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精优范文网 > 心得体会 >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体会19篇

时间:2022-11-16 17:00:06 来源:精优范文网
导读: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体会19篇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体会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5篇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基本性质定义为:它是一门活动性综合课程,下面给大家分享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的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体会19篇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体会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5篇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基本性质定义为:它是一门活动性综合课程,下面给大家分享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体会19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体会19篇

篇一: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体会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5篇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基本性质定义为:它是一门活动性综合课程,下面给大家分享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的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1

  9月11日,全县小学三年级教师参加了《道德与法治》培训,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时间,但是我获益匪浅。虽然是网络学习,但课堂上每一位学员听得都很认真,网授专家的讲解更是声情并茂。下面我从两个方面阐述我这次培训的心得体会。

  一、首先是思想上的转变。本学期我所任科目是三年级语文和《道德与法治》。说实在的,开学一周了,《道德与法治》我还没有上过这门课程,在我的思想中,一直把它当副科,感觉这门学科抽时间突击简单讲讲就行,但今天听了网络培训老师的讲课以后,我感到上好法制课是多么关键的事情啊!我们的教育恰恰缺乏的就是对孩子的思想上、心理上、行为上的教育啊!育人先育心,一味地抓高分,升学率,使我们的孩子失去了快乐,失去了个性的发展,也更失去了我们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现在的孩子不知道感恩的很多,不讲诚信的很多,不文明的很多,不勤俭的很多……所有这些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我想通过这次学

  

  习,首先值得反思的就是我们的教育,特别是我们担任此科目的老师们,肩上的胆子很重,我们必须把法制课当回事,还要把它上好。

  二、树立不断学习的观念。在这次培训中,陶元红老师和章乐老师的讲解让我折服,与他们的差距真是太大了,我想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的需要,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游刃有余,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再次感谢领导给的这次学习的机会!此次培训在专家和名师的精彩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面对新教材,我们要多思考,多研究,理清教材中的明线和暗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书育人,用德浸润和温暖儿童心灵,用法呵护儿童健康快乐成长。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2法治》新教材的培训活动,此次培训是由小学道德与法治名师工作室霍静老师给我们讲解,讲解的主题是做有情怀的引路人,我在霍老师的讲解下对新教材有了较深入的理解。可以说新教材对我们教师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通过这次培训我所获得的感想与体会可概括为以下三点:一、明确了课程性质,紧扣课程目标培训中,霍老师主要从三个维度(区域维度、理论维度、

  

  个体维度)来阐述新教材编列的目的,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以顺应时代的变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新教材内容的设计重点在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关系上,采取的内容编列策略是知识、技能引领,活动穿插,在学习知识、技能中来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同时,在解决日常问题的活动过程中适时地结合学生身边的例子加以讲解,这样有助于提高课程教学的整体效果。教学内容的设计与选编符合国家对课程标准制定要求,教材内容丰富,难度适中,对有关基本知识编排和叙述,正确、合理、也符合科学性。教材中的知识点相比以前老版的《思想品德》来说较新颖、实用。通过学习,使我清楚的认识到新教材的内容是由哪些单元组成,各单元又有哪些知识点的组成,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洪老师所提供的知识框架对我们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

  二、认识到整体把握《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重要性整体把握新教材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只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只有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课程知识的主线,才能更好地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因此较好的整体把握政治新教材、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教材的

  

  结构,对于一个新入门的政治教师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三、认识到应该如何掌握新教材中的重难点通过霍老师的经典剖析,使我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新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怎样才能将一个个知识点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政治教学过程中。我已经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学习,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新教材贵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在通俗易懂但却蕴含人生哲理的知识点中轻松愉快的提高内在的政治素养,形成科学合理的人生观,价值观。此次培训,受益匪浅,在霍静老师精彩的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这将成为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正确掌握新教材的重难点、驾驭政治课堂的宝贵经验。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39月11日,虽然天空下着绵绵细雨,但是也阻挡不了工作室成员参加培训学习的脚步。来自中原区教研室的教研员王娴老师为我们做了精彩的专题报告———《让儿童生活更美好,让儿童成长更精彩》。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上午时间,但是受益匪浅。王娴老师以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为例,

  

  从理解课程、解读教材、研究教法三个方面为我们进行教材的解读与分析。王老师在调研听课中发现,教《道德与法治》的老师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德育课堂教学脱离了儿童的现实生活。课堂教学局限于书本的世界内,回避了纷杂的现实生活。很多老师基本靠说教进行道德教育,学生没有良好的道德情感体验,他们所经历的书本世界无法与生活世界沟通起来,课堂教学也就无法真正触及儿童的真实内心,未能真正从儿童的心灵深处产生触动和影响,孩子理解不到、体验不到、也用不到,这样的道德学习也就成为一种无意义、无实效的学习。针对这些问题,王老师为我们分析了问题的根源:有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脱离社会、家庭、学生生活的原因,也有学校生活与社会、家庭、学生生活不能整合的原因,说到底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与生活实际脱节、背离的原因。那设置这门课究竟是为了什么?它承担什么样的教育任务?我们可以从课程标准中找到答案,就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师,听了王老师的报告,感觉责任重大,部编版《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强调:“回归儿童生活”是针对传统德育“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弊端提出来的。传统德育不能满足学生生动活泼发

  

  展的内在需求,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使品德课脱离了生活实际,只有让品德教育回归儿童生活,才会有知行和谐统一的可能,才会使品德课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门生活课程。我们教师必须能够真正理解教材、驾驭教材,凭借教材呈现的话题、范例引导学生激活自己的思想,得出自己的结论。教师要合理地选择和优化教学内容,理解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材的构思能在课堂教学中生动地体现出来。这样,教材才能用活用好。

  课程标准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素养也做了明确的定位:“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教学中,我们要始终把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的核心素养贯彻德育的全过程,始终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能动摇。在本课程中,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合作者。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和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

  总之,作为道德与法治的教师,一定要树立新的教材观,认真钻研教材,用好教材,把每一节课上好。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4

  

  年9月11日上午我参加了焦作市名师工作室组织的《道德与法治》培训活动。听取了郑州市中原区研究室教研员王娴老师的讲座,收益匪浅。她从理解课程、解读教材、和研究教法等三个方面进行讲解。最后还观看了他指导的获国家级奖项的课,不仅有理论的指导,还有更直观的课堂教学。让我对新编《道德与法治》教材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从而让我懂得了怎么才更好的把握好教材,如何有效地去教,下面就谈谈几点我的学习体会。

  首先王娴老师先分析了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德育课堂教学严重脱离儿童的现实生活。课堂教学局限于书本的世界内,回避了纷杂的现实生活,人为地造成了“纯而又纯”的教育,很多老师基本靠说教进行道德教育,学生没有良好的道德情感体验,他们所经历的书本世界无法与生活世界沟通起来。反思我之前的课堂教学,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不能脱离孩子们的生活。

  专家又深入的分析了问题的根源所在。首先明确《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这个课程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综合性。课程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用“三条轴线”、“四个方面”|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其中,“健康的、安全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愉快积

  

  极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主调。“负责人、有爱心地生活”是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切记不能照本宣科,教师必须能够真正的理解教材、驾驭教材,凭借教材所呈现的话题、范例来学生激活自己的思想,得出自己的结论。不能光看图说话,要切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师要学会“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然后专家结合三年级的教材给我们详细的解读了新教材。三年级上册教材的学习对象是刚刚升入中年级的学生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为主,思维直观、具体、形象。三年级学生:抽象思维开始形成,逐渐向深刻发展。三年级教材既兼顾儿童特点,又注意教材具有的思维含量。每个单元的问题域体现了鲜明的价值导向:《道德与法治》是体现国家意志的课程,承载着重大的历史使命,体现了鲜明的价值导向,具有其它学科课程所不能替代的育人功能。

  接着,老师就每一单元,每一课进行了简要解析,让我们对教材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她又给我们讲解了用好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整体教学建议。最后老师又让我们观看了一节优秀的课堂实录,让我们更直观的看到了《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是什么样的?真是到学生中去,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在生活中去体验,才能获得最直接的感受。

  通过培训,我知道了教材只是媒介,我们要灵活运用教

  

  材。要根据自己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搞一些适合自己本班学生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熏陶。老师要引领学生开展活动。玩耍也是学习,在玩中学,不是贪玩。关键是会玩。老师要引导学生,在玩中有收获,在玩的过程中受教育,懂生活规则,遵循游戏规则。让学生认识遵循规则的重要性。就像遵循交通规则,不遵循交通规则,后果会很严重的。在活动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有好的品格,有好的性格。在德,智,体,美,劳中,德育为首。让学生在活动中做人,让学生懂得感恩,爱自己的学校,爱老师,爱父母。接纳父母的不完美,接纳老师的不完美,接纳同学的不完美。允许同学的不同,换位思考,团结同学。

  引领学生发现同学的优点,发现同学的进步,发现同学的闪光点。让学生天天夸自己的同学,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让所有学生充满自信,热爱生活,爱学习。帮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终身学习。真正做到让儿童的生活更美好,让儿童的成长更精彩!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5开学初我参加了《道德与法制》课的培训,让我感受到小学生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有了以下的心得体会:现在,未成年人的犯罪率逐年上升,并且恶意犯罪的情况也有抬头的趋势,这和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相对欠缺有着直

  

  接的关系,而学校又是未成年人学习知识的

  武装自己的头脑,要珍惜学习机会,自觉接受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管理。要提高鉴别能力,不要学习和模仿电视、电影和文学作品中的犯罪行为。要谨慎交朋友,不要和社会上品性不端的闲散人员交往,特别是那些有前科劣迹的人。切莫虚荣攀比,不要随意向外人透露和炫耀自己家庭的情况,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伤害。不要轻易相信他人的哄骗,遇事多留个心眼,警惕各种不良诱惑,对陌生人给的玩具和食品等不要轻易接受。要学会用报警、呼救、反抗等方法抵制不法侵害。

  只有从小处入手,一点一滴的渗透教育,法制教育才能有效,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篇二: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体会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5篇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基本性质定义为:它是一门活动性综合课程,下面给大家分享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的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19月11日,全县小学三年级教师参加了《道德与法治》培训,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时间,但是我获益匪浅。虽然是网络学习,但课堂上每一位学员听得都很认真,网授专家的讲解更是声情并茂。下面我从两个方面阐述我这次培训的心得体会。

  一、首先是思想上的转变。本学期我所任科目是三年级语文和《道德与法治》。说实在的,开学一周了,《道德与法治》我还没有上过这门课程,在我的思想中,一直把它当副科,感觉这门学科抽时间突击简单讲讲就行,但今天听了网络培训老师的讲课以后,我感到上好法制课是多么关键的事情啊!我们的教育恰恰缺乏的就是对孩子的思想上、心理上、行为上的教育啊!育人先育心,一味地抓高分,升学率,使我们的孩子失去了快乐,失去了个性的发展,也更失去了我们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现在的孩子不知道感恩的很多,不讲诚信的很多,不文明的很多,不勤俭的很多……所有这些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我想通过这次学习,首先值得反思的就是我们的教育,特别是我们担任此科目的老师们,肩上的胆子很重,我们必须把法制课当回事,还要把它上好。

  

  二、树立不断学习的观念。在这次培训中,陶元红老师和章乐老师的讲解让我折服,与他们的差距真是太大了,我想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的需要,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游刃有余,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再次感谢领导给的这次学习的机会!此次培训在专家和名师的精彩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面对新教材,我们要多思考,多研究,理清教材中的明线和暗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书育人,用德浸润和温暖儿童心灵,用法呵护儿童健康快乐成长。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2法治》新教材的培训活动,此次培训是由小学道德与法治名师工作室霍静老师给我们讲解,讲解的主题是做有情怀的引路人,我在霍老师的讲解下对新教材有了较深入的理解。可以说新教材对我们教师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通过这次培训我所获得的感想与体会可概括为以下三点:一、明确了课程性质,紧扣课程目标培训中,霍老师主要从三个维度(区域维度、理论维度、个体维度)来阐述新教材编列的目的,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以顺应时代的变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新教材内容的设计重点在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关系上,采取的内容编列策略是知识、技能引领,活动穿插,在学习知识、技能中来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同时,在解决日常问题的活动过程中适时地结合学生身边的例子加以讲解,这样有助于提高课程教学的整体效果。教学内容的设计与选编符合国家对课程标准制定要求,教材内容丰富,难度适中,对有关基本知识编排和叙述,正确、合理、也符合科学性。教材中的知识点相比以前老版的《思想品德》来说较新颖、实用。通过学习,使我清楚的认识到新教材的内容是由哪些单元组成,各单元又有哪些知识点的组成,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洪老师所提供的知识框架对我们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

  二、认识到整体把握《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重要性整体把握新教材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只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只有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课程知识的主线,才能更好地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因此较好的整体把握政治新教材、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教材的结构,对于一个新入门的政治教师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三、认识到应该掌握新教材中的重难点通过霍老师的经典剖析,使我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新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

  

  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怎样才能将一个个知识点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政治教学过程中。我已经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学习,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新教材贵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在通俗易懂但却蕴含人生哲理的知识点中轻松愉快的提高内在的政治素养,形成科学合理的人生观,价值观。

  此次培训,受益匪浅,在霍静老师精彩的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这将成为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正确掌握新教材的重难点、驾驭政治课堂的宝贵经验。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39月11日,虽然天空下着绵绵细雨,但是也阻挡不了工作室成员参加培训学习的脚步。来自中原区教研室的教研员王娴老师为我们做了精彩的专题报告———《让儿童生活更美好,让儿童成长更精彩》。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上午时间,但是受益匪浅。王娴老师以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为例,从理解课程、解读教材、研究教法三个方面为我们进行教材的解读与分析。王老师在调研听课中发现,教《道德与法治》的老师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德育课堂教学脱离了儿童的现实生活。课堂教学局限于书本的世界内,回避了纷杂的现实生活。很多老师基本靠说教进行道德教育,学生没有良好的道德情感体验,他们所经历的书本世界无法与生活世界沟通起来,课堂教学也就无法真正触及儿童的真实内心,未能真正

  

  从儿童的心灵深处产生触动和影响,孩子理解不到、体验不到、也用不到,这样的道德学习也就成为一种无意义、无实效的学习。针对这些问题,王老师为我们分析了问题的根源:有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脱离社会、家庭、学生生活的原因,也有学校生活与社会、家庭、学生生活不能整合的原因,说到底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与生活实际脱节、背离的原因。那设置这门课究竟是为了什么?它承担什么样的教育任务?我们可以从课程标准中找到答案,就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篇三: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体会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的心得体会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通过对道德与法治的评价,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水平、行为转变的情况做出确认,以促进学生的道德认识和行为的形成。下面给大家分享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欢迎借鉴!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1

  培训中,我在方老师的讲解下对新教材有了较深入的理解。可以说新教材对我们教师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通过这次培训我所获得的感想与体会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一、知道了新教材的编列目的、内容的设计培训中,方老师主要从三个维度来阐述新教材编列的目的,使我清楚的认识到教科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列目的在于同世界性学校德育变革相接轨,以顺应时代的变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新教材内容的设计重点在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关系上,采取的内容编列策略是知识、技能引领,活动穿插,在学习知识、技能中来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同时,在解决日常问题的活动过程中适时地结合学生身边的例子加以讲解,这样有助于提高课程教学的整体效果。教学内容的设计与选编符合国

  

  家对课程标准制定要求,教材内容丰富,难度适中,对有关基本知识编排和叙述,正确、合理、也符合科学性。教材中的知识点相比以前老版的《思想品德》来说较新颖、实用。通过学习,使我清楚的认识到新教材的内容是由哪些单元组成,各单元又有哪些知识点的组成,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方老师所提供的知识框架对我们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

  二、认识到整体把握《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重要性整体把握新教材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只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只有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课程知识的主线,才能更好地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因此较好的整体把握政治新教材、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教材的结构,对于一个新入门的政治教师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三、认识到应该如何掌握新教材中的重难点通过方老师、安老师的经典剖析,使我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新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怎样才能将一个个知识点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政治教学过程中。我已经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学习,教师处于

  

  主导地位,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新教材贵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在通俗易懂但却蕴含人生哲理的知识点中轻松愉快的提高内在的政治素养,形成科学合理的人生观,价值观。

  此次培训,受益匪浅,在方丽敏、安子琴老师精彩的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这将成为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正确掌握新教材的重难点、驾驭政治课堂的宝贵经验。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2感觉很久都没有遇到过这样质量高的培训了。这次学习,让我收获匪浅。总觉得意犹未尽,还想继续学习,让更多精彩的知识和思想进入自己的大脑中,指导自己的教学。现将自己的一些心得整理如下:一、教师要树立人格威信。《道德与法治》要教得好,首先得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让自己的道德和人格魅力从行动上去影响学生。1、老师首先要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建立起专业威信。要懂得教什么、懂得怎么教,懂得如何高效地教。这样才能让人有信服力,让孩子尊重,让孩子信服。2、做一个善于发现、表扬学生优点的老师。在皮格马利翁的故事中,我们知道了在本质上,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

  

  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所以,当我们面对孩子的时候,对孩子的评价,应该自己斟酌。这样说了,就能让他改掉以前的坏毛病吗?我有没有其他的更好的方法来纠正他?

  3、让自己更有耐心。对于孩子的坏毛病,要充分认识到坏毛病的顽固恢复现象,要反复抓,抓反复。察觉到不对就应该纠正,而不是抱着一劳永逸的天真想法。

  4、采用“说服”的方式对待孩子,应该用“名片效应”拉近孩子们的距离。“你们怎么搞的”只会把自己推向孩子的反面,让孩子心理距离更远。然后用“门槛效应”“得寸进尺”,让孩子一步一步完成小目标,强化后达到需求。用“南风效应”润物无声,避免劈头盖脸的惩罚,让孩子保留自尊心。最后避免超限效应,“点到为止”,避免长篇大论惹人厌烦,讲清规则即可。

  5、如果真的要惩罚孩子,应该选择在一个相同的情境中进行。吃饭时候骂孩子上学做的不好的事只会让人觉得反感,应该在有空档时,或者在他欺负人的时候进行教育。

  6、惩罚时还需要注意方式,要尽量让孩子喜欢的目标不要达成。在喜欢讲话时,老师、父母的责骂,只会让他骂的更凶,助长了行为的强度。在喜欢游泳时,朝着河里追只会让他达成“去河里游泳”的愿望,应该从河边往岸上赶。

  

  人格威信是从教学生活中一点一滴的积累起来的,应该从小事做起。

  二、在教学中,要把握一些关键问题。《道德与法治》不是简单的一堂课,它是知识的总和,教导学生如何生活,但又在此之上拔高,更进一步的培养孩子的人格素养,形成真正的道德。因此,需要重视的问题如下:1、我们不能把课程上成语文课、科学课、美术课、手工课、习惯课。我们在教课的时候,应该为孩子的三观奠定基础,使用的方法、材料、解读必须落在“德”上。2、教学设计的“主题性”。低段每册都有一个相对集中的教育主题,每个学期都有一个学期教学目标。在此我们可以知道我们这门课的定位是什么。根据这个教学目标,我们可以知道:课程标准;孩子道德发展的转光,生活的现实情况,需要解决什么。从孩子的成长中,需要完成什么任务。3、学习方式的探究性。一年级学习的主要方式是感受体验型。二年级到的学习的方式由体验型变为了探究型。如在二年级的辨析式环节中,不是列出情况判断对错,而是应该考虑各种情况进行判断。4、辨析问题的开放性。我们在判断问题时,往往应该思考问题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而不是单纯地判断对错。

  

  5、范例的示范性。在课文中的例子,如果要进行替换,需要想想是不是问题被替换掉了,或者教学的思路被替换掉了。

  6、教学设计的选择性。7、教学过程中的“实在性”。在课堂上,最重要的不是让孩子讲正确的话,而是讲真是真诚的话。三、对自己教学课程的反思。我再上《我是一张纸》时,教学目标是:为什么要节约用纸。推论步骤为:纸用途广,纸来之不易,纸历史悠久,从而推断出,应该节约用纸。但实际上,有用才是资源,这是功利性的逻辑。如果对我们有用作为该不该珍惜的评判标准,那么即使是美,也是为了我们生活的装饰品。那些纯粹为了好玩、纯粹的奇妙,就会消失掉。思维是有习惯性的,如果用经济学原理去解释纸的来之不易才能珍惜,那么久不是纯粹的德行。文化把历史换成了数学概念,对人文方面的感知就少了。德育,不是知识的堆砌、技术的难易、功利性的判断。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从“节约用纸”到“我是一张纸”的概念性转换。正确的做法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共在”的世界观——我与世界息息相关。纸对我们是“陪伴”,是“朋友”,而不是“工具”和“资源”。

  

  纸有着丰富的样子,与我们时刻相伴。我们用什么样的态度、情绪去与纸思考、互动,他们也会变成相应的样子。例:纸经过加工后,变成了一朵花。他是我们息息相关的心情之花。艺术能让纸变成“艺术的纸”,快乐能让纸变成“快乐的纸”。

  纸是生命的转化,是智慧的结晶。从树到树叶,再到纸,大树的生命力转化到了我们每个人的身边,少用一张纸,就是挽救了一分树的生命。

  同时,纸也是先人的智慧结晶。纸是中国人的骄傲,他是我们对世界的贡献。在我们手里的纸,穿越过悠悠岁月,从发明

  学习,但课堂上每一位学员听得都很认真,网授专家的讲解更是声情并茂。下面我从两个方面阐述我这次培训的心得体会。

  一、首先是思想上的转变。本学期我所任科目是三年级语文和《道德与法治》。说实在的,开学一周了,《道德与法治》我还没有上过这门课程,在我的思想中,一直把它当副科,感觉这门学科抽时间突击简单讲讲就行,但今天听了网络培训老师的讲课以后,我感到上好法制课是多么关键的事情啊!我们的教育恰恰缺乏的就是对孩子的思想上、心理上、行为上的教育啊!育人先育心,一味地抓高分,升学率,使我们的孩子失去了快乐,失去了个性的发展,也更失去了我们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现在的孩子不知道感恩的很多,不讲诚信的很多,不文明的很多,不勤俭的很多……所有这些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我想通过这次学习,首先值得反思的就是我们的教育,特别是我们担任此科目的老师们,肩上的胆子很重,我们必须把法制课当回事,还要把它上好。二、树立不断学习的观念。在这次培训中,陶元红老师和章乐老师的讲解让我折服,与他们的差距真是太大了,我想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的需要,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游刃有余,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再次感谢领导给的这次学

  

  习的机会!此次培训在专家和名师的精彩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

  一个深入的了解,面对新教材,我们要多思考,多研究,理清教材中的明线和暗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书育人,用德浸润和温暖儿童心灵,用法呵护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49月11日上午我参加了焦作市名师工作室组织的《道德与法治》培训活动。听取了郑州市中原区研究室教研员王娴老师的讲座,收益匪浅。她从理解课程、解读教材、和研究教法等三个方面进行讲解。最后还观看了他指导的获国家级奖项的课,不仅有理论的指导,还有更直观的课堂教学。让我对新编《道德与法治》教材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从而让我懂得了怎么才更好的把握好教材,如何有效地去教,下面就谈谈几点我的学习体会。首先王娴老师先分析了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德育课堂教学严重脱离儿童的现实生活。课堂教学局限于书本的世界内,回避了纷杂的现实生活,人为地造成了“纯而又纯”的教育,很多老师基本靠说教进行道德教育,学生没有良好的道德情感体验,他们所经历的书本世界无法与生活世界沟通起来。反思我之前的课堂教学,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不能脱离孩子们的生活。

  

  专家又深入的分析了问题的根源所在。首先明确《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这个课程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综合性。课程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用“三条轴线”、“四个方面”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其中,“健康的、安全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愉快积极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主调。“负责人、有爱心地生活”是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切记不能照本宣科,教师必须能够真正的理解教材、驾驭教材,凭借教材所呈现的话题、范例来学生激活自己的思想,得出自己的结论。不能光看图说话,要切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师要学会“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然后专家结合三年级的教材给我们详细的解读了新教材。三年级上册教材的学习对象是刚刚升入中年级的学生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为主,思维直观、具体、形象。三年级学生:抽象思维开始形成,逐渐向深刻发展。三年级教材既兼顾儿童特点,又注意教材具有的思维含量。每个单元的问题域体现了鲜明的价值导向:《道德与法治》是体现国家意志的课程,承载着重大的历史使命,体现了鲜明的价值导向,具有其它学科课程所不能替代的育人功能。

  接着,老师就每一单元,每一课进行了简要解析,让我们

  

  对教材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她又给我们讲解了用好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整体教学建议。最后老师又让我们观看了一节优秀的课堂实录,让我们更直观的看到了《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是什么样的?真是到学生中去,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在生活中去体验,才能获得最直接的感受。

  通过培训,我知道了教材只是媒介,我们要灵活运用教材。要根据自己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搞一些适合自己本班学生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熏陶。老师要引领学生开展活动。玩耍也是学习,在玩中学,不是贪玩。关键是会玩。老师要引导学生,在玩中有收获,在玩的过程中受教育,懂生活规则,遵循游戏规则。让学生认识遵循规则的重要性。就像遵循交通规则,不遵循交通规则,后果会很严重的、在活动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有好的品格,有好的性格。在德,智,体,美,劳中,德育为首。让学生在活动中做人,让学生懂得感恩,爱自己的学校,爱老师,爱父母。接纳父母的不完美,接纳老师的不完美,接纳同学的不完美。允许同学的不同,换位思考,团结同学。

  引领学生发现同学的优点,发现同学的进步,发现同学的闪光点。让学生天天夸自己的同学,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让所有学生充满自信,热爱生活,爱学习。帮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终身学习。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53月19日我参加了夹河镇中心小学组织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新教材教师培训会。此次培训由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唐燕老师主讲。唐燕老师从教材的整体结构、单元及教材内容、教材体现的新思想、教材各课简析、教材使用答疑五个方面对教材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并结合教学案例指导教师如何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我收获颇多。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编写是按儿童的生活路径,以儿童的成长与发展的生活逻辑为核心设计的。教材中的主体是儿童,教材的内容是儿童的生活。教材关注三年级学生的整体成长、生活;了解学校生活的两个主体生活方式;学会玩,并且有意义地玩;学会主动思考,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有想法的参与学习。整本教材洋溢着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从多元的生活世界,力图体现多元、开放、平等、包容的价值观。新教材具备了以儿童的生活视角和路径,形成生活内容和教学相统一的叙事逻辑,教材力图体现和谐与温暖的情怀,体现着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与温暖的关系。学生从课本中能学会守法、树立规则和公民意识、学会做事、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学习,让自己努力从适应制度走向自理、自律、自觉、自

  

  主。新教材中没有了说教性的内容,各册设计了相对集中的教

  育主题,呈现方式体现了儿童的审美需求,突出趣味性,有些还渗入了一些绘本图画和内容,激发了学生们的想象力和思考,力求从生活中的小事中渗透法制教育。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好的道德实例和现实需求的法治知识,也应和学生一起解读、分析,更要带学生们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观察、思考、感悟、实践。

  面对新教材,我们要多思考,多研究,做一名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书育人,做一位有眼光、有底蕴、有情怀的教育者,用德浸润和温暖儿童心灵,用法呵护儿童健康快乐成长。鉴于理想的基础上,我们还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知识。

  

  

  

篇四: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体会

  篇1

  今天,我们学校组织全体道德与法治任课教师和部分自愿参加培训的教师培训小学生道德与法治,培训时间虽短,却让我感受到小学生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有了以下的心得体会:

  现在,未成年人的犯罪率逐年上升,并且恶意犯罪的情况也有抬头的趋势,这和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相对欠缺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学校又是未成年人学习知识的第一阵地,加强学校的法制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最好办法。那么中小学法制教育的现状如何呢?

  首先,教育部门缺乏对学校法制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法制教育流于形式化。学校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阵地,但在学校教育中,与其他课程相比,法制教育仍然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所以教育主管部门应重视学校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应该认识到加强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必不可少。其次,任课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教师队伍缺乏专业化,学生积极性不高。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搞好青少年法制教育,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不仅是提高青少年自身素质,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同时也是振兴中华民族的需要。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学校的法制教育,要全面贯彻中央《关于基础教育与发展的决定》《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德育教育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意见》精神和中央两部“四五”普法规划的要求,加强中小学法制课程建设,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法制教育教学内容,要把法制教育课纳入教学大纲,规定具体的课时安排,争取在升学考试中加入法律知识的内容。司法、教育等部门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心理特点、接受能力、知识结构编写出统一标准、通俗易懂的法制课教材。

  小学法制教育注重文化课而忽略学生的道德法制教育,学校没有专门的法制教育人才,虽然授课教师一定程度上了解法律知识教育,但并不系统、全面。昌邑市围子小学的田亚卿与满晓红两位老师认为,要使小学生成长为一个思想健康、人格健全的人,作为老师应对法制教育引起高度重视,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事做起,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自觉守法。

  教育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涉及法律法规。比如怎么样过马路,不能打扰别人休息,不能破坏文物,在乘坐交通工具时要注意什么等。有很多事情在一些同学看来是不起眼的小事,像随地吐痰,乱闯红灯,实际上这样做已经是违法了。因此大家要学习法律,增强是非判断能力,自觉遵守校规校纪、法律法规。

  二、从身边做起,预防犯罪。

  我们积极学习《中小学生守则》,警惕学习生活中的不良行为,加强自身修养,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要珍惜学习机会,自觉接受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管理。要提高鉴别能力,不要学习和模仿电视、电影和文学作品中的犯罪行为。要谨慎交朋友,不要和社会上品性不端的闲散人员交往,特别是那些有前科劣迹的人。切莫虚荣攀比,不要随意向外人透露和炫耀自己家庭的情况,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伤害。不要轻易相信他人的哄骗,遇事多留个心眼,警惕各种不良诱惑,对陌生人给的玩具和食品等不要轻易接受。要学会用报警、呼救、反抗等方法抵制不法侵害。

  只有从小处入手,一点一滴的渗透教育,法制教育才能有效,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篇2

  人的一生都在奋斗,为了前途,为了家庭,为了理想,为了信仰,奋斗的原动力多种多样,奋斗的途径和方式也是千差万别,但是所有的奋斗都不应离开一点,那就是符合道德标准。

  道德是人类生活的群体属性,是社会生活的秩序要求,失却了道德,人类群体将变得毫无秩序而引发争吵、内乱甚至战争。从古至今,道德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组成部分,从“礼义廉耻”到“仁义礼智信”,从“忠孝节义”到“智仁勇”,道德被赋予了不同的内容,然而就是这些自古演变来的不同内容组成了今天道德的内涵。

  从古至今,道德文明都是中华民族一直弘扬的精神,然而到了今天,随着社会结构的空前剧烈转型,道德领域也受到了强烈的冲击。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人生观价值观的扭曲、是非善恶美丑不分、拜金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见利忘义、损人利己、以权谋私、腐化堕落、道德冷漠、丧失良知,以上种种不良行为充斥着如今媒体的头版头条,而在没有被媒体曝光的生活中更是随处可见。如今的社会是道德滑坡的社会,中国在实现快速增长后,在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后,面临的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缺失,而产生的不良后果正在逐渐扩大。建立完善的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公民道德体系,实现人的现代化、培育现代化公民迫在眉睫。

  道德分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和家庭美德,人类在群体中扮演的各个角色都需要道德来维系秩序。职业道德是人类在职场中需遵循的秩序,它渗透到各行各业,影响着每一个职场中人。身为金融行业的一份子,职业道德缺失风险更是伴随着我们左右,其后果也是非同小可。因此,我们更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把好思想道德防线。

  一是要警钟长鸣,筑牢防线。每个工作岗位都被赋予了责任与权力,权力越大,责任越大,而每个人都会面临责任与权力的失衡。任何腐化、腐败行为都是从思想的蜕化开始的,都有一个思想演变的过程。因此,把牢思想这一关是最有效的预防,加强思想教育也是反腐倡廉的根本之策。二是要从严自律,管住自己。

  当前不择手段的追求利润最大化已经逐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形形色色的价值观不断充斥着人们的思想,越是在这种形势下,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越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尤其是中小企业信贷审查人员、中小企业贷审会秘书,要坚决客观公正的审查每一笔授信项目、严格按照规章统计每一次投票结果,稍有差池将给分行的资产安全带来风险。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理想和信仰是人生前进的动力之源,要想实现理想,最根本的就是遵守道德标准,勤俭奋斗、创新进取、诚信守则、勇于承担,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我价值,奉献自己的光和热,让人间充满温暖,让世界充满爱。

  篇3

  20xx年9月11日,全县小学三年级教师参加了《道德与法治》培训,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时间,但是我获益匪浅。虽然是网络学习,但课堂上每一位学员听得都很认真,网授专家的讲解更是声情并茂。下面我从两个方面阐述我这次培训的心得。

  一、首先是思想上的转变。

  本学期我所任科目是三年级语文和《道德与法治》。说实在的,开学一周了,《道德与法治》我还没有上过这门课程,在我的思想中,一直把它当副科,感觉这门学科抽时间突击简单讲讲就行,但今天听了网络培训老师的讲课以后,我感到上好法制课是多么关键的事情啊!我们的教育恰恰缺乏的就是对孩子的思想上、心理上、行为上的教育啊!育人先育心,一味地抓高分,升学率,使我们的孩子失去了快乐,失去了个性的发展,也更失去了我们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现在的孩子不知道感恩的很多,不讲诚信的很多,不文明的很多,不勤俭的很多……所有这些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我想通过这次学习,首先值得反思的就是我们的教育,特别是我们担任此科目的老师们,肩上的胆子很重,我们必须把法制课当回事,还要把它上好。

  二、树立不断学习的观念。

  在这次培训中,陶老师和章老师的讲解让我折服,与他们的差距真是太大了,我想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的需要,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游刃有余,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再次感谢领导给的这次学习的机会!

  此次培训在专家和名师的精彩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面对新教材,我们要多思考,多研究,理清教材中的明线和暗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书育人,用德浸润和温暖儿童心灵,用法呵护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篇4

  感觉很久都没有遇到过这样质量高的培训了。这次学习,让我收获匪浅。总觉得意犹未尽,还想继续学习,让更多精彩的知识和思想进入自己的大脑中,指导自己的教学。现将自己的一些心得整理如下:

  一、教师要树立人格威信。

  《道德与法治》要教得好,首先得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让自己的道德和人格魅力从行动上去影响学生。

  1、老师首先要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建立起专业威信。要懂得教什么、懂得怎么教,懂得如何高效地教。这样才能让人有信服力,让孩子尊重,让孩子信服。

  2、做一个善于发现、表扬学生优点的老师。在皮格马利翁的故事中,我们知道了在本质上,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所以,当我们面对孩子的时候,对孩子的评价,应该自己斟酌。这样说了,就能让他改掉以前的坏毛病吗?我有没有其他的更好的方法来纠正他?

  3、让自己更有耐心。对于孩子的坏毛病,要充分认识到坏毛病的顽固恢复现象,要反复抓,抓反复。察觉到不对就应该纠正,而不是抱着一劳永逸的天真想法。

  4、采用“说服”的方式对待孩子,应该用“名片效应”拉近孩子们的距离。“你们怎么搞的”只会把自己推向孩子的反面,手机版让孩子心理距离更远。然后用“门槛效应”“得寸进尺”,让孩子一步一步完成小目标,强化后达到需求。用“南风效应”润物无声,避免劈头盖脸的惩罚,让孩子保留自尊心。最后避免超限效应,“点到为止”,避免长篇大论惹人厌烦,讲清规则即可。

  5、如果真的要惩罚孩子,应该选择在一个相同的情境中进行。吃饭时候骂孩子上学做的不好的事只会让人觉得反感,应该在有空档时,或者在他欺负人的时候进行教育。

  6、惩罚时还需要注意方式,要尽量让孩子喜欢的目标不要达成。在喜欢讲话时,老师、父母的责骂,只会让他骂的更凶,助长了行为的强度。在喜欢游泳时,朝着河里追只会让他达成“去河里游泳”的愿望,应该从河边往岸上赶。

  人格威信是从教学生活中一点一滴的积累起来的,应该从小事做起。

  二、在教学中,要把握一些关键问题。

  《道德与法治》不是简单的一堂课,它是知识的总和,教导学生如何生活,但又在此之上拔高,更进一步的培养孩子的人格素养,形成真正的道德。因此,需要重视的问题如下:

  1、我们不能把课程上成语文课、科学课、美术课、手工课、习惯课。我们在教课的时候,应该为孩子的三观奠定基础,使用的方法、材料、解读必须落在“德”上。

  2、教学设计的“主题性”。低段每册都有一个相对集中的教育主题,每个学期都有一个学期教学目标。在此我们可以知道我们这门课的定位是什么。根据这个教学目标,我们可以知道:课程标准;孩子道德发展的转光,生活的现实情况,需要解决什么。从孩子的成长中,需要完成什么任务。

  3、学习方式的探究性。一年级学习的主要方式是感受体验型。二年级到的学习的方式由体验型变为了探究型。如在二年级的辨析式环节中,不是列出情况判断对错,而是应该考虑各种情况进行判断。

  4、辨析问题的开放性。我们在判断问题时,往往应该思考问题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而不是单纯地判断对错。

  5、范例的示范性。在课文中的例子,如果要进行替换,需要想想是不是问题被替换掉了,或者教学的思路被替换掉了。

  6、教学设计的选择性。

  7、教学过程中的“实在性”。在课堂上,最重要的不是让孩子讲正确的话,而是讲真是真诚的话。

  三、对自己教学课程的反思。

  我再上《我是一张纸》时,教学目标是:为什么要节约用纸。推论步骤为:纸用途广,纸来之不易,纸历史悠久,从而推断出,应该节约用纸。

  但实际上,有用才是资源,这是功利性的逻辑。如果对我们有用作为该不该珍惜的评判标准,那么即使是美,也是为了我们生活的装饰品。那些纯粹为了好玩、纯粹的奇妙,就会消失掉。

  思维是有习惯性的,如果用经济学原理去解释纸的来之不易才能珍惜,那么久不是纯粹的德行。文化把历史换成了数学概念,对人文方面的感知就少了。德育,不是知识的堆砌、技术的难易、功利性的判断。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从“节约用纸”到“我是一张纸”的概念性转换。

  正确的做法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共在”的世界观——我与世界息息相关。纸对我们是“陪伴”,是“朋友”,而不是“工具”和“资源”。

  纸有着丰富的样子,与我们时刻相伴。我们用什么样的态度、情绪去与纸思考、互动,他们也会变成相应的样子。例:纸经过加工后,变成了一朵花。他是我们息息相关的心情之花。艺术能让纸变成“艺术的纸”,快乐能让纸变成“快乐的纸”。

  纸是生命的转化,是智慧的结晶。从树到树叶,再到纸,大树的生命力转化到了我们每个人的身边,少用一张纸,就是挽救了一分树的生命。

  同时,纸也是先人的智慧结晶。纸是中国人的骄傲,他是我们对世界的贡献。在我们手里的纸,穿越过悠悠岁月,从发明第一张纸的祖先手里,传到了我们的手里。“悠久的历史”中,流淌的是智慧、是文化。

  总而言之,我们这门《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以孩子的德育为主的课程。在教学中,应该对如何培养孩子的德育做出贡献,而不是简简单单的培养孩子的生活技能。

  在我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修行自己的品德,让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的影响身边的孩子,同时,在备课中也尽量以纯粹的道德进行考虑,而不是用功利性等错误的思想指引孩子。

  篇5

  七月七日参加了由涪陵区教委组织的部编《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培训,时间两天,上午听了一年级和二年级《道德与法治》示范课各一节,并观看了教育部副部长朱之文的讲话视频,下午听了两位授课老师的教学反思和县小学教研室钟晓菊老师对《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详细解读。这一天的培训,总体感觉是严谨且高效,受益匪浅。

  伍才英老师上的一年级《校园里的号令》一课,充分利用学校资源,让学生感受校园里的各种铃声,通过听一听、辨一辨、说一说、演一演等活动,不仅使学生明确了学校各种铃声的含义,并受到了“遵守秩序,快乐生活”的“法治”教育。这节课在两个地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是有效的组织教学,针对刚入学的孩子,采用对口令、小组竞赛、表扬激励等方式,行之有效,课堂井然有序,彰显了教师超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二是引入“校园童谣”,学生对“铃声下的规范”学得快,记得牢。

  罗英老师上的二年级《团团圆圆过中秋》一课,巧妙地把对中秋的学习,用找中秋、知中秋、过中秋、品中秋、迎中秋等系列活动贯穿其中,并紧密结合当地的民风民俗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使学生既了解了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又得到了“珍爱亲情、友情,积极、愉快地生活”的情感体验。

  听了朱之文副部长的讲话,我们懂得了,这次中央统编三科教材一方面是形势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解决教材存在问题和不足的需要,我们要从落实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标,提升教育质量等高度充分认识新编教材的意义。要准确理解和把握三科统编教材的思想和内容,从理念层面,一是要突出德育为魂,二是要突出能力为重,三是要突出基础为先,四是要突出创新为上。在内容上,要突出重点,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家主权教育和法治教育等内容。对统编教材的使用一要高度重视,二要强化培训,三要加强教研,四要落实保障措施,五要加强舆论引导。我们对新教材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钟晓菊老师的培训,从统编教材的新变化、教材的编写思路有及教材解读和教学建议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使我明确了在《道德与法治》低年段,需要摒弃那种认为法治教育就是讲法条、讲案例的观念,把传播法的理念、精神、价值贯穿于儿童日常的生活当中。知道了对于小学低年级而言,一个人如果从小就接受以权利义务、公平正义、责任担当为主的法治教育,长大后便更有希望成为一名具备规则意识、程序观念等法治意识的公民。钟老师的培训通过课件全面展示,生动而且具体,使人印象深刻,对我们今后的日常教学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培训是短暂的,付诸实践是我们艰巨而繁重的任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必须经常复习培训内容,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合适的课程资源充实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科的教育理论作指导,以课例、课题研究为抓手,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创造性地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篇6

  9月11日上午我参加了焦作市名师工作室组织的《道德与法治》培训活动。听取了郑州市中原区研究室教研员王娴老师的讲座,收益匪浅。她从理解课程、解读教材、和研究教法等三个方面进行讲解。最后还观看了他指导的获国家级奖项的课,不仅有理论的指导,还有更直观的课堂教学。让我对新编《道德与法治》教材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从而让我懂得了怎么才更好的把握好教材,如何有效地去教,下面就谈谈几点我的学习体会。

  首先王娴老师先分析了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德育课堂教学严重脱离儿童的现实生活。课堂教学局限于书本的世界内,回避了纷杂的现实生活,人为地造成了“纯而又纯”的教育,很多老师基本靠说教进行道德教育,学生没有良好的道德情感体验,他们所经历的书本世界无法与生活世界沟通起来。反思我之前的课堂教学,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不能脱离孩子们的生活。

  专家又深入的分析了问题的根源所在。首先明确《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这个课程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综合性。课程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用“三条轴线”、“四个方面”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其中,“健康的、安全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愉快积极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主调。“负责人、有爱心地生活”是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切记不能照本宣科,教师必须能够真正的理解教材、驾驭教材,凭借教材所呈现的话题、范例来学生激活自己的思想,得出自己的结论。不能光看图说话,要切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师要学会“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然后专家结合三年级的教材给我们详细的解读了新教材。三年级上册教材的学习对象是刚刚升入中年级的学生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为主,思维直观、具体、形象。三年级学生:抽象思维开始形成,逐渐向深刻发展。三年级教材既兼顾儿童特点,又注意教材具有的思维含量。每个单元的问题域体现了鲜明的价值导向:

  《道德与法治》是体现国家意志的课程,承载着重大的历史使命,体现了鲜明的价值导向,具有其它学科课程所不能替代的育人功能。

  接着,老师就每一单元,每一课进行了简要解析,让我们对教材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她又给我们讲解了用好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整体教学建议。最后老师又让我们观看了一节优秀的课堂实录,让我们更直观的看到了《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是什么样的?真是到学生中去,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在生活中去体验,才能获得最直接的感受。

  通过培训,我知道了教材只是媒介,我们要灵活运用教材。要根据自己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搞一些适合自己本班学生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熏陶。老师要引领学生开展活动。玩耍也是学习,在玩中学,不是贪玩。关键是会玩。老师要引导学生,在玩中有收获,在玩的过程中受教育,懂生活规则,遵循游戏规则。让学生认识遵循规则的重要性。就像遵循交通规则,不遵循交通规则,后果会很严重的、在活动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有好的品格,有好的性格。在德,智,体,美,劳中,德育为首。让学生在活动中做人,让学生懂得感恩,爱自己的学校,爱老师,爱父母。接纳父母的不完美,接纳老师的不完美,接纳同学的不完美。允许同学的不同,换位思考,团结同学。

  引领学生发现同学的优点,发现同学的进步,发现同学的闪光点。让学生天天夸自己的同学,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让所有学生充满自信,热爱生活,爱学习。帮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终身学习。

  篇7

  3月19日我参加了夹河镇中心小学组织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新教材教师培训会。此次培训由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唐燕老师主讲。唐燕老师从教材的整体结构、单元及教材内容、教材体现的新思想、教材各课简析、教材使用答疑五个方面对教材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并结合教学案例指导教师如何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

  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我收获颇多。

  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编写是按儿童的生活路径,以儿童的成长与发展的生活逻辑为核心设计的。教材中的主体是儿童,教材的内容是儿童的生活。教材关注三年级学生的整体成长、生活;了解学校生活的两个主体生活方式;学会玩,并且有意义地玩;学会主动思考,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有想法的参与学习。

  整本教材洋溢着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从多元的生活世界,力图体现多元、开放、平等、包容的价值观。新教材具备了以儿童的生活视角和路径,形成生活内容和教学相统一的叙事逻辑,教材力图体现和谐与温暖的情怀,体现着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与温暖的关系。学生从课本中能学会守法、树立规

  则和公民意识、学会做事、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学习,让自己努力从适应制度走向自理、自律、自觉、自主。

  新教材中没有了说教性的内容,各册设计了相对集中的教育主题,呈现方式体现了儿童的审美需求,突出趣味性,有些还渗入了一些绘本图画和内容,激发了学生们的想象力和思考,力求从生活中的小事中渗透法制教育。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好的道德实例和现实需求的法治知识,也应和学生一起解读、分析,更要带学生们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观察、思考、感悟、实践。

  面对新教材,我们要多思考,多研究,做一名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书育人,做一位有眼光、有底蕴、有情怀的教育者,用德浸润和温暖儿童心灵,用法呵护儿童健康快乐成长。鉴于理想的基础上,我们还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知识。

  篇8

  当我还在小时候刚懂事时,爸爸妈妈就经常教我不要做坏事;当我和爸爸妈妈碰到警察时,他们就会吓唬我:“不要做坏事,否则会被警察抓起来。”那时,我不知道做坏事是什么概念,也不知道做坏事为什么会被警察抓。直到我上学时,我才明白父母对我说的话。这时,除了父母,我的老师也在不停地教育我:“不要做坏事,做坏事是犯法的。”那时,我明白了做坏事的严重性,却不知道什么叫“法”。

  法律在我心中,法律在你心中,法律在我们大家心中。我渐渐长大,明白法就是法律,犯法便是触犯法律。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增加,阅历的丰富,我对做坏事和法律这两个概念理解得越来越透彻。我渐渐明白,做坏事并不是只给警察抓这么简单,做坏事还会给别人和自己带来严重的后果,害人害己,给别人做坏事,自己也将受到惩罚。

  法律,这个熟悉的字眼,勾起了我的回忆。我记得,在我小学一本思想品德课本上就有过一幅关于法律的图画:其中一个人说道:“小孩子可以犯法,犯了法也不会被抓。”另一个人就反驳道:“小孩不能犯法,虽然不会被抓,但会进行其他教育。”这幅图画令我思绪万千,我不由得想起我的一个同学说的话:“小孩子可以做坏事,做了坏事也不会干什么。”现在回想起来,那个同学竟然说出那种话,这真是让我后怕无穷。所以,我们要做到法律在我们心中。要时时心中有法,知法不犯法,这样才不会走上犯罪道路,为我们的人生提供保障。

  无规矩不成方圆。法律便是我们成为方圆的规矩,希望大家都遵守法律,不要知法犯法,铸就美丽人生。

  篇9

  我有幸参加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德育优秀课例展评活动,听取了杨前燕老师、刘宝强老师、佟宪峰老师,她们的教学经验的介绍,如何上好品德课。我收获很多,下面谈一谈我听课后的感受:

  一、杨前燕老师从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三个阶段分别给我们介绍了经验,新课改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应深入到课堂的每一个角落。

  “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要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它不仅充分发挥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交流,协作功能;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指点等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而促使小组之间合作、竞争,激发了学习热情,挖掘个体学习潜能,增大信息量,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

  二、刘宝强老师从课前准备、课中教学、课后反思三个阶段与我们分享了他的经验。

  精心创设教学情景,利用多媒体教学设计课件,使单调枯味的教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生动有趣,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的教学设计都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也达到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的教学意图。并且应重视学生课下的知识搜集,丰富学生的体验,补充课堂限有的40分钟的局限性。

  三、佟宪峰老师通过对比不同的教学方式为我们讲解了如何上好品德这门课。

  课堂不应再局限于教室里知识的讲授,而是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其他生活空间,而且体现课前、课中、课后、校内外连续完整的活动过程。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去访问,去调查,运用所有知识去分析社会现象,让他们在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中体验,认识社会。

  总之,这半天的学习扩大了我的知识面,让我知道如何增加课堂容量,注重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使我大开眼界,受益匪浅,深受启发。

  篇10

  法治》新教材的培训活动,此次培训是由小学道德与法治名师工作室霍静老师给我们讲解,讲解的主题是做有情怀的引路人,我在霍老师的讲解下对新教材有了较深入的理解。可以说新教材对我们教师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通过这次培训我所获得的感想与体会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一、明确了课程性质,紧扣课程目标

  培训中,霍老师主要从三个维度(区域维度、理论维度、个体维度)来阐述新教材编列的目的,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以顺应时代的变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新教材内容的设计重点在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关系上,采取的内容编列策略是知识、技能引领,活动穿插,在学习知识、技能中来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同时,在解决日常问题的活动过程中适时地结合学生身边的例子加以讲解,这样有助于提高课程教学的整体效果。教学内容的设计与选编符合国家对课程标准制定要求,教材内容丰富,难度适中,对有关基本知识编排和叙述,正确、合理、也符合科学性。教材中的知识点相比以前老版的《思想品德》来说较新颖、实用。通过学习,使我清楚的认识到新教材的内容是由哪些单元组成,各单元又有哪些知识点的组成,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洪老师所提供的知识框架对我们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

  二、认识到整体把握《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重要性

  整体把握新教材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只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只有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课程知识的主线,才能更好地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因此较好的整体把握政治新教材、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教材的结构,对于一个新入门的政治教师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三、认识到应该如何掌握新教材中的重难点

  通过霍老师的经典剖析,使我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新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怎样才能将一个个知识点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政治教学过程中。我已经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学习,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新教材贵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在通俗易懂但却蕴含人生哲理的知识点中轻松愉快的提高内在的政治素养,形成科学合理的人生观,价值观。

  此次培训,受益匪浅,在霍静老师精彩的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这将成为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正确掌握新教材的重难点、驾驭政治课堂的宝贵经验。

  篇11

  开学前夕,我参加了教育局组织的新课标培训,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时间,但是我获益匪浅。课堂上每一位学员听得都很认真,授课老师的讲解更是声情并茂,细雨如丝,我兴奋激动的听着,仿佛又回到了学生时代。我从两个方面阐述我这次培训的心得体会。

  一,首先是思想上的转变。

  我所任科目是七年级数学。说实在的,没有教过这门课程,以前,学校虽然让我教思品,我很想认真的去对待它,在我的思想中一直把它当副科。听了杨老师的讲课以后,我现在非常自责,我觉得我爱钱的想法是多么的错误啊,上好思品课是多么多么关键的事情啊!我们的教育恰恰缺乏的就是对孩子的思想上、心理上、行为上的教育啊!育人先育心,一味的抓高分,升学率,使我们的孩子失去了快乐,失去了个性的发展,也更失去了我们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现在的孩子不知道感恩的很多,不讲诚信的很多,不文明的很多,不勤俭的很多所有这些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我想通过这次学习首先值得反思的就是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思品教师,我们肩上的胆子太沉重了,正向课上老师所说的我们得自己把思品当回事,我们必须把它上好。

  其次是理念的转变。

  二,教材的变化

  这次新课标培训,我们的教材又有了新的变化,它更加人性化,贴近学生的实际,更加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它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充分挖掘学生资源以及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得到发展。

  三,课堂的变化

  以往的一言堂、填鸭式的教育太陈旧了,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善于学习、广泛汲取,合理利用教材现有教育资源与合理扩充。讲究的是师生的互动,生生的互动。我们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结合新课程的特点,加强学生活动设计与研究,教学中努力创设宽松、愉悦、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参与。

  四,树立不断学习的观念。

  在这次培训中,老师的讲解让我折服,我与他们的差距真是太大了,我想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的需要,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游刃有余,真正地作到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

  以上是我对这次培训的一些肤浅认识,总是心中有很多话,确实无文彩表达。这次培训应该说是非常及时的,相信此次的学习,能在自己今后的常规教学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总之,教师要不断深入钻研教材,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要强调教材的基础性地位和主干性作用,超越教材的前提是源于教材,必须对教材有全面准确的理解,真正弄清楚教材的本义,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新课标,才能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

  篇12

  8月22日,为期两天的小学三至六年级的《道德与法治》培训开始了,领导在培训开始前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进行解读,提醒大家认真学

  习,通过本次培训对教材有进一步的理解,并把所学运用到自己以后的日常教学中,真正做到道德与法治从娃娃抓起,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

  《道德与法治》课程主要依据是《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和《青少年法制教育大纲》,在小学阶段着重普及宪法常识,养成守法意识和行为习惯,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法、身边的法,培育学生的国家观念、规划意识、诚信理念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通过本次培训,我对于《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用意和整体规划有了更深的理解,在小学阶段,我们需要摒弃那种认为法治教育就是讲法条、讲案例的观念,把传播法的理念、精神、价值贯穿于学生日常的生活当中。我通过培训总结了该学科教学的三大性质: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

  1、生活性

  珍视学生的生活为宝贵的课程资源。课程学习本身是学生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真实体验生活、主动参与生活、创造生活的过程。

  本课程遵循学生生活的逻辑,以学生生活中的需要和问题为出发点;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为课程的基本追求。

  2、活动性

  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传递和接受,以活动为教和学的`基本形式。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学生直接参与的各种主题活动、游戏或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和主动建构来实现。

  学习是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注重学生在体验、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实现社会性发展。课程设计与实施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在亲身参与丰富多样的社会活动中,逐步形成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3、开放性

  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学生的其他生活空间;教学时间在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灵活而弹性地延展。

  内容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有弹性地吸纳鲜活的社会生活事件;教学空间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从课堂向学校、家庭和社区扩展。

  一个人的成长就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对于小学生来说,行为合乎规范,要比记住许多该方面的知识、名词、条例法规更为重要,这门课程不是要让学生说出来,而是要他们通过自身体验、探索、讨论和总结后做出来。努力上好每一节课,真正从小学阶段抓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及法治的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健

  全的人格体系和较高的公民道德素养,为他们以后在法治社会的生存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13

  9月11日,虽然天空下着绵绵细雨,但是也阻挡不了工作室成员参加培训学习的脚步。来自中原区教研室的教研员王老师为我们做了精彩的专题报告——《让儿童生活更美好,让儿童成长更精彩》。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上午时间,但是受益匪浅。

  王老师以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为例,从理解课程、解读教材、研究教法三个方面为我们进行教材的解读与分析。王老师在调研听课中发现,教《道德与法治》的老师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德育课堂教学脱离了儿童的现实生活。课堂教学局限于书本的世界内,回避了纷杂的现实生活。很多老师基本靠说教进行道德教育,学生没有良好的道德情感体验,他们所经历的书本世界无法与生活世界沟通起来,课堂教学也就无法真正触及儿童的真实内心,未能真正从儿童的心灵深处产生触动和影响,孩子理解不到、体验不到、也用不到,这样的道德学习也就成为一种无意义、无实效的学习。针对这些问题,王老师为我们分析了问题的根源:有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脱离社会、家庭、学生生活的原因,也有学校生活与社会、家庭、学生生活不能整合的原因,说到底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与生活实际脱节、背离的原因。那设置这门课究竟是为了什么?它承担什么样的教育任务?我们可以从课程标准中找到答案,就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师,听了王老师的报告,感觉责任重大,部编版《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强调:“回归儿童生活”是针对传统德育“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弊端提出来的。传统德育不能满足学生生动活泼发展的内在需求,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使品德课脱离了生活实际,只有让品德教育回归儿童生活,才会有知行和谐统一的可能,才会使品德课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门生活课程。我们教师必须能够真正理解教材、驾驭教材,凭借教材呈现的话题、范例引导学生激活自己的思想,得出自己的结论。教师要合理地选择和优化教学内容,理解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材的构思能在课堂教学中生动地体现出来。这样,教材才能用活用好。

  课程标准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素养也做了明确的定位:“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教学中,我们要始终把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的核心素养贯彻德育的全过程,始终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能动摇。在本课程中,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合作者。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和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

  总之,作为道德与法治的教师,一定要树立新的教材观,认真钻研教材,用好教材,把每一节课上好。

  篇14

  暑假我学习了孙彩平老师主编的《怎样上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全书分为六章,从教材的解读、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课堂活动实施、德育意义的通达和教学伦理的彰显六个方面专章讨论。针对这六个方面的重要意义,结合我们在日常教学中经常会出现的问题,书中细致分析了优秀的教学案例,为我们一线教师在各个环节克服偏差,用好新教材,上好一堂道德与法治课做了有效引领。看完这本书,对于如何上好一节合格的道德与法治课,我有了一些更深的理解。

  一、及时更新理念

  新旧教材的改变不仅是内容的变化,而且是理念的转变,德育观的变化。书中对“人与自然”这一主线背后的伦理观的阐述令我印象深刻。新教材中引导儿童养成的是超越人类中心的功利主义思维,转向弱人类中心的和谐共在的自然观。在这一理念的引导下,以前自然教育主题中经常出现的,了解动物、植物的食用价值、药用价值等说明其对人类的重要性,从而引导人们要爱护他们的教学设计显然是不相符的了。理论指导实践,研读新教材,理解新教材中理念的变化,及时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观念对上好一堂道德与法治课至关重要。

  二、积极面对教材

  书中说,“便教利学”是新教材编写的初心,新教材从框架搭建、编写体例及呈现方式都以课堂教学为出发点和归宿。一个个精彩的案例分析,让我对新教材的陌生与隔阂消失大半。我感受到了新教材从形式到内容上为教和学所提供的方便,教学栏目的内在逻辑、各个栏目的实施、绘本式教材的精要……通过研究和解读,这些陌生的板块都为教学带来便利。由此,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我们要做教材积极的使用者、开发者和创造者”。

  三、营造道德课堂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课堂教学伦理讨论。“德育本身必须是道德的,才有可能培养出有德性的学生。”在课堂上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在给学生提供德育教育的信号,合格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关注的不应该仅仅是教学任务的达成,还应该表现出卓越的教育伦理品质,让课堂氛围充满尊重和真实,让每位学生得到公正对待,让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

  篇15

  小学是学生进入学校学习的关键性阶段,也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学生接受怎样的教育,就会成为怎样的人。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能够提升学生的品德,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多方面发展。在新形势下,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小学教师对道德与法治课进行了新的认识,从基本学情出发,确定教学策略,以此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1。转变教学理念,让学生有效学习

  教会学生学习要比传授知识更重要,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之后就会提升学习的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转变教学的观念,让学生能够更有效地去学习。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清楚地认识到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是必要的,这也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让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和学习方法,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有效的学习思维。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观念,也需要给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和学习时间,打破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知识总体上难度系数要大一些,但是只要学生能够理解,并且参与到其中就能够对知识进行总结,也能够得到较好的效果。针对学生比较熟悉的问题,需要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还需要不断地提升学生自我的理解能力,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让学生能够跳出以前的漩涡。

  2。从学生出发,优化教学方法

  要想更好地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知识有效传播的效率,就要认真地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地创新已有的教学模式,不断地对学习过程进行优化,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知识的积累是非常必要的,学生参与其中才能够激发出更多的探究欲望,才能不断地产生对学习的新鲜感,不断地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教学的留白在最近几年的小学教学过程中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已经得到了全方位的推广和使用,并且也取得了相应的效果。在课堂上教师并不是一味向学生灌输学习的内容,而是要给学生留下一部分思考的时间,以此让学生对知识有更多的探究性认识,提升探究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这也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此种教学设计在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中能够让教学质量得到较大的提升,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不断地突出特定的思维和习惯,找出更加科学的答案,由此提升学生的实践和研究能力。

  3。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现代化教育理念当中非常强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需要将学生的位置明确化,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够给学生更多的情感体验,才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此成为全面发展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树立起以人为本的观念,首先需要教师转变思想,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思想,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增加交流和互动,适当进行角色的互换。其次,适合进度和方向,在课堂上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使用多种方式营造轻松和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若是学生的兴趣点比较低,教师就需

  要究其原因,对学生的表现作出更多的了解和反应,明确地摆正教师自己的位置,改变沉闷的课堂环境,进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在新形势下,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重新建立起新的教学模式,不断地革新教学思维,由此探究出更有效的教学对策。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去对整个教学的环境和教学的过程进行优化,提升教学的整体质量,促进学生多方面的进步。在此形式之下,面对教学的内容,面对教学的环境以及教学的目标,需要教师树立起全新的教学理念。综合研究各类对学生产生影响的学习要素,做好教学的准备和设计,由此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才能够更好地教授知识,让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的过程中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篇五: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体会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的心得体会范文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1培训中我在方老师的讲解下对新教材有了较深入的理解。可以说新教材对我们教师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通过这次培训我所获得的感想与体会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一、知道了新教材的编列目的、内容的设计培训中方老师主要从三个维度来阐述新教材编列的目的使我清楚的认识到教科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列目的在于同世界性学校德育变革相接轨以顺应时代的变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新教材内容的设计重点在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关系上采取的内容编列策略是知识、技能引领活动穿插在学习知识、技能中来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同时在解决日常问题的活动过程中适时地结合学生身边的例子加以讲解这样有助于提高课程教学的整体效果。教学内容的设计与选编符合国家对课程标准制定要求教材内容丰富难度适中对有关基本知识编排和叙述正确、合理、也符合科学性。教材中的知识点相比以前老版的《思想品德》来说较新颖、实用。通过学习使我清楚的认识到新教材的内容是由哪些单元组成各单元又有哪些知识点的组成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方老师所提供的知识框架对我们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

  

  二、认识到整体把握《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重要性整体把握新教材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只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只有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课程知识的主线才能更好地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因此较好的整体把握政治新教材、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教材的结构对于一个新入门的政治教师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三、认识到应该如何掌握新教材中的重难点通过方老师、安老师的经典剖析使我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新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怎样才能将一个个知识点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政治教学过程中。我已经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学习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新教材贵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在通俗易懂但却蕴含人生哲理的知识点中轻松愉快的提高内在的政治素养形成科学合理的人生观价值观。此次培训受益匪浅在方丽敏、安子琴老师精彩的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这将成为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正确掌握新教材的重难点、驾驭政治课堂的宝贵经验。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2感觉很久都没有遇到过这样质量高的培训了。这次学习让我收获匪浅。总觉得意犹未尽还想

  

  继续学习让更多精彩的知识和思想进入自己的大脑中指导自己的教学。现将自己的一些心得整理如下:

  一、教师要树立人格威信。《道德与法治》要教得好首先得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让自己的道德和人格魅力从行动上去影响学生。1、老师首先要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建立起专业威信。要懂得教什么、懂得怎么教懂得如何高效地教。这样才能让人有信服力让孩子尊重让孩子信服。2、做一个善于发现、表扬学生优点的老师。在皮格马利翁的故事中我们知道了在本质上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所以当我们面对孩子的时候对孩子的评价应该自己斟酌。这样说了就能让他改掉以前的坏毛病吗?我有没有其他的更好的方法来纠正他?3、让自己更有耐心。对于孩子的坏毛病要充分认识到坏毛病的顽固恢复现象要反复抓抓反复。察觉到不对就应该纠正而不是抱着一劳永逸的天真想法。4、采用“说服”的方式对待孩子应该用“名片效应”拉近孩子们的距离。“你们怎么搞的”只会把自己推向孩子的反面手机版让孩子心理距离更远。然后用“门槛效应”“得寸进尺”让孩子一步一步完成小目标强化后达到需求。用“南风效应”润物无

  

  声避免劈头盖脸的惩罚让孩子保留自尊心。最后避免超限效应“点到为止”避免长篇大论惹人厌烦讲清规则即可。

  5、如果真的要惩罚孩子应该选择在一个相同的情境中进行。吃饭时候骂孩子上学做的不好的事只会让人觉得反感应该在有空档时或者在他欺负人的时候进行教育。

  6、惩罚时还需要注意方式要尽量让孩子喜欢的目标不要达成。在喜欢讲话时老师、父母的责骂只会让他骂的更凶助长了行为的强度。在喜欢游泳时朝着河里追只会让他达成“去河里游泳”的愿望应该从河边往岸上赶。

  人格威信是从教学生活中一点一滴的积累起来的应该从小事做起。

  二、在教学中要把握一些关键问题。《道德与法治》不是简单的一堂课它是知识的总和教导学生如何生活但又在此之上拔高更进一步的培养孩子的人格素养形成真正的道德。因此需要重视的问题如下:1、我们不能把课程上成语文课、科学课、美术课、手工课、习惯课。我们在教课的时候应该为孩子的三观奠定基础使用的方法、材料、解读必须落在“德”上。2、教学设计的“主题性”。低段每册都有一个相对集中的教育主题每个学期都有一个学期教学目标。在此我们可以知道我们这门课的定位是什么。根据这个教学目标我们可以知道:课程标

  

  准;孩子道德发展的转光生活的现实情况需要解决什么。从孩子的成长中需要完成什么任务。

  3、学习方式的探究性。一年级学习的主要方式是感受体验型。二年级到的学习的方式由体验型变为了探究型。如在二年级的辨析式环节中不是列出情况判断对错而是应该考虑各种情况进行判断。

  4、辨析问题的开放性。我们在判断问题时往往应该思考问题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而不是单纯地判断对错。

  5、范例的示范性。在课文中的例子如果要进行替换需要想想是不是问题被替换掉了或者教学的思路被替换掉了。

  6、教学设计的选择性。7、教学过程中的“实在性”。在课堂上最重要的不是让孩子讲正确的话而是讲真是真诚的话。三、对自己教学课程的反思。我再上《我是一张纸》时教学目标是:为什么要节约用纸。推论步骤为:纸用途广纸来之不易纸历史悠久从而推断出应该节约用纸。但实际上有用才是资源这是功利性的逻辑。如果对我们有用作为该不该珍惜的评判标准那么即使是美也是为了我们生活的装饰品。那些纯粹为了好玩、纯粹的奇妙就会消失掉。思维是有习惯性的如果用经济学原理去解释纸的来之不易才能珍惜那么久不是纯粹的德行。文化把历史换成了数学概念对人

  

篇六: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体会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1今天在德源学校参加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培训一天培训颇有收获。通过培训我知道了教材只是媒介我们要灵活运用教材。要根据自己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熏陶。玩耍也是学习在玩中学不是贪玩关键是会玩。老师要引导学生在玩中有收获在玩的过程中受教育懂生活规则遵循游戏规则。让学生认识遵循规则的重要性。就像遵循交通规则不遵循交通规则后果会很严重的。在活动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有好的品格有好的性格。在德、智、体、美、劳中德育为首。让学生在活动中做人让学生懂得感恩爱自己的学校爱老师爱父母。接纳父母的不完美接纳老师的不完美接纳同学的不完美。允许同学的不同换位思考团结同学。引领学生发现同学的优点发现同学的进步发现同学的闪光点。让学生天天夸自己的同学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让所有学生充满自信热爱生活爱学习。帮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终身学习。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做诚实守信的好孩子。培养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可以开个辩论会问题越辩越明。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进竞争机制。生活处处皆学习做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快乐学习。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遇到

  

  困难教会学生想办法愈挫愈勇。让学生知道生活中挫折难免要正确对待挫折。

  老师要认真研读教材用好教材结合自己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切实可行的活动。活动是学生自己的亲生经历具体可感。是学生生活中活生生的例子学生感受就深就能洗涤孩子的心灵。了解教材编排的意图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采取合适的措施与学生一起成长。

  《道德与法治》课虽然是小课堂反映的却是大社会。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做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们的教科书不是唯一的教材老师也不是唯一的老师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方法更不是唯一的相信我们多样的教学方法一定会让品社课堂更加生动活泼绚丽多彩。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2开学初我参加了《道德与法制》课的培训让我感受到小学生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有了以下的心得体会:现在未成年人的犯罪率逐年上升并且恶意犯罪的情况也有抬头的趋势这和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相对欠缺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学校又是未成年人学习知识的

  小学法制教育注重文化课而忽略学生的道德法制教育学校没有专门的法制教育人才虽然授课教师一定程度上了解法律知识教育但并不系统、全面。要使小学生成长为一个思想健康、人格健全的人作为老师应对法制教育引起高度重视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事做起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自觉守法。教育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涉及法律法规。比如怎么样过马路不能打扰别人休息不能破坏文物在乘坐交通工具时要注意什么等。有很多事情在一些同学看来是不起眼的小事像随地吐痰乱闯红灯实际上这样做已经是违法了。因此大家要学习法律增强是非判断能力自觉遵守校规校纪、法律法规。

  二、从身边做起预防犯罪。我们积极学习《中小学生守则》警惕学习生活中的不良行为加强自身修养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要珍惜学习机会自觉接受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管理。要提高鉴别能力不要学习和模仿电视、电影和文学作品中的犯罪行为。要谨慎交朋友不要和社会上品性不端的闲散人员交往特别是那些有前科劣迹的人。切莫虚荣攀比不要随意向外人透露和炫耀自己家庭的情况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伤害。不要轻易相信他人的哄骗遇事多留个心眼警惕各种不良诱惑对陌生人给的玩具和食品等不要轻易接受。要学会用报警、呼救、反抗等方法抵制不法侵害。

  

  只有从小处入手一点一滴的渗透教育法制教育才能有效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33月19日我参加了夹河镇中心小学组织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新教材教师培训会。此次培训由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唐燕老师主讲。唐燕老师从教材的整体结构、单元及教材内容、教材体现的新思想、教材各课简析、教材使用答疑五个方面对教材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并结合教学案例指导教师如何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我收获颇多。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编写是按儿童的生活路径以儿童的成长与发展的生活逻辑为核心设计的。教材中的主体是儿童教材的内容是儿童的生活。教材关注三年级学生的整体成长、生活;了解学校生活的两个主体生活方式;学会玩并且有意义地玩;学会主动思考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有想法的参与学习。整本教材洋溢着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从多元的生活世界力图体现多元、开放、平等、包容的价值观。新教材具备了以儿童的生活视角和路径形成生活内容和教学相统一的叙事逻辑教材力图体现和谐与温暖的情怀体现着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与温暖的关系。学生从课本中能学会守法、树立规则和公民意识、学会做事、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学习让自己努力从适应制度走向自理、自律、自觉、自主。

  

  新教材中没有了说教性的内容各册设计了相对集中的教育主题呈现方式体现了儿童的审美需求突出趣味性有些还渗入了一些绘本图画和内容激发了学生们的想象力和思考力求从生活中的小事中渗透法制教育。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好的道德实例和现实需求的法治知识也应和学生一起解读、分析更要带学生们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观察、思考、感悟、实践。

  面对新教材我们要多思考多研究做一名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书育人做一位有眼光、有底蕴、有情怀的教育者用德浸润和温暖儿童心灵用法呵护儿童健康快乐成长。鉴于理想的基础上我们还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知识。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4感觉很久都没有遇到过这样质量高的培训了。这次学习让我收获匪浅。总觉得意犹未尽还想继续学习让更多精彩的知识和思想进入自己的大脑中指导自己的教学。现将自己的一些心得整理如下:一、教师要树立人格威信1、老师首先要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建立起专业威信。要懂得教什么、懂得怎么教懂得如何高效地教。这样才能让人有信服力让孩子尊重让孩子信服。2、做一个善于发现、表扬学生优点的老师。

  

篇七: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体会

  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学校与家庭是两个并肩工作的雕塑家,有着相同的理想观念,并朝着一个方向行动。xx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教师被人们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首先要塑造自己的灵魂。教师教育学生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而身教重于言教,所以教师必须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应具有优良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

  一、热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内容。

  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认为: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热爱学生,必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健康开展,同情学生的痛苦与不幸,与学生建立起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

  一位师德高尚的老师,不只是爱少数学生,而是爱每一个学生,爱全体学生,尤其要关心、保护、帮助家庭有困难、学习落后、身患疾病的同学。

  于程和王茂宇同学是两个听力有严重障碍的聋童,他们戴上助听器后的听力也不及正常儿童的十分之一。这给他们的学习和交往带来了很大的障碍,也给老师传授知识带来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面对着聪明可爱,渴求新知的孩子,我的心灵感到了强烈的震憾。做为一名人民教师有责任让他们接受正常的教育,让他享受到其他孩子能够享受到的一切权利。课堂上,为了让他听懂我说的一句话,我经常口对口地为他单独说上五、六遍。下课了,为了使他读准一个字母,我几十遍地和他们一起重复那些单调的发音;为了和他扫除交流障碍,课下我刻苦学习聋童心理学,仔细揣摩他们的独特个性;为了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我更是抓住一切时机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让他和其他正常同学一样参加唱歌、跳舞等

  1/5

  集体活动;面对他们的淘气和恶作剧,我一次次苦口婆心地与他们进行谈心交流,帮助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我的不懈努力,孙浩同学在听、说、读、写、算、唱、跳、动手实践等各个方面都到达了正常儿童的水平。

  二、尊重家长,是师德修养的重要表达

  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位和永久的教师,他们在人的一生成长中具有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与家庭是两个并肩工作的雕塑家,有着相同的理想观念,并朝着一个方向行动。在创造人的工作上,两个雕塑家没有相对对立的立场是极其重要的。尊重家长,引导家长了解、参与、监督学校的教育工作,才能充分发挥家长的监督教育作用,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家长是一支蕴藏着巨大教育潜力的队伍,他们中间很多人的素质并不低于教师,教师只有放下架子,经常虚心地听取家长的批评和建议,才能调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的积极性,不断改良自己的工作

  二、乐教勤业,是师德标准的最高境界。

  通过师德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全国优秀教师魏书生的关于老师劳动有三重收获的观念非常正确。他认为老师的劳动一是收获各类人才,二是收获学生真挚的感情,三是收获科研成果。正是这三重收获的观念,指引我在教育教学的征途上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步伐,潜心钻研学与教的规律,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细细地体会着教书育人带给我的乐趣。

  为了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今天的我倍加珍惜自己的岗位,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管理班级对我来说不再是平凡、琐碎的单调劳动,而是成了我展示个人才能的舞台。

  2/5

  教师工作的纯熟性源于他的积极进取和勤奋精业精神,只有乐教勤业的老师,才能全面、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工作的伟大意义,才能为教育工作本身所具有的乐趣而深深吸引。我越是勤奋工作,越是能体会到教师工作的无穷魅力。

  总而言之,通过师德学习,我认识到加强师德修养对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推动作用。我相信自己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一定会不断提高对教师道德的再认识,标准自己的行为,随着时代的前进,不断地更新自我,以身作那么,率先垂范,真正做到寓德于教,为人师表。

  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开学初我参加了《道德与法制》课的培训,让我感受到小学生道德与法治

  的重要性,有了以下的心得体会:

  现在,未成年人的犯罪率逐年上升,并且恶意犯罪的情况也有抬头的趋势,这和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相对欠缺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学校又是未成年人学习知识的第一阵地,加强学校的法制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最好方法。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搞好青少年法制教育,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不仅是提高青少年自身素质,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同时也是振兴中华民族的需要。

  小学法制教育注重文化课而忽略学生的道德法制教育,学校没有专门的法制教育人才,虽然授课教师一定程度上了解法律知识教育,但并不系统、全面。要使小学生成长为一个思想健康、人格健全的人,作为老师应对法制教育引起高度重视,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事做起。

  3/5

  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标准》,自觉守法。教育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涉及法律法规。比方怎么样过马路,不能打搅别人休息,不能破坏文物,在乘坐交通工具时要注意什么等。有很多事情在一些同学看来是不起眼的小事,像随地吐痰,乱闯红灯,实际上这样做已经是违法了。因此大家要学习法律,增强是非判断能力,自觉遵守校规校纪、法律法规。

  二、从身边做起,预防犯罪。

  我们积极学习《中小学生守那么》,警惕学习生活中的不良行为,加强自身修养,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要珍惜学习时机,自觉接受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管理。要提高鉴别能力,不要学习和模仿电视、电影和文学作品中的犯罪行为。要谨慎交朋友,不要和社会上品性不端的闲散人员交往,特别是那些有前科劣迹的人。切莫虚荣攀比,不要随意向外人透露和炫耀自己家庭的情况,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伤害。不要轻易相信他人的哄骗,遇事多留个心眼,警惕各种不良诱惑,对陌生人给的玩具和食品等不要轻易接受。要学会用报警、呼救、对抗等方法抵抗不法侵害。

  只有从小处入手,一点一滴的渗透教育,法制教育才能有效,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20xx年9月11日,全县小学三年级教师参加了《道德与法治》培训,虽

  然只有短短的一天时间,但是我获益匪浅。虽然是网络学习,但课堂上每一位学员听得都很认真,网授专家的讲解更是声情并茂。下面我从两个方面阐述我这次培训的心得体会。

  一、首先是思想上的转变。

  4/5

  本学期我所任科目是三年级语文和《道德与法治》。说实在的,开学一周了,《道德与法治》我还没有上过这门课程,在我的思想中,一直把它当副科,感觉这门学科抽时间突击简单讲讲就行,但今天听了网络培训老师的讲课以后,我感到上好法制课是多么关键的事情啊!我们的教育恰恰缺乏的就是对孩子的思想上、心理上、行为上的教育啊!育人先育心,一味地抓高分,升学率,使我们的孩子失去了快乐,失去了个性的开展,也更失去了我们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现在的孩子不知道感恩的很多,不讲诚信的很多,不文明的很多,不勤俭的很多所有这些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我想通过这次学习,首先值得反思的就是我们的教育,特别是我们担任此科目的老师们,肩上的胆子很重,我们必须把法制课当回事,还要把它上好。

  二、树立不断学习的观念。

  在这次培训中,陶元红老师和章乐老师的讲解让我折服,与他们的差距真是太大了,我想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这个飞速开展的社会的需要,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游刃有余,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效劳。再次感谢领导给的这次学习的时机!

  此次培训在专家和名师的精彩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面对新教材,我们要多思考,多研究,理清教材中的明线和暗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书育人,用德浸润和温暖儿童心灵,用法呵护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5/5

  

  

篇八: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体会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3篇

  法制教育不仅要向青少年宣传遵纪守法的重要意义,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认识到:法律不仅是对自制行为的约束,更是捍卫尊严,下面给大家分享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欢迎借鉴!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19月11日,全县小学三年级教师参加了《道德与法治》培训,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时间,但是我获益匪浅。虽然是网络学习,但课堂上每一位学员听得都很认真,网授专家的讲解更是声情并茂。下面我从两个方面阐述我这次培训的心得体会。

  一、首先是思想上的转变。本学期我所任科目是三年级语文和《道德与法治》。说实在的,开学一周了,《道德与法治》我还没有上过这门课程,在我的思想中,一直把它当副科,感觉这门学科抽时间突击简单讲讲就行,但今天听了网络培训老师的讲课以后,我感到上好法制课是多么关键的事情啊!我们的教育恰恰缺乏的就是对孩子的思想上、心理上、行为上的教育啊!育人先育心,一味地抓高分,升学率,使我们的孩子失去了快乐,失去了个性的发展,也更失去了我们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现在的孩子不知道感恩的很多,不讲诚信的很多,不文明的很多,不勤俭的很多……所有这些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我想通过这次学习,首先值得反思的就是我们的教育,特别是我们担任此科目的老师们,肩上的胆子很重,我们必须把法制课当回事,还要把它上好。

  二、树立不断学习的观念。在这次培训中,陶元红老师和章乐老师的讲解让我折服,与他们的差距真是太大了,我想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的需要,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游刃有余,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再次感谢领导给的这次学习的机会!此次培训在专家和名师的精彩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面对新教材,我们要多思考,多研究,理清教材中的明线和暗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书育人,用德浸润和温暖儿童心灵,用法呵护儿童健康快乐成长。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2肩负着学校的深切厚望,我于10月8日有幸赴南京师范大学参加了部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培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前身是《小学品德与生活》《小学品德与社会》,根据国家、省、市各级文件精神,自秋季一年级开始,统一更名为《道德与法治》。培训教师的培训讲座循循善诱、娓娓道来,从他们的身上,透出一种智慧的力量,教育艺术的魅力。通过培训,使参与者对今后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有了全新的领悟。如今,培训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进行了一半,以下是这几天我对这几次讲座的浅薄的见解与体会:听的第一场讲座是成尚荣老师的《道德教师的专业成长》,我虽然不是专业的道德教师,但被成尚荣老师的人格魅力和渊博的知识深深吸引。因此,对这堂课非常有兴趣,津津有味地认真聆听成老师的独到见解。

  首先,成老师论述了道德和法治的关系,两者是相互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而这门课程,是一门道德与法律的相结合的课程。“法治是对道德的支撑,道德是最高的法律,道德在人们心中,离不开道德的滋养。”我对成老师这句话有着深刻的感触,这句话我的见解是:法治是道德的保障,如果没有法治,道德会被随意破坏与践踏,法治约束着我们的行为,朝着道德的方向发展,而法治本身就是最基本的道德。道德是法治的最高的体现,法治应该是为道德服务的,如果法治背离的道德,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由于某种情况下,法治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道德还是对法治的一种补充。两者是相互依存、支撑与补充的。接着,成老师从“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论述了道德教师该如何进行专业成长,我从中收获良多,不仅清楚了国内道德教育的方向,而且了解到国外道德教育的成果。总而言之,通过这次讲座,让我看到了道德教育的曙光和希望,今后一定要认认真真上好每一堂道德课,虽然的一个老师的力量有限,但是千千万万的老师也是由一个教师组成,只有我们每一个人都做好,我国的国民素质、道德水平才会慢慢的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才会越来越好。

  第二场是孙彩平老师的《小学道德与法治低段教材整体解读》,孙老师这堂课让我们非常直观的认识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内容,非常有指导意义。

  专家讲到新旧教材的不同,并进行了对比,新教材将德育与法制教育相融合,落实《课标》要求和大纲精神,这是

  一个渐进的过程、传承的过程,还讲到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目标、内容、工作要求。专家还列出了小学一二年级法制教育图谱,并列举了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编写单元课例,教材按儿童的生活路径,以儿童的成长与发展的生活逻辑为核心设计的。教材中的主体是儿童,教材的内容是儿童的生活。教材关注一年级学生的整体成长、生活;了解学校生活的两个主体生活方式;学会玩,并且有意义地玩;学会主动思考,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有想法的参与学习。整本教材洋溢着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从多元的生活世界,力图体现多元、开放、平等、包容的价值观。新教材具备了以儿童的生活视角和路径,形成生活内容和教学相统一的叙事逻辑,教材力图体现和谐与温暖的情怀,体现着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与温暖的关系。学生从课本中能学会做事、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学习,让自己努力从适应制度走向自理、自律、自觉、自主。

  新教材中没有了说教性的内容,各册设计了相对集中的教育主题,呈现方式体现了儿童的审美需求,突出趣味性,激发了学生想象力,力求从生活中的小事中渗透法制教育。道德与法治教育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启发,教师不仅要向学生呈现良好的道德实例和现实需求的法治知识,也应和学生一起解读、分析,更要带学生们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观察、思考、感悟、实践。

  面对新教材,我们要多思考,多研究,做一名学习型、研究型、实践型、反思型的教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书育

  人,做一位有眼光、有底蕴、有情怀的教育者,用德浸润儿童心灵,用法呵护儿童成长。

  另外,汪凤炎老师的《做一个德才一体的智慧型教师》讲座也让我记忆犹新,对今后我教学有着很重要指导性意义。

  首先,汪老师提出,“为什么要做一个德才一体的智慧型教师”的这样一个命题,他是从“德多才少”、“才多德少”这两点来加以解释。而我听后的见解是,德和才一样重要,有才无德比有德无才更危险,就像我曾经和学生开过一句玩笑话说的那样——“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有才无德的人有头脑、有技术、有能力,他们如果做坏事,造成的社会危害会更大。所以,我们作为一个老师,是学生的榜样,模仿的对象。如果做不到德才兼备,也就枉为人师了。然后,炎老师从理论基础、具体措施这两方面提出,我们该如何去做一个德才一体的教师,他的智慧与理论让我十分折服,今后一定要把其具体运用到我的教学生活当中去。

  还有很多老师的讲座非常精彩,就不一一道来。他们的智慧、理论深深地影响了我,让我看到了道德教育的光亮,照引着我的教育职业生涯。此次培训进行到这里,我受益匪浅,在老师精彩的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这将成为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正确掌握新教材的重难点、驾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宝贵经验。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3培训中,我在方老

  师的讲解下对新教材有了较深入的理解。可以说新教材对我们教师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通过这次培训我所获得的感想与体会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一、知道了新教材的编列目的、内容的设计培训中,方老师主要从三个维度来阐述新教材编列的目的,使我清楚的认识到教科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列目的在于同世界性学校德育变革相接轨,以顺应时代的变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新教材内容的设计重点在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关系上,采取的内容编列策略是知识、技能引领,活动穿插,在学习知识、技能中来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同时,在解决日常问题的活动过程中适时地结合学生身边的例子加以讲解,这样有助于提高课程教学的整体效果。教学内容的设计与选编符合国家对课程标准制定要求,教材内容丰富,难度适中,对有关基本知识编排和叙述,正确、合理、也符合科学性。教材中的知识点相比以前老版的《思想品德》来说较新颖、实用。通过学习,使我清楚的认识到新教材的内容是由哪些单元组成,各单元又有哪些知识点的组成,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方老师所提供的知识框架对我们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二、认识到整体把握《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重要性整体把握新教材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只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只有清晰地

  认识并把握好课程知识的主线,才能更好地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因此较好的整体把握政治新教材、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教材的结构,对于一个新入门的政治教师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三、认识到应该如何掌握新教材中的重难点通过方老师、安老师的经典剖析,使我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新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怎样才能将一个个知识点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政治教学过程中。我已经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学习,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新教材贵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在通俗易懂但却蕴含人生哲理的知识点中轻松愉快的提高内在的政治素养,形成科学合理的人生观,价值观。此次培训,受益匪浅,在方丽敏、安子琴老师精彩的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这将成为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正确掌握新教材的重难点、驾驭政治课堂的宝贵经验。

  

  

篇九: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体会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肩负着学校的深切厚望,我于10月8日有幸赴南京师范大学参加了20xx年部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培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前身是《小学品德与生活》《小学品德与社会》,根据国家、省、市各级文件精神,自20xx年秋季一年级开始,统一更名为《道德与法治》。培训教师的培训讲座循循善诱、娓娓道来,从他们的身上,透出一种智慧的力量,教育艺术的魅力。通过培训,使参与者对今后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有了全新的领悟。

  如今,培训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进行了一半,以下是这几天我对这几次讲座的浅薄的见解与体会:

  听的第一场讲座是成尚荣老师的《道德教师的专业成长》,我虽然不是专业的道德教师,但被成尚荣老师的人格魅力和渊博的知识深深吸引。因此,对这堂课非常有兴趣,津津有味地认真聆听成老师的独到见解。

  首先,成老师论述了道德和法治的关系,两者是相互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而这门课程,是一门道德与法律的相结合的课程。“法治是对道德的支撑,道德是最高的法律,道德在人们心中,离不开道德的滋养。”我对成老师这句话有着深刻的感触,这句话我的见解是:法治是道德的保障,如果没有法治,道德会被随意破坏与践踏,法治约束着我们的行为,朝着道德的方向发展,而法治本身就是最基本的道德。道德是法治的最高的体现,法治应该是为道德服务的,如果法治背离的道德,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由于某种情况下,法治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道德还是对法治的一种补充。两者是相互依存、支撑与补充的。接着,成老师从“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论述了道德教师该如何进行专业成长,我从中收获良多,不仅清楚了国内道德教育的方向,而且了解到国外道德教育的成果。总而言之,通过这次讲座,让我看到了道德教育的曙光和希望,今后一定要认认真真上好每一堂道德课,虽然的一个老师的力量有限,但是千千万万的老师也是由一个教师组成,只有我们每一个人都做好,我国的国民素质、道德水平才会慢慢的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才会越来越好。

  1

  第二场是孙彩平老师的《小学道德与法治低段教材整体解读》,孙老师这堂课让我们非常直观的认识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内容,非常有指导意义。

  专家讲到新旧教材的不同,并进行了对比,新教材将德育与法制教育相融合,落实《课标》要求和大纲精神,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传承的过程,还讲到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目标、内容、工作要求。专家还列出了小学一二年级法制教育图谱,并列举了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编写单元课例,教材按儿童的生活路径,以儿童的成长与发展的生活逻辑为核心设计的。教材中的主体是儿童,教材的内容是儿童的生活。教材关注一年级学生的整体成长、生活;了解学校生活的两个主体生活方式;学会玩,并且有意义地玩;学会主动思考,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有想法的参与学习。整本教材洋溢着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从多元的.生活世界,力图体现多元、开放、平等、包容的价值观。新教材具备了以儿童的生活视角和路径,形成生活内容和教学相统一的叙事逻辑,教材力图体现和谐与温暖的情怀,体现着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与温暖的关系。学生从课本中能学会做事、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学习,让自己努力从适应制度走向自理、自律、自觉、自主。

  新教材中没有了说教性的内容,各册设计了相对集中的教育主题,呈现方式体现了儿童的审美需求,突出趣味性,激发了学生想象力,力求从生活中的小事中渗透法制教育。道德与法治教育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启发,教师不仅要向学生呈现良好的道德实例和现实需求的法治知识,也应和学生一起解读、分析,更要带学生们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观察、思考、感悟、实践。

  面对新教材,我们要多思考,多研究,做一名学习型、研究型、实践型、反思型的教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书育人,做一位有眼光、有底蕴、有情怀的教育者,用德浸润儿童心灵,用法呵护儿童成长。

  另外,汪老师的《做一个德才一体的智慧型教师》讲座也让我记忆犹新,对今后我教学有着很重要指导性意义。

  首先,汪老师提出,“为什么要做一个德才一体的智慧型教师”的这样一个命

  2

  题,他是从“德多才少”、“才多德少”这两点来加以解释。而我听后的见解是,德和才一样重要,有才无德比有德无才更危险,就像我曾经和学生开过一句玩笑话说的那样——“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有才无德的人有头脑、有技术、有能力,他们如果做坏事,造成的社会危害会更大。所以,我们作为一个老师,是学生的榜样,模仿的对象。如果做不到德才兼备,也就枉为人师了。然后,炎老师从理论基础、具体措施这两方面提出,我们该如何去做一个德才一体的教师,他的智慧与理论让我十分折服,今后一定要把其具体运用到我的教学生活当中去。

  还有很多老师的讲座非常精彩,就不一一道来。他们的智慧、理论深深地影响了我,让我看到了道德教育的光亮,照引着我的教育职业生涯。此次培训进行到这里,我受益匪浅,在老师精彩的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这将成为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正确掌握新教材的重难点、驾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宝贵经验。

  9月我有幸参加了经开区教研室组织的一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教师培训。通过这次的培训,使原来懵懵懂懂的我收获颇多,专家和老师们的讲解,为我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下面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通过老师的经典剖析,使我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新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我已经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学习,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新教材贵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在通俗易懂但却蕴含人生哲理的知识点中轻松愉快的提高内在的政治素养,形成科学合理的人生观,价值观。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一年级是培养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作为教师,应在道德与法治课中,以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为目标,抓细抓实,让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新知识,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加强行为训练,使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主动学习,爱上学习。

  3

  这次培训使我受益匪浅,今后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认真、细致地解读教材,真正领悟编者的设计意图,一切要从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孩子们爱上《道德与法治》这一门课,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

  七月七日参加了由涪陵区教委组织的部编《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培训,时间两天,上午听了一年级和二年级《道德与法治》示范课各一节,并观看了教育部副部长朱之文的讲话视频,下午听了两位授课老师的教学反思和县小学教研室钟晓菊老师对《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详细解读。这一天的培训,总体感觉是严谨且高效,受益匪浅。

  伍才英老师上的一年级《校园里的号令》一课,充分利用学校资源,让学生感受校园里的各种铃声,通过听一听、辨一辨、说一说、演一演等活动,不仅使学生明确了学校各种铃声的含义,并受到了“遵守秩序,快乐生活”的“法治”教育。这节课在两个地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是有效的组织教学,针对刚入学的孩子,采用对口令、小组竞赛、表扬激励等方式,行之有效,课堂井然有序,彰显了教师超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二是引入“校园童谣”,学生对“铃声下的规范”学得快,记得牢。

  罗英老师上的二年级《团团圆圆过中秋》一课,巧妙地把对中秋的学习,用找中秋、知中秋、过中秋、品中秋、迎中秋等系列活动贯穿其中,并紧密结合当地的民风民俗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使学生既了解了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又得到了“珍爱亲情、友情,积极、愉快地生活”的情感体验。

  听了朱之文副部长的讲话,我们懂得了,这次中央统编三科教材一方面是形势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解决教材存在问题和不足的需要,我们要从落实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标,提升教育质量等高度充分认识新编教材的意义。要准确理解和把握三科统编教材的思想和内容,从理念层面,一是要突出德育为魂,二是要突出能力为重,三是要突出基础为先,四是要突出创新为上。在内容上,要突出重点,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家主权教育和法治教育等内容。对统编教材的使用一要高度重视,二要强化培训,三要加强教研,四要落实保障措施,五要加强舆论引导。我们对新教材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4

  钟晓菊老师的培训,从统编教材的新变化、教材的编写思路有及教材解读和教学建议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使我明确了在《道德与法治》低年段,需要摒弃那种认为法治教育就是讲法条、讲案例的观念,把传播法的理念、精神、价值贯穿于儿童日常的生活当中。知道了对于小学低年级而言,一个人如果从小就接受以权利义务、公平正义、责任担当为主的法治教育,长大后便更有希望成为一名具备规则意识、程序观念等法治意识的公民。钟老师的培训通过课件全面展示,生动而且具体,使人印象深刻,对我们今后的日常教学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培训是短暂的,付诸实践是我们艰巨而繁重的任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必须经常复习培训内容,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合适的课程资源充实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科的教育理论作指导,以课例、课题研究为抓手,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创造性地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5

  

  

篇十: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体会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范文4篇

  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范文1

  培训中,我在方老师的讲解下对新教材有了较深入的理解。可以说新教材对我们教师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通过这次培训我所获得的感想与体会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一、知道了新教材的编列目的、内容的设计

  培训中,方老师主要从三个维度来阐述新教材编列的目的,使我清楚的认识到教科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列目的在于同世界性学校德育变革相接轨,以顺应时代的变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新教材内容的设计重点在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关系上,采取的内容编列策略是知识、技能引领,活动穿插,在学习知识、技能中来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同时,在解决日常问题的活动过程中适时地结合学生身边的例子加以讲解,这样有助于提高课程教学的整体效果。教学内容的设计与选编符合国家对课程标准制定要求,教材内容丰富,难度适中,对有关基本知识编排和叙述,正确、合理、也符合科学性。教材中的知识点相比以前老版的《思想品德》来说较新颖、实用。通过学习,使我清楚的认识到新教材的内容是由哪些单元组成,各单元又有哪些知识点的组成,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方老师所提供的知识框架对我们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

  二、认识到整体把握《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重要性

  整体把握新教材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只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只有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课程知识的主线,才能更好地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因此较好的整体把握政治新教材、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教材的结构,对于一个新入门的政治教师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三、认识到应该如何掌握新教材中的重难点

  通过方老师、安老师的经典剖析,使我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新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怎样才能将一个个知识点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政治教学过程中。我已经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学习,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新教材贵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在通俗易懂但却蕴含

  人生哲理的知识点中轻松愉快的提高内在的政治素养,形成科学合理的人生观,价值观。

  此次培训,受益匪浅,在方丽敏、安子琴老师精彩的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这将成为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正确掌握新教材的重难点、驾驭政治课堂的宝贵经验。

  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范文2

  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对中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必须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采取多种形式,分层实施才能提高教育效果,增强学生自我约束能力。

  20xx年10月17日,我有幸在加来中心学校参加部编教材网络培训会。通过学习,本人受益非浅,对依法执教、关爱学生、无私奉献等概念的。我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了《教师法》等重要理论内涵有了更深层次的诠释。下面,我就谈一谈学习的感想:

  (一)区分层次,继续上好法制课。

  在全县小学三年级以上学生中开设法律常识课,列入课表。要做到有计划、有课时、有教师、有教材,并密切联系学生思想实际,使学法、用法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同时,要按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法律常识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增强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二)形式多样,提高法制教育效果。

  一是举办主题班队会、开展社会调查、知识竞赛、社会实践等活动,是学校开展法制教育的重要形式。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形式,通过宣讲法律故事,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教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育效果。二是开展社区教育活动。要依靠村委会协助学校和家长做好所在区域学生假期的学习生活及教育活动,共同做好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特别是做好对“行为偏常”学生的帮教工作,努力切断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源头,确保学生不出问题。

  (三)突出重点,提高法制教育针对性。

  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法制教育,除进行必要的法律知识教育,培养学生法制观念外,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根据青少年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对少数有不良行为以及有不良行为倾向的“问题学生”实施重点帮扶,预防和减少犯罪。一是要求各中学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发动教师对全体学生家庭情况进行调查,对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的学生的校内外表现重点掌握,对有不良行为的.学

  生,及时与家长联系,互通信息,同时,学校领导、老师结对帮扶,防患于未然。二是做好后进学生的转化工作,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重要一环。

  在学习了有关法律知识后,让我更明确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该履行的义务和遵守的行为规范。在没有法律约束的时候,教师的教育教学是凭职业道德、凭良心。学校是培养教育下一代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要阵地,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对学生坚持正面教育,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教师要面向学生,对全体学生负责,不要偏爱一部分人,歧视另一部分人。对于优缺点、错误的学生,要深入了解情况,具体分析原因、满腔热情地做好他们的思想转化工作。要善于发现、培养和调动后进生身上的积极因素,肯定他们的微小进步,尊重他们的自尊心,鼓励他们的上进心,帮助他们满怀信心的成长。对于极个别屡教不改、错误性质严重、需要给予纪律处分的学生,也要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以理服人,不能采用简单粗暴和压服的办法,更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为此教师法规定了教师体罚学生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在学法过程中,我更进一步认识到,在教学生活中,教师要平等对待学生,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特别作为一个班主任更应该对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多接触,多了解,和学生们主动沟通,谈谈学生在生活中的困难或疑惑不解的问题。对学生能够善于引导,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知道是非对错。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参与了过程,能比较好的完成学生德育工作的教育。

  对于教师本身,一要注重自己的师德学习,二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在《教师法》中,这两点是教师的为师之本。平日里要主动多参加培训和业务学习,多向优秀教师和老教师请教他们的经验和优秀的教学方法,多听一下优秀教师的课,增强自己的业务能力。

  作为教师,知法是重要的权利义务,学法是重要的必修课程,守法是重要的师德内容,用法是重要的基本功架,护法是重要的基本职责。让我们与法同行,做一名让人民满意的合格的人民教师。

  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范文3

  20xx年8月22日,为期两天的小学三至六年级的《道德与法治》培训开始了,领导在培训开始前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进行解读,提醒大家认真学习,通过本次培训对教材有进一步的理解,并把所学运用到自己以后的日常教学中,真正做到道德与法治从娃娃抓起,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

  《道德与法治》课程主要依据是《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和《青少年法制教育大纲》,在小学阶段着重普及宪法常识,养成守法意识和行为习惯,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法、身边的法,培育学生的国家观念、规划意识、诚信理念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通过本次培训,我对于《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用意和整体规划有了更深的理解,在小学阶段,我们需要摒弃那种认为法治教育就是讲法

  条、讲案例的观念,把传播法的理念、精神、价值贯穿于学生日常的生活当中。我通过培训总结了该学科教学的三大性质: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

  1、生活性

  珍视学生的生活为宝贵的课程资源。课程学习本身是学生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真实体验生活、主动参与生活、创造生活的过程。

  本课程遵循学生生活的逻辑,以学生生活中的需要和问题为出发点;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为课程的基本追求。

  2、活动性

  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传递和接受,以活动为教和学的基本形式。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学生直接参与的各种主题活动、游戏或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和主动建构来实现。

  学习是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注重学生在体验、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实现社会性发展。课程设计与实施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在亲身参与丰富多样的社会活动中,逐步形成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3、开放性

  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学生的其他生活空间;教学时间在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灵活而弹性地延展。

  内容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有弹性地吸纳鲜活的社会生活事件;教学空间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从课堂向学校、家庭和社区扩展。

  一个人的成长就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对于小学生来说,行为合乎规范,要比记住许多该方面的知识、名词、条例法规更为重要,这门课程不是要让学生说出来,而是要他们通过自身体验、探索、讨论和总结后做出来。努力上好每一节课,真正从小学阶段抓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及法治的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健全的人格体系和较高的公民道德素养,为他们以后在法治社会的生存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范文4

  今天,我们学校组织全体道德与法治任课教师和部分自愿参加培训的教师培训小学生道德与法治,培训时间虽短,却让我感受到小学生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有了以下的心得体会:

  现在,未成年人的犯罪率逐年上升,并且恶意犯罪的情况也有抬头的趋势,这和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相对欠缺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学校又是未成年人学习知识的第一阵地,加强学校的法制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最好办法。那么中小学法制教育的现状如何呢?

  首先,教育部门缺乏对学校法制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法制教育流于形式化。学校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阵地,但在学校教育中,与其他课程相比,法制教育仍然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所以教育主管部门应重视学校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应该认识到加强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必不可少。其次,任课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教师队伍缺乏专业化,学生积极性不高。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搞好青少年法制教育,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不仅是提高青少年自身素质,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同时也是振兴中华民族的需要。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学校的法制教育,要全面贯彻中央《关于基础教育与发展的决定》《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德育教育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意见》精神和中央两部“四五”普法规划的要求,加强中小学法制课程建设,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法制教育教学内容,要把法制教育课纳入教学大纲,规定具体的课时安排,争取在升学考试中加入法律知识的内容。司法、教育等部门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心理特点、接受能力、知识结构编写出统一标准、通俗易懂的法制课教材。

  小学法制教育注重文化课而忽略学生的道德法制教育,学校没有专门的法制教育人才,虽然授课教师一定程度上了解法律知识教育,但并不系统、全面。昌邑市围子小学的田亚卿与满晓红两位老师认为,要使小学生成长为一个思想健康、人格健全的人,作为老师应对法制教育引起高度重视,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事做起,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自觉守法。

  教育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涉及法律法规。比如怎么样过马路,不能打扰别人休息,不能破坏文物,在乘坐交通工具时要注意什么等。有很多事情在一些同学看来是不起眼的小事,像随地吐痰,乱闯红灯,实际上这样做已经是违法了。因此大家要学习法律,增强是非判断能力,自觉遵守校规校纪、法律法规。

  二、从身边做起,预防犯罪。

  我们积极学习《中小学生守则》,警惕学习生活中的不良行为,加强自身修养,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要珍惜学习机会,自觉接受家庭和学校的教育

  管理。要提高鉴别能力,不要学习和模仿电视、电影和文学作品中的犯罪行为。要谨慎交朋友,不要和社会上品性不端的闲散人员交往,特别是那些有前科劣迹的人。切莫虚荣攀比,不要随意向外人透露和炫耀自己家庭的情况,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伤害。不要轻易相信他人的哄骗,遇事多留个心眼,警惕各种不良诱惑,对陌生人给的玩具和食品等不要轻易接受。要学会用报警、呼救、反抗等方法抵制不法侵害。

  只有从小处入手,一点一滴的渗透教育,法制教育才能有效,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篇十一: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体会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的心得体会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通过对道德与法治的评价,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水平、行为转变的情况做出确认,以促进学生的道德认识和行为的形成。下面给大家分享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欢迎借鉴!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1

  培训中,我在方老师的讲解下对新教材有了较深入的理解。可以说新教材对我们教师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通过这次培训我所获得的感想与体会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一、知道了新教材的编列目的、内容的设计

  培训中,方老师主要从三个维度来阐述新教材编列的目的,使我清楚的认识到教科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列目的在于同世界性学校德育变革相接轨,以顺应时代的变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新教材内容的设计重点在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关系上,采取的内容编列策略是知识、技能引领,活动穿插,在学习知识、技能中来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同时,在解决日常问题的活动过程中适时地结合学生身边的例子加以讲解,这样有助于提高课程教学的整体效果。教学内容的设计与选编符合国家对课程标准制定要求,教材内容丰富,难度适中,对有关基本知识编排和叙述,正确、合理、也符合科学性。教材中的知识点相比以前老版的《思想品德》来说较新颖、实用。通过学习,使我清楚的认识到新教材的内容是由哪些单元组成,各单元又有哪些知识点的组成,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方老师所提供的知识框架对我们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

  二、认识到整体把握《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重要性

  整体把握新教材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只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只有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课程知识的主线,才能更好地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因此较好的整体把握政治新教材、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教材的结构,对于一个新入门的政治教师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三、认识到应该如何掌握新教材中的重难点

  通过方老师、安老师的经典剖析,使我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新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怎样才能将一个个知识点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政治教学过程中。我已经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学习,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新教材贵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在通俗易懂但却蕴含

  人生哲理的知识点中轻松愉快的提高内在的政治素养,形成科学合理的人生观,价值观。

  此次培训,受益匪浅,在方丽敏、安子琴老师精彩的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这将成为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正确掌握新教材的重难点、驾驭政治课堂的宝贵经验。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2

  感觉很久都没有遇到过这样质量高的培训了。这次学习,让我收获匪浅。总觉得意犹未尽,还想继续学习,让更多精彩的知识和思想进入自己的大脑中,指导自己的教学。现将自己的一些心得整理如下:

  一、教师要树立人格威信。

  《道德与法治》要教得好,首先得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让自己的道德和人格魅力从行动上去影响学生。

  1、老师首先要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建立起专业威信。要懂得教什么、懂得怎么教,懂得如何高效地教。这样才能让人有信服力,让孩子尊重,让孩子信服。

  2、做一个善于发现、表扬学生优点的老师。在皮格马利翁的故事中,我们知道了在本质上,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所以,当我们面对孩子的时候,对孩子的评价,应该自己斟酌。这样说了,就能让他改掉以前的坏毛病吗?我有没有其他的更好的方法来纠正他?

  3、让自己更有耐心。对于孩子的坏毛病,要充分认识到坏毛病的顽固恢复现象,要反复抓,抓反复。察觉到不对就应该纠正,而不是抱着一劳永逸的天真想法。

  4、采用“说服”的方式对待孩子,应该用“名片效应”拉近孩子们的距离。“你们怎么搞的”只会把自己推向孩子的反面,让孩子心理距离更远。然后用“门槛效应”“得寸进尺”,让孩子一步一步完成小目标,强化后达到需求。用“南风效应”润物无声,避免劈头盖脸的惩罚,让孩子保留自尊心。最后避免超限效应,“点到为止”,避免长篇大论惹人厌烦,讲清规则即可。

  5、如果真的要惩罚孩子,应该选择在一个相同的情境中进行。吃饭时候骂孩子上学做的不好的事只会让人觉得反感,应该在有空档时,或者在他欺负人的时候进行教育。

  6、惩罚时还需要注意方式,要尽量让孩子喜欢的目标不要达成。在喜欢讲话时,老师、父母的责骂,只会让他骂的更凶,助长了行为的强度。在喜欢游泳时,朝着河里追只会让他达成“去河里游泳”的愿望,应该从河边往岸上赶。

  人格威信是从教学生活中一点一滴的积累起来的,应该从小事做起。

  二、在教学中,要把握一些关键问题。

  《道德与法治》不是简单的一堂课,它是知识的总和,教导学生如何生活,但又在此之上拔高,更进一步的培养孩子的人格素养,形成真正的道德。因此,需要重视的问题如下:

  2、教学设计的“主题性”。低段每册都有一个相对集中的教育主题,每个学期都有一个学期教学目标。在此我们可以知道我们这门课的定位是什么。根据这个教学目标,我们可以知道:课程标准;孩子道德发展的转光,生活的现实情况,需要解决什么。从孩子的成长中,需要完成什么任务。

  3、学习方式的探究性。一年级学习的主要方式是感受体验型。二年级到的学习的方式由体验型变为了探究型。如在二年级的辨析式环节中,不是列出情况判断对错,而是应该考虑各种情况进行判断。

  4、辨析问题的开放性。我们在判断问题时,往往应该思考问题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而不是单纯地判断对错。

  5、范例的示范性。在课文中的例子,如果要进行替换,需要想想是不是问题被替换掉了,或者教学的思路被替换掉了。

  6、教学设计的选择性。

  7、教学过程中的“实在性”。在课堂上,最重要的不是让孩子讲正确的话,而是讲真是真诚的话。

  三、对自己教学课程的反思。

  我再上《我是一张纸》时,教学目标是:为什么要节约用纸。推论步骤为:纸用途广,纸来之不易,纸历史悠久,从而推断出,应该节约用纸。

  但实际上,有用才是资源,这是功利性的逻辑。如果对我们有用作为该不该珍惜的评判标准,那么即使是美,也是为了我们生活的装饰品。那些纯粹为了好玩、纯粹的奇妙,就会消失掉。

  思维是有习惯性的,如果用经济学原理去解释纸的来之不易才能珍惜,那么久不是纯粹的德行。文化把历史换成了数学概念,对人文方面的感知就少了。德育,

  不是知识的堆砌、技术的难易、功利性的判断。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从“节约用纸”到“我是一张纸”的概念性转换。

  正确的做法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共在”的世界观——我与世界息息相关。纸对我们是“陪伴”,是“朋友”,而不是“工具”和“资源”。

  纸有着丰富的样子,与我们时刻相伴。我们用什么样的态度、情绪去与纸思考、互动,他们也会变成相应的样子。例:纸经过加工后,变成了一朵花。他是我们息息相关的心情之花。艺术能让纸变成“艺术的纸”,快乐能让纸变成“快乐的纸”。

  纸是生命的转化,是智慧的结晶。从树到树叶,再到纸,大树的生命力转化到了我们每个人的身边,少用一张纸,就是挽救了一分树的生命。

  同时,纸也是先人的智慧结晶。纸是中国人的骄傲,他是我们对世界的贡献。在我们手里的纸,穿越过悠悠岁月,从发明第一张纸的祖先手里,传到了我们的手里。“悠久的'历史”中,流淌的是智慧、是文化。

  总而言之,我们这门《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以孩子的德育为主的课程。在教学中,应该对如何培养孩子的德育做出贡献,而不是简简单单的培养孩子的生活技能。

  在我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修行自己的品德,让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的影响身边的孩子,同时,在备课中也尽量以纯粹的道德进行考虑,而不是用功利性等错误的思想指引孩子。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3

  9月11日,全县小学三年级教师参加了《道德与法治》培训,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时间,但是我获益匪浅。虽然是网络学习,但课堂上每一位学员听得都很认真,网授专家的讲解更是声情并茂。下面我从两个方面阐述我这次培训的心得体会。

  一、首先是思想上的转变。

  本学期我所任科目是三年级语文和《道德与法治》。说实在的,开学一周了,《道德与法治》我还没有上过这门课程,在我的思想中,一直把它当副科,感觉这门学科抽时间突击简单讲讲就行,但今天听了网络培训老师的讲课以后,我感到上好法制课是多么关键的事情啊!我们的教育恰恰缺乏的就是对孩子的思想上、心理上、行为上的教育啊!育人先育心,一味地抓高分,升学率,使我们的孩子失去了快乐,失去了个性的发展,也更失去了我们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现在的孩子不知道感恩的很多,不讲诚信的很多,不文明的很多,不勤俭的很多……所有这些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我想通过这次学习,首先值得反思的就是我们的教育,特

  别是我们担任此科目的老师们,肩上的胆子很重,我们必须把法制课当回事,还要把它上好。

  二、树立不断学习的观念。

  在这次培训中,陶元红老师和章乐老师的讲解让我折服,与他们的差距真是太大了,我想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的需要,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游刃有余,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再次感谢领导给的这次学习的机会!

  此次培训在专家和名师的精彩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面对新教材,我们要多思考,多研究,理清教材中的明线和暗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书育人,用德浸润和温暖儿童心灵,用法呵护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4

  9月11日上午我参加了焦作市名师工作室组织的《道德与法治》培训活动。听取了郑州市中原区研究室教研员王娴老师的讲座,收益匪浅。她从理解课程、解读教材、和研究教法等三个方面进行讲解。最后还观看了他指导的获国家级奖项的课,不仅有理论的指导,还有更直观的课堂教学。让我对新编《道德与法治》教材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从而让我懂得了怎么才更好的把握好教材,如何有效地去教,下面就谈谈几点我的学习体会。

  首先王娴老师先分析了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德育课堂教学严重脱离儿童的现实生活。课堂教学局限于书本的世界内,回避了纷杂的现实生活,人为地造成了“纯而又纯”的教育,很多老师基本靠说教进行道德教育,学生没有良好的道德情感体验,他们所经历的书本世界无法与生活世界沟通起来。反思我之前的课堂教学,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不能脱离孩子们的生活。

  专家又深入的分析了问题的根源所在。首先明确《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这个课程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综合性。课程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用“三条轴线”、“四个方面”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其中,“健康的、安全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愉快积极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主调。“负责人、有爱心地生活”是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切记不能照本宣科,教师必须能够真正的理解教材、驾驭教材,凭借教材所呈现的话题、范例来学生激活自己的思想,得出自己的结论。不能光看图说话,要切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师要学会“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然后专家结合三年级的教材给我们详细的解读了新教材。三年级上册教材的学习对象是刚刚升入中年级的学生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为主,思维直观、具体、形

  象。三年级学生:抽象思维开始形成,逐渐向深刻发展。三年级教材既兼顾儿童特点,又注意教材具有的思维含量。每个单元的问题域体现了鲜明的价值导向:《道德与法治》是体现国家意志的课程,承载着重大的历史使命,体现了鲜明的价值导向,具有其它学科课程所不能替代的育人功能。

  接着,老师就每一单元,每一课进行了简要解析,让我们对教材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她又给我们讲解了用好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整体教学建议。最后老师又让我们观看了一节优秀的课堂实录,让我们更直观的看到了《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是什么样的?真是到学生中去,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在生活中去体验,才能获得最直接的感受。

  通过培训,我知道了教材只是媒介,我们要灵活运用教材。要根据自己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搞一些适合自己本班学生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熏陶。老师要引领学生开展活动。玩耍也是学习,在玩中学,不是贪玩。关键是会玩。老师要引导学生,在玩中有收获,在玩的过程中受教育,懂生活规则,遵循游戏规则。让学生认识遵循规则的重要性。就像遵循交通规则,不遵循交通规则,后果会很严重的、在活动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有好的品格,有好的性格。在德,智,体,美,劳中,德育为首。让学生在活动中做人,让学生懂得感恩,爱自己的学校,爱老师,爱父母。接纳父母的不完美,接纳老师的不完美,接纳同学的不完美。允许同学的不同,换位思考,团结同学。

  引领学生发现同学的优点,发现同学的进步,发现同学的闪光点。让学生天天夸自己的同学,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让所有学生充满自信,热爱生活,爱学习。帮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终身学习。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5

  3月19日我参加了夹河镇中心小学组织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新教材教师培训会。此次培训由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唐燕老师主讲。唐燕老师从教材的整体结构、单元及教材内容、教材体现的新思想、教材各课简析、教材使用答疑五个方面对教材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并结合教学案例指导教师如何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

  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我收获颇多。

  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编写是按儿童的生活路径,以儿童的成长与发展的生活逻辑为核心设计的。教材中的主体是儿童,教材的内容是儿童的生活。教材关注三年级学生的整体成长、生活;了解学校生活的两个主体生活方式;学会玩,并且有意义地玩;学会主动思考,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有想法的参与学习。

  整本教材洋溢着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从多元的生活世界,力图体现多元、开放、平等、包容的价值观。新教材具备了以儿童的生活视角和路径,形成生活内容和教学相统一的叙事逻辑,教材力图体现和谐与温暖的情怀,体现着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与温暖的关系。学生从课本中能学会守法、树立规则和公民意识、学会做事、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学习,让自己努力从适应制度走向自理、自律、自觉、自主。

  新教材中没有了说教性的内容,各册设计了相对集中的教育主题,呈现方式体现了儿童的审美需求,突出趣味性,有些还渗入了一些绘本图画和内容,激发了学生们的想象力和思考,力求从生活中的小事中渗透法制教育。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好的道德实例和现实需求的法治知识,也应和学生一起解读、分析,更要带学生们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观察、思考、感悟、实践。

  面对新教材,我们要多思考,多研究,做一名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书育人,做一位有眼光、有底蕴、有情怀的教育者,用德浸润和温暖儿童心灵,用法呵护儿童健康快乐成长。鉴于理想的基础上,我们还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知识。

  

  

篇十二: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体会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的心得体会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的心得体会范文13月19日我参加了夹河镇中心小学组织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新

  教材教师培训会。此次培训由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唐燕老师主讲。唐燕老师从教材的整体结构、单元及教材内容、教材体现的新思想、教材各课简析、教材使用答疑五个方面对教材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并结合教学案例指导教师如何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

  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我收获颇多。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编写是按儿童的生活路径,以儿童的成长与发展的生活逻辑为核心设计的。教材中的主体是儿童,教材的内容是儿童的生活。教材关注三年级学生的整体成长、生活;了解学校生活的两个主体生活方式;学会玩,并且有意义地玩;学会主动思考,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有想法的参与学习。整本教材洋溢着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从多元的生活世界,力图体现多元、开放、平等、包容的价值观。新教材具备了以儿童的生活视角和路径,形成生活内容和教学相统一的叙事逻辑,教材力图体现和谐与温暖的情怀,体现着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与温暖的关系。学生从课本中能学会守法、树立规则和公民意识、学会做事、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学习,让自己努力从适应制度走向自理、自律、自觉、自主。新教材中没有了说教性的内容,各册设计了相对集中的教育主题,呈现方式体现了儿童的审美需求,突出趣味性,有些还渗入了一

  些绘本图画和内容,激发了学生们的想象力和思考,力求从生活中的小事中渗透法制教育。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好的道德实例和现实需求的法治知识,也应和学生一起解读、分析,更要带学生们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观察、思考、感悟、实践。

  面对新教材,我们要多思考,多研究,做一名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书育人,做一位有眼光、有底蕴、有情怀的教育者,用德浸润和温暖儿童心灵,用法呵护儿童健康快乐成长。鉴于理想的基础上,我们还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知识。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的心得体会范文220xx年8月23日,我有幸参加了江西省教育厅组织的教科版《道

  德与法治》材的培训活动,此次培训是由四川成都的一位教学经验丰富且参与了新编写的廖洪森教授给我们讲解,讲解的内容主要分为两块:修订新教材的目的和新旧教材之间存在哪些区别。在将近两天的培训中,我在洪老师的讲解下对新教材有了较深入的理解。可以说新教材对我们教师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通过这次培训我所获得的感想与体会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一、知道了新教材的编列目的、内容的设计培训中,洪老师主要从三个维度(区域维度、理论维度、个体维

  度)来阐述新教材编列的目的,使我清楚的到教科版《道德与法治》

  教材的编列目的在于同世界性学校德育变革相接轨,以顺应时代的变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新教材内容的设计重点在、技能与能力的关系上,采取的内容编列策略是知识、技能引领,活动穿插,在学习知识、技能中来培养学习政治的兴趣。同时,在解决日常问题的活动过程中适时地结合学生身边的例子加以讲解,这样有助于提高课程教学的整体效果。教学内容的设计与选编符合国家对课程标准制定要求,教材内容丰富,难度适中,对有关基本知识编排和叙述,正确、合理、也符合科学性。教材中的知识点相比以前老版的《思想品德》来说较新颖、实用。通过学习,使我清楚的认识到新教材的内容是由哪些单元组成,各单元又有哪些知识点的组成,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洪老师所提供的知识框架对我们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

  二、认识到整体把握《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重要性整体把握新教材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

  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只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只有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课程知识的主线,才能更好地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因此较好的整体把握政治新教材、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教材的结构,对于一个新入门的政治教师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三、认识到应该如何掌握新教材中的重难点

  通过洪老师的经典剖析,使我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新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怎样才能将一个个知识点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政治教学过程中。我已经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学习,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新教材贵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在通俗易懂但却蕴含人生哲理的知识点中轻松愉快的提高内在的政治素养,形成科学合理的人生观,价值观。

  此次培训,受益匪浅,在洪廖森老师精彩的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这将成为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正确掌握新教材的重难点、驾驭政治课堂的宝贵经验。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的心得体会范文39月11日,全县小学三年级教师参加了《道德与法治》培训,虽

  然只有短短的一天时间,但是我获益匪浅。虽然是网络学习,但课堂上每一位学员听得都很认真,网授专家的讲解更是声情并茂。下面我从两个方面阐述我这次培训的心得体会。

  一、首先是思想上的转变。本学期我所任科目是三年级语文和《道德与法治》。说实在的,开学一周了,《道德与法治》我还没有上过这门课程,在我的思想中,一直把它当副科,感觉这门学科抽时间突击简单讲讲就行,但今天听了网络培训老师的讲课以后,我感到上好法制课是多么关键的事情

  啊!我们的教育恰恰缺乏的就是对孩子的思想上、心理上、行为上的教育啊!育人先育心,一味地抓高分,升学率,使我们的孩子失去了快乐,失去了个性的发展,也更失去了我们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现在的孩子不知道感恩的很多,不讲诚信的很多,不文明的很多,不勤俭的很多……所有这些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我想通过这次学习,首先值得反思的就是我们的教育,特别是我们担任此科目的老师们,肩上的胆子很重,我们必须把法制课当回事,还要把它上好。

  二、树立不断学习的观念。在这次培训中,陶元红老师和章乐老师的讲解让我折服,与他们的差距真是太大了,我想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的需要,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游刃有余,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再次感谢领导给的这次学习的机会!此次培训在专家和名师的精彩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面对新教材,我们要多思考,多研究,理清教材中的明线和暗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书育人,用德浸润和温暖儿童心灵,用法呵护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篇十三: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体会

 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3篇)

  【篇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今天在德源学校参加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培训,一天培训颇有收获。

  通过培训,我知道了教材只是媒介,我们要灵活运用教材。要根据自己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熏陶。

  玩耍也是学习,在玩中学,不是贪玩,关键是会玩。老师要引导学生,在玩中有收获,在玩的`过程中受教育,懂生活规则,遵循游戏规则。让学生认识遵循规则的重要性。就像遵循交通规则,不遵循交通规则,后果会很严重的。

  在活动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有好的品格,有好的性格。在德、智、体、美、劳中,德育为首。让学生在活动中做人,让学生懂得感恩,爱自己的学校,爱老师,爱父母。接纳父母的不完美,接纳老师的不完美,接纳同学的不完美。允许同学的不同,换位思考,团结同学。

  引领学生发现同学的优点,发现同学的进步,发现同学的闪光点。让学生天天夸自己的同学,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让所有学生充满自信,热爱生活,爱学习。帮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终身学习。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做诚实守信的好孩子。培养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可以开个辩论会,问题越辩越明。

  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进竞争机制。生活处处皆学习,做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快乐学习。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遇到困难,教会学生想办法,愈挫愈勇。让学生知道,生活中挫折难免,要正确对待挫折。

  老师要认真研读教材,用好教材,结合自己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切实可行的活动。活动是学生自己的亲生经历,具体可感。是学生生活中活生生的例

  子,学生感受就深,就能洗涤孩子的心灵。了解教材编排的意图,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采取合适的措施,与学生一起成长。

  《道德与法治》课虽然是小课堂,反映的却是大社会。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做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们的教科书不是唯一的教材,老师也不是唯一的老师,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方法更不是唯一的,相信我们多样的教学方法,一定会让品社课堂更加生动活泼,绚丽多彩。

  【篇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新版教材的“口语交际”栏目,不是新增的,但内容有些变化,增加了一些有趣的小游戏。比如“传话游戏”,第一个人轻轻说句话,传到最后一排,看看哪组传得又快又准。游戏虽然简单,但游戏过程中锻炼几个能力:一是倾听能力,要专注;二是语言能力,把话说清楚。通过传话游戏,让孩子们学会等待,锻炼专注力。现在都是快阅读,孩子们很难静下心来做一件事,传话游戏能让孩子们学会静下心来做事。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改名《道德与法治》市教科院德育研究中心主任陶元红介绍,今年我市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的教材全部换成了《道德与法治》教材。在新教材版本的采用上,陶元红说,根据教育部“过去采用什么版本现在仍采用什么版本”的原则与要求,今年我市小学一年级的《道德与法治》教材仍有人民教育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北师大出版社三种。过去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成了“部编本”,所以,今年我市将有20余个区县采用“部编本”《道德与法治》教材,10余个区县采用河北人民出版社《道德与法治》教材。新教材《道德与法治》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更进一步强调“道德教

  育”与“法治教育”两大内容。陶元红称,今年新教材《道德与法治》仅局限于小学一年级,从明年起,小学

  所有年级的《品德与生活》教材都将换成新教材《道德与法治》。【篇三】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20**年8月22日,为期两天的小学三至六年级的《道德与法治》培训开始了,

  领导在培训开始前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进行解读,提醒大家认真学习,通过本次培训对教材有进一步的理解,并把所学运用到自己以后的日常教学中,真正做到道德与法治从娃娃抓起,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

  《道德与法治》课程主要依据是《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和《青少年法制教育大纲》,在小学阶段着重普及宪法常识,养成守法意识和行为习惯,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法、身边的法,培育学生的国家观念、规划意识、诚信理念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通过本次培训,我对于《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用意和整体规划有了更深的理解,在小学阶段,我们需要摒弃那种认为法治教育就是讲法条、讲案例的观念,把传播法的理念、精神、价值贯穿于学生日常的生活当中。我通过培训总结了该学科教学的三大性质: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

  1、生活性珍视学生的生活为宝贵的课程资源。课程学习本身是学生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真实体验生活、主动参与生活、创造生活的过程。本课程遵循学生生活的逻辑,以学生生活中的需要和问题为出发点;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为课程的基本追求。2、活动性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传递和接受,以活动为教和学的基本形式。课程的呈

  现形态主要是学生直接参与的各种主题活动、游戏或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和主动建构来实现。

  学习是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注重学生在体验、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实现社会性发展。课程设计与实施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在亲身参与丰富多样的社会活动中,逐步形成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3、开放性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学生的其他生活空间;教学时间在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灵活而弹性地延展。内容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有弹性地吸纳鲜活的社会生活事件;教学空间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从课堂向学校、家庭和社区扩展。一个人的成长就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对于小学生来说,行为合乎规范,要比记住许多该方面的知识、名词、条例法规更为重要,这门课程不是要让学生说出来,而是要他们通过自身体验、探索、讨论和总结后做出来。努力上好每一节课,真正从小学阶段抓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及法治的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健全的人格体系和较高的公民道德素养,为他们以后在法治社会的生存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十四: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体会

 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范

  文(通用3篇)

  新版教材的“口语交际”栏目,不是新增的,但内容有些变化,增加了一些有趣的小游戏。比如“传话游戏”,第一个人轻轻说句话,传到最后一排,看看哪组传得又快又准。

  游戏虽然简单,但游戏过程中锻炼几个能力:一是倾听能力,要专注;二是语言能力,把话说清楚。通过传话游戏,让孩子们学会等待,锻炼专注力。现在都是快阅读,孩子们很难静下心来做一件事,传话游戏能让孩子们学会静下心来做事。

  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改名《道德与法治》市教科院德育研究中心主任陶元红介绍,今年我市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的教材全部换成了《道德与法治》教材。在新教材版本的采用上,陶元红说,根据教育部“过去采用什么版本现在仍采用什么版本”的原则与要求,今年我市小学一年级的《道德与法治》教材仍有人民教育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北师大出版社三种。过去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成了“部编本”,所以,今年我市将有20余个区县采用“部编本”《道德与法治》教材,10余个区县采用河北人民出版社《道德与法治》教材。新教材《道德

  与法治》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更进一步强调“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两大内容。

  陶元红称,今年新教材《道德与法治》仅局限于小学一年级,从明年起,小学所有年级的《品德与生活》教材都将换成新教材《道德与法治》。

  2022年8月22日,为期两天的小学三至六年级的《道德与法治》培训开始了,领导在培训开始前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进行解读,提醒大家认真学习,通过本次培训对教材有进一步的理解,并把所学运用到自己以后的日常教学中,真正做到道德与法治从娃娃抓起,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

  《道德与法治》课程主要依据是《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和《青少年法制教育大纲》,在小学阶段着重普及宪法常识,养成守法意识和行为习惯,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法、身边的法,培育学生的国家观念、规划意识、诚信理念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通过本次培训,我对于《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用意和整体规划有了更深的理解,在小学阶段,我们需要摒弃那种认为法治教育就是讲法条、讲案例的观念,把传播法的理念、精神、价值贯穿于学生日常的生活当中。我通过培训总结了该学科教学的三大性质: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

  1、生活性珍视学生的生活为宝贵的课程资源。课程学习本身是学生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真实体验生活、主动参与生

  活、创造生活的过程。本课程遵循学生生活的逻辑,以学生生活中的需要和问题为

  出发点;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为课程的基本追求。

  2、活动性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传递和接受,以活动为教和学的基本形式。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学生直接参与的各种主题活动、游戏或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和主动建构来实现。学习是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注重学生在体验、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实现社会性发展。课程设计与实施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在亲身参与丰富多样的社会活动中,逐步形成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3、开放性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学生的其他生活空间;教学时间在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灵活而弹性地延展。内容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有弹性地吸纳鲜活的社会生活事件;教学空间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从课堂向学校、家庭和社区扩展。一个人的成长就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对于小学生来说,行

  为合乎规范,要比记住许多该方面的知识、名词、条例法规更为重要,这门课程不是要让学生说出来,而是要他们通过自身体验、探索、讨论和总结后做出来。努力上好每一节课,真正从小学阶段抓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及法治的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健全的人格体系和较高的公民道德素养,为他们以后在法治社会的生存打下坚实的基础!

  今天在德源学校参加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培训,一天培训颇有收获。通过培训,我知道了教材只是媒介,我们要灵活运用教材。要根据自己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熏陶。

  玩耍也是学习,在玩中学,不是贪玩,关键是会玩。老师要引导学生,在玩中有收获,在玩的`过程中受教育,懂生活规则,遵循游戏规则。让学生认识遵循规则的重要性。就像遵循交通规则,不遵循交通规则,后果会很严重的。

  在活动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有好的品格,有好的性格。在德、智、体、美、劳中,德育为首。让学生在活动中做人,让学生懂得感恩,爱自己的学校,爱老师,爱父母。接纳父母的不完美,接纳老师的不完美,接纳同学的不完美。允许同学的不同,换位思考,团结同学。

  引领学生发现同学的优点,发现同学的进步,发现同学的闪光点。让学生天天夸自己的同学,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让所有学生充满自信,热爱生活,爱学习。帮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终身学习。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做诚实守信的好孩子。培养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可以开个辩论会,问题越辩越明。

  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进竞争机制。生活处处皆学习,做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快乐学习。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遇到困难,教会学生想办法,愈挫愈勇。让学生知道,生活中挫折难免,要正确对待挫折。

  老师要认真研读教材,用好教材,结合自己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切实可行的活动。活动是学生自己的亲生经历,具体可感。是学生生活中活生生的例子,学生感受就深,就能洗涤孩子的心灵。了解教材编排的意图,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采取合适的措施,与学生一起成长。

  《道德与法治》课虽然是小课堂,反映的却是大社会。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做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们的教科书不是唯一的教材,老师也不是唯一的老师,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方法更不是唯一的,相信我们多样的教学方法,一定会让品社课堂更加生动活泼,绚丽多彩。

  

  

篇十五: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体会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1、生活性珍视学生的生活为宝贵的课程资源。课程学习本身是学生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真实体验生活、主动参与生活、创造生活的过程。本课程遵循学生生活的逻辑,以学生生活中的需要和问题为出发点;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为课程的基本追求。2、活动性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传递和接受,以活动为教和学的基本形式。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学生直接参与的各种主题活动、游戏或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和主动建构来实现。学习是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注重学生在体验、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实现社会性发展。课程设计与实施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在亲身参与丰富多样的社会活动中,逐步形成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3、开放性

  

  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学生的其他生活空间;教学时间在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灵活而弹性地延展。

  内容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有弹性地吸纳鲜活的社会生活事件;教学空间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从课堂向学校、家庭和社区扩展。

  一个人的成长就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网对于小学生来说,行为合乎规范,要比记住许多该方面的知识、名词、条例法规更为重要,这门课程不是要让学生说出来,而是要他们通过自身体验、探索、讨论和总结后做出来。努力上好每一节课,真正从小学阶段抓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及法治的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健全的人格体系和较高的公民道德素养,为他们以后在法治社会的生存打下坚实的基础!一、首先是思想上的转变。

  本学期我所任科目是三年级语文和《道德与法治》。说实在的,开学一周了,《道德与法治》我还没有上过这门课程,在我的思想中,一直把它当副科,感觉这门学科抽时间突击简单讲讲就行,但今天听了网络培训老师的讲课以后,我感到上好法制课是多么关键的事情啊!我们的教育恰恰缺乏的就是对孩子的思想上、心理上、行为上的教育啊!育人先育心,一味地抓高分,升学率,使我们的孩子失去了快乐,失去了个性的发展,也更失去了我们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现在的孩子不知道感恩的很多,不讲诚信的很多,不文明的很多,不勤俭的很多……所有这

  

  些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我想通过这次学习,首先值得反思的就是我们的教育,特别是我们担任此科目的老师们,肩上的胆子很重,我们必须把法制课当回事,还要把它上好。

  二、树立不断学习的观念。在这次培训中,陶老师和章老师的讲解让我折服,与他们的差距真是太大了,我想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的需要,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游刃有余,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再次感谢领导给的这次学习的机会!此次培训在专家和名师的精彩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面对新教材,我们要多思考,多研究,理清教材中的明线和暗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书育人,用德浸润和温暖儿童心灵,用法呵护儿童健康快乐成长。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39月11日,虽然天空下着绵绵细雨,但是也阻挡不了工作室成员参加培训学习的脚步。来自中原区教研室的教研员王老师为我们做了精彩的专题报告———《让儿童生活更美好,让儿童成长更精彩》。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上午时间,但是受益匪浅。王老师以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为例,从理解课程、解读教材、研究教法三个方面为我们进行教材的解读与分析。王老师在调研听课中发现,教《道德与法治》的老师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范文网普遍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德育课堂教学脱离了儿童的现实生活。课堂教学局限于书本的世界内,回

  

  避了纷杂的现实生活。很多老师基本靠说教进行道德教育,学生没有良好的道德情感体验,他们所经历的书本世界无法与生活世界沟通起来,课堂教学也就无法真正触及儿童的真实内心,未能真正从儿童的心灵深处产生触动和影响,孩子理解不到、体验不到、也用不到,这样的道德学习也就成为一种无意义、无实效的学习。针对这些问题,王老师为我们分析了问题的根源:有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脱离社会、家庭、学生生活的原因,也有学校生活与社会、家庭、学生生活不能整合的原因,说到底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与生活实际脱节、背离的原因。那设置这门课究竟是为了什么?它承担什么样的教育任务?我们可以从课程标准中找到答案,就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师范文写作,听了王老师的报告,感觉责任重大,部编版《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强调:“回归儿童生活”是针对传统德育“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弊端提出来的。传统德育不能满足学生生动活泼发展的内在需求,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使品德课脱离了生活实际,只有让品德教育回归儿童生活,才会有知行和谐统一的可能,才会使品德课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门生活课程。我们教师必须能够真正理解教材、驾驭教材,凭借教材呈现的话题、范例引导学生激活自己的思想,得出自己的结论。教师要合理地选择和优

  

  化教学内容,理解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材的构思能在课堂教学中生动地体现出来。这样,教材才能用活用好。

  课程标准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素养也做了明确的定位:“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教学中,我们要始终把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的核心素养贯彻德育的全过程,始终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能动摇。在本课程中,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合作者。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网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和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

  

篇十六: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体会

 提升道德认知道德觉识价值认知道德判断道德决定道德反省等增强关系理解人生认知关系觉察价值体悟道德敏感道德对话等培养生活技能日常生活学习交往处事休闲娱乐等提高公民意识国家意识责权意识规则意识公共意识独立人格意识对话协作意识等激发社会参与和社会行动的热情志愿者服务公益劳动等丰富媒介素养媒介识别媒介选用媒介批判媒介责任媒介法规等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编号

  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一、教材编写的依据是什么?我们当前使用的冀教版《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对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起了很大重要,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们需要增加新的内涵。尤其是依法治国理念稳步实施,更需要我们将法治教育的内容引入到小学品德课中来。此次推广使用的粤教版《道德与法治》的编写依据为:1.《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版)2.《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3.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要求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总体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普及法治知识,养成守法意识,使青少年了解、掌握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需的法律常识和制度、明晰行为规则,自觉尊法、守法;规范行为习惯,培育法治观念,增强青少年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分辨是非、运用法律方法维护自身权益、通过法律途径参与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能力;践行法治理念,树立法治信仰,引导青少年参与法治实践,形成对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价值认同、制度认同,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二、《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性质是什么?《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基本性质定义为:它是一门活动性综

  1

  合课程。这就要求我们任教者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与教学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去体会道德的力量,去感悟法治精神。

  三、德育课程的学科核心素养是什么?提升道德认知(道德觉识、价值认知、道德判断、道德决定、道德反省等)增强关系理解(人生认知、关系觉察、价值体悟、道德敏感、道德对话等)培养生活技能(日常生活、学习、交往、处事、休闲娱乐等)提高公民意识(国家意识、责权意识、规则意识、公共意识、独立人格意识、对话协作意识等)激发社会参与和社会行动的热情(志愿者服务、公益劳动等)丰富媒介素养(媒介识别、媒介选用、媒介批判、媒介责任、媒介法规等)四: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的教育侧重点是什么?a、道德教育(一)人与自我卫生之道——卫生、整洁、运动、规律作息等。修学之道——立志、勤奋、好学、专心、讲理、问难、毅力、进取、惜时等。谋生之道——进取、自立自营、勤劳、节俭、技能、创造等。修德之道——正直、诚实、谦虚、自信、豁达、勇敢、坚毅、理智、求真、爱美、自尊、自省、自制、廉洁、不贪心等。

  2

  (二)人与社会个人与家庭——孝敬、男女平等、和睦等。个人与社会——(1)与熟人(同学、朋友、邻居等):真诚、友爱、理解、信任、体谅、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睦邻、合作、守信等;(2)人与陌生人:礼让、友善、同情心、关爱、守信、善群、公正、宽恕、尊重、帮助他人等;(3)人与社群:讲卫生、守纪律、维护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物、美化公共环境、珍视社会进步、乐于社会参与等;(4)对职业或工作:责任、敬业、创新、信用、公平等。个人与国家——爱国、守法、平等、民主、国民的权利和义务等。个人与国际——正义、和平、国际交往与合作等。(三)人与自然贵生、博爱、和谐、探究心等。b、法治教育: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规则意识、诚信观念、尊法守法的行为习惯。五、《道德与法治》的编写指导思想是什么?1、加强法治教育就是加强道德教育,二者不能分割。2、规则教育是小学阶段法治教育的重点。3、学生是法治教育的主体。4.遵循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六、《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特点是什么?1.编写思路:明暗结合、纵横衔接

  3

  明线:儿童的生活时空顺序,体现生活逻辑;暗线:小学低年级儿童品德发展的关系、内容范畴,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儿童的日常起居、人际交往、知识学习,体现品德发展的逻辑……2.编排结构:三位一体本教材在编排结构上,充分体现法治意识、法治知识与法治行为的三位一体。3.取材:时代气息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统一。4.呈现方式:体现儿童的审美需求,突出趣味性,激发想象力5.独有特色:正确对待儿童成长中的问题,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为儿童成长营造安全的心理环境。七、《道德与法治》教材体例说明教材主体:单元+主题+“放大镜”(我发现、我知道、我会做)栏目设计:小词条:法规小词条、传统文化小词条、谚语小词条小脚印:自我评价和行为指引知识卡:掌握相关知识点小游戏:培养活动能力和创新思维小制作: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八、《道德与法治》教学建议是什么?1.积极体验,发展学生的道德感知力(私人逻辑)2.尊重儿童的权利,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

  4

  3、聚焦有效,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和社会技能4、关注社会生活,通过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和正确的价值观念。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三)今年9月22日—23日,我有幸参加人教社出版的部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骨干教师新教材培训会,共培训6课时。这次培训,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由衷感谢领导为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这次培训内容主要是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夏波老师对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的调整和变化进行解读。夏波老师的讲座以鲜活的例子、丰富的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震撼了我,使我的思想得到了升华,受益匪浅。这次课程的修改是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要求,从2017年起,将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思想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称同意更改为“道德与法治”。现就学习主要内容和学习感受做以汇报:本次培训共两个内容:《新课标解读与新教材介绍》、《七年级上、下册教材培训》。夏波老师在9月22日下午做了《新课标的解读和新教材的介绍》。一、新课标的特点1.强化了中国特色。渗透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了我国基础教育的优势。

  5

  2.突出了时代特征。强调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现现代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新成果,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体现了国际视野。在课程理念、知识观、学习观、课程评价、课程文化等方面既立足中国国情,有顺应国际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

  二、课程性质的变化1.强调以学生生活为基础2.明确“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三、了解了课标的一些重要修改1.彰显生命教育主题2.突出法治教育3.强化公民意识教育4.加强媒体素养教育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解读,使我对课标有了更深的了解,认识到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标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作为教师要理解新课程的目标,准确把握课程功能、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把握新课程的精髓。例如:新的课程标准与以往使用的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比较,其体例、结构、表述与呈现方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新的思想品德课程设计以心理、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为横坐标,以成长中的我、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为纵坐标,作为内容整合的逻辑。新的课程标准完全改变了以往课标“知识——能力——情感”

  6

  的梯级认知目标体系,而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教师在使用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应关注如何利用学科所特有的优势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个结论是否记住,记得是否准确?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项技能是否形成,并且运用起来是否得心应手?

  在新课程目标下,教师自身应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现代信息素质,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有开阔的视野,善于分析综合信息,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和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等。因此,为了适应教学,教师应通过自学或培训等方式,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其次,通过报刊,杂志等收集有关的教育教学资料,充实知识。总而言之,教师一定要通过学习后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

  9月23早上夏波老师解读介绍了人教版《七年级上、下册教材》。由于我校使用的是陕教版的教材,和人教版在编排方面有很大区别。其中有些内容还是值得学习借鉴的。一、新教材编写依据1.2011版课程标准2.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3.关于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4.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

  7

  二、总体设计以初中学生生活经验为依据,以青春生命在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与国家以及全球关系中的自我发展为线索,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为中心,遵循生活逻辑,整合道德、心理、法律及国情方面的知识领域,凝练三年六册教材各个单元的学习主题,统筹安排各年级教育。三、教材呈现方式及其意图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本质上是对生活实践知识、实用知识的学习。思想品德教育必须超越知识传递性的学习,必须改变简单告知对与错的方式,必须改变成人单方面的说教,走向双向平等的交流与开放的对话。为使教材不再成为学生用来记诵、应对考试的工具,为了进一步改变简单、表浅、枯燥的德育课程方式,探索教材的呈现形式,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探索道德价值观学习、法治意识形成、品德和人格形成的规律与机制。四、编写原则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2.努力体现课程的综合性质3.力图实现课程功能4.遵循育人规律5.努力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五、对教材使用的几点建议:

  8

  1.认真研读、挖掘教材,梳理教材的脉络框架。从总体上把握教材,了解教材结构,熟悉教材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2.充分利用教材栏目,关注学习过程。3.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开发教学资源4.重视研究评价方式的改革。新教材更加人性化,贴近学生的实际,更加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它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充分挖掘学生资源以及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得到发展。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善于学习、广泛汲取,合理利用教材现有教育资源与合理扩充。讲究的是师生的互动,生生的互动。我们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结合新课程的特点,加强学生活动设计与研究,教学中努力创设宽松、愉悦、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参与。在这次培训中,老师的讲解让我折服,我与他们的差距还是有点太大,我想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的需要,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游刃有余,真正地作到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以上是我对这次培训的一些肤浅认识,总是心中有很多话,确实无文彩表达。这次培训应该说是非常及时的,相信此次的学习,能在自己今后的常规教学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总之,教师要不断深入钻研教材,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要强调教材的基础性地位和主干性作用,超越教材的前提是源于教材,必须对教材有全面准确的理解,真正弄清楚教材的本义,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新课标,

  9

  才能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

  10

  

  

篇十七: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体会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的心得体会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通过对道德与法治的评价,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水平、行为转变的情况做出确认,以促进学生的道德认识和行为的形成。下面给大家分享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欢送借鉴!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1培训中,我在方老师的讲解下对新教材有了较深入的理解。可以说新教材对我们教师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通过这次培训我所获得的感想与体会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一、知道了新教材的编列目的、内容的设计培训中,方老师主要从三个维度来阐述新教材编列的目的,使我清楚的认识到教科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列目的在于同世界性学校德育变革相接轨,以顺应时代的变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新教材内容的设计重点在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关系上,采取的内容编列策略是知识、技能引领,活动穿插,在学习知识、技能中来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同时,在解决日常问题的活动过程中适时地结合学生身边的例子加以讲解,这样有助于提高课程教学的整体效果。教学内容的设计与选编符合国家对课程标准制定要求,教材内容丰富,难度适中,对有关根本知识编排和表达,正确、合理、也符合科学性。教材中的知识点相比以前老版的《思想品德》来说较新颖、xx实用。通过学习,使我清楚的认识到新教材的内容是由哪些单元组成,各单元又有哪些知识点的组成,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方老师所提供的知识框架对我们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二、认识到整体把握《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重要性整体把握新教材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只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开展与进步。只有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课程知识的主线,才能更好地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因此较好的整体把握政治新教材、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教材的结构,对于一个新入门的政治教师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三、认识到应该如何掌握新教材中的重难点

  1/8

  通过方老师、安老师的经典剖析,使我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新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怎样才能将一个个知识点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政治教学过程中。我已经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学习,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新教材贵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在通俗易懂但却蕴含人生哲理的知识点中轻松愉快的提高内在的政治素养,形成科学合理的人生观,价值观。

  此次培训,受益匪浅,在方丽敏、安子琴老师精彩的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范文写作这将成为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正确掌握新教材的重难点、驾驭政治课堂的珍贵经验。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2感觉很久都没有遇到过这样质量高的培训了。这次学习,让我收获匪浅。总觉得意犹未尽,还想继续学习,让更多精彩的知识和思想进入自己的大脑中,指导自己的教学。现将自己的一些心得整理如下:

  一、教师要树立人格威信。《道德与法治》要教得好,首先得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让自己的道德和人格魅力从行动上去影响学生。1、老师首先要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建立起专业威信。要懂得教什么、懂得怎么教,懂得如何高效地教。这样才能让人有信服力,让孩子尊重,让孩子信服。2、做一个善于发现、表扬学生优点的老师。在皮格马利翁的故事中,我们知道了在本质上,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所以,当我们面对孩子的时候,对孩子的评价,应该自己斟酌。这样说了,就能让他改掉以前的坏毛病吗?我有没有其他的更好的方法来纠正他?3、让自己更有耐心。对于孩子的坏毛病,要充分认识到坏毛病的顽固恢复现象,要反复抓,抓反复。发觉到不对就应该纠正,而不是抱着一劳永逸的天真想法。4、采用“说服〞的方式对待孩子,应该用“名片效应〞拉近孩子们的距离。“你们怎么搞的〞只会把自己推向孩子的反面,xx手机版让孩子心理距离更远。然后用“门槛效应〞“得寸进尺〞,让孩子一步一步完成小目标,强化后到达需

  2/8

  求。用“南风效应〞润物无声,防止劈头盖脸的惩罚,让孩子保存自尊心。最后防止超限效应,“点到为止〞,防止长篇大论惹人厌烦,讲清规那么即可。

  5、如果真的要惩罚孩子,应该选择在一个相同的情境中进行。吃饭时候骂孩子上学做的不好的事只会让人觉得反感,应该在有空档时,或者在他欺负人的时候进行教育。

  6、惩罚时还需要注意方式,要尽量让孩子喜欢的目标不要达成。在喜欢讲话时,老师、父母的责骂,只会让他骂的更凶,助长了行为的强度。在喜欢游泳时,朝着河里追只会让他达成“去河里游泳〞的愿望,应该从河边往岸上赶。

  人格威信是从教学生活中一点一滴的积累起来的,应该从小事做起。二、在教学中,要把握一些关键问题。《道德与法治》不是简单的一堂课,它是知识的总和,教导学生如何生活,但又在此之上拔高,更进一步的培养孩子的人格素养,形成真正的道德。因此,需要重视的问题如下:1、xx我们不能把课程上成语文课、科学课、美术课、手工课、习惯课。我们在教课的时候,应该为孩子的三观奠定根底,使用的方法、材料、解读必须落在“德〞上。2、教学设计的“主题性〞。低段每册都有一个相对集中的教育主题,每个学期都有一个学期教学目标。在此我们可以知道我们这门课的定位是什么。根据这个教学目标,我们可以知道:课程标准;孩子道德开展的转光,生活的现实情况,需要解决什么。从孩子的成长中,需要完成什么任务。3、学习方式的探究性。一年级学习的主要方式是感受体验型。二年级到的学习的方式由体验型变为了探究型。如在二年级的辨析式环节中,不是列出情况判断对错,而是应该考虑各种情况进行判断。4、辨析问题的开放性。我们在判断问题时,往往应该思考问题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而不是单纯地判断对错。5、范例的示范性。范文网在课文中的例子,如果要进行替换,需要想想是不是问题被替换掉了,或者教学的思路被替换掉了。6、教学设计的选择性。

  3/8

  7、教学过程中的“实在性〞。在课堂上,最重要的不是让孩子讲正确的话,而是讲真是真诚的话。

  三、对自己教学课程的反思。我再上《我是一张纸》时,教学目标是:为什么要节约用纸。推论步骤为:纸用途广,纸来之不易,纸历史悠久,从而推断出,应该节约用纸。但实际上,有用才是资源,这是功利性的逻辑。如果对我们有用作为该不该珍惜的评判标准,那么即使是美,也是为了我们生活的装饰品。那些纯粹为了好玩、纯粹的奇妙,就会消失掉。思维是有习惯性的,如果用经济学原理去解释纸的来之不易才能珍惜,那么久不是纯粹的德行。文化把历史换成了数学概念,对人文方面的感知就少了。德育,不是知识的堆砌、技术的难易、功利性的判断。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从“节约用纸〞到“我是一张纸〞的概念性转换。正确的做法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共在〞的世界观——我与世界息息相关。纸对我们是“陪伴〞,是“朋友〞,而不是“工具〞和“资源〞。纸有着丰富的样子,与我们时刻相伴。我们用什么样的态度、情绪去与纸思考、互动,他们也会变成相应的样子。例:纸经过加工后,变成了一朵花。他是我们息息相关的心情之花。艺术能让纸变成“艺术的纸〞,快乐能让纸变成“快乐的纸〞。纸是生命的转化,是智慧的结晶。从树到树叶,再到纸,大树的生命力转化到了我们每个人的身边,少用一张纸,就是挽救了一分树的生命。同时,纸也是先人的智慧结晶。纸是中国人的骄傲,他是我们对世界的奉献。在我们手里的纸,穿越过悠悠岁月,从创造第一张纸的祖先手里,传到了我们的手里。“悠久的历史〞中,流淌的是智慧、是文化。总而言之,我们这门《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以孩子的德育为主的课程。在教学中,应该对如何培养孩子的德育做出奉献,而不是简简单单的培养孩子的生活技能。在我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修行自己的品德,让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的影响身边的孩子,同时,在备课中也尽量以纯粹的道德进行考虑,而不是用功利性等错误的思想指引孩子。

  4/8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39月11日,全县小学三年级教师参加了《道德与法治》培训,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时间,但是我获益匪浅。虽然是网络学习,但课堂上每一位学员听得都很认真,网授专家的讲解更是声情并茂。下面我从两个方面阐述我这次培训的心得体会。

  一、首先是思想上的转变。本学期我所任科目是三年级语文和《道德与法治》。说实在的,开学一周了,《道德与法治》我还没有上过这门课程,在我的思想中,一直把它当副科,感觉这门学科抽时间突击简单讲讲就行,但今天听了网络培训老师的讲课以后,我感到上好法制课是多么关键的事情啊!我们的教育恰恰缺乏的就是对孩子的思想上、心理上、行为上的教育啊!育人先育心,一味地抓高分,升学率,使我们的孩子失去了快乐,失去了个性的开展,也更失去了我们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现在的孩子不知道感恩的很多,不讲诚信的很多,不文明的很多,不勤俭的很多……所有这些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我想通过这次学习,首先值得反思的就是我们的教育,特别是我们担任此科目的老师们,肩上的胆子很重,我们必须把法制课当回事,还要把它上好。二、树立不断学习的观念。在这次培训中,陶元红老师和章乐老师的讲解让我折服,与他们的差距真是太大了,我想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这个飞速开展的社会的需要,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游刃有余,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效劳。再次感谢领导给的这次学习的时机!此次培训在专家和名师的精彩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面对新教材,我们要多思考,多研究,理清教材中的明线和暗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书育人,用德浸润和温暖儿童心灵,用法呵护儿童健康快乐成长。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49月11日上午我参加了焦作市名师工作室组织的《道德与法治》培训活动。听取了郑州市中原区研究室教研员王娴老师的讲座,收益匪浅。她从理解课程、解读教材、和研究教法等三个方面进行讲解。最后还观看了他指导的获国家级奖项的课,不仅有理论的指导,还有更直观的课堂教学。让我对新编《道德与法治》教材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从而让我懂得了怎么才更好的把握好教材,如何有效地去教,下面就谈谈几点我的学习体会。

  5/8

  首先王娴老师先分析了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德育课堂教学严重脱离儿童的现实生活。课堂教学局限于书本的世界内,回避了纷杂的现实生活,人为地造成了“纯而又纯〞的教育,很多老师根本靠说教进行道德教育,学生没有良好的道德情感体验,他们所经历的书本世界无法与生活世界沟通起来。反思我之前的课堂教学,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不能脱离孩子们的生活。

  专家又深入的分析了问题的根源所在。首先明确《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儿童生活为根底,以培养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这个课程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综合性。课程以儿童生活为根底,用“三条轴线〞、“四个方面〞组成课程的根本框架。其中,“健康的、平安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前提和根底。“愉快积极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主调。“负责人、有爱心地生活〞是儿童应当遵循的根本道德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切记不能照本宣科,教师必须能够真正的理解教材、驾驭教材,凭借教材所呈现的话题、范例来学生激活自己的思想,得出自己的结论。不能光看图说话,要切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师要学会“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然后专家结合三年级的教材给我们详细的解读了新教材。三年级上册教材的学习对象是刚刚升入中年级的学生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为主,思维直观、具体、形象。三年级学生:抽象思维开始形成,逐渐向深刻开展。三年级教材既兼顾儿童特点,又注意教材具有的思维含量。每个单元的问题域表达了鲜明的价值导向:《道德与法治》是表达国家意志的课程,承载着重大的历史使命,表达了鲜明的价值导向,具有其它学科课程所不能替代的育人功能。

  接着,老师就每一单元,每一课进行了简要解析,让我们对教材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她又给我们讲解了用好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整体教学建议。最后老师又让我们观看了一节优秀的课堂实录,让我们更直观的看到了《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是什么样的?真是到学生中去,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在生活中去体验,才能获得最直接的感受。

  通过培训,我知道了教材只是媒介,我们要灵活运用教材。要根据自己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搞一些适合自己本班学生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熏陶。老师要引领学生开展活动。玩耍也是学习,在玩中学,

  6/8

  不是贪玩。关键是会玩。老师要引导学生,在玩中有收获,在玩的过程中受教育,懂生活规那么,遵循游戏规那么。让学生认识遵循规那么的重要性。就像遵循交通规那么,不遵循交通规那么,后果会很严重的、在活动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有好的品格,有好的性格。在德,智,体,美,劳中,德育为首。让学生在活动中做人,让学生懂得感恩,爱自己的学校,爱老师,爱父母。接纳父母的不完美,接纳老师的不完美,接纳同学的不完美。允许同学的不同,换位思考,团结同学。

  引领学生发现同学的优点,发现同学的进步,发现同学的闪光点。让学生天天夸自己的同学,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让所有学生充满自信,热爱生活,爱学习。帮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终身学习。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53月19日我参加了夹河镇中心小学组织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新教材教师培训会。此次培训由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唐燕老师主讲。唐燕老师从教材的整体结构、单元及教材内容、教材表达的新思想、教材各课简析、教材使用答疑五个方面对教材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并结合教学案例指导教师如何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

  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我收获颇多。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编写是按儿童的生活路径,以儿童的成长与开展的生活逻辑为核心设计的。教材中的主体是儿童,教材的内容是儿童的生活。教材关注三年级学生的整体成长、生活;了解学校生活的两个主体生活方式;学会玩,并且有意义地玩;学会主动思考,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有想法的参与学习。整本教材洋溢着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从多元的生活世界,力图表达多元、开放、平等、包容的价值观。新教材具备了以儿童的生活视角和路径,形成生活内容和教学相统一的叙事逻辑,教材力图表达和谐与温暖的情怀,表达着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与温暖的关系。学生从课本中能学会守法、树立规那么和公民意识、学会做事、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学习,让自己努力从适应制度走向自理、自律、自觉、自主。新教材中没有了说教性的内容,各册设计了相对集中的教育主题,呈现方式表达了儿童的审美需求,突出趣味性,有些还渗入了一些绘本图画和内容,激发了学生们的想象力和思考,力求从生活中的小事中渗透法制教育。教师不仅要向

  7/8

  学生传授好的道德实例和现实需求的法治知识,也应和学生一起解读、分析,更要带学生们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观察、思考、感悟、实践。

  面对新教材,我们要多思考,多研究,做一名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书育人,做一位有眼光、有底蕴、有情怀的教育者,用德浸润和温暖儿童心灵,用法呵护儿童健康快乐成长。鉴于理想的根底上,我们还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知识。

  8/8

  

  

篇十八: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体会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2017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3篇)

  2017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一)

  在素质教育的时代,德育工作在学校工作中应该占什么样的地位?我认为,德育工作就应该放在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和首要位置,德育是最重要的素质教育。而在整个德育开展的过程中,教师的德育和学生的德育一样重要,抓好师德师风的建设是实施教学工作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要求别人做到的,就得自己首先做到,要做到身教重于言教,在语言和行为规范等方面都得做学生的表率。无论在集体工作还是个人工作,都要站在学校大局的高度,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指导。

  1、教师职业道德要求体现我们工作的特殊性,尽管我们共同拥有一个地球,同在一片蓝天下生存,我们各自有着不同的奋斗目标和任务。我们教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我们的言谈举止、行为规范、道德标准等等,都将会影响到无数家庭的未来希望。

  2、作为当今的教育工作者,从职业道德和工作需要上来讲,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2.1依法执教,以德从教。我们国家现在已经是法制国家了,在教学工作中,认真学习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主要是《一纲六法二条例》特别是其中的《教育法》、《职业教育法》和《教师法》等、《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以及党和国家有关领导关于教育的讲话。

  2.2爱岗敬业。我们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应该热爱她,努力工作,寻找快乐,积极进取,作出优异的成绩。

  2.3关爱学生。我们一定要转变教育观念,在现行情况下,教育是服务行业,我们服务的对象是学生,我们要从生活、学习、成长等方面关心爱护他们。

  2.4严谨治学,加强业务进修。教育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人不学就要落后。昨天的知识已经不适应今天教育了,昨天的方法同样变老化了,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时代,传统教育已经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5团结协作。在工作中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无论是集体工作还是个人工作,团结好教师,团结好学生,用集体的智慧,用大家的头脑完成工作。

  2.6为人师表。作为教师,既要教给学生知识,又要教会怎样做人。一个老师的言行将会对学生很大的影响,有时会影响到学生的一生,因此,教师在各方面都要做好学生的表率。

  今天的教师要塑造全方位的新形象,除了抓好自身的教学业务工作,还要不断提高政治素养,强化政治学习,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2017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二)

  前几日,学校组织了一次法制教育活动,我受益匪浅。

  犯罪,犯法它们是兄弟?不,不是。它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词语。

  犯法,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做,它是我们每个人都做过的一件事。

  而犯罪呢!它是一颗长满刺的玫瑰,美丽诱人,但是会让我们流血流泪。

  不要自以为是地说:“我们是未成年人,犯罪没有关系。”在此,我要严肃地告诉你:“不,你说错了。18周岁以下的我们是不能犯这5种罪的:杀人、放火、抢劫、投毒、故意伤害造成他人重伤。”

  不也不要满不在乎地说:“我一定不会做这些事情。”因为,就拿我们认为离我们最遥远的投毒来说吧。

  曾经有多少人这么认为过:毒品有什么了不起,我一定能抵制它,那写吸毒的人一定是非常不坚强的人。但是,又有多少这么认为过的人能逃出毒品的魔掌中呢?不要认为它离我们遥远,因为它就在我们身边呀。说不定,在无意中,毒品已经走进你的生活。

  与法律作朋友,与犯罪作战斗。我们要知法、懂法、用法,学会利用法律保护自己!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党和政府十分关心和高度重视青少年的成长。我国青少年教育和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青少年犯罪率在世界上一直是比较低的。但近年来由于各种消极因素和不良环境的影响,我国青少年犯罪率日渐突出,给社会、家庭和个人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和巨大的不幸,也对实现依法治国的战略目标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在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我们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为此,我们对当前青少年犯罪的现状、特点、成因进行了调查,对如何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和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方法作了一些探索

  面对当前部分青少年法律和纪律观念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不强,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低龄化趋势的现状,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

  总而言之,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法律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国无法则不能立足于世界,更不用说在世界上建立自己的威信。无论是一个单位,还是一个人,都要以法为重。我们每位高中生都应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学生。

  2017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三)

  我们常引用这样一句话来教育学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即指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这就说明我们作为教育者应该“德”字当先。德育教育,塑造学生心灵。我们开展“全员、全面、全程”德育大讨论,正是彰显了我们“为学生一生奠基,对民族未来负责”的理念,切实地表现了我们育人的前瞻性。

  我们现在面对的学生,绝大部分是泡在溺爱的'蜜罐里长大的,在“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等方面欠缺太多,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几乎是一个盲区。记得刚开学的某一天,我无意间听到一名女生对同学破口大骂,那骂声响亮,不堪入耳。我走上前去严厉地制止了她,并且对她说:“你刚才说的话和你漂亮的外表严重不符,你说的话我都不好意思重复,你骂人是对同学人格的侮辱,伤了同学的感情。我跟她讲我今年夏天在广州火车站遇到的一件事,一个女孩和一个妇女发生口角,并且张嘴骂了那名妇女,骂的很难听,当即那个女孩的父亲狠狠地打了她一巴掌。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接着我又对她说,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代表了一个人的教养和修养,况且你这么漂亮的女孩怎么能出口成脏呢?那位女生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也许像这样的事在别人看来是小事,但是在学校,作为教师遇到这样的是就不可轻视。我们常说,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虽然我不是班主任,但我时时刻刻都要有以班主任的心态关注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到教育他的不仅仅是班主任,每一个老师都是他人生的引路人。

  说到“全员”德育,我想起了一件事,前一段时间我们学习“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这一内容,在课堂上,我让学生说一说你所知道的新词新语。有的说“给力”,有的说“神马都是浮云”,有的说“”坑爹”,有的说“你五毛我五毛咱俩就一块了”学生说了很多,真是无奇不有。课后我进行反思,学生所知道的新词新语无非就是上网看到的。况且学生并没有把他先进的手机功能用在学习上,而是天天沉迷于网络中。面对着五花八门的网页,学生们是兼收并蓄了,一些低级趣味的东西污浊了学生的心灵,这在真、善、美的道德修养上是一种缺失,在是非黑白面

  前是一种迷失。面对这种缺失与迷失,只靠学校老师的教育远远是不够的,还需要家长、社会各方面的配合,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员”德育。

  学生的现状不容乐观。我认为要将德育落到实际行动上,不妨把我们这学期开学初搞的学习《弟子规》活动作为一项长抓不懈的工作来进行。《弟子规》是依据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学生的生活规范,是我国一部杰出的儒家经典。孔子倡导的那些仁、义、礼、智、信的教化思想正是现在人们所缺失的。瑞典物理学家汉内斯阿尔文博士在诺贝尔获得者国际大会上说:“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个世纪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作为炎黄子孙就更应该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下去。那么我们就从弟子规开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弟子规》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它是一个人和社会接轨的通行证,是一把幸福和谐人生的钥匙,接受圣贤智慧的教诲,足以让学生受用一生。

  具体做法是:第一,利用早读时间,每天读一小段,读一读,背一背,让学生领会其要旨;第二,利用语文老师课堂这块阵地引导学生学习《弟子规》,让学生学会辩是非,知荣辱,明事理,凭借老师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学知识,悟做人;第三,开展围绕以“弟子规”为内容的竞赛活动,如发生在身边的事进行开展辩论会,利用先进事迹编出小话剧,然后充分地利用我校的多媒体资源在课间播放,或者举办书画作品展或者手抄报等;第四,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关于弟子规钱文忠的《百家讲坛》等。

  通过学习《弟子规》,引导学生回归最自然本真的“人之初”的伦理道德上来,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良好的德行。从我们自身做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让我们大家一起行动起来,立足于”以人为本,德育当先“的原则,积极投身到“全员、全面、全程”德育工作之中,力争培养更多的德才兼备的学生,传承中华文明,,让莘莘学子飞得更高、更远。

  

  

篇十九: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体会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基本性质定义为:它是一门活动性综合课程,下面给大家分享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的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1

  9月11日,全县小学三年级教师参加了《道德与法治》培训,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时间,但是我获益匪浅。虽然是网络学习,但课堂上每一位学员听得都很认真,网授专家的讲解更是声情并茂。下面我从两个方面阐述我这次培训的心得体会。

  一、首先是思想上的转变。本学期我所任科目是三年级语文和《道德与法治》。说实在的,开学一周了,《道德与法治》我还没有上过这门课程,在我的思想中,一直把它当副科,感觉这门学科抽时间突击简单讲讲就行,但今天听了网络培训老师的讲课以后,我感到上好法制课是多么关键的事情啊!我们的教育恰恰缺乏的就是对孩子的思想上、心理上、行为上的教育啊!育人先育心,一味地抓高分,升学率,使我们的孩子失去了快乐,失去了个性的发展,也更失去了我们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现在的孩子不知道感恩的很多,不讲诚信的很多,不文明的很多,不勤俭的很多……所有这些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我想通过这次学习,首先值得反思的就是我们的教育,特别是我们担任此科目的老师们,肩上的胆子很重,我们必须把法制课当回事,还要把它上好。二、树立不断学习的观念。在这次培训中,陶元红老师和章乐老师的讲解让我折服,与他们的差距真是太大了,我想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的需要,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游刃有余,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再次感谢领导给的这次学习的机会!此次培训在专家和名师的精彩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面对新教材,我们要多思考,多研究,理清教材中的明线和暗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书育人,用德浸润和温暖儿童心灵,用法呵护儿童健康快乐成长。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2

  1

  法治》新教材的培训活动,此次培训是由小学道德与法治名师工作室霍静老师给我们讲解,讲解的主题是做有情怀的引路人,我在霍老师的讲解下对新教材有了较深入的理解。可以说新教材对我们教师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通过这次培训我所获得的感想与体会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一、明确了课程性质,紧扣课程目标培训中,霍老师主要从三个维度(区域维度、理论维度、个体维度)来阐述新教材编列的目的,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以顺应时代的变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新教材内容的设计重点在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关系上,采取的内容编列策略是知识、技能引领,活动穿插,在学习知识、技能中来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同时,在解决日常问题的活动过程中适时地结合学生身边的例子加以讲解,这样有助于提高课程教学的整体效果。教学内容的设计与选编符合国家对课程标准制定要求,教材内容丰富,难度适中,对有关基本知识编排和叙述,正确、合理、也符合科学性。教材中的知识点相比以前老版的《思想品德》来说较新颖、实用。通过学习,使我清楚的认识到新教材的内容是由哪些单元组成,各单元又有哪些知识点的组成,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洪老师所提供的知识框架对我们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二、认识到整体把握《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重要性整体把握新教材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只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只有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课程知识的主线,才能更好地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因此较好的整体把握政治新教材、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教材的结构,对于一个新入门的政治教师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三、认识到应该如何掌握新教材中的重难点通过霍老师的经典剖析,使我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新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怎样才能将一个个知识点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政治教学过程中。我已经认识到

  2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学习,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新教材贵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在通俗易懂但却蕴含人生哲理的知识点中轻松愉快的提高内在的政治素养,形成科学合理的人生观,价值观。

  此次培训,受益匪浅,在霍静老师精彩的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这将成为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正确掌握新教材的重难点、驾驭政治课堂的宝贵经验。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39月11日,虽然天空下着绵绵细雨,但是也阻挡不了工作室成员参加培训学习的脚步。来自中原区教研室的教研员王娴老师为我们做了精彩的专题报告———《让儿童生活更美好,让儿童成长更精彩》。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上午时间,但是受益匪浅。王娴老师以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为例,从理解课程、解读教材、研究教法三个方面为我们进行教材的解读与分析。王老师在调研听课中发现,教《道德与法治》的老师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德育课堂教学脱离了儿童的现实生活。课堂教学局限于书本的世界内,回避了纷杂的现实生活。很多老师基本靠说教进行道德教育,学生没有良好的道德情感体验,他们所经历的书本世界无法与生活世界沟通起来,课堂教学也就无法真正触及儿童的真实内心,未能真正从儿童的心灵深处产生触动和影响,孩子理解不到、体验不到、也用不到,这样的道德学习也就成为一种无意义、无实效的学习。针对这些问题,王老师为我们分析了问题的根源:有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脱离社会、家庭、学生生活的原因,也有学校生活与社会、家庭、学生生活不能整合的原因,说到底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与生活实际脱节、背离的原因。那设置这门课究竟是为了什么?它承担什么样的教育任务?我们可以从课程标准中找到答案,就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师,听了王老师的报告,感觉责任重大,部编版《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强调:“回归儿童生活”是针对传统德育“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弊端提出来的。传统德育不能满足学生生动活泼发展的内在需求,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使品德课脱离了生活实际,只有

  3

  让品德教育回归儿童生活,才会有知行和谐统一的可能,才会使品德课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门生活课程。我们教师必须能够真正理解教材、驾驭教材,凭借教材呈现的话题、范例引导学生激活自己的思想,得出自己的结论。教师要合理地选择和优化教学内容,理解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材的构思能在课堂教学中生动地体现出来。这样,教材才能用活用好。

  课程标准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素养也做了明确的定位:“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教学中,我们要始终把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的核心素养贯彻德育的全过程,始终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能动摇。在本课程中,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合作者。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和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

  总之,作为道德与法治的教师,一定要树立新的教材观,认真钻研教材,用好教材,把每一节课上好。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4年9月11日上午我参加了焦作市名师工作室组织的《道德与法治》培训活动。听取了郑州市中原区研究室教研员王娴老师的讲座,收益匪浅。她从理解课程、解读教材、和研究教法等三个方面进行讲解。最后还观看了他指导的获国家级奖项的课,不仅有理论的指导,还有更直观的课堂教学。让我对新编《道德与法治》教材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从而让我懂得了怎么才更好的把握好教材,如何有效地去教,下面就谈谈几点我的学习体会。首先王娴老师先分析了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德育课堂教学严重脱离儿童的现实生活。课堂教学局限于书本的世界内,回避了纷杂的现实生活,人为地造成了“纯而又纯”的教育,很多老师基本靠说教进行道德教育,学生没有良好的道德情感体验,他们所经历的书本世界无法与生活世界沟通起来。反思我之前的课堂教学,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不能脱离孩子们的生活。专家又深入的分析了问题的根源所在。首先明确《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

  4

  程。这个课程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综合性。课程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用“三条轴线”、“四个方面”|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其中,“健康的、安全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愉快积极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主调。“负责人、有爱心地生活”是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切记不能照本宣科,教师必须能够真正的理解教材、驾驭教材,凭借教材所呈现的话题、范例来学生激活自己的思想,得出自己的结论。不能光看图说话,要切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师要学会“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然后专家结合三年级的教材给我们详细的解读了新教材。三年级上册教材的学习对象是刚刚升入中年级的学生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为主,思维直观、具体、形象。三年级学生:抽象思维开始形成,逐渐向深刻发展。三年级教材既兼顾儿童特点,又注意教材具有的思维含量。每个单元的问题域体现了鲜明的价值导向:《道德与法治》是体现国家意志的课程,承载着重大的历史使命,体现了鲜明的价值导向,具有其它学科课程所不能替代的育人功能。

  接着,老师就每一单元,每一课进行了简要解析,让我们对教材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她又给我们讲解了用好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整体教学建议。最后老师又让我们观看了一节优秀的课堂实录,让我们更直观的看到了《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是什么样的?真是到学生中去,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在生活中去体验,才能获得最直接的感受。

  通过培训,我知道了教材只是媒介,我们要灵活运用教材。要根据自己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搞一些适合自己本班学生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熏陶。老师要引领学生开展活动。玩耍也是学习,在玩中学,不是贪玩。关键是会玩。老师要引导学生,在玩中有收获,在玩的过程中受教育,懂生活规则,遵循游戏规则。让学生认识遵循规则的重要性。就像遵循交通规则,不遵循交通规则,后果会很严重的。在活动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有好的品格,有好的性格。在德,智,体,美,劳中,德育为首。让学生在活动中做人,让学生懂得感恩,爱自己的学校,爱老师,爱父母。接纳父母的不完美,接纳老师的不完美,接纳同学的不完美。允许同学的不同,换位思考,团结同学。

  引领学生发现同学的优点,发现同学的进步,发现同学的闪光点。让学生天天夸自己的同学,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让所有学生充满自信,热爱生活,爱学

  5

  习。帮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终身学习。真正做到让儿童的生活更美好,让儿童的成长更精彩!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5开学初我参加了《道德与法制》课的培训,让我感受到小学生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有了以下的心得体会:现在,未成年人的犯罪率逐年上升,并且恶意犯罪的情况也有抬头的趋势,这和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相对欠缺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学校又是未成年人学习知识的第一阵地,加强学校的法制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最好办法。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搞好青少年法制教育,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不仅是提高青少年自身素质,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同时也是振兴中华民族的需要。小学法制教育注重文化课而忽略学生的道德法制教育,学校没有专门的法制教育人才,虽然授课教师一定程度上了解法律知识教育,但并不系统、全面。要使小学生成长为一个思想健康、人格健全的人,作为老师应对法制教育引起高度重视,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事做起,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自觉守法。教育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涉及法律法规。比如怎么样过马路,不能打扰别人休息,不能破坏文物,在乘坐交通工具时要注意什么等。有很多事情在一些同学看来是不起眼的小事,像随地吐痰,乱闯红灯,实际上这样做已经是违法了。因此大家要学习法律,增强是非判断能力,自觉遵守校规校纪、法律法规。二、从身边做起,预防犯罪。我们积极学习《中小学生守则》,警惕学习生活中的不良行为,加强自身修养,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要珍惜学习机会,自觉接受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管理。要提高鉴别能力,不要学习和模仿电视、电影和文学作品中的犯罪行为。要谨慎交朋友,不要和社会上品性不端的闲散人员交往,特别是那些有前科劣迹的人。切莫虚荣攀比,不要随意向外人透露和炫耀自己家庭的情况,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伤害。不要轻易相信他人的哄骗,遇事多留个心眼,警惕各种不良诱惑,对陌生人给的玩具和食品等不要轻易接受。要学会用报警、呼救、反抗等方法抵制不法侵害。

  6

  只有从小处入手,一点一滴的渗透教育,法制教育才能有效,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道德与法治》要教得好,首先得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让教师的道德和人格魅力从行动上去影响学生。下面给大家分享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欢迎借鉴!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1

  3月19日我参加了夹河镇中心小学组织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新教材教师培训会。此次培训由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唐燕老师主讲。唐燕老师从教材的整体结构、单元及教材内容、教材体现的新思想、教材各课简析、教材使用答疑五个方面对教材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并结合教学案例指导教师如何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

  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我收获颇多。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编写是按儿童的生活路径,以儿童的成长与发展的生活逻辑为核心设计的。教材中的主体是儿童,教材的内容是儿童的生活。教材关注三年级学生的整体成长、生活;了解学校生活的两个主体生活方式;学会玩,并且有意义地玩;学会主动思考,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有想法的参与学习。整本教材洋溢着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从多元的生活世界,力图体现多元、开放、平等、包容的价值观。新教材具备了以儿童的生活视角和路径,形成生活内容和教学相统一的叙事逻辑,教材力图体现和谐与温暖的情怀,体现着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与温暖的关系。学生从课本中能学会守法、树立规则和公民意识、学会做事、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学习,让自己努力从适应制度走向自理、自律、自觉、自主。新教材中没有了说教性的内容,各册设计了相对集中的教育主题,呈现方式体现了儿童的审美需求,突出趣味性,有些还渗入了一些绘本图画和内容,激发了学生们的想象力和思考,力求从生活中的小事中渗透法制教育。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好的道德实例和现实需求的法治知识,也应和学生一起解读、分析,更要带学生们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观察、思考、感悟、实践。面对新教材,我们要多思考,多研究,做一名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师,用自

  7

  己的实际行动教书育人,做一位有眼光、有底蕴、有情怀的教育者,用德浸润和温暖儿童心灵,用法呵护儿童健康快乐成长。鉴于理想的基础上,我们还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知识。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2感觉很久都没有遇到过这样质量高的培训了。这次学习,让我收获匪浅。总觉得意犹未尽,还想继续学习,让更多精彩的知识和思想进入自己的大脑中,指导自己的教学。现将自己的一些心得整理如下:一、教师要树立人格威信1、老师首先要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建立起专业威信。要懂得教什么、懂得怎么教,懂得如何高效地教。这样才能让人有信服力,让孩子尊重,让孩子信服。2、做一个善于发现、表扬学生优点的老师。在皮格马利翁的故事中,我们知道了在本质上,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所以,当我们面对孩子的时候,对孩子的评价,应该自己斟酌。这样说了,就能让他改掉以前的坏毛病吗?我有没有其他的更好的方法来纠正他?3、让自己更有耐心。对于孩子的坏毛病,要充分认识到坏毛病的顽固恢复现象,要反复抓,抓反复。察觉到不对就应该纠正,而不是抱着一劳永逸的天真想法。4、采用“说服”的方式对待孩子,应该用“名片效应”拉近孩子们的距离。“你们怎么搞的”只会把自己推向孩子的反面,让孩子心理距离更远。然后用“门槛效应”“得寸进尺”,让孩子一步一步完成小目标,强化后达到需求。用“南风效应”润物无声,避免劈头盖脸的惩罚,让孩子保留自尊心。最后避免超限效应,“点到为止”,避免长篇大论惹人厌烦,讲清规则即可。5、如果真的要惩罚孩子,应该选择在一个相同的情境中进行。吃饭时候骂孩子上学做的不好的事只会让人觉得反感,应该在有空档时,或者在他欺负人的时候进行教育。6、惩罚时还需要注意方式,要尽量让孩子喜欢的目标不要达成。在喜欢讲

  8

  话时,老师、父母的责骂,只会让他骂的更凶,助长了行为的强度。在喜欢游泳时,朝着河里追只会让他达成“去河里游泳”的愿望,应该从河边往岸上赶。

  人格威信是从教学生活中一点一滴的积累起来的,应该从小事做起。二、在教学中,要把握一些关键问题《道德与法治》不是简单的一堂课,它是知识的总和,教导学生如何生活,但又在此之上拔高,更进一步的培养孩子的人格素养,形成真正的道德。因此,需要重视的问题如下:1、我们不能把课程上成语文课、科学课、美术课、手工课、习惯课。我们在教课的时候,应该为孩子的三观奠定基础,使用的方法、材料、解读必须落在“德”上。2、教学设计的“主题性”。低段每册都有一个相对集中的教育主题,每个学期都有一个学期教学目标。在此我们可以知道我们这门课的定位是什么。根据这个教学目标,我们可以知道:课程标准;孩子道德发展的转光,生活的现实情况,需要解决什么。从孩子的成长中,需要完成什么任务。3、学习方式的探究性。一年级学习的主要方式是感受体验型。二年级到的学习的方式由体验型变为了探究型。如在二年级的辨析式环节中,不是列出情况判断对错,而是应该考虑各种情况进行判断。4、辨析问题的开放性。我们在判断问题时,往往应该思考问题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而不是单纯地判断对错。5、范例的示范性。在课文中的例子,如果要进行替换,需要想想是不是问题被替换掉了,或者教学的思路被替换掉了。6、教学设计的选择性。7、教学过程中的“实在性”。在课堂上,最重要的不是让孩子讲正确的话,而是讲真是真诚的话。三、对自己教学课程的反思。我再上《我是一张纸》时,教学目标是:为什么要节约用纸。推论步骤为:纸用途广,纸来之不易,纸历史悠久,从而推断出,应该节约用纸。

  9

  但实际上,有用才是资源,这是功利性的逻辑。如果对我们有用作为该不该珍惜的评判标准,那么即使是美,也是为了我们生活的装饰品。那些纯粹为了好玩、纯粹的奇妙,就会消失掉。

  思维是有习惯性的,如果用经济学原理去解释纸的来之不易才能珍惜,那么久不是纯粹的德行。文化把历史换成了数学概念,对人文方面的感知就少了。德育,不是知识的堆砌、技术的难易、功利性的判断。

  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从“节约用纸”到“我是一张纸”的概念性转换。正确的做法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共在”的世界观——我与世界息息相关。纸对我们是“陪伴”,是“朋友”,而不是“工具”和“资源”。纸有着丰富的样子,与我们时刻相伴。我们用什么样的态度、情绪去与纸思考、互动,他们也会变成相应的样子。例:纸经过加工后,变成了一朵花。他是我们息息相关的心情之花。艺术能让纸变成“艺术的纸”,快乐能让纸变成“快乐的纸”。纸是生命的转化,是智慧的结晶。从树到树叶,再到纸,大树的生命力转化到了我们每个人的身边,少用一张纸,就是挽救了一分树的生命。同时,纸也是先人的智慧结晶。纸是中国人的骄傲,他是我们对世界的贡献。在我们手里的纸,穿越过悠悠岁月,从发明第一张纸的祖先手里,传到了我们的手里。“悠久的历史”中,流淌的是智慧、是文化。总而言之,我们这门《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以孩子的德育为主的课程。在教学中,应该对如何培养孩子的德育做出贡献,而不是简简单单的培养孩子的生活技能。在我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修行自己的品德,让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的影响身边的孩子,同时,在备课中也尽量以纯粹的道德进行考虑,而不是用功利性等错误的思想指引孩子。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3今天在德源学校参加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培训,一天培训颇有收获。通过培训,我知道了教材只是媒介,我们要灵活运用教材。要根据自己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熏陶。玩耍也是学习,在玩中学,不是贪玩,关键是会玩。老师要引导学生,在玩

  10

  中有收获,在玩的过程中受教育,懂生活规则,遵循游戏规则。让学生认识遵循规则的重要性。就像遵循交通规则,不遵循交通规则,后果会很严重的。

  在活动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有好的品格,有好的性格。在德、智、体、美、劳中,德育为首。让学生在活动中做人,让学生懂得感恩,爱自己的学校,爱老师,爱父母。接纳父母的不完美,接纳老师的不完美,接纳同学的不完美。允许同学的不同,换位思考,团结同学。

  引领学生发现同学的优点,发现同学的进步,发现同学的闪光点。让学生天天夸自己的同学,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让所有学生充满自信,热爱生活,爱学习。帮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终身学习。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做诚实守信的好孩子。培养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可以开个辩论会,问题越辩越明。

  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进竞争机制。生活处处皆学习,做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快乐学习。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遇到困难,教会学生想办法,愈挫愈勇。让学生知道,生活中挫折难免,要正确对待挫折。

  老师要认真研读教材,用好教材,结合自己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切实可行的活动。活动是学生自己的亲生经历,具体可感。是学生生活中活生生的例子,学生感受就深,就能洗涤孩子的心灵。了解教材编排的意图,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采取合适的措施,与学生一起成长。

  《道德与法治》课虽然是小课堂,反映的却是大社会。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做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们的教科书不是唯一的教材,老师也不是唯一的老师,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方法更不是唯一的,相信我们多样的教学方法,一定会让品社课堂更加生动活泼,绚丽多彩。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4开学初我参加了《道德与法制》课的培训,让我感受到小学生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有了以下的心得体会:现在,未成年人的犯罪率逐年上升,并且恶意犯罪的情况也有抬头的趋势,这和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相对欠缺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学校又是未成年人学习知识的第一阵地,加强学校的法制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最好办法。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搞好青少年法制教育,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不仅是提高青少年自身素质,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同时也

  11

  是振兴中华民族的需要。小学法制教育注重文化课而忽略学生的道德法制教育,学校没有专门的法制

  教育人才,虽然授课教师一定程度上了解法律知识教育,但并不系统、全面。要使小学生成长为一个思想健康、人格健全的人,作为老师应对法制教育引起高度重视,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事做起,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自觉守法。教育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涉及法律法规。比如怎么样过马路,不能打扰别人休息,不能破坏文物,在乘坐交通工具时要注意什么等。有很多事情在一些同学看来是不起眼的小事,像随地吐痰,乱闯红灯,实际上这样做已经是违法了。因此大家要学习法律,增强是非判断能力,自觉遵守校规校纪、法律法规。

  二、从身边做起,预防犯罪。我们积极学习《中小学生守则》,警惕学习生活中的不良行为,加强自身修养,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要珍惜学习机会,自觉接受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管理。要提高鉴别能力,不要学习和模仿电视、电影和文学作品中的犯罪行为。要谨慎交朋友,不要和社会上品性不端的闲散人员交往,特别是那些有前科劣迹的人。切莫虚荣攀比,不要随意向外人透露和炫耀自己家庭的情况,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伤害。不要轻易相信他人的哄骗,遇事多留个心眼,警惕各种不良诱惑,对陌生人给的玩具和食品等不要轻易接受。要学会用报警、呼救、反抗等方法抵制不法侵害。

  只有从小处入手,一点一滴的渗透教育,法制教育才能有效,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法制教育不仅要向青少年宣传遵纪守法的重要意义,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认识到:法律不仅是对自制行为的约束,更是捍卫尊严,下面给大家分享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欢迎借鉴!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1

  9月11日,全县小学三年级教师参加了《道德与法治》培训,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时间,但是我获益匪浅。虽然是网络学习,但课堂上每一位学员听得都很认真,网授专家的讲解更是声情并茂。下面我从两个方面阐述我这次培训的心得体会。

  一、首先是思想上的转变。

  12

  本学期我所任科目是三年级语文和《道德与法治》。说实在的,开学一周了,《道德与法治》我还没有上过这门课程,在我的思想中,一直把它当副科,感觉这门学科抽时间突击简单讲讲就行,但今天听了网络培训老师的讲课以后,我感到上好法制课是多么关键的事情啊!我们的教育恰恰缺乏的就是对孩子的思想上、心理上、行为上的教育啊!育人先育心,一味地抓高分,升学率,使我们的孩子失去了快乐,失去了个性的发展,也更失去了我们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现在的孩子不知道感恩的很多,不讲诚信的很多,不文明的很多,不勤俭的很多……所有这些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我想通过这次学习,首先值得反思的就是我们的教育,特别是我们担任此科目的老师们,肩上的胆子很重,我们必须把法制课当回事,还要把它上好。

  二、树立不断学习的观念。在这次培训中,陶元红老师和章乐老师的讲解让我折服,与他们的差距真是太大了,我想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的需要,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游刃有余,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再次感谢领导给的这次学习的机会!此次培训在专家和名师的精彩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面对新教材,我们要多思考,多研究,理清教材中的明线和暗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书育人,用德浸润和温暖儿童心灵,用法呵护儿童健康快乐成长。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2肩负着学校的深切厚望,我于10月8日有幸赴南京师范大学参加了部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培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前身是《小学品德与生活》《小学品德与社会》,根据国家、省、市各级文件精神,自秋季一年级开始,统一更名为《道德与法治》。培训教师的培训讲座循循善诱、娓娓道来,从他们的身上,透出一种智慧的力量,教育艺术的魅力。通过培训,使参与者对今后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有了全新的领悟。如今,培训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进行了一半,以下是这几天我对这几次讲座的浅薄的见解与体会:听的第一场讲座是成尚荣老师的《道德教师的专业成长》,我虽然不是专业的道德教师,但被成尚荣老师的人格魅力和渊博的知识深深吸引。因此,对这堂

  13

  课非常有兴趣,津津有味地认真聆听成老师的独到见解。首先,成老师论述了道德和法治的关系,两者是相互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

  的。而这门课程,是一门道德与法律的相结合的课程。“法治是对道德的支撑,道德是最高的法律,道德在人们心中,离不开道德的滋养。”我对成老师这句话有着深刻的感触,这句话我的见解是:法治是道德的保障,如果没有法治,道德会被随意破坏与践踏,法治约束着我们的行为,朝着道德的方向发展,而法治本身就是最基本的道德。道德是法治的最高的体现,法治应该是为道德服务的,如果法治背离的道德,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由于某种情况下,法治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道德还是对法治的一种补充。两者是相互依存、支撑与补充的。接着,成老师从“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论述了道德教师该如何进行专业成长,我从中收获良多,不仅清楚了国内道德教育的方向,而且了解到国外道德教育的成果。总而言之,通过这次讲座,让我看到了道德教育的曙光和希望,今后一定要认认真真上好每一堂道德课,虽然的一个老师的力量有限,但是千千万万的老师也是由一个教师组成,只有我们每一个人都做好,我国的国民素质、道德水平才会慢慢的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才会越来越好。

  第二场是孙彩平老师的《小学道德与法治低段教材整体解读》,孙老师这堂课让我们非常直观的认识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内容,非常有指导意义。

  专家讲到新旧教材的不同,并进行了对比,新教材将德育与法制教育相融合,落实《课标》要求和大纲精神,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传承的过程,还讲到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目标、内容、工作要求。专家还列出了小学一二年级法制教育图谱,并列举了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编写单元课例,教材按儿童的生活路径,以儿童的成长与发展的生活逻辑为核心设计的。教材中的主体是儿童,教材的内容是儿童的生活。教材关注一年级学生的整体成长、生活;

  了解学校生活的两个主体生活方式;学会玩,并且有意义地玩;学会主动思考,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有想法的参与学习。整本教材洋溢着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从多元的生活世界,力图体现多元、开放、平等、包容的价值观。新教材具备了以儿童的生活视角和路径,形成生活内容和教学相统一的叙事逻辑,教材力图体现和谐与温暖的情怀,体现着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

  14

  之间和谐与温暖的关系。学生从课本中能学会做事、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学习,让自己努力从适应制度走向自理、自律、自觉、自主。

  新教材中没有了说教性的内容,各册设计了相对集中的教育主题,呈现方式体现了儿童的审美需求,突出趣味性,激发了学生想象力,力求从生活中的小事中渗透法制教育。道德与法治教育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启发,教师不仅要向学生呈现良好的道德实例和现实需求的法治知识,也应和学生一起解读、分析,更要带学生们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观察、思考、感悟、实践。

  面对新教材,我们要多思考,多研究,做一名学习型、研究型、实践型、反思型的教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书育人,做一位有眼光、有底蕴、有情怀的教育者,用德浸润儿童心灵,用法呵护儿童成长。

  另外,汪凤炎老师的《做一个德才一体的智慧型教师》讲座也让我记忆犹新,对今后我教学有着很重要指导性意义。

  首先,汪老师提出,“为什么要做一个德才一体的智慧型教师”的这样一个命题,他是从“德多才少”、“才多德少”这两点来加以解释。而我听后的见解是,德和才一样重要,有才无德比有德无才更危险,就像我曾经和学生开过一句玩笑话说的那样——“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有才无德的人有头脑、有技术、有能力,他们如果做坏事,造成的社会危害会更大。所以,我们作为一个老师,是学生的榜样,模仿的对象。如果做不到德才兼备,也就枉为人师了。然后,炎老师从理论基础、具体措施这两方面提出,我们该如何去做一个德才一体的教师,他的智慧与理论让我十分折服,今后一定要把其具体运用到我的教学生活当中去。

  还有很多老师的讲座非常精彩,就不一一道来。他们的智慧、理论深深地影响了我,让我看到了道德教育的光亮,照引着我的教育职业生涯。此次培训进行到这里,我受益匪浅,在老师精彩的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这将成为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正确掌握新教材的重难点、驾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宝贵经验。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3培训中,我在方老师的讲解下对新教材有了较深入的理解。可以说新教材对我们教师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通过这次培训我所获得的感想与体会可概括为以

  15

  下三点:一、知道了新教材的编列目的、内容的设计培训中,方老师主要从三个维度来阐述新教材编列的目的,使我清楚的认识

  到教科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列目的在于同世界性学校德育变革相接轨,以顺应时代的变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新教材内容的设计重点在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关系上,采取的内容编列策略是知识、技能引领,活动穿插,在学习知识、技能中来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同时,在解决日常问题的活动过程中适时地结合学生身边的例子加以讲解,这样有助于提高课程教学的整体效果。教学内容的设计与选编符合国家对课程标准制定要求,教材内容丰富,难度适中,对有关基本知识编排和叙述,正确、合理、也符合科学性。教材中的知识点相比以前老版的《思想品德》来说较新颖、实用。通过学习,使我清楚的认识到新教材的内容是由哪些单元组成,各单元又有哪些知识点的组成,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方老师所提供的知识框架对我们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

  二、认识到整体把握《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重要性整体把握新教材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只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只有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课程知识的主线,才能更好地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因此较好的整体把握政治新教材、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教材的结构,对于一个新入门的政治教师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三、认识到应该如何掌握新教材中的重难点通过方老师、安老师的经典剖析,使我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新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怎样才能将一个个知识点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政治教学过程中。我已经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学习,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新教材贵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在通俗易懂但却蕴含人生哲理的知识

  16

  点中轻松愉快的提高内在的政治素养,形成科学合理的人生观,价值观。此次培训,受益匪浅,在方丽敏、安子琴老师精彩的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

  了一个深入的了解,这将成为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正确掌握新教材的重难点、驾驭政治课堂的宝贵经验。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学习培训《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共7篇)学习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心得体会(共7篇)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培训心得体会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心得体会

  17

  

  

推荐访问: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体会 法治 道德 体会

本文链接:https://www.xpbxgsx.cn/xindetihui/260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24 精优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浙ICP备15042696号-1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