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精优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党建材料 >

互联网思维下高校党建与社区服务互嵌模式的探究——以“五维空间”实践项目为例

时间:2023-07-08 08:05:03 来源:精优范文网
导读: 陈丽颖,张晓菲,邓妙心,陈凯琳(1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生物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520;2 华南

陈丽颖,张晓菲,邓妙心,陈凯琳

(1.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生物技术学院,广东广州 510520;
2.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东广州 51064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的“互联网思维”,其核心是以人为本,要求关注大学生个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互联网思维是一种平等思维,要求打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单向度思维,建立“双主体”理念;
互联网思维是一种聚合创新思维,要求整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构建科学可持续发展的育人模式;
互联网思维是一种技术思维,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利用科学技术提高教育实效;
互联网思维是一种平台思维,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开辟新领域、占领新阵地、应用新手段[1]。因此,互联网思维能为高校党建的建设与发展带来新思路,契合“大思政”“大德育”教育观和“三全育人”方法论的精神要义。大力推动互联网思维下的高校党建、思政教育发展有利于打破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屏障与隔阂,提升被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和学习话语权,将传统教育者的主导特性和权威属性进行“去中心化”,使学生的教育参与感、存在感、获得感不断提升,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用户性、跨界性、平台性是互联网思维最突出和最重要的属性[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整合互联网思维中常被讨论的用户思维、跨界思维、平台思维、数据思维等多种要素和属性。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代化的进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将互联网思维分解出“自主、平等、开放、互动、共情、创新、整合、分享”等元素,并将这些元素嵌入高校党建和思政教育的内涵深度和路径方法建设中。互联网的开放、透明、互动、共享等特性有效地打破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屏障,冲淡了教育者的权威和中心地位,弱化了传统信息传播中的“把关人”作用,用户的参与度不断提升[3]。“大数据”时代能使各学科各领域的信息资源和产业资源实现深度共享互嵌,优化资源的配置与融合。“党建+社区服务”“党建+社会实践”“思政+志愿服务”等思政教育资源整合新模式顺应了“大数据”“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与要求,体现了互联网思维的跨界、创新、整合、共赢等特征,能突破固有的教育模式和思维定式。在新媒体新技术新平台的应用下,学生将有更加多样化的学习选择和更加多元化的学习体验,这为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创新活力。大学生群体是社会科技与文化建设的重要储备力量,大学生党员在社会发展与志愿服务中更应充分发挥模范带头和先锋表率作用。

志愿服务的本质是人们为满足个人的志向和意愿而从事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志愿服务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当今社会,多种社会思潮从很多方面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大学生从事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既可以服务社会,又可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社区志愿服务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4]。高校开展的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是思想政治教育与实践的完美结合,是社会实践的创新形式,能使学校教育和社会学习完美对接[5]。因此,高校组织大学生党员与入党积极分子进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1.创新高校党建的工作模式与方法,拓宽党建教育的内涵和地域延伸;
2.有助于实现大学生自身综合素养和专业技能的提升;
3.能提升大学生的思想认知和道德修养水平;
4.能体现高校与社区的关联性和互惠性。

基层党组织具有较强的政治功能和组织优势,可以有效解决大学生在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中出现的专业化程度低、没有延续性等问题。高职院校可积极发挥学生党支部在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中的引领作用,不断探索和完善基层党建工作形式,打破原有的将工作重心放在学院内部、只注重基础工作的局面。基层党组织要主动走进民生一线,创新工作方式,与社区开展深度合作共建,将社会与学校、社区与支部、居民与师生串联起来,形成“互带互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学校社区共同体[4]。

“五维空间”实践项目是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生物技术学院组织大学生开展的一项党性教育与社区志愿服务协同并行的实践教育活动,它利用微信、微博、易班等网络新媒介让教育活动同时在“线上”“线下”进行,让教育理念渗透到“互联网—课堂—社区—社会—家庭”的“五维空间”中。这五个维度的教育场域均与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五维空间”能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让学生自己作活动策划的主体,主导自己的实践活动任务。

首先,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自行开展基础的学习,包括阅读党性思想教育和社区建设的图书,指导老师集中讲授基础性的社区服务岗前基础技能和日常生活的科普知识;
其次,学生要在导师引导下组建学生团队,学生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作为团队组长,每个团队都加入较高比例的普通同学,从而扩大实践活动的学生参与面。团队自主讨论、协商、组织及策划,在若干主题场景中完成指定的情境实践任务,这些情境实践任务囊括艺术创作、志愿服务、社区科普等实践主题;
最后,学生团队要将在社区服务中有关社区建设及居民需求的思考心得整合制作成PPT、短视频、分析报告,然后把实践作品返回到“线上”进行汇报和展示。校内师生和社区群众都可以通过线上网络平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创造能力,同学之间也可以借助网络互相交流、学习、鉴赏,实现线上与线下的联动。

(一)“线上”自主学习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强国、腾讯视频、微信公众号、易班等新媒体平台浏览学习资料,这能帮助学生重新梳理党史党章、时事政治、党的十九大报告等重要内容,从而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学校应要求学生认真学习线下的社区服务岗前技能培训。学生要结合“线上”“线下”的习得知识,深刻理解本次实践活动的精神主旨和内涵要义,带着思考和见解去完成下一阶段的系列实践活动。

(二)“线下”实践作业

学生党员要带领入党积极分子围绕线上学习的内容自拟主题,依据“教室—社会—社区—家庭”的场域铺开实践线路,扩充教育实践的内容和成果,开展线下实践教育活动。

1.情境一:“艺术教室”交流活动

基层党组织要参考党的十九大、两会、治国理政等重要文件的精神,以此为主题开展“剪纸作画”“流动彩绘”“变废为宝”“红色记忆”等手工、绘画、摄影艺术创作活动,别开生面地呈现学生对党国时事和国家发展的感想体会。基层党组织要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使学生主动关心党的重大会议和社会大事。对比往常枯燥被动的讲座授课,这种团队活动的课堂氛围更活泼,学习效果也更好。

2.情境二:社会微党课

在进入社区前,各团队应静心思考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着力点。带队老师要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社区的成员,把社区居民的利益诉求融入自己对问题的思考之中,例如养老及心理疏导问题、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学生党员要带领小组自选服务内容和形式。小组要围绕社区居民关注的问题和服务需求展开讨论,把社区问题作为调研活动的出发点和着力点,探究将思想政治教育嵌入社区志愿服务的方法。学生可以围绕微党课,积极与社区群众进行交流讨论、互相学习。与此同时,学生也可以把前期创作的作品带进社区展示,将微党课融入居民感兴趣的主题沙龙活动中,例如美食、建筑、绿化、科技知识。学生要在社区展览中加深与居民的交流互动,也要运用所学知识编排社区科普宣传方案,设置一些简易的科普实验。基层党组织要以“疾病预防与饮食健康”“垃圾分类及节能环保”“水电火安全”等为主题制作社区科普展览作品,唤醒学生的集体服务意识和公益服务意识。

3.情境三:社区志愿行

党组织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时要为学生设置多个岗位,例如党员志愿服务岗、新冠疫情防控宣传岗、家政照料岗或贫困资助、法律咨询、心理疏导、网络技能等各类基础技能服务岗。党组织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运用自身的专业技能将理论与实践进行融合、转化,从而提升学生的社会服务与职业发展能力。各实践团队要自拟活动主题,完成相应的社会调研及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实践团队可以结合“敬老孝老”“儿童家教”“雷锋月”“精神文明宣传”“公益劳动”“社区党建日”等主题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政策咨询、心理疏导、家政照料等服务。党组织在关心群众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活动组织策划、人际沟通、社会调查分析、专业技能应用等多种职业能力。

4.情境四:“感恩家中留”

学生可以把前期掌握的学习资料、科普知识及微党课材料制作成照片或视频,并利用假期的时间与家人分享,这既可以记录学生与家人相伴的温馨瞬间,又可以让学生感念父母的养育之恩。

(三)汇报与总结

大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应有所反思和总结,事后总结与评价环节可以使育人活动效果得到延续和升华,可以使大学生对自身的学习和受教育行为有全新且深刻的认识。各小组可以将“线下”实践成果放在互联网平台上展示,也可以把实践成果转化成微视频、软文等形式放在社区中展示。

“五维空间”注重建立多元综合的实践育人评价体系,使“线上”与“线下”的教育活动资源融合并形成互动循环圈。“五维空间”深入贯彻“大思政”教育观,以“三全育人”方法论为指导,以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并重为原则。“五维空间”的评价主体囊括指导教师、学生、家长、社区人员以及服务对象,多个评价群体共同参与评论和投票能提升对学生教育成效的关注度,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参与评论既可以鞭策学生勤于思考,提升学生剖析、反思及总结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主观能动性,也可以创新高校党建教育模式与社区服务培养模式,扩大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提升党建管理水平和质量,从而提升教育效益的全面性、全程性与持续性。因此,高校党建要实现党建实践教育活动的“双线”融合,紧跟“大数据”“大思政”时代步伐,顺应“互联网+”新思潮和新要求。“五维空间”的发展历程能为高校党建的不断完善积累经验素材,也能为下一届学生开展活动提供经验。

“五维空间”党建进社区实践育人工作方案的应用可以提高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培养学生的高尚品德。“五维空间”能让基层党组织的教育传播力与宣传影响力打破地域空间的限制,从点到面进行深化,提高学生群体的眼界和合作意识,从而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指导水平。在“大数据”背景下,党建与思政工作者要把互联网思维引入教育工作中,以生为本,开放包容,尊重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参与感,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到获得感和幸福感。“线上学习,线下实践”的单元任务考察模式遵循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能让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党课适度走出校园,让学生在社区服务与思政实践中获得快乐与认可,提升学习获得感与存在感。

猜你喜欢维空间志愿社区我志愿……东方剑·消防救援(2022年3期)2022-04-01社区大作战幼儿园(2021年6期)2021-07-28Update on Fengyun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 Program and Development*空间科学学报(2020年5期)2020-04-163D打印社区小学科学(学生版)(2020年3期)2020-03-25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当代陕西(2019年16期)2019-09-25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学生天地(2018年6期)2018-06-15从零维到十维的空间之旅大众科学(2016年11期)2016-11-30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公民与法治(2016年18期)2016-05-17因爱汇聚,志愿同行中国卫生(2015年3期)2015-11-19十维空间的来访者科学启蒙(2015年9期)2015-09-25

推荐访问:互联网 为例 党建

本文链接:https://www.xpbxgsx.cn/zhuantifanwen/dangjiancailiao/6065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相关推荐:

热门标签
Copyright © 2024 精优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浙ICP备15042696号-1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Top