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精优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范文大全 >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途径探索

时间:2023-07-18 17:05:05 来源:精优范文网
导读: ◎刘彩霞(甘肃省庄浪县北城九年制学校,甘肃平凉744600)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将小学数学学科中的

◎刘彩霞

(甘肃省庄浪县北城九年制学校,甘肃 平凉 744600)

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将小学数学学科中的知识点与问题、情境等其他的因素相结合,以此使学生展开探究性、体验性的数学学习.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需要通过探究学习来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与理解能力还比较差,教师在教学中利用问题情境展开数学教学,对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一)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与抽象性,其学习对学生的逻辑思维与抽象思维的要求较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经验较少,数学能力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其在接触学习难度较高的数学知识时很容易产生认知与理解上的偏差,导致其不能顺利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久而久之,一些学生便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使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进行教学,能够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数学课程所要学习的内容,使学习的难度相比之前大幅降低,从而使学生能更加轻松地解决数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二)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小学生往往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但是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有些过于千篇一律,这容易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到厌倦.教师使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进行教学,能够使整个数学课堂变得新奇有趣,从而扭转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印象.此外,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方式也能够使小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增强学生的探究欲望

学生需经历丰富的数学思维活动,才能对数学知识进行全面掌握,并灵活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数学问题.而教师要让学生始终处于活跃的数学思维状态,还需激活学生的探究学习欲望.只是一些学生还是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对数学知识的主动探究学习欲望不强,也缺乏足够的思维活力,难以展开有效的数学学习.在这种情况下,问题情境创设法为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分析数学问题、解决各种数学问题等学习活动提供了有效的教育平台,教师可让学生以问题为主线,展开深层次的探究学习.

(一)利用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讲故事可以说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手段之一.由于数学的教学内容相对于其他小学科目而言较为枯燥乏味,许多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很难提起兴趣,这也导致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低下.但是,小学生处于想象力与好奇心十分旺盛的年龄段,正是对各种类型的故事感兴趣的时候,教师如果能在故事中引入数学问题,从而设立数学情境,则可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数学教师可以在教学之前对学生的喜好展开调查,针对学生的喜好寻找对应的故事,通过在故事中加入数学问题来进行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游戏创设问题情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游戏进行教学的方式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小学生天性爱玩,对于游戏几乎无法抵抗,因此,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将数学问题加入游戏中的方式,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可以使原本沉默的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跃,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加高涨.

例如,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这一部分内容,教师就可以通过设置游戏,引导学生对多种运算形式进行运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农场游玩”的小游戏,提前准备好农场的图画与各种水果或蔬菜的图片,然后对学生提出问题,如:“今天农民伯伯给了你3个苹果、4个梨,还有一些香蕉和橘子,橘子的数量比苹果多一倍,香蕉的数量只有梨的一半,那你现在有多少水果呢?”这个问题就需要学生同时运用到加法、乘法与除法的计算方式,不过难度不大.在学生得出答案后,教师可以在此问题的基础上提升难度:农民伯伯有给了你一些桃子,桃子的数量比你的三种最少的水果的总数量要少5个,你拿到了多少个桃子呢?这个问题就需要学生同时使用加法与减法.教师通过这样的游戏能够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熟练掌握混合运算的方法.

(三)立足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应用在数学学科的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其不仅能够让学生利用生活认知经验有效理解数学知识,还有助于学生立足现实生活独立思考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显然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科思维,使学生能够主动使用数学的眼光看待身边的问题,也可以使学生站在生活的角度对数学知识进行高效学习.不管是从哪个方面入手,教师均可依托生活化教育原则来展开数学教学,这对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在问题情境创设教学中,教师更是可以结合生活化教育原则来展开数学教学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生活化数学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利用生活认知经验对数学问题进行有效分析与解决的探究性学习能力.

例如,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这一部分内容,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寻找身边生活中与三角形相关的素材,并且提出相应的问题:“为什么木匠在固定一个四边形框架时,要在四边形的对角加上一个木条,使其形成两个三角形?为什么人们在设计脚架时,也使用的是三角形?用正方形、长方形等其他图形进行替代可以吗?”这样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一性质,同时能让学生学会利用三角形相关的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在这样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辅以生活化问题情境创设教学法,可以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可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使学生从生活化数学问题的探究学习中更直观地理解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

(四)利用学生的挑战心理创设问题情境

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往往将关注重点放在学生的成绩表现上,缺乏对学生心理状况的了解.由于对学生的学习心理缺乏足够的重视,一些教师甚至很少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心理活动,发现他们的心理需要.实际上,学生的学习心理是影响其学习效果的一个关键因素.对于小学较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逐渐开始对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挑战性内容感兴趣,究其根本是想要通过解开难度更高、更加复杂的题目来证明自身的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创设一些难度相对较高的数学情境,以此来引发学生的挑战心理与竞争心理.

例如,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这一部分内容,教师就可以在基础的教学内容完成之后,布置一些难度相对较高的题目,如给出较为复杂的多边形,引导学生尝试对该多边形的面积进行计算,并且限制计算时间,设置前几名的奖品.这样,学生就会出于对自身能力的验证与对奖品的渴求展开计算.但是,教师在进行问题选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控制问题的难度,避免学生因题目难度过大无法解出而失去学习兴趣.

(五)利用悬念因素设置问题情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设置悬念的方式能够大幅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不论是在课前还是在课后其都有着非常好的效果.将悬念设置在课前,能使学生一上课就急于了解后续内容,从而在课上保持学习的积极性;
将悬念设置在课后,能使学生在课下也保持学习热情,甚至为了知道后续内容而进行提前预习.设置悬念的方式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从而使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除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在课后留下问题,比如4除以7的小数点后10位是多少?100位呢?1000位呢?以引起学生对问题的兴趣.部分学生甚至会对之后的内容进行提前预习,以了解无限循环小数这一概念.而在下一节数学课上,数学教师就可以公布答案,让学生将自己的答案与公布的答案进行对比,并且揭示其中的规律,使学生对小数除法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兴趣更加高涨.

(六)利用动态因素设置问题情境

数学课本上的内容是以文字、图片等静态形式展示的,对于小学生来说,静态的内容容易导致其失去学习兴趣,从而使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降低.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教师能够将静态的图片或文字转化成动态的图像,而动态的图像则能够更好地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充分寻找其中能够借助多媒体技术转化为动态的因素,从而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的扩展学习内容“自行车里的数学”,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动态的自行车,让学生通过观察自行车的结构与运动的方式寻找自己曾经学习过的数学知识.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使学生在观察自行车的过程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比如,自行车的车身应用了三角形结构,三角形结构具有稳定性,能使自行车不散架;
自行车的车轮是圆形的,圆心到圆上每个点的距离都相等,能使自行车平稳行驶,等等.通过对自行车的研究,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了解,更能够认识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从而增强自身的数学学科综合素养.

(一)过于纠结情境设定

在使用问题情境创设的方法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情境与数学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在对应的情境中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而在这个过程中,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应当是情境教学的核心,教师在设置情境的过程中也应当以数学的学习主题为核心,这样才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如果在情境创设过程中过于偏重问题情境的设定,就容易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问题情境的干扰,导致学生思维无法活跃,进而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问题难度高于学生水平

许多教师会结合学生的挑战心理与竞争心理,结合对于学生来说较难的问题进行问题情境的设定,以激发学生的竞争心理,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但是,如果教师设置的问题难度过高,则会导致学生因为无法得出结果而遭受挫折,进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设置相应问题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与兴趣程度,对问题情境进行合理设置.

(三)问题情境不符合常识

教师在进行问题情境设置的过程中,需要确保所创设的情境符合生活常识,不可以为了创设情境而随意杜撰.虽然问题情境是假设的场景,但假设的场景也应当符合生活逻辑,否则就容易影响学生对相应问题情境的接受程度.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列举一些物品,让学生判断物品的重量并选择合适的重量单位.在选择物品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所选物品的重量,避免出现重量单位不合理的情况.

(四)过度使用多媒体

虽然使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帮助教师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但是过度使用多媒体将会减弱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感.创设情境这一教学方法并非一定要借助多媒体,教师的语言、游戏甚至手势都可以用来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的教学过程中,在讲到“圆锥的体积”这一部分时,教师可以准备底面积相同的圆柱容器与圆锥容器,在课堂上进行倒水实验,使用圆锥容器装满水倒入圆柱容器中,三次正好倒满,以向学生表明相关的体积关系.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倒一倒水,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但是,如果教师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倒水演示的话,学生就会失去相应的体验感.

小学数学这一学科的学习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难度较大,而小学生的逻辑思维与认知能力正处在发育阶段,因此,他们会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这一教学方式不仅能够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开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数学知识创设情境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数学小灵通(1-2年级)(2021年5期)2021-07-21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数学小灵通·3-4年级(2021年3期)2021-04-13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2020年6期)2020-07-27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1期)2019-05-28“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1期)2019-05-28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早期教育(教育教学)(2009年5期)2009-05-21感悟三角形的高中学生数理化·七年级数学北师大版(2008年4期)2008-07-11

推荐访问:创设 情境 小学数学

本文链接:https://www.xpbxgsx.cn/zhuantifanwen/fanwendaquan/6566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标签
Copyright © 2024 精优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浙ICP备15042696号-1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