanwendaquan/6615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标签
Copyright © 2024 精优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浙ICP备15042696号-1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