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精优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范文大全 >

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管控对策

时间:2023-07-22 18:05:03 来源:精优范文网
导读: 辛彦君 王岩 李玉贤[摘要]近年来,高校教学向多元化、培养创新能力方向发展,通过研究某典型高校近十年

辛彦君 王岩 李玉贤

[摘 要] 近年来,高校教学向多元化、培养创新能力方向发展,通过研究某典型高校近十年大学生心理疾病发病数据及其统计规律,分析了学习环境、生活环境等心理疾病影响因素,结合高校教学和实践方式,提出了与时俱进强化心理教育必修课、构建家校合作的心理疏导机制、建立多层次心理健康管理队伍、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引导大学生形成主动自我情绪调节能力、多维度加强重点学生帮扶工作等6项措施并举的管控范式,全面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降低心理疾病发病率。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健康;
休学;
焦虑

[作者简介] 辛彦君(1976—),女,河北张家口人,学士,北京理工大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治医师,主要从事精神医学研究;
李玉贤(1980—),女,河北石家庄人,博士,北京理工大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临床预防医学研究;
王 岩(1972—),女,北京人,学士,北京理工大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治医师,主要从事精神医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
R74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3)17-0029-04 [收稿日期] 2022-12-06

引言

精神类心理疾病已严重威胁人类的身心健康[1-2]。中国大学生心理疾病患病率明显高于其他社会人群,心理健康导致的休学、退学已成为大学生学业异常的主要原因之一,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3-4]。近年来,虽然学校教学实践、社会实践、创新创业活动等彰显学生个性的活动增加,但学生人际交流能力和主动性差异明显,导致部分交流能力弱的学生与他人交流缺乏并形成心理落差,心理疾病患者呈上升趋势[5-8]。本文以北京某高校为典型案例,统计了该校近10年,尤其近3年来学生(本科生、研究生)休/退学数据及其发展趋势,分析了导致学生心理问题的自身及社会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设体系建设的举措和方法。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规律

以北京某高校10年在校注册的全体本、硕、博学生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2011—2021年休学学生(本科生、研究生)的休学直接原因,基本结论如下:(1)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是高校学生休学、退学的最主要原因。由于社会医疗健康保障能力提升,肝炎、结核等传染性疾病休学人数占比最低。(2)每年本科生因心理疾病休学的人数占比是研究生的3~5倍,显著高于研究生人数,且本科生因心理疾病休学、退学的人数呈现逐年递增趋势。(3)心理疾病性别分布统计。男生出现心理疾病的比例在持续下降,女生持续增加,2021年女生已经上升至约30‰,是男生的4倍以上。(4)心理疾病学业阶段统计。本科生中随年级增加,休学、退学人数增加,本科三年级的学生学业压力、就业压力陡增,导致对个人前途担忧、心理健康问题凸显。硕、博士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与本科生相比,一直处于相对低位,与硕、博士研究生心理渐趋成熟,社会实践机会多且与老师交流更为充分有直接关系。

二、大学生心理疾病制因分析

(一)学习环境适应性差

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压力大,但在明确的考大学目标指引下,加之家长、教师对学生照顾有加,学生也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当进入大学后,学生追求的目标多元化,现有的教学改革方向也是泛化学习内容,增加科创实践,突出独立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培养。但习惯于家长、老师对学习、生活的安排,许多学生进入大学后,自主能力差,难以适应大学生活。整天无所事事,导致学业成绩严重下滑,尤其在“985”“211”等优势院校,许多学生已经习惯了优秀,不适应成绩落于人后,自信心也受到严重冲击,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9]。

(二)生活环境适应性差

一些学生在进入大学生活前,很少甚或没有离开过家乡,尤其是来自三线以下城市或农村的大学生。我国幅员辽阔,语言、衣着、饮食等生活习惯和温度、湿度等气候条件差异都很大,异地求学的学生容易出现难以适应大学环境的情况。另外,大学的学生来自不同地域,差异性的成长环境影响着学生的性格、喜好、习惯,生活环境适应能力弱的学生也有为此产生社交隔阂或社交障碍的趋势[10]。

(三)毕业压力导致的焦虑

随着社会发展,人才需求结构也在变化,大学生毕业时所学习专业的社会需求变化可能已经超出了学生预期[11],尤其是近年来全球经济紧缩导致国内外企业人力资源需求显著减少;
国际关系发生急剧变化,国家间交流受阻,准备出国留学的大学生学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变得飘忽不定,职业和学业发展计划被打乱或无法实现:模糊的发展前景导致了部分学生出现精神紧张、焦虑、易怒、沮丧等情绪和行为迟缓等行为障碍[12]。

(四)网络成瘾导致的焦虑

研究已经表明,游戏带来的刺激、兴奋和成功的体验会使一些学生在现实中的苦恼、无助、失去控制和无价值感一扫而光,起到了阳性和阴性强化的双重作用,导致他们沉溺于网络世界。网络成瘾倾向的学生在恐惧、无助、无聊、无奈的氛围中沉溺于虚拟世界,以在线学习的名义通宵达旦玩游戏,疯狂追剧、刷抖音,甚至平时对网络游戏有抵抗力的学生也无法抵御诱惑,频繁而无节制地接触网络[13]。网络成瘾导致部分大学生出现了过度的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反应。

(五)以遗传为主的自身因素导致的焦虑

有多项调查显示,家族中有抑郁症病史,其患抑郁症风险与血缘关系呈正相关,血缘关系越近患病概率越高,子女遗传父母抑郁症疾病的可能性高达50%~70%[14]。同时,人的性格可以主要分为内向型性格和外向型性格,内向型的大學生比外向型的患抑郁症的概率大。内向型性格的人常常表现为不善交际、内心孤寂、遇事易退缩、缺乏自信心、易否定自己等,在社会生活和大学学习生活中的多重精神压力和过分敏感的神经易导致抑郁的产生。例如,大学生在生活中经常要面对一些情感问题,好友、同学、恋人间的情感矛盾等是大学生常见问题,性格内向的大学生在情感受挫时,理性控制情感、情绪和行为能力相对于性格外向的大学生弱,容易出现意志消沉、焦虑、抑郁情绪,重者还会有自残、伤害他人或自杀的风险。

三、大学生心理疾病管控策略与实施效果

由上述分析可知,要想降低学生休学率、最大程度保证学生成才,尤其是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应重视大学生的健康教育,切实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干预,加强大学生应对社会变革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采用课堂教育、实践活动、个性化教育交流等多种渠道在学生中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技能和防病意识,降低学生因心理原因导致的精神疾病发生率。

(一)与时俱进强化心理教育必修课

2018年7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的《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强调,健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结合实际,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规范课程设置,对新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课,大力倡导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选修和辅修课程,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15]。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尤其在社会快速变革,新知识、新理念层出不穷的时代,让学生通过心理教育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具有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

(二)构建家校合作的心理疏导机制

家长是孩子的亲人,有剪不断的血缘关系,有着深厚的亲情和伦理关系,也是心理疏导的第一任老师,这是任何心理咨询师不可替代的。导致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中,家长的原因占据着很大成分。因此,在心理教育中,家长和学校应保持心理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避免家长在心理教育中的缺位,采用符合心理健康教育规律的家庭教育方法,使子女在家长的影响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子女面臨心理问题时,家长应积极主动地参与,为学生营造健康的、和谐的家庭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关心他人,培养学生在家庭中的责任感和幸福感,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以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思想品德和道德品质。

(三)建立多层次心理健康管理队伍

提升班主任、辅导员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和能力,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从基层发现问题;
建立专任教师队伍开设心理健康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等,进行心理健康引导;
设立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工作室),对于新入学学生实施全员、常态化心理健康测试,提供学生个性化咨询,对于存在问题和心理健康隐患的学生从源头上实施个性化辅导、交流以及治疗工作;
要求专职、专业教师在课程中渗透融入心理健康内容和典型案例,实现润物无声式心理健康教育;
聘任专业精神科医生,实施学生的心理健康治疗[16-17]。通过上述措施,构建全方位、多层级的心理健康协同管理能力,从普及型教育到个性化关注、直接干预和引导,以达到“防病、治病”目的。

(四)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育

大学生思想成熟度低、经济独立性差,学校教育和家庭监督影响着他们的行为方向。社会变革和社会需求变化可成为大学生一堂终身受益的思想政治课,让当代大学生感受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直面生存和生活中可能面临的危机。高校可在主题教育中引导学生,理解社会需求变化可以考验人们是否能在自己的责权范围内各司其职、各尽其能、思变求生,能否在变化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快速响应、适应发展需求。

(五)引导大学生形成主动自我情绪调节能力

用主题班会、线上科创活动等形式教导学生转移视线,适当控制学生对学业之外的因素过度关注,防止学生出现因社会碎片化信息过载导致的不良心态。引导学生保持良好生活规律,合理饮食,按时睡觉,适量运动,改善情绪;
引导学生合理利用时间,主动远离不良网络信息和网游,保持身心愉悦;
引导学生学会转移注意力和积极的自我暗示,形成正确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学会控制情绪,主动寻找老师、辅导员的帮助;
引导学生正确应对焦虑,以沟通代替回避,以积极行动代替被动承受,在主动克制和积极应对中提升学习和生活质量。

(六)多维度加强重点学生帮扶工作

对于发现存在心理障碍或心理障碍趋势的学生,在专业心理辅导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有重点的建立针对心理健康问题学生的专业认知、社会服务等实践活动环节,引导学生融入社会生活,多方位体验社会生活,增强社会交流和交往能力。如,引导学生增进职业认知,组织网络招聘会,引导开展多种形式求职。多种形式、多种维度促进学生走出自我,消除学生顾虑,发现学业乐趣,激发学习动力,提高学生自信心。

结语

基于某典型高校数据,分析了近10年,尤其是近3年高校大学生心理疾病分布发展规律;
从学习环境、生活环境、毕业压力、网络成瘾等4个方面分析了大学生心理疾病诱因,得到了在当前的大学生教学体系下,对学业、前途的担忧,对社会快速变革的恐惧是学生心理疾病出现的新诱因;
提出了与时俱进强化心理教育必修课、构建家校合作的心理疏导机制、建立多层次心理健康管理队伍、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引导大学生形成主动自我情绪调节能力、多维度加强重点学生帮扶工作等6项大学生心理疏导和管理举措。

参考文献

[1]曲爱玲,马长路,郭学玲.大学生抑郁症成因及干预对策剖析[J].心理月刊,2022,17(11):231-233.

[2]张威,王晶,姜媛.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28):11-12.

[3]胡黎香.基于心理安全建设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育人管理研究: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22,32(8):217-218.

[4]张慧敏.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可行性探析:以S大学为例[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7.

[5]张莉.疫情下封闭管理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影响的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5):123-127.

[6]闫春梅,毛婷,李日成,等.新冠肺炎疫情封闭管理期间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22,43(7):1061-1065+1069.

[7]刘欣.新冠病毒疫情隔离期间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干预对策探讨: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7(12):131-134.

[8]丁闽江,胡春福.新冠肺炎疫情对大学生的心理行为影响研究[J].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8(2):129-140.

[9]刘超,刘丽,张绣蕊.后疫情时代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22,8(4):95-97.

[10]陈瑶瑶.大学生羞怯、社交效能感与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15.

[11]周敏.后疫情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挑战及应对[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1(3):

91-92.

[12]胡伟星.俄乌冲突、大国竞争与世界地缘政治格局的演变:以地缘政治学为研究视角[J].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2022(4):12-28+2.

[13]仲稳山.构建适应新冠肺炎疫情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体系[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1(27):74-78.

[14]廖东琴.大学生抑郁症分析[J].文渊(高中版),2019,2(9):522.

[15]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教党〔2018〕41号[EB/OL].(2018-07-04)[2022-09-14].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moe_1407/s3020/201807/t20180713_342992.html.

[16]柯海娥.心理健康教育視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评《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理论与实践》[J].领导科学,2019(14):126.

[17]臧鹏.新冠疫情下高校学生家校联动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探索[J].长春大学学报,2021,31(8):28-31.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College Student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and the Control Countermeasures

XIN Yan-jun , WANG Yan, LI Yu-xia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081, 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eaching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has gradually evolved toward diversification and cultivated students to be innovative and creative. Under this circumstance, mental health problems become the major issue among college students and is getting increasingly serious. In this paper, based on statistical data of  a representative university during the past ten years, with special attention paid on the last three years, the study and living environments are analyzed to derive influential factors on campus life. On top of the analysis, novel teaching and practicing methods are put forward to strengthen the required courses of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to set up a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mechanism for home-school cooperation, to help establish multi-level mental health management teams, to build up college students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as well as to guide college students form active self-emotional regulation ability. The proposed multi-dimensional management strategy is expected to support student work by providing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to reduce the rate of mental illness.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suspension of school; anxiety

猜你喜欢休学焦虑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品牌研究(2022年9期)2022-04-06心理健康品牌研究(2022年8期)2022-03-23心理健康品牌研究(2022年6期)2022-03-23心理健康品牌研究(2022年1期)2022-03-18休学创业农民文摘(2017年5期)2017-03-25教育部:将对高校弹性学制和休学创业作出规定新课程研究(2016年3期)2016-12-01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中国现代医生(2016年23期)2016-11-15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文艺生活·中旬刊(2016年9期)2016-11-07晶莹的泪珠爱你·健康读本(2016年7期)2016-02-11休学创业:另类"怪小孩"和他的勇敢妈妈人生十六七(2015年3期)2015-02-28

推荐访问:新形势下 健康状况 对策

本文链接:https://www.xpbxgsx.cn/zhuantifanwen/fanwendaquan/67568.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24 精优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浙ICP备15042696号-1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